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icu患者的基础护理

icu患者的基础护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0 17:11:31

icu患者的基础护理

第1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重返;影响因素;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reducing the return rate of ICU patients by nursing means.Methods Collecting data from October 2013 to October 2015 to return to ICU patients, recording thei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turn to the causes,through the data analysis to return to influence factors.Results Nearly 2 years 1315 cases of transferring patients,36 cases of returning to ICU,readmission rate of 2.74%;to return to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include patients,families,and nursing,management,and other factors.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nursing service training,strengthen the ward management,establish regular follow-up and nursing consultation system,and reduce the rate of return of ICU in patients

Key words:Intensive care unit;Return;Influence factors;Nursing

1 临床资料

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中心ICU共收治患者1427例,转出1315例,重返36例,重返率2.74%。重返者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7.2岁;多数患者存在三种以上疾病,入住ICU第一诊断疾病分布:心脑血管疾病12例,慢性呼吸功能不全9例,外科手术后6例,高位截瘫4例,重症胰腺炎2例,其他疾病3例。重返直接病因有:呼吸道问题16例、心脑血管问题9例、消化道问题5例、术后并发症4例、其他2例。重返后13例安置人工气道,23例应用呼吸机,12例应用血管活性药物,5例行纤支镜灌洗,3例行血液净化治疗。重返者医疗费用每日是非重返者的1.6±0.7倍,重返后入住ICU时间为(4.3±2.47)d。重返者中病情好转转出25例(其中3例再次重返ICU),家属放弃治疗7例,死亡4例。

2 影响因素分析

2.1患者因素 研究显示:IC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转出风险及重返率成正比。ICU患者存在病情重、病程长、基础疾病多、多系统多器官功能异常、合并症并发症多、年老体弱、抵抗力低等特点,即使病情暂时稳定、顺利转出ICU也可出现病情反复或加重。本组中最主要的重返病因是呼吸道问题(占重返率的44%)。其中咳嗽无力致排痰不畅7例,误吸4例,肺部感染发生或加重6例,呼吸衰竭3例,重返者中14例有呼吸道基础疾病。因心脑血管问题重返的9例:其中心律失常3例,心力衰竭、脑卒中和心跳呼吸骤停各2例,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6例。本组中未达到转出指针而转出者占重返率的19.23%。

2.2家属、陪护因素 部分家属因年少、年老或工作需要无法照顾患者而请陪护照料,因在ICU期间对患者的治疗护理参与较少,转出后陪护人员后续护理跟不上易出现照料失误而致病情加重。有的家属认为患者在ICU病房多住几天可使病情更稳定而要求重返ICU。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家属认为ICU费用高、对ICU的密闭环境和无陪护制度不理解、误会医务人员故意拖延患者转出时间或对转出标准不清楚,导致患者因家属强烈要求过早转出ICU,而在普通病房又得不到较好照顾,不得不重返ICU。此类因家属、陪护因素导致重返者占26.92%。

2.3管理因素 因医院管理要求,患者住院时间长会影响病房平均住院日、药品比例等因素导致患者转出标准把握不严。普通病房医护人员缺乏、工作量大、排班结构不合理,危重患者的转入带来较大护理压力。少数达到转出标准患者因主要疾病对应科室无床位而转入其他科室,转入后得不到专科护理致重返率增加。

3 护理对策

3.1加强护士业务培训,提供合理的资源配备 对ICU转入患者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在病区内形成当班护士、质控护士、护士长三级监控体系。护理人力资源不足不仅会影响护理质量,也会给护理人员造成了很大的生理及心理压力。对ICU转入患者重点加强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气道护理、引流管护理、排痰护理、院感防控,做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因此增加护理人员配置、合理排班、加强责任心教育势在必行。ICU 转入患者在转入72 h内病情通常较重,加上转科途中颠簸、环境及医务人员改变等易造成不适,应派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负责其护理,床旁配备必要的抢救用物及监护仪器、氧气、吸引器等设备,待患者适应新环境、病情稳定后再予以撤除。

3.2规范患者转出流程,提高交接班质量 制定并遵循规范的ICU患者转出流程。对未达到转出指针而要求转出者重点强调转出风险,请家属确认签字。根据患者情况准备转运中需要的抢救药品、物品及其他用物。医务人员共同护送患者转科,保障安全。与接收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口头、书面、床旁交接班,详细交接患者病情、诊疗经过、管道、皮肤、病历资料等情况,双方确认签字。

3.3建立ICU转出患者定时随访制度和护理会诊制度 建立院科两级转出患者护理随访制度。规定ICU患者转出后5 d内责任护士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对ICU护理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并作出健康指导。医院成立随访办公室,对临床科室随访工作尤其是ICU转出患者、特殊患者等的随访及反馈进行监督和抽查。普通病房设立联络护士,成立危重症护理小组,定期总结汇报ICU转入患者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讨论,必要时请ICU护理会诊。Frost等人认为,为ICU 转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和随访等目标性干预对降低ICU 重返率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ICU专科病房;专科护士;教育培训;增强素质

