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冷链物流市场研究

冷链物流市场研究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17 16:29:54

冷链物流市场研究

冷链物流市场研究第1篇

[作者简介]宋斌(1968—),男,河南省电力公司物资部计划合同处处长,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物资合同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余向前(1973—)男,高级工程师,甘肃省电力公司营销部,研究方向:营销和信息系统;王琦(1989—),女,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张洪青(1962—),男,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经济评价、供应链管理。

王彩霞,等:浅析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湖南省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缓慢,出现了冷链脱节、损耗过大的局面。本文主要介绍了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湖南;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2-0021-02

1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11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含义

冷链物流,又称为低温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目前冷链物流适用的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水果、蔬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激凌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药品)等。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水果、蔬菜、肉、禽、鱼、蛋等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欧美国家果蔬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最为成熟,蔬菜从田间采收到消费始终处于所需的生理低温条件,形成一条田间采后预冷—气调冷藏—冷藏运输—冷藏批发—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的冷链。

12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构成

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包括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环节。

冷冻加工:包括肉类、禽类、鱼类、蛋类的冷却与冻结,以及在低温状态下的加工作业过程,也包括水果、蔬菜的预冷。这个环节上主要涉及的冷链装备是冷却、冻结和速冻装置。

冷冻储藏:包括农产品的冷却和冻结储藏,以及水果、蔬菜等的气调储藏。在此环节主要涉及各类冷藏库/加工间、冷藏柜、冷冻柜及家用冰箱等。

冷藏运输及配送:包括农产品的中、长途运输及短途配送等物流环节。此环节主要涉及铁路冷藏车、冷藏汽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低温运输工具。在冷藏运输过程中,温度波动是引起农产品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所以运输工具应该具有良好的性能,在保持规定低温的同时,更要保持稳定的温度。这一点,在长途运输中尤其重要。

冷冻销售:包括各种冷链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环节的冷冻储藏和销售。此环节主要涉及冷藏/冷冻陈列柜和储藏柜。

2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21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并呈现出规模

2008年,湖南省发展改革委核准湘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项目,该项目开启了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湘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一期建设已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了1万吨冷藏库、40吨结冻库、1500平方米精加工车间、50个农产品展示厅。中心集农产品加工、冷藏、批发、配送、检验检测和电子信息商务于一体,是全省最大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

2012年11月9日,湖南长沙农产品物流中心正式在长沙县黄兴镇打卦岭村举行奠基仪式。项目用地1009亩,规划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5个亿。项目将分两期开发建设,一期用地609亩,预计2013年年底建成;二期用地400亩,计划三年内建成使用。中心将建20000吨恒温冷库和20000吨低温冷库,减少农产品腐败变质风险。

以怀化市、衡阳市、南县、双峰县等为代表的各县市,根据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积极发展以鲜活农产品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冷链物流系统,初步形成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快速路。特别是近年来商务部实施的“万村千乡”工程,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逐步形成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速路:“生产者或商—超市—农家店—消费者”。

22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冷链物流技术得到逐步推广

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在长期的市场化运作当中已逐步摸索出了一些经济实用的冷链保鲜技术和方法,具备一定的辐射效应,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基础。

湖南长沙红星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现代化冷藏仓储的股份制民营企业,红星冷库首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建设总投资为13亿元,引进了国内一流的制冷设备和技术,投入使用的低温库房容量14000吨。为了顺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把“红星冷链”这个品牌做大、做强、做活,二期容量为14万吨的低温冷库已正式动工,三期工程容量为30000吨的低温冷库也已在筹划之中,工程全部建成后,将成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冷冻产品批发市场。

伟鸿食品有限公司为了扩大生猪及农产品销售范围和辐射半径,公司着力打造冷链物流体系。2010年,公司新征用地205亩,计划投资21亿元,将建设容量为5万吨的冷藏库及与之配套的制冷控制机房、交易门面、冷库冷冻冷藏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冷链物流中心。

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属大型零售连锁企业,预计投资5亿元建成生鲜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包括冷链配送、蔬果配送、生鲜加工配送、食品加工中心四大功能区,是湖南地区最大的低温物流配送中心。中心为步步高超市各门店提供蔬果、肉禽、水产、净菜等冷冻、冷藏生鲜食品。同时,以冷链系统为依托,开设“中央大厨房”,加工熟食及半成品,包装后上柜。从原材料到成品出库再到连锁超市门店上架销售,均实现全程冷链配送。

3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虽然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产地预冷缺失、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农产品物流市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规模不足

以马王堆和红星两家大型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存在冷藏仓库、冷藏运输车辆、停车场地等设备配置不足等问题。冷藏仓库容量过小,为了缓解库位压力,经常将高温仓库用作低温仓库使用;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极小,甚至不到05%,基本上采用常温物流运输。农产品物流终端零售环节,不少农贸市场仍然是简易或露天市场,“脏”、“乱”、“差”现象严重。

32尚未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

目前,湖南省农产品的产销模式基本上采用自产自销,订单交易的模式所占的比例很小,这就导致了冷链物流服务网点盲目自发建设,冷链物流设施与设备资源分布和发展不均衡,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完整的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湖南从事食品冷冻冷藏的仓库主要集中在长沙,如五里牌冷库、上大垅冷库、黑石铺冷库和红星冷库,但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冷链食品配送公司基本上没有。

33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缓慢

湖南省农产品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起始阶段,现有的专门从事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小、技术落后、管理滞后、经营成本高。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形式为主,大部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加工处理落后、分级简单、粗糙,极不规范,包装简陋,还未从根本上摆脱小农经济的状态。

34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健全

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未制定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质量、包装、标志标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冷链物流各环节的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

4湖南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立足长远稳步推进。

41优化宏观环境,政府加强规划管理与支持力度

政府部门要在宏观政策上给予支持和保护,尽快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定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推动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政府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引进知名物流企业,扶持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具有现代化设施设备和服务能力的冷链物流园、配送中心和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构建合理的能辐射一定区域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设立政府引导资金,对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进行重点扶持。

42加强冷链物流技术与设备的创新与发展

加强对冷却冷冻、冷藏和信息化管理等冷链物流技术和设备的创新与研发,鼓励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新工艺、新技术、新型高效节能的大容量冷却冷冻机械、移动式冷却装置、大型冷藏运输设备、冷藏运输车辆专用保温厢和质量安全追溯装置等进行集中攻关与研制。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监控。针对当前国际冷链物流发展趋势,应积极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对于低温仓库的建设,应根据冷藏食品对温度的不同要求而建设成冷藏库、冷冻库、特殊冷藏库。

43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积极引导传统农业物流企业向现代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转变,并以资产、资本为纽带实现企业间的联合、重组,发展出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建冷库,购买冷藏车,构建服务网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使用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引进专业化的农产品管理人才,这些投入巨大,因此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需要包括银行、保险、租赁、证券金融部门的支撑。要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发展银行对龙头物流企业政策性贷款优势;积极引导其他金融机构对实力强、资信好的农产品物流企业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水灾、旱灾、病虫害等对农产品的危害及农产品运输途中造成意外事故损失,迫切需要保险业对农产品物流企业跟进,以分散和降低农产品物流企业的自然风险。

参考文献:

[1]岳塘区发展改革统计局关于岳塘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调研报告[R]. http:wenkubaiducom,2010-12-27.

[2]中国民主建国会长沙市委员会专题调研组关于我市现代农产品物流的调研报告[R].http:wenkubaiducom,2010-12-27.

[3]叶海燕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10(7).

冷链物流市场研究第2篇

关键词:冷链物流;物流集群;集群识别;双因子标准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Cold-chain logistics is one of an important sector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erefore, it also needs clustering effect for getting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such as low cost, high efficiency and so on. Firstly, take the state-of-the-art in Chinese cold-chain logistics and the importance of cluster research on this sector. Then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clarify methods of cluster identification. Submit a two-index method and research approach for identifying embryonic stage in cold-chain logistics cluster, particularly, in Eastern China and get five conclusions. Finally, analyze the shortage of this research and give the next step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cold-chain logistics; logistics cluster; cluster identification; two-index method

0 引 言

自2010年以来,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持续加快、居民总体收入逐级稳定攀升,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水果、蔬菜、肉禽类、水产品、速冻食品和乳制品等一系列农特产品的需求和产量逐年上升,特别是跨境电商和生鲜电商的兴起与快速发展,也不断刺激着人们对高品质生鲜产品的需求。与此同时,上海福喜“臭肉门”、山|“毒疫苗”等一系列冷链安全事件给我们敲响警钟。但总体上,经过10多年的发展之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开始注重政策环境的建设以及具体政策的落地,将主导权逐步交还给企业,加强自身的监管职能;另一方面,企业也不再执着于冷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冷藏车辆等设备的购置,而是更多的从战略层面思考,增强运营能力,拓展思路寻求转型升级。由此,本文选取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华东地区作为研究区域,用集群视角,探索可能业已存在的冷链物流集群雏形,为后期的研究奠定基础。

1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冷链物流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它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需要特别的运输工具,是生产、加工、预冷包装、贮存、运输配送、销售等环节始终处于合适的低温环境,是流通成本占总成本比例非常高的一种特殊供应链[1]。

在我国,“冷链”的概念从无到有,冷链物流行业也步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已初具规模。截止2016年6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冷藏车增长约17 000辆左右,冷藏车保有量突破9.4万辆;全国冷库新增390万吨,冷库总保有量达到3 710万吨,同比增长11.76%;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2%、34%、41%,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5%、57%、69%,各项指标都达到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制定的目标并略有超出。但是,长足的进步并不能掩饰住当前冷链行业依然问题多多的现状,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域发展不平衡。受地域、天气、消费能力、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中部和东部对于物品冷藏、冷冻的需求增长较快,东北和西北则相对较慢,冷链物流市场化水平和集中度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

(2)人才缺口大。冷链物流行业需要大量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国内相关人才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司机和冷库作业人员都相继匮乏,因此难以在短时间内降低人力和管理成本,也造成在新技术研发的进程上推进较慢。

(3)高价位的冷链消费习惯仍未形成。冷链物流相对于其他物流分支行业有着较高的成本,特别是在生鲜电商领域,目前更多的还是靠价格战和补贴来获得短期客户。

(4)冷链标准落实不到位。尽管在国标委、发改委等标准主管部门的牵头下,冷链物流的标准门槛已初步建立,但在实施过程却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因为全程冷链标准的实施必然带来成本的提升,使得许多中小型企业失去了在价格上的竞争力,所以造成许多企业并未按国家标准执行冷链运作。

