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程勘察与施工

工程勘察与施工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24 16:32:09

工程勘察与施工

工程勘察与施工第1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解决措施

引言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让我国的岩土工程在开发的过程中也发生了技术性的改革。岩土工程在开发和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依据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基本原则。在岩土工程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岩土勘察工作与研究工程质量在工程设计现场施工和后期检查的过程中,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合理化、有效的开展,在岩土工程勘察的工作上,要进行针对性的安排。比如岩土工程建筑设计,从建筑设计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工程项目的可行性,也为建筑工程打好质量基础。工程项目在开发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相关的数据,比如地质参数和相关数据来源可靠性,以及和经济性等重要工程作业。对于岩土工程的设计和开发,要提供详细的设计资料,符合切入点。为了保障勘察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从岩土工程工作的过程中找出解决的问题和要解决的办法,并且明确严重工程设计中的有效性。提高岩土工程的质量,为以后的工程提供可持续的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1.1技术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为建筑工程施工方案提供基础性的原则,并且勘察技术和实施的效果。在岩土工程勘察项目的结构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他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工作的重要性都起着很大的作用。我国各地区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项目中给予问题是其中的主要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找出解决方案。项目的实施和规模不断的扩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则更需要精确化和准确化,运维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在界面划分地质形态、取样等综合问题上,对于沿途工程项目进行一系列的勘察,并且对于勘察报告要进行准确分析。当前的研究工程项目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岩土工程勘察项目来说是比较传统的,且具有单一性。工程勘察项目缺乏技术性的指导,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也缺乏有效的信息,缺少综合性勘察设计人员,存在私自勘察等行为。对于岩土工程项目作业未进行准确数据分析,项目的具置和具体状态位于作出全面性和科学性的分析。弱国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也存在着漏洞,对于原状岩土的获取比较性不大。地质就不能从不良的地质体内准确的划分,同时,对于残积土和颗粒土的试验也不具有准确性,在工作的过程中无法进行地下水的排挤,也不利于原图工程项目的整体控制。

1.2管理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它具有复杂性,涉及到的任务量比较多。勘察表达、勘察人员、勘察设备等都具有管理难度。岩土工程机构与内部管理也需要相互协调,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在岩土工程师公寓建筑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勘察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检查沿途工程项目的勘察工作,包括专业的岩土工程检查,以及制定专业的岩土工程勘察机制,能够保障岩土工程项目高效进行。同时,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内部和外部相结合,岩土工程勘察后内部管理方面有很多的问题,包括技术问题、人员问题及设备问题都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岩土勘察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部分勘查人员会介入到勘察工作,导致激素的规范勘察设备失误,岩土工程勘察的设计性低等问题,勘察报告也无法无法完成。岩土工程完成质量低,内部管理机构机制不合理,存在的漏洞。所以再勘察设备和材料准备不充足的情况下,岩土工程的工作质量比较差。勘察工作的从业人员在进行勘察工作的时候,主要是根据传统的勘查方法进行作业,岩土工程方面的专业性人才较少,且综合知识少和专业素质低,一些设备比较落后,再进行工程的过程中,缺少科学性岩土工程的采样和原位检测方法也比较落后。

2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明确勘察准备工作

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它具有复杂性,所以在工作之前需要做岩土工程勘察的准备起流程图,如图1所示。为了保障后续施工合理化进行,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过程中,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所涉及的因素和种类比较多。所以沿途工作人员需要对岩土工程项目做一个详细的规划,并且分析工程项目主要是考虑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再根据勘察项目的计划进行合理的人员安排。岩土工程工作人员在进行勘察的过程中,考虑地质构造、地球水文环境、岩石构造等,在工作的过程中也要了解到地球地质是指同一地域中所具有的相同地基图纸,同样的力学性质与土壤的外界环境,自然条件等相区别。所以要确定沿途勘查工作的各种范围,不能只观察场地的施工条件,要对周围要素现象分析,主要是对施工场地的条件和周围地址做一个详细深入可行性的分析。遵守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规章制度,进行合理化的沿途勘查,分析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2.2提高勘察报告精准度

岩土勘察工作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既要合理地发挥,也要重视内部的管理。只有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才能对勘察部门有效的提高。所以要加强和完善勘察地址报告,对勘查工程中的作用要合理化的进行,并且加大支持力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勘察企业在勘察工作之前,需要聘请专门的机构或者组织专门的人员对其部门的设置进行施工,现场的内部管理工作和外部监督工作,提高技术工作人员的工艺技术和勘察流程等。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整体素质的培养,对于勘察工作要进行实时的记录,进行有效地展开,并且在内部管理过程重要,落实到位,逐步的管理和完善能够将其合理完成。岩土工程勘察部门在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管理方面,并且提高其专业知识,完善管理制度,岩土勘察工作部门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要符合科学化和有效化的原则,提高作业的质量,提高作业的水平,在岩土工程勘察项目的结果评定要进行反复的复查,如表1所示,勘察的结果也要汇报勘察的资料,再对资料进行审核的过程中,也能够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数据问题等,并及时寻找原因和解决办法,避免工作中出现风险,工程项目造成经济的损失,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项目合理的完成。

2.3加强人员技术培训

勘查从业人员要进行专业技术水平和基本素养的培训,因为勘察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基本素养,决定了岩土勘查工作的工作质量。他对于勘察报告的可靠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勘察报告的相关数据的准确要求,需要勘察机构对工业人员的定期培养,主要是了解故障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项目的相关技术要不断的创新,定期参加公司的执业人员培训,对于沿途勘查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要进一步的加强重视沿途勘查工作的地形地貌等工作,主要是从规划沿途勘察工作方案的进行数据的获取,进行培训,提升勘察设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得人员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的认可 。沿途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是由勘查人员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所决定的,所以勘查工作机构在工作展开的时候,要实行应急轮岗制度,注重勘察人员的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把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并且要让勘察人员定期参加学术交流的活动,在计算机操作和基地协同能力方面,有质的提高保证勘查工作合理化和有效化的进行,最终完成整个勘察项目。

结语

以上方案促进了岩土工程勘察过程的进程,也对于沿途工程勘察项目进行合理化的解决,使得勘查工程的工作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让沿途工程项目的试验更具有革新性和创新性。未来我国岩土工程的发展,作业的展开也提供了更好的工作经验和交流经验,能够深入细致详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提高了我国岩土工程的作业方法,黏土工程勘察的有效 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新富.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的水文地质相关问题研究[J].冶金管理,2020(23):87-88.

