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一语文高考调研

高一语文高考调研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0 16:08:11

高一语文高考调研

高一语文高考调研第1篇

外语课是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中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受到人才培养单位的高度重视。目前农林院校研究生外语教学情况如何?笔者以吉林省农林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吉林省4所高校的农林专业2009级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共发放调查问卷370份,全部收回,其中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93.2%。调查以问卷为主,辅以访谈。问卷内容包括学生情况、教师情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设置、学习动机、学习特点、考试态度、课外学习及教材使用等方面。

二、结果分析及思考

(一)针对学生学习动机及目标,挖掘学生潜力,创新教学手段,体现学生课堂主体性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的外语学习既包括融入型动机也包括工具型动机;既涉及表层动机,也有深层动机。从统计数字看,有较强烈外语学习动机的占55.4%。在“如何评价外语学习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调查中,认为外语学科在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占一半以上。其原因有二:一是高新农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与国际发达国家农业接轨;二是随着东北的振兴,作为全国农业大省,为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发展平台,更为农业领域里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学习目标的调查中,读懂本专业的英文文献、书籍和用英语进行流畅的日常工作交流两项所占比例之和为81.1%。这表明研究生英语学习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以英语为工具读懂本专业文献资料;二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随着与国外同行交流的机会逐渐增多,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听说能力凸显其重要性。这也说明了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学生最希望提高的技能,即听说能力占68.1%的原因。

教学方面的调查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改革及希望提高的英语技能等。调查结果显示,在教学方法上有52% 的学生认为“课堂师生讨论为主”的方式更适合研究生阶段的外语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占26.1%;而只有18.3% 的学生接受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这种情况说明,更多的学生接受讨论式课堂教学的方式,更加注重学习的互动性。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模式的转变。

面对学生强劲的学习动机,作为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教与学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主体,但教师必须明确的是: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监测者以及帮助指导者,教师不应以自己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而应以学本文由收集整理生为中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交流,积极互动。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学生有着强烈想提高听说能力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一言堂”式的灌输方式,实施以讨论和交流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营造良好的“听和说”的语言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越高。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外语教学现代化

在“所在院校研究生外语教学手段”调查中,“传统手段辅以现代技术”占的比例最高,为43.5%;而“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仅为13.9%。这种情况说明,传统教学手段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仍占据主流,而现代媒体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所占比例相对较低。调查中,多数学校课堂讲授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手段仍以传统方式为主。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教师本身对多媒体技术掌握程度不够,使用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多数学校没有提供多媒体设备用于研究生教学。研究生教学为本科生让路的现象比较严重,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往往首先满足本科教学需要。在“现代教育技术能否辅助英语教学并增强学习兴趣”调查中,认为现代技术“能”和“可能”辅助英语教学并增强学习兴趣这两项累加的人数占90.7%。 实践也证明,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真正地整合到外语课程中,真正地融入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的全过程,如何实现外语教学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还有一段相当艰巨的路要走。

(三)注重师德师风,既教书又育人

关于教师水平的调查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你认为从事研究生英语教学的老师总体业务水平如何?(2)作为英语教师,你认为如下素质中哪项更重要?数据表明,从事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是被学生接受和认可的,能够胜任教学工作。但高水平的教师比例还不高,同时也不可忽视水平一般和较差教师所占的比例。涉及教师素质的四项调查中,“很高的英语水平且师德高尚”(a)占66.4%;“很强的课堂组织能力”(b)占13.6%;“丰富的知识储备”(c)占12.8%;“说话趣味生动”(d)占7.2%。且按acbd和abcd顺序排列的比例较高,分别为87%和81%,且把a项即“很高的英语水平且师德高尚”均放在首位。这说明学生在看重教师英语水平的同时,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放在了同样的高度来考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师德师风,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四)完善评估系统,拓宽评估内容

转贴于

关于外语考试方面的调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你读研究生以前通过了哪项外语考试?(2)研究生外语结业考试内容,你倾向于?(3)你认为研究生英语结业考试能否客观体现本人的英语水平?大学英语四级、六级二项考试累加,在读研究生之前已有84.3%的学生通过了四、六级考试(统计截至2009年12月)。然而,大学英语口语考试的通过率仅2.9%,这说明了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与交际能力很弱,这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和加强的方面。第二项调查内容各项所占比例较平均。分别为,“主观题多、客观题少”占18.6%,“客观题多,主观题少”占25.5%,“主客观各占50%”为31.6%,“以期末提交论文形式”占24.3%。这些数字表明学生对这几项考试内容都可以接受,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教学中灵活把握,分别选择或几项结合采用。第三项调查内容中,认为基本能和不能所占比例均较大,说明学生对这项考试并不完全接受。这就要求教学实施者及考试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研究考试形式、内容、方法等,使之更加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我们可以将“总体评价=课内+课外+选修”贯穿到实际教学中,实现我们的以考促教的良性循环。这里我们提出多形式、全程性考试方式,学生的最后成绩是平时课堂参与情况、期末试卷测试情况,以及他们的选修课成绩的汇总,即总体评价=课内+课外+选修;考核内容既包含对学生知识与能力掌握情况的测试,更重视对学习态度等情感方面的考核。这种考试形式关注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素质与能力的养成,把考核的过程变成引导和激励的过程,变成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过程。

(五)结合实际,明确教学目标,科学设置课程

课程设置调查包括两方面:一是已开设的课程,二是希望开设的课程。从调查的四所高校看,各校均为研究生开设了“英语阅读”“英语听说”两门课程。且有的学校听说课由外教承担。学生希望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英语口语”“英语应用文写作”“英文影视欣赏”“英语时文阅读”“专业外语”等。

总体来看,课程设置符合研究生阶段的外语学习特点和实际。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单一、滞后的弊端。我们要高度重视调查中学生提出开设的课程,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实现。此外,还应为学生开设一定数量的选修课、讲座课等,而且有些课程硕士、博士可以打通,以节约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宗旨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教学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和提高研究生运用英语的能力。鉴于此,研究生英语课程的设置应包含如下几个模块:(1)必修课模块:主要指各院校目前普遍开设的课程,如《研究生英语阅读》《研究生英语听说》《研究生英语口语》等。这类课程重点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打牢英语基础和提高基本技能,为语言的综合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2)选修课模块,其目的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语言学习的要求;满足于本专业需求,实现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的融合;满足于社会对高层次人才外语的要求。(3)讲座类模块,可以就最新发展动态及对某个研究领域作深入的探讨。

