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二数学的知识点

初二数学的知识点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12 09:14:54

初二数学的知识点

初二数学的知识点第1篇

关键词:教材;知识点;生态学;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274-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人炸、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危机等生态学问题愈来愈重视,在教育领域加强生态教育已形成共识[1-2]。近百年来,我国主流生物教材中生态内容逐渐增加,教材中的生态学内容越来越丰富,知识点逐渐增多[3]。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中学生物教材内容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的做法,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加深了中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强化了生态观教育[4-5]。目前,我国初中、高中阶段的新课标教材中生态知识点灵活多变,各章节生态内容多而散,生物教材中究竟有多少生态内容缺乏量化数据。笔者团队结合中学教育实践,对初中、高中现行教材的生态内容进行了统计,为准确掌握生态学基础教育现状、提高中学生物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资料。

一、中学教材中生态内容的统计方法

(一)调查方法

1.教材样本及调查地点。教材样本均为国内现行广泛使用的版本。高中生物教材为人教新课标版高中生物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分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3个部分。数据调查地点为德庆香山中学。

初中生物教材使用苏教版生物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分初中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数据调查地点分别为肇庆第一中学和罗定黎少中学。

2.知识内容统计方法。采用段落法、版面法按章节分别统计生态知识点,并对涉及生态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实践教学按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社会实况、知识拓展等知识内容进行分类。

(二)教材中生态内容分类统计

1.段落法。生态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段落数/总段落数)×100%。

2.版面法。生态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版面/总版面)×100%。

3.重点、难点统计。生态知识重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重点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生态知识难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难点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4.理论、应用内容统计。生态理论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理论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生态应用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应用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5.图表内容统计。生态内容图解百分率=(生态内容的图解数/图解总数)×100%;

生态内容表格百分率=(生态内容的表格数/表格总数)×100%。

6.实践教学统计。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社会实况以及知识拓展5个部分,生态内容实践教学统计方法如下:

探究实验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探究实验个数/探究实验总数)×100%;

技能训练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技能训练个数/技能训练总数)×100%;

讨论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讨论个数/讨论总数)×100%;

社会实况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社会实况个数/社会实况总数)×100%;

知识拓展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知识拓展个数/知识拓展总数)×100%。

二、中学教材中生态内容的分析

(一)高中生物教材生态内容分析

高中人教版生物教材涉及生态学的知识相对集中:高中一年级生物教材的必修一和必修二部分很少涉及生态内容,生态内容集中于高中二年级的必修三,全书共六章内容,均涉及生态内容。

从生态知识点的统计看(如表1),段落法和版面法统计的生态内容分别为51.46%和53.85%,生态内容占生物教学的一半以上。从教材的重点难点角度看,生态内容分别占37.9%和47.06%,难点比例高于重点内容,表明在生物教材中生态学内容更难掌握。图表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解复杂的生物教学内容,生态知识图表分别达到58.82%和27.27%,在生态内容教学中使用图解占全书的一半以上。生态内容的理论部分为58.7%,低于应用部分的75%,表明教材十分注重生态内容的应用知识的教学,旨在加强生物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实践教学生态内容分类统计结果见表2,除知识拓展板块外(43.48%),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和社会实况板块的生态内容均超过一半以上。其中,探究实验板块生态内容最高,达80%。探究实验和技能训练生态内容的高比例体现了教材对高中生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力度。

(二)初中生物教材生态内容分析

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八年级)生物教材生态内容统计如表3。段落法和版面法统计的初中一年级教材生态内容分别为20.11%和22.8%,初中二年级分别为57.66%和59.14%,表明初中二年级的生态内容高于初中一年级,其生态内容均在50%以上。

