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18 17:18:54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第1篇

一、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

目前为止,高校音乐教育处于不断的更新壮大中,纵观全国,我国高校在音乐教育领域已取得很大成绩。很多高校都有着自己的音乐社团,而这些音乐社团的成立与众多活动的开展,将一帮热爱音乐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彼此讨论钻研音乐。而这些高校音乐社团的活动,同时也能够带动整个校园中的音乐氛围,为学校在音乐艺术教育上的培育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校园环境的基础。同时高校中的音乐创造力也在不断的加深中,近些年来,我国音乐大赛中,就有高校学生频频拿奖,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与无限的想象力,自己开发音乐网站,创作音乐作品,这些举动无疑都告诉人们,高校的音乐教育并没有白费,很多高校学子在学校的音乐教育的熏陶下,能从音乐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并将音乐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创新能力结合在一起,将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不断的革新创造,使得音乐更加呈现出年轻化的状态。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高校中,大部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中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表现的比较的单一,很多高校学生对于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知之甚少,懂得使用乐器,懂得去理解音乐的学生少至又少。这些情况都说明了我国很多高校在音乐教育上所出现的问题,而这些人为或者环境的因素都导致了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缓慢。

二、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不足

1、相关领导对其重视不够

领导对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视不够,直接影响到高校音乐教育在教学设施上的不足,故而在音乐艺术教育上,学校对学生的音乐培育并没有达标,关于音乐艺术教育中的问题总是走走过场,草草了事。同时又忽视了音乐教育中基础性的知识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考虑到学生的音乐基础,无法保证学生的音乐类课程的上课质量,甚至中断学生们的上课,只是将音乐类教育当作重要节假日活动排演的一种方式,如此一来学生对音乐艺术教育的兴趣和热爱程度也无法提高。

2、音乐艺术教育课程不够完善

由于音乐艺术教育课程目前在大部分高校中都属于选修课程,故而学校安排的课程比较有限,音乐艺术教育的课程往往没有连贯性。多数学生在入学之前并没有真正的受过音乐教育的培养,所以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理解还是很浅薄的,学生的音乐素质参差不齐,如此一来便加深了教师们的教学难度,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吸收教学内容,教师能否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兴趣,这些都成为了音乐教育的难点,也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三、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对策

1、将音乐教学与本土化文化融合

根据我国各地本土化风情的不一样,研究各省市区地域的传统音乐,采取广袤的倾听和个性化的表演方式,用社会学,民族化与美学结合的方式,对各地自身的音乐进行研究。而这种教学方式包括倾听有民族特色的演奏会,邀请本土化歌手进行一定的示范表演以及查阅当地的音乐历史等等教学手段,通过接地气的教育方式,从而做到激发学生的教学热情,将生活与音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无处不在的魅力,从生活中去发掘音乐,从生活中去感受音乐,最后,也从生活中去学习音乐。

2、加大学校对音乐艺术教育的关注度

加大校方对音乐教育的关注力度是音乐教育贯彻执行的一大环境因素,只有校方在音乐设备和师资力量上给予极大的支持和鼓励,音乐教育才能够不断的被更新和推广,更多的音乐人才才能够从高校校园中脱颖而出。学校领导应该了解到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大力去培养学生在音乐上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在立足现实的前提下,抓住音乐艺术教育的特殊时期,努力的坚持做到将音乐艺术教育与文理科知识共同发展,在提高高校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去丰富学生们的学习内容。

3、提高音乐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第2篇

摘要:四川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由于缺乏专业的师资、教学不规范、课程开设不到位、受重视程度不高等原因,发展得非常缓慢,甚至出现了危机。因此,必须从探索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多元性、科学性、时代性等方面着手,树立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新理念来应对这一危机,为四川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四川;公共音乐教育;现状;思考与建议

因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受到普通高校越来越多的关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任务和目的也变得越来越清晰,但公共音乐课程建设的薄弱与滞后已成为四川公共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拦路石。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发挥四川民族文化艺术的传统优势,加快四川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建设。