(六)加快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更好地满足研究生外语教学的需要

高一语文高考调研第2篇

学术能力 英语教学 专业英语

0引言学术能力的培养是21世纪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学术能力主要包括学习专业理论、专业知识的认知能力,应用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以及探究学问过程中所具有的创新能力。研究生学术能力是衡量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专业领域内国际规则并在各领域内用英语直接参与国际交流的专业人才为目标。这一培养目标对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英语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高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学术能力是当今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关键。语言课程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与外语学术能力的整合是研究生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性选择。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的增加,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迫使我们对目前的研究生英语教学重新调整。制定与时俱进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课程体系及学分比重重新设置,剔除偏重人文性的教学内容,增加学术性和专业性题材的文章,把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满足各个不同起点水平学生的需要,改变单一性评价机制,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真正达到英语学习促进专业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的目的。

1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1.1教学大纲滞后陈旧,与本科大纲脱轨2003年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2007年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都将英语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听说等语言技能为重点。中国由“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的转变,对外语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一直沿用1992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试行稿)》,此大纲与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相比,对词汇、听、说、读、写、译各技能的要求在定量与定性两方面都偏低,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主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生对英语能力的内在需要,也不能适应社会对研究生英语能力的外在要求。既不符合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实际,也没有体现高层次性。1.2课程设置不均衡,学分比重不合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设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多数高校开设的必修课程包括以精读、听力为主的综合英语课程、以文学赏析、英美文化等人文素养为主的通识类课程和科技论文写作、国际会议交流英语等学术类课程。课程设置没有突出学术性和实用性,不能满足研究生学术能力和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英语课程学习的总学时中,基于学术能力的科技论文写作和国际会议交流英语课程占总学时的比重不超过20%,学术英语课程所占比重较低,不能最大程度提高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的效率。1.3偏重人文性教学内容,缺少实践性和学术性以精读和听力为主的综合英语课程在词汇、语法、句子结构和语篇等方面进行精读课文的讲解,以阅读分析能力为主,费时低效。综合英语精读课文极少选取与研究生专业相关的学术期刊或会议论文等题材内容,缺乏针对性。而文学赏析、英美文化、新闻英语等课程又都侧重于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知识,突出人文性,缺少专业性和学术性。这样培养出来的还是“继承型”、“积累型”学生多,“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少。缺少互动交流式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无法满足研究生个性化需求,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提高研究生学术能力所需要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教学评价单一,缺少综合性成绩评定研究生在读期间要求有两个学期的英语成绩,基本上每学期成绩都由期末一次性考试确定。有的学校还要求研究生参加英语学位考试。这种评价机制缺少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的整合,没有量化学生学术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能力,没有评估学生用英语开展研究中表现出来的团队沟通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一考定终身”评价体系导致研究生不重视课堂参与、交流和学习,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只要考试通过,上不上课不重要。这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师的教学态度。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2调查研究2.1调查工具本次调查对象为河北某高校2012级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攻读工学、理学、管理学、会计学、法学等不同专业,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旨在了解研究生对英语教学现状的满意度、英语需求情况及对英语教学的建议等。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90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172份,有效回收率为90.5%。在参与调查的172人中,女性94人,占总样本的54.7%;男性78人,占总样本的45.3%。说明样本的性别比例趋于合理。从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来看, 98.3%的学生通过了四级考试,57.1%的学生通过了六级考试,说明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并未达到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标准。从全国统一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成绩来看,80分以上4人,占2.3%;70-79分10人,占5.8%;60-69分62人,占36%;50-59分的66人,占38.4%;40-49分29人,占16.9%。说明研究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但大多数学生成绩集中分布在50-70分之间2.2调查结果与分析问卷题目分为教学现状、需求分析和教学建议等多个维度,以单选题、多选题、排序题等形式设计题目,旨在了解研究生对目前英语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及对学术英语的需求程度,从而构建基于学术能力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TP耿延宏.tif,BP〗如上表所示,Q1关于研究生第一学期综合英语(精读、听力)的课程设置是否有必要的调查,表明80.65%的研究生认为有必要设置综合英语,尤其对新闻英语、英美文化、翻译等偏重人文性的课程较感兴趣(Q2)。通过访谈得知,研究生认为综合英语很必要的原因主要是其考虑出发点不同。有的是从兴趣的角度,有的是从个人能力的角度,有的是文科专业,有的是习惯了精读、听力等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纯粹为了获得学分以便顺利拿到硕士学位而选择了满意,这部分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从需求的角度,学生选择了学术英语(Q5)。Q3代表的“专业课老师或导师要求研究生读本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的数值为88.96%,说明研究生被要求用英语检索自己专业文献资料的比例越来越高。Q4代表的“研究生被要求用英语写摘要或论文”的数值为81.77%。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导师要求研究生用英语写论文。“在读研期间,你最想学习哪方面的英语?(Q5)”,79.1%的研究生选择学术英语或双语教学,只有20.9%的学生选择综合英语。由此可见,研究生对学术英语的学习需求是非常迫切的。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需要搜索和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或用英语写摘要和论文。从专业需求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研究生更需要学术英语。Q6代表的“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能否促进专业学习”的数值为80.11%,说明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与目前的课程设置相比,更有利于提高研究生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是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走出去”、“请进来”的学术交流机会不断增加,研究生必须掌握英语学术环境下的一些基本技能,以便能用英语开展他们专业工作,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

3基于学术能力的教学模式3.1以通用学术英语为基础学术英语可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GAP)和专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SAP)两种。通用学术英语的教学内容专业性不宜太强,教学重点是各学科英语中的共性东西,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是如何用语言来表达的,为专业学习做准备。在课程设置方面可开设学术英语口语、学术英语写作、国际会议交流英语、科技文献阅读、文献翻译实践等综合性学术英语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训练学生听英语专业课程和讲座、记笔记的能力、搜索和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撰写规范的学术论文和摘要的能力,进行科研成果汇报的演示陈述能力,以及参加学术讨论的能力等等。教材选取以通用人文类和通用科学类文章为主,即没有专业背景知识也能理解的科普性文章,如转基因食物、温室效应、计算机病毒等。这些教材内容适合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所组成的英语学习自然班的特点,也适合来自同一专业的学生组成一个班。采取任务式教学,让学生更多的“做”、“问”,整合语言学习与语言实践,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其学术交流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3.2以专门学术英语为升华专门学术英语是针对某专业学科知识的英语教学。侧重特定学科(如医学、法律、工程等学科)的词汇语法、语篇体裁以及工作场所英语交流策略和技能的培养。各高等学校可根据学校和专业情况,开设如机械英语、电子英语、商贸英语等学科知识课程,教学内容有明显的专业词汇和知识内容的差异,如机械、电子类撰写实验报告、法律类撰写法律案件、商贸类撰写商业合同等。同时强调工作场所英语技能,如技术报告写作、会议陈述演示等。教学以专业交际和写作的英语技能为重点,将技能训练融入专业知识课程。同一专业的学生组成一个班,采取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强调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让学生在遵循真实性原则上自我设计、自作、自我评价。3.3以专业英语为终极目标专业英语是全英文的专业课程。内容上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求学生能听懂用英语讲述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鼓励学生以组别形式进行专题报告,能够较为流利准确地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进行对话或讨论等,能够把英语熟练应用到所学专业领域,将语言驾驭能力和专业知识密切结合。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选取课程原版教材,由海归专业教师、具有很强英语能力的专业老师授课或聘请外籍教师。这一阶段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能解决困扰学生多年的英语学习问题,如听全英文课程抓不住重点;阅读英语文献或原版教材速度慢;听英语讲座不敢参与讨论、提问题等。

4结语基于学术能力的英语教学模式是培养研究生从“学习英语”转向“用英语学习”,将理论知识、语言技能与科研方法等不同层面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研究生语言能力,拓展专业知识,从而提升其学术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志勇,崔雪娟.研究生学术能力:一个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理论框架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 (6):92-99.

