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语文教学质量分析

语文教学质量分析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6 17:58:40

语文教学质量分析

语文教学质量分析第1篇

一、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高教育事业也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其教学目的从传统的重视学生技术的培养,转变成既重视学生掌握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技术能力,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职高技术综合型人才。因此,在实际职高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更新教学观念,为学生营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学生对文字的运用能力,最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质量分析第2篇

一、学生因素

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强有弱,学习动力弱的学生,经不起挫折,如果在教学上不给予特殊的关心和照顾,就有可能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对于不会学习的学生,如果教师不注意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特殊的指导,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下降可能成为差生。

二、教师因素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教育思想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升学有希望的少数学生身上,教师喜欢好学生,讨厌差学生的自然感情控制不好,在学生面前流露出来,这是产生差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教法因素

目前教法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老办法,过于单一和死板,只能让学生的学法适应于教法,而不会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法改进教法,使有些学生厌倦学习而成为差生。

促进差生的转化,重视九年义务教育初二阶段学生的两极分化,对于重新唤起差生的认知,点燃差生的希望之火,激起差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这是教师的责任。

把语文学科中两极分化的因素集中起来,有四个突出方面。

(一)、阅读能力上的分化。

差生只会单纯地为阅读而阅读,不知道在阅读过程中去为完成必要的任务而进行积极思维,只是怀着依赖心理去等老师讲解,其结果,仍是无所适从,始终不能达到展卷而自能通解的境地,脑子里依旧是死水一潭,最后导致学习上的分化。

(二)、思维方法上的梗阻。

差生只会墨守陈规,习惯于单项接受型思维,在思维方法上,始终处于凝滞状态,等着老师喂着吃。这样思维不能展开,势必会导致他们不能通过一事物认识其他事物,认识此事物与波事物间的联系,造成思维方法上的恶性循环。

(三)、记忆策略上的悬殊。

差生在记忆广度、记忆速度、记忆精确度、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等各方面的成绩均低于优等生,时间一长,心理和精神上的负效应导致他们认定“积重难返”,因而学习成绩显著下降。

(四)、写作水平的差异。

反应在写作上,差生缺少扎实的写作功底,缺少教师科学系统的指导和讲评,所以在写作上他们很难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甚至连语句通顺,书写清晰,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也很难做到,这也是造成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怎样防止两极分化问题呢?

一要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注意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成绩竞赛、智力抢答、笑话幽默等,以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转化的环境,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以表扬为主,对好作文给奖励分,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展览读书笔记,培养学生的成功感,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对差生进行恰切的评价,施以必要的鼓励,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等,激发差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要坚持对差生的学习辅导。

对差生的辅导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知识的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差生的学习个性,对差生辅导的形式主要是课前辅导和预习方法、预习内容、自学习惯、使用工具书、参考书能力的辅导以及课堂巡视辅导,及时收集不同层次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信息的输出以及为学生排忧解难,课后跟踪辅导,每次跟踪都有重点,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并从中归结出差生转化的规律。

三要培养差生的学习习惯

为了使差生养成习惯,每次计划不订则已,订了就要坚决执行。指导对写作有畏难情绪的差生坚持写观察日记和生活日记,指导差生自觉地搜集报刊杂志上的名言警句,随感录,汇编成册,指导他们仔细揣摩这些短小精悍的随感录的意味和表现技巧,让他们掌握写作入门的途径。

四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语文课,对差生练习设计要多层次性,即设计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不同台阶难度的练习,使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做,都有向高程度奋斗的希望。练习设计要多形式性,即灵活多样地设计出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的多种练习,使差生在认真的训练中敏干观察、强于记忆、勤于思考、富于想象。练习设计要多角度性,即设计出目的在于巩固基储锻炼胆量、激发兴趣、培养习惯、训练技能、引导发现、鼓励刨新等各种练习,用来训练差生能力。

五要注意对差生的作文教学。

引导差生作文为学生找米下锅,多加鼓励,激发兴趣,指点迷津引来源头活水,趁势进行点拨。用文题引怀,引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在差生作文评阅方面使用多种方法:卡片登记,有利于历史发展地评价差生;符号记分,为的是消除分数记分的副作用;划类分层,以便于分类指导,分层要求;精神疗法,在评讲中采用鼓励启发,亮闪光点,在评讲中让差生相信自己去实现自已的追求。

