首页 优秀范文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10 10:37:01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第1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心理素质;护理质量;综合素质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服务对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护理服务从“以患者为中心”转变成“人性化服务”的护理模式[1],这充分的体现了现代医学“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儿科护理是比较特殊的护理对象,但是护理服务理念是一样的,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儿科护理的质量,良好的心理素质很有必要。

1 儿科护理简介

由于儿科护理的对象比普通患者的护理难度大,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注重了解护理对象的心理状况,探索护理对象的心理变化特点。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护理对象的心理变化特点制定护理方案,对患者及其家长心理进行辅导,缓解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压力。并且,不同年龄阶段的护理对象的性格特点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兼顾不同类型的患者[2],注意观察患者之间的不同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刚进入医院时,由于周围环境的改变,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主要表现为人性、心情紧张、内心恐惧的现象,甚至还会出现抵触治疗的情绪。针对这种现象,家长多数使用恐吓的手段,这不仅不能解决患者心理困扰,反而会加剧患者对治疗的抵触情绪。部分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报复心理,例如:在治疗的过程中哭闹或者对医生护士进行打、骂,有些患者在就诊时还会逃跑[3];这时儿科护理人员应该不断的强化自身心理素质,对心态进行调整,并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遵循儿科护理规范,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还应该具备爱心、同情心以及耐心,与患者、家属积极的进行沟通,加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2 强化儿科护理人员心理素质的措施

2.1进行针对性护理 想要保证儿科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全身心的投入。首先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护理对象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况,进行安慰、鼓励,并且在与患者的沟通中,护理人员应该使用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消除患者对外界的恐惧感。其次护理人员还应该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并且在护理的过程中注重观察患者心理的变化情况,并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

2.2强调优质服务 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保持和蔼的态度,从行动上让患者和家长消除对护理人员的隔阂,全身心的配合治疗[3]。对于治疗中的紧急情况,护理人员应该清楚的进行判断,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案,对于家长和患者的困惑必须耐心的进行解释,避免与家长和患者发生冲突。

2.3强化护理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特殊时期患者的数量会比较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抢救事件,护理人们大多会出现慌乱的现象,这时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时的调整心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过硬的心理素质是做好儿科护理工作的关键,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灵活头脑,不被传统的医学模式束缚,对于突发事件能够冷静对待,保持平和的心态进行处理,配合医生参与救治。

2.4对护理人员沟通技巧进行培训 医生的治疗方案需要护理人员落实、实施,护理工作中最好的协助者就是患者家属。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扮演着多种角色,想要保证护理质量,首先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和家属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及时的将患者的信息向医生进行反应,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学会环卫思考,满足患者与家属的需求,对待患者如亲人一般,对于患者应该一视同仁,不因患者的家庭状况进行区别对待,对于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存在的困惑,应该积极、耐心的进行讲解,提高患者、家属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还必须注重医学知识的学习,不断的更新护理理念,同时还要加强与患者沟通技巧的学习。护理人员在护理时动作要轻盈,严格的按照护理程序进行操作,在确保护理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护理效率。

3 心理素质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意义

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照顾患儿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患者家属的感受。其次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心理与性格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性格特征以及心理的变化特点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案。统计表明,儿科护理的医疗纠纷概率远远高于其他科室,这是因为儿科护理比成人护理更加复杂,因此儿科护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在关注患儿疾病的同时,还必须关注患儿心理以及家属心理情况的波动。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全身心的投入到患儿的护理工作中,努力促进患儿的全面康复。最后,患者与护理人员的接触最多,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会给患者、家属带来一定的影响,一名自我心理素质良好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时刻注意讲话的方式、语气,并始终保持热情、温和的态度,让患者和家属拥有放松的心态,积极的配合治疗。这些都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工作更加艰巨,儿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不仅更加复杂,同时还需要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护理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才能在出现突发事件时,用平和的心态去应对;才能有序的开展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梁海华,余慕雪,谢巧庆,等.儿科护理实习教学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0):1836-1837.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第2篇

关键词:儿科护士;工作倦怠;原因;对策

“工作倦怠”这一概念是由国外学者Maslach提出的,解释为“个体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内所发生的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降低的问题”[1]。护士是典型的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加之护理工作强度大、风险高、社会大众对护理工作的认同性低等,使护士成为工作倦怠的高发人群。而儿科护理工作更有着繁杂、琐碎、规律性差、突况多、护理操作难度大的特点,使得工作倦怠在儿科护士中尤为突出。

1、儿科护士工作倦怠原因

1.1 工作环境因素

1.1.1 人际关系紧张

人际关系包括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护护关系。

儿科有着特殊的护患关系,护理对象虽然是患儿,但护患关系不仅存在护士与患儿之间,还存在护士与家属之间[2]。作为儿科护士不但要照顾好患儿,还要安抚好家属。当今社会患儿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儿科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期望值增高,工作中的一点点疏忽,都会被家长无限放大。加之孩子生病后,家长心情焦急,患儿因不适、恐惧而哭闹,使护理难度增加,而家长又常迁怒于护士,儿科护士长期处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使其在工作中常表现出退缩、淡漠、疏远等态度,产生去人格化的问题。

医护关系紧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大多医院管理层仍存在“重医轻护”的意识,医生受这一意识的影响,表现出不尊重护士的行为,加剧了医护之间的矛盾。在儿科,患儿本身抵抗力低,病情变化快、易反复,而且有些医生在收治患儿时不考虑实际床位数及患儿的病种,导致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的患儿收治在同一个病区,一旦出现交叉感染、病情加重等问题时,医生往往认为是护士工作没到位。护士付出了高强度的劳动还要遭到医生的责备甚至是科室的惩罚,而患儿病情好转或痊愈出院,家属往往感谢的只有医生,护士的工作未得到承认,令护士心理产生不平衡,缺乏对自身工作价值的正确认识,导致个人成就感降低。另一方面,护士对医生也是怨声载道,因为有的医生工作没有条理,缺乏计划性,经常不分时间,不管病区的忙碌程度,只管自己方便,导致护士因临时医嘱过多而工作忙乱,护理工作不及时或者遗漏医嘱,使护士不堪高负荷的工作强度而身心疲惫。