[2]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 (4):306-308.

[3]蔡基刚.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

高一语文高考调研第3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考核方式;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162-02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与教育全球化的发展,市场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要求,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双语教学是应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基本语言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一种教学方式(一般情况是指采用英语和汉语作为授课语言),在实现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促使学生能够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思维,培养其综合能力。

21世纪以来,中国钢铁工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要求综合地解决包括产品成本、能源消耗、质量等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集成性命题。这些命题的完成与否不仅需要钢铁冶金专业知识,而更需要具有交叉学科研究背景的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冶金厂环保》双语课,目标正是培养具有环境保护和钢铁冶金专业知识同时兼备良好英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现就教学现状和改进措施展开分析与讨论。

一、《冶金厂环保》双语课概况

《冶金厂环保》双语课是武汉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本科生和冶金类拔尖创新人才班的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为16个学时、1个学分,目前还没有合适的外文原版教材。课堂教学安排情况见表1。英语授课计划比例为80%,采用全英文板书和全英文课件授课,课堂作业和试卷均采用英语命题,并且要求学生必须采用英语答题。

二、提高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

(一)弥补教材短缺现状,降低课程难度

教材与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目前,普通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课程普遍采用的教材形式可分为四类,即引进原版教材、自编英语教材、英汉对照教材和原版改编教材。若在双语教学中完全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学生可能只了解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而忽略汉语的表达方式。因此,教师可设置配套的中文教材,必将有利于冶金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目前,本专业《冶金厂环保》双语课程尚未有合适的英文原版教材,授课素材主要依靠科研工作的积累及相关文献的查阅;同时为了降低双语课程的难度,在授课前均将课件和授课计划拷贝给学生,以便学生提前预习和掌握部分专业英语词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调整考核方式,增加平时成绩比例

目前,高校课程考核方式一般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形式。期末考试采用书面考试(闭卷考试或开卷考试)方式进行,而平时成绩依据出勤情况、期中考试或课堂表现情况进行评估。平时成绩的存在是保障课堂互动的基本条件。

双语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特殊形式,为了敦促学生在平时课程教学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由传统的10%~30%提高到现在的40%~50%,并给予细化,以改变以往平时成绩仅以平时出勤为唯一评估标准的考核方式。将平时成绩分成几个部分,如考勤、课堂讨论、课堂汇报、课堂作业等,给予各部分不同的分值比例,并控制考勤的比例。目前,武汉科技大学双语课《冶金厂环保》采用开卷考试,平时成绩比例为40%,分为平时考勤、课堂作业、课堂讨论和课堂汇报四个部分。考核方式调整后,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三)双语课堂授课方式的改进

1.结合学生基本情况,调整英语授课比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有保障。双语课程教学模式有三种,即浸入型、过渡型和保持型。其中,浸入型双语教学指完全运用英语开展教学的双语教学模式,适合于教师和学生英语表达水平都比较高的教学活动;过渡型双语教学指先保留部分汉语教学,然后逐渐引入英语并逐步提高英语的使用比例,最终进入全英语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适用于学生英语水平处于中等层次的教学活动;而保持型双语教学是以汉语教学为主,时而运用少量的英语进行教学的模式,适合于学生英语水平处于低层次的教学活动。

目前,武汉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分为英才试点班和平行班。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采用不同的双语教学方式,以保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维持理想的教学效果。

2.将科研引入课堂,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之一。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同科研的结合占主导地位,而针对学生学习与科研的结合,不能仅是理解为做毕业论文一个环节上,而是应该把这个结合视为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与整个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并重型高校教师的特长。

针对《冶金厂环保》双语课,需要将冶金学科及相关环境保护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引入双语课堂,促使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开阔视野和了解本专业课的前沿动向,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追求真理的精神。如在讲授“Utilization and Treatment of Waste Slags”章节部分,不仅对冶炼渣的来源、成分及钢铁厂目前采用处理工艺等传统知识进行详细阐述,而且对新工艺如Pyrolytic Self-slaking Process、Water-grunulation Process等展开介绍,以充实授课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将自己平时科研工作的收获及遇到的问题以ppt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了解到看似高深的科研工作,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仅促进学生尽早了解科研领域,而且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科研和教学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科研工作有助于教师在本学科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而科研工作的引入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北京师范大学魏红通过对2364门课2291人次(男教师1378人次,女教师913人次)授课效果的分析研究发现,大学教师的教学效果与科研成果之间呈正相关,教师的科研对教师的授课效果有促进作用。因此,将教师的科研工作引入双语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结合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本文针对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想法和见解。如弥补教材短缺现状,降低课程难度;调整考核方式,增加平时成绩比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学生基本情况,调整英语授课比例;将科研引入课堂,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这些措施和方法的实施为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取得和维持提供了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念炳.冶金工程开展双语教学实践与探讨[J].价值工程,2013,(23):243-244.

[2]郭爽.地方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研究[J].信息通信,2013,(1):275-276.

[3]殷瑞钰.冶金流程工程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10.

