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隔代教育的特点

隔代教育的特点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25 16:49:48

隔代教育的特点

隔代教育的特点第1篇

   

关键词:教育服务功能 隔代教育 现代家庭 教育子女 家庭教育 教育形态 亲子教育 现代社会    

 

一、隔代教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祖辈具有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 

作为已经养育过子女的祖辈,在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方面较之年轻的父母更为成熟。他们对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办法要比孩子的父母知道得更多。祖辈社会实践比父母丰富,积累了丰富的阅历,重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孩子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并提前加以预防。因此隔代教育的子女,一般而言,身体的素质较好,他们在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明显要优于非隔代教育的子女。 

 

2、祖辈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养育孩子 

相对年轻的父母而言,祖辈不再有工作的繁重压力,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足,而且心态平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祖辈的带养可以减轻父母在事业和生活上的负担,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使孩子的成长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上有了较好的保障。 

 

二、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纵然隔代教育具有优势性,但由于祖辈在教育观念上比较保守、落后,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比较片面、单一,以经验育人,因此隔代教育也存在不足。不恰当的隔代教育将对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陷。我们要正确认识其弊端,并将之尽量地最小化。 

 

1、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 

隔代教育中的孩子往往受到祖辈极度小心的保护,与父母相处时间不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使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心胸不开阔,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祖辈的过分溺爱和迁就,对孙辈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余逸群在对首都1000户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老人过分溺爱孙子的占86%。这容易导致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增强他们的依赖感,变得任性而娇气。由于祖辈本身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影响,不懂得因特网等现代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 

 

2、不利于孩子优良品德的培养 

同样由于祖辈对孙辈的无限度溺爱,事事包办,百依百顺,导致孙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从小养成怕脏、怕累、怕吃苦的坏习惯,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及探究问题的能力。祖辈对他们的百依百顺,纵容护短,致使孩子自高自大,不利于培养他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谦虚、礼让等优良品质。同时,祖辈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孙辈的物质需要,宁可自己节省也不亏了孩子,导致孩子从小不知道勤俭节约,浪费成习。 

 

三、改进方式,积极发挥隔代教育对现代家底教育的服务功能 

 

虽然隔代教育具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认为隔代教育一无是处,历史上许多大家都是由祖辈养育成才的,如英国的哲学家罗素是由其奶奶带大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是由其外祖母实施的早期启蒙教育。可见,要想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关键就在于改进隔代教育的方式方法。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对隔代教育进行正确指导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级学校,家庭教育是儿童整个教育的基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

[1] [2] 

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其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因此,家庭教育不是盲目进行的,应该接受学校的指导和帮助,对于隔代教育问题更是如此。学校是传授系统知识的场所,是接受最先进教育理念的机构,可以对隔代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加以正确的指导,让祖辈从理论层面上对隔代教育有清晰的认识,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能够用正确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

学校对隔代教育的指导在时间和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一是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的形式,对教育、隔代教育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二是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的形式,了解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加以解决;三是建立学生的有关隔代教育方面的档案,随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状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在隔代教育出现问题时,可以点对点地开展个别性的沟通和交流,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中隔代教育的困难,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参考性方案。 

 

、祖辈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以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祖辈应该知道,再用以前教育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孙辈已经不合时宜了。因此祖辈要想使隔代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就应该努力更新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从以往的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 

首先是努力学习有关教育、家庭教育、隔代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要学习隔代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方式。这就需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参加学校举办的有关隔代教育的培训,主动向老师咨询有关问题。其次应该努力了解现今儿童的普遍心理特点以及自家孩子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第三是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能与孩子进行畅通交流的新知识与新信息。能听懂孩子们流行的话语,知道孩子们喜爱的文艺、体育、政治明星,与孩子有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明白孩子的想法,教育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发挥好的效果。电视、书籍报刊、因特网等媒介在祖辈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祖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强新技能的学习。比如获取新知识、查阅新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等等。 

 

、祖辈要主动参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协调、配合与沟通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和配合,单靠某一个方面的作用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隔代教育中的祖辈也要与各个方面作好协调、沟通等工作,以促进教育合力作用的发挥。 

首先,祖辈应该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与各方面加强沟通协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教育合力的意义,改变以往独力教育孩子的错误看法。只有在思想观念上有了改变,才能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做到积极、主动地加强协调与沟通。第二,祖辈要协调与沟通的对象是多维的。对象一是学校中的老师。老师不仅可以对祖辈的教育方式方法加以指导,解决在隔代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孩子在学校中的近况表现,并使老师掌握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共同协商如何教育好孩子。对象二是孩子的父母。虽然现在年轻的父母较之老一辈人更重自己的事业发展,为接受日益激烈的挑战而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教育,关心子女的时间非常少。但作为人之父母则必须承担应有的责任,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亲情需要。经常性地与祖辈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状况,通过协商使两代人在教育子女的意见上达到一致。而且父母较之祖辈经常接触社会的新信息、新经验,更容易接受养育子女方面的新知识,可以在某些教育问题上对祖辈加以纠正和指导,帮助祖辈教育孩子,使孩子取得进步。对象三是隔代教育的对象,即孙辈。我们常说,孩子是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的人,祖辈在教养孩子时应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孩子沟通、交流,明白他们的感受,考虑孩子的需要,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非事事代劳包办,培养他们基本的优良素质和公民意识。 

隔代教育的特点第2篇

众所周知,影响教育的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党和政府对教育问题愈加关注。而家庭教育,尤其是农村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隔代教育成为农村孩子面临的新问题。目前,隔代教育学生的比例多大?父母是什么心态?与老人在一起到底有何利弊等等,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当前农村初中隔代教育的状况,我们着手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一、调查的基本结论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样本是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拾回桥镇拾回桥中学七、八年级,共406名学生。学生全员参与调查,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反映本校隔代教育的现状。

