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安全教育的基本概念

安全教育的基本概念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23 16:53:51

安全教育的基本概念

安全教育的基本概念第1篇

1.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

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1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1.2剖析概念,加深理解。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又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导致学习中的误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①一定是化合物;②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③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体虽然不导电,但①它是化合物;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而NaCl溶液和Cu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2.化学教学和素质教育的结合

2.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近代史和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破除迷信教育,艰苦奋斗、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2.2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要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要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一些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能引导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3教育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身体心理素质。在化学教学中,教育学生要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勇于战胜困难,树立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勤奋善学、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作风,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品德。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关心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身体心理素质,让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

安全教育的基本概念第2篇

1.竞争全球化视野下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巨大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以及人才匮乏、教学资源紧缺的现实,存在着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独立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问题,统一培养口径、重“学”轻“术”、偏重课堂教学、忽视实践锻炼等做法,使得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实践能力严重不足,创新能力严重欠缺。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无不把竞争与创新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美国从2004年推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国家战略,强调将仿真作为核心技术手段,推动国家技术进步。也是从2004年起,我国政府把自主创新从一般性号召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也非常重视仿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创立了若干与仿真有关的部级实验室与工程技术中心,以响应科技发展需求。以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为衡量标准,就必须关注高校教育的创新问题[1]。

2.CDIO理念成为教育创新的最佳模式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构思—设计—实现—运行)是一个新型的工程教育模式,它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林克平大学、瑞典皇家技术学院等4所工程大学发起,全球23所大学参与,合作开发的一个国际工程教育合作项目。CDIO在当前得到了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共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具有国际先进性、具有实践可操作性、具有全面系统性及具有普遍适应性。

二、基于CDIO理念的仿真新概念的提出

1.仿真的基本定义

1961年,G.W.Morgenthater首次将“仿真”定义为“在实际系统尚不存在的情况下对于系统或活动本质的实现”。这一定义忽略了实际系统存在时仍然需要做仿真的情形,对此,Korn在其1978年出版的著作《连续系统仿真》中,将“仿真”定义修正为“用能代表所研究的系统的模型做实验”。这一概念从研究角度强调了仿真是一种类型的实验。Spriet认为模型是仿真的基础,于1982年将“仿真”定义为“所有支持模型建立与模型分析的活动即为仿真活动”。考虑到仿真已广泛应用于产品开发与技能培训等众多方面,Oren于1984年建立了仿真的基本概念框架“建模-实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定义“仿真是一种基于模型的活动”,并从此开创了现代仿真技术。但是,如果将所有基于模型的活动都定义为仿真,而不对“活动”加以界定,则难免忽略了仿真过程的完整性,比如,不能认为“基于模型的评估活动”为仿真,那只是仿真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2.仿真新概念的提出

我国教育工作者引入CDIO以来,取得了诸多成果。本文作者参照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行”这一主线,认为仿真首先要“构思”目的、手段、步骤及结果的分析等,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某项活动,并按照设计要求,为活动的“实现”做好充分准备,并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实施活动,继而“运行”所实现的模型系统,对获得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是否达到了仿真目的,如果达到了,则仿真成功,如果没有达到,则重新进行一个新的CDIO过程。基于上述分析,本位提出“仿真是一种基于模型的CDIO活动”,该概念将仿真和CDIO紧密结合起来了,既适应于实验,又适应于技能培训等其他活动,而且突出了仿真的过程特性,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优点明显。

三、仿真新概念的教学实践

1.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技术教学面临的问题

(1)教学内容问题。该课程现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系统仿真、离散事件系统仿真、仿真工具介绍及仿真的应用等,相关内容与《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数值计算》、《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学建模》、《参数估计与检测》、《系统辨识》等课程有交叉和重叠。有关“数学模型”及“状态空间方法”在《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中有详细讲述,“数值积分法”的内容在《数值计算》中有详细讲述,“建模方法”在《数学建模》、《参数估计与检测》、《系统辨识》等课程中有详细讲述,仿真工具介绍及仿真的应用等在《Matlab/Simulink程序设计与应用》课程中有大量讲授等。当主要教学内容限定为上述内容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与其他课程内容交叉和重叠的现象,令教师和学生无法准确界定和掌握仿真课程的核心内容,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2)教材选用问题。《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课程的教学,曾经采用过的教材达8种之多。对教材进行分析发现,有一类近似于以Matlab为基础讲述自动控制原理,有一类主要讲述仿真的算法与实现,不涉及具体工具,还有一类属于仿真技术综述的,尚不足以支持仿真课程体系建设,难以满足实践需求。

