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语文教学成果展示

语文教学成果展示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03 16:44:40

语文教学成果展示

语文教学成果展示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展示课 卓越课堂

课堂展示是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预习案可以展示,学习目标可以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可以展示,小组评价的结果也可以展示。所以我们的课堂是一个开放的、透明的、师生共同促进的课堂,绝不是过去的一言堂。怎样来搞好课堂展示呢?笔者就高中语文教学来谈谈看法。

一、语文素养的培养需要展示

作为新课标的一个核心概念,语文素养有别于过去的“语文能力”,它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语文展示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哪些作用呢?

(一)语文课展示有利于培养学生高雅的言谈举止

高雅的言谈举止是学生语文素养的较高层次的内容。具有高雅的言谈举止,有利于完成今后的工作,也会成为谋职的一个必需条件。它需要多次、反复的训练,尤其是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的训练。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过程就是“说”。教学上的“说”,不只是教师授课,课堂上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说”的环境,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将课堂这个舞台真正交给学生。同时,语文教学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并懂得在什么场合、什么情景、在什么人物身上表达什么意思时,需要用什么样的词,什么样的句式,什么样的句调语气,才能说得明白,说得清楚,说的流畅。语文课堂上的口头展示,应该是一种学生主动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思想的技能训练。

(二)有利于增强语言积累,提高语言技能

所谓语言技能指的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语言怎么积累?技能怎么提高?当然靠大量的读写实践。专家研究认为,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达到了课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语文课堂,必须采取一些学生乐于接受,教师又能可行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用一种较为可行的方式来体现,搭建一个能体现自我的平台。展示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展示课上,无论是口头展示、书面展示、肢体语言的展示还是实物模型的展示都体现了语言的厚积而薄发,大量的积累换来了课堂精彩的展示。同时展示课上的课堂环境具备了真实生活环境中语言运用的诸多特征,语言始终处于一种自然的交际场合。

二、高效课堂离不开展示

评价一堂课是否高效,怎样才能使课堂高效,专家学者以及一线的教师都做过一些探索。归纳起来就是四个问题:一是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了什么,获得多少?二是让学生花多长时间获得的?三是让学生怎样获得的?四是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学习目标?只有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在高效课堂里,展示具有如下的作用:

(一)展示能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现代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是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以及教学环境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以新课程标准的观点来看待语文课堂的“生态环境”,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它强调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动态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它摒弃传统的语文教学赋予语文课堂的教师中心论,而主张把课堂变成学堂,成为学生释放激情、展示生命精彩的乐园。展示是最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型。语文学习需要动力,动力来自需要。从马斯诺需要理论的角度来看,课堂展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学生为展示而学,预习是展示的基础和准备,反馈是展示的延伸和补充,整个学习的动力系统因为展示而被激活。

(二)展示是对语文实践性特点的最好诠释

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个实践性,包括语文能力的实践性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方法的实践性这两个方面。前者强调语文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语文课要培养的能力应该是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管用够用的能力。培养语文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实践性,就是指通过实践这个渠道获得知识和能力。展示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语言实践课,语言的训练场,课内得法课外收益,从而架起了语文由课内到课外的桥梁。

三、语文展示课给语文教师的定位

语文教学成果展示第2篇

1注重学生预习,激发学习兴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明显道出了预习的重要性。预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能有效地提出问题,更能积极地思考问题。只有经过预习,学生才能真正地提出自己感到有疑惑的问题。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才能改变被动的地位,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学生听起课来才有针对性,而且更容易激发兴趣,学习的效果也就会随之得到提高。

2创设教学情境,加强课堂展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的授课过程,其实就是把书本中原有知识进行再次加工,把静止的文字变成活生生的形象,赋予文字全新的活力,让学生听起课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应该怎样创设教学情境呢?

课堂展示是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学习目标可以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可以展示,小组评价的结果也可以展示。所以我们的课堂是一个开放的、透明的、师生共同促进的课堂,绝不是过去的一言堂。展示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如何展示,展示到什么程度,需要展示的内容如何分配,在课前都要有适当的预设。每一个内容都有它的教学价值,只是展示的程度需要老师掌控,有些内容只要一带而过,有些内容却需要深入追究,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展示的方式主要包括:屏幕投影、书面展示(板书)、口头展示(语言)、行为展示(表演)。屏幕投影可以将学生在预习作业中典型的样本展示给全体学生,树立榜样或暴露问题。书面展示,要求能将展示的内容条理化,能较好地反映问题的要点和逻辑关系,便于其他同学阅读、理解题意和解题过程;口头展示要求在讲解、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能用简洁、流利和通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能选择较好的切入点阐述自己的观点;行为展示则是希望通过适当形式的表演,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展示类型分为静态展示和动态展示两种。静态展示即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将需要展示的内容抄写在黑板上;而动态展示则是学生互动交流过程中的展示,这个过程展示的是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面对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后的应对能力以及相应的形体和行为表演等,它需要学生对所涉及的问题有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它反映了学生课前准备的充分性和思维的敏捷性。