(二)研究方法

1.问卷。本问卷主要是家长卷。问卷以长期教学中和学生交流、家长沟通涉及的问题为基础,着重反映隔代教育对学生学习与行为上的影响。

2.操作。《关于隔代家庭教育问题调查问卷》发放于2015年10月20日。由班主任发放问卷,学生作答。共计发放问卷406份,收回406份,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本研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百分比统计与常规性统计的分析与研究。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分析

通过图1可以得知,现在农村初中生中属于隔代家庭教育学生为264人,占调查总人数65%,非隔代家庭教育学生为142人,占35%。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属于隔代家庭教育。

通过调查,隔代家庭教育学生主要通过电话、视频聊天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有时候一个月才通一次电话,约定时间进行短暂的视频聊天,也没有什么机会与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而属于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在学习上50%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29%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15%的学生不愿意与别人交流,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

2.存在的问题

(1)道德教育问题突出

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行为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和冲动性,有的学生还染上了社会不良习俗,有少部分学生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根据对教师的调查,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比值大的班级较难管理,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普遍偏多,而且无法与家长进行配合教育。这部分学生的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2)人格培养凸显危机

在教育过程中,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无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管教和引导,至使她们出现自私、孤僻、不善于与别人交流等行为。在受到其他同学欺负后,30%的学生表示无所谓,48%的学生会选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报复。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不健全的人格,使他们的行为出现了过激和偏差。

(3)学习现状令人忧心

大部分接受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的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的农村学生的祖辈读书不多,文化程度较低,自身并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进行家庭教育的能力,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自己只要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就可以了。家庭教育的空白和不健全已经成为影响孩子学习成绩提高和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原因。

3.原因剖析

(1)工作的性质使隔代家庭教育走向必然

有的学生家长是为了贪图享受,为了自身活得有滋有味,长期外出务工,而不是选择在家务农或者附近工作,将教育子女的义务转让给祖辈。有部分家长是因为从外地搬迁到本地,耕地缺乏,为生活所迫,外出务工,不得不将孩子交由祖辈看管。虽然现在党和政府提倡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但是由于外出务工流动性较大,只有很少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城市上学,绝大多数是把子女留在老家,托付给祖辈,甚至部分家长是把学生托付给叔、伯、姨等。

(2)不当的管理方式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

由于在平常的家庭教育中,祖辈对孙辈往往采取溺爱的管教方式,只照管她们的生活,缺乏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即使学生在校严重违反了校纪校规,到校与老师共同处理的时候也认为“树大自然直”的思想,姑息纵容,使学生得不到正确的思想教育,还造成学生很难接受教师的严格要求和批评,在父母回家进行管教的时候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须的教育难以进行。时间长久后造成学生的学习不够用功,得过且过。

(3)心理健康难以保障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回家次数偏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无法引导和关心,往往都是用金钱和物质进行弥补。子女由于情感饥渴导致父母回家后也是对父母产生怨恨,从而产生了厌世、自卑、自闭和逆反心理。

三、讨论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隔代家庭教育学生成长档案

1.对隔代家庭教育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做到“五个摸清”,即摸清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摸清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摸清学生的体质现状、有无病史;摸清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摸清学生的监护人姓名、住址和联系电话。

2.要对隔代家庭教育学生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认真研究对策,并主动与此类学生父母或者监护人取得联系,了解其家庭对子女学习、生活、心理、思想等方面的需求,为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提供准确信息。

(二)构建隔代家庭教育学生监护网络

1.要构建以隔代家庭教育学生亲属为主体的监护网,除父母为法定监护人外,要落实好由嫡系亲属或者旁系亲属承担的临时监护人,并督促其履行监护责任。

2.要构建以教师为主题的帮扶网。组织全校教师与隔代家庭教育学生“一对一”进行帮扶,在学习上面进行优先负担,在生活上面优先照顾,在活动上面进行优先安排,接近时多看一眼,亲近时多问一声,走近时多帮一把,让这些学生在校胜似在家,时刻感受关爱。

3.更新隔代家庭祖辈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教质量。利用祖辈家长时间充裕的特点,同时又要考虑易为老年人接受的原则,帮助祖辈家长了解孩子年龄特点,了解孩子教育的方法、内容,更新祖辈家长的家教观念,改进家教方式、方法,提高家教质量。

隔代教育的特点第3篇

关键词:隔代教育 教育理念

新课改不仅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管理措施是一次全面的整顿,而且对新形势下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会进一步完善我国中学教育制度的科学化、合理化、人文化,而且对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而师范类院校又是这次新课改的前沿阵地,因此师范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势在难免。笔者长期在师范院校工作,又多次参加教育实习,对于这一点深有体会。本文试从教育对象、课程设置、教育理念等几个方面阐述师范院校历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合理模式。

一、“隔代教育”普遍社会化的现象是专业设置调整的新支点

教育对象的普遍社会化并非中国独有,世界各国都曾有过,但中国这种教育对象的普遍社会化与社会的发展却极不协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隔代教育”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再加上网络世界的诱惑,中学教育对象的普遍社会化在我国几乎成了一种畸形的发展。有材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另外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年轻的父母在生活、学习、工作压力下,该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认为,做家长的,特别是隔代家长们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王极盛在数万人中间做的一项调查表明,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

如何看待中国的隔代教育,长远看隔代教育弊大于利,但也不能全盘否定隔代教育。王极盛也认为,现在还不到讨论要不要隔代教育的问题,而是要想办法搞好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通过学校、社会与家庭相互配合,合力打造新式的隔代教育。