护理队伍是一支独特的以女性为主要成员的队伍,具有敏感、脆弱、细腻等共性,但是她们之间又有着不同的性格、能力、资历和喜恶。护士的工作既有分工又要相互协作,在协作过程中由于各自的能力、性格等各方面的差异,再加上女性敏感的特点,相互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分歧,同事之间容易出现支持力度不高的现象。在儿科,还存在护理人员流失多的现象,人员流动频繁,护士处在人际关系的不断更新之中,使儿科护士无所适从。

1.1.2 工作量大 病房环境嘈杂

儿科病人的特点是病情变化快、易反复,且意外情况多,床位周转率快,这就加重了儿科护理工作的繁杂、琐碎。儿童患病又有着季节性的特点,在高峰季节,同样数量的工作人员体验到的却是高于平时数倍的工作量,令儿科护士疲惫不堪。

病区内几乎不停歇的来自患儿的哭声,因照顾患儿发生摩擦与冲突的家属之间的争执声,各种仪器运转的声音,床旁呼叫器的铃声等等,都使儿科护士长期处于负性情绪之中,导致身心疲乏意乱。

1.2 社会因素

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护士学历层次的不断提高,护士都希望能在护理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然而,社会大众普遍存在有对护士群体理解不够,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护理劳动价值评价不足。护士的角色在大多数社会人群中仍被认为只是一个在被动执行医生医嘱的角色,属于医生的附属,付出的劳动得不到充分的肯定,导致个人成就感降低。在媒体事业日益发达的今天,某些媒体的负面报道让本来就紧张的医患关系变得更加紧张,护士置身于这样的大环境下,其压力不言而喻。

1.3 管理因素

目前,在大多数医院中管理层“重医轻护”的意识普遍存在,作为不被医院管理层重视的护士群体,从管理层得到的支持和资源相对匮乏,使护士容易缺乏工作成就感。国外有研究指出,病区管理者的领导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护士工作倦怠感程度[3]。我国大多数医院实行科主任负责制,护士长又是护理人员的直接管理者,科主任与护士长领导行为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儿科,是一个护理纠纷多,满意度较低的科室,科主任与护士长承受着来自上层管理者及病房的多重压力,因而对护士提出的要求严、标准高,有时管理上近于苛刻,加重了儿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感。

1.4 薪酬待遇因素

付出与回报的失衡,这在大多综合医院儿科显得尤为突出。儿科护士要付出比成人科室高几倍的工作量,收入却几乎是全院的最低水平。随着医院经济的市场化,各科室都在努力争创收,由于儿科科室的特殊性,即使在病员、床位饱和的状况下,效益仍然不理想,这些都极大地挫伤了儿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2、对策

2.1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营造相对安静、安全的工作环境

2.1.1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业务素质,是赢得患儿及家属信任的基础。在儿科,护士面对的不仅是无法表达或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病情和需要的患儿,而且还要面对焦虑,紧张,烦躁,心疼患儿的父母或其他长辈,儿科护士所有的操作都在家属注视的目光下进行。因此,作为儿科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如果不能一针见血,就会造成患儿及家属的不信任,甚至否定之前的一切工作,同时也不利于以后的工作开展。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增进护患关系的金钥匙[4]。儿科护士要善于运用沟通技巧,在操作中尽可能取得患儿的配合,在工作中能够缓解,疏导家属的焦虑,紧张,烦躁等负性情绪。因此,作为儿科护士应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培养,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沟通技巧,使自己有能力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2.1.2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研究表明,人们在和谐,积极向上的团体中工作,会保持较高的满意度和较少的工作倦怠[5]。科主任和护士长要带头搞好医护关系,积极协调及解决各种矛盾,对医生与护士要同等对待,不偏向任何一方,要让双方正确认识到医疗和护理工作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医生和护士是合作的伙伴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协作关系[6]。要正确引导医护双方开展双向沟通交流活动,使医护在工作中更融洽地合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护士长要根据护士的不同性格特点,业务能力等,在排班时合理搭配,既要强调严格规章,奖惩分明,又要一视同仁, 以减少护士之间的摩擦,同时还要鼓励同事之间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学习上相互鼓励,共同提高,生活上彼此关心,热情相处。由于儿科专业的特殊性,培养一名能够胜任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需要2~3年[7]。因此,作为医院管理层,既要重视儿科护理队伍的培养,又要稳定儿科护士队伍,努力提高儿科护士的满意度,使儿科护士安心于儿科护理工作。

2.1.3 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

不同病区对护理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均有不同,在定岗时要考虑科室的患者收治情况,护理工作的强度和难度,做到以需定岗,以岗定编。对儿科而言,管理者不应简单的根据床护比安排儿科护理人员,而应根据具体的工作强度,工作量,同时还要考虑到儿科病源季节性等因素合理安排上班人员,以缓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

2.1.4 营造相对安静、安全的工作环境

如制定相关制度限制儿科陪伴人员及探视时间,并要求家属严格遵守;对于哭吵的患儿,应帮助家属查找原因,予以正确处置及安抚;根据患儿病情科学调节监护仪器的报警参数,在工作中勤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减少床旁呼叫次数等。