1 四川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

(1)缺乏专业的师资。四川一共有30多所普通高校,在这些高校中,几乎没有专职的公共音乐课教师。在职的公共音乐课教师都是由音乐专业课教师或者音乐专业毕业的政工干部来兼任。这样的师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教师在公共音乐教学中的专注度。师资力量的欠缺,也限制了公共音乐课开课的种类,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选课的学生人数,严重影响到了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2)教学管理不规范,课程开设也不到位。四川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显得过于单一,大多数都是以音乐欣赏和中外音乐史课程为主,声乐、器乐和音乐美学等方面的课程开设极少,基本上都是以任课教师的专业来决定开课内容。教师任意选择和安排课程,因此课程内容的随意性也较大,授课内容拼凑、应付,毫无系统可言。在教学形式上,也是一味的课堂讲授,教学效果较差,许多学生上公共音乐课,要么玩手机,要么看其他杂志,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材的使用上,各个高校所使用的教材有较大差异,就算是一个学校的,由于授课教师的不同,使用的教材也不尽相同。教师以自己的专长与爱好来随便搭配教材,这使得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长此以往,不利于四川高校公共音乐课的发展。(3)公共音乐课不受重视。首先,学校不重视公共音乐课。据笔者统计,四川30多所普通高校中,坚持开设公共音乐课程的只有十多所高校,其余的高校有的曾经开设过,但由于种种原因,取消了此门课程,还有一些高校,至始至终都没有将公共音乐课纳入过学校的开课计划。其次,教师也不重视公共音乐课。从事此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完全将上公共音乐课当做“副业”,没有真正的做到像上本院的专业课那样,认真备课,精心准备,一味的应付和敷衍。再次,学生不在乎公共音乐课。许多学生在公选课的选择上选择公共音乐课,是觉得公共音乐课不需要严格的闭卷考试,所以较容易拿学分,而且去不去上课最后老师一般都会给个及格的成绩。

2 四川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探索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多元性。1)教学内容需要多元性。应在重视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音乐作品赏析、易携乐器等内容的学习。除此之外,公共音乐教育的更应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在立足于本民族音乐文化学习的同时努力吸收多元性的音乐文化知识。重视音乐基础理论,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从而达到会欣赏的目的;重视音乐欣赏,能让学生多感官、多角度的进行音乐的综合体验;重视学科交叉,能够为培养“通识化”的人才提供帮助。四川是个多民族的区域,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宝藏。羌、藏、彝族的舞蹈、乐器以及歌曲各具风味;川剧、四川清音、川北灯戏等曲艺音乐文化资源特色鲜明,将这些具有四川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内容融入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欣赏课中,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民族自豪感,从而更有利于公共音乐教学的开展。2)教学形式需要多样化。高校公共音乐教学需要改变过去以单纯讲述为主的教学形式,应借鉴中小学音乐课程新课标的要求,适当的在教学中采取讨论法、比较法等方法,提高课堂中的互动性,增强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掌握课堂上的主动权,对出现的问题能够进行自主的交流和探讨。

(2)提高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科学性与时代性。1)管理需要科学性与时代性。首先,要引起各高校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重视公共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美育中的重要地位,对公共音乐教育能够统一领导和规划;其次,要建立公共音乐教育教研室,即建立一个部门进行专门性归口管理;另外,为了让公共音乐课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必须配备一支具有较高综合音乐素质的公共音乐教育师资队伍。2)课程设置需要科学性与时代性。需要改变因循守旧的以欣赏教学为主的公共音乐课程设置。立足于学生的需求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易学、易上手、易携带的器乐课程,如吉他、口琴、羌笛等,让学生能广泛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适当开设流行音乐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程选择,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开设基础形体训练课,为希望有良好体态和健康形象的大学生提供平台,以此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并以此应用到其他学习领域,使优秀的智力、体力和情操得以体现。

(3)树立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新理念。首先要做到有明确的目标。著名的教育家姚思源曾提到:“普通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是面向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大学生进行的一种普及性教育,其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一种精英教育,而是平等的、普及的教育,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①普通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应以努力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和素质为目的,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提高音乐素养为核心,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兴趣爱好等方面出发,因材施教,利用公共音乐教育课程和多种多样的艺术实践形式,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感受到音乐的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能够这真正的享受美、创造美。其次,要抛弃旧观念,接受新观念。要达到这个目标,普通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需要在“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两点上有所突破。努力改变过去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重实用而轻美育的传统思想,以及对艺术教育缺乏重视和认同,忽视了艺术教育对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因此,应抛弃旧观念,突破传统的教学体制和框架,与时代同步,与新时期对高校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步,把关注点更多的转向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上去。“以人为本”需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转变教师的旧观念,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仅要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还要达到传授学生期望掌握的、感兴趣的、对未来学习或就业有实用意义知识的目的。

3 结语

希望此文能在四川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改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以此与广大从事高校音乐教育的同行一起探索有效的高校公共音乐教学途径,为提升公共音乐教育在四川高校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努力。

注释:①引自姚思源《新世纪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改革的断动向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纯.论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建设[J].艺术百家,2010(4).

