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二历史学习经验总结

初二历史学习经验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4 15:10:32

初二历史学习经验总结

初二历史学习经验总结第1篇

中学历学科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发展学生智力的中心环节。它不仅成为同行们普遍关注 的重要课题,而且是被公认的教学难题之一。近几年来,国内中学历史教学界的各种期刊上,绝大多数研究文 章尚倾向于进行理论界定和经验型方法总结,真正把该课题当作教育科研进行研究的实验报告,则极为缺乏。 而要建立起进行思维能力教育的理论,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进行专门的教育实验,将理论建构的过程融合在实验 过程之中,不断地探索、验证、发展、完善有关的理论观点,逐步形成科学的教育理论与实验的体系。为此, 我们扬州中学进行了该项实验(本文为实验中期报告)。

实验的基本假设是:实施以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 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深入的目的在于:探索历史学科新的整体教学策略,对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发展 施加影响的客观规律,以期形成历史学科较完整的思维教学理论体系。

二、实验的过程与方法

(一)实验过程

从1991年到1993年,是实验的准备阶段。在这段时间内,主要工作是搜集、整理国内外有关资料,学习有 关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进行理论界定,建构实验的主要指导思想和具体假设,并探索、试行一些具体的教 学方法,为建立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1993年到1995年是实验的初步实施阶段,选择与对照等组的实验班,进行小规模实验,对实验的假设、指 导思想及训练材料作补充与修订,设计并试行一整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从而形成整体教学 策略。与此同时对各种方法与模式在教学中的成效进行初步检验评价。

(二)实验方法

整体教学策略应涉及教与学的两个方面,林崇德教授在《学习与发展》一书中在阐述教育原则时说,“教 学的方式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这种活动是一种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学习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学生的学法是学会学习的前提”,“我们意识到中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个性化 差异较强,并且某些思维品质的差异趋向基本定型”,因此,我们设想进行“整体教学策略”的改革,从更广 泛、更深刻的程度上,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1.与新课教学相结合,进行基本思维方法的介绍与训练

将历史教材进行分解与处理,选择其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作为训练学生掌握基本思维方法的材料,再通 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把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与掌握基本思维方法的过程结合起来。例如《隋朝的统治》一 课,选择其中的三个问题,“隋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南北,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隋朝的大运河,作为一 个完整的历史概念,包括哪些内容?”、“秦朝与隋朝有哪些相似之处?”,分别进行“背景分析”、“概念 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分析方法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与阶段复习教学相结合,进行基本思维方法的综合训练

依据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选择有关史料与理论性问题,作为综合训练的材料,着重进行辩证思维方法 训练。例如在学完西安事变后,向学生提问:“有人说,如果蒋介石不去西安,就不会有西安事变,就不会有 国共第2次合作。你认为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该问题可以训练学生掌握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 性与偶然性”这两种辩证思维方法。

3.与学习方法的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我审视与发展能力

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的监控,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关键点。通过控制、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能 提高思维活动的自觉性、独立性及效率。具体作法是:第一,培养沉思反省的习惯,指导学生思考自己学习的 过程,尤其是考虑问题的过程;第二,介绍正确的思维方法,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方法与之比较讨论,进行修正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反馈,利用板书记录、录音记录等方法,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及时纠正错 误的思维方法;第四,指导学生掌握预习、听课、讨论、表达、复习等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4.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创设新的教学模式

学习活动本身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效益。因此,培养思维能力,必须强调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 ,创设、优化有益的学习环境。经过第二阶段的实验,我们针对历史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初步建立了“ 讨论式思维教学模式”和“分析式思维教学模式”。这两个模式都注重的原则是:(1)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 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兴趣;(2)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增强学习的信心;(3)帮助学生 客观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提出改进建议;(4)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关于讨论式思维教学模式另有文章专论 )。

三、实验的初步结果

一、实验前,综合性考试结果,实验班总均分()为76.9,对照班总均分()为77.1,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后新的综合性考试结果,实验班总均分()为78.8,对照班()为70,经统 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

表1 综合考试成绩实验前后对比表

前测均分() 后测均分() 实验班 76.9 78.8 对照班 77.1 70

p值 >0.05 <0.05

2.实验前,思维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班在基本思维方法的掌握方面的总均分为8.2,实验后上升到9.6 。其中分析、综合方法的得分较好的人数,在实验前是57%,实验后为73%。思维品质测试主要分两项,使用 思维方法的广度与思维的深刻性,广度得分较好的人数由62%上升到78%,深刻性由51.3%上升到75.5%,都 呈显著性差异(P<0.05)。转贴于

