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

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18 17:32:41

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

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第1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文言文教学确实收效甚微,老师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一味采用填鸭式和复制式教学方式,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有效性极低。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包括诗词和文章所占比例已经提升到40%以上,并且高考题目中关于文言文的试题分值也非常高,这就要求对高中文言文,我们必须给予重视,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教学。

一、让学生多诵读文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对于文言文教学,语文教师必须传授给学生文言文正确的朗诵方法和技巧,让他们感受语言艺术美和朗诵文言文的心情美,产生爱上文言文朗诵的情感。学会正确朗诵是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关键。加强诵读,培养学生语感必须要求学生学会朗读方法及注意事项,如字正腔圆、停顿有张、语速适中等,必要时可适当加入体态动作,摇头晃脑等。不少高中生对文言文的认识有很多误区,有的同学认为只要认得文言文中的字,就能很好地进行朗读,其实这是错误的。对于文言文阅读,必须建立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对其中描绘的事件和人物有清晰认识,这样才能有感情地诵读。读文言文,有滋有味,就会激发学生好奇心,自然提高对文言文的热爱。其实,通过诵读和背诵文言文,可以学到其中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要义,从而提高文化素养。学生诵读的文言文多了,对文言文的语言感知能力会越来越强,文言文阅读水平会越来越高,学习越来越有信心,自然有利于文言文教学。

二、与时俱进,使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文言文教学

随着科技进步和网路技术发展,新课改下,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必须经过的道路。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优化教学。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自身优势,实现图文并茂,采用图面、声音、视频等有效方式把课堂内容用简易方式呈现给学生,比传统老师讲授效果好很多。如讲到《鸿门宴》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鸿门宴》的片段,让学生了解那段历史故事和相关人物的关系,这样会让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有助于文言文教学。

三、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学习任何知识,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凡是对文言文有兴趣的同学一般成绩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态度端正,而学习兴趣较淡或者没有学习兴趣的同学,一般在课堂上都会消极怠工,提不起学习劲头。从这个角度分析,要想在新课标下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千方百计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做到兴趣盎然。对于文言文原著来说,读写起来很枯燥,并且难度系数较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影视作品,如《聊斋》、《西游记》、《三国演义》、《于丹论语讲座》等,先用这些影视作品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阅读原著和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习兴趣激发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精心导入、巧妙设疑,让学生发现文言文中的语言美等。拿巧妙设疑来说,高中生好奇心较重,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观能动性。

四、创新教学模式,恢复学生主体地位

许多教师认为开展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和处理文言文相关试题的能力,往往忽略文言基础知识学习,这是教学误区。有效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触类旁通、学以致用,通过知识消化和吸收解决相关问题。由于学情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要灵活丰富,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变化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时候,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开展相关问题探究,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至于“探究案”内容,学生可以带着疑问积极主动地请教老师,或者从课堂其他学习小组的展示成果中得到启发。如《鸿门宴》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可以分别让三个小组按照故事情节“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三部分整理,然后就文言句式或词类活用分别请优秀生点评和补充,最后评出优胜学习小组,然后由优胜小组针对文言基础知识,合理利用配套练习册,命一套30分值的检测题目,当堂检测或下一堂课检测。通过小组之间激烈的竞争,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探究意识得到激发,寓教于乐,学习效率自然会有所提高。

五、重视积累,及时反思

文言文在高中阶段涉及的篇幅总量上算是不多的,在有限的文章中个个堪称经典,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无论是学习内容,文章中的词汇应用、思想表达、实虚词使用、作者代表,还是其他有关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的用法都有所涉猎,这些知识如果学生掌握了就必然会促进对其他知识的学习。文言文学习重在积累,所以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整理笔记和梳理知识的习惯,对于一些重点文言文知识、处理方法、具有代表性的词汇用法、表达方式都要做好规整,并且在学习中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做到举一反三,这些都会提高他们的文言文素养和文言文学习能力。能力提高还有赖于迁移训练。迁移时注意选择一些与课文难度相当的、内容联系紧密的、主题相近(相反)的文言文。

参考文献:

[1]董文汇.浅议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考试与评价,2S012(05).

