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4 10:44:16

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第1篇

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卫生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医疗卫生工作者紧急行动起来,积极加入抗震救灾行列,主动请缨赴川一线参加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工作,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涌现了许多模范集体和英雄人物,彰显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展现了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良好风貌。在此,我代表市委卫生工委、市卫生局和全市六万医疗卫生工作者,向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及所有医疗卫生救援人员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刚才报告团6位成员为我们作了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他们在特大地震造成的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冒着生命危险,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顽强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尽力搜救每一个被困人员,竭力救治受伤人员,全力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帮助群众化悲痛为力量,从废墟上勇敢站起来,重建美好家园,以实际行动体现了新时期医疗卫生工作者大爱、大勇、大义、大忠的精神风貌。我市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救援队的非凡壮举和伟大品格,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激励我们加快推进卫生改革、发展卫生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学习抗震救灾医疗救援队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为国为民、顾全大局、奋不顾身、恪尽职守的责任;就是要学习他们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团结奋斗、坚韧顽强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义无反顾、扶危济困、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品德。

通过对我市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事迹的学习活动,要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的。

一、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当好卫生事业排头兵。全市卫生系统各级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宏伟目标,把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作为加强党员和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学习抗震救灾先进典型与卫生系统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在全市卫生系统掀起学习抗震救灾先进事迹的热潮。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时代感,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作出贡献。

二、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推动卫生事业大发展。学习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关键是要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推动我市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在推进卫生改革和发展中,敢于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敢冒风险,勇往直前。在实际工作和具体岗位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宣传先进典型,进一步增强群众意识、服务意识,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把抗震救灾精神落实到医疗卫生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在承担对口支援灾区各项工作中,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帮助灾区群众早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第2篇

一、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加强广大医务人员思想道德建设

1、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县委十五届三次全会精神活动。坚持把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县委十五届三次全会精神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教育干部职工全面系统掌握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真正做到认识上一致、政治上同心、思想上统一、行动上同步,进一步明确卫生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推进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全年不得少于6次)

2、“热爱县、建设县、发展县”价值观教育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切实培养干部职工树立热爱县,自觉维护县形象,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全面促进全县经济跨域发展;通过开办学习园地,组织讨论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利用黑板报、卫生网站、卫生动态、LED显示屏等方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热爱县、建设县、发展县”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全年不得少于12次)

3、“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按照“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的“三严”标准,认真学习钻研本岗位所需要的业务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增强业务技能,培养和造就一支医德高尚、医术精良、素质过硬的医疗卫生队伍。

4、“文明先锋”评选活动。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大兴文明礼仪、读书学习、勤俭节约之风,进一步弘扬“务实、进取、创新、包容”的精神,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在卫生系统营造“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激励全系统干部职工激情干事、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

5、“十大感动人物”、“道德模范人物”评选活动。积极推荐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模范遵守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表现突出,社会形象好,群众认可度高的卫生工作者参与评选活动;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进行宣传,形成学先进、比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局面,激发干部职工履职尽责、立足岗位,争优秀创先进。

二、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强力推进全国文明县城创建工作

6、部级文明县城创建活动。按照《全国文明县城测评体系》要求和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考核细则,按照阶段目标,落实人员、落实任务、落实标准、落实责任的“五落实”要求,坚持评选与管理相结合,规范程序,细化标准,查漏补缺,逐项落实。

7、志愿服务活动。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组织志愿服务者开展学雷锋义诊活动,向群众宣传健康常识、测量血压、提供健康咨询、免费赠药等便民服务,定期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关爱残疾人、关爱未成年人等相关主题医疗入户慰问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上水平,努力在卫生系统营造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8、太白山旅游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卫生旅游志愿者积极投身太白山旅游区旅游志愿服务工作,通过开展景区线路指引、礼仪接待、游客引导和景点现场解说、秩序维护、义务咨询、医疗急救等志愿服务,充分让每位游客领略太白山秀美风光,展示卫生旅游志愿者风采。

9、祭奠革命先烈活动。充分发挥扶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通过为革命先烈扫墓、敬献花圈、参观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举行入党仪式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职工牢记革命宗旨,立志报效祖国。

10、卫生“三下乡”活动。组织医务志愿者义务宣教讲解防病知识和免费体检、送药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使卫生志愿服务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群众感受奉献的和谐与快乐。(县级三所医院全年不得少于4次,各镇卫生院不得少于3次)

