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兆

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03 14:57:03

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兆

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兆第1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 财务危机 预警机制

一、问题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工业企业在筹资和投资上有了更多的自由,但同时由于近年来融资成本上升和融资渠道的狭窄,也给工业企业财务稳健经营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当前许多工业企业经营普遍存在着过度负债、盲目向高风险行业扩张等现象,从而容易使工业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遭遇破产的风险。从国内情况看,近年来每年企业破产数与新增数总是相差无几,更加说明了工业企业生存的艰难。

目前从学术界有关财务预警机制的研究来看,尚属探索阶段。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财务预警系统,通常只有一些运作比较规范的工业企业披露一些简单的财务预测信息,但这些披露的财务预测信息也只是对历史的财务趋势的简单延伸。一旦出现外部冲击剧烈变动时,公司就会因为经营处于非正常状态,使得财务预测披露的信息就无法准确反映较长时期的发展变化。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业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健全是对工业企业健康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财务预警机制的功能构成

财务预警机制一般认为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适时监控以防止财务失败的有机系统。通常,财务预警机制会有信息收集功能、监测功能、预警功能、“诊断”功能、“治疗”功能和“健身”功能等。总之,财务预警机制作为企业预警系统的一部分,除了能够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投资者,有关企业组织内部财务营运体系隐藏的一系列问题之外,还能准确指出企业经营者应从哪个方向着手进行改进和解决,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规避,把财务风险降低在最低限度,尽量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冲击。同时,通过财务预警能及时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决策所需财务信息,以利于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的过程

(一)要明确监测和预警的对象

通常财务监测和预警的对象由若干个警素所构成,其实警素就是警情的一些构成指标。财务预警的警情指标,不仅包括权责发生制会计原则背景下通过计算得出的一些财务指标,还包括在“现金流量基础”上通过计算得出的一些支付能力方面的指标。正是因为这些要素构成了不同的警素,使得在财务分析中能够较早发现不同的警兆,使得我们能够根据一定的先兆,明确监测和预警的对象。

(二)要寻找财务预警的警源

所谓警源就是指警情产生的根源。在财务预警中的警源包括外生警源和内生警源。外生警源指因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警源。比如国家相关宏观经济、产业发展政策的调整,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前几年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关停并转就属于这一类型。

(三)要识别财务预警的警兆

一般情况下,当警源导致警情爆发之前,总有一些预兆或先兆。这种先兆与警源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不少的联系。因此作为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可以依据经验寻找到警源,进而确定警兆。通常,从警源到警兆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首先是警源孕育着警情,其次是警情发展扩大,最后是警情爆发前的警兆出现。财务预警的目的在于我们要在警情爆发前发现警兆,进而控制住警源,并及时拟定排警对策。一个工业企业当出现财务危机时,通常都会是有一个危机显现和蔓延的阶段而不是一下就爆发的,因为这也给了我们应对的时间。通常财务危机发展有危机潜伏期、危机发作期和危机恶化期三个时期,只有把握住这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才好处理。

(四)要监测并预报警度

警度是警情的级别程度高低。我们监测并预报警度,实际上是回答一个工业企业财务危机到底发展到哪种程度的问题。因此,当前我们预报警度,主要注重相关指标的选取和设计。在财务预警过程中,预警指标的选取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通常,在选择预警指标时要注重以下五个原则:一是所选的指标必须是能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指标,要能够综合表示企业运行的主要情况;二是要体现指标特征量与企业实际运作状况大体一致或者略有超前,能够较好的反映企业接受外部冲击的发展动向;三是要对企业的资产变动等情况反应比较灵敏,能够随时表现出企业运营的方向和成果;四是要能够大体上反映盈利能力等某一类情况的基本特性和变化趋势;五是在统计上要有准确性。

(五)要建立预警模型

要能够比较精确的发现警兆并预报警度,在财务预警机制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计量模型。模型的形式单变量模型多变量模型,为了预测的准确性,通常采用多变量模型,它是由五个变量(五种财务比率)构成,综合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运营能力等。

(六)要制定排警对策

我们在经营中做财务预警的目的在于警情扩大或爆发之前采取排警对策,从而有效地寻找警源、通过分析警兆、测定警度,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排警对策。因此,事先做出或者拟定出各种警情下的应急对策或对策思路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方便我们一旦发现警报,就可以采用应急预案,根据预警信息的类型、性质和警报的程度调用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兆第2篇

中国危机论再次甚嚣尘上,是又一次狼来了?还是狼真的来了?

总部位于费城的风险投资机构Gabriel Investments合伙人瓦格表示,中国当前经济状况很像2008年的美国,私人债务飙升,恐引爆金融危机。

何谓私人债务?简单讲,债或者国家债务也称公共债务,而公司和个人家庭的负债就是经济学中的私人债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曾经在2013年发表研究称,相比巨额的公共债务,沉重的私人债务对经济增长更加不利。巨额私人债务的恶性影响在信贷驱动下的繁荣崩溃中会格外凸显。

借贷超出收入过多的家庭纷纷削减他们的开支,而家庭开支正是GDP的主要构成。过度杠杆化的公司放弃了投资,并将重点放在通过还贷收缩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银行则由于债务侵蚀了资本,而变得更不愿意放贷。这些不良趋势彼此强化,加大了对经济增长的整体拖累。

实际上,债务危机中问题最大的意大利,其实私人债务并不高,个人和企业的负债率都偏低,而债务却偏高。

瓦格称,研究过去50多年来所发生的22金融危机,发现都有两个共同现象,即私人债务一开始就很高,之后就快速累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如此,1991年日本金融危机如此,亚洲1997年金融危机亦是如此,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更是如此。

这些描述都正确,但是不准确,而且以此总结中国的经济走向,显然不理解“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瓦格指出,中国的私人债务飙升速度为人类史上首见。他说:“自2008年以来,中国私人债务已飙破12兆美元,但中国GDP仅增约4.5兆美元。中国经济体系里有庞大的坏账,产能过剩的现象严重。”瓦格说,中国私人债务占GDP比约211%,美国才146%

与此同时,《中国即将崩溃》的作者章家敦再次附会,虽然2.7%的比率要低于国际公认的3%的安全警戒线,但仍有两个因素会让中国经济的观察人士感到不乐观。 “一是中国2015年的GDP能否实现政府预期的7%。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8%。二是中国是否会按预算执行支出存在疑问。中国总理和财长都表示,如果2015年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中央政府将会加大支出刺激经济。”

章家敦表示,除提高政府支出外,中国政府没有其他更好的刺激经济的办法。他说:“降息和让人民币贬值这类货币政策只能加剧资本外流。”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1月,中国银行售汇逆差50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82亿美元,显示资本外流且外流压力增大。如果扩大开支,中国政府的预算赤字率就可能超过美国。2005年,美国预算赤字率预计为2.6%。

目前,中国的债务状况似乎也不容乐观。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年初的一份报告说,2014年,中国国家债务总额达到占GDP282%的水平,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甚至高于美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水平。

报告显示,在中国的全部债务中有近一半与房地产有关,包括家庭债务、非金融公司债务和政府债务。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2014年以来,中国房地产企业债务违约事件时有发生,导致中国国内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全线上升。

2014年末,深圳房地产开发商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能偿还汇丰控股有限公司一笔4亿港元(约合5200万美元)的贷款,成为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首例违约。而佳兆业集团只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冰山一角。

