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雕塑艺术的分类

雕塑艺术的分类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31 16:36:49

雕塑艺术的分类

雕塑艺术的分类第1篇

论文摘要:木雕艺术在我国存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发展至今,仍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木雕作为一种既实用又具观赏性的艺术种类,发展至今成为现代雕塑艺术的一部分,丰富了现代雕塑艺术的内容。传统木雕历经时代变迁,但仍经久不衰,与它自身的艺术价值是分不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雕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成熟。传统木雕和现代雕塑共同组成了当今的雕塑艺术。在本文中,笔者将就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传统与艺术的联系这三方面展开探讨,与大家一起来探讨雕塑艺术,欣赏雕塑艺术。

雕塑艺术自出现以来,对人们的审美观和审美高度都有了定的改变,在古代的文明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利价值。人类生活是有两种需求构成的,即物质需求和功能需求。木雕却能将这两种需求集于一身,同时满足人们的这两种生活需要。所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木雕始终有着自己的位置,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传统木雕发展至今。已成为今日雕塑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分析传统木雕、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一、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中国雕塑源远流长,在史前就显示出相当高的水准。中国雕塑虽然艺术价值高,但是在古代,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中国雕塑的知识十分缺乏,甚至可以说,木雕在古代并不是一个上得了大雅之堂的艺术作品。这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学术思想的狭隘性在作祟。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等一些腐朽的传统文人士大夫崇尚的艺术是“琴、棋、书、画”,这些艺术不需要花费体力,是一种象征身份和修养的技能,看作是一种修养。同样是艺术,木雕艺术受到的待遇则有着天然之别,那些文人士大夫并没有觉得这是一种艺术,只是制造业的一种。像木雕这种需要跋山涉水采集原材料,又需要一些刀、锉等之类的工具雕琢才能完成的物品,那些所谓的上层人士是不屑一顾的。木雕都是由一些民间艺人完成的,他们将雕塑当成自己养家糊口的一门手艺,并没有觉得有多高的艺术价值。中国雕塑始终难以获得当权者的重视,在传统的文明史上根本没有获得相应的地位。由于从事雕塑活动,大多是一些民间艺人,他们大多文化知识不高,动手能力较强,但是理论研究方面则是有欠缺的。没有人能够自觉地把它的美学观念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推送到历史舞台。雕塑技术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只能依靠工匠们跟着中国画的形式模仿和制作,作为一种赚钱的手艺中传承下来。使得雕塑艺术本身失去了自己独特的创造力与语言表现形式,这种将传统雕塑低级的奴隶化的观念延续至今。

传统的木雕作为传统雕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木雕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雕塑相比,是技术成熟最快的。当埃及雕塑缺少生气和精神的灌注的时候,我国雕塑已经进入了一种抒感与自然和谐的境界。虽然在美学方面的系统理论缺乏,是一个缺憾,但是发展至今,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出土的古代雕塑做研究来弥补这一缺憾。传统雕塑在现代的雕塑史上得到了它应有的地位。现代雕塑是对传统雕塑的继承发展,虽然现在已经进入工业化,有关雕塑的很多工作可以依赖机器来完成,但是这并不影响现代雕塑的艺术性,而是在传统雕塑的基础上对加工方法进行了补充和创新。现代木雕与现代雕塑是一种继承关系,而传统雕塑永远是现代雕塑艺术殿堂里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二、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现代雕塑艺术在作品上极其丰富,但是多而精的,并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一下几类:宗教雕塑、明器雕塑、陵园雕塑、纪念雕塑、装饰雕塑和工艺雕塑等,这是按照雕塑的功能划分的。

宗教雕塑的出现与我国的文明是分不开的。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家,全国各地供奉着各种佛像,雕塑这些佛像就形成了今天的宗教雕塑。宗教雕塑一方面拓宽了雕塑的范围,但是也对雕塑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因为中国人很重视佛教,所以雕塑佛像更是不能越雷池一步,永远按照传统的风格来,这样雕塑本身就失去了创造力和生机,没有了进步的空间。保存至今的宗教雕塑,其艺术价值由于其本身的历史性而得到提升,越是久远的雕塑在现代雕塑艺术中的地位越重要。

明器雕塑作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艺术成就也是非常高的。明器雕塑是以虚拟物象的模式,分为实物和虚拟两大类。明器雕塑的材料有木、陶、竹、金属、石材等,将这些原材料通过美学设计和技术加工,就形成了中国雕塑史上最具象征意义的一类雕塑,这种雕塑史为了代替原始社会残酷的人葬制度而产生的。现代雕塑中,已经没有了这类作品,但这不能磨灭明器本身的艺术价值。

纪念性雕塑在现代雕塑中十分常见,一些学校、一些标志性的地方总会有一些纪念性的雕塑。比如南京中山陵的孙中山像的雕塑就是一种近年性的雕塑。在今天,但凡有一些值得纪念的人或事出现,人们总会希望有个雕塑出现来纪念这一人或事。在现代雕塑艺术中,纪念性雕塑的实用性很强,而且发展形势良好。

装饰性雕塑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十分常见,紫禁城的门楣、栏杆、梁柱上随处可见这种装饰性雕塑。样式之多变、技法之娴熟、艺术价值之高是现代雕塑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装饰性的雕塑是我国雕塑史上的一座丰碑。装饰性的雕塑也受到现代人们的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现代雕塑中的装饰性雕塑也处在蓬勃的发展之中,在现代雕塑艺术成就上也是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工艺性雕塑是既有实用功能又有独立的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在现代雕塑中尤为受到关注和喜爱,但是由于自唐代以后失去了创造性,发展至今的艺术成就并没有很大的提升。无论是哪一类的雕塑,都是现代雕塑大家族中的一员,也都在现代雕塑艺术中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三、传统与艺术的联系

