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浅谈德育的重要性

浅谈德育的重要性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30 10:17:11

浅谈德育的重要性

浅谈德育的重要性第1篇

从近几年来中职学校招生的生源情况看,我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学生年龄在16~19岁,学生思想波动比较大。全校2 000多名学生中,有住校生1 000多名,其中来自外市、县、农村的学生占有一半之多,可见学生地域差异之大,这样给学校在管理上增加了很大的负担,学生的思想道德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有的学生刚进入校门时,不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生活,吃不了苦。例如在军训中有的学生中途逃跑,有的学生求助家长请病假,很多不良习惯都暴露出来。

一、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方面主要问题存在如下

1.人生观、价值观迷惘。进职校的学生往往认为前途渺茫,从而导致心理迷乱,情绪不稳。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集体观念,意志力较差,自私自利。个别学生信口开河、夸夸其谈,对自己的言行毫不负责,对自己的未来没有目标,得过且过,遇到问题不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2.缺乏独立自主吃苦耐劳精神,在就业方面缺少艰苦奋斗精神,工作上遇到点困难就想退缩,轻易放弃机会,在社会上游荡。生活上互相攀比,讲吃讲穿,超前消费。少数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养尊处优,摆阔气,装大款,消费心理畸形。还有的同学赊账消费,欠老师或同学的钱不还。

3.学生打架现象严重,做事不计后果,吸烟、喝酒、上网包宿打游戏、再加上各种暴力、色情文化的不良影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稍不留神就违规违纪,甚至违法。学习没有上进心,上课睡觉,逃课、长期旷课。学生缺少文明礼貌,骂人现象普遍,破坏公物,随处吐痰、丢果皮、扔纸屑等。还有的学生不服从老师的管教。

4.在校学生中单亲家庭和进城打工家庭较多,学生缺少家庭关爱,教育缺失,导致学生生活习惯不良,无组织无纪律,自由散漫。性格孤僻,沉没寡言,情绪不稳定,易于激怒。

5.受社会和家庭主客观因素影响,中职学生“早恋”现象普遍,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不能正确处理好交友与学习上的关系,还有的做出冒险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学习和身心健康,还对今后的人生造成遗憾。

二、当今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有效地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家庭、社会是相对独立的实体,但彼此又有割不断的联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都各有优势,只有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发挥教育功能。思想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着手,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加强师德建设,优化师德队伍。师德教育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首要职责是传道。实践证明,身教是无声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用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教师自身应注重自己的品德、言行、形象,让学生对自身高尚品德、言行规范、形象得体有了具体的理解,才能潜移默化的改变自己。

(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和就业指导,使学生轻装前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是,由于他们生活和知识阅历浅,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差,心理和思想还很不成熟,这就需要我们加以引导。学校开辟心理咨询室,选派思想境界高、工作经验丰富、工作方法灵活的教职工作为辅导老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调节,解决他们的困惑,使其轻装上阵。

(四)开展适应学生特点的各种活动,培养中职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1.军训。军训是中职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军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军事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文明节约的良好习惯;增强了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和集体主义精神。

2.在校期间就为学生设计竞争的舞台和竞争的环境,训练学生对竞争的适应力。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健康成长。推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活动,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约束教育,增强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3.要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集中开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实践活动。利用专题讲座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及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4.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成立青年自愿者协会,参加公益宣传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投身于火热的生活,体验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情境,尝试进行道德抉择。学生在与人交往中体验情感,在克服困难中锻炼意志,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履行道德行为。

5.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艺术等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例如通过举行学生篮球比赛活动,可以引导学生用好课余时间,不仅锻炼了身体,更增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学生中打仗闹事的现象明显减少了,既培养了学生的正常爱好,又由此带动了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进步。

浅谈德育的重要性第2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职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它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所以说,它不仅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突出了德育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重点不应该仅仅放在专业技能教育上,德育教育更显得尤其重要。

而在当前的职业院校教育中,德育教育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学生双方对德育的忽视使得学生的德育素质每况愈下,学生管理和德育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德育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中之重,首先是由中等职业院校的性质所决定的