ICU临床专科责任护士在临床实践的理论价值研究,就得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ICU专科责任护士,不断提高ICU责任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是对促进大型公立医院ICU整体病房专科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的有效方法与措施。研究与建立ICU专科病房责任护士在临床诊治的医学实践中,强化专科护理专业知识、技术操作、职业教育与培训,能不断使其专科的责任护士的业务技能、人文素质 、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敬业精神得到不断的升华,增强严格执行护理程序和护理准则的自觉性,有助于对ICU专科责任护士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得到显著的提高,实现与达到ICU专科责任护士的综合素质符合国家卫计委的标准与要求。本文就中南大学湘二医院神径内科ICU专科责任护士在临床实践的价值研究谈点体会:

一、加强ICU专科责任护士的临床教育培训、明确ICU整体病房的功能

(一)制订专科培训计划与培训制度。科主任和护士长要重视对本科护士的整体培训责任计划与制度的落实工作。在整体病房医患关系的责任中医疗质量的全面体现除医生负有主导责任外病房中的护理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特别是在整体病房护理的责任护士的人文素质与标准是严格和严谨的。[1] 制订专科培训计划与培训制度,要深刻认识砍柴不误磨刀功,加强责任护士的教育培训工作是做好病房整体护理、确保护理的基础。要深刻分析与认识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护理工作量大、患者病种繁杂、病情严重、进展迅速,要求ICU护士具有高度的应急能力、多种专业素质及良好的心理应变能力,才能为患者的健康与生命保驾护航[2~2]. 增强ICU专科责任护士的临床教育培训的计划按排与制度落实,根据本科室护士的实际业务水平、岗位工作需要以及职业生涯发展,制定、实施在职护士在职培训计划,加强护士的继续教育,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和应用,做好ICU专科责任护士的临床教育培训计划与制度落实,是做好ICU病房护理质量的基础性工作。

(二)加强新进护士的职业培训。对ICU病房每年的新进护士除要求参加医院组织的三天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制度学习与教育外,科主任和护士长更要重视对新进护士在ICU病房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及对危重病人护理责任、交接班制度、药物管理制度、工作中各项流程、规章制度、服务理念、危重病人的抢救制度、医德医风以及医患沟通等内容由一些年制高的、经验丰富的、高职称的专家形老师进行带教。对新进护士落实岗位规范化培训还应应当包括岗位职责与素质要求、诊疗护理规范和标准、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及临床护理技术等,且要突出本科的特点与特色进行轮转培训,提高护士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全面熟知与明确ICU整体病房的功能。

(三)强化教育培训的责任落实。要求在ICU工作的全部护士均要参加医院组织的护士培训,不能缺席、对缺课者要补课,护士培训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突出专业内涵,注重实践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以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且还要参与护士长和科主任在ICU病房业务培训学习,一般通过培训学习6个月后对新进的护士除参加医院教育培训考核外、还要参加科里组织的评价技能素质考核.ICU病房业务培训考核内容. 主要以ICU 病房《危重症护理学规范化培训教程》和《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教程》为依据,主要包括

ICU相关的护理理论体系、ICU护理人员工作制度及各班人员工作职责、ICU基本的监护流程、ICU常用仪器的使用、ICU常规的护理操作流程、机体各系统危重症护理操作、各种ICU护理工作文书书写标准、ICU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的综合考核,对考核成绩不及格要补考及追责,对考试和临床护理操作优秀的要奖励。

二、重视ICU整体病房护理的责任管理

(一)在ICU大力培养与培训护理专用人才,落实护士配备标准。建立ICU专科护士临床实习培训模式,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专科护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能力.且要根据《医药卫生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大力培养与培训护理专用人才,落实护士配备相关标准,加强基层护士人力配备,优化护士队伍结构,提高护士队伍的服务能力,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全程的规范化服务,且每个责任护士都要直接固定地从患者的进院到出院都要包干患者,这就求医院在整体病房的护理中,对责任护士的责任护理的难度越来越大、标准与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服务能力与要求也就越来越强。认真开展对ICU护士的专科护理专业培训,重点加强重症监护、急诊急救、血液净化、肿瘤等专业领域的骨干培养,不断提高护理的专业技术水平。

(二)根据ICU病房的工作性质,严谨做好护士的排班与派班工作。ICU病房护士的派班工作要结合ICU工作性质、工作任务、责任轻重和技术难度等要素,明确岗位所需护士的工作职责与任务而进行科学合理的排班与派班。且要根据专科特点、ICU病房主要是危重病人多、护理工作量大、要科学做好护士的上班的排班制度,特别要注重节假日的排班,不能一个护士在24小时持续性工作,影响护理质量;在节假日ICU病房护士人员少,平时医疗任务繁重,为使护士们过上愉快的节假日,护士长要与护理部取得联系,对节假日特别是春节假日的派班工作敬请护理部给ICU病房的支持,可在全院范围给以适当的调整,全面体现医院组织及护理部对ICU病房工作的支持和对护士爱护。做好ICU病房护士的排班与派班工作是确保ICU病房整体护理质量的前提。