表2 思维能力测试自身对照表

思维方法的掌握情况 思维品质较好的人数

总均分 分析综合得 广度 深度

分较高人数 实验前 8.2 21(57%) 23(62%) 19(51.3%) 实验后 9.6 27(73%) 29(78%) 28(75.5%)

p值 <0.05 <0.05 <0.01

3.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体现在学生主观性评价的各项统计结果上。有69 %的同学感到它对自己的学习很有帮助,27%的同学认为有一定帮助(总计96%)。有73%的学生对新的教学 模式下的学习感到兴趣很浓,19%的学生感到兴趣较浓(总计92%),有89%的学生不同程度地掌握了新的学 习方法。其中84%的学生认为,新方法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了较大正面影响。

四、对实验的认识与分析

由于该实验仍在进行之中,第二阶段的实验尚未结束,上述统计结果只是初步的,还不全面。因此以下的 讨论分析不仅针对上述几次统计,而且也针对在实验过程中涉及的问题、积累的经验与教训,以便为今后新阶 段的研究工作指明方向。

(一)实验结果的讨论

1.实验结果是经综合性测试(包括知识与能力)、思维能力测试与学习者主观评价调查三种方法显示出来 的,尽管这几种测试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它基本上能从主、客观方面反映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以及对培 养学生思维能力起到的促进作用。当然测试中的不足之处,要求我们要尽快建立完整的科学评价系统。

初步形成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虽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的整体教学策略,但是,这种方法与模式已经对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作了整体的思考,兼顾到教与学的诸方面,因而它得到学生们的肯定,从而取得初步 的成绩。

2.该实验选择的对象是高中二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尽管对无关变量进行了控制,但是由于高三年级 与高二年级两个阶段中的学生,在升学压力日益增强的情况下,高三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比较高,因此,今 后在实验对象的选择方面,尽可能在初中一、二年级进行,如在高中,也只选择一年期限内的高一、二年级。 同时为使实验更具典型性,应选择普通中学同时进行实验。

(二)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1.实验过程中,对教材的处理是值得探讨的。

首先,要按照教材结构与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难点,分析选择能够进行思维方法训练的结合点。在进行 教学设计时,将这些结合点与教学目标相联系,不仅要列出需要学生达到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层次,而且要列出 训练的方法。这些结合点最好是教材中的重点,而且不宜多,要精炼。其次,要适当增加一些史料,弥补教材 的不足。这些史料同样应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结合起来,并注意史料的多样性,如表格、文字、地图、图片等等 。

2.实验过程中应注重训练思维方法的系统性。

教学过程中,有些疑难问题的出现具有突发性,当然应善于把握机会,随时灵活地针对可利用的问题进行 思维训练。但是,对一段时期中(最好选择阶段复习的时间)学生学习的各种方法要进行系统讲解和强化训练 ,最终应形成各年级各册课本系统化的训练大纲。

3.实验过程中,应当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前文涉及非智力因素问题,是在已形成的教学模式中。实际上,它应该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这对教师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方面我们认为最应强调的是: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兴趣 层次,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4.学科间思维训练的渗透问题。

实验过程中发现,单科训练花费的时间长,成效慢。学生每天学习好几门功课,用于历史的仅仅是很少一 部分时间,各科如果能协同进行“整体教学改革”,必将获得花时少、成效快的结果,不仅能提高效率,而且 减少了不必要的干扰,促进思维能力的迁移。这是今后要研究的方向之一。

5.历史观念教学与思维训练的问题。

历史学科需要语文学科的基础,也需要哲学课的思维方法,两者不可缺一,即所谓“文史哲一家”。而历 史观念的理解应用问题,直接涉及到中学政治课中学生对辩证思维与唯物史观的理解。首先,由于中学政治课 在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的教学中,涉及的范畴与理论较少,也较浅,不具备分析历史课中疑难问题的基础。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因而,编写高中历史课专门的“史学概论”,成为现今历史观念教学的 形势所需。其次,由于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对旧的一切观念具有先行的排斥特性,所以,绝不可用简单灌输的方法,使学生强行接受观念。事实上,人的观念形成,需自身思考、接纳。因此,最好在 讲解前,不做生硬的肯定性评价,而是引导学生把历史观点当作各种历史认识的一种,进行客观性比较运用,科学、正确的理论,必然在比较中被学生所接受。

