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07 17:20:08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第1篇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其思维反应能力是很灵敏的,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会产生许多不同的答案,但是由于很多小学老师本身就存在着自身所固有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然而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教育教学方式往往能阻碍着小学生考虑问题的积极性和活跃性。所以,为了让小学生能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好语文知识,并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感,那么,这就需要小学语文老师要纠正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要学会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善于采用“新课改”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的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

1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1.1 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根深蒂固

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小学生,往往具有活泼开朗的天性,而这种天性适合在一种欢快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然而,许多小学老师深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在课堂中总是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小学生,让学生深深感觉到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往往是一个被动的听课,有时老师再讲一个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时,小学生总想把自己所想到的想法说给其他小朋友听,可是严肃的氛围,总是把学生的天性给扼杀了,造成了小学生在课堂上有言没出发的状况,这很不利于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1.2 教育教学方式的单一性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往往把课文内容分为好几个部分。比如,字词,诗歌,古诗,小寓言故事等等,如果从一个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这种分布式的排版本身就有无穷的趣味性,但是,由于有的小学语文老师不注重对自身教学方式的改革,所以造成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单一性,比如说学习生字词的时候,往往是老师在讲台上读一遍,学生坐在课桌前跟读,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深感学习语文的枯燥乏味性,认为学习语文就是一种心理折磨,总是在语文课上不集中于注意力,想象着下课后要与同学玩什么样的游戏,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让自己在枯燥的学习氛围中寻找到自己的乐趣,但是这样极其不利于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

2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许多老师开始转变教育教学方式,采用“新课改”方案进行教学

2.1 采用“趣味性”教学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让其做一件令自己感兴趣的事儿,才能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从而进行深入探讨。为了提高小学生小学语文成绩,不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插入一些让小学生感兴趣但是又不脱离小学语文课本内容的小故事,比如说,当小学语文老师再聊有关诗歌内容的时候,可以在讲课之前为小学生讲一些关于作者的生平,或者与之有关的小故事,然后把诗歌的内容用最简单的和尽可能贴近生活化的话语讲给小学生听,让小学生充分了解了与这首诗歌知识内容之后,再进行授课,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会让小学生感觉到简单,有趣,并愿意花费时间投入到小学语文学习当中。

2.2 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往往采用“黑板式”的授课方式,总是以自己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没有顾虑到小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从而造成了小学生厌学的心理。为了让小学生能够对语文课产生学习兴趣,许多小学语文老师开始探讨不同的,令小学生感兴趣的教育教学方式,比如,让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逐渐的退到台后中,平时只作为学生的导向标,把课堂中大部分时间都留给小学生,让小学生在课堂中不断使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2.3 关注小学生的情感世界,采用“鼓励法”教学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对自己的鼓励就是进行学习最好的动力。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会遇到不同的诱惑,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抵制外界诱惑,从而不断的把精力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这已经成为了许多小学语文老师所面临的教学问题。为了让小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以朋友的身份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当学生有了困难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会与老师交流,并将自身的烦恼说给老师听,这样一来,老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及时的走出困境,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当然,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老师要学会使用“鼓励法”激励学生,多说一些鼓励学生奋进的话,比如说,你今天真棒,竟然能回答一个问题了,而且回答的又是那么的准确之类的话。这样会让学生从中寻找到自己的自信心,从而更加热爱学习语文知识。

2.4 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第2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力量 学习热情

一、情感力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潜在价值

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抓住情感教育这一要素,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引导学生游历知识的乐园,采集丰硕的果实。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因。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人们在与任何事物的接触中,总是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情感。教学活动是具有强烈情感因素的行为,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滲透其中,特别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我们教师能否发挥情感因素对于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总会产生各种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感情素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对于所教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再现作者创作情境

