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化学物质质量

化学物质质量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25 16:54:11

化学物质质量

化学物质质量第1篇

关键词:必修教材定量计算;碳酸盐化学性质;实验;结构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9–0030–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在必修教材元素化合物性质教学中,往往重视化学实验的诠释或验证作用,却忽视了实验中物质间数量关系之于物质结构的意义,能否选取重要教学主题从定量角度帮助学生建立“性质-结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感悟这种“见著知微”的物质研究方法呢?本文通过“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实验”进行说明。

1 教学意图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是人教版《化学1》第56页[1]“科学探究”的内容。教材重点就二者外观、溶于水的热量变化、热稳定性及溶液碱性进行了探究,对于二者和稀盐酸的反应仅要求写出它们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配套教师用书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指出“除作为科学探究的Na2CO3和NaHCO3分别溶于水和与酸的反应外,这些实验都是验证性的……[2]”。然而,对于如何组织“二者与稀盐酸的反应探究”,并未提出任何建议或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教师演示的方式。将等质量二者(约1 g)迅速加入等体积等浓度足量稀盐酸(2.0 mol/L)中,对比二者和稀盐酸反应的快慢,然后从微观角度大致解释其本质原因。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这种微观解释,仅能识记其现象差别。

碳酸钠过量,故,V(CO2 )=0.112 L。

[师]若按此计算,概括随HCl用量的增加依次出现的现象。

[生] 00.01 mol,HCl和Na2CO3反应,产生气泡。

[师]“量的节点揭示着质的变化”,那么“质变”确如我们的预设吗?比如,“NaOH和Na2CO3中滴加稀盐酸的反应顺序”是我们设定的那样吗?有办法考量吗?

[生]向其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只要一开始无气泡,就表明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了。

[师]请各组实验后汇报实验过程、结果及分析。

[生]取3 mL混合溶液于15×150洁净试管中,用滴管逐滴滴加了5滴稀盐酸,几乎未看到气泡,说明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了;有小组反映滴加时看到了有少量气泡。

[师]两位学生登台演示操作(对比“逐滴加入”的操作要领:要慢且边加边振荡)。

[点拨]这个方案有没有不太严谨的地方,请大家思考。

[生]唯一要验证的是“碳酸钠是不是一遇到稀盐酸就会生成气体”。

[生](提示:加液时,滴管举高些)惊呼奇怪:“在3 mL碳酸钠溶液中,用滴管逐滴滴加了3滴稀盐酸,很少看到气泡”,“难道Na2CO3+2HCl=2NaCl+CO2+ H2O是错的”。

[师]看来又有新发现。有同学说看到了少量的气泡,那么生成CO2是不是该过程的主要反应呢,如何考量呢?

[点拨]能否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究呢,想一想,试一试,然后交流过程、结果及分析。

[生](展台投影)我们分别取了3 mL 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于两支15×150洁净试管中,然后先分别向其中逐滴滴加0.1 mol/L稀盐酸5滴,之后又向碳酸钠中继续滴加了稀盐酸。

我们的分析是:如果生成CO2是主要反应的话,那开始加(稀)盐酸也应该和碳酸氢钠的反应类似,说明一加入稀盐酸时生成CO2不是主要反应。

[师]你为什么要向碳酸钠溶液中继续滴加稀盐酸呢?

[生]我们组有同学认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应该是生成了碳酸氢钠,就想试试。

[师]你的意思是:如果猜测正确,那么后来的现象应该和碳酸氢钠开始的现象相似,对吗?你认为现象相似吗?

[师](针对为什么不相似)随溶液体积增大,过程中溶质的浓度是减小的,还有,难以确定碳酸钠何时恰好变成了碳酸氢钠呀。所以,现象很难达到预期。(实验过程方程式书写略)

[师]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有气泡吗(学生基础较好,故进行追问)?

[生]我认为是盐酸一下子电离出了较多氢离子,把碳酸根生成的碳酸氢根一下子又转变成了二氧化碳所致。

[师]很好。如果换个顺序,把碳酸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则碳酸根会迅速转变为CO2。实验中把滴管举高些就是想阻止氢离子局部过多,当然用管口较细的滴管(查看实验台)滴加,还可以将稀盐酸的浓度再配制小一些等,都是控制滴加量的常用手段。可见,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现象是有条件的。

2.3 探究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先后

[师]下面我们继续设法考量“NaOH和Na2CO3中滴加稀盐酸的反应顺序”。大家为什么认定氢氧化钠会和稀盐酸先反应呢?

