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品质管理基本知识

品质管理基本知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14 17:08:07

品质管理基本知识

品质管理基本知识第1篇

关键词 :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 知识框架 人员评价 资格管理

Abstract :In allusion to the post requirements for military aviation quality professionals,the article proposed knowledge and capacity requirements of military aviation quality professionals according to personnel classifications and quality functions, indicated points and extent of knowledge,and the article proposed personnel evaluation model and the specific measures for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military aviation quality professional; capacity assessment; knowledge framework;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2010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中第四十六条明确提出了“对质量专业人员实施资格管理”的要求,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作为武器装备质量专业人员,科学、合理的对其开展适当的质量专业学识、技术和能力评价并实施资格管理,是贯彻落实《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机关单位要求,确保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的符合性,对于提高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队伍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行的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知识架构、人员评价和从业资格管理模式尚不健全,人员准入门槛低、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航空军工单位质量管理岗位的需求和适应飞速发展、内容日益丰富的航空军品质量管理实践要求。

1、 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分类概括

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是指在航空军工单位中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根据当前航空军工单位质量管理岗位的设置情况,按照岗位职责进行分类,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分为基础质量管理人员和型号质量管理人员两大类,按照岗位级别又具体细分为质量部门员工/现场主管质量的员工、质量部门领导/现场主管质量的领导、管理者代表、型号主管质量师、型号主任质量师及型号总质量师。其中,质量部门员工/现场主管质量的员工是指在单位中专职从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质量目标管理、质量信息管理、质量考核奖惩、质量成本管理、质量改进管理、现场组织质量管理等工作的一般管理人员;质量部门领导/现场主管质量的领导是指质量部门的负责人和科研生产现场主管质量工作的负责人;管理者代表是主管单位质量工作的最高管理层人员;型号主管质量师是专职从事型号研制生产质量策划、监督管理工作的一般管理人员;型号主任质量师是型号任务中各成员单位主管型号质量项目工作的领导人员;型号总质量师是型号任务中负责型号任务质量管理全面策划、组织制定质量保证大纲/顶层管理文件的最高管理层人员。

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和岗位级别的不同,决定了各类人员在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能上都存在差异,所需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工作经验也不尽相同。

2、 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职能简述

航空军用产品的实现过程主要划分为产品实现策划、需求分析、设计与开发、采购、生产与交付、售后服务等,各类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在航空军用产品的实现过程中所被赋予的质量职能各有不同。其中,基础质量管理人员履行支撑性质量职能,主要面向单位开展质量文化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审核、质量目标管理、质量信息管理、质量规章制度制定、质量改进活动组织、质量监督考核实施、质量成本管理、供应商质量管理以及现场组织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性质量管理工作,并为型号任务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支撑;型号质量管理人员履行直接性质量职能,围绕型号任务的研制生产过程开展型号任务质量研制策划、技术状态管理、风险控制管理、可靠性设计分析、研制质量管理、外包产品质量管理、试制质量管理、交付质量管理、FRACAS管理及质量问题双五归零等方面的型号质量管理工作。

3、 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构架

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由质量管理理论知识和行业理论知识两部分组成,质量管理理论知识是该类人员岗位履职的知识基础,必要的行业理论知识为具体从事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的行业理论知识水平可以从其教育培训经历、工作经验、论文著作以及人员职称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考量。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质量管理理论知识则需要依照各类人员在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中的岗位职责、岗位级别和质量职能来具体的进行分析和识别。

为做好各类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的资格鉴定和针对性的实施必要的质量管理理论知识培训,需要明确出各类人员应知应会的质量管理理论知识范围、要点和程度,表1构建了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理论知识框架,该框架包括了航空军工单位的质量管理理念、质量文化、质量管理模式及内容和质量管理方法及工具等层面的知识点,基本能够保证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质量管理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专业性。

4、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评价模式

客观、全面的鉴定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是否具备岗位所需的教育培训经历、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需要建立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的评价模式(详见表2),从基本素质、专业知识/技术、实践技能3方面合理设定评价内容,全面综合评价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在质量管理基础、质量管理体系、供应商质量管理、研制质量管理、试验质量控制、生产及交付质量管理、质量方法与工具应用等主要质量管理工作中具备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评价模式中,以基本素质评价为基础,重点以笔试的形式考核被评价人员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并结合实际操作考核被评价人员对专业知识及相关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在资料审查、面试、笔试、实际操作考核等方面均被确认达到要求后,即可认定被评价人员具备了从事航空军品质量管理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

5、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资格管理实施办法

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质量管理理论知识框架和评价模式可为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的资格鉴定和管理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为确保人员资格鉴定有序、有效,体现鉴定的规范、统一,根据航空军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人员规模和实际情况,可以考虑由集团公司总部统一搭建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资格管理平台,由独立的部门来进行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的资格鉴定和管理工作,新聘任的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凡进必考”、人员资格周期注册并建立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准入制度和动态管理机制,在各成员单位推广实施;另外,也可以考虑选择授权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统一实施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的资格鉴定和管理工作。

在具体实施人员资格鉴定和管理时,可以按照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所划分的具体类别,参照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理论知识框架,设定各类质量管理人员的资格鉴定项目和内容,按照资格鉴定申请、申请资料审查、面试评价、针对性知识培训、笔试评价、实操考核、资格确定、继续教育、资格再确定的工作流程(具体工作流程见图1),在航空军工单位中开展质量管理人员培训和资格鉴定管理工作,并将鉴定结果作为实施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的依据,统一进行登记注册管理并实施动态维护。

6、结束语

上述的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构架、人员评价模式和资格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可以为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的资格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但是,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质量管理理论知识框架、人员评价方式和资格管理流程等的适宜性、完整性和充分性,仍需要通过工作实践来予以验证,以形成更具可操作性、更为科学合理的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资格管理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S].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2] 李镜.论质量管理知识体系[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4)11-13.

