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健康养生的知识

健康养生的知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23 16:53:33

健康养生的知识

健康养生的知识第1篇

 

2018年,在各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为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推动健康扶绥建设,根据《“健康广西2030”规划》、《广西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计划(2017-2020年)》、《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关于做好2018年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的通知》等要求,我院按照制定的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工作计划的要求,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抓好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工作,确保岜盆乡健康素养促进工作正常开展,现将我院2018年开展的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确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健康素养促进工作有关要求和健康素养促进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院成立了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并设有职能科室及专职人员负责,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详细工作方案,狠抓落实,加强宣传,确保项目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对我乡辖区居民开展健康素养知识宣传活动,主要讲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合理膳食、避孕节育科学知识等相关知识。共开展3次,覆盖人166人。通过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巡讲项目活动,提高了我乡群众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意识,从而有助于群众的健康行为的形成,提高了我矿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

  12月5日,在岜盆街开展“健康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参加活动102人,收到良好效果。通过活动,大多数人都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深知要有一个好身体,必须科学地进行健身。

二、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提高人民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在相关部门的全力协作下,我院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的宣传和教育:

1、分别在卫生院内门诊输液大厅、候诊厅及各诊室、公卫科健康教育室门口放置多种类宣传资料(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手册)以方便病人及家属取阅。并在这3处播放音像健康公益广告及科普片,上午播放4小时。目前累计达1258小时。在门诊户外设立两个健康素养宣传栏,并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共10期。宣传资料、音像内容及宣传栏都有《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其中包涵有医疗保健、疾病防治,合理膳食、中医养生等等,向公众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宣传健康理念,传授健康知识,使健康理念和健康知识深入人心,以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素养水平。

2、卫生院于2018年11月开展健康素养主题宣传月活动,将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等工作有效结合,组织宣传人员深入各村屯,结合入户随访、家庭医生签约、门诊就医等工作,并加强入户、面对面宣传,此宣传月活动共向广大居民散发宣传资料1800余份,合理膳食食谱挂图300余张,广泛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素养66条知识、烟草危害宣传教育、爱滋病知识宣传等,大力传播健康知识,推进健康促进意识,引导健康理念,提高健康素养水平。

三、积极开展健康素养主题宣传活动(重点疾病和重点领域健康教育)

  1、开展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宣传。今年11月15日,卫生院在弄洞村姑辽屯开展主题为“爱 要负责”避孕药具宣传活动,悬挂横幅2条,活动中共接待11余名群众咨询,免费发放避孕套240余只,发放宣传单118余份,宣传手册50余本,重点进行免费避孕药具知情选择宣传,药具品种及适应人群等,通过此次活动唤起社会青年人和育龄人群对生殖健康问题的关注,增强避孕节育意识,减少非意愿妊娠,提升自我保健能力,提高育龄居民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

2、加强科学膳食宣传。提升全民饮食健康科学素养。于今年11月30日上午,卫生院在姑豆社区开展“平衡膳食 健康生活”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条幅1条、开展义诊、设健康咨询点接受群众咨询15人次,发放健康宣传资料208份,宣传了饮食与全身健康的关系,进一步普及科学膳食知识,提倡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深受居民的欢迎。

   3、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宣传活动。于今年12月27日上午,卫生院走进岜盆街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宣传活动,通过悬挂“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主题宣传横幅,开展义诊、设健康咨询点接受群众咨询15人,免费测量血压80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58份,广泛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素养66条知识,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及“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健康技能。通过此次宣传活动对群众进一步普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传授健康生活技能,增强大众防病保健意识,引导群众树立健康观念,养成健康行为,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水平,起到促进作用,活动深受居民欢迎。

 四、我院不定期对医务工作人员开展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培训如艾滋病防治、计免相关知识培训等;推广健康服务热线,在门诊楼外墙张贴12320卫生计生服务热线和4008085531专业戒烟热线写真版,宣传吸烟危害健康,倡导戒烟。并建立单位微信开展宣传,充分利用单位微信每周至少更新一次健康知识信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居民提高健康素养水平。

五、今后工作要求

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我院认真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对促进岜盆乡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起到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不足和困难,多部门合作机制需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辖区人口较多,人员素质不高,健康知识普及率不够高,宣传工作还有待加强。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方法、模式创新不够,难以适应现在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的需要,今后我们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健康养生的知识第2篇

关键词:大众传播层面 健康传播 媒介素养 媒介意识

大众传播层面的健康传播

健康传播是近年来兴起的传播学的一个分支,不同的学者对其定义有着各自的认识和解释。Rogers(1994年)认为凡是人类传播的类型涉及健康的内容就是健康传播。他提出健康传播是以传播为主轴,借由四个不同的传递层次将健康相关的内容发散出去的行为。分别是自我个体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其中大众传播层面的健康传播,笔者认为主要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健康知识和信息,增强公众健康意识,引导公众健康态度,影响公众健康行为,从而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技术的高速发展,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成为健康知识和信息的重要传播者,而我国公众对健康知识和信息的获取也越来越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根据2009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渠道为电视83.5%、报刊书籍53.8%、医生告知39.8%,农村地区居民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渠道为电视76.6%、医生告知49.7%、报刊书籍18.3%。

然而,公众在面对大众传播层面的健康传播时,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

健康信息繁多,难于着手。为满足公众对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需求,大众传媒可以说基本实现了从多方面、多角度为公众提供健康信息和知识。众多综合媒体、门户网站纷纷设立健康专栏、专版或专刊,如新华网的健康主页主要有健康资讯、健康图库、健康就医、健康人生、健康服务五大板块,每个板块又包括众多子板块。最近几年更是涌现出一批从事健康科普的专业媒体,如《健康报》、中国健康网等。