传统术雕与现代雕塑代表的是不同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成就,有了传统艺术的传承,雕塑艺术的成就才会越来越高,直至成为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传统的雕塑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至汉代,雕塑艺术由简单的小件雕刻发展成为严峻风格的汉代雕塑。在这期间,雕塑发展迅速,走上了一盒巅峰。保存至今的秦朝兵马俑是雕塑史上的经典中的经典,形象生动、蔚为大观,自出土之后,令中外游客折服。这个时划的雕塑是在中国雕塑史上甚至在人类艺术史上都有着重要价值。

第二阶段,是有汉代至唐代,这个时期是雕塑艺术发展的繁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雕塑趋于完美,是雕塑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可以称为是理性风格时期。

第三阶段,是从唐代直至清代,这个时期雕塑逐渐走下坡路,出现了发展止步的现象。这个时期的雕塑失去了原来的创造力,大多数是为了取悦人的,是艺术本身的价值大打折扣。雕塑只是一味的追求形式、追去华美的雕琢工艺,作为艺术品最终要的艺术原动力及个性的发挥却被忽略和扼杀了。

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雕塑艺术。不论是高峰时期的雕塑还是衰落时期的雕塑,都是代表着一些特定时期的风格和艺术成就,都是具有艺术价值的。

总之,现代雕塑家拥有着一笔宝贵的财富,秦汉作品的魅力,唐代作品的精致,都是的现当代雕塑家学习和领悟的。笔者认为,现代雕塑要想不是去艺术性,应该在古人的作品中,去参悟那种摸索和追求的意识形态的过程,通过感悟去探求心灵美的意识形式。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追求原始的美不盲从潮流,才是一个艺术家应该有的姿态。

参考文献:

[1]陈佳学,木雕艺术创作[m]艺术探索2009

[2]陈佳,中国艺术史[m],中国教育出版社2005

[3]李由;以艺术触动生命:艺术界;2009年02期

雕塑艺术的分类第2篇

【关键词】雕塑;造型艺术;冰雪艺术;创新

引言:

雕塑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漫长。我们的先民在与石头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仅打造了用来谋生的劳动工具,还创造了具有审美意义的雕塑品。冰雪雕塑艺术是兼具艺术家灵慧与大自然神奇的结晶,它以其独特的质感魅力与表现形式使这一年轻的艺术名扬天下。近年来,冰雪雕塑艺术在我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1.雕塑艺术概况

雕塑是指以立体视觉艺术为载体的造型艺术。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1.1中西方古代雕塑造型特点

中国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一般人不重视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崇拜神,也崇拜和神一般完美的英雄——战士与运动家。为他们塑造供人膜拜瞻仰的偶像和纪念像。如此形成传统,在西方世代相传,成为一种纯粹的雕塑艺术。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wWW.133229.CoM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一类为建筑(包括陵墓)装饰雕刻。

1.1.1中国古代雕塑特点

(1)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2)中国古代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行。(3)中国古代雕塑的另一个特点是意象性。(4)中国古代雕塑语言精练。(5)中国古代雕塑风格往往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精神。(6)中国古代雕塑遗产大量属于佛教造像。

1.1.2西方古代雕塑特点

1.2当代雕塑现状

当代的视觉艺术已经成为当今人类思想的组成部分,艺术本位的概念也已经大大拓宽,可以说当代雕塑(这里不包括城市雕塑)已经成为一种关注人性、社会、历史、文化以及未来的艺术,是可以看到、可以触摸的思想。

1.2.1当代架上雕塑

中国当代架上雕塑充分吸收了平面,色彩,构成学以及影像艺术等等各家优势,同时,拓宽多种材料极其造型潜力,寻找一切雕塑可能利用的资源,去寻找未来的可能性。

1.2.2材料在雕塑中的特殊地位

由于材料在雕塑中的特殊地位,受到了所有雕塑家的倾心关注。在材料选择上强调与本土文化的渊源关系,以及和现代工业背景的息息相关。坚固、永恒和优质是传统雕塑对材料的要求,而在今天不分质地优劣和永久与否,只要能够有效、完美地传达雕塑家的意图,就是最好的材料。

2.冰雪艺术概况

2.1冰雪文化及载体

冰雪文化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冰雪文化,是指人类在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从事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以冰雪为内容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渔猎、体育、艺术、民俗、经贸、文学、旅游、文化教育、文化研究、文化展览、新闻报道等等。狭义的冰雪文化特指体育、艺术、文学、旅游、科技等精神财富。哈尔滨能在中国率先发展起现代冰雪文化,是因为他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特殊的城市历史。

2.1.1冰雪饮食

2.2.2冰雪体育

2.2.3冰雪文艺

2.2.4冰雪旅游

2.2.5冰雪艺术

2.2冰雪艺术的起源

冰雪艺术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因为,北方地区人民要生存就必须与冰雪抗争,必须接受冰雪。长期与冰雪的接触让北方人民对冰雪的特殊性更加清楚,人们不再畏惧冰雪,人们利用冰雪来丰富生活。随着民俗冰雪活动的不断扩展,人们从中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出现了早期的冰雪艺术活动。我国有记载的古代冰雪文化活动出现在隋唐时期,是北方少数民族首先开始的。

2.3冰雪艺术的特征

(1)自然基础(2)社会基础(3)文化基础

3.雕塑造型给冰雪艺术带来的创新思维

3.1雕塑与冰雪的结合

3.1.1雕塑造型带来的种类及创作风格

(1)素描、绘画基础。(2)表现手法上也分有圆雕、浮雕和透雕等形式。(3)具象、装饰变形、抽象。(4)都通过造型手段来表达感情、意境。

3.1.2雕塑造型带来的功能与意义

3.2冰雪艺术中雕塑造型语言的应用

3.2.1冰雕的艺术表现

3.2.2雪雕的空间、体量造型

3.2.3冰灯的形式语言

3.2.4冰建筑中的雕塑语言

4.冰雪雕塑艺术的发展前景

冰雪活动开始是人们为了生存,在被动接受冰雪中产生的,然而经过了历史与劳动人民智慧的打磨,逐渐发展成为积极的、有力的、综合的活动,是人们利用自然充实人文生活的典型个案。