[2]王志强.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中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J].长江技术经济,2020,4(S1):8-9.

工程勘察与施工第2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 勘察 措施手段

        0 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在体制还是在勘察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勘察报告编制等各方面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还在在不断优化中。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地基和基础以及地下工程的关系。由于地基土是因地而异的,在接受一项岩土工程勘察任务时,必须明确该工程的主要技术矛盾是什么,需要解决哪些主要技术间题。在对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以及建筑物荷载情况了如指掌的情况下,在岩土工程勘察实施过程中,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就基础及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以充分的论证和分析,最终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岩土工程勘察才能提高勘察成果质量,才能有较大的市场。

        1 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1.1 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藉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为勘探、测试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小的场地,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绘。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1.2 勘探与取样。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它的优点是较之钻探和坑探轻便、经济而迅速,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于推断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质情况,所以常常与测绘工作配合使用。它又可作为钻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辅助手段。但是,物探成果判释往往具多解性,方法的使用又受地形条件等的限制,其成果需用勘探工程来验证。钻探和坑探也称勘探工程,均是直接勘探手段,能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钻探工作使用最为广泛,可根据地层类别和勘察要求选用不同的钻探方法。当钻探方法难以查明地下地质情况时,可采用坑探方法。坑探工程的类型较多,应根据勘察要求选用。勘探工程一般都需要动用机械和动力设备,耗费人力、物力较多,有些勘探工程施工周期又较长,而且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因此使用这种方法时应具有经济观点,布置勘探工程需要以工程地质测绘和物探成果为依据,切避盲目性和随意性。

        1.3 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 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一般都藉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原位测试的优点是试样不脱离原来的环境,基本上在原位应力条件下进行试验所测定的岩土体尺寸大,能反映宏观结构对岩土性质的影响,代表性好。试验周期较短,效率高尤其对难以采样的岩土层仍能通过试验评定其工程性质。缺点是试验时的应力路径难以控制、边界条件也较复杂有些试验耗费人力、物力较多,不可能大量进行。室内试验的优点是试验条件比较容易控制边界条件明确,应力应变条件可以控制等入可以大量取样。

        1.4 现场检验与监侧。现场检验与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现场检验的涵义,包括施工阶段对先前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验证核查以及岩土工程施工监理和质量控制。现场监朋则主要包含施工作用和各类荷载对岩土反应性状的监测、施工和运营中的结构物监测和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等方面。检验与监测所获取的资料,可以反求出某些工程技术参数,井以此为依据及时修正设计,使之在技术和经济方面优化。

        2 岩土工程勘察常见的问题

        2.1 勘察质量不高。目前许多勘察单位已实行企业化,由原来的行政拨款改为自负盈亏,勘察任务也由原来的上级下达改为单位自找。于是,有的勘察单位为了眼前利益,放松了对勘察质量的管理,造成勘察成果质量下降。主要表现有:第一,由于勘察工作量不足,为了能争取任务,只好压低预算价,但又要利润,就减少工作量,该做的项目不做或者少做;其次,是钻探、测试及取样不符合规范要求,现场勘察时,为了抢速度,钻探取样不执行规范,往往是2~3m才提一次钻,结果往往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或漏掉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如薄的软弱透镜体,小裂隙等。此外取样时,有的不用取样器,而直接从岩芯管中取原状土样。更有甚的是个别单位原位测试时,现场只做少量几个,其余的照此编造了事。

        2.2 勘察纲要编制不完整。部分单位勘察纲要内容不完整,甚至未经审核审定就施工。也没有勘探点平面布置图。个别单位甚至无勘察纲要。责任人签名或仪器编号填写不全。如室内土工试验、野外施工记录、静探试验记录缺责任者签名及试验日期,缺乏可追溯性,部分漏签、部分自动记录静探数据无责任人签名。不少单位对勘察原始资料的校审未真正落到实处少数单位原始资料归档制度不完善,有的原始资料缺失。

        2.3 忽视生态环境的论证。一些勘察单位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不足,其结果是导致灾难性后果。如建筑场地四面紧邻高层建筑物或马路,对于这种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时,除了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的一般要求进行外,还应重点论证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勘察报告中常常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致使无法满足岩土工程施工及设计的要求。基坑开挖时使用的很多技术手段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反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3 强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

        3.1 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推行全程化监理科学的建设程序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不按原则办事,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一方面必须仰仗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3.2 严格市场准入、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经过近年勘察设计资质换证,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一定的清理整顿,对规范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很低,尤其是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以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建议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

        3.3 加强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

        3.4 采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在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避免勘探点布置的随意性,可使用克里格法。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中,为提高精确度,可使用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和高密度点法。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准确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使用回归分析。岩土工程勘测资料的整理中,为了保证成果的正确性,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袁明.浅谈岩土工程勘察方案的优化设计[j].岩土工程界.2007.(04).