从教材的重点难点角度看,初中二年级生态内容的重点难点均高于初中一年级,增幅分别为46.54%和22.49%,重点内容增多,难点内容减少。从图表使用情况看,初中二年级的生态内容图表分别占49.79%和72.86%,在生态内容教学中使用图解和表格约占教材的一半。其中,初中二年级表格的使用是初中一年级的8.75倍。从生态内容的理论和应用比例来看,初中一年级生态内容的应用部分为62.2%,略高于理论部分的50.67%;初中二年级生态内容的理论和应用比例较为接近,分别为57.14%和56.7%。

初中生物教材实践教学板块分为探究、观察、讨论、实验、阅读5个类型(表4)。初中一年级生物教材实践教学板块安排数量较少,均涉及生态内容,各个类型生态内容所占百分率均为100%。初中一年级生态知识简单且分散,生态内容的实践教学比例未能体现出各个实践教学板块的差异。初中二年级生物教材中,除实验板块外(20%),探究、观察讨论和阅读板块的生态内容均超过58%以上。其中,讨论、探究、阅读板块生态内容较多,而实验板块生态内容较少。

三、讨论

从生态知识点的统计看,高中一年级教材未涉及生态内容;段落法和版面法统计的高中二年级教材生态内容百分率分别为51.46%和53.85%(如表1);初中一年级教材生态内容百分率分别为20.11%和22.8%,初中二年级教材生态内容百分率分别为57.66%和59.14%(如表3),版面法统计的生态内容百分率均高于段落法,表明版面法知识点统计值偏高,可能与教材的版面设计、排版特点有关(如为排版美观使用的版面留白)。

从重点、难点、图表、理论和应用生态内容的统计结果看,高中的生态内容教学较为集中,充分使用图表很好地解决了生态教学难点问题。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社会实况和知识拓展板块生态内容比例高,相比理论教学,应用性、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分量在50%以上,体现了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培养意图。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生态知识比较分散,仅有少量章节生态内容比较集中,如初中二年级教材的第十八、第十九和第二十章几乎全部为生态学的内容。初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点比较注重于实际生活的联系,实践教学中的生态内容较多,其中初中一年级的课后训练板块均与生态学知识相关。在实践教学板块的安排上,缺乏动手能力训练的内容。

生态学知识具有名词概念多、涉及学科庞杂、交叉渗透知识多、教学内容抽象、不易理解等特点,生态学教学过程需要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6]。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的生物教材一般将生态内容安排在生物教材的最后部分,有利于学生对生态教学内容的把握,将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与生产实际。一般来说,高中的软硬条件建设多优于初中,初中条件较差(如生物实验室建设、生物仪器设备配置等),开展实践教学能力初中阶段存在更多困难。现行生物教材的实践教学,初中阶段主要体现在应用拓展方面,如观察、讨论、阅读。高中阶段加强了实践实训方面的教学,如探究实验、技能训练等,学生动手能力大为提高。

四、结论

段落法和版面法均适合教材的生态内容知识点统计。中学生物教材的生态教学内容主要在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阶段,生态内容百分率均在51%以上。

从重点、难点、图表、理论和应用角度统计的生态内容结果看,高中的生态内容教学较为集中,初中生态知识比较分散。在实践教学板块的安排上,高中阶段的探究实验、技能训练等板块生态内容比例高,初中阶段生态内容偏少,实验板块仅为20%,缺乏动手能力训练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赵占良.生物学教育引入生态文化内涵的思考[J].裸程・教材・教法,2007,27(11):74-77.

[2]张英泽.新形势下中学生生态观教育之我见[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106-107.

[3]范薇.我国中学生物教科书中生态学内容的变迁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7-38.

[4]陈小美.中学生物学新教材生态学思想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6):133-135.