3注重课后练习,加强知识巩固

语文教学成果展示第3篇

关键词:展示台;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专门将“综合性学习”作为教学目标的五个板块之一,展示台栏目可谓其中的一株新苗。现虽已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迷人景象,但行在其中,又有一种“步履蹒跚陷泥潭”的感觉。

展示:即展现或显示;台:即公共场所室内外高出地面便于讲话或表演的设备。——源于《辞海》。“展示台”就是展示学生学习所得特别是课外所得的舞台。

一、概况

教材中重视了教学形式的丰富,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从一(下)到六(上)的教材中,根据学生特点,适时地设置了“展示台”板块。

二、现状

有这样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应考虑如何利用好舞台,让学生一展身手。实际上,舞台搭建了,但演员与导演却迟迟找不到状态:教师对“展示台”板块的学习不够透彻;很多教师认为这个内容不重要,加上课时紧张,就马虎过去;教师存在上不上这个内容,对学生考试的成绩影响不大的心理;展示成果的形式单一;教辅资料没有现成的指导性模式;即使开展了,尤其是低段儿童,在看热闹之间往往忽视了主体。

根据上述状况,我对学校师生进行了展示台板块教学的调查问卷。

(一)对学生“展示台”板块进行问卷调查

在对低段50名学生与中高段100名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其中优等生与后30%学生各占30%),我们了解到学生对展示台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喜欢的学生占93.3%,学会了很多新知识的占71.3%。学会了怎样组织活动的占6.7%,学会了动手操作的占30.7%,同他人交往能力增强的只有24%。另外,学生搜集资料的渠道比较单一,未能很好地利用网络。即使会上网搜索,筛选资料的能力也欠佳。

(二)对语文教师“展示台”板块进行问卷调查

对语文教师的调查反馈中,发现很多共性:教师对“展示台”板块的学习了解不够透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不予重视,只是布置学生回家搜集资料,至于怎样搜集,怎样筛选资料,没有明确的指导。特别是初次接触新教材的教师,该用什么形式开展活动,模棱两可。另外,低段的很多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展示成果,由于学生年龄小,收集资料的能力低,没几个学生能展示成果。中高段的教师有让学生展示成果,但发现学生参与面不广,收集资料的能力差,展示成果的形式也很单一。

三、策略

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展示台”板块教学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环境、教学内容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交互过程。这本身就是创造生命活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显现的过程。

(一)准备要足,未成曲调先有情

“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根据展示台教学内容的特点,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下面结合语文三(上)第五组教材谈谈如何结合生活进行教学准备。这组教材由《孔子拜师》《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组成。

1.任务驱动:在单元整组教学导读时,结合“单元导语”的提示,初读后,学生们了解到我国古代名人、神话故事、古代建筑和绘画都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范畴。

2.收集资料:第二天,就有学生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收获展示给我看。我非常高兴: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还真不少!语文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了他们带来的资料,归类并推荐组长,其他学生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加入各组。孩子收集的资料越来越多,有厚厚的书籍,有家长帮助下载的密密麻麻的文章,有搜罗到的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

3.内化提升:很多孩子只满足于找相关资料,却并没有深入地去阅读这些材料,这样的学习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的真正获得并不多。于是,我给每组学生都提了一些建议。而且我发现孩子们都能接受建议,孩子们收集的资料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从他们自豪的神情里,我读到了发现的喜悦、收获的快乐。

(二)内容要活,动静搭配显本色

以人教第四册为例,第二单元主要宣扬雷锋精神,教育孩子要助人为乐,要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同学。在第六单元展示台中是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第一,静态展示;第二,动态生成。平时,可以把展示的内容融于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之中,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展示出来,如,公民道德修养歌等等。

(三)形式多样,课内课外相融通

教师要根据展示的内容,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随时随地以不同的方式,大胆展示自己。可小组展示,也可集体竞答。可课堂展示,也可课下切磋。每当此时,看着那一幅幅充满幼稚的“佳作”,瞧着那一张张充满希望的小脸,听着一声声悦耳的童音,总是让我激动不已。

(四)评价到位,情理相生凸显个性

不同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个性差异,在展示中也会出现不同的展示效果。教师要善待每个孩子,不要太吝啬自己的赞美鼓励之词,哪怕是在展示中表现最差的孩子,也要加以适当的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再次展示的勇气。教师的一句赞美或鼓励的话,对学生来说是无价的,它可以在孩子们身上产生我们难以想象的动力。

展示台是学生成长中的一块学习乐园,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更积极地积累课外知识,为学生的后续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还能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成为学习语文的有心人。教师要独具匠心,为语文教学再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展示台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2][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6).