如何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之情,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情感。要想让你的学生喜欢你的学科,首先是让他喜欢你这位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没有真挚强烈的感情,没有鲜明的爱憎,是不可能用他的语言去征服学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把握自己的情感。按照心理学中的情感转移的原理,可以试着从内心调换一下角色,把自己当作学生,来确定自己在学生眼中、心中应树立的形象:在教学方面,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深入挖掘,理解教材。进入课堂后,教师如能像演员走进摄影棚一样,立刻进入角色,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及体态语,牵动学生的情感,注重熏陶感染,用自己的巨大热情和对学生的关心,对知识的酷爱,对教学的责任感,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和帮助,从而更好的接受教育、接受所传授的知识。因此,情感是学生乐学、爱学、勤学、巧学的内在动力。只有教师倾注全部的爱心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师生间恰当的进行语言沟通,态势交流,可以为教学的成功创设出良好的环境。教师要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三、重视情感动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力量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学生,引出学生的情。首先,教师要具有一股爱学生的真情,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在课堂上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与赞许,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及时给与鼓励,尊重信任学生,尤其对差生要给与更多的关心。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或错误时,要多方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与教师的交流下,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当学生喜欢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带有学习和参与热情,反之只会影响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师自身情感的带动下,学生也会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重视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挖掘语文教学内容中的健康情感内蕴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第3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过程;合作小组;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221-02

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且教师要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的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提升。但是中职生语文学习层次参差不起,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中职生的实际情况组建合作小组

1.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情况组建合作小组。中职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千差万别,语文素养也有待提高。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了解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教师在新接手一个班级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口头作文了解学生的作文能力,在教学进行到一个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检测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已经具备的语文能力。当掌握了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的时候,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组建合作小组,每一个小组以六到八人为宜。在这个基础上,教师选择组内语文学习能力强以及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组内各项语文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

2.以学定教,选择适合中职生的语文教学策略。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已经逐步推进,学生逐渐变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是否能够激发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中职语文教师在授课之前要进行教研组研讨备课,共同探讨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再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本班学生的导学案。教师在课前就要精选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语文训练题目,以便在课前或者课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训练。如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训练。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就要善于发现教材中能够让学生能力有所提升的知识成长点,巧妙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训练。

二、多媒体课件辅助小组合作教学,促使组内学生共同提升

1.多媒体课件辅助中职语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不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多媒体课件出示合作学习提示,也能够让学生合作更有目的。如在《阅读与欣赏》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阅读内容中重点词语以及句子,让小组内的学生在多媒体的提示下更好地完成词句的解析讨论。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下更好地掌握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2.多媒体拓展阅读与欣赏篇目,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另外,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总量一般不少于200万字,这么大的阅读量单凭学生的课上阅读是无法完成的。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上网的特点,开辟中职语文网站,在校园网站上传优秀文学作品,安排不同的合作小组阅读不同的优秀文学作品,然后再引导学生在课前或者课堂上进行优秀文学阅读心得的交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拓展阅读量,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小组互动交流中更好地感悟文学作品的精髓,在小组讨论时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者感悟。当小组讨论结束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全班交流,体会各种优秀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强化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和思考。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不仅要教会学生列提纲、编文摘等阅读方法,而且要引导学生通过做批注完成对作品的深度解析。

三、强化口语交际和写作训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提升口语交际以及写作能力

1.强化口语交际训练。中职语文教学是汉语言文字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在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掌握就业和创业所必须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既要指导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以及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还要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小组合作训练掌握口语交际以及写作训练。对于口语交际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出示各种口语交际题目,首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进行口语表达,然后让学生在合作小组内练习表达,再由每小组选择本组口语交际不错的学生在班内交流。如在课前三分钟,教师让每一个合作小组准备与自己的就业方向相关的口语交际题目,并在组内交流,然后让学生自主组织合作小组进行课前口语交际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拓展思路,在交流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强化写作训练,提高学生职业岗位写作能力。中职生在毕业之后,大多数学生需要走向工作岗位。因此教师不但要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而且要根据学生日后的就业方向选择相应的写作范围让学生进行训练。必要的话,中职语文教研组可以根据中职生的就业特点编写校本教材,让学生在完成课本写作训练的同时进行应用文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置相关的写作场景,让学生先进行各种写作训练,然后让学生在合作小组内进行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对于优秀的作文习作,教师可以集中全班学生再度评改,让学生懂得什么样的作文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满足岗位所需。中职学生的作文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进行集体讲评的时候,不仅要关注优秀学生的习作,而且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的习作也要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评改,对于典型性的问题习作教师要通过多媒体展台的形式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习作交流,让学生懂得在习作中应该规避哪些问题。教师在学生合作的时候,要实现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习作要求,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已经掌握的语文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学会更多的职业工作、生活、学习所需要的写作方法。