[3] 韩福荣. 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评价[J].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1)7-9.

品质管理基本知识第2篇

关键词:订单生产模式;知识―能力结构;平台课程模块;调整;培养方案

专业技术人才的就业市场具有一般产品市场的属性,作为特殊“产品”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否“适销对路”,取决于其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而其知识―能力体系,是决定其满足市场需求程度的核心要素。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体系,是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构建起来的,这就要求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案要紧密结合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合理构建人才知识―能力体系,赋予专业技术人才满足产业需求的基本素质。企业生产模式不同,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产业的运行与发展是动态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必须进行及时的动态调整。近年来,纺织企业生产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的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地,纺织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也应进行调整,以适应企业的需要。

一、纺织企业生产模式的变化

企业的生产模式可分为两类,即面向库存生产和面向订单生产。面向库存生产,是指产品生产在客户订单到达之前已经完成,接到订单后产品是从成品库中直接发运,也称为备货生产。该方式适用于具有稳定市场需求的、较大批量产品的生产组织。面向订单生产,是指最终产品在收到客户订单后才能确定。接到订单后,才开始组织原材料采购和生产,一般不设产品库存。该方式适用于市场需求预期不明晰及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生产组织。单纯从产品属性角度而言,纺织企业的产品中既有适宜于面向库存生产的产品,如一些纯棉、涤棉等市场需求量大的常规产品,也有适合于面向订单生产的产品,如一些小批量非常规产品及一些新型纤维产品。近年来,我国纺织企业生产模式,由面向库存生产到面向库存与面向订单生产并存,再向面向订单生产模式全面过渡。目前,面向库存生产已基本放弃,基本采取面向订单生产模式。当然,不排除部分企业依据市场需求趋势自主开发一些产品,但往往仅限用于技术储备和市场宣传引导的样品,而不会形成库存。企业生产模式的变化,导致了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深刻变革,引发了企业竞争力要素的重构。对于具有深厚库存生产积淀的纺织企业而言,在现有的设备、技术水平条件下,作为原来核心竞争力要素的诸多因素,如多品种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等,已成为企业从事订单生产的基本素质,不再是企业的竞争力构成要素。在订单生产模式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生了转变,由下列要素构成:订单的获取与订单管理、生产计划与组织、原材料保障、成本管理。

二、订单生产模式对专业技术人才知识结构的新要求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还是要有赖于从业人员的素质,即其知识―能力结构的适用性、先进性。面向订单生产模式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1.基本专业技术能力。基本专业技术能力是从事专业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基本工程实践能力,自然也是从事订单生产技术支持的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区别于库存生产模式下对纺纱、织造基本技术能力精深化要求,订单生产模式要求的技术能力更加全局化、系统化,要求技术人员对整个产品链的上下游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基本技术能力是订单履行、产品设计与新产品研发的支撑。

2.营销、贸易能力。订单生产企业的营销、贸易能力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销售、促销等能力,而主要指订单获取能力,其次还有订单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能力。虽然从理论上说订单的获得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实际上不确定性的订单生产交易双方可以演化为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甚至联盟关系,毕竟谋求新的合作对双方都意味着着不可预知的风险。订单的获取能力取决于企业良好的订单履行信誉积累及合同谈判能力,而高效的订单管理和良好的客户关系维护是建立长久合作关系的必要保证。这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应具备贸易谈判、订单跟踪与管理及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相应能力。

3.设计与研发能力。订单生产模式对设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订单来样的解析和工艺实现能力;二是整体研发思维方式;三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订单生产基本采取来样定制,先有了样品,要求是明晰的,这和传统的设计流程是部分相反的。如何通过工艺措施,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与样品要求的差异最小化,是订单生产控制的关键。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来样解析和工艺实现能力,尤其对于那些来样不充分的订单生产。准确的来样分析是正确工艺制订的前提,工艺设计能力是订单生产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企业新产品研发是订单生产的延伸,是基于市场需求预测的新产品自主研发,以实现技术储备,并提升企业形象。一些个性化订单设计,实质上也是一种新产品研发过程。随着行业的发展和调整,新型纺织品研发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涉及原料、纱线、织物、染整甚至服装的集成一体化设计,即新产品研发过程从原料选配开始,而原材料的应用定位需指向最终产品――服装。产品链不再是割裂的,研发必须以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站在整个产品链的角度考虑最终产品目标的实现,一些技术质量要求和技术问题的解决应力求在产品链中成本和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环节予以达成。目前,在纺织企业内部,原材料供应、纺部、织部、印染等部门因质量问题扯皮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其根本原因恰恰是缺乏一种整体研发思维方式,不去从整体角度考虑问题在哪一个环节解决是最经济的,而是相互推诿。这样往往不会真正解决问题,从而造成订单产品质量不能以一种成本最低的方式予以保证。此外,计算机辅助设计已成为当前产品设计与研发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中,计算机辅助设计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精确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可以降低设计成本。

