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诊断

初中数学教学诊断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27 15:04:12

初中数学教学诊断

初中数学教学诊断第1篇

    一、强化学业质量监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学业质量监测工作,为诊断全区七年级学业质量发展水平提供了必要的分析数据。从提高学业质量监测工作的科学性看,需要进一步规范七年级学业质量监测的命题环节,提高命题的科学性。为此,区教师进修学校专门给命题组制定了“七年级学业质量监测命题指导意见”,就命题具体环节提出了针对性要求,明确了本次监测的内容是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应知应会内容及相应的学科能力,具体规定了命题的难度、题型和分值等,为保证学业质量监测奠定了基础。从提高质量监测工作的规范性看,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监测实施流程的管理。为此,白下区专门制订了“白下区七年级(2012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监测目标与任务、考务管理、数据采集、阅卷组织、诊断反馈、日程备忘等。为保证本次质量监测工作落实的力度和组织的精度,专门召开了全区区初中校长会、全区初中教务主任和信息员会,分层落实监测工作任务,分别提出监测工作要求,确保质量监测阅卷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二、细化监测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质量监测的阅卷是保证质量监测结果信度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质量监测工作的整体性,阅卷中十分注意增进交流和沟通,保证阅卷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加强阅卷教师的选拔(本次阅卷从学区各小学六年级选调了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学科骨干教师各一名,并由小学骨干教师和七年级骨干教师共同组成阅卷教师团队)。另一方面,加强阅卷前的评分标准培训与阅卷指导,明确要求学科教研员就阅卷评分和操作进行专门培训,熟悉评分标准,熟练评分操作。另外,还采取了网络阅卷的评卷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阅卷过程的主观因素,从而确保质量监测阅卷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阅卷中,学科教研员还将落实阅卷中发现学科典型问题的记录,为后期监测诊断分析提供事实依据。质量监测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是提高本次学业质量监测工作效度的重要抓手,因此,对学科教研员就学业质量监测的分析环节提出了具体意见:要求学科组坚持“让数据说话”,把握核心数据,善于从一般数据中发现蕴含的规律性问题,并能针对问题诊断分析导致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就解决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或行动计划。就数据分析的形式上,要求学科组完成学科双向细目表和质量监测诊断分析报告,召开学科质量监测的分析会,选择阅卷教师进行阅卷工作心得交流,安排相关学科教师交流改进问题的思路和想法,切实把质量监测的功能和效能最大化,真正把质量监测工作作为一个科学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通过专业性分析,提供专业性的意见,彰显专业性的能力和魅力。

    为了发挥本次质量监测的诊断、调控、诊断和改进功能,对质量监测数据诊断分析后的反馈工作提出了“分层、分类、分片”的具体要求,即根据学业质量监测反馈的工作需要,按以下层面完成反馈工作:一是全区七年级学业质量监测的总体反馈(全区初中校长,教学校长、教学管理人员参加);二是全区学科性学业质量监测的分析反馈(小学六年级、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参加),要求参加阅卷的六年级阅卷教师交流阅卷中发现小学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优势与问题,七年级阅卷教师交流阅卷中暴露的问题及后续补偿教学的计划与安排,区教研员则根据监测中暴露的问题提出下阶段教学的建议;三是初中学区学业质量监测的分析反馈(初中直升学区小学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为保证反馈的及时性,还明确规定了七年级学业质量监测的反馈时间和具体流程,保证反馈按时、及时,为后续教学补偿赢得宝贵时间。积极尝试七年级学业质量监测工作,能诊断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起始年级的学业水平与现状,同时能够根据学区分布回馈每所初中对应学区内小学直升毕业生的学业质量状况,为学区内的小学加强学科教学质量管理,为初中开展初小衔接教学和补偿性教学提供客观依据。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也为推进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建立九年一贯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初中数学教学诊断第2篇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逐步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对现代医疗服务的要求日益增高,新时代迫切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性强、善于处理医患关系的复合型医学人才。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学院校仍采用基础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三阶段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强调各学科的独立性,忽视学科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导致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再加上近年来医学院校扩招,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传统教学只重视医学理论的传授,导致医学生临床实践动手机会少、人文素养缺乏等诸多弊端,无法满足培养现代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要。为弥补传统医学教育的不足,解决与新时代医学人才需求的矛盾,还要符合医学这门学科的特点,那么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就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早期接触临床是指让在基础课程学习阶段的低年级医学生走进医院,通过多种形式接触临床常规工作,使其能够较早地树立临床意识,促进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同时,也让医学生提早感知医疗卫生职业,及早树立医患沟通、人文关怀意识,增强人文素养,促进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早期接触临床是我国医学教育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响应教育部提出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要注意“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号召。现就2018年我院开展的早期接触临床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初步探讨早期接触临床的开展情况及存在的不足,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早期接触临床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将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共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均是大学一年级新生,利用暑假到我院进行为期两周的早期接触临床。

1.2方法

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划分成小组)跟随带教教师到不同科室门诊或病房进行早期接触临床活动。

1.2.1具体时间及科室安排医务部、护理部(含不同科室护理)、急诊科(含急诊内、外科及抢救室)、内科病房、外科病房、门诊、听讲座各1天,志愿者导诊2天。具体科室根据医院具体情况酌情安排。

