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06 17:05:11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1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育 生活化 研究

一、引言

初中教育对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能力、素质等各方面都开始发展。教师必须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政治抱负,从而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对初中政治的生活化教学手段进行剖析,阐述初中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提出进行初中政治生活化教育的对策。

二、初中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

初中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教育工作者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初中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初中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知识实现系统融合,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政治性:虽然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侧重以人为本,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有它自身独有的特点,它与其他教育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也就是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即为社会服务。我国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为大众服务,体现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②实践性: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提倡的是将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紧密结合,改变传统的纯粹注重书本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的状况,主张要以学生的个性化和生活化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并在实践中真正落到实处。③评价性:生活实践不单单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重要内容和载体,还是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标准。因此,只有学生真正将自身参与到社会的实践活动中以后,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个人意识,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及行为。

三、如何实现初中政治教育生活化

前面讲到初中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和特点,那么如何推进初中政治教育生活化?总体来说,就是要把课本内容和知识真正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让政治教育在生活中得到充分展示,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手段

初中政治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们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接受能力,结果这种授课方式使授课过程乏味,学生对政治的学习毫无兴趣。生活化思维下的政治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教师将政治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使同学们能更好地把握学习内容和知识点,刺激同学们学习政治课程的主动性。

2.思想政治教育取材一定要源于生活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问题,说白点就是学什么、教什么的问题,教学目标就是要求教师通过给学生传递政治知识,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且做到学以致用。这样看来,实现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就要把生活的实际经验与课本知识有机融合,以此来确定授课的目标。贴合生活实际的政治教育就是最美的教育。政治教育的素材来自生活实际,可以使政治知识富有生命力。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密切关注生活中的政治并及时给予指导,从而使教育保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化服务的一种重要手段,这就需要它能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当前,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层面,处处讲究以人为本。这样的背景下,初中政治教育更应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授课过程中。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要做到以人为本,具体来讲,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思想,在授课的过程尊重每位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课本知识及生活实际,及时对授课方式和讲课内容作出调整。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关心和体贴学生,一是要着重锻炼学生的政治思维,让他们主动关心社会新闻,国家大事;二是学生能够参与到政治生活的讨论与实践中,自觉地接受教学的熏陶感染,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实现精神的愉悦,思想的升华,使学生终生难忘。

4.政治教育的授课要结合生活的真实体验

新的社会背景下,初中政治教育应当摒弃落后的“输入式”教育,在老师和学生之间重新建立起相互尊重的关系。不是片面强调政治学习的理论化内容,而是要讲求真实感受,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真正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生活化的初中政治教育,要让同学们通过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领悟,去生成自己的人格特征。离开人们的生活实践,政治教育过程会显得极其空洞而且毫无乐趣可言。

四、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时展的要求,在课改的大形势下,广大政治教师一定要转变过去的传统观念,真正将教学工作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不仅有利于初中生接受知识,而且对于教师改变教学模式也非常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尹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

[2]韦善锋.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J].中学教学参考,2013(09).

[3]施莉霞.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探讨[D].苏州:苏州大学,2010.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衔接;地位;策略

G633.2

经过实地调查和走访,昌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是彼此立,毫无联系,各自为阵的独立体系。昌都的初中毕业生除部分进入内地高中班继续深造学习外,绝大部分学生分别进入本地四所高中进行高中阶段学习。去内地高中班学习的学生,因其学习基础与内地高中班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内地班均采取预科或进行初高中知识衔接教学。然而,在昌都本地就读的学生因受到衔接教材开发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各校并未进行预科或初高中衔接知识的学习。因此,在昌都开发思想政治衔接教材辅助高中政治教学显得既迫切又重要。

一、开发思想政治衔接教材的必要性。

经调查,目前区内各中学使用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在内容编写、知识容量、难易程度、教学目标等方面存在很大打差异。为转变高一新生学习方式,使其尽快适应新的学习要求,有必要开发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

1.现行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在内容设计和编排上跨度很大,存在无衔接或衔接内容较少的情况。比如高中必须3的文化知识和必须4哲学生活中的唯物论、辩证法相关知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编写中没有体现,不存在衔接;再比如:九年级教材中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民族关系,宗教政策,政党制度等与高中必须1和必需2又有着联系。因此,为方便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使新生迅速适应高中教学模式,有必要开发一种整合了初中教材和高中教材相同知识点的思想政治衔接教材。

2.开发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有助于高中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上进行相应调整。衔接教材使用将迫使高中教师积极调整教学方式、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评价标准,以利于新生尽快转变学习方式,使新生迅速从死记硬背的误区走出,提升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知识整合能力。