4.管理能力。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是管理。管理能力渗透于订单生产的各个环节,从原料供应的管理到成本控制管理,从生产计划组织与管理到上述订单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这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理念和利用先进计算机管理软件从事具体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基于订单生产模式的专业人才培养知识―能力模块体系实现

纺织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体系基本上由四个模块组成:基础专业技术能力、营销与贸易能力、管理能力和设计研发能力。知识―能力体系结构的差异,体现在各模块的侧重程度与内涵的不同。

满足企业库存生产模式需要的人才培养,注重的是基本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即解决企业生产中技术问题的能力,其他相关能力的培养,如设计与研发能力、营销与贸易能力、管理能力等,则处于从属地位,如图1所示。面向订单生产模式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力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单纯的重视技术,向技术、设计、管理、营销并重发展,并更加注重各知识模块间的交叉与融合,如图2所示。

尽管人才市场同样存在市场细分,人才培养定位同样需要关注错位竞争问题,但作为服务整个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其整体知识―能力架构应该是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的,过度集中于某一个或几个技术能力模块的精细化培养(实际上很难做到),会影响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和适用的普遍性,增大就业的不确定性。为保证输出人才对不同生产类型企业的普适性,提高就业市场的适应性,各地方高校在培养方案制订时普遍采取“厚基础,宽口径”的指导思想,注重“大纺织”平台的搭建[4~7],在此基础上,兼顾人才市场的个性化需求,通过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实现某一个或几个知识模块的凸起。在这种培养方案体系中,“大纺织”平台的基本课程模块构成是决定专业人才知识―能力体系结构的关键。具体专业方向及数量的设置,取决于高校所处区域产业布局及其具备的软硬件条件。在现阶段,迎合产业融合现状和发展趋势,“小平台大方向”向“大平台小方向”发展是趋势。

平台课程模块的设置应指向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知识―能力体系要求,同时要关注订单生产模式下,各知识能力―模块的内涵要求的变化。各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块设置的设计如图3所示(见下页)。

基本专业技术能力培养课程群通过产品链的覆盖,构建从纤维原料到最终产品的知识链,同时培养系统观念和基于产品链整体把握的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设计、研发能力培养课程群从正过程、逆过程两个方向培养设计能力,兼顾订单生产和产品研发,突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能力的训练,深化基于产品链整体设计的思维;营销、贸易模块培养课程群从事贸易、营销活动的基本能力及提升、保障性专业知识的储备;管理能力培养课程群培养生产、质量、贸易等环节的管理能力,掌握现代管理技术,并实现与工程能力的融合。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课程群还应设计相应的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工程实践素质。以此四个能力培养课程群,搭建“大纺织”专业平台,辅以专业方向对某1~2个知识―能力模块的精细化培养,以共性需求为基础,兼顾个性化需要,可使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结构更符合企业的需求,降低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的误差,提高市场竞争力。

纺织企业生产模式的变化,对纺织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订单生产模式下,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需求从以技术为中心向技术、设计、管理、营销均衡发展转化。作为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纺织产业的地方高校,其人才培养策略也应作出符合产业现状和发展需求的调整,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重新构造“大纺织”平台各课程模块,用相应优化的课程群映射各能力要求。整体的指导思想是基于产业融合的“厚基础,宽口径”与“以共性需求为基础,兼顾个性化需要”,这对满足产业需求和提高就业适应性同样重要。

参考文献:

[1]乔建成.面向订单生产企业的业务特点及管理难点[EB/OL].(2007-11).2009-12-23] .http://kingdee.e-works.省略/document/200711/ article2569.htm.

[2]制造企业生产模式――生产的类型与ERP选型的关系[EB/OL].(2007-11-15).2009-12-23].http://wwwboy0

148.blog.省略/blog/static/5711717920071115114015777/.

[3]曹健,张申生,等.面向订单生产方式的产品与过程集成配置技术[J].中国机械工程,2004,15,(19):1709-1712.

[4]李泊安.人才培养:产业升级的重要链条[J].纺织商业周刊,2009,(4):69-70.

[5]史薇.浅论我国纺织教育发展思路[J].天津纺织科技,2006,(4):57-60.

[6]王劲伟,郝凤鸣.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纺织教育,2007,(6):42-45.

[7]姜寿山.面向“大纺织”,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7,(21):47-48.