1.2.2早期接触临床的主要内容(1)了解医院整体布局及概况,了解医疗保障体系、医改政策、护理常规等,学习医院的规章制度及医护员工的行为规范,进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教育。(2)进入内科、外科、急诊科等不同临床科室,了解医生/护士的整个工作流程,观摩医生/护士交接班,跟随医生查房,观看医生查房、开医嘱等诊疗过程,听取医生分析病情、诊断和鉴别诊断,初步了解各个科室不同的病种及诊疗原则,初步建立临床诊疗思维。(3)在门诊跟诊及志愿者导诊过程中,了解门诊功能设置、科室分布,了解门诊接诊制度及就诊流程,观看医生接诊和处理病人。早期接触临床期间,学生每日书写日志,记录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结束时,教务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心得体会等,要求学生提交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报告,并结合各带教教师的评价综合评定学生总评成绩。

1.3评价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早期接触临床调查问卷,从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总体情况、对早期接触临床内容最感兴趣的部分、带教教师的满意情况、早期接触临床的收获情况等不同方面进行评价。问卷整理后录入数据并核对,数据资料以[n(%)]表示。

2研究结果

发放问卷40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2.1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总体情况(见表1)

2.2医学生对早期接触临床最感兴趣的内容(见表2)

2.3医学生对早期接触临床带教教师的满意度(见表3)

2.4医学生对早期接触临床活动的收获(见表4)

3讨论

3.1早期接触临床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得到多数学生的认同

表1显示:超过9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且愿意参加更多的早期接触临床。95%及以上的学生喜欢早期接触临床且表示活动后有收获。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认同早期接触临床,对早期接触临床持肯定态度。表2数据表明:早期接触临床不同部分内容中,医学生最感兴趣的依次是外科(50.0%)、急诊科(22.5%)、内科(20.0%)、门诊接诊(5.0%)、护理(2.5%)。提示低年级的学生对临床科室、临床专业知识很感兴趣,这也符合早期接触临床学生的认知。早期接触临床的学生都是刚上完大学一年级课程的新生,才在学校学习基础医学知识,对临床一无所知,尚处于新鲜好奇、充满疑问、有求知探索欲望的阶段。其中,对外科内容的感兴趣程度排第一位,远高于其他科室,这也与学生的认知相吻合。人体手术、有创操作等对学生而言都充满了神秘感,学生第一次接触临床,肯定想先去外科一睹为快、一探究竟。而医务部、听讲座及志愿者导诊这3部分内容都不在学生最感兴趣的范围内也在情理之中。医务部解读医疗政策、医疗质量安全等对学生而言感觉比较遥远;听讲座远不及去临床科室更吸引学生;而对于志愿者导诊,学生初来医院,不熟悉也不具备专业知识,自然不感兴趣。

3.2多数学生对早期接触临床带教教师满意

研究表明,带教教师的带教质量直接影响早期接触临床学生的培养质量,可见带教教师带教水平至关重要。表3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早期接触临床的带教教师满意,其中非常满意的达到87.5%,提示我院安排的带教教师带教水平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肯定。在早期接触临床结束时的分组交流过程中,很多学生积极表达了对某些科室带教教师的喜欢,特别是某些教师的独特带教方式和幽默风趣的带教语言,让晦涩难懂的临床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受益良多。但仍有极少数学生对带教教师不满意,究其原因,在于极少数科室秘书认为早期接触临床学生进入临床过早,指派年轻医生带教即可,或者随机临时分配带教教师,还有可能是极少数带教教师带教意识薄弱、带教过程敷衍了事。

3.3早期接触临床活动能够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

表4结果显示:所有参加早期接触临床的学生对医院环境设施、医疗工作流程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能感受到医生日常工作的辛苦和病人的痛苦。早期接触临床为低年级医学生提供了走进临床真实环境的机会,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医生和病人,与医护人员同作息、与病人面对面,真切感受医生工作的神圣与辛苦,切实体会病人的痛苦,使学生提前了解了作为医生应具备的能力,提前感知了医生救死扶伤的责任和使命,增强了对医生职业的兴趣和社会责任感[1-2]。超过90%的学生认为早期接触临床有助于理解理论知识以及促进基础与临床的联系,也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对临床的一切都充满好奇,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教教师在带教过程中可以适时地就临床问题启发学生结合所学基础知识来解释,这样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良好循环。从表4可以看出,92.5%的学生表示有助于培养初步临床思维,97.5%的学生表示提高了沟通能力。学生跟随带教教师门诊接诊、病房查房等一系列的诊疗活动,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初步了解医生如何对疾病进行诊断,如何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初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在早期接触临床过程中,学生接触病人、了解病人,在带教教师的引导下,适时与病人沟通交流,不仅可以锻炼医患沟通能力,也可以培养尊重关心病人、保护病人隐私等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3-4]。培养临床思维和医患沟通能力对临床医务工作者而言至关重要,早期接触临床的学生有机会及早开始临床思维和医患沟通技巧的训练,对日后从事医疗工作有积极的作用。调查显示,所有学生都认为通过早期接触临床有不同方面的收获,该结果与陈磊等[5]对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临床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效果的研究类似。早期接触临床是世界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英国、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采用不同形式进行早期接触临床。研究也表明,早期接触临床可以从多方面影响学生,在这期间,学生相当于见习医师,观摩医生门诊接诊、病房查房、临床技能操作等,同时也鼓励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多问,使学生对医院环境、医生的救治过程、医生护士的职业等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和感性的认识,还可以通过实践不断学习和感悟。因此,早期接触临床有助于改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的情况,有助于学生初步建立临床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前培养学生关爱病人、服务社会的意识,有助于增强人文素质、培养医生职业素养、弥补医学人文教学的缺陷等,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早期接触临床的座谈会上,多数学生表示早期接触临床对他们心灵震撼很大,有对临床医护人员爱岗敬业、治病救人的感动,有对病人病痛的深切同情,也有对现代医学局限导致某些疾病无法治愈的感叹,这种心灵的触动必然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多学生表示,通过早期接触临床,让他们更加正确地认识了医生职业,更加坚定了学医的决心和动力。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早期接触临床与往年大有不同,特别增加了3场老、中、青三代名医讲座,邀请我院老专家、中年主任以及青年教师给学生带来精彩的讲座,学生纷纷表示从3场讲座中收获满满,对未来的从医之路充满了憧憬。