工程勘察与施工第3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勘察成果将对建设项目的造价和工程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进设计和施工前各项建设必须要做到就是岩土工程勘察,它是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另外,在对待遇到问题上我们要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充分分析加以论证,以此服务于工程建设。

一、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1、勘察深度和间距的问题

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是一项复杂工作,具有难度大、任务重和突击性强的特点,同时由于工程地质性质的不同,造成了勘测深度的不同,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勘察工作的难度。埋藏较浅且工程地质性质好的密实碎石土及基岩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浅,而工程地质性质差的淤泥及松散杂填土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深,这就要求在勘探前对勘探区域地层大致情况有所了解,做到有的放矢。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中,勘察环境比较复杂,这就对勘察点的设置以及密度的选择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影响到了勘察工作的准确性,为后期的工程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

2、原位测试问题

原位测试在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为工程的施工提供地层分布和岩土特征等基本的参数,这对后期的地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证。但是在测试方法的实际应用中,还不同的测试方法有着不同的原理和适用情况,这就需要根据勘察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测试方法。然而,岩土工程的勘察中,存在着采用不合理原位测试的问题,为后期工程的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

3、粉土的问题

在岩土工程的勘察中,粉土是重要的勘察对象,对后期的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与粘土和砂土不同,粉土具有独特的性质,呈现出团粒的特点,并且具有较高的抗液化性能。但是粉土的粒分实验复杂,这样就会导致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错误判断,缺乏对粉土的全面和准确的认识,进而对工程的抗震造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外,在岩土工程的勘察中,还存在着勘察方案不完善,缺乏对方案的选择,致使对工程的造价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工程地段地形地貌缺少研究,对工程和环境相互间的作用不够重视

通常都只是简单了解施工点,忽视对整个工程地区大环境的勘察,从而无法在整体上对工程地段及地质进行有效人士,不能掌握地基土层的相关变化规律,导致延误工期,浪费资金等问题的产生。如果相应的勘察人员无法充分考虑环境对工程场地的影响,不重视环境同施工工程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很容易出现施工设计失误问题,为工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缺乏严密的勘察报告阐述

相应的编制勘察报告人员按照勘察结果进行报告的编制工作,是工程进行施工的一个主要参考依据。可是勘察过程不可能面面俱到,会有一些疏漏,因为编制人员的语言组织不强或专业知识不够,很容易让勘察资料的作用大大折扣,无法准确的反映相应的勘察结果,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6、相应的设计人员同勘察人员缺乏有效沟通

勘察的目的就是为工程设计停工相应依据,可是因为各个部门间较少的沟通,长时期进行条块分割及分散作业,加之有关工程规定及勘察技术、方法比较落后,岩土工程本身也存在一定问题,从而导致勘察同设计相脱节,勘察报告中所提供的资料无法让相应设计人员准确了解实际工程的地质状况及岩土工程信息,并将之转化为同设计有关内容,造成了资源浪费。

二、解决工程勘察工作中的主要技术问题的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我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勘察精度

首先充分发挥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然后综合的利用各种勘察的手段,其中包括工程地质的测绘、钻探、坑探技术等。以此全面的反映勘察场地中各种地质体的基本形态、界面和力学特征并体现及它们的相互关联性。最重要的是合理的结合传统的勘探手段并利用工程物探技术,以解决岩土工程勘察所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在提高勘察精度上,尤其应该突出运用工程物探技术。重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勘察中的应用,可以利用其可连续加密测点的办法来获得连续的地质界面。从而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钻探手段以点带面划分地质界面时常带来划分不准确、漏判等缺点,并且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诸多岩土工程问题(地下不明物体、洞穴、软弱滑动面、结构面、断层、破碎带等在地下的分布形态、特征、埋藏位置、深度),而且可以提供许多工程建设所需的岩土动力参数和设计地震动参数。

提高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真实可靠性

首先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施工检测的使用和监测技术的运用。加强在进行室内和室外测试时新技术如原位测试的运用;然后不断分析、对比所得到的数据资料,应用实测资料来反算得到的有效参数作为依据。比如,可以利用土工离心模拟技术验证堤坝、边坡的变形和稳定性,检查工程安全的可靠性,解决建筑物浅基础的地基破坏模式、变形特征及极限承载力以及桩基础的承载力和施工工艺对桩基础承载力及变形的影响,解决土体与结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挡土结构的变形及破坏机理,了解砂土液化、动力工程、单桩和群在水平动荷载作用下的性状。

3、提高对勘察现场所运用的勘察技术的重视。由于现场所得的勘查测试数据是分析评价的基础,而且岩土工程测试有较大难度,在钻探取样、样品制备及原位测试过程中,总会有一定程度的扰动和环境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大。因此要高度重视勘察技术的运用。

4、提高对勘察现场所运用的勘察技术的重视

由于现场所得的勘查测试数据是分析评价的基础,而且岩土工程测试有较大难度,在钻探取样、样品制备及原位测试过程中,总会有一定程度的扰动和环境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大。因此要高度重视勘察技术的运用。

5、提高地质钻探

目前地质钻探在岩土工程勘探中仍然是最主要、最有效的勘察手段之一。因此,在进行岩土工程地质钻探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的岩土体、地层条件和取样、测试要求对钻孔进行全程控制,以达到既能满足技术要求又能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按照技术规范,每台钻机要配备1 名编录人员。上述案例中,由于2名技术人员同时对6台钻机进行编录,根本无法对每个钻孔的钻探过程进行全程控制,也就无法提供准确的钻孔地质资料。因此,地质钻探在岩土工程勘探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控制好地质钻探,提供更准确的钻孔地质资料,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6、加强勘察人员的综合能力

应当广泛加强勘察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知识再教育,并且形成定期制度,促进其知识的更新换代。勘察单位应该促成勘察各专业多多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尽可能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和讲座,进而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面,采取这些措施必将可以极大地提高勘察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和漫长的过程。所以,针对岩土工程的发展,我们需要适时的采取有效相应的措施,对于勘察数据的准确化和科学化要不断的进行有力的加强,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做好岩土勘察工作,真正有效的保证优质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志芳. 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 建筑设计管理. 2011(12).

