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绩效考核优化研究

绩效考核优化研究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16 08:31:50

绩效考核优化研究

绩效考核优化研究第1篇

0 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对于地方国有企业来说,既面临机遇,又遇有挑战,在新常态下打造地方国有企业的新强态,是大部分企业面临的新问题。如何发动企业内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打赢挑战的关键,这就需要设计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绩效考核体系,管理和调动全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1 绩效考核的含义

绩效考核指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

有效的绩效考核会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逐渐完善员工的工作行为,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升企业团队的凝聚力、创新力,最终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目标。

2 目前地方国有企业内部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2.1 考核目的不明确,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制定的绩效考核制度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大部分管理人员并没有重视绩效考核工作,对考核的目的、实际意义认识程度不够深,没有进行深入思考与掌握,只是将考核作为一项工作任务,重视程度不够。最终无法实现对考核结果的科学评价,缺乏充分的沟通和有效的激励,远未实现绩效考核的目的意义。

2.2 考核指标单一,设计不科学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部门机构较多,经营范围亦并非单一主业,涉及面广。因此,现行关注生产、财务等指标的考核体系,指标单一,内容不全面,难以兼顾行业分类和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而且由于企业层级较多,在逐级压实责任进行分解时,难以公平的层层分解到位,造成最终的考核结果很难准确、有效的体现出所属单位、个人的真实年度绩效。

2.3 考核执行不到位,对部门考核流于形式

由于企业各管理部门不涉及具体生产经营,因此很难对部门提出量化指标。虽然在考核办法中也对部门的考核做出了规定,但在执行时较难,无法准确确定对部门及个人的考核指标,或对部门的考核指标较少,比较宽泛,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岗位类别的差异性。导致无法相对准确的衡量出部门工作的业绩,造成部门及个人干多干少一个样,“大锅饭”现象严重。

2.4 考核反馈与沟通机制不完善

部分公司目前的考核结束后,仅运用到年度奖金指标的发放上,并未进行有效的反馈、沟通与回顾。大部分员工不知道以前做的工作,哪些做的不好,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因此无法进行改进与提升,无法实现应有的激励作用,使得绩效考核远未发挥出应有的功效。

3 绩效考核理论工具探讨

3.1 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也称为标准化管理,其创始人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泰勒。科学管理的核心是使用最标准化的动作、最少的时间、最低的资源消耗,完成最大化最优化的工作任务。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和相关做法为实行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借鉴、参考和启发。

3.2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理论是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属于结果导向型的考核方法,以实际产出为基础,考核的重点是员工工作的成效和劳动的结果。该方法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工作结果作为衡量员工工作绩效的标准,以制定的目标作为对员工考评的依据,从而使员工个人的努力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减少管理者将精力放到与组织目标无关的工作上的可能性。

3.3 关键绩效指标(KPI)

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是麦肯锡公司为了解决战略实施问题所设计出来的一种战略分解与控制方法。即公司要实现战略目标,就要找到实现目标的关键成功因素,根据这些关键成功因素,确定部门和岗位关键绩效指标。关键绩效指标通俗地说,就是最能反映公司价值、最能体现部门和岗位绩效的东西。

3.4 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的创始人是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平衡记分卡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它把企业的使命和战略转变为目标和衡量方法。平衡记分卡弥补了传统财务评价方法的缺陷,从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来综合衡量绩效,不仅通过财务视角保持了对短期绩效的关注,而且揭示了如何才能保持长期的绩效水平。

4 完善地方国有企业内部绩效考核的措施

要科学地优化、完善企业内部考核体系,需要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地分析研究,探索出一套真正符合企业实际又高效可行的考核体系。在考核体系建立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强化组织保障;从战略角度出发,充分体现出目标导向,设计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并逐步完善对业务职能部门的考核系统;在反馈与沟通环节,形成正面的引导;科学应用考核结果。

4.1 组织保障,从上到下高度重视

公司应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由分管副总经理和职能部门组成的考核机构负责对各单位、部门绩效完成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季度考核、年终总评。公司领导、考核办和纪检部门要组成的监督机构负责对各考核单位考核工作的及时性、公正性以及数据分析的合理性进行监督,形成自上而下高度重视的闭环管理流程。

4.2 设计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从公司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建立系统的、统一的绩效考核体系。在确定关键绩效考核指标时,要坚持目标导向,充分体现出公司的战略目标,并尽可能细化为多个可量化指标,然后再将企业关键绩效指标分解到公司各部门,最后具体到岗位。在设计关键绩效指标的同时,辅以其它指标进行考评。如企业已制定三年扭亏为赢战略,在制定年度绩效考核指标时,应充分考虑三年战略目标,将目标进行分解、细化:本年度减亏额度、主营业务收入及其他增收项目指标、成本及费用控制各项指标。根据年度关键绩效指标,分解到各单位、部门,形成各分项小指标,并辅以生产、安全、服务、效能建设等辅助指标。同时,在确定绩效考核指标时要有合理的权重设计和考核周期,由此构成整个公司的绩效指标体系。

4.3 建立并逐步完善对业务职能部门的考核系统

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亦应为全面目标服务,在对职能部门进行考核时,可从机关部门的职能出发,建立部室考核模块,着重从业绩指标和素质指标两方面进行考核。其中,业绩指标可重点考核与部门职能相关的业绩、重点工作完成情况、部门费用控制以及从岗位说明书中提炼出的关键绩效指标等四个方面进行考核;素质指标可着重考核执行能力、大局意识、管控能力、创新提升、协作意识、服务意识等六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通过有效对部门及员工的绩效评价,彻底解决部门“大锅饭”问题。

4.4 注重绩效的反馈与沟通,形成绩效反馈的正面引导,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不管过去的绩效结果是好是坏,考核部门一定要形成正面引导,以激励为主,对优秀的员工要鼓励宣传,对存在问题的员工,通过经验交流,帮助其找清努力方向,使其把积极向上的态度带到工作中去。在反馈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弄巧成拙。

4.5 科学应用考核结果

绩效考核优化研究第2篇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RD经费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保持在2%以上,达到国外发达国家标准(1.5%~2.5%),这表明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4年开始,国务院、科技部及财政部陆续多部关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的相关管理工作的重要通知,制定了一系列中央财政科研改革的新思路,并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优化了科研绩效管理,提出了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强化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科研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体现科研成果的有效绩效评价机制,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的新要求。我国的绩效经费管理分别经历了探索阶段、规范阶段和完善阶段。目前,纵向科研经费中的间接经费(含绩效经费)比例进一步加大,相应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和优化间接经费和绩效管理办法,妥善处理好间接经费使用和科研人员绩效激励之间的关系,并真正实现绩效经费与科研人员实际贡献挂钩的一致性。本文将结合国家相关新政策的要求,以A大学为例,分析其绩效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完善方案。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指导我国高校绩效管理制度的优化工作。