4结语

早期接触临床作为一种特殊的临床前教育方法,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的规律和趋势。从活动的总体效果来看,早期接触临床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发现存在早期接触临床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宣传不到位、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我们将努力完善早期接触临床的管理制度,制定相应措施,加强管理,落实到位,确保活动有效、持久开展。同时,重视早期接触临床师资力量的培养,选拔优秀带教教师,定期开展师资培训,不定期送教师观摩学习名校的早期接触临床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带教水平。

参考文献:

[1]胡笑甜,姚小康,徐卫琼,等.订单定向医学生对早期接触临床的评价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6):90-91.

[2]诸葛晶,单苑丽,郑春新,等.手术体验教学在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9):930-933.

[3]张静,王璐.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提升综合素质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2):11-12.

初中数学教学诊断第3篇

学业评价的现状分析

1. 评价功能重比较、轻诊断,不利于学业改进

学业评价的功能应包括诊断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但在传统的学校评价机制中,考试仍是对师生评价的主要手段。相对而言,考试作为学业评价的一种手段,其对诊断功能不够重视,不注重从中分析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个性化的经验;不注重分析学生学习的短板,不能分析他们在学习中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形成。教师为了转嫁教学压力,布置作业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影响身心健康,而对学业改进则缺乏明确的指导。

2. 评价主体重教师、轻学生,不利于客观分析

学业评价主体可以是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主体多元体现了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但在传统的学业评价中,主体仍以教师为主。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相对学生更加成熟、权威,主体的单一性,使评价角度相对固定,思维定式的干扰很容易使教师将学生“看扁”;评价形成过程以教师个人为中心,程序简化,使教师在评价上有了更多的随意性;教师的评价依据来源于考试成绩、作业、课堂表现,对学生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兴趣爱好等无法充分关注……评价主体中重教师、轻学生,不利于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全面考察和客观分析,甚至影响了学生的自我认识和价值判断。

3. 评价依据重结果、轻过程,不利于学生发展

学业评价不仅关系到学生对学业的认识,还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初中阶段,在中考指挥棒的作用下,考试分数仍是评价的主角。分数只能部分反映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果,不能反映分数背后学生在不同目标下的能力状况,更难以体现学生在某些方面潜在的能力和优势。只注重结果的简单评价,不仅掩盖了学生多元发展的潜能,还抹杀了学生自主发展的信心,难以发现师生在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个性化的独到经验;更不能反映学生在学习中具体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价值观的形成,这严重背离了学生的发展需求。

学业分析系统的构建

作为杭州市数字校园建设示范单位,笔者所在学校两年来不断进行数字校园环境的建设和完善,并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改革,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学业分析平台,旨在让学业评价更富理性,促进诊断和教学改进,促进学生的发展。

1. 学业分析系统设计理念

学业分析系统是学校开展科学的学业评价的重要通道。在系统设计上,关注评价的有效实施,体现以下理念。

(1)评价的多主体结合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环境,学业分析系统可以让评价多主体参与。教师、学生、家长可以根据学校授权登录系统,查看、分析学业成果,其中包括小题得分状况、学业进退步状况、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等。不同的评价主体会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可彼此参照、互为补充。

(2)评价与诊疗结合

在系统设计中,学业评价与教学诊断、教学改进相结合。依托数字化信息进行教学诊疗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树立“以生楸尽钡慕萄Ю砟睿并以这一理念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3)评价与跟踪反馈相结合

系统中的学业分析与知识点挂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考试数据跟踪自己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知识点目录,按图索骥地找到有利于解决个性化问题的作业、试题和微课资源等,并通过网络平台的留言功能、互动功能,反馈应用效果,提出改进意见,大量减少无用操作,综合地提升效率;通过跟踪系统中的学业发展轨迹,发现进退步规律和潜在优势。

2. 学业分析系统内容

平台内容主要为考试得分数据库,并根据数据分析生成各种图表信息。

(1)学业进退步分析。能够显示某位学生历次考试各科成绩及总分,并根据数据自动绘制折线图,能监控每位学生在各类考试中的成绩变化。页面底部还可以根据给定的条件自动生成学业分析提示。

(2)学业能力分析。可以根据某学生历次考试各科成绩及总分数据自动绘制考试成绩的雷达图,雷达图的五个数据点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总分的年级排名,并用相同的数据绘制柱形图,坐标轴刻度取值均为年级人数。让教师、学生通过两种不同的图表展现学业能力的发展情况,雷达图的面积越大表示学生的学业能力越强,反之,则学业能力相对较弱。若将多次考试的雷达图进行叠加对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学业的进退步情况,并根据给定的条件自动生成学业分析提示。

(3)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学业分析系统从网上阅卷系统中获取数据,能为学业分析需要提供学生考试的客观题原始数据、主观题的答题图像以及得失分情况。

学业分析系统的应用

学业分析系统与网络阅卷系统无缝对接,充分利用了阅卷系统提供的原始文本、图像数据。教师可以根据阅卷系统的数据查询各类考试各小题的得分率,并能将每个小题都与试题库中的试题及试题所属的知识点进行关联,甚至可以对该学科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整个年级、班级或某个学生的各知识点掌握情况,了解学生较为全面的学业发展信息,并能及时给出有意义的评价及诊断信息。学业分析系统还能将试题、知识点、教学资源三者相关联,教学资源包括用于教学改进的跟进式作业、校本微课资源、视频课程,可在系统中供师生自主使用,方便学生进行自我诊断、自主学习。

