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雕塑公共艺术

雕塑公共艺术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6 09:25:15

雕塑公共艺术

雕塑公共艺术第1篇

艺术是一种对于社会的真实反映,抽象艺术是从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发展起来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自己本身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当今世界是一个鼓励多样性发展的时代,抽象艺术的发展正印证了这一事实。抽象艺术具有传统艺术没有的视觉冲击力,更加的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对于城市中的人们来说,抽象艺术更加容易打开人们的思路,体会到在现今社会,时展的独特魅力,相比于传统艺术的不温不火,抽象艺术更加的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增强自身表达的美感,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

一、城市公共艺术与抽象艺术的概念

1、城市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是在二战后,在美国开始兴起的,艺术雕像从博物馆走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不仅包含着空间和场所的共享性,也包括着人们心里行的共同享有与协作,具有多种内涵。在这些理念和当今的环境下,公共艺术天然的具有一些现代化的特征,比如具有多元的表现形式、具有社会化的运营机制、符合城市的审美标准等。而城市的共公艺术作品首先具有开放性,具有普遍的共公精神和性质,面向非特定的人群。城市公共艺术提案、审议、确定都应该尊重大众的愿望。其实施的空间应该包括城市空间、道路、广告路沿、树木等多种广阔的空间。城市雕塑就是人们在公共群体的社会结构中,在城市的公共环境中,以天然或者是人工加工的方式,制作出占有三维空间,并蕴含精神功能的制品。城市公共艺术中的雕塑不是简单的把艺术品放在公共空间之中,而是要与城市文化、环境、人文等向协调,使其具备社会属性与城市特征。

2、抽象艺术

抽象艺术也是在二战后兴起的,主要注重内在的、心理上的表现,以最简单的手法,表现出最深刻的思想。这一艺术理念希望表达一种精神的现实以及更高层次的现实,也就是主观表现上的无象性。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抽象艺术也包含着点、线、面、色彩、肌理等构成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进行整合与排序,就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感受。

二、抽象雕塑艺术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应用

1、室内公共艺术中抽象雕塑艺术的应用

当代内部空间抽象雕塑艺术主要体现在对公共空间的展示上,通过抽象雕塑对人们活动的空间进行装饰,营造一种舒适的氛围。比如大厅、廊道空间、餐饮空间等多种公共空间的展示。在室内空间抽象雕塑的营造中,主要的目的在于使人们参与到室内空间的结构之中。也就是说,在室内公共空间的抽象艺术设计要与环境完美的结合,突出环境的特色。比如在某一书展中的抽象雕塑设计,无论是展台还是墙壁,都布置了白色的立方体,简单的线条、简单的形体,恰好构建出了纯白简介,安静沉稳的“心理真实”,人们马上就进入了书展的艺术氛围。再比如在thinkinghouse的设计中,作者运用多种的几何造型,独特、简介的抽象雕塑结构,与冷色的灯光和暖色的地板相搭配,创造出了独特活泼的艺术效果,切合主题。

2、室外公共艺术中抽象雕塑艺术的应用

室外公共艺术中的抽象雕塑艺术要反应当代的时代面貌和精神,并与建筑、设施、环境等相融合,但是要突出的表达一种强烈的情绪。这就要求抽象雕塑作品要秉承时间与空间相联系的观念,把点、线、面、色彩、肌理相互联系,组成艺术家的思维和激情,着重展现视觉的流动性。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抽象雕塑要以基本的构成元素表达事物的内涵。总体来说,城市公共艺术中的首先艺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对自然客体的提炼、概括和展现,要抽取最具生命力和精神内涵的自然物象,形成对这一物象更高层此的认识和理解。比如作品永恒;另一种是以简单的结合形状作为纯形式的形体语言,以构建的方式创造空间造型。这一类型展现的是对人们理性的思考,情感方面的表达较弱,具有强大的张力和动感。

3、抽象雕像艺术与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

当前随着人文精神的提高以及科技的发展,两者的结合出现了以下几种特征。首先,体现人性化的特征,注重工具性和实用性,不再只是简单的纯艺术;其次,突出个性化,人们的雕刻师的主观感受和想法得到了极大的体现,不同的理念和想法使公共艺术中的抽象雕塑独具魅力;最后,抽象化程度不断的加深,提倡简约、简化却不平凡的设计理念。