2.2 提升社会支持

护理工作并不是只有在非典、地震等特殊时期才能体现出护士工作的价值,一年的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都是护士守护在患者身边,辛勤劳动,默默奉献,社会媒体应加大对护理工作的正面宣传,引导社会群体正确认识与理解护理工作的价值,使社会大众正确了解护理工作的科学性、重要性,从而理解并尊重护士, 提升社会大众对护士群体的认同与支持水平。

2.3 提升医院管理

医院管理层要转变不良观念,加大对护理人员的支持力度,对待医护人员一视同仁。作为医院管理者,应该意识到没有满意的护士,就没有安全的护理质量,就没有满意的患者,所以,应将护士的合理需求落到实处,尊重护士,爱护护士。科室管理中,科主任与护士长应平等互助, 团结协作,增加科室团队的凝聚力,以更有效的领导行为减少护士的职业倦怠。由于儿科存在护理纠纷多,满意度较低等问题,领导在工作上对儿科护士要求严、标准高,作为儿科护士也都理解并接受这种管理方式,但是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有时候出现问题与差错是难以避免的,作为领导者也应该多理解护理人员的辛苦,她们所希望的是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时,领导能够为其排忧解难,产生错误时,能够维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委屈时,能够给予支持和鼓励,而不是一味的惩罚与责备。

2.4 建立公平,合理的奖金分配制度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医院管理层在奖金分配时要注意公平。在一个群体中,人们并不特别注意利益满足程度的高低,而更注意的是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合理[8]。医院由各个科室组成,各科室之间有着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医院依据各科室经济指标完成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奖惩,但是由于儿科的特殊性,即使在经济指标完成的情况下,奖金仍排在医院的倒数,经常连全院平均奖都达不到。长期的利益分配上的落差,极大的影响了儿科护士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医院管理者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奖金分配制度上对儿科适当倾斜,缩短差距。

3、小结

护士工作倦怠不仅会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会影响到其自身的身体健康及职业发展。护理工作是以减轻病人痛苦、维持、增进、促进病人健康为目的的,只有从事该职业的护理人员身心健康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作为医院管理层,因重视引起护士工作倦怠的原因,积极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高玉琴,马磊,吴辉等. 护士职业紧张和工作倦怠及工作满意度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11.27(6):798-799

[2]区惠红,张颖,颜斐斐. 儿科护理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对策 .现代医院 2012.12(8) :117

[3]吕探云,丁圆,王蓓玲. 健康评估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健康评估观念影响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1):974-976

[4]唐莹,张静平,于小波. 从护士工作应激中的人际关系处理谈护士情商的培养[J]. 现代护理,2005,11(3):225~227

[5]席波,李军,王翠丽. 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格,自尊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6,21(10):3~5

[6]陈欣怡,王金朝,护士服务艺术[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第3篇

关键词:儿科;优质护理;效果

儿科护理向来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小儿患病后,病情发展变化迅速,小儿表达能力差,对于治疗中产生的躯体不适症状难以忍受,常表现出哭闹、拒绝治疗等排斥性不良情绪反应。目前我国社会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绝大多数家庭只生育一个孩子。小儿一旦患病,往往全家大人高度紧张,在爱子心切的心情影响下,对于医疗和护理提出极高的要求,甚至是现阶段的医疗和护理技术不能满足的。上述原因造成了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重困难,儿科护理成为护理工作中出现纠纷的高发领域。常出现患儿家长不满和投诉。提高儿科护理服务满意度是广大儿科护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卫生部下发的《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要求,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我院开展了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其中儿科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和医院的各项优质护理服务要求,通过科室全体护理人员的努力,儿科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如下。

1 积极改进和探索护理服务模式

1.1强化护理技能培训 儿科护理具有专业性强、特殊性多的特点。由于小儿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清楚表述自身病情,需要患儿家属和医护人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对儿童治疗过程。且儿童病情往往发展变化迅速,这些都对护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专业技能要求。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正确执行医嘱,还需要配合医生完成儿童治疗的全部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必要时与医生做好沟通处理。同时,儿科护理人员需要与患儿家属做好沟通工作,确保医患一心,共同完成小儿的治疗和康复工作。

婴幼儿的静脉穿刺历来是护理技术中的难点,我科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加强基础护理技能培训,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由于小儿患病后身体痛楚,加上治疗中常伴有疼痛等不适,患儿哭闹等负面情绪较多,这种负面情绪会加剧患儿家属的紧张和焦虑,护理技术人员一旦静脉穿刺不能成功,常造成患儿家属的不满甚至指责投诉。因此,尽可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我科还选派优秀护理人员前往国内外顶尖儿科专业医院进修儿科护理技能,不断提高我院儿科护理技术水平。

1.2完善责任护士管理模式 我院对护士实行分组管理制度,责任到人。根据临床需要,我院实行每一个住院患儿都有责任护士负责。责任护士负责患儿从入院到出院的所有护理以及治疗过程。责任护士为患儿提供基础护理、病情观察、与家长沟通,健康宣教等全面优质护理服务。

2 完善和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具体细节措施

2.1健康宣教 对于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要贯穿儿科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具体应该包括向患儿家属讲述患儿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疾病的发展过程和可能发生的变化、疾病的转归和预后等。同时还应向患儿家属交代如何配合医护治疗、科学育儿等知识。护理工作者与患儿家属讲述相关知识的时候,要尽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避免使用生僻难懂的专业性词语。

2.2完善各项护理措施 由于小儿疾病的病情变化迅速,相应地所需要使用的药物品种、剂量和各种治疗方案常发生变化,医嘱更换频繁。因此,需要随时随刻做好各种记录。我科护理人员根据临床需要,设置了各类专门登记本,随时记录下各种患儿病情信息和医嘱内容。完善患儿详实的医学资料。为做好护理"三查七对"制度提供坚实的保障。

