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减少低碳环保的方法

减少低碳环保的方法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08 17:06:15

减少低碳环保的方法

减少低碳环保的方法第1篇

内容摘要:低碳生活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被大力提倡,这种生活与之前倡导的作为循环经济一部分的“循环消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提出时的背景及所针对的问题有所不同,其涵盖内容、特点与实施路径也不尽相同,但是低碳生活与循环消费又互相促进、属于殊途同归的环保生活。

关键词:低碳生活 循环消费 异同

伴随着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的余温,“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热点。“低碳生活”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也被大力提倡。这种“低碳生活”与作为循环经济一部分的“循环消费”有什么联系,二者的区别何在,这是本文研究的内容。笔者认为:二者是存在交集的两个圆,各有侧重又有不同,属于殊途同归的环保生活。

低碳生活与循环消费的提出

(一)低碳生活的提出与内涵释义

“低碳生活”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它强调的是通过多种途径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加剧,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全球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为谋求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低碳生活方式”的最早提出,据笔者对现有可查的资料分析:应为2004年日本发起的“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计划。该计划是为在2050年实现低碳社会提出具体的对策,其中包括制度上的变革、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等,这一计划首次将实行低碳生活方式纳入建设低碳社会的视野中,超越了以往更关注减少能源消耗的取向。2008年6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了一份报告,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多项建议,倡导个人“低碳生活”。在我国, 2007年,国家主席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时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但“低碳生活”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进入公众的视野,则是在2009年11月,我国政府提出2020年碳排放目标和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出现的。河北省保定市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首批试点城市之一,还印制了低碳城市家庭行为手册,告诉普通公民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怎样减少碳的排放。“低碳生活”正走近普通百姓家庭,并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消费理念。

所谓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减少所耗用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其方法除了种树发挥碳汇功能外,还提倡购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坚持爬楼梯等,在不改变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从节电、节油、节气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减少碳的排放。这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那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认识到原有的消费和生活方式浪费能源、增排污染,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生活的实质是把人们的观念从消费主义的过度消费,重新引回到节约的传统美德,并赋予了节约更新鲜的内涵。

(二)循环消费提出的背景与概念解析

“循环消费”是在人类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消费模式导致了严峻的环境问题背景下提出的。它的侧重点则是通过减少资源消耗、消费品的循环利用及有效回收实现资源化的方式,最有效地利用消费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带来了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迫使人类开始反思自然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从经济的角度首次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他将人类生活的地球比做太空中的宇宙飞船,提出如果不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当超过地球承载能力时就会走向毁灭,只有循环利用资源,才能持续发展下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开始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提倡循环消费。

所谓循环消费是指走出“拼命消费、过度消费”的误区,提倡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过程中尽量延长消费品服务的时间强度,消费结束时考虑是否还有实用价值,最后做好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消费是现代国际社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人们在消费活动中要按照消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生态规律和技术规律的客观要求,最有效地利用消费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凸显出“消费品――消费――废弃物――再生资源――再生消费品”的物质消费增长方式,以实现消费资源的最优消耗和循环利用,保证废弃物的最小排放和对环境的最少污染,从而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消费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循环经济的运行与发展。

低碳生活与循环消费的内容、特点与实施路径比较分析

从涵盖内容来说,低碳生活与循环消费有所交叉,但循环消费的内容更广泛。从实施的路径来说,低碳生活的实施更丰富具体,强调全民参与;而循环消费除了积极采取措施调动全民参与外,还包括了政府的政策引导、经济杠杆的驱动、法律的约束与规范以及技术的支撑等宏观的内容。

(一)低碳生活与循环消费的内容、特点比较

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尚未在学界形成约定俗成的内容,且由于涉及很多生活细节,其内容具体而丰富。比如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倡导个人“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就包括:每天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电脑和平板显示器;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衣机;用在附近公园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45分钟锻炼;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不开汽车改骑自行车等等。

在我国还有热心网友对冰箱、空调、微波炉、计算机、燃气的节能使用和出行等方面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法,倡导低碳生活。此外,低碳生活还因不同国家人们的文化传统及生活习惯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人们的碳消耗量、消费结构不同,具体到减碳、低碳生活的方法上就会有很大不同。例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可将其简化为“勤、俭”二字。而对于崇尚过度消费的国家来说,就应该是戒除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嗜好。

同样地,作为一个经济概念,循环消费也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新的价值观和美德。它的内容包括提倡消费者在消费选择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优先选购简约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易于环保处理的商品;在消费过程中鼓励自带购物袋,对于可重复使用的包装和商品,多次利用,尽量不用一次性塑料袋、塑料盒、筷子、纸杯等;在消费过程结束后,自觉将包装废弃物、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不造成环境污染。其特点是通过资源利用的合理化、消费品的再利用、废弃物的再循环,达到人口、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使人们在优美适宜的消费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循环消费不仅包括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包括通过延长消费资源服务时间和强度,促进资源重复利用和回收,实现再循环,改善消费环境和生态环境,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见,低碳生活和循环消费在内容上虽有交叉,但循环消费涵盖的内容更广。

(二)低碳生活与循环消费的实施路径比较

倡导低碳生活,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从现在的高碳生活转向低碳生活,首先要求每个消费者和政府部门身体力行,不断创新挖潜,从生活细节中降低碳排放。如改变以高能耗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尽量使用节能、节电、节气的家用电器和交通工具;不使用一次性消费品;还包括改变饮食习惯、倡导低碳饮食。其次,作为耗能大户的商场、酒店、宾馆等,改变通过“便利”实现“盈利”的营销模式,实施低碳运营模式,尽量选用节能、减碳的产品,降低能耗,实现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当然,推行低碳生活,也需要政府营造一个助推的制度环境。如提供一些实现低碳生活的信息服务,通过减免税费、提供财政补贴和建立刚性制度等措施引导消费者节能减排,抑制消费主体的高碳消费方式,推进节能措施在政府、企业、社会层面的有效落实,使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说,低碳生活的实施,主角是每一个能源使用单位和每个消费者,提供服务与保障的是政府。

贯彻落实循环消费,使这种观念和生活方式深入人心,需要利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种手段,多管齐下,各方联动,才能普遍实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加强宣传,使消费者转变观念,自觉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保护环境,使“循环消费”从专业群体走出来,成为寻常百姓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其次,建立完善的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类废物回收制度。明确消费者在垃圾分类、废弃物处理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规定消费者应尽量购买绿色产品。在法律的强制约束下,改变人们的非持续性消费行为。第三,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制订鼓励循环消费的经济政策,以税收等经济杠杆激励和约束消费者的行为。此外,政府还应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搭建废旧物资交流的平台。如建立社区“跳蚤市场”,利用网络、报纸等开办闲置生活物品交流平台,建立城乡之间废旧物资交易市场等。最后,加强科学研究,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尽快找到减少垃圾排放和对各种有害物质无害化处理的新工艺、新技术,同时加强对关系循环消费发展的信息技术、资源重复利用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运输技术等的研究。同时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经济增长、资源消耗、环境质量、废弃物回收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新技术应用程度等,为循环消费提供度量衡。在实施循环消费方面政府起主导作用,而参与者除了全体消费者外也包括政府,同时技术部门的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