三、结语

雕塑公共艺术第2篇

关键词:互动雕塑;环境雕塑;公共艺术

一、雕塑与环境融合的创作理念

互动性的公共雕塑让人们在体验公共雕塑的同时也可以欣赏雕塑,并从中感知受众与公共雕塑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受众参与并且与公共雕塑、环境互动。贡布里希认为“(雕塑)不仅仅被当作纯粹的艺术作品,而是被当作有明确用途的东西”,这样的雕塑被赋予了多种使命。奥登伯格的雕塑既是环境雕塑,同时也是互动雕塑,在某种意义上他的雕塑与观者不仅有视觉上的联系,还有与观众的互动性。艺术家的脚步从不会停止,互动性不论在设计还是其他艺术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运用,广大参与的人群也从被动向主动一步一步转变。艺术作品与参与者两者存在一种良性的循环,这是艺术思想不断进步的过程,艺术作品蕴含的思想可以在参与者的互动表达中体现出来,这样不仅让人们的情感和精神需求在参与中获得满足,而且城市也由于这些雕塑的存在而充满活力。环境雕塑与人产生了互动,可以清晰看出人与雕塑的互动关系,人们对雕塑不再仅仅靠视觉的观察,而且有观者的参与感。

二、环境雕塑创作语言的影响

奥登伯格众多的作品与城市环境完美结合,由此城市空间有了不同意义上的表现,通过对城市文化的挖掘,使环境雕塑更加符合城市的发展历史。奥登伯格作品对公共艺术的影响经得住时间的检验。美学家维什尔指出:“我们的社会正经历着一种美学的膨胀,它从个体的风格化、到城市的设计与组织,扩展到理论领域,今天的审美的确超过了我们所说纯艺术的范围,并且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深受人们的喜爱。艺术活动的场所也不再是与大众的日常生活具有严重隔离的高雅艺术场馆,而是人们聚集的地方,例如城市的广场、购物中心、超市、花园等等。艺术变得休闲化以及平民化起来,商业活动,艺术交流,审美评判在这些场所中共存,交错进行,互惠互利,由之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限越来越模糊。”①奥登伯格的大型环境雕塑创作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特性和个人风格,在欧美甚至亚洲各国都有巨大的影响力。奥登伯格的创作符号对后现代的公共艺术甚至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奥登伯格的波普风格环境雕塑在公共艺术领域中掀起了一阵狂潮,从他作品的年代表可以看出其艺术风格越来越大胆,波普风格也越来越明显。同时,奥登伯格作品中的物品同观众产生了互动,赢得了大众的喜爱。公共艺术基本概念的出现,使公共艺术可以比较大的规模实施。

三、结论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积累,艺术家寻求新的突破。借助互动的新观念和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具有互动性的雕塑伴随这些条件宣告诞生。雕塑在平常意义上是一个只有艺术家思想的实体,人们如果不深入思考就难以理解其中的内涵。而在新的外部环境下,艺术家通过改变艺术作品与受众的角色,让受众在某个方面也能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公共艺术本身会产生多种社会影响,这就促使互动性雕塑这种双向沟通的形式演变成互动性公共雕塑的主要核心。其具有的独特魅力不仅可以增加普通群众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丰富城市空间和城市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互动性雕塑是具有趣味性的,以这种趣味性为出发点让受众参与其中,可以让受众对公共艺术作品产生想要互动和参与的想法。互动性雕塑一般运用大众所熟悉的符号、可以引起共鸣或回忆的物品完成作品,并预留出人与人、人与物互动参与的空间。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正常的生活习惯和好奇心理会驱使人们触碰这些公共艺术乃至参与其中。对于以往的雕塑,观者只能观看而不能参与其中,形式固定单一;而互动性雕塑的特点让人们对这种公共艺术更加青睐。在我们所处的城市角落中,绝大部分的雕塑都是以纪念为主题的,雕塑给人们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主题形式的单一让普通民众产生了一种疏离感。艺术家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把互动性雕塑引入普通大众的生活视野,与传统雕塑相比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也更为受众所喜爱。

参考文献:

雕塑公共艺术第3篇

摘要:公共雕塑的新发展,成为城市环境艺术的组成部分。在大众文化与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今天,雕塑艺术由空间艺术向环境艺术的实质性转变,公共雕塑如何保持民族的独特性,体现时代精神,更好的营造理想的环境艺术,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关键词:公共雕塑;环境艺术;大众文化