四、强化小组合作下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政治教育

一、形式多样,强化听说训练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听是我们从外部世界接受信息的重要方式,听说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听是提取信息,输入大脑储存起来,是运用信息的前提条件;说是人们交流信息的工具。

1、在生字和词语教学中,我一改往日教师上面念,学生在作业本上写的惯例,把生字词语制成卡片,同桌或同组一个同学念,其余同学听音拿生字、词语卡片,让学生在轻松学习中既进行了听说训练,又掌握了知识。

2、听故事复述训练,以一个小组为训练单位进行。先让一个同学讲一个简短故事,其余同学听,然后让其余同学来复述故事,看谁复述的故事最完整,每组推举一名优胜者,周末进行一次“优胜者比赛”,增强学生对听说训练的吸引力。

3、做听说传话的接力赛游戏。以纵向座次为小组单位,第一个同学拟好一个词语或一句话,依次传到最后一个同学,看哪一组听、说最正确。即要求说的人发音准确、听的人听正确,学生听说能力在浓厚兴趣中得到提高。

4、利用课文插图,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配有很多插图,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可作适当联想,一个同学说画面内容,其余同学听后可补充发言,教师鼓励。这样既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和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和思维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读”贯穿始终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显而易见,培养学生的“读”的能力非常重要。

1、课前听教师有感情地范读,或听课文录音教学磁带,唤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抽学生试读,其余学生来讨论交流。教师再范读,学生再试读,再讨论交流,学完课文再让学生朗读。

2、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课外读物,每周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比赛谁的故事最有趣,最有教育意义。这样既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念。

三、综合训练,加强写作作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小学生作文习惯和能力的训练。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科学的训练。要使学生自觉训练,必须巧妙地调动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1、口头“说”作文。写作前,安排学生讲述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有趣、有意义的人和事,口头“说”,把思想组织成为连贯而有条理的语言,教师再指导点拔,然后由说过渡到写。

2、适时进行仿写,续写。对于教材中比较短小精悍的写景、写人、写事的课文,在学生学习之后即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续写,模仿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以及语言表达的方式,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指导学生续写,既能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第5篇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过程性文本重构 教学质量

过程性文本重构就是基于一定的教学情境,变原有教学内容的文体或载体,为句式结构、部分信息,以原有文本或载体为范例,重构出新的文本或载体,可以为句式转换、同义词替换、段落仿写等。重构除了将文本内容重构之外,还对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进行了重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维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举一反三,提升使用语言的准确度和综合能力。

一、基于故事创编过程的文本重构

小学生对于听故事、讲故事比较感兴趣,若将英语学习内容融入故事,引入基于故事创编过程的文本重构学习方法,仿造原有故事阐述技巧、语句方式、情节发展,展开故事人物、情节、发展与主题的模仿创编,就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学生在创造性故事殿堂中挖掘自身潜力,提高学习驱动力,提高综合能力。当然,故事情境创设需要多媒体设备、实验设备、音响磁带的配合。

如“What are you going to do”知识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定时间、场景、人物等,展开故事创编过程,充分运用书本内容和知识,可以查阅资料,基于书本展开单词和句型的拓展,进行故事创编创设,并与同桌实施文本重构式对话学习。教师给出不同的图片,学生围绕图片中的内容,展开故事情境设计,有library,classroom,bookstore,hospital,home等,展开“What are you going to do?I am going to take to trip.”等句型重构,并进一步重构where,when,what引导的疑问句。结合图片中学生的动作和表情,学生重构英语知识体系。在不同场景下,灵活运用地点、时间、人物与事件相关的单词,展开文本重构,有效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基于角色扮演过程的文本重构

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现文本情境与情节,展现人物间关系、情节发展,学生基于文本内容,分别扮演活动中的各色人物,以趣味性的对话方式展开文本重构。如引入“Peter and Wolf”这一部音乐童话,教师将学生分为7人一组,结合音乐中阐述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自主创编英语对话,展开角色扮演过程。学生充分查阅资料,并运用已经学到的单词、句型,每个小组写作出不同场景下的不同角色间的对话,并实施角色扮演。运用“Who are you?I am...”,“What are you going?I am going to...”,“You must never walk into the woods.”等句型进行文本重构,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新内容的编排与表演,在趣味性表演中提升英语听说能力。