渴望健康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大多数公众接触媒介获取健康信息的动机多表现为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状态。面对庞大的健康信息洪流,公众虽然满心欢喜,但对于选择哪个媒体来获取健康信息,通过这些不同的媒介可以实现哪些目的并不十分清楚,也不能从纷繁的信息中有效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健康信息和知识。

健康信息残缺,真假难辨。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总是可以将一些健康信息和知识及其有关的报道推上风口浪尖,使其进入公众的视野。然而有些报道只是引发了公众对某种疾病的关注,却没有充分提供有关该疾病本身准确、有效的信息,或是有利于理解信息的背景知识,造成公众对该健康信息和知识一知半解。有些报道中的健康信息本身未经核实,无法与其相关的知识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链。有些报道虽然为公众提供了对某一健康事件的基本认知,却没有积极引导公众对该健康事件和相关疾病的正确态度和应对行为。甚至有些报道为了追求新奇特效果,夸张某一健康问题,造成一定范围内的社会恐慌。

面对失真的健康信息和残缺的健康知识,大多数公众缺乏怀疑和批评的态度,不能科学地判断和理性地分析所获得的健康信息和知识,容易混淆“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也不具备相应组织、归纳和总结各种各样健康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对负面健康信息抵抗能力较弱,特别是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道,公众人人自危,容易轻信来自人际传播渠道的流言。

健康广告肆虐,危害无穷。越来越多的医疗单位或相关产品的厂商看到了新闻报道的“超广告”效应,纷纷跟大众传播媒体合作,推出一些健康科普性质的节目或栏目。

面对层出不穷的健康广告,大多数公众缺乏追询其可信度的能力,不能及时反馈自身对某些健康信息和健康事件的想法和建议,不能有效地利用健康信息指导自身的健康行为,也不清楚如何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参与公共健康事业,更不能很好地监督和批判传播健康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介。

公众媒介素养

要解决上述大众传播层面的健康传播所存在的问题,除了政府制定相关的制度法规进行规范,大众传播媒介真正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提高健康传播质量之外,公众自身也应具备一定识别健康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而公众要具备识别健康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则必须提高自身对大众传播媒介的辨别意识,以及准确、有效地分析理解传播内容的能力,即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才能获得真正有用的健康信息,并为己所用,而不是感到无所适从,或是被负面健康信息所影响。

Hobbs(1996年)认为媒介素养是使用、批判性分析媒介信息和运用媒介工具创造信息的过程。Potter(2008年)认为媒介素养由个人场所、知识结构和技能三个基础构建模块构成。个人场所指目标和需求,公众对自身的目标越了解就越能驾驭获取信息的过程,对信息的需求越强烈就越能努力地达到目标。公众原有的知识结构越丰富。在理解新的媒体信息时就会越自信,越能了解整个范围的媒体问题。技能则指分解、评价、组织、归纳、演绎、综合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应培养公众可以更好地使用这些能力处理媒介信息。

笔者认为,面对大众传播层面的健康传播,公众应具备认识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科学获取、分析、判断不同大众传播媒介所提供的健康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愉快使用与沟通健康信息和知识的目的,以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面对大众传播层面的健康传播,公众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应落脚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意识方面:培养公众注重积累健康知识的意识,认识和学习理性地辨别健康信息的意识,加强质疑大众传播媒介的意识,使其能辨别“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

2、技能方面:培养公众了解不同大众传播媒介所承载和传播的健康信息的本质及其形式,学习有效和高效获取健康信息的方法,加强分析、判断、组织、综合健康信息的能力。

3、评价方面:培养公众正确评价大众传播媒介健康信息的价值和力量,提高对负面健康信息的免疫能力,增强与大众传播媒介互动的能力。

4、使用方面:培养公众学会有效地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帮助与促进自身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指导自身健康行为,能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参与公众健康事务,开展批评,实行监督。

公众媒介素养教育途径

公众媒介素养教育指向全社会,并由社会实施的,旨在培养公众认识媒介以及科学获取、判断、分析和使用媒介信息。面对大众传播层面的健康传播,笔者认为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对公众进行

媒介素养培养。

个人自我提高。Potter(2008年)认为只有公众自身具有提高自我媒介素养的能力。面对大众传播层面的健康传播,第一,公众要明确自身对健康信息的需求,根据健康信息的特点积极选取适合的媒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驾驭获取有用健康信息的过程,提高获取健康信息的效率。第二,应注重扩展自身的健康知识结构,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多积累一些健康常识,多关注健康医疗方面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利用这些常识帮助自己理解、分析、判断新的媒体健康信息,也有利于提高自身对负面健康信息的免疫能力。第三,经常对不同媒介所提供的同一健康信息进行比较,如健康报和中国健康网对“问题奶粉”的报道,分析相似之处和不同的地方,从而了解不同大众传播媒介所承载和传播健康信息的本质及其形式。第四,要提醒自己在形成对某一健康事件或健康问题的观点之前,是否已经收集到足够的、较为全面的健康信息,而不仅仅是根据大众传播媒介的报道下定义。第五,公众还可以主动参与到大众传播媒介,将自己不喜欢的内容或是不同意的观点及时反馈给大众传播媒介,既培养了自己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参与公众健康事务的意识,又承担了对大众传媒实行批评和监督的责任。