语文教学成果展示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展示;高效

中国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4-0224-01

新课改实施以来渐入人心,在高效课堂改革的过程中,对“效”的要求很突出。这个“效”字,既指教师指导学生高效率的学习,又指学生自身在课堂高效益的收获。只有在教师指导下的高效率的学生学习取得了高效益的回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

课堂展示无疑成为高效课堂的一大亮点。通过展示可以最直接、最及时、最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可以及时发现并弥补学习中存在的漏洞,可以让下一步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对于语文学习而言更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因而课堂展示在实践中充分体现了它的生命力和发展优势。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有些课(特别是公开课)老师和学生成了导演与演员的关系,为了展示而展示,为了展示而表演,这样的做法不仅背离了高效课堂生成的原则,更偏离了教学的轨道。语文课堂展示该如何把握住一个度?如何在不同课型中充分利用好展示这张王牌,是值得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我将语文课堂狭义地分为四种课型,即:新授课,习题反馈课,阅读鉴赏课和写作课。这四种课型,各有各的特点,在教学目标和方法上各有差异,因而课堂展示这一环节也应各有千秋。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堂展示这一环节,才会有的放矢,才会让“效”字不会成为空谈。

一、“合作探究、学会思考”让新授课展出思想的深度。新课标人教版必修课文的选编,是根据文体、内容进行归类后选编成章的,这为新课文的学习提供了方向。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所学重点之后再进入到学生学习环节。其次,教师在教学预设环节对导学案的编排要精心准备,提前预设学生可能会存在的问题,为课堂展示提前做好准备。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提前引导学生预习的方向:包括基础知识的查阅、积累,文章结构思路的整理、概括,对文本主题的探究、思考。学生可以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完成答案,通过组内展示,推举至全班展示。这种层层展示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思辨、合作、探究、表达的过程。新授课除了成果的展示之外,也不能忽视问题的展示。课前问题的征集,课中问题的化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筛选,最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行之有效地完成。

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习题反馈课展出再思的成果。高效课堂强调及时巩固训练的必要性。语文学习也离不开类型题,类型文的习作与阅读。习题课反馈课也成为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如何让习题反馈课保质,高效?我认为可以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互学,对学的积极性,让问题消灭在学生中。这样学生之间可以解决的问题,老师不讲,学生们仍存在的问题老师再进行点拨。反馈课教师要充分备课,预设学生可能滞留的问题,讲授后配合类型题再加以巩固方能行之高效。语文教学中的类型题并不好查找,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养成及时归类整理的习惯,这样才能确保此类课更实效。

三、“博古览今、与时俱进”让阅读鉴赏课展出个性的火花。新课标必修课程中的“名著导读”部分,内容虽不甚多,却突出了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读书的习惯养成会让人终身受益。“读而有思”才会“开卷有益”。读书汇报课成为展示学生阅读成果,锻炼学生勇气与表达能力的平台。中短篇目的书籍,学生可以自读并独立完成读书笔记;长篇巨制的经典篇目就需要学生们之间的配合了。以《三国演义》为代表,学生们可以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从内容章节,人物性格,创作手法等等不同的角度思考这部经典,课堂可以成为学生们阅读展示的平台。这样借助所有学生的力量才可以更丰富地了解经典。

四、“齐心协力,病文升格”让作文讲评课学有所获。写作是学生学习语文最触头的部分,学生如何发现自己的不足,让写作更上一层楼,并非朝夕可解决的事情。通过幻灯投影展示,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发现自己或是他人写作中存在的不足。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就某篇作文进行升格修改,边修改,边演示,齐心协力为病文医治,久而久之学生也会避免类似问题出现。

语文教学成果展示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质量 学生 学习兴趣

技工学校学生的语文基础先天不足,再加上技校学生及其家长在观念上,轻视语文课程的学习,造成技校学生不爱学习语文。因此,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入语