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第2篇

一、明确一个目标

社会对中职毕业生期望值高,要求高。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一个事关中职学校生死存亡的全局性目标: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行为能力。当然,这也是中职语文教学目标。因为,母语听、说、读、写能力是学生综合职业行为能力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迫在眉睫。

二、突出两个重点

目前,社会要求人才要具备笔才、口才、交际才这"三才",这就需要我们突出中职语文教学的两个重点: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说话水平。从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成功经验来看,在教材的编写、处理和课堂上,教师都要突出这两个重点,培养 "讲得"、"写得" 的学生,以适应社会需要。

三、结合三个实际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结合学校实际、专业实际、学生实际这三方面情况因材施教。

学校实际。例如,相当部分中职学校每年都在举行现场作文比赛、中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模拟招聘应聘比赛。学生文学社团活动红红火火:办报刊、书画展,作广播,出墙报,举办文学知识讲座,形成了促人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这些,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语文教师如能热情指导,鼓励学生乐于参加,那么,同学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得到较大提高,部分同学的参与也能带动学生的整体进步。

专业实际。针对不同的专业实际情况,中职语文课的教学重点内容、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如文秘、商务英语专业与会计、计算机专业是明显不同的。"三句不离本行",教学也是如此。语文虽然是基础课,但针对专业实际讲授,效果肯定不一样。

学生实际。学生实际情况,笔者以为有三类:一是无心向学类。一些学生不求上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懒听课,懒动手。二是认识糊涂类。一些学生以为来读中职是学专业知识技能的,已学了近十年语文科了,何必多此一举。三是自信自负类。一些学生以为自己语文基础较好,语文历来是自己的强项,没有什么可学的。面对这三类学生,应介绍些活的教育材料,让他们认识到继续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现有水平与差距,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培养四个能力

尽管语文教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体体现在对母语的听、说、读、写四个能力的长期培养。

听。有效的听,实际上是大脑吸收信息与迅速思维的过程。有效的听,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会"听",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能听出人家所讲的意思,准确理解把握,不断章取义。二是能"听","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善于听,实际上也是一种成才之道,从这个意义上看,中职语文教学确应重视听的训练。

说。说话训练应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说话是内部语言转换为外部语言的心理活动过程,是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目前,不少语文教师忽视了听和说的训练,造成了不少学生不敢说和不会说。显然,中职语文教学应加强说话训练,才可适应社会需求。

读。无论是默读、诵读、朗读,还是课外读、课内读,都是吸收知识的一种途径。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在目前文化市场较为混乱的复杂环境中又要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大量地读,涉及面要广,不限于文学类,应扩大到政治、经济、所学专业等领域,开阔视野。

写。写作过程是将头脑里的思维用文字符号清晰化、条理化地表达出来的过程。中职语文教学中强调写作,既要注重基础写作,更要注重应用写作,引导学生写作文章达到"五要": 主旨要清晰,内容要充实,表达要准确,文体要恰当,行文要适宜。

五、采用五个做法

中职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做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事实证明,在教学内容处理上和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五个做法,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正确处理教学内容的五个做法是:

1. 补。对学生该学而未学,该会而未会的知识与技能,补。

2. 并。对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而在不同教学模块中相互连贯的内容,并。

3. 调。对有利于学生掌握的而位置不同,次序有先后的内容,调。

4. 换。对那些不合时宜的形式和文种,难度较大的内容,换。

5. 删。对要求过高、过大、过空的于事无补的内容,删。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强调的五个做法是:

1.讲,精讲。结合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精讲,这是教师厚积薄发的体现。例如,在应用文写作中,收文对象及文种的确定,主旨的确立,材料的搜集、整理、选择、组织,篇章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及语言的运用,书面格式的掌握等等,都离不开有关知识的学习、储存。因此,在应用文教学方面,我们除了强调组织学生多练以外,还要强调教师的精讲。通过老师的精讲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存,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练,提高练的效率。应当注意的是,我们强调的是精讲而不是少讲。少讲与精讲是有很大区别的。少讲主要是指用于"讲"的时间少,这是一种量的反映。而精讲则是表现为质的要求。只有那种消耗时间少而传播的必要信息多,能极大地满足学生在学习求知、形成与提高能力等方面需要的这种"讲"才算得上是精讲。但我们也要看到,精讲与少讲还是有一定联系的。精讲,就能以少胜多,就可以节省"讲"的时间,也就可以有较多的时间用于组织学生多练。一是必须精选所讲的内容。老师的"讲"应当主要放在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提示教学重点、阐析教学难点、讲评例文(课本上的和教师自选的,包括正例和反例)以及学生的练习等方面。因此,老师所讲的,须对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与掌握应用文写作的规律富有启发意义,对于学生掌握所学应用文体的写作方法等具有指导作用。二是要注意"讲"的方式方法,提高"讲"的效率。有些相关的应用文体的有关知识,若分别在各自的文种中作介绍就不如将其合并到一起进行求同辨异。使用这种求同辨异式的讲解,既能节省讲的时间,又能加深学生对这些文种的认识,同时学生还能从中掌握比较学习法。

