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矿山灾害治理

矿山灾害治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07 08:50:18

矿山灾害治理

矿山灾害治理第1篇

乐平矿务局位于赣东北,是原煤炭工业部直属统配煤矿,为国家大二型企业。乐平矿区开采时间长,累计开采厚度大,重复采动次数多,引发的地质灾害数量多、范围广,灾情重。

其中最主要的是地面沉陷、塌落、地表水倒灌及矿坑涌水灾害。给矿区周边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及矿山企业的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并日益成为制约乐平矿务局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矿务局地质环境灾害治理势在必行。

2.乐平矿务局概况

乐平矿务局位于赣东北,是原煤炭工业部直属统配煤矿,为国家大二型企业。矿区面积36平方公里,分南、北两个矿区。乐平矿区为江西省“十一五”规划的三大煤炭基地之一,矿区的鸣西矿(60万吨/年)为江西省“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建设矿井。

乐平矿区开采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即用土法开采鸣山煤炭。上世纪20年代,四大官僚资本家之一的宋子文就在乐平投资采矿。解放后,国家先后投资1.7亿元建设了八对矿井。1973年乐平矿务局就已形成鸣山矿、钟家山矿、桥头丘矿、万山矿、仙槎矿和沿沟矿等6对生产矿井,1974年、1975年又相继建成投产了涌山矿和东方红矿,共形成了8个原国有重点煤矿,生产能力达到165万吨/年,是赣东北地区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累计探明储量23803.2万吨,截止2006年末保有储量7832.9万吨,累计采出煤炭资源4600万吨,为国家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沿沟煤矿位于乐平矿区北区的中部,位于乐平市涌山镇,西南距乐平市37km,西北距景德镇市30km。区内公路可通乐平市和景德镇市,交通便利。

沿沟煤矿井田边界西起涌山河,与涌山矿为邻,东至第8勘探线以东300m,与仙槎矿为邻,南起B4煤层露头,北至F8断层。井田面积走向长4km,宽1.2km,面积4.8km2。

沿沟煤矿于1966年动工建设,设计能力30万吨/年,1969年交付生产。1988年达产,最高年产量为36万吨。为急倾斜多煤层开采矿井,浅部以贫瘦煤为主,深部以无烟煤为主,煤层灰份15%-40%,主要为发电用动力煤。截止2006年底矿井保有储量5524.2万吨,自投产以来累计产煤超过900万吨。

3.乐平矿务局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现状

乐平矿区开采时间长,累计开采厚度大,重复采动次数多,引发的地质灾害数量多、范围广,灾情重。其中最主要的是地面沉陷、塌落、地表水倒灌及矿坑涌水灾害。给矿区周边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及矿山企业的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3.1乐平矿务局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种类

3.1.1采煤沉陷

截至目前,乐平矿区沉陷总面积达18.17km?,万吨采煤沉陷面积达5022m?(7.53亩),根据采煤区域的不同分为7个相对独立的沉陷区,分别为鸣山沉陷区、桥头?沉陷区、万山沉陷区、钟家山沉陷区、涌山沉陷区、沿沟沉陷区、仙槎沉陷区。

3.1.2地下水破坏

由于本区地表及地下水丰富,雨量充沛,加上个体采煤对地表露头煤和本矿保留的保安煤柱非法偷采,造成地表水与地下水贯通,多次发生井下淹井事故,造成停工停产和设备损坏损失,给矿井的正常生产及居民的生活造成极大的损失。

3.1.3煤矸石排放

乐平矿务局有矸石山18座,累计排放矸石13800多万吨,占地近900亩,矸石的自燃、废气释放及占损土地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同时经常出现矸石滑坡现象,导致周围农田、公路、建筑破坏,矸石山上下滑的矸石打伤行人时有发生。

3.2乐平矿务局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必要性分析

乐平矿务局是建矿时间早,开采历史长的国有煤炭企业。目前矿山企业长时期处于亏损状态,又承担着19000多名在岗和离退休职工生活、福利的沉重负担,缺少充足的资金进行地质灾害的治理,导致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积累的问题增多,既严重影响了矿山附近地域的生态环境,又给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多年来的持续开采导致地下水破坏,对矿区周围的地质及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仅以矿区附近涌山镇为例,目前涌山镇居民生活用水主要取自井田地表的涌山河洄流水,由于涌山河水补给源受采煤沉陷影响而缺乏补给,涌水河已变成了半干枯,河水量甚少,且水质也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给附近的农田灌溉,植被生长等都造成了相当的影响。

同时地质灾害得不到及时的治理也给矿区区域的社会带来了不和谐的因素。虽然江西省乐平市政府及乐平矿务局十分重视矿区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解决,在沉陷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对沉陷区受损居民住宅等进行了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历史的沉积,加之矿务局财力有限,经济状况较为困难,未能使采煤沉陷等的破坏得到根本有效治理,现仍有大量居民和职工居住在沉陷区内,采煤沉陷仍在不断发展,灾情也在不断扩大。矿区百姓因此上访、闹事的不断,由于问题得不到解决,出现了群众殴打矿务局职工干部的现象,造成了企业与地方相处的矛盾。近年来,矿务局已破产5对矿井,这更加重了企业的困难,致使部分房屋倒塌的职工,无房居住,只能借住农民房屋;受损房屋无力维修,每日提心吊胆,居民生命受到威胁,在沉陷区内,仍有大量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证。

综上所述,乐平矿务局矿山地质环境灾害如不治理,将直接影响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乐平矿务局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是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使煤炭企业摆脱困境的必由之路,也是造福子孙后代,使煤炭企业焕发活力的良方。

下面以沿沟煤矿为例,对乐平矿务局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方案及效果进行论证。

4.乐平矿务局沿沟煤矿矿山地质环境灾害问题及影响

沿沟煤矿是乐平矿务局的主力生产矿井,也是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矿区,是矿务局治理的重点。

4.1采煤沉陷

乐平矿务局于2003年5月委托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据乐平矿区地质条件与开拓开采情况及选取的地表移动计算参数对沿沟煤矿开采造成的采煤沉陷情况进行了计算。

由计算结果可知,沿沟煤矿沉陷区长约4100m,宽约650m,采煤工作面的投影面积为0.60km2,沉陷面积为1.52km2。沉陷面积与采煤面积之比为2.35:1,沉陷区盆地最大下沉值为6.4米,最大水平拉伸变形达167.6mm/m。

经过调查和测算,沿沟矿区沉陷面积为1.52km2,其中塌陷区达1.2km2。沉陷区内地下水资源被破坏,地表涌山河河床受损面积达1000m2,河床塌陷达到200多m2;沉陷区有受损住宅857户,建筑面积51103m2,全部为城镇居民,处于非稳定区。受损医院1所,受损商服网点1个,都需要搬迁或修复。受损住宅及建筑拆迁后留下的废址面积达10.6公顷。

城镇废址多位于地势较高的山丘上,农村废址多位于地势较低的河流冲积平地上。

由井上、井下对照图,该煤矿采煤沉陷区主要对涌山矿家属区产生影响,且处于非稳定沉陷区,其地表变形值已达到Ⅳ级破坏变形。

乐平矿区沿沟煤矿矿区内村庄虽不十分密集,但土地资源相对较少,由于乐平矿区煤炭开采的时间长,开采强度大,地下开采造成的沉陷范围广,沉陷发生严重,使地表范围内的建筑物,社会基础设施、农田、植被等发生不同程度的受损,进而使当地的群众和矿区职工的生活环境恶化,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由此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已严重影响了矿区和当地社区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采煤沉陷区的影响和破坏主要包括对地面建筑物、土地资源、农业生态、地下含水层、交通运输、供电线路和农田水利设施等,其影响方式有多种形式,影响程度取决于所处的相对位置、煤层的开采强度、开采次数、覆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地质构造及开采时间等多种因素。

总之,煤炭资源的开采不可避免地将在地面产生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从而造成地表开裂、沉降、塌陷等矿山地质环境灾害,同时也是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因素。

4.2地下水破坏

乐平矿务局沿沟煤矿地下水主要是井下长兴灰岩和茅口灰岩岩溶裂隙水,两层灰岩主要赋存于煤层底板,含水量丰富,分布范围大,一般厚度在50~100m之间。由于矿井所开采的煤层属急倾斜煤层,开采引起断层裂隙导水,顶底板冒落所形成的裂隙与灰岩沟通,而且破坏扩展到开采范围以外约300m左右,使得岩溶水水位下降,河水断流,矿区工农业生产用水已遭到严重损害。同时涌山河床在煤系地层的上方,由于涌山河河床内小窑开采