[2]葛军辉. 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发展趋势[J]. 四川建材. 2007(05).

工程勘察与施工第4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一体化;基坑;边坡支护

一、引言

我国岩土工程体制的推行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以及施工技术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向前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在工程建设时一直要坚持且且必须要遵守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一种程序。我国各行各业现在都在对外开放以更好的发展,国内的建筑行业也是如此,勘查设计行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变的更加的激烈,所以国内的大型勘查设计企业也在积极寻找提高自己竞争力的办法对策,从而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设计、采购、建造”一体化模式就这样应运而生,将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和设计很好了结合在了一起,成为了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主流,这种一体化模式已经成功应用在很多行业了,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根据国内主要以岩土工程为主的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对岩土工程项目的运作情况,提出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一体化运作模式,并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进行分析,说明它的优势,大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开展岩土工程一体化可以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有效的提高了核心竞争力。

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以及实施的必要性

1.一体化模式的建构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The integrated mod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Design-Build,以下简称IDB模式)是一个综合服务模式,是一个具备综合甲级大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企业把质量、工期和成本作为目标,然后利用其岩土工程高度专业化的优势、特点及雄厚的勘察、设计、咨询和施工等技术力量,提供安全有保障、权责利明确、技术含量高、协调和沟通等一体化综合服务模式,用来完成建设项目岩土工程相关的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监测等几项或全部业务。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一旦以一体化模式承担建设单位委托的项目后,就应根据项目特点组织优化相关专业人员配置,以项目部的形式负责协调实施整个项目。

2.实施一体化模式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大多是由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师针对各个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结合上部结构的设计条件提出建议,帮助设计选定地基基础形式、地基处理方法、基坑围护方法、边坡支护选型等,在建筑工程中上部的建筑包括结构、土建、水电等专业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单独进行设计,一般都是结构工程师进行岩土工程设计,这样对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很多缺点。因为可以说岩土工程这门科学发展的还不是那么的成熟,还有待完善和进步,所以现在好多的设计只能依靠经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完成,需要工作人员有一定经验。同时,岩土工程的设计对象、理论等跟上部工程结构设计也不一样,它有着自己的特点,在理论和方法上都互不相同,所以结构工程师一般是不能做好错综复杂的岩土工程设计。现在一些技术服务水平较高的勘察单位已经开始了勘察设计一体化,注册岩土工程师的推行更是促进了勘察设计一体化发展。

假如说岩土工程项目是由不同的企业单独实施,这样必然会出现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监测各方不连贯、整体性差的现象。一般当勘察单位把勘察报告提交后,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从而不会在花费力气关注设计过程。而设计人员因为没有参与岩土的勘查所以不能详细的了解掌握拟建场地具体岩土工程和水文地质性质以及岩土的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参数及适用范围机械应用。当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比如提供岩土物力学参数的时候,勘查企业就已经考虑了岩土力学参数的安全系数,但是设计人员会在其基础之上加大安全系数,这样一来,必然会加大不必要的成本。这种情况会出现在每一个单独实施的环节,因为好多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使用勘查报告时只关注与设计相关的岩土参数,而忽略了勘察报告中在基础处理形式及施工方案方面的建议。

实例:上海某地区某工程抗浮设计,技术能力较强的勘察单位在确定抗浮设防水位时对各种情况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所以在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的时候原本就可以直接采用勘察单位确定的抗浮防水位,但是由于勘查和设计不是同一个企业进行,设计人员会在勘查单位提供的数据上再次进行重新考虑,这样一来,其安全系数又被加大了一定的值,其工程造价也就同时被无形的增加了。而施工人员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对设计的意图也不是完全明白,检测、监测人员没有很好地掌握场地工程地质特征,只是搬用规范规程,因此不能对复杂多变的岩土工程施工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所以,不但加大了工程造价,还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假如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一体化模式就完全不会出现上面的这些问题,整个工程岩土勘察、设计、施工就会有良好的连贯性、整体性,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而且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从而降低了工程造价。

在夏季某工程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考虑到如果先进行土方施工,再进行支护施工,支护施工前要经历很长时间,这样对于施工现场的土方结构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水分和温度有可能导致土方围护墙发生变形或者土壤结构改变。所以施工单位将土方施工与支护施工一起进行,在施工前将土方施工和支护施工交付给两个不同的施工队,这样一来虽然可以避免土方结构受到外界影响。但是同时问题也跟着来了,施工对不是一个单位,其技术水平也不相同,而且会出现两个项目不相互配合的现象,而且该工程是在夏季进行的,时常会出现降雨,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支护施工就下起了雨,建好的土方工程就会被破坏。如果是一个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企业进行,就可以避免施方技术水平不一致、相互配合不协调的情况。既保证了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又降低了损失。而且这样的独立模式还有一个缺点就是责任不分明,出了问题是谁的责任说不清楚,如果采用一体化模式那责任就很明确了,出了任何问题就只需要找一个承包企业就行了。

三、岩土工程IDB模式与现状勘察、设计和施工独立模式

岩土工程IDB模式与现状勘查、设计和施工独立模式相比有很大的优势,比如在工程质量方面,勘查、设计与施工都是一个单位,所以对各个情况了解的都非常深入,可以很好的进行优化设计,既能够提升工程的质量又能够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而在服务方面,避免了勘察、设计和施工分别使用不同单位在管理等多个方面的麻烦,降低了在整个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察等各个方面互相配合的难度。上边我们还说过,如果采用勘察、设计和施工独立的模式很难界定责任,如果是岩土工程IDB模式就不同了,责任方就是一个。