学校组织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英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对在校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开设媒介研究课程以及教师媒介素养培训项目,每年接受教育和参与培训的人数众多。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刚刚起步。2007年4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媒介素养教育行动小组”,与复旦小学和同济小学开展合作,运用多种授课方式提高小学生媒介素养。在可预期的将来,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将全面纳入大中小学校的正规教育体系,针对不同的受教育群体,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辨别“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培养学生选择、理解、评价、质疑、创造和批评媒介信息的能力。

政府媒体协助。政府既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推动者,又是影响健康信息和知识传播过程的主要力量。我国各级政府应该在推动媒介素养教育和健康传播方面扮演一定的角色。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积极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并鼓励各级各类健康机构积极参与到媒介素养教育中,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的倾斜。同时,对大众传播媒体的管制也应“有张有弛”。一方面,放宽对大众传播媒体处理健康信息方面的管制,尤其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保证健康信息的透明和准确的传播,引导公众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参与公众健康事务,开展批评和监督;另一方面,严惩大众传播媒体的“伪健康传播”,从源头切断失实的健康信息和泛滥的假冒医疗器具和药品广告,为公众营造一个良性的健康传播媒体环境。

健康养生的知识第3篇

【关键词】营养;健康教育;饮食行为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营养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因素无论在智力和健康方面都将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这个时期也是青少年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青少年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培养健康、科学的饮食方式,可以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1 现状分析

目前,无论是城市学儿童,还是农村孩子,他们的营养状况都令人担忧。有关专家指出“城市学生热衷于洋快餐和碳酸饮料,大多数学生缺乏对此带来危害的认识,家长对营养知识的了解也知之甚少,简单地认为让自己的孩子吃好就是营养,加强营养就是鼓励和引导孩子多吃大鱼大肉。”[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调查显示,城市中小学每周至少吃一次快餐的比例从1998年的1.9%上升到2008年的16.2%,喜欢吃快餐的比例上升到71.6%。快餐的大量摄入,导致营养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脂肪比例偏高,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等营养素含量较低。专家指出:“一些膨化食品成为孩子们高血脂的食品,是因为口感适合少年儿童。但是,膨化食品营养不全面,高糖、高油脂、高热量和高味精,大量食用容易造成饱胀感,会影响孩子正常的进餐,出现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不全面,破坏营养均衡。同时,长期大量使用膨化食品,在缺少上合理运动的前提下,会造成人体脂肪增加,出现肥胖问题,严重威胁孩子的健康,也容易引发成年后患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胆疾病等慢性病。

农村学生对营养知识的缺乏也相当严重,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营养健康教育课程,当然师生,包括校长们普遍缺乏营养健康知识。专家建议,开展营养改善计划的同时,营养健康教育一定要同步推行,否则营养改善计划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2 对策及策略

营养健康教育首先是营养健康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它的核心就是要教育人们学习和掌握科学的营养知识,树立正确的营养健康观念,促使人们自觉地将这些知识、观念转变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从而促进人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应该把营养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各项教育管理工作中,融入到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从学生饮食习惯入手,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2.1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校本培训

营养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实,关键在教师。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要积极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校本培训,把教师的业务培训和营养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教师自学营养健康相关知识,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既要突出营养知识,教育主管部门应创造条件给广大教师,尤其为广大班主任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把“外出培训和校本培训”结合起来,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卫生主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应结合当前开展的学生体质监测工作,鼓励教师参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体制监测,让教师切实了解学生目前的体质状况,增强自我培训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在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上,尽量体现营养健康教材的研读和分析,案例的对比、经验的交流推广,做到教师“学得懂、用得上”。在对营养健康教育过程中做到浅显易懂,能够达到干预和改善学生营养膳食结构的目的。

2.2开设营养健康教育课程

营养健康教育是普及科学营养知识,培养学生科学营养观念的有效的途径。要把营养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的日常教育工作计划中,保证健康教育课的课时。义务教育学校应不断拓展营养健康教育的平台,每年利用5月20日“学生营养日”开展营养与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班级内部可以开展学做小厨师、争当运动能手等多种主题教育活动,倡导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加强对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干预。教育主管部门应督导学校落实好健康教育课的有效开展,邀请营养专家宣传和普及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及预防与营养相关疾病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做到“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营养健康知识进课堂”营造浓厚的学校食品安全、营养健康教育氛围,引导学生形成健康饮食行为,使广大学生能够利用营养知识终身受益。

2.3拓展家庭营养健康教育渠道

家长的营养健康的观念、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指导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开展营养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要丰富家长的饮食文化知识,利用校讯通等媒体传播营养健康知识,提高家长营养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指导家长的饮食行为,让家长再去影响学生的饮食行为。教育主管部门每学期应聘请营养学专家到学校为全体家长开展营养知识讲座。社区、学校、村委会等组织创建家庭营养健康教育的平台,把营养健康教育培训作为一项规定动作纳入其中,并发放相关的宣传资料。学校把营养健康教育的指导能力作为家长学校培训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小手牵大手,健康进我家”,学生把学到的各种营养健康知识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争创健康和谐家庭。

健康养生的知识第4篇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健康素养;培养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02

目前我国还处于一个疾病负担较重的国家,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不高,我们不难看到影响健康的因素还很多,为了能尽快改善这一现状,找到一个较有效的突破口,从宏观上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以预防为主的各项干预措施,若从微观上论,一定要把我们眼前的工作做好,从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入手,切实针对我们的教育对象,把健康素养的培养手段课堂化及生活化,这也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因素。

一、研究方法和对象

(一)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以访谈法的形式进行交流。

(二)问卷调查法:结合本文的需要设计相关问卷,发放了650份问卷,收回635份有效率98%。

(三)调查对象:以深圳3所高职院校,(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职院和深圳新安职院)的650名学生(男生386人,女生250人)为调查对象,经过相关统计学的处理后,找出理论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最后提出理论性的促进建议。