3. 开发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能为军训期间的学生提供自行学习的读本,舒缓紧张、忙碌的军训,促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4.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运用能提高新生学习适应能力,增强课堂教学质量。衔接教材因其知识点在初中曾经接触,学生不但会有熟悉的感觉,也能增强对高中思想政治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把控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昌都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开发现状。

根据查相关阅资料,我国绝大部分地方和学校都非常重视编写带有地方特色,符合当地特点的衔接教材。经走访成都中学,该校每年从藏区招收的新生在入学后进行预科阶段学习,在这个阶段思想政治教学均使用该校开发的思想政治衔接教材。昌都由于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远离内陆,交通、信息、网络等都不发达,社会闭塞,教育相对落后,故昌都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开发和应用处于探索阶段。

三、思想政治衔接教材的定义及其地位。

什么样的教材才是一本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呢?笔者结合众多有关思想政治衔接教材研究成果和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只要能将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中相同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深化,能够尽快改变教法、学法的教材就是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

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因其侧重点在归纳、整合、深化初高中相同知识点,因此中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只能起到辅助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作用。

四、开发思想政治衔接教材策略。

1.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开发一定要依据国家新课程标准,遵循高考大纲,落实中央和区党委教育方针、政策。国家新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仍然是我国各种课程编写的依据,作为衔接教材毋庸置疑要遵循,否则失去存在基础。在昌都进行思想政治衔接教材的开发也要贯彻和落实好中央、区党委、市委各项教育方针、政策,否则开发的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就不能起到很好的德育教育作用,尤其在“三观”教育方面。

2.开发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要依托藏族历史和藏族文化,只有在衔接教材中大量选取藏族历史、藏族文化等素材,衔接教材才能贴近学生生活,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3.在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材编写中要大量使用学校历史,学校荣誉,学校发展宗旨、理念、目标,学校精神等素材。这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学校了解、认同,增强入读自豪感,还能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目标。

4.制定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开发激励机制,努力提升教师编写衔接教材能力和水平。衔接教材开发需要相应制度和资金保障,这就要求各学校建章立制,确保教师对衔接教材拥有版权,对衔接教材开发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同时学校也应拨出一定经费对衔接教材进行统一出版。学校也应利用寒暑假选派优秀教师赴内地学校进行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开发知识、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编写衔接教材能力和水平。

5.在思想政治衔接教材内容编排方面加强初、高中思想政治相同知识点整合与编写。这样便于学生学习,使学生能迅速进入高中生角色,尽快转变学习方法。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3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现状解决

引言

新时期初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教学,应该从初中学生自身的特点方面着手,以我国优秀中学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教育当做参考,把初中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方面的缺点进行改进。要想使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提高,最重要的根本就是“学会做人”。

1.关于初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缺陷缘由

新时期的初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大多数还是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他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造者,必须要拥有强烈的爱国之心和社会责任感,成为栋梁之才是他们奉为的座右铭。不过,我们也应该站在理性的角度,去发现存在的问题。事物都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优于初中生处于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级阶段,容易受到各个方面经济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从而使得一部分学生会不同程度的存在意志的薄弱,道德素质观念差,社会公德差,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弱等问题。对于好的优点,我们应该弘扬并且持续保持;对于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对症下药,改进修正,努力实现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1关于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的初中学生应该学会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坚定不移的信念,有意识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作出贡献。少数学生信仰信念欠缺,对党性的认识不高,随波逐流,社会责任感偏低,功利心较强。

1.2初中学生自身认识和行为的差异

学生对于基本的道德观念还是认可的,但是在落实到实处的时候,却常常犯起了迷糊,比如诚实守信和助人为乐等等,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是经受不住外界的诱惑,被外力所牵制,然后做出一些与自己认识形态相矛盾的事情,也就产生了出格的事情出现。这就说明了学生对于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还存在缺陷[1]。

2.新时期初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教学

2.1教学不足性

2.1.1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虽然现在中学之中文化建设活动层出不穷,但其活动大部分都是为了完成任务,其活动的质量存在问题,在组织活动上也没有进行过多的研究,其活动内容也没有以思想政治作为主要内容,有时候出现纯娱乐性的活动,使得校园思想政治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2.1.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过于传统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还是使用传统方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法,不仅学生学到的知识片面性,还对思想政治也提不上什么兴趣,学生在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后,丧失了主观能动性,这种强制性的灌输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主体能动性,从而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缺失[2]。

2.1.3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创新精神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总体上还是停留在原地。因此面对新型的学生,毫无改变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付不过来,因此其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是落后状态。

2.1.4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够完善

当代我国的思想政治教学制度不够完善,其一,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由学生工作部门等负责,其他部门很少参与,其二,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忽略了社会和家庭,只是单独得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的思想政治不全面,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达不到有效性。