二、三煤层,煤系底板受采动影响致使煤系底板灰岩岩溶水涌入安源煤系地层,成为井下涌水的通道和补给源。煤层的开采导致地层的破坏,出现采煤裂隙、沉陷和抽冒现象,涌山河河床受损面积达1000m2,河床塌陷达到200多m2,需要浇筑人工河床,受损范围内达2400m无防洪堤坝或防洪堤坝满足不了防洪要求,以致灰岩溶洞水和涌山河河水直接汇入井下,特别雨季地表水、小窑水、老窿水、底板灰岩岩溶水等通过采动裂隙、塌陷带贯入井下,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费进行防排水工作。因此,如果不对井下溶洞水与涌山河进行治理,将直接影响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涌山河虽经过多年的治理,但总是出现“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局部治理现象,没有得到根本全面的治理,其沉陷抽冒及开采造成的地表裂隙造成了河床的断流,给矿井的正常生产及下游涌山镇居民的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目前涌山镇居民生活用水主要取自井田地表的涌山河洄流水,由于涌山河水补给源受采煤沉陷影响而缺乏补给,涌水河已变成了半干枯,河水量甚少,且水质也不符合饮用水标准,严重损伤居民的身心健康,急需寻找新的水源,以满足居民饮用水要求。距矿区8公里的共产主义水库水质良好,可做为居民饮用水水源,但共产主义水库供水工程费用需要600多万元(含取水工程、输水工程、水净化工程、供水工程和供电工程),乐平矿务局是一家亏损企业,对这项关系职工身心健康的民心工程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3煤矸石排放

沿沟煤矿自70年代以来开采至今已进行了三十多年的开采,属平硐暗斜井多水平开拓方式,现在开采二水平(-270m标高),开采煤层群(包括

一、

二、

三、

六、

七、八煤层),一次采全高,采用斜面切爆破采煤方法或伪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全陷落法管理顶板。井下采掘矸子全部运出到地面,除原煤经过筛分后分离出来的部分发热量高的矸子用于制矸石砖外,其余的大部分集中堆积在矸石山,未经任何处理。目前矸石山堆积矸石量约1500万m3,矸石山占地面积达37500m2。经常出现矸石滑坡现象,导致周围农田、公路、建筑破坏,矸石山上下滑的矸石打伤行人时有发生。同时矿区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亟需治理。

5.乐平矿务局沿沟煤矿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综合治理途径

5.1治理重点网络营销毕业论文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采煤沉陷与地下水破坏是乐平矿务局沿沟煤矿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的两大主要方面,它们之间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各自独立的发生、发展与演变。

矿区采煤,深降强排地下水,频繁疏干地下水含水层,形成疏干漏斗。岩石在地下水侵蚀、溶蚀作用下,易发生变形、断裂,导致地下水含水层顶板压力减小,破坏采空区顶板岩层的隔水性,形成地面(采空)塌陷、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同时伴生地裂缝地质灾害。此外,由于采空区塌陷,诱发地表水、地下水沿塌陷、断裂处涌入矿坑,发生矿坑突水、顶板脱落等地质灾害。沿沟矿区开采引起的抽冒和地表裂隙,使地表水与井下水连通,从而造成地表水的直接下灌及雨季时矿井的巨大排水量,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和安全。

同时,地下水水位下降,容易引起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同时伴生地裂缝的产生和复活等。

地下水水位上升,容易引发矿区周边斜坡、矸石山(排土场)等岩土体变形、崩塌、滑坡类地质灾害,对建筑物产生变形、破坏作用。

鉴于此,本文治理的重点是采煤沉陷与水患灾害,而对煤矸石及其他环境地质灾害的治理暂不做讨论。

5.2治理内容

5.2.1地表破坏治理方案

①土地复垦方案

由于煤层的开采该矿塌陷体积约达22×104m3,治理该塌陷区的主要方法是采用黄泥、矸石等材料充填;而对于地势较低,地形平坦,便于灌溉,治理方案则为复垦耕地,其复垦面积为94.3亩。复垦方法复土平整废址,在耕地复垦区修建供排水渠网,确保农田灌溉水源。

②植被及生态环境恢复方案

位于地势较高的山丘上的裂隙、沉降区,属于宜林地。治理方案为植被造林,恢复生态环境,其植被面积为220亩。由于本地区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拟选种湿地松、速生杨,并可适当种植桔、梨、枣、柚、板粟等果树。

5.2.2地表及地下水患治理方案

①地表河床(涌山河)治理

由于涌山河横切煤层走向,河床遭受严重破坏,河水贯入井下,不仅严重威胁井下开采,也严重影响到矿区工农业生产用水。因此,必须对涌山河河床进行治理,治理方法为人工浇筑砼河床200m,河床规格是:宽20m,底厚0.3m,槽壁厚0.3m,槽壁高2m。河床两岸及河床底部注浆,充实河床基础及两岸,采用河砂、水泥、水玻璃等材料注浆,注浆充填5330m3。

②井下灰岩岩溶水治理

集中在涌山河河岸沿沟矿井田内,治理方法是隔断岩溶水补给煤系地层的通道,使灰岩岩溶水不与煤系地层发生水力联系,恢复地应力平衡。主要是沿煤系地层底部与下覆灰岩的不整合接触面布置钻孔进行帷幕注浆。

③小煤窑露采坑筑底填埋

乡镇小煤窑泛滥时期,大量小煤矿盗挖沿沟煤矿采区预留的保安煤柱和浅部隔水煤层,形成了长450m,宽30至50m,深达20余米的露采坑。暴雨时曾发生洪水灌井事故。矿务局冒雨组织抢险,填土4万多方,但没有彻底根治。本次治理将在上次治理的基础上,对露水地段采用灌浆筑底,并进一步填土石方,恢复原地貌。保证井下生产安全。

5.3技术路线和方法

鉴于沿沟煤矿地质环境灾害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具有关联性。促使灾情的发生具有连动性、聚集性和强化性。例如,暴雨引发地表塌陷、河水暴涨、塌陷漏斗成为导水口,使地表水倒灌入地下,造成井下淹井、坍塌等事故。有鉴于此,乐平矿务局煤矿水患、塌陷等地质灾害治理的技术路线总体思路是:

①地表治理与地下治理相结合;

②塌陷治理与水患治理相结合;

③土地复垦与房屋、建筑物拆迁、维护相结合。

在治理塌陷、垮塌、淹井等灾害时,既要考虑它们各自的技术要求,又要兼顾与其相关的其他地质灾害治理的特定技术要求。具体分析如下。

5.3.1地面塌陷区治理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地面塌陷区治理包括危房拆迁、补偿,受损房屋建筑物修理整治,受损道路、通讯设施修整,塌陷区填土、复垦整治,小煤窑遗弃露采坑治理、绿化等内容。所以地面塌陷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兼顾居民安置、地面漏斗治理、恢复植被或复垦等多个治理环节。

(1)危房拆迁、补偿。对不适宜居住的沉陷区居民点,房屋损坏严重的应组织力量整体搬迁。此项工作矿务局和地方政府已做了部分工作,本次治理将根据国家建设部关于危险房屋建筑物分级标准,全面对沉陷区内受损房屋进行分等评级,将不适宜居住危房中的居民全部搬出,在市政府统一规划下建新的居民点。

(2)对稳定沉陷区进行复垦。对漏斗状塌落区复垦时先进行探测,如发现存在贯通地下的渗水通道,先进行筑底隔离,再填埋复垦。

(3)对民采遗弃的露采坑填埋覆土,进行绿化。其土石方量约80000m?,绿化面积18000m?。

(4)沉陷区道路、电讯设施整修。对沉陷区受损的主干交通路线实施修补、维护,对受影响的电讯设施采取防护措施,保证交通、供电、通讯的安全、正常运行。

(5)对非稳定沉陷区设观测站(点)。增设专职监测、巡防人员,及时、准确发现、预报地质灾害隐情,做好防治措施。

5.3.2水患灾害治理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1)加强地表治理,以阻断地表水渗流井下为重点。对地表塌陷漏斗先进行灌浆筑底,再实施充填,沿涌山河两岸穿越煤层河段打钻注浆工程。

①采用黄泥、矸石和混凝土等材料充填塌陷坑和塌陷漏斗,充填料35000m?。

②修筑地表排水沟6800m,防止雨水汇集渗入井下。

③涌山河打钻注浆钻孔20个800m,注浆量6530m?。

(2)实施井下探放水工程。对井下岩溶积水、小井积水进行全面探查、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探放水方案和措施。

①探查小煤窑遗留的小井积水情况,实施探井放水。具体对象为1号、5号、6号、7号积水区。探放小井积水岩巷工程1340m,煤巷工程3000m,探放水钻孔29260m。