语文教学质量分析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35-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标就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使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小学生的教育问题日渐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教无定式,贵在得法,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根据自己的实践与探索,现结合新课程背景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个人的教学体会,以期与同行商榷。

一、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

小学教师在新课改革后必须满足新课改革的要求,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做到符合新课改革对小学教师的要求。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综合教育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呢?首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依靠语言表达,把丰富的知识通过口头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语言准确清晰,具有学科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其次,较高的创新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能力。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要做创新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就是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掌握创新知识的方法,具有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学科精神,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并有独特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简言之,教师的创新能力包括: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法、创新的思维、凸现的个性、探索的精神、民主的意识等;最后,较强的组织能力是一个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保证。缺乏组织能力和指导能力的教师,无论其知识多么广博,都难以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这需要教师具备组织教学的能力、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等。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课堂师生互动

小学语文应该开放和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应该组织好课堂教学工作,做好教学安排,合理展示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知识。要关心和热爱学生,营造平等、轻松、愉快的氛围,对学生进行肯定,缓解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当中。其次,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给学生以更多的发言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最后,要注重课堂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工作,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三、活用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倡导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运用教学机智进行反思性教学,提升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教学方式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等形式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才能让学生兴奋起来,才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过程的美妙,就好像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鲜花的清香。比如:讲童话故事时,可以让学生演一演;讲到诗歌,可以在教室开展诗歌朗诵会;泛读课文时,可以夹杂着录音及录像等。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产生无穷的乐趣,从而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

课堂练习是最有效的检验知识掌握度的手段,在练习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可以以此来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曾经出现这样的假象,上完课后感觉课上得挺顺利,课堂气氛也空前的好,学生也能配合老师的教学,效果应该不错。结果大出所料,家庭作业质量极其差。归根结底在于课堂上学生没有通过充分、有效的练习来巩固新知,教师不能通过课堂练习反馈来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所以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学环节我们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们更应该承认学生基础的差别,因材施教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为语文高效课堂提供最好的保证。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随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应用,多媒体网络的普及,实现了学生的愿望,推动了教学发展。我们在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中,确实发挥出了它的诸多优势,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是一种教学辅助的工具、教学手段,而不是唯一。教师不能走形式主义,让多媒体唱主角,取代常规教学。我们要把多媒体和常规教学结合起来,适时、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多媒体课件内容时,要突出重点、难点,与教学目的以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相切合。

总之,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并根据语文学科特点,以学生为中心,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摒除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小学教学质量进行不断的优化,以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打下语言文字基础,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从而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以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质量分析第4篇

【关键词】英语写作 考试质量分析 教学反思

【Abstract】The analysis of course examination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most suitable starting of the teaching refle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This paper analyzed “English Writing” final examination paper of grade 2014 in our university by using educational statistics and measurement theory and analyzed the quality of test from normality, reliability, discrimination, difficulty these four objective indexes,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urse exam papers is reasonable on the whole. Teaching reflection i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Key words】English Writing; Test quality analysis; Teaching reflection

教育部在2005年1号文件中强调“高等学校要努力探索和建立本校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机制”;2016年11月2日,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在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透露,教育部在积极推动教学质量评价监督:要求高校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自评体系;开展对高校教学质量的审核评估。课程考试质量分析作为高校教学质量自评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反映了课堂教学质量,也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考试质量分析是考试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分析和评价结果是对考试工作和教学工作进行科学总结并给予正确评价的重要依据。科学的课程考试质量分析对于促进高校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以绵阳师范学院2014级外语学院专业《英语写作II》课程考试为研究对象,以统计学、测量学中的理论对《英语写作II》试卷从信度、效度、难度进行分析。

一、研究对象解读分析

1.《英语写作II》试卷来源。该试卷依据绵阳师范学院教务处试卷标准化要求,采取统一试题模板,结合《英语写作II》课程特色命题。试卷是由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承担《英语写作》的授课教师命题,严格按照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为依据、以《英语写作》教学大纲以及考试大纲为命题标准、以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为指导。该试卷通过基础英语教研室多次审查,由教研室主任审核,最后经过教学院长审核批准。试卷适用对象为外语专业2014级本科学生,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试时长为120分钟,试卷分数共计268份。