我们之所以没有坚决反对隔代教育的模式,是因为隔代教育在当今有一定的优势。首先,不少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他们不仅照顾孩子的生活,提供学习的条件,进行适当的指导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一般地说来,祖辈与孙辈之间容易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其次,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他们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再次,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是促进儿童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这些优势对中学教育对象身心的健康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看到,隔代教育有其潜在的不利因素。

首先,容易形成溺爱。多数祖辈家长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祖辈家长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矫正。

其次,思想观念陈旧。许多祖辈家长不顾时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用老观点要求孩子,教给孩子过多的老经验,缺乏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再次,亲情不易弥合。由于隔代抚养和教育,久而久之便造成孩子与其父母产生感情隔阂。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甚至滋长逆反心理,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

最后,负面影响严重。隔代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因此,年轻父母不管怎么忙,也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把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有一项资料显示,中国有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教育有关。有不少问题少年从小都是由祖辈家长带大的。当前在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征时,结论也是在隔代教育和有家庭暴力的家庭中呈高发状态。

中学教育对象的这种社会化、个性化、自主化特性的集中凸显,为当今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再加上当今高校中相当部分的学生自身就是隔代教育的一员,这就更使得师范生的培养步履维艰,隔代教育的很多弊端他们不仅不以为然,甚至于对教师的教育产生敌对情绪。所以,师范教育如果不加强这一方面的课程设置,不对这些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准老师”作心理上的提前铺垫,后果可想而知。

笔者在最近带队参加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实习的学生普遍反映,现在的中学生女生比男生更社会化,更难管理,厌学情绪更为严重,甚至于发展到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还引以为自豪的境地,仔细了解,这些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一年或者几年都见不上自己的父母,属于“全托”型的隔代教育。用一线教师的话来说,那就是爷爷奶奶只管吃、住,至于孩子的思想、学习等等一概不管。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认为师范教育一方面应加大教育实习,特别是教育见习的课程设置,以保证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机衔接,另外,适当开设一些教育教学讲座,邀请一些一线的教师做一些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的报告,确保即将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新人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些改革对于师范类高校来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行的。

二、教育理念的改变是师范专业课程调整的理想最终目的

关于教育理念,德国近代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其《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就指出:教育应该始终贯彻适应自然与适应文化的要求。这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展儿童的心智,坚持教学的“形式目的”与“实质目的”的统一,必须把学生看作教学的主体,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是制定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进而提出了适应自然、遵循年龄和个性特征与其发展阶段、教授真正所需要的知识、注重直观、加强知识的巩固、讲求“形式”与“实质”教学目的并重和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等教学原则。可以这样说,教育理念的科学化将会使师范生课程调整走向其理想的最终目的。

传统的教育观往往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教师布置什么作业,学生做什么作业。学生缺乏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挥创见,主动发现真理。未来是一个多变、充满问题的未来。个人的生存、社会的发展要求具有这样一种素质和能力,即“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以一种全球主义的视野探究问题的实质,自己思考,独立判断解决问题。”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教应为学服务的新理念,让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下,全程自主学习,让学生带着教材、学案走向教师。

新课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能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发挥创新性思维,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

隔代教育的特点第4篇

近年来,伴随着离婚率上升,单亲子女数量增大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然而,提及单亲家庭教育,人们的着眼点往往只落在单身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上,大都忽略了祖辈对孙辈之间的隔代教育。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单身父(母)亲把抚育孩子的责任越来越多地交由祖辈老人承担,因此,单亲家庭隔代教育问题也随之产生。

二、单亲家庭隔代教育的问题分析

(1)亲社会性行为减少,容易产生双重人格

单亲隔代家庭中的儿童,大多表现为心理自卑、感情脆弱、情感忧郁、沉默寡言等,他们不善交际,对外界明显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大多在家长、老师面前通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胆小怕事、唯唯诺诺,而在外却飞扬跋扈,经常欺负比他们弱小的孩子,具有暴力倾向,形成双重人格。

(2)逆反心理,攻击性行为增多

单亲隔代家庭中的儿童,大多具有逆反心理,生活在单亲隔代家庭中的儿童往往因受家庭冷落,对老师或家长的言行总是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加上学习成绩差,个人情感长期受到压抑,但其个性隐含着很强的冲动成分,企图通过反叛行为引起他人注意,故而容易产生许多行为问题。

(3)消极情绪明显,匮乏自信心

单亲隔代家庭中的儿童,大多总是消极地对待生活与学习;害怕困难,做事经常不作任何努力轻而易举地放弃,自信心不足。如果以上这些不健康心态及行为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单亲儿童性格扭曲,心理变态,影响其情感和品格的发展。

三、单亲隔代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1)由特殊的家庭环境所引起的社会认知偏差

单亲家庭对儿童在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些孩子对家庭没有安全感,没有温暖,没有精神支柱,心理比一般孩子更加脆弱。他们认为,父母把他们放在祖辈家,是不管他们、不爱他们的表现,故而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另外,他们常常将自己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把自己和周围同伴对照,在学习、生活上总感觉到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心理失衡。

(2)缺乏正常的社会化环境

孔德指出,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作为初级群体的存在是儿童社会化的必要的场所。单亲隔代家庭的孩子比生活在“完整型”家庭中的孩子相比,缺乏正常的社会化环境,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或个性畸形。一方面,单身父(母)亲在经历了家庭裂变后,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心灵上留下阴影,情绪容易波动;另一方面,祖辈家长素质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3)教育方法不当

在家庭教育中,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教育结果的好坏。隔代教育中的老人对孩子总是采取溺爱的方式,即使明知不对,大多也是持一种宽容甚至放任的态度。如果过分溺爱,其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同时,祖辈对孩子的发展尤其是学习往往寄予过高的希望,势必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就会产生抑郁焦虑、消极低落的情绪,同样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四、对策及建议