2.2教学对策篇

2.2.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思想政治教学应该是理论联系实际,以人为本,制定出一套适合的方案来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形成。搞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指引学生都一条正确的道路,并且形成正确的观念思想。重视课堂教育,注重实践教学。要营造和提高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就必须要供其一个好的环境,首先是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是公众认知环境的提供和校园环境的帮助,最后是正确的网络环境的利用。树立一个公平的教育观念。

2.2.2树立道德准则

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树立道德准则。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3]。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将学生教育成为能明辨社会是非、人类善恶,并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等,其也要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在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能够协调发展,最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2.2.3树立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

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首先,学校要把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是每一个公民应该有的基本素养,同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民族和创新精神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其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明确新时期初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学教育教育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巨大的作用。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为社会的长远发展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淑一.初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0,(20).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4篇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指导地位 重要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的教育实践活动,必然打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烙印,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和支配。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指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阶段定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复杂多样的时代背景,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多质多维的生态环境。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窘境和困惑很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焦点和矛盾问题在学生思想里的折射和反映。

近年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有的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一般的基础道德教育;有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教育;有的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弱化归因于高校扩招而导致的生源质量的下降,有的则归因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素质的低下。这种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现实,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看作孤立的系统,囿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谈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孤立分离的定位,或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过低评价或过高要求,必然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脱离社会实际,解决不了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而陷入困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种社会主义的观念体系,这种观念体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实践、价值关系在观念层面的集中反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将长期面临一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这些课题不仅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而且是大学生十分关注和关心的涉及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中不应该回避这些课题,而是应该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丰富教育生态环境中积极汲取养分,激发起大学生对人生、对社会与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深度思考,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定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背景下,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追求。

2.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目标定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必须深入进行基本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1]这一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2](P247)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如何培养人”强调的是教育的途径、方法。“培养什么人”则是强调教育的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首先只有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才能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一个体系,它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组成的”。[3](P127)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大学生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动体现,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所应体现的精神风貌和青年气质;“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解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的总领,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什么人”问题的明确回答,确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努力方向。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目标定位的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对“怎样培养人”这一具体实践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定性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包括世界观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等内容在内的多样、复杂的动态系统。其中,世界观教育和道德教育是基础层次,思想政治教育是主导层次,心理教育是中介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实践活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我们所讲的思想政治教育特指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党性即阶级性和先进性。2004年,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在当前的国际国内条件下,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依然十分尖锐复杂。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向我国大学生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企图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年轻一代全盘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最终达到他们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目的。我们决不能丧失警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在大力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同时,下功夫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政治鉴别力,有效防范和抵御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高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阵地,直接承担着传承和创新先进文化,为党和国家输送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丧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丧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性,那么高校的教育事业必将走上歧途。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国家层面的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创造必要的精神文化条件和道德、舆论环境,把社会制度中的价值规则和价值目标加以系统化、具体化和日常化,进而转化成为社会公众的基本共识和追求的理想,遂使社会的集体目标和集体行动成为可能,以此动员和整合社会力量,维持社会秩序稳定,促进杜会发展”。[4]由此可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可靠保证。

2、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化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目标定位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务。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在于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性,使大学生不仅在情感上,而且能从世界观的高度,理性地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5]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就是要引导教育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实现个人信仰与社会主导信仰的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思想基础,是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体系结构上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提,进一步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打造成为当代大学生共同的精神支柱。

荣辱观问题是大是大非问题。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内涵的重申和完善,体现了先进性的导向和广泛性的要求。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应侧重于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同时,当代大学生作为掌握现代化科学知识的特殊群体,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因而在思想道德上应有更高的追求,应体现出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先进性。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导进行高校德育建设,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解剖分析后不难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进一步强化。

3.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分层作用

“就表现形态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即特定的社会和阶级所要求、所确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我们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Ⅰ;第二个层面即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根据相应的教育目的,按照教育规律的要求,对教育内容Ⅰ进行组织、编制,以直接用于教育活动内容,我们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Ⅱ……思想政治教育内容Ⅰ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思想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Ⅱ更多地表现为由这种理论体系加工而成的教育信息体系”。[6](P342-343)

从思想政治教育分层角度出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具有紧密的契合性和互补性。《意见》主要围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途径而展开,是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进行组织、编制,加工而成的教育信息体系,可以划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Ⅱ的层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观念的规划,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统领和普遍的指导意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思想观念建设上的根本要求,反映了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因而可以划归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Ⅰ的层次。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Ⅰ的规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准则。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具有真理性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具有普遍真理性特征。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很强的价值导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价值导向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事业的兴盛、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先进性和广泛的包容性,既担负着引领社会思潮、凝聚力量、振奋人心等多重使命,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因为具备了上述特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组织编制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体系才会有强烈的说服力、感染力,从而能够取得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强调优先发展教育.新华网,2006-08-3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高静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本质及其社会功能[J].新疆科学论坛,2007,(4).