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过:“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启迪,催人奋进。”如果教师能够做到每堂课都有精心设计的导入语,学生爱上语文将不再是一件难事。例如可以巧妙利用成语或寓言故事导入新课。教师利用成语接龙的形式,既可以展示学生成语积累的程度,又可以为导入新课做准备。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必定能专注于学习,其汲取知识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而要维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利用多媒体所展现的色彩鲜艳、音色悦耳、画面活泼的视频、音频、图画、动画等,无疑更能调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它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他手段无法媲美的。如教师在讲授《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时,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景。在导入新课时,可播放音乐作品渲染气氛,突出文章的主旋律。未开讲,首先播放乐曲《荷塘月色》,欢快的乐曲使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渐入课文的情景,仿佛置身于那个空灵、充满荷香的世界;在结尾部分,插入《采莲曲》,顿时荡气回肠,引人入胜,此时讲课,学生很容易融入文本,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语文才能的平台

学生得到鼓励,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成果只有得到肯定,才会产生持久的兴趣。语文教师要主动配合班主任搞好主题班会,办好黑板报,让学生的语文作品得到展示。学校要办好校刊,让学生的作品得到展示。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如演讲、语文知识抢答赛、校园广播等,给学生更多展示语文才能的机会。如教师在讲电子小报时,让每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自己选定主题、设计版面、查找资料、整体布局,学生分工合作,尽职尽责,踊跃参与进去,学生互评,给每个小组展示他们作品的机会。最后,教师做出评价,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重视对学生的鼓励

教师的语言可分三种:一是讲述语言,二是提问语言,三是评价语言。教师要特别重视对评价语言的研究。社会上曾有这样两句流行语:“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两句话用在教学中也同样适合。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对他的评价是最权威的,是至高无上的。教师评价某个学生是好学生,那么其他学生就会把他当做好学生来看待;教师评价某个学生是差学生,其他学生也会把他当做差学生来看待。同样,学生本人也会按照教师的评价来衡量自己在学生中所处的地位。所以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往往会影响学生的终身。教师要确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以及“人各有才,人无全才,扬长补短,便可成才”的学生观,在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的反馈中经常进行鼓励性评价,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成功的信念,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讲课紧密联系日常生活

语文教学成果展示第6篇

【关键词】项目式 课堂展示 学术英语 财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82-02

课堂展示活动(presentation)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在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中广泛采用。但是,研究发现当前英语课堂展示活动过度重视小组成员的课堂展示而较少关注准备阶段的指导;在小组课堂展示时,其他非展示同学参与度不高;在展示结束后,缺乏有效的反馈评价。 更为重要的是,很多课堂展示活动没有问题意识,多平铺介绍,甚至出现为展示而展示。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尝试以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以内容为依托(CBI)和项目式学习(PBL)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学术英语课堂为例,探讨项目式英语课堂展示活动的设计思路与实施步骤,为英语课堂展示活动改进提供一个可能的方案。

一、 项目式课堂展示活动设计的相关理论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认为语言输出不仅是学习的目标,更是学习的主要驱动力;语言输入需要直接为输出服务,促成当下语言产出,而仅仅是为将来的语言输出打下基础;建立在这种新教学理念的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我们从传统的“课本讲解”为主转变为教学生用英语完成任务实现产出为主。

以内容为依托。以内容为依托教学模式强调语言学习与知识学习的不可分割性,将语言看作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在这个过程提高语言能力,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CBI教学以学科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功能或者场景为核心;2)语言学习使用的语言材料应为真实而非专门为语言学习者改编的;学生应该使用外语学习新信息,并根据自己的知识评价这些信息;话题、内容、材料和学习活动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适合学生的语言水平。

二、项目式学术英语课堂展示活动的设计思路与实施步骤

这种基于项目的课堂展示活动有别于传统的课堂展示活动。它是基于真实问题与任务,知识是“学生探究、思考和批评的材料和对象”,学科内容成为语言学习的一种资源,学习者通过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实现语言的习得。下面我们以笔者所在学校的学术英语(财经方向)课程为例具体展示如何开展项目式学术英语课堂展示活动。

1. 项目布置与实施阶段

首先,项目布置。在学术英语(财经方向)课程学期伊始,老师向学生介绍项目式课堂展示活动意义、目的和要求,并提供视频范例,然后以作业形式布置下去。考虑到学生兴趣和程度差别,我们提供了两类项目式课堂展示活动供学生选择:一类是财经新闻纵览,学生可以报道多条最近的财经新闻,但是至少包含一条时间在5分钟左右的焦点新闻;另一类是财经问题研究,学生要针对某个财经问题或现象进行比较深入的调查或研究。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是学生自由组队,每组2-3人,每周一组;课堂展示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要综合运用报告(report)、采访、角色互换和配音等多种方式,必须包含数据与图表;要展现出批判和分析能力。此外,为了保证语言输入的地道和真实性,通常会建议学生主要关注英文主流报刊或期刊的文章如《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和《哈佛商业评论》和《中国日报》。