初二数学的知识点第2篇

再过一个月,我们将面临初二年级的学习。初二是关键,它具有承上启下之作用,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利用这一年好好学习,改变自己“后进的面貌”;学习比较好的同学,利用这一年可以快马扬鞭、乘胜追击,继续保持“先进的状态”。初二又是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分水岭,初二这一年所学的知识点难度比较大,又是中考的重点,一旦这一年没有好好地学习,它将直接影响初三中考复习,最终将影响中考成绩。

结合多年辅导经验、同学们可能存在的误区、依据新课标要求,给同学们如下几个建议:

1、初二学习分为四个阶段,即暑假、初二上学期、寒假和初二下学期。要想取得优秀的成绩,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必须充分利用好每个阶段、优化处理各科目间的学习。

2、暑假最为关键,相对时间长,这两个月完全由你自行安排。因此可以这么讲“得暑假者,得天下”。如果你比其他同学更先意识到暑假这两个月的重要性,那么你将赢在起跑线上。暑假学习的基本原则是夯实基础、消除“弱科”,拓宽知识面,增强学习自信心。暑假的主要任务有:

首先,把过去没学好的科目一定要补上来,消灭“弱科”,这样才不会影响到初二新课程学习。

其次,发挥优势科目,拓宽知识面,构建知识体系,用新的眼光总结旧知识,达到高屋建瓴的目的。

第三,要重视语文、英语的学习,培养一定的文学功底,读一些精彩的文章,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情商”。

第四,参加一定社会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外出旅游,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有道理的。

第五,由于初二新课程难度比较大,而又是考试的重点,因此暑假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应当适度提前学习新知识,以提前进入初二学习状态,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本文由第 一^范 文 网整理。

最后,建议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达到事半功倍、轻松学习的效果。

3、初二数学的学习计划

新课标数学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有如下的特点:初一知识点多,初二难点多,初三考点多。同时,新课标数学突出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的考核。因此,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抛弃只做题不思考,一定要养成边学边练边想的习惯。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利用丰富的教研资源,编写了初二辅导班四个阶段的内部讲义。讲义结合北师大版教材,进一步理顺知识框架结构;根据新课标要求适当扩充相关知识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达到培养数学分析能力、解题能力,运用创新能力的目的。讲课高屋建瓴、注重数学思维和方法的讲解,以“三七二十一思维定势法”、“三十六技”为主线,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来来学习数学,让学生达到醍醐灌顶的学习境界。

初二数学四个学习阶段环环相扣,结合整个讲义体系,暑假课程主要内容有如下:

专题一、由三角形六大元素到全等的本质,探究直角三角形(三大定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推广)专题二、由三角形全等到辅助线的作法,探讨共线、共点问题

专题三、由平行四边形,学习定义法证明的经典思路,探讨三角形全等在初中几何中的地位

专题四、从四边形一般化到特殊化,探讨数学定义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专题五、由三角形全等到多边形元素的探究,学习面积法、中位线法解题的技巧

专题六、由a2+a到数与式、绝对值,学习恒等式的证明

专题七、由勾股定理到二次根式,学次根式的计算

专题八、由ax=b到方程解的实质,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初二数学的知识点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差异;特点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43-02

一、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差异

1.知识差异

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四种命题、函数概念等。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在初中已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为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做好必要的铺垫,如:根的判别式,求根公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即“韦达定理”),二次函数的图像等等。

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窄,而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推广和引申,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如: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只是“0度~180度”范围内的,但实际当中也有720度和“负300度”等角,为此,高中将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可表示包括正、负在内的所有大小角。又如:高中要学习《立体几何》,将在三维空间中求一些几何实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还将学习“排列组合”知识,以便解决排队方法种数等问题。如:①三个人排成一行,有几种排队方法 (答:6种);②四人进行乒乓球双打比赛,有几种比赛场次?(答:3种),高中将学习统计这些排列的数学方法。初中一个负数开平方无意义,但在高中规定了i2=-1,就使-1的平方根为±i,即可把数的概念进行推广,使数的概念扩大到复数范围等。这些知识只有在高中教师作好新旧知识的对照、类比、归纳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轻松理解.