品质管理基本知识第3篇

关键词:基本素质;职业素质;素质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01

人的素质(素养和品质),包括人的先天遗传的自然生理素质、人的后天形成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中学校长,所担任的学校管理工作,要求校长的素质应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作为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二是校长的岗位素质或称职业素质。它是校长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素质方面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是校长在管理工作中经常起着重要作用的内在要素,是为实施学校管理活动在德、才、能、学、身心等各个方面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本文侧重探讨校长的岗位素质及其与学校管理工作的关系。

一、校长的素质结构

根据关于人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和意识属性这三方面本质特征,校长素质结构应当是其生理、心理、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能力等要素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它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

(一)校长的思想品德素质。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是校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校长取得成功的内在因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合格的校长,应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它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高度的事业心,强烈的责任感;实事求是,公道正派的思想作风高尚的品德修养。

(二)校长的文化知识素质。文化知识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精神积累,同时也是管理者、领导者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管理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新时期的中学校长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素质,而且必须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学校管理需要的知识结构。既要有理性知识,又要有实践知识;既要有基础知识,又要有专业知识;既要有传统知识,又要有现代知识。从学科性质角度,中学校长应具备的岗位知识有以下几个方面:1.马列主义理论,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2.学科专业知识;3.教育科学理论;4.管理科学理论和政策法规知识;5.广博的知识,包括学校所开科目的专业知识,同管理有关的知识,以及体、音、美等方面的爱好和特长。

(三)校长的能力素质。能力是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影响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校长的能力,主要指校长有效地开展学校管理工作所必备的一种个性心理和实际技能。中学校长岗位特点,要求校长应具备下列几种能力:1.决策分析能力;2.组织协调能力;3.业务实施能力;4.改革创新能力;5.社会交往活动能力;6.语文文字表达能力。

(四)校长的身体素质。身体是校长成长的物质基础,是从事繁重的管理工作的物质前提。校长应具有一定体育素养,顽强的毅力和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的能力,保证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情绪,以完成好繁重的工作任务。

(五)校长的个性心理素质。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校长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素质。合格的校长能任劳任怨,面对成功与失败,赞誉与嘲讽,能自制、调节,能做到有信心有毅力,豁达乐观,处事冷静,待人热情。校长还应该努力促使自己个性心理品质现代化。能够乐于接受新的思想观念、经验和行为方式;着重并愿意考虑各方面的意见。有比较广泛的专业兴趣,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积极进取的性格。

二、校长素质对学校工作的影响

校长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管理水平,影响着校长工作绩效的大小,及其本人成长的快慢。

(一)校长素质对学校办学方向的影响。校长的政治信仰、立场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办学方向,社会主义学校的校长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与执行者,成为国家法令、法规的维护者与执行者。国内外政治风云变幻复杂,各种势力和思潮争夺青少年的斗争十分激烈,因此,校长只有具备清醒的政治头脑、敏锐的政治嗅觉,才不会迷失方向,把握住学校的大舵。

(二)校长素质对学校校风的影响。校长是学校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的集中表现,是衡量学校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激励师生积极向上的无声命令;它是教育的结果,又是教育的力量。校风包括学校领导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其中,学校领导作风对校风起着决定的作用。校长的素质对学校领导作风又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而校长素质的核心是校长的事业心与对教育的献身精神。

品质管理基本知识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 课程体系调整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034-01

在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经济全球化两大宏观背景下,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面向社会。就高等职业教育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而言,它们同属于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软学科专业,毕业学生所服务的社会企业都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型行业。因而密切联系相关企业,充分考虑企业反馈意见――即企业的最新人才需求特点,成为这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主要参考因素。在此基础上,我们参考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及说明》,以及教育学领域研究成果,制定出这两个专业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而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调整课程,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一、旅游与酒店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

旅游与酒店行业企业均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型行业,强调对顾客享受需求的周到服务。虽然不同岗位对员工的具体工作要求不同,但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密切接触与深入了解,我们概括总结出该两大行业对员工素质的客观要求基本相同。具体概括如下:

(1)员工服务知识。具体包括:企业及企业所处环境的基本情况;员工应具备的文化知识;员工岗位职责的内容。(2)员工从业能力。包括:驾驭自如的语言能力;牢牢吸引客人的交际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深刻的记忆能力;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3)员工从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观念对于服务企业员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有效防止员工在工作中的消极行为,而且有助于使员工的工作变得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意义。(4)员工从业心理。员工应当具备的从业心理包括态度;意志;情感。

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根据上述旅游与酒店行业企业对人才要求的反馈信息,我们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按照(旅游与酒店)行业企业客观要求,通过相关行业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行业服务与部门管理基本知识,进而提升学生行业知识应用能力(从业能力),并同时跃升学生的行业心理品质,最终成为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其中行业基本知识的学习是基础,服务与管理能力的提升是关键,而良好的行业心理品质是根本,三者缺一不可。旅游与酒店行业对高素质人才要求可概括如下:(1)掌握旅游与酒店行业基本知识:工作单位基本环境情况、必须具备的文化知识、行业的相关岗位职责。(2)具有较强的从业能力:可概括为通用能力、基本专业能力和核心专业能力。通用能力:计算机应用,外语应用等。基本专业能力:达到行业部门的岗位职责要求。核心专业能力:驾驭自如的语言能力,牢牢吸引顾客的交际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深刻的记忆能力,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3)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可具体分解为从业观念与从业心理两部分。从业观念:大局观念,主人翁观念,商品经济观念,市场观念,质量与效益观念。从业心理:态度,意志,情感。

三、旅游管理专业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

根据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结合能力与素质教育理论,我们结合不同专业课程主要特点,将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调整如下:

(一)旅游管理专业

(1)必备知识为主课程:旅游概论、旅游地理、旅游心理、旅游资源学、旅游经济学、旅行社管理、饭店管理原理。(2)必备能力为主课程:形体训练、导游基础知识、导游政策法规、导游业务、旅游英语、旅游公关礼仪、旅游市场营销、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台服务与管理。(3)延展提高类课程:高等数学、旅游景区管理、生态旅游、中国历史文化、中外民俗、客源地概况、旅游规划与开发。(4)必备心理品质为主课程: 旅游市场营销、企业实习、专业实训、素质拓展。

(二)酒店管理专业

(1)必备知识为主课程:饭店管理原理、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中外饮食文化、食品营养与卫生。(2)必备能力为主课程:形体训练、导游基础知识、导游政策法规、导游业务、酒店英语、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台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酒水知识与酒吧经营、酒店公关礼仪、现代饭店营销。(3)延展提高类课程:高等数学、中外民俗、客源地概况、茶艺与茶道、酒店公共关系部运营与管理、酒店财务管理。(4)必备心理品质为主课程:现代饭店营销、企业实习、专业实训。

参考文献:

品质管理基本知识第5篇

关键词: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基本素质;素质需求;卷烟销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6-022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6.112

1 概述

当前我国卷烟销量面临着“三大压力”和“四大难题”,2016年1~11月,烟草行业生产内销卷烟4311.45万箱,同比降低9.15%,实现卷烟销量4394.31万箱,同比降低5.51%。其中一类卷烟销量同比降低7.49%、二类卷烟销量同比降低7.49%。一类卷烟销量占行业总销量比重达到21.22%,同比降低0.45个百分点。在2017年1月18日的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强调,烟草行业要更加积极主动作为,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努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抛开制度层面来说,在提升卷烟销量的过程中,客户经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客户经理是连接行业和零售户的桥梁和纽带,指导零售户的卷烟销售,解答零售户疑问,传递国家局、省局、市局政策信息,可以说客户经理的优秀与否甚至决定了一个地区卷烟销量。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作为客户经理的直接领导,指导客户经理营销工作,培养客户经理营销技能,发现客户经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汇总研究,以紧贴市场的角度提供解决方案,是影响客户经理的重要因素,也可以说客户经理工作的成效和业绩离不开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的充分支持和帮助。那么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本文从一般性素质、条件性素质和主体性素质三个方面一一探讨。

2 概念界定

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指的是各地市营销中心的经理、副经理,各区县公司(营销部)分管卷烟销售的经理、副经理,行政级别基本上在正科及以下。各市局(公司)分管卷烟营销的领导和省局(公司)卷烟处的领导在行政级别基本上属于副处或者正处,侧重于卷烟销售的宏观指导,并不从微观基层方面研究卷烟营销,因此二者不在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的讨论范围之内。

3 素质需求体系建设

由于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需要指导客户经理的实际卷烟营销工作,同时还承担着管理者的角色,既需要基层工作经验和技能,又需要一定的管理知识,因此成为一个优秀的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所需要的素质十分复杂,总体说来,包括一般性素质、条件性素质和主体性素质三种。

3.1 一般性素质

一般性素质指的是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基础科学文化素质,这些科学文化素质决定了管理人员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和思考的方向。

3.1.1 管理学。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管理学知识,按照管理对象进行划分,分为人力资源管理、作业流程管理、文化管理和经营管理四种。管理人员管理客户经理,安排任务、考核绩效、实施奖惩、推动客户经理团队工作进度,需要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管理人员查找发现客户经理工作中的问题、优化工作环节、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需要作业流程管理的知识;管理人员凝聚客户经理人心、激励工作热情、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文化制度管理的知识;管理人员参与公司生产经营决策、为上级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提供建议、执行贯彻经营销售方案,需要经营管理的知识。此外,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还需要具备SOWT、平衡计分卡、二八法则、SMART、KPI、PDCA、5W1H、FAB、头脑风暴法、鲶鱼效应等管理工具的相关知识,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工具去做管理。

3.1.2 营销学。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营销学知识。按照营销学的内容进行划分,分为市场调查、产品定位、渠道营销、广告营销和服务营销等内容。管理人员需要对本地市场的情况有具体的了解,包括零售户信息、客户和潜在客户信息、商品信息等,需要市龅鞑榈募寄埽还芾砣嗽痹诹私獗镜厥谐≈后,需要对当前销售的卷烟和新品卷烟的销售定位有所了解和认识,需要产品定位的知识;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把握客户经理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不能让非法卷烟流入市场,将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渠道紧紧抓在自己手中,需要渠道营销的知识;管理人员需要在当前控烟形势如此严厉的情况下寻求新的传媒手段和广告方法去宣传卷烟,需要广告营销的知识;管理人员需要重视对零售户的服务,提升零售户服务体验,需要服务营销的知识。总而言之,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首先需要是一名优秀的客户经理,在成为管理人员之后,为后来的客户经理在各种营销方式和策略上提供帮助和指导。

3.1.3 财务学。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应当对客户经理在各个月份、各个季度的营销工作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了解的指标除了售出卷烟的数量品规之外,还包括售出卷烟的销售额以及这些销售额能够为公司创造多少利润,因此应当具备一定的财务学知识,包括财务规划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和预算管理等。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作为一个管理者,不能只看重公司的销售额,也要懂得公司的成本、收益、利润等相关财务信息以及这些信息给公司带来的影响,以实现整个行业“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价值最大化、各方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3.2 条件性素质