(5)第三方冷链易断裂。目前国内大部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主要从事仓储和运输环节,从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未能完成一体化配送,冷链环节过多导致运输效率低下。同时,整条冷链上的两端“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还未得到很好的重视,生产或采摘后的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等级划分、包装加工等冷链技术尚未充分普及。

2 冷链物流集群研究对于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性

现如今,集群理论已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在许多国家集群被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广泛应用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情境之中[2]。同样,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产业中越来越重要的分支行业,对其进行集群研究也是重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课题。

冷链物流集群形成可以带来低成本、高效率的综合竞争优势。同时,在其成长过程中,规模经济性还有助于形成技术、知识、金融等多方面的外溢效应,由此触发和推动更大规模的集聚、更多的创新以及更大范围的多元化冷链产业发展;而集群规模的扩大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又能进一步增强集群内各类型企业的竞争优势。所以,对冷链物流开展集群研究可以帮助其逐步地向多方面发展,包括:成为经济增长引擎的一部分;成为扩大就业和改善人力资源结构的“蓄水池”;成为支撑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基石”;成为创新创业的“孵化器”;成为绿色发展的“示范区”以及成为促进全球化的“扁平器”。

3 相关文献综述

3.1 冷链物流相关研究

冷链物流是《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中“农产品物流工程”的关键支撑点之一。冯健(2015)在搜集我国冷链物流产业相关专利、期刊和学位论文等文献资源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图谱、定量测度和文献计量等数据可视化分析方法,将该产业的历史演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形象化的呈现,也反映出我国冷链物流产业主要是在农产品和食品冷链两大领域具备一定的集中优势;而在国家长期的物流政策扶持下,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和冷链物流技术都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来自于科研院所和高校,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技术的创新也开始引起企业大量的关注[3]。自冷链概念兴起之后,诸多学者分别对不同省、市、地区的冷链物流产业现状和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并给出相应的发展对策[4-13]。其次,对于冷链物流的评价、决策、成本、配送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也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如冷链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14]、冷链物流配送的绩效评价[15]、冷链物流的外包决策[16]、冷链物流配送联盟的利益分配[17]、京东的冷链物流成本控制[18]、生鲜电商的冷链物流配送模式[19]、基于BP神经网络的西北地区冷链物流中心选址模型构建[20]。第三,冷链物流的技术研究依旧保持平稳的增长,国内外学者都有对冷藏冷冻技术[21]、冷链的实时监控[22]、节能降耗[23]、服务平台构建[24]、RFID和WSN的应用[25-26]等问题开展研究。第四,冷链物流的研究也呈多元化发展,对于冷链的金融模式[27]、冷链集群的产业形成机理[28]、网络优化[29]、标准化体系构建[30]等问题均有涉猎,同时在冷链物流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供应链管理――“冷链管理”也开始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

3.2 物流集群相关研究

物流集群与物流产业集群是两个略有区别的概念。物流集群不仅涉及物流产业本身,还包括需要物流服务的加工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以及与它们相关的金融、教育乃至政府等机构;另一方面,除了与产业集群具有相似的竞争优势之外,物流集群还因其鲜明的服务增值性带来外溢效应,伴随着具有的“正反馈”式放大机制形成了独特的运作优势、产业优势及社会经效益[31-33]。物流集群是三种要素的集群,一是物流运作主体、物流装备与技术的集群;二是与物流相关的产学研的集群;三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文流“五流”合一的服务供应链的集群[34]。海峰等(2016)对物流集群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辨析,揭示了其特征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35]。Rivera等(2014)运用“双因子标准”对物流集群进行识别,同时借助集群内的就业增长情况进行验证[36]。相类似,Chhetri等(2014)通过研究与物流相关的人员就业情况识别出物流集群在墨尔本西部和南部地区集聚[37]。对Keller等(2014)提出一个预测支持系统概念模型用于促进德国物流集群区域创新[38]。Wang(2015)运用MAEI模型衡量物流集群的聚集水平、与外界资源的关联程度,以及对物流集群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从而达到整合供应链和扩展价值链的目的[39]。

但在国内大多数学者眼中,“物流集群”还是被认为是“物流企业集群”或“物流产业集群”的泛指或是模糊简称[40]。所以,国内大部分的物流集群的研究还是以物流产业集群为主线进行开展,从“产业集群”这个基本概念出发,添加物流产业化“要素”后进行拓展与延伸,从研究视角看其代表性论断大致可归为“区域经济发展视角[41-47]”、“社会物流资源整合视角[48-51]”和“专业或特色物流突出视角[52-58]”三类表达。另外,在产业生命周期的理论框架下,可对整个周期或周期中的单个演进阶段开展研究。多集中在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59-64]、升级和创新[65-69],以及相关的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70-74]等三个方面。

4 冷链物流集群识别方法概述

对于冷链物流集群“雏形期”的判断,关键是能够发现在哪些区域存在冷链物流活动的集聚现象。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对于集群的识别总体上可以有三种思路[75],十种辨识方法可以选择运用[76]。但使用较为广泛的还是那些可以反映产业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程度的“指标”型方法,如: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LQ)、横向聚集区位商(Horizontal Clustering Location Quotient,HCLQ)、空间基尼系数(Locational Gini Coefficient,LGC)、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HHI)、产业地理集中指数(Ellison-Glaeser Index,EGI),等等。Duranton和Overman(2005)也曾将这些“指数”划分为三代[77]。

LQ的使用始于20世纪40年代,由于其对数据量的需求相对较小和计算简便,迄今为止仍被国内外研究人员有着不同程度的运用,但该方法无法识别集群的数量、规模和组成,注重的是静态分析,对不同产业间的互动性和关联性描述不足,所以难以发现小规模、新兴的集群。为此,Fingleton等(2004)提出了HCLQ即在区位商的基础上给予一个反映规模的指标,体现出集群对于所在区域的相对和绝对重要性,通常考虑采用“就业数量(the number of jobs)”这一指标,观察实际的产业就业人数是否超过在理论上形成集群所需要的就业人数(即LQ=1时的数量)[78]。

LGC是在基尼系数的基础上用于判定某一地区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一般使用就业人数或产值进行测算,但它无法判定集聚是来自该地区的产业结构还是自然地理条件。HHI则是用来测量行业内企业市场的集中程度和企业规模的离散程度,能够反映行业内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但是相关的企业详细数据不易获得,即使得到也存在着含义不够直观的情况,它更多的是一个反映市场集中度的指标。由此可见,从本质上来说,LGC和HHI都不能提供关于集群具置的信息,其地理意义不足,所以两者并不适用于冷链物流集群的识别。相对前四种方法,EGI最为复杂,却能够较好地反映某行业地理集中的具体地区以及该行业内企业的分布情况,但是它对数据量的要求较高且只反映地区规模分布的一个方面,不能反映最大几个地区的个别情况,代表企业数量的N取值不同,也会带来不同的结论。

5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5.1 研究思路

对于冷链物流集群,亦或物流集群的识别,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能否反映出物流活动的集聚;(2)能否指明集聚的地理位置;(3)能否说明在地理区域范围内集聚的程度;(4)能否确认集聚是由于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的存在而引起的;(5)所需的数据是可获得的,并且识别过程也是可重复的。Rivera等(2014)就曾提出使用“双因子标准”即“横向聚集区位商(HCLQ)”和“物流机构参与指数(Logistics Establishments Participation index,LEP)”进行物流活动集中度的衡量,HCLQ可以反映物流活动的集聚位置和集中程度,LEP则能确保集群的产生是由于外部规模经济,而且这两个指标计算所需的数据也相对易获得,只需就业人数和物流机构数量。由此,本文在这两个指标的基础上开展对冷链物流集群“雏形期”识别的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技术性调整。

5.2 研究方案

根据上述研究思路和研究范围,本文的研究方案如图1所示。一方面,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业一个特定的细分行业,仍脱离不了物流业本身的发展,所以本文的研究先从物流集群入手,运用HCLQ方法确定华东地区主要城市中存在的物流集群;另一方面,从冷链物流链条的上、下游来看,上游是冷藏冷冻装备设计和制造商,下游是干线运输、冷库运营、城市配送,所以本文的研究同时运用LEP方法,进一步识别出可能存在冷链物流的城市。HCLQ和LEP的具体阐释和技术性调整如下:

(1)HCLQ

HCLQ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HCLQ■=E■-■■

E■为城市i某产业就业人数,为在理论上城市i某产业形成集群所需要的就业人数(即LQ=1时的数量)。HCLQ■>0意味着城市i某产业在研究区域范围内有着相对较高的就业集中度,其具体差值则反映出集聚的规模。

(2)LEP

冷链物流是物流行业细分的结果,对于有的物流企业来说可能也只是其中的一项业务,所以只通过物流行业就业集中程度还不能充分识别冷链物流的集聚情况,从而需要LEP这个指标做进一步的研究。

LEP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LEP■=■

es■为城市i某产业机构数量,ES为研究区域范围内的某产业机构总数,本文中es■和ES则是指冷链物流上、下游相关机构。LEP的判定值取0.001则是参考Rivera等(2014)和Babbie(2009)[79]的研究经验获得。

5.3 数据来源

由于通过查阅多种统计资料发现在我国行业的分类当中,物流产业至今仍没有被列为独立的行业,而且在《中国物流统计年鉴》中也缺乏关于物流从业人员的数据。但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物流产业的核心部分,在我国“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的增加值也达到了整个物流产业增加值的80%,基本能代表我国物流a业的发展状况,其相关统计数据大致可以反映物流产业发展水平[80],因此,本文在对HCLQ的计算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5)》。LEP计算所需的冷链上、下游相关机构的数据则通过《中国物流年鉴(2016)》、《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16)》和互联网等渠道搜集整理获得。

6 数据分析结果

根据研究设计,以及多渠道的数据收集,获得华东地区主要城市的HCLQ值和LEP值,如表1所示。其中,L■为城市i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即E■;L■为城市i所有产业就业人数;L■为华东地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L为华东地区所有产业就业人数;L■■为LQ=1时,城市i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即■■;es■为城市i冷链物流相关机构数量;ES为华东地区冷链物流相关机构数量。

根据表1中HCLQ和LEP的计算,以华东地区为研究范围、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华东地区冷链物流集群的分析结果与结论如下:

(1)在可获得数据的78个城市中,有68个城市满足HCLQ>0,63个城市满足LEP≥0.001,同时满足HCLQ和LEP判定值的城市则有59个,可见冷链物流的发展目前还处于较为分散的状态,诸多城市具有形成“雏形期”的潜力。

(2)上海、南京作为全国中心城市有着自身的区位优势,其经济水平也较高,冷藏冷冻的市场需求也较大,再配以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技术与人力等生产要素供给,让物流产业进行集聚的同时,也促进了冷链物流的集中。

(3)副省级城市之间冷链物流集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同一个省份中,冷链物流只在一个副省级城市更具有集聚性,如浙江省的杭州和宁波二者中,杭州的冷链物流集聚性强于宁波;山东省的济南和青岛二者中,青岛的冷链物流集聚性强于济南。

(4)个别地级市具备较为明显的冷链物流集群成长潜力。如合肥和苏州,HCLQ值都大于50 000,LEP值都接近0.1,这得益于近些年这两座城市快速的经济发展和较为全面的物流规划。特别是合肥,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交通的大幅改善,以及作为农业大省的安徽,也将冷链物流工程视为重点工程在“十三五”规划期间进行打造,这些都为冷链物流集群的发展带来契机。

(5)从整体角度来看,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物流产业集聚强度(由强至弱)依次为: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相应的冷链物流集聚强度(由强至弱)依次为:江苏、上海、安徽、山东、浙江、福建、江西。但从行业角度看,华东地区的冷链物流集聚水平还是处于初级阶段,集聚优势还不明显。

7 研究展望

在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曾提出构建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而华东地区冷链物流的发展对此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华东地区冷链物流集聚水平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若干发现。但物流集群本身没有明确的地理边界,不仅涉及物流产业本身,还涵盖贸易、金融、信息、能源等相关产业,以及教育、基础设施投资等公共服务领域,而且基于HCLQ和LEP的“雏形期”识别,只能表明华东地区相关城市有着出现冷链物流集群的可能,还不能代表就已经形成了集群优势。

另一方面,冷链物流是我国“农产品物流工程”和温度敏感型物资流转的关键支撑点,在目前对冷链物流集群研究不足,以及冷链物流本身还未形成很好的规模效益的情况下,还需要传统集群分析方法之外的其他方法来进一步验证集群的存在和动态分析集群的成长。而社会网络分析(SNA)的引入,弥补了仅注重竞争力分析这一传统集群研究中的不足,对集群内企业的网络结构和特性进行分析,更具微观性和操作性。

由此,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后期对于冷链物流集群的研究将从社会网络角度出发,视其为复杂的社会网络,运用相应的分析方法挖掘冷链物流集群的形成机理和成长路径,探索“放大效应”的内在机制,以期为社会资源配置、政府部门以及冷链物流相关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现代物流研究院. 广东省物流业发展报告2014-2015[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213.

[2] Lazzeretti Luciana, Sedita Silvia Rita, Caloffi Annalisa. Founders and disseminators of cluster research[J].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14(1):21-43.

[3] 冯健. 我国冷链物流产业数据可视化发展研究――基于专利和期刊论文的统计[J]. 创新科技,2015,186(8):15-18.

[4] 陈耀庭,赖永贵. 基于SCP分析范式的漳州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研究――以漳州农产品为例[J]. 商场现代化,2012(5):20-21.

[5] 王侃. 天津市冷链物流现状与对策[J].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2,32(3):40-44.

[6] 肖长刚. 山东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及发展对策[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12):54-55.

[7] 莫柏预. 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 物流科技,2013,36(5):92-94.

[8] 芦阳. 河南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 市场论坛,2013(3):76-77.

[9] 张进疆,陈永春,罗乔军. 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 现代农业装备,2014(1):60-63.

[10] 吕昂. 宁夏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商贸,2014(17):74.

[11] 刘雪琴,白光裕. 津台冷链物流产业合作方兴未艾[J]. 两岸关系,2014(12):23-24.

[12] 杨芳琼,郝玉强. 重庆市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思考[J]. 物流技术,2015,34(1):68-70.

[13] 郭真,梁雪梅. 广西北部湾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基于AHP方法[J]. 中国市场,2016(41):33-34.

[14] 李金峰. 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 现代商业,2016(29):104-105.

[15] 刘茜. 冷链物流配送绩效评价综述[J]. 中国市场,2016(2):44-45.

[16] 陈镜羽.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外包决策研究综述[J]. 物流技术,2014,33(12):187-189,233.

[17] 王为民. 冷链物流配送联盟的利益分配研究[J]. 经营与管理,2016(12):126-128.

[18] 闸筱蕾. 京东冷链物流成本控制问题探讨[D]. 南昌: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9] 陈世正. 生鲜电商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12):87-89.

[20] 夏晶,黄凯. 基于BP神经网络西北地区冷链物流中心选址模型[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5):45-50.

[21] 王金妹. 高级计划排程与冷链物流研究文献综述[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1):30-35.

[22] 闫建成,薛伟. 冷链物流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信息技术,2016(11):97-101.

[23] 何霞,健勇. 冷链物流的节能降耗问题研究[J]. 食品工业,2016,31(11):243-248.

[24] 付晶. 冷链物流服务平台构建过程弈行为研究[J]. 当代经济,2016,11(33):66-69.

[25] 宋作玲,邱晓雨,徐杰. 基于RFID技术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信息平台构建[J]. 物流技术, 2016,35(10):12-14,57.

[26] 罗珩,陆伟奇,于梅,等. WSN技术在冷链物流动态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 物联网技术,2016(10):18-22.

[27] 姜方桃,王露露,薛晶晶. 冷链物流金融模式探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6:74-75.

[28] 成耀荣,张蜊彬,陈悦. 冷链物流产业形成机理及其发展潜力评估方法[J]. 科技管理研究,2016(19):141-144.

[29] 侯淑婕. 关于冷链网络优化的文献综述[J]. 中国市场,2014,40:40-41,51.

[30] 鲁庆尧,马伟华. 物流管理体制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11):96-97.

[31] Elbert R, Schonberger R. Logistics Clusters-How Regional Value Chains Speed Up Global Supply Chains[C] // Rapid Modelling for Increasing Competitiveness. Springer London, 2009:233-245.

[32] Sheffi Y. Logistics clusters: Delivering value and driving growth[M]. MIT Press, 2012.

[33] 戴金山,海峰,胡四平. 物流集群的演变、治理及其发展对策[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3(22):68-69.

[34] 丁俊发. 供应链畅想――读龙西・谢菲的《物流集群》[J]. 中国储运,2015(9):38.

[35] 海峰,靳小平,贾兴洪. 物流集群的内涵与特征辨析[J]. 中国软科学,2016(8):137-148.

[36] Rivera L, Sheffi Y, Welsch R. Logistics agglomeration in the U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olicy and Practice, 2014,59:222-238.

[37] Chhetri P, Butcher T, Corbitt B. Characterising spatial logistics employment clust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2014,44(3):221-241.

[38] Keller J, Markmann C, Heiko A. Foresight support systems to facilitate regional innovations: A conceptualization case for a German logistics cluster[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4,97:15-28.

[39] Wang S. Study of Core Competence of Logistics Cluster: The Integration and the Extension of Value Chain[J]. 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2015,5(1):20-26.

[40] 黄由衡. 物流产业集群基本内涵综述与辨析[J]. 商I经济研究,2013(22):46-47.

[41] 郭美娜. 大连市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3(2):64-65.

[42] 王慧娟,柳兆旺,张廷龙. 芜湖物流业发展集群模式选择研究[J]. 物流科技,2013(4):59-62,78.

[43] 汪高元,李德才. 对皖江城市带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3):84-89.

[44] 汪高元. 皖江城市带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14-15.

[45] 周晓晔,张丽君,高玉蓉. 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布局设计――以沈阳经济区为例[J]. 经营与管理,2013(2):128-130.

[46] 谢芹. 黄河三角洲地区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5,29(2):94-97.

[47] 程艳红. 苏州市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J]. 物流科技,2014(8):76-78.

[48] 康彦. 基于区位熵的上海市物流产业集群分析[J]. 对外经贸,2012(4):77-78.

[49] 念延辉. 物流产业集群融资平台构建问题研究[J]. 物流技术,2013,32(7):116-118.

[50] 崔兴文,张成君,王建民. 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合肥经济圈物流资源整合[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1):41-44.

[51] 盛鑫,陈功玉. 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策略选择研究――基于物流企业集群视角[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1):17-21.

冷链物流市场研究第3篇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河南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12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2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食品外贸出口领域对部分保温车辆进行了一定改装,这是我国冷链物流开始形成的标志。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台了《食品卫生法》,该法案的实施对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起了极大地促进作用。现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冷链物流,在不断地深入研究中形成了低温环境中的冷链物流理论,构建了冷链物流的结构体系。但是,大多数研究还都是基于全国的普遍性的研究,很多研究成果并不适用于区域性的局部市场环境。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虽然很多情况与全国基本情况一致,但其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因此,为更好地促进河南省冷链物流的发展,分析与研究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非常有必要。

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本理论

1.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及特点

学者虽然对冷链没有明确的统一定义,但其基本内涵大致相同,就是为了确保不易保存的食品不发生品质变化,降低产品损耗,使产品在生产到消费的每一个环节中,全部处于特定的低温下,并形成特定的供应链体系。而冷链物流属于物流的一种形式,其以冷冻技术为支撑,通过制冷技术、定位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依靠互联网平台,对食品在低温环境下完成点对点的全程跟踪管理。所谓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果蔬、肉类等物品在从生产到最终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的一项系统工程。

对于冷链物流来说,其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在整个环节都要确保特定的温度范围,来达到易腐食品质量要求的目标,比普通的物流体系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是具有自身特殊性的物流模式。农产品冷链物流不仅具有普通物流所具有的特点,如达到消费者要求、增值特性、交叉特性等,还拥有自身的独特特征。

1.1.1 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特殊的服务对象

与普通物流相比,农产品冷链物流所服务的对象多是易腐食品,对存储及运输的温度要求也更加严格,在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以及消费的各个环节,温度对于物品的质量与安全影响最为关键,温度需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更好地保证物品的质量与品质。

1.1.2 资金投入高

冷链物流在其运输阶段需要配备冷藏动车或集装箱,在存储过程中需要配备冷藏冷冻仓库,在其经营销售的过程中需要配备冷柜等设备,这样才能确保物品的品质与安全。在物品运输的过程中,还需设置特定的通信体系,以更好地跟踪监管整个运输过程。这些直接增加了冷链物流的成本投入。