2.学习方法的差异

(1)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通过教师放慢课堂进度,争取让全体同学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内、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该知识点。而高中数学的学习随着课程开设多(有九们课学生同时学习),每天至少上六节教学课,三节自习课,这样导致各科学习时间大大减少,而教师布置课外题量相对初中减少,这样集中数学学习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少,数学教师若像初中那样监督每个学生的作业和课外练习,就能达到像初中那样让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后再进行新课。

(2)模仿与创新的区别:初中学生模仿做题,他们模仿老师思维推理较多,而高中学生除了模仿做题还有推理思维,但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大和知识面的扩展,学生不能全部依靠模仿,即使学生全部模仿训练做题,也不能开拓自我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只能是中等水平。如学生在解决:比较a与2a的大小时要不是错,要不就答不全面,大多数学生不会分类讨论。

3.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

初中学生自学能力低,大凡考试中所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都是经过初中教师已反复训练的,老师把要自己高度深刻理解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他的讲解和大量的训练中,学生只需要熟记结论就可以做题(不全是),学生不需自学。但高中的知识面广,教师要对高考中所有类型的习题进行训练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去融会贯通该一类型习题。如果不自学、不靠大量的阅读理解,将会使学生不知道该一类型习题的解法。另外,科学在不断的发展,考试在不断的改革,高考也随着全面的改革,不断的深入,数学题型的开发变得多样化,近年来提出了应用型题、探索型题和开放型题,只有靠学生的自学才能深刻理解这些类型题的真正意义,学生的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其实,自学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人生活的需要,它从一个方面也代表了一个人的素养,人的一生只有18-24年时间是有导师的学习,最精彩的是一生学习,靠自学最终达到自强自立。

4.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初中学生由于学习数学知识的范围小,知识层次低,知识面窄,对实际问题的思维受到了局限,就几何来说,我们接触的都是现实生活中三维空间,但初中只学了平面几何,那么就不能对三维空间进行严格的逻辑思维和判断。代数中数的范围只限定在实数中思维,就不能深刻的解决方程根的类型等。高中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将会使学生全面、细致、深刻、严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将培养学生高素质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递进性。

二、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遇到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学习方便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区别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上升,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知识时相应地减少了。

4.知识的独立性大

初二数学的知识点第4篇

一、初二语文的特点

在初二孩子们的语文开始呈现天上地下的差距。这主要体现为初二语文的难度增加,很多同学感到学习不再像初一时那样得心应手,再加上新学科物理的出现,孩子的学习精力被分割去很大一部分。于是,一部分同学就得过且过,靠着小学的底子支撑,慢慢地就与其他同学拉开了差距,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受到打击,成为了“地下”的一批学生。

初二语文在北京语文中考中所占的分值进行了分析,单拿现代文阅读一块来说,抒情散文和议论文都是初二下学期要接触的重要文体,也是中考必考的三大文体之二,20xx年-20xx年北京中考中,除了20xx年考查的是小说之外,其余年份考查的均是抒情散文,议论文更是年年必考,而考查题型已渐趋向固定化。所占分值达到23分。对于没有接触过这两类文体的学生来说,如果不针对题型进行专门的训练,语文阅读绝对会成为拉分的关键。

二、寒假是优秀学生的黄金时段

很多优秀学生知道初二是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三年级的结合点,都会选择在寒假继续进行学习,从而在春季学习和即将到来的初三中取得绝对的优势。

(1)寒假的复习

初二的上半学期即将结束,通过期中考试可以看到学员在阅读和写作中欠缺较多,即使是基础知识部分,也成为拉分的重要原因,寒假充裕的时间,可以利用起来把上半学期中的漏洞进行很好的弥补。要知道每一个细微的知识点都有可能会在中考被考察到,所以在初二把基础知识打牢,也就意味着你在初三阶段可以在语文方面稍微喘口气,能够抽出更多时间来兼顾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2)寒假的预习