低碳生活与循环消费的共性分析

人类践行低碳生活,改变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生活消费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种植碳汇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状况。而循环消费所谋求的消费资源与环境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也会大大缓解,二者相互促进。另一方面,不管是低碳生活还是循环消费,作为一种新的环保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其出发点均为倡导全社会关注环境问题,形成合理的消费方式,目的和归宿都是改善环境状况,达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一)低碳生活与循环消费互相促进

低碳生活是循环消费的必然要求。发展循环消费是在更大、更广范围内解决消费模式中存在的能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等问题,要实现消费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必然要求节约能源资源,这无形中达到了低碳生活所谋求的减少碳排放的目的,可以有效缓解CO2排放大幅度增长对地球和人类社会造成的灾难和严重影响。据统计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全国开始实施“限塑令”一年间,全国超市塑料袋用量减少400亿只。而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

低碳生活促进循环消费。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这与循环消费要解决资源有限和需求无限的矛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的目标是一致的。推行低碳生活,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消费者主动或被动地从高碳生活转向低碳生活,既是发展低碳生活的关键所在,也解决了循环消费的突出难题。而发展低碳生活所提倡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消费模式,既能达到节能减排的要求,也对推进完善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污染治理的循环消费模式有重要的启示和促进作用。因此,低碳生活的顺利推行,会有效促进循环消费向纵深发展。

(二)低碳生活与循环消费都可促进环保生活方式实现

作为一种全新的环保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不管是低碳生活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视角,还是循环消费倡导的消费品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二者的出发点均为改变不注意节约、过度消费、奢侈消费的习惯,倡导全社会形成合理的消费方式,目的和归宿都是为了改善环境状况,还人类一个空气清新、气候适宜、碧水蓝天的生活环境,达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当然,还应该充分认识到,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循环消费已经逐步展开,循环消费政策法规正在逐步完善,各地实施循环消费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如为配合2008年6月1日起《塑料购物袋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河北省工商部门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限制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查处生产非法塑料购物袋的小作坊、黑窝点,从源头上限制了塑料袋的生产,促进了消费者循环消费。上海市已免费为市民改造老式抽水马桶5万套,三年已节水210万m3。另据新华社报道:为满足群众梯次消费、引导循环消费,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天津市商务委《关于加快天津市旧货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根据该意见,天津开办便民利民周末“跳蚤”市场。2009 年,天津开展1-2 家“跳蚤”市场试点,探索运营管理经验,2010年逐步推广。低碳生活作为一个刚刚进入公众视野的时尚词汇,还不被大多数消费者所了解,因此不能把低碳生活和循环消费对立起来,更不能把循环消费发展半途而废,只提低碳生活,因为两者都可以实现环保。

综上,正确认识低碳生活和循环消费的关系,既要看到它们在涵盖内容与实施路径上的不同,又要认识到它们之间相互促进、殊途同归的密切联系。因此,应该从基本国情出发,认真总结经验,坚定不移地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和发展循环生产和循环消费,包括推广可再生能源,倡导低碳生活,这是现实而又可行的选择,也是发展低碳生活的基本路径。

参考文献:

1.余颂.试论循环消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消费经济,2009(1)

减少低碳环保的方法第2篇

二、 调查人: 张纪巍 李晨琪

三、 调查来源

1、居民生活问卷

2、网上查阅

四、 调查目的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缓解生态恶化。

五、 调查内容

不少的人也有了低碳的意识,不少学校也都组织了宣传低碳的活动,通过在潍城区东方家园下小区的观察,近年来,人们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一些大人小孩见到垃圾会主动捡起。 6、建议及措施 ①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年度计划,在经济发展中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②严格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的生产主体工程与防治污染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使用。现在,全国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在95%以上。

③健全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从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建立环境/低碳管理机构。

④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使环境管理沿着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发展。

六、 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低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碳排放量,通过我们自身对低碳的理解及查阅资料进行宣传,使更多人了解了低碳生活的意义所在,并且开始了低碳生活。从而与以前相比,减少了碳排量。

一、 调查课题: 创造低碳生活

二、 调查人: 张纪巍 李晨琪

三、 调查来源

1、居民生活问卷

2、网上查阅

四、 调查目的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缓解生态恶化。

五、 调查内容

不少的人也有了低碳的意识,不少学校也都组织了宣传低碳的活动,通过在潍城区东方家园下小区的观察,近年来,人们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一些大人小孩见到垃圾会主动捡起。 6、建议及措施 ①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年度计划,在经济发展中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②严格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的生产主体工程与防治污染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使用。现在,全国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在95%以上。

③健全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从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建立环境/低碳管理机构。

减少低碳环保的方法第3篇

1.1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处于工业化的阶段,想要减少碳的排放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其能源的利用效率,并且我国提高能源效率的空间较大。我国主要是建筑物以及交通运输和工业这三者碳的排放量较大,尤其是工业所排放的碳量。我国属于发展中的国家,拥有较为先进技术的同时也拥有落后的技术。在建筑方面需要效仿欧洲国家,建筑零排放的建筑物,从而减少碳的排放量。同时不断提升工业的能源,将落后的产能迅速的淘汰,同时,将排放量降到最低。在交通方面可以通过修建高速铁路,尽量减少飞机的班次,可以在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减少碳的排放量。

1.2调整我国产业结构

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并发展低碳的产业,将其高碳像低碳转变,使其成为升级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方向。应该将重点放在知识密集以及技术密集的产业,例如信息以及现代服务的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我们必须要减少制造环节所产生的能耗和物耗以及污染。优化产业的结构,提高高碳产业市场准入的标准,并积极的发展低碳产业,这对于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大力推广低碳技术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将低碳技术作为其发展的支撑,从而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低碳经济。目前,我国还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主创新并且积极的研究开发以及推广并应用捕获以及封存碳的技术,以及能源的再生利用技术,恢复生态以及替代资源化技术等,使其先进技术中节能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并且促进清洁的生产与循环利用,进一步使能源的附加值以及使用效率提高,在保障其能源供应处于安全的同时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控制。特别是,对于太阳能以及风能和生物能源等已经成熟了的低碳技术要大力的推行,并倡导将其应用到节能型建筑物以及环保型的农业这些领域中去。