随着经济腾飞和社会的变革,城市公共雕塑艺术有了新的发展。当前城市公共艺术发展上呈现的一些特点:(1)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发展经济促使人与社会的接触更多,精神需要亟待满足。雕塑艺术,满足了这一需要。(2)纪念性雕塑比重大幅度减少。公共雕塑题材与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纪念性雕塑失去主导地位。(3)广场雕塑比重增加。新建的大批公园广场,使公共雕塑为广大群众所认识。从中可以看出当前公共雕塑的政治性,教育性以及宣传性有所减弱,开始面向生活,更关注人性需要;这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施展才华的舞台,增加艺术性和观赏性,但事实并非如此。

从许多公共雕塑作品中,我们看不到它应该具有的一些特色,如与环境气氛的协调,与心情的吻合,以及必要的审美性艺术性等等,而更多的是一种世俗化趋向。这里的世俗化指的是对流行的大众文化的一种迎合。实质上大众文化是在市场环境下形成的文化产品,其特点是,按照市场的需要,对人文精神的关注,而这种关注无法从内在的人性需要出发,仅仅作为一种时尚标签,一种升值的消费观念存在,其重点关注直接付驻于感观价值与一般的观赏。

大众文化在当前文化市场中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原因是它依托多种媒体的组合效力。尤其是以电子媒介为代表的“视文化”时代,书刊,报纸等传统媒体的迎合下,一些世俗的,视觉化的东西被演绎得惊天动地,营造出对生存痛苦和空虚的某种关怀,灵魂对人生的深刻体验被分解成为无所畏惧,甚至是漫不经心。大众文化的优势得益于它平民化的外衣,似乎它反映的才是群众的心声。其实回往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能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大都是反映当时的时代特点和精神,从人性自我出发思考总结的结果,平民化不意外即是世俗化画。

博览全球雕塑发展史,从秦始皇的兵马俑,汉代的乐府舞戏,敦煌石窟雕刻到古希腊的阿波罗,维纳斯和米开朗基罗,罗丹,亨利摩尔,无不印证出对大自然,社会大众和人个体本身的关注与思考,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及贯穿其中的人文内涵。当代公共雕塑应该更有表现的条件。为更好的欣赏雕塑这种形式的艺术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和条件。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与交流的今天,如何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如何更有力的体现出时代风貌,如何能使人们看到更多的好作品?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这里包括许多方面的因素,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的关注与努力。

城市雕塑作为环境艺术的一部分,首先要有时代性。这主要是从它作品的实质和风格与时代相统一来体现,基于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其次,还应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雕塑艺术也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和艺术风格。继承传统不意味着沿袭原有的形式与技法,更多的是建立在对历史的反思上的提炼与创造,只有将民族性特点和精神贯穿其中,才能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第三,雕塑作品要体现出其独特的形式个性。黑格尔说:“雕刻则把精神本身表现于在本质上适宜于表现精神个性的肉体眼前……凭它自己而独立地站在那里。”雕塑是三维立体造型艺术,人们不仅可以多角度获得审美享受,还可以与周围的环境相结合,体现更多的内容和意义。

公共雕塑作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部分,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城市雕塑对环境的关系并不是机械地服从依附,而是积极参与的主动行为。建筑几何性为主的空间,高大挺拔,给人强烈的现代感的同时,生硬,冷峻的理性线条感令人产生压抑躁动的情绪。以几何为造型的雕塑与几何形的建筑环境完美的吻合,自然是体现出一种和谐之美;然而面对古典形,曲线的,色彩丰富的活雕塑,同样为呆板的直线空间增添情趣,成为人与建筑环境间沟通的桥梁,这类雕塑同样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就物化文化载体的雕塑而言,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对环境施加影响的实质是人类精神的文化显彰。在当前的现代环境中,古典的,原生态风格的雕塑作品中,蕴含着现代人对传统人文情怀回归情愫与期待;在古老的传统的环境中设置现代抽象雕塑,又是一种对现代文明的精神关照,这正是公共雕塑所具有的一种主动性,即可以参与环境,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环境的魅力所在。公共雕塑对环境与建筑缺陷的补救与营造,以及作为审美主体性的一种对象时,使环境与建筑具有了艺术美学的映衬,提高了文化品格的层次。然而,整体环境的基调常由占据巨大空间体量的建筑形象与风格奠定,波及相关环境的服从与趋同,也强调着雕塑的形式语言的选择。反之,公共雕塑的精品所在地的环境与建筑形态也应该跟随该公共雕塑设计的风格有机的形成互补,两者的契合匹配是从相互衬托补充的关系中体现出来。