1. 结合学业分析指导诊断与改进

学业分析平台与阅卷系统、知识点、教学资源的无缝对接,使师生在开展学业评价的同时兼顾学业改进,从评价中分析,从诊断中改进,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和提高。

【案例1】利用统计数据对比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调整教学进度和计划

笔者以所任教2班的期末考试数据作为分析样本。首先做出考试数据分析的折线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与学期初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

图4、图5是2班的学期初考试数据,图6、图7是期末考试数据。从图5和图7的对比可以看出,60~80、80~100这两个分数段的学生变化比较明显,从数据减少的情况看,显然是由大部分学生取得进步所致,100~120这个分数段的变化不明显。但从图4和图6的对比却可以看出,110~120段内的学生数有明显的减少,说明学期初制订的教学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对学优生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导致部分学优生没有取得进步,甚至出现了退步的情况。这也提醒教师,学生的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必须及时调整相应的教学计划,以适应学生情况的改变。

【分析】庞大的数据库和知识点的联结,使得每一个数据背后的信息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厚实,也使得师生对自己教与学的情况了然于胸,教与学的跟进与改善有的放矢,避免重复和无效的劳动。

【案例2】数学跟进式作业的开发与设计

通过对期中考试的学业分析,发现某道题的得分率较低,董老师认为失分原因在于学生对条件的梳理能力和对条件隐含下的结论的挖掘能力存在不足。为了验证自我诊断的效果,董老师又设计了跟踪检测,从检测数据当中证实自己的跟进措施是否得当。

跟踪检测:如图8,已知AE//BC,ABAD,若点E与点B关于AC对称,在CE的右侧作以CE为边的正方形ECKD,连接BD交AC于点E,过点E作BD的垂线,垂足为点I,求:

图8

从考试数据来看,经过跟进式强化训练,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顺手多了。所以,错题是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里我们看到学生上课、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选取典型例题,讲解透彻,再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到位。

【分析】董老师的作业跟进是学校教师对学业从评价到诊断、从诊断到改进的一个缩影。学校开展“轻负高质”的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2014年学校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将作业研究成果推广、深化。根据学业分析系统应用,将典型错题归类,进行拓展和变式,用于学生在课后进行作业跟进,增强了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学校网站账号,轻松、便捷地进入平台点播微课和教学视频,开展自主学习,为学生能力的拓展打开了方便之门。

2. 利用学业分析开展客观评价

【案例3】利用系统评价学生写作能力

在一次期中测试中,方同学选择题部分得14分,阅读和作文得42分。其中阅读36分,说明他在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并在考试时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但方同学作文得分与班级平均相差如此悬殊,严重影响了他学习和阅读的热情。

在作文讲评时,笔者以前只关注优秀范文点评,忽视了对个别学生个别问题的关注。针对方同学的写作问题,笔者开始在作文教学的点评环节也有意识地请他对自己和他人的作文进行互评。同学的评价使他对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得更加清晰,而通过对同学文章的评价,慢慢意识到作文的结构、中心思想的有无和深度、语言的文采,是作文的三大基石,于是也就慢慢了解到自己该如何写作了。

【分析】笔者与方同学一起通过考试数据分析,确定了方同学在语文学习中的写作短板。这个案例体现了学业评价的多主体参与,显示了评价的客观性。

基于学业分析系统的客观评价方法如下。

(1)数行结合的方法。数指考试数据,行指教与学的行为。本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源于对考试数据的分析,但笔者和学生的评价并不是从数据到数据的高低、优劣之分,而是从数据到行为,根据数据中的问题分析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规律。考试数据中反映的信息能体现学习效果,而透过数据进一步分析研究,则能找到导致当下学习效果的原因,找到影响数据的行为因素。

(2)主辅互补的方法。主辅互补是指师生在教学诊断过程中,一切行动以评价对象的自我需求为主,以他人的帮助、指导和影响作为补充,客观地认识自身的学习能力。在@则写作教学案例中,教师和学生是评价的主体,通过笔者的引导,方同学发现自己在写作中的问题,又借助同学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分析,使得点评更加客观。

(3)由表及里的方法。笔者由数据分析,发现方同学的写作能力与平时写作习惯的培养、写作素材的积累有关,进而分析出自己在教学中对个性问题缺乏关注,从而采取了跟进措施。学生的知识点掌握薄弱,考试失分率高,其背后反映的可能是教师在授课时的缺陷,也可能是学生在理解上有误区;有可能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也可能是学生学习方法、知识架构能力等深层次的问题。

学业分析系统应用的理性思考

1. 发挥评价诊断功能,促进教学的轻负高质

本系统的构建和应用不仅关注学业结果,更关注形成学业结果的过程和原因并由此开展教学诊断,包括对教师的行为诊断、思想诊断、教学设计诊断和教学效果的诊断。用多维度的、开放性的诊断来促进高效课堂的建设。

(1)有效诊断让作业更“精”。据调查,通过系统的实施应用,初二90%的学生课后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时间能控制2小时以内;“一本作业”要求的落实有了现实的渠道,将提高和拓展的部分任务交由系统完成;系统试题的智能推送、拓展变式让学生在作业中提高了分析能力与应用能力。

(2)有效诊断让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师们以学情诊断为依据,针对学科中的疑难进行研究、开展教学。老师们常以一个经典的错题,一个重要的主题来设计课例,用短小精悍的形式来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性教学让课堂更高效,让教学更务实。