2.3积极主动地开展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针对小儿患病后由于身体不适,负面情绪大、拒绝配合治疗、患儿家属焦虑不安等特点,护理人员一方面要在实施治疗过程中动作轻柔,准确规范,尽量避免和减少患儿身体上的痛楚;另外一方面要努力安抚患儿和家长的情绪,给予必要的精神安慰[1]。

2.4加强护患沟通 加强护患沟通的目的是达到医患双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双方共同配合,尽最大努力战胜疾病。护患沟通常用的技巧一是利用语言沟通,包括尊重患者,使用礼貌性用语,避免使用刺激性和带有暗示性质的负面用语。要关心患者,注意倾听患者的倾诉和需求。做到有问必答,能马上帮助患者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要做好耐心解释或医患双方共同协商寻找解决的办法。此外,要充分运用微笑、真诚的目光、轻轻抚摸拍打患儿等非语言手段和患儿和家属进行良性沟通[2]。

3 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效果评价

3.1儿科护理工作者的成就感和价值认同感得到提升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工作者和患儿家属加强了护患沟通,彼此增加了了解,降低了患儿家属的焦虑和恐惧,取得了患儿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护理工作的价值得到了患儿家属的一致认可,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培养了护士对儿科护理工作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3.2提高了儿科护理质量 通过在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显著提高了患儿和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和信赖程度,使其能够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对患儿的治疗和康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优质护理服务也成为儿科临床医师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得到了临床儿科医师的一致好评和赞誉。

3.3避免和减少了医患纠纷 由于儿科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规范的护理操作技术和细心周到的服务,让患儿和家属体会到温馨的就医环境,加深了护患双方的了解和认识。使患儿家属理解并信任医护人员的工作和为救治患儿所做出的努力,从而大大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4 讨论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下,儿科护理人员要积极转变护理观念,一切治疗和操作都要以患儿为中心。这也是开展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前提。人性化的服务、近距离的沟通以及健康宣教能增加患儿家长的信任度,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术、规范化的操作是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的根本[3]。儿科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难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提高患儿和家长对于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明显成效。特别是通过高质量的优质护理服务,对增加医患双方的信任程度,大大降低医患矛盾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道洁.儿科护士现存压力分析和应对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12(6):1444.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第4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以人为本;理念;措施;效果

以人为本属人文学的范畴,在护理实践中则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1]。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既是规范人性化、优质化护理服务原则,是提高护士素养和品格的途径,也是适应时展,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实践与创新。近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取得了满意的社会效果,也证明了坚持以人为本是丰富和发展现代儿科护理学重要组成部分。

1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1.1以具体措施落实“五心”服务的内涵

如接待热心做到“五主动”:主动起立、接物、问候、自我介绍、入院介绍。耐心解释做到“四个不”:不直呼床号、对询问不说不知道、对难办的事不说不行、患者有主诉不说没事。着装仪表“四不要”:内衣不外露,发辫不过肩,化妆不过分,首饰不佩戴。这些顺口溜在大家反复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逐渐转变了大家的观念和行为。同时也巩固了“五心”服务的内涵。让病人感受到温馨规范的护理服务,一种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在广大护士的心中逐渐形成。

1.2 以人为本等新型护理理念在儿科护理中具有特殊意义

儿科存在着特殊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中的小宝贝,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和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因此,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家庭、社会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社会”的服务观念不仅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恢复健康,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这种纠纷的发生,化解相关矛盾。

1.3提倡以人为本有利于提高护士素养和品质

提倡“人文护理”对护士职业的品质、性格、思想、情感、智慧、理想提出了更高要求,能促进护理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加强人文知识培训。

2儿科护理中如何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儿科护理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除了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外,更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采取注重个性和突出人本服务的具体措施,重点体现在环境营造、模式转变和服务改善三个方面。

2.1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

如今绝大多数医院都强调环境幽雅,设施完善。从人文关怀的要求上说,儿科病房则根据生理与心理特点设置独特环境,如尽可能多摆放绿色植物和鲜花,使用防滑地板,墙上悬挂各种壁画,以自然景色和可爱的卡通人物为主,画面色彩温和宁静,使人心情愉悦、欢快。被褥以温馨的天蓝色为主,消除儿童恐怖心理。此外,还要设置便捷的传呼系统,随时使患儿得到护士的帮助。

2.2倡导人性化服务模式

对于患儿来讲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母亲、姐姐、老师、朋友等。护士与患儿接触最多,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患儿及家长以深刻的心理影响。一个训练有素的儿科护士要注意个人仪表和风度,才坚持文明礼貌用语,态度上要热情、和蔼,更主要的是要多主动接触患儿,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赖。如对婴幼儿多抚触、搂抱,善于用玩具逗其开心,对比较懂事的患儿可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询问一些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调节医患关系及患儿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尽快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此外,交接班时要注意真诚问候,出院时的要多叮嘱与祝愿。

2.3丰富人性化服务内容

对患儿及家属的人性化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态度和蔼,更重要的是按照护理程序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就儿科护理特点而言,人性化服务可概括为“四字”、 “四送”。 “四字”是指“技”、“情” 、“忍” 、“乐”,即,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尤其是静脉穿刺技术,以消除患儿“怕打针”的恐惧心理,减轻患儿痛苦;对患儿、家属时时处处真情相待;对患儿的不恭言语和行为、家属的报怨都要忍让在先;尽可能增加患儿的欢乐情绪。“四送”是指入院时送温暖,包括在送水、生活安排、协助检查,指导用药对初入院者要特别关心,尽快缩短双方距离。对儿童而言,在微笑中安慰、叮咛比直接告诫作用更加强烈;康复出院时送祝福,建立一种长久的友爱。