第二,项目实施。学生在自由组队之后就开始着手项目设计与实施。通常,他们需要首先决定采取何种类型项目式展示活动以及报道的话题或研究的问题,尔后开始分工开始实施项目研究。为此,他们需要在大量的英语阅读和视听,从而保证了大量有针对性的语料输入。报道素材或研究任务完成后,学生需要着手准备课堂展示的内容、形式、手段和语言表达。比如,某组同学的话题是“美国量化宽松”,他们会涉及“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部分,这部分可以直接报道出来,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某位组员以专家身份讲出来。最后,项目式课堂展示活动的预演排练。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这一阶段主要担当顾问或咨询员的角色。

2.项目展示阶段

在项目完成后,每组学生需要到课堂展示本组成果。为避免传统课堂展示活动经常出现的学生观众参与度低的问题,我们根据学术英语课的特点,为所有非展示活动学生布置了两项任务:1)使用学术英语课程训练的笔记技巧记录课堂展示活动内容的要点,并有可能被要求做口头概述;2)根据展示内容,准备1-2个相关问题。小组课堂展示结束后,转为学生观众复述要点和提问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是一位听众、提问者以及学生观众复述的评价者。

3. 项目评价阶段

在观众提问结束后,开始进入项目式课堂展示活动的反思与评估阶段。在项目布置阶段,教师发给了每位学生关于课堂展示的评价指标,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整体评价;二是语言层面,包括语音语调、流利性、词汇准确性与多样性等指标;三是非语言层面,包括话题选择、逻辑结构、肢体语言、PPT制作、客观性与论据充分性等指标。学生需要根据这些指标对课堂展示活动作出口头评价。最后,教师需要对项目展示活动和学生口头评价做出评价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三、结语

课堂展示不再是一个孤立的课堂活动,而是以项目为驱动,有效地结合了学生财经专业的学科背景,在大量有针对性的语料输入基础上实现有效的语言输出,不仅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还提升了他们的学术素养、批判思维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课程结束后的调查问卷中也证明了这一点:超过92%的学生对该活动选择了“满意”或“非常满意”,95%以上的学生认为该项目式展示活动“提高了英语综合使用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学术素养”。因此,项目式学术英语课堂展示活动对其它英语课堂展示活动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姚香泓,邓耀臣,傅琼,王雅楠.《课堂展示准备阶段形成性反馈效果研究》,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年第2期,第60页;李秀清、张惠、刘丹:《提高小组活动课堂展示效果的教师行动研究》,载《山东外语教学》,2013年第2期,第62页。

[2]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常识》,载《中国外语教育》,2014年第2期,第3-11页.

[3]Leaver, Betty & Stephen Stryker,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for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Vol.22, No.3, 1989, pp.270-271.

[4] 蔡基刚:《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2期,第4页.

语文教学成果展示第7篇

关键词:诵读教学;初中语文;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8-0076-04

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诵读重视不够,课堂诵读活动较少,课外诵读很少。一些学生缺乏诵读兴趣与诵读技巧,诵读水平不高。诵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计划在常州市新闸中学八(4)、八(5)班开展为期12周的诵读教学的行动研究,以提高语文诵读教学的质量。

一、诵读教学的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我们以实施诵读教学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效果与学习质量,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通过诵读教学行动研究,总结归纳出一套适用、有效的语文诵读教学策略。

2.研究内容

教师组建学习小组,开展课堂诵读活动,开展有关诵读技巧、记忆方法的示范与指导,并从重音、停顿、语速、语调、节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和引导,如:适时范读,指导学生诵读;小组合作,开展诵读活动;表演、展示诵读成果。

此外,我们拓展诵读空间,开展系列诵读活动;激发诵读学习兴趣,提高班级整体诵读水平;运用多元化诵读评价方式,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诵读教学评价体系。

3.资料搜集方法

课堂观察。教师记录学生课堂诵读过程,观察学生诵读学习表现和变化。

撰写研究日志。教师撰写教育教学日志和课后反思,记载学生在诵读习惯、方法上的转变,对诵读教学得失进行反思,以求改进。

个别访谈。教师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学生诵读的体会、感受、收获与问题。

4.效果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访谈和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在诵读兴趣、诵读方法、诵读效果等方面的提高状况。