2. 关注评价形成过程,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关注评价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转变单一的、他助的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状态。基于网络条件,学业分析系统的三大关联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便捷的途径。对一些爱好广泛、精力充沛的学生而言,他们不必担心因为其他的兴趣爱好而落下功课,业余时间的自主学习能将因比赛、训练而耽误的学习内容补上。

3. 增加评价参与主体,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初中数学教学诊断第4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门诊确诊的哮喘患者109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1],按就诊单双日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15~68岁,病程6~30年;对照组53例,男28例,女25例,年龄15~66岁,病程5~32年。两组性别、年龄、病史、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

干预方法:两组均于首次就诊时建立哮喘病例档案,由门诊护士运用计算机程序对明确诊断的患者建立哮喘病例档案,详细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就诊前发作次数、发作时症状、用药情况和用药效果、家族史、联系方式等,发放哮喘常识手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①成立“哮喘之家”,组织患者阅读连环画和有关哮喘防治的科普丛书、报纸杂志上所刊登的科普文章;观看录像,应用上网或互动多媒体技术传播防治哮喘的信息,召集哮喘患者介绍和交流防治哮喘的经验体会。②由专科医生、护士定期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系统的哮喘相关知识教育,内容包括让患者相信通过长期、规范的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哮喘;了解诱发哮喘的多种因素,以及避免诱因的方法;让患者初步了解哮喘的本质和发病机制,指导患者通过监测呼气峰流速(PEF)值,观察临床症状,进行自我病情判断,并将PEF值、临床症状、用药等记录在哮喘日记中;熟悉哮喘发作先兆表现及相应处理方法,一旦发作时可进行简单的自我处理;了解常用治疗哮喘药物的作用特点、正确用法、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减少或避免这些不良反应;强调吸入疗法的优点和吸入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哮喘中的重要性,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各种定量雾化吸入装置,掌握吸入技术;认识哮喘加重恶化的征象以及采取的相应行动;了解心理因素在哮喘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掌握必要的心理调试技术。③结合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找出具体的诱发因素,并根据病情程度医患双方联合制定出初步治疗方案。④院外随访。无论哮喘有无发作,每2个月由专科医师和门诊护士院外随访1次,根据患者体征并参考哮喘日记中PEF值的变化和临床症状调整用药剂量,并针对患者及家属的疑问解答问题。当病人病情突然变化时,及时和医生联系并就诊。

评价方法:两组患者均观察记录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

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结 果

1年内两组哮喘患者发作、急诊及住院次数比较见表。

讨 论

自我病情判断是指教会患者学会详细书写哮喘日记,内容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PEF值及变异率、发作次数和程度、使用药物剂量、接触过敏原的过程等记录,而对自身病情变化进行最初正确评价。特别是教会干预组56例患者全部正确使用峰流速仪方法及记录方法,因为峰流速仪可敏感地测出最大峰气流速值,准确反映气流的阻塞程度,动态观察PEF值变化对哮喘的诊断及病情判断有很好的指导作用[2]。患者自己可以根据峰流速值变化及其变异率改变,早期检测出自己气道内气流阻塞程度;也可由医护人员在患者复诊及随诊时根据哮喘日记的记录,了解患者近期气道内气流是否通畅、气道的稳定程度,以便及时调整稳定治疗期吸入药物的剂量或在病情改变时得到及时治疗,从而避免了哮喘发作或减轻发作程度。治疗方面的教育:首先让患者了解发作期治疗是对缓解症状为主,缓解期治疗则以吸入糖皮质激素或(和)抗胆碱药治疗,以消除呼吸道炎症为主,因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原先未用激素、用低剂量激素和用中等剂量激素的哮喘患者,持续应用吸入激素可以使其中40%、28%、16%的哮喘患者获得完全控制,使其中70%、60%、47%的患者获得良好的控制[3]。因此辨证地讲解吸入激素的优点及较轻不良反应,解除患者对使用激素的顾虑,教会患者掌握正确的吸入方法,正确使用定量气雾剂、储雾罐是十分重要的,并告诉患者当吸入激素类气雾剂后应漱口,以免引起声音嘶哑及口咽念珠菌感染:如同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应先吸入支气管扩张药物,再吸入激素类,两者间隔15~20分钟。并在随访过程中反复检查、及时纠正,以确保吸入方法的正确,达到应吸入肺内药物的剂量。干预组经过门诊、院外扩理干预,其随访1年结果显示,干预组的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均少于对照组(t=5.71、6.86、6.93,均P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132~138

初中数学教学诊断第5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用友通10.2 诊断 处理

随着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岗位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用友通10.2也成为各中职学校普遍使用的财务教学软件,同时也是海南省会计电算化技能考试应用软件。这是一个理论性、系统性、操作性较强的软件,学生普遍反映用友通10.2易学,但掌握其工作原理和流程存在困难。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多年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和技能竞赛指导经验,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遇见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诊断原因,并提出处理的方法,以便于学生解决实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为社会广大的电算化操作者及同行提供参考。

一、系统管理

初次登录系统管理时,提示“不能连接到服务器,可能是服务器并没有启动或没有安装用友产品或数据服务没有启动”。诊断:由于系统管理登录界面的服务器和安装的SQL Server服务器的名称不一致所引起,由于很多学校采用在母机上装好软件后,批量发送到其他子机上,而且子机都设置了重启还原功能,因此每次重新启动后,子机上的服务器名都会还原为母机的服务器名,从而出现上述现象。处理:双击计算机右下角数据库服务器图标,打开SQL Server服务管理器,复制其中的服务器名,粘贴到系统管理登录界面的服务器中即可。