[生]因为氢氧化钠是强碱,而碳酸钠是盐,自然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

[师]大家的意思是,碳酸钠溶液是中性的喽,是这样吗?能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生] ……(实验),发现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均呈碱性,且前者碱性较强。

[师]为什么它们会呈碱性?课本第57页告诉大家,“它们呈碱性的原因需要到选修模块找答案,实际生活中还常用碳酸钠的碱性去油污”,这些今天暂不讨论。

[生]我们小组有个考量方案,在3 mL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等体积的稀盐酸,然后再加入氯化钙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就说明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师]能说说原理吗?

3 教学反思

物质在变化中呈现出的现象,既是其结构的显性表达,又是对其性质的解释。如果说,现象是对微粒存在或变化的揭示,数量则隐含着对微粒存在及数量的确认,体现了自然科学对量变与质变关系的解读。本教学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结构和性质间的依存关系的理解,如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反应顺序的实验设计,充分反映出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微观粒子”的性质,从实验培养了其理性的思维。这为选修4将探究视角转向溶液pH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一次性加入、逐滴滴加”,“细滴管”、“正滴、反滴”等实验手段(隐含)体现了对控制实验变量的操作意义。

宋心琦先生在“化学学科的现状及基础化学教育改革问题”[3]一文中明确提出:“要警惕化学教学和化学教材中的‘数学化’倾向”,主张“结合化学运动自身的更为基本的规律进行研究”,反对“化学实验只停留在对表面现象做一般性的观察”。上述实践就是在演示实验基础上(凸显学科特色),通过计算的工具理性聚焦物质的结构(学科研究领域),让计算过程融入了化学的学科意义,则有效回避了“泛数学化”现象。同时,对学生“微粒观、变化观和实验观”等基本化学观念的融合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化学物质质量第2篇

1合理增补化学基础,解决生化学习的“瓶颈”

近年来各高校生源大幅度扩充,医学院校也有许多文科类、物理类理科高中毕业生,以及港澳台生源。由于高中学习阶段过早分文理科方向,许多学生的化学基础非常薄弱,有的甚至为空白,因此进入大学后无法直接进入生物化学课程学习。针对此情况,多年来我们一直对各专业的新生先开设医用化学课,在此基础上再进入生物化学的学习,这样学生进入生物化学学习的困难大为减少,考试不及格率逐年下降;同时,对一些初高中阶段从未学过化学的新生,增补了化学基础知识课程,从而使这些学生也能够较顺利地学习,并最终达到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目标。对此,我们也曾建议中医药院校可以根据新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在开学初期可以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摸底测验,根据成绩分“优秀”(A)和“一般”(B)两个等级,A级可以直接进入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B级建议先补充医用化学或化学基础,再进入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多元化,其中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的“应用型、技能型”为培养目标的本科护理、康复等非医学类专业学生受到社会广泛青睐[4-5],然而我们的教材和课程设置如果仍然参照5年制生物化学教学计划,显然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由我室金国琴教授组织全国16所中医药院校老师编写的4年制护理、康复专业学生《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教材[6],经各校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普遍反映与当今应用型、技能型的教学目标相匹配,尤其医用化学的学习可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化学基础,解决学习生物化学的“瓶颈”问题。因此,5年制生物化学教材也有待改进。

2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改革考核评价机制

大学生的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因此,培养目标应本着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与适应性强、实践动手能力突出、注重兴趣培养、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意识等方面[7]。目前,多数医院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不一定要有很强理论基础,但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的能力,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且具有较好的责任心、道德感、团队精神、心理素质等非专业素质的素养[8],所以中医药院校应着重培养面向中医临床、中药制药等领域的应用型人才,除了需要掌握坚实的中医中药专业及相关基础课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虽然近年来我们开展了PBL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也都在提倡注重学生创新能力、运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但目前的考核评价机制明显滞后,仍然以传统的试卷考核为主,对学生和老师的评价均以单纯的分数论优劣。可见,考核评价机制亟待改革,应增加对学生对手能力、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学习兴趣等的考评,可将案例分析、实验实践环节、课堂提问、分组讨论及PPT汇报等纳入总分中。