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兆第3篇

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次级”(Subprime)及“优惠级”(Prime)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条件作为划分界限的。根据信用的高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区别对待,从而形成了两个层次的市场。信用低的人申请不到优惠贷款,只能在次级市场寻求贷款。两个层次的市场服务对象均为贷款购房者,但次级市场的贷款利率通常比优惠级抵押贷款高2%~3%。次级债务的固定期限不低于5年。除非银行倒闭或清算,不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经营损失,且该项债务的索偿权排在存款和其他负债之后的商业银行长期债务。美国次级贷原本只是普通的银行和住房人之间的借贷现象,为刺激不景气的消费,尤其是房地产业,美国银行业放松信贷管制,把钱借给了那些没有还贷能力的人们。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也只是银行借贷中的问题,不过这种金融行为被包装为产品出售,穿上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外衣,性质就完全两样了。当一项金融产品进入资本市场自由交易之后,如果没有建立相应的制度,使之能够完全公开透明地受到市场的监督,人们只能“盲人摸象”谁也看不到产品流程了。由美国次级贷风波造成的资金流动性短缺扩散到全球后,欧洲央行紧急给流动性短缺的银行注资,也只是一些银行流动性短缺的时候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全球如今吞食的只是“次级贷”变为金融衍生品进入市场后的最终“成果”。从2001年以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发放量逐年上升(图1),这样在次级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图2),就加大了风险。

在许多人无法还贷的情况下,危机就爆发了。银行的资金缺乏,严重影响其流动性。同时由于是市场上大多数人无法还贷,即使银行把房屋拿来拍卖,也没有购买者了,这样越积越多的情况下,房贷金融机构不得不倒闭。从而又影响了银行的贷款,居民对银行的信用降低,出现挤兑现象。世界许多金融机构对美国这样的金融衍生产品进行了投资,在危机爆发时,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流动性,于是通过银行把这样的危机带入了欧洲和亚洲以及世界其他的市场,于是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危机。

二、美国次级贷危机的影响

(一)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对于美国“次级贷”的影响几何,其能量传递会在何时消散,都有待进一步观察。最近卷入风潮的国家越来越多,受牵连的证券市场也越来越多,已经有经济学家和金融专家提示:要注意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首先,对于爆发源头美国来说,受次级贷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已经陷入整体下滑状态,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期。美国一些大型的金融集团,如花旗等也大量裁员,来缓解次级贷危机的影响。美国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大大下降,特别是对房地产的影响。世界经济已经陷入次级贷危机影响之中,大多数国家的外汇储备中以美元计价的占大多数,这样许多国家的外汇储备大量缩水。欧洲地区的经济也放慢了增长的步伐。世界主要的股票市场出现了下跌趋势。一些银行因为挤兑风波而被政府托管,巴黎银行经过政府的几次大量注资依然没有从次级贷危机中走出来。亚洲等其他地区的影响相对来说要小点,主要是这些地区市场和美国的联系没有欧洲市场那么紧密。其次这些地区的投资理念相对比较保守,对于新兴的金融衍生产品持谨慎的态度投资。

(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也对美国次级贷危机中的金融衍生产品进行了投资,主要影响是投资收益的影响(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目前在美国进行投资的六大商业银行投资美国证券市场有一定的规模,虽然投资次级贷所占的比重不大,但是损失还是不小的,尤其是中国银行,高达35.83亿元。中信的投资相对小点,是因为其对于次级债投资少。从图中的数据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受到美国次级贷的危机影响不小,并且这次危机的深远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

三、我国商业银行防范外部金融风险措施

(一)建立风险预警体系

第一,监测警源,发现警兆(识别子系统):大多数海外投资风险是可以监测的,风险监测子系统就是对境外投资风险因子和风险表现进行连续、系统的监测和追踪,对得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鉴别、分类和初步分析,以便及时灵敏反映出风险变化。境外企业在警情爆发之前,总会有一定的警兆(前兆),风险监测系统就是要通过监测警源,并借助一定的经验和方法,确定是否出现警兆;第二,预测警度,判断警损(评估子系统):根据警兆的变化状况,联系警情的警界区间,参照警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境外企业实际情况,从而预测警度,判断实际警情的损失程度;第三,适时报警,寻找警源(预报子系统):依据预测警度和实际警情的损失程度,适时发出警报,并根据预警对象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积极查找产生风险警报的警源,寻找警源也是实施对策的前提;第四,选择对策,排除警患(排警子系统):海外投资风险排警子系统,即风险快速反映子系统是指在境外投资风险科学分析基础上,根据警源情况和风险分析结果,确定与风险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及时采取预先已制定好的计划和方案,防止潜在风险的发生。通过建立海外投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报——风险排除的境外投资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实现对海外投资风险的跟踪、监控、报警并及时采取排警措施,从而大大降低海外投资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资源在投资进行前和投资过程中进行预警分析。

(二)实行资产负债比率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就是银行根据对资产负债平衡表中的资产和负债每个项目的利率预测,在维持流动性的前提下谋求风险的最小化,收益的最大化。并且通过此来考虑最佳的资产负债的数量和期限的结构。在商业银行进行外部投资中,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可以有效的预测外汇、利率、信用等方面的风险。在国际市场利率,汇率波动的情况下,可以主动性的进行调节。推行资产负债管理,必定使商业银行在平常管理中量力而行,自我平衡,合理经营。对负债促使其致力于筹集资金,自觉控制资产,扭转其超负荷经营状况,削弱其资金依赖懒惰性;同时对资产管理有利于其从事投资业务,激发了创造收益的积极性。

(三)加快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

金融衍生工具的灵魂可谓之风险,其本身就是以风险的存在为前提,并为适应风险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金融衍生产品的设计初衷,绝不是为了扩大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更不是为了让某些人投机获利。恰恰相反,该类产品的出现原本是为了降低市场参与者的风险。金融衍生工具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具有降低、分散市场风险的功能;另一方面,在转移风险的同时,也可以用来进行冒险式的投资。次贷危机的根源是风险定价问题,而不是创新本身,如果没有创新,受损失的只能是银行。从美国经验看,对房地产贷款进行证券化简便易行且容易获得市场认可。目前我国银行机构最主要的资产是信贷资产,也是存在风险最多的领域,而房地产贷款又属于信贷资产中的优质资产。通过对房地产信贷证券化,可以有效分散、转移我国银行业承担的大量风险,改善资产结构。因此,对房地产贷款证券化不失为我国银行业加快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现阶段我们应扩大房地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范围,为进一步开展金融创新提供思路和经验。

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兆第4篇

摘 要:传统观点认为,金融危机主要是由于短期资本流动的波动造成的, FDI是相对稳定的引资方式。事实上,FDI会带来潜在的国际收支危机风险, FDI的波动性在上升, FDI回流以及外资企业借用外债带来金融风险等都会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潜在的金融风险。这种潜在的金融风险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就有可能引发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

关键词:FDI;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

传统观点认为,金融危机主要是由于短期资本流动的波动造成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相对于银行贷款和证券投资而言,FDI是相对稳定的引资方式。基于这种看法,FDI在发展中国家吸收的国际资本中所占比例大幅上升。但是,近年来爆发金融危机的国家,如1994年发生金融危机的墨西哥和1997年发生金融危机的东南亚国家,在危机发生前都伴随着FDI的大量流入。近年来,FDI相对稳定的传统观点已经开始遭到质疑,学者们指出FDI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潜在的和隐藏的金融风险,从而对发展中国家保持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那么,FDI到底在金融危机爆发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 FDI是否会引发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 FDI投资收益汇回是东道国引进FDI要支付的最明显、最易衡量的外汇成本。

事实上,在许多国家的金融危机爆发中,它都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比如,在1994年的墨西哥经常项目赤字中FDI的收益外流额占30%多;再比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印度尼西亚的这一比例为40%以上;在马来西亚,收益外流额大幅度地超过了贸易顺差(是它的近2倍),由于新的FDI流入不足以弥补投资收益的汇出,从而使得整个经常项目变为巨额逆差。经常帐户持续逆差的出现是一国国际收支发生危机的前兆。所以,FDI投资收益汇回是上述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拉美一些发展中国家,FDI大量流入的同时伴随着经常账户赤字的大幅增加。如巴西,随着流入的FDI从1994 年的30亿美元上升至1997年的170亿美元,巴西的经常项目赤字也从12亿美元上升到330亿美元。此外,伴随着 FDI的引进,还会导致资本品进口的增长,子公司对其他国家原材料的进口所需的外汇可能超过了它出口产品赚取的外汇和由于进口替代节约的外汇之和。