[2] 王娟.当前广西地区高校公共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求实,2010(2).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第3篇

基本乐科是培养和提高任何一种音乐专业都必须学习的“基本音乐素质”课程。由于长期以来,基本乐科均分别以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两门课程的形式进行教学,因此,作为专业艺术教育基础课的基本乐科也就分别有了各自的教学目的。“基本乐理:基本乐理是一门系统讲授有关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是所有音乐专业学习中最基础的理论。视唱练耳: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视唱、听音与节奏训练;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力、鉴赏力与表现力,发展音乐听觉的记忆力;掌握正确的正确地音准、节奏和基本的情感表达能力;能视谱即唱歌曲和乐曲;能听辨、分析音乐作品的调式、调性节拍、节奏、音程、和弦、乐句、乐段和终止等方面的内容,达到能顺利分析和理解作品,掌握和表达作品,为今后的艺术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音乐教育专业基本乐科教学现状

“基本乐科是把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讲授的一门音乐基础课程。”因此,基本乐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视唱、练耳和乐理。音乐教育专业基本乐科教学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1.综合性。音乐教育专业基本乐科具有综合性是指:音乐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中还涉及到了有关和声、音乐欣赏等方面的内容,且需要钢琴、声乐等音乐专业技巧的支撑;同时,学习基本乐科又对以上几门课程的学习和音乐专业技巧的提高起促进作用。这样,基本乐科从教学内容到形式的综合性,使学生能够完整的理解音乐要素之间的必要联系,获得较完整的音乐概念和结构框架,达到全面发展音乐素质的目的。2.渐进性和阶段性。基本乐科的学习过程具有的渐进性和阶段性。这是指基本乐科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必须经过坚持不懈、循序渐进的不同阶段的学习。即:建立了基本的音高、节奏、各种音程、和弦概念的初级阶段;对同主音大小调、转调练习、多声部练习以及少量现代音乐听觉分析有了较为深入理解的中级阶段;和对多媒体基本乐科课件的制作以及基本乐科教学法的学习的高级阶段。3.实践性。基本乐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都有许多实践环节。可以说,基本乐科本身就是一门实践课程。

三、音乐教育专业基本乐科现状所引发的问题

我国各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基本乐科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为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20世纪90年代以前传统的音乐教育专业基本乐科教学中照搬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已有所改善,但其课程设置结构等方面仍遵循这旧有的套路和思路,跟不上现今音乐教育发展的潮流,造成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生源平均音乐水平下降,两极分化严重,甚至相差悬殊。1998年以来各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扩招,使得招生门槛降低,且音乐教育专业中的“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导致生源平均音乐素质下降。基本乐科的教学也受到波及。由于基本乐科的是以集体课的形式教学,扩招前,基本乐科教学的师生比是一比十几,扩招后十几人的小组改为四五十人的大班课。这样使得学生的音乐素质参差不齐,甚至相差悬殊,增加了基本乐科教学的难度。2.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无法体现音乐教育专业的基本乐科教学特点。传统基本乐科教育并未区分音乐教育专业与专业音乐教育,只是在专业音乐教育的基本乐科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减少了很多学习内容,缺乏“针对性”。大部分专业音乐院校的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基本乐科教学所采用教材基本相同,或者只是在学习的深度上有所区别。例如:有些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视唱学到调号为三升、三降或带变化音、转调的视唱,而其他专业的学生可以学到二声部弹唱和现代音乐视唱。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编写的基本乐科教材。3.课程设置缺乏整体性,将基本乐科划分成为两门课程进行教学。目前,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的基本乐科将音乐基础理论与音乐基本技能分别称为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划分为两门课程,由不同的专业教师任教。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基本乐科中两方面内容的重要性,但忽视了的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之间内在联系,缺乏整体性,产生了较多的重复教学,浪费师资,降低了课堂效率,不利于基本乐科教学的学习,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必须加强这两门课的整合,否则割裂了基本乐科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基本乐科的学习将无从下手。4.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单一,缺乏多样化。传统基本乐科教学手段的老化,教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少,教学设备也比较单一,利用黑板、粉笔和钢琴授课。

以传统的调式分析教学为例,普通师范院校的学生,面对乐谱大多很难在心中形成正确音乐形象,靠钢琴视奏,因为题量大,学习时间紧,也只能一带而过,支离破碎,很难每题都做到完整。这样一来,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面对乐谱头脑里的音乐形象被教科书中的条条框框所替代。这样恶性循环,使不少学生失去了对基本乐科学习的兴趣。并且随着数字化音乐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更大的冲击。

参考文献:

[1]《武汉音乐学院―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教学大纲》。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第4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策略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教育模式受到了改革浪潮的冲击,尤其是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不难看出,我国高校教育中很多音乐教师主观认定音乐课程是一门辅助学科,教学工作全部围绕教材展开,并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填鸭式”、“书本式”、“条框式”教学现象依旧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音乐教学中主体性的发挥,使用音乐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功效无法得到彰显。基于此,作者通过对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的深刻剖析,认真查找原因、总结经验,立足素质教育的大背景,对如何针对教育现状采取有效策略进行阐述,使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得以改善和完善,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一、正确认识音乐教育现状