(3)教学方法问题。就教学方法来说,本课程的教学主要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上,通常是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或者教材内容,结合多媒体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如上所述,由于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材选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常规教学方法面临诸多弊端,难以把握仿真的核心概念,更难以培养实践能力,严重滞后于时展和科技进步的步伐。

2.仿真新概念下的教学改革实践

有些高校研究了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课程教学改革问题,但依托核心理念的改革尚显不足,对CDIO实施的关键问题,尚不有不同的认识。作者负责的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课程教学和改革中,借鉴同行方法,以先进CDIO理念为指导,采用案列教学方式,着眼于培养仿真专业的创新型人才,进行了教改研究与实践,简要介绍如下:

(1)教学大纲的运用与修改。教学工作通常要遵守教学大纲的规定,不能随意更改,但是对于教学改革项目可以适当放宽。总体而言,以遵守教学大纲的指导性原则为主,以遵守具体内容的限制为辅,以掌握核心概念、掌握课程精髓为基本原则,以实践为基础,以创新为目标,适当安排基于课题的“研讨式”教学内容。增加课外实验课时,增加任课教师和实验员,通过第二课堂引导学生从事一个完整的“仿真项目”,以教学团队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改革教学考核方式。

(2)研讨式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与能力培养目标,课题组设计了若干个研讨项目,锻炼学生设计、构思能力,限于篇幅,本文简要介绍一项。安全帽佩戴方式问题。安全帽是工程施工人员在工作现场最重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其佩戴方法有标准方法和经验方法。利用所学的仿真知识,比较两种方法中是否存在较优的方法,并给出佩戴建议。这一课题诱导学生提出了仿真人的概念,通过不同的高空坠物方式,检验仿真人的受伤程度,进而检验安全帽的佩戴方式。本项讨论在教学上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际软件编程过程展示、课堂研讨小型项目、课外实践大型项目等多种方式,以掌握CDIO核心概念、仿真课程精髓为目标,以是否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为检验标准,面向优秀创新型人才培养,引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并取得了若干优秀的成果,并且其影响力已扩展到大学毕业后的一生。

四、讨论与总结

安全教育的基本概念第3篇

化学是一门初三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毕业会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担任初三50、51、52班的化学教学任务,三个班共有学生人。这些学生来自于城市与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教材分析:

1、用学生进入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内容教育学生。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增加了一些金属和有机物的内容,编写了空气和水的污染与防止污染,硬水、氢能源,金属与人体的关系,以及常见的化肥和农药等内容。

2、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体系是从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空气,水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3、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根据一个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选教材,从深度,广度以及习题难度上合理安排。按照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需要“掌握”、“理解”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对要求“了解”,“常识性介绍”以及“选学”的内容,力求分清主次,区别对待。

4、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约200幅图表。其中有的是集中反映某纯净物用途的,有的表现我国古代和现代工业成就的,有的配合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刊印了科学家的肖像,有的用最新的科学成就图示启发学生钻研科学的积极性。为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除了与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地理、物理等学科密切联系,便于教和学外,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力求使学生愿读、易懂、有兴趣。

5、教材除普遍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注意适当增加了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实验。针对学生的差异还编了9个选做实验及一些家庭小实验。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技能,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方法。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具体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安全教育的基本概念第4篇

关键词:双基教学;数学教育;改革

我国中学数学双基教学产生的影响是举世瞩目的,它的成功引起了美国人的恐慌而由此催生了一场“数学战争”,为了提高本国中学生的数学能力,英国化学皇家学会也不惜悬赏重金征解几个中学数学问题,由此可见欧美国家对我国数学教育的关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应重新审视和定位数学“双基”教学,防止在“双基”教学上故步自封,墨守成规而缺乏活力与创造性.

从学科特点的发展看“双基”和“双基”教学

1. 数学中的“双基”教学概念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被中学数学教学称之为“双基”. 近50年来,双基概念在各个时期的课程和教材教法改革中不断地变化和赋予新的内涵.“双基”教学始终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中,为数学教学立足和发展之根本,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兴起,“双基”已不仅局限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演练,超越这个基本层面以上的还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此为基础形成更高、更强的数学活动能力和生成其他必备能力的基础. 虽然目前“双基”概念没有统一的认识结果和界定,但根据《数学教学大纲》中的数学“双基”及已有的大量关于“双基”的文献综述,我们一般可以认为数学基础知识是指中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所有内容,它包括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概括为知识、方法、思想三方面. 数学基本技能还指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推理、加工数据,绘制图表等技能操作,数学基础教育重在夯实基础,紧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个关键问题,以发展数学能力和提高全民族的数学素养为最终取向. 当前课堂教学特别是高三课堂教学中,大量存在误解“双基”教学的一些做法,认为“灌”式教学和“题海战术”就是打好基础的真理,背离了“双基”教学的宗旨和目标,忽视了数学的人文价值及德育功能,展示不出数学的活力和数学美,让数学的学习成了“呆板、枯燥”的代名词,这样的“双基”教学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是不可持续发展的.