四、“一体化”模式案例

案例1:某市要建造1栋2~4层商业楼,8栋23层高层住宅楼及主楼之间大面积地下1层车库,总建筑面积为217500m2。其岩土勘察工作交给了该市一家勘察单位,勘察报告建议高层部分采用CFG桩、商业和地库部分采用天然地基方案。而在开槽阶段发现槽底土层与勘察报告不太一样,有很多的填土层出现,这个情况在勘查报告中没有说明,只能暂时停工了,停工期间又延误了工期又增加了造价。在停工期间该勘察单位又在槽底再次进行了勘察并提交了勘察报告。在此基础上,又多次进行专家论证会,结果还是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最后建设方又重新找了一个勘察、地基处理方案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企业进行该项目的工作。该公司针对该项目组建了三个团队分别是项目工作团队、项目经营团队以及项目专家团队,用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很好的完成了所有工作,很好的解决了问题。

实例2:某地区拟建项目为一栋高端商业、酒店与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地下一共5层其建筑面积约5万m2,地上一共120层,建筑面积约30万m2。基础埋深约30m,超高层主塔周边为纯地下室,地下5层,基础埋深约30m。该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边坡支护和地基基础设计及施工等工作被某公司顺利中标,该项目的大多数岩土工程工作都是由该公司一体化完成的。该公司的先进的技术在加上丰富的经验,保障了工程的安全经济性,通过对岩土的勘察,提出合理的地基方案,并对基坑支护及地下水控制优化设计,既保证了工程的安全合理,又提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期,还大大减少了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工程勘察与施工第5篇

关键词:岩土勘察;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建筑种类的多样化,建筑施工对岩土勘察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岩土勘察涉及到地基的建设,一旦出现勘测结果的偏差,就容易降低地基的承载能力。因此,加快岩土勘察技术的研究对提升建筑物施工质量以及降低生产成本至关重要。

1 岩土工程中勘察技术的应用

1.1 岩土勘察的类型

岩土勘察虽然在房屋的地基建设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但是并非仅仅局限在这一方面,根据施工环境的不同,笔者将岩土勘察涉及到的建筑领域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交通建设,铁路、公路的建设都离不开地基的施工,在施工前对岩土的土质进行勘察,有助于施工方对施工环境有所了解。第二是水利工程的包括桥梁、码头等水利工程的建设。第三就是房屋建筑的岩土勘察,这也是勘察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1]。对于这种大型的建筑工程而言,岩土勘察的技术都有明确的标准,大型建筑物的施工往往将岩土的勘察作为非常重要的一环,勘察工作要严格按照施工的具体规范进行。

1.2 岩土勘察的内容

对用于工程承载的施工现场进行地质检查,记录相关的数据参数,描绘出土层的测绘图。采集土质的样本,并送到工程的技术部门进行化验,目的是对土质的强度有所了解,以便选择不同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对于土质的要求应尽量遵循刚性的原则,虽然施工时开采的难度较大,但是坚硬的土质是保证施工质量的保证,具体的内容以及标准如下图所示:

2 岩土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2.1 岩土勘察公司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为了满足市场上施工企业对土质勘察的需要,兴起了一批专业的岩土勘察公司,一方面解决了施工企业内部技术的匮乏,另一方面也加快了企业的施工进度,提升了岩土勘察的准确性。但是,公司出于勘察成本的需要,不得不缩短用于岩土勘察的时间,再加上岩土勘察技术依旧停留在传统的勘察手段之上,使岩土勘察的准确性大打折扣;野外的岩土勘察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够合理的对勘察地点的进行选择,导致勘察的结果难以全面的反映出勘察的土质情况,再加上勘察市场的泛滥,很多技术不过关的企业纷纷加入到了市场的竞争之中,为岩土勘察工作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2]。

2.2 取样次数不够

通常情况下,对于一般的工程来说取样大致需要分为六次即可,对于某些大型的工程的来说,可以适当的增加取样的次数。为了方便施工操作,节省勘察使用的时间,就私自减少的了取样的次数,导致所取的样本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样本的采集要尽量遵循代表性原则,力求样本能够全面的反映出施工现场的岩土情况。

2.3 记录不准确

当岩土的采样流程完成之后,就需要对样本进行分析记录,岩土的记录应该认真仔细,尽量防止数据参数的遗漏,很多技术人员在进行数据记录时难以做到完全的准确,总是会出现一些细小的纰漏,经常性的出现记录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偏差,这些微小的偏差在施工过程中会被放大,施工的可靠性会有所下降,施工记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技术人员没有及时的对采取的样本进行处理分析,样本长期的暴露在空气之中,水分会逐渐散发,在对土质进行化验时,就会存在着很大的误差。然后,施工人员在取样时没有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取土时没有在钻好的孔洞中进行提取,而是在管内随意敲出部分的样土进行化验。企业不重视对岩土记录人员的培养,记录工作经常是由没有经验的实习生进行记录,缺乏对岩土种类的了解,记录数据时容易出现混淆。最后,对于数据的分析与测算不仔细,测算完成之后有没有对测算结果进行检验,也是造成勘测误差的集中表现。

2.4 原位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原位测试是岩土勘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其应用技术比较繁杂,因此,经常会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很多的问题,在设备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如果没有对设备进行归零操作,就会导致测试出来的数据有所偏大;在进行贯入试验时,没有对贯入的路径以及设备零件进行校正,勘采过程中操作的不规范经常会造成孔底有大量的残留物,容易出现缩颈的情况,测量出来的高度相较于实际会有所偏小;新型的动力探测手段与传统的探测手段相比,连续性有所缺陷,重型探测设备往往就是一步到位,碎石土的评价指标难以得到有效的评估,不能全面的反映出岩土的基本情况。