这类学校所设置的专业一般来说,专业性比较强,内容大都具有实用性、技能性的特点,这就使得这类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有着突出的外向型的特点,使得学生的就业方向比较明确,实习的时间要远远比一般高校的时间多。而在这种情况下来说,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几率就会增大,因此必须相应的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时,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决定了学生的德育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德育素质偏低。而学校的职能应该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这其中,德是被放在第一位的。学生既然选择了进入中职院校进行学习,学校就应该对他们负责,在他们进入社会之前努力提高他们的德育素质,不为社会增加额外的、不必要的负担。

二、较高的德育素质可以使学生尽快成才

如果我们对整个中国的教育体系做一个俯瞰,会发现从小学一直到大学,素质教育的地位都被放在了最末尾,如果说小学到中学的学生都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以至于使学校做出某种舍弃的话,那么中等职业学校却应该重视德育教育。中职的教育体系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产业的调整情况、紧急结构的调整情况以及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调整的根据是着力培养社会最需求的生产型人才和服务型人才。专业调整速度的飞快,不仅仅是学生,有时就连老师都感到无所适从。那么,让学生适应这种速度的办法笔者认为只有一个,那就是注重德育教育。因为不论专业调整的速度多快,基本的职业道德肯定是不会变的,因此努力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提升学生的基本职业道德水平,对于中职学生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尽快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较高的德育素质可以为学生提供精神支撑

中职教育体系为社会输送的人才一般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这决定了中职教育就业的基层化趋势。基层的条件通常来说较为艰苦,更需要学生在走出校门面向社会的时候,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踏实认真和心甘情愿的服务。而这个时候,良好的德育素质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精神支撑。作为年轻人,经历是一种财富,是人生经验、社会经验必不可少的累积,就如上台阶,一步一步的走,才能上到最高处,基层的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环境的艰苦才是锻炼自己的协调能力和适应能力,了解最基层的工作,做好最基层的工作是重中之重。而我们的学生现在普遍缺少这种观念,这需要我们用良好的德育教育教学来巩固学生的这种观念,让学生在基层工作中多付出,不抱怨。

四、较高的德育素质使用人单位满意学校的工作,为学校打下一定的知名度

如今,职业类院校越来越多,而学校之间专业设置与技能培训却大同小异,这就使得用人单位的选择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之下,职业类院校从德育素质教育方面展开竞争就显得非常有必要。目前中职学生到用人单位之后不能很快转换角色,成为企业的合格员工,那么我们就应该以德育为核心,培养企业需要的优秀员工。事实证明,企业选择中职学生,并不会特别要求他们技术上有多娴熟,但是一定要踏实肯学。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的踏实肯学的态度,企业在满意学生的同时,也是对学校工作的一种肯定,可以促使学校以后就业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工作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显而易见,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认可德育与智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把德育教育当做工作的核心、龙头。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改变现状,上以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兴亡,下以学生的满意就业、企业的满意用人为己任,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也只有这样,才会让社会更加满意我们中等职业教育的工作,才会让我们中职院校的生源有所保证。

浅谈德育的重要性第3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 班级建设 重要性

一、现阶段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传统道德思想影响着德育教育。中国传统道德对“德”的知行非常重视,但不重视行为个体的人,无视人对于自主自由的基本要求和意愿,传统道德思想是轻视道德情感的,突出政治情感和阶级情感,削弱人的情感教育的发展,应试教育和思想又使人们的视点集中在易于查看的或是看得见的道德情感上,使看不见看不到的道德情感被忽视了,这些思想使道德工作中的情感的培养相对滞后。

2.缺乏情感教育。学校经常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但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症结就在于这些教育没有针对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来进行,对于他们的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的困惑,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也缺少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正确指导。在应试教育的支配下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他们情感上的苦闷与挫折无法向老师或父母诉说,成绩不好的学生的人格问题、情感问题、人生问题也就容易被漠视和冷落。

二、德育工作怎样才能做好

1.拓展渠道,形式创新。德育形式的选择必须要以人为本,关键在于是否受学生欢迎,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德育形成必须多样化、必须使受教育者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愉快地接受教育,从而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理性的升华。

2.观念创新,理念创新。中学德育创新首先要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加强人文教育,把人作为德育的主体和根本,把人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充分引导和满足人的正当欲望,善于理解和把握人心,最终赢得人心,取得人的信任和教育的主动权,真正解决人的精神激励和灵魂塑造以及品格升华问题,真正实现“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的目的。

