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英语教育专业

小学英语教育专业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0 18:10:17

小学英语教育专业

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第1篇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方向每年的录取分数都要高于三本录取分数线,保证了生源的质量。在本院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持续三年接受英语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达到预期要求,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在历年的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以首次参加CET4同学的成绩为例,初次参加考试同学的过关率分别为100%(2007年)、97%(2008年)、100%(2009年)、100%(2010年)、97%(2011年)、88%(2012年)。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方向的学生除了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还积极参加其他英语资格考试,如上海外语口译考试和剑桥商务英语考试,成绩喜人。从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教科院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方向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扎实,达到了预期学习目标。

二、就业情况简介及分析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方向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下:读研、考上公务员、考上村官。其他学生的就业基本上有两个方向:在小学担任代课教师,或进入公司从事和英语相关或不相关的工作。总的来说,就业形势并不喜人。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大环境的因素,也有自身的因素。首先,从大环境来看,全国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已经连续几年十分紧张,教师编制考试则更使教育类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每年参加教师编制考试的学生成千上万,通过考试的幸运儿寥寥无几。比如去年,南京地区教师编制考试的录取人数与参加编制考试的同学人数比例约为10%,这也注定大多数学生无法通过教师编制考试,不能实现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就业理想。其次,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方向的学生面临来自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激烈竞争。尽管本院的小学英语教育毕业生英语基础能力过关,但是社会上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认识度不够,更倾向于招收具有专四和专八资格证书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

有一位学生有过这样的求职经历,用人单位明确向她提出要求有专四的资格证书。再次,我院学生也有自身的弱点,即教学技能比较弱。不少学生在教育实习时,教学板书凌乱,教案设计不规范,歌曲歌谣演唱和简笔画技能基本为零。在教师编制考试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通过了笔试,却在面试上被刷下来。这是由于我院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尚处在完善期,学生教学技能的训练相对比较薄弱。目前,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课堂教学技能薄弱问题已经引起了学院领导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成为本院教师和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应该首先从课程设置入手。

三、教学法课程设置分析

一个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完善的英语语言技能、语言教学技能和教学理论素养。为了培养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本院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块:英语语言基础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基础课程、英语教学法系列课程,其中在一、二年级侧重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三、四年级在继续加强英语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引进小学英语教学法系列课程,侧重小学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和提高。本院开设的小学英语教学法系列课程并不少,平均下来每个学期都至少有一门技能课程,但是,这其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以上的课程很多没有对口的教材,任课老师面临无书可教的难题。而本院专职的4位英语教师都不是小学英语教学法方面的研究生,导致教师的专业素养先天不足。同时,由于没有教材,各位老师上课时所讲的材料基本上都为自己搜集的材料,难免出现教学资源重合浪费现象。

比如,据笔者了解,在小学英语基础知识课程中,任课教师对课堂用语进行了专题介绍,而小学英语教师口语课程本身就包含了这项内容。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小学优秀教师教学案例赏析课程上。教案设计不仅在就业指导课上出现过,在教学技能课程训练中教师也对这一专题进行了讲授,而大四的学生又单独开设了这一课程。教学资源重合现象十分突出。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组织所有老师共同讨论,确定各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教学周历,重新规划,避免再次出现教学内容重合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急切需要一位专业带头人对此进行监督指导。另外,针对教师素养的先天不足问题,除了教师自身加强学习,院系也应该给相关老师提供外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从根本上促进他们专业素质的提高。其次,本专业对外沟通交流缺乏。截至2013年上半年专业建立的5年间,本专业还没有邀请过一线小学英语教师或教学能手开讲座,或给学生作指导,也没有邀请兄弟学校、专业的老师同学们交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支持经费的不足,另一方面,决策层对此重视程度不够。

四、结论

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教学;言语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5-21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6-0038-02

从2015年教师资格国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以来,报考教师资格考试人员最终获得认证的比例问题,引发了师范院校的担忧。为确保更多在校学生离校前能够获得教师资格认证,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针对考试内容和考试各个环节展开研究,制订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其中,面试环节对应试者言语表达能力的明确要求,是所有在校学生需要面对的困难之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职业能力之一,学生不可能在短期内习得并在面试时有效发挥,需要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慢慢地培养。为破解面试中因言语表达给学生带来的困扰,文章将把发展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与学科日常教学结合起来进行探索研究。

一、小学教师资格面试的言语表达素养

根据教师资格国考面试考纲要求,参加小学教师资格面试的人员在言语表达方面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素养:①教学语言规范,口齿清楚,语速适宜。②表达准确、简洁、流畅,语言具有感染力。③善于倾听,并能做出恰当的回应。

二、考生在教师资格面试中言语表达运用情况的调查

2020年2月底,针对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1月参加教师资格面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制作了一份问卷,其中有关言语表达方面的数据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超出半數应试者认为“言语表达”是面试的难点之一。他们表示,在整个面试过程中,感到自己表述时缺少逻辑性和系统性,不知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要讲的话表述得简单、明了、规范和准确。