条件性素质指的是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价值观、事业观、心理素质。这些素质是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从客户经理岗位上升为管理岗位所需要具备的认知性条件。

3.2.1 价值观。价值观指的是人基于一定的价值或者作用而认定事物,判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者取向。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作为基层管理人员,对上承担着领导对于销售任务的督促,对下还要做好客户经理的沟通帮助和安抚工作,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因此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去约束自己,使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可以为公司和行业带来更好的发展,能够产生价值,自己的辛苦是值得的。

3.2.2 事业观。事业观指的是对事业的根本看法和对工作的根本态度。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大部分是优秀的客户经理升职而成,身份从一般同志变成了领导,往往会对自己的身份产生迷茫,认为自己已经成为领导,开始疏离之前的同事,希望自己变成一个高高在上的领导,也有的人员缺乏相应的工作责任心,认为自己已经脱离了辛苦的一线岗位,可以享受工作的成果,这两种不正确的事业观都会产生管理手段粗暴、工作缺乏沟通等一系列管理问题,因此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有必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

3.2.3 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指的是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极强的抗压能力。卷烟营销必须面对各式各样的零售商户,学历层次和文化素质都高低不同,甚至让人疲于应付。因此当客户经理无力解决销售中和零售户沟通存在的问题之时,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就需要亲自解决这些问题。另外,卷烟销量的拐点逼近,管理人员必须时刻面对来自上级的卷烟销量任务,但是国家控烟的力度加大,常规的销售手段受到限制,销售工作不好开展。因此卷烟销售管理人员承担着来自行业内部和行业外部的压力,需要极强的抗压能力才能高效地投入工作当中。

3.3 主体性素质

主体性素质指的是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在本岗位上工作需要的专业素质。这些素质是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用于直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3.3.1 业务素质。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需要过硬的业务素质。首先他们需要对国家、省局和市局的卷烟销售政策有深刻的认识。在一个年度当中,不同时段的卷烟销售任务也分轻重缓急,这些轻重缓急情况通过文件的形式向下传达,因此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文件要求,张弛有度地对下属的客户经理布置任务;其次他们需要对本地区的销售市场信息十分了解。销售市场信息包括人口总数、吸烟者占人口比例、吸烟者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情况,还包括了本市场的不同零售户的卷烟销量、零售业态的比例以及零售户对工作的支持配合程度等。卷营销基层管理人员需要做到对这些情况心中有数,安排客户经理工作的时候也可以做出有针对性的选择。

3.3.2 领导能力。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作为管理层,也应当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大部分是从优秀的客户经理升职而成,缺乏领导能力和领导信心,不能消除下属客户经理对自己业务能力的怀疑,缺少对领导中的突发事件的处理解决能力,日常领导也是“以情动人”,缺少“奖惩并重”这些基本的管理手段。因此,卷烟营销基层管理人员应当清楚定位自己的角色变换,扎扎实实地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

品质管理基本知识第6篇

行了走访调研,通过反馈信息分析对《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课程设置、内容等方面给出了修改调整建议,能够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好的满足企业对毕业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从而有利于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质检 调研 人才培养方案

0 引言

为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全面了解企业对本专业的市场需求的趋势、岗位指向、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和设置本专业课程的内容与结构等方面的针对性的问题,探索专业建设的方向,制订合理的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1-4]。相关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对本专业已经就业的学生及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和主管领导进行了大量走访及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本专业在生产中的具体工作情况,为本专业的建设方向提供有力的依据[5]。经过大量走访和调研,发现了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在工厂工作中的要求存在一些相适应的问题,也听取了相关人员对于本专业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为下一步编制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1 调研基本情况

为了能够切实深入了解本专业的毕业生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具体工作情况,特此制作了《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需求调查表》,主要调研:近三年质检人才需求状况;能为该专业学生提供哪些类型的工作岗位;就业岗位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企业认为该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对该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建议。调研教师对全国各地的百余名学生、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和主管领导,进行了走访调研和座谈调研等,并完成了调查表的填写,获得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2 调研资料分析

调研资料中的一些调研项目可以有多项选择,而有些调研项目的一些被调研对象没有做出选择,每一项调研内容的百分比为选择该项的调研资料份数与总份数之比。

2.1 近三年质检人才需求状况

2.1.1 需求人数:1-3人,30份,34.5%;4-6人,19份,21.8%;7-10人,6份,6.9%;10人以上,14份,16.1%。

2.1.2 需求趋势:上升,38份,43.7%;下降,1份,1.1%;无变化,5份,5.7%。

2.2 能为该专业学生提供哪些类型的工作岗位

机械产品检验,70份,80.5%;质检工艺编制,8份,9.2%;计量仪器操作,32份,36.8%;机械产品加工,21份,24.1%;产品质量分析与改进,27份,31%;车间技术组织与管理,6份,6.9%;企业内审员,18份,20.7%;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咨询、监督,19份,21.8%;其它岗位,2份,2.3%。

2.3 就业岗位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

2.3.1 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46份,

52.9%;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的能力,40份,45.9%;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42份,48.3%;具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29份,33.3%;具有在团队合作条件下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44份,50.6%。