3.德育应从平面式走向立体式。传统德育实行的是校园层面的德育,称为平面式封闭性德育。我们不能总把学生放在“净土”或“真空”中,而应该放到更广阔的空间去磨练。因此,现代德育追求开放性,力求实施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的立体式的德育教育。德育规定着学生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加强德育可以提高智、美、体、劳诸方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德育应从单向式走向多元化。传统德育实行的单向式灌输,其特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信息源,学生是接收器。现代德育必须变单向式灌输为多元化交流。如师生交流、同学之间交流、各学科间交流,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突出,在心灵和思想的撞击中他们才能得到较好地发展。

三、德育教育必须进行实践探索

1.中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以自身作为榜样,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特殊作用。教师事事以身作则,是无声的命令教育,是空洞说教无法比拟的。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学校要做好德育工作,使教育主体“以身作则”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教育工作者应处处严于律已,当好学生的表率,只有切身体会到德育工作者要“德为人范”,才能取得“不令而行”的教育实效。

2.理解和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学生品德素质的形成是通过内化而实现的。一切教育因素和教育要求,如政治要求、思想规范、道德准则、知识结构等等都是外部客观的东西,只有通过主体的自觉内化,才能变成内部的主体的东西,从而形成学生内在的、稳定的素质。在教育过程中,理解和信任学生,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并接受教育影响和教育要求,促进内化。现代心理学家马卡连柯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别人理解和受别人尊重的需要。”德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在品德上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层次,我们应允许学生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对同一事例、教育内容有不同的看法和表现。在德育活动中灵活运用德育方法,使教育生动活泼。在德育实践过程中,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是不行的。

浅谈德育的重要性第4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工作;德育;重要性

一、认真负责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缺乏的是经验,可我认为“认真负责”、“嘴勤脚勤”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这份责任感不仅来源于我的对这份职业的执着,更来源于我对孩子们的爱。所以我不仅要管理他们的学习,同时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对于每一个孩子我尽量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与呵护。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孩子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有责任帮助他们完成人生的过渡。而在班级学习生活中,班主任与他们接触时间最长,最容易了解他们,更容易做他们的工作,所以我在平时时刻注意孩子们的变化,及时地帮助他们拨正人生的航向,驶向正确的人生港湾。

二、班主任应做好道德榜样,提高自身德育素质

由于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和管理者,是经常与学生在一起的人。因此,班主任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初中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与好奇的年龄,价值评价体系并不成熟,缺乏对事物的评判能力,常常“有样学样”。基于此因,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影响源”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行为举止得体的重要性,即所谓“言传终于身教”。另外,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质。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王逢贤指出:“德育素质的内涵是随着德育观念和德育实体的不断完善、德育经验的不断丰富、德育理论成果的科学化,不断呈现扩展和严谨的趋势”。因此,班主任应随时展加强德育理念的学习,及时巩固既有的经验成果,并能科学的运用于实际德育工作中。初中德育工作仍处于薄弱环节,班主任可以通过定期研讨、培训更新教育理念及巩固教学方法,真正发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针。

三、爱生如子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爱是教育的剂”,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通过和学生接触,我充分认识到了“爱心”在师生关系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谈到班主任的工作,我不禁想起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首先施展威力,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风和日暖,行人觉得暖洋洋的,开始解开纽扣接着脱掉大衣。”这则寓言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北风”,“南风”无异于班主任积极的工作方法,而“行人”也就是“学生”了。我们在工作中,是用高八度的调子,盛气凌人去压服学生呢?还是用诚挚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呢?当然,我们都愿意选择后者,愿意做“南风”,也就是说在工作中要运用情感和爱来诱导,教育学生。对学生有爱,并不等于一味的迁就和放纵他们。所以这个“爱”必须和“严”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理解你的爱。

四、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中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中学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低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

1、重视在课堂内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我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2、建立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培养自育能力。值日问题,过去的一贯作法都是只让几个干部轮流,经过实验观察,我发现这样下去只能是好的学生好,差的仍然赶不上。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自育能力和竞争意识,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采取了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后,学生表现出十分积极兴奋的状态,总是盼着自己当值的那天。值日生要负责当天的学习清洁、纪律、收发作业等,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在值日中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值日生既要去管理别人,那首先就得以身作则,才有说服力。实践证明:学生在值日中不仅自己严格地遵守纪律,而且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通过值日,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组织和管理好自己班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也有参与管理班级的权力,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确定。