②探查岩溶积水情况,实施隔水帷幕工程,完善采区工作面接水、脱水、排水工程。修理清理巷道工程1260m,帷幕注浆3400m?,井下排水沟2680m。

(3)完善地面井下排水设施,设备检修59台件,排水设备总装机容量达到15000KW。

6.乐平矿务局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效益评价

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的综合治理是一项任务繁重、投资量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学等综合手段进行组织实施。

6.1投资概算

工程总投资1895.27万元,其中矿区地表破坏治理费用512.4万元,矿区地下水治理费用501.9万元,矿区塌陷区综合治理费用522.3万元,小煤窑遗弃采坑治理170.85万元,预备费及其他工程费用187.82万元。

6.2评价指标构成

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项目是我国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的重点项目之一,属公益性项目评价的范畴。借鉴公益性项目“发展贡献”的评价要求,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项目的特点,本项目评价的核心是项目实施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发展的贡献。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与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分析,沿沟煤矿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评价指标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等三类评价指标构成。本着具体、简明、可操作性的原则,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评价指标体系。

6.3经济效益

(1)根据沿沟煤矿矿井现有生产情况,全员工效确定为2.5吨/工。沿沟煤矿矿山地质环境灾害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后,可保证矿区30万t/年的生产规模,生产出勤人员400人,有效的解决了一部分职工的就业问题。

(2)沿沟矿区储量以无烟煤为主,次为贫煤,主要用途是工业动力、气化、化工和民用,目前矿区200Km区域内煤炭市场需求量达700万吨,煤炭供应量不到300万吨,供应缺口为400万吨,如加上正在建设中的黄金埠特大型电厂(装机容量4×60×104kw)、距矿区只有几十公里),供应缺口将更大。按现行煤炭市场价格估算,沿沟煤矿如实现规划产能,将为矿区带来13800万元/年的产值,销售收入达到9660万元/年,上缴利税1255万元。

(3)在沿沟矿区塌陷区内地势较低、地形平坦、便于灌溉的区域进行复垦耕地,复垦面积为94.3亩。通过土地复垦,既可以增加耕地,缓解土地供应的压力,又可以缓解人地矛盾,同时可以增加当地的农业产值。按当地农田平均年产值1300元/亩计算,复垦后每年可为当地农业总产值增加122590元。

6.4社会效益

(1)从国家层面看,乐平矿务局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项目实施符合十六届四中全会“五统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有利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矿山资源、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

(2)从地方层面看,沿沟煤矿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能消除地面塌陷对沿沟矿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严重威胁,为身处一线的广大职工解除后顾之忧,为矿区的煤炭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同时,能解决因采矿活动引起的居民饮用水困难问题,也是体现“三个代表”精神的民心工程。

(3)沿沟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从根本上改善和解决了沉陷区内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生态环境问题。通过治理,解决了沉陷区857户受损居民的住房问题,创造就业机会约400个。为沉陷区内居民创造了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为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4)沿沟矿区由于大面积塌陷造成地表沉陷开裂,使部分水田、旱地无法耕种,水利设施遭到破坏,造成农田减产、减收,农田不能蓄水,失去可耕作条件,不能正常耕作造成粮食减产以至不能耕种,土地逐渐荒漠沙化。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区域经济落后的局面,矿区与邻近村民的矛盾激化,社会治安环境恶化。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使沉陷区内水渠、供电、供水通信得到维修和恢复,农田进行复垦治理,并对受损农户进行经济补偿,鼓励矿区职工和农民进行第三产业,既改造了沉陷区的生态环境,也为沉陷区的居民提高生活水平创造了条件,缓和了各种社会矛盾,为保持社会稳定和创造和谐平安社会提供了良好保证。新晨

6.5资源环境效益

(1)沿沟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有利于矿区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沿沟煤矿尚有多年的生产时期,良好的安全条件是维持矿山正常生产的重要保证。同时,通过项目实施,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为矿区后续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充填沿沟矿塌陷区改善了矿山地质环境,消除或减少矿山地质灾害,在塌陷区植树和复垦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在塌陷区和堆矸场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使矿区水土得以保持;同时改变了矿山脏乱差的落后面貌,美化了矿山生活环境。沿沟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是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能极大地提高矿区防灾减灾及抗灾的能力。

(3)通过恢复耕地、植树造林等方式,使沿沟煤矿的绿色植被覆盖率达到70%。可以有效的减少矿区的水土流失,优化矿区气候,改善矿区的地貌景观,恢复和改善沿沟矿区的生态环境。

矿山灾害治理第2篇

Key words: geological disaster;crack house;mine workings;security allows velocity;coal mine

中图分类号:TD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4-0056-03

0 引言

房屋受损是房屋建筑常见的问题,房屋出现裂缝,轻微的会影响房屋的美观,造成一定程度的漏水,严重的会对整个房屋的结构安全造成相当大的威胁[1]。近年来,柳林县城市矿山经济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房屋裂缝灾害日趋严重,成为柳林县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任家山村民房屋等场地出现大量裂缝已经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地质灾害相关信息的综合管理与分析表述,为防灾、减灾和救灾提供科学直观的辅助分析决策手段,对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具有积极意义[2]。

1 地质灾害现状调查

据初步调查情况,任家山村附近现开采矿山为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任家山村位于下山峁煤矿矿界内的中南部偏东。通过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煤矿采掘活动提供的资料[4~6],对村内受损房屋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及工作部署:

①任家山村荒废房屋所在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②对区内矿山进行井上、下测量等工作;③对村庄附近矿方活动资料进行收集,对矿方巷道掘进爆破影响范围进行推算,对项目区附近井下采空区影响范围进行推算;④根据收集资料和前期工作总结对任家山村开裂房屋原因进行系统分析;⑤根据分析所得该部分房屋受损原因,对区内该部分受损房屋防治提出合理的建议。

2 巷道爆破影响范围计算及房屋受损原因分析

2.1 巷道爆破的影响分析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用公式计算爆破地震动时在不同距离的振动速度。

地面建筑物的爆破振动判据要采用质点峰值振动速度和主振频率两个指标。

《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规定建筑物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部分见表1)。

项目区爆破作业属于硐室爆破,主振频率取值为

根据公式(2)计算得出表2、表3爆破影响计算成果。

运输巷道施工爆破点到土窑洞、土坯房、毛石房屋等类影响见表4。

根据采区爆破影响最大范围为218.35m,4号煤层最小开采深度为120.00m,8号煤层最小开采深度为180.00m。得出巷道施工爆破对区内土窑洞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对砖窑、砖混结构房屋影响轻微。

2.2 区内房屋受损原因分析

通过井上下巷道调查、逐户调查和测量等大量外业工作和室内对调查情况、测量数据、爆破计算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和整理,认为区内受损房屋主要分为局部坍塌、整体坍塌、窑内渗水、窑洞冒顶、墙体开裂等几种现象。同时,可认定本次项目区内荒废房屋受损原因主要为09年前原所属矿区4号煤层大面积采空导致形成,后期由于房屋长期闲置、无人居住、受房屋自然老化、降雨、建房初期地基处理不当、建筑物本身质量等自然原因较大,整合后的矿山8号煤层巷道掘进过程中施工爆破对区内土窑洞的受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加剧,对砖窑、砖混结构房屋的受损影响轻微。

局部坍塌包括:窑脸局部剥落和碎落。窑脸是黄土窑洞所在的黄土崖崖面,在窑脸顶部、底部,由于雨水、节理裂隙等作用多发生土体崩解、剥落现象,从而形成了窑脸局部剥落和碎落现象;窑顶局部滑塌,主要发生在窑脸顶部土体,当崖面陡峭或窑顶存在古土壤风化层,在暴雨季节或连阴雨季节时,崖面土层及古土壤风化层容易受水侵蚀,使得部分土体脱离母体而产生局部滑塌;洞内土层剥落,主要发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受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影响,使得黄土窑洞内部拱圈的土体出现干缩现象,从而发生土体开裂、土层剥落;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因为黄土中节理作用,加上土体上部雨水下渗,加大了节理扩张,使土体失稳,从而发生灾害。

窑洞整体坍塌,是指窑洞土体整体塌落和倒塌,是一种很严重的破坏方式,整体坍塌多发生在土崖高度较小或是窑顶保护层厚度较小的边跨窑洞,在雨季入渗,增大了土层重量,同时也破坏了窑洞本身的结构性和完整性,从而引起中间跨裂缝和坍塌,窑洞坍塌。

裂缝是指窑洞内部的拱圈或墙体,因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土层、泥层开裂的现象,它是窑洞最常见的破坏形式。裂缝既可以发生在边跨,也可以发生在中跨窑洞。有结构性裂缝和构造性裂缝两种,结构性裂缝是由于热胀冷缩引起的比较浅的裂缝,构造性裂缝是由于拱圈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比较深的裂缝。