由FDI引起的资本品进口的增加如果大于外资企业出口则会导致经常项目逆差。而发展中国家的经常项目赤字意味着积累了净的负国际投资头寸,这会导致资本利润的流出,进一步加大经常项目的逆差(因为资本收益的流出记录在经常项目下的借方)。 FDI虽不用付息,但要允许投资方汇回利润,因此FDI与对外举债无本质区别,它是一种典型的准债务。从融资的角度来看,外商直接投资的利润收益相当于对外借款的利息。在国际投资活动中,收益与风险是同时并存的。一般而言,国际直接投资相对于间接投资而言,承担的风险要大得多。如果东道国政策和法规变动给外国投资者带来不利影响,或者因为外资企业本身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亏损,直接投资都会蒙受重大损失。因此,其要求的利润回报率也大大高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因而,直接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往往也大于间接投资所获得的收益。

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兆第5篇

截止2014年4月初,2013年“胡润百富榜”上的22位山西富豪(公司总部设在山西的企业家富豪)中,已有7位或遭遇资金危机,或被互保链牵连,或事涉涉腐官员,甚至被调查。而在2008年“胡润能源富豪榜”上的11位山西富豪中,出现上述情况的或已达到5人,其中就有2009年涉偷税案的山西金业煤焦集团董事长张新明。今年,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道铭、中国科协党组书记申维辰、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相继被组织调查,据悉,这三个人此前均与张新明“有牵连”。

煤炭、焦化、冶金,山西这三大有着“富豪生产线”之称的传统支柱行业,眼下集体陷入困境。

“一根麻绳拴住一串富豪!”那些当年同时出现在福布斯、胡润的富豪榜单上的山西煤炭领域的小伙伴们,如今正被互保链或是政商链条紧紧地拴在一起,曾经的铁索连舟,如今因为几家“失火”正面临空前的考验。

曾经高调的山西富豪们

多靠煤焦起家,出手阔绰、生活奢靡

两年前的3月18日,山西联盛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联盛集团”)董事局主席邢利斌在三亚丽思卡尔顿酒店为女儿举办大型婚礼,女方嫁妆为6辆法拉利,并邀请了众多明星到场演出。

外界传言这场盛大的婚礼耗资超过了7000万。除此以外,还从北京请来最专业的婚礼策划公司,包下了丽思卡尔顿、万豪、希尔顿等几家全球顶级五星级酒店,租了3架飞机载亲朋好友到三亚。

“山西首富7000万嫁女”事件后,邢利斌俨然成了全国名人,但与其相熟的政商人士却给他贴了一个大大的标签:“让钱烧昏了头”。

彼时,面对媒体的海量报道,邢利斌如坐针毡,有些“惶恐失措”。深思熟虑后,邢紧急回应媒体:女儿婚礼是与联盛集团10周年庆典合办的,总费用为1500万元;明星都是朋友,没有收取费用。

有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即便如此,邢利斌当时的高调还是让山西省与联盛集团所在的吕梁市的相关领导“勃然大怒”。

山西吕梁市非公经济组织工作委员会、吕梁市工商联为此专门了《关于对全市非公经济企业家的三点要求》,明确要求企业家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财富观,不炫富、不摆阔、不挥霍,把资本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倾心回报社会、回报人民。

上述知情人士称,“嫁女事件”后,邢利斌非常懊悔与自责,此后两年颇为低调,媒体此间也很少有关于邢的报道。

而在邢利斌奢华嫁女的两年前,山西的另一位富豪李兆会也曾大张旗鼓为自己办过一场“高大上”的婚礼。

2003年,年仅22岁的李兆会中断了在澳大利亚的学业,接替遇刺身亡的父亲担任海鑫钢铁集团(下称“海鑫钢铁”)掌门人。“接棒”之际,海鑫钢铁已是山西省最大的民营企业。此后几年,“富二代”李兆会数次入选福布斯与胡润富豪榜。

2010年1月,李兆会与华谊女星车晓在山西闻喜东镇的海鑫钢铁举行了古朴隆重的中式婚礼。

“席开500桌、婚车200辆、宾客上万人……”有人如此描述当时的盛况。

据当日参加婚礼的媒体记者称,除了不收礼金,海鑫钢铁还为近万名员工每人发放了500元的红包,当日到场的记者也都收到了红包。

令人遗憾的是,这段由成龙牵线、“男财女貌”的婚姻仅仅维持了15个月就告破裂。有传言称,李兆会付出了3亿元的巨额分手费,但车晓在微博中对此予以否认。

前些年,“山西煤老板”一度成为全国新闻热点。由于采煤暴富,山西煤老板一掷千金的投资气度与奢靡的生活方式,遭到当时多数国人的讥讽与仇视。

据媒体报道,早在2006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就有9位山西煤焦富豪。而在2006年“胡润百富榜”上,“史无前例”地将14名依靠能源发家、拥有“数十亿身家”的山西富豪列入榜单。

就在这一年的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首日,5名山西富豪购置了5辆单价57万元的SUV;次日,660万元的劳斯莱斯幻影、648万元的宾利限量版,应山西富豪要求被贴上“售出”标牌;其他豪华的汽车品牌,都被列入山西看车团的购车清单中。

2006年,大土河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贾廷亮、王锁兰夫妇成为“胡润百富榜”上的山西新晋首富。贾廷亮和邢利斌一样,都是吕梁人,企业总部也都在吕梁。同样出现在2006年“胡润百富榜”上的,还有来自运城的李兆会家族。李兆会的父亲李海仓是最早登陆“福布斯富豪榜”的山西富豪之一,从父亲手中接过海鑫钢铁后,李兆会曾多次成为“胡润百富榜”上的山西首富。此外,还有昌通集团的张三货、中阳钢铁的袁玉珠、美锦能源(000723.SZ)的姚俊良、安泰集团的李安民、三佳煤化的闫吉英等人。而这些人的企业,均涉足煤炭、焦化、冶金这三大产业。

据某媒体2006年报道,山西的不少煤焦富豪们常常游走在节俭与奢华之间。他们在生活上节俭,在工作上精打细算,但在投资房地产、大建别墅酒店休闲场所、安置亲友、奢侈好与消费,甚至等方面出手阔绰。

2009年,随着“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启动,山西开始步入“大矿时代”,“山西煤老板”这一歧视性称谓伴随着办矿主体的重新“洗牌”而逐步淡出媒体视野。但那些真正的煤焦富豪们,其财富地位却一直岿然不动。

在2013年“胡润百富榜”上,中国排名前一千位的富豪中,企业总部位于山西的山西富豪为22人,至少16位都涉足煤炭、焦化、冶金这三大产业,个人或家族资产在20亿~80亿元,且上述这些2006年的煤焦富豪们都依然名列其中,李兆会家族更以80亿元资产排名第一。

然而,榜单公布不到一年,行业风暴和反腐风暴均悄然而至。

资金链之危将首富拉下马

“矿产信托大规模的违约会把煤炭企业的这一融资通道封死”。

多米诺骨牌就从在2013年“胡润百富榜”的山西富豪榜上的第1位李兆会、第8位邢利斌(山西吕梁第1位)开始倒下了。

由于资金链断裂,自去年11月29日提出重整申请以来,位于我国优质焦煤主产区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总资产600亿”的联盛集团总部,每天都有债主上门。

“企业生产因缺乏流动资金处于半停产状态,大量的短期资金到期无法有效接续,七对在建矿井无法收尾竣工……”这是联盛集团提出重整的理由。联盛集团希望依靠重整调整债务期限,降低财务成本,最终减少负债规模。