2.试卷题型。本次《英语写作II》试卷的题型如下图所示:

图表一:

3.试卷评阅方式。《英语写作II》试卷由命题教师制定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由任课教师阅卷,试卷评分采用集体阅卷方式,客观题严格按照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给分。主观题由承担过《英语写作》讲授的教师按点裁分,尤其是大作文部分,需要根据题目中要求的提纲给分,综合考虑到学生的书法、语法、句子结构以及句子类型以及择词去酌情给分,最后由其他教师进行总分和复核。凡是涉及到批阅给分的地方,都需要阅卷教师核定签字。

二、试卷定量分析各个指标

根据测量学原理,本文将从试卷的信度、效度和难度几个方面对《英语写作II》试卷进行分析,并结合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分布进行教学反思。

1.学生期末成绩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如图表二与图表三所示,本次《英语写作II》考试的成绩分布反映出,参加考试的学生一共268名,成绩六十分以下的仅有6人,成绩达90分的仅有4人,分数在70-79分的学生占学生比例的百分之六十三,即考试成绩中等水平的学生占大多数,而特别优秀和特别差的学生均占少数。考试成绩显示,本次期末考试成绩基本符合正态拟合检验的正态分布趋势,也反映出本次《英语写作II》考试试卷能够检验出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图表二:

图表三:

2.试卷信度解读。信度主要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即测验结果是否反映了被测者的稳定的、一贯性的真实特征。对信度指数的要求因测试别的不同而不同,人们通常对标准化测试的信度系数要求在0.90以上,例如“托福”的信度大致为0.95,而课堂测试的信度系数则以0.70-0.80之间为可接受性系数。本次《英语写作II》试卷采取了内部一致性信度与评分者信度相结合的方式,得出本次试卷信度系数为0.68,反映出本次期末考试成绩较为可靠,能够反映出268名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试卷效度分析。顾名思义,试卷效度是指试卷的有效性或者正确性的质量指标,能反映出试卷是否达到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预期目的。本套试卷是从试卷内容效度方面入手,分析了测试的代表性和覆盖面的程度。根据《英语写作》教学大纲要求与考试大纲要求对试卷内容进行了统计和考察,采取计算相关系数定量测试的方法,计算出《英语写作II》试卷有效度高达76%,反映出本次试卷有良好的效度,可以作为检测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的一个检验手段。

4.试卷难度指标。试卷难度是指试卷的难易程度,是评价试卷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试卷的难易程度,表征学生对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及能力的掌握程度。本次试卷难度分析,我们采用了适用于主、客观试题的计算公式:计算办法是将考试总分按高低顺序排列,取分数最高(最低)的27%考生作为高分组(低分组),算出每组的得分率(该组学生的平均得分除以100分),难度=(高分组得分率+低分组得分率)/2,难度值的适宜范围为0.4~0.7。一般而言,难度值越大,题目越容易。本次《英语写作II》试卷综合六个班级的试卷难度取平均值,得到整个试卷难度系数为0.65,符合学科检验的标准。

三、结语

通过对我校2014级英语专业六个本科班的《英语写作II》课程期末考试的成绩分析,《英语写作II》试卷从信度、效度、难度都基本符合测量学原理,能基本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好的考查了学生对于《英语写作》这门课程的掌握情况,能够为《英语写作》之后的教学改革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信息。结果 表明,可以通过对试卷采取定量分析检测命题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为专业课试题库的建设提供了一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任亮宝,王莉,赵爱.大学期末考试试卷量化分析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1,03:163-165.

[2]谢威士.课程考试质量分析与教学反思――以实验心理学课程考试为例[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4(06).