二、A大学绩效管理制度问题研究

A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现行绩效管理制度包括《A大学理工类纵向项目间接费用实施细则》和《A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类纵向项目间接费用实施细则》(2017年3月6日),学校各层级在纵向项目间接费用上的管理架构、权责分配及其与科研新政新要求的呼应关系如表1所示。综合分析表1,可以得出A大学绩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如下。1.A大学纵向科研经费中的间接经费分配比例较为清晰,学校向项目组发放绩效支出主要依据项目的年度进展、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等关键环节。但是,在间接经费的使用过程中缺少了审计部门的相关职责,这与中办发(2016)50号等国家新政中“建立和优化间接经费管理办法”不相符。2.项目组成员的绩效支出直接由项目负责人发起,而个人绩效的发放依据主要是项目组成员任务分工和完成情况决定,但是发放的具体比例没有参考标准,主要由任务负责人直接决定,缺少相应的绩效考评方式或指导意见,这与中办发(2016)50号、财科教(2016)113号、财科教(2017)6号等国家新政中“建立和优化间接经费管理办法”不相符。

三、A大学绩效管理制度优化研究

国家新政在间接经费的规定上,参考国外的先进科研经费管理经验,对间接经费进行了重大创新,包括提高了间接经费的比例、取消了绩效经费在间接经费中的比例限制等。通过前文的研究可知,在A大学的现有绩效管理制度中,制定了清晰的间接经费分配比例,并明确了项目组成员绩效支出由项目负责人发起,科技处、二级单位审核备案,财务处发放的管理流程。但是,缺少了审计部门职责和绩效考评方式的制定两方面内容。针对以上两方面内容,依据委托理论、权变理论和平衡计分卡理论,提出如下绩效经费管理制度优化研究方案。(一)审计部门职责考虑到研究团队个人的绩效经费已由项目负责人考评,并由二级单位和科技处审核、审批,建议赋予审计部门审批与备案的职能,并可加入到《A大学理工类纵向项目间接费用实施细则》和《A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类纵向项目间接费用实施细则》中。(二)绩效考评方式绩效考评主要发生在研发团队内部,因此可以由学校统一下发绩效考评指导意见,各研发团队进行细化实施,建议指导意见如下。从工作分工方面,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定研发团队的绩效考核内容及标准,并按周期组织内部绩效考评,按照管理流程向学校相关部门申请绩效奖励发放。研发团队负责提报绩效考核材料,配合课题负责人开展绩效考核。从考核周期方面,包括年终考核、课题中期考核和课题结题考核三个阶段。从绩效考核证明材料方面,包括任务年度进展报告、任务经费使用情况报告、阶段性成果证明材料、文档材料(技术文件、会议记录等)、其他需提供的材料。从考核方式方面,绩效考核方式按照平衡计分卡理论设计。平衡计分卡理论强调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考查团队的业绩,结合课题研究团队的研发特性,主要是平衡研发团队与研发任务下达者的利益关系。因此,编制课题研究团队绩效考核评价参考标准,具体分析如下。在财务维度,科研团队与企业管理不同,关注的主要是科研团队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考核的分目标主要是直接经费、间接经费的支出和与经费使用相关的票据文件。因此,科研团队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合理的使用经费、控制经费的使用进度、并且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是财务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在客户维度,研发团队的客户主要是科研项目的来源单位,纵向科研项目的来源主要是科技部,考核的分目标主要是研究成果及研究成果应当达到的技术指标。因此,科研团队在获取科研项目后,要按时、保质和保量的完成研发任务书承诺的科研学术成果,并保证研发的相关理论、设备及系统达到承诺的技术要求,力争达到先进水平是客户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在内部流程维度,研发团队通过有效的组织程序,合理组建团队成员并制定实施方案,确保研发工作进度和研发任务质量,按时、保质的提交各类技术文档是内部流程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在学习与成长维度,只有不断的提高团队的个人研发能力,利用各种绩效激励措施提高整个团队的执行能力,才能保证科研项目的研发质量、增强研发团队的研发能力、获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因此团队个人能力和团队执行能力是学习与成为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

四、结论

随着科技体制深化改革阶段的到来,科技创新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各项旨在进一步释放科技动力的新政策陆续颁布,极大了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本文主要依据科研新政策的新要求,从高校的实际科研管理制度出发开展高校绩效管理制度专题研究。针对研发团队的绩效考评工作,提出工作分工、考核周期、绩效考核证明材料、课题绩效奖励兑现的建议,并按照平衡计分卡理论,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编制绩效考核评价参考标准。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指导我国高校绩效管理制度的优化工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Z].2011.

[2]财政部,科技部.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教[2012]502号)[Z],2012.

绩效考核优化研究第3篇

0 引言

从军工研究所的人员结构来看,大部分为科研人员,研究所一般按学科划分了多个专业研究室,故专业研究室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决定了研究所整体效率。“考核是指挥棒”,就作者所在的航天军工系统看,科研工时是研究室考核的核心要素。那么,如何利用科研工时这一考核和薪酬分配工具,以促进研究室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 研究室考核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1.1 研究室考核模式介绍 年初,研究室根据全年任

务量向单位申请科研工时预算,单位通过计划部门与研究室多轮沟通,最终审定科研工时数量;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单位全年的任务量确定薪酬总额,其中约60%为固定薪酬,40%为浮动的绩效薪酬,固定薪酬按月固定发放,绩效薪酬按月预发,最终按考核结果补发或扣减;研究室主任的绩效薪酬与整个研究室年度完成的工时总量挂钩。

1.2 存在的问题 ①科研工时对研究室薪酬总额的影响小,如工时占绩效考核的比例为40%,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按6:4的比例推算,则与工时关联的薪酬只占总额的16%,研究室获取科研工时的动力不足。②研究室更加关注任务的完成,愿意用更多的人完成任务,对用人效率关注不足。③研究室更倾向多招人,相当于固定的岗位工资增加,整个薪酬包也增加,即使新招人员的能力不足,也可以将其绩效部分转移给骨干员工。④考核数据利用率不高,研究室主任没有将考核数据作为人员筛选、裁减的重要参考。⑤研究室主任顾及情面,不愿裁掉能力不足的人员,或者过于强调裁人的风险。

2 提高研究室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的方法

经研究分析和实践,要在研究室范围内达到提高研发效率、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形成良性竞争研发氛围的目的,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