1.1.3 时效性强

一般情况下,易腐物品的生命周期较短,物品运输过程中,受时间窗约束,一旦超越时间窗,物品就极易发生较大的品质变化,从而严重影响产品销售,对企业的服务形象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大大提高运营风险。

1.1.4 复杂性

即使是同一种产品,其在整个物流过程中,不同区域及不同时间段所要控制的温度范围也有差异,因此,要采用不同能耗的设备控制整个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而公司必须将这些复杂因素都包含于成本控制中。同时,在每个地域,产品的冷链物流所面对的环境也有非常大的差别,增加了冷链物流的复杂性。

1.2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构成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包含了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以及冷藏配送和经营销售等四个部分。

1.2.1 冷冻加工

农产品到达收获季节后,在产地集中收集,要及时将生鲜农产品进行预冷和加工,其对冷链物流整体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冷冻加工大部分是针对肉类、鱼类、蔬菜、水果等进行的,以使产品达到存储运输的最佳状态。

1.2.2 冷冻储藏

农产品虽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但其还具有商品的同性,即有一定的供需矛盾性。要想更好地调剂产品的供需关系,就要有特定数量的储备。而生鲜物品易腐性强,要想更好地确保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就要进行冷冻储藏。

1.2.3 冷藏运输

和普通的物流体系不一样,冷链物流在整个运输以及产品的配送过程中都要控制好温度,以确保产品的品质与安全,同时尽可能降低运输过程中产品的损耗。

1.2.4 冷冻销售

产品的最终目的是销售,销售也是冷链物流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也要确保产品在特定的温度环境下,因此,不同的销售场所要根据自身的销售特点配备相应的冷柜或冷库等设施。

2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产品大省,一直以来都有“粮仓”的称号,其粮食产量居于我国首位,水果、蔬菜的产量也高居全国第二位,肉类产品的生产量在我国排第三位,奶类产品的生产量在我国排第四位。河南省除粮食产量高外,其养殖业也较为发达,资源丰富,且品种甚多,拥有多达400家畜牧企业,农副产品产量巨大。近年来,河南省农产品及农副产品的产量持续增加,因此,其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另外,河南省的人口数量居我国首位,自身的消费市场非常巨大,按照统计数据来看,河南省平均1年消耗掉的易腐食品达8 000万吨左右,而采用冷链物流系统的易腐品却不到700万吨,有近4 000万吨的易腐品有冷链物流体系的服务需求。由此可见,现阶段河南省的冷链物流服务还存在非常大的不足,要想达到农产品产业对冷链物流的需求目标,使农产品的流通更加顺畅,需进一步强化冷链物流基础建设,加强以冷藏储存和低温运输为主要内容的冷链物流建设。

2.2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及分析

目前,我国对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还没有形成非常一致的理论体系以及评价标准,对冷链物流的研究与应用大多集中在农产品储存、运输、营销环节中的冷储存能力方面。河南省在自身冷链物流的研究与发展方面,也将重点放在物流设施的建设、物流园区的建设及冷储存能力的建设等方面。现阶段,河南省的冷链物流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2.2.1 冷链物流发展速度较慢,农产品损耗率较高

河南省的农产品产量及消费量都非常大,但采取冷链物流的农产品消费占比仅1%左右,冷藏运输的比例不到20%,这明显不能满足生鲜易腐产品的发展需求。由于河南省冷链物流的发展较为缓慢,其易腐产品的损耗也较严重,据统计,肉类产品在流通中的损耗达12%,水产品的损耗率为15%,水果、蔬菜类产品的损耗率高达25%左右,使得易腐产品的经营效益明显降低,经营风险显著增加。由于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较低,除进出口或买方要求必须使用冷链物流外,农产品生产商一般选择就近低利润销售,很少考虑使用冷链物流降低损耗提升产品经济价值,究其原因是由于思想认识上的误差,单纯地认为使用冷链物流会增加成本,另外,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匮乏也是原因之一。

2.2.2 河南省的冷链物流整体发展不均衡

河南省具有独特的农产品资源优势,造就了不少大型知名农产品企业,例如双汇食品、三全食品、思念食品等,这些大型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均有自身的冷链物流体系,通过这种独特优势,河南省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几乎占据我国冷冻产品消费50%以上的市场比例。这些企业具有完整的、系统的冷链物流体系,绝大多数仅为企业自身服务,第三方物流公司很难涉足这些企业的物流业务。同时,河南省专门从事冷链物流业务的企业为数不少,不过企业的整体规模不大,同时缺乏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使得河南省的冷链物流行业问题不断,严重制约行业的健康发展。

3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3.1 冷链物流人才专业化

任何行业要想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对于冷链物流来说亦是如此。河南省应按照现阶段冷链物流市场的人才需求情况,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扶持、教育机构参与的联动体系,建立一个长期的人才培育平台,进行多层次、综合型的人才培养。通过多方联动与配合,应适当形成具有短期、快速培养冷链物流人才的课程,以最快的速度培养出冷链物流市场迫切需要的一线管理与操作人才。另外,还要根据市场发展的方向以及未来企业的需求积极推进高校对冷链物流专业的设置,为今后冷链物流行业的长期发展培养高素养人才。

3.2 冷链物流资源集约化

冷链物流具有复杂性,需政府、行业以及企业的紧密配合才能更好地发展。河南省具有庞大的农产品资源,同时也有着非常多的冷链物流企业,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较,其冷藏、冷冻的相关技术与设备较为先进。但是,河南省众多的冷链物流企业之间没有什么关联,市场竞争环境不断恶化,企业之间的协同性非常差,导致整个行业的协作性相对较低,冷链物流的不同环节极不协调。所以,必须有效整合冷链物流行业的资源,形成多方协作。一些大型企业的自有物流体系,在服务好本企业的基础上,可利用闲置的冷链物流资源,形成具备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功能。对于一些规模较小、分散的冷链物流企业,政府应引导其进行资源重组,使冷链物流的每个环节都能以不同的形式实现战略合作,实现风险共同承担、利益最大化。

3.3 冷链物流政策人性化

冷链物流行业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运作成本较一般的物流高很多,同时,也需要非常多的先进技术支撑,且政府监管也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河南省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健全自身政策,加大政府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扶持力度,在纳税、贷款、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全省的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也应适当为冷链物流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逐渐完善车辆管理、年审以及载重等政策体系,制定符合河南省冷链物流自身发展的人性化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俭.冷链:正在崛起的市场[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10).

冷链物流市场研究第4篇

【关键词】冷链物流;冷库;第三方物流;产业链

1 基本概念

冷链物流,是指易腐食品等在加工、贮藏、运输、配送等流通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状态,以保证易腐食品的质量并减少易腐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建立起来的,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和信息为手段的供应链管理,保持低温条件下的高效物流。完整的食品冷链主要包括生产、加工、工厂储存、运输、配送和销售等环节,各个环节对温度控制有不同的要求。冷链物流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在时间、温度上要求更高、更复杂,是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附加值较高的物流领域。

2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2.1 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新一代的消费群体不断壮大,人们愿意花在厨房里的时间越来越少,对食品的消费需求从温饱型向营养调剂型转变,对肉、蛋、奶、鱼、蔬菜农副生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关注升温。这些都快速拉动冷藏食品的消费,迎来冷冻冷藏产业的迅速发展,为低温物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据统计,冷藏、冷冻食品目前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其中发展最快的是预制食品,冷冻肉制品和鱼类制品也强劲增长。在我国收入较高的发达城市,冷冻肉已占到人均年消费肉量的10%到15%。

2.2 存在的问题

冷链物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对经营管理、设备技术、信息整合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是一个投入巨大、回收较慢的行业。目前,尽管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将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2.2.1 行业散乱,竞争无序

在我国,冷链物流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总体水平落后,行业散乱,管理粗放。冷藏食品普遍存在着冷链不冷、冷而不链的行业乱状,在超市和卖场中呈现无序的恶性竞争,不仅冲击了同类的优质产品,也对整个行业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2.2.2 消费者消费意识缺乏,不法商有机可趁,劣币驱逐良币

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和消费习惯的影响,我国的消费者对低温食品的安全和品质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只有买到明显变质的低温食品时,才可能寻找维权途径;在日常选购低温商品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可追溯到整个冷链过程中是否严格按冷藏标准的追溯系统的重要性,消费者也没有因为供应商提供较好的冷链服务而给予额外的照顾。故商户从降低成本角度考虑,一方面采取原始简易的冷藏方式,设备简陋;另一方面,在冷链中间环节出现断链现象。这样就间接鼓励了追求低成本而没有进行合格冷链甚至完全没有进行冷链管理的供应商,制约了优秀的冷链物流企业的成长。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业乱象。

2.2.3 政府关于冷链行业的标准和规则等制度亟需完善

虽然政府陆续出台相关的法规,但目前仍是更多地关注冷链物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如食品生产企业的HACCP及GMP认证),而没有对冷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管。

2.2.4 生产商缺乏冷链物流的整体成本概念

生产商只注重单价成本,而没有全面考虑合格和优质的物流服务商可以减少货物的损耗等,物流过程中的损耗形成极大的浪费和成本损失,相较于完善冷链所增加的成本,这块损耗的成本不容小视,甚至有可能超过。这是目前中国冷链物流中较为严重的认知误区。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资料显示,中国由于冷链的问题造成每年约有l200万吨水果和1.3亿吨蔬菜的浪费,总值在100亿美元以上。

2.2.5 冷链物流技术设施落后,专业运营管理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现代化的冷藏运输设备严重不足,大量易腐食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或采取极其简易的保温措施,冷藏运输率仅为10%-20%。同时,训练有素的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和操作人员严重缺乏,即使有些生产商建设了先进的全程冷藏控温设施,但整个冷链物流行业的运行管理制度还没完全建立并使用起来,导致各个环节上的信息阻塞,易腐制品在运输途中经常发生无谓的延误,进一步加大了风险。

2.2.6 冷链物流中心发展滞后,第三方物流服务不到位

目前,全国冷链物流中心的发展很多还只是充当物流中心的仓储功能,增加附加值的服务则基本上还处于空白阶段,绝大多数的冷链物流供应商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另一方面,由于专业人员的缺乏和基础设施的滞后,冷链物流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市场环境,第三方冷链物流的专业服务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仍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从国外的发展经验和社会化分工来看,第三方冷链物流将成为行业的主流趋势,将迎来较好的发展时机。