【基金项目】绵阳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之考试改革《英语写作II 》(Mnu-JY1647-07600521)。

作者简介:

语文教学质量分析第5篇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湖北 十堰 442002)

摘 要: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学习过双语课程的学生为调研对象,设计问卷并发放,进行量化分析。问卷通过了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利用直接比较法计算了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从教师、学生、学校管理三个因子出发,构建了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好地开展双语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5.025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1B062)

作者简介:杨丽华(1980-)女,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双语教学、数据分析。

收稿日期:2015-05-16

0 引言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要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是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实施双语教学。针对某一专科院校、某一专业或某一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实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具体对策的研究论文相对较多,而针对双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文章较少。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双语教学工作中也会呈现其特点,因此与研究型高校相比其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因素和评估指标也会产生一些差异。而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与一般课程的评价指标完全相同,不能反映双语教学的特点,在促进双语课程建设,提高教学双语教学水平上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对双语教学质量起着反馈和调节作用的评价体系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研究现状

目前,许多高校进行了双语教学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时也面临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而关于双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论文相对较少。

关于双语教学评估指标的建立,国内的研究情况如下:北京化工大学的张静从理论的角度对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其他个别学者提出了具体的评价体系,从内容看可以适合所有开展双语教学的高校,针对性不强,没有专门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指标体系;其中有代表性的评估体系是教育部的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的评审体系和国际关系学院的双语教学评估体系。国际关系学院评估体系较完善,分专家评价表和学生评价表,但是在评估指标的分值上难以量化。研究型院校由于资金雄厚、条件较好,开展双语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双语教学评价指标。如武汉大学设计了一套双语教学课堂质量评价指标,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而以应用为主的本科院校,与研究型院校相比,投资办学的主体不同,办学层次定位也有差异,由于地理位置和其它条件的制约,在双语教学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直接照搬研究型院校的双语模式,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高校在双语教学工作中也会呈现其特点,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直接应用研究型院校的双语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并不合适。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高校双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与一般课程的评价指标完全相同,没有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反映其双语教学特点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学者对双语教学评价指标构建的建议,初步形成了评价指标体系。为问卷调查提供了依据,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最终形成一套可以直接应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2.1 问卷设计与回收

通过文献阅读,总结归纳了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16个指标,然后根据这些指标,设计问卷,将每个指标转化为问卷上的具体问题。

采用了李克特五点量表尺度对定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量化,将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分为: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相应赋值为1、2、3、4、5。

作者所在学校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典型代表,此次抽样调查的对象是全校学过双语课程的学生,根据统计学上的抽样调查样本量计算公式来确定此次调查应发放的最低样本量。假设我们希望所发放的问卷的置信度是95%,即α=0.05,误差大小为5%,即E=0.05,问卷的合格率为90%,即则P=90%,由统计学公式计算出最少应发放的样本量:

由此计算得n=138.297 6份,在此基础上,抽样调查的样本量越大,得到的信息越接近实际情况,也就越准确。鉴于作者所在学校开设的双语课程并不是很多,学习双语课程的学生人数有限,同时又想保证问卷调查的可信度,于是就向学生发放250份问卷,其中有效回收问卷222份。

为了保证问卷获得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收集到的问卷分别进行了结构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这里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结构效度分析,计算得出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所有因子的KMO值为0.914,表明问卷的效度非常高,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统计值显著性概率为0.000,说明符合研究要求,适合做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最终得出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三大因子:“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和“学校因素”。针对这三个因子分别进行细化,就可以构建相应的双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内在信度是指测量同一概念的不同项目之间的一致性。这里检验量表的信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量表中每个因素包含的项目间内在一致性,另一个是整个量表的内在一致性。通过SPSS的信度分析,如果确认了信度系数较低的项目,可以在正式的问卷中进行修改或者删除。最常用的内在信度测量是依据克朗巴哈α系数。每个克朗巴哈α系数都大于0.8,结果表明,问卷通过了信度分析,评价指标的一致程度高,所得的评估结果可信。

2.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在确定指标权重时,从问卷数据出发,充分体现学生的意愿。确定权重的方法是直接比较法,即以统计指标中重要性程度最小的指标为基础,与其他指标进行比较,做出是其多少倍的重要性程度,然后统一分析,得出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得学生英语水平的均值最小为3.78,其他指标的重要性均值除以最小均值,得比较倍数,对其进行标准化,得到各指标的相应权重。