1.4建立完善的碳交易市场

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体系可以简称为碳交易,碳交易运行的机制有两种,分别是配额以及项目的交易。也就是通过项目合作的这种形式,买方需要向卖方提供资金或者是技术方面的支持,从而使温室气体的减排额度减少。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属于系统工程,我国应该尽快建立一套发展全国统一的与其碳市场相关的法律规范体系,使其目前的排放交易所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省市对于碳交易的管理以及认知的能力,并且还需要积极的构建以及供给碳交易信息的平台。

1.5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想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要加强国家和国家的合作。在发展低碳经济以及自然生态保护大气环境等较多领域开展国际性的环保合作项目。同时建立新的环境保护合作机制,为大力推进国际组织以及政府机构参与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提供法律依据。积极建设环保产业,并且在产业的规划上面将新型的能源以及环保材料与设备技术的研发作为发展的重点,吸引各个国家环保企业的注入,从而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以及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支持。

2保护大气环境的措施

大气环境的破环,是导致全球变暖以及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大气环境方面的保护。

2.1首先在工业布局方面要合理,大气状况对于人们特别重要,因此应该均匀的分布工业生产,不能将工业生产集中到局部或者是少数的大城市中。这样,单位面积所排放的污染物较少,有利于自然的净化。特别是,在选择厂址方面也应该选择符合其性质的地方,例如,应该将产生有害气体的厂址选在居民区下风向。

2.2改进燃料结构及方式,能源结构不合理,使其能源利用率较差,从而导致我国大气污染更加严重。因此,必须要改善我国能源的结构,并且加大石油以及天然气的比重,不断发展新的能源,并且还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例如区域供热,使煤气化得以实现。

2.3提升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采取植树造林的方法,绿化我们生活的环境,由于绿色的植物可以将大气中氧气更新,从而使空气的成分得到调节,达到净化大气的目的。因此,大面积的进行植树造林可以对温室效应进行调节,增加生物链中的含碳量,使其大量的碳无法进行转换,进而不能进入大气中去。(好像是不太通)同时还需要根据气候变化培育出适合该气候的新农作物,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结语

减少低碳环保的方法第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消费模式 交易风险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积极实现经济转型,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如何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并以其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低碳消费模式的涵义

低碳消费是指以低碳为导向,以绿色消费、生态消费为手段,以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为特征,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以满足居民消费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需求为目的的一种健康、科学、文明的消费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理念和消费方式,“低碳消费”一词源于21世纪初低碳经济的兴起。2003年,英国政府在其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引起了全世界广泛关注。随后各个国家和地区竞相效仿,提出各自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发展低碳经济,除了要求企业致力于低碳生产外,更需要人们从根本上变革消费观念,重构消费模式。

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下,一些学者提出,广义的低碳消费模式应包括五个层次:一是“恒温消费”,即把消费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降到最低;二是“经济消费”,即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三是“安全消费”,即把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降到最小;四是“可持续消费”,即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不危及后代的消费能力;五是“新领域消费”,即研发低碳技术,使用清洁能源,推广低碳产品,不断拓展低碳消费新领域。①

构建低碳消费模式的主要环节

以营养健康为导向的低碳饮食。低碳饮食,就是对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进行严格限制,同时稳步提高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实现低碳饮食,一是要平衡膳食,在保证营养、健康的前提下,提倡少食肉禽蛋奶,多吃五谷杂粮、瓜果蔬菜,尤其是尽量选取当地、应季的天然食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还可以降低碳的排放量。二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要均衡饮食,外出就餐时要酌情点餐、杜绝浪费。三是低碳做饭,采用蒸、煮、拌等节能烹饪方法,选用节能冰箱、节能灶具、节能电饭锅等高效厨房系统,从源头上减少日常饮食的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量。

以生态节能为导向的低碳建筑。低碳建筑是指按照生态住宅标准,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使用运营到装修改造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力求获得一种与自然和谐的建筑环境。实现低碳建筑,一是建筑物外墙及屋面要尽量选用隔热保温的新型材料,降低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率,还要采用分户取暖热计量收费、补贴外墙外窗改造、太阳能蓄热、地热取暖等方法,这样不仅能有效减少建筑用能量,还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二是推广使用太阳能路灯和景观灯,楼道照明采用声控灯技术,室内照明推广使用节能灯等。三是多营造树林绿地,绿化城市屋顶,这样既可使建筑防水隔热,节能降耗,又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以绿色环保为导向的低碳交通。低碳交通,就是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出发,日常出行选择低碳的交通方式,不断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大力开发低能耗的新技术和交通方式。实现低碳交通,一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持续提高公共交通的利用率,为居民出行提供方便快捷、舒适安全的公共交通服务。二是严格控制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长速度,其增速一定要与城市的发展规模相适应,同时,相关部门要进行科学的引导与管理,使其合理发展。三是鼓励购置小排量汽车,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倡导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交通方式。四是短距离鼓励步行、自行车出行,交通设计及道路指挥体系要有利于慢速及公共交通系统的推广和使用。

以经济适度为导向的低碳日用。低碳消费要从日常点滴做起。一是选择低碳家电,选购在技术上推陈出新、在生产中采用环保材料的节能家电。二是低碳穿衣,尽量选用自然环保面料和可循环利用材料制成的衣服,减少洗涤次数,鼓励手洗衣服,自然晾干。三是减少生活垃圾,对垃圾进行合理的分类,提高回收利用效率。四是低碳办公,采用无纸化办公平台,通过网络在线处理公文,多用即时通讯工具沟通,少用传真机和打印机,在减少纸张消耗的同时,更可成倍提高办公效率。五是提倡合理消费、文明消费,淡化面子消费,戒除奢侈消费,减少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减少低碳环保的方法第5篇

关键词:低碳化物流业实现途径

依循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精神,减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物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不断创新和发展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行业规模,但从低碳经济角度看依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距离低碳物流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物流行业如何减少碳排放,实现低碳化运营,是当前必须研究的问题。

一、低碳物流的内涵

(一)低碳物流的概念

低碳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低碳物流的发展必须以优先考虑环境问题为出发点,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从而形成一个与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上,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低碳物流转变。

(二)低碳物流的内容

低碳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特别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是物流业发展的新趋势。低碳物流是一个多层次概念,既包括物流企业层面物流的自觉低碳活动,又包括国家层面通过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对物流行业实施引导,还包括社会层面的舆论引导。

物流企业的自觉低碳化活动包括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低碳化。从物流作业环节来看,包括低碳运输、低碳包装、低碳流通加工等。从物流管理过程来看,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标出发,改进物流体系。