接近联盛集团的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最初,邢利斌提出重整除了柳林县知悉,省、市两级均未得到任何信息,非常突然。事前,邢曾多次咨询法律界人士,期望通过重整挽救“联盛帝国”,避免出现企业破产的结局。

公开报道显示,截至2013年10月底,联盛集团在29家金融机构的融资总额为281亿元,风险敞口(扣除保证金)总计为259.16亿元。前三大债权人机构为国家开发银行(总额45.1亿元)、山西农村信用联社 (总额41.5亿元)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额19.9亿元),加上其他债务几十亿元,联盛集团的总债务规模预计超过300亿元。

事实上,联盛集团潜伏已久的债务危机在2012年底就曾露出端倪。

“山西省一直要求各金融机构加大对煤炭行业的信贷支持,以服务山西的资源整合与矿井建设。”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前几年煤炭形势好的时候还可以,现在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风险太高,贷款限制非常严格。”

由于贷款的诸多限制,近年来,联盛集团开始借助融资成本更高的各类金融工具以缓解资金困局,甚至还被指参与了民间融资。上述接近联盛集团的人士表示,联盛可能通过高管、员工与民间资本进行对接。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2013年初,柳林县薛村高利贷崩盘,有人给柳林公安做过一个证明,见过联盛集团给王凤连(编者注:柳林人,涉嫌非法集资被捕)打的4张欠条,总额为22.6亿元。

2012年5月,同属柳林的振富集团实际控制人之一王平彦因非法集资20余亿元锒铛入狱,引发中诚信托兑付危机。事件起因系中诚信托成立的为期3年的“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为振富集团进行股权投资30.3亿元,用于该公司在资源整合过程中煤矿收购价款、技改投入、选煤厂建设等。

由于近期联盛集团的6期信托产品“吉信·松花江【77】号山西福裕能源项目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全部违约,某信托公司的一位经理向记者断言:“矿产信托大规模的违约会把煤炭企业的这一融资通道封死。”

此刻,远在山西运城闻喜县的李兆会也不轻松,虽然海鑫钢铁没有传出有信托与民间融资之虞,但一笔30亿的逾期贷款不能偿还,也将这家企业糟糕的财务状况揭开,甚至还上演了中国工商银行闻喜县支行行长带队上门讨债的尴尬局面。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此次海鑫钢铁债务危机,共涉及包括银行在内的33家金融机构,以及若干为其提供担保的第三方公司,债务总规模超过了100亿。

3月底,热衷于资本运作的李兆会终于坐不住了,他与妹妹、主持海鑫钢铁全面工作的李兆霞悄然赶回海鑫钢铁,组织召开了内部会议。会议除了讨论债务危机的处置方案,还提出将尽快恢复企业的正常生产。

“一根麻绳拴住一串富豪!”

联盛如果引爆,吕梁极有可能爆发区域性的金融危机,大批民营企业将会陪着联盛“殉葬”。

4个多月过去了,联盛集团的重整方案还在原地踏步。依据法律规定,联盛集团应自2013年11月29日起的6个月内向法院及债权人提交重整计划,最长不超过9个月。

记者了解到,此前传言已被认可的重整方案一波三折,几度修改后仍有个别企业和金融单位表示反对,联盛债务重整并不顺畅。

“互保企业各自有不同的利益诉求,银行方面除了晋商银行与山西农信社可以由山西协调外,其他银行都需总行审批。加上联盛集团自身的资产估值过高,所以难度很大!”参与此次重整的山西某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斌(化名)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有报道称:去年号称有600亿元资产的联盛集团,目前的总资产已经缩水至270亿元,意味着联盛集团或已在资产评估方面作出了让步。

3月12日,邢利斌被警方从太原武宿机场带走,此时距离其奢华嫁女整整两年时间。有人猜测联盛集团的重组计划或因邢的变故面临空前危机。

即便如此,刘斌判断,“联盛集团破产的可能性不大”。他认为,吕梁市乃至山西省都“不敢冒险”,如果引爆这个“炸弹”,吕梁极有可能爆发区域性的金融危机,大批民营企业将会陪着联盛“殉葬”。

此外,刘斌透露,山西省高层并不希望联盛集团走重整的程序,因为重整是破产法中规定的一种法律制度,是在法院主持下进行的一种严格的司法程序,对时间、主导人都有严格要求;高层希望联盛集团按照重组的方式进行,这是一种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合意,其性质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联盛集团重整,看起来是300个亿,事实上会波及到高达2000亿至3000亿元的资产规模。”刘斌表示。

邢利斌和李兆会如果出现危机,遭殃的将不止他们两个。

记者了解到,吕梁共有12家地方企业为联盛提供了对外担保,金额在140亿元左右,其中山西离柳焦煤集团、山西汇丰兴业焦煤集团、山西中阳钢铁、山西大土河焦化、孝义市金岩电力煤化与联盛集团互保均超过10亿元。除了上述企业,普大煤业、楼东集团、森泽煤铝等企业也出现在互保之列。

3月19日,国家开发银行山西省分行召集主要债权单位召开了一个闭门会。会上,作为牵头协调人的国家开发银行,要求各家银行尽快向总行呈报减息延贷的申请材料。而在这次会议召开前,多位联盛集团的互保企业给山西省政府紧急递交了材料,材料集中反映的一个问题是“银行抽贷”。

个别企业在材料中反映,因煤矿技改在收尾阶段,如果银行接连抽贷,资金跟不上,结果可能还会危及山西煤改的成果。

3月底,有媒体称,从联盛集团宣布重整开始,多家银行都开始重新评估联盛集团互保企业的贷款风险,一些银行借部分贷款到期为机,开始从这些关联企业“抽贷”。此前的4个月内,一些与联盛集团有互保关系的当地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被抽贷”。

“一根麻绳拴住一串富豪!”吕梁市一煤炭企业负责人如此比喻。

正如上述负责人所言,邢利斌旗下联盛集团的互保企业中,不乏福布斯富豪榜与胡润百富榜的“常客”:邢利斌、贾廷亮王锁兰夫妇、袁玉珠,还有汇丰兴业集团的曹建军。

而随着海鑫钢铁债务危机发酵,担保方美锦集团也被拖下泥潭。3月28日,美锦能源公告称,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光大银行海鑫钢铁、美锦集团和海鑫钢铁董事长李兆会。

据悉,美锦集团为上述纠纷的借款合同保证人。3月17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将美锦集团持有的美锦能源8300万股股份及孳息予以冻结,冻结期限为2014年3月17日至2016年3月16日。

这次,“不幸的”李兆会把2013年“胡润百富榜”中紧随其后的美锦能源董事长姚俊良也拉下了水,后者不幸成了“躺枪者”。

而在他们身后,谁会成为下一个因资金链断裂或因互保而受牵连的煤焦富豪?