三、制约我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与当地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水平有关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更全面、更科学了。但是当前仍然有人,尤其是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的居民,对基础教育成败的认同依然用“考试分数”和“升学率”来评判。这种不科学的认识导致的结果是:在很多地方,学校的学科教学以室内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依然围着“填鸭式”和“题海式”转,课堂中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作为一所致力培养农村幼儿园、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我校的生源主要是来自本市各区县初中和部分高中学校的毕业生,且乡镇中学毕业生占多数。

(二)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与高校人才选拔的方式有关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与深入,尽管应试教育没有以往那么明显,但我国高校人才的选拔主要是通过高考。高考给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导致出现了重“书面”、轻“口头”的教学和考核模式,这种现象和模式已成为多数学校教学的常态。

(三)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与当前教师资格考试带来的压力有关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改革创新谋求发展,取得了一些教育教学成果,也促进了学生未来职业素养的健康发展。然而,当前教师资格国考给学校又带来了新的压力,并引发了一些不利影响,这主要表现在:①少数学科的教学活动又开始回到以应试教育为主。②课程设置(尤其是课时安排)和师资配给出现了不平衡现象。③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态度发生了变化,转向对考证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全面素养的提升。以上现象,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发展职业言语表达能力是不利的,最终会影响学生在教师资格国考面试时的表达能力。

“水滴石穿”,厚积薄发,一位教师的职业语言表达能力亦是如此。只有把发展学生的教师职业言语表达素养融入学科日常的教学中,方可做到有备无患,才能助力学生在教师资格面试中的表达做到简单、明了、规范和准确。

四、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发展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初步探究与实践

发展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用以组织教学活动的语言技能。语言技能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最主要的保证之一,教师的言语表达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鉴于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学的重要性和人们需要历练才能获得它的事实,教师可以根据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结合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要求,探索英语学科教学。

(一)通过“模拟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为帮助学生提升言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分步实施:第一步,教师介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常规模式或流程,并通过案例进行示范。第二步,教师安排个别学生尝试进行“模拟教学”,引导其余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指导学生如何恰当地运用英语或者双语组织教学活动。第三步,把“模拟教学”和英语日常教学活动巧妙结合。例如,教学英语生词时,可以通过下列步骤完成:①教师用升调和降调示范朗读生词,学生倾听并复述。②一至三位学生依次上台尝试教学生词(模拟小学英语课堂教学)。③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并根据学生模拟教学中对生词语音语调的掌握情况,做出教学调整。

为彰显学习英语的氛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尽量运用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组织用语,开展模拟教学。对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建议他们运用双语完成任务。

(二)结合英语口语教学发展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英语口语教学本身旨在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设计活动时,教师不仅要考虑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习得英语口语,还得通过活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比如,针对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教科书《基础英语》第五册“UnitFiveSpeaking:Movie”的教学,我们是这样实施的:第一步,学习基础词汇和表达。教师运用多媒体或者其他媒介展示与话题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帮助学生学习词汇的语音、语义和句型的语义及运用。第二步,巩固和运用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完成pairwork或teamwork等任务,提升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第三步,开展活动设计,提升言语表达能力。在这一步,学生被要求根据“MyFavoriteMovie”的主题,设计一次3到6分钟的英语演讲。通过完成这项任务,学生不但进一步训练了口语,还在收集、选择和构架信息的过程中,学习了与“Movie”相关的一些术语,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

(三)利用英语语法专题教学发展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在传统的语法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讲述或罗列语法规则,有的教师运用归纳法导出语法规则等。无论哪种方法,目的都是帮助学生从最初的了解语法规则到最终能运用语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利用语法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言语表达技能时,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流程完成教学任务:①课前,学生自学语法规则。②课中,结合实例,让学生轮流在学习小组中介绍语法规则及其运用。③让部分学生上台讲解语法习题。④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评价。

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第3篇

论文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小学外语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试讲中出现的问题,如组织教学、英语板书、教具制作等,本文提出应注重毕业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基本功的训练以及基于教学反思的教学实践等措施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养。

一、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外语教师素质

外语作为国际交流中有效沟通的桥梁,其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而外语教师的素质在外语教学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以课堂情景创设为主的外语教学中,教师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是学生用目的语交流的主要对象,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尤其是对儿童的影响更大。小学外语应该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和对语言的敏感性,使其掌握一定的语音语调和书写基础,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对小学外语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课题组认为小学外语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一)基本语言素质。对于小学英语教师而言,口语自然流利,语音语调正确尤其重要;(二)基本教学能力。基本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设计、实施课堂活动和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三)教学创新和个性化;(四)一定的艺术才能;(五)制作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从上可以看出对小学外语教师的素质要求是立体的、多维度的,维度之间相互渗透、动态互动。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从“试教”到教师还有较长的距离。而毕业生的试讲正是缩短这个距离的较好途径。

二、毕业生试讲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在指导试讲过程中,可以看到较多毕业生在组织教学、英语板书以及教具制作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