(三)建立与完善在ICU病房的绩效考核制度。ICU病房的科主任务和护士长要按照医院的考评制度的规定要求,结合ICU病房护理工作的性质、特点与任务,制订ICU病房的考核标准,建立并实施对护士进行定期考核制度,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日常工作和表现为重点,包括护士的工作业绩考核、职业道德评定和业务水平测试,包括护士完成岗位工作的质量、数量、技术水平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职业道德评定主要包括护士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隐私,注重沟通,体现人文关怀,维护患者权益的情况,其中护理管理岗位还应当包括掌握相关政策理论、管理能力、德才兼备的情况;业务水平测试主要包括护士规范执业,正确执行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和护理技术规范,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应做到每月一次。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收入分配、奖励、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挂钩。

(四)科学建立与完善在ICU病房护士专业技术的评价标准。ICU病房护理着重点不仅在病人某一生物学意义的疾病上,更应把病人视为社会的一个整体来看待,但在ICU病房住院的患者病情特别重、患者时刻会有发生死亡的危险,给做好护理工作带来了难度与困难,这就要求ICU病房工作护士,更要根据病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求,提供适合于患者最佳的整体化护理技术是现代ICU病房管理的责任与职责、也是做好ICU病房管理的基础。为确保在ICU病房整体护理质量与效果,科主任和护士长要更加注重护理的工作业绩、技术能力、医德医风、患者满意度的持续提升,特别要注重对一些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护士的护理人员,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向医院建议放宽职称晋升的年制和外语要求,不做硬性规定。创新ICU病房护士专业技术评价标准的形式和途径,建设一支适应医院卫生战略发展需要的一流的ICU专科病房,更需要培养一批合格的护理专业护士,是推动医院改革发展、做好ICU病房护理质量的新要求、新规则、助推器,也是当今党和政府的新要求。

三、增强ICU病房护士能力的相关途径

(一)确保和谐的护患沟通关系。在ICU病房的整体责任护理中,护患沟通是责任护士在患者住院康复期间与患者包括其家属、朋友之间组成的一种群体间在信息、感情、行为的区域间等多方面的一种护患双向交流,构成和谐护患关系与和谐医院需要加强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ICU病房的护士要深刻理解护患沟通的过程就是在整体护理过程中责任护士为患者医疗护理服务的过程,它是医疗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树立这种意识,才能在具体护患沟通中做到主动热情。和谐的护患关系主要包括非技术服务和技术服务两个方面。非技术服务方面是指责任护士与患者在病房的整体护理中,要求责任护士要专心致志献身医学事业,促进护患利益关系且在医学的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责任护士在整体病房的责任护理中,护理技术的专业服务是主导性的作用,能准确反应护理专业技术、服务水平及对病情与病因的护理效果,且在医院同行能得到认可和赞同的知明度起主导性的作用;其次在医疗服务中的非技术服务与技术服务中如何产生融洽的护患关系,是构筑和谐护患关系、提升护患沟通能力的基本点与核心点。

(二)增强护患沟通能力与培养要增强法律与法制观念。在ICU病房的整体护理中,要全面提升护患沟通能力,责任护士不仅要勤于钻研护理专业和护理操作技术,还得多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懂得一些与护理方面服务相关的法律条款中的内涵知识,不仅是为解决护患矛盾定性分析的尺度,也是自我保护的尺度,更是尊重患者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平等医疗权、疾病认识权、知情同意权、保护隐私权的尺度。医院在ICU病房的整体护理中不能象过去管理一样,一预到护患矛盾及医闹,就急去息事宁人,而应懂得动用法律杠杆,及时与患者与家属沟通,达到维护双方的合法权利,分清责任、确保医疗安全 。

(三)增强护患沟通能力与培养要发挥媒体的作用。在ICU病房的整体护理中,媒体是提升医患沟涌的桥梁。构筑和谐护患关系、化解护患矛盾、建立相互信任是对护患双方都是有利的。护患双方的共同责任是消灭疾病。新闻媒体可以诠释、澄清事实真相,在维护护患双方权利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护患沟通能力发挥媒体的作用是医院宣传部门的责任与任务。医院的名医名师、优秀责任护士、优秀人才及项目、学科建设、医院文化建设等需要媒体的宣传。首先要欢迎社会媒体进入医院宣传,扩大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次患者向媒体反映医院在护患关系上存在问题时,医院需要媒体正能量的报道,做到不扩大、不缩小,尽量缩小负面宣传的影响;在化解护患矛盾的护患沟通中的鼓与呼,应客观、公正、透明地新闻,不能有选择性、倾向性披露,维护护患双方的权利。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标准化镇静护理;ICU;有创通气;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38-02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医院危重病患的抢救以及监护中心。其采取的是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诊疗气氛紧张,这会对患者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心肌缺血等不良反应[1]。曾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约有95.7%的ICU有创通气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过明显不适,而适当的镇静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不良感受[2-3]。在本次研究中将以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ICU接诊的60例有创通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研究标准化镇静护理在ICU有创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ICU接诊的60例有创通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30例;排除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下的患者、预计有创通气时间在24h以下的患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了神经肌肉阻滞剂的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为(53.2±2.1)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为(53.1±2.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未见明显差异(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以及过程方法,其均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基础上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临床ICU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进行标准化镇静护理,具体干预措施如下:①依据本院ICU患者的诊疗现况以及《危重症镇静镇痛指南》制定临床标准化镇静护理方案,并将护理对策的具体实施流程告知护理人员。②将RSS评分作为有创通气镇静患者的镇静目标以及评价依据。在患者插管后观察患者是否达到镇静目标,若未能达到镇静目标则要将影响因素进行纠正,如改善患者的诊疗环境,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定时为患者进行翻身,并协助患者调整舒适,导管的固定要合理,切忌牵拉导管,以免对患者造成不适以及疼痛。调节灯光,降低其对患者所造成的视觉刺激,同时尽量保证安静,降低对患者的听觉刺激。有计划的对患者进行采血以及体检,以及降低患者的所造成的干扰,为患者建立基本正常的睡眠周期,对于清醒的患者则要合理设置家属探视制度。③确定患者的镇静程度,若镇静程度过浅或过深则要技及时通知医生调整患者的镇静剂使用量。若镇静程度良好则可维持原镇静剂量。④依据标准化镇静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工作,并每间隔4h对患者进行镇静程度评估,并详细记录镇静评分结果,若评分结果与当前镇静目标不一致时则要及时通知主治医师,并依据医嘱调整泵速。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患者治疗配合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采用本院自制护理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共涉及护理操作合格情况、护理工作差错情况、各项记录表的填写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等四个方面,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护理质量越佳)。