二、物流业低碳化的实现途径

(一)物流作业低碳化

一般而言物流行业包括包装、运输、装卸、仓储和流通加工五个功能环节。物流低碳化作业可以从这五个功能环节实现减少碳排放,即低碳包装、低碳运输、低碳装卸、低碳仓储和低碳流通加工。

1、低碳包装

低碳包装,指的是以节约资源、降低废物排放为目的的一切包装方式。包装产品从原材料选择、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和废弃的整个过程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一,包装的重复利用。开发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淘汰生产过程中消耗资源过多的包装材料与包装器具,从物流源头上实现减碳。采用通用包装、周转包装,包装多次、反复使用,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转化为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第二,包装的标准化。包装设计采用模数化就是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包装模数化有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包装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从而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包装的模数化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品、集装箱、托盘等标准化物流设施的作业,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2、低碳运输

第一,采用低碳清洁能源汽车。物流企业应加快老旧车辆和高耗能车辆更新步伐,大力发展专用车型和低碳环保车型,积极发展挂靠运输、集装箱运输、厢式货车运输、零担快运等现代化运输方式。通过道路运输结构的优化和运输效率的提高,从宏观上最大限度降低碳排放总量,减少能源消耗。

第二,要降低汽车运输在物流中的比例,大辐提升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多式联运运输比例。物流业有非常大的减排空间,采取以铁路为主的多式联运方式可以在整体上为运输全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提供保证。

3、低碳装卸

低碳装卸指为尽可能减少装卸搬运环节产生的碳排放及粉尘烟雾等污染物而采取的现代化装卸搬运手段及措施。首先提倡采用环保低碳的电动装卸作业车,减少甚至淘汰污染严重、能耗高的燃油装卸作业车。其次消除无效搬运、提高搬运效率,如避免过度包装,减少无效负荷;提高装载效率,充分发挥搬运机器的能力和装载空间等。最后在货物装卸搬运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泄漏和损坏,杜绝粉尘、烟雾污染。

4、低碳仓储

低碳仓储即仓库要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降低碳排放。仓库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增加碳排放;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车辆空载的几率。 低碳仓储要把业务综合化、精细化管理作为业务发展目标,大力发展增值服务,努力提升综合业务在企业经营业绩中的比重。

5、低碳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低碳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要大力发展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二是要集中处理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

(二)物流管理低碳化

1、提高物流业信息化程度

我国物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增大了物流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条形码、智能标签、商品辨识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跟踪系统等,在运输、仓储、包装等物流环节以及物流运作模式方面优化物流管理。同时,要加大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研究。物联网在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的支持下,以特定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借助物联网,积极构建统一信息平台,将促使物流业信息化技术变革,为低碳物流的实现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撑。

2、合理规划和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最优化问题模型,事先对路线进行合理规划,缩短并精简运输线路和不必要的环节。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引入第三方物流,发展第三方物流不仅可使企业集中资源用于核心竞争力的增强,降低企业成本,而且可以促使物流合理运输,减少配送环节,减轻交通拥挤的现象,缓解由物流运输给城市带来的环境污染。

(三)实施低碳物流的政策引导与舆论引导

1、政策引导

政府是推动低碳转型的宏观领导者和决策者,政府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和教训,制定气候变化国家规划,加强制定和完善低碳物流的法律法规,形成物流业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政府应该在发展低碳物流中起到主导、引领、助推的作用。只有依靠政府推动,企业、科研院所才能够跟进发展,政府的发展策略也要从“GDP优先”向“环境优先”转变。应该尽快制定关于低碳物流发展的法律、法规,以保证政策导向正确。过去制订的法律、法规中,与发展低碳物流不相适应的要及时清理或者进行修改,而且,还要根据发展低碳物流的新要求,制订专门的法律、法规,在投资、财税、信贷等方面对发展低碳物流进行支持。

2、舆论引导

当前,人们对低碳经济、低碳物流还存在一些片面、肤浅的认识。政府一方面必须重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不断普及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民的低碳意识,使人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推进低碳物流发展的工作中。另一方面要培养物流企业经营者的低碳经济理念,统一思想,明确承担社会责任,使其在具体的物流活动中减少废气排放,降低噪声污染,达到节约能源,保证效益的目的。

低碳物流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对我国经济发展及实现碳排放控制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在国家低碳减排政策及社会舆论引导下,物流企业应该在物流各环节自觉实现低碳减排,加强自身低碳管理,努力促进我国低碳物流快速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①王艳,李作聚.浅谈低碳物流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商业时代,2010(14):32-33

②岳馨. 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J].中国商贸,2010(12):101-102

③董千里,董展,关高峰.低碳物流运作的理论与策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100-102

④桑茹.论企业绿色物流管理[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45-47

减少低碳环保的方法第6篇

一、引言

随着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全球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却给环境带来很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低碳旅游成为了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话题,提出了低碳旅游这种全新的旅游模式。而我国,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负面作用也日显突出。为此,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行低碳旅游,指出加强旅游景区的节能环保建设,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酒店是旅游景区的必要设施,加强旅游景区低碳建设必须在酒店中实施低碳化。

二、低碳旅游的内涵

低碳旅游是一种在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进行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旅游,是一种深层次的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旅游。具体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理解:

(一)低碳化的旅游生产

从行业的角度看,低碳旅游实际上是旅游业在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即旅游生产企业如宾馆酒店、景区景点、度假酒店、乡村旅游经营户等都应充分积极利用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在旅游地广泛实施节能节水减排,积极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以推动旅游产业的升级,提高整个旅游产业链的资源利用率和生产率,逐步实现低资源消耗、低能源需求下的经济发展。

(二)低碳化的旅游消费

从旅游消费者角度看,低碳旅游首先应该是一种低碳化的生活方式,游客在旅游中自觉养成减少乱扔废弃物,减少碳排放的习惯。其次,低碳旅游是旅游者对新技术、新理念的一种体验,比如参与低碳旅游活动,在享受快乐的同时能感受到低碳的重要性。

(三)低碳化的旅游理念

从旅游认知角度看,低碳化的旅游理念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要逐渐养成低碳消费的习惯,减少了能源资源浪费。这就是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通过文明旅游行为来减少碳的排放,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如果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有不文明行为,如乱扔果皮、乱写乱画等都会造成环境污染,直接或间接的带来碳排放量的增加,加大环境污染,对气候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低碳旅游背景下景区酒店管理的涵义