2.4强化人性化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护理中的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细节,讲求方式。一是要制定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计划表,在介绍疾病防治、饮食要求、用药指导、体育锻炼等知识时,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选择恰当方式,如将健康教育内容制成卡片,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多示教、编写讲述小故事等,寓教于乐;二是可进行集体沟通,对某一季节发病率高的疾病对患儿家长进行集体沟通、宣教和检查指导;三是办好儿童健康教育的宣传栏,版面上生动活泼,最好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卡通、漫画为主。

3儿科护理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

儿科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承受较大的压力。对专业技术要求高,特别是静脉穿刺、危重患儿的抢救与护理,也由于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患方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再加上人员编制不足,三班倒的无规律生活,使儿科护士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护士长定期与护士进行思想沟通,开展护患座谈会,加强护患沟通。尽量争取提供晋升、深造、福利待遇上的优惠政策。对工作出色的护士进行表扬和奖励。制定护理缺陷记录,根据表现、工作量、承担的风险大小实行奖金二次分配。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

坏一个样”的工作模式,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保证护理工作质量[2]。

4实践效果评价

近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对护士激励很大,使护理人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服务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护士在实践中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增强了对儿科护理针对性、特殊性的认识,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护理工作者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使护士从被动执行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转变为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评价患儿需求,提供个体化服务,满足了患者家属的合理需要,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护患纠纷明显下降,床位使用率不断增高,医院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儿科的综合满意度达到了98.7%。从根本上改善了儿科护理质量,为创立服务品牌打下了良好基础。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第5篇

关键词:细节护理;儿科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011-02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健康和医疗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尤其是治疗期间医院护理。儿童患者因语言、认知能力尚不完善,无法与临床治疗医生和护理人员形成有效沟通,再加上患者家属的紧张和不信任态度,促使儿科护理工作展现高难度、高风险的特点。如何提升儿科护理治疗,满足日益提升儿科护理需求成为当前儿科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细节护理的引入,不仅能缩短患儿康复时间、降低治疗经济成本,也能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文章笔者选取2012年6月-2013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40例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细节管理疗效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3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40例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年龄3-8岁,平均年龄为(4.15±1.59)岁;男女性别比为1.031:1;重症患者10例,轻中型患者60例;患儿患病种类为(7.21±1.45)种。对照组:8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89±1.67)岁;男女患者性别比1.052;重症患儿6例,轻中型患儿64例;患儿患病种类为(7.68±1.76)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年龄、性别、病症严重程度、疾病种类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性护理模式开展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采用细节护理理念开展护理,具体方法如下: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细节护理必要性,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技能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护理水水平,降低护理中出错率;儿童是特殊群体,营造良好治疗氛围,加强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了解患儿喜好、生活习惯,减少其对护理人员的戒备心和陌生感;指导患者家属疾病相关知识和护理常识,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病情认识,避免患者出现消极、哭闹不配合治疗情况;护理人员和患儿多沟通,并鼓励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当治疗出现异常时,注意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安抚和宽慰,鼓励其坚强面对患者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所有计量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所有计量资料的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p

2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康复时间和经济费用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儿康复时间(11.4±2.3)天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康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并发症、护理差错、护理满意度情况

实施细节护理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差错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1“以人为本”,从细节培养护理人员安全意识

以患者为中心,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管理条例的学习,并理论联系实践借助护理实践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交叉感染是儿科护理常面对的严峻问题,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执行医院预防感染的规定,并定期、定时对儿科病房进行消毒杀菌处理,打造一个卫生、安全的环境;患儿诊断和护理均存在一定风险,稍有不慎都可能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以建立科学护理风险防范机制非常关键,可达到提升护理人员风险防范和责任意识。

3.2“以人为本”,从细节着手落实医院护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护理规章制度是儿科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儿科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优化儿科护理管理方法,使儿科护理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儿科患者特殊性决定护理管理过程需予以重视。对整个护理过程要认真检查、监控,以确保护理的每个细节能落实到位,同时强化护理相关人员责任心和归属感,细化每个护理人员的岗位定额。

3.3“以人为本”,从细节优化服务流程

患者年龄较小,无法和医生和护士形成有效沟通。因此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开展,应“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做好针对患者护理的人以细节;同时加强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努力培养优质服务意识;在工作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不断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以满足患儿及家属的护理需求。

4讨论

细节管理是新时期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主要强调管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主张每个工作人员对自我本职工作尽职尽责,注重细节。细节管理的优势和科学性受到医学领域和卫生系统的青睐和重视,并渐渐将之引入护理中来,大大提升护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为患者的治疗和恢复起到积极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儿科患者自身特殊性,要求高标准护理水平,避免因失误和粗心对患者造成伤害;护理中转变观念,注重护理细节,针对每个特点患者设计合理的护理方案;加强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在了解患者病情、生活习惯同时,教授家属及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和护理常识,鼓励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患者治愈出院后,可通过电话、下乡跟踪治疗效果,并根据患者身体发展情况提供合理建议。研究显示:研究组患儿康复时间和经济费用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康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分析,细节护理是在护理中加强细节,完善传统常规护理的漏洞和不足,真正实现患者康复时间的缩短和费用的节约,提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具有良好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唐秀芹.如何做好儿科护理工作[J].中国社区医师,2010,29(12):224-225.

[2]刘炎奎.浅谈如何在儿科护理中做好细节护理[J].大家健康(中旬刊),2013,7(8):148.

[3]邵水芬.细节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的应用与体会[J].医院管理论坛,2010,27(11):28-29.

[4]汪素芳.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公企医刊,2010(23):198-200.

[5]杨华.以人为本的护理干预在儿科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2A):131-132.

[6]邱岸花,张海燕,刘晓艳.细节管理在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3,10(7):153-154.

[7]张增霞.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2012,10(33):315-316.