2.1 调整研究室薪酬确定方法,加大绩效工资与科研工时挂钩力度 ①固定工资总额按照实际人数、职称(初级、中级、高级)、职务(正副主任设计室)进行确定和发放。②绩效(浮动)工资总额由两部分构成,两部分均与科研工时挂钩,一部分根据研究室承担的实际总工时进行“总量考核”确定绩效工资额度,另一部分根据人均工时进行“效率考核”确定绩效工资额度。③研究室正副主任的绩效工资与研究室平均绩效挂钩,也就是说某一研究室科技人员的平均绩效工资较另一个研究室的高,则研究室主任的工资也较另一个研究室主任的高,反之亦然。

2.2 增加科研工时与绩效工资的挂钩比例 ①应将科研工时(工作量)与绩效工资的挂钩比例确定为不少于60%。②明确每个科研工时对应的绩效额(元/工时),且做到全年相对固定。③日常支出的预算由研究室和财务部门共同控制,超过额度不予报销,不作为考核指标。

2.3 公开考核结果,形成竞争氛围 ①公开各个专业研究室与科研工时挂钩的考核结果,在各研究室间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②合理利用日常积累的考核数据,建立人员优化流程,人员连续两个季度考核结果为不合格时强制启动人员调动或裁减流程。

3 提高研究室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的实施步骤

以上介绍了提高人员使用效率的方法,接下来介绍下具体的实施步骤。

3.1 确定全所科技人员薪酬总额 研究所在年初要根据计划任务量(包括预研等)、薪酬增长幅度、型号项目人工成本等预算数据,综合统筹平衡出全年科技人员的薪酬总额。这是进行绩效管理的基础,研究所可以在薪酬总额的高限和低限范围内进行调配,以达到激励和改进绩效的目的。

3.2 确定绩效工资总额 首先,按照实际人数、职称(初级、中级、高级)、职务(正副主任设计室)进行确定科技人员的固定工资总额;然后,用全所科技人员薪酬总额减去科技人员固定工资即计算得出科技人员绩效工资总额。

3.3 确定计划科研总工时及单位科研工时绩效额度 首先,根据本年与上一年任务量的对比情况,参考上年的科研总工时,估算本年总工时(包含必要的预研创新、产品化工时)。然后,确定本年的每单位科研工时绩效额:每单位科研工时绩效额=科技人员绩效薪酬总额/本年预估科研总工时。

3.4 确定研究室科研人员绩效总额 年初,各个专业研究室通过各项任务计算得出承担的科研工时总量,用科研工时总量乘以每单位科研工时绩效额,得出本室的科研人员绩效工资总额。每个月,用研究室科研工时完成数量乘以每单位科研工时绩效额计算得出研究室当月绩效工资总额,并按绩效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比如60%)发放当月绩效工资,剩余部分(比如40%)在年终考核后进行发放。

3.5 确定年终绩效工资 由上年介绍的方法可以看出,研究室的绩效工资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全年实际完成科研工时对应绩效工资的一部分,即总量部分,具体数额为:总量绩效工资=科研总工时×每单位科研工时绩效额×每月发放比例(如60%)。另一部分是效率绩效工资,具体数额为:效率绩效工资=科研总工时×每单位工时绩效额×每月未发比例(如40%)×考核得分。

由于总量绩效工资每月进行发放,则年终仅需确定效率绩效工资。具体步骤是:首先,建立全所的科研工时绩效池,并将各研究室的绩效总额的未发放部分(比如40%)纳入绩效池。其次,计算得出各研究室科研人员效率(=科研工时/人数)和计算得出全所平均科研人员效率(=全所科研工时/全所科研人数)。再次,计算得出各研究室效率考核分值(=研究室科研人员效率/全所效率)。最后,计算得出研究室年终应发绩效额度(=研究室科研人员效率考核分值×放入绩效池的额度),如应发总额度超出过低于绩效池额度,则需进行数额平整。

按这种计算方法,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如工作质量)时,科研人员效率高(人均科研工时多)的研究室从绩效池拿回的绩效总额一定比放入绩效池的多。

举一个例子:三个研究室的年度科研总工时分别为540、650、1400,人数分别为30、25和40人,则科研人员效率(工时/人)分别为18、26和35,按每科研工时绩效额30元计算,则放入绩效池的额度(万元)分别为19.44、19.5和67.2。则按上述方法计算得出全所科研人员效率为27(=总工时/总人数),各研究室的考核分数为0.66(=18/27)、0.95(=26/27)和1.28(=35/27),应得绩效额度为考核分数与放入绩效池额度的乘积,计算得出为117.70万元,由于此数额超出了绩效池额度106.14万元,故需要将应发额度平整为绩效池额度,平整数值为0.9(=106.14/117.70),则各研究室从绩效池中取得的最终绩效额度分别为11.57、16.77和77.80万元,分别较放入绩效池的额度增加-7.87、-2.73和10.60万元,可见效率高的研究室取得的绩效额度增加,效率低的研究室额度减少。

3.6 确定研究室主任的绩效工资 将研究室主任绩效工资建立绩效池,研究室主任绩效考核分值与研究室科研人员效率考核分值相同,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并发放研究室主任绩效。这样就将研究室主任绩效工资与研究室效率绩效工资进行挂钩,促使研究室主人提高本研究室的科研人员效率。

4 研究室提高人力资源效率的策略

4.1 科研人员分类 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可以划分为四类:一般员工(入职2年内)、骨干、设计师、专家。由于能力、职称、职位等原因,不同类别人员的工作效率相差较大,假定为0.5:1:1.5:2,即一般员工需要4个科研工时完成的任务,骨干人员需2个工时,设计师需要1.3个工时,专家只需要1个工时。

4.2 人员分类与工时、绩效总额的关系 假设有两个研究室,人员总数均是38人,但结构不同,如下表所示,研究室B的骨干人员多,则假设每个人员全年工作时间相同,则研究室B完成的工时多,绩效额度高。

①如表2所示,虽然两个研究室人数相同,但由于人员结构不同,研究室完成的总工时和绩效总额不同,整体能力较强(骨干多)的研究室的绩效总额更多。②同理,整体能力较强的研究室平均效率更高。③按照本文上面介绍的方法,整体能力强的研究室通过效率考核后获得的效率绩效更高,也就是整体能力强的研究室同类人员的薪酬较能力低的研究室同类人员的高,如同是骨干人员,则效率高的研究室薪酬较效率低的高。④由于研究室主任的薪酬与研究室效率挂钩,则效率高的研究室的主任薪酬也较高。

4.3 通过优化人员结构提升人员效率 基于上述情况,这会激励研究室主任优化人员结构,提高本部门科研人员能力和效率,裁减掉能力不足的人员;同时,如果研究室主任不采取优化人员结构的措施,将会产生能力高人员的流失,因为同样能力人员在效率高的研究室得到的薪酬高,这又会促使研究室积极优化人员结构。