3 厦门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厦门市政府高度重视冷藏食品安全问题,致力于构建食品安全系统。自2005年以来,先后推行《冷冻食品储藏运输良好操作规范福建省地方标准》、《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法规,加大执行力度,提高厦门市冻品市场的准入门槛。并对高标准的冷链物流项目给予政府专项资金的扶持。

3.1 从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来看,厦门冷链物流市场现状如下:

3.1.1 在生产环节方面,厦门大型的冷藏食品企业通常自建冷库和运输车辆,实行全程管理。

3.1.2 在经销环节方面,因冷库造价较高,经销商通常采用包库和寄库的方式租用冷库。并通常自购冷藏车辆进行城市配送。

3.1.3 在零售终端方面,大型超市通常设有周转冷库,并有大量生产商销售其产品所铺设的冷柜,具有较好的冷藏环境。中小超市一般没有冷库,由供应商和经销商直接将商品配送其营业场所冷柜储藏。

3.1.4 在冷链物流企业方面,厦门市场目前没有综合的冷链物流提供商,通常只能提供单一功能的物流服务,如仓储功能、物流配送功能等;第三方冷藏配送企业规模较小,功能单一;造成各个环节衔接不畅、物流成本提高。

3.2 厦门冷库基本情况

厦门岛内在运营的冷库有商业冷库、港务冷库、高崎冷库、怡得龙冷库、大汇冷库、鸿巢冷库等几家,翔业航空物流园区的航空冷库即将投入使用。岛外源香冷冻市场的冷库已投入使用。冷库市场竞争较激烈。

商业冷库:位于思明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库容8000吨,是国家检验检疫局指定存储冷库,服务客户主要为肉类蔬菜经销商和面向全国的食品经销商。建筑和设施运营时间长,总体技术老旧落后。

港务冷库:位于湖里区高崎闽台中心渔港,库容2万吨的低温冷库,服务客户主要为水产品经销商和餐饮企业。

高崎冷库:作为市场配套,在湖里区高崎畜禽冻品批发市场内, 1500吨冷库,主要服务市场内经营户。新规划的1万吨低温冷库预计2014年上半年动工建设。

怡得龙冷库:位于思明区。库容1000吨,设高温库和低温库,服务客户主要为农贸批发市场经销商和本地餐饮商家。

大汇冷库:位于湖里区,容量4500吨。服务客户为各类速冻食品和冷饮的厂家经销商,可提供冷藏配送服务。

鸿巢冷库:位于湖里区,容量1500吨,设高温库和低温库。服务客户为调理类食品经销商(麦当劳、龙凤)和本地餐饮商家。

源香冷库:位于集美区源香食品物流园内,6万吨低温冷库。为厦门最新建的冷库,在硬件设施、运营管理上吸取了国内国际冷链行业的先进经验,是目前技术含量、运营管理规格较高的冷库。

航空冷库:位于厦门岛北端的航空港工业与物流园区内,在建5万吨航空冷库,借助合作外方的冷链物流产业的运作经营,将打造厦门高端冷链产业,极大改善厦门目前冷链物流相对落后的产业格局。

3.3 厦门冷链物流配送情况

目前,厦门冷链物流配送环节大都由生产商和经销商自营,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比例较低,经营冷库的企业仍以冷链仓储模式为主。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一是由于缺乏行业操作标准,物流外包容易产生纠纷;二是自营物流可以有效的现场处理,有利于品质控制;三是自营物流可以加强与客户的联络,获得更多客户信息;四是市场上专业做第三方冷链物流的企业很少。近年来随着冷链市场的发展以及本地政府对冷链物流行业的重视,已有一些企业涉足冷链第三方物流,其中厦门市快行线物流有限公司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和影响力,主要为大卖场连锁系统及餐饮连锁店配送、干线点对点运输、仓储商品分拣管理服务三大业务,公司配有专业的叉车、液压车、手推式载货车、各式冷藏货运车等专业物流配送工具,冷库、保鲜库及常温库采取对外包库、租赁的方式。

4 厦门冷链物流发展机遇

虽然厦门乃至全国目前冷链物流行业的现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我国及厦门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意识的不断提高,冷链物流的发展将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同时,随着全国对“菜篮子”、“米袋子”建设的高度重视;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意识日益加强;对冷链物流市场的规范加大了力度;厦门在地方资金政策上扶持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并强化引导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因台湾地缘优势,冷链行业的先进理念快速影响厦门;生产企业通过对冷链物流的认识和了解加深,成本观念也发生了改进。所有上述无论政府环节、消费者环节还是生产商环节,都为厦门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4.1 第三方物流企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冷链物流要想达到保证货物质量和服务的最佳效果,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冷冻物流链系统,严格点到点的温度控制,避免温度的剧烈变化。这不仅需要有构造精良的冷藏运输设备,更需要专业的运输管理机制和控制机制才能有效完成货物的保鲜质量和运输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将是供应商的首选,将逐渐承担起冷链物流的重任。

4.2 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内涵逐步扩大和丰富

冷链物流不仅要满足生产商和销售商对冷链物流品质、效率的要求,还必须增加许多冷藏食品加工、分包功能等的附加服务,实现冷藏配送中心的多功能化。冷链物流企业需具备从收货、验货、储存、装卸、配货、流通加工、分拣、发货、配送、结算、以至于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等多种功能,改变目前现在功能单一的状况,通过附加服务,向多功能、高附加值的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企业利润。

4.3 冷链物流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造完整的冷链产业链

因冷链物流对基础设施、冷链技术、信息技术、操作管理等都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专业性强,运营难度高,企业进入门槛较高,一般中小物流企业很难进入,这就为有实力的企业进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对行业先入的实力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目前,厦门市有实力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冷库的投资运营,冷链配送运输环节仍处于小而散的状态。未来,有眼光的企业将会抓住市场机遇,改变现有冷库仅作用仓储的运营模式,通过上下游业务延伸、资源整合,借助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将整个产业链进行有效贯通、协同发展,打造囊括冷链物流各业务环节的完整产业链。企业在享受冷链物流行业所带来的高额利润回报的同时,有效提升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服务品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质优的产品,改善国民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毋庆刚.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2).

[2]鲍长生.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

[3]丁俊发.农产品物流与冷链物流的价值取向[J].中国流通经济,2010(1).

[4]黄利伟.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5]兰洪杰.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研究[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6]安久意.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J].标准科学,2010(7).

冷链物流市场研究第5篇

1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1.1冷链运输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我国生鲜食品在季节和品种供应方面存在均衡供应的矛盾。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迫切需要解决菜篮子工程。在保障供给、调节时间和空间市场方面,落后的冷链物流体系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供需矛盾日益显著,特别是大型突发性事件中生鲜食品的不稳定供应、异常天气因素和不正常的市场竞争等现象。[LM]

1.2生鲜食品耗损严重

长期以来,由于现代化冷链基础设施落后以及不适当的包装方法、材料、容器和处理方法,我国肉类、水产品、果蔬等生鲜食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中近80%没有经过冷链流通,采用常温运输销售,腐坏,损失严重。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由于科学技术先进,加上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其易腐食品100%采用冷藏保鲜运输,其质量的完好率在95%以上,物流环节损失率仅5%。我国冷链物流尚处于初级阶段,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以果蔬为例,由于果蔬采收和流通设施落后,导致果蔬优质率低。果蔬的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达25%~30%,造成每年约1 200万t水果和1.3 t蔬菜的浪费,经济损失超过千亿元。同时,生鲜产品装车大多在露天环境下进行作业,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80%~90%的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多采用普通货车常温运输,冷藏运输率仅约为10%~20%,由此产生的巨大损耗费并不是增产技术所能弥补的。

1.3冷链运输设备投入不足

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低,生鲜农产品加工基本以个体经营居多。人力、物力成本高,市场行情不稳定,造成经营者在冷链物流成本上投入不足,从而形成生鲜产品卖难的局面。对于温度要求不太高的果蔬产品,大多通过常温车进行运输,少量使用冷藏车进行运输也是供出口使用,冷链物流是制约生鲜农产品销储运的瓶颈,是产品无法快速安全进入销售环节的重要原因。

1.4粗放式管理、缺乏健全法规

冷链物流在总体上仍采用粗放式操作,与国际标准相差很大,没有解决设施陈旧、不足、分散,成本高,技术落后,管理混乱等基本问题。此外,相应的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不健全,冷链产品的安全监管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我国在冷链物流区域仍处于初级建设阶段。

1.5恶性市场竞争

随着生鲜农产品

市场的快速增长,资本的涌入,冷链行业有向恶性竞争发展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经销商有压缩冷链物流成本的目的。在物流服务同质化的情况下,为了扩大营业规模,开拓市场份额,就会造成冷链物流成本急剧压缩,物流利润徘徊在盈亏之间。恶性竞争势必会造成服务水平的下降和市场的不稳定,最终威胁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

2生鮮农产品冷链物流特点

生鲜农产品作为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部分,其品质与安全直接关系到市场稳定和消费者安全。生鲜农产品具有鲜活性、易腐性,从生产供应的角度来看又具有季节性、分散性和普遍性特点,因此与一般物流产品相比,生鲜农产品对物流技术要求更高,管理更严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物流网络分散

生鲜农产品的产地多集中在郊区或农村地区,而销售地多为城乡区域,因此出现了产销分离情况,除了稳定的供应关系,大多数农产品的流量和流向都是分散的。同时,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流量和流向呈波动性变化,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需要庞大的物流网络支持。

2.2配送风险高

生鲜农产品相对其他农产品更注重产品的新鲜度,在物流环节中,需要适宜的温度来保持产品的品质,同时避免在运输过程中造成非必要损害,这些都将影响到生鲜农产品的价值和销售。如何科学安全地进行物流配送,是降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风险高的重要方法。

2.3物流成本高

冷链物流成本高主要是因为设备的购置成本高、投入资源多、组织工作复杂、能耗大等。相关研究表明,冷链物流成本比常温物流成本高40%~60%,随着能源价格上涨,其物流成本将呈现增长的趋势。