用友通10.2凭证审核无法进入,提示“列前缀'tempdb.'无效:未指定表名”。诊断:看看计算机的机器名是不是带“―”号。处理: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属性―计算机名”,单击“更改”按钮,重新命名此计算机,将“―”删除掉,再重新启动计算机,完成计算机名的修改。随后进入用友通登录界面,选择当前修改后的机器名即可。

二、基础设置

(一)初始设置

增加部门档案时,提示“此编码不符合分类编码原则,请重新编码!”诊断:这是由于增加部门档案时部门编码不符合在建立账套时确定的编码方案,如:在界面中显示“编码原则:* **”表示所增加的部门档案编码一级由一位数组成,二级由两位数组成,如果在编码时一级输入两位数,则系统会提示错误。处理:根据建立账套时设置的部门编码增加部门档案或者在基础设置中修改编码方案再增加部门档案。

无法进行客户、供应商分类。诊断:在建立账套时基础信息中没有设置客户、供应商分类。处理:以账套主管的身份登录系统管理“修改账套”,选择客户、供应商分类,再登录用友通平台中在“往来单位”中先进行客户分类,再增加档案。

(增加客户、供应商档案时,提示“非末级,不能增加客户或供应商!”诊断:未选中客户或供应商分类的最末级。处理:在客户或供应商档案界面的左窗口中,单击客户或供应商分类前 “+”号,其会变成“―”号,依次展开下面的分类,直至最末级,最后单击末级分类,增加档案即可。

(二)凭证类别

增加凭证类别输入限制科目时,提示错误信息“科目编码有误”。诊断:输入限制科目时,科目间的逗号是在中文状态或全角状态下输入的。处理:将输入法切换到英文状态或半角状态。

当多增加了一行凭证类别,删除时提示“凭证类别字不能为空”。诊断:因为类别字和类别名称为必填的项目,不能为空。处理:可以将类别字和类别名称填写完整再点击“删除”按钮将其删除,或者直接按“ESC键”将其删除。

(三)会计科目

增加会计科目时,无法设置外币核算。诊断:建立账套时在基础信息中没有设置有无外币核算,且在基础设置中没有设置外币种类。处理:先以账套主管的身份登录系统管理“修改账套”,在基础信息中选中“有无外币核算”,再登录用友通平台在基础信息中“外币设置”增加外币种类,最后在增加会计科目中进行外币核算设置。

(四)期初余额

在应收账款期初余额辅助账页中录入5000,回到期初余额界面会显示金额为10000。当删除数字5000,应收账款余额还有5000。诊断:在增加应收账款科目时,没有增加“客户往来”辅助核算,增加期初余额时,直接录入5000。过后发现应收账款有明细资料,因此又返回会计科目增加“客户往来”辅助核算,又回到期初余额录入应收账款明细金额5000,从而造成多次重复录入,金额叠加。处理:先删除应收账款明细金额5000,会看见期初余额还有5000,再取消应收账款会计科目中的“客户往来”辅助核算,回到期初余额删除剩余的5000,此时应收账款余额即为0。最后增加应收账款“客户往来”辅助核算,再增加明细余额即可。

三、总账系统

(一)增加凭证

增加凭证日期时,提示“日期不序时,『记类凭证已制单到『2011.04.25”。诊断:在总账“选项”设置中,选中了“制单序时控制”,这时系统规定制单的凭证编号必须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处理:修改凭证日期,改于2011年04月25日之后;或者在总账“选项”中,取消“制单序时控制”,此时的凭证编号就可不按日期顺序排列。

保存收款凭证时,提示“不满足借方必有条件”。诊断:在“凭证类别”中设置了收款凭证的限制类型为借方必有,且设置了限制科目,如现金、银行存款,此时增加的凭证借方科目就必须是现金或银行存款。处理:更改凭证中借方科目为现金或银行存款;或者重新选择其他类别的凭证。

(二)期末结转

期末生成转账凭证时,提示“所选科目余额为零,没有生成转账凭证”。诊断:进行转账生成之前,必须先将所有未记账凭证进行记账,否则将影响生成的转账凭证数据的正确性。处理:先将所有相关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登记入账,再生成期末转账凭证;或在转账生成时选择“包含未记账凭证”。

四、财务报表

(一)利用模板生成报表

1、生成的报表没有数据或者数据不对

诊断:利用报表模板生成报表时,选用的行业与建立账套时行业性质不同。处理:重新建立一张报表,选择“格式”―“报表模板”,选择所在行业与建立账套时行业性质一致,再选择所要生成的报表类型,即可生成一张报表,切换到数据状态,输入关键字“单位名称、年、月、日”等即可生成相应数据。

2、生成的报表不平

诊断:特别关注两个项目,一个是存货,另一个是未分配利润。处理:如果设置凭证时涉及有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等成本类科目,期末还未结转至存货,在生成报表时,存货项目的公式中需加上成本类科目的编码;如果期末转账生成时没有设置本年利润结转至未分配利润这笔凭证,在生成报表时,未分配利润项目的公式中需加上本年利润科目的编码。

(三)自定义生成报表

输入公式时提示“输入公式失败”。诊断:在输入单元公式时,凡是涉及到数学符号和标点符号的均须输入英文半角字符,否则系统将认为公式输入错误而不能被保存。处理:将输入法切换到英文状态或半角状态输入即可。

在格式状态设置好格式,切换到数据状态时,没有网格线。诊断:在格式状态设置时,有灰色的网格线,那是屏幕显示为方便使用,但实际报表上是没有的,需要自己设置网格线。处理:切换到格式状态,选择需要划线的区域,选择“格式”―“区域画线”,单击“网线”,确定画线类型和样式即可。