11、扶贫济困、尊老敬老、帮孤助残、关爱留守儿童等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活动。帮助老年人打扫房间、整理床铺等,陪老年人聊天、散步、锻炼身体,听老年人讲故事,陪他们回忆美好的往事,向老年人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和养生知识等服务活动,激发干部职工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全年不得少于4次)

12、义务植树活动。切实增强干部职工热爱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与植树活动,优化县域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加快推进城乡园林化,精心打造“山水县、创意田园”宜居的生活环境。(全年不得少于4次)

13、环境卫生大清洁活动。以创造良好城乡环境、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以治理环境卫生、整治不文明行为为切入点,以清理“六堆”、整治“四乱”为重点,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对“无人管理区”、“卫生死角”、“背街小巷”等进行环境卫生清理工作;坚持“月末卫生日”制度,深入包抓路段开展卫生大清理大清扫活动,督促门前“四包”责任制落实,全面提升县城卫生保洁水平,在巩固环境卫生整治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环境卫生整治档次,为推动全国文明县城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做出积极贡献。(全年不得少于12次)

14、“最美医务工作者”评选活动。深入挖掘并大力宣传卫生系统“最美人物”,弘扬践行“最美精神”,寻找身边技术精湛、医德医风高尚的先进典型人物,树立与弘扬卫生系统先进人物的高尚品德和职业精神,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围绕“为人民服务”宗旨,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和谐,展示卫生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15、“5·12护士节”主题活动。积极推荐思想素质好、专业技术硬、作风正派的护理人员,进行评选和公众投票表决,局党委审定后表彰,通过“十佳护士”的评选,使广大护理人员自觉以身边人为榜样,激发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

16、开展系列活动。积极开展书画、摄影、卡拉OK、舞蹈、才艺展示、“文艺汇演”、“乒乓球比赛、登山比赛、拔河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以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推进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全年不得少于2次)

三、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抓手,积极创建人民满意单位

17、“人民满意单位”创建活动。按照县政府“人民满意单位”创建标准,积极对照自查,认真整改存在问题,力争年内成功创建1-2家“人民满意单位”。通过舆论引导、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大力宣传和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人民满意单位”创建活动,不断强化服务功能,优化整体形象,提升群众满意度。

18、文明机关创建活动。结合机关工作实际,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抓好干部作风集中整治工作,通过开展创佳评差、为民服务和加强职业道德、提高服务能力等主题教育活动,提高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文明素质,切实增强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全面促进学习型、效能型、服务型、廉洁型、和谐型单位建设。

19、“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加强对执业安全、产科安全、医院感染管理等质量安全管理,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安全事故,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0、“三好一满意”活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和医生处方行为,优化服务流程,方便群众就医。实现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检查,持续改进医疗质量,重点督查医疗质量核心制度的落实,形成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和提升的长效机制,真正做到“服务好、技术好、质量好、人民群众满意”。

21、“廉洁形象,向我看齐”大讨论活动。通过大讨论活动切实推进公立医院惩防体系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的廉洁风险防范能力,从源头上铲除不廉洁现象滋生蔓延,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构建民本卫生、和谐卫生的良好医疗救助环境。

22、“立足岗位做贡献我为卫生添光彩”主题征文暨演讲比赛活动。紧紧围绕卫生工作重点,以窗口服务单位为重点,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激励和带动广大卫生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医疗卫生行业良好风气,切实增强系统干部职工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群众满意度。

四、大力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帮扶试点村活动

23、“五包促五化”、“三进五解决”活动。深系的重点村和包抓村组,通过调研摸底、入户调查、走访慰问等形式,集中摸排,大力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矛盾纠纷和稳定、村组干部作风、安全生产、医疗救助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夯实基层社会基础,促进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4、“六美在农村”创建活动。以“村容村貌美化、农民素质提升、先进文化普及”三大工程为载体,扎实推进以“六美在农村”活动,着力建设新家园、培育新农民、拓展新阵地,建成一批设施完善、村貌整洁、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文明和谐新家园”,树立一批“村村文明一条街”。