1.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音乐,很多学生对它的认识仅仅是一门辅助学科。加之各地办学条件不同,文化背景与经济水平也存有差异,导致高校学生之间存在着对音乐认识、音乐素养的个性差异。来自于城市或者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同农村、城乡结合地域的学生相比,其自身的音乐素质、音乐水平都具有明显优势;其次,受“学分制”的影响,学生与教师对于类似音、体、美等艺术类学科轻视甚至忽视,甚至大量占用艺术课程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使很多学生无法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审美享受和艺术氛围。

2.老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高校音乐不同于小学、初中的音乐教育,它已经从简单的声乐教学发展为对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发展史、音乐鉴赏等全方位音乐教育的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音乐专业教师,不但要对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音乐常识以及未来音乐的发展方向、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专业认识,能够为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整体规划、加快学生对音乐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掌握;同时还要对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品、乐器能够进行演唱和弹奏,便于在进行实际教学时为学生更好的展现音乐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音乐教育孤立存在。 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的音乐教育,其教育形式不应该是独立的,它的价值体现在通过与其他学科结合而产生出来的总体效应。音乐之德育功能在于,其审美价值是建立在人文精神的基础上的,而音乐作品与音乐形式中所蕴含的丰富意义,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情感交流的“剂”。我们都知道,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舞台表演,只有当音乐与乐器演奏、舞蹈表演、服饰变化等多种艺术元素进行有机结合后,才能真正带给大家音乐的美感和艺术的享受。

二、有效策略

1.积极采取“差异教学”。 差异教学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有针对性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有一个客观认识和掌握,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让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这种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开展不同层次教学引导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消除对音乐学习的紧张情绪,并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有效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的音乐素养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音乐教育的程度,因此,有效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对促进高校音乐教育发展至关重要。要注重对音乐教师综合水平的提高,在强化音乐素养的基础上,加强对多领域知识的培训,如美学、心理学等,让教师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与人文理念,能站在一个更为深刻的高度去认识和理解音乐其德育美育之功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音乐欣赏的教学价值,使学生在音乐艺术的熏陶下,审美意识、创新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

3.完善音乐教育体系。音乐教育并不简单的是学生的一节音乐课,也并不是单纯的一部音乐史或者一部音乐作品,它是融合了美学、文学以及哲学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艺术学科。因此,高校应根据自己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构建具有本校特色、集人文教育、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为一体的教育体系,通过组织学生对其他文化和艺术课程的学习,使他们对音乐、对艺术形成一个正确认识并能够做到科学对待。在这个基础上,加深学生对音乐技能、音乐鉴赏的系统性教育,从而提高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

新时期的高校音乐教育,正处于一个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型的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应如何强化突破传统、大胆创新的意识,使音乐教学计划合理化,能够最大程度的去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调动他们的音乐智慧,提高音乐专业素质,使他们能在音乐这条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好、更快,应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第5篇

关键词:高校音乐 音乐教育 教育现状 发展 思考

一、 目前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认识层面的缺陷

有很多人潜意识当中可能对高校音乐教育有错误理解或者是认识上的缺陷,单纯的从表象上来看待某个问题,可能认为高校的音乐课、绘画课就是增强学生艺术素养的基本教学条件。从这点上来看,存在着认识层面的缺陷,对音乐教育目的的不明确,简单来说只是认识到了音乐是一种技能,一种对音乐的知识性学习,认识到了学习某种乐器,演唱某首歌所能带来的音乐体验,但是没能从实质上对音乐教育领悟,其实高校音乐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达到能审美的程度,能够让美好的音乐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2.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的尴尬地位

在近年的教育中,一直都提倡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一方面,但是音乐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让人担心。音乐教育相对专业学科来讲,从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上,就有一种主次之分,例如,在必修课中有计算机、高数、工程理论等,但是音乐、美术这类素质教育学科,只是作为一种选修课来讲,在大学期间让学生自主选择,依靠学生个人爱好来选。在高校课程的设置中,从资源的投入上讲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从教师力量、教学安排、资金投入上都没有足够的重视,这让音乐教育在高校中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

3.音乐教育缺乏系统性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除了学校对音乐素质教育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和师资缺乏以外,从音乐教育系统本身上也存在很多缺陷。比如,音乐教育形式老套,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音乐教师本身素质水平决定教学内容。高校音乐教师的配置,从专业学习和技能掌握,师资都可能存在差异,有的擅长美声,有的擅长通俗,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设定的单一性,在选择不同教师的同时也就选择了他所设定的课程安排,导致了音乐知识之间的断层,缺乏系统的关联性教学。