(三)学生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1.学习的组织形式对培养思维能力的影响。

现有的学习一般是以班级或个人为单位的,我们认为,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中,还应注重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在试行小组学习时,我们发现由于思维的个体化与主观性,不论是学习过程还是教学过程,反馈 与训练尤为重要,而小组学习反馈快、训练人次多,而且学生之间的合作,本身就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动力 ,这也将是今后值得探讨的问题。

初二历史学习经验总结第2篇

初三历史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一

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本学期我担任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历史学科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历史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狠抓学风。我所教的3个班,学生比较喜爱历史学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六、抓好课后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在我的努力下,历史学科成绩有一定的提高,尤其在毕业班第一、二次质量预测中效果明显,但离学校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已成为宝贵的财富,将引领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和进步。

初三历史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二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三级二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初三历史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三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以促进水平的提高。

一、三维标落实情况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历史知识和重大的历史事件,对历史学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下学期的历史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点能做到灵活运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能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能综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中华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二、教学中取得的成绩

1、 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2、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3、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本文来自高州教育资源网

4、狠抓学风。我所教的2个班,学生比较喜爱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语文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5、抓好课后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6、 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存在的问题

1 、教材挖掘不够深入,学生对知识点不能做到综合运用。

2 、教法运用不够灵活,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 、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 合作学习 , 缺乏理论指导 .

4、差生转化的力度不够。由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思想过于社会化,[莲山课件 ]上课时常利用讨论空间开小差,给转化差生工作带来困难,转差效果不是很明显。

5、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6、教学反思不够。不能针对全体学生。

四、今后努力方向

1 、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 、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 、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4 、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历史思维,良好的心态。

通过努力,本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良好。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看了“初三历史教师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6篇

2.初三历史教师年度工作总结3篇

3.初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初二历史学习经验总结第3篇

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其知识结构。为此,本文就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进行论述,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为传授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做些有益的贡献和研究尝试。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创新思维 知识结构

【引 言】

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广大历史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并依据新课标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氛围呈现了轻松愉快的变化。从课堂氛围分析,在一个课时内,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整个课堂充满欢笑声,课堂气氛活跃,传统的历史课堂似乎已远离了历史教学。但是,仔细分析学生的历史成绩,会发现比以往变化并不大,纵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会发现很多问题,诸如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解不深入、不彻底,只重视表面的繁荣,片面地追求课堂活跃氛围,而忽略了历史课的本质,这样的繁荣是不足取的。

下面是笔者通过研究初中新课程改革后,总结的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经验,现公布于众,请大家批评指正,以求得更大的进步,对于笔者的经验之谈,也希望大家能予以正确的认识,为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意义的标本和案例。

一、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新模式

新课程的推广是件大事,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怎样处理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是个引起争议的问题,有人坚持一切从头来,也就是全面否定以往的教学方式,有的对新课改质疑,认为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笔者认为,新课改与传统教学并不矛盾,只是要正确的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1.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关系。新课程是时代的要求,但教学改革不能脱离传统教学,而是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目前,在新课程实验落实中,首先要总结传统教学的经验,找到传统教学中的长处。笔者认为,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是为学生成人成才服务的,新课改的目标也如此,不外乎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主动性,实行新课改不是完全抛弃传统,而是用新课改弥补传统教学中的短处,新课改旨在采用新的教学方式,用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学重点。

2.理论前瞻性和现实操作性的关系。新课标理论的前瞻性是不容置疑的,但其与历史现实环境局限的矛盾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教师进行新课程实践的瓶颈。在改革的浪潮下,新课改势在必行,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吸取多年来各种教学研究成果,结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有的放矢地进行历史教学法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历史教学中,要以新理念为指导,以传统教学为基础,并在实践中总结反思,进而把新课改理念作为新的教学习惯。

二、立足教学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历史教学目标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华夏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数千年的历史不仅内涵丰富,且生命力强,使得历史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学习历史知识可以使学生明辨是非,建立强力的爱国思想。学生在学习基本的历史线索的同时,掌握基本的历史事件,也就是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并在学习中延伸拓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以史为鉴,展望未来,树立建设现代化祖国的理念。避免纸上谈兵,所以,历史教学要全面开花,正确地理解历史教学的作用。