二、讨论与分析

(一)高职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选择与认可情况(见表1)

从表1中不难发现,在所学科目中,首选体育课的仅占14.3%,认为体育锻炼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及养成习惯的为58.02%,认为体育教改有利于身体健康及健康素养培养的占16.67%,由此可见健康课程化对提升健康素养很有意义。

(二)体育教育对高职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

学生身体锻炼的能力主要从学校体育教育中获得,然而学生对体育课首选率并不高,只有14.31%,说明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还不足,他们喜欢自己随意运动,对系统健康素养认识不够甚有障碍因素。

目前学校健康教育比重倾向于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教育元素来自于体育教师的培养因素。体育教育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以课堂教学和专项训练及课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如从体育教育中获得知识和能力上看,体育教师就应具略以下三大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基本掌握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体育教学、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理论及一般的生理、心理营养知识,同时还要具略1-2项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

3、熟悉体育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从知识结构上看,体育教师基本能培养学生功能性健康素养甚至互动性健康素养,但评判性健康素养具有局限性,这是影响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因素之一。事实上几院校目前只开设一年级体育课,教改中实施体育俱乐部课程,根据师资和场地条件开设一些基本项目的技术教学内容,基本不上相关理论课程,卫生保健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没有明显体现出来,很多学生健康素养的培养,在体育教育中得不到基本的保障。

(三)高职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培养

高职大学生在健康素养的培养中,已从体育教育中获得了一些身体锻炼的能力和身体保健能力,已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获得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通过社科课程和社会实践中也获得了不同的人际交流技巧能力,从网络媒体中也能获得其他健康知识。但是我们通过调查,得知高职大学生在健康素养能力获得中还缺失下列几种因素:

1、缺少功能性的健康素养。补救方法: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从读写、识数等方面,获取健康素养信息的服务能力。

2、缺少互动性的健康素养。补救方法:应多与同学们进行正常的交流互动,从中激励自己产生动机及信心来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动,这一素养会影响健康行为的形成。

3、缺少评判性的健康素养。补救方法:能评判性分析健康信息,并能将健康知识运用到改善个人及社会整体的健康决定因素的实践中,这也是健康素养的最高级层次。

4、缺少基本的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理念。补救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健康行为,不可忽略身体的本能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上述情况的体现我们必须要从学校整体教育中与家庭及社会相结合,大力推进健康素养的培养手段,增进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念,有选择性的接受健康信息及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分析来自媒体宣传介绍及文化方面上的健康影响。注意人际交流中的不利因素,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健康危险因素,融入个人、家庭和社会健康之中,这也是一个有健康素养的人所具略的能力。

三、结束语

(一)目前我国健康素养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首次调查也属于基本或功能性健康素养的研究范畴,本人研究认为高职院校有条件在更高级层次即评判性健康素养(信息获取、互动、独立决策与评判等能力)层次上,培养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二)加强食疗教学理念的引导,促进学生了解饮食物对人体作用。学习食疗可改善学生自我保健的意识,提高学生对自己健康状况能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合理就医能力,有效利用现有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来提高医学的服务认识水平。

(三)2010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1246所,在校人数9661797人,因此在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健康素养培养意义重大及深远。

四、建议

(一)培养高职大学生健康素养首先要提高生活理念,从体育课教学与训练中入手。逐步领引他们把健康这一首要的任务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把它带入社会发挥更有影响的作用。

(二)开设健康保健课,专题讲座,举行相关的知识竞赛及宣传月活动。大力宣传健康素养方面的文化知识,加深对其的认识,从思想深处发挥作用。

(三)推广与人体健康直接相关的饮食文化及中医食疗学教育。积极宣传食疗学的价值观,对当前饮用食物所面临的危害,要有足够的认识,食疗学对自然环境的顺应及对人体内脏平衡,心态平和,心理稳定等起到着重要的作用。

(四)提高学校健康教育的主流文化,消除一切非健康因素。把健康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不要认为他们都是年青人,没什么事儿,不可忽视,要定期检查身体一些生理和心理的指标,生活学习都要有规律,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高皓宇,王刚,袁媛媛.健康素养的内涵及影响因数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1,(8).

[2]郭静,杜正芳,马莎.北京市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1,(6).

[3]邹亮畴,隗金水.《健康国民2010》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6).

健康养生的知识第5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随着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

认识,营养知识与技术以及饮食行为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清晰,并显示出其重要性;目前,我国正处于饮食和疾病发生转折的关键时期,现代医学不得不考虑营养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以及处理人们与健康和疾病相关联的饮食行为。因此,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已成为实现自我保健,改变人们行为,提高自身生命质量,解决健康和疾病的基本手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正处于身体和知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健康的体魄是学生保障身体发育以及顺利完成繁重学业的基本条件。学生是国家的栋梁,祖国的未来;营养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影响着生命的全过程,所以说做好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大学时期又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与学业繁重的双重压力,再是大学生中贫困生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更需要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合理调配膳食。因此,高校的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显的格外重要。故我们在我校这所含有医学院的综合性大学采用了以医学生为枢纽的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模式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以提高全校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

1 以医学生为枢纽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的模式涵义

以医学生为枢纽进行医学生之间 “一帮一”及医学生与非医学生“一帮一”的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以医学院为中心向其他学院及健康领域拓展的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