危险的政商关系:富豪成突破口

金道铭被举报的问题集中于涉嫌纵容政商人物、情人的贪腐行为,及为他人“收钱消灾”与煤焦领域的权力寻租等

如同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产业低迷、资金链趋紧已令山西能源领域众多富豪胆战心惊。与此同时,随着山西反腐力度的深入,部分富豪疑因政治献金或利益输送而被调查。

2014年3月2日下午,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省人大常委会关于罢免金道铭、丁雪峰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的决议。会议同时表决通过了关于撤销金道铭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职务的公告。

从当选到撤销,金道铭在山西人大副主任的职位上刚满40天。此前,金道铭在中纪委监察部任职时间长达16年,后担任山西纪委书记与省委副书记多年。今年2月27日,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金道铭被组织调查。

有知情人向记者透露,由于山西多名老干部的联名举报,金道铭最终被派驻山西的中央第六巡视组揪出。举报问题集中于涉嫌纵容政商人物、情人的贪腐行为,及为他人“收钱消灾”与煤焦领域的权力寻租等。

此前,有媒体报道:金道铭被指曾插手山西金业煤焦集团董事长张新明5年前的偷税案的处理,而该案件至今仍未有结论。

报道称,从2009年开始,山西省开展“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治理”。时任山西省纪委书记的金道铭,长期担任该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的负责人。张新明偷税案由2009年的山西省沁水县一宗煤矿股权转让引发,于当年9月由山西省公安厅和税务部门联合进行调查。在调查组做出逮捕建议并上报金道铭后,此案至今未做出结论。

出生于1963年的张新明曾被冠以“山西首富”,此外还有“山西赌王”、“太原第二组织部长”之称,数次登上福布斯、胡润的富豪榜。

铁路发运起家的张新明,旗下资产一度达百亿之巨,包括煤矿、焦化厂、电厂、公路运输、铁路专线等。最初,是“一次输了近3亿元”的澳门豪赌让张新明进入公众视野。近年来,因“华润并购山西金业事件”与“大宁金海煤矿产权归属案”,张新明再度成为舆论焦点。

外界对于华润并购事件颇多诟病,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为此也被媒体人士实名举报。4月16日,再次被实名举报的宋林在华润集团官网个人声明称,“举报内容纯属捏造和恶意中伤”。4月17日,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宋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而金海煤矿产权归属案的另一主角,是山西沁和能源集团公司董事长吕中楼,吕中楼在2013年也登上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是2013年“胡润百富榜”中山西富豪的第五位。此前数年间,山西沁水县39名党员干部曾联名举报过吕中楼勾结官员,通过国企改制侵吞800亿国资。

另一个与张新明有关的落马官员是申维辰。4月12日晚,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申维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申维辰此前担任副部长,更早以前,申曾任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和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在奉调北京之前,申一直在山西工作,在多个岗位任职长达30余年。

有消息人士透露,申的事发与其任太原市委书记期间的多宗土地开发有关,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申的消息之前,山西太原已至少有一名房地产富豪被带走调查。另据媒体4月17日报道,张新明为巴结申维辰,曾一次斥资500万元人民币赞助与申关系暧昧的女歌手的演唱会。

在山西,张新明有着惊人的活动能量,但也被公认为是“麻烦制造者”。上述知情人士称,张新明极有可能已被有关部门控制,而与其案件有关的多名政法系统人士亦被调查。

今年2月,山西吕梁前市长丁雪峰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据媒体报道,事发是因为丁雪峰2011年末和2012年初运作争取吕梁市长一职的内幕被发现,张新明通过神秘富商周滨继母之父秘密运作相关事宜。报道称,为了获得吕梁市长职位,丁雪峰找他过去的老师为其疏通关系,吕梁孝义市两名企业主分别为丁筹资1800万与50万。

上述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为丁雪峰“献金”的均为吕梁孝义市的民营煤焦企业老板,其中一位2008年还曾登上“胡润能源富豪榜”。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查询2008年“胡润能源富豪榜”发现,2008年,共有11位山西煤炭老板登上该榜单,公司总部位于吕梁的有邢利斌、贾廷亮王锁兰夫妇、金晖集团董事长李生贵,具置分别为柳林县、离石区大土河村和孝义市。

名词解释

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兆第6篇

1.1危机的一般特点危机是指任何可能危及社会及组织的最高目标和基本利益、管理者无法预料但又必须在极短时间内紧急回应和处理的突发性事件。它具有下列一般特征:①破坏性:对社会或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②突发性:不确定性,出乎决策者意料之外。③紧迫性:应对和处理行为具有很强的时间限制。④公众性:影响公众的利益、公众高度关注。

1.2金融品牌危机的特征对金融企业而言,品牌危机主要是指由于金融企业经营或品牌管理中的失误,或者由于客户与金融企业之间对金融产品、服务或者事件的认知不同、相互沟通不够,从而导致其产生激烈行为,并在短时间内波及社会公众、进而严重影响金融企业品牌价值的事件状态。

金融企业品牌危机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危机,容易引起社会关注,对于产品质量问题直接引发客户不信任和不选用,会造成金融企业类似业务营业额的大幅下滑,对金融企业的声誉和口碑造成负面影响。另一类是非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危机,客户关注程度相对较低,主要是金融企业内部某方面失误引起的经营危机和困难,如法律诉讼、人事变动等,这些问题逐渐向外传递,会造成客户对金融企业的不信任。

金融品牌危机一般具有三个特点:

1.2.1突发性,往往是由于金融企业经营中的重大问题被曝光,或者客户等对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实际质量不满无法宣泄而突然爆发。

1.2.2动态性和扩散性,品牌危机会随着金融企业对有关事件处理的正确和及时与否而减轻或加重,而且任何一个危机在没有彻底解决之前,都有可能产生扩散效应。

1.2.3破坏性,品牌危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降低公众的品牌忠诚度,品牌价值在短期内会明显受损。

2树立危机意识

只有强化企业自身的危机意识,才能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危机管理工作。企业要加强品牌建设,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运行中以及金融全球化中金融企业面对的内外经营环境是瞬息万变的,由内外因素导致的企业危机难以避免,必须通过有效的品牌危机防范机制加以预测、预防、化解或尽可能减少其损失。树立危机意识最关键的在于及时识别危机的前兆。在日常品牌管理中,对可能引起金融品牌危机的内、外部因素进行整理和识别,对这些因素的变化情况进行日常性监测。同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正确判断、评估危机的可能性、危机风险源头、危机征兆和危机发生之间的联系等。

3建立品牌危机预警机制

企业要在品牌危机管理中取得主动,反应迅速,就必须建立品牌危机预警机制,在危机来临时尽早发现危机,以制度化的管理来对企业内部和外部可能产生的危机进行预测,增强企业的免疫力、应变力和竞争力。一套有效的危机预测机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组织机构组织结构是企业品牌预警管理系统功能发挥的基本和必要保证,是对品牌不安全现象进行识别、预警和控制的保障。

3.1.1预警部主要职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负责品牌资产安全状况、品牌管理安全状况、品牌环境安全状况的日常监控,识别和诊断其中易引发品牌危机的不安全现象(危机征兆),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矫正控制;二是日常活动中训练全体员工接受识别危机征兆和防止危机发生方面的知识,培养员工在危机中的心理承受能力;三是进行各种品牌危机状态的预测和模拟,设计“品牌危机管理”方案,以在特别状态中供决策层采用。

3.1.2核心领导小组核心领导小组由金融企业的董事会、总裁等组成,从战略层面把握危机的动向,对危机处理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指挥各部门密切配合危机控制小组。核心领导小组的职能包括: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紧急情况下的预算审核、与政府和特别利益团体进行高层沟通、对机构投资者、媒体、消费者、员工以及其他受到影响的群体传达信息;与法律顾问沟通;跟踪公众动向;保证董事长或总裁了解事件的总体进展,启动媒体沟通程序等。它是发挥作用最大的危机管理机构,它的决策水平和预见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危机处理进程和结果。

3.1.3危机控制小组危机控制小组负责危机处理工作的实际运转,直接处理危机事件的操作层面工作,一方面向领导小组及时通报事态的进展,另一方面向联络沟通小组下达核心领导小组的决策信息。时刻保证核心领导小组清楚地知道危机情况,同时从核心领导小组那里接收战略建议,并制定危机处理的预算。

3.1.4联络沟通小组联络沟通小组负责与公众、媒体、受害者、公司成员的沟通,应确保企业用一种声音说话。任命两到三个公司发言人负责与媒体的沟通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保证对某个问题做出统一而前后一致的判断和解释,并且由获得授权任命的发言人来完成信息沟通的任务。

如前期浦发银行在其外汇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而导致客户不满,并在媒体和网络上引起较大反响的事件的处理上,就应该由品牌危机管理小组统一处理,对外保持同一声音,实施同一标准,并通过主流媒体的正面宣传,主动化解品牌危机。而不应该政出多门,出现不同网点对部分客户补偿五花八门。例如:有的网点提出,投资者可以把理财投资的资金再续存一个月,给予其8%的年利率,即多存一个月可获得8%/12=0.66%的利息补偿;有的网点提出,给投资者3000元代金券;有的网点提出赠送投资者实物礼品。这些不统一的做法很可能会引发客户之间的攀比,使浦发银行处于更被动的地位。

3.2预警信息系统通过网络评价品牌的安全状态、监测影响品牌安全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以及品牌的不安全现象,并对其进行识别、诊断、评价,设计出预警信号输出系统。

如本次金融危机开始时信息不透明,给许多国际著名金融机构带来负面影响。如今,美国政府对十大金融机构展开压力测试,将金融机构的真实现状公之于众,,使人们对这些金融机构重拾信心。

参考文献:

[1]中国工商银行第三期领导干部研究班课题组.“工商银行实施品牌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研究”《金融论坛》.2008年第7期.