对通过信度检验的问卷进行大范围发放并回收,利用spss工具,对回收的问卷分别进行了基本信息描述性分析、关于重要性量表和满意度量表的因子分析,以及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学生认为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前三个重要因素为:教师认真负责热情、教师对难易程度的把握、学生态度端正,目前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满意度排名前三的为:教师认真负责热情、鼓励学生学习双语课程、教师英语水平。表明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总体满意程度中等偏上。对应分析表明,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低并不影响学生对双语课程的选择,但英语成绩越好,学习负担相对就越小,所以说,提倡英语成绩相对好的学生学习双语课程,双语课的开设采取选课制。

通过因子分析,影响双语教学满意度的有三个因子:“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和“学校因素”。针对这三个因子分别进行细化,构建了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教师因素分配了39分,学生因素分配了25分,学校管理因素分配了36分,满分为百分制。

如果将这套评价指标应用于双语课程中,为方便对每门课程的评价,用百分制将其赋分。根据这套评价体系,来审核双语教学的质量,进而达到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3 结语

针对应用型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区别于研究型院校和一般课程的评价指标,构建出一套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全面,包括了教师、学生、学校管理三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涉及到了具体的评价指标。该套评价指标为高校的双语教学质量评估提供一个参考,随着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评价指标也要随之而改变。本文所构建的该指标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构建的评价体系,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实现评估主体的多元化,使其更具针对性,让评估结果可以相互印证,结合使用,减少误差,从而使评估结果更具科学性。关于双语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的研究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 中国大学教育,2007(3)

2 赵慧.双语教学纵横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3 何家蓉,李桂山.中外双语教学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语文教学质量分析第6篇

【关键词】语文课;评课;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语文课的评课误区

我国当前语文课的评课误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一味听课却不参与评课活动

在对语文课进行评课过程中,一味听课却不参与评课活动,对评课效果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不对课程进行评价,听课也就丧失了其自身的意义。

(二)不切实际的赞美

目前,存在着很大一部分老师,在听课之后,不对实际的课堂情况进行分析,一味的加以赞美。这样往往无法真正为对方提供帮助,无法使对方认识到课堂问题所在,使得评课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听课者水平欠佳。由于听课者水平欠缺,无法准确认识到其他老师课堂上的优点与问题,导致无法对课堂做出准确的评价。另一方面,听课者考虑上课老师利益,在评课过程中包庇上课老师的课堂缺点,不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教师应该学会通过评课活动,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用真实、客观的评价使上课老师认识到自身问题所在,才能真正获得进步,实现评课的意义。

(三)评课用于模糊

有一些老师在听课后,常常用模糊的语言对课堂进行评价,语文课堂虽然讲究语言艺术,但过于诗化的语言却不适合用于语文课的评课活动中,这样模糊的评价极易导致上课老师无法准确认识到课堂问题所在。评课语言应做到清楚有力、简单明了。

(四)过分强调主观心理因素

有部分老师在听课结束后,由于受主观因素对其影响,听课老师与上课老师之间关系好,就对其评课妄加赞美,如关系不好便一味的强调其缺点,这种不客观的评课方法对评课质量有着极大的不利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不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评课过程中,都应该秉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态度,才能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引,起到榜样作用。

(五)折中主义

有部分老师在评课过程中,往往要在其他老师评课完成后,再在其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导致其评价缺乏思想,不能代表自身的主观看法,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往往会对语文课的评课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不利于语文课课堂的优化和改善。

二、语文课评课的基本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

语文课的评课活动应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态度。在评课过程中,教师应具备较高的责任感,对课堂教学进行准确评价,如实指出执教者的优缺点,为执教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和正确的改善方向,不得存在敷衍了事的态度。

(二)针对性原则

在评课过程中,也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但必须要有针对性。评课教师应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集中明确问题所在,对特色和优点进行充分肯定,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方法。

(三)激励原则

评课教师必须明确评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授课者受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而不是为了查找问题。评课教师的评课内容应该让执教者获得更大的勇气和信心。

(四)差异性原则

在评课过程中,评课教师应做到因人而异,根据授课老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评定。

(五)就事论事原则

在评课过程中,评课教师应做到就事论事,做好评课工作,不能因为授课老师一堂课的质量而对其工作能力妄加断定。

三、如何走出语文课的评课误区

(一)对教学目的进行全面分析

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能否明确教学目的,并最终达成教学目的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想对教学质量进行正确评定,首先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全面分析。教学目的必须满足适宜、具体、全面等方面的要求。教学目的必须能体现出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教学手段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设计,将实现教学目标作为设计原则。