高一语文高考调研第4篇

根据区教研室的工作计划要求,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工作将以认真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习新理念、探讨新教法为重点,优化语文教研的内容和形式,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对毕业班教学工作的研究和指导,进一步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研究,认真开展读书活动,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和教学素养。

1、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精神,继续做好课程改革研究工作。以新理念研究新教学。重视双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继续围绕教学改革中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教学科研。

2、组织教师系统学习一、两种教育教学论著(《共同应对》《校本引领发展》),认真通读一、两种语文教学研究刊物,深入开展读书活动,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素养。

(二)抓好教学常规,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1、加强备课组建设。抓实抓活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重视第二次备课,因材施教。开设阅览课,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佳作,做好读书笔记,开展征文竞赛活动,指导学生发表习作。更好的组织小记者活动,扩大影响。

2、推进校本教研活动,编写、完善高中校本教材,积极有效地开展“教材教法研究”培训和研究活动,以推广先进经验。

3、组织好校级、区级公开课活动。各备课组平时加强随堂听课、评课活动,扎实开展好公开课评课活动,以研促教,营造浓厚的教研风气。保证区级公开课的优秀率。

4、加强对本组教师的培养。发挥“青蓝工程”的作用,师徒结对互学,促进青年教师迅速胜任教学。师徒之间互相听课一周不少于2节,青年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得失。在校“青年教学基本功竞赛”中展示自己风采。

(三)、强化教学科研意识,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1、继续围绕区级课题“高中作文生活化、创造性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开设实验课,突破我校阅读和写作教学。

2、围绕校级课题“高中语文课外活动的开设”进行研究,各备课组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促进我校的语文教学。

3、教师自身加强教学科研,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扩大我校教研成果。

(四)、加强对毕业班教学工作的研究和指导。

1、组织好初三年级复习教学的公开课研讨活动,学习、落实“中考研讨会”精神。

2、高三年级:做好20xx年高考信息的收集工作,组织参加全区的高三备课组长会议,分析高考动态,全面安排好复习备考工作。认真做好三月、四月两次模考的复习迎考工作,并及时做好考后分析工作。参加全市高三语文学科研讨活动,借鉴别校经验,提高复习效率。

三、主要活动

1、制订好教研组、各备课组工作计划。

2、学校对高三教学进行调研。

3、高三部分教师参加九县市高三复习研讨活动(张家港)

4、校级公开课(华岩、詹志清)

三月份

1、编写、完善校本教材及深入开展课题活动。

2、高一年级教学调研。

3、校级公开课及评课活动,理论学习。(推选出对外公开课名单)

4、区级高三语文备课组长会议,并参加苏锡常镇扬五区高三复习备考会议。

5、苏锡常镇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潘少波)

四月份

1、各备课组充分准备区级公开课。

2、各备课组按计划开展学生竞赛活动。

3、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做好期中复习迎考工作。(吴燕芬)

五月份

1、对高二年级教学情况调研。对各备课组进行教学常规检查。

2、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

3、高三二模情况分析和高考信息交流活动。

4、校级公开课活动。(吴燕玉、袁莉娜、施孝丹)

六月份

1、各备课组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制订好期终复习计划。

2、毕业班中考、高考。

高一语文高考调研第5篇

关键词 高职 公共英语 学习策略 调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导言

自上世纪70年代关于学习语言策略的研究在西方兴起, 学者们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界定,分类,学习策略和语言学习成就的关系等做了诸多的研究。 Stem(1983)认为学习策略仅仅指“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基本思路”,而没有包括可观察的学习行为的具体方式。Oxford(1990) 主张,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自己的学习更为有效,更为自主,更为有趣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

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文秋芳(1996)为代表之后有如章兼中,肖建壮,程晓棠和郑敏,吴本虎等一批相关学者在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性的研究。笔者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指语言学习者为了特点的目的,对学习过程进行的整体设计、组织、监督、反馈、选择所采取的学习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手段。

高职学院的兴起不过十余年的时间,对于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虽然也有一些相关著述,但多是进行一些班级内、学校内的小范围的研究。那么,对于相对比较大一点的全省范围的研究会有什么意义呢?笔者对湖南省的部分高职院校进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策略调查,给高职公共英语教师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包括:(1)湖南省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的总体运用情况;(2)不同性别的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运用有何不同;(3)不同层次的高考入学英语成绩的学生在语言学习策略上的不同运用程度;(4)不同学科及来自城镇和来自农村的生源对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有何差异。

1.2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湖南省10所高职院校的非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学生作为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共计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完整回答问题的问卷1208份。其中男生493人,女生715人; 一年级学生占761人,二年级学生占447人。

1.3 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是根据程晓棠的《英语学习策略调查问卷》而改编的,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情况(性别、年级、学习科类、高考成绩;第二部分为学习策略调查问卷。使用统计软件SPSS 19 对数据进行处理。对各项学习策略数据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得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与交际策略的Cronbach’s Alpha 值均介于1.00和0.00之间,说明数据的符合调查的信度。

2 调查结果与讨论

2.1 策略运用的基本情况

表1显示,湖南省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语言学习策略运用一般,各项均数均落到中等偏下的范围(2.5-3.4)。其中情感策略运用频率最高(3.059),其次是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元认知策略。与周清(2011)做的调查结果相比在均值上相仿,但在各项指标的排序上有所不同。本调查中情感策略最高,而在周清的调查结果中情感策略均值最低(2.398)。情感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克服情感因素的干扰,保持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来有效实施语言学习的方法。较好的运用情感策略,可以使得学习者在学习中做到专一,尤其表现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自我鼓励,克服害羞,不怕尴尬,积极参与语言学习活动的心理策略。

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认知策略的运用排第二位。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这证明中国学生强调记忆学习的特点,善于对信息进行理解、归纳、分析和思辨。学生在中学经历了面对高考的高强度学习阶段,有助于学生形成特定的学习策略。而认知策略,是中国学生本能的“用功”时所采取的最普遍的学习策略。

表1也显示出,高职学生对交际策略的运用频率比预想的要高。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最低,这一点与张荣华等(2008)的研究结论一致。说明高职学生对学习活动缺乏有效的计划,或者对计划不能自我约束而导致计划失败。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原有的学习计划甚至放弃学习活动。

2.2 不同性别的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

从表2来看,女生的各项学习策略的运用频率比男生的高出约0.2个均值。在情感策略上,女生也明显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在学习中更能克服不良心理因素影响,更能抵抗外界环境变化对学习造成的注意力分散等问题,在完成作业等方面,女生也更能合理安排以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就入学考试成绩来看,女生100分以上者60人,男生18人; 女生60-99分的人数明显集中(406人),而男生则集中在60-99分(232人)和60分以下(243人)。

学习策略不是一日形成的,学生“在以往的英语学习过程,基本上已经形成自己特有的学习模式和学习习惯,即学习策略”(刘傲冬2008)。文秋芳(1995)指出学习方法不同是造成英语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对学生高考英语成绩与学习策略运用的关系有必要进行探讨。

2.3 高考英语成绩与学习策略的运用比较

对数据的高考成绩变量与各学习策略进行均值分析得到表3。

表3明显说明,高考英语成绩越高的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高于成绩越低的学生。高考成绩100分以上的学生各项策略的运用均值均超过或等于3.000,而60-99分的学生只有情感策略一项超过3.000,60分以下的学生则均低于3.000。尚晓华,王海华(2010)在相关研究中也证实:“高分组学生比低分组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学习策略,二者在英语学习策略的是用上存在显著差异”。

2.4 不同生源、年级和文理科学生对策略的运用

数据表明一年级的在交际策略上略高于二年级学生。这一点与雷霹等(1997)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突出”一致。在对文科生和理科生和生源不同的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数据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几乎没有明显区别。