3冷链物流配送路径的优化研究

3.1问题描述与假设

本研究所创建的冷链物流运输模型,是建立在1个冷链配送中心为多个客户服务的基础上。在满足客户需求量、车辆载重限制、客户时间窗要求等约束条件下,通过制定合理运输路线,实现配送总成本最小,同时结合冷链物流配送特点,作以下基本假设:(1)配送只是单向送货的过程;(2)冷藏运输车的载重是确定的;(3)必须满足所有客户的货物需求,且每个客户所需货物只能由1台冷藏车为其配送;(4)车辆出发点和结束点必须是同一个配送中心;(5)各客户地理位置和货物需求量是已知的;(6)确定客户指定的服务时间,送货必须在规定时间段内进行,车辆在客户满意时间窗内到达,不会被惩罚;车辆在客户满意时间窗外到达,则会有一定的时间惩罚,惩罚成本与车辆到达时间相关;(7)配送中心与客户之间,以及两两客户之间的最优配送线路已知;(8)产品需要一定温度来保持其品质和价值。

结合实际配送过程,本试验将深入研究冷链物流配送过程中造成时间、温度和货损成本,以配送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冷链物流配送问题的基本模型。降低物流配送活动能耗成本的同时,保证产品的质量,减少流通中的损耗。

3.2冷链物流配送成本定义

根据决策目标,冷链物流配送模型以总成本最低作为目标函数。冷链物流配送的成本根据冷链物流特性可分为3个部分,即时间成本、温度成本、货损成本。其中,时间成本包含车辆运输成本、客户时间窗成本;温度成本包括运输过程中的制冷成本,以及在卸货过程中温差变化产生的额外能耗成本;货损成本包含随着时间变化而产生的产品货损成本和装卸过程温差变化产生的货损成本。

3.2.1时间成本

3.2.1.1运输成本

运输是配送过程中重要的部分,也是时间花费最长的部分。因此,运输成本是3T成本中时间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配送车辆运输成本与车辆行驶里程数、车辆行驶时间呈正相关。对于配送车辆运输成本,采用下式来计算:

[JZ(]C11=[DD(]ni=0[DD)] [DD(]nj=0[DD)] [DD(]mk=1[DD)]xkijckij。[JZ)][JY](1)

式中:ckij表示第k部车辆从客户i到客户j的运输成本;xkij为0、1变量,若第k部车辆完成客户i到客户j的配送,则xkij=1,否则,xkij=0。

3.2.1.2时间窗成本

为了获取更高效优质的服务,客户会要求商家在规定时间内送达货物,然而现实情况中,由于配送线路的不合适,导致客户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到货物,这种由于时间窗而产生的成本是一种隐性成本,与运输成本、温度成本和货损成本这3种显性成本相比,虽然不能实质改变配送过程中的成本,但是这将影响客户满意度和服务体验,并存在质量下降和丢失客户的风险。如果将隐性时间窗成本用数学模型进行显性表达,就可以作为衡量物流配送效率和成本的重要指标。所以,时间窗成本应作为物流配送成本中的重要部分。时间窗成本如下所示:

[JZ(]C12=[DD(]nj=1[DD)]pqjFj(sj)max{(Ej-sj),(sj-Lj),0}。[JZ)][JY](2)

式中:p表示产品的单价;qj表示客户j的需求量;sj表示到达j客户的时间;Ej或Lj表示j客户要求的最早或最晚配送时间;Fj(sj)表示违反客户时间窗所造成的损失成本系数函数。

[JZ(]Fj(sj)=[JB({][WB]sjej或sjlj[DW]ejsjEj0[DW]EjLj[DW]Ljsjlj[JB)]。[JZ)][JY](3)

式中:ej或lj表示j客户可接受的最早或最晚的配送时间;、表示违反客户时间窗所造成的损失成本系数()。

3.2.2货损成本

冷链物流的运输对象一般多为易腐性产品,产品的质量和价值常常受温度、湿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在配送过程中,为了降低产品的腐坏变质,保证其质量,通常采用低温运输的方式。但是低温运输只是控制和减缓产品腐坏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阻断这一现象发生,因此冷链物流配送过程中产品损坏所引起的货损成本也是必须考虑的重点。影响冷链配送产品腐坏的因素很多:(1)假定在运输过程中不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产品仅在恒定的温度下进行运输,则产品的腐坏仅与配送时间有关;(2)在装卸过程中,由于车内外温度差,形成空气对流,导致车厢内温度变化,从而加速产品的损耗。这2个部分的货损成本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JZ(]C2=p[DD(]mk=1[DD)][DD(]nj=1[DD)]xkjqj(1tk0j+2tkj)。[JZ)][JY](4)

式中:xkj为0、1变量,若第k部车辆完成客户j的配送,则xkj=1,否则,xkj=0;tkoj表示第k部车辆从配送中心到客户j车辆行驶时间;tkj表示表示第k部车辆在客户j的装卸货时间;1和2表示产品货损系数。

3.2.3温度成本

温度是维持冷藏品的决定条件,在合适的温度下,降低或减缓产品的腐坏速度,对冷链物流有重要意义。生鲜农产品的腐坏变质,主要是由微生物的作用、酶的作用、氧化作用、呼吸作用和机械损伤造成的,温度对以上5种腐坏变质因素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控制温度可以有效降低腐坏。在冷链配送过程中,温度成本主要由冷藏车的制冷机能耗产生。因此,在研究时忽略其他影响因素,将生鲜品的温度成本分为2个部分:第一,随着车辆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制冷机能耗成本也隨之变化,计算公式为

[JZ(]C31=[DD(]ni=0[DD)][DD(]nj=1[DD)][DD(]mk=1[DD)]xkij3tkijT。[JZ)][JY](5)

式中:tkij表示第k部车辆从客户i到客户j车辆行驶时间;3表示产品制冷成本系数;T车内温度。

第二,装卸生鲜产品过程中,由于车内外温度差(T),形成空气对流,导致车厢内温度发生急剧变化,从而增加制冷机的能耗成本。计算公式为

[JZ(]C32=[DD(]ni=0[DD)][DD(]nj=1[DD)][DD(]mk=1[DD)]xkij4tkjT。[JZ)][JY](6)

式中:4表示产品制冷成本系数。

3.3模型建立

综上,构建的冷链物流配送优化模型如下:

minZ=C11+C12+C2+C31+C32=[DD(]ni=0[DD)][DD(]nj=0[DD)][DD(]mk=1[DD)]xkijckij+[DD(]nj=1[DD)]pqjFj(sj)max{(Ej-sj),(sj-Lj),0}+p[DD(]mk=1[DD)][DD(]nj=1[DD)]xkjqj(1tk0j+2tkj)+[DD(]ni=0[DD)][DD(]nj=1[DD)][DD(]mk=1[DD)]xkij3tkijT+[DD(]ni=0[DD)][DD(]nj=1[DD)][DD(]mk=1[DD)]xkij4tkjT。[JY](7)

4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算例分析

4.1节约成本法

节约成本法通过将各个单独点与源点相连,形成只具有1个原点的辐射线路的思想,从而通过计算各点之间可节省的最大值[9]。在此基础上,加入时间窗和温度控制等约束,结合节约成本法的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的成本节约法用来解决问题。该算法的特点是:它属于逐次逼近法的一种,具有技术步骤简单、易懂、计算速度快且易于考虑各种实际问题的优点,在求解中小企业车辆配送路径问题等小规模车辆配送路径时有自身的优势。目前,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在于配送成本高[10],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配送时间的要求。而加入改进有时间窗的节约法,将会要求冷链企业在有时间约束的情况下对配送路线方案作出最优的选择。因此,加入有时间和温度限制的节约法将更加适合现实冷链物流企业的车辆配送情况。

根据冷链物流配送模型公式(7),考虑冷链物流配送过程中造成时间、温度和货损成本约束,使目标函数总成本最小。本研究利用节约成本法对冷链物流车辆配送路径进行优化时,涉及的相关因素包括节约的运输成本、节约的货损成本、节约的制冷成本和惩罚成本。在满足时间窗、车辆载重等约束条件下,考虑该配送路线是否可行,找出各点之间可节约的最大值,计算得到节约最多的运输路线,求解步骤归纳如下:(1)根据客户收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2)以最早时间窗的客户作为第1个配送点,根据节约总成本最大的客户确定下一个配送点,以此类推,直到达到车辆载重和时间窗的限制;(3)删除已选客户,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完成所有客户的配送任务。

4.2案例分析

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通过1个算例进行分析。已知8个客户需求点(编号为1,2,,8),配送中心0与各客户之间的距离(km),各客户的货运量qi(t)和要求的时间范围[Ei,Li](h)见表1。此外,客户可接受时间ei=0,li=2.5,设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为40 km/h,车辆载重4 t,产品单价p=8 000元/t,时间窗成本系数=0.02,=0.04,货损系数=0.2%、0.4%,运输过程制冷能耗成本为12元/h,但温差导致的制冷成本2.5元(℃/h)。

冷链物流市场研究第6篇

关键词: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6;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生鲜食品的质量尤为关注,冷链物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了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度,因此,发展好冷链物流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着重的分析了西安市的冷链物流现状情况,详细阐述了该如何更好的整合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并针对冷链物流行业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冷冻冷藏食品的消费越来越高,我国的冷藏冷冻食品每年增产越来越多。然而,我国农产品的冷藏运输率却比较小,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差距是比较明显的。巨大的农副产品冷链运输市场,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商机无限。但为什么已有的物流企业却不能够很好地进入冷链运输市场呢?这就需要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并加以解决。

1.2研究内容

本文在重点介绍西安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基础上,找出了西安市农产品产业中存在问题与缺点,分析了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不景气的原因。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为西安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提出一些决策性的意见和建议。

2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2.1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

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正因为这样却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时效性要求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性和协调性,所以,农产品冷链的运作主要是重视能耗低成本,有效地对运作成本与农产品冷链进行控制。因此,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还存在着许多要解决的问题。

2.2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

西安市是我国西部地区比较发达的几个城市之一,这里人口众多,每天在这座城市卖出的农产品数目数不胜数,但是,在西安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物流供应商能够对整个的冷藏物流供应链进行全程的监控。2.2.1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配送中心增多,农产品物流技术增强因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前景被广泛看好,所以许多的大型农业企业和零售企业都认准这这个商机,积极的开始投资并建设生鲜食品配送中心。随着各个农产品生鲜食品配送中心的建设,众多的农产品物流企业积极的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专业化提供了较好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2.2.2西安市已初步降低了运输的成本西安市政府为了促进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重点加强了农产品物流运输网络的建设,在各个区域都建设一定的低成本运输网络。西安市政府已经允许在各大高速公路对冷链物流运输的车辆实施一定的监管,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减免一定的收费项目,以此来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的成本。