初二下学期语文学习的难度增加了,课程的内容(抒情散文和议论文)更加难以理解,需要综合分析才能得到问题的最终答案,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这一点对初二学生的学习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对于下半学期知识的提前学习比对以往知识的复习显得更为重要。提前学习已经不再是一个秘密,这已成为北京初中优秀学生的必修课,如果还按部就班的跟随学校进度学习的同学在初二下学期就相对落后了,更不论初三。

如果上半学期整体学习得还不错,那么应该把重点放在抒情散文和议论文阅读上,特别是抒情散文的赏析题和议论文的论证过程题,最好做到每天练习一道题目,针对类型题进行方法归纳。因为这两类题在中考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近五年的中考阅读分值最高的两道题都以抒情散文的赏析题和议论文的论证过程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如:20xx年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忆冼星海》的最后一题(原题如下),就考察同学赏析题的解题方法。这个题目让很多同学有话可说,但很难答满分,原因就是赏析题难度很大。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解题思路,是很难在中考阅读中答成满分的。

15.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写得生动而感人的。(不超过150字)(6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看到:要想领先初二下学期乃至初三总复习,今年的寒假必须做好规划,认真学习。

三、22小时的语文学习规划

有些学生学习毫无计划。“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到哪里”,这是很不好的。高尔基说:“不知明天该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所以寒假期间,合理安排语文的学习时间和内容尤为重要。孩子们要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用“好、较好、中、较差、差”来评价自己语文的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三大版块的学习状况。再仔细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学习特点,最后确定学习目标。

上文中已经提到,寒假重点应该放在提前学习春季的知识上。而春季的课程中与考试紧密挂钩的,最重要的知识有三块:抒情散文、议论文、文言文。

有关初二寒假学习计划2

一、初二数学的特点

初二数学是拉开学生差距的核心原因。这主要体现为初二数学的难度骤然增加--随着全等三角形和函数这两块知识的引入和不断深化,很多同学感到学习数学不再像初一时那样得心应手。于是,一部分同学能够在初二继续保持领先,最后成为中考中的胜利者;而另一部分同学却慢慢的被拉开差距,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受到双重打击,对于理科学习感到越来越恐惧。

学而思初中学科对于西城某重点中学的两个初三班级同学的成绩进行了分析,如下表,初一的时候大家的成绩比较集中,分数达到优秀(90分)的占80%以上,成绩最差的也在80分上下;而初二时的优秀率只有50%,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只能拿到60多分;初三时还能保持优秀的同学不足30%,较差的同学在考试中已经在及格线之下。

二、领先初二下期,寒假是优秀学员的必争之地

根据很多优秀学员的学习经验,我们能够发现一些共性的东西,比如众多优秀的学员都会选择在寒假继续进行学习,从而在春季取得一定的优势。

(1)寒假的复习

寒假充裕的时间,可以利用起来把上半学期中的漏洞进行很好的弥补。如果上班学期整体学习得还不错,那么应该把重点放在三角形全等的证明上,特别是构造全等的题目,随时都不应该放松警惕,最好做到每天练习一道题目,每周做一次方法归纳。因为三角形全等在中考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近五年的中考压轴题都以三角形全等和三大几何变换综合的形式呈现出来。如:2010年北京中考的最后一题(原题如下),就考察到同学利用轴对称的思想来构造全等三角形。这个题目让很多同学在中考时都放弃作答,原因就是全等构造类题目难度可以出得很大。如果没有日积月累的经验,是很难在中考中完成这类题目的。

(2)寒假的预习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对于下半学期知识的提前学习比对以往知识的复习要更加重要。其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1)初二下期大多数学校的进度会加快,要求同学也能提前进行预习;

(2)初二下期的知识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寒假学习完初二下学期的重点内容,在学校讲课的时候就可以顺利听懂,在课外就可以进行专题训练,提前攻克期中、期末甚至于中考中的核心难点。