3 岩土勘察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管理机制的完善

岩土勘察工作要尽量选择一些大品牌、口碑好的公司,施工单位可以直接与资质优秀的公司签订合同,但是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往往会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因为这类公司的要价相对比较高,但是施工质量有所保证,当然,企业也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岩土勘察的质量,也能够节省大量的成本投入。合同的签订要明确双方的责任,使项目负责的单位时刻保持警惕性,即便是最后的工程出现问题,也可以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的范围以内。

3.2 加强技术培训

与其在勘察公司上投入较多的时间和成本,还不如完善自身的企业机制,通过技术人才的引进,构建起属于自己企业的勘察部门,虽然在引进此类技术员工时,员工的技术是企业考查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由于勘察工作涉及到诸多的细节方面,因此,心理素质的考查也显得尤为重要。加强企业内部的培训,开展专业性的讲座将勘察经验传播给年轻的技术勘察人员,也可以与同类行业之间合作,组织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实现勘察经验在员工之间的共享。

3.3 合理编写资料

岩土的分析与资料的编写有着很强的时效性,尽量在岩土勘采出来之后,就对岩土的土质进行分析记录,防止因水分的挥发造成的数据准确性下降的问题,资料的编写工作尽量不要采用分工的形式,勘察报告的编写者需要深入到实际的勘察过程当中,只有对施工现场有着全面的了解之后,才能保证报告编写的准确。如果在编写过程中出现了上下数据的不统一、预判与实际不吻合的情况时,就要对数据的测算全程进行检验,找出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校正,直到将结论与实际的误差限制合理的标准之内,才能对报告的结果进行描述。

4 结束语

岩土勘察工程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勘查技术与勘查记录工作的困难对施工质量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勘查技术将会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不过从目前勘察的现状来看,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还离不开技术人员的操作。为此,加快对勘查技术与设备的研究,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对勘查施工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光华.浅析岩土勘察工程行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四川建筑,2012(04).

工程勘察与施工第6篇

1 岩土工程勘察现状存在的问题

1.1 对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情况掌握不足

在许多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由于报告编写者对建设工程各设计阶段的规划设计意图不了解,对拟建建(构)筑物的基本情况叙述不清楚,不知道拟建场地室外设计标高、拟采用基础型式、基础埋深、荷载大小等,报告提出的地基基础方案不切合实际。

1.2 对勘察纲要编制不够重视

许多技术人员不知道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有何作用,认为只是应付上级部门检查的文件。勘察纲要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设计书,对整个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实施具有规范和指导作用,也是勘察施工和成果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许多岩土工程勘察项目施工前,无勘察纲要就进行野外施工,或未详细了解场地地质情况、收集规划设计资料等草草地编制了岩土工程勘察纲要,造成了勘察工作同实际脱节,对勘察施工无法进行事前控制,使勘察成果产生缺陷,造成了经济损失和工期延误。

1.3 野外勘察施工不符合规范要求

在野外施工中,以下几个方面不符合规范要求:(1)钻探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在地上水位上,为追求进度,违反“地上水位以上干钻”的要求[4],为了加快进度,采用加大回进尺、用水或泥浆循环钻进,导致分层不准、采取的原状土试样严重扰动、描述失真、初见及稳定地下水位不准确。(2)标准贯入试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常见的有:每分钟锤击数偏小;试验中,钻杆间、锤垫及标贯器与钻杆间的丝扣松动;标准贯入器刃口破损;钻杆长度低于机高,用绳子拉斜,使钻杆产生弯曲。(3)原状土试样采取不符合规范要求。在地下水位之上用水或泥浆钻进,不用取土器取样,使原状土试样产生扰动。(4)地下水水位量测不符合规范要求。在钻探中,由于使用泥浆等循环介质,往往测误将钻孔内水位做为地下水位。有多层地下水位时,未分层量测及抽水试验、取样分析等。

1.4 勘察技术手段单一,原位测试手段运用欠缺

当前,在泰安地区勘察单位常用的勘察技术手段有:钻探、取土分析、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室内试验,而旁压试验、静力触探、轻型动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手段及坑探、槽探等勘探手段运用欠缺。

作者曾调查发现,一些建(构)筑物地基持力层为强风化碎块状硬质岩,勘察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仅500kPa,明显太低,在经济上给建设单位造成了较大的浪费。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应的试验手段,无法积累当地工程经验并付诸于实际应用。

1.5 勘察报告对岩土工程评价存在欠缺。

对岩土工程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报告编写人员只重视高层建筑物地基均匀性评价,忽略了对低层、多层建筑物地基均匀性进行评价[1]。(2)对丙类建筑地震效应评价可估算场地地层剪切波速[2],但覆盖层厚度的确定未通过收集相关资料确定,使提供的覆盖层厚度缺乏依据,影响了建筑场地类别的确定。(3)在软土地区,欠缺对软土震陷的分析,或在无附近软土层剪切波速资料的情况下人为估算,随意性较大,导致数据不可靠。(4)提供地基基础方案不切实际。由于对拟建建(构)筑物的规划设计情况不了解或了解不透彻,或对场地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不足,使报告提出的地基基础方案不切实际,失去了对设计的指导意义。

2 现状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勘察市场不规范

《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五条对勘察收费有明确规定[3]。实际上,勘察单位无法执行国家收费标准,靠竞争压价来承揽项目,有的勘察项目价格明确低于勘察施工成本。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勘察单位不得不想方设法节约勘察成本,甚至弄虚作假。