二、 高校音乐教学引人深思

1.教学观念的转变对教学的影响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学观念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从学校领导层,到教师,最后到学生,对于音乐教育都应该有一个观念的转变,从以往单纯的学习音乐知识,逐步发展到提升学生音乐鉴赏水平。从素质教育发展形式上看,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自信心、强化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在对音乐素质教学中,学校领导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要突破原有教学模式,学生要有足够的热情,这三者结合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陈旧,不适应现在的教学体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总结实践,打破陈规,深入对音乐教学的研究,打破传统束缚,这样才能对音乐教学有一个促进作用,对未来的素质教学有一个深远影响。

2.深化教学思想

在我国的上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里,也留传下来了丰富的音乐素材,这为后人提供了足够多的创作题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这种具有民族气息、时代特性的音乐文化,渗透到现代的音乐教学中,让现代音乐中不乏古典气息,让现代学子也能感受到古人留下的美好著作,让不同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欣赏水平的学生。音乐素质教学不能固步自封,要改良完善本国教学体制,也要借鉴国外好的教学体系,从中吸收经验,真正的做到为了提升高校音乐教育水平。

3.教学方法深入改革

在现有教学模式下,很多时候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描述学生记录,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这不但打消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能会对教育发展有一定的阻碍。我们要深入改革教学方式,充分理解到音乐教育就是艺术性教育,是对艺术的一种欣赏,而不仅仅是某一学科的教学,一定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艺术教学手法双管齐下,达到审美的教学目的。让音乐教学中富有感召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创作,让单纯的独奏,变为学生组织,团体协作,综合表演,从而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资料,课堂讲解的方式,对不同学生的资料进行深入细化,让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音乐知识,从而开阔学生视野范围。

4.高校音乐教学教材选定

从多年的教学中也不难总结出,一本好的教材是影响整体教学的一个先决条件。一本适用性教材一定具备简明扼要、重难点突出、详解难点和由浅入深的特性,让学生从中学习并且能够通过实践加以论证。在音乐素质教育教材的选定,一定是不缺乏趣味性但是也要注重知识的学习,在知识学习为首要条件下,达到一种审美的最终学习目标。综合对于教学考虑,笔者则认为高校音乐教学教材一定涵盖音乐理论的学习和乐曲的欣赏环节。

5.扩大师资力量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决定了教学的水平,在音乐教育这个特殊的教学领域,对老师的要求,相较于其他学科更高,音乐教师不但要具备丰富的音乐理论,良好的演唱技巧以及清晰的教学思想,同时也要满足具备整体的一个音乐知识的储备,不同形式风格的音乐的教学能力。音乐本身不是一个专属学科,它有他的创作性,灵感行,并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底蕴,这就要求对老师文化水平加以提高,增加教师音乐涵养,这也就要求学校管理阶层着重对音乐教师进行培养,推进音乐教育向前发展。在教师资源这块,普通高校也应该认清形势,适当的引进具备较高素质的音乐教师,从而扩大本校师资队伍,提升音乐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丁波.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J].齐鲁艺苑,2001,(04).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第6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 高职院校 公共音乐教育

一、高职院校开设音乐公共课的价值功能探究

(一)开设公共音乐课程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开设公共音乐课程,在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是高校文化建设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音乐活动可以净化校园环境,让学生在优质的校园环境中,陶冶心情,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以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为目标,挖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基本技能可以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和谐与健康的发展。坚持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原则,高校音乐欣赏必须是以优秀的、高尚的、有意义的音乐作品教育、鼓舞青年一代。通过一些有正能量传递的音乐,激励学生的斗志鼓舞自己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大学阶段是青年一代基本确立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通过音乐可以改善学生封闭的性格陶冶性情;坚定目标树立自信心。

(二)育人价值功能

音乐艺术在对人的道德情操、修养方面所起的有益的作用。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美育思想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论述中体现得最为明确,在他看来,“乐”就是造就一个完美的人的最终目标。与孔子思想几近相同的是德国诗人,教育家席勒,他曾说:“道德的阶段,只有通过审美的阶段才能实现,美(包括音乐的美,也包括其它艺术的美)是造就完善人格的必经之路。”音乐之所以能够造就健全、美好的心灵,使人成为一个真诚、善良、美好、优雅的人,这是由音乐所具有的艺术物质所决定的,真、善、美才是艺术的内涵。真正的音乐作品都是表现出创作者对自然界、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生的各种情感和真实感受。当倾听者接触到这些美好的作品时,自然会被其中的真诚所感动,激情所激励,从而使自己在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浅谈民办高职院校如何做好公共音乐教育工作