(一)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是恰当地把握学生的注意和情感,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因势利导,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教学法课程教授过程中谈到热身时可以运用歌曲的形式,同时很多示范课或公开课为了使学生尽快进入英语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确实常常使用英语歌曲来进行教学前的热身。这就给较多试讲毕业生造成一个错觉,仿佛只有歌曲才是热身的唯一方法,所以在试讲时较多毕业生使用了歌曲热身,只是歌曲内容与所讲授课文的实际内容关联甚少。实际上导入的技巧形式多样,但很多试讲毕业生没有进行仔细思考而笼统地使用歌曲的导入方法,使课堂没有合理的承前启后,没有达到使用歌曲进行复习或合理导入的目的。导入过程中,其目的性、针对性要强,要有助于学生明确将学什么,怎么学,要达到什么目的;导入要有关联性,导入的内容要与新课教学重点密切相关;再就是导入要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同时试讲毕业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太过紧凑,缺少必要的过渡。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内容尽管相对独立,但各个环节之间应该有简单适当的过渡性串词,使整堂课的内容浑然一体,流畅自然。

(二)英语板书

规范、流畅和美观的英文板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书写习惯。有的试讲毕业生在黑板上书写时整体显得杂乱、布局不合理,书写的平直控制不当,或用力不均匀,间距或行距的控制不统一,笔画粗细不一,不流畅,书写速度慢。同时很多试讲毕业生板书时一声不吭,课堂显得沉闷,没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还有的板书设计不合理,表现为书写分区不合理,单词句子挤成一堆,或者字体大小掌控不恰当;有的书写字体太小,太轻,让坐在教室中间的人都看不清楚;有的书写字体太大,频繁擦拭黑板,讲授的主要内容没有在课堂时间内停留在黑板上,使整堂课显得教学重点不突出,听课人无法从视觉上感知本节课的关键点,从而无法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掌握。

根据DavidCross提出的板书原则:“writeclearly”(写得清晰)、“writestraight”(写得整齐)、“standsideway”(斜着站)、“thetalkandchalkprinciple”(说和写的关系),试讲毕业生板书时应边写边说,与口头语言、教态协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猜测、想象、思考,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参与学习,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具制作

常规教具是教师生动活泼地组织教学、简单高效地表情达意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制作和使用常规教具的技能是小学英语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对于电教条件较为落后的地区,英语教师的常规教具制作能力尤为重要。试讲过程中,部分毕业生的教具制作不合理。例如:是把单词和图片分开写在两张卡片上恰当,还是把单词写在同一张卡片上图画的下方,或是单词和图片分别放在一张卡片的正反面?很多试讲毕业生不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恰当地选择适合自己教学课堂的有效形式。这需要试讲毕业生多动脑筋、多从别人那里学到有用的课堂教学形式。

三、试讲对师范生日常教学的启示

针对以上提及的试讲中的主要问题,小学外语教师的培养机构——师范院校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养:

(一)毕业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应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并以科学的、充分的思维训练来带动学生其它能力的发展。试讲毕业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倘若自己都不爱思考,不喜欢琢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粗糙,又怎能要求学生喜欢他们的课堂呢?师范生训练过程中,教师应着力于培养和指导师范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方法和策略,要能给师范生提出符合实际、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采用综合方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品质。

(二)教师基本功的训练

师范生应加强板书训练,能够清晰、流畅、规范、合理地书写与设计课堂板书。学生可以课后多进行操练,同时学校加强考核。

而且师范生应加强教学课堂用语的操练:一是多种方式练习口语;二是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用语。作为英语师范生,除了课堂上多讲英语外,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沙龙、排练英语短剧等形式,自觉创设英语环境,增加说英语的机会;此外,对于特殊的课堂英语,可以向优秀教师学习,在优秀教师的课堂上认真积累简洁有效的课堂英语,学以致用。

(三)基于教学反思的教学实践

师范院校应安排学生进行长期大量的实践,并推广和借鉴反思性教学法。师范院校除了让学生观看小学优质课音像资料外,还要加强同小学的联系与合作,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小学教师(直接)定时走进师范院校的课堂进行言传身教,及时介绍小学英语的发展动态,建立“一条龙”的外语教学机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灵活、实用的实践空间。而且在充分备好课的基础上,学生要勇于走上讲台,多讲多练。

试讲指导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具体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互相听课等方式,对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总结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因为没有反思就没有发现,也就没有进步和提高。可以是对个别师范生教学情况的连续追踪,也可以是总结师范生群体面对不同情况、不同内容、不同对象时怎样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试讲中出现的问题与失误,有个性也有共性。学生之间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课题组.全国首届小学英语优质课大赛课堂教学观摩分析报告》(下)\[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9).

\[2\]牛玉琴,贾俊民.英语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2,(6).