在会计电算化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总结,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成为会计理论及实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总之,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善于查找学生操作中出错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用友通10.2的工作原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并将这一技能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童春香.中职学校用友通操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J].成才之路,2011.10P74-75

[2]甘玲俐,刘华.用友通标准版10.2教学点滴体会[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4P128-129

初中数学教学诊断第6篇

1.1研究对象

以辽宁医学院医疗学院2005级临床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共12个班,总计325人,分别为三年级1个学期诊断学课间实习、四年级2个学期临床专业课教学、五年级2个学期临床实习。

1.2SP与教学设备

辽宁医学院自2006年以来培训了多批标准化病人,具有能够成功扮演内、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标准化病人11人,预备人员7人。具备编写剧本、招聘志愿者、培训考核标准化病人的一套较为成熟的机制与实施方案。将标准化病人应用于诊断学、内科学教学和毕业考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绩。多媒体诊断实验室是辽宁营口巨成电子医疗仪器厂生产的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学生4人一组,配1台电脑和2台电子标准化病人(心肺听诊、触诊电子标准化病人和腹部触诊电子标准化病人)。

1.3研究方法

三年级诊断学课间实习应用sP进行问诊4学时、一般检查和头颈部查体4学时、胸部查体20学时、腹部查体8学时、脊柱和神经系统查体学时的教学。教学期间每名学生完成两次问诊及体格检查,一次问诊和体格检查均与sP完成;另一次体格检查为电子标准化病人,问诊由同学相互进行。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估,以作为应用sP进行诊断学课间实习教学效果的评价。让学生也对sP的演示能力及效果进行评估,以检验sP的应用效果。四年级临床专业课教学中应用sP进行问诊、体格检查及相关学科的案例教学。根据各个学科教学内容设计病例,每名学生完成两次成人问诊和体格检查,一次为sP,一次为真病人,要求学生完成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后做出初步诊断、鉴别诊断并提出治疗计划。学生在问诊及体格检查过程中不知道哪位是sP,哪位是真病人,完全由任课教师分组并考核。教学结束后由教师和sP对学生进行评估,来评价此种教学方式的效果。同时由学生和教师对比sP和真病人,以观察sP的应用效果。五年级实习出科考试和毕业考试采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t~的形式,应用sP进行内科、外科、妇产科等相关的问诊、体格检查及技能操作等考试,sP根据统一评分标准,对考生做出评判。

1.4效果评定

任课教师从人文关怀、沟通技巧、现病史内容、查体项目、查体顺序、手法技巧、病理体征识别等方面对学生的问诊和体格检查进行评估(问诊+体格检查=100分),以评价将sP应用于临床教学的效果。学生和教师从演示是否真实、有无暗示、医患配合等方面对SP和真病人进行评估,以检验sP的应用效果。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统计处理,数据分析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及F检验,各组实验数据均以均数士标准差(x“)表示。

2结果

在诊断学课间实习中,学生应用sP进行问诊和体格检查的成绩明显高于应用电子标准化病人和学生互相问诊的成绩。使用sP进行临床相关学科教学的学生对临床各学科的诊疗能力与应用真实病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学生和教师对sP演示效果的评价与真病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sP的应用表示认同。大多数学生认为sP在{l蠡床教学中的应用,更能提高他们的问诊、查体技能水平及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和技巧,接近达到和真实病人相同的学习效果。

3讨论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简称sP),是指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患者,经过培训后,能准确表现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而接受I临床检查者,旨在恒定、逼真地真实临床情况,发挥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三种功能。sP的使用为现代临床教学和评估开辟了新的路径,我们将sP应用于诊断学课间实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在此基础上拓展思路,将sP应用于医学类独立学院三年级诊断学的问诊和系统查体训练、四年级f临床专业课的案例教学、五年级I临床实习出科考试和毕业考试中,使医学生更早、更多地接触”病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正确的查体顺序、手法及临床思维模式,使理论知识与临床见习密切结合,更加突出能力和素质的考核,取得较好效果。

3.1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在临床教学中利用标准化病人设置有关心理、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问题,学生通过与标准化病人的亲密接触,亲身体验各种人文方面问题,如初次见面的自我介绍、与病人的沟通,在查体时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等细节,树立学生的人文关怀理念,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2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与应用可以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补充临床病例的不足月。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标准化病人能够较好的扮演病人角色,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技巧,在系统查体中优势明显。通过对标准化病人的问诊、查体等训练,培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交流技巧,训练学生查体的顺序性、系统性和技巧性,提高了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诊断第7篇

关键词:ABC分类法 初诊分类 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而到医院就诊和检查的人数不断增加,给医院带来可观的利润,同时也突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医院设施设备的超负荷运转、工作人员的超负荷工作,患者的超预期就诊成本以及超长候诊时间等。怎么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涉及到诸多方面,本文从儿科门诊患者的分类初诊中试解决这些问题。

1 H医院以及儿科门诊介绍

H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急救、康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儿科现有医师20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8人,其中硕士6人,在读硕士4人,科室专家云集,技术力量雄厚。独立的门诊24小时对外开放,设留观床30张,抢救床2张,门诊在近3年床位使用率达116%-124%,就诊负荷较重。

2 统计与运用ABC分类法进行分类初诊

2.1 儿科患者就诊量的统计与分析 儿科门诊常见疾病有:多动症、婴儿湿疹、小儿支气管炎、小儿腹泻、黄疸、小儿感冒、小儿脑瘫、小儿麻痹、败血症等。这些常见疾病所需要的设备仪器主要有:有创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高频喷射式呼吸机、吸痰器等。