1.理清思路,做好教案编写。在进行历史知识传授时,首先要求教师要立足整体教学目标,依据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历史的发展脉络,对教学内容做纵深和广度的剖析;再者,要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将教学内容灌输到学生心中,也就是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侧重地讲解课程重点内容。

2.明确目标,丰富课堂内容。注重学生智能方面的培养,智能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目标之一。首先,教师要灵活掌握,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学习时间,让他们课外阅读历史教材,并学会主动思考问题,然后进行学习讨论;二是教师的讲授要有侧重点,以历史逻辑联系为中心,也就是以历史发展过程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现代社会,既要谈古,又要论今,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体会历史对今人的影响和借鉴作用。

3.结合德育,培养爱国情操。发挥历史的思想教育作用,纵观历史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效果不明显,也就是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育的目标不言而喻,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再者是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教育;关于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培养教育,主要立足于世界史的教学中。课本中,关于中国史的思想教育比重较大,这与目前的教育体制有关系。

三、明确教学重点,尝试历史课堂教学多样化

新课标倡导教学形式多样化。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构建一个有趣味的历史大环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新课改进行中,要努力探索总结优秀的教学形式,改变传统教学的不足,使教学活动内容丰富起来。但是,有些教学形式还流于一般,效果不明显。教师可以将编导历史剧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大都会喜闻乐见,但设计是教师的重点,编演的目的要明确,学生要从中学到什么,是老师值得重视的问题。内容要尽量丰富,形式可以多样化,不仅要在活跃课堂气氛中学习,更要将历史剧中的主题思想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灌输到学生心目中。

【参考文献】

【1】王志芳,顾建. 关于初中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的一次调查研究【J】.中学数学月刊,2002(11)

【2】黄亮生.形象思维能力养成方法研究与实验报告[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

【3】张桂芳. 也谈历史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和方法【J】.历史教学,1993(12)

初二历史学习经验总结第4篇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2)07―0010一05

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2001年开始的,至今已走过了十个年头。当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作为历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对初中的历史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体系、教材编写、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的改革,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经过十年的教改实验,初中历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新课改要继续深入推行下去,就需要总结十年课改的成就与经验,分析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更加明确课改的目标,确定课改的走向。其中,修订已试用十年的课程标准,就成为新课改继续发展的需要。为此,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实验稿进行了修订,并于今年年初正式颁布《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计划在今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新版”)并不是对课标实验稿的小修小补,而是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新的厘定。本文仅就课标新版的内容作简要的说明,以期引起同行们对历史课程标准新变化的关注。

一、课标前言部分的新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的第一部分是前言,由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个子目构成。与课标实验稿相比,课标新版前言部分有了新的内容。

1.对课程性质的新阐释

课标实验稿中的课程性质,实际上只是概述了历史课程的作用,而没有直接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性质是什么。课标新版则对历史课程的性质作了明确的阐述,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性,并对这四个特性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应该说,这是在国家的教育文件中首次对初中历史课程性质进行了概述,有助于我们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定位、属性和特点。

2.对课程基本理念的新强调

课标新版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进行了更为清晰的论述,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初中历史教育要秉持的理念,与课标实验稿相比,更为简明扼要。在这部分中,除了提出课标实验稿中已论及的教育理念,如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倡导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创新等。课标新版还有一些新的提法应引起我们注意,诸如:(1)强调要“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2)强调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3)强调要“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这些理念,对于教师进行历史教学有着指导意义。

3.对课程设计思路的新调整

课标新版在课程设计思路方面进行了较大调整。首先是提出了历史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即“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在这一总体设计思路下,课标新版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设计思路。其中,继续保留了课标实验稿中对课程目标的划分思路和课程内容六个板块的设计思路外,最重要的变化是弱化了课标实验稿中的学习主题,而是采用“点一线”结合的内容呈现方式。所谓“点”,是指具体的历史事实;所谓“线”,是指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内容体系的设计上来说,是要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课程内容依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这一设计思路,体现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性,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应该说,这是对课程内容体系的重要调整,尤其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此外,这一部分中还提出了一些在课标实验稿中未涉及的设计思路,诸如:(1)提出在内容的编制上要精选最基本的史实,展现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2)提出在突出初中历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注意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3)

课标实验稿在能力目标的表述中,有些地方较为含混,如将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合在一起论述(计算历史年代、使用历史图表的等应属历史学习方法的范围)、将表达能力界定在陈述历史问题等。而课标新版则明对课程内容中的教学活动建议进行了说明;(4)提出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问题,为乡土历史教学的开展留有余地。