②采用RSS评分量表对患者镇静程度进行评价,表中共分为6级,分别反映了清醒状态以及睡眠状态,每个状态分为三个层次,1分代表焦虑、不安;2分代表配合、安静;3分表示对医护人员的指令有反应;4分代表嗜睡,但对眉间轻叩以及大声的听觉刺激反应敏锐;5分表示嗜睡,对眉间轻叩以及大声的听觉刺激不敏感;6分表示嗜睡,对外界刺激无任何反应。依据患者的状态进行评价,分数越高则表示镇静程度越深[4]。

1.4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P

2、结果

2.1两组患者RSS评分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的对比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患者的RSS评分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配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的对比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配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结果显示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RSS评分为(3.6±1.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9±1.6)分,且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也表现出明显优异性。该项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标准化的镇静护理干预可有效规范护理操作,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促使镇静泵速调整、镇静评估等流程的操作更具规范性,从而有效防止患者镇静程度过深。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6.6±3.1)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2±3.6)d,观察组的治疗配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ICU有创通气患者进行标准化镇静护理可有效减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周歆平以及马宋红等人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调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护理以及临床观察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5-6],本次研究结果与其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综上所述,在临床常规护理基础上对ICU有创通气患者进行标准化镇静护理可避免患者镇静过深、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率,而且也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故值得在ICU有创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仲璇.ICU患者的情绪障碍调查及护理对策[J].实用全科医学,2007,5(4):369-370.

[2] 王迪芬.ICU重症患者镇静镇痛的必要性[A].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重症医学大会[C].成都: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四川省医学会,2013,152-154.

[3] 马朋林,李秦,刘京涛,等.镇静镇痛策略与机械通气患者ICU不适经历关系的多中心谪查研究[J].医学杂志,2014,33,(8):957-959.

[4] Martin J,Heymann A, Basel 1 K,et al. Evidence and consensus-based Germa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nalgesia, sedation and delirium in intensive care - short version[J]. German Medical Science,2013,56(8):348-349.

第4篇

【摘要】目的减少ICU患者ICU综合征的发生率,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救治的成功。方法对60例患者出现的ICU综合征做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60例患者在精心护理后转出ICU病房54例。结论健康宣教,改善环境,强化基础护理,辅以音乐疗法,加强护患沟通可缓解患者过度紧张,密切护患感情、情绪的镇静,并抑制各种各样的压力反应,减少和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ICU综合征;发病因素;预防及护理

ICU综合征是指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发生率最高可达60%。ICU综合征会对康复构成负面影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如何预防和减轻ICU综合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院ICU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住后发生ICU综合征患者60例,我科护理人员积极采取各种护理干预措施,多数患者恢复良好,现将发病因素及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ICU病室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住后发生ICU综合征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52岁。住院时间最长45天,最短3天。

2发病因素

ICU综合征发生的原因主要与环境的突然改变,患者本身的属性及身体疾病状况有关。

2.1环境因素

2.1.1ICU是危重患者实施集中监护的场所,医疗仪器多且先进,患者进入相对陌生的环境。

2.1.2ICU噪声污染平均有63-92分贝,高于国际标准。而工作人员的交谈是噪声的主要来源。

2.1.324小时均使用人工照明,干扰患者的睡眠,影响患者的睡眠周期。

2.1.4同室病友的痛苦表情和声,会使之产生心理感应,增加精神负担。

2.1.5家属探视受到病情和时间的限制,无法留下陪护。

2.1.6ICU医患比例相对比较高,工作节律快,给患者以忙乱的感觉。如进行有创性操作,如吸痰、动静脉穿刺,可引起患者的心理不适感。

2.2患者自身因素

2.2.1由于起病突然、病情变化快,大多数患者毫无心理准备,难以接受,出现焦虑、惶恐的情绪。

2.2.2意外伤害导致残疾,患者表现为沮丧、绝望不配合治疗。

2.2.3家庭经济情况较差,担心医疗费用和今后的生活费用。

2.2.4男性发生ICU综合征的较女性多见,尤其是性格内向的男性更易发生。老年患者ICU监护中更易发生本征。

2.3疾病因素

2.3.1ICU患者易出现代谢紊乱,使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紊乱,而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