\[3\]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第4篇

湖北民族地区主要是指在湖北省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的八个县市以及宜昌市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等三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目前设在区域内的高等院校有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共有近10个师范类专业(方向)。湖北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是湖北民族地区中小学师资队伍供给和培训的主导力量,担负着为该地区培养高水平师资力量的重大使命。英语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英语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熟练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和一定的学科研究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及较深厚的人文素养,能在中小学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领域从事教学、研究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湖北民族地区英语教育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民族地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系统自身的新变化,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一些问题,如专业学科定位界限模糊、课程设置不太合理、英语师范教学特色逐渐淡化。通过对该地区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分析后,发现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和语言文学课所占学时最多。(王银全,2013:2)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堪称“学院派”或“经典派”的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导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绝对不应该占据主流。英语教育专业所设课程重语言技能训练,轻教学理论传授,缺乏英语教学法、学习策略和语言测试等专门以教师职业技能为主的培训课程,学生无法构建系统的语言教学理论体系。学生在没有学习英语教学理论的情况下就参加教育实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湖北民族地区英语教育专业必须要根据湖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就业市场的需求及本校该专业就业情况(绝大部分毕业生是该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中坚力量),确定合理的教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为恩施州及周边城市培养出高素质的英语教育复合型人才。

三、创新型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内涵

《英语新课程标准》把培养中小学生的兴趣、信心、策略和习惯放在首位,一改以往英语教学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马首是瞻的做法,从本质上改变了以知识为本的英语教育观,充分彰显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讲求策略、“授之以渔”的终身学习的科学育人思想。《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英语专业教学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交、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从外语来说,复合型人才主要是指具备掌握了两种专业实用技能的人才。”英语教育专业教学具有双重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外语专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即师范素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英语语言知识的创新型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广的文化知识、懂教学理论、并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从事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四、调整专业方向定位与课程设置改革的基本设想

湖北民族地区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构建要充分考虑本地区就业需求,以人为本,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论课程应包括通识教育、专业理论、教育理论三部分,实践课程应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教育技能。就湖北民族地区高校英语育专业来说,课程构建还要充分地体现民族地区的地域性、师范性,加强语言基础,熟悉教学特点,突出培养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师资教育教学特色。课程设置适当以职业培训为导向,与英语教育教学相结合保证英语教育专业方向的英语教育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一)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英语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要力求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英语专业类基础课程是他们成为合格的基础教育英语师资的前提条件。湖北民族地区高校本专业可从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基础、办学条件及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对课程学时比例或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语音不过关。学科专业课程以视听说为主线,修正学生的语音语调,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借助网络媒体技术,适当提供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并且在大一、大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二)通识文化课程在开设的已有课程中,思想政治类课程所占比例略大,而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体生活方面的课程比例小。语言教学不仅要讲授语言知识,具有一定的音乐与美学知识,还要兼顾文化知识的传播,充分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可开设文学、历史、哲学、音乐、艺术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课程,如中国古典诗词赏析、经典名著赏析、中国通史、社会发展概论等。

(三)教育学科课程教育类课程最能体现师范教育的特色。从目前我院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法”传统的三门课程已经跟不上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应将此三门课程与当前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突出英语教育专业的特点。必须适当增设教育类课程的种类,让学生了解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规律及学生学习英语时的心理表现。将英语与教育两个学科整合,选择性开设“英语教学策略”、“外语教学流派”、“中小学英语课程设计”、“语言测试与评估”等。根据需要开设“英文书法与简笔画”、“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等教育技能课程。增加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科研方法等教育工程类课程,使学生尽快地适应未来英语基础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

(四)教育技能课程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迫使未来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教育技术知识。加强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动画制作和课件制作技术等既是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对未来中小学教师的直接要求。开设这些课程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增强就业竞争优势。

(五)教育教学实践课程教育实践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试验阶段,英语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课程必须扎实推进、认真履行。教育见习应与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学相结合,到中小学校观摩教学,并进行课堂评议,体验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

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第5篇

【关键词】“双导师制”;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双导师制”是由教育部在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工作的通知中首次提出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高校研究成果理论有效地应用到企业产品开发,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近年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面的教学改革也引进了“双导师制”概念,(王永红等,2006;朱华,2008;潘金林,2010)使其在高职教育实践环节教学中,在““理论教学―技能培养―学生就业”直通车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2年9月,河南省教育厅在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教育学院、郑州师范学院等高校试行“双导师制”,建立了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师范生的机制,创立了校-地同创共建实验园,为英语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政策支持。

本文拟在前期调研基础上,以河南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践环节管理与实施为例,着重进行“双导师制”背景下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一、“双导师制”背景下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一)可行性分析

1. 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调整工作已经开始并在相应年级试行实施

2007年,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大环境下,河南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领导和相关责任教师对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革,突出了实践环节的比重,除了进一步强化《英语听力》、《英语口语》等课程的实践环节,还在《综合英语》、《英文阅读》、《英汉翻译》、《英语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明确了≥30%的实践比重,尤其是对《英语教学法》、《英语课程教学论》、《英语测试》、《微格教学》等教育方向实践课程,提出了“理论指导、实践中心”的教学思想,并付出实施。2011年起,又将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实习期延长为半年,有效保障实习实践环节的实施。