在城市化进程大发展的大背景下,理清多种因素并加以融合协调,辨正处理社会性与个性间的关系,使之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有效动力。既依附于“环境”,又需从“环境”中表现出个性化的环境艺术特征,使其协调又不失丰富的效果,这是相关公共环境衍生的价值系统所建立的趋向准则,是衡量公共雕塑成败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

参考文献:

[1]《环境雕塑》.刘骥林.湖北美术出版社

[2]《公共艺术设计》.施慧.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雕塑公共艺术第4篇

造型因素

公共空间中的建筑物、树木等的形态对壁画的篇幅构成设计和雕塑的摆放位置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雕塑的形态、材质设计和壁画的构图、色彩设计,必须考虑到其造型、色彩等与周边公共环境中其他构成物的内在关联。

壁画的造型语言包括了总体形态、构成、线条、形体等。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些造型语言?我们就一定要考虑到其与公共空间中其他构成物的关系。使其与周围环境的形式与风格相适应,并且应当重视其在公共空间中的需要程度。从审美角度来看,变化丰富的造型语言能在整体形态的节奏韵律上,从而满足人们的视觉需要。雕塑作为处于公共空间中的一个独立个体,更应当注重其自身的造型语言,考虑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使之融入进去并提供给观赏者最佳的观赏形态。

色彩因素

色彩,是鲜明表达雕塑和壁画艺术的形式语言所不可或缺的因素。尤其是壁画艺术(图2-1)。进行壁画艺术创作时,首先要确定壁面的造型风格,而后,壁画所处空间的环境色彩因素,就成为整个设计过程的重要环节。设计师首先应该搜集所处公共空间内的构成物的色彩,然后寻找与环境气氛相吻合的色彩,同时还要照顾到公共空间中功能、风格以及造型语言等因素的需求。而雕塑艺术主要取决于其制作材质和周边景观建筑的色彩,融入其中或是形成反差。

在公共空间中,公共艺术中的色彩倾向,主要以情态概念和视觉需要为依据。公共空间环境本身的色彩体系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色彩关系,而雕塑和壁画艺术的色彩设计通常需要围绕着公共空间环境的色彩关系做倾向性的应和或弥补。

光环境因素

在公共空间中,光源时常发生变化,对于设计师来说十分难把握,然而光源又对公共艺术品的呈现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壁画艺术。所以光环境的应用和把握对雕塑和壁画艺术的创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两种,有时二者是同时并存的,对于两种光源的分析如下:

1.自然光源

自然光源随着日光变化和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而我们进行雕塑和壁画艺术创作时就要遵循这个规律。有些材质,例如玻璃、不锈钢等在日照下璀璨生辉、晶莹夺目,并且会随着光线的角度和强弱的变化而呈现出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在设计雕塑时,就要根据设计想法选择相应的材质,考虑光照效果(图3-1)。

2.人工光源

人工光源对雕塑和壁画艺术产生效果的影响要比自然光源复杂的多。人工光源的可控制程度较高,在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过程中,光源的入射角度和反光程度对所用材质造成的视觉影响不可小觑。不同的公共空间环境对照明度有着不同的要求 ,光线的设计应当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以此来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艺术氛围(图3-2)。

结语

雕塑公共艺术第5篇

(一)课程性质

《公共艺术(2)装饰雕塑》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包括城市标志性雕塑(圆雕)、园林景观雕塑(圆雕)、建筑装饰雕塑(浮雕)室内装饰雕塑(浮雕、小件雕塑饰品)等几个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践性,是景观设计及相关专业学生所应该了解掌握的专业技能。

该课程可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空间造型能力、空间布局能力,深化学生在设计领域对立体空间的布局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利用效果图表现形式进入环境、景观设计领域,由此提高职业素质的培养,为环境艺术设计打下牢固、扎实的设计基础,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欲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就必须和国际接轨,以“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树立具有设计、制作、展示为一体的先进教学理念,而该课程的设立便是对以上方面所进行的积极探索。