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第3篇

关键词:医德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3-0091-02

医学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医生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职责,医生的职业关乎着身家性命,职业责任感的培养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方面[1]。“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是医学院校学生的誓言,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个人品德素质如何决定着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医生,对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精湛的医技,更要有良好的品质。医学院校在承担着医学教育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医学生医德的培养,医德培养是医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一、医德现状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科学的特殊专业学科,医生是这一学科的主体参与人,医生的职业和地位被全社会、全人类推崇,正如爱默生所说“只要生命还可珍贵,医生这个职业就永远备受崇拜”。医生的职业关乎着身家性命,同时医生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职责。近年来,医疗纠纷、医德败坏现象频繁出现,使得医生在社会上名誉和地位大打折扣。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326家医院医疗纠纷中,属于技术事故的不到30%,而大部分原因与医生的服务态度有关[2]。据另一项对在校部分医学生的调查报告中,发放的500份问卷当中,“认为医生可以收红包的医学生有88人,占17.6%,还有11.2%的医学生对收受红包的性质分不清楚”。再次,针对目前医生收受医药公司回扣的现象,医生收受回扣是否违反医德的问题进行调查:“认为医生可以收受医药公司回扣的有120人,占24.0%”。这种缺乏医德的行为已经影响了医生的声誉,并且医生收受红包的行为也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在校医学生。医德医风滑坡,背离了医生的职业道德,“医德”现状令人担忧[3]。

调查问卷中对于“医生收受红包、医药公司的回扣”,表明了部分医学生的态度和认识上的不足,医疗纠纷中属于技术事故的不到3%,而大部分原因却出现在医生的服务态度上。可以看出,医学生的思想、素质、态度决定着未来,即使再高尚的医技,缺少医德,也会做不好医生,更无法完成医学事业的重任,优良的品德是成为医生必备素质,因此,医德是医学生素质的必备诉求。

二、弘扬医德精神的现实意义

医德在医生的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良好的职业道德伴随着医者终身,是成为优秀医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在《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一书中明确规定了本科医学生要以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作为医疗实践的核心,是实现“树立新的医学观念,全面认识医学与社会,培植道德情感规范道德行为”的培养目标。

新时期,医学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重新审视医德教育,重新回到医学生的素质、教育模式上来,从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根本出发,是解决医学生现在以及将来所要面对的,也为将来从医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为此“大力弘扬医德,将医德教育贯穿并渗透于医学生学习和实习实践始终,促使医学生在走出校门、走向医疗卫生工作第一线时,能自觉加强职业修炼,在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廉洁自律地服务公众和社会”[4]。

医学生作为医生的后备军,将来走向医生的岗位为社会服务,医学院校在培养医学生时,既要注重医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对医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以社会主义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操、高尚理想道德观念,实现个人远大理想和抱负。培养道德情感、规范道德行为也是符合国际教育组织的培养目标的需要。

三、确立“大医精诚”思政教育指导思想

医德伴随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史传承至今。古代中国的《伤寒杂病论》序言、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的《誓言》等都有着对医德方面精辟的论述,特别是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药方》一书中,“大医精诚”崇高思想的医德对后人影响至深[5]。文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诠释了孙思邈的医德思想,视为我国医德医学史上理论精髓。对从医者来说,“高尚的医德”是必备的素养和品质,是从医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把病人当作“至亲”,视患者为“衣食父母”,把解除病人的痛苦作为自己的职责,其他则“无欲无求”,对待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普同一等”,并“一心赴救”,“不慕名利”,无不体现高尚的医德精神。

为此,古往今来,医德贯穿于从医事业的始终,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是医学史永恒的主题,是从医者的灵魂,伴随着医学命脉传承至今,是医生和医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医疗机构规范了从医者的医德精神:“就是救死扶伤,精益求精,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有的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安危的精神”。这种医德精神是从医者最高的思想境界,而非同一般的思想道德,是道德情感的升华,是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医德思想理论的精髓。孙思邈的医德精神是我国医学史上最经典的医德思想理论,遵从孙思邈“大医精诚”的医德思想,主要是遵从“至精至诚”的医德精神,也是当今医学生思想所要追求的最高标准,这种精神对解决当今医德现状具有现实意义。

四、医德精神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医学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性,在于用医德教育统领医学教育理念,以医德精神为突破口,大力弘扬医德精神,应遵从于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的医德指导思想,探究在医德精神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新手段。

(一)弘扬医德精神对教育者的要求

首先是加强和提高教育者队伍建设,改善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以医德精神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提高教育者素质,成为引领医德精神的典范。高校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实现全新的医学教育模式,学习系统而全面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伦理道德观念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打铁还得自身硬”,自己首先做到“精”和“诚”,率先成为“领军人”引领医德教育风范,成为弘扬医德精神、崇尚医德精神的一面旗帜。