绩效考核优化研究第4篇

关键词:绩效考核;连锁企业;现状;展望

一、国内连锁企业绩效考核现状

1 绩效考核方法

在运用KPI工具方面:柴小青从绩效管理的角度,对商贸连锁企业用KP[做出绩效考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KPI体系中的指标权重进行设置,在分析了连锁经营企业绩效评价的目标和过程基础上,提出基于回归分析原理、数据包络分析原理和多指标综合原理的三种绩效评价方法,旨在为连锁经营企业开展绩效评价提供参考思路和技术手段。张亚丽从商贸连锁企业物流内部绩效评价情况人手,确定KPI登记和标准后,将上面已经过无量纲归化处理的定量指标按5分制折算其得分;将定性指标按其优劣等级统划分为5种标准,最后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姜应明、邢增东先给部门设立许多KPI,部门围绕这些指标开展工作,确定在体系中的作用、具体目标要求、岗位任职要求。

在运用平衡计分卡BSC方面:董红杰结合在连锁超市财务和财务绩效考核的特点,以BSC为基础,采用KPI工具确定公司战略指标,确定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的战略目标,用“目标一关键成功因素一关键绩效指标”来确定战略指标。曹杰、营国、何建敏提出了一套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方案,构建了连锁经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相比之下,单国旗与吴海燕应用BSC系统,通过BSC四个方面对医药连锁企业业绩进行考核,用模糊评价法引入到BSC的定性指标评价中,提高BSC在企业绩效考核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

在绩效考核方法结合使用方面:针对绩效考核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级,陈志刚提出将综合运用多种绩效考核工具于一个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议,KPI的分解主要是强调从公司、部门、岗位逐层对公司战略目标进行分解的过程,还需要分解横向绩效指标,系统阐述了战略导向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施。章辉娟对某家电连锁企业做出的绩效管理优化设计,但在具体做绩效的过程中不自觉地陷入到“为了做绩效而做绩效”的本末倒置的境地。

2 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从企业绩效管理来看,黄金火,袁娟指出很多连锁企业仍然靠经验来管理企业绩效管理,而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导致总部机构和职能不健全,各分店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使连锁店的规模优势、价格优势、品牌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绩效指标不好确定,即便体系中的某些指标能导致局部的提高和改进,却无法在整体上有改进。在财务绩效评价方面,吴文娟发现在非财务绩效评价方面进展缓慢,使用单一财务指标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但该指标是不全面、不充分的,会带来很多问题和弊端。陈志刚认为是多数国内连锁企业都感到绩效管理,并没有为企业带来实际想象中的效果。对于连锁企业的绩效考核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包括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实施不一致;外部环境与绩效管理体系脱节以及绩效管理内部运作不流畅。陈蕾结合连锁企业的特点,指出高层需要日益庞杂的准确及时的商业信息与丰富准确的绩效考核信息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职能部门相较于销售部门的绩效指标难以考核,连锁企业整体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容易对企业绩效考核产生消极心态。

二、研究局限与展望

连锁商贸企业的特点:地广人稀,店铺、网点广泛的分布在不同的地区,绩效管理工作量大,不能深入到整个连锁企业,在连锁企业中操作的难度相对较大,一些文献虽涉及到,但也没达到一定的高度。绩效考核体系与战略相脱离,在管理和控制中并未充分体现企业的长远利益。因为这些指标不是从战略的高度进行选择和设计的,往往会顾此失彼,难以在整体上平衡。让企业更好的发展,必须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与战略挂钩。基于这样的特点,应当尽可能设立容易量化的考核指标,也可以较为客观地进行考核。

从国内的相关研究来看,学者们集中于对企业中存在问题的描述和原因的分析,偏重理论分析和经验论证,没有验证原因就是问题存在的根源;对于连锁经营下的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相对其他研究领域较少,主要以定性为主,定量研究相对较少,并没有从定量化的角度对培训效果进行分析,有涉及但是很少。此外,针对连锁行业的贴合度不够,有必要密切结合行业特征与现实的企业变化来进行改进与完善。而连锁行业如何优化机械的绩效指标设计及考核方法,如何能够真正实现将母子公司、分公司、加盟店等全部都纳入到全面绩效管理体系之内,如何克服操作方面繁琐等等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也是我们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陈蕾:浅析分布式技术在零售连锁企业员工绩效管理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07年22期.

[2]柴小青:连锁经营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与方法[J];商业研究.2008.05.

[3]章娟辉:WG家电连锁企业绩效管理的优化设计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2009.

绩效考核优化研究第5篇

【关键词】绩效考核 绩效工资分配 应用【摘 要】对岗位绩效工资的发放方法提出指导性意见。在对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绩效考核整体设计、完善绩效考核组织构架、建立信息化绩效考核档案等方面提出具体应用的建议。

Performance alloc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 YU Hao, ZHAO Jun, WANG Lixin, WANG Chen// ChineseHospitals. -2015,19(8):24-26

【Key words】performance assessment, performance bonus allocation, application【Abstract】The guideline of performance bonus allocation wa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 research, suggestions

on performance assessment framework, organ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were mentioned.Author’s address:Beijing Hospital, No.1, Dahua Road, Dongdan,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730, PRC

本课题就现阶段在医院员工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采用科学严谨的程序就绩效考核工作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适宜的方法进行了分别研究,得出了一些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结论。总体来看,本研究采集的数据涵盖了东、中、西部19个省、市、自治区的32所三甲医院,覆盖了医院的各层次人群,访谈了国内数十所医院的90余位高、中层管理者,在员工绩效考核的程序、指标体系、方法、周期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明确的建议。课题组将成果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了验证应用。该医院全面使用了本课题研究的结果,自2014年4月份启动新的绩效考核和分配方案,同年9月份正式实施,目前已经实施9个月,医院的整体工作效率、质量、学科建设水平具有明显提升,员工对绩效改革的满意度达80%,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从总体上看,研究成果得到了医院管理层的一致认可,但也在成果的应用中出现了一些困难。现就课题研究成果应用提出如下建议:

1 将员工绩效考核与分配的组织工作纳入医院管理顶层设计范畴

员工的绩效评价与分配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工程,涉及到了从医院发展战略到员工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参与主体覆盖了医院的各层次人群[1]。此项工作从指标的确定、数据的采集到最后考核结果的认定,需要多部门的长期协同合作,流程长且复杂,单靠某个职能部门的推动无法完成,因此, 应当从院领导的层面重视和设计,并负责系统性地组织开展员工绩效评价与分配工作[2]。