2 以医学生为枢纽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模式的确定依据

2.1 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的基线调查:通过了解学生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严重问题,确定学生的营养需求及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的必要性及其具体模式。其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①早餐状况基线调查;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知识基线调查;③早餐知识、态度、膳食行为基线调查;④营养知识、态度、膳食行为基线调查;⑤个人访谈(对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的态度及营养需求)。

2.2 参加态度问卷调查:93.5%愿意参加本调查研究与实践。

2.3 预试验的调查:取得很好的效果;98%以上的学生认为可行性较好。

2.4 个人访谈:对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方法及技术路线有很好的认识。

3 以医学生为枢纽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的技术路线

不良饮食行为不正确的态度、信念学习知识正确的态度、信念良好饮食行为。本课题不同于传统路线:传统营养健康教育路线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本课题营养健康教育路线是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开始,目的是给予学生对不良饮食行为的恐惧感,激发学生学习、掌握营养知识和技术的主动性。

4 以医学生为枢纽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的实施

4.1 研究对象:选择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三组,①授课组:为在正常医学教学过程中接受食物与健康教育的医学生;②“一帮一”对帮组:为还没上食物与健康课程的医学生和其他学院的非医学生;③对照组。

4.2 以医学生为枢纽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的方法

4.2.1 授课组的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方法:①学生在正常医学教学过程中直接接受教师食物与健康知识的讲授及食物消费、饮食调配的指导,讲授内容是本科预防医学教材中食物与健康的内容[1], 在讲授前师生对学生的实际营养问题和饮食行为进行讨论,带着具体的营养需求问题结合课本食物与健康的内容讲解;②学生每周交给老师一份食物消费、饮食搭配记录表(包括对帮对象),老师及时批阅反馈给学生以指导学生的食物消费及饮食调配。

4.2.2 “一帮一”对帮组的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方法:①授课组的学生自己选择“一帮一”对帮对象,结成对子;②利用学生会、团委、班级、老乡等组织的活动之余和吃饭、闲谈、锻炼、娱乐、小聚、逛街等休闲空暇时间,向固定对帮对象及时传播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主干的基本营养知识、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以及膳食结构知识并结合对子对象的具体饮食行为进行干预,即根据实际的饮食行为谈与健康的关系,做食物消费及饮食调配具体指导。

4.2.3 对照组不执行本研究的任何干预措施。

4.2.4 以医学生为枢纽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效果评价:3个月后采用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对的其结果进行效果评价。

4.3 饮食行为干预的目标措施:合理饮食重在养成习惯且终生坚持,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采用科学的饮食行为干预措施,本模式采用饮食行为干预的目标措施有:①确定需要改变的不良饮食行为或相关行为生活方式;②设定特定行为改变的目标;③调整或改变目标行为的决定因素;④对养成的新行为进行强化。除此之外,还要掌握自行监测、解决问题的技巧、调节不良情绪的技巧等。通过循序渐进的行为改变,不断培养合理饮食执行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维持终身。

5 以医学生为枢纽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模式调查研究与实践结果

5.1 基线调查结果

5.1.1 卫校学生早餐状况[2]: ①早餐营养质量总的情况,有15.8% 的好,有22. 1% 的一般,有62.1% 的差;②不同人口学特征早餐营养质量比较,在住校与不住校学生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

5.1.2 医学大学生早餐知识・行为现状[3]:早餐结构分析正确率27.3%;每天就餐率73.9%,早餐营养质量比较差的高达68.6%、质量好的仅有1.3%;就餐率及早餐营养质量年级之间有差异(P

5.1.3 大学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知识现状[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知晓率37.9%,其内容正确回答率1.6%;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知晓率18.6%,其内容正确回答率2.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知晓率在不同生源学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5.1.4 大学生营养知识o行为现状[4]:①中国居民膳食热能的主要来源知晓率不足60%;应吃的最多的食物、三餐热能适宜比例和蔬菜、水果主要提供的营养素,知晓率均不到30%;②主食与副食搭配的学生26.7%;副食荤素搭配的学生14.3%;不同生源学生副食结构有差异(P

5.2 研究与实践结果

5.2.1 医学生“一帮一”营养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模式的研究结果[5]:①教育干预后授课组、对帮组、对照组营养知识及早餐质量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

5.2.2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一帮一”营养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模式的应用实践结果:此模式应用实践结果与医学生“一帮一”营养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结果基本相同。

5.2.3 预试验、应用研究和回访调查结果基本同课题实施结果。

5.2.4 成果鉴定:专家鉴定意见,以医学生为枢纽学生“一帮一”营养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模式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研究获山西大同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6 以医学生为枢纽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模式推广前景广阔

6.1 研究与实践结果显示:大学生营养知识欠缺,饮食结构及食物消费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预试验、应用研究及回访调查,医学生与非医学生“一帮一”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医学生之间“一帮一”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与教师直接教育干预结果基本相同;学生具有完成此任务的能力和热情;此模式效果显著,学生赞同。这足以证明本模式切实可行、有效。

6.2 本模式不同于传统路线,是从学生自身不良饮食行为开始,易激起学习掌握营养知与识术和改变不好饮食行为的主动性;具有自然、可接受、针对强的特点;利用学校自然的资源,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符合医学教育现实情况。这足以证明本模式切实可行,便于推广。

6.3 目前在我国大专院校还没有系统的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的模式,在含有医学院的综合性院校以医学生为枢纽,进行“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为以医学院为中心向其他学院及健康领域拓展的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模式提供一个科学的思路。

鉴于上述,我们认为此模式很值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7 以医学生为枢纽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的社会经济效益无可估量