2.改善教育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培养医德精神。教育者改善教育教学手段,脱离以往课堂单一的灌输模式,走入医学生实际生活,根据大学生特点,以大学生为主体,关注大学生心理活动所需,以大学生感兴趣的人和物,采取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方式,用最贴近大学生语言,潜移默化中渗透着做人、做事的“至精至诚”的医德精神。

3.创新教育教学载体,利用网络平台传播医德精

神。高校教育应顺应新时代需要,探索教育教学模式新方法,运用网络传播医德精神,建设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网络语言、网络工具,在网络中以平等身份与医学生交流,以弘扬医德精神,崇尚医德精神为主旋律,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特点,借助文字、图片、声像多媒体手段技术等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道德观,及时有效地解决医学生遇到的现实问题。

(二)弘扬医德精神对医学生的要求

弘扬医德精神,崇尚医德精神,以医德精神为核心,在医术上“至精”,在医德上“至诚”,是医学生最高的思想境界,是成为大医精诚者的必备。弘扬医德精神,对医学生的要求做到“三个统一”。

1.医学生要做到精与诚的统一。弘扬医德精神,应遵从于“大医精诚”之精神,既要有精湛的技术,又要有高尚的医德。在素质培养上以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为核心,以“大医”为目标,必须具备“精”、“诚”之素质,医学生在学习上对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做到“精益求精”;在个人品行上注重医学生品德修养,能够达到“用心真诚”“诚实可信”“诚心诚意”,才能成为优秀医生,优秀医生的必备素质是“精”与“诚”的统一。而优良的品质尤为重要,因为内在品德是一切从医的出发点。

2.实现医学生内化与外在行为的统一。从人文教育理念上培养医学生,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施以仁爱之心,医乃仁术,设身处地站在病人的角度着想,千方百计去解救病痛之苦,把病人当作“至亲”,视病人为“衣食父母”,从爱的角度去关心、体贴病人,用心真诚,内化“仁爱之心”。当进入临床见习、实习阶段时,亲自接触病患亲临疗伤,感同身受,以其“至精至诚”之医德精神,帮患者战胜病魔,把内化的“仁爱之心”,进而转化为“外在行动表现”的统一。

3.医学生应做到思想净化与外在表象的统一。弘扬医德精神以治病救人为目的,医学生的内心世界应是“思想纯净,知我内省”,外在表象为“气度宽宏,堂堂正正”。在行医作堂时表现为:目不旁视而庄重。在诊察疾病时专心致志,一丝不苟。这样要求医学生的思想必须高度净化,才能真正做到专心致志看病,不为杂念、环境所动,把病人痛苦视为己所痛,医学生思想净化与外在表象的统一,是医学生将来实现治病救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何学军,何志勤.在医德实习中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4).

[2]曾翠.刍议医德迷失与重塑[J].医学与哲学,2011,(8).

[3]肖丹.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9,(4).

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第4篇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基本理论、职业道德和卫生政策法规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白求恩精神、郭春园精神和抗击非典精神,增强抵制不正之风的能力,端正医德医风,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我院今年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工作目标

一是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解决一手硬、一手软,重医疗、轻医德的问题。

二是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使广大医务人员努力做到:政治合格,牢记宗旨,践行“三个代表”,献身卫生事业;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心系人民健康,提高服务能力;勤奋学习,开拓创新,追求技术精湛,争创一流业绩;以人为本,诚实守信,铭记救死扶伤,发扬人道主义;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抵制不正之风,维护我院形象;求真务实,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促进我院发展。

三是进一步规范医疗管理和服务行为,使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就医环境更加温馨,医患关系更加和谐,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四是建立医德医风教育的长效机制,使广大医务人员长期受教育,始终保持白衣战士的良好形象。

三、具体措施。

(一)政治理论教育。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医德医风教育的首要任务。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医务人员,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各项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要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与学习反映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政治思想觉悟。

(二)理想信念教育。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开展形势任务和时事政治教育,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引导干部职工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处处从病人的利益上思考问题,始终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

(三)法律法规教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为基本教材,加强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医务人员熟知卫生法律法规的内容,切实增强法律观念和纪律观念,自觉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的行为。

(四)医德规范教育。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加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教育,弘扬“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情、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牢固树立救死扶伤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同时完善各个层次、各类岗位的医德医风行为规范,使医务人员自觉加强医德修养,规范从医行为,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五)建立个人医德医风档案。每月考核一次,年终将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并与劳务费挂钩。每年全性医德医风教育不少于二次。科室每季度开展医德医风教育两次以上。