[5]徐柏才,张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5篇

这次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的改革,是本世纪末重要的一次政治课改革。

一、这次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原因和思路

现行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是**年国家教委印发的教学大纲确定的,至今已使用了6年。教学内容和教材相对稳定,教师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积累了经验,改进了教学方法,促进了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建设。那么,为什么还要修订现行两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一)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当前,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面临的形势与90年代初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年10月召开了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要求“全党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定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引导他们学习和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精神,是思想品德课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任务。国际上,苏联东欧剧变以后,两极对峙瓦解,冷战结束,多极的世界格局已基本形成。中国经受住了90年代初期西方敌对势力妄想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颠覆的考验,广大青少年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同时,世界经济正在发生一次深刻的变革。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已经在世界兴起,一种全新的经济——知识经济正在形成和发展,它对现在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包括教育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年以来,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形势发展变化在实践和理论上提出的面向21世纪的重大战略问题,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编的教材中都需要正确反映。这样,我们的课程在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上才不会脱离实际,才能具有活力。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用马列主义、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同年,国家教委颁发《小学德育纲要》。1994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抓紧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接着又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学习和贯彻这两个重要文件的通知。《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要求两课教学要“根据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变化以及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编写出相对稳定、具有规范性的教材”。**年,国家教委颁发《中学德育大纲》,下达《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对课程建设全面提出要求。**年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中央和国家教委制订和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向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和整个德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所有这些要求,必须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得到贯彻落实。

(三)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深化改革,也向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提出了重要的新课题。一要研究和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十分鲜明地提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并且尖锐地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以德育人乃大根本,实施素质教育,如果忽视了德育,则是丢了根本。因此,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素质教育的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处理好两课自身基础知识与育人功能的关系。二要考虑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将初中学段与小学学段联系,统一考虑教育要求、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这是体制上的一个重大改革,要求统一安排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三要研究实行五日工作制、减少学时以后的新情况。由于总学时减少,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实践活动等方面均需作相应调整,进一步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四)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自身深化改革的需要

**年以来,按照中央和国家教委的要求,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改革取得较大进展,积累了不少新鲜经验。特别是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方面,许多好的、比较成功的经验都需要在课程标准和新编教材中得到反映。总之,为适应面向21世纪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制订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并按照新制订的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是必要的。这是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

这次修订两课教学内容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呢?

根据中央《若干意见》,这次修订两课教学内容的基本思路是:整体规划,分层要求;总体目标,一以贯之。《若干意见》指出,学生的“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情感,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形成的过程。这里,既提出了德育的总目标(同样是政治课的总目标),又明确实现总目标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若干意见》还指出:“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说,既要整体规划小学、初中和高中两课的课程体系,又要针对学生不同年龄及学习阶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划分层次,具体确定这种教育内容的深浅和侧重点,逐步提高。因此,小学、初中、高中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阶段,需要将整体规划与分层次要求科学地结合起来,保证两课的总体目标一以贯之。

原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确定了在现行两课教学大纲基础上,根据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按照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分别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总体思路,并具体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再划分为一、二年级,三至五年级,六年级三段;七至九年级(即六三学制初中一至三年级)一段;共四个教育教学阶段。整体规划教学内容体系,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内容分别是以下几点。

1.小学重点进行以“五爱”为中心内容的公民道德品质教育。以“五爱”为基本要求,确定小学思想品德课一、二年级和三至五年级的章节题目,以清晰地反映“五爱”教育在两个年级段中的循环上升、逐步提高的过程和教学的内在联系,解决现行品德课教学中内在体系不清的问题。六年级从个人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公共生活和国家民族生活等方面,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五爱”为基本要求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典型事例具体指导学生分辨社会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道德现象的是与非,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小学阶段的“爱社会主义教育”是与“爱祖国教育”融合在一起的。小学阶段的“热爱共产党”的教育主要是情感教育,它是通过讲述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进行的。

2.初中重点进行公民的健康心理品质和正确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法律常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教育和我国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他们对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能够有正确的认识,逐步树立起社会责任感。

3.高中重点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为他们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这次中小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意义和特点

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调整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改革。建国以来,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大约每隔五六年调整一次。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之所以更新较快,是由这两门课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即由这两门课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这两门课更直接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性质,需要更直接地更及时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意志与要求。