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单亲儿童,如何抚平他们心理上的创伤,在隔代教育中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

(1)家长方面

要使单亲儿童身心获得健康发展,适应其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家长必须确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关键是树立与单亲儿童个性发展同步的全新教育理念。同时,单身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经常性的联系,熟悉孩子学习、思想、生活各方面情况。祖辈家长对孩子的爱应有理智、有分寸,努力做到关心孙辈,但不溺爱,遵循适度原则,做到严宽有度。

(2)学校方面

对待单亲隔代家庭的学生,学校一方面要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关心、帮助、爱护他们,另一方面应该考虑他们特殊的心理特点,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例如,建立单亲隔代家庭儿童的心理档案,有利于增强学校对这类学生的全面了解。同时,教师应当帮助单亲隔代家庭的儿童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3)社会方面

隔代教育的特点第5篇

关键词:隔代教育 优势 问题 对策

在家庭教育中,现在的父母工作繁忙,还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根本无暇腾出精力来精心照顾、教育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得不担当起重要角色,特别是处于当今时代,似乎还担负着更多一点的责任。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在上海有50-60%的孩子由祖辈教育,在全国有近一半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调查结果显示隔代家庭教育的趋势,孩子年龄越小,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比例越大,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将越来越普遍。

一、隔代教育存在的优势

1、现在的祖辈越来越年轻有精力,他们退休年龄提前,富裕的生活条件让他们精力充沛。有一定文化素质,社会经验也丰富。 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比年轻父母丰富,孩子出现问题能够准确处理,比如对于感冒、发烧、摔碰等的护理。

2、祖辈照顾孩子有耐心,有足够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可以多和孩子聊天。3―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据了解,凡是性格开朗的祖辈保教的孩子语言比较丰富,特别喜欢与老师和同伴交流。而一些年轻父母白天忙于工作,晚上还要一边带孩子一边做家务,和孩子交流的机会不多,在幼儿园话也不多。

3、带孩子一起参加劳动。祖辈一般在家都承担做饭及打扫卫生。孩子在一旁也喜欢参与进来。这种没有强制学习任务和目的的活动,既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品格。

4、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祖辈有空喜欢在小区晒太阳、逛公园、锻炼锻炼身体,这时带着孩子玩健身器械、玩玩皮球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无形中发展了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又对他们的骨骼生长非常有好处。

5、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好多时候能看见祖辈买菜去超市都带着孩子,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许多交往的技能,锻炼了胆量,积累了生活经验,现在孩子说起来一套一套的,不都是祖辈教育的功劳吗?

事实证明,由于不再有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拖累,祖辈心态上比工作紧张、压力繁重的年轻父母要平静得多,所以会比较有精力和耐心去陪伴、教育下一代。俗话说,老小孩儿,小小孩儿,就是说老人自身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与孩子玩,极易与孙辈建立融洽的感情,因此也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孩子由祖辈教养,年轻父母得以解除后顾之忧,专心致力于事业、工作上。隔代教育也可以缓解老年人的孤寂,使其从孙辈的成长中获得生命力,看到自己生命的延续,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对老人保持健康的心态大有裨益。

二、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

1、隔代教育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总让孩子处于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事事依着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对孩子不合理的欲望也常会无原则地满足。时间一长,孩子会以为自己是家庭的“主宰”,人人都得听自己的,稍不合心意就大哭大闹、发脾气,以达到满足自己非分要求的目的。这样很容易形成任性、唯我独尊、不合群、不懂礼貌等一些不好的性格和习惯。

2、过度限制。比如, 当孩子正兴致勃勃地“拆卸”一辆玩具汽车时,祖辈总会加以阻止和批评。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一辆完好的玩具车是不可以被“拆卸”的,并且把孩子的这种“拆卸”行为当作一种不良行为。其实,这恰恰是孩子探究事物特点、规律的创新行为的表现。

3、由于年龄和时代的原因,有些祖辈存在着知识水平偏低,特别是农村的祖辈也不懂得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认为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教育吗?等着老师去管吧!在初一学生开家长会时,有位家长反映,他的儿子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没有培养学习兴趣,只知道打游戏机,老师劝说听不进去,家长为此很苦恼。据某省一个县级市的8所农村初中的隔代学生情况调查,85%的班主任老师不约而同地反映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提不起精神来,上课不认真,不完成作业,辍学学生中有26.4%来自于隔代监护家庭。

4、祖辈和父辈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特别是孩子和父辈产生矛盾时,祖辈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一味袒护孙辈,孩子遇到不如意容易找祖辈做“保护伞”,养成不懂礼貌等一些不好的性格和习惯。不利于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培养,容易导致亲子隔阂。

三、关于做好隔代教育对策的思考:

1、建立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几乎所有的年轻父母与老人在教育孩子方面都产生或多或少的矛盾,父母和祖辈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必须做到相互配合。抚养未成年人子女是父母的法定义务,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缺少亲子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担负起对子女抚养和教育的主要责任。隔代教育是亲子教育的补充,不能替代亲子教育。老人应该自己定好位,既不越位,也不做摆设,做好亲子之爱的剂。要努力做到喜欢孩子,但不溺爱,注意别让不良习惯影响到孩子。