(二)对教材处理进行全面分析

对授课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进行评定,还需要对教材的处理和组织情况进行分析。在评课过程中,不仅要看教师教授的知识是否准确、合理,同时还需要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的处理方式进行分析,看其是否能够准确抓住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

(三)对教学思路进行全面分析

评课教师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分析,一方面,要对教学思路的设计是否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还必须要求教学思路新颖、独特,具有独创性。此外,还必须对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是否具有层次性进行分析。同时,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具有可行性,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是评价教学质量好坏的一大关键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效率低、教学效果差,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教学思路不清晰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造成的。因此,在语文课的评课过程中,评课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思路进行全面分析。

(四)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分析

分析教学方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教学方法必须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符;2.教学方法必须满足多样性的要求;3.教学方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四、结束语

语文课的评课质量对语文课的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语文课进行评价,评课教师首先必须端正评课态度,对评课活动树立正确的认识。其次,评课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还必须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对语文课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质量分析第7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教学质量 提高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076-01

汉语言文学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不像其他行业一样有明确清晰的职业定位。随着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因本专业的就业局限性使得对职业的选择范围更加狭小。因此,在发展这门体现我国传统精神和人文内涵的专业基础上,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应用型、综合型人才是值得教育部门深思的问题。

1.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特点及教学质量现状分析

1.1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特点

汉语言文学主要研究赏析对象是中国语言的词语、句法,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类文学作品,对专业学生来说能够拥有宽广的知识面和优秀的人文素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学科包括中国语言文学、新闻学、传播学、文秘教育等,涉及的课程多为语言学、文化概论、文学史、心理学等。总的来说,汉语言文学的概念较为笼统,是传统的人文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继承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其专业的综合性比较强,对于职业的选择与方向没有清晰的定位,对于社会经济效益的作用较小,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方面的创造。

1.2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门传统的人文学科,在持续发展的社会教育中不容乐观。从各种数据调查分析可以看出,近些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面临就业的严峻挑战与考验,有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在于高校教学主要侧重与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的赏析分析运用能力或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水平,而忽视了社会实践的要求。当前大多数高校还是继续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内容比较呆板,和实际情况的关联性不强,实用性也比较低,导致了学生对其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面对汉语言文学当前的困境,如何更好地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值得重视与思考。

2.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2.1优化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涉及面比较广泛,语言的更新换代速度也比较迅速,在教学上应当结合实际形式,适时改变更新教学的内容,提高本专业的社会适应性。教师也应当在紧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学科体系,做好汉语言文学的相关课程的适应教学,避免出现重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精简书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实践中去,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适用性方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提高教学实用性方面,要增加重视技能培训的教学内容,不仅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提高自身人文素养,还要增强学生对语言运用能力的环境适应性。

2.2改进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的改进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其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首先,教师应当以教材知识为基础,根据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经验、知识水平等角度,通过借鉴优秀教学方式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改善,提高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以及课堂参与度,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改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新型技术,例如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带动学生的探索心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2.3.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汉语言文学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语言的继承和发扬的一门学科体系,不仅要求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些知识中的精髓,还要求学生从专业学习中发现社会需要的精神动力。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固有的观点上提出新的见解,从而提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

2.3.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内容较为广泛,综合性比较强,除了几个固定的就业方向外没有明确清晰的专业对口岗位,因此,高校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上应当采用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上的政府机关部门、金融企业或者新闻部门都有对人文素养高、语言运用能力强的人才的需求,针对这一点,教师要在提高学生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打破汉语言文学传统的就业设定模式,通过对相关就业岗位的了解,充分运用自身理论知识结合到实际工作中。

2.4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实用性

从传统的就业视角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比较固定,一般多为教师、文秘、文案策划工作者或者编辑等,但随着社会认识的深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由于在校接受的知识较为系统全面,人文素养与语言运用能力都比较高,毕业后参与的工作延伸到政府机关、教育科研部门,甚至有的会到金融类、房地产类企业从事工作。由此可见,高校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到其今后的工作择业规划,所以,从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实用性的角度来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十分重要。高校应当精心设置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课程,将社会适应性要求加入到课堂学习中,在各方面的教学中向学生们渗透汉语言文学的实用性。

3.结语

总之,面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面狭小,范围局限的劣势,高校应不断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以此来适应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发展本专业传统教学内容的同时将专业知识与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优化教学模式和结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社会适用性,让学生在残酷的社会就业环境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杨荣荣.新课程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转变分析[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08-06.