回顾历史,两课适应形势变化,更新较快的特点比较明显。建国初期,教育部**年颁布的《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确定,全国中学各年级按老解放区的经验均设置政治科目的课程。**年正式规定了各年级的课程设置以及初中一二年级和高中一二年级的教学内容要点。这以后又按照教育部先后颁发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不断地调整课程设置方案。截至“”前,中学思想政治课共设了22种课名。“”后,教育部总结了我国开设思想政治课20年的情况,提出了改革和加强中学政治课的意见,把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基本稳定在《青少年修养》《社会发展简史》《法律常识》《政治经济学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等5种课程。**年,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原国家教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精神,决定再增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和《政治常识》两门课。《法律常识》不再单独设课,而是采取相对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在各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有机渗透法律常识内容。为适应这个变化,特将初一的课程改名为《公民》。同时,高中一年级在保留原《辩证唯物主义常识》中有关方法论的内容的情况下,增加了人生观的教育内容,并将课名改为《科学人生观》。**年,国家教委分析研究了多年来思想政治课分列课名设置课程的利弊以及实际教学情况,决定今后各年级不再分列课名,统称《思想政治》,以利于综合考虑教学内容。

从**年开始的这次调整,是改革开放以来多次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一次。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它是回答历史新课题的一次尝试。这次改革是在新形势下,中央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更明确的意见之后进行的。**年8月31日,中共中央了《若干意见》。这个《若干意见》总结了以往的德育经验,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纲领性的意见。指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面临的“五个如何”的历史新课题,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包括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要研究和回答的重大问题。因此,这次“两课”的调整对在课程内容中渗透“五个如何”的教育作了积极的探索,是一次回答德育历史新课题的尝试。

2.它是一个跨世纪的工程。这次调整恰逢世纪之交,历史赋予它跨世纪的意义。《若干意见》中提出了要编写相对稳定、具有规范性的教材。现在编写的教材,按进度到全国铺开使用时,实际上已是下世纪。它是为下一世纪初的中小学生编写的,是要把他们培养成适应21世纪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调整和教授承担着跨世纪的重任。

原国家教委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品德)课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教材的编写工作。根据中共中央《若干意见》确定的“新时期思想政治(品德)课要重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任务”,**年3月国家教委正式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协助基础教育司开展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调整工作。同年4月成立了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编写工作小组,拉开了这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课改革的序幕。**年12月20日,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教基[**]23号),把制定《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与《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作为落实《若干意见》的一项重要措施。当时课程标准编写组有19人,集中了各方面的专家。工作程序大致分三步:先整体确定教学内容结构;然后拟定各年级教学内容要点;最后将要点转化为课程标准。工作中,编订小组多次直接听取原国家教委领导和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政治学科审查委员的意见,广泛征求了各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思想政治课教师、教研员的意见,并专门听取了各省、市、区党委宣传部和人大、政协的意见。

原国家教委领导对“两课”的调整工作都十分关心,给予指导。从原教委领导对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点的批示中,可以领会到一些重要精神。朱开轩同志有以下四点批示。1.这项工作十分重要,拟抓紧,但又需仔细沉着。2.主要是把体系先理顺,力求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大学、高中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相互衔接好。总的讲应当少而精,有些要深入(高年级),有些不强调深入(低年级)。3.义务教育阶段的大纲内容标题一样,可能会重复,希望由浅入深。4.教师要培训好,课程观点要靠他们把关。柳斌同志的批示,讲了具体意见:劳动观点、爱惜劳动成果及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等内容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要有所安排,爱护公共财物也要有所体现;公民的义务要加强。周远清同志批示两点意见:1.小学的思想品德课要寓教于故事中,高年级可多讲史实;2.要有实践观点,日本的中小学都有学军学农。原教委领导就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批示的意见,对做好这次“两课”调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次思想政治(品德)课改革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这次改革的基本原则非常明确,突出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这次改革的原则是:根据中央《若干意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符合党和国家对中小学生教育要求、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为目标,以两课教学大纲和多年教学实践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公民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2.这项改革采用了课程标准。以往课程都用教学大纲,这次采用课程标准,对指导教学和教材编写更加具体、明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都是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但现行教学大纲不能对教学内容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不能对每个教学内容要点讲授到什么程度提出具体标准;课程标准则是从确定教学内容讲什么和讲到什么程度的要求上规范教学的,因此优于现行教学大纲。世界上多数国家使用课程标准。目前中小学其它各科都沿用教学大纲,但同意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采用课程标准。因为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体现了和教学大纲的区别,这是给思想政治(品德)课的一个特殊政策。

3.在高一课程中突破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框架,改成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写,使经济常识的内容与现实社会的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这是一个从实际出发的改革。