(1)促进冰雪艺术不断创新,提高冰雪艺术的可观赏性水平。(2)冰雪艺术继续普及发展,全面提高全体市民的审美水平,增强文艺活动的可参与性。(下转第126页)

(上接第125页)

4.1国际四大冰雪赛事

4.1.1加拿大的“魁北克冰雪狂欢节”

节日活动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多彩,包括“雪之城堡”、“狂欢节之王”、“冰河竞舟”等活动。

4.1.2日本的“札幌雪节”

有国际雪雕比赛及市民的各种冰雪竞赛活动。

4.1.3挪威的“奥斯陆滑雪节”

挪威的“奥斯陆滑雪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及滑雪爱好者投身其中。

4.1.4中国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冰雪活动。期间的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和太阳岛雪博会驰名中外。

4.2冰雪雕塑艺术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就冰雪艺术而言,它有两个价值,一个是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另一个就是适于文化消费的经济价值。正是由于它所具有的这两个价值,才使其有所广泛的传播空间。

雕塑艺术的分类第3篇

关键词:雕塑材质;种类;运用;审美特征

装饰雕塑在材质方面有多种类型,包括木雕、石雕、金属雕、玻璃钢雕、铜雕、砂岩类雕等,众多的表现材质为装饰雕塑在不同空间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载体。雕塑的发展依托于材质,只有充分认识雕塑的种类和方法才能更好地表达雕塑形象,才能进一步探索雕塑材质的潜力。雕塑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其核心乃是物质材料的单纯性和创作过程的塑造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雕塑材质也随之变化,不同时期的雕塑材质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特征。

一 木材类

木雕在室内空间中应用比较广泛,纹理、色泽、刀痕体现它的生动性。它与其他雕塑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取材方便。除朽木和特别松软的的木材外,许多木材可用于木雕。(2)易于加工。一般木工工具和刻刀即可,无需特殊工具。因木料相对于石料、玉料、金属料等比较松软,容易雕凿和打磨,手工也可进行。(3)题材广泛。人物、飞禽走兽、花鸟虫鱼都可以。包括具象、形象和意向均可。(4)木雕形式多样。浮雕、圆雕、镂空雕、双面雕等都可以。(5)实用性强。除木雕艺术品、装饰品外,还可雕成各种实用品,或在木制家具、用具、梁柱、门窗上进行雕刻。(6)木雕的成本相对较低。木雕品种繁多,流派纷呈,具有大众性,适用于任意空间。木雕带给人亲切感,优质的木雕构思巧妙、内涵丰富、工艺精湛。中国是一个崇尚雕刻而又十分擅长雕刻的国度,木雕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和文化素养,它在世界雕刻史上独树一帜。

二 金属类

金属雕塑的类型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丰富,不锈钢、钛合金,还有由此延伸的许多新“产品”,有一部分金属雕塑用“失腊法”技艺浇注而成,有的作品为整体浇注,有的为分体浇铸。金属雕塑作品通过挤压、锻造等工艺手段实现造型要求。也有一部分由焊接方式组合在一起,依然遵循雕塑的艺术理念。金属雕塑中,不锈钢的应用比较广泛,不锈钢表面光洁,有很强的金属感,现代感较强。质量轻,强度高是不锈钢的优势。在制作时,要求雕塑本身造型简单、明确、手法现代感极强,包含着时尚艺术的意蕴。金属雕塑质地比较紧密,经过打磨或艺术处理后,表面很有光泽感,体现出冷漠和坚硬的视觉效果。通过雕塑家的艺术手段使之呈现不同造型特点。金属类雕塑适合应用于室内空间,因为室外的环境因素会导致其发生氧化形成锈,也有一些雕塑家会利用锈创作各种表面颜色效果。金属类雕塑取材比较广泛,表达手段多样,能够表达多元的文化信息,满足更多人群的审美要求。金属雕塑对技术的要求比较严格,优秀的雕塑不仅会体现金属材质的特征美、工艺美,还会使人透过表象从艺术的根源上体会金属带来的灵感。金属雕塑区别于其他材质雕塑,带给人全新的观察方式、思维方式和审美感受。

三 石雕类

石雕是最古老而且还永不会过时的雕塑材料,承载着历史的使命,拥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包括从具象到抽象的人物或动物,还有一些独特设计的建筑构件如瓦当、石檐等。从旧石器到现在,千百年来的优秀文化带给中国人骄傲。中国的石雕按石料分类有青石、滑石、彩石、卵石、大理石、汉白玉、花岗岩等,花岗岩带给人粗犷深沉、醇厚朴实的感觉,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颜色分为红、黑、绿、花,其中花系列的应用最为广泛。大理石质地细腻、滋润光洁、华美典雅,汉白玉给人以纯洁、柔和、庄重的感觉。其它石材,如石灰岩、砂岩等也是城市建设中良好的雕塑材料。石雕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古人用之做成祭司的器具,清朝时就出现了栩栩如生的车马人物。石雕适用于中式餐厅的装修需要,符合中国文化的特征,也适用于目前人们追求自然环境的要求。石雕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挖掘并不断完善有助于环境与自然与艺术的结合,更加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四 砂岩类