因此,临床上行病原菌鉴定后,针对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应结合药敏实验结果,针对性的应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姜丽萍, 刘金玲 . 肺结核病患者细菌学的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34(34):281-283.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第6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病例分析式;教学

病例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对改革儿科护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强儿科护理教学效果,提高儿科护理教学质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实用性护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病例分析方法教学是以临床典型病例为主体,模拟临床实际工作的场景,对整个病例进行分析、判断、讨论,给出临床典型病例让学生自己思考、诊断是何疾病。教师和学生围绕病例提出问题,结合理论知识,得出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笔者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病例分析式模拟护理程序的教学法,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儿科护理学中采用病例分析式学的重要性

1.1 病例分析式教学是改革儿科护理教学方法的需要

护理专业的儿科护理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程,儿科护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护理知识,具备相应的儿科护理能力,然而缺乏儿科护理实践经验的教师,照本宣科,重视论理教学,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记不住、用不上,将病例应用于儿科护理教学中,则是对教学方法的重要改革。

1.2 病例应用于儿科护理教学中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教师结合典型病例提出问题,展开教学活动可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儿科护理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逐渐形成临床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对深化目标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护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儿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课程之一,儿科某些疾病发生的季节性,长时间、多人次反复等因素,对护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单一讲授亦不能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按照传统的“纯理论”儿科护理教学,目标教学中对知识目标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技能目标的模仿和熟练均难以达到,依据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典型病例组织教学,其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内容实用,参与学生多,信息反馈及时,有利于目标教学的深化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儿科护理学中采用病例分析式教学方法

首先,让学生理解病例分析式教学的基本目的。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把案例呈现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讨论,找出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病例分析教学法是教师在传授知识之前、之中或之后适当举出相关案例加以启发、说明和论证,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及注意力,达到加深印象、深刻理解之目的,通过病例分析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其次,由教师选择典型常见的儿科临床病例,让学生先自学,以了解该病例需作哪些护理估计、护理诊断、护理计划(预期目标、制定护理步骤),并将课时教学目标融人该病例的护理程序的各环节中;再者,让学生自学相关课本内容,自己解答问题,最后由教师引导归纳总结。最后,合理的选择教学评估方法,选择分课时评估、期中评估、期未评估,可将学生在课堂对儿科病例分析问题的解答作为一次课时评估,期中、期未评估采用以选择题病例分析为主的考试卷。

三、儿科护理学中病例分析式模拟护理程序教学应把握好几个问题

3.1甄选合适案例,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儿科护理学中病例分析式教学关键在于病案选取是否合适,教学中所采用的病案尽可能来自自于临床医学专业编写的儿科典型病案,病案相对较为复杂,而儿科护理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对患儿进行护理,对临床其他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在选取病案时注意结合儿科护理学教材,选取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典型病案,尽量不选取那些病程太过复杂、少见、症状不典型的病例,这样学生才能对病例作出正确而恰当的分析,才能有效提高儿科护理教学质量。

3.2引导学生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儿科护理学中病例分析式教学法,由于在授课前学生已主动查找资料,按讨论思考题的方式进行病例分析,对所给病例疾病有了通过自己主动学习,消化,分析而得出理性知识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放在首位,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此教学法增强了教学感染力,趣味性及新颖性,提高学习者主动性。以病例为中心的教学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病例是一个综合的资料,学生得到病例后,首先要查阅有关理论知识,然后进行分析综合,比较,这对发展和提高学生思维,思考及分析综合能力是很重要的。通过病例考查,还有利于教师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启迪的程度。

3.3重点培养护生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应注重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分析病案时,以临床真实病案为基础,注意病案的实践性、科学性和逻辑性,提出容易混淆、忽视的问题供护生分析、辨别,讨论时提倡质疑并注意引导护生主动思考,提高护生面对复杂临床情境的决策能力。一个典型病案往往涉及多门课程知识,因此需引导护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提高综合思维能力的目的。

3.4注重教师由讲演者向导演角色的转换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贫乏,教师是讲演者;病例分析式教学法是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发表见解,教师是导演。教师主要的职责是引导和评判,让学生积极投入讨论并自由发表意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所以,在儿科护理学实际教学中,主要安排一名学生发言,小组其他学生补充,全班学生就相关内容展开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少插言,只有在学生离题过远或者出现原则性问题时才发表言论,将讨论引向正题。只有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梅国建.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韩彤妍等. 病例导入式教学作为一种 PBL 教学形式应用于八年制医学生儿科见习[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3(8).

[3]杨小青等.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1).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第7篇

关键词 基层医院 降低 护理纠纷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40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4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制度的不断深化,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提高,使医疗行业成为高风险行业。而儿科的风险性尤为突出。医疗纠纷发生的比例也不断提高,这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秩序,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在基层医院儿科工作十几年,就影响儿科护理纠纷的因素及如何防范谈几点看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制度的不断深化,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提高,使医疗行业成为高风险行业。而儿科的风险性尤为突出。医疗纠纷发生的比例也不断提高,这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秩序,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在基层医院儿科工作十几年,就影响儿科护理纠纷的因素及如何防范谈几点看法。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护理对象:在基层医院儿科护理对象多为独生子女,儿科患者的父母很多忙于打工,由爷爷奶奶照顾,更加溺爱孩子,沟通更加困难,这无形中增加护士的心理压力。

护理对象:在基层医院儿科护理对象多为独生子女,儿科患者的父母很多忙于打工,由爷爷奶奶照顾,更加溺爱孩子,沟通更加困难,这无形中增加护士的心理压力。

护理工作本身因素:儿科护理工作本身就繁杂,患儿病情变化快,任务重。护士经常处在哭闹嘈杂的环境中,而父母爱子心切,尤其爷爷奶奶照顾的患儿,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又对孙儿宠爱有加,沟通往往很困难,而他们对护士的要求却更高。如静脉输液本身就有一定难度,加之患儿哭闹不配合,很容易穿刺失败。若失败家属会认为护士无能,有的还说些难听的话,甚至有不礼貌行为。在治疗过程中,如病情不见好转,有的父母会在强烈的紧张情绪支配下,盲目归因并迁怒于护士。而在工作中护士即使遇到这些也必须保持冷静平和,这严重伤害了儿科护士的感情,容易引起职业懈怠,从而影响护理质量,极易发生护理纠纷。