[2]陆岷峰.《商业银行危机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2月.

[3]余明阳,刘春章.《品牌危机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4]宗军.“浦发银行品牌建设研究”中国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2008年.

[5]凌林,黎永强.“商业银行品牌危机管理策略”《新金融》2006年第10期.

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兆第7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虚拟经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007年以来,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拖欠率大幅上升,引发了次贷危机,并进而爆发了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特别是2008年9月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迅速影响实体经济,造成全球性经济衰退,因而这次金融危机已不限于金融领域,事实上已成为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古巴全国人大经济委员会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奥斯瓦尔多·马丁内斯认为,这场经济危机一方面是生产过剩,同时又是消费不足。“我们面临的形势已经超出了经济和金融危机,也是一场社会危机、食品危机和生态危机,是所有这些烈性危机爆发的综合性结果。”这次危机的根源是什么?中外学者见仁见智,各有见解。但其深层次的根源是什么?不少中外学者已“回归马克思”。因此可以说,危机的根源还需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去找寻。 

 

一、金融危机根源的不同解释与理论分歧 

 

对于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同立场、不同学派的学者,对其产生的根源做了不同的分析与解释,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市场说”。即从更加微观的角度分析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观点有三种。(1)消费需求过度论。将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归结为美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严重超过居民收入,并得出启示:无论政府执行何种政策,无节制的负债消费必然会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2)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背离论。认为由于商品的价值同使用价值的运行渠道、轨迹、方式以及监管机构、经营主体各不相同,这就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脱节。当这种背离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时,就有可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巨额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直至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3)金融创新引起的一系列弊端论。认为金融的过度创新,以及金融工具的结构化、衍生性和高杠杆趋势,导致了金融市场过度的流动性,加剧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是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 

2 “制度说”。认为高度自由、过度竞争的经济制度和金融体系是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制度原因。其主要观点是金融监管缺陷论。认为次贷危机的主要根源,是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着重大缺陷:对金融机构实行分类监管的体制不完善;以机构监管为重点,功能监管薄弱,不能适应混合经营的特点,对一些多功能的金融机构监管不力;过快发展的衍生产品监管滞后。金融监管缺陷论还认为,不负责任的放贷行为、受利益冲突的证券评级等,才是这次危机的主因。这种“制度说”,实际上是“体制说”,是从体制层面看监管制度的缺陷。还有人认为,这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因为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模式取代了原来由国家管制的资本主义模式,政府不再对宏观经济进行积极调控,放松对经济和金融的管制,资方完全控制劳方,社会福利急剧减少,自由、残酷的竞争取代了有节制的竞争,商品、服务和资本在不同国家之间相对自由地流动等等。它解除了对金融的管制,加速了贫富两极分化,必然导致金融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缺陷论认为,实体经济中以房屋为代表的商品卖不出去,生产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最终引起危机爆发,故危机的根源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3 “政策说”。认为长期的低利率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是全球金融危机形成的政策基础。2000年至危机爆发前,美联储14次降低联邦基金利率,使得 企业 、金融机构和居民能够以十分低廉的成本进行融资和借贷。与此同时,2001年之后,美国政府进行大规模的减税,推动居民消费增长。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刺激了美国居民的过度消费和金融机构的高杠杆运营,造成了资产价格泡沫。 

4 “周期说”。认为这次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长周期的一种反映,也是全球经济严重失衡的一种反映;是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全球经济结构、贸易结构、金融结构大调整在金融体系上的一种必然反映,也是对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现代 金融或资本市场)在不同经济体之间严重结构性失衡的一次重大调整,以实现资本市场、金融资产在规模和结构上与其赖以生存的实体经济相匹配。 

 

二、当前金融危机的深层次根源仍然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马克思在分析货币的支付手段时曾指出,在支付手段的链条中,隐藏着危机的可能性。但只有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危机的可能性才会成为现实性。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金融、信贷业广为发展,虚拟经济空前扩大,支付链条不断拉长;支付链条一旦断裂,就会发生金融危机。马克思进一步指出,金融投机活动猖獗是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个直接原因;扩大信贷带来的营业活动过度扩大,是造成生产过剩的一个重要因素。马克思对危机根源的深刻分析,对于我们清醒认识当前的金融危机,具有更加直接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金融危机的理论,是建立在货币危机理论基础之上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一旦劳动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商品的货币存在,从而表现为一个处于现实生产之外的东西,独立的货币危机或作为现实危机尖锐化的货币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认为,货币危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必然产物,在现实中表现为资金链条的断裂。商品不能转化为货币,使商品贬值;债务不能转化为现实货币,使债务到期无法偿还;信用货币不足,银行和工厂纷纷倒闭。在一般情况下,危机常常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另一种是银行信用的危机。当前的金融危机从表面上看似乎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而是银行信用的危机或货币危机,但事实上却与生产过剩的危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银行家为了帮助资本家解决生产过剩问题,并从中分割超额利润,设计出能够超现实买卖商品的金融衍生品,使之成为解决生产过剩的途径,结果造成了本来手中货币不足、支付能力欠缺的老百姓,在银行家设计的金融衍生品的诱导下超前消费,拉长了信用资金链条。而信用资金链条过长,则为货币危机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危机埋下了隐患。 

其次,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的本性决定了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大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从而使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现象成为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常态。这一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所讲的生产过剩是指商品生产过剩而非产品生产过剩。马克思指出:只要社会上相当大一部分人的最迫切的需要还没有得到满足,就“绝对谈不上产品的生产过剩”。“在这个意义上,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往常是生产不足……产品的生产过剩和商品的生产过剩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界限是资本家的利润,而非群众的需要。”从现象上看,导致这次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是美国的次贷危机,是金融领域中的危机,但其实质是实体经济中的生产过剩。美国的房屋生产过剩表现在房屋空置率的不断提高上:由1978年的6%左右提高到2008年的13%。这表明房屋的供给超过有效需求越来越大。而且,已出售的房屋中,靠抵押贷款购房所占比例很大。2007年,靠抵押贷款购买的房屋占全部已售房屋的比例为68%。可见,次贷危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由房产供给的不断扩大而现实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矛盾积累造成的,其实质仍然是生产过剩。当前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说明,尽管由于现代金融的发展和各种金融工具的运用,使得经济危机更多的是以金融危机的形式首先表现出来,但作为经济危机先兆的金融危机,并不是经济危机的原因:相反,它是生产过剩的结果和危机的表现形式。 

再次,资本主义制度加剧了虚拟经济的发展,使之与实体经济相脱节;虚拟经济危机的最终根源,也是实体经济危机的根源。美国经济最大的特点是虚拟经济成分较高,即高度依赖虚拟资本的循环来创造利润。由于虚拟资本不是现实资本,从而虚拟经济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发展严重脱节。这种脱节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是由虚拟经济所产生的巨大虚假需求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的假象形成的,即由虚拟经济制造出来的需求假象诱导实体经济盲目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又远远跟不上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当社会信用链条在某一环节发生断裂,首先爆发的就是金融危机或信用危机。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到相关群众的收入减少,从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直线下降,并引发由虚拟经济造成的虚假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破灭。使实体经济中本来存在而被掩盖的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矛盾显露出来,从而回归为实体经济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而实体经济的衰退,又反过来加剧虚拟经济的波动,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正是应验了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以货币危机或信用危机为先导的。 