(一)低碳旅游赋予了景区酒店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

酒店属于服务业,传统酒店为客人提供的产品无论是有形的实物产品,还是无形的服务产品,都以“宾客至上、服务第一、以人为本”为酒店的经营理念,以“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服务,就没有满意的顾客”为酒店的管理模式。然而,低碳旅游背景下的景区酒店与传统酒店的经营管理相比,又赋予了新的涵义,即低碳旅游背景下的景区酒店管理应该以传统酒店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为根本,采用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节能环保的服务方法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种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将成为旅游景区酒店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低碳旅游概念对景区的酒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旅游景区酒店内部营造清洁、环保、绿色、安全的工作环境,搞好旅游景区酒店与景区环境开发保护,以及社会持续发展的关系。做好景区酒店的低碳管理,关注酒店整体形象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最终实现。以“绿色环保理念”引导“绿色服务”,树立“绿色旅游酒店的形象”。完善从生产设计、能源与原材料选用、设备管理等环节,使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利用合理化,经济效益最大化,人与环境的危害最小化,强调景区的生态保护。

四、旅游景区酒店的低碳开发途径

(一)旅游景区酒店餐饮的低碳开发

旅游景区酒店餐饮是景区酒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低碳旅游景区酒店开发不可缺少低碳旅游餐饮的开发。

1、景区酒店餐饮食品采购低碳化

景区酒店食品原料采购低碳化的要求是节能、环保、无污染。其做法如下:

(1)景区酒店食品原料主要在本地采购。本地采购相对于外地采购会大大缩短交通,这将减少能耗,降低污染,因此,景区酒店的食品原料以就近采购为原则,尽量在本地采购,因为到远离景区的地方去采购食品原料,会消耗更多的能源,并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量,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2)餐饮食品采购应多以蔬菜类、豆类膳食等为主,肉类为辅。因为肉类食品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大大高于蔬菜类、豆类膳食。

(3)餐饮食品采购多以时令果蔬为主,反季节果蔬为辅。反季节果蔬的种植需要消耗大量的塑料、化肥、农药,因此多采购季节性的果蔬能减少污染,降低碳排放。

(4)景区酒店采购还应有计划的实行集中采购或食品材料供应商送货上门的方式,以减少外出采购的次数来减少碳排放。

2、景区酒店餐饮食品加工低碳化

食品的加工是景区酒店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加以控制。从有利于人体健康角度讲,餐饮食品制作应注意少油、少盐、少糖、少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能源,降低排放,促进低碳发展。从节能、节水角度讲,酒店可以引入利于环境保护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如大量使用感应节水龙头,使用沼气等清洁燃料都可较大程度的降低能耗、节能减排。

减少低碳环保的方法第7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二氧化碳;碳排放权

从“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到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气候问题备受关注,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的全球性共识。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最终要通过实体经济的技术革新和优化转型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但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如果没有市场机制的引入,仅仅通过企业和个人的自愿或强制行为是无法达到减排目标的。我国现有碳交易主要是清洁发展机制(CMD)项目以及个别地域、行业的交易个案,对于占比超过80%的国际配额交易市场,我国依然没有涉足。由于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国际碳交易规则基本上由西方发达国家制定,我国被迫处在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我国创造的核证减排量被发达国家以低廉的价格购买后,通过金融机构的包装、开发成为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衍生产品及担保产品进行交易。这导致我国难以发挥资源量大的优势,难以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定价机制中发挥应有的影响。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迫在眉睫。

一、碳交易的内涵

碳排放权交易(简称碳交易)的概念源于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们提出的排污权交易概念。科斯定理一直被认为是排污权交易的理论基础。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进行生产经营,为社会提品和服务的,问题在于企业获得利润的同时并未承担排放二氧化碳的环境污染成本,使得经济活动不能体现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稀缺的环境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科斯认为解决环境资源市场失灵的关键是产权,明确环境资源的所有权或财产权,使其成为稀缺资源,可以解决污染外部性问题。据此,经济学家们提议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让市场机制评价环境资源的价值,使其外部性内部化。《京都议定书》的签订意味着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的排放行为要受到限制,由此导致碳的排放权和减排量额度(信用)开始稀缺,并成为一种有价产品,称为碳资产或碳产权。目前,在欧洲、美国等金融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已经形成了一些大型的碳排放交易中心,如欧盟CO2排放量交易体系、欧洲气候交易所、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交易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基于配额的交易。买家在“限量与贸易”体制下购买由管理者制定、分配(或拍卖)的减排配额,譬如《京都议定书》下的分配数量单位(AAU),或者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下的欧盟配额(EUAs)。其二是基于项目的交易。买主向可证实减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购买减排额。

碳交易从资本的层面人手,通过划分环境容易,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定义,延伸出碳资产这一新型的资本类型。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改变了企业的收支结构。而碳交易市场则为碳资产的定价和流通创造了条件。来自不同项目和企业产生的减排量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被开发成标准的金融工具,使得金融资本通过碳交易市场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创造碳资产的绿色技术的实体经济。碳交易将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联通起来,通过金融资本的力量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碳交易的一般做法是:首先由政府部门确定一定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并据此评估该区域的环境容量;然后,推算出二氧化碳的最大的允许排放量,并将最大允许排放量分割成若干规定的排放量,即若干排放权;接着,政府选择不同的方式分配碳排放权,如公开竞价拍卖、定价出售或无偿公配等,并通过建立排放权交易市场使这种权力能合法交易。在市场上,排放者从其自身利益出发,自主决定其污染治理程度,从而买入或卖出排放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本质就是承认碳资产商品化,提供二氧化碳排放空间数量化、资产化、市场化的途径,使之成为非公共物品,成为一种生产过程中必须付出代价才能得到的资源,通过市场机制对碳排放权的有效配置达到二氧化碳减排的目的。

二、碳交易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宏观经济帕累托改进

发展碳交易市场首先要确定我国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凸显环境资源稀缺性。碳交易市场机制的价格发现功能可实现碳排放权的合理定价,使环境资源成本外部性向企业生产活动内部化转化。碳排放权获得类似垄断资源的身份,微观经济主体受成本一收益的驱动会珍惜有限的碳排放权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可诱发一系列的低碳经济活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限制、微观主体排放成本控制及低碳经济活动将会使我国宏观经济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使污染治理总体费用得到大幅降低,逐步建立起高效的经济一能源系统。在不影响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能源需求与二氧化碳排放,最终达到环境资源优化配置及整体经济的帕累托改进。

(二)能使减排成本收益转化

碳交易市场机制下的碳排放权具有商品属性,其价格信号功能引导经济主体把碳排放成本作为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碳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和碳货币化程度的提高,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流动性的金融资产。企业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碳资产管理将促进经济发展的碳成本向碳收益转化。碳交易市场兴起并可带动形成以碳排放权为中心的碳交易货币以及包括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衍生品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形成能源链转型的资金融通——减排成本收益转化——低碳资金投入的良性低碳循环。