2. “双基”教学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从感官上了解基础知识,认识某些数学概念、法则、定义是较容易的. 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死记硬背式的“浅认识”,而真正理解概念,认清某个概念与其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的纵向比较,与概念自身相似的定义、推论等的横向联系,确定它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 对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概念:函数、向量、空间的角及距离、圆锥曲线定义、随机性、极限与导数和一般与特殊、等价转化、数形结合等一些基本数学思想,要植根于学生头脑中,必须循环往复,逐步加深,多次疏理,通过问题解决方式寻找“双基”的固着点,通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双基”的数学本质和内核,在不断重复的学习中加深、巩固,使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例如对函数定义域的学习与认识可分为下面三个阶段的接触达到一个完整的认识. 第一阶段,定义域是函数三要素之一,求定义域有些哪些基本题型?求定义域要注意什么?在求函数值域、考查单调性、判断奇偶性、求反函数等方面要树立定义域优先的意识,防止出错;第二阶段,学习三角函数时运用数形结合法求定义域,加深对定义域解法的新认识;第三阶段学习导函数讨论单调性、最值时再次回顾和加深对定义域的学习,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定义域概念的知识结构就较为完备了.

3. “双基”教学要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和思维的发展过程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主体意识. 教学设计应尽可能接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构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再生过程,暴露思维的原始发生和发展过程,渗透思维方法于知识体系中,让“双基”教学变得纯朴和耐人寻味一些. 在数学“双基”教学中,许多教师过分注重结论或强调将某些题型进行归纳或总结而忽略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连续过程的作法,只能扼杀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和大胆的设想. 因此“双基”教学中应力求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教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孕育他们的创新精神,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的本质,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方法、思想,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 下面这段笔者亲历的课堂例题教学实践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探究问题过程进行了诠释.

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人教社高中数学教材第一册(上)(必修)第117页例4):

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由此可以确定其前n项和的公式吗?

题目出示以后,师生共同读题,教师指出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很快有学生说已经解决了.

学生1:由S10=310,S20=1220,联立得10a1+45d=310,20a1+190d=1 220, 解得a1=4,d=6.

所以Sn=4n+×6=3n2+n,可以确定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

教师:你为什么想到要这么解?通项能确定吗?

学生1:从公式Sn=na1+d结构看,要确定Sn,只需确定两个关键量a1和d,所以想到解方程组求出a1和d,由an=a1+(n-1)d知通项可以确定.

接着,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评价,点拨和延伸.

教师:回答得很好,本题的解法用到了数学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方程思想.要确定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和它的前n项和,只需知道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就行了. 若知等差数列{an}中的任意两项al和am是否可以确定这个数列的通项及前n项和公式呢?

学生群:行,由al=a1+(l-1)d,am=a1+(m-1)d 一样可以求出a1,d.

教师:以后学习等比数列也可用这种方法处理通项公式及其前n项和的问题,试问此题还有别的解法吗?

不久,学生又自主探究出以下几种解法.

学生2:我利用方程组的思想又得到了另两种解法.

解法1:由S10==310,S20==1 220 ?摇?摇?摇?摇 得a1+a10=62,a1+a20=122. 所以,a20-a10=10d=60,即d=6,代入第一式得a1=4,可得Sn=3n2+n.

解法2:设可确定Sn,因{an}为等差数列,则Sn具有An2+Bn的形式,于是S10=100A+10B=310,S20=400A+20B=1 220,可得A=3,B=1, 所以Sn=3n2+n.

教师:很不错,再一次印证了数列解题中方程法的重要性.

学生3:因Sn=na1+d,所以=a1+(n-1),从而构成等差数列,设此数列公差为d,则d===3. 所以=+(n-10)d=31+(n-10)×3=3n+1,即Sn=3n2+n.

教师:嗯,思维新颖,运用了整体思想解题,我们以后可以把结论“若数列{an}成等差,则也成等差”作为一个性质用在解题中.

学生4:由等差数列性质知,S10,S20-S10,S30-S20,S40-S30,…,S10n-S10(n-1),…构成等差数列,此数列公差d=(S20-S10)-S10=600,所以S10n=S10+(S20-S10)+(S30-S20)+…+(S10n-S10(n-1))=nS10+d=310n+×600=300n2+10n.令t=10n(n∈N+),则St=300×2+t=3t2+t(t∈N+),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即Sn=3n2+n.