7.1 为医学院正常教学做好铺垫:本模式具有自然、可接受、针对性强的特点,对医学院来讲符合医学教育的现实情况,不仅不与正常的教学相冲突,还可充填了一年级至开食物与健康课程之间这段时间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指导的空白,而且又能促进学生的求知欲为正常教学做好铺垫,同时又避免教师没有必要的重复性工作及精力的消耗和教师与学生时间的浪费。

7.2 对学校是一项投资甚微则效益甚高的强有力的营养保健措施:本模式利用学校自然的资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展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的范围,是一项投资甚微则效益甚高的强有力营养保健措施。

7.3 对学生自身健康具有自然的终生效益:学生无需外来资源,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利用自身和学校自然的资源,建立和培养良好饮食行为以致形成习惯,这对自身健康来讲具有自然的终生效益。

7.4 对推进“人人健康”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效益:医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健康,医学生是未来医学的栋梁,只有医学生实际参与营养健康教育,才能感悟到营养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树立“健康促进第一”的医学观念,很好的去掌握促进健康的各种方法与技术,不仅使自己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具有完成学业及为人民服务的健壮体魄,于此同时还能增强服务的意识,形成传播保健知识的自觉行为,且逐渐向非医学生及其他健康领域渗透,形成以医学生为枢纽、以医学院为中心向其他院校及健康领域拓展的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的链条,这将对推动“人人健康”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效益。

因此,我们将在我校每届学生中进行以医学生为枢纽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模式的推广,逐渐形成承上启下推动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的惯例及自觉行为,使每个学生及时得到合理膳食指导,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并向其他健康领域推广渗透,为提高全校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以及推进“人人健康”,强壮国民做到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 郑玉建主编.预防医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47-176

[2] 冯玉荣,段爱旭,范利国,等.山西省大同市卫生学校学生早餐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4,25(2):181-182

[3] 范利国.大同大学医学生早餐知识、行为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032-1033

健康养生的知识第6篇

关键词:体育教师;健康;基本功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1-0008-02

2016年12月12~15日,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测评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在广州举行。尽管只有132名教师参赛,却有数倍于参赛者的指导教师、观摩教师往来于各赛场之间,努力吸取着集全国体育教师精华的教学技能“饕餮盛宴”的养分。“一方面说明体育教师对自身素质提高的渴望,另一方面也说明开阔视野、师人之长已成为更多体育教师的追求。”一位专家这样点评。

一、健康的基本功是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体育课成为了体育与健康课。然而,大部分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工作者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样的改变意味着什么,体育课依然是体育教师们的常规上法,其教学内容仍旧是老一套。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体育与健康课是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的融合,在新课程改革中,原来每周0.5课时的健康教育课与体育课融为一体,变成了现在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承担起体育健康的相关教学内容。”

据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总目标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健康教育是以促进健康为核心的教育。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自觉地采纳和保持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强调,学校健康教育要把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注重实用性和实效性。坚持健康知识传授与健康技能传授并重原则;健康知识和技能传授呈螺旋式递进原则;健康知识传授、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形成相统一原则;总体要求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原则;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原则。做到突出重点、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和促进健康知识的掌握、健康技能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形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建立。

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五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

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依照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年级、高中年级五级水平,把五个领域的内容合理分配到五级水平中,分别为水平一(小学1-2年级)、水平二(小学3-4年级)、水平三(小学5-6年级)、水平四(初中7-9年级)、水平五(高中10-12年级)。五个不同水平互相衔接,完成中小学校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

从水平一到水平五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比如水平一目标为:知道个人卫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初步掌握正确的个人卫生知识;了解保护眼睛和牙齿的知识;知道偏食、挑食对健康的影响,养成良好的饮水、饮食习惯;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会自我保护;学会加入同伴群体的技能,能够与人友好相处;了解道路交通和玩耍中的安全常识,掌握一些简单的紧急求助方法;了解环境卫生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初步树立维护环境卫生意识。这就要求体育教需要具有相关的基本功,以满足水平一学生的知识需求。

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深奥,如水平四(初中阶段)目标为:了解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了解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意义,养成科学、营养的饮食习惯;了解充足睡眠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重要意义;了解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识;进一步了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增强卫生防病能力;了解艾滋病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熟悉预防基本知识,增强抵御和艾滋病的能力;了解青春期心理变化特点,学会保持愉快情绪和增进心理健康;进一步了解青春期发育的基本知识,掌握青春期卫生保健知识和青春期常见生理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了解什么是害,掌握预防方法和技能;掌握简单的用药安全常识;学会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了解网络使用的利弊,合理利用网络。

水平五(高中阶段)目标则为: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了解常见食物的选购知识,进一步了解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有效的交流能力,掌握缓解压力等基本的心理调适技能;进一步了解青春期保健知识,认识婚前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树立健康文明的性观念和性道德。

该指导纲要还对实施途径及保障机制提出要求:学校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课时,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健康教育教学课时安排可以有一定灵活性,如遇下雨(雪)或高温(严寒)等不适宜户外 体育教学的天气时可安排健康教育课。另外,小学阶段还应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中学阶段应与《生物》等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对无法在《体育与健康》等相关课程中渗透的健康教育内容,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

从这些要求中不难看出,体育教师需要具有的相关知识和基本功将随着学生的年级增长而变得更广泛、更深入、更全面。同时这些目标也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将“大健康”的教育观纳入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具备更加全面的“健康”基本功。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从单纯地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书匠”向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的“育人者”角色转换,进而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的目标。