(三)促进低碳技术转移

通过建立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使得碳排放边际成本较低的排污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或成本优势转让或储存剩余的排放权,碳排放边际成本较高的企业则通过购买的方式来获得环境容量资源的使用权。购买行为的本身既包含实际减排额度的转让也包含低碳技术的交易。通过碳排放权的交易,污染治理的最终任务必将落在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或专业化减排处理的企业身上,客观上促进了包括节能和清洁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集和封存、清洁汽车技术、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技术应用和创新。

(四)引发低碳能源革命

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新能源属于低碳能源,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热能,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也可以说,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碳交易市场机制解决了二氧化碳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问题,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定价,使其成为经济主体生产活动的要素。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势必会引发能源革命,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降低化石能源比重,改变能源结构,促进经济主体提高能源效率,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其它污染物的排放量,能源消费由传统高碳能源逐渐向低碳新能源过渡。

(五)促进低碳经济转型

碳排放权交易的减排成本收益转化、资金融通功能以及促进低碳技术转移功能有利于企业加强低碳产品的投资,有利于打破产业投资锁定效应,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及新型低碳产业的兴起。宏观上有利于政府以低碳经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要求,调整投资、出口和消费这“三驾马车”的重点和方向,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降低“高碳”产业的比例,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低碳产品的出口。调整我国目前技术含量、环保标准和附加值都比较低的出口产业结构,鼓励能效较高的产品出口,以应对各类环境贸易壁垒,最终构建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低碳经济体系。

三、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路径选择

(一)碳交易市场体系构建的要素

1污染总量控制。只有控制了碳排放空间的使用上限,才能使碳排放权成为稀缺的经济物品,碳排放权才可以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因此,构建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必须以实现排放总量控制为前提。碳排放总量由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区域的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现状、污染源情况、经济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碳排放总量限定直接关系到交易能否顺利开展,排放权数量过大,会使区域内碳排放超过环境容量,减排效果难以实现;排放权数量过小,则会导致碳排放成本超越社会经济技术承受能力,较高的碳排放权价格使得企业不愿购买排放权而引发非法排放行为。

2环境产权明晰。环境资源等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消费的特征,即产权通常是不明晰的,私人对其的损耗和破坏带来的后果皆由社会分担,导致外部不经济性的产生。科斯定理将外部不经济性与产权联系起来,强调通过或依靠私人行为来解决外部不经济性问题,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界定完善的资源产权制度。据此,在环境产权界定明晰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率的市场,可以执行市场转让的产权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解决二氧化碳排放不经济问题,达到环境资源优化配置。

3市场自由交易。碳交易市场必须保证经济主体之间能够自由交易。对排放权卖方而言,由于超量减排而剩余排放权,出售排放权获得的经济回报实质上是市场对有利于环境的外部经济性的补偿;对买方而言,由于无法按政府要求减排而购买排放权,支出的费用实质上是外部不经济性的代价。市场决定着碳排放权的价格,市场机制的配置促使经济主体约束自身排放行为。允许碳排放权自由交易的市场既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又能有效地配置环境资源。企业为了节约环保开支,必然要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并不断地开发更加有效的技术,由技术进步而带来的排放权节余又会给企业带来收益。

4政府适度干预。市场机制固有的缺陷会导致环境问题上的“市场失灵”,政府调控行为则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政府主要作用在于保证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尽可能发挥市场机制特别是价格机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政府行为包括:制定排放总量、排放权的初始分配、监督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交易进行管理等。在排放权交易市场中政府也作为普通的市场主体进行购买或出售排放权的交易,但政府主要行使监管职能,参与市场交易是次要的,并且政府交易在整个交易市场中不占主要份额。

(二)我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路径选择

1以总量控制为前提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碳排放权一级市场是指排放者与政府之间进行交易,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和有偿取得。首先,必须坚持碳排放总量控制为前提,对我国环境容量科学测算,规定一定时间和区域内可供使用的容量资源的总量和上限。然后,按照“污染者付费”(PoIluterPayPrinciple,PPP)原则,排放权应以一定方式有偿分配给排放者。从美国等国家的情况看,一般情况下政府每年定期与排放者进行交易,交易形式主要有招标、拍卖、以固定价值出售,甚至无偿划拨等。对社会公用事业、排放量小且不超过一定排放标准的排放者,可以采取无偿给予或低价出售的办法;而对于经营性单位、排放量大的排放者,多采取拍卖或其他市场方式出售。一级市场无需固定交易地点,交易时间由政府主管部门决定。

由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初始分配方式的设定必须考虑国情的适应性。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着国内改革和外部竞争的双重挑战,对于政策风险的冲击比较敏感,企业排放权拍卖会增加企业交易成本,而免费分配模式则可以在不改变现有排放权分配总体格局的前提下,顺利实现排放权交易制度和现存排放收费制度的对接。因此,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宜采用混合分配方式,在排放权交易计划的最初,可以确定一个免费分配或固定价格出售的比例,再将该比例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阶段,逐渐降低免费分配或固定价格出售的比例数额,直到实行完全拍卖。

2以市场自我调节为主导的二级市场。在排放权交易市场中,主要由法律决定排放权一级市场(初始分配)的公平性,由市场决定排放权二级市场(再分配)的效率,两者在实施手段、参与主体、风险大小、作用效果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别。二级市场是排放者之间的交易场所,是实现碳排放权优化配置的关键环节。(1)价格机制。定位为政府指导下的市场自我调节机制,主要由市场主导。二级市场一般需要有固定场所、固定时间和固定交易方式。排放者在一级市场上购买排放权后,如果排放需求大,就可以在满足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在二级市场上买人;相反,如果企业减少排放有富余的排放指标,则可以在二级市场售出获利。新建、扩建和改建企业可以从一级市场获得排放指标,也可通过二级市场获得排放指标。(2)交易方式。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碳排放权现货交易具有分散性、低透明度、信息不易收集、不易调控的特点,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形成的价格信号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准确性。碳排放权期货交易的透明度高,竞争公开化、公平化,交易者众多,有助于形成公正的价格,合约标准化、交易成本低,并可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以控制风险。因此,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可采用现货交易为基础,期货交易为辅的交易方式,期货市场为现货市场上碳排放权的供给和需求的企业提供经营决策的主要依据。(3)交易平台。第一,区域性与全国易平台相结合。碳交易平台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必须考虑区域差异性,首先应按照区域发展条件和经济基础内在一致性与区外有较大的差异性、区域中心城市带动性和区域联系紧密性的原则成立若干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在此基础上,整合各种资源和信息,逐步形成全国碳交易统一市场框架体系。第二,实体交易与网络交易相结合。在建立实体性的交易市场同时,构建基于网络的市场交易平台,以便注册用户通过网上进行交易。利用此交易平台,会员可以卖出超标减排量来获得额外利润,或者买人不足的减排量以履行义务;系统地做好可持续发展和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向股东、评议机构、市民、消费者和客户展示有关气候变化的战略远景;通过及早采取具有信用度的减排和认购补偿行动,使企业在同行业中的领导地位得到认同;通过交易所聘请的具有温室气体减排量审核资质的独立第三方定期测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有选择地采用各种减排技术和措施进行碳减排。