教师:同学们都很有自己的思想,我们要从上述四位同学的解法中去体会例题的解法和数学思想,要学会总结和善于归纳. 课本提供了这样一个典型的例题,同学们还可以继续探究其解法,你还能提出几个具有一般性的数学问题吗?

一阵思考之后……

学生5:已知等差数列{an}前n项的和为x,前2n项和为y,求它的前3n项之和.

学生6:已知等差数列{an}前n项的和为x,紧接其后的2n项和为y,求紧接其后的3n项的和.

学生7:已知等差数列{an}前p项的和为x,前q项的和为y,求它的前p+q项的和.

学生的思维一直延续着,活跃着,主体意识非常强烈,学生解题探索过程和思维过程在教师的导引下暴露无遗,在关键之处要适当给予点拨,让学生揭示数学本质,理解数学方法和思想,并把学生思维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数学教育改革中“双基”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新课标教材中的“双基”教学既要做到尊重,又要做到超越

课程改革后的新教材中“双基”教学仍然脱离不了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出发,围绕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这个目标,加强新旧教材的整合,既要做到尊重以往教材中的精华,又要去其糟粕实现突破与超越. 教学内容应具有可读性、趣味性、操作性,情境创设开放、大胆,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对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思想的认识,对教材中已实践和沉淀了几十年的东西应该保留下来,而立体几何的改革更应倾向于引入空间向量,降低空间想象的难度,一步一步地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双基”教学应放眼世界,教材编写中应体现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及核心数学思想、方法、概念的内涵,借鉴世界数学强国的教育实践,去粗取精,因地制宜,洋为中用.同时应举全国数学教育工作者之力,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因新教材中的“双基”教学对执教者而言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诸如“双基”中的核心概念教学中课时分配、章节知识过渡及增设和删减内容的合理性方面都值得考究和探讨.

2. 构建大众数学的“双基”教学,加强参与教学与合作教学

数学改革中面临着怎样处理数学知识的严谨性、系统性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性;数学的实用性、生活化与数学的思维性;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被动学习与自主学习等一系列的矛盾和难题.构建主义以为,学习是一个自主建构活动的过程,“双基”教学也离不开一个成长过程,数学“双基”是一种动态的,在创新中不断成长,逐步走向成熟的存在形态. 新课标强调的不再是“以学科体系为中心”的严谨性和完备性,而是以发展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目的,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双基”教学应让所有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数学思考,动手实践、探索的活动中来,真正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具有合作意识,当然这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态度,教学方式引导及教学研究等密切相关.

3. 注重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提倡数学实验,使“双基”教学时代化,生活化

安全教育的基本概念第5篇

[关键词]课程思政;信息安全;教学方法

现阶段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在国家教育改革的引领下,专业课教师积极促进课程思政入课堂,但由于有的教师刻意地加入相关内容,为了思政而思政,造成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内容的过度生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接受。因此,高校应研究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由“两层皮”向“一盘棋”转化,以真正达到育人效果。2.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比较随机当前,各科教师在融入思政元素的过程中存在较强的随机性,多是依靠专业课程教师自我发掘与发挥,这就有可能导致思政内容重复,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对此,高校应从整体专业规划出发,针对每门课的特点确定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以及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使其形成课程体系的一部分。

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改革

1.紧扣毕业要求,明确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重点在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定位,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应结合毕业要求,以课程教学大纲为抓手,明确并落实课程育人目标。以信息安全这门课为例,可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环节,使学生具备密码学、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攻击技术与防御基础、病毒分析与防范、防火墙技术与VPN、安全扫描与入侵检测等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及综合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在确定育人目标时,应让学生通过熟悉信息安全领域的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追求科学真理,牢固树立热爱祖国、“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能损害国家和合法个人的利益”的理念,明确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的界限,理解诚实、公正、诚信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规范,并在实际生活、学习与工作中自觉遵守。另外,还要面向国际科学应用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及经济主战场,将前沿科技渗透到课程实践中,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破解“卡脖子”难题。2.坚持问题导向,改革教学方法信息安全主要采用理论教学、课堂讨论和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独立设计信息安全框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创新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指引学生开展团队协作和课堂讨论,并及时分析、评价学生的讨论结果。另外,要从课程内容、实验环节、互动交流、分组讨论中进行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设计,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内动力。