窑内渗水是指在连阴雨季节,雨水沿黄土层中的节理或植物孔隙渗入窑洞内部的拱圈或墙体的现象。它是窑洞灾害中比较严重的破坏形式,严重影响着窑洞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居民的居住环境。此类灾害多发生在窑洞上覆土层较薄,黄土结构性较差的区域;同时,调查发现,窑洞渗水并非整个窑洞大面积同时渗水,一般集中在有薄弱面的拱圈附近。

窑洞冒顶是指由于在窑洞建筑过程中未按建筑规程进行施工或在窑顶存在古土壤风化层,使得窑洞上部拱圈发生变形破坏的现象。一方面,在窑洞建筑过程,如果随意乱挖乱建,有可能使得窑洞的高宽比小于1,从而影响窑洞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甚至发生窑洞坍塌破坏;另一方面,当窑洞洞顶进入古土壤风化层时,由于古土壤风化层松散、破碎,容易发生掉块、剥落等现象,从而引发窑洞冒顶;同时在干旱环境下,由于黄土的干缩现象,使得黄土中的节理裂隙进一步张开,破坏了窑洞拱圈的完整性和结构性,也可导致窑洞冒顶现象的发生。

降雨:区内房屋受损均与降雨有着根本的关联,降雨是引起窑洞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雨水的入渗不仅能增加黄土的自重,而且可以使原本胶结的黄土颗粒发生悬浮或在自由水作用下沿土中空隙、节理发生流动,从而破坏黄土本身的结构性和整体性,使得黄土强度降低;另一方面,由于黄土中存在着多种节理、裂隙,在雨水作用下,这些软弱结构面有可能进一步的弱化和加深,从而使得黄土窑洞的整体稳定性受到破坏,这也是雨季黄土窑洞病害多发的主要原因。

2.3 从区内受损房屋类型对其受损原因进行机理分析

区内土窑洞局部坍塌、整体倒塌等主要为前期4号煤层大面积采空导致地表产生变形,对窑洞稳定性造成破坏,再为窑洞长期无人居住,窑内土体自然风干,土体间作用力逐渐减小,在受到局部土块自重力影响的作用下,发生掉块、窑脸坍塌、窑顶冒落、整体倒塌等现象,后期受区内8号煤层巷道掘进爆破施工影响,掉块、坍塌等现象加剧。

区内砖窑受损原因主要为前期4号煤层大面积采空导致地表产生变形,对地基承载力产生了影响,再为窑洞建房初期对地基基本无处理,建房所用材料较为粗糙,在经历数十年后,多年的风雨侵蚀,致使建筑材料中起粘结作用的部分逐渐失效,部分房屋长期无人居住,导致窑内空气流通不畅,风化、风蚀、水蚀等细微影响作用致使房屋老化现象加快,区内房屋受后期8号煤层巷道掘进爆破施工影响轻微。

2.4 综合解释结果

综合前期井上、井下测量、村庄房屋裂缝调查统计、巷道爆破影响分析计算、周边矿山开采影响等一系列的因素进行分析,可得出本次调查阶段区内房屋等场地受损原因:区内砖房屋建筑年代较早,建筑材料质量较差,建筑阶段地基处理方式较为简单,在房屋建成后,常年的荷载下,地基下伏土层受地表建筑物自重的影响,土体空间结构受上部荷载力的影响,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进行重新排列,在地表表现为轻微的沉降,由于同一建筑物各处地基受力不均,沉降程度有差异,从而导致建筑物受力不均,部分建筑物直接表现为开裂;周边矿山8号煤层巷道施工爆破引起的地表变形的影响,该影响直接导致房屋开裂或已有裂缝加剧。

3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造成房屋受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管哪种原因造成的裂缝,都会对房屋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首先破坏了房屋的整体性,改变了结构构件原有工作状态,降低了房屋的抗震能力和承载能力,降低了房屋结构的可靠度和内久性;其次是影响房屋的正常使用。因此,要针对裂缝出现的原因和开裂程度,对裂缝房屋进行必要的处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加固法。这种方法旨在提高房屋的整体性和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如锚杆拉结法、钢筋网片水泥砂浆抹面法、压力自动灌浆法或地基加固法。

②卸载法。对房屋层数较多、地基变形较重、使用荷载较大且不易进行加固的情况,可采用降低使用荷载、拆除不必要的附属重物,甚至减少房屋层数。

③结合维修进行功能改造法。对房屋开裂较重的顶层或端部转折处,在无加固价值的情况下,可将该处拆除重建,或改变原有房屋的使用功能。

以上处理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可单独采用,也可综合采用,但总的原则是行之有效、措施得力、施工方便、经济美观。本次调查区内房屋裂缝除土窑洞外,其他建筑物裂缝均建议采用加固法。

矿山灾害治理第3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云中寺排土场的特点及受纳岩土后的特征分析,论述了该排土场泥石流的形成机理,明确提出了根治该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建议,以期实现该排土场治理后的生态效益、 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位一体的最佳目的。

露天矿山排土场的技术管理工作是矿山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旦发生失误,将会造成人为的地质灾害。龙门山石灰石矿建矿初期的主要排土场之一——云中寺排土场,由于建矿初期岩土分开排弃困难,且运距远,加之管理不善,导致未能按设计受纳岩石,形成了岩土混排。此后,曾受暴雨袭击而发生大面积滑坡,并在排土场下部沟内产生泥石流,冲垮了石灰石矿细碎车间5#皮带廊,毁损下方村庄道路及部分民房,造成了很大损失。虽然多次斥巨资进行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但时至今日,该排土场泥石地质灾害的威胁依然存在,因此分析该排土场泥石流形成机理,有效地对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1 云中寺排土场特点及现状

1.1 云中寺排土场特点

云中寺排土场位于采场南部偏东处,原始地形最高处标高870m,最低处710m,面积168 280m2, 自然 坡度28°左右,地形陡峻。区内出露岩性为奥陶系第六段灰岩,局部地段为陡崖,无草丛灌木。排土场下方300m内无村庄和 工业 设施。排土场沟谷坡度陡,地形高差大,面积较大。区内多条沟谷,容易形成汇水。一旦形成岩土混排,尤其是卵圆形岩石与粘土混排,则会形成泥石流的隐患,而300m外的村庄、铁路和工业设施就会变为泥石流的袭击目标。

1.2 云中寺排土场现状

云中寺排土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造成了泥石流形成的充足物质来源,埋下了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隐患。在1989年该排土场停止使用至今,形成的高台阶排土场呈现五大特点。

(1)台阶高度大,坡顶到坡底垂直间距达190m左右。

(2)坡堆的坡面与地形坡面同向,且均呈高角度,坡面已达60°,局部达80°。

(3)坡堆里外物质组份基本相同,卵圆形岩石、粘土均匀相混。

(4)坡堆的物质孔隙度大,雨水易渗漏,容易到达基岩(排土前的原岩)上,滞流累积。

(5)无雨时节,土岩相粘固结,形成凸坡面,相对稳定,坡堆面上无杂草、灌木生长。

2 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及其地质灾害的治理

2.1 云中寺排土场泥石流的形成机理

云中寺排土场属高台阶排土场,一般条件下很难实现自然安息状态。一般自下而上1/3h处(h为排土场台阶高度)之下部,由于后续排弃岩土中大块岩石的滚动产生的夯实作用,使得呈现安息状态。安息角约在35°~40°,上部因粘性作用,呈现凸形坡面,一段时期后固结并暂时稳定。在雨季,云中寺排土场多次接纳雨水,由于岩土间孔隙度大,由小到中雨的雨水很快从坡堆面上渗透,充沛的雨量,使得渗透到原始基岩,岩土混合物安全被雨水所浸透。

在雨水渗透岩土混合物时,岩土混合物中的粘土由于吸水性强,逐渐地吸水膨胀、软化,而粘土与卵圆形岩石之间的固结性能也因水而失去,相应的凸形坡堆的重量也因纳水而自重加大,坡堆间岩土相对挤压变形(泥石流的重力成因作用),凸形坡堆的稳定性减小。当雨水完全浸透到基岩上且滞流累积时,邻近基岩的圆卵形岩石因与粘土失去固结性能而发生失稳,在基岩斜坡面上向下滚行。粘土失去粘性,显现滑腻特征,反而起了卵圆形岩石的作用。细流静态水作用后的凸形坡面在人们不易觉察下,已开始向坡底蠕动,恰在这时,更大的暴雨袭来,不仅该区多条沟谷的汇水冲击,而且坡堆顶部采场运矿公路的多方汇水也朝云中寺排土场奔来,霎时间,大量的雨水相聚,硕大的洪水(泥石流的动力成因作用)及重力作用对泥石流的产生形成了巨大的推动力,因而倾刻间,云中寺排土场泥石流形成,造成灾害性的后果。