2. 练,训练。专业课强调训练,语文课也应强调训练。讲授一个内容都结合实际作模拟训练,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例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对"会写"这一要求最为强调的就是应用文写作训练。通过练,并且是多练,学生才会对应用文学习真正重视;通过多练,学生才能加深对应用文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多练,学生才会主动地、密切地配合教师的讲;通过多练,学生学习应用文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总而言之,只有认真组织学生多练,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提高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在强调多练的必要性的同时,我们还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对于"练"来说,多练固然体现了量的要求,即练的次数要多,用于练的时间在总的教学时间里所占的比例要大,但是,多练的要求并不仅仅体现在量的方面,它更重要的还是在于质的方面,即多练必须真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高效率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因此,我们在组织学生多练时,无论是单项训练还是综合性训练,都要认真考虑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形式的灵活多样化。练的次数多了,如果不注意形式的灵活多样化,总是那么一个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二是训练的系列化、系统化。要注意将多练引向系列化、系统化。否则,尽管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亦难免失诸散乱、效果欠佳。

3.引,引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精讲多练。但是,不能为讲而讲,为练而练。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为全面履行自身职责,在讲和练过程中,教师应作恰当的引导,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4.褒,奖励。社会上多数人的心理是希望自己的劳动成绩得到别人的承认与奖赏。语文教师可通过课堂表扬、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加分等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第3篇

语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按照新课改要求,教育要朝着提升素质、锻炼能力方向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思考,潜心研究,既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要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符合中学生特点,从提升中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出发,不断改进、探索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摸索出一条适宜学生发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新路子。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思考出的几点经验,仅供参阅。

一、将活动引入课堂

学习语文重在积累,重在感悟,还重在实践。中学生情感丰富、外显,喜欢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的活动。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把活动引入课堂教学实践,把一些单调的、枯燥的知识传授转化为有趣的、灵活的活动,化单调为灵活,化枯燥为有趣,化深奥为浅显,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如教学生修改病句时,教师可以开展语病会诊活动课,组织学生分组构成活动的主体,每组选出“主诊大夫”一人,其余为“助诊医生”和“护士”,由语文课代表或代课教师担任“监督”“评判”。小组以各种形式竞赛,有小组必诊、小组抢修、小组联合会诊等形式,看哪一组诊得准、断得快、疗效高。如此,不仅能调动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实践活动引入课堂,给课堂注入了活力,充满了生机,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鼓励了学生跃跃欲试、“敢”字当头的创新意识。语文活动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影响是深远的,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石激起千层浪”。归根到底,实践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现代化教学观。学生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在听、在说、在动手、在动脑,各方面能力得以强化训练,活动课的内容都与教材知识有联系,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并进行了迁移,学以致用,相映成趣。

二、以兴趣为主导编排课堂教学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读书,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从而使语文课具有无穷的活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的课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通过介绍作者的轶事引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经常会接触到作者的生平、经历,特别是奇闻轶事,这最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去阅读、学习其作品。如苏东坡与苏小妹的故事、徐志摩的异国情事、司马相如的佳话等,教师穿插这些介绍作者生平,不仅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同时还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可谓一举几得。

(二)通过片段赏析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式教学能引人入胜,这一点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运用。语文教材中经常选取一些名篇片段,如曹禺、老舍的戏剧,鲁迅、茅盾的小说,郭沫若的诗歌。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加以把握,通过对片段、小品文的欣赏,勾勒出意境,使学生体会到作品的美妙,那学习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这一点对教师自身素养要求较高。