二、课程目标的新确定。

历史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课标新版在这部分中,首先提出了历史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而在具体的目标方面,继续保留了课标实验稿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划分,但对这三方面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进行了新的表述,使之更为明确和完整,也更为清晰和易于把握。

例如,在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两版的表述对照如下。

确划分为五条,其中第1、2条涉及知识目标,第3、4、5条涉及能力目标,包括阅读、观察、想象、理解、分析、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再如,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两版的表述分别。

课标实验稿对过程目标的阐述不甚清晰,在方法目标方面提得尚欠具体,而课标新版将这一领域的目标明确分为五条,其中前三条涉及过程目标,后两条涉及方法目标,尤其是对方法的目标要求提得较为具体。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课标新版是列出了六条,其基本精神与课标实验稿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但在一些重要的方面则是更为强调,论述更为清晰,也有一些新的提法值得注意。例如:

(1)在民族观的培养要求方面,特别强调要“认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2)在认同感方面,明确提出要“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

(3)在国际视野方面,提出要“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

(4)在人生观方面,提出要“初步理解个人

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

从以上可以看出,课标新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比课标实验稿提得更为具体,指向更为明确。

三、课程内容的新构建

历史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这部分涉及教学的具体内容,是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具体指标,因而也是教师们最为关切的。课标新版根据课程设计思路,在课程内容的编排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其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1内容概念

课标新版将课标实验稿的“内容标准”的提法,改为“课程内容”。这是因为“内容标准”的概念在内涵上不易廓清,尤其是像历史这样的人文社会学科。而“课程内容”的概念则更为明确,即指课程所含具体内容的体系、线索及要求等。

2.体系新构

课标新版重新编写了每一个学习板块中的导言部分,依照历史发展时序的原则,对该学习板块所涉及的历史发展基本线索、主要特征和重大史事进行了概述,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特征,使教师能够了解该学习板块教学内容的总体框架和结构。在每一板块的内容中,改变了课标实验稿学习主题的结构,而是按照历史时序的发展,列出重要的史事要点。

3.知识增减

在内容的编排选择上,秉着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史事这一基本原则,删除了课标实验稿中过难、过偏、过细的内容,以降低难度,使课程内容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总体上来说,课标新版中的内容知识点比课标实验稿减少了五十多个,如世界古代史板块中,减去了课标实验稿中的南方古猿、三大人种、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布匿战争、丕平献土、琅城起义、希波战争、马可・波罗、阿拉伯数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荷马史诗》、阿基米德、麦加清真寺、巴黎圣母院等知识点。’

课标新版的课程内容在消减一些知识点的同时,也适当增加一些课标实验稿未涉及的知识内容,如中国古代史增加了东汉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增加了义和团运动、袁世凯复辟帝制;中国现代史增加了雷锋;世界古代史中增加了早期大学、基辅罗斯;世界现代史增加了生态与人口问题等知识点。这些新增的内容,有助于更好地体现历史发展的时序、范围和时代的特征。

若将增减的内容统一计算,课标新版要比课标实验稿减少了三十多个知识点,使知识总量有所下降,进一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使内容更加集约,重点更加突出。

4.提法新变

课标新版在内容编排和提法上有一些新的变化。历史教育的内容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研究新成果的出现而有所改进,这是毋庸置疑的。课标新版在这方面也有一些重要的变化,兹举数例如下:

(1)将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这一传统提法,改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因为从概念上讲,“融合”是指合成为一体,容易使人在民族关系的认识上产生误解;而“交融”则表明是相互性的,更符合历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往来、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情况,也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

(2)将七七事变后“中国的全面抗战开始”这一提法,改为“全国性抗战开始”。因为“全面抗战”是与“片面抗战”相对应,而“全国性抗战”则与“局部抗战”相对应。中国的抗战,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件爆发后就开始了,但从全国的角度上讲还仅是局部性的抗战,七七事变后则转为全国性的抗战。

(3)课标实验稿是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放在世界近代史的学习板块之中,而课标新版则改放到世界现代史的学习板块中。这是根据国内外史学界已基本得到公认的划分,即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5.形式更新

在编排形式上,课标新版是将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建议用双栏表格的形式,列表对应显示出来,使之更为直观,更易于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操作。如中国古代史板块的起始部分,是这样显示的:

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建议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观

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我国境内的古人类遗址。

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

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

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总之,课标新版在课程内容方面有不少新的变化,教师们应加以认真的钻研和领会。