2.2 云中寺排土场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治理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形成泥石流的三大物质——洪水、(卵圆形)岩石、黄土(粘土),三者可谓缺一不可。因此,要进行泥石流的灾害治理,也要围绕这些方面进行设计、规划。

(1)杜绝水系来源。在排土场的顶部,修渠筑坝,将运矿公路的多方汇水引至无岩土混合物的非排土场沟内流走;在排土场的两侧多条沟谷汇水的支系修渠引水,使得雨水不论细流静水,还是大水洪流,都能顺渠归流到无岩土混合物的非排土场沟内流走,而不致浸透渗漏于排土场内的岩土混合物里。

(2)挖渠引流。在排土场两翼近岩土混合物处,不能引水归流至其它非岩土混合物的沟内,要挖渠引流,顺岩土混合物与水系沟谷的原岩相接处,引流至下方适当地方,再引出该排土场。

(3)筑坝拦截,阻石分水,使岩土与水分开。修筑透水坝,将岩石固体与泥水液体分离,使(卵圆形)岩石阻挡不动,泥水透坝而流走,这些岩石就会逐渐形成稳定的坝底,护坝阻石,使后来的(卵圆形)岩土停止前行,从而阻断泥石流的产生。

(4)修建安全平台。将高台阶坡堆进行人工修理,建成梯状台阶,每个台阶高度留置10m左右,台阶平面宽度50m左右,这样形成安全平台,消除了凸形坡面和大于 自然 安息角的不稳定坡堆,阻止了泥石流的产生。

矿山灾害治理第4篇

1、前言

我国是矿业开发大国,由于我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缺乏完整的法律法规,个体非法、违规采矿现象依然存在,造成的矿山地质灾害问题十分严重,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威胁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来,重大地质灾害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地质灾害在我国是多发的,其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的损失严重。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因此,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地质灾害勘查技术,准确地预测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危害性及其严重程度,就成为目前我国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2、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按成灾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岩爆等)和缓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采空区的地面变形.环境污染等)。但最常见的是以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分类:

2.1岩土体变形灾害

⑴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

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在矿山采空区,若保留矿柱不足,或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能力,就会造成地面塌陷。特别是那些矿体埋藏较浅,产状较平缓的矿区(如煤矿),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常见。矿体埋藏相对较深的地下开采矿山,如果不能及时回填和崩落采空区,当其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大面积塌陷。此外,在岩溶分布区,还会因矿山排水疏干而导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不仅破坏可耕地资源、建筑物,毁坏道路、水库,还可直接导致矿山某些地下巷道的塌毁,或使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塌陷裂缝灌入坑内,造成淹井事故,直至停工停产。

⑵采矿场边坡失稳、滑坡与岩崩

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开采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造成,这种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的非金属矿山和建材矿山。

⑶坑内岩爆

坑内岩爆又称矿山冲击,这是因矿坑周边和顶底板围岩,在受到强大的地壳应力作用而被强烈压缩,一旦因采掘挖空出现自由面,即有可能产生岩石地应力的骤然释放,导致岩石大量破裂成碎块,并向坑内大量喷射、爆散,给矿山带来危害和灾难。

⑷采矿诱发地震

因采矿活动而诱发的地震,震源浅、危害大,小震级的地震即可导致井下和地表的严重破坏。

2.2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

⑴矿坑突水涌水

这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本文由收集整理突发性强,规模大,后果严重。生产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打穿老窿,贯穿透水断层,骤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导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造成井巷被淹.人员伤亡灾难。

⑵坑内溃沙涌泥

这是常与矿坑突水相伴而生的灾害。当采掘过程中骤遇蓄水溶洞,常见溶洞中充填的泥沙和岩屑伴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另外一些透水断层和地裂缝也常会使浅部第四纪沉积物随下漏的地表径流涌入坑内。其结果是使坑道被泥沙阻塞,机器.人员被泥沙所埋,严重时甚至会使矿山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2.3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⑴瓦斯爆炸和矿坑火灾

这种灾害最常见于煤矿。由于通风不良,使瓦斯积聚发生爆炸,造成井下作业人员伤亡,矿井被毁;矿坑火灾除见于煤矿外,也见于一些硫化矿床。因硫化物氧化生热,在热量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自燃,引发矿山火灾。矿山火灾的危害极大,而且还严重损耗地下矿产资源,如有的煤矿在地下已燃烧上百年,其资源损耗量十分巨大,使当地气候发生改变,农作物和树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芜,环境严重恶化。

⑵地热

随着开采深度加大,地热危害不断加剧。我国已有许多矿山开采深度达到800m以下,矿山因含硫量高,开采深度又大,地温非常高。矿山地热灾害导致矿工劳动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有关矿山的正常生产。

3、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矿山地质灾害由于时空特点与产生条件不同,随着矿山地质勘查的手段逐步应用,我们应针对上述分类和勘查手段,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才能防止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有些矿山地质灾害我们能从主观上加以预防,有些地质灾害由自然诱因引起,我们不可能有效预防,因此我们制定具体的防治手段应包括以下措施:

⑴建立和完善矿山开采前的风险评估与环境评估,并制定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政策法规和规划体系。做到开采前严格评估,开采中积极防范,开采后积极恢复,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土地复垦纳入法规,强制推行。

⑵加强宣传,普及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矿山开采人员素质,增强其对地质灾害的危机感与警觉性。提高矿山生产过程中全员防灾、减灾技能与手段,强化矿山地质灾害的防险、避险、抢险培训。

⑶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井下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冒顶片帮、深部岩爆、井下突涌水等。井下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主要是运用一些探测仪器将矿坑前方和侧壁的地质情况反映出来,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这些预报方法目前在隧道开挖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中运用广泛。

⑷控制爆破。矿山开采往往要借助火药对矿体进行破碎,目前矿山控制爆破方法主要为光面爆破。控制爆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破碎程度,破坏范围,坍塌方向,控制爆破的危害。光面爆破可以减少对围岩扰动,减少爆震裂隙,危石较少,能基本保持围岩的稳定性,避免坍塌、冒顶、掉块等地质灾害现象,同时有利于坑道的有效支护。

⑸环境岩土工程治理技术。主要是运用岩土工程的概念进行环境保护的技术,主要侧重于一些具体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目前岩爆主要针对岩爆的发生机理方面进行防治,对岩爆可能发生部位的地应力进行判定,分析岩爆发生的可能性及岩爆的发生等级,在治理方面主要防止应力集中,目前很多矿山企业引入有限元方法分析采场的应力分布,从而对应力集中的部位采取释放措施。对于采空区塌陷目前主要是减少沉降的高度,对地表沉陷区内的建筑物、设施、人员等进行搬迁,减少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目前主要有充填法:边采边充填、集中充填,对于井下突水灾害,除了上述运用物理探测方法外,主要有注浆封堵、帷幕注浆截流等措施,目前预测方法主要有统计学方法、突变论方法和现场试验等。

⑹在矿山开采区应严格禁止私采乱挖和越界开采,减少人为扰动,做好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积极推行地质环境恢复方案及措施为防止水土流失、恢复植被和景观。监督与制止不加处理就将开采弃渣胡乱堆弃的现象,强制其必须统一堆放到开采境界线以外的矿山弃渣场内。

矿山灾害治理第5篇

【关键词】矿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探讨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矿山开发所造成的地质灾害现在在我国还相当严重,这不仅需要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评估、编制地质环境保护规划,还要进行治理恢复,这对于促进区域地质环境好转,建设“山川秀美”工程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矿山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的基本思想

目前防治工作迫在眉睫,各级政府已经高度重视,因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加剧,该自然灾害—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日益增大。我们应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把地质灾害的防治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现及再造“山川秀美工程”紧密结合起来,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走“群专结合”及“群策群防”的道路。把现有的地质灾害点纳入正常的监测防治轨道,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促进国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因为矿山地质的灾害是内外的地质作用产物,其成因和危害及其防治的措施都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所以在地质的灾害多发区,需要通过向当地群众做讲解很多的灾害防治和知识,才可以保证防治工作顺利的完成。当前开展的防治工作首要的任务是加强宣传。在社会的各界中,主要是灾区政府的领导,应该积极配合主管的部门大力开展大量的宣传,以便提高全民防灾的意识,与此同时,使群众掌握预防灾害的一些有效的方法以及遇险撤离的常识,从而可以避免以及减轻灾害所造成损失的程度。