2、协调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在尊重祖辈家长、发挥隔代教育作用的同时,协调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的关系,对孩子实施“合作教育”是父母的责任。让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之间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和谐的合作关系,不断通过两代人的互相沟通和共同提高来达到相对的一致,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我们可以获得父母、祖辈和孩子的三赢:通过隔代教育减轻年轻父母的教育负担,同时满足祖辈家长的乐趣;让孩子从父母那儿感受到严格和理智,又从祖辈那里体验宽厚和慈爱;让孩子在与父母和祖辈的互动过程中,逐步学会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策略去对待不同的事情。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或祖父母应相互沟通,统一认识,择善施教。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教育方面的分歧,两代人共同协商建立必要可行的家规,同时也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独立性。任何一方都不能放手不管,父母应积极创造机会与孩子多接触,疏通感情。祖辈家长也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两代人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只有父母、爷爷奶奶共同参与教育,孩子的世界才算完整;只有两代人统一认识、明确目标、步调一致,孩子的教育才会通向成功,孩子也会从幸福的家庭中走向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参考文献:

[1]《隔代教育的五大误区》 孙宏艳 少年儿童研究

[2]《陶行知文集》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小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

隔代教育的特点第6篇

【关键词】隔代教育;问题;对策。

一、隔代教育及其形式。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它是和亲子教育相对的一种概念,它是一种家庭教育。由于工作压力、社会竞争等因素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把孩子交给父辈养育,使隔代教养已成了家庭幼儿教育中的一种很自然、普遍的现象。社会上对隔代教育的关注也就越来越多,该种教育形式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充分利用祖辈的社会经验,既发挥祖辈余热,又解放年轻父母。但是,隔代教育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在本文里,笔者主要分析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以期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隔代教育可以分为完全隔代教育和不完全隔代教育。完全隔代教育,指父母亲长期与孩子分离,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完全由祖辈承担。这种形式以农村为主,因为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只好由祖辈来抚养;不完全隔代教育是指父母亲和孩子短暂分开,例如城市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暂时由老人来照料孩子,或者祖辈与父辈住在一起共同教养孩子,这时候,祖辈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在某些方面也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称之为不完全隔代教育。

二、隔代教育带来的弊端。

诚然,隔代教育有其合理的一面,如老人养育小孩的经验丰富,有助于缩小“代沟”的差距,减轻年轻父母的负担等。但笔者认为,隔代教育的弊病很多,主要有如下表现:

(一)易导致过分溺爱儿童。

祖辈会比父辈更加溺爱孩子,他们不辞劳苦地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对于孩子所提出的过分的要求,老人们千方百计会满足,这种过分的溺爱会引起很多问题。

1.生活方面:生活中所有的问题祖辈都已经帮忙安排好,孩子不需要考虑任何问题,等待享受即可,导致其生活常识少,自理能力差;对孩子物质需求的过分满足,营养的过分吸入,体质差,锻炼少,使孩子的身体素质较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身体素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甚至是性格的影响。

2.能力方面:一方面,孩子受挫能力差,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由于孩子已经习惯于祖辈家长凡事都听从自己的意见,走出家门后,当面对他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怨天尤人,而不会去动脑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另一方面,溺爱导致儿童独立性差,儿童的所有事情由祖辈承包,自己无需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一旦需要他们独自面对问题时,他们就会变得束手无措。

3.性格方面:性格孤傲,以我为中心。由于在家庭中,儿童就是中心,祖辈围绕他转,一旦离开家庭,走入社会,发现自己并不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之后,容易导致情绪失落,甚至走上邪路;另外,溺爱导致自私,儿童习惯于被照顾,根本就没有关心照顾他人的概念,所以,虽然老人们为孩子付出了很多甚至是自己的全部,到头来很有可能是养了一个“白眼狼”。

(二)阻滞儿童智能的开发。

对于接受过较高教育的老人而言,这方面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小一些。而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人来说,教育孩子的任务就有些力所不能及了。因为他们跟不上信息时代的节奏,对现代社会人才标准和要求缺乏了解,缺乏超前意识,早教观念不强,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科学的认识,凭陈旧思想观念与过时套路来教育孙辈,在教育过程中以经验代替科学,不能正确、及时、有效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导致对儿童的教育质量下降。

最为突出的是,儿童此时正是处于好奇心最强的时候,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比如生活常识还好解决,但当孩子问及科学知识或其他知识的时候(如十万个为什么中的一些问题),老人有可能由于知识面狭窄而回答不出来,而此时如果他们不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或者粗暴地批评孩子不要问这么多问题,又或者自己编造一些答案来敷衍、误导孩子,很有可能就导致孩子的积极性降低,不再对知识有渴求欲,不再对世界有好奇心,不再对事物有创新的精神,不再想探究这个世界的秘密,这就扼杀了孩子的天性,阻滞了儿童智能的发展,对于孩子的将来也是有很深远的影响的,而一旦错过最佳教育期,孩子所呈现的很多问题就较难解决了。

(三)易养成儿童不良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这就说明了家长的一言一行、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价值取向等会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劳动习惯,道德习惯产生很深刻的影响。

儿童处于生命之初,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年龄,但这年龄段儿童自控能力差,如果家长不重视培养,极易染上不良行为习惯,对其以后健康成长产生难以弥补的缺憾。而隔代教养中,祖辈家长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喜忧参半。

很多祖辈家长们,尤其是没有接受过较高教育的老人,在这方面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是令人担忧。例如有些老人个人卫生做不好,有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等不良行为,而这些行为很有可能被孩子记在心里,而孩子的模仿意识正是最强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把这些行为作为自己的学习对象了,这就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仅是生活习惯方面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儿童终生。

(四)易引起家庭教育冲突。

祖辈家长由于有着长期的工作经历、丰富的人生经验、大量的社会阅历,以及大量的教育子女的经验,确实有着教育孙辈的一定的优势,而父辈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要高,思想观念更为现代化,在教育子女方面有更多的理论知识。