3严格的交易管理与监测制度。在我国要实施排放权交易制度,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排放权交易中必须发挥监督和审核作用。具体来说,各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现阶段可委托各级环境监察机构来具体实施。(1)交易过程管理。第一,确认交易权,鉴定审核交易标的。在交易活动之前,须经过调查监测;第二,确认交易出让方富裕排放指标的真实性,指导交易参与者确定交易指标价格或价格幅度;第三,确认交易双方交易协议的有效性,确认双方交易转让的排放量、排放去向以及有关技术要求;第四,督促双方在交易完成后及时办理排放许可证变更手续,明确各方责任;第五,对排放交易工作进行整体评估、统计,总结、完善交易管理体制。(2)交易监测体系。构建污染源基础数据库信息平台、排放指标有偿分配管理平台、污染源排放量监测核定平台、污染源排放交易账户管理平台等的力度,建立企业排放合帐制度,全面管理参加有偿分配和排放交易体系的污染源,保障碳排放在有效的监控之下。严格查禁企业超标排放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促使企业减少排放,积极走向排放权交易市场,实现总量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要及时制止滥用转让权,以及非法转让排放权的买卖行为,规范转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无序现象,确保排放权在二级市场上能够正常交易。

减少低碳环保的方法第8篇

关键词:日本;日常生活;宣传;低碳环保

伴随着工业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激增、生活生产方式的没有节制,不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滥用能源,使得碳排放量快速增加,地球臭氧层受到破坏,气温上涨,海平面上升、各地不断涌现毁灭性气候,人类生活正面临危机。在生态环境不断出现危机的情况下,人类为了生存,必须要改变现在的以生活方式及生活理念,寻找与自然和平共处的方式,注意能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当前局势下,人们追求着“减碳”、“低碳”的绿色环保生活。日本人在节能减排方面处于世界前列,本文就对日本人的低碳环保意识进行详细探讨。

一、减碳宣传与意识的转换

低碳生活的要求是让市民形成低碳环保的理念,在人的主体意识中,减少消耗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是低碳生活能够实现的主要条件。日本之所以能够在这方面取得极大成,跟其国民的低碳环保意识有着重要的关系。日本地理位置独立,自身能源短缺,又崇尚节俭,而且近些年十分注重节能减排。如今,日本国民环境意识十分强烈,生活中自然而然的注重对能源进行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日本人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烈的环保意识,并能够自觉遵守低碳环保的相关要求进行日常社会生活,其原因除了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以外,还有对于低碳环保的大力宣传,这些都推动了日本社会低碳环保的发展。早在2008年7月,日本政府就已经正式宣布了日本的环境模范城市,包括北九州市、横滨市、带广市、水俣市、富山市、北海道下川町等城市都被列入低碳环保模范城市之中,因为这些城市的节能减碳措施积极有效,并且在环境保护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低碳环保模范城市在“减少垃圾量、开展绿色能源项目”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低碳社会的建设关系到日本的每一个人,每一个都能够自觉进行低碳生活,追求节能环保,进而提升市民的整体环保意识,让国家节能减排的宏观目标得以实现。为号召市民积极投入节能减排活动,横滨市政府利用各种渠道大力的宣传低碳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等多项活动的意义等。并且在2004年建立了“横滨低碳学校”,系统的宣传节能减排。同为先进城市的富山市也通过同样的活动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这些活动的成效十分显著,以富士山市的低碳环保行动为例,一共四十二万人的城市,参与义务清洁卫生的人就高达七万人。为了进一步提升低碳环保的宣传力度,日本将08年八国峰会的开幕日定义为“地球清洁日”,日本全国共有将近八万出商业设施以及标志性建筑都同时关灯进行低碳环保的宣传。政府在全民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全民积极响应支持日本的低碳环保活动,这是日本能够在建设低碳环保社会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重要因素。日本的低碳生活初显成效,90.1%的日本人都能够自觉支持并响应低碳社会的建设。毋庸置疑,节能减碳早已经深入日本人的生活中。

二、生活中的节能减排

(一)垃圾处理

日本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就是将垃圾分类回收,并循环利用起来。日本作为四周环海的岛国,资源匮乏严重,并没有长期存放垃圾的场地。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削减垃圾,并让废弃物质得到循环利用对于日本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减少垃圾是关系到日本每一个国民的活动,日本人也用实际行动做到了真正的低碳环保。以横滨市为例,在2003年时,“G30行动”就已经开始实施,争取用十年的时间减少垃圾量,让2010年垃圾的排放量减少到2001年垃圾排放量的百分之七十。该活动得到了横滨市市民的大力支持,仅仅在五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垃圾减排的任务。再以熊本县为例,熊本县的某市曾经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遭遇了严重的水银污染,“水俣”问题非常严重。然而,该市却被列入到日本首批环境模范城市中,足以见得日本人低碳环保的成功。

低碳环保的成功与日本首创的“垃圾分类回收”的垃圾削减策略有很大联系。早在1993年,日本便不再遵循传统垃圾分类方式,不以可燃和不可燃作为评判垃圾分类的唯一标准,水俣市的垃圾分类更为细致彻底,真正实现了资源的可循环利用。在1999年,日本又建立了“环保园区”,进一步促进了低碳环保的实施。日本人对企业中诸如玻璃瓶、废油、塑料瓶、建筑垃圾等等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并做的非常成功。提起有效利用废弃物的先进典型,富山市必然名列榜首,其成功的经验就是:将各种废弃油料、废弃木料和厨余垃圾等等加工,使其成为各种各样的生物燃料。富山市生物柴油燃料公司积极响应低碳环保活动,还专门设立了用于回收废弃油的站点,日本第一家生物柴油加油站也是由这个公司建立。与此同时,生物柴油中有一种副产品是甘油,能够用于发电站的燃料使用。生物燃料是一种理想的低碳燃料,有利于地球环境的保护。与此同时,让废弃物再利用成为生物燃料,还极大地还节省了能源。但是,垃圾的再利用是以垃圾细分为前提保障的,垃圾细分有需要每一个日本国民的支持。