3增加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化学物质质量第3篇

1. 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优化,首先要全盘统筹,克服片面性、盲目性。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都是在认知的过程中进行的,它有利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例如:眼睛和眼镜这节教学目标的制定。通过教学,(1)使学生了解到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和危害,受到用眼卫生的教育(认知、情感)。(2)学习和应用新旧知识来矫正近视眼(能力)。(3)通过阅读资料了解近视的度数(认知、能力)。其次,教师要制定一个最明确的目标、最佳的方案、统筹教学,实施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教学目标的优化。

2. 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优化关键在于是不是抓住了重点、难点和突破点。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确定难点。特点主要是指选择的内容区别于其它的个性特征。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特点、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如在教学透镜及其应用节中,尝试将物理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是本节的特点,重点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难点是透镜对光的作用。

3. 优化课堂结构

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更好被学生接受。因此,课堂结构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课堂结构优化:(1)课堂结构的设置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凡学生能通过感知、推理等心理活动弄懂的,教师少讲或不讲,以训练为主线;(2)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旧知到新知,从基础到发展,层层铺垫,循序渐进,结构科学合理,严密紧凑;(3)时间支配和控制科学合理,利用学生注意力最佳时间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一堂课的成功,关键取决于明确、具体、高质量的教法。教师远博的知识储备、严密的课堂组织、科学的时间分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准确优美的语言、清晰的板书设计,是一堂课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且要熟悉学生,结合学生实际、结合不同教材、不同课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

4. 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采用准确而多样的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思维领域,便可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尽其所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来获取知识,促进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处理折射使池底变浅时,我为更好的理解作铺垫。逐一提出了许多问题,如:为什么我们能看到池底?池底射出的光通过怎样的路径射入人眼?光射入人眼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进而教师讲述造成错觉的光线是被我们认为的虚像发出来的,学生思维顿觉开朗。接着学生在处理潜入水中的人观察岸上的物体的位置高低时,就显得自信心增强了,也获得了成功的愉快。由于教学对象的年龄、智力、能力、基础、兴趣、态度各不相同,因而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变。既可以新旧知识结合,又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另外,还可以采用现代教学媒体,直观性、新颖性、生动性创设出与教学相适应的各种情境。所以教师要认真思考,优化教学方法。

化学物质质量第4篇

关键词:化学生物学;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192-02

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和学科交叉的深入,化学生物学应运而生。化学生物学利用化学的技术和手段,从分子角度观测生命活动并开展主动干预。系统的化学生物学研究起始或学科产生应该追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领军人物为美哈佛大学的Stuart L.Schreiber教授和Scripps研究所的Peter G.Schultz教授。在我国,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最早成立了化学生物学系,涌现了一批国内化学生物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之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化学院相应成立化学生物学系和开展化学生物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如清华大学开设了“化学生物学基础科学班”,武汉大学化学院硕、博学位增设了化学生物学专业,本科应用化学专业增设化学生物学方向,目的在于培养一批即有深厚的化学知识储备并能掌握现代生物学动向和技能的综合性人才。

但是,我们也面临这样一个问题,现有化学生物学教学是否可以支撑化学生物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完成培养目标,顺应蓬勃发展的生物医学学科和产业需求?作者在学院承担了部分《生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发现学生对“化学生物学”相关课程选修兴趣不大,课后反馈学习难度较大、知识内容繁多复杂,难以激发起学习兴趣。因此,如何提升化学生物学教学质量,提高化学专业学生对化学生物学学习的兴趣,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中的研究探索和思考,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一、立足化学视角,摒弃专业和学科概念

在作者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经常被询问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化学生物学,有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为什么还要学习化学生物学。而且,此问题不仅来自授课的本科生对象和实验室的研究生,还包括身边的化学和生物专业的同行们,甚至一些参与授课的老师们自身也存在这种疑问。因此,在教学开始先与学生探讨如何看待化学生物学,通过介绍科学的整体发展讲述化学生物学出现的必要性非常必要。