马克思恩格斯曾对虚拟经济危机和实体经济危机的关系作过论述:第一,之所以会出现作为现实生产过剩危机的先期表现的货币危机,是因为商业和 工业 危机的一切因素已经存在,货币危机是由商业危机所引起的。第二,就作为生产过剩危机的先期表现的货币危机而言,金融危机是实体危机的预兆、先声、序幕和第一阶段。对此,马克思恩格斯不但指出,金融危机的根源或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过剩及其过剩危机:而且还揭示了金融危机作为工商业危机的一个阶段。是工商业危机的最一般的表现,因而金融危机的实质也就是生产过剩危机。第三,金融市场也会有自己的危机,这时,工业中的直接的紊乱对这种危机只起次要的作用,或者不起什么作用。恩格斯还进一步指出,在金融市场中,总的说来是头足倒置地反映出工业市场的运动;根据 历史 唯物主义的观点,金融市场对工业市场具有反作用。金融市场可能影响工业市场,从而影响到工业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总之,此次金融危机并没有跳出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逻辑。作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表现出的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和需求不足的矛盾,导致了生产过剩的危机爆发。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一个 科学 的理论,它把握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规律 ,从本质和根源上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必然性。对于今天而言,它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二战后,尽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在经济发展中自我调节乃至实行经济计划化的政策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其矛盾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市场经济不可能解决其基本矛盾,矛盾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依然和必然会爆发危机。因此,企求单纯依靠货币政策、财税政策或救助困难企业这类经济手段。来根本消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内生的消费与生产相背离的矛盾,是不可能的;它只能起一种治标的缓和性作用,而不能起治本的根本性作用。 

 

三、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几点思考 

 

世界各国救市的力度越来越大,但效果却并不理想,这说明只停留在体制层面的救市措施解决不了制度根源上的问题。斯蒂格利茨曾批判布什政府的减税政策和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他认为,这无异于是向体内出血的病人输血,向投机者提供补偿。我们认为,世界经济衰退的局势,只能依照马克思所揭示的经济规律运转下去。 

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兆第8篇

从LTCM事件谈起

1997年亚洲爆发了震撼全球的金融危机,至今仍余波荡漾。究其根本原因,可说虽然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其直接原因却在于美国的量子基金对泰国外行市场突然袭击。1998年9月爆发的美国LTCM基金危机事件,震撼美国金融界,波及全世界,这一危机也是由于一个突发事件----俄罗斯政府宣布推迟偿还短期国债券所触发的。

LTCM基金是于1993年建立的“对冲”(hedge)基金,资金额为35亿美元,从事各种债券衍生物交易,由华尔街债券投资高手梅里韦瑟(J.W.Meriwether)主持。其合伙人中包括著名的数学金融学家斯科尔斯(M.S.Scholes)和默顿(R.C.Merton),他们参与建立的“期权定价公式”(即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为债券衍生物交易者广泛应用。两位因此获得者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LTCM基金的投资策略是根据数学金融学理论,建立模型,编制程序,运用计算机预测债券价格走向。具体做法是将各种债券历年的价格输入计算机,从中找出统计相关规律。投资者将债券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美国的联邦公券,由美国联邦政府保证,几乎没有风险;第二类是企业或发展中国家征服发行的债券,风险较大。LTCM基金通过统计发现,两类债券价格的波动基本同步,涨则齐涨,跌则齐跌,且通常两者间保持一定的平均差价。当通过计算机发现个别债券的市价偏离平均值时,若及时买进或卖出,就可在价格回到平均值时赚取利润。妙的是在一定范围内,无论如何价格上涨或下跌,按这种方法投资都可以获利。难怪LTCM基金在1994年3月至1997年12月的三年多中,资金增长高达300%。不仅其合伙人和投资者发了大财,各大银行为能从中分一杯羹,也争着借钱给他们,致使LTCM基金的运用资金与资本之比竟高达25:1。

天有不测风云!1998年8月俄罗斯政府突然宣布推迟偿还短期国债券,这一突发事件触发了群起抛售第二类债券的狂潮,其价格直线下跌,而且很难找到买主。与此同时,投资者为了保本,纷纷寻求最安全的避风港,将巨额资金转向购买美国政府担保的联邦公债。其价格一路飞升到历史新高。这种情况与LTCM计算机所依据的两类债券同步涨跌之统计规律刚好相反,原先的理论,模型和程序全都失灵。LTCM基金下错了注而损失惨重。雪上加霜的是,他们不但未随机应变及时撤出资金,而是对自己的理论模型过分自信,反而投入更多的资金以期反败为胜。就这样越陷越深。到9月下旬LTCM基金的亏损高达44%而濒临破产。其直接涉及金额为1000亿美元,而间接牵连的金额竟高达10000亿美元!如果任其倒闭,将引起连锁反应,造成严重的信誉危机,后果不堪设想。

由于LTCM基金亏损的金额过于庞大,而且涉及到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德主,这对数学金融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华尔街有些人已在议论,开始怀疑数学金融学的使用性。有的甚至宣称:永远不向由数学金融学家主持的基金投资,数学金融学面临挑战。

LTCM基金事件爆发以后,美国各报刊之报道,评论,分析连篇累牍,焦点集中在为什么过去如此灵验的统计预测理论竟会突然失灵?多数人的共识是,布莱克-斯科尔斯理论本身并没有错,错在将之应用于不适当的条件下。本文作者之一在LTCM事件发生之前四个月著文分析基于随机过程的预测理论,文中将随机过程分为平稳的,似稳的以及非稳的三类,明确指出:“第三类随机过程是具有快变的或突变达的概率分布,可称为‘非稳随机过程’。对于这种非稳过程,概率分布实际上已失去意义,前述的基于概率分布的预测理论完全不适用,必须另辟途径,这也可以从自然科学类似的情形中得到启发。突变现象也存在于自然界中,……”此次正是俄罗斯政府宣布推迟偿还短期国债券这一突发事件,导致了LTCM基金的统计预测理论失灵,而且遭受损失的并非LTCM基金一家,其他基金以及华尔街的一些大银行和投资公司也都损失不赀。

经典的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

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可以认为是,一种在具有不确定性的债券市场中寻求无风险套利投资组合的理论。欧式期权定价的经典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基于由几个方程组成的一个市场模型。其中,关于无风险债券价格的方程,只和利率r有关;而关于原生股票价格的方程,则除了与平均回报率b有关以外,还含有一个系数为σ的标准布朗运动的“微分”。当r,b,σ均为常数时,欧式买入期权(Europeancalloption)的价格θ就可以用精确的公式写出来,这就是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由此可以获得相应的“套利”投资组合。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自1973年发表以来,被投资者广泛应用,由此而形成的布莱克‐斯科尔斯理论成了期权投资理论的经典,促进了债券衍生物时常的蓬勃发展。有人甚至说。布莱克‐斯科尔斯理论开辟了债券衍生物交易这个新行业。

笔者以为,上述投资组合理论可称为经典布莱克‐斯科尔斯理论。它尽管在实践中极为成功,但也有其局限性。应用时如不加注意,就会出问题。

局限性之一:经典布莱克‐斯科尔斯理论基于平稳的完备的市场假设,即r,b,σ均为常数,且σ>0,但在实际的市场中它们都不一定是常数,而且很可能会有跳跃。

局限性之二:经典布莱克‐斯科尔斯理论假定所有投资者都是散户,而实际的市场中大户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在不成熟的市场中,有时大户具有决定性的操纵作用。量子基金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即为一例。在这种情况下,b和σ均依赖于投资者的行为,原生股票价格的微分方程变为非线性的。