四、实施建议部分的新修改

历史课程标准的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四部分构成。课标新版在这四个方面也作了新的修改,简述如下:

1.教学建议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概括提出了七条教学建议:(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2)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3)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4)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5)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6)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7)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些建议,有不少是在课标实验稿中已经提出过的,但也有新提出来的,例如第三条建议,指出教师要进行清晰明了的讲述,使学生知晓历史的背景、主要经过和结果,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感知历史,清楚地了解具体的历史状况。如通过具体讲述历史人物典型的言行事例,使学生有真切的感悟,加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认识。这条建议,实际上是有针对性的。

另外,在课标实验稿的教学建议部分中,列出了多个教学活动案例。而课标新版则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这是因为教学活动案例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实践中师生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课程标准作为国家的教育文件,主要是在指导性、引领性上提出有关教学实施的思路,不必论及过细的教学具体操作方案,这样也为广大师生的教学活动留有更大的空间。至于教学活动案例,可以放在课程标准的解读当中,供教师参考。

2.评价建议

课标新版的评价建议,强调了注重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提出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要求运用科学、可行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尤其是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在评价的设计上,课标新版分别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提出了评价思路和要求。同时还对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的实施、评价结果的解释和反馈等方面提出建议。

3.教材编写建议

课标新版在这部分主要是具体说明了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图册、教师教学用书的功能,强调历史教科书是学校历史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并对教科书的编写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初二历史学习经验总结第5篇

一、读《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心得体会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对我们党百年来的理论探索史作了集中反映,系统回顾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入总结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理论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刻阐明我们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是全党全社会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权威教材。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收集的40篇的讲话,涉及了很多理论知识,部分讲话过去我学习过,但这次读起来感觉还是不一样。我思考至少有两条原因,一是理论既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又是接受实践检验的。当我们伴随着党的以来的丰富实践走过来时,当我们一步步探索解决新问题新矛盾时,当实践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时,我们的思想就会成熟很多,理解当然也会深刻很多。二是理论是贯通的,是在继承中发展的。当读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准阐述,这“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感悟也会真切得多。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多次出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论断,为什么反复强调这个问题?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不吃下去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也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我们查处的那些留置对象,之所以会跌入违纪违法的陷阱,从根本上上讲就是把初心和使命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化无处不在,我们每个党员都要在思想政治上不断检视,自我剖析,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只有筑牢理想信念之魂,才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验。

贯穿《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全书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经验和历史智慧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在本书中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回顾历史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而是为了总结经验、砥砺信仰、淬炼灵魂,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在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无私奉献的先进模范,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城墙,为我们立党兴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有句老话说得好,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我们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学好党史,把我们党在苦难辉煌中铸就的伟大精神当作时刻不能忘的立身之本,不断从党的奋斗历史中吸收养分,传承红色基因,搞清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逻辑,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进而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归纳通读本书的学习收获,可以概括为几句话:要从党史中汲取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自我剖析个人存在的问题

1.存在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思想。具体表现:仅限于自己守纪律,讲规矩就行,对领导同事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面关注较少。

2.工作方法简单,想事谋事能力有待加强。具体表现:有时候思想保守,拘泥于现状,淡化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存在应付式工作。

3.性子急躁,耐心不好。具体表现:完成的工作没有仔细检查就上报,审查调查中遇到挫折轻易放弃。

4.对工作的创新意识不够,专业知识较弱,存在不犯错的思想偏差。具体表现:工作缺少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认为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可以满足现在的工作需要;有时候存在畏难情绪,专业知识特别是办理职务犯罪相关法律知识不够精,缺少开拓拼搏劲头。

5.工作魄力不够。具体表现:凡事亲力亲为,不善于调动其他同事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工作冲劲不够,安于现状。

三、下一步改进措施

1.在政治上求“强”。深入学习和自觉践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自觉同中央看齐定向、对标对表,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初二历史学习经验总结第6篇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党支部同委员会联建,积极开展“学习党史、抓业务、促交流、创思路”系列教育活动,引导支部全体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爱党热情,传承红色基因,启发创新思路,厚植担当精神,彰显党员本色。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的历史,是一部民族独立的革命史,是一部改革发展的拼搏史,是一部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史党支部同联建方支部开展“回顾百年辉煌党史”主题课件学习。此次学习主要从建党初期、第一次国内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全民抗日战争、国共和谈、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过渡时期、改革开放等10个重要历史阶段学习。在学习中引导党员知史爱党、知史爱国,通过此次支部联建学习,党员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的历史意义,深刻体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实践意义。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展望未来,同结对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员工始终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党史、积极悟思想、主动办实事、努力开新局,攻坚克难严把安全质量关,更加确保生产运营路,力争高标准、高质量、严落实推进支部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着力提高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成果,着实筑建运营堡垒。