(一)明确公共音乐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学校艺术教育得到不断加强。但是,仍有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同志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随着艺术教育发展的要求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中国的高等艺术教育飞速发展,每年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人数逐年上升。在高职院校开设音乐公共课可以改善学生封闭的性格,陶冶他们的情操;高职院校音乐公共课可以提高学生的气质和生活的品味,引导其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高职院校音乐公共课可以提高学生的智力和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智商和情商;高职院校音乐公共课可以提高学生理性思考能力,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及行为;高职院校音乐公共课还可以让学生懂得学习方法,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从提高高等教育的素质高度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把高职院校的公共音乐教育工作纳入到高职院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去,深刻理解公共音乐的内涵,明确态度,真正确立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加快民办高职院校的公共音乐设施建设

民办高校的出现打破了公办院校一统天下的局面,丰富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和高等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提高高等教育的普及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这几年高等教育各高校生源扩招政策的出台,高考生源逐年下降的趋势,民办高校的发展面临一些经济和制度上的一些困境,目前民办院校的公共音乐设施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各种音乐设施建设还不齐全,需要通过国家政策和政府的扶持,指引民办高校的良性发展。

(三)加强民办高职院校的公共音乐教育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制定民办高职院校的公共音乐教育政策的规章制度,严格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实现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目标的有力保障。成立学校公共音乐教育工作教研组,教学管理工作由教研组长负责,教研组制定严格额教学制度,要求教师做好教案、授课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其中检查工作,采用学生测评老师的方式,给老师打分;开展说课竞赛等活动,由教研组组织学校督导对每位教师的上课情况打分;只有制定严格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才能推动学校公共音乐教育工作的开展,只有制定严格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才能保证学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质量;只有制定严格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四)加快民办高职院校公共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完善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体制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人数比较少,工作岗位机制“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形式,教师的年龄和职称分布也不合理,青年教师和教师所占比例较大,中间力量缺失严重,如何提高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是一个迫在眉急的问题。

近年来,省教育厅师资培训项目越来越多,对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做好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培养教育工作成为民办高职校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工作,民办高职院校应该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培训项目,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只有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术,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更好的为学校的公共音乐教育工作发挥作用。学校建立管理监督机制,对参与培训的教师进行考核,建立奖赏制度,促进人才的培养。总言之,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是解决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根本问题,只有建立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音乐专业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让学生获取扎实的公共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专业技能,实现民办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良性发展。

(五)不断提高音乐活动质量,建设和谐校园

学校(英文:school;educational institution)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是提供学生学习知识、研究专业的场所,学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是学校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传递校园精神文明的生命力的所在。积极开展校园音乐活动,对学生的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应成立各种社团(街舞社、歌唱团、乐队等),积极开展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活动以社团为单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突出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学生尽情的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使自己获得更大的自信,焕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呈现出一种欢乐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同时音乐活动中创造力的激发、强调主体的个性发展、智力的潜能挖掘,这些都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开展各式各样的音乐活动,也为校园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六)重视学生的各种音乐社团,重视学生各种音乐活动的指导

学生社团在高校建设和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学生社团活动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能促进社团的和谐健康的良好发展,更能引导社团活动服务于学校的公共音乐教育的中心工作,丰富学校的校园音乐文化内容,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民办高职院校正如新生儿一样,还处在发展阶段,各种体制建设还不成熟,存在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当然民办高职院校也有自身的发展优势,我们期待着民办高职院校的公共音乐教育能够列入大学公共教育课程,正如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课程一样作为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我们相信民办高职院校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稳定发展,突显优势,为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添砖加瓦。

三、结语

音乐作为一种时间与空间的艺术,在具体音乐教学操作中,还在于教师的自身感悟,在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面对大学生这样的教学对象下,高校音乐教师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音乐课程作为近年来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其标准的指导纲要以及教学内容是需要完善的,笔者基于音乐教学中的困惑,诚惶诚恐,写于本篇。在对高校音乐教学的现状研究下,借鉴并吸纳前辈学者的教学经验,提出应在美育前提下实现音乐欣赏教育的教学思考,并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案,完成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曾桂生,贺锦智.公共艺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

[2]赵淑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丛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第7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素质培养;措施

一、前言

在我国学前教育的管理质量和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而幼儿园教育的质量依靠则是幼儿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而幼儿教师音乐素质培养的主要基地就是高校,高校的学前音乐教育承担着培养幼儿教师的艰巨任务,肩负了提高我国整个幼儿教育事业水平的重要使命。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素质的培养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对于探讨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改革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音乐素质低,基础薄弱