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第5篇

健康是民生之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心上,不仅是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更是医疗卫生系统和白衣战士的光荣使命。通过这次学习王争艳医生先进事迹,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她所奉行和坚守的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尊重生命、精益求精的崇高医德和职业精神,是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的终生信条。她科学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事迹在当前医改的关键时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一面镜子。

我作为一个医疗队伍中的一员,深深的为之动容,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白求恩精神的再现与弘扬,看到了一个优秀医务工作者应有的品德和追求。作为一名医生,光有精湛的医术是不够的,还要有高尚的医德,能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

我作为一个服务于临床、服务于患者的检验工作者来说,更应该学习王争艳医生的精神。坚持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己任的思想品德;坚持以忠实服务荣,谋取私利为耻;坚持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公平、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秉承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宗旨,刻苦专研,忠实服务于病人。

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第6篇

关键词:弘扬;中国传统医德;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0)01-0107-03

Thinking Strategies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Ethics

WEI Jinjing

(Dep of Social Sciences,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847, Liaoning,China)

Abstract:Carry forwar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ethic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al ethics is an important topic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medical ethics. This article has made a response to this thinking: Adhere to the "past serve the present", "foreign things serve China" principle; strengthen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deepen reform of the medical system, sound management system of medical ethics; establish appropriate social mechanisms; improve the legally binding mechanisms and democratic monitoring mechanism; establish the hospital ethics committee.

Key words:carrying forwar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ethics; countermeasures

中国传统医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我国几千年的医学发展史上,许多著名的医学家不仅发展了中国的医学,而且创立了独特的、深受广大劳动人民欢迎的医德体系,形成了中国医学独特的医德传统。在当代医德建设中,中国传统医德是十分重要的资源,进行中国传统医德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世纪之初,医疗卫生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医学和医学道德面临着许多理论上和现实上的难题,医疗卫生领域出现了道德紊乱和滑坡现象。中国传统医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我国的医德建设由于受到经济转机、社会转型的冲击和影响,使原有的医德规范和价值体系处于震荡、调适和重构的阵痛之中。当前医德医风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无不与此密切相关。因此,弘扬中国传统医德,促进中国医德发展,就成为当前我国医德建设的一个难度极高而又极端严肃的课题。这一课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防病治病方法的重大突破,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促进医德观念的更新和发展。况且,医学道德不是孤立的,它受社会伦理生活的影响,它出现的问题,它发挥作用的实际情况,都和社会伦理的大环境密切相关。在这里,本文只对解决这一课题的思路作些对策性的思考。

1 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弘扬中国传统医德,促进中国医德发展,首先要批判继承我国传统医德中有价值的东西。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对待传统,必须采取辩证分析的态度。正确对待传统,就能够发挥和发扬人类历史上积累起来的优秀成果,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人是在中国文化传统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因而,对于中国传统医德有很强的认同感。中国传统医德虽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充分挖屈传统医德思想还是很有意义的。正如1988年10月17日《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会宣言》指出的:“我们的医务人员是《大医精诚》等祖国优良传统医德的继承者,永远不忘‘人命至重,贵如千金’,‘医乃仁术’,‘一心赴救’的古训。”所以,中国医德的建设和发展要在传统医德的根基上进行,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西方的医德理论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应把这些精华大胆吸收到我们的医德理论体系中来。如:(1)以功利论为特征的人道主义观点。这是近现代西方医德理论的核心,它强调要考虑广大社会人群的健康利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医务人员要有同情心和人道主义情感,重视人的价值和生命的尊严,并在此基础上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2)人权论。其基础是价值论。它强调人的权利和尊严,其中包括病人的权利和医务人员的权利。(3)公益论。其本质也是价值论。它从社会和人类的利益出发,主张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合理分配卫生资源,以公正态度对病人的责任同对他人、社会和后代的责任统一起来。建立在义务论、美德沦、功利论、人权论、公益论基础之上的西方当代卫生事业伦理决策的一些指导原则,对我们也很有借鉴意义,如生命价值原则、行善原则、公正原则、自主性原则、不伤害原则等。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医德建设要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吸收中西方古今医德思想、综合创新。正如《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会宣言》指出的:“我们坚持集中外传统与现代医学伦理之优,走交流、吸收、扬弃、融会之路。”新的医德理论既要强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以病人为中心,强化顾全大局意识,也要尊重劳动价值讲效益,在市场经济对医德建设的正负效应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正面效应,克服和减少负面效应,在市场经济与医德建设的一致性和矛盾的关系中找准结合点,求得发展。