或者引入“喜羊羊与灰太狼”趣味动画片,学生带着象征不同角色的头饰,有喜羊羊、灰太狼、村长等。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的画面和场景,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根据不同的场景内容编制表演剧本,在趣味的角色表演过程中,提升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喜洋洋:My dear friends.It is time to go to school!Let’s go.校长:Good morning!My children.Welcome to school!小羊们:Good morning,Master!校长:Hurry,It’s time for class.采用英语对话和角色肢体表演的方式,活灵活现地展示趣味英语学习过程。

三、基于综合活动过程的文本重构

基于综合活动过程的文本重构具有显著的特点,在综合活动过程中,需要调动学生各部分器官,如眼耳口鼻等,在学生动手制作、眼睛观察、耳朵聆听、嘴巴述说、鼻子察觉、肢体表演的配合下,引导学生展开文本重构的实践学习过程。如学习关于动物的单词时,教师引导学生课前利用彩色纸片动手剪裁出不同动物的形状,以供上课时使用。可以准备monkey、dog、duck、panda、cat、rabbit等动物的头饰或形状。课堂上,教师引入“What is it It is a...”的句型。将学生分为三人一组,一人遮住动物的一部分,只露出头部、尾巴等,一学生提问“What is it?”一个学生回答“ It is a...”,并act like(扮演)这个动物的动作、声音。或学生根据自己扮演动物的单词,依次接龙,如elephant后接着tiger,rabbit等,并在排序时回答“I am a...”。由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展开文本重构。

四、结语

小学英语过程性文本重构需要基于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展开词语替换、句式转换、段落仿写等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自主感悟和创新体验,让学生在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方法,不断举一反三,建构知识网络,提高学习能力。今后的小学英语教学,还需要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英语活动中挖掘自身的潜能,创新探索与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追问;有效教学;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迫问就是在学生回答了教师提出的基本问题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再次提问”,以便激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不断深入地探究问题,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的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追问是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集中展示,凸显了语文教师的教学功底和教学机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学生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赢得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多动、多说、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语文学习方式下,教师的深度追问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下面就谈谈自己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深度追问的有效应用的肤浅看法。

一、粗浅思考,合理追问

追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和谐沟通的最重要的手段。学生的学习情绪被充分调动,群体积极投入,思维火花碰撞,真情实感交融,教学高潮迭起。课堂上,教师适当的转化追问,在学生粗浅思考后引领学生去探索,能激发、启迪思维和想象。所设的追问点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营造一种“心求通而未得通,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问题是学习的引航,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兴趣是学习者内在的“激素”,是思维的动力。如:教学孟浩然《春晓》这首诗时,出示课件:桃花静静地绽放着,花瓣粉红,像刚刚被雨水清洗过一样。“睡着,睡着,朦胧中偶尔听到了黄鹂鸟的叫声,一声,两声(放鸟声)你揉柔微睁的睡眼一看,啊,天都亮了,太阳出来了。”“处处闻啼鸟”该怎么解释呢?(到处听到鸟的叫声。)教师及时追问:诗人为什么不写成“处处闻鸟啼”呢?(是呀,同学们都觉得这样读起来有些别扭。教师及时讲解:写诗是要合辙押韵的,读起来琅琅上口,这首诗押的是ao韵,作者为了押韵才把“鸟”字放在句末。教师抓住看似简单的词序变化进行深度的追问,使学生对古诗的语言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性的认识。多么可爱的春晓景象啊!读第三、四句诗,诗人会想到什么呢?(学生动脑思考,依据景物展开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一场春雨却在夜里不知不觉吹落了多少花瓣,庭院里的落花飘了满地,面对此情此景,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由爱春转为惜春。这么美好的春天,有多少文人墨客曾经赞美过它呀!你知道关于春的名言吗?(一年之计在于春!)把你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诗朗诵给大家听。教师的有效追问,使学生从而与诗人心意相通,产生美好春光需倍加珍惜的感悟。