砂岩分为天然砂岩和人造砂岩两种。天然砂岩是一种沉积岩,在自然界里经过各种地质变化形成的一种既健康环保又极富装饰性的雕塑材质,砂岩是矿山的主要成分,是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石材。人造砂岩是无机材料人工合成,属于绿色环保材料。砂岩是使用最广泛的建筑用石材,巴黎圣母院、罗浮宫、美国国会、哈弗大学均由砂岩装饰而成。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高贵典雅,坚硬的质地成就了建筑的恒久魅力。砂岩具有轻便、灵巧、美观、耐用的特点。砂岩有海砂岩和泥砂岩两种,海砂岩比泥砂岩硬度高,比较结实。掌握砂岩的特性可以为更多的空间设计服务。人造砂岩除了自然雕琢造型外还可以着色、彩绘、打磨明暗,通过技术处理使作品表面呈现粗犷、细腻、龟裂、自然缝隙等真实效果。泥砂岩还被用在影剧院、饭店、体育场,公共效果十分理想,甚至可以代替吸声板和拉毛墙。目前,砂岩雕塑广泛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别墅、酒店、宾馆、园林以及城市建设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 玻璃钢

玻璃钢是树脂与纤维的合成品,多年来成为一种供人们观赏以及装饰的艺术门类。具有很好的透明性以及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因此,用途比较广泛。玻璃钢有极高的塑造性,它的轻质高强以及耐腐蚀性是最好的优点。玻璃钢材质具有普遍的象征性。玻璃钢造价低廉,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通过对表面效果的处理可以复制各类材质雕塑,在室内多做仿铜效果。在城市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园林、小区使用率比较高。

六 铜雕类

雕塑艺术的分类第4篇

【关键词】古代雕塑 艺术特征 装饰性 佛教雕塑

中国古代雕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艺术品,包括器皿以及工艺雕刻;另一类是建筑装饰雕塑,包括陵墓雕塑。在艺术表现上,南北朝和唐代的佛教造像是最具代表性的,这一时期的佛教雕塑达到了最高水平;在艺术推崇中,唐代的佛教雕塑最具独特性。我国古代的纯粹雕塑艺术品并不多,这主要与古代的社会制度以及文化宗教有一定的关系,比较纯粹的雕塑有纪念性雕塑,比如霍去病墓石刻马踏匈奴。

一、我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

我国古代的雕塑具有非常突出的装饰性,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无论是装饰雕塑还是佛教雕塑,都体现出了浓厚的装饰①意味,比如北魏露天坐佛、唐代的石狮。装饰艺术不同于真实生活,却又是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艺术真实。自南北朝以来,由于佛教艺术的发展,可以看到很多具有装饰元素的佛教雕塑,尽管它们属于宗教题材,但还是根据真实生活进行创作的。隋唐以来,装饰雕塑达到空前的高峰,雕塑饰纹和雕塑图案以最佳的方式展现着雕塑强烈的装饰感,富有中国风情。雕塑的装饰还带有浓重的图腾意味和,包含着人们的意愿和想象,寄托了创作人的精神追求,有一种高深莫测的神秘感,装饰特征在增强佛教雕塑的庄严肃穆方面,也是非常有效的。另外,我国古代的装饰雕塑常采用夸张的变形的艺术手法,比如辟邪石狮就采用了变形装饰艺术,并融合青铜器和玉器的雕饰和图案,使石兽看起来更加威猛、神圣不可侵犯,更好地发挥了雕塑的装饰功能。

二、我国古代雕塑的绘画性

我国古代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雕塑与绘画就像一对同胞兄弟,他们都孕育于原始工艺美术,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自从彩陶时代,雕塑与绘画就紧紧结合在一起,在陶塑上加彩,也就是妆銮,可以提高雕塑的表现能力。这种加彩的民间艺术体现了雕塑和绘画的一致性,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貌,同时也注重色彩的协调性,比如关公像,枣红色的胸膛可以衬托出关公的正气。另外,敦煌的莫高窟唐塑以及麦积山石窟宋塑佛教像等,生动地展现了古代雕塑的绘画性。现存的许多雕塑,都是妆銮过的泥塑石刻和木雕木刻。如今,我国的雕塑艺术已经西化不再加彩,但是民间雕塑仍然保持着妆銮的传统,民间的匠师先勾出人物线描草稿,再复制成雕塑,还有些匠师直接在硬质材料上进行勾线描稿,最后进行雕刻。

三、我国古代雕塑的意象性

中国古代雕塑在漫长的几千年间,只是一种装饰工艺美术品的手段,后来在不断的文化传承中,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根据观察的生活体验,再加上主观想象,进而加工美化成艺术形象,形成了意象性②特点。可以说,精神文明与艺术创作推动了古代雕塑的发展,显示着高度的艺术底蕴和艺术思想。中国的装饰艺术富有夸张性,比如书法艺术中的狂草,绘画艺术中的大写意,雕塑也是如此。比如“十六明王造像”,虽然并没有竣工,但是从斧凿刻痕上来看,气势雄浑有力,体现了深厚的艺术功底。我国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其雕塑原则与艺术表达方式是不同的,在本质上是意象性造型,我国的宗教造像以及汉唐陶俑都体现出了意象性特点。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表现是从感觉和理想出发的,耐人寻味,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四、我国古代雕塑的特殊性

中国古代雕塑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与中华民族的人文环境、生活条件以及道德理念都有着很大的关联。我国古代的大多数雕塑都代表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理想愿望,是理想主义的雕塑。中国古代雕塑并不像西方雕塑一样非常注重写实、模仿再现自然,而是高深莫测,给人留下更多的品赏意味,比如威武勇猛的唐代天王力士就有这种效果,表现出蓄而不发的特点。

五、我国古代雕塑体现了哲学精神

受到儒家哲学③尊天命和崇自然的影响,中国的艺术表现出了庄严、雄厚、典雅、淡泊、崇高以及古朴等风格特征,比如陵墓仪卫性雕刻,最典型的就是唐代武则天出资修造的龙门孝先寺,具有庄严肃穆的风格特征,表现出了帝王的风度。明器艺术中的俑和动物雕塑,由于动物和人类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所有这些雕塑也表现出了质朴可爱的风格。中国古代的雕塑有返璞归真的意味,追求内在美和原始美,体现了大巧若拙的精神境界。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习惯了写实雕塑,很难理解中国古代的象征性雕塑,这就需要提高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