二、诵读教学行动研究的实施

1.组建语文课堂诵读小组

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提供更多的诵读、展示机会,教师在班级中组建由4—6人组成的学习小组,采用秧田式(或模块式)方式安排学生座位,以便合作交流。

全班制定小组规则,规范合作行为。全班讨论确定如下规则:个体诵读时,组员各自诵读,不得打扰别人;轮读、对读或交流时,其他组员必须认真倾听,他人诵读或发言完毕方可补充或纠正;展示阶段实行轮流制;组员若有困难,应互相帮助,不能讥笑、挖苦。

2.开展语文诵读学习活动

(1)采用多种诵读方式,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教师用示范诵读引领,唤起学生的诵读欲望,激发他们的诵读兴趣。每次教师均先提出具体的诵读要求,读后请学生交流诵读感受。例如诵读《春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教师多次示范,学生跟着诵读,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教师还可让水平较高的学生领读,以激起更多学生的竞争热情,或根据具体的诵读材料,现场即兴点名,让学生诵读,或由学生自主选定诵读段落,提高学生的诵读信心。多样化的诵读方式,将丰富语文课堂生活。

笔者在教学《岳阳楼记》时,首先请两位学生在《赤壁怀古》音乐的伴奏下领读,然后请男女生轮读在淫雨霏霏的日子和春光明媚的日子登上岳阳楼产生不同情感的相关语段。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放声诵读作者发表自己见解的语段,传达范仲淹发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呼告,以无比自豪的语气读出作者洋溢在文中炽热的情感,让学生进入文章情景,准确把握文言写作脉络的不同朗读语调。同时,教师设计“诵读好声音”环节,鼓励学生沉浸在《岳阳楼记》的朗读之中,感受作者写景抒情的妙笔及伟大的政治抱负。教师多次创设情境,用丰富的形式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重要语句,让学生深入感悟本文的表达之美。在进入“我来挑战”环节时,教师走进诵读小组,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示范和指导:“要重读‘胜状、一、衔、吞、浩浩汤汤’,要饱含深情地读‘在洞庭一湖’,用无私的胸怀诵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学生在最需要帮助时得到了启发,课文深入了学生的内心。

下文是笔者《岳阳楼记》的课堂教学片段展示:

师:《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文辞优美,立意深远,是后世广为传诵的名篇。请同学们在“诵读好声音”这个环节自由朗读你喜爱的或最有感触的句子,或者进行评价。

学生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学生2:文章有音乐美,读来润畅,听来清晰。(朗读文章第二节,沉醉其中。)

学生3:“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这个句子,“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手法,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

(学生4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读春和景明迁客骚人登岳阳楼的感受,很投入,很有表现力。)

学生5:“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一句“衔”和“吞”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湖与山、湖与江的关系,更使静景富于动态美。

师:同学们,你们把这篇千古名文诵读得这么深情,领悟得如此透彻,老师被你们深深震撼了。

(学生开始小组内读背经典句子和语段。在音乐声中,教师再次带领两位学生当堂背诵本文,学生很受感染。学生齐读文章最后一节,教室里回荡着“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朗朗读书声。)

教师:面对经典的传世名篇,我们读文章,诵名句能得到美的享受。先生那博大的胸怀,伟大的政治抱负激励着一代代人积极向上。为了实现民族的复兴,为了中国梦,让我们点燃精神的圣火,去照亮时代天空的一角,做一位当代的范仲淹吧!

从以上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真实情境里掌握了诵读的语音流变、语速、情境等方面的处理技巧,对于诵读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2)训练诵读技巧,提升学生诵读能力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师示范诵读和个体诵读活动,学生掌握了一些不同文体的诵读技巧:

语调问题。比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宗璞面对满树竞相开放的紫藤花,感悟到生命的美好,被紫藤花盛开的热闹场景深深吸引和感染。学生开始诵读时认为文本热烈愉悦,在教师介绍宗璞的写作缘起后,学生才明白作者在感叹时光匆匆,生命生生不息。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深入研读的习惯,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基础上把握诵读语调。

语速问题。学生诵读《林中小溪》时,读小溪克服困难一路向前这一部分应表现得欢快、兴奋、紧张些,语速应该快一些;而在诵读《悼念玛丽居里》一文时,表现对玛丽居里的深切缅怀这部分的内容是沉重,追忆的,语速应该慢一些,在叙述事件的部分则采用中速。