3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和讨论,本调查得出的结论是:(1) 高职非英语专业学习语言学习策略运用频率(2.8179)较本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频率(3.7548尚晓华,王海华2010;3.489张荣华,刘电芝等2008)普遍偏低。(2) 高职公共英语学生相比本科学生对情感策略的运用相对于其它策略的运用上较高。(3)与本科生一样, 女生比男生更善于运用学习策略。(4)高考英语成绩与学习策略运用的关系明显,英语学业成就越低,其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率亦低。这一结论“与Rubin(1975),Naiman et al(1978);文秋芳(1993)的研究”相印证(张庆宗2004)。

4 建议与启示

4.1 相关政策应该给职业教育提供实际支持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为生产第一线输送了大量的具有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技术人员,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立做出了一份贡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屡次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的议题,但是在教育投入占GDP 4% 的国情下,高职院校究竟能到得到多少的实际政策支持,仍然不容乐观。作为基础课程之一的公共英语课程得不到重视而走向“边沿化”。

4.2 加大公共型英语学习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英语课外活动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良好积极的学习氛围,对每个学生的潜在的同化作用不可估量。情感策略的使用在本调查中突出,表明学生有较好的学习动机,能较好地克服学习中不良心理因素。然而“语言教学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初胜华,张坤媛2008),学生有“学”动机,有“学”兴趣,还需要教师的“教”来引导。较多地举办公共英语学习的课外活动,比课堂上的“教”与“学”来得更有效。

4.3 高职英语教学应该切实转到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方向上来

高教司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多种原因,高职英语教学仍然没有从“本科压缩型”的观念中脱胎换骨。2009年由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主持修订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进一步提出高职英语教学与行业接轨的要求,指出“行业英语是高职英语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内容设置应与产业和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对接”。要求高职英语分为基础阶段和行业英语两个阶段的教学,这一要求对高职英语教学有实际意义。

4.4 高职英语教学评价应强调过程评价

本研究的数据反应出高职学生对英语的交际策略相对高于预期指数,因此高职英语的教学应该发扬学生这方面的特点,立足于将学生“够用”的认知知识,灵活地应用到交际活动中,因此过程评价一方面能更反应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对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利用交际策略是一种督促。

本文为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湖南省高职学生公共英语学习策略研究(ZJYA2009009)”成果

参考文献

[1] Stern 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2] Oxford R L,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 York: Newbury House,1990.

[3] 文秋芳.英语成功者和不成功者在学习方法上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4] 周清.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5] 张荣华,刘电芝等.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3).

[6] 刘傲冬.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调查[J].广东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6).

[7] 尚晓华,王海华.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水平的相关研究[J].外语教学,2010(3).

[8] 雷霹,侯志瑾,白学军.不同年级高师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4).

高一语文高考调研第6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下午好!

我院题为《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现状调查及培养对策研究》之课题,是2006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课题。在院领导、院特教所的大力支持、课题组相关老师的积极配合下,今天顺利开题了。下面我代表课题组,就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聋校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不足是当前聋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本课题从聋生书面语言发展形成机制及培养对策方面开展研究,因此,对于促进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提高聋校语文教学质量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二)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语言学界和教育界关于正常人书面语言发展的研究及成果较为丰富,但在聋人书面语言发展机制及书面语言发展培养对策方面,有深度、有创见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填补了语言学和语言教育学在特殊人群语言发展研究方面的空白,而且还将为聋人教育和聋人书面语言发展与培养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三)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聋生学习语言的最大目的是能与人(更多的是健听人)交往、交谈,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只有培养和提高聋生的书面语言发展水平,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因此,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帮助聋生融入主流社会,全面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意义重大。

二、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为把握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我们查阅了2000年至今公开出版发行的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两家特殊教育理论刊物(《中国特殊教育》、《现代特殊教育》),翻阅了特殊教育的相关文献,并通过google.com进行了网络搜寻,在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我们发现:(1)研究者普遍认为,聋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关键在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的培养上。(2)对聋生书面语言发展培养方面的研究集中在:①聋生掌握书面语言的情况。大量文章主要是罗列聋生在掌握书面语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做一些粗浅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②对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调查研究。如阅读能力、书写能力的调查,总体反映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低下,大部分学生九年级毕业时阅读普通报刊还比较困难,写出的句子语法错误很多等。③对提高聋人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教学法的争论与探讨。研究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的争论与探讨上,对研究过程的更多关注导致了对研究目的的弱视。④对聋人书面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的研究。重提书面语教学法,呼吁直接用书面语教学法来培养聋生的书面语言能力。综观这些研究,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教学实践层面的经验描述上,总的来说比较浅层、零碎和粗糙,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撑,缺少对聋人书面语言发展不足原因的机理性的本质分析和系统研究,因而难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聋人书面语言发展问题作出深刻的思考和回答。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思维与语言》一书中论及关于思维和语言的发展理论时,强调了两种关系:①语言与思维发展的相互关系。语言和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和表现形式,但又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统一体。“词义”和“言语思维”是维果茨基用以表述和分析二者关系的基本概念。维果茨基认为,词义是一种言语思维现象。一方面,言语借助于概括(思维)实现对客观现实本质的反映;另一方面,思维借助于词义来进行,是在言语中实现的。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儿童的言语和思维的发展经历着先后(前智力运算和前语言运算)、交叉(自我中心语言和内部语言)和重合等不同阶段,但无论是在哪一个阶段,词义的概括化(概念或词义的理解)和系统化的方式及水平既是言语思维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决定言语和思维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在机制。教学的本质及重要作用就在于通过发展人的概括化和系统化能力,促进言语和思维发生结构性的突变和新质的建构。②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基于语言和思维的理论分析和儿童科学概念形成的实证研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实际的智力年龄与他在有帮助的情况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显示儿童的发展存在一个“最近发展区”。因此,“一种合理的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头,并引导发展”,教学必须面向未来,而不是面向过去。维果茨基关于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理论对于本课题研究和形成主要观点的影响是深刻和多方面的,概括的说,主要有以下三点:①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辨证统一关系。“言语思维”这一概念深刻概括了这种关系。因此,关于聋人书面语言发展的研究应从言语思维的辨证关系入手,但是以往的研究往往是单一和片面的,研究语言的就只研究语言,研究思维的就只研究思维,因而就难以从言语和思维的辨证关系把握上深刻揭示聋人书面语言发展的本质和动因。②在言语思维的发展过程中,词义概括化(概念或词义的理解)、系统化的方式及水平,是影响、决定言语和思维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在机制。由于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造成聋生早期言语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词汇量和语法结构)的不足(可能还有聋人手语对思维发展的负面影响等),因而导致了聋生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的低下,进而造成聋生学习书面语言的困难。书面语言写作过程其实是一种更为高级和复杂的言语思维过程,通过对这一过程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刻认识聋人书面语言发展的方式和机理,而且可以使我们在认识聋人言语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更加有效的提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培养对策。③聋人的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要立足于聋生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发现和早期干预,着眼于聋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样,教学才能事半功倍,聋生的书面语言发展才能更快、更好。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思维与语言的发展观点”为理论支撑,以系统的理论思维方式,通过对近年来聋生书面语言发展培养的文献研究和对聋校低、中、高年级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调查入手,考量聋生言语思维的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寻找影响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的相关因素,从言语思维的角度,着力分析聋生学习语言的困难和书面语言发展低效的原因,探究他们书面语言发展的内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为全面提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提供有效对策。具体来说有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运用文献研究法,对近年来聋生书面语言发展培养的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研究,明确已有研究的进展、主要成果、不足以及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重点。(2)运用调查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从聋校低、中、高年级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现状调查入手,研究聋生言语思维的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3)运用调查法、观察法、分析综合法,以问卷调查、课堂实录、作业试卷分析、小型座谈会等形式,考察聋校语文课堂教学,分析聋校现行的语文课程教材,了解聋生与语言发展相关的非智力因素等,综合研究影响聋生言语思维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发展的各项因素,着力揭示聋生书面语言发展低效的原因,探究他们书面语言发展的内在机制。(4)运用访谈法、实验法,针对聋生书面语言发展低效的原因,从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聋校语文课程教材、聋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验证性的实验研究,提出培养聋生书面语言的有效对策。