六、我国古代雕塑大多属于佛教雕塑

我国古代大多数雕塑都属于佛教雕塑,根据佛教美术④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内涵。中国的佛教雕塑源于印度的的犍陀罗、马土腊等地区的佛教造像。中国的雕塑艺术家在摹仿的基础上,加以创造,不仅保留了原产地的特征,而且还赋予了中国特色,所以在欣赏中国雕塑的时候,可以参照对比印度和希腊的古代雕塑,加深对雕塑艺术内涵的认识。在欣赏佛教雕塑的时候,还要了解佛教特殊的经规仪轨,有些佛教雕塑两耳垂肩,手长过膝,还有些佛教雕塑顶上肉髻相以及佛的肢体动作,都有着不同的含义,这些都源于佛教的经规仪轨。另外,根据佛经人物的身份,也会创作出不同造型、不同穿着服饰以及不同姿势的佛教造像。

结语

中国古代的雕塑是民族文化的产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强烈的民族性。古代雕塑的特点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融合、互相关联的,在欣赏古代雕塑的时候,要综合各个特点,才可以发现雕塑艺术的存在价值。

注释:

①商万峰.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分析[J].魅力中国,2011(21):78—79.

②邱红革.逼真写实与传神写意——浅析秦汉雕塑艺术风格的差异及其成因[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7):67—68.

③肖长生.汉佣雕塑的写意美及其当代性浅探[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2):45—46.

雕塑艺术的分类第5篇

[关键词]公共雕塑;公共艺术;空间造型;艺术形式

中图分类号:J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297-01

雕塑是一门传统的艺术形式,在艺术表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公共的特性也是雕塑艺术与生据来的本质属性,作为一种空间表现的艺术形式,它所表现在共有空间中和环境联系上的特征都说明了它的公共属性。雕塑所处的公共环境所带来的公共艺术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直接显现的,而存在于这种艺术形式的内在的特征却也同样标示着它的公共属性。

我们以公共雕塑的特征属性分类讨论和介绍,即分为:主题性与标识性雕塑,景观性与装饰性雕塑,装置性与互动性雕塑三部分。

一、主题性与标识性雕塑

公共雕塑的主题性与标识性是一直贯穿在雕塑艺术发展种的重要内容特征。主题性雕塑着重分析的是带有纪念性的、主语性的以及记录性的公共雕塑。标识性雕塑是分析带有标志性的、区域识别性的以及功能性的公共雕塑。通过它们对主题与标识内容和形式的反映阐述这一类别公共雕塑的特性语言与形式。

(一)主题性雕塑

公共雕塑主题性是指作品中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它是公共雕塑艺术的内容核心。这种主题性是公共雕塑艺术创作的原动力,是在创作中所贯彻的精神力量,是精神意志的表现结果。整个的创作过程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性展开的,所有的形式与表现都是服务于主题的,从这点来说,主题是创作的基石和灵魂所在。这一类雕塑的特征有着强烈的主题归属性,主题性的表述是它成立和作用的根本。

(二)标识性雕塑

有些公共雕塑具有很强的标识性,在区域或功能上具有标示、标志、说明、主导和概括的作用。公共雕塑作为一种具有公共形象功能的艺术品,经常是代表了区域和功能上的特征,传达了区域或环境的信息。雕塑可以以它特殊的形象,给观者以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往往超越了对与雕塑同在的建筑或环境的记忆,成为认识和识别某一地区和实际功能的代言人。

二、景观性与装饰性雕塑

景观的观赏性与装饰性是人们在满足审美需要时进行的一种创作性的探索。这种探索实践是建立在具有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之上的,它是人们对审美愉悦的一种追求。

(一)公共景观雕塑

公共景观雕塑便是以公共景观为平台的一种雕塑形式,公共雕塑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是多样的,但是在公共景观中,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公共景观的特征。其中作为景观雕塑,它最重要的功能是营造景致,满足观赏和装饰的需求。

(二)室内置景装饰性雕塑

室内是建筑内部使用空间的一种空间属性上的划分。室内公共空间本身就是建立在人造建筑物之中的,只有建筑物成立以后,才能拥有室内空间。所以,室内空间的规律是伴随着建筑的发展而变化的,它表现了建筑发展的各种特点。在空间和形式上,室内环境都不能脱离开建筑的影响而单独存在,室内装饰也是建立在室内空间环境的变化特点上而成立的,室内装饰的风格和形式是整体建筑风格形式的一个延伸,它反映了所在建筑的设计思想和审美取向。

三、装置性与互动性雕塑

装置性雕塑包括地景观雕塑与装置性雕塑。互动性雕塑包括以参与性为主的雕塑和外因素材料组成的公共雕塑形式。装置性与互动性雕塑是现代公共雕塑发展中所呈现的一类形式,它是受多种艺术形式的参与和影响所产生的一种多因素综合表达。

(一)装置性雕塑

装置艺术在概念上同雕塑有区别的:装置是使用现成品来组合成一种新的认识事物的方式,借以传达作品背后的思想和观点。装置艺术所强调的环境综合表达性的特征,同样表现在很多公共雕塑中,装置艺术中使用现成品装配的原则,也同样出现在很多公共雕塑作品中。所以,雕塑中出现的装置性因素是现代雕塑表现的一种现象,尤其在公共雕塑中,这种重视整体氛围的表达方式是公共雕塑得以实现审美需要的重要手段。

(二)互动性雕塑

互动是指双方相互之间发生联系所带来的影响,以及产生的相互动作。互动性雕塑是针对观众人为参与而言的,这种形式的雕塑把人的参与与行为作为雕塑的一部分,只有观众去参与它,它才完整起来,才具有艺术价值。当然,这种参与是作品完成后的既定参与,而不是指作品本身成立过程中主题和形式的参与。

