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关于乡村振兴的思想汇报

关于乡村振兴的思想汇报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1 17:41:52

关于乡村振兴的思想汇报

关于乡村振兴的思想汇报第1篇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xx县14个示范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突出高位推动,强化组织领导。

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精神指示和“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总体要求,成立以县委书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县委常委和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县委乡村振兴办牵头抓总,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局等县级相关部门按照工作职责密切配合推进示范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和“厕污共治”工作。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联席工作机制,整合厕污共治项目资金xxxx万元,形成合力强力推进“厕所革命”工作。

(二)遵循因地制宜、科学编制方案。

示范村“厕所革命”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多方调研,结合xx农村实际,明确了我县厕改思路及措施办法,编制印发了适合农村现状的无害化厕所设施建设示意图。制定下发了《xx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美丽xx·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xx县2019年乡村振兴示范点农户自建项目建设实施办法》《关于做好2019年农村“厕所革命”示范村建设的通知》《关于做好2019年农村“厕所革命”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指导乡镇落实示范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工作。

(三)建立工作机制,开展项目督导。

一是建立专题会议制度。由县领导主持,及时了解各示范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情况。二是建立现场推进会议制度。开展技术培训,及时解决工作推进问题。三是建立定期信息报告制度,乡镇按时上报工作情况和相关数据。四是建立督查通报机制,开展项目督查。五是建立专项工作负责制,落实相关责任人,压实工作职责。

(四)注重科技创新,实现节本增效。

按照“两污分置,分类共治”原则,引导农户将便污和生活污水分离处理,达到分类共治的目的,有效提升农村粪污处置能力。按照“节本增效”的建设策略,引导农户原有沼气池、“老粪坑”进行“沼改厕”,达到“速度最快化、成本最低化、效能最大化”的粪污无害化处理效果。

(五)对标目标任务,工作有效推进。

xx县2019年“厕所革命”示范村建设涉及xx等9个乡镇,14个行政村,共计xxxx户。经摸底核实,除长期外出、三年内计划搬迁和已具备无害化厕所的农户外,仍需新(改)建无害化厕所3326户。

7月起我县实施示范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工作以来,14个示范村已累计完成无害化厕所6108户。7月开工到8月23日新(改)建无害化厕所535户,正开工建设243户。示范村无害化厕所建设已完成69%,11月底将完成示范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工作。无害化厕所达标率90%以上,预估通过“节本增效”策略,最高可实现900万元财政节省。

二、存在问题

(一)农民改厕积极性不强。一是农户对新修建无害化设施(三格化粪池)接受度较低,认为有贮粪池就不应该修建化粪池。二是部分农户受传统思想和落后生活习惯影响,卫生意识差,不能完全理解“厕所革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愿意接受改厕。

(二)示范村改厕进度偏缓。一是前期群众思想工作未做到位,部分农户长期处于“观望状态”,开工时间较晚。二是农忙期间施工人手不足,工程耗时较多,施工进度较慢。三是受天气影响,工程时有中断,停工时间过长。

三、下一步工作

(一)开展督查通报,促进项目建设。由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纪委、县委乡村振兴指挥部、县乡村振兴办、县农业农村局等县级相关部门成立督查小组,对14个示范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工作开展专项督查,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实施奖惩。

关于乡村振兴的思想汇报第2篇

(2021年8月16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职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动**村有效治理,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步伐,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省委组织部、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6部门联合印发《安徽省选派干部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经与村“两委”充分讨论,制定驻村工作队任期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历次会议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特别是在小岗村主持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面推进**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二、基本情况

**村地处**县**乡西北部,西边同**镇接壤,西北和北面与**镇、**镇隔湖相望。域内面积10平方公里,有山场5800亩,耕地面积1245亩,为典型的山区与库区结合村。全村有20个中心村民组,885户3250余人。村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现有党员78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72户527人,现已全部脱贫。

村民主要生活来源以外出务工收入为主,居家农户主要以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为主。集体经济收入方面,自来水厂年收益6万元,明花牌粉丝厂年收益2.5万元,山芋加工厂年收益2万元,光伏电站年收益10万元;2021春季启动山芋种植项目,建成山芋种植基地54亩,预计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