2.3.2 专业能力:具有阅读机械专业有关技术文献、资料的能力,36份,41.4%;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并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制图的能力,23份,26.4%;能使用游标卡尺寸、千分尺等常用量具进行产品检验,49份,56.3%;能使用三坐标、万能工具显微镜等现代测量设备对机械零件进行检测,28份,32.2%;具有对机械产品进行质量分析的能力,35份,40.2%;能够对常规量具及测量设备进行日常保养、维护、调试的初步能力,15份,17.2%;具有学习及应用新技术的能力,34份,39.1%;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员岗位的工作能力,21份,24.1%;具有正确编写中等复杂零件的检验工艺规程的能力,26份,29.9%。

2.4 企业认为该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具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28份,32.2%;具有识图、手工绘图、计算机绘图等方面的一般知识,52份,59.8%;掌握必须的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电工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12份,13.8%;掌握简单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理论,11份,12.6%;熟悉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41份,47.1%;掌握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的方法,并进行质量分析及产品质量改进,25份,28.7%;了解计量仪器原理及其操作方法,31份,35.6%;机械加工质量控制与检测等专业理论知识,20份,23%;了解现代企业管理与ISO9000质量体系

及标准化法、计量法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39份,44.8%。

2.5 对该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建议

2.5.1 需要加强的知识技能: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需

要加强,要有更多的机械加工实践机会,要了解一些现在先进的检测技术。

2.5.2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规范使用各种通用量具,对气动量仪和内径表这方面知识更应该加强;对课程方面应该加强学习材料力学、金属表面处理、机械加工工艺,这样可以准确的判断出不合格零件产生的原因。

2.5.3 正确应用下列术语:合格、不合格、缺陷、返工、降级、返修、报废、让步、偏离许可、放行,会熟练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业务管理和质量信息处理,具有生产技术知识。

2.5.4 要有对产品质量进行审核,对产品设计进行评审和新产品鉴定的能力,具有调查研究质量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建议的能力。

2.5.5 在学校应当多安排实训,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开设拓展训练课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待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及对工作的责任感、生活的积极态度。

3 调研结论及建议

从调研资料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质检专业设置的课程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学生在校学习这些课程和走上工作岗位应用这些课程之间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也正是我们所要调研企业对于质检专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也正是我们今后应该在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完善的薄弱环节。

①适当增加机械加工工艺、测量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等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的课时。

②总体要求毕业生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能从事生产一线机械加工、工艺实施、机械产品检验、企业内审员、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咨询、监督等岗位。

③应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引进企业先进的检测技术和企业文化。

④开设实用的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类课程,以适应企业的急需。

从调研结果来看,本次调研达到了调研的预期目的,为教研室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韩丽珠,林琨智.面向生产一线的工程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3):19-21.

[2]徐秀娟.互换性与测量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徐秀娟.机械制图[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4]费业泰.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5]李焦明.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就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调查与对策[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5(6):52-54.

品质管理基本知识第7篇

[ 关键词 ] 知识经济 知识商品 知识商品经营理论体系

知识是以人为主体,对客观事物认识活动的总结与归纳。知识具有显性和隐性二重属性,因此通常我们将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广义的讲:显性知识是社会发展普遍需求,通过语言、文字、传媒等形式进行广泛传播的知识。隐性知识是在显性知识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应用目标,有所创新,独有所长,仅有少数人(组织)掌握或应用的知识。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和客观世界的无限性,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研究是永无止尽的。知识的隐化是相对的,知识的显化是绝对的,知识的发展是绝对的。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物质商品和知识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商品的地位逐渐提高、作用愈来愈明显,主要表现在:知识作为物质商品的生产要素之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已经成为物质商品的最重要生产要素;与物质商品的社会再生产一样,知识商品的社会再生产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引导并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物质商品充分体现了丰富多彩、门类繁多等广泛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与物质商品一样,知识商品也具有广泛性和发展性。

其广泛性来源于并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空间上看,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位、每一个角落,知识无处不在。

(2)从时间上看,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每一种社会形态的存在、发展进步都体现了知识的广泛使用和不断创新。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知识商品必然无时不在。

(3)已经建立的多学科、多门类、多层次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大容量的广泛存在,更深层次揭示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新理论层出不穷,相应的应用技术也不断涌现。作为无形资产,知识商品体系繁多,规模庞大,逐渐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

知识商品的发展性来源于并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物质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其生产过程中就基本确定下来了。而知识商品则不同,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虽然在生产的时候也为一定的目的和方向所规定,但在使用过程中经过某些适用性改变之后(甚至不加改变),便可以不断地衍生。若横向转移,可扩大使用价值的范围和领域;若经纵向渗透,则可继续生产出一系列相关新知识。

(2)各种知识商品通过人脑的组合加工而形成的新知识大于投入各种旧知识的简单相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知识将取代并超过旧知识。

(3)由于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同一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认识具有局限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同一知识商品潜在的使用价值的认识与应用能力将会逐步提高,导致在现实生产的使用过程中,知识商品使用价值必将不断扩展。从而,有利于新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和研制生产,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并进而为整个社会带来广泛的经济效益,必然促进社会生产的扩大与发展。

(4)作为生产要素的知识与其它生产要素结合会提高这些生产要素的生产率。知识投入的逐渐加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全面繁荣与发展,这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完全一致的。