2.3.2手术部位及手术范围、手术时间也是ICU综合征的诱因。

2.3.3在现有疾病中,与疾病种类及严重程度有关。

2.4其他治疗过程中,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会使患者产生谵妄与激越。

3预防及护理

3.1健康宣教

3.1.1热情接待患者,对拟作大手术后转入ICU的患者建立术前访视制度,向患者介绍ICU的基本情况以及住ICU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1.2向家属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告知在监护室的流程,解除其恐惧、焦虑情绪。

3.1.3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各种提问,使患者安心,家属放心。

3.2改善环境

3.2.1环境温度、湿度要适宜,室内空调调节室温20-22℃,保持湿度50-60%,最好使用层流洁净病房。

3.2.2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应保护患者的隐私,尽量减少暴露部位,随时给予遮挡,使患者感到尊重。并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

3.2.3夜晚睡眠时,可采用柔和的灯光或是地灯,把一些干预性的操作安排在白天进行,减少因治疗的随机性而经常打搅病人。

3.2.4使用监护仪等仪器时要尽量降低声音,暂时不用的仪器尽量关掉,仪器放置时要避免放在患者活动区域。床与床间应有布帘相隔,尽量避免让危重患者看到别的危重患者抢救的场面或是恶液质患者的状态。

3.3强化基础护理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常因伤口疼痛或留置的各种联线、导管缠绕,使活动受限,不佳导致局部受压,机体抵抗力又差,很容易并发口腔感染、肺部感染、皮肤压疮等疾病。所以要严格操作规程和无菌原则,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气管切开护理、皮肤护理等,减少患者的不适、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3.4音乐疗法有助于减轻和预防ICU综合征

3.4.1将60例患有ICU综合征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辅以音乐疗法进行护理。两组病例通过抑郁自评量3.4.2统计方法采用组间均数比较的t检验,P>0.01有统计学意义。

3.4.3以上说明在ICU紧张环境中应用音乐疗法,可缓和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促进感情、情绪的镇静,并抑制各种各样的压力反应,可减少和预防ICU综合征的出现[3]。它对其他药物无不良影响,安全性可靠,而且音乐疗法是被动性疗法,器材要求简单,无条件时只需音乐播放装置即可,因此经济实用。如有条件可配置立体声耳机、避光装置,如墨镜。此外,音乐疗法对护士的要求不高,只需懂得一些音乐知识,且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情、民族、文化、爱好、情趣、性格、音乐素养等进行综合评价后即可进行。

第5篇

【关键词】心理护理;ICU重症;护理质量

51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08-02

ICU是抢救和监护危重患者的科室,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增强,显著提高了ICU救治水平,但存活患者因疾病本身痛苦,加之过分担心预后及经济状况,缺乏家属陪伴等,心理问题日益突显,甚至对病情转归及远期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心理护理是“以人为中心”新型医护模式的核心内容,有助于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及医护依从性,对提高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选取相关病例,就基础护理与完善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加以比较,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共选择80例ICU在病房患者作研究对象,男56例,女24例,年龄59-78岁,平均(68.2±3.4)岁。主要疾病包括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中毒、脑外伤、复合伤及各种大手术后等。患者或家属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选取病例应用ICU常规基础方案护理,即密切病情观察,加强对症支持,完善日常照护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重视个体化心理护理的应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针对性心理疏导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了解其个性特征,依据特点进行针对性疏导,耐心聆听患者倾诉,应用鼓励、解释、暗示的方式,就积极乐观的态度向患者传达,使不良情绪造成负面影响消除。重视患者提问题,找出引起抑郁、焦虑的根本原因,尽可能的提供帮助,激发患者热爱生活的热情,克服对重症疾病的恐惧,促使主观能动性发挥,加快病情好转。

1.2.2健康宣教就重症疾病知识向患者和家属宣教,告知疾病好转情况,纠正其错误观念,使其知晓ICU在监护病情方面的优势,建立正确的对待疾病的态度,增强救治信心,提高适应能力。针对情绪激动者,可运用温和的语言和娴熟的护理操作取得患者理解及信任,使情绪调整至最佳状态。

1.2.3运用榜样的力量可介绍同类型康复成功的病例,或由预后理想的病例与患者建立沟通,讲解自身抗病经验,使患者可依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吸取有利经验,在克服不适障碍的同时,全面应对治疗。另外,重视医院在技术力量和医疗仪器设备优势方面的讲解,减轻患者不安情绪。

1.2.4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是患者习惯的生活环境,家人对患者关爱的程度,言谈举止,均在心理上对患者产生直接影响。因ICU多为危重疾病,需较高的医疗费用,部分家属因经济压力大,不同程度的将不良情绪向患者发泄,为重要诱导患者出现抑郁、焦虑原在。故护理人员需与家属建立良好沟通,取得配合,使其明确自我言行对患者康复的影和响,鼓励家属为患者构建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提供患者习惯的日常生活模式,以消除患者心理问题,为疾病康复打下基础。

1.2.5人文环境干预注意ICU病房温度、湿度、光线调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休息和睡眠环境,以使机体内环境达到最佳的稳定状态。合理应用药物,依据患者好转情况,可尽早转出ICU,获取家属陪伴,减少心理层面的恐惧。