2. 教育实习基地保障

自2000年起,河南教育学院先后在郑州回中、郑州23中、郑州58中、郑州61中、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郑州47中、金水三中、金水四中、郑州八中东校区、聚源路小学、心怡路小学、郑东实验小学等设立教育实习基地,每年输送大量实习生,为教育专业毕业生真正走入中小学课堂、真正实现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外国语学院已经与郑东实验外国语、郑东实验学校、心怡路小学等进行了“双导师制”对接;同时,为了适应高考及基础教育英语改革需求,外国语学院正在和一些英语培训机构,如新东方、联大、阳光、新奇等,协商实施双向导师、定向实习等合作项目。

3. “校-地系统创新”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

2013年5月,河南教育学院启动了“校-地系统创新”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项目,其中,英语教育专业与郑东外国语、心怡路小学等实行双向导师联系;2014年3月,新增郑东实验学校为双向导师联系基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河南教育学院和基地中小学明确了中小学教师走入高校课堂听课、观摩、指导,高校教师走入中小学课堂指导、实践,将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践环节渗入到全程教学中等具体实施方案。

(二)改革内容

“双导师制”背景下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突出英语教育专业特色,将英语专业技能训练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有机融合起来,并运用到教学全过程,突出校内、校外共同指导和实践,加大实践课程和实践项目,采用符合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实践内容、方法和手段,使实践课程核心化、技能具体化、方法多样化、训练全程化,从而使英语教师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紧密配合的有机整体。(潘金林,2010)具体内容如下:

1. 调整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细化各门主干课程实践比例,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比例不低于30%、专业方向课程实践比例不低于45%,专业实践课程实践比例不低于80%,突出实践环节全程化;

2. 构建“双导师制”,实行校-地协同共建,使中小学一线教师走入高校课堂,对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和方法的指导,同时有效保证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能有机会接触中小学实际课堂,亲身体验,促进高等教育实践环节与中小学教学环节相结合。

(三)实施方案

依据前期调研成果和教育厅实行校-地同创共建的文件精神,根据河南教育学院“双导师制”实施办法,在外国语学院和郑东实验外国语、心怡路小学等实行双导师指导,强调高校教师走入中小学、中小学教师走入高校课堂,通过观摩、指导、实践等环节的实施,将实践全程引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计划。

通过进一步调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加大各门主干课程实践环节的实施,让中小学教师走入高校课堂,进行实地指导;高校教师走入中小学,对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进行实地观摩和指导。通过加大实践环节、延长校内外教育实习期限等,实现“双导师制”背景下的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四)改革目标

2013年外国语学院参加“校-地系统创新”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双导师”项目教师2人,联系中小学2个;2014年参加该项目教师增至3人,联系中小学3个;下一步,河南教育学院将加大校地合作共建基地建设,争取增加8-10名“双导师”,增加4-6所中小学基地,将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具体目标如下:

1. 调整英语教育专业校内外实习计划,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下学期分别进行2-4周的校内外实习实践;

2. 延长大三教育实习期限,尤其是校外实习期限;

3. 在现有校地共建试验区的基础上,拟增加郑州八中、经纬中学、聚源路小学等为实验基地,为“双导师制”的实施提供后台。

4. 促进中小学教师走入高校课程,对相关课程进行观摩、指导,必要时可以进行相关章节的讲授,并对高校主干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督导。

5. 促进高校教师走入中小学,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进行实地考察、观摩和指导,并带领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教学实践。

6. 在保证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为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教学实践搭建平台。

二、“双导师制”背景下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特色与创新

(一)特色

1. 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校-地协同、共建“双导师制”。依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厅“双导师”制、校-地协同共建文件精神,着重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和中小学教学实践相结合,强化教育专业学生实践环节,通过双导师基地建设,将中小学教师引进高校专业课堂进行观摩、实践、指导;将高校教师引进中小学课堂进行理论指导和实践观摩,将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贯串教育教学全过程。

2. 突出教育教学实践环节。通过校-地共建,将英语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环节贯串全程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认识到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并自主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实践演练。通过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真正走入中小学课堂的实践机会,并通过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指导,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3. 以中小学教学实践为基础,利用观摩、访谈、问卷、实践等形式,将英语教育专业教学和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二)创新

1.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立足校-地协同共建,以“双导师制”的实施为契机,加强高等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将英语教育专业实践环节贯串教育全过程。

2. 以河南教育学院“校-地系统创新”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为背景,将“双导师制”引入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拟构建理论指导下的、突出校内外实践环节的模式,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3. 有利于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突分体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并以此提高学生就业机率。

4. 有利于基础阶段教育改革。“双导师制”的实施,促进了中小学英语教师走入高校课堂,为其理论提升建立了平台,通过与高校教师理论、实践的沟通,也更有利于其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引介入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并为其进行相关教学改革、科研提供有利支持。

三、“双导师制”背景下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意义

高考制度的改革,使基础教育改革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而作为改革主要内容之一的英语课程改革更是势在必行。以“双导师制”为背景,在英语教育专业实行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强化校内外实习相结合,将实践环节融入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是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必由之路。其意义在于:

1. 调整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大实践环节,将教学实践细化到各门主干课程的讲授当中,理论联系实践,注重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实际操控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基本素养。

2. 将中小学教师引入到高校课堂,通过观摩、指导、参与、实践等环节,一方面提升高校师生对中小学课堂的认识,另一方面从实践出发,对教学法课程提出宝贵意见。

3. 将高校教师引入到中小学,通过研讨、观摩、指导、实践等环节,加强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对中小学课堂的直观认识,从而进一步引导自身专业教学。

4. 通过大一、大二下学期校内外教学实践环节的增设,使学生更多的走进中小学课堂,直接进行教学观摩和体验,对于提升学生对自我专业知识的认识、增加教学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瑞阔.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11).