二、由浅入深,转化追问

在学生的思维需要提升时,实施追问,能扩大战果,便于有效落实“以学定教”的理念。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学生有时会遇到思维上的障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思维矛盾冲突进行及时的引导,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足够的探究空间。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如:教学《白衣天使》一课时,集体交流,感受南丁格尔伟大品质。南丁格尔的父母希望她在文学和音乐方面发挥她的才能,跻身于上层社会,然而她对名利却兴致淡薄。她在日记中写道:“摆在我面前的道路有三条:一是成为文学家;二是结婚当主妇;三是当护士。”她违背了父母的意愿,毅然选择了当护士。面对父母的期望,南丁格尔是怎样的态度?(兴致淡薄),学生的思维产生矛盾,南丁格尔为什么要选择护理职业呢?因为当时护理工作被视为下贱的职业。教师深度追问:面对未来的人生道路,南丁格尔作了怎样的选择?(当护士)选择当护士,她犹豫过吗?她后悔了吗?文中用了哪个词来说明的?(毅然)通过知识的迁移,点燃了学生求知的火花。教师步步为营的追问,把矛盾推向前台,使学生在接受回答的同时,学生觉得特新鲜,自然产生了创新思维。自行完成了知识建构,化解了偏颇认知,有迷途知返之效。面对一个浅显的问题,教师不妨追问的方法,拓宽学习渠道,将学生由肤浅的认识引向纵向思维,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语文,才能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发现错误,及时追问

课堂上学生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更因为有“错误”才能够使课堂更精彩了。著名的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语文课堂学生常出现错误,这才是真实的课堂。学生的错误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经验展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鲜活的教学资源,教师挖掘错误背后隐藏的语文教育价值。在学生产生错误的时候,进行暗示性地追问,及时纠错,会使学生在不经意间端正了认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从错中探究。如:教学《数星星的孩子》时,教师运用歌曲导入: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天空中有亮晶晶的小星星,多漂亮啊,你们有谁数过星星吗?天上的星星能数得清吗?学生读课文后思考(1)“奶奶”怎么说 张衡是“傻孩子”呢?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同意奶奶的观点,有的不同意,产生了矛盾。教师问:(2)“奶奶说星星是数不清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及时追问:(3)“张衡认为能数得清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张衡那么小的年纪就在观察星星的运行规律,真的非常了不起,学生们恍然大悟。当学生出现错误时,需要教师及时为他们拨正思路,引导探究。适时追问,启发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善待学生的错误,演绎精彩的课堂。对待学生的思维错误、科学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有效纠正学生的错误,及时追问,提升思维的高度和品质。

四、精心设计,升华追问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在教学时我们老师可以运用声音、图画、视频等各种教学媒介,让学生在眼看、耳听、手动、大脑思维的活动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只注重老师的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与教育现状,实行开放式教学,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行的形势下,许多学校都在逐步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改革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力,学生在学习时要运用感觉、记忆、思考、判断等主观能力来学习,也就是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了以学生为本,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自主探究学习时不断提升,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学会自己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尝试了用以下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以前,课堂都是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整节课都在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整节课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学生都是配角。这样容易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不够强,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活泼可爱的图画、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可以通过讲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等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的学习进入主动求知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学习感兴趣,就会想方设法配合老师使自己的表现更加出色,体会到成就感的他们,自然就会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不爱回答问题是学生没认真听讲、没有积极思考,或是不会回答问题。我在班里做过一项调查,其中不愿举手的有70%是因为害怕,害怕回答的不对,害怕回答错误之后老师批评、学生讥笑;20%的学生的确是不会做:10%的学生是看见其他人没举手他们也就不举手。通过此项调查我发现,学生不愿回答问题,主要原因是信心不足,担心答错后受批评和嘲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不要一味地追求和标准答案完美契合,因为语文中的许多题目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的回答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久而久之,他们自信心足了,就能把自己当学习的主人,从而自主地学习。对于课文中要求学生自读、自思、自问、自答、自练、自查等环节,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和学困生,给予必要督促与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训练,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学困生,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提高了,课堂上就形成了自主参与的积极气氛。