(3)提前学习已经成为北京初中优秀学生心中共同的秘密,而按部就班的跟随学校进度学习的同学就相对落后了。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便能轻易得出一个结论:要想领先初二下学期乃至初三总复习,今年的寒假必须做好规划,认真学习。

初二数学的知识点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作业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17

初中数学在初中教学中作为一门重要科目出现,但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中数学的难度较大,且由于其中的很多知识点较为抽象,比较偏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其数学成绩也不太理想。为了克服这种情况,很多初中数学教师认为,可以通过增加学生的数学作业量来弥补,所以许多教师在课下给学生布置很多的作业。但这种“题海”战术,对于刚刚结束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不仅仅不能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数学的情绪,且大量的作业,占用了学生的休息时间,及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通过作业来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成绩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提高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措施:

一、充分了解所有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

初中数学新课改后,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进行教学,所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除了要按时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外,还要充分了解所有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这样不仅仅能够通过难度适中的作业内容来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能鼓励学生向更高、更快的做题效率发展。例如,在布置作业之前,教师可以将全部学生按照数学成绩的好坏来进行分类,将学生分为接受知识较快、适中、较慢三个部分,然后根据每部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来进行作业的布置。在这方面,笔者一般选择将作业内容分为:知识基础部分、知识拓展部分、知识提高部分,对于接受知识较慢的学生,则建议他们完成知识基础部分的作业即可,而接受知识适中的学生,则建议其完成知识基础部分和知识拓展部分的题目,对于接受知识较快的学生,则鼓励其完成所有的作业题目,但对于所有的学生,只要其学有余力,都可以选择完成所有的作业题目。这种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来布置作业的方式,不仅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能鼓励学生挑战高难度的作业题目。

二、帮助学生回顾以前的作业题目,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温故而知新”,作业的布置不仅仅是来帮助学生完成对今天所需知识的复习,更重要的是通过作业来整天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所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回顾以前的作业题目,复习以前的数学知识点。学生每天的作业情况是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最真实反馈,所以,当教学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数学教师应有计划地将这段时间内的数学作业整理出来,让学生再次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来提高数学成绩。

三、适时帮助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复习,完善学生的做题方法

对于初中数学作业来说,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这道题怎么做,更多的是掌握这系列的题目怎么解答。我们都知道,初中数学的很多知识点,可以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来完成,但学生在学习每一个知识点时,只能学习到其中的一个解题方法,所以教师可以在完成一部分教学后,适时帮助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复习,来完善学生的做题方法。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学生会先后学习到四种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2.配方法;3.公式法;4.因式分解法。所以,在完成所有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点的学习后,笔者让学生将这段时间的作业全部整理出来,再次总结了所有作业上学生所用的解题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总结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四、批改作业时,注意批改方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教师总是选择以“对号”、“错号”来判断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但这种作业批改方式,不仅不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更会由于这种较为直接的批改作业方式,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所以,在批改作业时,数学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作业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在批改作业时,将批阅的重点放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而不应将注意力集中在作业的答案上,并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提出表扬,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数学成绩。

五、通过学习小组内学生之间的相互批改作业,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学习小组的创建,是初中数学新课标所提出的,通过学习小组,学生能够在小组内相互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能鼓励学生参与到团队合作中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际能力。学生互批作业,是学习小组内部的成员对本小组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学生通过作业互批,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培养,其学习成绩也会得到提高,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更好进行新课的准备。通过小组内学生作业互批,笔者发现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批改作业的方式,发现其他同学的做题方式,进而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全面、统一发展。

六、选择多样的作业布置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传统的作业布置形式主要集中在应用题、填空题等,但通过教学,笔者发现在进行作业布置时,如果选择多样的作业布置形式,则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为其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七、允许学生将不会做的作业题目留到第二天的数学课堂上解决