互动性雕塑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人们在公共雕塑中的参与兴趣,使公共环境和人的关系更加密切和熟习。

雕塑艺术的分类第6篇

关键词:城市环境;城市雕塑;抽象艺术

中图分类号:J3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09-0214-01

现代城市雕塑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现代化文明城市的重要因素,美化环境的同时,提升了大家的审美品位与艺术修养,是提升市民精神文化修养的重要元素。现代城市雕塑设计风格以城市环境为背景,从文化内涵、人文地理、丰富的色彩、艺术语言的多样化,反映了城市环境的变化。本文就现代城市雕塑设计风格与形式进行分析,阐述现代城市雕塑艺术的魅力。

一、现代城市雕塑设计风格的多样化

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城市环境中最具文化品质的构成要素之一,得到众多的建筑师、规划师、公共艺术家和政府决策者的高度重视。21 世纪,人们必将对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城市雕塑艺术风格开始多样化,这一过程伴随着文化的发展产生。西方艺术经历了现代与后现代,并影响到雕塑艺术的发展,雕塑从传统的写实转移到了抽象、意向、超现实、观念性雕塑等等多样化的艺术风格。现代科技的应用与雕塑材料的多样性,使现代城市雕塑丰富多彩,雕塑色彩的变化也更加时尚与现代,因此现代城市雕塑风格变得多样化并与现代化人文城市融为一体。

二、现代城市雕塑具象写实风格

中西方雕塑艺术传统以写实为主,现代城市雕塑写实风格依然重要,广泛应用于小型城市雕塑和园林景观灯设计中,如广场、绿地公园、步行街及各种公共场所。写实造型的现代城市雕塑圆满地再现了人类的美好生活和对理想的追求、对艺术的向往,是雕塑艺术对生活的再现,进一步增强了城市雕塑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一件好的标志性雕塑在设计时首先应该了解当地的人文精神, 结合地域文化,在艺术美观与精神含义上达到相同的高度。

三、现代抽象城市雕塑

抽象艺术的产生是现代艺术发展的结果,西方现代艺术从具象走到了抽象,并影响到了其它的艺术门类。抽象艺术是现代化的标志艺术,现代城市雕塑设计吸收了抽象艺术的艺术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为现代城市雕塑带来了新的情趣和新的艺术语言形式。位于青岛五四广场的著名雕塑《五月的风》就是抽象雕塑的代表,鲜艳的红色,抽象的螺旋上升,代表了城市的品味,提升了城市的档次。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艺术流派,如:把雕塑的造型简化到最基本的抽象状态,追求一种绝对统一的秩序美感和整体感,以使之与周围的环境空间融为一体。芝加哥联邦政府中心广场上坐落着一个由美国雕塑家亚历山大·考尔德创作的纯红色巨型雕塑《火烈鸟》,它形似一架弯下了吊臂的起重机模样,高达15.9 m,整个作品用钢板铆接而成,人们可以在它的身体下穿行。《火烈鸟》是以斜线和弧线来展现形体的,在整个造型中几乎没有一条垂直线和水平线,其庞大而又空灵的形体与周围的立柱形现代建筑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但是作品的线性造型又与建筑的直线感构成一种内在的联系,故又显得协调合拍,创造了一种富有生气的环境氛围。如《拱门》、《躺着的人》等,已成为美国城市景观的标志。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大胆的设想、野性的力量、牛仔的开拓精神。而野口勇的彩色抽象雕塑《红色立方体》,仿佛一颗在转动中被“定格”的大骰子,保留着它那“金鸡独立”的奇妙姿态,在四周的几十层高楼大厦的包围中。在由现代建筑群的直线织成的巨网笼罩之下,它的斜线和圆形孔洞显得那么的生动活泼,冲破了它所在的环境空间的压抑气氛。

四、现代城市雕塑的超现实风格与观念性风格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现代化城市雕塑风格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新的技术与材料的产生也促使城市雕塑风格的多样化,超现实表达形式展示了更加现代化的思维与观念,展示了人类现代的生活方式。极少主义、观念雕塑的城市雕塑作品以简洁凝练的艺术语言为雕塑的主体观念阐释和艺术表现形式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但无论是小区建筑群或广场街区仍然存在着样式单调、风格雷同或与环境不协调等不足之处。城市现代雕塑的设计风格趋势是多样性的,不同的设计风格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要。现代城市雕塑设计应有包容性,应具有浓厚的人文背景和民族、地域特征,现代城市雕塑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赫伯特·里德.现代雕塑简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梁思成.中国雕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雕塑艺术的分类第7篇

【关键词】新材料;工艺;观念

绪 言

雕塑是综合应用天然或人工合成材料,采用不同工艺制作手法创作而成的二维(浮雕)、三维或四维空间艺术作品。现代雕塑要求我们重新认识材料,改变观念,改变制作工艺,在新的材料及工艺基础上建立新的雕塑创作体系。

一、现代雕塑中所使用的新材料是相对于青铜、石材、泥土、木材等传统意义上的材料而言的,在传统雕塑体系里,材料只是作为承载作品形体的媒介,属于从属地位,而现代雕塑材料的地位则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它依然可以成为雕塑形体的载体,另一方面它完全可以不依赖形体而独立存在,最大化张扬和展示材料的特质来表现作品,材料即雕塑,两者互为一体。典型如考尔德的最早被杜尚称为“动态雕塑”(mobiles)的作品。他将单位创作形态元素悬挂在线形的金属杆上,达到力学结构的平衡,通过流动的空气以及时间的变化使雕塑呈现出不同形态,时间的流淌暗示着雕塑形态的改变,而空气和时间的物质态隐藏于作品之中,观者在欣赏他的作品时,隐性的材料――空气、时间不是用视觉或触觉来感知的,隐形材料也不直接承载形态,在这里,材料成为艺术家思想、理念的隐喻。集声、光、电、磁、空气、时间、合金材料和复合材料等全新观念的材料蜂拥而至曾经神圣而又严肃的雕塑艺术领域,结合崭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相应的加工技术、制作工艺,使得雕塑在材质选择上突破传统较为单一的局面。