4.教学的内容结构作了重大调整,强化了心理品质、法律意识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没有规定心理品质的教育要求,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教育则分散在各年级进行。课程标准根据客观形势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强化了心理品质和法律意识教育。初中一年级明确要求: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初中二年级明确要求: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社会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法律知识的教育相对集中地安排,比教学大纲的规定充实得多。

5.编写示范性试验教材,小学、初中、高中都组织编写。原国家教委关于成立教材编写领导小组的文件中明确要求编写一套高水平的示范性教材。在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国家应有一套高质量的示范性教材,准确而充分地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和要求。

三、为什么当前要统一编写和使用“两课”新教材

为了加强“两课”教材编写的领导,原国家教委决定成立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领导小组。从历史上看,原教育部对政治课教材编写也是十分重视的,“”前,政治课教材编写由副部长任主编。**年原国家教委设立了政治课教学研究中心,领导政治课教学实验。**年编写教材,原国家教委党组决定成立以吴铎同志任组长的编写领导小组。这次编写教材,原国家教委于**年3月15日正式发文,宣布成立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五位同志组成,由吴铎任组长。这个文件明确了领导小组的任务是:依据国家教委制定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结合中小学生思想实际,组织编写出一整套高质量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从**年秋季起陆续供各地中小学使用。

关于当前统一编写和使用新教材的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编写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示范性教材

第一,这是中央和国家的要求。中央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编写稳定的规范性教材的任务。原国家教委关于教材编写领导小组成立的文件中明确要求要编写一整套高水平的示范性教材。在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国家应当有一套高质量的示范性教材,准确而充分地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和要求。

第二,是执行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课程标准的需要。课程标准是一个新的尝试,如何按照课程标准编写教材,从目前实际情况看,需要国家统筹组织力量,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示范性教材。课程标准与大纲有区别,以前的教材是按大纲编写的,如何按照课程标准编写教材,需要作出示范。

第三,是指导地方编写思想政治、品德课教材的需要。从当前看,地方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教材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材编得很厚,有些内容不适当。从今后发展看,地方上不论编写课本还是乡土教材,都需要借鉴示范教材的经验。

(二)关于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示范课本的特点

编写领导小组关于示范性教材提出五个要求或者说要有五个特点,从内容到形式作了规定:1.体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2.基本上适应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3.较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有比较完善的学科理论知识,又有比较明确的思想和行为要求;4.基本上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发展规律,内容、分量和难易程度适度;5.语言文字规范,力求生动活泼,版式新颖,印刷装祯质量要高。

(三)示范性教材与“一纲多本”的关系

“一纲多本”是教材建设的重要方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以来,在教材建设中提出的“一纲多本”,应当说是一个突破。这个方针推动了教材建设,繁荣了教材建设。“一纲多本”的“多本”是指编写具有地方特色和高质量的“多本”,而不是不同形式上的“多本”;如果许多教材内容大体相同,没有更多的地方特色,不是真正的“多本”。根据“一纲多本”的方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编写思想政治(品德)课教材。但从实际运作看,在国家示范性教材推出后,各地都可能在一个阶段使用示范性教材,了解示范性教材是怎样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了解国家对两课教材的质量标准要求,这有利于地方编出质量更高的教材。

总之,地方编出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和质量高的教材,应当允许地方使用。这将由国家教材审查制度宏观调控。国家教委关于教材编写、审查、使用制度规定,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教材,在地方初审的基础上,要报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方可使用。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都属于国家必修课,即使是地方使用的教材,也要报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规范审定制度,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可以更好地实行“一纲多本”,更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教材的建设和发展。

四、“两课”教学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着重强调两点:一是坚定信心,二是避免片面性。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6篇

【关键词】激励理论;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激励理论指的是通过积极的方法来满足对人的各种需要,从而科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人的内心进步思想。在初中政治的传统教学中,由于学校对于知识的传授更为关注,所以长期开展的都是传授教学,仅仅要求切实地进行政治内容讲学即可,而不需要对学生进行实质性的思想教育。教师也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并未曾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力度,导致初中政治教学一直都得不到较好地发展。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化,新时代的教育核心俨然变成了以素质教育为主,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有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与学生的政治思想交流,进而开展高效的思想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想切实提高师生间的交流,必然需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而在众多的政治先进教学方法中,最为适合师生交流的往往就是激励理论。初中政治教师将激励理论合理地应用到教学中,能够切实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活力,改善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接受过程,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产生深层次的教学效益。