1.3指标观察①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量表,就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展开调查,总分为100分,>70为及格。②心理状况:应用汉密尔顿焦虑表(HAMD)评分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况,分值越低,效果越好。以上述两项观察指标作为反映护理质量的标准。

1.4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χ±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护理满意度为了95%,明显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ICU患者病情危重,病程发展快,限制家属陪护及探视,加之受疾病本身等多因素影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对医护配合和疾病康复产生了不利影响,了解患者个性特征,不良心理产生原因,行对应干预是改变上述状况的关键。负性心理产生原因分析:①过分担心治疗预后;②转入ICU病房后,部分患者有剧烈情绪波动,极易出现冷漠、愤怒情绪,不愿接受现视;③部分患者反感医院环境,进而产生悲观心理;④ICU患者,特别对病情了解较少者,易有恐惧死亡的濒死感。

整体化护理模式中,心理护理为重要组成部分,患者身心各方面均有兼顾,为应用针地、态度、表情、语言去影响患者,加快病情康复进程。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依据患者个性特征予以理解、支持、鼓励和尊重,是迅速取得患者信任的手段。加强健康宣教和应用榜样力量,可促进患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克服负性情绪,提高医护依从。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舒适的休养环境,使患者保持乐观心境,激发热爱生活的信心,有勇气积极应用疾病,对提高护理质量、改善疾病状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况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加强ICU重症患者心理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患者疾病康复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王金凤.ICU患者心理障碍的来源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9):77.

[2]杨红.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32(3):590.

[3]房君,王春英,黄淑群.不同护理模式对ICU病房患者心理状况的护理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9-50.

[4]时秀云,邵云霞.ICU患者心理护理326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5):227.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ICU患者114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4年2月—2015年2月,ICU患者114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72例,女42例,年龄20~60岁,平均(41.26±1.69)岁;体重45~83 kg,平均(63.12±5.97)kg;原发疾病:24例脑出血,39例脑外伤,21例脏器功能衰竭,12例重症休克、败血症或中毒,18例心肺复苏。对照组中,男68例,女46例,年龄22~65岁,平均(40.45±2.05)岁;体重46~85 kg,平均(64.21±5.59)kg;原发疾病:22例脑出血,36例脑外伤,23例脏器功能衰竭,18例重症休克、败血症或中毒,15例心肺复苏。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原发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ICU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ICU常规病情监护、遵医嘱护理、病症防护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分析临床护理经验、结合ICU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①加强护理团队建设。建立优质护理服务小组、护理风险监控小组等,根据ICU具体情况、患者情况制定专科护理操作规程、基础护理操作规程以及应急处理预案等,同时制定相关责任制度及管理措施确保风险护理与优质护理贯穿于日常护理全程中。组织开展ICU风险相关知识、优质护理相关知识及专科护理知识及技术学习和培训,全面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水平、风险防控意识与能力。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职业水平、年资等组织开展分层次培训,强化专科科室培训,全面提高护理专业技能。

②转变护理工作模式。根据ICU实际需求,合理调整人力资源,实施弹性排班制度。对于午间、晚间、节假日、突发事件以及工作量剧增等环节,随时调配护理人员,确保护理工作的全面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同时也可减轻护理人员的身心压力。强化基础护理的同时,凸显人性化护理、全程护理,做到密切询问患者、详细查看病情、完善基础护理、全程贯穿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全面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满意度。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主动关心患者并为其提供服务,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③优化护理流程。健全ICU护理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并优化工作流程,建立ICU常见病护理流程、专科操作规范,例如CVP监护规范、呼吸机操作规范等,细化专科护理服务内容,从而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专业、高效、优质、及时的护理服务。优化急救药品及器材管理模式,根据ICU诊疗特点以及相关管理规范,准备好各项常用药品,并由专人管理,在使用后及时补充或养护,确保ICU急救护理工作顺利进行。优化护理文书书写,即参照《护理文件书写实施细则》并结合ICU特点设计护理文书表格并结合文字书写,形成ICU专科护理记录单,节约护理文书书写时间、提高护理记录书写效率及准确率,为临床护理争取更多的时间及经历。 

④严格执行无菌规程。ICU留置管路较多、侵入性操作频繁、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病情危重等,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护理中,严格执行相关护理操作规程,切实落实消毒管理制度与无菌操作制度,加强病房消毒以及通风,对于预防或减少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⑤持续质量改进。建立健全ICU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实施定期结合不定期质量监控,逐级反馈既存护理问题并督促整改,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加强对重点时段、环节及人员的监督检查,切实落实核心管理制度,实现全方位、连续性质量管理与护理服务,确保每一个护理环节均一丝不苟。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例如院内感染、跌倒、坠床、烫伤、非刺激性拔管及压疮等。采用科室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护理满意度,评价内容包括护理技术、服务态度、健康宣教、住院环境、沟通技巧等,总评分100分,得分≥90分表示非常满意,80-89分为基本满意,70~79分为一般满意,<70分为不满意。计算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风险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护理方案能够减少或避免坠床、跌倒、院内感染等并发症,改善临床预后,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ICU开展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见表2。 