2 加强医德教育

加强医德教育,首先要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来保证。同志曾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医德教育必须溶入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之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医务工作者。要把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作为医务人员的精神支柱。不断更新服务,确立现代服务新理念,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

加强中国传统医德教育,弘扬古代医家的优秀医德。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中形成的传统医德,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时候都不能置于一旁。第一,弘扬中国传统医德的精华――“医乃仁术”,开展医学人道主义精神教育;第二,弘扬古代医家的活学品德,抓好学风教育;第三,弘扬古代医家清廉正直的医德品质,抓好廉洁自律教育;第四,弘扬古代医家尊重同道的医德传统,抓好合作精神教育;第五,弘扬古代医家文雅端庄的医德作风,开展文明修养教育。

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医学的人文性是医学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定。几十年来,我们在医学技术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用尽了无数的资源,培养了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医生。但是相对而言,我们医学的人文教育太失落了,太少了,以致于我们培养出来的许多年轻医生,忘记了医学的宗旨是为了病人,不了解他们自己肩上的责任。进行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可以弥补现代医学的实用技术教育之不足,成为进行医德教育的一个新思路。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大凡思想圣洁、德高望重之医学家,无不具有丰厚的医学人文修养。古人说“医出于儒”就是很好的佐证。

医学的人文性是医学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定。做什么、怎么做是医学本身所固有的要求,如果这种内在的规定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升华,再辅以社会的认同和赞许,良好的医德就不难建立起来。几十年来,我们在医学技术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用尽了无数的资源,培养了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医生。但是相对而言,我们医学的人文教育太失落了,太少了,以致于我们培养出来的许多年轻医生,忘记了医学的宗旨是为了病人,不了解他们自己肩上的责任。他们不清楚,医生不只是为了个人的富有,不只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能,而更重要的是为了人民的健康。进行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可以弥补现代医学的实用技术教育之不足,成为进行医德教育的一个新思路。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大凡思想圣洁、德高望重之医学家,无不具有丰厚的医学人文修养。古人说“医出于儒”就是很好的佐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时刻会受到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和冲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人往往善于选择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因而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比较方面更具有鉴别力。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教育,固然离不开体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政治教育,但同样需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浇灌。只有把思想教育的引导和文化的情感激发潜移默化地结合起来,才是我们塑造优秀医护人员的有效途径。

3 深化医药体制改革健全医德管理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医药市场是客观存在的。有市场就有竞争,竞争就是优胜劣汰,医院要生存、求发展,最根本的是要靠精湛的医技和良好的医德医风,才能取得社会公认的信誉。这就必须使全体医务人员明确:医院参与竞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我国现行医药卫生体制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难以应对公共卫生问题的巨大挑战,不足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必须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问题,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奋斗目标。

经过多年的探索,今年年初我们终于欣喜地看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相继,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文件对于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逐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文件突出强调了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的改革理念。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我国卫生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决策,也是这次医改内容的核心。

文件还突出强调了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改革原则。一方面从维护广大群众健康权益出发,提出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和在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强调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统筹利用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力争形成高效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和多元办医格局,促进有序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笔者相信随着新医改方案的逐步落实,我国的医德医风建设会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

4 建立相应的社会机制

我们正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医学实践当然要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用经济的手段来运作医学实践,也就成为必然的趋势。医院的“见死不救”一直是制约医德建设的瓶颈问题。医院也有难言之隐,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医疗欠费。解决“医乃仁术”的职业信仰与“见死不救”的矛盾冲突,必须建立相应的社会机制。如对交通事故病人医疗费用拖欠的老大难问题,就可以采取交警与医院协作的方法来解决,医院及时救治交警送来的病人,交警则帮助医院落实医疗费用;为了解决大量涌入城市的外来民工就医难的问题,有关部门可作出外来民工使用必须参加医疗保险的规定;建立由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出资和社会集团资助的社会急救基金以补偿医院急救中的部分医疗费用缺口;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全国范围内的人人参与的、对贫困者政策倾斜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以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总之,要通过多种途径缓解医院救诊病人中发生的道德与利益相背离的状况,促进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