3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行业标准不完善

目前西安市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存在严重的不规范性。该行业的行业标准是由相关的物流企业及其他企业来制定的,在标准的内容上不免失去了公正公平以及客观性。虽然越来越多的部门都开始制定冷链物流的相关标准,但是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导致标准体系本身的不完善。

3.2专业人才缺乏

西安市冷链物流行业缺乏综合性的物流供应链管理人才,冷链物流在整个物流大行业中相对来讲是属于一个附加值比较高的产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然而在现实中真正懂得运输技术,管理冷链物流系统的专业人才却没有能够全面的发展起来。

3.3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少之又少

随着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的不断扩大,第三方的冷链物流公司也是逐渐的增多,这样就使农产品行业选择第三方物流时增加了许多问题。因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良莠不齐,导致农产品企业监管不全面,农产品冷链市场比较混乱。能够满足农产品行业要求的提供综合的第三方物流的正规企业比较少,而专门针对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服务更是少之又少。

3.4冷链物流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

陈旧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发达城市来看,西安市的冷链物流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存在严重的不足问题,并且现有的设施也比较陈旧老化,不能够对新时期冷链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对西安市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建议

4.1进行冷链物流相关制度的创新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的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鼓励冷链物流设施和信息平台的建设,支持冷链物流企业更新换代基础设备,采用先进的物流制冷装备,促进冷链物流发展,增强冷链物流的服务,并积极提倡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4.2建立冷链物流系统的标准与规范化

对于整个冷链物流系统来说,有了统一的一个行业标准,才能对冷链运输的质量实施监控,才能保证冷链物流运输的质量。西安市的农产品运输行业在运输的各个环节中需要技术的统一规范,执行一个规范化的标准。

4.3对冷链物流人才进行培养

西安市冷链物流的发展,缺少的是懂冷链物流方面的专业化人才。从事冷链物流管理的人才需要具备相当高的专业素质,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而西安的冷链物流方面的人才长在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冷链物流运输方面的人才培养还需要各方面的一致认同和支持。因此,从西安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大力的支持各高校设立与冷链物流运输方面相关的专业,例如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学校和企业也要深化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此为基础,培养出专业的冷链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

5结论和展望

为推动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要实施科学有效的各项政策。在科技政策方面:将冷链物流技术发展作为西安市未来的一项发展计划,城市发展规划包括冷链物流运输产业链;在科学技术方面对冷链物流设立专门的研究项目。在财政金融政策方面:建议把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区域投资、引导外资投资的战略重点;适当考虑减少冷链物流企业的各项税。在产业政策方面:按照产业政策要求,对区域的灵冷链物流进行合理的布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西安市的冷链物流产业方面会慢慢地走上正轨,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黄友兰,张锐,杨烨凡.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J].发展研究.2014(04):77-83.

[2]李婷,宋志兰.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核算[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0):17-20.

[3]李忠诚,郄海拓.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062-4064.

[4]陈通,李思聪.中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比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02):73-75.

[5]杜冉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证券期货.2013(01):76.

[6]刘宸,陈天恩,张瑞瑞,等.WSN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监管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04):48-54.

冷链物流市场研究第7篇

关键词:冷链物流 一体化 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A

所谓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就是形成以冷链物流系统为核心、以渔获者和消费者为两端构建的涵盖电商平台、物流公司、水产品交易等节点的一整套体系,其中包括捕捞、装卸、储存、流通加工、包装、运输、配送、销售、信息处理等一系列环节。而大数据视角下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则是将海量数据通过分析处理,运用于水产品冷链物流各个环节,协调和完善冷链物流体系中各节点企业的运行,使整个流程体系化。舟山作为发达的特色水产品产业基地,通过构建冷链物流一体化体系,提高各类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合理配置物流资源,已成为业界、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基于对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实基础的分析,构建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框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制定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供支撑。

一、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的现实基础

(一)发展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众消费水平逐步提高,越来越追求品质生活,具有高营养价值的各类水产品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与此同时,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保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这类易损坏变质的生鲜水产品,这将直接推动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舟山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具有广阔的海域面积,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极大地促进了舟山渔业的发展,舟山也因此成为全国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基地和集散地。相关数据表明,2015年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76.46万吨,比上年增长5.7%。其中,远洋渔业产量46.52万吨,增长18.2%。全市年末海水养殖面积5779公顷,下降1.4%,海水养殖产量14.17万吨,增长8.8%。但舟山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并不完善,冷库冷藏车以及冷藏箱数量少,同时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缓慢,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规模小且技术水平低,难以形成规模性的冷链物流。这使得舟山丰富的水产品资源并没有获得应有的价值,也阻碍了舟山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发展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迫在眉睫。

(二)制约因素

1.冷链水平低下。当前,舟山整体的冷链水平较低,冷链基础设施不完善,作为冷链物流流通的载体包括冷库、冷藏车在内的设施使用量较少,直接导致了冷链水平的低下;其次,当前冷链技术也不够发达,无论是控温技术还是监控技术,与发达地区和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缺乏冷链复合型人才也是目前冷链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冷链物流要求较高,涉及物流、生物学、冷藏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多学科,还需要对电子商务有一定的掌握,所以急需复合型人才来组织和管理冷链物流。

2.冷链物流体系参与者层次单一。冷链物流体系有众多参与者。然而当前渔获者以分散经营为主,各自捕捞和以传统渠道自主销售。而物流与加工企业的规模较小,导致物流与加工效率低下。同时,整个水产品供应链组织与管理较为落后,未形成完善的水产品冷链行业标准,国家对于水产品食品安全的调控也有待提高。整个冷链物流体系参与层次普遍低下且单一。

3.信息系统不完善。信息系统是一个极为庞大和复杂的系统。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涉及的主体多,流程长,信息量大且不好掌控。同时也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来统筹整个水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其次,参与主体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一以及竞争意识不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极大地影响了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良性运行。

4.舟山交通不便。舟山虽然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但是由于是群岛,与沿海地区的交通普遍通过水运,公路运输也仅靠一条跨海大桥。交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水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行效率低下。

二、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框架

大数据视角下的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就是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来收集、整合以及存储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中实体流的实时信息,建立一个系统的信息库并实时更新,再通过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反馈给体系中的各节点。水产品冷链物流对于大数据的实际运用主要是收集整合水产品供应信息、实时监控冷链物流过程以及管理匹配需求信息,使整个水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在一个明确、可控的信息流指导下协调运行。如下图所示。

(一)水产品冷链物流两端信息的交互

渔获者,俗称渔民,以捕捞水产品为业,是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开端。一是通过平台自己所捕捞的水产品信息,使其在整个水产品交易市场流动,从而拓展销售渠道,获得更大的订单;二是通过信息平台获得当前市场各类水产品销售信息,从而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制定相应的捕捞计划。

消费者可以是个人或家庭,也可以是各批发商或者超市等。消费者可以通过冷链物流信息平台获取水产品捕捞信息确定相应订单,同时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订单信息,再通过水产品冷链物流得到所需的水产品。在收到水产品之后反馈信息,从而实现信息流的回流。

(二)水产品装卸仓储过程的统筹优化

在渔民将水产品捕捞上船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水产品的上岸装卸。在缺水的情况下,水产品极易死亡甚至腐烂,因此在水产品捕捞上岸到进入仓库的这段时间要尽可能地缩短,所以提高装卸效率以及实现与仓储的无缝衔接就显得极为重要。在上岸之后,人为控温控水是保持水产品鲜活的重要手段,同时要事先做好仓储准备,安排车辆进行运输等。

仓储是水产品冷链物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调节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时段供需差异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整合产品、缓解运输压力的重要方式。水产品冷链仓储分为两部分。一是接收并整合相应物流信息,提前做好仓储准备。提前获取水产品捕捞信息包括时间、地点等,准备好运输车辆以备在水产品上岸之后尽快进入仓储程序,同时预留仓储位置供最新捕捞的水产品储存。二是仓储过程的信息控制。水产品在冷链仓储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控制,包括数量、质量等信息,还需要密切控制温湿度等以保证水产品的价值。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以自动识别技术为基础的仓储管理系统,合理运用条形码技术、RFID技术等,为产品提供严格控制的仓储。

(三)水产品流通加工过程的统筹优化

流通加工是增加水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方式。通过信息整合,了解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喜好,在外包装或者水产品本身等方面进行简单处理,在流通过程中完成简单加工以及包装处理,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在水产品本身价值之上增加附加值,为整体的冷链物流过程创造更多的价值。但需要注意的是,包装与流通加工是建立在水产品本身的基础之上,不得影响水产品本身的价值。以市面上的海鲜大礼包为例,各类鲜活水产品在进行包括去除内脏等常规处理之后,再分种类包装冷藏,最后以一整盒海鲜大礼包的形式出售,其所产生的价值远高于直接销售。

(四)水产品交易市场的集成

供求关系是整个市场得以运行的前提。水产品交易市场连接着渔获者和消费者,收集整合供需信息建立实时数据库并在共同平台上进行反馈,使各方得到自身所需的信息,从而使供需杠杆相对平衡,整个水产品市场才能良性运行和发展。

水产品交易方式一般分为两种,活体交易与冷藏交易。活体交易一般发生在码头或者码头附近的海鲜市场,以当地居民为主。水产品在捕捞上来之后,直接进入人为的水环境之中,仍保持鲜活的状态,供人们直接挑选和购买。这是最为直接的购买方式。而冷藏交易则是指那些进行过冷藏处理的水产品。在水产品鲜活或者人为处理之后进行冷藏,然后进入各大超市或者商场的生鲜部,供人们进行购买。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到其他地方。两种水产品交易方式都需要营造一个人为的环境来保证水产品的价值不受损坏,同时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获取相关的供求信息来促进水产品的交易。

(五)水产品冷链运输及配送过程的统筹优化

冷链运输是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中最为重要的节点,时间长、规模大等特性成为保证水产品价值的巨大障碍,因此统筹优化水产品冷链运输及配送过程便成了重中之重。

在水产品交易市场进行水产品交易之后,除了那些直接购买的水产品,其他都需要通过配送或者长途运输才能送到消费者的手中,尤其是那些通过电商平台购买的其他地区的用户。在大数据基础上建立冷链运输数据库,在数据库中获得相应的运输起点和终点,并通过实时数据规划出最佳运输路线,最大程度上缩短运输时间和减少运输障碍。另外,在运输过程中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对运输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包括车辆行驶路线、冷藏车辆状况等,以便在运输途中随时做出调整。通过实时更新的信息数据,在保证水产品价值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协调运输过程,提高运输效率以及降低运输成本。

三、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的组织协调

遵循“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原则,利用市场杠杆对水产品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拉动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的运行;以政府为主导,加速水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的建设进程。同时政府应该加强水产品食品安全的监控,使水产品从捕捞到使用的整个流程在大数据的监控之下更加正规化,间接促进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

(二)加大冷链投入力度,提高冷链物流水平

引进国外先进的冷藏设备,增加冷藏运输车辆和冷库等基础设施,为冷链物流提供基础的设施保障。同时学习和引用先进的冷链技术,对水产品冷链物流进行包括温度、地理位置等信息在内的全方位的监控,提高冷链物流的运行效率。另外,要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扩大冷链物流公司的规模,解决冷链运输这个最大的难题。

(三)提高信息整合能力,完善信息系统

一是建立各节点的信息数据库并进行实时更新,使各节点对自身服务范围内的水产品信息了如指掌;二是加强各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使水产品冷链物流中各节点得以衔接,提高运行效率;三是建立一个总体平台,使整个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在平台中得以显示,从而达到监控的效果,便于组织和管理并适时做出调整。

(四)培养复合型人才

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需要有复合型的人来组织和协调。可以从舟山本地的高校入手,在浙江海洋大学等高校设立专门的研究项目来培养此类人才,为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金汉林.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3.