1.1 员工绩效评价是落实医院发展战略及科室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

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和科学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能够引导员工的行为,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医院和科室可以将抽象的发展目标化为具体量化的考核标准,并逐步分解细化到每个员工、每一年度,进而将科学的管理理念、服务意识、竞争观念、实干作风、创新精神、高尚医德等融入到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使医院能够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1.2 员工绩效评价是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依据

员工在职业生涯成长过程中容易缺乏科学明确的指标,难以及时知晓自己专业发展方面的具体水平及对医院的贡献程度,无法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明确的绩效评价标准可以将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具体化、量化,客观地反映员工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绩效,使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有据可循,是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和规划的可靠“路标”。

1.3 员工绩效评价是员工不断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

明确科学的员工绩效评价标准是一面镜子,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指标反映出员工的绩效水平,找出其优势与不足,同时辅以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与上级辅导,可以有效引导员工修正努力方向,发挥自己的优势,补齐自己的短板,并根据绩效改进的结果制定下一阶段的绩效目标,不断实现自我完善。

2 确保绩效考核质量2.1 成立多部门联合小组,提高绩效管理质量

员工绩效评价与分配工作作为医院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和医院内部管理的重要工具,对医院的整体发展和员工的切身利益、个人成长等具有重大意义。若实施得当,能有效促进医院发展,提高效率,培养和吸引优秀的人才,促进学科发展;若不得当,容易引起医院内部的矛盾,甚至导致管理的混乱,人才的流失[ 3 ]。同时,员工绩效评价与分配工作涉及了医院大部分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包括人事、财务等综合管理部门和医务、护理、科研、教育、门诊等专业管理部门。应成立由多部门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应由熟悉医院绩效管理工作、有丰富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院领导担任,负责从战略层面引领绩效考核的导向,出面协调各部门的合作,并就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作出决策。

2.2 人事部门搭台,多部门共同参与

员工绩效管理从本质上讲是通过考核和奖惩措施调动员工积极性,提升员工绩效,深度挖掘医院内部人力资源潜能,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医院的业务管理部门通常只负责某一类人群或某方面工作,其工作内容和管理人群的局限性决定了这些部门难以从医院战略发展的层面牵头绩效考核工作。人事部门作为医院人力资源的管理部门,是牵头员工绩效考核工作的最佳选择。人事部门应当从医院战略发展的高度,从全院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制定员工绩效考核工作的总体框架,搭建考核平台。人事部门在医院的宏观管理上具有天然优势,但细分到某类人群或某项工作的考核,各具体负责部门更有发言权。医务、护理、科研、教育、门诊等专业管理部门负责在考核平台框架基础上制定具体领域的细则并予以落实。员工绩效评价与分配工作涉及的指标量大,专业性较强,评价方法多样,标准的制定、数据的采集和处理需要相应的管理和业务部门具体研究制定。因此,相关部门应全程参与政策的制定和体系的构建,在人事部门搭建的绩效考核体系框架和指导原则内完善各类人群和各项工作的考核制度,并为人事部门的工作提供专业指导意见,落实自己职能内绩效评价内容的档案建立。

2.3 院领导加强各部门落实情况核查,将绩效评价工作作为团队考核重要内容

员工绩效评价与分配工作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体系的要求完成自己负责的内容,某部门的某一项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就可能导致绩效评价与分配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医院应当有绩效评价与分配工作的相关核查和督办制度,应加强对各部门落实情况的核查,并将绩效评价工作作为团队考核的重要内容。

3 建立完善的三级绩效评价与分配体系,充分发挥部门负责人在员工绩效考核中的作用

3.1 理想的三级绩效评价与分配体系

理想的绩效评价与分配体系分为三级:医院院领导的考核责任主体是上级主管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地区的卫生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制定辖区内各医院和医院领导的绩效评价与分配标准,并对其进行考核;科、处室负责人等中层干部的绩效评价与分配的责任主体是医院,医院依据中层干部履职情况对处长、科主任进行考核;一般干部的绩效评价责任主体是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依据本部门员工的能力、素质和实际工作表现对员工进行考核[4]。考核责任主体的确定依据权责一致原则,即员工的工作向谁负责,则由其作为考核责任主体[5]。

三级绩效评价与分配体系中,三级考核互为促进,环环相扣。三级考核体系将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层层分解,落实到医院,进而落实到科处室和每一位员工身上;医院对科处室的绩效评价是员工绩效评价与分配的前提,科处室绩效评价既是科处长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员工考核的基础,优秀团队与一般团队绩效分配总额应有所不同;对于普通员工的绩效评价与分配,医院主要起“指导、服务、监督”作用,保证全院员工的绩效评价与分配在统一、公平的标准下顺利进行。

3.2 部门负责人应为部门员工考核的主要责任人

部门负责人是绩效考核的重要组织者与参与者,承担对本部门员工进行公正、公平考核评价的责任和义务。部门负责人能否正确认识和理解绩效考核的理念方法直接关系到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能否有效实施。为此,初期阶段应组织部门负责人进行专题培训,内容包括绩效考核的目的、意义及方法,绩效考核的程序及工具。通过培训,使部门负责人对考核评价方案形成统一认识和深刻了解。

在实施的过程中,部门负责人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向领导小组反馈,由领导小组对方案进行补充和修正,并进一步予以推行。以这种反馈与执行的循环来不断改进绩效考核工作,寻找最优策略。部门负责人在此流程中起关键作用,其管理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到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效果,医院应当重视并加强对部门负责人的培训。

4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备的员工绩效评价档案

对于绩效评价的形式,可利用信息化及网络化手段,建立员工绩效档案。在建立网络绩效档案时,首先应建立各级各类岗位的关键考核指标体系,其次要明确各岗位考核指标数据的采集和收集方式,根据数据的类型不同,可有不同的采集形式,如工作量相关的数据以医院HIS系统中采集的原始数据为依据,医疗质量的相关的数据则以职能管理部门的日常检查情况由职能部门提供,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则由第三方评价得来,管理岗位人员则可以采取工作日志法记录,部分不可量化的指标(如协作合作等)则可以采取360度评价的方式来获取[6]。第三,网络化的绩效考核体系需要医院进行流程再造,以适应绩效信息的获取,绩效考核数据的标准化以及随之工作流程的变化等均须在医院层面做好相应的准备。第四,绩效考核体系需要软件及信息化的支持。当前,国内大部分医院相关考核数据的建立采取Excel表的形式,在单部门考核时尚能满足需要,但进行多部门联合进行较复杂多层次考核时就会捉襟见肘。第五,要建立起准确的科室和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绩效档案的管理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之上,人事的基础信息是基础平台,其他的相关考核数据是构建在人事基础平台上的。第六,应明确绩效档案管理和数据录入的责任人和具体工作要求。绩效档案建设涉及多个部门,指标较多,对数据采集的质量有很高要求,应明确各数据和档案管理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同时制定明确的工作要求,包括数据采集的时限性、准确性等。所有进入绩效考核档案的数据均应有明确的审核制度,以确保数据的有效、安全。