(二)教改思路

1.建立“工作室制”教学方式,以装饰雕塑的实训、实践为主,理论引导为辅的教学方式。

2.“工作室制”以认识材料的不同艺术效果,并采取命题设计的教学法开展教学任务。

3.拟定“工作室制”的教学管理体制,与国际艺术院校和国内先进的兄弟院校接轨。

4.引导学生把装饰雕塑的设计理念融入到环境、景观领域,提高其设计素养。

二、教改课程实施目标

“工作室制”是为更好地深入学习环境艺术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空间造型能力、空间布局能力。不同装饰技法,装饰雕塑是通过一个不同的表现方法和对不同材料的运用,引导学生通过效果图表现形式进入环境、景观设计领域空间的过程,促进学生在设计领域对立体空间的布局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提高职业素质的培养,为环境艺术设计打下牢固、扎实的设计基础,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同时也为今后就业选择提供更多的了就业机会。

[知识目标]

(1)正确理解装饰雕塑的作用、功能、特点、材料,以及掌握装饰雕塑相关表现技法;

(2)制作流程的系统知识,初步具备室内装饰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所要求的“具备空间造型知识、电脑效果图方法”的职业标准;

(3)了解不同材料的表现技法。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所掌握的装饰雕塑相关表现技法的知识:

(2)用不同材料的艺术表现形式,独立完成从平面到立体的制作过程;

(3)能够独立构思、创作。

[素质目标]

(1)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训练,做到眼、脑、手的协调一致,使装饰雕塑的表现真正成为立体形象思维、艺术设计构思与表现的最直接的工具。

(2)要求对装饰雕塑理论和实际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了解公共艺术在环境艺术中的作用,扩大知识面,提高艺术审美能力,从而更好的为艺术设计服务。

(3)具备一定的专业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和工作方法;正确理解公共艺术在环境艺术中的作用,扩大知识面,提高艺术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为艺术设计服务。

(4)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能准确讲解、表述图纸内容,初步具备室内装饰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所要求的“能够为用户讲解设计方案”的职业标准。

三、改革课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建议:围绕实际工程项目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实际工作流程为依托进行教学(比如:引进城市景观项目或室内装饰小品实战训练),教学方法建议:以实训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方法突出课程(装饰雕塑)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评价

通过对各教学环节中知识点的分析、实训与总结,以及观察、启发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从平面到立体操作实际项目的能力,通过教师作业点评和对作业完成的认真程度分析和总结,同时可开展小型的作品汇报展来吸收专业人士的宝贵意见。

考核方法:课程作业、步骤与技法的掌握应用程度。

成绩构成:符合课题技法训练要求80分+创意分20分。

成绩评定:期评成绩=平时成绩(30%)+学习态度(10%)+课程作业成绩(60%)。

(三)选择当代优秀教材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学参考书:中外雕塑相关网站装饰雕塑资料、PPT课件。

2.教学设备、实验(训)室利用:多媒体设备、模型工作室。

3.校外实训(习)基地利用等方面:课余时间考察校外实训基地,雕塑工厂;考察雕塑实际项目的操作方法与流程。

4.实训指导手册:编写《装饰雕塑艺术案例分析实训指导书》,明确技能考核内容和要求。

(五)其它说明

本课程教学主要要求学生理解装饰雕塑的制作流程和材料的类别、功能、特点,以及掌握装饰雕塑相关表现技法、制作流程的系统知识,并且要求学生在掌握本课程的同时,要思考如何很好的运用到社会实践项目当中去。

五、教学项目设计

项目1:景观装饰雕塑效果图设计练习(16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命题构思、草图、手绘效果图、电脑出图(利用设计软件)模型制作

工作任务

1.虚拟雕塑项目命题设计方案:要求构思巧妙新颖(4课时)、设计1-2件草图(版面不限)设计说明100字以内。

2.电脑制图(12课时)效果图要求彩色打印(A4版面)一张并装裱。要按照正确的工作流程完成作业。

活动设计

根据命题实施“从平面到立体”的训练,使学生了解实际项目操作中装饰雕塑功能与作用,以及操作的基本流程:

1.虚拟环境空间设计项目:为学生下达命题设计任务(例如;校园景观雕塑设计)、按草图的方式体现,(即时辅导、讲评)。学生自己要介绍构思意图(如;寓意、选用的材料等),鼓励学生的自我语言表达能力。

2.虚拟项目效果图实训:根据雕塑环境平面图、立面图以及相关实际尺度,通过雕塑设计草稿进行电脑彩绘效果图设计制作(教师即时辅导、讲评)。重点强调效果图版面设计的效果是否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相关知识

素描基础、浮雕、圆雕、现代装置雕塑、电脑制图软件。

课后练习与任务

1.单体小品练习(以景观小品为主)