化学生物学并没有明显的定义,目前比较广泛使用的理念是通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分子水平上去探索研究生命现象,并通过化学的手段去干预并解决重要的生命和生物医学问题。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首先要传递的信息是化学生物学是立足于化学的学科,利用化学的理论、方法、手段及策略去补充、改进现有生物医学技术所面临的技术性难题,解决现有生物医学技术还不能解决的瓶颈性问题,体现化学专业和化学手段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增加化学专业学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学科进行区分。化学生物学通过化学知识去干预生命活动,解答生物医学问题,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科学魅力和应用潜力。

在树立专业概念之后,作者认为随后应反其道行之,让学生模糊专业和学科的概念和界限。从科学研究的整体目标来讲,科学研究是为了更好的推动社会发展,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能源、环境和健康等问题。既然有了一致的目标,学科和专业的概念就显得不重要了。化学、生物、物理或者化学生物学,终究都是为了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服务。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推动下,不把自己局限在某一学科界限中,避免人为划分该学和不该学的知识范围,多学科多角度的掌握知识储备和拓展学习视野,不仅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有帮助,对其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新课程的绪论课需要精心准备,通过宏观介绍,加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理,在化学生物学教学初期,强调化学生物学的重要作用和化学本质,对后续教学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炼内容,与科学前沿紧密联系

化学生物学由于其前沿性和时效性,并不像其他化学二级学科有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知识结构,作为新兴学科,其内容广泛、结构复杂、知识点散乱,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在学者们的努力之下,已经有少量相关参考教材面世,但是有些教材虽较系统,但与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重叠较多,有的参考书采用论文合集的形式,太过分散,化学生物学专业教材的短缺增加了教学难度。为了让教学过程充实生动,需要教师在准备过程中,精炼各教材的精华内容,构建独立的授课逻辑和思路,从而吸引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来展开学习,尽可能的向系统化靠拢。

新兴学科的另一特点是知识内容更新迅速。生物体系的复杂众所周知,细胞虽小,却蕴藏了万千变化,而人类目前只能窥探一二。随着人们的认识的深入,一些经典的结论也可能会被。化学生物学也是如此,随着化学家对生物医学兴趣与日俱增,化学遗传学、多样性导向合成、蛋白进化、分子成像、生物催化、合成生物学等化学生物学技术蓬勃发展,化学手段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疾病诊断和治疗等重要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科学前沿,对平时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衍生,不仅能激发学生们的课堂学习热度,也能促进学生课后加强思考、进行资料查找等必备技能的锻炼。反之,若授课内容不能与时俱进,那么课程也必然会被学生边缘化。

三、提升自我,授课过程中不断自我学习

众所周知,课堂基础教学需要密切联系科研前沿,这就需要授课教师不断的提升专业素养,了解最新科研动态,并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转化到课堂教学中。

专业素养的提升需要教师持续不断的自我充电,尤其对于科研型院校来说,学生将来从事技术科研领域的人数众多,更需要了解较新的科研动态。作为高校教师,若专业水平停滞不前,那么学生能学到的只有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和教师多年之前的专业认识。若授课教师在专业领域有着高深的造诣,同样会在整体学科发展方面有突出的大局观,对教学过程产生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此外,教师高度的责任心和授课态度也非常重要,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需要大量的课前备课时间,才能在课堂教学游刃有余介绍知识的同时,穿插更多科研前沿来提升教学效果。对于化学生物学这种新兴交叉学科,知识的更新尤为迅速。若授课教师不能及时提升自己,势必会影响到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反之,若学生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受到了前沿科学进展的洗礼,教学效果将会大大提升。

四、改革模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授课态度,自然开始考虑如何在授课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基于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改进,一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过程多样化,二是改进传统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于与生物医学密切相关的各N课程。化学生物学课程涉及到大量蛋白、核酸结构以及它们与探针的相互作用,加上不断涌现的现代生物学技术,凭借传统板书已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因此教师与时俱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且借助软件或者动画短片的辅助,将大大加深学生对讲解内容的理解。第二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讲授过程占主体,若能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课程开始随机挑选学生用五分钟时间复习上次课所学内容,比仅仅由我来回顾复习的效果要好很多。其次,作者也曾经让学生自拟题目进行与化学生物学课程相关的演讲,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既得到了查阅资料的锻炼,无形中也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和兴趣。

总之,虽然我国的科研水平在这二十多年的励精图治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取得了飞速的进步,但是离美国的一流院校还有距离。尤其是化学生物学学科,虽然在国内已成燎原状态,但是发展势头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此化学生物学教学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在化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师的自我修养,联系前沿科研进展,改进教学方法模式,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培养出适应时展的化学生物学人才。