三、目标规划

以深化拓展农村基层党建“一抓双促”工程为抓手,持续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和服务水平。

(一)组织建设方面

完成村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村党组织领导全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水平,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核心作用。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积极发展年轻党员,建设一只政治思想过硬、服务能力优秀的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任期内实现村党组织建设完善、党员带动作用显著、后续干部队伍发展动力强劲的组织建设目标。

(二)集体经济方面

利用资源禀赋,整合闲置、低利用率土地,积极谋划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在现有明花牌山芋粉丝基础上,再着力打造2-3个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创响2-3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更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壮大集体经济体量,提升发展质量。结合产业发展,建设2个村级农业项目发展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平台,推动“土地整合利用-农作物规模种植-农作物深加工-农产品销售”的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模式,促进产业良性发展,激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整合现有公益性岗位和富余劳动力,登记纳入村劳务公司管理,充分发挥劳务公司平台作用,承揽项目,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力争任期内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达到80万元。

(三)村民增收方面

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对村民增收的带动作用,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创造集体经济就业岗位促进村民就近就业、劳务公司推介就业等多渠道多方式,促进村民稳定就业、稳步增收。鼓励引导农户家庭发展种植、养殖等自主产业,积极帮助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自主产业增收。常态化帮扶低收入村民,对有劳动能力的村民,积极帮助其发展自主产业,参与就业,确保能够获取稳定收入;对低收入家庭中的残疾、患病等无法通过产业就业等方式获得稳定收入人员,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供养范围,及时给予救助。力争任期内通过就业、产业等渠道带动村民年均增收1000元。

(四)乡村治理方面

以**村乡村治理试点建设工作为抓手,完善自治制度,强化法治保障,加强德治支撑,着力构建党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大力整治人居环境,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持续优化保洁员、护路员、护林员、巡逻员等公益性岗位配置,加强岗位人员管理,切实发挥岗位人员作用;持续加强文化引领,充分利用“明花路”地理位置优势,合理设置宣传标志牌,加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乡村治理宣传力度,发挥“明花路”宣传窗口作用,营造浓厚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宣传氛围。任期内实现乡村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村居环境持续美化,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增强。

四、工作职责

为顺利实现任期目标规划,工作队应积极履行工作职责。

(一)全面提升工作能力。一是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提升政治理论水平。二是要加强国家、省、市、县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各项政策学习,提升业务能力水平。三是要紧密融合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能力提升,以扎实的政治理论基础推动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

(二)深入开展走访调研。一是要坚持群众路线,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汲取群众智慧,宣传、带动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全面分析**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比较优势,立足本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科学谋划发展项目。三是要加强与其他地区交流,注重实际考察,开拓工作思路,积极借鉴吸取其他地区先进发展经验,促进**村社会经济发展。

关于乡村振兴的思想汇报第3篇

一、村情基本情况

**村国土面积42.29平方公里,辖 5个村民组、5个自然寨,434户1947人,其中贫困户99户377人,目前已全部脱贫,居住布依族、汉族等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9%,经济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服务业(餐饮及便民店)、养牛、猪、禽和种植西瓜、芒果等经济作物为主,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100元,村集体经济189万元。

**村是全镇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区位优势十分突出,素有“望谟南大门”之称,是南盘江和北盘江相互交汇点,依托珠江黄金水道和区位优势,以“港”为核心,以临港产业为支撑,力争把以**港为代表的港口(码头)群建设成为集内陆现代港口,临港有旅游、产业、工业3个园区功能和滨水居住城市三位一体的综合经济开发试验区,建成石漠化治理、扶贫开发、生态移民与灾后重建相结合试验区,建成内陆山区对外开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区。

二、工作开展情况

**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围绕“两江门户、山地水乡”和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发展思路,加大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以青柠檬产业为产业基础,采取农旅结合模式,以观光、旅游、采摘为市场导向,打造生产、生活、生态同步,休闲、文旅融合的现代特色村寨。