二、具有“健康”的基本功是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加强健康教育需要体育教师和所有全体教师的努力,而将健康理念渗透到体育运动和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是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学校体育要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同时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从小抓起,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健康文化,移风易俗,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做到这些,体育教师必须提高认识,在把体育当作是青少年学生锻炼身体方式的同时,还要将其作为教育手段、生活方式和精神依托,充分发挥健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中的作用,将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俱佳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三、要从培养的源头抓体育教师的“健康”基本功

在健康中国的“大健康”视野下,体育可以全周期、全人群保障人的身体健康。有规划的定期参与体育锻炼是维护生命张力、降低患病风险、对抗亚健康最有效的方法,持续不断的体育锻炼也是对抗衰老、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方式,在医生和康复师指导下的体育锻炼也是治疗疾病、加速康复的重要辅助手段。

体育不仅可以促进和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同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还能改善身体的内平衡,为心理健康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体育还可以有效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促进儿童少年早期社会化的最有效途径,其作用不仅是促进身体发育,也是让孩子们在运动游戏中学习社会规则、学会与他人分享、合作和竞争的重要途径。

在现实中我们发现一些体育教师仅仅只会自己体育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有些更是只懂知识不会技能,更不要说掌握相关的膳食营养、体育康复保健、心理健康知识等方面的“基本功”了。这说明,我们的高等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根本就没有将健康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育专业的教育体系中,同时也凸显出高校教师尤其是教授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健康”基本功匮乏的现状。

笔者曾经对体育学院和师范学院体育教师专业教师的专业背景进行过随机的采访,发现这些高校教师们基本没有公共卫生或膳食营养学习的背景,也很少有康复医学之类背景的毕业生“充斥”到体育教育专业教师队伍中。他们所具有的“皮毛”的营养知识与公共卫生或健康教育的知识基本来自于后天的培训和自学,而这些学习根本就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如此状况下,如何能指望这些教师所教的体育专业学生具有“健康”的基本功呢?当前,高校体育教师健康知识的匮乏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软肋,制约着体育教育专业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接轨,也妨碍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形成健康生活目标”的实施和实现。

健康养生的知识第7篇

【关键词】营养健康教育 青少年 饮食行为

营养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人们易于接受与理解的方式达到传播营养健康知识的作用,从而达到提升人们对营养健康行为、态度与认知状态。而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由于生活习惯、社会风气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健康、不合理饮食情况占据一定比例,这主要是人们对营养健康知识和重要性缺乏认识,因此做好必要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升人们营养健康的认知、行为和态度情况[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地大学生和高中生,总人数为1425例,其中男性782例,女性643例;年龄范围为15岁至23岁,平均年龄为(19.4±2.6)岁;大学生731例,高中生694例;所有调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采用自填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其中发放调查问卷1526份,回收合格问卷1425份。

1.2 方法

营养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通过课堂、网络教育平台等方式将营养健康知识传播给青少年,让青少年充分意识到自身在营养健康知识上的缺乏,态度和行为上缺乏正确对待,以相关话题展开讨论。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依据营养健康知识对学生在相关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上做有效调查,有效观察教育前后青少年对相关内容的了解与执行情况。在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问卷评分上,各项分数范围为0至100分,总分为300分,分数越高,代表知晓与执行情况更好[2]。

1.3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同时以p

2 结果

2.1营养健康教育前后青少年健康行为执行状况

如表1所示,在饮食行为上,教育后其合理饮食状态比例显著提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营养健康教育前后青少年健康饮食行为执行状况[n(%)]

饮食行为内容 教育前(n=1425) 教育后(n=1425) p

在饮食上倾向于营养科学搭配 893(62.66) 1327(93.12)

依照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原则 727(51.01) 1272(89.26)

每天吃早餐 993(69.68) 1310(91.93)

吃饭用时在10至20分钟 1051(73.75) 1262(88.56)

尽可能少吃快餐 616(43.22) 1216(85.33)

不因保持身材而过度节食 1167(81.89) 1362(95.57)

活动锻炼与饮食摄取保持平衡 892(62.60) 1229(86.25)

不偏食挑食 693(48.63) 934(65.54)

2.2营养健康教育前后青少年健康饮食态度状况

如表2所示,在营养态度合格率上,教育后显著高于教育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营养健康教育前后青少年健康行为执行状况[n(%)]

健康态度内容 教育前(n=1425) 教育后(n=1425) p

营养饮食对健康很重要 1384(97.12) 1411(99.02) >0.05

早餐很重要 993(69.68) 1381(96.91)

希望获取更多营养健康知识 628(44.07) 1268(88.98)

努力让自身饮食与健康营养标准更贴近 1027(72.07) 1351(94.81)

愿意改善自身不健康饮食习惯 1151(80.77) 1358(95.30)

2.3 营养健康教育前后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评分情况

在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评分上,教育后各项评分高于教育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3:营养健康教育前后青少年营养健康知3 讨论

从本研究结果可知,通过营养健康教育后,青少年在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上均有所提升,教育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李利青.营养健康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饮食习惯的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9):25-25,26.