Thinking on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Chemical Biology in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WENG Xiao-che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e Science,Wuhan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2,China)

化学物质质量第5篇

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每节课的开始,教师都要用心思考,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入。如,讲到速度概念时,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讲到光的折射时,让学生观察放在水中的塑料棒;讲到大气压时,让学生观察“覆杯实验”;讲到电路连接时,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开关是如何控制电灯的;等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一节课结束了,学生能自觉地运用物理概念、物理方法来解释实验现象,还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科学探究,启迪智慧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物理知识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因此,应注重让学生学会用实验的方法去解决物理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分析、论证。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器材,能演示的演示,能分组操作的就让学生自己动手。有时,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让学生自带学具,按要求动手操作,逐步积累感性认识,理解物理原理,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如,讲声音的传播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和离开桌面去听轻叩桌面的声音,感觉有什么不同,体会固体传声与气体传声速度的不同;讲解流体压强时,让学生用力吹两张纸的中间,发现吹气的速度越大,两张纸贴得越紧,从而得出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结论;讲物体的浮沉条件时,让学生在家用鸡蛋和盐水做实验。这些小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之养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新课程不仅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更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应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课前练习等,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基本知识,初步理解学习重点,提出难点和疑点。第二个环节是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启发,互帮互学。第三个环节是老师启发引导,师生互学,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课堂展示。针对学生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要适时地进行点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的目的和方法,使学生在逐步探究中获取规律、得出结论。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成,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四、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物理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出来。如,学习简单机械时,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分析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工具,弄清其原理;学习电路时,可以模拟电流的流动。这些模拟动画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尽管制作这些课件需要做大量辛苦的工作,但我觉得能用自己的辛苦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方便,这样的工作是有价值的。另外,我们也可以在网上下载其他老师所做的优秀课件,在课堂上使用。

五、优化练习,提高效率

化学物质质量第6篇

关键词:药学;物理化学;定位;兴趣教育;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134-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客观上促进了医药市场高速发展,也使得药学类院校教育和培养医药人才的任务变得更加重要。化学与药学关系密切,因此药学类院校通常把四大化学作为必修课。物理化学在四大化学中属于理论化学,从理论上统帅无机、有机和分析化学,是化学的灵魂。物理化学作为药学类院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药剂学、药物合成、天然药物化学等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方法和理论指导,是药学专业学生学好专业课,从事新药研究、生产实践的必要基础[1]。新药的设计合成以及路线的选择、工艺条件的确定,离不开化学热力学的指导;而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的监测以及药物的贮存期的预测离不开动力学知识[2]。由此可见对于药学类院校学生学好物理化学非常必要。然而,由于物理化学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逻辑严密、公式繁多,加上课时的缩减,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苗头。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物理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至关重要。笔者根据药学院教授课遇到的问题,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物理化学的教学进行探索。 

一、找准定位,正确处理物理化学的学科归属问题 

物理化学药学院教学集中在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这是物理化学公认理论性强的部分,药学专业的物理化学教学应偏重实用性而非理论性,授课时按照学生专业的需求进行有目的、有侧重点的教学,避免教学过于理论化,不贪大求全,精简复杂公式推理是最基本的要求,把课程教学和专业特色联系起来是教学成功的保证。我们通过调研深入了解药学学科设置、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基础。在多次和药学教师座谈的基础上,把物理化学纳入到药剂学学科中的建设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通过学科成员交流,首先改善了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师理论基础得到强化,而且教师在讲授物理化学课时更有针对性,能更好地联系药剂学知识。为此我们重新编写教学大纲,指明了热力学、动力学教学的侧重点,增加了相平衡、界面现象和胶体大分子章节的教学份量。 