(一)持续改造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围绕“村级组织、乡村治理、产业发展、补强公共设施”为主要建设内容,抓实抓细**村环境整治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及公路沿线综合整治工程,对闲杂乱地进行清理,配套种植青柠檬、三角梅、芒果等,为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目前已完成种植池300平方,种植池回填土800m3,36个种植池开挖及池基夯实和档土墙建设,青柠檬种植、三角梅等绿化1000㎡,累计完成120万元,完成形象工程60%。

(二)抓实产业兴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为实实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效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青柠檬产业的丰富经验,立足本土、联结群众,合作规划开发“贵柠田园综合体”,倾力打造集青柠檬种植、旅游等融合发展农旅一体化产业,落实好贵柠田园综合体石漠化配套项目建设,创建“农业观光区、鱼家博览区、红色文化区、农耕体验区、生态养生区、民俗风情区”的六大主题功能园区,形成一、二、三产业相结合的经济型产业链,引领全镇乡村振兴工作走上新台阶。目前已完成4600亩青柠檬种植,配套的柠檬加工厂、道路设施、灌溉设施等已完成建设或启动建设。

(三)创新致富模式,不断发展壮大富民产业。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围绕“两江门户、山地水乡”和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发展思路,打造农业观光旅游和红色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品牌。打造就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完整的产业链,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的运行模式,推进**村中志柠檬种植园石漠化治理项目建设,有效拓宽周边移民群众创收渠道和壮大村集体收入。石漠化治理项目目前产业路已完成路基硬化3公里,采摘步道已完成450米,累计完成141万元,形象工程的60%。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关于乡村振兴的思想汇报第4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立足实际、守正创新、迅速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动员全镇党员干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让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并将学习成果转化到“我为群众办实事”上来,为群众谋取更多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部署党史学习教育各项工作

3月24日在全镇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同时邀请山东社科院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资深专家涂可国教授讲授党史《黄麻起义与开国将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提振全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冯卯镇于4月15日开展了“传承革命薪火,汲取奋进力量”现场学习教育活动走进乡村振兴现场点--金山田园,将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到田间地头,全面助推金山田园农业公园发展。4月16日在区委宣传部的关心支持下,献礼建党100周年微电影《岩马湖畔党旗红》开机仪式在乡村振兴讲习所举办,将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书记尤其是兵支书在乡村振兴中勇当领头雁,甘当拓荒牛,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一支铁军和生力军。下午冯卯镇研究印发了《〈关于在全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在镇四楼会议室举办了《冯卯镇“倾情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专题读书会》,集中学习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对党史学习教育资料进行了发放。

选送《小鼓说党史》文艺节目参加山亭区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组织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参加“先把经济搞上去,力促工业强起来”主题演讲比赛和“党史学习教育及‘学习强国’知识竞赛”。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开展好学习活动。根据区委统一部署举办读书班,进行集中学习研讨;全年党委理论中心组党史集中学习不少于四次;推进全镇党员干部在“灯塔—山东干部网络学院”平台上参加党史学习专题培训班和全国“两会”精神解读专题培训班。

关于乡村振兴的思想汇报第5篇

村振兴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遵循国家策略,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是十分关键的,小偏整理了2020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论文1500字作文汇总,欢迎参考借鉴。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论文1500一

当前,农牧民群众已实现脱贫目标,更加关注在生产、生活、生态等方方面面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更加关注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可以说,农牧民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已全面实现,但随着经济社会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以及脱贫攻坚激发的向上动力,农牧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也不断提升。更加关注和期盼的是由吃得饱穿得暖有得住到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家庭经济收入由满足日常生活开支到追求更高生活品质;就业渠道由主要依靠公益性岗位、短期就近务工到获得更高收益、长期稳定就业;产业发展由简单的种养生产、粗加工到规模化商品化、生产附加值高的农特产品。

更加关注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的持续改善。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为农牧民群众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增强了道孚儿女农旅融合发展的信心。基于此,脱贫攻坚之后,农牧民群众更加从发展特色农牧业和旅游文化产业、以及提高生活品质的角度,关注道路、电力、网络通讯的持续保障和质量提升;关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能力的扩展和升级;关注垃圾、污水、厕所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和治理,希望家乡更加美丽、更加生态、更加宜居。