目前防治工作有效措施之一是建立监测网络系统。这种监测网络系统是通过在滑坡与泥石流且崩塌以及地面沉降,一些灾害易发区设立的监测网络和系统,它利用先进的监测仪器和电子计算机对灾害超前的预报预测。目前我国南方部分省区和长江三峡地质灾害多发区基本上都设立了该监测网络系统,也取得了较好的预防效果。然而,即将发生与正在发生的地质灾害,通过综合的治理措施来延缓与者阻止灾害发生。真对山区的泥石流、水土的流失等自然的灾害,可通过修拦挡坝以及设置导流渠和者排水沟来降低灾害,并配合种植涵养林;对于滑坡以及危岩体自然的灾害,可以实施诸如灌浆以及锚固等工程措施来降低的灾害;对于潜在地面的沉降,要及时的采取人工回灌的防治措施来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

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1、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

(1)矿坑突水涌水。这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后果严重。生产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打穿老窿,贯穿透水断层,骤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导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造成井巷被淹、人员伤亡灾难。

(2)坑内溃沙涌泥。这是常与矿坑突水相伴而生的灾害。当采掘过程中骤遇蓄水溶洞,常见溶洞中充填的泥沙和岩屑伴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另外一些透水断层和地裂缝也常会使浅部第四纪沉积物随下漏的地表径流涌入坑内。其结果是使坑道被泥沙阻塞,机器、人员被泥沙所埋,严重时甚至会使矿山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3)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矿山灾害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因采矿、选矿产生的“三废”物质,由于未经有效处理就被排放到江河湖海中,造成环境污染公害事件。采矿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砂化、盐渍化、地下水断流等。

2、岩土体变形灾害

(1)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在矿山采空区,若保留矿柱不足,或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能力,就会造成地面塌陷。特别是那些矿体埋藏较浅,产状较平缓的矿区(如煤矿),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常见。矿体埋藏相对较深的地下开采矿山,如果不能及时回填和崩落采空区,当其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大面积塌陷。此外,在岩溶分布区,还会因矿山排水疏干而导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不仅破坏可耕地资源、建筑物,毁坏道路、水库,还可直接导致矿山某些地下巷道的塌毁,或使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塌陷裂缝灌入坑内,造成淹井事故,直至停工停产。

(2)采矿场边坡失稳、滑坡与岩崩。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开采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造成,这种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的非金属矿山和建材矿山。

(3)坑内岩爆。坑内岩爆又称矿山冲击,这是因矿坑周边和顶底板围岩,在受到强大的地壳应力作用而被强烈压缩,一旦因采掘挖空出现自由面,即有可能产生岩石地应力的骤然释放,导致岩石大量破裂成碎块,并向坑内大量喷射、爆散,给矿山带来危害和灾难。

(4)场库失稳。场库失稳主要是由于尾矿坝溃决崩塌继而形成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尾矿坝崩坝事故常给矿区居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同时也给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和污染。

3、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1)瓦斯爆炸和矿坑火灾。这种灾害最常见于煤矿。由于通风不良,使瓦斯积聚发生爆炸,造成井下作业人员伤亡,矿井被毁;矿坑火灾除见于煤矿外,也见于一些硫化矿床。因硫化物氧化生热,在热量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自燃,引发矿山火灾。矿山火灾的危害极大,而且还严重损耗地下矿产资源,如有的煤矿在地下已燃烧上百年,其资源损耗量十分巨大,使当地气候发生改变,农作物和树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芜,环境严重恶化。

(2)地热。随着开采深度加大,地热危害不断加剧。我国已有许多矿山开采深度达到800m 以下,矿山因含硫量高,开采深度又大,地温非常高。矿山地热灾害导致矿工劳动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有关矿山的正常生产。

三、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在当前阶段里,我们国家发生矿山地质灾害几率、强度以及灾害损失都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所以完全预防灾害以及彻底治理的任务是刻不容缓的。矿山的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必须要上升到政府监管的高度,而且必须纳入国防减灾工作的范畴。因为越来越多矿山的灾害和潜伏大量灾害的隐患以及日益恶化的矿山环境已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因此为了使资源开发和灾害监管有法可依,应尽快完善资源开发和防灾减灾的相关法规建设。为了防止新的隐患发生,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矿山环境监管力度,提升灾害源头治理力度。矿山开发的企业急需要规范开采矿产的行为,合理开发资源需要处理好短期经济利益以及长远的利益关系,改变过去粗放式和管理,可以防灾减灾工作从始于矿山的设计延续至闭坑之后。将矿山地质的灾害防治研究的工作列入到矿业领域的基础性的研究领域,同时应该把矿山和灾害与环保以及安全生产相统一。灾害研究应该十分充分依靠先进的高新科学技术,深入的研究灾害发生的机制,建立完善的灾害的监测、预报以及评估信息的系统。西安的地矿研究所已经对西北的矿山地质灾害展开强力的调查,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和建设西北地区矿山的地质环境和动态管理系统数据库,该数据库以MAPGIS为平台,可以进行灾害动态监测以及实时的预报。在我们国家煤炭矿山正准备建立GIS系统和地质灾害信息库,以及灾害的时空分布、强度以及频度和数据分析与灾害预报并灾情评估,为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排放的三废是造成矿产与资源开发加上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的主要的原因。为了缓解资源的供需压力,防止地质和灾害的发生,减轻环境的污染,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且达到可持续发展目的,可以通过贫矿的尾矿达到资源化利用与固体的废弃物填沟造地覆土绿化以及废水闭路循环的运用以及有害的固体废弃物安全的填埋技术来实现矿业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余小平,庹先国,刘明哲,王洪辉。 滑坡体临滑声发射监测主机的设计[J]. 自动化与仪表. 2011(08)

[2] 师永贵。 桑树坪煤矿煤层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变化[J]. 陕西煤炭. 2005(03)

[3] 朱卓慧,赵伏军,叶洲元。 基于距离判别分析法的冲击地压预测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03)

[4] 耿爱平,李文。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和预测预报研究进展[J]. 煤矿现代化. 2008(01)

矿山灾害治理第6篇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类型;防治措施

0.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重大地质灾害明显上升的趋势,其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的损失严重。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而由于矿山的地质灾害大都在深部发生,其勘查多采用遥感信息技术与物理勘查方法。

1.矿山地质灾害的勘查方法

1.1地球信息技术综合方法

目前的信息技术主要是利用遥感集合“3S”技术,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可能的分布.发生地点与区域。如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地质灾害发生的高危点位精确定位,并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叠加分析,预测灾变发生趋势。

1.2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主要指应用物理手段,探测岩土圈层相关信息,确定采空区、断层位移、磁场变化等可能的灾害伴发信息,对地质灾害进行提前分析与预测。地球物理勘查矿山地质灾害的方法主要包括高密度电阻率法、视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浅层地震法等。这些方法是预测潜在矿山地质灾害重要技术手段。

1.3环境化学勘测方法

在矿山地质灾害预防过程中,人们也常常使用地球化学勘查方法。例如对矿区环境污染的监测,化学探测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种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确定污染因素、预测污染趋势、追溯污染源、划分污染区,为污染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按成灾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岩爆等)和缓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采空区的地面变形、环境污染等)。但最常见的是以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分类:

2.1岩土体变形灾害

(1)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在矿山采空区,若保留矿柱不足,或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能力,就会造成地面塌陷。特别是那些矿体埋藏较浅,产状较平缓的矿区(如煤矿),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常见。矿体埋藏相对较深的地下开采矿山,如果不能及时回填和崩落采空区,当其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大面积塌陷。此外,在岩溶分布区,还会因矿山排水疏干而导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不仅破坏可耕地资源.建筑物,毁坏道路.水库,还可直接导致矿山某些地下巷道的塌毁,或使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塌陷裂缝灌入坑内,造成淹井事故,直至停工停产。(2)采矿场边坡失稳.滑坡与岩崩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开采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造成,这种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的非金属矿山和建材矿山。(3)坑内岩爆坑内岩爆又称矿山冲击,这是因矿坑周边和顶底板围岩,在受到强大的地壳应力作用而被强烈压缩,一旦因采掘挖空出现自由面,即有可能产生岩石地应力的骤然释放,导致岩石大量破裂成碎块,并向坑内大量喷射、爆散,给矿山带来危害和灾难。(4)采矿诱发地震因采矿活动而诱发的地震,震源浅、危害大,小震级的地震即可导致井下和地表的严重破环。

2.2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

(1)矿坑突水涌水这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后果严重。生产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打穿老窿,贯穿透水断层,骤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导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造成井巷被淹.人员伤亡灾难。(2)坑内溃沙涌泥这是常与矿坑突水相伴而生的灾害。当采掘过程中骤遇蓄水溶洞,常见溶洞中充填的泥沙和岩屑伴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另外一些透水断层和地裂缝也常会使浅部第四纪沉积物随下漏的地表径流涌入坑内。其结果是使坑道被泥沙阻塞,机器、人员被泥沙所埋,严重时甚至会使矿山遭受毁灭性的打击。(3)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矿山灾害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因采矿、选矿产生的“三废”物质,由于未经有效处理就被排放到江河湖海中,造成环境污染公害事件。采矿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砂化、盐渍化、地下水断流等。