二、现当代雕塑中常用新材料的分类。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的人造材料.人造材料又称合成材料,是人为地把不同物质经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加工而成的材料。“人造材料主要由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三大部分组成……当然材料之间仍在不断渗透、融合,以找寻相互取长补短的可能。所以材料世界已经变得模糊,出现了许许多多复杂交织难以道清的人造复合材料体系。”①在人工合成材料里目前在雕塑领域主要使用的有玻璃钢、纤维、硅胶、塑料、橡胶、水泥、各类合金等。在这些纷繁复杂的新材料当中,最为常见的当属玻璃钢材料,它拥有质轻且硬,加工成型快、价格便宜等特性,只需要在玻璃钢成形之后在其表面刷黑漆打底,然后用丙烯、金银粉等涂色,以模仿各种材料的表面机理效果,而且它几乎可以模拟各种材料的表面特征,如仿制大理石、花岗岩、青铜等效果,制作工艺十分简单且容易控制,并且在不损坏石膏模具的情况下,可以反复复制。由于其成本较低且工艺简单,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雕塑制作之中。这些因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用于雕塑创作的材料,是真正意义上的新材料,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将层出不穷的产生新的材料。传统材料出现新的加工工艺,在传统材料方面,由于新的加工工艺的产生,可以进一步拓展和发掘其表现力,这一类材料从物质性而言,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新材料,但由于其加工工艺是新产生的,这种工艺使材料在雕塑创作过程中其表面视觉、触觉效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艺术审美性而言,可以宽泛的称作新材料。以金属材料为例,金属的焊接(如氩弧焊、激光焊接等)、喷沙、电镀等新的制作工艺的出现,较之传统铸造、锻造、钣金、錾刻或镂空的金属雕塑而言,这些新工艺使雕塑作品与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的金属雕塑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金属焊接雕塑的意义不再是传统的雕塑造型方式,而是对天经地义的雕塑方式的挑战,长期以来,雕(减法),塑(加法),这种关于雕塑的理解已经成为雕塑家不可移易的信条。金属雕塑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思维的定势,雕塑不仅是可雕可塑的,同时也可以组合、构造,以既不雕,也不塑的方式焊接出来,这种改变对于谙熟传统雕塑方式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②显然,雕塑家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因新工艺的出现,必然对创作产生影响。一方面是对传统材料的利用,另一方面又是对传统经过重新处理后的再阐释,传统材料因工艺的革新重获新生。新的艺术观念引发非传统雕塑材料在雕塑中的应用。中西方文化的融会和碰撞也改变了我们对传统雕塑概念上的认识,许多伴随人类存在已久的非传统雕塑材料随着艺术观念的改变在雕塑创作中得以使用,甚至可以说任何材料都能用来制作雕塑。

三、在雕塑中使用新材料的意义。制作工艺的变革。在雕塑领域,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入,不同的材料必将拓展出新的工艺手段,工艺的改变导致雕塑概念的扩展与延伸,传统雕塑的加工工艺主要是对石材、木材的雕、刻,对泥的塑、堆,及金属的铸造、锻造、錾刻等加工工艺。玻璃钢、合金、纤维、塑料等材料的制作工艺必然与传统雕塑材料的制作工艺不同,如合金金属的烤漆、喷漆、电镀等新的制作工艺的出现,纤维软雕塑编织、缠绕或编缀等制作方法,使雕塑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材料的使用导致雕塑创作观念的改变情况。在经历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洗礼之后,当代雕塑不断进行着材料观念的自我更新,语言方式的自我突破。在材料使用上的综合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新鲜而强烈的视觉效果。新材料传递出不同的文化信息,更深层而言,是雕塑家对社会、对人类的一种思考。因为创作观念的改变,对材料的选择也就发生了变化,新材料产生新的创作观念,而新的创作观念必然由新的材料来承载,彼此互相依存。也就是说,层次不穷的新材料带给现代雕塑的是加工制作工艺的变化、创作理念的变化、视觉审美的变化以及人们对雕塑观念的改变。一方面,新材料及其制作工艺拓展了想像的空间,“材料”可以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手段,自然而然的表现出该雕塑创作所想阐释的观念和审美。另一方面,雕塑作品也为新材料提供了展示其魅力的平台。一当雕塑创作理念确立下来,其制作过程便进入物质材料实施的过程,即新材料的自身形态发生改变的过程,人们对新材料加工工艺掌握的过程,就是对其物质性的一个了解、掌握的过程,而终极的作品形态显性或隐性的述说着材料的独特魅力。制作工艺的变革进而引发观念的改变,视觉审美经验的改变,从而产生新的雕塑艺术。

结论:雕塑创作是一个材料、加工技术不断革新,视觉经验不断被刷新,进而征服新材料的过程。作品中新材料的运用是摆脱雕塑陈词滥调的重要手段,材料不再是简单的承载作品形态的媒介,而是自身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存在,它的自然属性有待于雕塑家应用在创作中,转化为独特的雕塑语言,或成为个人风格的物质要素。材料语言可以成为雕塑的主体,自我审美价值的实现与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互为一体,材料成为了雕塑家观念的表达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道一.考工记注释[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 孙璐.直接金属雕塑[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雕塑艺术的分类第8篇

【关键词】感受  雕塑创作  语言特性  情感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只有融入了情感,才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雕塑艺术是一个古老的艺术门类,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几多春秋。本文从雕塑艺术实践者的角度出发,来谈艺术家创作雕塑艺术的根本——雕塑语言及感受。