二、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物理化学的兴趣教育 

“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之一。”[3]要让学生学好物理化学这门课,必须让他们喜爱这门课,这样才能把他们吸引到这个抽象的世界中来。兴趣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同时可以使得知识更牢固。如何培养学生兴趣非常重要,理论联系实际不失为有效途径。物理化学知识涉及我们衣(雨衣、雨伞材防雨,表面活性剂除污)、食(冻梨解冻,北冰洋爱斯基摩人冰山取冰得淡水,食盐提纯,食品保鲜,药品保质)、住(空调,冰箱,防水材料,空气净化)、行(汽车内燃机,电瓶车电池)、天气变化(降雨,结冰,盐除冰)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授课时把日常生活中孕育着的物理化学原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身边”,同时也体现了物理化学的重要性与实用性。我们摸索出“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讨论猜想—讲述新课”的思路,将物理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举一反三加深理解。物理化学很多章节与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都有联系。如热力学定律根本上否定“永动机”的存在,也没有“水变油”的可能;卡诺定律不仅和内燃机替代蒸汽机有关,而且和当今热电厂“小改大”,节能减排息息相关;化学平衡移动中勒夏特列原理与老子《道德经》非常吻合。把单一的学科和社会生活、传统文化联系起来,不仅增强了学生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协调发展 

科学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客观公正反映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而且能激励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只注重期末考试而忽视平时考核很大程度上助长个别学生的惰性,教学质量自然受影响[4]。我们学校规定平时30%,卷面70%。为此,我们提出充分利用平时考核,做好形成性评价。从课堂讨论、作业、专题研讨多角度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形成良性循环,让每个学生把功夫用在平时,从源头上提高其教学效果。我们平时考核,引入激励加分制和警告扣分制等措施。对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分值奖励。对作业抄袭、研讨敷衍的学生,除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外,还要给予警告扣分,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诚信做人。实践表明,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和奖惩分明的激励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四、与时俱进,运用信息技术推进物理化学教学的数字化 

进入21世纪,随着电脑等多媒体的迅速普及,物理化学数字化教学提到日程,新兴的多媒体数字化教学,实验过程的数字化模拟,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都正改变着师生的教学模式[5]。实现物理化学教学的数字化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1.课堂教学的数字化——板书与多媒体展示的有机结合。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的、语言不易描述清楚的概念和理论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从而帮助教师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其高效、信息量大的特点也有效地解决了学时压缩的矛盾。为此我们花了很大功夫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之与专业紧密联系。对难以理解的可逆过程、相平衡移动、界面现象制作了相应的动画,增强学生理解。利用校园网络供学生下载学习,并且网站内容随着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网络课堂使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平台。由于物理化学公式多,理论性强,许多公式与定律应给出其来龙去脉,纯粹以多媒体展示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及时跟踪教师的思路,没有思考的时间,学生主体地位被忽略。传统的板书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板书灵活性强,好的板书是逻辑强的书面语言。它不仅可以使各个教学环节严密吻合,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课堂节奏引导学生的思路沿着教师的讲述而发展,有助于学生理清物理化学各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对于一些复杂公式与定律的推演和理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教师在备课时,应先对各知识点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只有真正地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专题讨论、案例教学在个别章节也要精心安排。2.数字化试题库的建设。按照药学课程要求,我们建立了相应的题库,并给出详细的答案,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进行课余练习。目前这个方面有待加强,建设互动式题库,让学生做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互动式寓学于乐的题库建设将有利于促进学生课后学习积极性。 

3.实验报告的数字化处理。我们要求实验报告数据采用计算机处理,例如蔗糖的水解、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涉及变量关系,均要求用计算机绘制出来直线或者曲线关系。简单使用手工绘图不仅误差大,而且也丧失了与信息化结合的良好教学机会。计算机处理数据效率高,数据处理过程中也可以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根据学院规划,逐步引进能和计算机相连的实验仪器。例如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分子量,可以通过计算机记录数据,自动找出凝固点,非常方便。使用数字化的仪器数据精度高,而且学生紧跟时展的步伐,把握社会发展脉搏。数字化仪器当今科技的前沿之一,但我们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利用仪器,而不是去详细掌握仪器的内部结构。 

4.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们积极进行精品课程网络建设,使学生能随时关注最新的物理化学教学过程,同时能及时下载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课程建设也加强了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 

明确药学专业中物理化学的定位,正确处理物理化学的学科归属问题,和药学学科建设相结从而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将物理化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以及其他化学课程的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专业知识。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量,对提高物理化学教学质量是均有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侯新朴,李三鸣,等.物理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袁悦,包志红,等.药学专业物理化学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构建[J].实验室科学,2014,17(5):108-110. 

[3]杨风霞,连照勋,王爱荣.物理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教育[J].化学教育,2011,(8):28-31. 