具体案例研究

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育人目标,深入渗透到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中,使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效融合。以信息安全课程为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设计和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手段和常用方法,能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政育人目标是培养出能够肩负历史使命,勇担强国重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高端信息安全人才。

思政育人案例

1教学内容: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的发展方向,掌握信息安全的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思政元素切入点:针对美国政府在拿不出任何真凭实据的情况下,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以列入实体清单、技术封锁、投资设障等手段,加大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力度,让中国在芯片领域面临较为被动的局面。针对这一案例,要明确信息安全的真实含义,牢固树立“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能损害国家和合法个人的利益”的理念,强调中国人的命运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绝对不容许被任何势力“卡脖子”。育人目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新一代科技人才,使其能潜心关键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的开发;引导青年学生发挥“两弹一星”的艰苦创业精神,为国家培养彻底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技术人才;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家国意识与主人翁意识,将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未来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实施过程:(1)教师授课。讲授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的解决方案、信息安全的主要技术、信息安全的发展方向等,从中穿插思政元素。(2)师生研讨。学生针对信息安全的案例分组展开研讨,每组委派一名学生进行总结发言;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在整个研讨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政氛围。(3)课后拓展。教师可适当给学生提供与国家战略相关的新闻报道和重大成果视频,增强思政权威性,引发学生思考。思政育人案例2教学内容:第二章,密码技术基础与公钥基础设施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密码学基本概念、了解传统密码技术,掌握公钥密码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思政元素切入点:对传统密码技术及公钥密码技术进行阐述,引入量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已有密码学方案的冲击。在量子计算模型下,经典数论密码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如何在量子时代保障数据安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Regev提出基于格的密码体系可以抵抗这种量子算法的攻击。格密码作为备受关注的抗量子密码体制,吸引了研究人员的目光。格自身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相较于其他密码体制有独特的优势:困难问题存在从一般情况到最坏情况的规约,具有较高的算法效率和并行性等。通过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从基于格困难问题的密码体制设计进行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钻研精神。育人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传统密码技术及公钥密码技术,知晓量子技术的发展对已有技术的冲击,引导其发挥工匠精神及钻研精神,勇于探索行业难题。实施过程:(1)教师授课。讲授密码学数学基础、密码学基本概念、对称密码技术、公钥基础设施等知识,从中穿插思政元素。(2)师生研讨。针对“我们是否可以在标准模型下构造一个抗量子攻击的基于位置的服务方案?这样的方案是否可以做到避免密钥滥用?”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课后拓展。课后对量子算法技术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了解两字算法技术的发展对现有技术的推动,并引入相关思政素材,增强思政权威性,引发学生思考及探索。思政育人案例3教学内容:第四章,网络攻击技术与防御基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黑客的概念及黑客的攻击模式,掌握网络攻击的技术与原理、网络攻击工具、攻击防范。思政元素切入点:2014年3月22日,国内漏洞研究平台曝光称,携程系统开启了用户支付服务接口的调试功能,使所有向银行验证持卡所有者接口传输的数据包均直接保存在本地服务器,包括信用卡用户的身份证、卡号、CVV码等信息均可能被黑客任意窃取,导致大量用户银行卡信息泄露,该漏洞引发了关于“电商网站存储用户信息,并存在泄露风险”等问题的热议。针对携程漏洞事件,教师引导学生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要求网络运营者对网络安全运营负有责任,对产品的漏洞及时补救,怠于履行法律义务,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将面临最高五十万元的罚款,如果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将面临最高一百万元的罚款。2014年12月25日,第三方漏洞研究平台发现大量12306用户数据在互联网流传,内容包含用户账户、明文密码、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这次事件是黑客通过收集其他网站泄露的用户名和密码,通过撞库的方式利用12306网站安全机制的缺失来获取13万多条用户数据。针对12306用户数据泄露事件,引导学生熟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运营者不仅有一般网络运营者应该履行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义务,还有更高层次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如对重要系统和数据库进行容灾备份,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若没有每年进行一次安全检测评估,拒不改正或导致网络安全严重后果的,将面临最高一百万元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一万至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育人目标: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向学生介绍网络攻击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结合具体案例自然融入《网络安全法》的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安全和防御技术,严格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维护好个人、企业、组织、国家的信息安全,积极构建网络安全。实施过程:(1)教师授课。讲授关于黑客、网络攻击技术与原理、网络攻击工具、网络攻击防范等知识,从中穿插思政元素。(2)师生研讨。学生针对《网络安全法》的案例分组展开研讨,研讨之后,每组委派一名学生进行总结发言;教师和学生点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研讨过程中让学生构建网络安全意识。(3)课后拓展。课后可适当给学生提供《网络安全法》的相关报道视频,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总结