(三)巧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激发出来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引导学生学习欲望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自主学习。在信息时代,课堂教学也应该引进多媒体手段,以不同的视听效果,提升学习兴趣。如在学习《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一节时,教师可以找出最近热播的《新水浒传》,让学生参照文本,将文学与影视作品对照学习,加深学习印象,深入体会文学描法。学生们定会兴趣盎然。

三、塑造教师人格魅力,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尤为重要,不光在生活中,在课堂上也是。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引领学生走上文学殿堂的先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需要有厚实的文化知识,还需要具备诗人般的激情。教师一旦将感情渗入教学之中,讲台就不再是一方淡而无味的三尺之地,它将变成师生心灵相通、情感相融的桥梁,成为引领学生走入文学殿堂的小径。生动的、充满激情的教学,尽显教师的个人魅力,树立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度、亲切感,让学生跟着教师走,这样,学习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教师,而喜欢一门课。

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272-02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

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存在提问目的不明确,提问逻辑性不强,提问方法不当,提问时机不准,提问质量不高的问题。例如:提问肤浅性问题,看似场面热闹,学生齐声回答老师,看似学生全会,实际全然不知,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提问较难问题,问题高深莫测,显示老师水平高,而学生目瞪口呆不知道如何回答;提问模糊性问题,问题答案不止一种,学生云里雾里,没有头绪;提问习惯性问题,问题未经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是吧,如同口头禅,看似问得多,实际什么问题也没提;提问惩罚性问题,如若发现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老师突然提问问题借机整治上课不听讲的学生,长此以往学生畏惧老师,抗拒学习。

这些类型的提问弊多利少,不如不问。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的提问。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该是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二、什么是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有效性的语文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使学生实现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技能、提高语文素养、训练逻辑思维等目标,结合学生了解知识的程度设计问题且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探索正确答案时学生的接受度与效率。在课堂上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必须在课堂提问上下一番功夫,而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是有效性。

三、如何提问才称有效提问

1.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

教师所提问题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我是你的十万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一语是理解的难点,也是体悟朦胧诗特点的重要语句之一。教师若泛泛地讲朦胧诗的特点或诗句的理解要领可能效果不佳,但若就此诗句设问:“这两句话矛盾吗?从字面看两句分别是什么意思?如果进一步深入还可作何理解?”就可能激起学生探究与思考的欲望,进而引发对看来矛盾的诗句的仔细品味。这样提问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引导学生关注此诗,加深了对诗的印象,还在于可让学生从对诗的实际探求过程中悟到读诗的要领,跨进诗的大门,形成感悟诗的能力。同样,教学《荷花淀》时如问“水生嫂的性格怎样?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你认为哪些环境描写特别精彩?”,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若问“别里科夫的哪些言行特别有趣?他的‘怪’表现在哪些地方?”,这都能较好地切中文章要处,引导学生直接把目光投向文章关键,从而很快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提问要注意发散思维

设计问题面向对象是全体学生,对于理解或鉴赏性材料的提问,要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窠臼,让答案具有多维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如教学《失街亭》时,若问“为什么说街亭失守是马谡的过错?”就显得机械刻板,僵化了学生思想。若改问“街亭失守是谁的过错?”学生灵感的火花就可能被点燃,见解就可能丰富多彩,这就有利于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学生辩证客观思考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又如教学《篱笆那边》这首小诗时,如果在学生自读全诗后提出问题:“爬围墙弄脏围裙,可能吗?弄脏了围裙上帝骂,可能吗?”启发学生从对比中认识到“弄脏围裙上帝骂是不可能的”,然后提出:“由此可见,上帝骂‘我’不是实写,那么,应该怎样理解这‘不实’的写法?”这就把极为广阔的思考天地展示给了学生,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考能力极为有益。白素云老师为《警察与赞美诗》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怎样看苏比用故意犯罪的手段争取到监狱里过冬而不愿意接受慈善机关的施舍的做法?你是怎样看苏比的‘灵魂高傲’与‘好逸恶劳’的,这二者同时出现在苏比身上,矛盾吗?”这样的提问,既紧扣了教材,又给予了学生充分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3.有条理性的提问