[2] 潘金林.小学教育专业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12).

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第6篇

【关键词】 校企合作;高职;英语教育;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

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主要是面向小学、培训学校和双语幼儿园培养英语师资。由于该专业学生就业后较好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和社会认可度,生源一直保持较稳定的。然而,随着就业单位对英语教育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因此,较客观地分析该专业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研究如何使学生具备可持续竞争优势,培养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建设亟需思考的问题。

一、核心竞争力理论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是参与竞争的组织和个人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拥有的竞争优势的来源。为了使竞争优势具有可持续性,组织和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很难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或是可替代的。就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而言, 具备核心职业能力进而具有就业竞争力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二、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SWOT分析

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小学、培训学校和双语幼儿园的英语教师岗位。在这些岗位上,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竞争对象主要来自于师范院校本科英语教育专业和高职英语类的其他专业。下面对高职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竞争环境运用企业战略SWOT分析法做以下简要分析:

1、优势(Strength)

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教育中,能够熟练使用英语从事英语教学活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灵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前就通过参加大量的顶岗实践,培养了实际的英语教学能力,能够在参加工作后直接进入教师角色,承担英语教学工作。因此,相对于师范院校本科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具有职业性,具备更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同时,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在校期间已学过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和进行过教学基础技能训练。相比高职英语类的其他专业学生,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教学方面更具有优势。

2、劣势(Weakness)

由于高职学生的生源整体情况与本科学生有一定差距,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与本科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相比处于劣势。相比高职英语类的其他专业学生,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在知识面上也处于相对的劣势。

3、机会 (Opportunity)

首先,大部分小学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少部分小学从一年级开始英语课程。相对偏远的县市以及乡镇小学对英语教师的需求给高职英语教育毕业生带来了机遇。其次,培训学校的英语师资相对不太稳定,英语培训学生的增多都需求有一定教学经验,能够快速上岗的英语教师。另外,相对于其他幼儿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双语幼儿园由于英语教学的需要,更偏向录用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毕业生。

4、威胁 (threat)

随着师范院校本科教学改革的推进,本科英语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也在相应改革,更加重视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部分学校已经与实习学校开展多方位的合作,有的已经修改教学计划,延长了学生教学实习的时间。在愈加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威胁。

三、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通过对高职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分析,结合英语教育专业的特点,笔者认为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

1、具备较强的英语教师教育素养

较强的教师教育素养是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单位选拔聘用教师的第一标准。具体而言,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和人才观;具有成为优秀英语教师的教育理想;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和热爱教师职业;具有迎接教育改革带来挑战的意志。

2、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英语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具体涵盖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较强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对英语国家文化有一定了解,掌握英语教育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一定的教学能力及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在基础教育中,能够熟练使用英语从事业英语教学活动。

3、具备可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

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可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需要培养有发展自我的知识和技能。及时了解国家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和有意识地发展自我表达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初步的教研能力。

四、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1、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该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基础。通过走访调研、实践专家访谈会、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从人才培养目标确立、英语教育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和英语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课程设置等方面,形成校企共同认可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小学、幼儿教育和教育现代化要求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从事小学、幼儿园英语教育工作的专门人才。学生具有较强的教学活动组织能力及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英语语言基础扎实,熟练掌握英语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英语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综合英语、英语阅读等英语语言类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类基础课程;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类基本技能课程。英语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主要包括:单项能力训练课程,如英语教师口语、儿童英语歌曲视唱与表演、简笔画辅助教学、教具设计与制作、中英文书法、儿童英语故事讲述、英语剧表演设计与教学、现代教育技术、跨文化交际等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综合实训课程,如幼儿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班级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社区资源利用等课程。

2、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培养来完成。该专业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英语教学能力,班主任工作及常见家庭教育问题指导能力,初步的幼儿及儿童保育能力和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该专业学生通过参加校内外实训,在学校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双重指导下提高职业能力。英语教育专业的校内实训主要包括语言实训、单项专业技能实训和综合实训。校内实训通过借助画室、舞蹈教室、音乐教室、微格教室、语音室、语言实训系统等场地、设备及手段来实施。校外实训期间包括到实习单位分阶段、分年级进行见习、实习,建立过程性实践与终结性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英语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评价由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共同完成。

总之,笔者在对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该专业学生三个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并积极探索了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培养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06-11-16.