五、家访或与学生家庭保持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老师、家长共同的参与。但很大一部分学生极其厌烦班主任家访的,怕班主任“打小报告”,也有的怕班主任看到自己是单亲家庭或贫困家庭。因在上文中已提到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自尊心,由此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变换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方式,逐渐地通过师长双方的感染,树立起学生的信心,敢于坦然面对现实,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良好的道德价值取向。

浅谈德育的重要性第5篇

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18-01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已为古今中外所共识,历代教育家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体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重视。

1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指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以及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道德理想、道德品质及道德修养等,是指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锻炼、改造和提高,以及由此所形成的道德情操以及所要达到的道德境界。

2 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我国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总的来说,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道德的进步和发展。在教育领域,广大教师在工作中,把自己的学识、能力、宝贵时间无私地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无私奉献的好教师。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的行为与教师的基本道德大相径庭。

首先,事业心不强,敬业奉献精神不够。主要表现在懒于看书学习,工作得过且过,不认真遵守劳动纪律等,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

第二,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主要表现在不接受新事物,不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只是一味地用老一套的观念和方法来教育学生,有的甚至用一本教案教一辈子,这样的直接后果是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培养出的学生也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可以说这个问题也是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核心问题。

第三,以教谋私,搞“有偿家教”。有些教师利用本专业的优势开办各样的辅导班,此举本应无可厚非,但关键是本是课堂上完成的内容,却变成了教师课外辅导获取经济收入的手段,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3 新时期合格人民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

首先,教师必须树立忠于职守、献身教育的信念。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决不能为金钱所动,为名利所惑,为地位所诱。忠于职守是一切职业首先的共同要求,甘于献身又是教师的崇高职业道德境界。教师只有忠心耿耿地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才能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二,教师必须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在一种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诚挚的亲密感情,它也是一种社会的感情,教师只有把这种感情带到工作之中,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但是热爱学生并不是对学生溺爱、迁就和放纵,而是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热爱与严格要求是并行不悖的,“严师出高徒”正是这个道理。

4 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第一,强化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发挥表率作用。这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领导干部是师德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同时也是起示范作用的实践者。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思想工作固然重要,但必须与科学的法制化管理相结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作保证。

浅谈德育的重要性第6篇

在社会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传统美德在物质文化的冲击下显得岌岌可危,社会群体日益漠视了传统美德教育,随之而来的就是毒奶粉,地沟油等事件,这些道德沦丧的事件委实让人痛心,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校园自杀事件和青少年犯罪事件屡屡发生。这些事件无不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道德教育缺失有关,我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应着重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美德教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可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华民族拥有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下的传统美德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精华集中体现了古圣先贤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与他人关系的基本价值观,这些文化珍品可归纳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字,最后浓缩成两个字---“道德”。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治国经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是中国传统教育一贯遵循的原则,祖先教导我们要把做人的大原则和大规矩放在第一位,要求孩子首先要做一个有原则的人,一个符合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的人,这是最重要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他的知识才越多越好,否则一个无德的人知识越多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而我们现行的教育方针确恰恰是智育为先,忽视德育教学,完全照搬西方的教育思想,几十年来,从社会导向到学校,然后到家庭。可以说每个环节都只重视了教书,重视升学,而忽视了育人,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让人们逐渐沦丧了道德的底线,所以今天我们从孩子们身上越来越看不到仁爱了,社会也越来越暴露出诸多的不和谐因素,现在的孩子有学历没能力、有教育没教养;个子在长,体质在降;经济在长,素质在降。这些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去深思,所以在学校教育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势在必行,学校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

《孝经》有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道德的根本就在一个“孝”字。我们的老祖宗是非常有智慧的,我们看教育的“教”字,左边是个“孝”右边是个“文”就是在告诉我们先有孝后学文,才叫教,不孝不教,一个不孝父母的人,学的东西越多,对社会的危害越大,,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人生五伦孝当先”的说法,传统美德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从“孝”入手,以孝为根本,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尊重长辈,这实质就是教育孩子感恩报恩的思想,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在他懂得孝道的同时,自然也就明白了“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的道理,进而做到“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成为一个心胸宽广,有仁爱大爱的有道德的人,一个人孝门打开了,万善之门就全开了。