对于每一节课上每一个知识点的提问所涉及的内容都不是孤立的,两者或多者之间有一定的内在顺序。因此,课堂提问要讲究章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组织课堂提问。在课堂上尽可能提问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有利于突出重点、难点。同时,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能体现教师教学思路就是这种“问题链”了,能打通学生的学习思路,具有较大的容量,大到举纲提要,统率全篇,小的也能解决某个问题。

另一方面,要适时适量,即提问的时机要得当。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心”和“达其辞”的最佳时机。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时机,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得到”,并达到解惑的目的。一堂课45分钟,提问设计要直入重点,不能让提问占据太多的时间,此外还应当重视提问的节奏、密度以及与其他教学方式的配合。

4.提问要有层次,面向全体学生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远远不够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出发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导向,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也才能够做到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使全体学生都能照顾到。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可以采用分层设问如教学《变色龙》。教师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类简单问题学生回答容易,可找一些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回答此问题。然后教师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个问题难度增加了因为这个问题需要概况,老师就叫基础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回答。加之回答这个问题的角度很多,学生便可以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继续追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始终没变,是什么?由于有了前面问题的铺设,虽然增大了此题难度,但学生依旧可以轻松的回答上来。最后,教师再因势利导,在此题基础上提出难度更深一点的问题:使他一变在变的原因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对基层较好的学生提出这些问题。

这样一来一组从易到难、从浅到深、环环相扣、层次清晰的设问,会让学生觉得重点难点容易学,也会使每个学生都对学习感兴趣、积极回答问题,享受到获取新知识的欢快和乐趣使全体学生都能从回答问题中感受到,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生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育学习的目的。

5.提问类型比例要适当

教师提问的类型有:(1)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要经常提醒“大家准备好了吗?”“都挺清楚了吗?”等等,这些问题不算是实质性提问的。(2)启发性和创造性提问。这说明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3)逻辑性问题。提问这类问题可以使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增强。 (4)假设性问题。逆向思维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问题实质的理解。(5)开放性问题。学生很喜欢这类开放性问题。(6)鼓励性问题。可以提升和培养学生学习信心。

教师对问题进行精心地准备和设计,问题类型比例要适当,而且需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教师的问题以启发、创造性等高级认知问题为主,使教师能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拓展思维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认知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浅谈课堂提问的艺术》 SPHY020(网名) 教育资源站

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第5篇

关键词:方法;初中语文;文言文;质量

所谓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与学的目标而选择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总称,也是直接影响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关键因素。但是,在应试教育下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仅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一直都是在死记硬背中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有意识地借助多种教学方法重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进而为文言文课程存在价值的体

现、为学生健全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方法。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的质量进行论述,以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出相应的贡献。

一、自主翻译法

自主翻译法是课改下所倡导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也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之一,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文言文教学一直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仅是在被动的学习,死记硬背地掌握知识,应对考试,严重不利于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文言文学习质量的提高。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要认真学习自主翻译法的核心思想,要通过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语文文言文学习质量的提高做好基础性工作。

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时,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提高学生文言文的学习质量,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相信学生,要鼓励学生自主结合下文的注释,自主从自己积累的文言文知识入手进行翻译,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质量。所以,在本节课的自主翻译法的应用中,我组织学生自主对文本中的一些重点句子进行自主翻译,比如,“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等等。组织学生自主对这些句子进行翻译,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质量,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提升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确保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小组汇总法

小组汇总法是指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是积累文言文基本知识点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且,汇总法的应用对学生主动求知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文言文学习质量的提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词语”进行汇总;对“通假字”进行汇总等等,以确保学生在知识汇总和思考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文言文学习的质量。以“之”字的用法为例,在文言文复习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文本中出现的“之”的不同用法进行整理汇总,比如,

具答之。(陶渊明《桃花源记》)代指桃花源人。这里的“之”字为人称代词。

渔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代指桃花源的情景。这里的“之”为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事”“那”“那样”等。

……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对“之”的不同用法进行汇总,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的理解,而且,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对文言文价值的体现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文言文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鼓励学生在零散知识的整理和汇总中确保课程价值实现最大化,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直观教学法

所谓的直观教学法是指借助多媒体视频、图片、微课等辅助工具将抽象的文言文知识形象化,这对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文言文学习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枯燥的、是难理解的,所以,缺乏兴趣是主要现状,而直观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文本直观地借助图片、视频展示给学生。