5 完善法律约束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

5.1 加快医德法律化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立法,使医德医风制度化、法律化,从而扭转医德医风滑波现象,也是当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国内外医德建设的经验表明,制度化、法律化是转型时期医德建设的法律保障和有效途径。医德法律化的过程既是医德转变为法律(主要是卫生法)的过程,又是医德实现的过程。过去,我们在讨论医德建设时,往往就医德谈医德,忽视了医德的外部约束,忽视了医疗卫生法律的作用,导致了转型期医德失范和医德滑坡。因此,转型期的道德建设,必须注重道德法律化,将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为社会所必需的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只有运用国家强制力,才能保证不同利益主体的行为不致失范和越轨,即使发生了越轨,也可以通过法律加以打击,弥补并预防再犯,同时也教育和促使社会成员遵守道德规范,提高道德水平。所以,医德法律化作为加强“硬”件建设的一项具体措施,是社会转型时期医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提出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现在,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立法机关也制定了不少维护医疗职业道德方面的法律,从1987年实施《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后,《护士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办法》〉、《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继出台,使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开始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对促进医德医风步入良性循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我国的卫生立法从整体上看还很不完善,法律冲突、法律空白还比较严重,尤其是统一的卫生基本法尚未出台,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成为当前医疗职业道德滑坡的一个客观原因。因此,我们要加快立法,加大执法力度,用法律法规、原则及立法精神进行医疗卫生领域的管理,规范医疗卫生领域的各项工作,规范医疗卫生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行为。

5.2 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医务人员的职业权利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而赋予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医疗权利的实现。但是这种权利如果失去民主监督也有可能导致权利的滥用和滋生权利腐败。因此,在与医德建设有关的制度的构建中,一定要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可监督性,这就必须建立和完善院内、院外民主监督机制。可以采取下面一系列监督措施,如每月召开一次病人座谈会,听取病人对治疗服务态度的意见;为每位住院病人发一份意见卡,出院时或出院后交、寄医德办公室;设立专门举报电话、信箱,病人有什么意见可以通过电话或信及时反映到医德医风办公室;聘请物价、计量、卫生、新闻媒体等单位的同志担任监督员,加强监督和新闻曝光等。这样使信息渠道畅通,监督面不断扩大。

6 设立医院伦理委员会

医学实践中不断涌现的医学道德难题,中国传统医德面临的种种困惑,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们的新旧价值观念或者现有道德规范的两难选择。我们很难凭借简单的道德直觉,就作出非此即彼的道德判断。为此,需要设立专业的组织,对医德难题加以研究、提供咨询、进行教育,协调医患关系,维护各方的正当利益,从全新的角度加强和督促医德医风建设。医院伦理委员会就是这样的组织。

在西方发达国家,国家有国家(或总统)医学伦理委员会,医院有医院伦理委员会,而且做了大量的工作。据调查,美国在1989年大约有60%以上的医院建立了伦理委员会,而且专业性伦理委员会也开始出现,如胎儿和新生儿医学伦理评审委员会等。到现在为止,美国几乎每个医院都成立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会的决策人员是医生,其他组成人员有护士,伦理学家、律师、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神职人员等。医院内的伦理值班已成常规。国际上对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定位是咨询组织,它不是权力部门,但它是有权威的组织;它不是决策部门,但它是影响决策的组织。

医院伦理委员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京津沪一些医院相继建立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我国对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界定是:医院伦理委员会是在医院党委领导下的关于医学道德咨询、监督和群众性的自我教育组织。现在,我国医院中伦理组织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纠风办,属行政组织;二是医风监督员,建立医德档案,属群众组织;三是医院伦理委员会,属专家咨询组织。我国医院伦理委员会一般由医院的主要领导、医学专家和专职管理人员组成。在具体工作中,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党委和行政色彩过于浓重。目前,需要大声疾呼的是:要增加委员会工作的实用性,切忌使医院伦理委员会成为虚设机构或纯粹的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其准则制定、政策贯彻及研究、教育培训、咨询服务和监督指导功能。

在发达国家的医院几乎100%成立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今天,我国的医院伦理委员会应尽快成立并开展实质性的工作。我们应该根据中国的实践和特点,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经验,促进我国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发展。我国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应包括:医生、护士、伦理学家、心理学家、律师、国家公务人员以及社会工作者,甚至社区代表和宗教界人士,使医院伦理委员会成为医院与社会的现实的结合。成员中的医生能在科学性上把关;伦理学家则可能摆脱医生自觉不自觉地从医务人员的角度