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藏中的瑰宝,《论语》《孝经》《道德经》《弟子规》等经典是中华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源泉,孔孟之学以“仁义”为根本,老庄之言以“道德”为宗旨,这些正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的用来纠正青少年思想错误倾向,引导孩子正面发展,使之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的传统美德教材。校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场所,学校是培育未来国家人才的摇篮。在学校开展传统道德教育。能起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营造道德文化氛围的作用。所以学校应当极力营造传统美德浓郁的学习氛围,使青少年在中华传统美德的温馨旋律中陶冶心灵。国家应把传统美德教育设计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安排适量的道德教育课程。如果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能够把这些经典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来学习和力行的话,那么今天这些让人头疼的德行教育难题一定会迎刃而解的。

浅谈德育的重要性第7篇

孔子当年之所以念念不忘"克己复礼"就是因为以德为核心的西周之礼是儒家思想最为推崇的道德标准,而"厚德载物"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遗产,是我们构建和谐文化的准绳。

但是现在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一些不容我们忽视的问题,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我记得以前常听到十三亿中国人,九亿在农村,而大部分为人父母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打工成为他们生存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也成为他们提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的经济来源。每逢春节一过,大部分农民就外出打工,很多人往往要到年底才能返乡,但他们的子女则被留在家乡继续接受教育,也就出现了大批"留守学生"。

留守学生身上存在着一些与其他同学不同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与同学相处时常以自我为中心

留守学生的父母由于大多数在外地工作,他们长期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住在一起。由于平时很少与人交流,便显得自我为中心更加突出。有一次我班里的两名学生在周一升旗仪式即将开始时,他们不为所动,依然待在教室里谈笑风声,问起他们时说是不想去,他们不理解升旗的意义重大。

2.在情绪方面比较多变

留守学生的特殊生活背景让他们的情绪较常波动。他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常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当自己的情绪低落时,常把自己的不平之气发在其他比自己弱小的女同学身上,事后又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他们对自己所生活、学习的环境经常感到不满意,使得他们经常学习心神不一,影响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

3.在行为方面的比较消极

留守学生一般被动或消极地顺应环境,并伴有攻击行为,以发泄自己的抑郁和愤懑情绪。在这种消极心理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容易受到外界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作出过分的行为。在学校里常常不遵守规章制度,伴有迟到、旷课、说谎、打架、欺诈同学等行为。有的还迷恋于台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和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

4.在安全方面有很多的隐患

对于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差、自制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学生伤人或被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全国各地,留守学生出现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

要解决上面存在的这些问题,平时教师对学生的德行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要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良好的道德品行,是将来进入社会后能否让大多数人接受的前提。现在存在一些学生的厌学情绪较高,他们产生原因很多:有孩子的,有家长的,有教师的因素等等。他们老师、家长们的管教,更加向往去广州、深圳等一些大城市打工挣钱。但是他们连九年义务教育都还没有接受完,没有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技术,很难找到轻松的职业。这种广泛存在的厌学情绪,极不利于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而且对我国劳动力的质量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有个别女生打着古语的旗号--"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宣扬女子读书无用论,这是大错特错。今天的中国,不再是守旧落后的旧中国,现在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而世界更加离不开中国。我们的祖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她需要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生力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这些都是依赖于教育的培养,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型的人才。

浅谈德育的重要性第8篇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学术道德规范;重要性

一、概述

学术道德包括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

科学需要诚实,需要客观,学术道德是指学术过程中行为主体的道德意识,它约束科学家之间,科学共同体内部,以及科学共同体与公众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术道德可分为以下两个层面:科学家的职业道德与介入了科学的社会其他人士的科学道德意识。学术道德教育,意指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侧重于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具体地讲,就是从知上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情上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从意上培养学生对科学求实创新的态度,从行上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能力。

二、学术道德的重要性

科学研究是人们探索未知、创造知识和技术的活动,目的是获得新的认识,阐明新的规律,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科学研究的本质是为了发现真理,为人们提供同愚昧、落后、谬误乃至伪科学作斗争的锐利武器。科学家群体不仅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成为社会高尚品德的象征,受到社会各界的敬仰和尊重。但是,科学研究是一项非常神圣又非常艰辛的开拓性事业,它的道路也是崎岖不平的。有的科学家可能抓住了科学发展的机遇,摘取桂冠,获得世人赞誉;有的科学家可能一辈子只做些科学发展中的阶梯性工作,成为科学发展史上的“铺路石”;历史上有的科学家不仅研究成果得不到世人的理解和承认,还遭到传统的压力和宗教的诋毁迫害。因此,科学研究从本质上就要求科学家必须具备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勇于探索真理,不惜为真理而献身的科学精神。