五、本课题的研究步骤、研究成果及人员分工

(1)第一阶段(2006、12—2007、3)通过对近年来关于聋生书面语言发展培养的文献检索和综述研究,了解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和研究趋势,形成《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现状研究及趋势分析》的综述报告。此项任务由课题负责人陈蓓琴完成。(2)第二阶段(2007、4—2007、12)①(2007、4—2007、6)分析试卷。对我院近年来五年制聋人工艺设计专业单招入学考试语文试卷进行分析,了解九年制聋校毕业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状况,并形成相应的论文报告。此项任务由××完成。②(2007、7—2007、8)编制问卷。根据现行《聋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制针对聋校低、中、高年级聋生进行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现状调查的问卷,问卷应通过重点考量聋生言语思维的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来反映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此项任务由××完成。③(2007、9—2007、12)进行调查。在江苏省内选择3-4所全日制聋校,对聋校低、中、高年级聋生进行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现状调查;分别形成《关于聋校低(中、高)年级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现状的调查报告》。此项工作前期问卷调查由××等负责完成,后期调查报告的撰写由××完成;期间接受中期检查。(3)第三阶段(2008、1—2008、6)①深入聋校语文课堂,广泛听课,运用课堂实录法,对聋校不同年级聋生在课堂环境下学习书面语言的情况及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考察聋校语文教学中影响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各种因素。此项任务由陈蓓琴负责进行。②研究现行聋校语文课程教材,分析聋校低、中、高年级教材的编排是否与该年龄段聋生的思维发展相一致,聋校的语文教材是否有助于促进聋生言语思维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助于聋生书面语言的发展等。此项任务由××负责进行。③编制问卷,调查聋生书面语言发展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作用。此项任务由××负责进行。④文献研究,对2005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育教学丛书《聋人学习语言方法》一书中40位聋人学习语言的经验进行分析研究,概括、总结出促进聋人书面语言发展的各项积极因素,并加以述评。此项任务由陈蓓琴负责进行。⑤编制访谈提纲,运用个人访谈法,对我院聋人教师辽师大硕士毕业生任媛媛进行访谈,从她个人学语言的经历来进一步考证影响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的诸多因素。此项任务由××负责进行。(4)第四阶段(2008、7—2008、12)对上述各项研究所得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归纳和综合,着力揭示聋人书面语言发展低效的原因及生成机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验证性的实验研究,提出提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有效对策。撰写论文《提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之有效对策》,之后申请结题。

高一语文高考调研第7篇

关键词: 小组式课外调研法 高职英语教学 有效性

1.引言

学习的真正目的应该是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姚孝军、陈静、杨亚敏)。而在高职英语学习中,多数学生表现出如下状态,如: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没有内在的学习欲望;对学习的成果没有内在的要求;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等。这些学生英语学习的各种技能没有得到任何的提高。甚至连好的习惯都没有。这显然与我们的教育目的和初衷相背离。究其原因,传统的学习方法是导致此种现状的重要因素。尽管现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正在进行,似乎都想优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策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但这些改革多数局限于课堂,很少延伸到课外。要真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就应让他们在课内、课外最大限度地进行自主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外自主学习的空间更大,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小组式课外调研法的理论依据

2.1PBL(基于问题式学习)理论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意思是“基于问题式学习”或“问题导向学习”,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病学教授创立的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倡导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当中,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PBL理论要求学生根据教学情况研究问题,并提出恰当的问题,最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小组式课外调研法正是要求学习者根据教学内容自觉地设计问题,并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PBL理论在学习上的实际应用。

2.2深层学习理论

Biggs(1987)的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方法可分为三种,即深层学习方法、浅层学习方法和成就性学习方法。后来Biggs(2001:133-149)等人在吸收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修正了该理论框架,将学习方法分为两种:深层学习方法和浅层学习方法。每种学习方法都由两个维度构成:动机和策略。深层动机和深层策略与英语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浅层动机和浅层策略与英语水平呈显著负相关。采用深层学习方法的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或者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希望通过学习加深对世界的理解或求得自身的发展,因此能深入地探究所学内容的含义,理解各有关内容之间的关系。采用浅层学习方法的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没有内在的学习欲望。他们对学习的态度是被动的。他们对学习成果没有内在的要求,只要能应付考试就行(Biggs,1987;Biggs et al.,2001133-149;Scouller,1998:453-472)。因此,为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应该促进学生采用深层学习方法。而“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采取深层学习方法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姚孝军、陈静、杨亚敏)。Biggs(1996)认为,有助于学生采用深层学习方法的教学环境有如下一些特征:班级规模较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有小组活动、互动性较强、以问题解决为基础、采用定性的和以课堂表现为基础的考核方式。

小组式课外调研是对高职英语教材每单元所涉及的主题提出问题并进行课外探索与调研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完成每单元的学习任务。此类活动强调语言的实际应用和研究方法训练。每次活动前,由小组成员对本单元所涉及的话题制定出任务并明确成员分工和调研方法。活动期间,记录进程并进行讨论。活动后期,总结调研结果,完成书面报告,并进行小组课堂口头汇报。其他学生在观看汇报时,应填写记录表,并对该组汇报进行提问和评论。同时对小组和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这种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基础、有小组互动并采用以课堂表现为基础的考核方式,具备Biggs所说的有利于学生采取深层学习方法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深层动机和深层策略,属于深层学习方法。