健康养生的知识第8篇

关键词:社会需求;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简介:张志贤,男,硕士研究生,高级讲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内科教学、医疗,养生保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急需养生保健医学人才的健康养生指导。大学要以培养“适应性人才”为基本要求,以适用性为目标来培养学生,满足社会需求[1]。建立我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是一项涉及政府、医学院校和社会的复杂系统工程,本文通过论证其必要性与可行性,对如何构建和实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讨,阐述了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式,提出了养生保健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一、建立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

(一)解决我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严重匮乏问题。

目前,我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缺失矛盾突出。一是医学院校养生保健师资缺乏,医学生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贫乏。二是各级各类医院缺乏养生保健医学专业人才。三是全社会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需要培养大量的养生保健技能型和实用型医学人才。

(二)改善国民健康状况。

据《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显示,我国主流城市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6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极低,不到3%。伴随生活压力的加大,“亚健康”和慢性病人群每年递增,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每年有近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相当于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据统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0%,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2]。长期超负荷工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主要原因,需要高素质的养生保健医学人才提供健康养生指导。

(三)规范我国养生保健市场。

近几年,我国出现了“养生大师”迷倒众生,“养生秘诀”风靡一时和养生伪科学泛滥的社会现象。一是养生保健行业鱼龙混杂,科学规范、质量可靠的社会化养生保健服务供应严重不足。二是有些健康养生类图书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养生知识和观点违背常识,颠覆传统,使公众误入歧途,损害了人民的健康。三是迷信一些流行的养生保健理论方法,表现为自诊自疗的、延误病情的、没病折腾出病的、看“大师”不看病的人越来越多,步入养生误区。需要养生保健专家倡导树立科学养生观,正确处理养生与治疗疾病的关系,规范我国养生保健市场。

二、建立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可行性

(一)养生保健医学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医院功能和内涵也向正确引导现代人健康需求和消费调整,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备受青睐。在美国约1亿以上的人口在大约700多个健康管理机构中享受健康管理服务;日本有40多万健康服务人员,平均每300人配备一个养生保健师;我国享受科学、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万分之二[3],与美国、日本相距甚远。根据有关专家预测:2012-2021年中国将出现养生保健服务人员的需求高峰,养生已成为生活质量象征、健康生活标志和21世纪最热门的产业。社会转型期,我国13亿人民迫切需要养生保健指导。如果按1000人配备2名养生保健师,全国需要260万人;按1000人配备5名专业保健按摩师,全国需要65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潜在的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就业市场。

(二)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就业前景广阔。

近年来,我国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迅速,各种养生保健中心、社区养生保健医疗中心、养生馆、保健馆、养生会所、企业养生俱乐部和经络、艾炙、针灸、足疗等养生馆遍布各地。随着我国养生产业市场的规范,经国家认证的专业养生保健机构将会应运而生,都急需大批的经医学院校培养和国家权威机构认证的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广阔。一是就职于各级各类医院的养生保健机构、健康管理部门和体检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事业单位、学校、部队的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机构,养生保健教育研究机构,大型企业卫生保健部门,个体医疗机构,养生保健康复中心,健康保险公司;二是自主创业,开设健康管理公司、健康产业公司、养生会所、疗养院、养生保健康复咨询服务部;三是对特殊亚健康群体做家庭养生保健、康复医疗服务;四是保健产品生产开发和营销企业等。

三、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学历教育体系。

构建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学历教育体系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指出:“医学院校和卫生职业院校不但要承担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责任,而且还要培养科学养生与健康专业知识和技能型卫生人才,以适应当今社会医学理念的改变和医疗市场的需求[4]。”医学院校的教师要加强养生保健专业理论和技能的系统化学习,掌握养生保健教学基本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技巧和教学规律,培养一批乐教、适教、善教的养生保健优秀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加强教材建设。国家主管部门和医学院校应加大养生保健专业教材的研究力度,组织修订、编写和开发本硕博、大中专层次规范化教材,构建科学系统化养生保健理论教育和实践技能教育课程体系。笔者编撰的《科学养生与健康》医学教材较系统的丰富了情志、心态、饮食、运动养生及全身各系统的科学养生知识与方法和“亚健康”“八高症”“慢性病”的预防及健康管理知识等教育教学内容。三是加强专业建设。医学院校应设置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等教育方向的养生保健专业,如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康复,现代养生医学、现代康复医学,针灸推拿,养生保健师、康复医疗师等专业,逐步健全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学历教育专业支撑体系。

(二)构建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宽专业、厚基础、多类型、多渠道的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建立养生保健专业教育本硕博一条龙贯通式人才培养机制,培养硕士、博士类研究型人才。二是建立多类型、多专业基础的养生保健专业方向的培养体系,培养本专科应用型人才。三是对相关医学专业的医学生开展养生保健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四是对医院、城乡社区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执业医师开展养生保健培训,培养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的养生保健技能型和实用型医学人才。五是建立高端养生保健医学教育研究机构,启动研究项目,培养专家型人才。六是建立我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执业医师考试和注册制度。

四、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

(一)养生保健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式。

根据社会需求决定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人才覆盖原则,确定大师型、顾问型、技能型、中西医结合型、外向型等5类人才培养模式[5],为社会培养素质良好、结构合理具有“中医传统文华根基”、“中西医思维方式”和现代医学预防思想的各类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养生保健医学人才的培养内容包括养生保健概论,中医养生,道儒佛武传统文化养生,中华武术养生,现代科学养生,现代养生医学,养生保健执业规范等。培养方式包括理论学习、技能传授、考核测试和社会实践等。

(二)养生保健医学人才的知识要求。

一是掌握养生保健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养生概论、健康本质、疾病形成、中医养生、“治未病”和预防知识。二是掌握中医基础和中药学基础知识。三是掌握常用养生方法。包括精神、情志、自然、环境、饮食、起居、睡眠、经络、药物、房事、五脏和慢性病养生。四是掌握现代科学养生知识。包括现代科学养生基本理念(健康概述、科学养生观、健康风险预警与健康评估、“养成教育”、科学养生指导),现代预防医学与养生(一级预防与养生,慢性病三级预防)。五是熟练运用传统和现代养生基本技能。包括传统养生功法、推拿按摩、拔罐、刮痧、针灸、足疗、耳针疗法和减压、排毒、营养、中西医急救技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