更加关注脱贫成效和扶贫政策的巩固延续。减贫成效有目共睹,脱贫政策功不可没。因而,广大群众十分关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长效机制,担心脱贫后一旦出现灾害、大病等突发情况,自身抵御风险能力弱出现返贫;十分关注支持农村发展资金、项目、技术的持续与均衡化,担心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昙花一现;十分关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各类惠农惠民政策和公共服务的延续与扩展性,担心政策断档造成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差异,甚至是“悬崖效应”“砖墙效应”。

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

乡村振兴是农村治理的新时代,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对于刚刚脱贫奔康的贫困地区而言,解决群众所关注的痛点难点,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谋划和致力的焦点重点。

注重规划的衔接与结合。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有机衔接,将脱贫攻坚规划部署中仍需巩固拓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幸福美丽乡村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等项目,有机嵌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中,增强规划的持续性和衔接性。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强总体规划与其他各类规划统筹联动,防止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注重政策的支撑与结合。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线。在坚持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摘”的前提下,以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准绳,寻找到脱贫攻坚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对农民扶持的支撑点、对农业发展的交叉点、对农村治理的结合点,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梯次推进。同时,要抓实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构建起适应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乡村行政管理体制。

注重愿景的统一与结合。受自然、历史、经济的制约,落后地区的乡村振兴是一个相对长远的过程。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类推进。正如相对贫困会长期存在一样,乡村也不可能同步全覆盖振兴。要深入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让广大农牧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脱贫攻坚质量等综合因素,基于发展基础的渐进式振兴。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论文1500二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中央会议上、在调研考察中,他多次就“三农”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此次集体学习前两个月,总书记就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

定战略、明思路、论办法,主席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重要讲话,为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乡村振兴,是关乎中国广大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国家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下的一项伟大工程,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下,正逐步成为现实,一步一步的向着目标迈进。

振兴乡村,聚焦三农,需要解决面对的问题很多,这时候就要严格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从上抓起,严格落实《乡村振新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行动纲领。实施乡村振新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最突出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显著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呼唤,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说,就是要切实把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应认识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在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同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样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乡村振兴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遵循国家策略,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是十分关键的,要想让农民提高收入,一方面是加强农业的帮扶和现代化农业作业的发展,让乡村的土特产有销路,打开市场。另一方面是可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经济收入。在发展的同时,同样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

国家重视农民,特设了农民丰收节,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重视农民的辛勤劳作,同时也为了农民的丰收带来了许多好的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同时也要保留绿水青山,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在此同时,农村也要大力引进发展需要的人才,引入资金,大力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化的特色农产品。同时在互联网的助推下,开拓网络市场,将市场扩大化。

要以科学、全面、实用、精准为原则,大力发展乡村事业,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任务,落实好乡村振兴的计划,未全面实现小康生活努力,为了让乡村城镇共同发展努力。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论文1500三

12月10日庆祝农村改革40周年座谈会10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以乡村振兴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新时代,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注入新动力。人民日报北京12月10日电。

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建立,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历经40年的不断探索演进,已使农村的土地经营方式、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其变化之快,变化程度之深,变化范围之广,既前无古人,更是世界罕见,不得不让人感叹,这也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农村的面貌、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均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的农村改革包含以下几个阶段:探索阶段,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发展乡镇企业,初步形成和基本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乡城互动阶段,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开始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搞活农村商品流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村民自治为重点,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农村改革继续稳步推进。全面推进阶段,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稳定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乡镇企业体制创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城乡统筹阶段,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改革农村税费制度,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农村改革进入了城乡统筹的新阶段。全面深化阶段,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围绕抓关键补短板,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领域各项改革,注重改革的全局性、系统性、协同性,着力深化农村体制机制创新。

纵观40年发展历程,农村要发展必须有好的政策作支撑,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定然会给我国农村带来天翻地覆的巨变。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论文1500四

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攻坚克难,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深刻分析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就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作出重大部署,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目前看,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脱贫进度符合预期。但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给我们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增加了难度。唯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迎难而上、攻城拔寨,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才能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兑现我们党的郑重承诺。