网络化绩效档案建立的程序如下:第一,要根据考核的指标开发和运行适用于单位实际的网络化程序;第二,进行考核数据的原始录入工作,由职能管理部门或科室进行审核,核实确定相应的关键数据,如发表科研论文的层次等数据;同时各类不同的数据由第三方或职能管理部门录入到网络程序,并进行确认和验证。第三,对数据进行合适的分类和赋予权重,由网络系统进行自行运算确定相应分值。

5 做好员工岗位绩效工资的公平合理分配

5.1 绩效工资分配的总体思路和步骤

第一,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业的相关财务政策要求以及上级对医院年度绩效考核情况和财力状况,确定全院年度绩效工资总额。第二,根据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分析和确定医院内部临床、护理、医技、非卫生专业技术、职能管理和工勤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岗位人数,拟定各类人员在绩效工资总额中所占比例或权重。第三,参照前文研究各类岗位技术、风险、责任等分类结果,考虑不同类别、不同部门与不同岗位员工绩效工资水平差异,设定部门和岗位系数。根据如上三个方面综合确定各岗位应发绩效工资的总额。

5.2 绩效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的衔接

将具体确定的关键考核指标根据医院实际赋予不同权重,确定实际工作目标任务,根据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确定考核分数。根据考核分数确定绩效工资的发放比例。或直接将关键考核指标转化为工作量绩点值,按照绩点值的多少兑现绩效工资。单位绩点价值的确定原则上可按照岗位满负荷工作条件下根据确定的该岗位绩效工资总额综合确定。

5.3 绩效工资分配的形式

建议以月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分配员工岗位绩效工资。具体方法可分为两种。第一,对于临床科室等能采集量化数据的采取月考月发,科研和职能管理部门由于许多任务完成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周期,宜采取年考年发,在计划分配的年度绩效工资总额中,划出60%-70%,根据月考核结果按月分配,其余30%-40%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再行分配。第二,根据上一年度的考核结果,下一年度发放绩效工资,在下一年度岗位工资分配时,调整岗位系数,考核结果为优秀者上调。此外,绩效工资应采取二级考核与分配方式:第一级为医院考核处、科室绩效,根据考核结果为处、科室分配应得绩效工资;第二级为处、科室负责对内部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分配员工岗位绩效工资[7]。课题组与受访专家认为,在分配年度员工岗位绩效工资时,应与员工年度考核紧密结合。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文件要求,将员工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类。根据考核分类结果,建议以20%差值水平递减发放。

尽管本研究初步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在现实实践中,由于各医院的人均业务收入和绩效工资总体水平和医院文化不同,同一医院中的各个学科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在体现部门与岗位的差别水平时,可根据各医院的自身情况予以确定,以保证员工岗位绩效工资分配的医院内部公平性。此外,由于各医院的业务工作、内部状况始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因此,在考核与发放员工岗位绩效工资时,应遵循动态调控原则,根据发展变化结果,在一定时期过后,重新进行评价,进行必要调整,从而保证更加适合本医院实际情况。

6 员工考核结果的使用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绩效管理的全部,绩效考核的输出成果要有助于医院达到战略目的。绩效考核的结果除应用于绩效工资的发放外,还应应用到人才的评价、职称的晋升、职务的聘任、优秀和先进的评选等方面。绩效考核结果对于提高医院综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绩效考核的结果不但为合理调整编制、调配人员提供了依据,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员工相应的培训。

本课题尽管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形成了较有代表性的统计和分析结果,但由于课题组人力和经验不足,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本课题针对医院绩效考核各环节的参考建议,各单位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细化使用。

参考文献

[1] 董卡.浅谈如何做好公立医院岗位绩效工资改革与管理[J].经济师,2012(4):253,255.

[2] 闫生武.关于岗位绩效工资的探索与思考[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35-38.

[3] 徐崇勇,李鲁.医院职能部门考核理论、方法及项目权重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3(8):35-37.

[4] 李舒丹.构建公立医院职能部门绩效考核体系的思考[J].中国医院,2014,18(12):63-64.

[5] 付敏.某二级医院临床科室绩效考核评价及考核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绩效考核优化研究第6篇

关键词:绩效考核;360;KPI;BSC;标杆管理;利益相关者

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之一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体系的重中之重却是绩效考核。20世纪初,绩效考核受到管理学家的重视,逐步登上了西方管理学界的历史舞台,迄今为止,绩效考核方法层出不穷,各具特色。高中基层认识不一、使用不当,导致我国企业对绩效考核方法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盲目乱用,从而出现绩效管理在大多数企业不受重视,形式大过内容,绩效考核结果对绩效提升的效果不显著等现象。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主管绩效考核工作的人力资源部门来说,绩效考核方法,无疑是实现有效测量绩效,改进员工行为,调迁员工职务,发放绩效奖金等重大人事决策的桥梁。专家们对绩效考核方法的研究成果颇丰,对绩效考核方法的分类各有不同:按照所选择的考核对象,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考核方法、研发人员考核方法、销售人员考核方法、一般人员考核办法(付亚和、许玉林,2008);按照考核方法出现的先后顺序,分为传统绩效考核方法(关键事件法、工作标准法、不良事故评估法、自我评估法、自我报告法、短文法、面谈评估法)、现代绩效考核方法(关键绩效指标法(KPI)、目标管理法(MBO)、平衡计分卡(BSC)、360度考核方法)与未来绩效考核方法(基于资质的绩效考核、发展式绩效考核(DPA))(胡君辰、宋源,2008);按照所选择的校标不同,可区分为品质主导型考核方法、行为主导型考核方法、结果导向型考核方法、综合型绩效考核方法;按照考核所遵循的驱动因子的不同,可分为“A记分”绩效评价法、国有企业绩效三层指标评价体系、经济增加值(EVA)、作业成本(ABC)法、价值链分析法、企业发展潜力评估3E理论和CSC模型、平衡计分卡、绩效棱柱法、ABPA法等(蔡剑、张宇、李东,2007)。

21世纪以来,最引人注目、兴新的绩效考核方法有360°考核法、KPI、BSC、标杆管理、利益相关者绩效考核法等。本文将阐述这几个兴新绩效考核方法的起源、核心精髓、目前研究状况、优缺点和注意事项,并分析总结各方法适用的行业特点,企业性质、规模发展阶段等。