[2] 徐一欣.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5.

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第7篇

 

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以培养小学、幼儿园英语师资为使命,随着国家义务教育的改革发展,培养方案原有的课程设置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与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教职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就业但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高职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进行反思,找出问题所在并加以解决,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

 

一、课程设置的依据

 

以职业导向的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既要遵循教师教育的普遍标准,也要符合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还要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相适应。只有全面、综合地考量,才能将职业导向的课程改革落到实处,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才能有理论和现实依据。

 

(一)《高等职业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教学标准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的顶层设计,是与行业人才标准互通互联的重要文件。2012年教育部正式了英语类4个专业的教学标准,包括应用英语、英语教育、商务英语和旅游英语。标准从十个方面进行描述,在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方面,标准要求体现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行业业务能力的有机结合,体现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紧贴行业或产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变化(刘黛琳,周雪峰2015)。英语教育专业以培养“小学、幼儿园或培训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岗位”的教师为根本任务,以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相关职业能力为目标,这就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突破传统学科体系和知识框架,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与教师业务能力整合起来,强化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徐小贞2006)。

 

(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的重要依据。标准强调,要重视小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专业建设,完善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都做了详细描述,是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参考。针对标准提出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并加以有效实施,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目前高职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与职业相关的技能课程开设偏少,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没有完全体现

 

目前,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要么沿用1993年颁布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学大纲》,要么以本科阶段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为参考,课程主要强调英语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英语教育专业学生都能通过三年的专业学习,达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但是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师范性决定了学生还必须具有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能力。传统的与此相关的课程主要以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为主,一些院校也开设了英语书写、唱歌等与专业相关的课程,但总体看来,一是没有成体系,更多的是起到装饰的作用,二是研究不深,师资和教学设备不能满足。结果就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自己会说英语,但不会教小学英语,对小学英语的教材理解和教法、学法指导一片茫然。

 

(二)实践课程开设不足,缺乏系统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没有得到锻炼

 

英语教育专业的实践课主要分为教育见习和实习两类。教育见习主要安排在学期中,时间大概一周,教育实习是在最后一学期,时间3个月左右,这是现在大多数职业院校师范类专业的实践课程安排。实习和见习贯穿了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学生可以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小学教学实际联系起来,通过观察、分析和对比,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见习的效果不太好,主要是时间短、频次低、针对性不强。实习期间的教师指导不够,结束时缺少及时的总结和反思。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英语教育专业,必须要从时间安排、人员配置、阶段目标、考核评价等多方面深入研究实践课程的设置,发挥在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三)专业能力拓展课程设置不够,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受限

 

高等职业教育除了使学生适应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理念,以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基础教育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广博的多学科知识(季淑鸿, 2012)。但实际情况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面狭窄,人文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反映在课程上主要是对英语类的文化课程比如英美文学、英语国家概况等课程不重视,跨学科、跨专业的选修课程开设较少,学生的学习视野受到限制,今后教师职业的发展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三、以职业为导向的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实施路径

 

(一)确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向的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什么样的人才培养观决定了开设什么样的专业课程。高职英语教育专业是培养具有合理知识结构、扎实专业知识、卓越教学能力的小学教师和边远山区的初中教师。课程设置必须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换言之,在研究课程设置之前,先要认真审视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突出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深度融合

 

英语教育专业的专业技能主要是指英语听、说、读、写、唱等能力,职业技能是指教师口语、教学技能、课件制作等能力。这两项技能一般都是分开培养,相互交叉的情况不太普遍。但是教师职业岗位需要的正是两者的融合。为此,需要在课程安排上考虑两种技能的联系。比如,有的高职院校开设了英语歌曲与童谣、英语课件制作、小学英语教学法等课程,学生对职业要求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职业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走上教师岗位后对职业的基本技能要求做到游刃有余(黄静茹,吴柏祥2010)。

 

(三)构建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

 

关于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内涵、结构和规定,还缺少完整的指导性文件,因而难以体现实践课程在课程设置中的核心地位,其时间安排、基地建设、师徒制度、考核评价等都缺少科学性的规范。高职院校要从实际出发,教育见以已完成阶段性任务为目标,一次见习解决一到两个问题,采用“影子跟岗”等方式,使见习见到实效。教育实习要定位到小学和边远山区中学,要把实习和学生的就业岗位紧密联系起来,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真正熟悉职业岗位的情况,就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做到轻车熟路。

 

(四)优化素质拓展类课程

 

作为语言教师,对语言背后承载的文化必须了解,才能更好地贯彻语言教学的意图。高职英语教育专业要重视英语文化类课程,加强对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过必修和选修两种形式开设多种课程,比如英美文学欣赏、英语国家概况、英美儿童文学选读、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等等,通过学习,学生逐步积累起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价值观念等知识,增加两种文化的对比,进一步提高语用能力,为今后的教师职业岗位积淀,提升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力。

 

构建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要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要把小学教师标准和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结合起来,建立人才培养的直通道,满足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小学英语教学的时间需要。以职业为导向就是培养职业要求的核心能力,强调职业的实践能力,增强职业的发展能力,实现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功能。