3.研究实施

3.1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测试小组式课外调研在提高学习者英语口语及其它技能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探讨该方法实施的可能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3.2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09级三年制大专非英语专业两个普通班分析0911、生化0911的学生为对象。他们虽然专业不同,但基础相当。大一第一学期,我将其中的一个班定为试验班(45人),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47人),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对比跟踪教学。试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完全相同。只不过试验班需要根据课堂教学进程进行小组课外调研活动。

3.3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采用两个测试指标。第一个试验工具是两次口语测试。2009年9月以“Going to College”为发言主题对学生进行口语测试。制定统一标准(包括发音的标准程度、内容的丰富程度及表达的流利程度等)对试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严格测试评分,将统计结果作为第一样本。2010年1月试验结束时,又以“Celebrating the Chinese New Year”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相同方式的测试和统计,作为第二样本。两个样本共同作为第一测量指标。测试结束后,根据试验结果和学生满意度编制了一份调查问卷作为试验的第二个测量指标。

3.4试验

试验期间,试验班、对照班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均按常规教学计划进行,只不过试验班在整个单元学习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的进程进行小组课外调研活动而对照班没有。试验方法如下:

一,开始前,向实验班说明此次试验的动机。

二,对实验班进行小组式课外调研的实施步骤和方法的指导。

(1)学习小组的组建

活动之初,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个性特征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分组时最好让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进行组合,性格活跃的学生与内向的学生进行组合,以尽量使得各小组均衡发展。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每小组的人数可有所变动,一般以四人为宜。

(2)小组分工

各小组成员除将设计的任务或问题进行调研外,同时还应完成小组内部不同的工作。因此需要进行分工。小组内部通常可这样分工:成员之一负责做小组调研记录,如调研的进程等;成员之二负责组织各成员共同讨论调研中出现的问题;成员之三负责对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并写出书面报告;成员之四负责进行课堂口头汇报。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对调研的程序会越来越熟练,组员之间的分工应根据情况作出调整,以使他们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3)课外调研

1)问题和任务的设计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材都是由不同的单元构成。各单元模块紧扣同一主题展开,目的是要强化听、说、读、写、译技能的综合培养。每单元所涉及的主题其实就是一个个真切的学习情境。针对这些情境,学生可设计尽可能多的问题以进行课外探索和调研。每单元教学前,对于该单元的主题及每个教学阶段均应设计问题或任务。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越深入越好。原则上是由学生设计,但一开始,学生可能感觉有难度。教师需要适当给予提示和指导,以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调研的主题。如对于《新视野英语教程》Unit 1“Going to College”这一主题,学生可分阶段设计以下问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对主题探索阶段:

①Why do you decide to go to college?

②What’s your purpose of going to college?

③What does going to college mean to you?Having more fun?For a bright future?Living on your own?

阅读阶段:

①How do you spend the college time?

②Do you set goals and work hard for them step by step until you graduate?

③Do you take a course to learn something or only to get a certificate?

④How do you feel about your college life?

2)课外调研

课外调研就是对每单元所设计的问题和任务进行调研。课外调研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各小组成员采用不同的调研方法,如:采访他人的经历;通过图书馆和网络等查阅相关信息对所设计的问题或任务分阶段进行探索和讨论。

(4)归纳总结

各组成员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调研后,需要将调研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写出书面报告。

(5)课堂口头汇报

每单元学习任务完成后,各小组将课外调研成果进行课堂表演或口头陈述。汇报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如:讲故事、将活动内容制作成课件进行汇报等。此活动既应考虑优秀小组的示范作用,又应均衡地给予每个小组以展示的机会。其他小组在观看汇报时,应填写记录表,并准备提问或评论。这一部分可有效地提高口语应用能力。

(6)考核

考核的对象包括每个小组及其组员。对小组的考核主要根据课堂口头汇报的情况而定。此部分参加考核者为教师和其它小组。组员的考核主要是小组内部成员根据调研实施过程中其他组员的活动情况进行考核,属于组员之间的互评。

4.试验结果与分析

4.1试验结果

测试一中的数据显示,试验开始时,试验班和对照班的最低分、最高分和平均分都很接近,这两个班的学生的口语水平相当。测试二中的数据显示,经过一学期的对比试验教学后,两个班的最低分、最高分和平均分都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试验班的各项指标大大优于对照班。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小组式课外调研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和促进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同时,根据课堂答问和平时考试的情况来看,实验班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等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4.2问卷调查分析

试验结束后,为进一步了解小组式课外调研法的有效性及学生的认可度,我对试验班学生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此次活动共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5份,统计出了试验班学生对待小组式课外调研法的态度。问卷设计如下: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知,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小组式课外调研的训练方法,认为该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而且对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身长远发展都很有效。

5.结语

高职院校正大力推进教学改革,英语教学也不例外。但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树立合作与创新意识,让其成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小组式课外调研正是适应这种需求诞生的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同时,本文通过理论综述与试验研究探讨了这一方法对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因此,这一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姚孝军,陈静,杨亚敏.英语学习者学习方法研究:基于教育心理学视角.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2).

[2]Biggs,J.Student Approaches to Learning and Studying[M].Camberwell,vic.: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1987.

[3]Biggs,J.,Kember,D.& Leung,D.Y.P.The revised two-factor study process questionaire:R-SPQ-ZF[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1,(71).

[4]Scouller,K.The influence of assessment method on students’learning approaches: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examination versus assignment essay[J].Higher Education,1998,(35).

高一语文高考调研第8篇

我院题为《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现状调查及培养对策研究》之课题,是2006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课题。在院领导、院特教所的大力支持、课题组相关老师的积极配合下,今天顺利开题了。下面我代表课题组,就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聋校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不足是当前聋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本课题从聋生书面语言发展形成机制及培养对策方面开展研究,因此,对于促进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提高聋校语文教学质量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二)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语言学界和教育界关于正常人书面语言发展的研究及成果较为丰富,但在聋人书面语言发展机制及书面语言发展培养对策方面,有深度、有创见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填补了语言学和语言教育学在特殊人群语言发展研究方面的空白,而且还将为聋人教育和聋人书面语言发展与培养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三)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聋生学习语言的最大目的是能与人(更多的是健听人)交往、交谈,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只有培养和提高聋生的书面语言发展水平,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因此,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帮助聋生融入主流社会,全面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意义重大。