一、激励理论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联系

很多教师认为,激励理论只应该存在与数学、物理一类的问题引导过程中,而不应该引入到像政治这样的文学课程中。这种想法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对于激励理论认识的片面性,很多人把激励理论简单地当成了一种促进学生成长的评价方法,通过对学生完成问题后的过程和结果评价,对他们做出最为实际的激励行为,进而促进学生进一步地提高解题技巧和能力,因而,这种教学理论对于文科更为适用。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激励理论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也有着较强的联系。由于现阶段的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变得更加严谨而实用,而激励理论正好充分迎合了这一教学发展需求,有助于在初中政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深化,将深层次的教育思想传播到学生的内心。激励理论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能够简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许多时候较为复杂的政治内容通过较难的激励就会形成学生强烈的反响,学生会自发地进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和探讨。此外,激励理论能够强化初中政治原有的教学效用,将政治教育思想进行深化,使其切实地进入学生内心,便于学生接受和认可,从而高层次地提高教学效用。

二、激励理论应用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1.激励理论高效应用于初中政治教学内容

激励理论在初中政治教学内容中的运用,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采取对应的教学方式,用以满足学生的求知兴趣。在魍车挠κ越逃长期影响下,初中政治教学目标始终把学生的分数放在首位,在课堂上用心地进行讲学,渴望学生得到更多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很大程度地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实质,没有注重政治教学的教育功能。学生也从本质上不喜欢这种教学方法,他们期冀教师能够将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从而产生一定的教学趣味,便于他们接受和学习。激励理论也并不只是指对学生加强学习上的激励,让他们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理论模式无形中已然恢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不到实质的作用。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初中政治教师应当尝试完全地革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放在课堂的第一位,并把教学逐步地深化,适当地添加一些趣味性的因素,吸引学生不自觉地参与进来。对于学生来说,把教学时间控制在有效的范围之内,留给学生一些接受和理解的时间,并在教学中增添适当的趣味性,这本身就是一种激励理论的政治教学内容应用,能够使学生产生较高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活力,创新教学氛围。

2.激励理论科学运用于初中政治教学过程

在激励理论对初中政治教学内容加强应用之后,能够产生较大的教学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就可以开展完善的教学活动。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由于内容的教育性质十分强,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也较为实在,能够深层次地影响学生未来的成长。并且,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自我和叛逆心理,他们不喜欢受到太多的束缚,而喜欢听到父母及教师的表扬夸奖。处于这个时期的他们也很容易对教师的善意行为产生好感,进而去认真地听取教学,接受教育。为此,政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将政治教学过程添加一部分互动内容。一方面有利于教学的开展,能够简化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快更简单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可以切实地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拉近两者间的距离,进而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地对话对学生进行激励,从而推动教学的有效开展。在这种互动激励模式中,整体的教学效益往往会比传统的教学更为实在而有效,不仅创新了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学习氛围,将政治思想教育全面地贯穿落实。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激励中产生深切的学习兴趣,积极向上,全面汲取政治教学思想的优秀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不经意间已然锻造了自身的人格修养。比如,在学习《走向自立的人生》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将一些自立自强的故事,并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相关视频的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推动自立思想不自觉地进入学生的内心,促使政治思想教育能够最为有效地开展。

3.激励理论在初中政治教学各个方面的应用

许多时候,初中学生会因为学习上的失利而降低学习兴趣,如果不能在这个时候及时地采取激励理论,学生的表现往往会越来越差。很多的政治教师没有充分重视到这一状况,导致许多学生的学习成效并不理想。为了彻底地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应当加深与学生的交流协作,深切地了解学生的成长和思想变化,关爱他们,进而进行最有效的政治思想教学。在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的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讲地不是什么政治教学理论和思想,而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这说明,政治教学的开展应当首先从学生开始。为此,教师不妨合理地采取激励理论,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对他们进行引导性地教学。比如,提出适当的问题:小学阶段的我们,一直渴望着长大,那么大家现在初中了,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吗?觉得有哪些变化呢?然后带领学生们讨论,并正确地认识如“逆反心理”一类的心理成长状况,帮助学生们取得更好的思想教育,进而健康地成长。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政治教学课堂上,激励理论的应用不应该停留在表面上,而应该与整个教学内容及过程深层次地融合,才能充分地激发教学活力。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鼓励,较多地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教学,同时,结合趣味教学活动,全面提升政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维铭.对话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D].苏州大学,2010

[2]沙霞.激励理论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7篇

【关键词】初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价值;如何教好;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

初三思想政治课是对初中毕业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课程。它是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要搞好初三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思想观念上、教学行为上做到进一步提高。