2.设计雕塑方案并绘制效果图。

项目2:装饰雕塑模型制作练习(16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运用各种雕塑材料训练,掌握不同材质的特性、表现力。方法与技巧。

工作任务

1.要求把效果图的设计方案用立体造型方式体现(12课时)。

2.项目流程要正确,表现技法熟练并突出表达设计意图的模型(20-30公分大小、材料不限)。

活动设计

提供城市景观空间,如广场、社区、校区景观雕塑等,使学生完成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流程训练,强化学生技能,重点强调创意、规范雕塑设计流程及效果图技法的表现(4课时)。

1.优秀作品欣赏

(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效果图绘制实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课程总结;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与学生互动了解感受。

相关知识

美术基础、立体造型能力、雕塑制作步骤。

课后练习与任务

1.单体小品练习(以景观小品为主)。

2.构思草图练习

项目3:综合材料的运用和后期作品效果处理(16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材料的特性、表现力及雕塑制作的步骤、程序,方法与技巧。最终能根据不同的要求,制做不同目的构思的作品效果。

工作任务

要求掌握不同材料的应用(比如;金属、石材、木材、或综合材料),完成作品后期的艺术效处理(12课时)。

活动设计

带学生去户外参观材料市场,搜集材料图片素材,以动手能力训练为主导,强调技法的同时,更强调设计的重要性,用实材表现设计方案(4课时)。

1.拍摄、收集材料照片(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效果图绘制、模型制作实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课程总结;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与学生互动了解感受。

相关知识

美术基础、立体造型能力、雕塑制作步骤。

课程总结

1.优秀作品欣赏(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雕塑效果图绘制实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雕塑模型制作实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4.对本课程环节的学习与学生互动了解感受。

课后练习与任务

雕塑公共艺术第6篇

无独有偶,最近有关中国城市公共雕塑的新闻也纷纷频现,先有乌鲁木齐市三屯碑巴哈尔路的花堆雕塑“飞天”引起巨大争议,仅12天后被悄然拆除。后有湖北襄阳市以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襄阳大战”为原型,拟斥资百万在小北门广场建“射雕情侣”雕像引狂贬;而郑州地标性建筑“中原福塔”的“小猪雕像”被网友斥为“流氓猪”。桂林“扶老”雕塑、重庆永州章子怡雕塑、北大“”雕塑、山西大同“二B青年”雕塑等等都遭到了网友们的质疑。在这次搜狐的候选榜单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西安、镇江、襄阳等地的一些公共雕塑都毫无客气地出现在网络上。网民的咒骂声,质疑声、赞扬声不绝于耳。各种对于城市公共雕塑的关注和责备成为一种舆论势力把本来在城市中独占风景和空间但又有强差人意的城市公共雕塑混乱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网民和专业人士、艺术家攻击和调侃的对象。

从网页上的这些雕塑的参考图片来看,尽管公众对雕塑艺术的解读和理解本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以“平常心”观之大部分上榜的公共雕塑丑比美要更显而易见。这里与我们多年的国民素质教育和对现代艺术的认识有极大的关系。

作为本次活动的媒体重要协办方《世界艺术》杂志认为:城市公共雕塑的出现使城市的景观增加,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享受,但在城市雕塑的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扭曲题材、形态丑陋的雕塑作品。在此背景下,搜狐文化、搜狐艺术频道发起中国城市雕塑评选。从城市文化、视觉审美、公共空间角度出发,评选出全国十大丑陋雕塑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其一可以使大家认识到雕塑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我们对艺术特别是现代艺术的认识,以期引起大众对城市雕塑艺术的关注和再认识。其二既使在公布的雕塑作品中有政府和一些老艺术家的重要作品,但那是一个时代和历史的产物。作为公共艺术它的生命力和价值肯定是有局限性的。城市公共雕塑应该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品位,其中,时代性和当代性是它最为重要的作品属性,如果在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城市出现劣质的复古作品,那么它恰好是对城市审美和大众品位的亵渎。