相对于物质产品,知识具有两重属性(隐性、显性);相对于物质商品,知识商品具有多种特性;相对于物质商品的社会再生产,知识商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规律与物质商品截然不同。知识商品的广泛性和发展性,决定了其区别并相对与物质商品而自成体系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知识商品经营理论体系由以下基本理论构成:

知识商品导论:探讨知识的二重属性(隐性、显性),分析知识商品的十大特性,明确与知识商品经营理论相关的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论证知识商品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内在规律,阐述知识商品经济理论与应用研究的重要性。

知识经济的概述:明确知识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以知识商品化、知识商品的大规模社会在生产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形态,分析知识经济的由来、现状,阐述知识经济基本特征,研究知识经济的现实意义及应对策略,并预测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前景。

知识流通经济学:在尊重知识的两重属性、知识商品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十大特性的基础上,分析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研究知识商品规模经营,对社会经济发展各个领域、各个阶段的影响及其内在的经济运行规律。探索和研究知识商品市场运行机理,分析知识商品市场需求、资源分布,阐明知识商品流通在知识的社会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营销学:在尊重知识的两重属性、知识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十大特性的基础上,研究知识商品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策略、方式、方法。

知识经营的系统应用: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现有社会经济条件下,改革市场经营体制,建设、完善知识经营应用系统的必要性。

品质管理基本知识第8篇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 影响因素

Abstract: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originated in the nineteen forties, when humans i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btained tremendous breakthrough, productivity level gets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rise, intensified market competition, consumers began to rise, the consumer movement is increasingly rising, people on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creasingly high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People begin to realize that, light relies on 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are not enough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 quality control of. The achievement of quality, but also by many other factors, such as employee involvement and enthusiasm, production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rocess etc..

Key words: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influencing factors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面质量管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全面质量管理由早期的TQC演变为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的实质是以顾客满意、附加价值和持续改善为核心的一种全面的经营管理理念。它指的是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和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理念。TQM强调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强调广泛应用统计方法和技术。TQM的对象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产品和服务,还包括组织的所有活动、过程、人员和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环境对企业成本、绩效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如何在这样环境里,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质量管理将成为组织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强有力的保证。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经济要与国际全面接轨,企业必须迎接和面对新世纪高质量的挑战,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按照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要搞好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的要求,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

QC小组是企业员工围绕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通过多年来企业的实践证明,QC小组活动是企业提高工作质量、服务质量,提高职工素质,发挥职工聪明才智,满足职工实现自身价值,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质量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质量教育是QC小组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 当今时代,企业发展日新月异,市场形势的变化、质量观念的转化需要进行质量教育;企业在改革、调整中, 人员变动很大,要更广泛地开展QC小组活动,就需要重新对员工进行质量教育培训,加强QC小组骨干队伍建设还是需要质量教育培训;对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方法转化到QC小组活动中来也需要进行质量教育培训。总之,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质量教育,才能使全体员工树立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提高全体员工结合本岗位工作参与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QC小组活动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为 QC小组活动的持续发展打下有力基础,成为QC小组活动不断熔化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源泉。

一、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使QC小组活动更具广泛性

唯物辩证法指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质量意识教育能够使职工真正懂得“质量第一”的含义,真正认识到一个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商品社会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质量具有极端重要意义,有助于员工牢固树立“质量兴业,质量兴企”、“质量就是生命线”的质量观,真正调动员工关心质量、参与质量管理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由此生产高质量的企业产品,保持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达到用户满意的目标。只有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教育,才能增强职工的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产品质量始终处于螺旋上升过程,进而保证产品能持续地满足顾客需求。

QC小组活动作为提出问题并加以改进从而最终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最佳方式。全体员工质量意识的提高而形成的质量观,必将形成企业的质量精神,在最大范围内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自主地参与QC小组活动。在认识上、行动上就能摆脱企业一些管理层短期行为,认为搞不搞QC小组活动照样生产供销以及QC小组活动与自己无关等现象,从而吸引广大职工包括领导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生产服务一线操作员参与质量管理活动,使用权QC小组活动更加具有广泛性、群众性,而且能够致力于自觉自主地解决身边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排忧解难,使员工真正把企业看成是自己的家,把企业的命运与职工个人前途相统一,与企业共进退、共命运。

二、加强TQM和专业技术基础知识教育,使QC小组活动更具实效性

QC小组活动要扎实有效地开展,不掌握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不掌握专业技术基础知识,活动起来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没有结果。一些QC小组在活动中往往存在一些诸如活动记录不全、不按科学程序办事、流于形式,甚至于出现偏离实际的虚假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一些QC小组成员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欠缺。有的原来学过全面质量管理的技法工具,由于没有经常运用,慢慢的淡忘,有的甚至连简单的“两图一表”都运用不当,有的根本没按工作程序进行活动,造成了活动数据不全,活动断档。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加强TQM基础知识教育培训,只有掌握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遵循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进行活动,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作为基础知识教育,结合职工岗位进行的技术基础知识的教育培训也不可偏废,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培训有利于提高广大员工的技术业务水平,熟练掌握本岗位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和检验方法等,只有熟悉本岗位的专业知识,才能在工作过程中发现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才能提出问题,并应用专业知识和质量管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推动QC小组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三、加强统计工具、方法及其他科学方法的教育,使QC小组活动更具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