合理的垃圾分类,成为了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前提,也使垃圾的完全清理成为一种可能。笔者在日本期间,偶然看见房东能够将垃圾分类再利用,比如把牛奶包装纸盒收集起来,用作花瓶,或者是清洗干净准备备用;甚至有时还将杂志上的订书钉拆下来,将其收集回收,希望这一点微薄的力量集中起来起到大用途;将废旧的服装裁剪以做成钱包、椅垫套、手提袋、布娃娃、购物袋等;合理利用厨余垃圾。其中政府的支持在低碳环保活動的践行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环保意识的熏陶,日本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够在生活中对垃圾认真分类,每天都在坚持着。他们能够坚持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在他们的意识中,节能环保已经成为一种理所当然并在思想中根深蒂固。

(二)日常生活

节能环保已深入到日本人平常生活的细枝末节,除了上面谈到的处理日常垃圾之外,还在日常的衣食住行的很多方面都有所体现。

首先,在穿衣方面为了能节省材料,从2005年开始,日本环境省就倡导大家在夏天便装出行,男子不系领带,秋天和冬天可以穿着毛衣。在这之前,很多公司工作人员以及政府部门的人员工作时都穿着正式,不管是冬天亦或是夏天,只要不开空调就不会工作,极大地浪费了资源。自从低碳环保的倡议被提出以后,政府的工作人员就先发挥示范性作用,夏天上班的时候穿着短袖,而且不去打领带。根据相关要求将夏天室内的空调温度调高,以节省一定的资源,如果这些资源换算成原油,那么日本每年都会节省一百五十五万桶原油,这种做法为日本的节能减排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对于饮食而言,节能环保体现在与饮食有关的各个方面。在购买食品方面,日本人提倡多去购买应季食品而减少对反季节食品的购买,因为反季节的食品将会消耗更多的能源;而且这样还能够缩短运程,节省了大量的能源,如果日本商家们都就地进货,尽量购买近产地食品,那么还能为能源的节省做很大的贡献。在保存食品方面,有很多电视节目中都在响应,经常宣传各种各样的节能方法,例如说冰箱为了节约电能,不能放太多东西,也不能空着,日本人也会学习电视上的节能方法,真正在生活中进行节能环保。在烹饪方面,提倡吃生食,尽量不用火或轻微用火,清淡为主等,既能体现日本的饮食文化,也能节约能源。而在出去吃饭时,不少日本人都自带餐具和酒水,坚决杜绝一次性纸杯和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不仅仅节能环保,而且还清洁卫生。杜绝一次性商品的使用,日本人正在践行着低碳环保,从生活出发,从小做起。

对于居处而言,为了能够响应低碳环保,日本人常常居住在离公共交通网络距离较近的地方。在这些生活的细节上,日本人在提升转换意识,践行环保行为的时候,逐渐转变了日常的生活习惯,并在生活的每一处细节方面都注重低碳环保。

甚至在洗浴方面,浴盆泡澡是日本人曾经的沐浴习俗,然而经过科学调查,浴盆沐浴使用的水足足占家庭能耗总量的百分之三十九,相当于全国每年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13%。因此政府号召民众为减排而改变传统的习俗,从全家共用一份热水沐浴逐渐转变为使用淋浴的冲澡方式。

在出行方面,日本人私家车的拥有率很高,但是平时出行,大多数人都利用各种公共交通工具,例如地铁、火车以及公共汽车等。家离学校比较远的学生在上学时,也是先骑自行车到电车站,而后再乘坐电车去距离较远的学校。很多人只在去远处游玩时才使用私家车,而短程的游玩,主要是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为主。现在某些城市街道还在休假日的时候组织徒步远行或慢跑等健身活动,一家人来参加活动的也不在少数。目的是过健康生活,尽可能地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

三、新能源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资源尤为短缺的日本,一直着重研发绿色可再生能源。其中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发电、地热发电等。

首先,日本大力开发和运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并在全国范围内将其推广普及。各地区的政府积极出台有关低碳环保的相关法律法条,并对低碳环保的公民予以奖励。比如说,太阳能发电设备在日本很多的中小学中都建立起来;在日本的净水公司、政府写字楼以及其它地方都有太阳能发电设施的影子,这样的现象与日本政府的政策是有紧密的联系的。太阳能发电设施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提升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日本的奖励补贴政策也进一步推动着低碳环保行动的实施。除此之外,太阳能热水器也被列入了补贴对象之中。又如,富山市对那些运用太阳能发电设施的住户,政府会发给每户5万日元的奖励;对于那些出售给电力公司太阳能发电的剩余电量的住户,富山市政府还会按出售的电量来发放补贴。其实,日本对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实行补助政策的政策在绝大多数的城市都已经展开了,各地政府为了进一步鼓励国民使用太阳能,也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而且补助的项目会持续增多,补贴的金额会持续上涨。

除了利用太阳能这种新能源之外,日本还在研究生活中的其它新能源。例如富山市对于废弃食用油的利用和垃圾再转化为能源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室兰工业大学的媚山政良对于冰雪冷能的开发和研究可谓首屈一指,他在北海道建立了世界第一例利用存雪制冷的六层空调住宅楼。实际是在冬天来临时,随时往专用设施中存放积雪,到第二年夏季时,利用存放的积雪去降温日本的一种不冻液,再将其送往日本的居民住所,从而实现制冷。对于雪而言,它又是年年都可以得到,并能够循环利用,是一种污染小的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循环往复,能源的利用效果可观。根据调查,10万吨雪如果用于制冰,这与1.2万吨石油的能耗是相同的,日本如果将全国的雪都存放起来用于制冷,节约的能源相当于3500吨的碳排量。冰雪冷能如果可以运用到世界范围内,那对于节能减碳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不仅仅是冰雪,日本还开发利用了雨水资源,并也将它用于节能减排中,开发出的新能源也为低碳环保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可以说,日本最开始从垃圾的分类回收到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节省了大量的资源,这就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所进行的最好保护,势在必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日本极力倡导节能减碳,并且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相关政策法案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力推行著;节能减碳知识以电视台播放等方式大力宣传着;低碳生活教育在日本的社会中进行着;日本人的低碳环保意识也随之不断增强着。由于大家增强了环保意识,低碳环保也成为了生活理念,并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都有所体现。也正是因为低碳环保意识逐渐成为日本人的理念,政府的相关政法条例才能更好的贯彻落实。这样就形成了良性的循环,节能减排的同时也为全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与此同时,日本也重视先进科技的开发利用,研发出了众多的可再利用能源技术,并达成了减碳的效果,实现了节能的生活目标,这方面也是值得我们中国人去学习的。

参考文献: 

[1]王京钰,吴敏.浅析日常生活与日本人的低碳环保意识[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05):60-63. 

[2]岳婷.低碳生活方式的哲学思考[D].渤海大学,2012. 

[3]于那那.家庭低碳生活方式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