科学研究本质上是一个探索真理、揭示真理、捍卫真理、献身真理的过程。高扬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与取得超越前人的科学成果,从来都是相依相傍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坚持真理,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取得了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我国科技界的优良学风主流,也是我们对我国科技事业能够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和力量所在。

许多的科研人员价值观存在严重的问题,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有所滋长,科学道德观念有所淡漠,科研作风有所松懈,个别人甚至违反国家、军队有关法规,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在科学道德上,有的不尊重事,为取得所谓“科学”的结论,人为改动实验数据;有的为了能申报成果,拉关系走后门,请专家出具有利于自己的评审意见,有的甚至涂改专家的评审意见;有的为了个人或本单位的利益,诋毁别人,抬高自己,不愿搞科研协作等。

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既是一项紧迫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作出长期努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要贯穿于科技创新的整个活动过程,做到哪里有科学活动,哪里就有坚守科学道德的要求;哪里有科技工作者,哪里就有倡导优良学风的必要;要贯穿于科技工作者加强修养的整个生命过程,倡导优良学风,需要每一个人都有“每日三省吾身”的精神;要贯穿于先进文化建设的整个历史过程,树立科技界科学严谨、诚实守信的整体形象,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激励公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三、学术道德的实践性

科学道德是兴校之本,也是学者立身之本。科学道德应在三个层次上进行建设。一是构建和完善学术体制;二是构建和完善道德体系;三是学术行为主体履行道德规范。就科学家而言,科研规范可以看作是科学研究这个行业的“行规”。虽然这个行业没有从业资格考试,但是进入这个行业,必须遵守它的道德准则、规范和规则。对初入科研领域的人来说,也有一个学习过程。很多发达国家都开设了科研诚信相关课程,甚至是门必修课。但在我国,科学道德规范缺乏系统全面的培养和教育,还处于“言传身教”的方式。现在,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科研成果与经济利益联系越来越紧密,实用性的科学研究越来越呈现出产业化的趋势,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大规模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地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传授科研道德和科研规范显然是不够的。

“弘扬科学道德、践行‘三个倡导’,奋力实现中国梦”是新时代对科学道德的新要求。那么在新时代怎么加强建设科学道德呢?尤其针对我们研究生,这个不仅仅要靠我们自己约束自己,还要有健全的制度。

针对学校:注重工作体系和规范制定,将宣讲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成立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及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全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的协调和落实。强化教师学术行为规范,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学术规范相关条款、调查和处理流程、主要负责部门和惩处条款。强化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组织编写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发给每个导师和研究生;将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测试纳入最新培养方案的必修环节,设立1个学分,规定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前必须完成网上测试。

注重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宣讲教育常态化。在教师岗前教育培训中突出科学道德教育,在新入职教师和新增导师培训中,邀请专家作学术道德教育专题培训,编制包括学术行为规范在内的培训材料供教师学习参考。组织上好“新生入学第一课”,邀请专家帮助全体新生全面了解科研过程中的学术规范行为,防范在科研工作中发生学术不端行为。

注重日常教育,寓宣讲教育于主题活动之中。要求辅导员、导师对科学道德要经常强调,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加强科学道德教育;在学生进行重要学术活动之前,要求学生签订学术诚信承诺书,要求指导教师尽好指导监督责任。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包括研究生在内的高年级学生“朋辈教育”功能,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组织通过签订“诚信倡议书”等方式,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树立诚信意识,维护科学道德。

四、提高科学道德具体方案

首先,辅导员应从自身做起,在学术研究上高标准严要求,在研究过程中杜绝抄袭,一切结论依据实验结果,不胡编乱造。在日常研究生工作管理中加强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在入学教育中多次进行学术道德规范强调工作,并定期开展讲座强调学术道德的重要性,违反学术道德的严重性,并通过实际事例让学生形象体会到违反学术道德所造成的影响,这个影响不仅仅是对个人的影响,也会对班级学院乃至学校都造成不良影响。并多多鼓励大家在校期间举行学术方面的活动,包括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论坛、发表文章等,增加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其实学术没有那么困难,只要亲身实践,就能有良好收获。

[参考文献]

[1]肖海涛.大学的理念.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 杨德广.高等教育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