身居其位,责有攸归。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百年为民之路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私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有视死如归、信仰坚定的态度,他们有矢志为民、扎根基层的精神。为持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践行党员的光荣使命,推进安全生产进程,党支部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深入一线开展二期信号设备安装现场,同结对支部进行深度探讨交流,深刻探讨安装进度,安装要求、安装标准、安装工艺等多方面探讨问题。各位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二期设备顺利调试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努力提升自身技能,为保障信号设备平稳安全运行奠定基础。

笃行致远,惟实励新。党支部现场分析学习电路配线原理,学习信号设备机柜电路配线经验,用实际行动体现“抓业务、促交换、创思路”共建目标,切实结合“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总体要求。党支部积极与结对支部开展联建工作,坚持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以资源互通互助为基础,一起切实做好设备安装调试进程工作。党支部书记表示:“支部一手抓生产、一手提技能,借此机会深入一线,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主动意识,切实做到‘以党建促进生产,以生产引领党建’的结合与应用,始终保持党性和奋斗精神,不断取得工作实效。”支部不断总结经验,在学习领悟中带领大家坚定理想信念,着力提升和保障生产、运营、维护效率。将所学,所提升,所熟悉带回岗位工作,切实结合实践履行党员带头作用,保障运营设备平稳运行。

初二历史学习经验总结第7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卓越课堂教学模式

为贯彻重庆市教委关于“减负提质”的文件精神,创造性地实施“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江津区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全区教育质量,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上、体现在学生发展上,江津区教委进行了广泛调研,并结合全区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卓越课堂”发展战略,为全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卓越课堂”对初中历史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经过认真学习、研究、贯彻《重庆市江津区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和《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等纲领性文件的精神,我认识到:“卓越课堂”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全区上下齐心合力,分阶段推进,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全面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普遍达到有效课堂要求,总体水平明显提高,最终创建出“卓越课堂”,这对全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历史学科,目前的教学改革不够深入,教学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卓越课堂”对全区的初中历史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一是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将历史学科视为以记诵为主的“单向接受的科目”的思想观念。要争取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历程和重大事件,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从而为学生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是要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人文素养。作为人文学科,历史教学的真谛并不只是传递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识,而是在于传递人文信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同时加深自己对历史的思考。教师要广泛地阅读,大量地了解相关信息,掌握多学科的知识,不断地进行思考,养成开放性的思维,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三是要改进教学方式,教师应充分考虑江津的区域特色和教育现状,以学生学为本位、以开放生成为本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并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出发,组织教学活动。

四是要在反思中创新教学模式。教学反思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教学技能。在历史学科中要真正地实施反思性教学,教师必须增强自觉反思的意识,知晓教学反思的内容、策略与方法,并懂得在教学反思中逐步改进和完善,最终创新教学模式。

二、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打造具有江津特色的“卓越课堂”。

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它是联系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纽带和桥梁,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富有成效的教学实际经验的系统总结。科学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历史教学提供一套具有科学依据的、稳定的、系统的操作方式,有利于教师摆脱凭个人经验和感觉教学、在实践中摸索的被动局面,从而帮助广大教师尽快走上教学的科学化和正规化的轨道,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所以,要打造具有江津特色的历史“卓越课堂”,探索出一套具有区域特色的、在江津范围内广泛适用的、优质高效的历史教学模式非常关键。

江津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夏昭禄说:“‘卓越课堂’是一种教育理想,是一种价值追求,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基本要求是既要体现10年课改的成果,又要体现新课标修改的精神,使师生双方都得到最优化发展。”的确,10年课改初见成效,江津区的历史教师们逐渐探索出一些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但尚未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导致一些课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因此,积极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是改变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深化历史课程改革,打造初中历史“卓越课堂”的当务之急。