学前教育专业对于学生音乐素质要求较高,但是高校的招生录取要求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和其他专业一样,只需要通过高考就行,不像以前一样需要对报考学前教育的学生进行艺考。的目前高校的这种招生方式就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音乐素质薄弱,根据调查发现,很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的时候都不懂得用正确的发生方法唱歌,不懂得任何的声乐知识,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从来没有碰过钢琴,那更别说会钢琴伴奏这样的音乐技能了。这些学生无论是对音乐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演创造能力都非常的薄弱并且由于高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采用相同的招生方式,很多学生对于学前教育的了解不够充分,糊里糊涂的报考了这个专业,入学之后发现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各方面的技能,而对此并没有兴趣,因此产生了后悔和厌学的心理,这也给高校培养学生音乐素养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纵观高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很容易的可以发现音乐教学不能够紧密联系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在这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高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中,只注重音乐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音乐实践性教学过程。对于绝大部分音乐素养薄弱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对他们进行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必不可少,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特别是对于这些音乐素养薄弱的学生来说,倘若没有音乐实践的教学,不能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教育也有如此有趣的一面,就会严重使学生丧失对学习音乐课程的兴趣,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导致学前教育学生对于音乐技能的学习缺乏时效性,大大降低学生对于音乐实践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得这些学生在成为幼儿教师之后也不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挖掘孩子的音乐天分,不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课程设置不符合现代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对于高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根据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很多高校都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比如在学科的编排、学科的课程内容设计等等都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学前教育的专业目标定位不准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定位在培养科研型的人才培养上,导致音乐课程的设置比例不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音乐专业的学生不一样,高校减少了大量音乐技能培养的课程,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接受音乐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这些问题将导致幼儿教师的音乐素质远远达不到满足幼儿园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要求。

(四)学生声乐技能的培养存在不足

和钢琴即兴伴奏技能一样,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声乐技能的掌握远远达不到作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要求。声乐技能对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感知、音乐理解以及音乐创作等音乐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日后的幼儿教育工作也是极为有利的。但是目前高校中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技能的培养还存在一系列的不足。首先,虽然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能够认识到声乐技能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在教学模式上存在严重的问题,他们和专业的音乐学院采用的教学模式相同,以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的声乐技能为目标,这样虽然对于学生声乐技能的提高很有帮助,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和现阶段的幼儿教师的培养要求存在不符,背离了幼儿园需要高素质的综合人才的需求。其次,在声乐技能教学中只注重基础性,缺乏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培养。在幼儿园的新课程改革当中,艺术课程的实施已经实现综合化,幼儿教师要改变以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歌唱能力,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艺术综合素养。但是在高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而对于歌词所表达的涵义的理解,歌曲的创造等声乐技能的培养却不够重视,这样的教学模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个音乐素质的培养。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培养对策

(一)转变学前音乐教学的理念

转变学前音乐教学的理念,首先要做的是要提高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不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政府和高校本身不重视,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在学前教育专业上,这就使得学前教育专业不管是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还是学前教育专业所需的硬件设施配套上都远远达不到要求。所以要想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政府和高校必须要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其次,需要完善W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第一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生源质量,高校在招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时候,应当增设艺术考试,学生不仅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还需要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第二要准确定位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办学思路,改革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全方位立体化的对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现状进行改革,以此来切实的执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要求,培养一批音乐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爱学前教育事业,能够胜任幼儿园实际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综合型的学前教育人才。

(二)优化课程配置,改变教学模式

课程配置混乱、教学模式陈旧是导致学前教育学生的音乐素质低的原因之一。首先在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配置中,大部分都是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对于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音乐课程所占的比例少之又少,所以,要想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必须要增加音乐理论知识培养和音乐技能实践训练的课程,同时需要协调好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关系,只有优化了学前音乐教学的课程设置,才能更好地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其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模式陈旧,对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有百害而无一利。学前音乐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共鸣,同时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富有趣味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以及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提高学前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

提高学前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首先全面提高学前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学前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高超,不仅能让学生通过教师体会到音乐的独特魅力,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其次,由于目前高校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大部分都是以前师专毕业,所以他们当中绝大部分对于音乐知识的储备量还是存在较大欠缺。对于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师来说,他们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音乐艺术知识、扎实的音乐技能,还需要精通音乐史、乐理等相关的音乐教学知识。教师如果能够在浩瀚的音乐艺术的世界里不断的追求、积累,掌握音乐艺术的精髓,这对于自身音乐素养的提高以及学生的艺术熏陶和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是极为有利的。