护理工作本身因素:儿科护理工作本身就繁杂,患儿病情变化快,任务重。护士经常处在哭闹嘈杂的环境中,而父母爱子心切,尤其爷爷奶奶照顾的患儿,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又对孙儿宠爱有加,沟通往往很困难,而他们对护士的要求却更高。如静脉输液本身就有一定难度,加之患儿哭闹不配合,很容易穿刺失败。若失败家属会认为护士无能,有的还说些难听的话,甚至有不礼貌行为。在治疗过程中,如病情不见好转,有的父母会在强烈的紧张情绪支配下,盲目归因并迁怒于护士。而在工作中护士即使遇到这些也必须保持冷静平和,这严重伤害了儿科护士的感情,容易引起职业懈怠,从而影响护理质量,极易发生护理纠纷。

护士自身因素:有些护士确实在现有社会各种经济利益驱动下,在各种福利待遇都低于其他人的情况下,确实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在加之工作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使有些护士缺乏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这也是容易引起患儿家属不满情绪,引发护理纠纷。

护士自身因素:有些护士确实在现有社会各种经济利益驱动下,在各种福利待遇都低于其他人的情况下,确实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在加之工作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使有些护士缺乏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这也是容易引起患儿家属不满情绪,引发护理纠纷。

社会因素:由于儿科的工作特点与特殊性,遇到问题大多处于责怪、投诉、批评声中,更得不到医院管理层的理解。他们的辛勤劳动有时得不到患者家属的认可和社会的回报。在医疗纠纷中,由于人们都有同情弱者的心理,往往偏袒患方,这也造成了护理人员极大的心理压力,严重挫伤其工作积极性。

社会因素:由于儿科的工作特点与特殊性,遇到问题大多处于责怪、投诉、批评声中,更得不到医院管理层的理解。他们的辛勤劳动有时得不到患者家属的认可和社会的回报。在医疗纠纷中,由于人们都有同情弱者的心理,往往偏袒患方,这也造成了护理人员极大的心理压力,严重挫伤其工作积极性。

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

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

培养儿科护士的医德修养和职业情感:爱心、耐心、同情心是一个儿科护士必备的心里素质与职业情感,要以宽言,接纳并安抚的态度对待患儿家属的迁怒与不理解。这就需加强对护理人员尤其对新的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的培训。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她能否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影响她能否真正做到服务于患者,理解患者的痛苦。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提高医德修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以减少护患纠纷。

培养儿科护士的医德修养和职业情感:爱心、耐心、同情心是一个儿科护士必备的心里素质与职业情感,要以宽言,接纳并安抚的态度对待患儿家属的迁怒与不理解。这就需加强对护理人员尤其对新的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的培训。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她能否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影响她能否真正做到服务于患者,理解患者的痛苦。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提高医德修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以减少护患纠纷。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士与家属沟通的桥梁。在护理工作中,首先应具有护士和蔼有礼的态度,大方得体的举止,稳重自然的表情,这样才会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易取得患儿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这是沟通的前提,其次做好疾病解释工作,孩子生病,家属着急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一定要做好解释工作,尤其对病情短时间无明显好转的患儿家属更应耐心。要向其说明疾病的恢复需要过程,医护人员一定会尽全力救治患儿,对于他们的不满不要去计较,更不要正面冲突,在解释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俗易懂,切不可不懂装懂,信口开河,否则会使家属感到失望,失去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不利于沟通。另外可针对患儿家属的知识层次与患儿喂养知识,家庭护理知识有针对性进行宣教。如常见病的防治,辅食的添加等,让其感到你的关心可拉近与家属的距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士与家属沟通的桥梁。在护理工作中,首先应具有护士和蔼有礼的态度,大方得体的举止,稳重自然的表情,这样才会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易取得患儿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这是沟通的前提,其次做好疾病解释工作,孩子生病,家属着急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一定要做好解释工作,尤其对病情短时间无明显好转的患儿家属更应耐心。要向其说明疾病的恢复需要过程,医护人员一定会尽全力救治患儿,对于他们的不满不要去计较,更不要正面冲突,在解释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俗易懂,切不可不懂装懂,信口开河,否则会使家属感到失望,失去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不利于沟通。另外可针对患儿家属的知识层次与患儿喂养知识,家庭护理知识有针对性进行宣教。如常见病的防治,辅食的添加等,让其感到你的关心可拉近与家属的距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加强业务学习,规范护理技术操作:护士角色的多元化,决定了护士工作中多重的角色。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有过硬的业务,否则就不能适用护士多元化的职业需要,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在儿科护理人员不仅担负着护理者的角色,更是担负了教师管理者的角色。因此,儿科护士不仅要精通专科护理理论,还要学习护理心理学、儿童心理学、营养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这样才能胜任儿科护理工作,以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

加强业务学习,规范护理技术操作:护士角色的多元化,决定了护士工作中多重的角色。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有过硬的业务,否则就不能适用护士多元化的职业需要,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在儿科护理人员不仅担负着护理者的角色,更是担负了教师管理者的角色。因此,儿科护士不仅要精通专科护理理论,还要学习护理心理学、儿童心理学、营养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这样才能胜任儿科护理工作,以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