一、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1998年,英国建筑行业有关研究机构制订了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这一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目的在于鼓励建筑行业业主、承包商、供应商等工程项目参与方准确地评价自己的绩效表现,以便采取积极的措施,建立持续改进的文化氛围(古银华、王会齐、张亚茜,2008)。KPI的研究从此开始,并在日后被广泛应用到各种领域中。关键绩效指标法是目标管理法(MBO)与帕累托定律的有机结合(段波、周银珍,2005)。其核心是把握企业茁壮成长和成功的关键成功因子或因素。它首先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全面地分解,然后从中分析和归纳出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成功因素(CSF),最后从CSF中分层次提炼出企业、部门和岗位的关键绩效指标(刘伟山,2010)。其优点有:(1)目标清晰明确,使组织上下知晓组织利益最大化的关键目标;(2)讲究数字量化,评价标准客观;(3)探寻成功的驱动因素。其缺点有:(1)指标设计难度较大,考核过程复杂,考核成本较高;(2)不适合职能型以及绩效周期较长的岗位;(3)弹性小,容易误入机械的考核方式。刘伟山(2010)指出,采用KPI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有:明确部门、岗位职责;避免对 KPI 指标的简单、直接分解;注意指标的整体性与关联性;流程类指标的需要细化。KPI指标可采用决策树法与鱼骨头法等提取。

二、360°考核法

360°考核法,又称全方位考核法或多角度考核法,由美国Edwards和Ewen等学者在实践中发展而成的。指由被考核者的上级、同级和客户(包括内部和外部客户)以及被考评者本人担任考评者,从多个角度对被考核者进行全方位评价,再通过反馈程序,达到改变行为,提高绩效等目的的考核方法(屈升辉,2012)。理论基础是心理测量学中的真分数理论(孙健,2003)。核心驱动力是企业文化认同与考核主体的周全。与其他传统绩效考核方法相比,它具有更多的信息渠道;可以表明团队对员工考评的重要性;可以在组织内部建立良好的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的组织气氛,从而促进组织中的团队建设;促进个人全面发展。但,该方法仍然不是完美的,运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1)定性考评比重较大,主观性强;(2)由于渠道多样性,理解从不同渠道来的考评信息和数据处理不容易。(3)可能会在组织内造成紧张氛围,影响员工士气。(4)易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影响,考核效果失真。(5)反馈信息未合理利用(屈升辉,2012)。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引起高层管理者对该考核方法的制度化的重视;用观念引导被考核者与考评者;注意企业文化的适应性;选择合适的评价者;重视评价结果反馈(房艳君、贺亮,2006);还应该进行工作分析,使培训到位;及时沟通、反馈、善于引导;牢记绩效考核的目标和作用;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屈升辉,2012)。同时,王丽静(2010)指出,企业运用该考核方法应具备以下条件:建立崇尚坦诚、倡导反馈的企业文化和相应的考核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员工理解考核指标及其内涵;建立可靠的360°考核保密机制。

三、平衡积分卡(BSC)

1992年,平衡计分卡(BSC)由Kaplan和Norton提出,至今已有21年的历史,最初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业务、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改善企业的绩效。但却没有建立起平衡计分卡应用于绩效管理的基本架构,对技术细节性的东西也很少描述。其后的一些学者则分别从绩效指标的选择(Lea、Parker、Globerson、Fortuin,1994;Cross,1997) 、指标间的相互关系(Ghalayini、Noble,1996;MichailKa-giog lou、Rachel Cooper、Ghass an Aouad,2001;谢灵,2011)、权重的设置(David Tarantino,2003)、BSC运用过程(Preston Cameron,2002;Guido Koning,2004;郭彦斌、李静,2006;孙清华、赵景华,2008)等四个角度探索了构建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系统的细节性内容。BSC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家树立战略思维、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与协调、引导员工看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有助于企业注重自身全面健康发展。其优势有:(1)实现了内部与外部衡量之间的平衡;(2)实现所要求的成果和成果执行动因的平衡;(3)强调定量与定性之间的平衡;(4)实现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尽管平衡计分卡优势卓越,受到了众多企业的追捧,但正如Kaplan所断言的“世界500强企业有80%以上都在使用平衡计分卡,但一半以上都用错了”。应用平衡计分卡失败的案例很多,原因大体有以下三个方面:(1)强调从四个角度关注企业的绩效,可能会将企业的资源从实现投资回报率等真正有价值的领域分散开来。(2)BSC不能适用于所有企业。(3)BSC仍然属于财务驱动的绩效测评工具。为了避免BSC失效,应注意的事项有:争取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发动中层骨干自学相关知识;管理层一起讨论;制定公司的战略;化解战略、分解指标、构建平衡计分卡;把考核结果和奖惩体系挂钩(穆桂斌 鄢圣文,2009)、将平衡计分卡体系与企业文化、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相结合(王金芝,2011)。

四、标杆管理法

标杆管理法是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活动中支持企业不断改进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也是20世纪末美国企业应对日本企业的成功攻略之一。它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由美国施乐公司于1979年首创。标杆管理本质上是一个定点赶超、追求竞争优势的学习程序。其核心驱动力是模仿创新。为了系统地对标杆管理绩效进行评估,需要界定标杆项目的评估元素。标杆管理绩效考核法包含五个元素:企业标杆项目的基期绩效综合评价数值、企业标杆项目的目标绩效综合评价数值、标杆企业标杆项目的基期绩效综合评价数值、企业标杆项目的报告期绩效综合评价数值、标杆企业标杆项目的报告期绩效综合评价数值。标杆管理的五大优势为竞争性学习、模仿创新、追踪性目标、速度性优势、战略性战术(王立国、陈冲,2003)。标杆管理法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1)标杆难以定位;(2)过程太长、太复杂、管理失控;(3)基准对象选择不当;(4)企业想一蹴而就;(5)混淆标杆管理与调查;(6)认为预先存在共同的标杆;(7)忽视服务和用户满意。要避免上述问题,需要注意的事项有:(1)信息管理是基础;(2)模仿与创新并举;(3)员工是最终实践者;(4)注意实施偏差;(5)费用问题;(6)成功的标杆管理对企业的基本要求。(吴春波、于强,2009)。

五、利益相关者绩效考核方法

1984年弗里曼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明确提出“利益相关者绩效考核”,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从不同利益主体的维度出发设计绩效考核指标,进行绩效管理活动,目的在综合平衡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它的理论基础是多元社会责任论。作为以不同的契约形式而相联结的企业考虑之相关的各种相关利益者(例如雇员、顾客、供应商、社区、政府、行业协会等)的利益,并将其体现在企业绩效考核中。其核心驱动力是绩效棱柱模型的运作方式,即绩效棱柱包含了相互关联且各有权重的五个绩效要素:利益相关者满意度、战略、过程、能力和利益相关者贡献等。