[2] 周海霞,张昊.基于大数据的农产品物流一体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6):56- 57.

冷链物流市场研究第8篇

关键字:冷链物流;物流服务系统;优化;协同;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表示: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09-0180-02

随着我国商品流通形态的改变,大型连锁业和连锁经销体系的建立,专业化分工细化和低温食品逐渐普及。低温食品的易腐,易变质,储存时间短,环境要求高等特点加聚了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冷链物流服务系统的服务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冷链食品的安全,食品的成本。因此研究冷链物流服务系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对策对广大零售企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一)我国冷链物流市场需求状况

随着低温食品的巨大市场需求以及激烈竞争,我国冷链物流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其中以肉制品,速冻食品,乳制品的需求发展最快。数据显示,我国肉制品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乳制品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水产品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不仅在需求数量上有大的提高,而且要求食品新鲜、配送及时迅速,需求表现为多品种少数量特点,家庭冷藏设备的普及进一步刺激低温食品的增长。在低温食品的量,质上的需求都增加的条件,必然促使冷链物流的外包。首先冷链物流对物流的基础设施,技术,操作的要求都很高,是企业的薄弱环节;其次上述一系列的要求需要企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不是企业的明智之举。因此冷链物流外包是将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为冷链物流提供者以巨大的市场机会。

(二)我国冷链物流市场供给状况

随着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起步,近几年来,冷链物流企业也开始发展,出现了冷链物流企业,从总体上看,虽然冷链物流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国内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仍然不多。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也还不完善。目前国内只有极少数的物流供应商能够保证对整个冷藏供应链进行温度控制,而绝大多数从传统的冷藏运输商演变而来的冷藏物流供应商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冷藏物流服务。尽管如此,国家较重视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从整体上看,冷链物流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很不是很完备,难以满足现代市场对冷链物流的=服务的需求。因此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潜在供给不足。主要还是因为我国冷冻物流发展较晚,其资金技术要求高设立较高的进入门槛,在短期内难以较快发展。

二、冷链物流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不足,技术落后

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第一个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第二个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尽管国家在近几年比较重视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我国地域大,范围光,短期内难以满足冷链物流发展对基础设施和战备的要求,因此这也限制了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提升。在现有设备水平和条件下,先进的低温技术等难以应用,因此难以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效益。

(二)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界人士重视并正在建设自己的冷链,但完善的冷链物流系统尚未形成,更多的是局部的冷链物流。供应链的某些环节往往达不到要求,引发类似“木桶效应”的结果,大量的冷链运作因某环节而效率低下。目前,我国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

(三)冷链物流缺乏上下游的整合规划

由于冷链物流企业之间缺乏信任,我国企业大多奉行单打独斗的原则,企业片面追求局部效应和短期经济效益,冷链节点企业之间缺乏相互信任和整体发展规划,行动不能协调一致,这直接导致运营效果不佳,供应链整体绩效较低。主要表现在:商品结构和销售策略定位不清晰,导致毛利偏低,耗难于控制;没有整合生鲜食品的产业链;企业无法有效整合生鲜经营背后的各种资源;随着规模扩大,整体经营成本难以得到控制,“规模反而不经济”。同时企业也未能解决生鲜商品结构日趋严重的同构化和产品更新问题。

(四)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化程度不高,难以规范物流服务质量

目前我国物流业已经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但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却严重滞后,不同企业或部门之间技术、设备、信息标准不统一,尤其在包装、运输、装卸等一些流通环节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物流成本上升,资源浪费,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

三、冷链物流服务系统的优化对策

(一)先进管理理念规划食品冷链物流

食品冷链是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全程低温控制系统工程,仅仅由一个企业或几家公司是很难实现的。食品的易腐特点也要求必须整合食品供应链所有节点企业统筹规划,协调管理。运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管理我国的食品冷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RFID(无线射频技术)等,通过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供应链各成员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关系,切实提高企业及整个食品供应链的竞争力。

首先缩短供应链的结构,向扁平化发展,尽可能减短供应链的长度,减少信息失真的可能性,提高供应链的反应灵敏度。充分利用全国各地规划修建的物流园区,在物流园区内建立一级低温配送中心、二级低温配送中心,进而构建一个快速而完整的冷链网络。

其次,构建食品冷链的物流信息平台,包括库存控制系统、顾客服务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内容。为冷链各节点企业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减少供应链的“牛鞭效应”,增强节点的配货和集货水准,提高食品冷链的效率。

最后,加强食品冷链的管理意识,不断引进先进冷链技术或研发冷链装备,切实提高我国食品冷链的硬件和软件水平。

(二)加强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和冷链食品质量标准的建设

除需要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还要加强冷链物流的软件建设,即加强食品冷链标准和冷链食品标准的建设工作。现在,我国除缺乏完整的冷链物流外,与食品冷链相关的标准也较为欠缺。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门标准制约,在监管上也存在无法可依的局面。只有有了统一的标准,才能对冷链实施过程监督和控制,才能实现食品质量的保障。因此,需要把食品冷链标准纳入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当中,由相关部门严格管理,引导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良性发展。

(三)冷链物流服务系统核心层的优化对策

1.冷链物流各主体企业的协同

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指的是在食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各主体企业为保证食品始终处于维持其品质所必需的可控温度环境下,通过相互协作及信息和资源共享,来实现食品冷链各物流环节的无缝衔接,以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物流效率,降低食品物流成本。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各环节的企业合作关系较为松散,缺乏协同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导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系统效率低,成本高,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食品品质及安全的要求。

首先,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主体协同,包括横向协同和纵向协同。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主体指食品原材料供应商、食品加工制造商、食品批发零售商、食品物流商等在内的食品冷链物流系统成员。横向协同是指不同食品冷链物流系统相同类型主体之间的协同。处于不同食品冷链中的食品原材料供应商通过横向协同可达到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目的,也有利于提高双方所在食品冷链的竞争力。纵向协同指指食品原材料供应商、食品加工制造商、食品物流商、食品批发零售商等处于同一食品冷链中不同阶段的企业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共同合作。这种协调与合作能保证从生产源头到消费者的整个物流过程中,食品始终处于维持其品质所需的可控温度环境下。

其次,食品冷链物流系统设施设备协同,包括运输设备协同和仓储设施协同。冷链物流活动中使用的运输设备主要有冷藏汽车、铁路冷藏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冷藏飞机等。为确保食品安全,运输设备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无毒,无害,无异味,无污染并符合相关食品卫生要求。运输设备厢体应配备温度自动记录装置,以记录厢体内温度。应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发现设备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进行维修。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中的仓储设施设备主要包括冷库及冷库中的附属设备,如货架、叉车、托盘等。冷库应具有冷藏等基本功能,还要能够利用现代控制技术对各冷藏库房、封闭式月台及压缩机房的制冷设备进行自动控制。此外,要定期对冷库设备和机器等进行检查、维护,发现异常要及时修理。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冷库、作业工具、周围环境等进行清洁、消毒,使之达到相关食品卫生要求。因此,采用协同方式不仅能充分利用资源,而且能够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质量。

最后,冷链物流系统信息协同。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能更为快速、准与信息结构的应用,不仅使企业内部,而且使整个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中的信息都可以共享。业务数据不仅对顾客和供应商是透明的,而且对顾客的顾客和供应商的供应商也都是透明的。实际上,只要各个企业加强协同,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主体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

2.冷链物流服务系统质量控制

冷链物流商品中速食类商品占冷链物流总品项的70%以上,冷链食品安全防护贯穿于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从对供应商收货过程开始,在冷库进行分拣配货作业,配送途中车辆的温度监控,最终入库(上架)并交付给最终客户,商品有效期、温度、湿度、鲜度控制,装运器具的清洁卫生,配送人员的健康状况,都是冷链物流商品安全管理的涉及内容。

冷链物流商品质量取决于下列因素:“3P”理论,即原料、速冻前处理和速冻加工、包装,决定了速冻产品的早期质量;“3T原则”,即时间、温度、产品耐藏性,决定了速冻产品的最终质量。对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控制应建立在各个环节的过程中。

根据所控制危害的风险与严重性,分析影响食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从而确定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冷链物流中流通的食品易腐,应当在冷冻工艺、防止细菌污染和繁殖方面有严格的控制。如水产品从开始就要进行预冷。

运输过程中,一辆冷藏车中存放的食品是不同种类的,那每个存储区的温度也是不相同的,同时还要避免不同类食品间的交叉感染。加工、存储、装卸过程中的操作温度同样需要控制。

物流作业环节中的作业时间、货物损失、货物遗失、数据错误的关键控制点有货物配送流程、订单处理、验货、搬运、装车、分拣、信息系统、员工。

参考文献

[1] 兰洪杰. 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对象与过程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 2009,(2).

[2] 陈娜. 冷链物流外包中的质量博弈分析[J]. 商品储运和养护. 2008,(3).

[3] 王颖星,赵向阁.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策略探析[J]. 商品储运和养护. 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