[4]张艳梅,那立艳,等.提高制药工程专业物理化学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J].广州化工,2014,42(3):134-136. 

化学物质质量第7篇

【关键词】教学手段 初中物理 教学质量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多的教师采取的是“题海战术”,不断对学生进行习题训练,让学生的思维形成固定模式,同时也让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枯燥感,不利于其全面发展。新课改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要求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课堂教学高效。”对此,作为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新课改标准,以学生的实际出发,着重强化自我的教学手段,进而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展示物理的独特性和魅力,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探究的兴趣和自主性,促使课堂教学发生质的变化。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强化教学手段,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粗略的谈一下自己的认知和实践。

一、画图法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涉及很多的抽象思维,初中生的抽象思维毕竟有限,加之对物理学科的初步接触,使得他们不能够很好的了解和认知物理本质,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运用画图法的教学手段来将抽象的物理本质、物理现象--图形的形式进行具体化的战士,从而让学生较为容易的掌握物理知识,了解物理体系等等。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图示内容,诸如:力的示意图、电路图、光路图等等,都决定了画图法教学手段的可行性。笔者运用画图教学手段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的教学内容时,对于电路的知识学生很难能够真正的了解,尤其电流的大小表述等等,学生难以想象,笔者则将其转化成为电路图,以实际的图来显示各个电路的内部控制,让学生更具体的了解电流。再如:在学习初中物理解题相关内容时,通过画图能够更清楚的展示题意,产生一定的解题思维等等。可以说,画图不仅能够具体化初中物理知识,而且对于学生的思维也有着一定的启发作用,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深入的掌握和了解物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探究物理,这样一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必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二、生活法

初中物理的实践性较强,且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性,对于教育我国倡导的是“教育源于生活且运用于生活”。陶老先生也提出“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初中物理的最终教育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好的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运用学生熟知的生活为教学背景能够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清楚的感知物理的生活作用,进而增强自我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笔者在教学中选取生活化的背景来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物理知识。

如:在学习“液体汽化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内容时,笔者构建这样的物理生活背景:小明的衣服不小心被水弄湿了,请你们帮助小明想办法,怎样让衣服快点晾干。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纷纷指出:挂在太阳底下、挂在通风处等等。在此基础之上,笔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本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清楚的感触生活与物理之间的关系性,进而发现物理规律。同时布置一些生活化的、自主探究性的物理生活作业,来拓宽学生对物理的实用性实践范畴。如:鼓励学生仿照教学内容尝试教材中想想做做、倡导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创新等等,深化物理课堂教学的影响力,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

化学物质质量第8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护理专业;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87-02

生物化学是一门基础医学的必修课程,讲述正常人体的生物化学以及疾病过程中的相关问题[1],对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等护理学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课是生物化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生物化学的实验技术和方法,为以后从事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但调查结果显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课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上课不愿动手,缺乏积极主动性,使得实验教学的效果不理想。为此,笔者对如何提高护理专业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做了一些探索。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据调查,我院2012―2013年招收的护理专业的本科生约76%在高中都是文科生,这就意味着76%的同学化学理论知识的基础薄弱。生物化学的许多知识涉及到有机大分子的构成、作用、性质和在生物有机体中的转化作用历程。因此,对于这些同学来说,听生物化学课无异于听天书,他们很快就在学习上产生了畏难情绪。他们在理论课上听不懂,上实验课自然积极性不高。所以学校要想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大多数大学教师上课来、下课走,和学生沟通有限,使得学生遇到难题不敢求教。他们的问题越积越多,最终导致了学习兴趣的丧失。实验课节奏相对较为宽松,教师可利用课前、课上和课后的零散时间主动询问和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是理论课上的问题还是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都要认真解答;学生做出好的实验结果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不小心损坏器材,不能一味地批评斥责,要仔细询问缘由,规范操作。爱屋及乌,一旦良好的师生感情得以建立,学生会主动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对学习产生信心。

2.合理选择实验内容。生物化学实验涵盖的内容较多,如果选择的实验项目过多,对在高中时实验技能训练较少的大部分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可以删减一些理论性较强的验证性实验,如“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选择一些和临床密切相关的实验,如“饮食和激素对家兔血糖浓度的影响”、“过氧化脂质测定”、“饮食对家兔血浆脂蛋白影响的探讨”等。