初二数学的知识点第6篇

一、从初中数学的差异发现必须要衔接

1、知识差异

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十字相乘法、根与系数的关系、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各种情况等都不作要求或要求较低。高中数学从知识内容上整体数量较初中剧增,高考中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的教材内容容量大,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其中必修课程由5 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4 个系列,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选修课程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志向来选择不同的组合。

这样,相比之下,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课堂容量小,而到了高中,知识点增多,课堂容量大,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申,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如:①三个人排成一行,有几种排队方法;②四人进行乒乓球双打比赛,有几种比赛场次?高中还将学习统计这些排列的数学方法。在初中数学中,对一个负数开平方无意义,但高中数学却把数的概念进行推广,使数的概念扩大到复数范围等。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渐学习到。

2、学习方法的差异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且课时较充足。因而课容量小,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争取让同学们全面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内、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高中课程开设多,每天上八节课,自习时间四节课,这样各科学习时间将大大减少,而教师布置课外题量相对初中减少,这样集中数学学习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少,如果数学教师能像初中那样监督每个学生的作业和课外练习,就能达到像初中那样把知识让每个学生掌握后再学习新课。

3、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

初中三年的学习使得学生形成了习惯于围着教师转,满足于你讲我听、你放我录,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积极思维,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大凡考试中所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教师基本上已反复训练,老师把要学生自己高度深刻理解的问题,都集中表现在他的耐心的讲解和大量的训练中,而且学生的听课只需要熟记结论就可以做题,学生不需自学。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取得好成绩。但高中的知识面广,要教师训练完高考中的习题类型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去融会贯通这一类型习题,如果不自学、不靠大量的阅读理解,将会使学生失去这一类型习题的解法。另外,科学在不断地发展,考试在不断地改革,高考也随着全面的改革不断地深入,数学题型的开发在不断地多样化,近年来提出了应用型题、探索型题和开放型题,只有靠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初中学生由于学习数学知识的范围小,知识层次低,知识面窄,对实际问题的思维受到了局限,就几何来说,接触的是现实生活中三维空间,但初中只学了平面几何,那么就不能对三维空间进行严格的逻辑思维和判断。代数中数的范围只限定在实数中思维,就不能深刻地解决方程根的类型等。高中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将会使学生全面、细致、深刻、严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将培养学生高素质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递进性。

二、搞好初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与初中的内容也紧密相联。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提高,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所以在高一的教学中,若能深入研究两者之间潜在的联系和区别,正确处理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便能顺利地进行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使学生较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教学中,若能帮助学生先复习初中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便能分散教学难点,减缓坡度,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如:必修1 中第三章“函数的零点”“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可先复习初中九年级下册第二章中“二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必修2 中第四章“直线、圆的位置关系”,可先复习初中所学的运用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来判定的方法、圆中弦心距、半径、弦长之间的关系、配方法等。

三、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由于高中课程内容的增加,教师教法的改变,学生学习方法也应随着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在初中,课程内容少,教师讲得详细,类型归纳得全面,学生惯于跟着教师转;而到了高中,课堂容量大,教学进度快,要求学生必须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掌握思想方法,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时应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包括:

(1)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2)引导学生学会听课。

初二数学的知识点第7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学情分析

经过上一年级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存在的问题是,有两位学生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差,致使数学成绩不及格,还有些同学自觉性较差,上课有时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本学期要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数学成绩。

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认识时间,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直角、锐角和钝角,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认识时间方面,会认识几时几分,懂的时分之间的进率,并能简单推算时间。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对于步入二年级的同学,他们经过一年基本适应了小学的生活,这个时候对知识的学习提到一个日程上来,结合实际,制定本学期计划如下:

一、班级分析

本学期我执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的主要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长度单位,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学生必须要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学生需要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对于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

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9、要使用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在光盘播放教室、卫星接收教室进行上课。