2.3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1)瓦斯爆炸和矿坑火灾这种灾害最常见于煤矿。由于通风不良,使瓦斯积聚发生爆炸,造成井下作业人员伤亡,矿井被毁;矿坑火灾除见于煤矿外,也见于一些硫化矿床。因硫化物氧化生热,在热量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自燃,引发矿山火灾。矿山火灾的危害极大,而且还严重损耗地下矿产资源,如有的煤矿在地下已燃烧上百年,其资源损耗量十分巨大,使当地气候发生改变,农作物和树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芜,环境严重恶化。(2)地热随着开采深度加大,地热危害不断加剧。我国已有许多矿山开采深度达到800m以下,矿山因含硫量高,开采深度又大,地温非常高。矿山地热灾害导致矿工劳动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有关矿山的正常生产。

3.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根据不同矿山的地质条件和地形特点及矿山的开发利用方案,以及灾点的分布特点划分不同层次的防治区,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一般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3.1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

(1)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加强边坡监测,建议作挡墙稳固边坡,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建议做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2)对于原有的灾害点,做好边坡加固和预防工作,尽量消除因矿山开采而诱发灾害复发的隐患。(3)渣场弃渣严格作好方量及边坡坡度的设计,作好挡墙设计,设置拦渣坝,防止泥石流的产生。并充分\合理利用渣场,严禁随意弃渣(特别在公路沿线)。(4)对于坑道开采,在坑道内一定要作好支护,做到边开采边支护,防止因矿顶坍塌.冒顶等而产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户处要预防引起上部地面开裂。(5)作好坑道的排水设计,以防因矿坑涌水造成危害。(6)设置监测点,作好监测记录与分析工作,确保在易于发生灾害地段防患于未然。

3.2次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

在进场公路、矿山生活区建设中,会形成大量的边坡和一定数量的弃渣,可能形成边坡失稳,造成滑坡和塌方;沿途不合理的弃渣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可能形成坡面泥石流,可能有滚石和飞石危害。

(1)科学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并进行合理支护和加固,边坡上方应设置排水沟,做好地表挡排水措施。(2)加强工地管理,合理堆放弃渣,严禁随意弃渣;在险要地段建设拦挡滚石和飞石的设施。(3)开采结束后,将弃渣场扒平覆土,植树还林,恢复植被。

3.3地质环境恢复方案及措施

为防止水土流失和恢复植被和景观,矿山须规划进行矿山复垦工作,以恢复矿山生态功能。开采弃渣切勿胡乱堆放,必须统一堆放到开采境界线以外的矿山弃渣场内,在开采过程中,有计划地将弃渣回填到采空区。弃渣场经处理后再敷表土.植草种树。

4.结语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多,引发因素多样,不同类型的矿山地质灾害有着不同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针对不同矿区的地质环境特点,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矿山开采方案,并进行积极的地质灾害勘查方法,做到将灾害消灭在萌芽期。综观当前对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勘查技术方法和预防措施,查明矿山地质灾害特征,预测灾害体的发展变化,提出防治措施,为矿山防灾减灾提出合理建议。

参考文献

[1]丁雅丽.唐山市体育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例[J].西部探矿工程,2012(1).

矿山灾害治理第7篇

关键词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勘查

Abstract: the rational use of resources, protecting the mine environment, enhancing monitoring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event the mine geology disaster,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ing industry, is a long-term and important work. Therefore, value the type of mine geology hazar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has an important meaning.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type of mine geology hazar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the related content.

Key words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矿山地质灾害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研究的一个分支。由于迅猛发展的中小型矿山疏于管理,加之小型矿山的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落后,大多无环保措施,加剧破坏矿区环境。开采环境明显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且随时可能发展成灾,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报废、设施损毁甚至矿井关闭、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危害分析

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按成灾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岩爆等)和缓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采空区的地面变形、环境污染等)。但最常见的是以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分类。

1.1 岩土体变形灾害

1.1.1 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 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在煤矿采空区,保留的支柱,或失去支撑能力受损的支柱,它会导致地面沉降。尤其是那些矿石埋藏浅,相对平坦的矿区发生的机构(如煤),地面沉降现象较为普遍。矿体埋藏比较深的地下挖掘,如果不能采空区回填和放,当它达到一定的规模将有一个大面积倒塌。此外,在喀斯特地区,但也由于矿井排水脱水而导致上述地面塌陷的洞穴。地面塌陷不仅破坏耕地,建筑物,道路被毁,水库,也可以是直接导致一些地下隧道破坏的矿井坍塌,或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倒入坑内,沿下陷裂缝,导致沉没事故,直到它停止工作停止。

1.1.2 采矿场边坡失稳、滑坡与岩崩 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开采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造成,这种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的非金属矿山和建材矿山。

1.1.3 坑内岩爆 坑内岩爆又称矿山冲击,这是因矿坑周边和顶底板围岩,在受到强大的地壳应力作用而被强烈压缩,一旦因采掘挖空出现自由面,即有可能产生岩石地应力的骤然释放,导致岩石大量破裂成碎块,并向坑内大量喷射、爆散,给矿山带来危害和灾难。

1.1.4 采矿诱发地震 因采矿活动而诱发的地震,震源浅、危害大,小震级的地震即可导致井下和地表的严重破环。

1.1.5 场库失稳 场库失稳主要是由于尾矿坝溃决崩塌继而形成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尾矿坝崩坝事故常给矿区居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同时也给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和污染。

1.2 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

1.2.1 矿坑突水涌水 这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后果严重。生产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打穿老窿,贯穿透水断层,骤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导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造成井巷被淹、人员伤亡灾难。

1.2.2 坑内溃沙涌泥 这是常与矿坑突水相伴而生的灾害。当采掘过程中骤遇蓄水溶洞,常见溶洞中充填的泥沙和岩屑伴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另外一些透水断层和地裂缝也常会使浅部第四纪沉积物随下漏的地表径流涌入坑内。其结果是使坑道被泥沙阻塞,机器、人员被泥沙所埋,严重时甚至会使矿山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1.2.3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矿山灾害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因采矿、选矿产生的“三废”物质,由于未经有效处理就被排放到江河湖海中,造成环境污染公害事件。采矿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砂化、盐渍化、地下水断流等。

1.3 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1.3.1 瓦斯爆炸和矿坑火灾 这种灾害最常见于煤矿。由于通风不良,使瓦斯积聚发生爆炸,造成井下作业人员伤亡,矿井被毁;矿坑火灾除见于煤矿外,也见于一些硫化矿床。因硫化物氧化生热,在热量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自燃,引发矿山火灾。矿山火灾的危害极大,而且还严重损耗地下矿产资源,如有的煤矿在地下已燃烧上百年,其资源损耗量十分巨大,使当地气候发生改变,农作物和树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芜,环境严重恶化。

1.3.2 地热 随着开采深度加大,地热危害不断加剧。我国已有许多矿山开采深度达到800m以下,矿山因含硫量高,开采深度又大,地温非常高。矿山地热灾害导致矿工劳动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有关矿山的正常生产。

2、矿山地质灾害的勘查方法

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后,在深海勘探是利用遥感信息技术和物理勘探方法。

2.1地球信息技术方法

当前信息技术是利用遥感收集的“3S”技术,掌握地质灾害的可能分布,位置和地区。这种高风险的精确定位,使用全球定位卫星系统的地质灾害点,并利用遥感卫星覆盖分析,预测的灾难性趋势。

2.2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主要是指应用物理手段来检测岩土圈的相关信息,以确定采空区,断层位移,磁场的变化和与信息相关的其他潜在的灾难,早期的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地球物理勘探,矿山地质灾害,包括高密度电阻率法,视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浅层地震方法。这些方法是预测地质灾害的潜力挖掘的重要技术手段。

2.3环境化学调查方法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人们经常使用的地球化学勘探方法。例如,在矿区环境污染监测,化学检测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应用此方法可以有效地确定污染因子,预测污染趋势,追溯污染源,分别为污染区和污染控制方案开发和技术支持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3、针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要点

在划分的基础上矿山地质条件和地形特征和矿山开发和利用,以及控制区的不同层次的灾害点的分布,以便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一般分为上预防和治疗领域,特别关注区和控制区的焦点。