3 讨论 

ICU是医院急危重症患者集中的科室,日常护理中潜在诸多的护理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护理人员自身综合水平偏低(护理责任心不强、工作经验不足、综合水平低下以及操作技术部熟练)、病房无陪护、消毒隔离不到位、无菌操作不严、护患沟通不到位及护理人员人力资源不足等方面[3-4]。上述因素的存在,可导致护理工作繁重、护理人员高度紧张,容易发生护理差错。 

基于ICU护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转变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开展全方位、人性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对于降低ICU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服务模式,其是在加强常规护理及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强化人性化护理、规范化护理、安全性护理与集成护理,将传统“疾病护理”转变成为“生理-心理-社会”全面优质护理[5]。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充分融合人性化护理的内涵以及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探寻、开展科学性、可行性的护理服务并逐步推进护理质量改进,从而优化内部管理、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以及促进护患关系和谐等[6-7]。同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要求具有综合水平高的护理团队 、严谨的护理细节以及监护整体的连续性护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护理薄弱环节,规避护理风险[8]。通过加强团队建设,切实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理念,更好地体现护理核心,提高护理团队整体水平,进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实施弹性护理排班制度,能够强化护理薄弱环节护理,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转变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也有利于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其更加投入临床护理工作中,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9]。优化护理流程,可规范护理行为,避免因个人护理技术水平不足所致护理缺陷或护理不良事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则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关键环节,也是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上述优化护理模式,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断改进,能够持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得护理工作更加贴近临床和患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地规避护理风险事件。该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在ICU中开展优质护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仅为2.63%,较对照组常规护理后的14.91%显著降低,且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5.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与张隽等[10]报道相似。 

综上所述,针对ICU护理特点及既存问题,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理流程、规避护理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玮.优质护理在提高 ICU 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1):3220-3222. 

[2] 吴晓华.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现代养生(B),2014(1):154. 

[3] 于春艳,张宁,江磊等.优质护理在ICU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7上旬刊):4057. 

第7篇

【关键词】ICU患者;镇静镇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98-02

ICU患者病情复杂严重,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接受多项检查和治疗,这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均带来了较大影响,而且在患病的压力下,患者的心理状态会有明显的改变,表现出焦躁、担忧、无助以及恐惧等症状,不利于患者的后期康复。目前临床上对ICU患者通常会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同时配合有针对性的用药期间护理和临床监护,治疗效果较为令人满意。我院以100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临床镇静镇痛治疗的效果和用药期间的护理体会,笔者将得到的研究成果作如下说明。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ICU患者作为我院研究课题的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研究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为20~84岁,平均年龄(50±2.90)岁;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为19~85岁,平均年龄(51±1.98)岁。100例研究对象均有清醒意识,有自主意愿,而且无长期服用镇静镇痛药物史。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可以作为对照。

1.2 方法

镇静镇痛治疗方案:主要镇静药物包括咪唑安定、丙泊酚等,镇痛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等,药物剂量遵医嘱,患者病情程度不同,剂量也会有差异。

护理方案: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接受一般护理,研究组增加用药期间有针对性护理: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了解,评估患者的家庭状况、心理状态等,用亲切、温柔的语气与患者交流,讲解镇静镇痛药物的效果、剂量、注意事项,消除患者担忧、恐惧心理,增加治疗依从性。同时在治疗后期通过热情、友善的态度和精湛的医学技术逐步建立起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②监测生命体征:在使用了镇静镇痛药物后,护理人员需要高频率的对患者的呼吸、心率、循环系统进行监测,对于芬太尼类镇痛药物,存在低血压、窒息等副作用,护理人员就需要对监测结果及时记录、分析,一旦出现低血压、瞳孔缩小,要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相应的抢救措施。另一方面,患者需要在用药状态下维持一定程度的睡眠,所以护理人员要对药物剂量进行适时调整。③导管护理:ICU患者需要留置导管,护理人员要定期观察导管状态,不能堵塞、扭曲、折叠以及破裂等,导管长度一般维持在25cm左右,要保证导管无菌,每天更换引流装置,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④副作用护理:患者在用药后可能出现呼吸抑制、缺氧以及二氧化碳潴留等,护理人员要重点观察患者的呼吸道是否有异物,定期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异常分泌物,保证呼吸道畅通[1]。镇痛治疗后24~48h内部分患者有尿潴留,护理人员可以避开在镇静药物使用时给患者服镇痛药物,两种药物分开使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镇静镇痛疗效,评价标准:采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Ramsay评分标准[2]:1级:焦虑、躁动不安;2级:安静、配合医护人员;3级:对指令有反应;4级:嗜睡,反应敏捷;5级:嗜睡,反应迟钝;6级:嗜睡,无任何反应。以符合3级和4级标准的评定为镇静镇痛效果优异。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的基本的数据都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的资料运用x±s表示;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

2结果

研究组50例患者中有49例达到镇静镇痛疗效,无明显副作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40例达到镇静镇痛疗效,组间比较有较大差异,P

3小结

对ICU患者应用镇静镇痛药物治疗,同时联合有针对性的用药期间护理,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ICU镇静镇痛治疗的主要内容为通过合适的药物缓解患者焦躁、担忧的情绪,降低副作用,消除疼痛以及应激反应等[3]。我院对用药期间的护理方法进行研究,主要从心理、生命体征监测、留置导管、副作用这4方面对研究对象展开护理,通过临床Ramsay评分标准,研究组有98%的患者达到规定的治疗效果,而且生命体征平稳,无副作用。

综上所述,对ICU患者实施镇静镇痛治疗,同时联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可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恢复,提高镇静镇痛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秦敏,李杰,杨柳. ICU镇静镇痛患者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2):67-68.