语文教学质量分析第8篇

关键词:精益管理;双语教育;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217-02

引言

人们一向把人力资源当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而高校又是产生人才的主要摇篮。而当前,高校虽然一直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但是经营方法和经营效率差强人意。中国高校如果完成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来未来的挑战,就必须将高等教育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而其关键就是管理向效益的转变。

精益管理思想,简单地说就根据户体验来定义企业价值方向,让用户的需求拉动生产的思想。在一个企业之中,往往资源都得不到最大化的利用,而精益管理思想就是避免资源浪费,完成效率优化。其核心思想有以下几点:第一,精益管理的精髓在于最终取得经济效益;第二,精益管理应该本着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的原则;第三,精益管理是价值流的顺畅流动;第四,精益管理追求尽善尽美。我们可以清晰地从其管理思想中看出,精益管理的核心就是效率与人文的结合,效率与经济的结合。但是仅仅空有思想是无用的,双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确立就可以保障其思想的有效应用与实践。它以新的价值观及其独特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通过较低的资源消耗来提供优质产品和劳务。这种方法更加系统化,可操作性强,因而实践中获得了巨大成功。

双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应该隶属于高校管理组织的一部分,旨在建立一个以结构化、持续化关注的机制对人才进行培养。其次,为了潜在的教学的需要,高校应将双语教学质量管理当做学校的日常管理来对待。再次,质量保障体系必须进行自我学习,更新和改进,任何有助于提升体系本身质量的方法都可以引入这个体系中来。在此基础上,运用精益管理思想,才能构建出符合中国高校实际情况的经管类双语教育体系。

一、目前经管类双语教学潜在的问题

高校是一个特殊的产业:劳动者是教职员工,运用教学设施作用于劳动对象(学生),生产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优秀人才。高校实现其价值大小,最终表现为社会输送了多少有用的、合格的毕业生,且以毕业生就业率得以充分反映,而影响其价值大小的基本要因是教学质量的高低。中国高校目前在经管类教育中虽然有双语教育的实践,但是效率和成果不高,究其原因,可大体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双语课程开设数量仍较少、双语教材与教学内容衔接欠缺等。困扰双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难题是教材的选择,它影响着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目前,各个高校要么自编教材,要么是引进的英文原版教材,但是市场上可选择的教材依然不多。而英文原版教材在深度上与难度上往往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相匹配。教材太深或太难会妨碍学生理解课程的内容,有时甚至会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材的价格与学生的承受能力也不相匹配。价格偏高,许多学生难以承受,大多数学生不愿购买。所以,双语教材的缺失是造成中国目前高校双语教育混乱现状的原因之一。

第二,双语教学模式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师资力量缺乏、课堂授课效果一般等。其中,师资队伍建设对双语教学质量保障的影响,双语教师是双语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双语教学过程的执行者,更是双语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和双语课程体系改革的组织者,是传播双语知识和培养高等学校双语人才的主体。一旦高校拥有优秀且稳定的双语教师,那将是是教学秩序、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如果双语教师队伍不稳定或则数量不足,就不能保证其双语教育的质量。

第三,高校对双语教学的目的与意义认识不足,在实施双语教学之初,与推动其他教学改革一样,也面临很多问题,首先就是认识上的误区。目前,很多教师对双语教学的目的与意义认识不足,认为双语教学既费时,又费力,收效不大,双语课只不过就是专业翻译课。

二、针对潜在问题构建双语教学体系

针对以上提出的简要问题,依据精益六西格玛理论、价值工程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精益六西格玛的管理思想构建双语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采用DMAIC分析方,结合调研以及研讨会的形式分析总结出对策建议,针对已有问题进行调节和改正。运用精益六西格玛的理论,结合财经类双语课的实际考察情况,分析影响财经类双语课程质量的因素及因素之间的关系,奠定全文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严格质量保证体系构建流程:调查研究并确定顾客需求及期望;建立质量目标;建立持续改进的程序和过程。