祖辈和父辈由于社会阅历、教育程度、时代背景以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存在着上文所提到的不同,这就使祖辈和父辈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内容、标准、重心以及具体方式方法等方面多有分歧和差异,若在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况下,易导致家庭教育冲突,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大家各行其事、各自为政,不能有统一的教育方法,这样孩子也无所适从,进而形成双重人格或分裂人格。

三、解决对策。

由于儿童期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不能较好地对儿童进行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及行为,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隔代教养的作用,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祖辈这一方面。对此,笔者就祖辈应该如何进行隔代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转变溺爱的教养方式,理智地爱孩子。

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对其生活、性格方面会有积极的影响;要明白放手等于爱的观念,让儿童学会独立,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这比一味帮助儿童解决所有问题更有利于儿童适应社会;加强对儿童的社会化教育,常带其外出去认识周围世界,而不是只让其做温室里的、不见阳光的花朵;适度地开展逆境教育,这也是矫正隔代教育缺陷的有效措施。

(二)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

祖辈们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儿童观、世界观,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正确地引导儿童,并与儿童一起成长。

切记不可对好奇心很强的儿童所提出的问题横加指责、言词粗暴,而要细心、耐心地进行正确的引导。另外,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养育时遵循这种规律性,根据儿童的需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及时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以免错过最佳教育期。

(三)提高素质,做好表率。

因为孩子良好的品德和是非观念等,不是通过说教完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完成的。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祖辈家长应提高自身遵守公共道德的意识,注意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祖辈们的行为要自慎,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引导教育孩子,而且要特别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这也是隔代教养中应该给予重视的一个方面。

(四)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刻性,这就不仅要求祖辈们之间要和谐交流,还要求祖辈多与孩子父辈讨论育儿心得,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寻求教育的最大合力;另外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亲子感情,只有父辈与祖辈协调一致,相互理解与支持,才能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欢乐、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在互补中给子女较为完善的教育。

(五)统一思想、标准。

儿童的祖辈应与父辈在对儿童在教养目标上求得一致,在方法上走向趋同,在儿童不在场的情况下,提前作出统一的决策,做到不将分歧呈现在孩子的面前,不能一个要求儿童这样做,而另一个要求儿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这样容易会出现儿童面对各个家长的要求不一样而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结果使得孩子的教养力量抵消,容易养成两面性格。

(六)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儿童交流祖辈应与儿童多沟通,倾听其内心的想法,关心其心理世界。祖辈家长不能以自己的经验多、阅历广来限制孩子的发言权,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代替儿童作出决定或者选择,但也不能一味听从孩子的意愿,而应该多与儿童交流,把双方的观点同时表达出来,平等协商后作出适合儿童的最佳决策。当儿童犯了错误时,不能一味地批评或纵容,要向孩子说清楚错在哪里,正确的应该是怎样做,让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这样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影响儿童的思维、智力的开发;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儿童的自我中心性格的养成,也使儿童更接受祖辈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黄姗,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2): 63-65.

[2]李妍。隔代教养问题的社会工作视角分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8(7): 121-122.

[3]李晴霞。试论幼儿教育中的隔代教养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 2001(3): 16-17.

[4]刘虹。幼儿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甘肃教育, 2008(5): 11.

[5]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004(8): 137-139.

[6]陈芸,路世丽。隔代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J].网络科技时代, 2008(16): 26-27.

隔代教育的特点第7篇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边疆问题研究基地重点课题“广西边境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西崇左市天等县为例”(BJZD2012006),广西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课题“跨文化视角下中越边境杂居多民族心理健康问题研究”(SKZDS201400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成才(1968―),男,广西马山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教育学、心理学。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是社会化进程中伴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衍生物,该问题由来已久,其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家庭为主线,社会参与”为思路,由多方面形成合力推动该问题的解决。本文通过走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以下简称“崇左市”)相关机构及到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等进行实地调查,对崇左市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各方面因素提出相关具有可行性的对策,为推进隔代教育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的优化发展,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助力。

当然,对于任何事物都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也应以辩证统一的态度待之。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成功的隔代教育也是不少的。有些农村的孩子能谨记监护人的教导――知识改变命运,在努力帮助年长的监护人完成家务活的同时,始终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孜孜不倦地求学。相信天道酬勤的他们,为了能走出大山,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坚持不懈地在求学路上奋力拼搏。在一些贫困的家庭,虽然物质生活水平还是相对较低,但是家长还是竭尽全力让孩子完成学业,鼓励孩子努力考上大学。虽然物质条件有限,但是精神世界绝不匮乏,与物质条件富足的孩子相比,他们学习成绩优异,并存在有些家庭的孩子都特别争气地考上了大学,甚至是考上名校的案例。简而言之,隔代教育背景下,若隔代教养人能秉承着正确的教育理念,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积极引导留守儿童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是能培育出优秀人才的。因而,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现状应辩证看待,不能片面地全盘否定,而是保留益处、修正弊处。

一、政府层面:建立健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法律保护制度及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

1深化改革,统筹城乡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关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改革,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逐步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必须不断地深化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改革,深化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建立健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法律保护制度

目前,国内这方面的法律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而很少有直接针对留守儿童保护的法律。因而,为维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应该切实完善相关法律,如:对留守儿童监护人方面的法律,对留守儿童各方面权益的维权法律等。此外,成立公益性质的为农村留守儿童维权的机构,切实维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3优化成长环境

由于“撤点并校”政策的执行,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寄宿制学校,但教学条件、寄宿条件还是相对落后,因而为了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政府应该加强在财政上的支持,改善留守儿童的校内学习环境。同时,也要加强对校外环境的安全与整治的重视,要对学校周边的环境加强综合整治,严厉打击会危害到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与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净化学校周边的环境。