当然还有语言的节奏停顿问题。如笔者教学《望岳》这首节奏明快的诗,读完后要求学生画出节奏,再让学生继续在小组内轮读,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音律美,多次吟诵揣摩理解诗人的情感。

(3)小组展示,亮出学生有特色的诵读水平

课堂小组合作进行到一定阶段,可以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诵读展示活动,展现学生独特的诵读水平。展示不仅是小组间的展示,更重要的是小组间成员互相赶超,可以开展“诵读好声音”的挑战比赛。

3.运用多元的诵读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个体诵读水平的提高

(1)教师评价示范,指导诵读评价

在课堂诵读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评价具有纠偏示范作用。教师可以有步骤地将口头评价的要求示范给学生,从评价的角度为学生做出必要的示范,提供具体的指导,为诵读多元评价提供保障。

(2)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升评价的情趣

诵读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学生虽显稚嫩但真实有趣的评价,更难能可贵的是,经常会有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评价语。例如诵读《散步》,作者的描写细腻优美,尤其是春天田野上万物初醒、蓬勃生长的画面。学生小组诵读后,一位组长说:“今天轮到我当组长了,我第一次担当这个角色,有点紧张,尽管我组内成员学习任务安排和组织得不是很好,但是组员和以前的组长特别支持我,大家自觉有序地在小组内展示‘春天原野初醒图’这一节的诵读,我们在全班展示时效果也非常好,我们把这一节的几个形容词‘金黄的’、‘碧绿的’、‘整齐的’,还有‘这南方早春的田野’读得生机盎然,我很兴奋。”

为指导学生开展诵读评价活动,笔者和学生一起讨论协商制订了1份符合实验班学生实际的诵读评价表(见下表),给予更多的诵读评价引导。

三、诵读教学效果评价与反思

1.实施效果

(1)实验班学生诵读兴趣的变化

经过为期两个多月(一个周期)的诵读,实验班学生的诵读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实验前后调查显示:对于“你对语文诵读学习的兴趣”,学生肯定性回答的比例由行动研究前的5%增加到行动研究后的57%,中性回答由25%上升到29%,否定性回答由70%下降到14%。

实施效果可以从学生的访谈中看出来,如有学生表示:我们在语文诵读课堂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诵读水平,大家在一起分组学习有利于同伴之间的诵读质量共同提高。同学之间能相互补充、纠正、帮助,我们愿意在以后的学习中一直坚持这样的诵读学习方法……

(2)实验班学生诵读技能的变化

笔者在平时的诵读教学中就清晰地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1]。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与学生学习策略相合拍,学生才能实实在在地掌握诵读技能。这里的“因材施教”既可有目标的差异,也可有进度的差异,还可有指导方法的差异。

这方面的变化同样也可以从学生的访谈中略见一二,如有学生反映:诵读课堂上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我来挑战”这一环节,发现一些同学对于文章的感情处理不是很到位,一味地扯着嗓子喊,而忽略了高低起伏这个基本的起承转合的要求,以至于效果不是很理想。我们组的成员中个别男生读书勇敢有余,技巧不足。这个时候其他小组同学一起发现了这个问题,大家互相纠正。老师多次耐心指导我们后,我们逐渐掌握了诵读技巧,变得非常爱诵读了,也乐意在众人前展示我们的诵读水平。

笔者每一次都提出明确具体的诵读学习要求,学生在这样的要求下开展的诵读活动是真实而有效的。通过反复的诵读,多角度的解读,多元的师生互动,学生真切体会了诗歌的艺术美。而在诵读学习中,笔者真正成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2]的角色,也意识到在诵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探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的效果。但是如何让学生大面积地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活动中来,实现我们教育的理想“让每一学生都获得积极而主动的发展”,这是笔者接下来开展诵读活动要仔细思考的。

(3)实验班语文诵读效果的改变

通过一个多月诵读教学的行动研究,我们发现实验班同学的学习表现发生很大变化,诵读课上表现更积极主动。笔者对本校八(4)、八(5)班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此次发放试卷83份,收到83分,有效回收率100%。两个班都有70%的学生因为诵读学习提高了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接近50%的学生喜欢语文课堂并乐意在语文课上展示自己的诵读水平,超过40%的学生愿意将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分享。

(4)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增强

诵读教学切实提高了实验班学生的朗诵水平、思维品质、作文语感及合作学习的能力。调查表明:过半学生喜欢语文课堂,乐于在语文课上展示自己的诵读水平。此外,学生亲历了收集资料、建立诵读评价标准、分析问题、设计诵读形式等诵读学习实践过程。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吟哦讽诵”的读书方法有了深切的体会,诵读学习对语文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较大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另外,实验班级采用诵读方法,对照班采用传统记忆方法,经过半个学期的实践,在没有复习的情况下再次测试,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0.9,对照班学生的平均成绩为75.3,实验班高出对照班5.6分。