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敢于攻坚克难,坚决完成既定任务。关于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的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已经作出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抓好贯彻落实,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要继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方案,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确保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较真碰硬“督”,各省区市要凝心聚力“战”,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要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反弹。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

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严格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严格考核开展普查,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实施精准帮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必须如期兑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现在,冲锋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合力攻坚、顽强作战,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于乡村振兴的思想汇报第6篇

2019年7月20日,根据“万名干部下基层”工作安排,乡村振兴服务队全体人员参加了全市队员后,在马德芹队长的带领下到镇报道。

到镇报道后镇政府派出专人和服务队对接,为服务队提供了办公场所、住宿场所和物质保障,妥善安置了服务队成员的工作和生活,让服务队成员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全身性的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工作中去。放下行囊后,服务队顾不得休息,马上和镇党委书记和班子成员展开了座谈,了解乡镇的基本情况和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镇位于新泰市西部,是和圣柳下惠的故里。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辖区内以玻璃纤维、旅游、设施农业、食品酿造加工、林果、蔬菜等为主,是山东省科技示范乡镇、山东省和融文化创意乡镇,发展潜力巨大。

与泉里村、汶城村、镇里村、王家庄村、宫西村五个村分别多次召开座谈会,与村委成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实地走访了泉里村、汶城村、镇里村、王家庄村、宫西村五个村,查看了村庄的党建宣传、村容村貌、特色产业、道路卫生和生活饮用水等情况,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指导意见。在泉里村,服务队重点了解了乡村文明、特色种植、泉河村内段情况和生活饮用水事宜,了解掌握该村在脱贫攻坚中取得的经验、存在的不足以及面临的主要困难。在汶城村,服务队着重就该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等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与该村“两委”成员就今后社区规划发展和文化建设进行深入交流,取得了广泛共识。在镇里村,服务队重点对村支两委班子建设、产业规划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了调研指导,与该村班子成员进行了深入交谈,为他们出谋划策。在宫西村,服务队重点对组织建设、特色产业、脱贫攻坚等方面进行了了解,对村集体“三资”清理情况进行了了解,对下一步乡村振兴的规划进行指导。在王家庄村,服务队和村两委班子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这几年村里的发展变化和问题困难,了解到村两委大力发展村里经济,利用扶贫资金建设果蔬大棚,成立了绿客蔬菜农业合作社,建起一万多平的有机蔬菜水果大棚,主要种植有机西红柿和草莓。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利用好上级各项政策,发展集体经济。

关于乡村振兴的思想汇报第7篇

一、对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国情农情,统筹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从而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过程中,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国情农情,统筹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二、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通过品读《红色家书》-国家需要党,党需要我,我义不容辞,使我对自身工作有了使命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思想,我们长期坚持、反复强调这个思想,就是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人民,要始终将人民对我们工作满不满意、人民对生活感到幸不幸福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准,深入群众中听心声、听意见、听建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和业务工作本领,积极立足于基层工作岗位实际,做好表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敢于担当不忘责,始终将为人民服务、忠于职守牢记心中。

三、端正了自己工作和学习的态度

关于乡村振兴的思想汇报第8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改革创新、攻坚破难,要着力构建“多规合一、全域覆盖”的城乡规划机制,下面小编整理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欢迎查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响应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农村建设,发展农村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生活家园。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尽管在一系列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但很多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是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对农村发展战略的再提升。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求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各项涉农经济制度,而且注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有效推动乡村发展、农民致富。经过对相关政策学习梳理,并采取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结合南城区实际,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南城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状

南城区地处县城南部,所在辖区共8个行政村:北沙河、胡家庄、南杨家庄、孟家庄、杨家庄、申奉,2个农村社区:太纺二社区、天利达二社区。南城区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