3.1预防和控制区划的控制措施

3.1.1边坡参数的合理设计,加强边坡监测,提出挡土墙坚实的边坡开挖后,裂纹和变形,建议做专业的工程地质调查。

3.1.2对于灾难的原始点,边坡加固和预防工作,尽量消除因采矿引起的灾害的复发的隐患。

3.1.3渣场弃渣严格,使侧面的音量和坡度设计,使挡土墙设计,设置拦渣坝,以防止产生泥石流。充分和合理利用的渣场,禁止破坏(尤其是公路沿线)。

3.1.4隧道在隧道挖掘,必须支持,使矿方支持,以防止危害由于矿井坍塌屋顶边缘,洞穴产生,特别是,在上面住户,以防止造成上部的地面开裂。

3.1.5准备隧道排水设计,防止基坑涌水危害。

3.1.6设立监测点,监测,记录和分析,预防措施,以确保容易灾害地段。

3.1.7统一规划矿区,矿山复垦工作,恢复矿山生态功能的计划结束后,采矿。

3.2在进场道路和矿山建设的主要预防控制措施,在生活区,形成一个斜坡,以及一定数量的破坏,可能会形成一个斜坡不稳定,导致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以及不合理的破坏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可形成一个斜坡泥石流,有可能是滚石和飞石的伤害。

3.2.1科学和边坡参数和合理的支持和加固设计合理,应设置斜坡以上的排水沟,良好的表面,阻止排水措施。

3.2.2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弃土,禁止破坏;拦挡滚石和飞石的区位条件优越设施建设。

3.2.3采矿结束后的弃土场扒平套管,植树林,恢复植被。

3.3一般的预防措施在该地区的控制,没有一个主要的建设和建设项目可能会导致土壤侵蚀,由于表面的岩石破碎。应禁止跨境开采,以减少人为干扰,植被良好的保护和水土保持。

3.4地质环境恢复方案和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恢复植被和景观,矿山矿山复垦工作计划,以恢复矿山生态功能。采矿破坏不要随意堆放,必须统一堆放矿井在开采过程中,破坏采矿边界线以外的场地,有计划回填采空区破坏。弃渣处理后的表土和草种树的沉积。

结束语

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各种因素,类型,不同类型的采矿和地质灾害有着不同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的不同特点,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挖掘和积极的方法,把地质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从当前矿山地质灾害勘探技术方法和预防措施以及矿山地质灾害的特点类型来看,预测灾难的身体变化的发展,提出的控制措施,提出合理建议,从而缓解矿山地质灾害。

参考文献

[1]丁雅丽.唐山市体育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例[J].西部探矿工程,2002(1).

[2] 黄钊文.露天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浅析[J].勘察、测绘与测试技术.2007,(8).

[3] 闫车杰.矿山地质灾害研究及防治探讨[J].中国地质,2004,13(3):66-68.

[4] 张琦.辽宁省主要矿山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探讨[J].化工矿产地质,2004(1).

[5] 刘会平广东省的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2004(2):l0l-105.

[6] 岳 境,邹继兴.露天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方案[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7,(2).

[7] 张卫东.大周市矿山地质灾害的现状及防治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

矿山灾害治理第8篇

【关键词】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保护治理

中图分类号:F470.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矿山作为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最为强烈活动的场所之一, 合理开发并利用矿产资源是矿山开采的重要目的。矿区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主要研究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自然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人类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也改变或破坏了矿区的自然地质环境,从而产生众多的地质灾害,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对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 、破坏生态环境 、诱发环境地质问题 , 有损人类生存。

二、矿山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

中国矿山开采过程中引发的地质灾害十分严重, 并且种类繁多, 常见的有采空区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矿山地质灾害可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严重危害和破坏,是由于人为的采矿活动所直接引起或诱发的灾害。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重力地质灾害现象非常普遍,因此,研究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发展规律,提出防治灾害的措施,对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显得尤为必要。水土流失是矿山开采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地质灾害。

露天开采是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一个重要原因。露天开采还使植被、土坡土体造成破坏。都使宝贵的可耕地退化以至遭到破坏,引发沙尘暴,使贫困地区雪上加霜。无论露天开采时间长或短, 都存在一个露天矿边坡滑落的危害问题, 并带来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

水土流失多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漠化现象的不断加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是不合理的进行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人为因素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加剧了矿山土壤的侵蚀。水土流失问题多发生在山地丘陵等地质地貌区域,而水土污染则更多的是发生在程式化进程中。不完全统计,绝大部分的河流水污染事件是由于上游的工业废水排放不当造成的。矿山排放出大量矿渣,矸石和尾矿,堆积于山坡和谷底,有的弃渣堆积过高, 使得这些原生堆积和人为堆积物失去重力平衡。采空区不及时回填引起的塌陷 , 在各种类型的矿山中都有,盐矿矿山尤甚。盐矿山的水溶法,钙芒硝矿的峒室水溶法形成的巨大的溶腔也可造成地面的塌陷。也极易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山体滑坡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尤其应该注意的一项地质灾害。滑坡一旦发生,其造成的直接间接危害是难以估计的。矿山开采由于其特殊的地质地貌更是极容易发生这一类灾害。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一旦遇到雨水,与山体滑坡紧密相连的就是泥石流。矿山开采中乱采滥挖, 随意丢弃废土废石及植被破坏等都可能导致泥石流的发生或加大原有泥石流的规模和暴发频率。泥石流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山体滑坡规模比之于暴雨之下的山体滑坡规模小。矿山开采中这一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所造成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会毁坏田地,还会影响公路铁路地基下沉,不利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防范对策

1、加强宣传

要提高全民爱护和保护矿山、合理开发矿产、节约利用矿产、关注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科学地进行矿业活动的意识。加强矿山开采地区的地质灾害防范宣传是预防相关灾害的重中之重。相关人员必须做到在战略战术上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建立和完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政策法规和规划体系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危害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在矿山地区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其安全上岗。在当地,相关宣传更应该深入人民群众中去。建立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体系通过建立覆盖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监测、保护与合理利用等方面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多种多样的地质灾害防范宣传活动,相关部门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注,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重视,从而为更有效的地质灾害预防做出贡献。

2、建立治理模式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治理模式。建立起防水蚀、风蚀兼顾的综合防护体系, 水土保持植被建设包括水土保持林草、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等内容。这样,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固结矿山土壤, 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的流失。是采取支挡、铆固、加固边坡、改变滑体外型及疏排地表、地下水等措施以防治滑坡。在建立科学治理模式的过程中尤其应该对矿山泥石流的治理主要以拦挡为主, 要查明矿床周围的地球环境 、生态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 在防治矿山因开采而产生及诱发的显性地质灾害的同时,亦需重视闭坑后潜在的矿山灾害可能对已复垦土地产生的危害。认清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持续性及潜在灾害发生的滞后性可能带来的危害修筑拦截坝, 拦淤、封固流域内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并在合理位置修建沟渠, 使治理后的泥石流能快速流畅地排走。矿山采 、选 、冶设计和生产要立足于长远,尤其应该注意兴修水利,在水源的涵养以及林木资源的保护方面更应该有所侧重。建立起防水蚀、风蚀兼顾的综合防护体系,借此从根本上遏制水土流失、上体滑坡等灾害的发生。在矿山开采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谁开发谁保护,从而发展可持续经济。最终做到技术标准统一明确、适用范围广、互交式的标准体系,以满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现实需要。

3、做好监测体系

做好环境地质灾害的监测体系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环境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理体系是矿山开采过程中重要目标之一。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覆盖面上都能够充分满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减少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懂得如何正确解决资源需求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矛盾时, 科学的采矿方法将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

使得开采工作更为科学合理的进行。只有在全面掌握矿山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事宜,应用高新科学技术,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与地质灾害动态监测是避免人员伤亡和减少经济损失的重要环节。在防治矿山因开采而产生及诱发的显性地质灾害的同时,亦需重视闭坑后潜在的矿山灾害可能对已复垦土地产生的危害。认清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持续性及不能坐吃山空,应该为子孙后代做好长远打算,把灾害防治与土地复垦结合起来, 要着重改进生产工艺,以达到矿山闭坑后生态重建的目的。

四、结束语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 , 关系到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了作好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经分析采矿引发地质灾害的原因大都是由于采用不科学的采矿方法造成的。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环境地质分析是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其中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更是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加强闭坑矿山的审查和管理,全面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实施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矿山开采方面来说,我国更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加强对矿山环境的管理。只有解决好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才能促进中国采矿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东燕,夏毓超,侯龙,黄伟,蒋海飞.水对库区路基不同密实度碎石土的弱化试验分析[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3(04)

[2] 谭显坤.改进的粒子群优化控制算法及其仿真研究(英文)[J]. 机床与液压. 2012(19)

[3] 何宏康.某船燃油分油机故障分析及维修[J]. 中国修船. 2013(02)

[4]宁涛,彭轲,黎清华,赵信文,黎义勇,何军. 基于RS和GIS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评价: 以湖北省五峰县为例[J]. 地学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