10、上课前要利用农远资源进行经心备课,写好农远专用教案,并准备好课件资源,要以利用农远资源为主,要求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体现新的教育理念,这样促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运用远程教育网络。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二年级的同学们都已经是经历一年的数学教学后,有了一点的基础知识,所以在教学前都需要制定一个工作计划来更好的进行一学期的工作。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人,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内容

以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四、教学要求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学会运用所学单位测量生活的物体,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4、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

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1、有余数的除法。

2、认识一千以内的数及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3、用数学解决问题。

六、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七、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

培优主要体现在: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八、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

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认识时间,表内乘法,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

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锐角、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和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初步认识几时几分,懂的时分之间的进率,并能简单推算时间。

初二数学的知识点第8篇

一、初中和高中数学衔接的必要性

(一)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点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弦切角,切割线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另外,像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初中教学大大弱化,不利于高中知识的讲授。

我们对初高中衔接内容的补充是有必要的,学生在补充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收获也是必然的!

(二)升学考试要求不同下的教法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强记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如江苏洋思的先学后教。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要求内容容量大,从概念的发生发展、理解、灵活运用及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理解和举一反三、知识和能力并重。

从升学考看,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取得中考好成绩。而高考要求则不同,有的高中教师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类型和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造成了轻过程、轻概念理解重题量的情形,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异,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三)学习方法的变化

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由于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他们上课注意听讲,缺乏积极思维,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而课后,也不看书,接按老师上课讲的例题方法套着解题,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虽然不少高一教师介绍并强调了高中数学的学法调整,但由于原有学习方法已成习惯,有的同学特别是女生不敢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高一阶段课目多负担重,突出的就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不会灵活运用,高一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不会做题,或者说能做作业但考试不会,在数学上花了最多的时间去做练习,但收效不大。

(四)学生学习能力的脱节。

从学生的数学能力看,初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只限于平几证明,知识逻辑关系的联系较少,运算要求降得较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得不到培养,至于立体几何,也只能依靠要求较低的零散的立几知识来呈现,想象能力较低。从数学思想方法看,初中数学对其要求不高,如高中所重点要求的四大数学思想要求很低,象每年中考和期末考暴露出数学形结合意识较差,……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低起点、小步子、缓坡度、稳进度;夯实基础,降低难度,逐步提升

在进行集合的基本概念,子、交、并、补的概念与性质教学后,我们补充了“乘法公式”一节,“因式分解”两节。在上“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之前,补充“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含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各两课时,然后对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与二次函数间的相互转化进行适当拓宽,并将集合知识运用到不等式中,逐步提升学生粗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转化、化归意识。

(二)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在上课时,重点内容要指导学生做笔记、要求学生错题及时改正,揭示解题规律与方法,并小结应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上课积极思考问题,作业独立完成,以及解后反思,章末小结的良好学习品质。

(三)教师上课教态应和谒,讲授基本概念与方法须耐心、细致,切忌急躁、冒进

初中学生都是带着一种好奇与向往之心来到高中的。他们即使基础较差,但都渴望在高中阶段取得理想成绩。如果教师一开始讲授过快,过难,多数学生会跟不上,学生满腔的热情可能会因几次课听不懂,几次考试成绩不佳而降到“冰点”。因此,教师除“低起点,小步子”进行教学外,还应及时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正面鼓励学生,耐心、细致地为学生讲清基础知识与方法。

(四)进行题型归纳,加强规范训练,注重知识落实

如上完“函数单调性”新课后,利用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单调性应进行专题训练,掌握其基本步骤,再补充“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闭区间上二次函数最值求法”、“粗象函数问题”三个专题,让学生掌握函数单调性典型例题与解法。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解题规范性与条理性训练,典型例题详细讲解,完整板书,做学生的典范。对学生演板和作业中不规范的地方,教师应及时指正,阅卷中应严格扣去不规范的分。

教师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检查,批改后及时反馈,教师讲得再好,学生练习不到位,就不能实现从“懂”到“会”的质的飞跃。

(五)严格控制考试难度,最大限度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