另外,对于“撤点并校”政策的执行,要在保证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交通不便的地区需保留的教学点,防止因调整布局而造成学生辍学”。要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辩证考虑与执行该政策,不宜把重点放在“撤点并校”的执行上却忽略了该政策的前提――“方便学生就近入学”而盲目地拆除乡村小学;要灵活变通执行,秉承着“宜拆则拆”“宜并则并”“宜留则留”的思路,以实现该政策实施的初衷,不让一个适龄的留守儿童失学、辍学,确保每一个适龄留守儿童都能有学上,保证其受教育权利的享有。

4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政府应充分挖掘与开发当地的资源开创特色产业,招商引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工就近就业创造条件,逐步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如,利用边境口岸发展对外贸易。同时,逐步推进城乡教育公平化,为农村留守儿童的随迁、进城接受教育减少阻力,也是优化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有益之举。

5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长效帮扶救困机制

为及时了解、更新留守儿童的全方位动态,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电子档案,掌握他们的成长状况。加强对义务教育的普及情况进行监测,对于辍学的留守儿童要及时规劝返校,保证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尽量消除留守儿童的辍学现象。对于家庭情况困难的留守儿童要给予特殊的帮助,使留守儿童能得到社会的救助,顺利完成学业。为切实改善家庭情况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的生存环境,要发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力量推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长效帮扶救困机制的建立与发展。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项目的作用,发挥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逐步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

二、学校层面:延伸教育服务,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与帮助

1建立健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

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全面准确地掌握外出务工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情况,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卫生保健、心理、安全等方面的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奠定基础。为将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实行教师与留守儿童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扶形式,使关爱工作具体化以便更易于操作。经常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心理教育,定期进行家访便于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并通过多种途径向家长反映留守儿童的情况,加强学生、家庭、学校间的沟通。同时,可与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合作,开展一些校方与社会企业合力承办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为留守儿童带去更多关爱与切实的帮助。

2提升师资力量,延伸教育服务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的农村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人才急缺,存在一些由个别教师教多门学科的情况。因而,为吸纳人才,应改善农村地区教师的薪资水平及福利条件,通过招聘特岗教师为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补足动力。同时,要延伸教育服务,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还要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的情况,学校应成立心理咨询室,培训、配置相关教师,为有心理困惑的留守儿童提供及时的心理辅导,疏导心理压力,帮助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品性。

3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模式

崇左市全市7个县(市、区)都新建了寄宿制学校,其中,一些县的学校还出资让学校的教师到南宁各名校跟班学习一个月,以便于提升农村学校的寄宿制管理服务水平。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的推行,便于解决隔代教育中,隔代监护人年纪过大,不能更好地照顾留守儿童的情况。在寄宿制学校中,学校应秉承着坚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的悉心照顾、学习上的积极辅导、安全上的强化监管的管理理念,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让留守儿童能在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学习与成长。

三、家庭层面:物质生活条件的追求与后代的教育要“两手抓”

1学会沟通,学会理解

很多隔代教育背景下成长的留守儿童都存在与父母之间沟通甚少的现象,久而久之,易造成亲子关系的疏远。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外出务工的父母将孩子送进寄宿制学校之后,几乎很少与孩子联系,只是定期给孩子寄生活费。当询问孩子“长时间不与父母联系是否会牵挂”的问题时,孩子不假思索地答道:“会的,但早已习惯了。”从调查中发现很多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是比较少的,一方面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亲子关系淡化,孩子习惯了通过其他方式释放内心的压力与不快,而很少与父母敞开心扉述说心里话;另一方面是父母将对孩子的关爱多依托于物质层面的满足,努力让孩子能够无后顾之忧地精心学习,这反而易造成了一些留守儿童养成奢侈浪费的不良生活习性。因而,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应只是一味地努力去满足孩子对物质方面的要求,更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内心诉求,多与孩子沟通,以便于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

2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理念要不断强化、与时俱进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之大。因而,一方面,监护人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父母应在这方面有开阔的眼界与长远打算,多学习与借鉴一些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切忌照搬照抄;应活学巧用,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为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监护人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要注重对良好家庭氛围的塑造,不断地强化与更新家庭教育理念,使孩子能远离“棍棒教育”,实现良性的发展。此外,父母、隔代监护人可参加一些公益性质的家庭教育培训,便于消化、吸收、引进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为家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强化家庭教育作用的发挥。

3物质追求与家庭教育要协调发展

父母外出务工是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如果能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多为下一代的成长考虑。因此,若条件允许,应让父母有一方尽可能地留在孩子身边,照顾孩子与家中的留守老人;如果父母双方都必须外出务工,且条件允许,尽可能让孩子随迁,便于照顾孩子;如若不能随迁,父母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多关心孩子,如:定期向班主任询问孩子的成长状况,及时了解孩子的动态;及时排解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孩子能健康成长。

四、社会层面:给予农民工一定的特殊照顾与帮助,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添动力

1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由于农民工自身条件有限,对一些维权知识不了解,社会上不乏会存在一些侵害农民工某些合法权益的事件。为此,应以恰当的方式向农民工普及相关维权知识;同时,引导农民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劳动技能,为改善农民工的家庭生活水平而给予更多帮助。另外,应提高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度,给予农民工一定的特殊帮助与照顾,如:给予一定的假期让农民工有更多的时间照顾留守儿童;或是在假期时,组织亲子见面会等活动。

2多方构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长效援助机制

社会的力量对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不可或缺的。组织、号召一些社会有爱心的人士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组成一些民间公益组织。如:号召一些退休的教师、心理咨询师等开展如“爱心妈妈”的活动,通过“对子帮扶”的形式,让这些“爱心妈妈”多与留守儿童联系,为他们的生活排忧解难。此外,为帮助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借助多方力量,如:社会公益组织,企业、爱心人士、志愿者等形成一支强大的帮扶队伍,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构建一个长效的社会援助机制。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而衍生的社会性问题,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对于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状况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要切实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仍然任重道远。