(一)、优化整合多种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初中历史新课改的发展和深入,一些有创见的教师已探索出多种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如“自学辅导法”、“六步教学法”、“愉快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目标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图示教学法”、“电化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有的是传统教法的集结,有的是现代教学方式的创新,它们推动了新课改的深入,比较适用于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虽然教学模式并不等同于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但教学模式的建立必须依靠科学的、合适的教学方法作为依托。所以,我们教师要加强学习,从上述的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中吸其精华,弃其糟粕,选择性、批判性地进行取舍和优化整合,从而探索出适合江津教育现状的、适合江津师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加以实践、改进、补充和完善,逐渐形成一套理论的、系统的、综合的、稳定的教学模式。

(二)、学习借鉴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

有的省市改革起步早、力度大,已经探索出较为成熟而且颇具前瞻性的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榜样。比如北京的“历史课堂主体活动”教学模式,上海的“主体历史比较教学模式”,湖北的“导向、展现式”教学模式;海南的“抛描式脑图”教学模式等等,都是初中历史教学领域中创建的、比较成功的教学模式,它们已初步显现出独到的科学性和生命力,并为培养创造型跨世纪人才,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其中的成功经验,推动我们的教学模式建设和“卓越课堂”建设。

(三)、结合江津的实际情况,打造具有江津特色的“卓越课堂”

初二历史学习经验总结第8篇

根据《中共漠河林业局委员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漠河林业局工会认真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一部署及林业集团公司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相关工作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党员党史集中学习计划如下。

一、学习方向

使党员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系统掌握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学习传承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斗争铸就的革命精神;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

二、学习目标

通过开展党史教育学习,使党员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政治自觉;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进一步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

三、学习计划

党员党史教育集中学习计划表

序号

学习内容

具体要求

学习方式

时间安排

1

深入学习领会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党员干部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汇聚起“十四五”时期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明确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党中央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感悟这一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学习强国集中学习

2021年3月

2

根据《中共漠河林业局委员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人力资源科组织全科党员干部,传达落实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一部署及林业集团公司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相关工作要求。

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学习方向,进一步加强党员自觉“党史、讲党史、懂党史、用党史学”的使命责任感。在党史学习中铸就信仲之魂、夯实思想之基、担当为民之责、增强斗争之力、涵养清廉之风,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成为推动林业局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上,以优异成绩迎庆建党100周年。

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

2021年4月26日

3

全面深入学习党史和近代史,深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通过长期坚持学习伟人留下来的宝贵精髓,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学习中掌握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不断营造人力资源浓厚的党史学习氛围。

读书班集中学习

2021年5月-7月

4

深入学习领会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读《中国共产党简史》,学习党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

深刻领会百年来我们党的光辉历程、伟大贡献、初心宗旨,深入学习领会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淤血奋战,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坚持党员每天20分钟、每周100分钟的自学进度,并做好学习笔记)

读书班集中学习

2021年5月

5

深入研读《习近事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学习党的历史性变革和重要著作篇目。

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道路,党领导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坚持党员每天20分钟、每周100分钟的自学进度,并做好学习笔记)

读书班集中学习

2021年6月

6

深入研读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及时跟进学习关于党史教育的重要讲话和最新指示精神。

坚持注重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使党员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光辉历史、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掌握。(坚持党员每天20分钟、每周100分钟的自学进度,并做好学习笔记)

读书班集中学习

2021年7月

7

深入学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围绕学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讲话的时代意义、学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树立正确党史观。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历史的系统把挥,更好地知党史、听党话、跟党走,更好地继承传统、立足当前、开创未来。

观看直播集中学习

2021年7月

8

组织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组织党员线上观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型主题展览,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通过观看中国共产党成100周年庆祝活动深化学习。

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进一步深化对“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认识理解,增强党员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凝聚推动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力量,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观看直播集中学习

2021年7月

9

按照2021年漠河林业局职工培训计划的时间节点,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党员学习“红船精神”、“北大荒精神”、“百年初心与历史使命”、“漠河林业局发展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等培训学习,进一步锤炼党员的“七种能力”。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学习党史中守初心、担使命。不断提高党员思想站位和觉悟,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恪守人民情怀,勇担历史重任,提振人力资源科党员队伍的“精气神”,为林业局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培训班集中学习

2021年7月-10月

10

深入学习党的六中全会精神。

围绕学习党的六中全会精神,开展专题研讨,选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更好地用觉中央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力、统一行动。

读书班集中学习

2021年11月

11

深入学习在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大会上的重委讲话精神。

深刻领会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成果、宝贵经验,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漠河林业局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党员队伍保障。

会议集中学习

中央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大会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