经典布莱克‐斯科尔斯理论基于平稳市场的假定,属于“平稳随机过程”,在其适用条件下十分有效。事实上,期权投资者多年来一直在应用,LTCM基金也确实在过去三年多中赚了大钱。这次LTCM基金的失败并非由于布莱克‐斯科尔斯理论不对,而是因为突发事件袭来时,市场变得很不平稳,原来的“平稳随机过程"变成了“非稳随机过程”。条件变了,原来的统计规律不再适用了。由此可见,突发事件可以使原本有效的统计规律在新的条件下失效。

突发实件的机制

研究突发事件首先必须弄清其机制。只有弄清了机制才能分析其前兆,研究预警的方法及因此之道。突发事件并不限于金融领域,也存在于自然界及技术领域中。而且各个不同领域中的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的共性,按照其机制可大致分为以下两大类。

“能量”积累型地震是典型的例子。地震的发生,是地壳中应力所积累的能量超过所能承受的临界值后突然的释放。积累的能量越多,地震的威力越大。此外,如火山爆发也属于这一类型。如果将“能量”作广义解释,也可以推广到社会经济领域。泡沫经济的破灭就可以看作是“能量“积累型,这里的“能量”就是被人为抬高的产业之虚假价值。这种虚假价值不断积累,直至其经济基础无法承担时,就会突然崩溃。积累的虚假价值越多,突发事件的威力就越大。日本泡沫经济在1990年初崩溃后,至今已九年尚未恢复,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房地产所积累的虚假价值过分庞大之故。

“放大”型原子弹的爆发是典型的例子。在原子弹的裂变反应中,一个中子击中铀核使之分裂而释放核能,同时放出二至伞个中子,这是一级反应。放出的中子再击中铀核产生二级反应,释放更多的核能,放出更多的中子……。以此类推,释放的核能及中子数均按反应级级数以指数放大,很快因起核爆炸。这是一种多级相联的“级联放大”,此外,放大电路中由于正反馈而造成的不稳定性,以及非线性系统的“张弛”震荡等也属于“放大”型。这里正反馈的作用等效于级联。在社会、经济及金融等领域中也有类似的情形,例如企业间达的连锁债务就有可能导致“级联放大”,即由于一家倒闭而引起一系列债主的相继倒闭,甚至可能触发金融市场的崩溃。这次LTCM基金的危机,如果不是美国政府及时介入,促使15家大银行注入35亿美元解困,就很可因LTCM基金倒闭而引起“级联放大”,造成整个金融界的信用危机。

金融界还有一种常用的术语,即所谓“杠杆作用”(leverage)。杠杆作用愿意为以小力产生大力,此处指以小钱控制大钱。这也属于“放大”类型。例如LTCM基金不仅大量利用银行贷款造成极高的“运用资金与资本之比”,而且还利用期货交易到交割时才需付款的规定,大做买空卖空的无本交易,使其利用“杠杆作用”投资所涉及的资金高达10000亿美元的天文数字。一旦出问题,这种突发事件的震撼力是惊人的。

金融突发事件之复杂性

金融突发事件要比自然界的或技术的突发事件复杂得多,其复杂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多因素性对金融突发事件而言,除了金融诸因素外,还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LTCM事件的起因本为经济因素--俄罗斯政府宣布推迟偿还短期债券,而俄罗斯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分额甚少,之所以能掀起如此巨大风波,是因为心理因素的“放大”作用:投资者突然感受到第二类债券的高风险,竞相抛售,才造成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可见心理因素不容忽视,必须将其计及。

非线性影响金融突发事件的不仅有多种因素,而且各个因素之间一般具有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即为非线性的关系。例如,大户的动作会影响到市场及散户的行为。用数学语言说就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并不等于各个因素分别作用时结果的线性叠加。突发事件的理论模型必须包含非线性项,这种非线性理论处理起来要比线性理论复杂得多。

不确定性金融现象一般都带有不确定性,而突发事件尤甚。如何处理这种不确定性是研究突发事件的关键之一。例如,1998年8月间俄罗斯经济已濒临破产边缘,几乎可以确定某种事件将会发生,但对于投资者更具有实用价值的是:到底会发生什么事件?在何时发生?这些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由此可知,金融突发事件的机制不像自然界或技术领域中的那样界限分明,往往具有综合性。例如,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其机制固然是由于房地产等虚假价值的积累,但由此触发的金融危机却也包含着银行等金融机构连锁债务的级联放大效应。预警方法

对冲基金之“对冲”,其目的就在于利用“对冲”来避险(有人将hedgefund译为“避险基金”)。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原本设计为避险的基金,竟因突发事件而造成震撼金融界的高风险。华尔街的大型债券公司和银行都设有“风险管理部”,斯科尔斯和默顿都是LTCM基金“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对突发事件作出预警是他们的职责,但在这次他们竟都未能作出预警。

突发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基于传统的平稳随机过程的预测理论完全不适用。这只要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明白。在高速公路公路上驾驶汽车,想对突然发生的机械故障做出预警以防止车祸,传统的平稳随机过程统计可能给出的信息是:每一百万辆车在行驶过程中可能有三辆发生机械故障。这种统计规律虽然对保险公司制定保险率有用,但对预警根本无用。因为不知道你的车是否属于这百万分之三,就算知道是属于这百万分之三,你也不知道何时会发生故障。笔者认为,针对金融突发事件的上述特点,作预警应采用“多因素前兆法”。前面说过,在“能量”积累型的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必定有一个事先“能量”积累的过程;对“放大”型的突发事件而言,事先必定存在某种放大机制。因此在金融突发事件爆发之前,总有蛛丝马迹的前兆。而且“能量”的积累越多,放大的倍数越高,前兆也就越明显。采用这种方法对汽车之机械故障作出预警,应实时监测其机械系统的运行状态,随时发现温度、噪音、振动,以及驾驶感觉等反常变化及时作出预警。当然,金融突发事件要比汽车机械故障复杂得多,影响的因素也多得多。为了作出预警,必须对多种因素进行实时监测,特别应当“能量”的积累是否已接近其“临界点”,是否已存在“一触即发”的放大机制等危险前兆。如能做到这些,金融突发事件的预警应该是可能的。要实现预警,困难也很大。其一是计及多种因素的困难。计及的因素越多,模型就越复杂。而且由于非线性效应数学处理就更为困难。计及多种因素的突发事件之数学模型,很可能超越现有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但计算机的发展一日千里,今天不能的,明天就有可能。是否可以先简后繁、先易后难?不妨先计及最重要的一些因素,以后再根据计算机技术的进展逐步扩充。其二是定量化的困难。有些因素,比如心理因素,应如何定量化,就很值得研究。心理是大脑中的活动,直接定量极为困难,但间接定量还是可能的。可以考虑采用“分类效用函数”来量化民众的投资心理因素。为此,可以将投资者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如散户和大户,年轻的和年老的,保守型和冒险型等等,以便分别处理。然后,选用他们的一种典型投资行为作为代表其投资心理的“效用函数“,加以量化。这种方法如果运用得当,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定量地表示投资者的心理因素的。此外,卢卡斯(R.E.Lucas)的“理性预期”也是一种处理心理因素的方法。

其三是报警灵敏度的困难。过分灵敏可能给出许多“狼来了”的虚警,欠灵敏则可能造成漏报。如何适当把握报警之“临界值”?是否可以采用预警分级制和概率表示?

有些人根本怀疑对金融突发事件做预警的可能性。对此不妨这样来讨论:你相信不相信金融事件具有因果性?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金融突发事件就不会凭空发生,就应该有前兆可寻,预警的可能性应该是存在的,那么金融学就不是一门科学,预警当然也就谈不上了。笔者相信因果律是普遍存在的,金融领域也不例外。

因应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