例如,在教学《隆中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相关视频,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直观的视频展示中了解文本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能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下自主地走进本课堂的学习活动中。

总之,为了保护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为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质量,锻炼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时,我们要选择多种教学方法真正提高文言文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第6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效率 方法与策略

就目前而言,我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较为低下,这就十分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着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们各方面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中学语文学习对学生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教授必要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有利于终身发展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自身的情意素养,陶冶情操。从1978年至今,语文教学一直备受关注,并且引发许多人的批判,其中争论的中心就是语文课堂效率的低下。基于此,我提出了一些关于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方法,希望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有所启示。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是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指定的培养目标。语文课程目标有的很宏大,比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的则很具体、很细小,如关于读写的目标,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实现的目标。但我们绝不能只认准其一,而排斥其他的目标,必须要保证他们协调一致的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的教师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行强加式的教育,这是一定要改正的。我们可以在一些课堂上看到,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进行漫无边际的发挥,看起来课堂气氛不错,师生间对话频繁,但其实只需稍加考察,就可以发觉其实这些内容跟课文的关联不大,也没有注重提高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根本达不到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必须扎扎实实从基础做起,从听说读写开始,再引导学生去解读文本,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二、合理分组,强调合作

在课堂上出现由于小组合作不当,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尝试运用以几点。

1.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后再进行分组

进行分组学习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体验发现与探究的乐趣,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率。但教师在进行分组绝不能轻率,要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课下的一些表现,甚至找学生单独进行沟通等方式,了解到学生们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征,之后再对学生进行分组。

2.要求教师积极组织教学

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作用,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因为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会发现,有一些学生在刚开始进行小组学习时会感到很茫然,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很难融入其中。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了。首先了解学生的难处,查看具体是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之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确保每个小组都能积极高效的进行团队合作学习。当学生们能够初步学习和应用一些小组学习方法时,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了。还有一点需要教师们注意,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适时走到学生中间,甚至可以参与到小组中去,仔细观察了解学生学习探究情况,以便给予适当的点拨与反馈,调控整个课堂,防止放任自流,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在看到学生有自己特别独到的见解时,要鼓励学生勇于在全班学生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会产生示范效应,充分调动每一学生的积极性,激活整个课堂。

三、勇于创新,增强趣味性

为了提高中学语文的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

1.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教师要不断地创新和突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在诸多新的教学方法中,最重要、最突出的一项就是多媒体的使用。教师利用多媒体,既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使教学内容立体、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同时还可以表现出教育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多样性和快速性,还能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能更好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务必要抛弃之前陈腐落后的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学习兴趣。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拓展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具体方式可以是教师导入新课时进行情境创设,即教师通过巧设话题,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导入。对于话题的选择,可以是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这样能够引发学生的关注,更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上表露自己的心声和独特的见解。

中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我们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正如上文提到的,在语文教学目标的把握上、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以及情境创设等方面都还不是很到位,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产生了很大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了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那些在一线任教的教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5)

【2】周望清.新型师生关系与后进生转化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1

【3】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尹继庆.新课标下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黑河教育,2014(67)

【5】周国龙.谈谈小组合作学习【J】.科学导报,2014(87)

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第7篇

关键词:有效教学;素质;能力

语文教学从小学直至大学都在开展,但中职学校由于其特殊性,导致语文教学中学校不重视,学生不爱学,这就需要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何谓有效教学?评价的指标就是学生学习的效果,而非教师如何教学,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关键是要学生学会和理解所教内容,否则教师教的无论多认真也不是有效教学,而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指标。

一、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1.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的思想观念,只有教学理念明确并且先进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2.丰富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如果教师自身对教学内容理解不够深入,知识不够广泛,教学自然无法深入,学生学得也肤浅,教学有效性自然不高。

二、做好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1.课前的有效准备,制定清晰简明的教学目标,适量适度的教学内容,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保证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2.课堂的有效组织,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重点突出,语言准确,逻辑性强。合理分配整节教学中的各环节,做到时间紧凑。教学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受益,因材施教,以提问、小组交流、测验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情况。