分别对儿科门诊现场疾病登记资料的统计(表一)和诊断平均时间(成本)测算统计(表二),得出所需数据。在统计中发现时间,成本、费用和医疗资源有浪费现象;其原因有:没有对患者病况进行统一科学分类;在候诊时,等待就诊时间较长。因此在就诊过程中,需要在候诊时间里对就诊患者进行分类和初诊,然后才进行核心就诊活动。

2.2 ABC分类法以及初诊分类

2.2.1 ABC分类法是一种管理方法,其精髓是“关键少数,次要多数”。它根据管理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成重点、次要和一般,即把管理对象分成ABC三类,以区别确定不同的管理方式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分类标准:A类:关键少数对象;B类:一般性对象;C类:次要多数对象。

2.2.2 初诊分类。初诊分类是指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为了使候诊时间减少,就诊效率提高,在患者候诊时安排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病况进行初诊与预诊,然后按不同的病况进行分类。根据儿科患者的病况,结合上述统计和分析,运用公式r=I/+i,大致分出三大类病况:严重A类病况,需要住院观察治疗并需要使用设备仪器;次严重B类病况,需要使用设备仪器;一般C类病况,一般处理,使用简易设备仪器。

A类:败血病、小儿脑瘫、其他;B类:小儿腹泻、小儿支气管炎等;C类:多动症、小儿感冒、婴儿湿疹等。当然,在实际的诊断中,未必都满足此分类,只是有这样的趋势取向;诊断时面对具体病况,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儿科门诊流程中的应用

3.1 应用分析 通过对就诊病况进行分类和对患者进行初诊,使得更有针对性地来处理患者的就诊,提高了就诊的效率,减少了候诊时间。

根据分类前后的就诊流程图对比得出:分类后减少了候诊时间,并且在初诊分类时把A类患者直接送入住院部,进行住院治疗,直接减少了门诊的就诊压力,提高了就诊质量,更减少了时间和成本的浪费,提高了门诊的效率和效益,取得了相对性的双赢。对于B/C类患者,如果需要仪器设备做检查的,可以在候诊时间里进行检查,避免了在就诊后再去做检查的时间浪费,这样既提高了诊断效率又避免了时间浪费,还提高了满意度。

3.2 结论 为了降低患者就诊的等待时间,提高就诊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等问题现象,本文从IE意识的角度结合ABC分类管理方法进行了浅析,并运用于就诊流程中,找到了一条相对的途径来缓解医疗就诊中的“三长一短”现象,尤其是较好的利用候诊时间,减少候诊时间的浪费。

参考文献:

[1]王道平,谭跃雄.生产与运作管理[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初中数学教学诊断第8篇

【关键词】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慢性宫颈炎;效果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的常见且多发的疾病,多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其病程长、治愈效果不明显的特点使多数患者缺乏自信心,不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且极易诱发宫颈癌,相关报道指出,慢性宫颈炎是诱发宫颈癌的的高危因素[1]。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诱发慢性宫颈炎的因素主要有、年龄、胎产次、人工流产和性生活史等,且与月经期、分娩期和人工流产后的自我保健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其进行宣传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连贯性的护理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具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的40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均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门诊进行治疗。观察组200例患者,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40.2±2.5)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2.5±0.5)年,其中初级文化教育180例,文盲20例;其中现代职业者20例,180例无职业。对照组200例患者,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39.8±1.5)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病程(3.0±0.5)年,其中初级文化教育180例,文盲20例;其中现代职业者20例,180例无职业。两组患者均排除心、肝、肾、造血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疾病。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等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200例患者,在对应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200例患者,根据健康教育标准给予连贯性的护理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具体的人员组成为主治医师、责任护士、治疗室护士等,且小组成员均应通过参加集中学习,全面掌握慢性宫颈炎健康教育的内容,并学习一定的健康教育技巧。小组人员有明确的分工,按照分管内容负责实施对患者从初诊到复诊各个阶段的教育以及结束前的指导咨询教育。并每周举办一次会议,对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汇总。其次应成立健康教育质量管理小组,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对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分析,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根据连贯性的思维方式,为患者制定全面的健康教育原则,如初诊时应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和人员组成情况,并将疾病的发生、发展因素进行讲解;在检查过程中也应使患者清晰检查的目的和过程、阴阳性的意义和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治疗时对具体的医生、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向患者进行介绍,消除他们的心理疑虑,积极配合治疗,此外,对治疗后的注意事项注意外阴卫生、避免体力劳动、注意营养等进行讲解。在就诊结束时,详细告诉患者的用药方式、个人卫生习惯、复诊时间及安排等。另外,在复诊时应告诉患者治疗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等[2]。

1.3观察指标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组患者的疾病和治疗的相关问题、卫生知识、异常症状的判断、用药知识等进行调查,同时对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和遵医行为、满意度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复诊时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具体见表一,可以看出,在疾病和治疗的相关问题、卫生知识、异常症状的判断、用药知识等比较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

3结论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能够改变患者以往的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危害健康的因素,在真正意义上起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3.4]。本文显示,给予连贯性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疾病和治疗的相关问题、卫生知识、异常症状的判断、用药知识、疾病知识的知晓率、遵医行为和满意度的比较上,优于常规教育的对照组患者,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

【参考文献】

[1]张翠翠,李桂兰,荆如等.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在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8):3392-3395.

[2]李社香,陈光明,王雪等.子宫颈环型电切除术治疗慢性宫颈炎69例护理[J].淮海医药,2004,22(6):5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