精益六西格玛在改善流程和逻辑上沿用六西格玛分五个阶段(DMAIC)的改善模式。各阶段主要功能如下:定义阶段,即定义和描述改善项目。主要是根据客户的声音(VOC)来识别企业需要改进的产品或流程,如项目团队、项目计划,将改善项目界定在合理的范围内,最后确定项目的输出Y,并设定其改善目标,预估改善收益。测量阶段,即运用各种改善工具对产品流程或业务流程图进行详细分析,确认流程现状,评估制程现有能力,运用精益生产的改善方法排除流程中的各种浪费,识别影响流程输出Y的输入因子X,找到影响效率和品质的根源,并根据具体情况做初步改善。分析阶段:即统计制程资料,运用六标准差手法确定影响输出Y的关键因子X,即确定这些关键因子X与流程输出指标Y的相关程度,以及确认关键因子X是否足够。改善阶段:即以流程拉动原则,推行5S管理,运用精益和六西格玛工具找出管制点,对流程的稳定性和制程能力进行改进,确定关键因子X的最佳条件,制定管制计划,使输出Y获得最佳的效果。例如,效率最高、不良率最低等。控制阶段:首先对改善措施实施标准化,建立控制标准,运用SPC管制图进行长期跟踪,确保异常不再发生。其次是将改善措施水平展开相关或相似的流程,使其发挥最大效用。最后是总结经验,分享心得,成果展示等,以此来营造一个积极改善的氛围,使活动参与者更有斗志进行下一期改善,在改善方法和目标上,精益六西格玛是融合了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两种管理模式的改善方法,改善目标也由六西格玛的质量和精益生产的速度转变为同时提升质量和效率。

首先,通过对已经开设的经管类双语教学的调研,论证开展双语教学要将影响专业教学质量的招生制度与生源结构、目标与发展模式、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师资、教学方法等因素有机协调起来,按照一定的程序有机地运行。并从经管类专业课程“时效性强”的特点,结合所收集的关于受教群体――学生的信息,分析并准确定位顾客――学生的需求及期望。针对教师要细化教学目标,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在进行双语教学时,应在英语比例上如何控制,经管类专业术语和定义性知识点如何传述等等都要量化,以便于稳定经管类双语教学的效果。

其次,找出可供测量的影响经管类双语教学质量的因素指标,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已经是以量化形式出现的因素,例如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自主专业资格考试成绩(例如经济学院学生的BEC通过率、金融学院学生专业FECT或ICFE成绩或管理学院学生的托业考试成绩等等)。另一方面,具有主观性质没有量化的指标,例如教师的年龄、英语口语能力、课堂互动能力、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等等。课题组成员就这些未量化的指标以打分制的形式,将其量化,来考察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程度。这部分研究内容也是为了之后的控制环节找出容易造成教学质量的瑕疵因素。

再次,分析本校当前已经实施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其他高校此方面的办法措施进行比较。最主要是分析之前研究所得出的瑕疵因素,并分析其原因加以控制及修改。体现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就是利用此研究内容指导下一轮的同类经管双语教学。

再次,按照PDCA方法实现建立质量保障体系中的“提升优化”环节。分析顾客要求――建立学校教学质量目标――识别和确定需要控制的过程――按照PDCA模式控制各个过程――根据目标和教育教学的服务要求,对教育教学服务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以此持续改进教育教学的服务业绩。

最后,通过分析的结果,来确定如何有效的控制顾客――学生满意率。依据之前所分析得出的结论,保持稳定既有的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因素,同时控制和避免有碍教学质量的瑕疵因素,以控制经管类双语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 徐勤,张杰.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和发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6):86-87.

[2] 管英柱,关富佳.发挥管理作用,提高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11,(84):205.

[3] 王戈,刘任重,娄凌燕,王岩伟,李恩临.双语课程教学质量的精益管理[J].商业经济,2012,(12):113-114.

[4] 叶澜.教育概论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