而崇左市是一座新兴的边疆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很多农村地区仍相对落后;加之,该地区地理环境条件有限,导致很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相应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由于隔代监护人的能力有限,而留守儿童尚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且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尤为引人关注。本文以隔代教育问题的现状及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为思路探索崇左市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并试图从多方面着手寻求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希望能为推动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与建议。

为推进崇左市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解决,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以下对策:

第一,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法律保护制度及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及构建帮扶救困机制为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与援助。

第二,学校创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提升师资力量,延伸教育服务,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与帮助。同时,对于一些农村寄宿制学校应优化寄宿制管理服务模式,让留守儿童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与成长。

第三,家庭方面要注重把握对物质追求与后代教育的平衡;加强监护人与孩子的沟通、理解;强化家庭教育理念并与时俱进。

第四,社会要提升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度,给予农民工一定的特殊照顾与帮助,让农民工能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更好地照顾孩子;同时,凝聚社会力量推动构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长效援助机制。

隔代教育的特点第8篇

人才强国是我国一直以来贯彻的方针,因此我国对教育的发展非常的重视,但是就目前我国的教育情况而言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父母对孩子的直接教育,另一种则是父母将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也就是有祖辈对孙子辈的隔代教育方式。所谓的隔代教育也是指老人和儿童之间的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普遍存在于我们中国,在外国地区如欧美等发达地区是非常少见的,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的某些地区,隔代教育的孩子所占的比例几乎已经达到总人数的一半,而且孩子的年龄普遍较为偏小,大多数为五岁以下儿童。针对这一社会现象的好处和弊端的分析显得非常有意义。

一、隔代教育的优点

1.祖辈们具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和教育孩子

我国目前的情况是老人们到一定的年纪大多数都会选择退休安享晚年,但是随着医疗水平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老人退休之后还会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事情,如果整天没有事情做的话也会显得有些空虚。在这个时候将孩子交给他们来照顾和抚养,相比较与孩子的父母而言,他们有更加充分的时间来照顾和培养孩子,而且他们具有一定的育儿经验。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社会,年轻的父母在工作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应当更多一些,才能适应和减少工作上的压力,如果孩子交给他们自己教育和培养将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两方面都要顾及和花费精力难免会显得有些头重脚轻,顾不过来。这个时候交给祖辈们进行教育和培养,可以让他们解放出一部分时间,可谓是对双方最明智的选择则。

2.祖辈们具有更加丰富的育儿经验

孩子的父母现在普遍年龄较小,而且处在当前的社会中让他们成熟的比较晚,往往还不能认识到自己已经是孩子的父母了,甚至他们本身就还只是个孩子,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抚养一个幼儿,在面临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就会显得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能及时处理好某些突然问题的发生,遇见问题 还要看书或者上网进行及时的方法普及,这样就会对幼儿的抚养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一旦孩子的成长出现了问题,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这个时候交给祖辈们进行教育,毕竟他们有着丰富的育儿经验,处理问题显得更加的得心应手,而且非常妥当,相比较年轻的父母而言,效果更好,而且更加的安稳。

3.有利于祖辈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当前社会对于养老的制度还不够完善,老人们的归宿要么是养老院,要么是独守空巢,显得非常的寂寞,老人们的内心也会由于孤独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让他们帮助子女照顾幼儿,一方面可以改变老年人的普遍归宿,让他们增加生活的乐趣,大大降低了对生活的失落感,让他们重拾信心,更重要的hi认为自己还有生活的意义,这样每天都会充满积极性,保持乐观的心态,对老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二、隔代教育的缺点

1.对孩子的心理容易产生障碍

人们常说最爱孩子的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没错,我国当前社会的隔代教育一个严重的问题是,由于老年人对孙子的过分宠爱,对孩子的教育往往会偏向另一个极端,老人们没有原则的过分迁就孩子,甚至在孩子们犯了错误的时候也不忍心及时的进行批评教育,让孩子的性格往往会变得过分自负,孤僻,控制能力差等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归根结底是由于老人们对教育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健康的成长不仅仅包括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的抚养,还应当包括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所谓的心理健康对孩子今后的影响和发展更为巨大,关系到他们今后的社交能力,抗压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老人们如果过分的重视身体健康而不是让心理健康的教育出现了疏忽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2.容易产生家庭矛盾

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教育的时代观念不一样,老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往往会因为跟不上时代的进步而被淘汰,但是老人们的思想还受到观念和意识的影响而无法轻易的改变,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认为老一辈传承下来的教育理念更加的重要,认为自己的经验是对的不需要做出改变,但是当代和传统的教育理念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很多东西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会出现不一致的育儿观点,这样呢就很容易造成家庭之间由于观念问题而产生矛盾,导致家庭不和。

三、如何走出隔代教育的误区

目前隔代教育在我国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走出隔代教育的误区是一个飞航重要但不容易完成的事情。首先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带来隐患,相关的部门应当加大力度宣传和普及这一点,增加民众的认知性。其次,既然我国已经形成了这种风气,无法轻易的改变,那么我们只能在此基础上,提高老人们的教育理念,让隔代教育变得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这就要求年轻的父母应当多多和老一辈的父母进行教育经验的沟通,保留传统合理的具有其独特优势一面的教育理念,同时应当吸收现代化先进的教育方式,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当代社会的合理的教育理念。大家在一起互动,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学会与人交往,又能让老人们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隔代家长学校,发展多种幼儿形式的幼儿园教育,充分弥补家庭教育不足的同时更加完善隔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