2.2 勘察单位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

勘察单位在技术质量管理上存在一些漏洞,主要为:(1)钻探施工人员无专业培训,素质差。现在勘察单位基本无自己的钻探施工队伍,钻探施工由当地的钻探队伍承担,他们未经过工程地质钻探专业培训,使钻探施工不能满足勘察要求。(2)勘察技术人员专业知识体系不完善。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基本专业知识,不能掌握基本分析方法,对工程勘察法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不了解,专业知识更新慢。岩土工程勘察专业涉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基本学科,还需要了解建筑结构、设计、钻探等方面的知识。否则,欠缺相关知识,必然导致勘察施工和成果分析评价存在相应不足。(3)勘察单位对现场技术人员与钻机的配备不合理。有些单位在现场施工中,仍存在一位技术员在现场负责编录多台钻机的现象;更有甚者,连技术人员也不到现场,由钻机人员进行编录。这必然导致基础资料不真实可靠,对以后地区勘察成果研究也会产生严重误导。(4)勘察单位对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审查制度实施力度不够。一些单位虽然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但在实施过程中把关不严,一些管理过程控制形同虚设,质量管理体系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未充分发挥作用。

3 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质量的措施与建议

要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质量,要从勘察市场、勘察单位技术管理等方面入手解决。

3.1 努力规范勘察市场行为

勘察单位在承接岩土工程勘察项目时,根据实际地质条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规程、标准来制定工作量,估算勘察费用。通过与建设单位交流,让其了解勘察的作用及其价值,使他们在思想上重视岩土工程勘察。

建立勘察单位不良信誉库,对以不合理低价承揽工程的单位坚决打击,维护勘察市场的规范性。

3.2 提倡应用现场静载荷试验手段,积累地方经验

对甲级勘察项目,应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有关建设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勘察单位对泰安地区的主要岩土层进行现场静载荷试验,根据现场静载荷试验及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等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编制泰安地区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经验表,以使勘察成果的提供的地基承载力更加经济合理。

3.3 加强从事勘察业人员的培训和学习

对从事勘察业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可以从两方面解决:一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从事勘察业人员登记备案,定期组织勘察专业的培训,并对培训记录备案。二是由勘察单位自已组织,由勘察单位定期对勘察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对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尤其重要。勘察单位还可参加国家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训。

3.4 进一步完善勘察技术成果审查制度

严格执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勘察施工前,应具备勘察合同、委托任务书、勘察纲要。开工前,要有安全部门进行现场检查,填写开工验收表。勘察施工中,勘察单位质量管理部门应到现场对钻探记录、钻探施工、原位测试、试样采取、水位测量等过程进行检查,形成检查记录。审查最终勘察报告成果时,要求报告编写人提供钻探记录、委托书、数据分析过程资料及有关数据的计算书。

3.5 加强对建设场地周边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和应用

截至目前,地质、水利、公路、铁路等部门进行了大量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工作,成果丰富。勘察人员应对建设场地周边的上述地质资料进行充分收集,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布置及报告中的相关分析评价等提供依据。

此外,还可收集建设场地附近的矿产资源规划、城市规划等资料,为预测建设工程建成后可能发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提供参考,为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提供充分依据。

4 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是建设工程设计的基础性资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建设工程建设质量。在工程勘察的各个环节,必须严格贯彻国家技术规范要求,才能促进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2]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5号.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Z].

工程勘察与施工第7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质量问题;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岩土勘察是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它是以施工场地的岩体与土体作为勘察对象,以建筑结构的设计为主要依据,并对勘察数据进行整理、加工的基础上,得出勘察报告,从而为建设决策、工程设计提供有效资料。因此,勘察工作质量的好坏对建设工程的优劣有着直接性的影响。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的不断变革,在我国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环境下,目前的勘察手段也越来越难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并且勘察质量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所以,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成为了现阶段建设工作中的迫切问题。

1、岩土工程勘探的施工特点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性工作,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整个过程分为平整场地,修路,装卸,搬运,安装,转进,取样,现场测试,现场移位等等,产生意外的风险较高。

2、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2.1、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作为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之一,是在勘察工作的前期进的。运用这种办法的本质是运用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相互结合,对场地的地貌单元及地质体进行地质调绘,为其他勘探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2.2、勘探与取样

现场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主要是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

2.3、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

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

2.4、现场检验与监侧

现场检验与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现场检验的涵义,包括施工阶段对先前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验证核查以及岩土工程施工监理和质量控制。

3、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根据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提供准确、合理、经济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任务, 认为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很多,主要有:

3.1界面划分问题

不同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

3.2岩土参数问题

岩土设计参数(承载力、变形指标等)难于确定。

3.3地质形态问题

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埋藏深度的确定。

3.4综合能力问题

部分勘察技术人员对勘察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不够强,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归纳总结的能力,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常造成勘察的目的性不明确,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需要。

4、做法及建议

4.1加强资料收集,制定岩土工程勘察纲要

主要控制以下几点:①合理安排外业施工、土工试验和内业资料整理各环节的时间计划;②要明确钻探施工、原位测试、取样及试验的技术要求;③明确现场施工出现与纲要技术要求相偏离时的技术调整要求和信息沟通渠道等等。岩土工程勘察纲要的编制应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指导性,在项目开工前应同现场对钻机班组长、编录人员沟通并交底,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影响勘察质量的事件发生。

4.2加强现场监督管理,保证施工质量

(1)安全生产控制

开工前的安全性检查和指导,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有针对性地对勘察场地的地下、地上空间、周围环境的各种管道、线路进行核对和勘察。

(2)岩土层位控制

开工前,应检查和核对钻机中的使用的钻杆尺寸,要避免土层分层及取土或原位测试时尺寸差错。

(3)原位测试项目质量控制

对各种原位测试项目,应严格按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 10 部分的要求及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对常用的原位测试如静力触探应查看率定曲线及现场施工归零情况,注意高温、严寒季节对探头的温度差异影响。

(4)钻进方法、回次控制

对软弱土层及地下水位下的粉土砂土层,应进行泥浆护壁钻进,对地表有杂填土、回填碎石土等,应设置套管;对于岩石地层,应根据岩石的强度、完整程度控制钻进速度,一般回次进尺不超过 2.0 米;对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和动力触探试验的钻孔,不应采用冲击钻进的方式成孔;对特殊性土,如黄土应采用口径不小于 150mm 的钻具等。