2.研究反思

(1)部分学生参与不够充分

由于组内学生差异较大,小组管理存在困难。一些学习懒惰的学生参与不够。今后应进一步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如采用接力赛、表演诵读、花样诵读等形式来吸引全体同学的参与。还可利用中学生一般都有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在竞赛中得到肯定,树立信心,激发诵读兴趣。

(2)课堂分组不够合理

学生访谈显示,在同质小组中学生组间能力差异很大,部分小组因缺乏有能力的学生,逐渐失去竞争力,影响了诵读学习的效果。今后,我们计划调整诵读小组,组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异质小组,即男生和女生混合分组,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适当交叉,性格内向和外向合理搭配,形成互补,保持小组相对平衡,避免各组之间的差别过大。组员根据各自诵读情况进行优势互补,共同制定小组发展目标,并在班级中实行目标承诺制,避免为争夺名次恶性竞争。

(3)语言积累和语感意识不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掌握语音、语义是准确、流畅诵读的前提条件,但实验班对诵读方法、形式、技巧的关注与训练较多,而对语言积累和语感培养重视不够。今后改进的构想为:进一步利用复沓的方法,促进学生在诵读中丰富语言实践;将语言学习放在具体语境中,切实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建立“诵读网络学习平台”,引导学生积累学习资料,丰富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成果展示第8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1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广大教师和学生也对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很满意。但是如何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技术优势、把小学语文教学的知识点在多媒体中完美地展示出来,是广大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综合探索多媒体教学和小学语文教程的完美契合点。通过本文的论述,笔者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到此课题的研究中来。

1 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展现了极大的教学优势,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了影像、声音、画面等信息,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下面针对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点做出详细的阐述:

1.1 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克服学习的疲惫和困难,如果学生对于小学语文课程产生极大的兴趣,就会主动地探索语文领域的知识,主动学习相关的课外知识。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更加直观、形象,把枯燥的小学语文知识通过图片、声音、视频展示给学生,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由于板书教学的授课量较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很难全面地、详细地展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多媒体教学将教课变得简单易懂。小学语文课程中,有较多的生字需要小学生记忆,同时也要求学生对语文语言有初步的理解,由于小学生没有太多的生活体验,对于语文课文中的知识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理解困难的现象,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把语文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加深对语文课文的记忆,有助于学生构建基础语文知识框架,从而降低了语文学习的难度。

1.3 模拟语文情境教学

小学语文是和现实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中构建情境、模拟教学,通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抽象的文字进行形象的解读,弥补了小学生情境想象力不足的弊端,为学生展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其形成语文思维。此外,多媒体技术的信息量较大,有效弥补了教材教学知识不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发挥空间,提高了语文教学效果。

2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虽然多媒体技术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应该过分神话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实践教学中,应当把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设置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

2.1 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模式的一种辅助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把多媒体和板书有机结合起来,增加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在课堂上设立众多讨论交流环节,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力,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展示各种语文课文中描绘的意境和场景,同时要通过板书详细讲解相关知识,把问题的抽象化和具体化相结合。

2.2 增强多媒体教学的质量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设置多媒体教学方案时,应该保证选择讲课内容的新颖性和直观性。精心挑选多媒体教学中展示的图片、视频,保证展示内容和教学知识紧密相连,同时也要注重展示幻灯片的质量,不能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要帮助学生提供形象的演示,合理利用PPT的功能,实现幻灯片动静结合展示,突出展示重点,加深学生理解。

2.3 适度应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果不能合理把握应用时机和应用范围,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效果,甚至影响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工具,利用的力度过大会严重阻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退化,造成了语文想象力的匮乏。当前多媒体技术滥用的现象严重,部分学校把多媒体技术教学作为教学质量评价方式之一,从而造成教师过度追求多媒体技术教学。因此,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机制,并适当界定多媒体教学的评价比重。

2.4 营造多媒体教学的环境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离不开现实状况,因此,学校应当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在现有的设备基础上进行有效利用,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设置合理的教学课件,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状况进行教学设计。此外要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 总结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教授中应当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既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又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把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使用多媒体来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

(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杨店子中心完全小学,河北 迁安 064400)

参考文献:

[1]刘亚萍.浅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J].锡林郭勒技术学院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