(一)发展农业产业目前,农业产业调整成效明显,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省果树所种植技术为支撑,依托玉露香梨、早黑宝葡萄等产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海宏牧业为养殖龙头,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银行+农户”的肉羊生产模式。南城区现有耕地6105亩,农业人口8362人,年出栏育肥羊达到20000只,生猪出栏量9360余头,能繁殖母猪148余头,年产肉鸡65000余只。在坚持以农户为主体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积极与山西农业大学、省果树所对接,在产业结构调整、新品种引进、产业技能培训上下功夫。申奉村在农综开发的基础上与农业大学合作,并签订合同共建140亩试验田,更好的促进科技成果面向实际应用和需求转化,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虽然目前南城区产业调整成效明显,但还存在很多问题:1、种植结构单一,农民基本还是以种植玉米等农作物生产生活;2、种植技术不发达,缺少专业农技人员的培训指导,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还需加强;3、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帮扶方式方法还需改进。

(二)改善生态环境,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要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自“拆违治乱提质”城乡环境大整治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各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形成了源于自然,用之于田,绿色环保的良性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村秸秆焚烧现象也没有了,农村大气环境得到了大大改善。畜禽养殖采取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的模式,以就地就近种养还田和农用有机肥为方向,加强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到集中处理。各村积极响应上级指示,清理本村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进行墙壁美化,大力改善村容村貌。虽初步建立了生态系统保护的长效机制,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很多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很差甚至缺乏,今后还需采取设立环境课堂、加强舆论宣传等方式逐步提高村民环保意识;优质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农业面临污染加重等问题凸显,农业生态环境成为短板,还需加强建设高标准、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

(三)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村级环境,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通过完善村规民约、社会诚信体系等,不断提升村民的自治水平,达到改进村风民风的实效,切实营造和谐的乡村发展环境。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经过长期的不断努力,各村文化机制体制不断健全,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逐渐丰富。1、农民业余文化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文化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群众自发组织各种文娱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在提升身心素养和幸福指数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2、各个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体育健身场所和图书馆等进一步完善,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免费对群众开放。3、目前,各村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且完善夕阳红养老院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年人养老提供保障。但受到教育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制约乡村发展也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社会心理和教育有关。千百年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致使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是围绕“远离农村、远离农业”展开的,“不好好学习,就当农民”,是乡村家长、教师激励孩子学习动机的最有效口号。人们骨子里潜移默化的渗透着一种观念,农民不是一个体面的职业,甚至只要和农业、农村有关的人与事都会“低人一等”,这样的说法虽然略显极端,但却是当前社会上的一种普遍观念。

(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在攻坚脱贫方面,南城区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系统内的低保贫困户7户9人,五保贫困户23户24人,全面强化包村干部责任到人,统筹推进,结对帮扶,政策兜底。为认真落实扶贫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确保贫困人口一户不落,一人不少,全部脱贫。但在在脱贫工作中,要注重新思维的培养和运用,针对不同的贫困类型采取相对的形式对贫困对象进行帮扶,并且要加强扶志的力度,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的帮扶,真脱贫、不返贫。

二、对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考

实现乡村振兴,首要的要明确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思路:进一步加强扶持政策落实,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加强集群发展和特色产业建设。依据战略思路,找准战略重点,结合推进情况,全面规划,合理确定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一)推进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地”是农民生产生活、农村发展的载体。长期以来,农民缺乏新动力、新途径。特别是农村耕地“碎片化”,无法大面积进行创新型生产发展。土地流转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报告中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合理合法地将手中闲置土地流转出去,盘活土地利用价值。

(二)当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中小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蓬勃兴起,要继续鼓励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并重点扶持解决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在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等难题。

(三)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农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实行长效保护机制,改变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治理、生态保护问题。有效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四)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因地制宜,采取符合本乡村特点的有效方式,传承发展农村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完善农村基本阵地建设,建立更加长久的运行机制,挖掘本土人才,从思想上振兴农村。

(五)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更加精准脱贫,强化脱贫质量是我们的目的。采取更加有效、创新的方式方法,改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情况。将扶贫与扶智、扶志将结合,鼓励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力争做到全部脱贫不返贫。

(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额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地位,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1、完善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实施乡村战略领导责任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2、强化干部服务意识,提高干部队伍对新思想、新任务的认识,紧抓落实,提高办事效率;3、根据党的领导,开展工作,制定适合本村的工作条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