思考问题的弊端,从伦理学理论和原则出发,相对是个中立的视角;法律工作者可协助对医学伦理学问题和法律问题之间的界限进行把握,而且对法律的遵守本身也是道德的一个要求;社会工作者相对来说能代表患者的利益。这样,医院伦理委员会可以看成利益相对平衡的群体,对伦理问题的解决或建议可能更公正和客观,使医患矛盾和纠纷软着陆。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医药卫生行业每一位从业人员、各职能管理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中国传统医德,促进当代医德建设和发展,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德规范体系不仅是必然的,也是可能的。

参考文献

[1] 徐天民.中西方医学伦理学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2] 姚维琴.关于卫生改革中医德建设的回顾与思考[J].学习月刊,2006(5下):56-57.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省略,2009-04-06.

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第7篇

【关键词】苏区精神,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形势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社会经济水平逐步提高,社会意识形态也呈现多元化态势。医学生作为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2011年11月4日,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苏区精神”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苏区精神的涵义

2009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上,与会者把苏区精神的内涵归纳“星火燎原、信念坚定;反对‘本本’、开拓进取;执政为民、争创第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无私奉献、不怕牺牲”,认为苏区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区军民在创建、保卫苏维埃区域的革命实践中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它既是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又与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苏区精神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1、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一种追求和目标,是催人奋进的不竭动力。

医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其理想信念也将在此阶段定格。理想信念的引导和教育将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将影响着未来的职业发展。苏区人民之所以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争取胜利,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当前,我们面临来自各方面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挑战,医学生所处的精神文化环境愈加复杂,要求用苏区精神蕴涵的理想信念“星火燎原、信念坚定”教育当代大学生,通过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无比坚定的信念来教育医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只有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能将自己与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相结合,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社会主义的卫生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专业思想教育卫生人才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专业较强的人才队伍。医学生作为卫生人才的后备力量,应该从意识上认识到自己未来职业的重要性“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锻炼,不只是完成学业这么单纯,更加要具有“为人民健康负责”的思想意识,对生命负责的思想觉悟。只有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端正专业学习态度,勤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将医学知识内化进自己的大脑。同时,医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库,才能时刻保持先进的专业头脑。苏区精神中的“反对‘本本’、开拓进取”就是指不能仅仅依靠理论知识,而是要勇于实践,不断开拓领域,不仅要专研课本知识,还更应该不断学习学科前沿的知识。

3、职业道德教育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也在提高,同时,患者的维权意识也在加强。面临新的医疗形势,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进程中,医务人员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道德价值出现了多元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也发生深刻的变化,由此产生的各种观念的撞击与交替,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十分必要。苏区精神中的“执政为民、廉洁奉公、无私奉献”运用到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就是指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中要时刻谨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工作认真负责,专研医术,健全人格,道德高尚,杜绝“收受红包”等一些社会反面现象,做到“想病患志所想,急病患之所急”,以医疗服务的公平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不能忘记传统思想的教育,领会“苏区精神”的内涵,与新形势下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抓紧、做好。

参考文献:

[1]万雁.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8(5).

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第8篇

一、减轻病人负担。为抑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降低医药费用。降低药品价格,医院在近期着重抓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降低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及门诊人次平均费用和住院病人人次平均费用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购药成本,从源头上堵住药品回扣的渠道。院对各科的药比进行了制定工作,对超过上限比例的科室,予以经济处罚。院采取了多项强硬措施,要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二、提高服务质量。为加强医疗质量监控,强化质量监控。院成立了医疗质量监控领导小组,任组长,组员为和。并且将质控的具体指标与经济分配挂钩,与科室工作考核挂钩,完善了医生外出会诊、参加会议等管理制度,健全了门诊工作管理制度,加大了对各项医疗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认真落实病人选择医生制度,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三、改善服务态度,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为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纪律教育的同时,认真落实已制定的规范与制度,对因服务态度恶劣、违反医德规范及制度被病人投诉者,予以待岗处理,要求全院职工主动为病人服务,帮助病人解决困难,将病人对本部门、科室的综合满意度列为科室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努力改变“脸难看”惜话如金”现象,杜绝向病人推销药品的行为。为树立良好的行业风气,要求医生向病人作出不受礼、不吃请、不收红包的承诺,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的影响。同时,加大对病人的宣传力度,通过入院介绍、致住院病人书等形式,让病人知道在西堤头卫生院不送红包同样能得到优质服务,形成一种病人不送,医生不收的氛围和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