安全教育的基本概念第6篇

关键词:高等代数;概念教学;合理比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36-02

一、概念在《高等代数》课程中的地位

数学从大方向上可以分为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而基础数学又有三个分支:代数,几何和分析。大学的高等代数课程是一切代数学的基础,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获得关于代数学最基本的知识、最基本的理论和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不仅如此,很多理论已经说明,高等代数的相关理论和思想方法已经渗透到其他学科,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不同学科均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因此,学好高等代数,你将会终生受益。大家知道,高等代数课程中充满了各种定义概念,所有的理论都是从概念出发,诱导性质及计算方法,最终得到实际应用。由此可见,要想真正学好高等代数,对定义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是必须的,这是第一步。如果第一步没有走好,可想而知,高等代数就算没有入门,更不要说学得好了。然而,高等代数中的很多概念对我们大一新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这就需要我们的任课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以一定的方法来授课,不能只按课本讲,因为课本上定义的写法基本上都是最本质的,最精简的。

二、对概念教学的两点心得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定义,教师必须以一定的方法来阐述概念,不能照本宣科。这里主要就笔者的实际课堂教学经验,粗略地谈谈自身处理概念教学的几点心得。事实证明,学生很喜欢这种处理方式,教学效果也不错。由于本人的学识有限,一些观点和方法肯定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恳请广大同行批评指正。

1.注意概念本身的深刻性,作合理地剖析、总结。众所周知,高等代数中的很多概念,课本上的叙述都是最简洁的,一般说来一个字都不会多;有时比较深刻。这就需要教师以自己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剖析、解读和总结这些深刻抽象的概念。笔者的做法一般是根据概念中的关键词,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这个概念,让学生有个总体的认识,然后会认真分析概念中的关键点,让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最后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学生常常理解错误的地方,以“注记”的形式给概念加几条注解,防止学生犯同样的错误。最后以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概念。下面举一个具体的案例吧。就以行列式的概念作为例子吧!很多学校用的都是北大版的高等代数教材,它们的第一章是多项式。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后续课程的需要,很多教师的处理方式都是先上第二章行列式,等第四章上完后,再上第一章。这样一来,行列式就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高等代数课程中的概念、定义也比较抽象复杂。笔者是这样来处理的,分如下步骤:(a)在黑板上写下完整的定义,然后开始讲解。(b)告诉学生,行列式这个概念中有个“式”字,式就是算式的意思,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行列式就是有一些行和列构成个算式,既然是算式,其结果是一个数值或者一个函数。分别举两个例子来佐证:一个是纯数字的,其结果是一个数值;一个是含有未知量的,其结果是一个函数。(c)然后问学生:两个阶数不同的行列式,其值会相等吗?进一步提示学生,在中学阶段我们学过很多算式,值相等的算式一定一样吗?这个学生肯定知道。然后补充说,行列式归根结底是一个算式,所以值相等的行列式未必一样,阶数也未必相同。然后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这样学生就会真正认识到行列式的值与其阶数无关,这也为将来学习到矩阵时理解与矩阵的区别埋下伏笔。(d)把(b)、(c)整理成叙述性文字,以注记形式写出。(e)为了让学生理解行列式的定义:a11 a12 …… a1na21 a22 …… a2n…… …… ……an1 an2 …… amn=

■(-1)■a■a■…a■,以3、4阶行列式作为实例,具体地写出表达式中的每一项,并分析每一项的组成和结构,让学生准确具体地理解上式的内涵。

2.注意概念本身的抽象性,适当地用合理的比喻。高等代数中的很多概念非常抽象,但从数学层面,学生一开始很难全面正确地理解、掌握。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一些“合理的比喻”,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概念。笔者还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以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为例:向量组是高等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极大线性无关组的概念是一个难点。粗略地说,设A是一个向量组,B是A的一个子向量组,如果B满足如下两条:(1)B本身线性无关;(2)再从A中拿一个向量放到B中,B就线性相关了。则称B是A的一个极大线性无关组。初学者对这个概念理解的要是不全面的话,会影响到后面相关概念和性质的理解。比如一个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的取法不唯一性、极大线性无关组中所含向量的个数,即秩的不变性等。笔者为了让学生更轻易地理解,做了如下比喻:把整个向量组比作中国;极大线性无关组比作中央领导人。对应于条件(1),就是说中央的各位领导人各负其职,互相不能取代;对应于条件(2),就是说中央一共就那么多的职位,已经没有空缺了,你硬要再塞一个人进来的话,只能会出现某两个人干一份差事的情形,可以相互取代,不再是各负其职了。当然,做了这样的比喻以后,对于极大线性无关组的取法不唯一性也很好说明了:因为中央领导人是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来的,当然另外一帮人也可能当领导人,或者说每一届都有不同的中央领导人。而对于极大线性无关组中所含向量的个数的不变性更好说明了,不管那一届的领导人,人数是一样的,因为职位数是不会改变的。

当然,对于概念的教法,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方法。我这里只简单地说明了我常用的方法,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还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代数小组.高等代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三版).