加强核心制度落实,强化安全意识:护理工作中一定要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如护理安全制度、查对制度、值班交接制度,要将护理行为加以法律的思考。护士长要合理安排人员,在护士排班上,要以动态调整为原则,以满足患者护理需要为原则,以优化组合为原则[1],这样利于缓解护士压力,减少职业懈怠,以减少纠纷。

加强核心制度落实,强化安全意识:护理工作中一定要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如护理安全制度、查对制度、值班交接制度,要将护理行为加以法律的思考。护士长要合理安排人员,在护士排班上,要以动态调整为原则,以满足患者护理需要为原则,以优化组合为原则[1],这样利于缓解护士压力,减少职业懈怠,以减少纠纷。

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观念:护理安全以法律法规有着密切关系,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发生护理纠纷不少。要尊重患者,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及时转变服务观念,提高安全意识,要及时完善护理文书的记录,坚决杜绝护理记录不规范、少记、不记、代记等现象。实践证明,护士对职业规则的理解比她们在工作中被动服从更重要,更有利于护理差错的预防[2]。

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观念:护理安全以法律法规有着密切关系,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发生护理纠纷不少。要尊重患者,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及时转变服务观念,提高安全意识,要及时完善护理文书的记录,坚决杜绝护理记录不规范、少记、不记、代记等现象。实践证明,护士对职业规则的理解比她们在工作中被动服从更重要,更有利于护理差错的预防[2]。

通过以上这些措施的落实,在这几年的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纠纷大大减少,融洽了护患关系,使儿科的护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循环轨道。

通过以上这些措施的落实,在这几年的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纠纷大大减少,融洽了护患关系,使儿科的护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循环轨道。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何国平,喻坚.实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0.

1 何国平,喻坚.实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0.

2 司慧芳.实施医疗事故条例对护理管理的挑战与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3,19(2):64.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第8篇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在对儿科进行护理管理时实施细节管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所在医院开始实施细节管理,选取实施细节管理前收治的200例患儿组成A组,选取实施细节管理后收治的200例患儿组成B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实施细节管理的B组患儿在并发症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感染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与A组患儿比较具有明显优势(P

关键词:细节管理 儿科护理 护理管理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保健意识的加强,使得患者在就医时对医疗护理有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儿科患者具有较强的特殊性,这样便使得护理工作更加容易发生意外。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如何规避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便显得极为重要了。目前在临床上,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被认为是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时的重要依据。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自2011年2月起开始实施儿科细节管理,随机抽取在实施护理管理前1年内收治的儿科住院患儿20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A组,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200例住院患儿作为此次研究的B组。其中A组患儿中男性患儿132例,女性患儿68例,患儿平均年龄6.2岁;B组患儿中男性患儿129例,女性患儿71例,患儿平均年龄6.3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患儿实施常规的儿科护理,在此基础上B组患儿实施细节管理护理,细节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2.1建立新的服务理念,改善护患关系 细节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以往的护理模式,将护理的核心有“病”转化为“人”,临床医护人员在进行日常护理工作时应注意在每个细节,给予患儿及其家属关心、贴心、温馨,尽量满足儿科患者的各项护理要求,积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实现发现问题及时沟通,以免因沟通不良或误会而导致的护患矛盾。此外,护理人员应注重整体的护理流程,加强儿科护理过程中薄弱环节的管理并及时改善,将患者的满意作为护理服务的最终目标。

1.2.2积极为护理人员营造良好的护理工作环境 护理人员心理状态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因此儿科护士长应及时了解科室护士的心理状态,对存在负面情绪的护理人员,应及时帮助其调整好心态,同时应注重人文关怀,及时消除其身心压力,从而使其可以在日常护理工作时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1.2.3加强环节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临床护理人员应在患儿整个就医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的护理工作,从患儿入院就医和接受各项身体检查,到临床各项治疗、护理等,在整个就医过程中的各项环节,护理人员都应该进行细致的管理,其中主要包括:(1)对刚入院的患儿护理人员应及时与其家属进行沟通,并及时对患儿进行各种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工作。此外对于重点患儿及危重患儿,应及时做好对其的全程监控,并制定出高风险护理工作流程。(2)加强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过程中的细节管理,例如在对患儿实施静脉注射治疗时,应严格控制药物名称、剂量等,其次科室应建立良好的交接班制度及巡视制度。此外,由于儿科患者的用药剂量较小,因此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密切注意药物的名称及剂量,同时向患儿家属介绍治疗药物的名称、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等。(3)患儿住院费用要透明,科室要建立透明的医疗费用明细,方便患儿家属随时查对患儿在住院期间所产生的所有费用,使患儿可以消费明白,住院放心。

1.2.4提高医护人员个人素质并培养风险意识 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技术水平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儿科患者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爱护,加之儿科患者病情的特点,使得对儿科护士的理论及操作技术有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应加强新上岗护理人员的培训,其中包括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各项规章制度、服务流程及服务礼仪等。同时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儿科的各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不断的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风险意识方面,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工作中必须重视每个护理细节,要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可能存在护理风险的环节加强管理。此外科室应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护理制度,法律法规,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个人法律意识。同时应定期将以往发生护理纠纷事件资料整理成文并发放到每位护理人员手中,使每位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以往的案例了解自身存在的缺陷,从而有效的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2结果

实施细节管理的患儿在并发症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感染事件发生率三方面明显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患儿。

3讨论

所谓细节管理,其实一种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它主要是在强调了管理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的同时,注重强调了岗位人员做好本职工作。自从该种管理模式被运用到医疗卫生系统以来,它将以往的临床被动护理改变成为了主动护理,这样便使得临床护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还可大幅度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该种管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苏兰.个性化护理在儿科病人护理中的探讨与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5): 183-184.

[2]邵水芬.细节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的应用与体会[J].医院管理论坛,2010,27(11): 28-29.

[3]李爱仙.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7,13(6): 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