3.课后的有效练习,中职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实际,根据学生所需,特别是口语教学、应用文写作、求职演讲稿写作等实用性很高的语文教学内容都要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和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1.把语文教学与学生专业相联系,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对于服务专业的学生着重于实用口语的教学,锻炼与人沟通的能力;对烹饪专业学生着重讲解饮食文化及各地风俗对饮食的影响。讲授这些对学生专业有关并且对将来就业有用的语文知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即有效性。

2.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除提问和讨论等传统方式外,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增加话剧、表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爱学习并能主动学。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在提升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等多方面入手,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第8篇

关键词:灵动;课堂;竞争;合作

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诚然,学生学习在有了“勤”的优秀品质,具备了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后,还要注意一个“巧”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围情”,有时候我们作为老师的很难帮他们解决,同学的商量反而行之有效。本人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需要双管齐下,即灵动的课堂与课内外的竞争合作。

一、课堂灵动,“我的地盘我做主”

构建语文课堂良好的情感环境,让学生情绪饱满地主动学习,教师满怀激情地指引,对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都有实效性的意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还得依靠以下两点:

1、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

众所周知,相声是一种语言艺术,它是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来打动听众、吸引听众的。同样,作为语文老师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讲台下的学生来完成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就形同“铩手锏”,可起到调节学生心理情绪及思维状态的作用。记得上《那树》一文时,我所教的初三(1)班的班主任告诉我:××男同学近来一下课就有一大圈女生围着,搞到他沾沾自喜,学习退步很大,经常上课“走神”……于是导入新课时我干脆来个顺水推舟:“听说有个别男生近来‘草香’扑鼻”,哈哈……没等我说完,学生们会心一笑,“这是好事,可要小心学习哦,不信,你看我们今天要学的《那树》,尽管参天耸立,但最终还是被砍掉了,一棵古树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一棵小草呢……”同学们一听,立刻心照不宣,明白道理了,那节课那男生也提神了,下课时“草香扑鼻”的状况也消失了……

2、“我的地盘我做主”——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老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获取知识的权利,因此在课堂上要令到大家都不感到乏味的话,作为教师就不能总提问那几个自己认为好的学生,而应面向全班关注大家,让每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责任。为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不断盘活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形式多样的朗读、质疑、辩论、小品表演、竞赛等小插曲,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底蕴的大舞台。有一批学生这样形容我的课堂,“上程老师的课,我们总会手心冒汗”。当然这或许是夸张的说法,但绝对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我的地盘我做主”。

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是在枯燥的学习中悄悄期盼下课,这与在愉快的体验中增长知识,效果的差异是可想而知的。长此以往,它改变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们对于学习的认同度。

二、赢在竞争,合作学习

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适当开展学习竞赛,通过比较而助长学习动力”是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也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而对赏识却欣然接受。因此我在平时的语文课堂及考试中有意识地利用和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精心设计和组织多种多样的竞赛,对于取胜的学生及时进行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参与竞争,也激发了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形成了在竞赛中学习和提高的良好氛围。具体做法如下:平时的课堂可进行四人小组竞赛、男女对抗赛、大组对垒等项目,而平时的月测、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则可让班与班之间的学生比作文成绩、比阅读题成绩、比基础题板块、比总分,甚至是按分数分类照相,美其名曰“90后,80后”等,照片晒出来后在每张照片的下面写上一两句鼓励性话语,让考得好的学生有光荣感,考得不怎么样的学生有种赶超的冲动。每一次竞赛只定一个内容,让学生在每次月测前知道竞赛的内容,然后利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通过竞赛,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在课间少了追逐多了对语文学习的探究,以往很少学生“问津”的语文居然“门庭若市”。每一次竞争胜利的队伍会欣喜若狂,然后“部署”下一步“计划”,每一次失败的队伍则学会了总结反思。其实不难发现,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表现。孔子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的正是合作学习的必要与作用。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核心,整合各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诚然,合作学习既需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也需要以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为后盾,因此学生要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教师这根指挥棒功不可没。

此外,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教学实践也雄辩地说明了这个道理。他认为学生能否学好语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学生仅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只有具备这种精神品质,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畏困难、迎难而上;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

3、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教师要积极大胆引导学生走出课文、走出课本,深入生活、深入社会,让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激发。

尽管我不是骨干教师,但我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尽管我不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但也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肯定。每扪心静思,令我更觉: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自己的教学方式。只要双管齐下,我们定能收获语文教学上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