二、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为把握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我们查阅了2000年至今公开出版发行的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两家特殊教育理论刊物(《中国特殊教育》、《现代特殊教育》),翻阅了特殊教育的相关文献,并通过进行了网络搜寻,在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我们发现:(1)研究者普遍认为,聋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关键在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的培养上。(2)对聋生书面语言发展培养方面的研究集中在:①聋生掌握书面语言的情况。大量文章主要是罗列聋生在掌握书面语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做一些粗浅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②对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调查研究。如阅读能力、书写能力的调查,总体反映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低下,大部分学生九年级毕业时阅读普通报刊还比较困难,写出的句子语法错误很多等。③对提高聋人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教学法的争论与探讨。研究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的争论与探讨上,对研究过程的更多关注导致了对研究目的的弱视。④对聋人书面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的研究。重提书面语教学法,呼吁直接用书面语教学法来培养聋生的书面语言能力。综观这些研究,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教学实践层面的经验描述上,总的来说比较浅层、零碎和粗糙,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撑,缺少对聋人书面语言发展不足原因的机理性的本质分析和系统研究,因而难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聋人书面语言发展问题作出深刻的思考和回答。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思维与语言》一书中论及关于思维和语言的发展理论时,强调了两种关系:①语言与思维发展的相互关系。语言和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和表现形式,但又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统一体。“词义”和“言语思维”是维果茨基用以表述和分析二者关系的基本概念。维果茨基认为,词义是一种言语思维现象。一方面,言语借助于概括(思维)实现对客观现实本质的反映;另一方面,思维借助于词义来进行,是在言语中实现的。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儿童的言语和思维的发展经历着先后(前智力运算和前语言运算)、交叉(自我中心语言和内部语言)和重合等不同阶段,但无论是在哪一个阶段,词义的概括化(概念或词义的理解)和系统化的方式及水平既是言语思维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决定言语和思维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在机制。教学的本质及重要作用就在于通过发展人的概括化和系统化能力,促进言语和思维发生结构性的突变和新质的建构。②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基于语言和思维的理论分析和儿童科学概念形成的实证研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实际的智力年龄与他在有帮助的情况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显示儿童的发展存在一个“最近发展区”。因此,“一种合理的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头,并引导发展”,教学必须面向未来,而不是面向过去。维果茨基关于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理论对于本课题研究和形成主要观点的影响是深刻和多方面的,概括的说,主要有以下三点:①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辨证统一关系。“言语思维”这一概念深刻概括了这种关系。因此,关于聋人书面语言发展的研究应从言语思维的辨证关系入手,但是以往的研究往往是单一和片面的,研究语言的就只研究语言,研究思维的就只研究思维,因而就难以从言语和思维的辨证关系把握上深刻揭示聋人书面语言发展的本质和动因。②在言语思维的发展过程中,词义概括化(概念或词义的理解)、系统化的方式及水平,是影响、决定言语和思维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在机制。由于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造成聋生早期言语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词汇量和语法结构)的不足(可能还有聋人手语对思维发展的负面影响等),因而导致了聋生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的低下,进而造成聋生学习书面语言的困难。书面语言写作过程其实是一种更为高级和复杂的言语思维过程,通过对这一过程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刻认识聋人书面语言发展的方式和机理,而且可以使我们在认识聋人言语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更加有效的提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培养对策。③聋人的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要立足于聋生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发现和早期干预,着眼于聋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样,教学才能事半功倍,聋生的书面语言发展才能更快、更好。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思维与语言的发展观点”为理论支撑,以系统的理论思维方式,通过对近年来聋生书面语言发展培养的文献研究和对聋校低、中、高年级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调查入手,考量聋生言语思维的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寻找影响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的相关因素,从言语思维的角度,着力分析聋生学习语言的困难和书面语言发展低效的原因,探究他们书面语言发展的内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为全面提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提供有效对策。具体来说有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运用文献研究法,对近年来聋生书面语言发展培养的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研究,明确已有研究的进展、主要成果、不足以及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重点。(2)运用调查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从聋校低、中、高年级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现状调查入手,研究聋生言语思维的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3)运用调查法、观察法、分析综合法,以问卷调查、课堂实录、作业试卷分析、小型座谈会等形式,考察聋校语文课堂教学,分析聋校现行的语文课程教材,了解聋生与语言发展相关的非智力因素等,综合研究影响聋生言语思维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发展的各项因素,着力揭示聋生书面语言发展低效的原因,探究他们书面语言发展的内在机制。(4)运用访谈法、实验法,针对聋生书面语言发展低效的原因,从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聋校语文课程教材、聋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验证性的实验研究,提出培养聋生书面语言的有效对策。

五、本课题的研究步骤、研究成果及人员分工

(1)第一阶段(2006、12—2007、3)通过对近年来关于聋生书面语言发展培养的文献检索和综述研究,了解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和研究趋势,形成《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现状研究及趋势分析》的综述报告。此项任务由课题负责人陈蓓琴完成。(2)第二阶段(2007、4—2007、12)①(2007、4—2007、6)分析试卷。对我院近年来五年制聋人工艺设计专业单招入学考试语文试卷进行分析,了解九年制聋校毕业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状况,并形成相应的论文报告。此项任务由××完成。②(2007、7—2007、8)编制问卷。根据现行《聋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制针对聋校低、中、高年级聋生进行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现状调查的问卷,问卷应通过重点考量聋生言语思维的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来反映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此项任务由××完成。③(2007、9—2007、12)进行调查。在江苏省内选择3-4所全日制聋校,对聋校低、中、高年级聋生进行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现状调查;分别形成《关于聋校低(中、高)年级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现状的调查报告》。此项工作前期问卷调查由××等负责完成,后期调查报告的撰写由××完成;期间接受中期检查。(3)第三阶段(2008、1—2008、6)①深入聋校语文课堂,广泛听课,运用课堂实录法,对聋校不同年级聋生在课堂环境下学习书面语言的情况及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考察聋校语文教学中影响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各种因素。此项任务由陈蓓琴负责进行。②研究现行聋校语文课程教材,分析聋校低、中、高年级教材的编排是否与该年龄段聋生的思维发展相一致,聋校的语文教材是否有助于促进聋生言语思维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助于聋生书面语言的发展等。此项任务由××负责进行。③编制问卷,调查聋生书面语言发展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作用。此项任务由××负责进行。④文献研究,对2005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育教学丛书《聋人学习语言方法》一书中40位聋人学习语言的经验进行分析研究,概括、总结出促进聋人书面语言发展的各项积极因素,并加以述评。此项任务由陈蓓琴负责进行。⑤编制访谈提纲,运用个人访谈法,对我院聋人教师辽师大硕士毕业生任媛媛进行访谈,从她个人学语言的经历来进一步考证影响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的诸多因素。此项任务由××负责进行。(4)第四阶段(2008、7—2008、12)对上述各项研究所得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归纳和综合,着力揭示聋人书面语言发展低效的原因及生成机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验证性的实验研究,提出提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有效对策。撰写论文《提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之有效对策》,之后申请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