(四)加强学生钢琴伴奏和声乐技能的教学

钢琴伴奏技能和声乐技能是学前教育学生音乐素养里的两个重要方面,在高校学前教育学生当中对于这两项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存在很大的欠缺。要想提高学生钢琴伴奏技能和声乐技能,首先需要的就是增加这两个技能学习的课时,足够的课时量是学习和掌握这两项技能的前提和基A。其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钢琴伴奏和声乐课堂上,应当让学生成为主体,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学生的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增加学生们实践的机会,在学生掌握一定的钢琴伴奏技能和声乐技能的时候,鼓励他们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钢琴伴奏技能和声乐技能。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第8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高校,艺术院校,探讨

关于我国传统音乐教育在高校专业音乐教育领域的存在方式问题,已经引起很多专家和学者的重视。中国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的积淀。在音乐艺术院校或普通高校音乐院系开展或加大传统音乐教育比重,培养传统音乐的表演者,促进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高校专业音乐教育面临的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在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的公共音乐教育领域,传统音乐教育的地位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这个领域中,对于传统音乐教育的反思和思想重建的问题。

一、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体系中传统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作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内容之一的音乐类选修课已经在各高校中广泛开设,但多以综合性的音乐欣赏课为多,传统音乐教学只能在这种综合性的欣赏课中略微涉及。另外常见的有《西方交响乐欣赏》、《外国歌剧欣赏》等以西方音乐文化为主体的课程,与中国传统音乐相关的民歌、曲艺、戏曲等课程在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体系中反倒不多见,中国传统音乐课程比重大大小于西方音乐课程。在这种严重向西方音乐文化倾斜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主体意识全面失落。在大学生心目中“西雅中俗”的观念十分普遍,很多学生在大学的音乐课堂中都欣赏过西洋歌剧,舞剧,但是却从来没有完整地欣赏过一出我国传统戏剧;西洋交响乐名曲能数出很多,对我国的民族器乐名曲却了然不知。可见,大学生们对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淡漠和无知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

二、探寻其原因

首先是历史原因,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从开创之始就已经打上了“以西为师”的烙印。上个世纪初,我国早期的学校音乐教育就是从“以西为师”开始,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这一批教育先行者在认识西方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上的思想还不够成熟,他们盲目认为西方音乐比中国音乐更先进,致使当时的音乐教育依据并完全效仿欧美音乐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评价标准,这种“重西轻中”的理念对百年来中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直到现在,我国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形式方面仍然沿用着西方音乐教育模式。历史的原因虽然有,但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由于其自身原因也难辞其咎。一直以来,音乐教育所具有的音乐文化传承功能没能引起人们的必要重视,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到现在其功能仅局限于育美或到育德,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观念一直未能在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中得到显著体现。在文化属性认知方面,传统音乐课程始终表现为一种单一的音乐形态而非一种更为广阔的文化形态,以致“在这种学科知识范式作用下原生民族音乐被抽象、被还原,历史、地域、时间、文化被抽去,所剩下的便只有一个个音符、一种种形式,民族音乐只是理论的真实,远离了文化的真实。”最终的结果是导致传统音乐教育的认知目标被降低,社会功能不被重视。

三、对其的反思

随着世界各国文化的开放、交流与多元格局的形成,寻求本文化资源已成为各国家、各民族谋求生存、促进发展的基本国策。民族音乐文化传统在这样的背景下也被提到作为本文化重要资源的高度。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已成为近年来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倡导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今天,多元化的音乐教育首先应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教育,系统学习民族传统音乐,了解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应该是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和首要任务。樊祖荫先生认为:“保护传统文化需要我们‘走近传统,走进传统’而最有实效、最有可能实现保护传统音乐的就是教育。”如今大学教育在我国已经逐渐实现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大学生也是一个接受能力很强的群体,普通高校若能借助公共艺术教育平台,在课程体系中加大中国传统音乐的教育力度,担当起弘扬传统音乐文化的重任,将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普通高校开展传统音乐教育既是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需要,也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一个有效途径。对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更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还是发展民族音乐艺术,使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需要。

四、思想的重建

1、音乐文化价值观的重建

由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一直沿袭的是西方教学模式,“欧洲中心论”思想可谓根深蒂固。因此要重建我国普通高校传统音乐教育体系,首先要更新思想,实现思想的重建,而这种重建是要清除西方文化历史的偏见,并以平等的方式与西方音乐体系保持差异的并存。总的来讲就是要着眼于本民族的文化精神,树立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自尊观念。在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我们有相当一部分的高校音乐教师的音乐知识结构是建立在西方专业音乐基础之上的,他们习惯于用西方专业音乐理论和审美观来衡量、评价我们的民族传统音乐,经常会得出结论我们的音乐史落后的,低下的,甚至是不符合规律的。他们在课堂上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这种思绪传递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建立起同样的思想意识框架,认为中国的音乐就是不如西洋音乐,这不能不说是我国音乐教育的一种莫大悲哀!

2、音乐教育理念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