从另个角度讲,城市公共雕塑是被限定的艺术形式,其创作工程必须是复杂的长期的。它的建造首先要需要政府规划、财政部门及社会、历史等专家的统筹、策划,形成计划才可以实施。但艺术家必须是独立的,主要体现在作品艺术性和创作思维及独特性上的。如果雕塑家不能发挥自主创作,有了创作方案还需政府核查、点头同意。这是严重违背艺术创作规律的事。漫步欧洲许多国家的街头,他们的许多雕塑作品都有上千年的历史,而建造的设计、审批和施工都是有非常严格的程序和有艺术家主导的施工计划。埃菲尔铁塔和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设计、施工才建造的,多年后才得到公众的认可的。而我们现在许多雕塑作品大多是“”的产物。外行领导审批,仓促建造所暴露出的问题实在难以说情。城市雕塑与公众审美的背离,总与所谓的“长官意志”产生纠葛,与公众意识的缺失不无关系。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流氓猪”、和“飞天女神“能登上人流熙攘的广场进入公众视野的原因。从“孝顺猪”到“流氓猪”,这些本应带给大众美的享受的公共雕塑,结果变成了公共“审丑”,艺术变成了“马术“了,成为了为施政者拍马屁或为施工单位牟取暴利的“道具”。这也给城市公共雕塑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雕塑公共艺术第7篇

关键词:现代雕塑;雕塑由来;雕塑作用;发展趋势

很多人都把雕塑当成是环境中的陌生人,很少人考虑雕塑和环境的融合程度。随着人们精神追求的不断提高,对生活各方面要求完美的程度不断增加,公共环境艺术中雕塑与环境的交融关系便渐渐变成雕塑建筑艺术的焦点。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到:“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喝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部位。”这里便可以充分的体现出雕塑与公共景观艺术之间密切相连的关系,它们之间本来不应该有领域界限,雕塑本来就应该作为环境艺术作品景观构成的一部分,城市公共景观的大力发展,促使雕塑更加成为公共环境艺术中的亮点。

雕塑从传统艺术形式到现代的艺术表现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雕塑在公共景观艺术中的应用和发展来研究,已经是一个复杂丰富的过程了。

一 现代雕塑的出现

二十世纪以后的雕塑才能称作现代雕塑,广义说,它是包括各种制作方法和表现手段的艺术流派,是一种新观点和新方法,表现了人类思维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元向多元的发展过程①。“现代”雕塑是与“传统”雕塑相对立的一种艺术风格,它是追随新时代的步伐而出现,在发展中不断的调整自我和创造革新,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雕塑受后印象主义艺术大师们的影响,在对雕塑形体、色彩、空间关系和结构等方面进行探索,注重意象方面的研究,摆脱传统雕塑的创作原则,创作出的雕塑作品具有鲜明的现代气息,不仅在固有的形体结构方面更加严谨生动,而且善于运用概括和夸张的手法,色彩上也鲜艳夺目,而且加入意象的手法,使现代雕塑开始摆脱死气沉沉的面貌,渐渐的变得形韵同存。

二 现代现代雕塑在城市公共景观中的作用

城市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公共空间,它在精神和物质方面不断协调发展,以便为人类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人们为协调精神和物质的平衡,在城市规划、城市园林、城市雕塑和城市内外空间环境设计等能够美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雕塑艺术在城市美化的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它们的造型另类多样,艺术风格风采各异,而且注重与周边环境的有机结合,渐渐的成了公共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了城市醒目的艺术符号。

现代雕塑与城市建筑、绿化和小品等元素相同,是构成一个城市的要素之一。城市的公共环境的建设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现代雕塑是公共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成了城市文明体现的符号之一,同时城市文明的程度又深刻的影响这公共环境的建设,影响着这个城市中公共环境中的现代雕塑的发展程度,是现代雕塑创作和设计的重要出发点。优秀的雕塑作品可以达到使人感到放松和缓解压力的效果;不好的雕塑则会影响观赏者的心情和身心的舒适度。所以,现代雕塑在城市文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整个城市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的协调发展。

三 现代雕塑在城市公共景观艺术中的发展趋势

城市公共雕塑是一种公共艺术,它是一种社会性的创作行为,是为了满足大众观赏的心理、生理和情感交流的需要。它会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的进步。现代雕塑与其他一切加工品一样,在一片呼吁绿色、环保的呐喊声中对本身的使用材料进行了革新。现代雕塑对材料和技术运用方面,注重低能量资源的利用,侧重生态化,杜绝或者减少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产生,这也是雕塑艺术行业的发展趋势,是雕塑家着重研究和创新的切入点。“金属”成为雕塑艺术的主要使用材料。由于金属有保存时间久、耐用性强的特点,成为雕塑艺术的材质首选。当前还出现了一种“废弃的艺术”,就是艺术家们善于把一些废弃的材料,经过他们合理的组合和修理,重新赋予这些废弃物新生命,散发生机,成为新的现代雕塑作品,既创造了美,又具有环保的观念。