[2]吕家凤.浅谈高等代数课程中概念教学的若干心得[J].教育教学论坛,2012,(4).

[3]郑君文,张恩会.数学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4]刘安君,孙全森,汪自安.数学教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5]张奠宙,唐瑞芬,刘鸿坤.数学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6]魏献祝.高等代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章如磊,韩梅.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97-300.

[8]马正义.《高等代数》教学改革的若干尝试[J].丽水学院学报,2006,(2):75-80.

安全教育的基本概念第7篇

(一)对“五育”的概念术语表述不全。在对“五育”概念术语的表述上,对德、体、美、劳四育进行了近乎规制性的表述,分别是思想品德教育、体育卫生教育、美感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但对智育却没有进行表述,在所有的《教育学》教材和有关教育著述中都是如此。(二)对“五育”中部分内容的概念术语和概念内涵表述不当。德育的概念模糊,内涵不恰当扩大。在传统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中,德育的概念比较模糊,概念术语和概念内涵表述不一致。对概念术语表述为思想品德教育,而对概念内涵的表述却是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一些教育著述和诸多的《教育学》教材中都是如此,如朱作仁主编的《教育词典》[7](P824-825)、靳希武主编的《教育学》[8](P231)和邵宗杰等主编的《教育学》[9](P151-152)等。既然概念术语明确表述为思想品德教育,那么概念内涵中的政治教育到底是属于思想教育呢,还是属于品德教育,或者是包含在两种教育内?这样的概念不仅显得比较模糊,而且内涵不恰当地扩大了。事实上,思想、政治、道德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并不存在从属和包含关系。相应地,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也是有区别的。首先,从内容看,思想、政治、道德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内涵,道德不能代替政治和思想,政治也不是道德和思想的附加成分。其次,从方法、途径看,“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各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不能以一样的方法,通过一样的途径,遵循一定的原则来实施。”[10]政治教育一般是单一性的①、灌输性的、强制性的,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性的,并有不可选择性;道德和思想教育则是多样性的②、引导性的、柔性的,有理论上的传授,也有各种活动中的感知、熏陶、体验等。学生的学习主要是理解性的,并有主观选择性。因此,用泛德育的理念来界定德育,就造成德育内容繁杂,内涵不恰当扩大。

(二)劳动技术教育的概念不清,内涵不合理缩小。几乎所有的《教育学》教材都把劳动教育表述为“劳动技术教育”,如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的《教育学》[11](P352)、扈中平等主编的《现代教育学》[5](P146)和陈新宇等主编的《中学教育学》[6](P165)等,包括劳动教育和劳动(或职业)技术教育,前者指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教育,后者指劳动(或职业)知识和技术教育。从概念术语看,表述是不清楚的,字面上看似乎就是“劳动的技术”教育,“劳动”是“技术”的限定词,而使用起来却混淆难分,不知到底是讲劳动观念教育还是讲劳动知识、技术教育。从内容上看,表述不全面。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在当今社会,脑力劳动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劳动,在劳动总量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即使是在体力劳动领域,随着人们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的提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已经相互融合。而在诸多的《教育学》教材中,都把劳动技术教育(由于概念混淆不清,姑且把此处的“劳动技术教育”当作狭义的,即劳动的知识和技术教育)限定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内,讲的是了解劳动过程、会使用劳动工具、掌握劳动技术等,忽视了其他脑力劳动领域。由此可见,劳动技术教育的内涵被不合理缩小了。

(三)体育的概念表述不一致,内容混淆。有的《教育学》把体育表述为“学校体育和卫生”,如靳希武主编的《教育学》[8](P279),有的把体育与卫生保健合在一起,如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等编的《教育学》[4](P235)和邵宗杰等编著的《教育学》[9](P222)。这不仅使体育的概念表述不一致,而且把体育的内涵不合理扩大了。体育和卫生保健教育虽然有联系,但并不是同一范畴。从内容上看,体育包括知识和技能,卫生保健只有知识而无技能。并且就“知识”这一范畴而言,体育和卫生保健也不相同,体育有田径、体操、球类、武术、游泳、游戏、军事体育等知识,卫生保健则包括教学卫生、生活卫生、生理卫生、环境卫生等知识。从教育方式方法上看,体育既有理论上的传授,也有技能上的训练,而卫生保健却没有技能训练的成分。