(5)取样质量控制

取Ⅰ级和Ⅱ级土样,应采用相应的取土设备和注意取土时钻杆尺寸控制,严禁在岩芯管中切土取原状土样;土样标签明确,包装运输应符合要求;土工试验开土时应查看土样扰动情况并作记录;取水样钻孔取水前不得加水或泥浆钻进。

(6)孔口高程和水位测量

应尽可能地使用当地城建规划部门采用的高程系统,采用假定高程的,基准点应选择在不易被破坏的地方,一般应该埋设基准点。地下水位测量应在施工结束后统一测量;有地表水体,应进行地表水深测量。

(7)现场验收

岩土工程师应及时在现场的对外业资料进行验收,初步的统计核对,对场地主要土层的划分要明确,对主要持力层取样数量、原位测试数量要符合规范要求。

4.3做好相关资料分析,提交勘察报告

(1)土层层位划分控制

在外业确定的土层分层基础上结合土工试验、 原位测试数据进行调整归类;场地层位的划分应在纵向、横向上,应符合地质学的规律。

(2)数据统计分析质量控制

进行数据统计取舍,避免、纯数学式、的统计分析,要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对试验数据异常点的取舍。

(3)明确施工注意问题

按设计施工要求和勘察规范要求提供相关参数,注意参数之间的合理性,避免较大的差异,对差异较大的参数应作必要的说明,便于设计者的使用;根据结论和建议内容,提出基础施工时应注意事项。

(4)严把质量问题

岩土工程师应虚心接受各级校审中提出的建议,把三级校审体系落到实处;对有争议的技术问题应讨论研究确定;对大型工程、重点工程必要时应进行专家咨询评估。

4.4总结岩土勘察效果

主要控制以下几点:①对用天然地基的验槽,应现场查看有无暗浜、土洞,防空洞的不良地质作用;核对土层层位的情况,施工时对基坑土扰动和地下水的影响情况等;②钻孔灌注桩的根据沉渣、钻速确定持力层层位控制;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桩底岩土性质检查控制等;③工程回访:岩土工程师应根据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回访相关工程,重点了解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与岩土勘察报告相异常的点 ;建筑物沉降观察资料;桩基(复合地基)静载试验资料;基坑开挖观察变形资料;桩基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情况等。

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是增强工程建设安全性、可靠性、稳固性的前提条件,是促进岩土工程能够有效进行的有效保证。虽然现阶段存在着一些影响勘察质量的不足之处,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只要不断的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进行完善,不断的探究新的科学技术,就一定能够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宗文,尤苏南.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控制要点分析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03:64-68.

[2]王燕.工程勘察的质量控制分析[J].电源技术应用,2013,03:334.

工程勘察与施工第8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一体化

在传统岩土工程项目中,我们一般首先勘察,收集资料和数据;然后在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最后用设计指导施工。但是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对岩土工程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传统模式下的岩土工程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城市化建设。此时关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渐渐广泛起来。

1.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概述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和传统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体化模式在勘察、设计和施工上虽不能实现同时工作,但是能实现同步工作。传统岩土工程在勘察上要对工程周边做系统测量,但数据往往过于复杂,工程师在拿到数据做进一步的O计时难免出现部分偏差。而微小的偏差也会造成在施工过程中的巨大困难,导致施工过程中返工情况时有发生,浪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岩土工程一体化在组织架构上通过合理的设计避免了此类问题的发生,以下两图为例(图一为传统模式,图二为一体化模式)

2.岩土工程一体化难点和优势及相关建议

2.1岩土工程一体化过程中的难点

(1)从业人员思想观念僵化,岩土工程项目一体化的勘察、设计和施工方面的相关人员在多年从业过程中积累了非常多的传统模式经验,而建筑工种的劳动程序往往比较僵化,使得在传统模式中得心应手的思维定式被迫修改,对于目前的从业人员较难以接受。所以岩土工程一体化模式的实施在最核心的人员思想的改变上就有较大困难。

(2)实行岩土工程一体化能力不足,我国目前的工程项目同西方发达国家在具体操作上仍有很大差异,主要原因在于机械化率上西方发达国家远远领先我国,因此西方国家在具体实行岩土工程一体化时的主要难度在于机器的更新换代和操作水平的提高;我国工程上仍以人力为主导,所以真正有能力完成岩土工程一体化设备更新和技术更新的企业在中国少之又少。企业的主要目的是盈利,因此在成本考量上岩土工程一体化在工程类企业里就很难推广应用。

2.2岩土工程一体化的优势

(1)提高资金利用率,岩土工程一体化的优势非常明显,其最大的好处在于能显著降低工程成本。由于在一体化过程中勘察、设计与施工融为一体,所以投资方与承包方的沟通协调较传统模式减少了许多环节,能更好地保证资金被有效利用,节省成本。(2)极大促进工程技术创新,一项新技术的发明创造往往和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相关,传统模式下的岩土工程在中国工程领域基本成熟,可进步和完善的空间非常小。可岩土工程一体化不仅中国,放之西方国家同样是全新的课题,有非常多的难题可供解决、参考和应用。岩土工程一体化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有效促使工作人员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周密地顾全其他方面的问题,如设计师在根据数据设计具体内容时不仅能更好地实际参与勘察而且在施工中对施工人员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3)有效改进施工质量,传统模式下的岩土工程对勘察、设计和施工阶段有着严格划分,每一环节在独自工作时没有相互参照,本身耗时较长;环节之间又缺乏衔接,使得下一环节在工作过程中不得不面对上一环节没有解决的实际问题,最后问题越来越大在施工中则体现为具体的施工缺陷。在岩土工程一体化过程中则不存在这个问题,每一环节的具体问题都可以通过另外两个环节去真实验证,有效沟通的最大好处是能较为良好地保证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