[2]刘路.ICU气管插管患者的镇痛、镇静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7):30-31.

第8篇

【关键词】 重症医学 管理探讨

一 危重病医学

危重病医学,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是医学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重症医学科是研究各种危及生命的病理生理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方法学一门临床一级医学学科。它通过对各种原因导致危及生命或处于危险的病理生理状态并且有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的危重病人,及时采取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手段,应用先进的诊断,检测,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各种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危重病人提供全面规范有效的生命支持,以最大程度挽救病人生命,改善病人生存后的生命质量,ICU即重症监护病房,是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基地,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病人的医疗病区。重症医学科,也是独立的医学学会学科,在医学会中属于危重病学会。我院ICU是个年轻的新型科室,创建于2006年,共有10张病床。近年来随着我院蓬勃飞速地发展,重症医学科走上了正规化专业发展道路。

重症监护病房,作为危重病医学专科的临床基地,是医院中危重病人和某些手术后高危病人的集中管理科室,其病人来自临床各科,也是医院临床各科室的坚强后盾,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不稳,有生命危险就应该送入ICU进行监护治疗。危重病医学的特征,决定了ICU对危重病患者,必须有连续,动态和定量监护观察的同时,对病人进行积极治疗。处理上既要做到快速,连续,又要准确,精细和全面,以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的生命。ICU的主要病人来源是医院内危重病患者。大多数患者病情复杂,涉及多系统,变化快,临床治疗要求准确果断,深入理解这些关系掌握其变化规律及处理方法,对提高临床各级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ICU也是医院临床医师医学技能的重要培训基地。

二 严格的管理制度

ICU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病历讨论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及会诊制度等现有院级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ICU进一步制定相应工作制度和细则,改进及完善本科室的诊疗常规。包括;ICU的收住指征,出入ICU交接班制度。ICU病人的评估制度,ICU病人管理制度,抗生素应用原则及更加严格消毒隔离等预防感染的规章制度;多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呼吸机相关肺炎和导管相关感染控制措施,ICU探视制度等。ICU病床实行全程护理,由专职护理人员负责,不设陪护。ICU病人病情危重,抵抗力差,为减少感染机会,一般安排家属定时,定入并穿指定隔离服装入室探视。

三 ICU医护人员专业要求

ICU医师应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以胜任对重症患者进行各项检测与治疗要求。ICU医师应经过规范相关学科轮转培训。 转贴于 ICU医师必须具备掌握医学科相关生理病理学知识,ICU相关,临床药理学知识和伦理学概念。ICU医师应掌握重症患者主要器官,系统功能检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ICU医师除一般临床监护和治疗技术外,应具备独立完成监测和常规急救技术的能力。如;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等,掌握各种抢救治疗仪器的使用,如;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等,ICU护士必须经过严格专业培训,熟练掌握重症护理理论和技能。

四 科学管理

学科的规范化和系统管理是科学发展的基础。重症医学科集中了有生命危险的患者,要降低这些患者死亡率,不仅需要坚实的学术基础和先进的治疗手段,而上需要团队合作与有效的执行力。重症医学科的工作特点是团队工作。在专业方面首先有正确的医疗理念,要有不断提高这个团队的工作效率,这些理念不仅要被自身团队的每个人所接受,并真正要消化吸收。这样才能使这个团队成为具有共同语言,合作默契的整体。重症医学科的人员组成,模式,工作程序,对重症疾病的认识程度,对设备的掌握能力,医院其他科室的专业水平设及科室之间合作,都对重症医学科具体工作的实施有重大影响。

五 探讨

充分发挥ICU的作用,ICU室内的患者多属急,危重症患者急要进行及时,正确有效地抢救治疗,延误即会加重病情,甚至会失去抢救机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我科充分利用ICU配备的先进仪器设备和训练有素专业监护人员,将重症患者收入ICU进行监护治疗,针对不同病情分别进行,复苏,心电,呼吸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血气分析,机械通气,微量输液泵应用等,在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重症医学科内容包括,人,财,物,时间和技术五要素。有机地将这五要素结合起来,并通过管理措施提高各要素质量及工作效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大及危重病医学的不断发展,我院ICU也不断发展,更新,ICU的发展提高了医院的综合实力,提高了医院危重患者的抢救水平,提高了医院医护人员的整体医疗水平,提高了医院应对突发医疗事件能力,提高了医院开展各种高难 技术能力,提高了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率,提高了医院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的社会声望。

ICU作为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基地,正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随着学术指南性文件的增加和内容的逐渐完善,重症医学科的发展及ICU的工作规范化正向新阶段的迈进。新时代对社会和科学所提出新要求,永远是学科发展强大动力。

参 考 文 献

[1]占群,冯永文.吴颖川等中型综合医院SICU的管理与建设,临床麻醉杂志,1996,12,(5);256.

[2]刘大为.重症医学的学术内涵建设与发展[J],中国危重症急救医学,200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