3.让学生参与准备实验。以往的实验课都是课前实验员将实验用品准备好后,按组分配到位,学生上课后直接使用,进行实验操作。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实验课完全是一种被动的机械式的劳作,学生缺乏“全程的、自主的参与和实践机会”,学习积极性低,不愿思考,敷衍了事,使得实验教学的效果不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决定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准备工作中来,具体做法是:每次实验准备,每个小组选派1~2人参与。在实验准备前,实验员将需要准备的内容,准备时的注意事项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准备时,实验员全程参与,并随时提问和本次实验有关的问题,比如,在准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含量”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在测定核酸含量时为什么要给同学们准备石英比色皿?能用玻璃比色皿吗?在准备“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混合氨基酸”时可以这样设问:此次实验为什么要配置茚三酮溶液?茚三酮溶液和氨基酸反应显色的原理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主动获取了实验相关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实验教学效果大大增加。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

1.多媒体教学。生物化学的实验课要使用较多的仪器设备,学生初次使用这些仪器设备前,教师都要先示教。由于实验课时间的限制,实验教师不可能反复多次示教,这就使得有些学生可能看不清教师示范的具体操作步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直观易懂、互动性强等特点[2]。比如,在“细胞核分离和核酸、蛋白质含量测定”中,教师可将肝匀浆的制备、离心机的使用、天平配平、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等内容制作成幻灯片播放给学生看;在“凝胶层析分离血红蛋白和鱼精蛋白”中可将装柱、加样、洗脱与收集步骤录制成视频,实验课上放给学生看。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多启发,多提问,寓教于问,寓学于答,可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比如,在“测定过氧化脂质”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健康人血清过氧化脂质的参考值是多少?不同年龄的人血清中过氧化脂质含量是否相同?有无变化规律?患哪些病症的人血清过氧化脂质水平会明显升高?问题的提出不仅能使学生的疑问及时得到解答,也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实验教学当中的互动式教学不仅让学生记忆深刻,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强化实验技能训练,改变传统考核手段

1.强化实验技能训练。生物化学的实验技能包括清洁玻璃仪器、准确量取试剂、规范使用仪器设备等。根据我院人才培养方案,护理专业的生物化学课在大一的第二个学期开设,此前学生并没有学习过其他专业课程,实验技能还比较生疏。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既要语言指导又要进行示范操作。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用移液器量取液体时,首先要告诉学生使用移液器量取液体需要三步,即吸取液体样品、排尽液体和弃枪头;然后告诉学生进行这三步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在吸取样品的时候要保证在整个吸液过程中,吸头尖端要一直处于液面之下,即防止吸空造成吸样不准确;排放出液体时动作轻柔,不可用力过猛以免造成移液器弹簧变形,加样完成后,应在弃去使用过的吸头后,才可松开按钮至起始位置,以免样品进入套柄,带来活塞和密封圈的损伤以及样品的交叉污染[3]。教师在讲解这些使用要点时,同时配合示范操作。

2.改变传统考核手段。实验课的传统考核手段是每次实验结束时学生上交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在期末时,按一定的比例算到总成绩中。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得学生不注重理论课和实验课的联系,不注重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生物化学实验课的积极性,我们改变了传统的考试模式,采用实验报告、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考核和考勤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课堂提问重在考核学生对本次实验的预习情况和本次实验与理论课的联系,提问在每节实验课开始时进行,问题可以是和本次实验内容有关的理论知识,也可以是本次实验中的细节问题。比如,在上《饮食和激素对家兔血糖浓度的影响实验》时,实验用品中有二甲苯,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二甲苯的作用是什么?如果不用二甲苯可不可以?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可在所有实验课都结束后,学生抽签确定自己的考试内容,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操作,教师根据和该实验内容相符的评分细则进行打分,考核结束后给出测试成绩。这种考试既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极大地引起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并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我们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强化实验技能训练、改变传统考核手段等多个方面,在充分考虑了学生原有理论和实验技能基础的情况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了护理专业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查锡良,周春燕,等.生物化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李予霞,高剑峰,李馨,等.生物类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2):163-164.

[3]董馨忆.微量单道可调移液器的日常使用及维护[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1B):156-158.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项目(Q20132604);襄阳市科技局项目(襄科业[2012]43号);湖北文理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12-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