(三)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中,我们教师都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点。比如我们在语文课上,尽量设置有趣的课堂情境,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乐趣,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语文教学应尽量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增强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在小学语文实践中,要让学生多说、多写、多画、多演,使学生在这些实践中对知识的印象加深,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

(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我们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光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还可以综合运用小组讨论法、实验法、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等方式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同身受学习语文知识,也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教学时在导入新课、创设情景、课堂讲解、提问等环节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每个小学生都是一个可塑性很强、具有主观能动性、生动活泼的个体。学生的自主性和潜能是无穷的,一旦把它发挥出来,课堂教学将魅力四射。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才会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这样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和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作用。教师在课上、课下应多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关心和支持,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进而自主创新的良好习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第8篇

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是在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则是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

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一、课前热身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因此,我经常利用上课之前的两三分钟让学生做些热身运动,活跃气氛,营造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有一次,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波浪线,问学生:“看到这条波浪线,你会联想到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谓是多种多样、应有尽有:可口的方便面、起伏的高山、欢快的浪花、弯弯的山路、爬动的虫子、衣服上的拉链……真没想到孩子们的想象是这么的丰富。正如鲁迅先生赞叹的:“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要钻入蚁穴……”

二、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哲学家康德认为:“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有本领,能从真正的自然界所供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想象的世界。”汉字中表意字不少,了解字义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学习“沙”字时,我启发学生这样记忆:“沙漠里水少。”通过一个阶段的示范,学生便能举一反三了。如:学“甜”,学生能联想到“舌头舔着甘蔗真甜”;学“梦”字,能想象到“林下晚上好做梦”……这种根据汉字特点合理联想的方法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字义,又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三、在词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一年级识字时,我让同学们朗读全文词串,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与这些词相关联的事物。孩子们摇头晃脑地读完后,我问他们:“读的时候,你们想到了什么?“让人惊喜的是,每个孩子都能滔滔不绝地说。有的说,他仿佛在一个盛夏,躲在树下听着知了唱歌、闻着茉莉花的香味,美美地睡着觉。有的说,自己躲在家里,看着窗外倾盆大雨、刮着大风、打着雷、闪着电、轰隆隆……这样,孩子们的想象力在朗读中,在教师的点拨下,在词串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四、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游子吟》一诗的教学,我借助课件指导学生反复吟咏,边读边想象诗人准备外出前,看到慈母借着微弱的灯光为自己缝制衣服的情景,通过影象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震撼,体会伟大的母爱,最后发出由衷的赞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课后练笔,描写母子依依惜别的情景就不困难了。又如《泊船瓜洲》一诗,我引导学生抓住“绿”字,想象春姑娘有一次给江南的原野披上绿装,让学生仿佛进入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景象。如此再三诵读,就不难体会诗人对江南春景的喜爱了。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与诗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思乡。

五、立足文本,在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理解意境。学生头脑中想象的画面越清晰,形象越具体,对文章内容、中心思想的理解也就越深,比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是,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到夺桥的“难”,红军的“勇”。在“抢时间”和“攻天险”的过程中,可启发想象:红军在白天一边赶路一边与阻击的敌人打仗,到了夜晚还得冒雨行路,饥饿、困乏,同时山路陡窄、路滑难走,伸手不见五指,是怎样的情景?英雄们拿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又是怎样的情景?通过这些想象,同学们很容易从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在想象训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随之产生、发展。

六、延伸文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是发明的雏形。”在教学中,应尽量唤起学生脑中储备的有关知觉表象,加以加工、组合;再引导学生或延伸故事情节,或补充课文内容,或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从而加速他们的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的转化。有不少课文的结尾没有把事情的结果明确写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这就是课文结尾的空白。例如,教学《凡卡》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凡卡满怀希望把信寄出后,做了一个美梦。是什么美梦?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呢?要是凡卡不写错地址,爷爷收到信后将会怎样?又如《穷人》一文,文章结尾写渔夫叫桑娜快去抱回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妻子桑娜却坐在那儿一动不动,这是为什么?当桑娜告诉他孩子已经抱回来时,他会有什么表情?会说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渔夫一家今后的日子将怎么过?渔夫能否把西蒙的两个孩子养大成人呢?

七、在说话、写话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