(四)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不完善,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一是未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社会需要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而综合素质中就包括心理素质。反映在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上,就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也正是我们正在实践着的。虽然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诸多的教育学著述中,在论述全面发展教育内容时都没有提到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在最近出版的一些教育学教材中才有所提及,且非常简略不成体系,如陈新宇等主编的《中学教育学》[6](P166)。虽然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已经自觉实施,但在作为指导教育工作实践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中不能明确提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缺陷。二是未提出良好个性品质的教育。教育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三步曲:从古代和近代只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到现代既注重“双基”又注重智能,再到当代既注重“双基”又注重智能开发培养和完美个性品质的养成。同一性、模式化的人才培养已经成为过去,多样性、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是时代的要求和潮流,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使命。虽然我国《中学德育大纲》中曾提出“身心卫生和个性发展教育”[9](P162),但传统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没有提出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在各种教育著述中鲜见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仅有个别论著在论述德育时提到一点,如胡守棼主编的《德育原理》[12](P57-59),但也不是作为全面发展教育内容提出的。

二、对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的当代诠释

(一)德育改为思想观念教育。概念表述为:“培养学生形成认识事物、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正确思维方式、正确观念、正确态度、正确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内容包括世界观、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四个方面的教育。世界观教育包括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政治观教育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政治鉴别和政治取舍、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等方面的教育,道德观教育包括共产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包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和取向、职业价值判断和取向、自我价值认知和体现等方面的教育。由于世界观、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都属于思想观念的范畴,因此将其改为思想观念教育更合理,并且避免了原来“德育”概念内涵上的不合理扩大。这个改变并没有改变德育的实质,仍包括思想、政治、道德三方面的教育,同时增加了价值观的教育,使教育内容更丰富。

(二)智育定位为智慧教育。概念表述不变,内容在原有基础上应有所扩展。科学文化知识是智慧之基,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的就在于开启智慧之门。智力和能力既是以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又是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智慧,智能与智慧本质上是一致的,智能的开发培养其实就是智慧的开发培养,因此把智育定位为智慧教育是合理的。

(三)美育仍称审美教育。概念表述不变,内容除了原有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生活美外,增加科学美。在教育方法和途径上,应增加“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科学鉴赏活动和科学研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味科学美、发现科学美,以激起对科学的热爱,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并为创造科学美奠定基础。

安全教育的基本概念第8篇

在中心的领导下,继续发扬团结、勤奋、节俭、创新的工作作风,在新的学期里,加强全园教职员工的教育服务意识,贯彻“六心”服务承诺。在保障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突显数学办园特色,在环境中渗透数学教育元素,改进和落实我园数学教育方案,申报数学方面的课题研究,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教学研究能力,使我园特色教育走向新里程。

二、 工作思路

新学期、新面貌,进入了小班下学期,我要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向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配合、协助班主任做好各项班务工作;要求自己终生学习,并制定近期目标。

三、配班方面

(一)协助班主任一起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有初步的数概念、掌握概括和分类的方法等。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自理能力。

3、引导孩子学会建立一个和谐、友善的团体。懂得去关心自己身边的同伴。

4、努力地营造一个充满人性的班级氛围。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老师和同伴。并引导孩子养成与他人分享的意识。

5、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从生活的点滴中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把安全、卫生、保健贯穿一日的生活中。

6、引导帮助家长了解并具备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知识观。明确幼儿期教育重心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意识,从而让家长认同我们的教育宗旨、目标和课程的形式,并支持和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家园互动平台。

7、坚持“保教结合”的原则。努力、用心照顾好孩子的饮食和起居。

(二)努力做好家长工作。有了上学期的默契,本学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和家长沟通,反馈幼儿在园表现,并且虚心接受良好的建议,相互理解,一切为了孩子。

(三)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认真备课,并且做到备教一致,多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能够更好地把握课堂,争取每一节课都能达成目标;带班过程中配合班主任在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上抓好各环节的常规,让孩子快乐地在幼儿园生活,并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四、个人学习方面

本学期要利用周末和其它空余时间进行有计划地学习。

1、进行《新概念英语》的学习。合理安排好每天下班后的时间,通过看新东方老师授课过程的Flash和背诵课文、单词,学习《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英语初阶》并做好笔记,争取在暑假前完成第一册的学习。

2、为了更好地进行多媒体教学,制作出更能吸引孩子的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