        一 雕塑的语言

        何谓雕塑语言?雕塑语言是一种视觉艺术语言,是雕塑家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的,虽因人而异,又有着明显的共性。由于雕塑艺术是三维空间里的造型艺术,其基本概念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如粘土、油腻、面粉)或可雕刻的(如各种石料、木料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在雕塑这个艺术领域里,雕塑语言自古以来都要强调空间和体积的概念。雕塑家创作雕塑的过程就是选择某一种或多种雕塑材料,制造出占据一定空间的形体,并加以艺术的感受和表现,以达到所想得到的艺术效果。在雕塑家不断的创作实践中,对雕塑材料的性质越来越熟悉,选择雕塑所擅长表现的物象进行表现,所采用的手法和技巧一代代地相传下来,由此形成了一整套、一系列的雕塑家所特有的“习惯性动作”。这其中包涵了观察方法、表现形式、表现手法等等。比如,雕塑家观察物象时总要争取能够兼顾几个面,进行多角度的观察;为了增强其作品的体量感,强调其造型的整体性,在雕刻作品时大刀阔斧;在塑造形体时让轮廓尽可能变得清晰,在空间中借助形体来勾勒出概括凝练的线条,使得雕塑作品的各个块面的关系肯定而有张力,在各个角度观看都可以让雕塑作品的空间得到最大程度的伸展;将雕塑的材质和肌理充分的表现,让雕塑变得更有触感……这些“习惯性动作”都是基于雕塑艺术自身的性质形成的,从属于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是最原本的雕塑语言。

        二 雕塑语言及感受对雕塑创作的重要性

        雕塑语言及感受对于雕塑创作来说是最原始、最根本的。一件雕塑、一件艺术作品,外在形式固然很重要,但能打动人的是它的精神内涵。也就是说,如何在内在的精神的层面进行更深的理解是摆在每一位雕塑家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大学期间的泥塑写生中,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雕塑语言。雕塑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形式,通过材质、肌理、颜色以及造型、塑造手法等因素,在三维空间中以形象表现情感,以有限表现无限。在对形体的认识过程中,对“形体”的感受为前提,赋予形体含义和想象为过程,才能在雕塑作品里得以继续延伸。“艺术来源于生活”,即是说艺术创作是在艺术家们认识自然、感受自然的基础上,将个人情感,思想感受通过一定的形式和内容给予流露。因此,准确地说,艺术是“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感受”是艺术的生命所在,用情感的感受去唤起审美主题的思想共鸣,使人心灵激荡,从中获得审美感受。

        自古以来,在艺术创作上人们就讲究“有感而发”,因此,情感是感受的来源也是一切艺术形式最根本的起源。艺术创作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是直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等因素的综合运用过程,其中情感因素是艺术创作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艺术作为情感及感受的表现,不论从主体的精神心理来看,还是从艺术作品的内容来看,感受在艺术作品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没有情感就不会有感受,没有感受就不会有艺术。艺术是人类物质生活之外的精神家园。而雕塑,也是人类创造出的有别于其他艺术种类且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经过几千年的演进和发展,形成了鲜明的语言特点。几千年来,人类创造的优秀雕塑艺术作品给人类自身以美感享受和精神鼓舞,伴随着人类向更高级的文明阶段发展。艺术创作是在认识自然、研究自然的基础上,将人的情感、思想、感受通过一定的形式和内容给予真情的流露。艺术创作并不是简单的摹写和重现客观事物,而是一种人类情感的表现,只是这种情感经过艺术的方式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凸显了人的情感和生命力,它通过赋予特定的形式来张扬情感。

       雕塑所用的材料和手法种类繁多,如材料有木材、石材、陶、水泥、玻璃、铁、不锈钢、纸板、皮革等,手法有雕、刻、揉、捏、塑等。不同的材质及手法给人不同的感受。雕塑家通过对对象的感受,恰当地采用特定材料的质地和表现手法,能大大增强情感的传达和强烈的视觉效果。

        三 国外雕塑的语言及感受

        1.米开朗基罗

        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历史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就美术而言,是欧洲美术史上第二个高峰。米开朗基罗就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米开朗基罗早期所创作的人物雕像大多都宏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力量,这是他对古希腊雕塑长期深入研究的结果。而他往往不满足于希腊式的“静穆”,于是将他对男人体充满力量的肌肉的赞美通过他的雕塑表达出来。大量的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他的艺术创作也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奋斗的精神面貌。他最著名的作品《大卫》,就是为他的家乡佛罗伦萨所做的一尊雕塑。这件雕像是奠定了其充满意志与力量的雕塑风格的代表作。

        2.罗丹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作为一位天才雕塑家,罗丹的秘诀在于善于用雕塑的动态和姿势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内涵,并注入了令人无法忘怀的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塑家,又是新时期最初一位雕塑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槛。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大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

        通过对以上雕塑家的分析和解读,使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在艺术创作中,一定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说原始社会的雕塑是自由表达感情的开始,经历了古希腊时期“标准美”的约束,到后来的罗丹打破固有模式,开创了雕塑创作的多种语言的先河,再到当代艺术完全自由和自我的表现手法,情感表达在雕塑创作中的地位经历了自由——约束——反抗——自由的过程,艺术最终还是回到了它的本源——对于人类自身情感的自由抒发。

        四 结束语

        俗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所理解的雕塑创作也有同样道理。那就是,“晓”就是知道用什么形式语言去再现,“理”即是思想,“动”即生活中被什么事物所感动,“情”即真诚的情感。“情”“理”交融,这一切构成创作的全过程。社会在变革中发展,艺术已走上多元化的格局。无论怎么变化、怎么多样,情感始终处于首要位置。

参考文献

[1]王少军.认识雕塑[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