随着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雕塑的内涵与外延也不断地扩展。雕塑与景观之间的差异也逐渐模糊。现代雕塑的更多注重雕塑与整体环境的关系,以其形式参与整个环境的“大空间”。大尺度、抽象、个性的雕塑给城市公共景观空间提供一个很好的装饰,雕塑家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公共景观设计,创造出供人欣赏、活动的雕塑作品。这样的景观更具有空间立体感。

另一方面,城市空间日益显示出开放性和流动性的特点。艺术与公众的距离将越来越近,公众参与审美活动机会也大大增强,艺术家要将作品置身于公共环境,就必须考虑其艺术形态与大众日常生活审美形态的合理融合点。现代雕塑与景观要进入城市公共空间,一定的在公众之间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结合点。

参考文献

雕塑公共艺术第8篇

【关键字】公共空间设计;景观雕塑;应用特点;发展趋势

如今,随着人口的增加及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引起了公众对公共空间的关注和重视。景观雕塑是公共空间中的重要元素,其作为城市建筑的灵魂,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在此状况下,从实践出发,协调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探讨公共空间设计与景观雕塑的互通性,以及景观雕塑的融合性具有非凡意义。公共空间与景观雕塑的联系,是通过以中外经典实例分析了景观雕塑与自然、文化、空间的相互融合特征来体现的,通过对景观雕塑融合性的探讨,认识到我们必须从自身文化角度出发,更好地将景观雕塑的融合性应用于公众生活。创作出一些符合当代审美观,贴近观众心灵的公共景观雕塑作品。

现代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发展除根植于传统的的风景园林设计外,还受到现代艺术尤其是景观雕塑的颇多影响。雕塑是景观中无法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是艺术在景观中最直观的表现形式。雕塑和园林景观的共同发展过程中,雕塑不仅改观了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而且与其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视觉文化盛行的当下,艺术的接受者较之以往发生了巨变。以当代景观雕塑为代表的当代艺术在介入公共空间时,就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介入公共空间的有效方式的问题,即怎样有效介入公共空间更有利于当代景观雕塑的策略化生存,并使其艺术传播力达到最大化。于是,关注公共空间视读效果,实现艺术家与公众、艺术与公众之间的对话交流与互动,已成为当代景观雕塑有效介入公共空间的趋势,今后可能成为一种普泛化现象。让公共接受景观雕塑在公共空间的展现设计理论、可以使当代景观雕塑在公共空间的语境当中,在不断扩大其艺术传播力的过程当中,真正有效地实现其现实意义。

公共空间中的景观雕塑不仅需要能够“静态可望”更应看重其全方位的“动态可游”公共空间中的景观雕塑,不仅仅是一个三维空间的静态物体。而成为有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四维空间。各种行为的介入,由于发挥了行动和触觉的作用。使雕塑的空间,形体,质地,肌理更能产生真切的感受。行为介入使景观雕塑成为人所实际占有的现实环境。进一步和人发生了亲密贴近的关系。景观雕塑作品不再仅仅是物质形式。同时也是对特定环境起调节作用的物质存在。给环境空间带来勃勃生气。

景观雕塑是在空间中具有视觉焦点,和标志性作用。是公共景观艺术中的重要创作手段。雕塑以它独有的空间语言和造型方式出现。让人们近和远的视角都能感觉到它的气势和活力。使观众真正融入到一种愉悦的空间中。景观雕塑对于提升公共空间的艺术性起到很大的作用。雕塑家的创造手法更加丰富。

景观雕塑在现当今社会的趋势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雕塑家不再盲目的追求对于自然的描绘。而是找出隐藏事物内部能激起审美情感的造型语言。并通过这些语言探究造型手法,以象征手法表现雕塑家的内在感情。创作出强生命力的新形态呈现在公众面前。这些形态源于自然同时又高于自然。是高度“简化”与高度“抽象”而得。现代雕塑逐渐趋向抽象化,隐喻化。

图一

图一中的作品是水上公园内的景观雕塑,作品表现手法新颖。作品材质独特,利用动物造型,加以彩绘图案是动物造型活灵活现,独具匠心。在夜幕降临的时刻灯光闪烁更加好看。通过作品本身,蕴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作者无时不刻都在提醒着公众保护自然,珍爱野生动物。是公众在欣赏景观雕塑美感的同时,也能读懂雕塑家的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