一、初三思想政治课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有其独有的价值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针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方针是由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从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来看,它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的教育活动,对中学生进行公民品德、马克思主义常识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指导行为的目的。因此思想政治课与其它课程在教育价值上体现出一定的差别。其它课程的教学更多地重视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不仅受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历、思维方法及认识能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社会上种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干扰。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现实的社会现象,以及学生对此产生的大量思想问题。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学还包含教育者把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根据自身的认知能力自觉地选择,消化、吸收这些教学内容,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认识并将这种认识转化为自身相应的行为习惯的过程。解决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所授知识的知与不知、信与不信,以及这些知识在学生身上能否达到与行动相统一的矛盾,给思想政治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思想政治课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热点问题,联系自然科学及其发展的实际,使学生能将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并正确运用这些立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使学生不断提高分析和解释能力,综合认识和评价能力,真正做到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行动,去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在提高学生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中有其独到的价值。

二、提高认识,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一切以教师为中心。而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享有者、传授者。对学生而言,教师就是知识的宝库,是有学问的人,是有“一桶水”的人。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接受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关系就变成: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布置,你记忆……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政治成了背、记、抄,纯粹为了应付考试。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价值都是附属的,可有可无的。这种教学观念失去了政治教学的根本意义。

教师不再单纯去教,而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得到启迪;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凸现自己的个性、主体性、创造性……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探索的主体,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升华。如我在执教“综合国力的增强改善了人民生活”这节内容时,先组织学生对自己家庭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作调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畅谈自己家里的变化。大家围绕着改革开放前后各自家庭的经济收入、生活用品的拥有、居住质量的改善和家庭文化生活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共同得出一个结论: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是因为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源于正确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在情景教学中,运用各种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学习,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音乐、故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但是,我认为这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问题,要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还得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去下深工夫。

而一堂思想政治课无非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几个方面下手的:

①提出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兴趣的前提。

我认为一节吸引人的课,教师应该先从设计问题开始,俗话说“一个好的开端是处理问题的关键”,我坚信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这节课的成败,在教学实践中,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内在联系,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②分析问题倡导研究性学习,这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穿插运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原则,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也很重要。因为思想政治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就会觉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很实际,并不只是纯理论要求,它要解决的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学了之后有用,如此,自然就能产生要学好思想政治课的动机与兴趣。

③解决问题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教材知识与自身行为间的联系

思想品德课倡导内化于心,这就需要在学习中,我们应把所学的知识与自身行为联系起来,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如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学会用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当学校或社区组织志愿者活动时,积极参与,奉献爱心,履行社会责任。

初三思想政治课在整个初中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注重其价值的发挥,给予它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关系着百年树人的大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初三政治活动课教学的探索与思考》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2月30日王东林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8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思想政治;创设情境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下的产物,也是教师追求高境界的理想教学,情感教育可以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将会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革新。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必要性

初中思想政治课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是以德育为主线的。在这个主线之中,学生可以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中,运用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情感教育中,可以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内容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耐心和高水平的知识结构,使枯燥的课本知识变得鲜活。例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只会带领学生一味地阅读课本,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个了解,之后就给学生自己复习的时间。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深刻的反思,思考出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改变教学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故事渗透,吸引学生

初中思想政治课本中的一些例子都是比较简单的,而且有的例子时间是比较久远的,很难让学生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在讲解课程的时候就应该对一些例子进行增补和系统的形象化。教师在对例子讲解的过程中,运用深厚的感情和生动的语言能够让学生对故事产生一定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教师充分利用课本中情感的语言表达,将课本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教师的情景重现,情感表达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讲解“为人民服务”的时候,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关于孔繁森的描述:在冰天雪地,他把自己的棉大衣脱下给九十多岁的藏族老奶奶;他又是如何卖血抚养四个藏族孤儿的。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利用丰富的感情和生动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也能很好地感染学生。学生听了这些感人的事例后,就会被这些伟大人物的事迹深深的感动,从而和主人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样就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就会以他为道德模范,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2.教师以情导行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还要在实际生活中,身先士卒,为学生做出表率。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如何关心他人的时候,就应该首先给学生树立一个表率,可以在晚自习后护送路远的同学回家;在讲解热爱劳动时,带领学生大扫除,不怕脏,不怕苦,干在前。学生在教师的行动中就会逐渐认识到关心他人和热爱劳动的重要性,慢慢就会学习如何去做。

3.利用微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用微笑增强学生的自信,当学生考试失利的时候,教师不应该是对其批评,而应该是利用微笑来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即使失败了,也会重新树立自信,以乐观的心态去学习。当教师面带微笑进入教室的时候,就会感染学生,给学生建立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这样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就能更好地敞开心扉,也能够以一个放松的心态来学习,这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有着很大的帮助。

4.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教师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被初中生接受,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潜在情感在一定的情景中得到充分的体验。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一些教学活动,例如,演讲会、故事会、歌曲欣赏等。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的时候就会感受到学科学习的乐趣与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成绩。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学课堂的魅力,让学生在活跃气氛中学习,这样学生就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同时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能不断地提高。广大教育者应该利用情感教育这个有效的教学模式,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