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第8篇

 

一、“英语双导师制”在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我国中小学教育飞速发展的需要,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需要重新设置并进行调整。2004年10月,教育部启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工作,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第一稿。2005年10月,教育部组成《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专家工作组,2010年12日递交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送审稿)》及系列专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2011年10月,教育部正式颁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只规范了教育类课程目标和设置。对学科专业课程没有进行设置。为了适应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并有效地执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河南省“校-地协同”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在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中创新实施“英语双导师制”。“英语双导师制”的实施能有效地提高师范院校英语教学法教师和中小学的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学和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学和实习工作,形成中小学大学英语教学“一条龙”的发展体系。

 

二、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的内涵

 

“双导师制”主要指大学教师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师范生的机制,也指大学教师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中小学学生和幼儿的机制,蕴含了3种“双导师”制度:对高等院校在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授课教师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来自基层的中小学教师;对进行教育实习的高年级师范生,既有来自高校的跟踪指导教师,也有来自实习中小学校的辅导教师;对中小学生,既有来自本校的专任教师,也有来自高等院校教育类课程教师进行授课,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开展教研教改。“双导师制”的实行,将有力推进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建设。

 

英语“双导师制”是指,让中小学英语名师到师范院校授课并指导实习工作,大学英语教学法教师到中小学听课指导,英语专业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高校英语教学法教师与中小学英语教师合作开展教研教改。

 

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我们在设置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中要突出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注重培养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用外语去获取外国课下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还能用外语宣传祖国,介绍我们的科学文化。”鉴于以上观点。我们在大学阶段英语教育专业开设英文课程:英语视听;英文电影欣赏;英文歌曲欣赏;英语口语;英文写作;小学英语教学法;英语微格教学;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报刊选读;语言与文化;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语言学;文体学;英语教学评价;语言测试;旅游英语;商务外语。还需要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英译课程,例如:学习《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道德经》等经典的英译本。让学生以自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为根本,借鉴学习外国的文化,同时积极使用英语向世界传播和推广我国的传统文化,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和世界梦。

 

英语教育实习采用河南师范大学的分流实习模式。学生自愿选择学术、应用和英语教育三个方向。选择学术方向的学生主要以考取研究生为目的,只要参加校内见习就可以,其余时间复习考研;选择应用方向的学生可以到外企和翻译公司等地方实习。选择英语教育的学生参加校内见习和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三类学生的实习时间都是一个学期。

 

实施“双导师制”:对高等院校在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既有来自高校的指导教师,也有来自实习中小学校的辅导教师的指导;对中小学生,既有来自本校的专任教师,也有来自高等院校教育类课程教师进行授课,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开展教研教改。

 

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包含小学、中学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三个方面。本文主要谈论前两个方面,主要探讨学习领域和相关模块。

 

(一)小学职前教师英语课程设置

 

小学职前教师英语课程要引导未来教师扎实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了解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学习适合小学生性格特点的英语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使用英语向国外介绍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我的国际影响力。

 

师范院校实施“英语双导师制”,让小学英语名师到师范院校授课,大学英语教学法教师到小学听课指导,英语专业师范生到小学实习一个学期。高校英语教学法教师与小学英语教师合作开展教研教改。

 

学习领域 建议模块

 

1.英语专业基础知识

 

2.英语专业基本技能

 

3.小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和技能

 

4.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能力

 

5.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相关知识 英语语音;精读;泛读;英语语法;英汉翻译;英语视听;英文电影欣赏;英文歌曲欣赏;英语口语;英文写作;小学英语教学法;英语微格教学;英语国家概况;语言与文化;英文经典名著选读;中国传统文化;中华经典名著选读;汉语古诗词英译;中国传统文化英译;第二外语等

 

6.英语教育实践 实施双导师制,分流见习、实习。(18周)

 

(二)中学职前教师英语课程设置

 

中学职前教师英语课程要引导未来教师扎实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了解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学习适合中学生性格特点的英语教学方法,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使用英语向国外介绍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师范院校实施“英语双导师制”,让中学英语名师到师范院校授课,大学英语教学法教师到中学听课指导,师范生到中学实习一个学期。

 

学习领域 建议模块

 

1.英语专业基础知识

 

2.英语专业基本技能

 

3.中学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和技能

 

4.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能力

 

5.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相关知识 英语语音;精读;泛读;英语语法;英汉翻译;英语视听;英文电影欣赏;英文歌曲欣赏;英语口语;英文写作;中学学英语教学法;英语微格教学;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报刊选读;语言与文化;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语言学;文体学;英语教学评价;语言测试;旅游英语;商务外语;中国传统文化;中华经典名著选读;汉语古诗词英译;中国传统文化英译;第二外语等

 

6.英语教育实践 实施双“导师制”,分流见习、实习。(18周)

 

综上所述,我们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国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当代时展的需要,在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实施“英语双导师”制,探究切合我国实际的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模式,提倡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型,努力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