利益相关者的优势体现在:(1)帮助企业确定关键的战略、流程和能力中需要强调的部分;(2)满足了利益相关者和企业组织各种各样的愿望和要求;(3)清晰反映企业绩效管理中真正复杂的东西。(4)关注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5)重新认识了绩效管理的起点。(6)具备较强的灵活性,能够不断自我完善。就理论上讲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绩效棱柱考核方法近乎完美,但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不可克服的问题(张波,2012)。如(1)非财务指标难以计量,且精确度不高;(2)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难以搭配;(3)若绩效棱柱衍生的指标过多,会分散管理者的注意力。(4)利益相关者数量过多,充当政府职能,会导致企业社会责任负担过重,增加企业成本。需要注意的事项有:(1)正确选择相关利益者,控制相关利益者的数量;(2)注意非财务指标的量化,提高其与财务指标的配合度;(3)注意关键战略、流程和能力的控制。

六、效考核方法的比较和适用范围的确定

对比研究发现,对于那些目标全责明确,容易量化指标,处于发展期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迫切需要通过绩效考核来解决公司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KPI 方法比较适合这一类企业。对于那些处于成熟期且相对稳定,对团队凝聚力异常看中的国有中小型企业,360°考评方法比较适合它的文化背景。对于那些处于成熟期大型的跨国企业,往往有明确战略目标,员工素质也较高,发展空间巨大,比较适合采用BSC进行绩效评估。对于新兴产业、处于变革时期或遇到运营瓶颈的企业,比较适合采用标杆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对于规模庞大,对社会具有外部溢出效益的企业,采用利益相关者绩效评估方法效果更佳。

七、绩效考核的未来发展趋势

绩效考核专业化趋势不断加强。目前,广大企业愈来愈重视绩效考核工作,稍具规模的企业专门聘请专门人才从事相关工作已成为大势所趋。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全球500强企业中,成立绩效考核专业部门的超过98%,大、中型私营企业聘用专业人才的从事绩效考核工作的,达到70%左右。由此可见,绩效考核逐渐脱离野路子,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这意味着,绩效考核将摆脱形式主义,更好地为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绩效考核方法探索与运用的深度不断加强。起初,管理学家就某种新兴的绩效考核方法提出基本思想架构,或知名企业在实践中创造出各种绩效考核方法的理念。随着企业对绩效的苛求不断加强,广大学者对绩效考核方法研究和探索不断深入和细化,企业实践家也在绩效考核方法的应用实践中,不停质疑,不断改进。在企业环境、行业环境、国家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下,不断调整、更新各绩效考核方法的适用性与先进性,必然使得广大学者与企业实践者深入思考与挖掘绩效考核方法这一绩效工具。

绩效考核方法的复合或交互使用趋势。比较分析论证显示,各种方法有其优势,有其劣势。企业规模大小、行业分布、领导风格、所处发展阶段不同,所适用的绩效考核方法也有所不同。很多企业秉承“适用的就是最好的原则”将不同的方法交互使用或复合使用,借鉴和融合不同绩效考核方法的精髓。如可口可乐公司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上,采用了BSC与KPI 相结合的方式;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采用了KPI与360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谷歌对研发人员采用关键事件法考核,对综合行政人员采用360度绩效考核方法,中信银行对零售部门人员采用KPI考核法,对风险管理部门采用360度与KPI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等。■

参考文献

[1]程卓蕾、孟微、齐力、刘文斌.构建测量组织战略绩效的指标体系方法研究[J].科研管理.2010(31):P106-122.

[2]古银华、王会齐、张亚茜.关键绩效指标(KPI)方法文献综述及有关问题的探讨[J].内江科技.2008(2):P26-27.

[3]何文丽.绩效考核方法比较研究[J].人力资源.2010(2):P193.

[4]屈升辉.我国企业应用360度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P94-96.

绩效考核优化研究第7篇

中国化工橡胶株洲研究设计院创建于1964年,原名“化工部乳胶工业研究所”,是全国乳胶行业唯一专业研究院,全国乳胶制品军工配套产品开发、研制、生产单位,国家乳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技术情报中心和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中国气象局和总参气象水文局气象气球定点研究生产企业,也是中国仅有的两家气象气球生产企业之一。该院主要从事以气象气球为主的乳胶制品、高分子复合材料、特种橡胶制品的研制、开发、生产与检测。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气象气球、特种橡胶制品、高分子合成材料;乳胶制品、橡胶与橡胶制品、油漆涂料、农药等化学品的委托检验、仲裁检验、鉴定检验;体系认证、强制认证、产品认证咨询等技术服务及乳胶制品检验设备的研制和开发,并已经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二级保密资格证书。该院主导产品气象气球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军品质量体系认证。

近几年,该院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吸收先进企业经验,创新考核机制,坚持日常考核和年底考核相结合、专项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专门机构考核和职工代表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摸索、改进和创新,着力加强绩效考核,取得了明显成效。

该院绩效考核以中层以上干部为责任主体,全体员工广泛参与。具体做法是,职工的薪酬分为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两个部分(其中,基础工资占60%,绩效工资占40%),岗位不同,标准不同。日常只发放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则通过确定各部门员工基数(W)和年终根据考核情况计算绩效工资系数来兑现。考核工作由专门的经济责任考核部门承担,与监事部合署办公,并设立专职考核员岗位,为确保其独立性,该部门和人员直接对院长负责,由院领导班子单独进行考核。该院绩效考核工作的主要特点归纳为“三突出三挂钩”:

第一,突出经济责任,绩效工资与企业效益挂钩。从2005年开始,该院每年年初由院长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经济责任书,根据部门分工不同,确定销售收入、利润、费用控制、应收账款、产品开发、课题完成、成本控制、安全环保等不同的经济或工作指标,分别有奖励和处罚措施。每日检查,每月、季度、半年、全年均进行考核,未按进度和要求完成则按规定处罚,超额完成则奖励。

完成指标者,经济部门中层干部绩效工资比一般部门高10%;且其当年完成指标百分比为其本人和部门员工绩效工资系数。

年底根据所有经济指标部门完成任务情况得出加权平均系数,作为全院机关、科研和辅助部门的绩效工资系数(JA=J1+J2+J3…Jn/n)。

第二,突出工作业绩,绩效工资与工作效果挂钩。为避免年底一次考核确定结果的弊端,增强考核的科学性,该院加大了日常工作考核。年初规定每个部门的原始分值为100分,根据其日常工作情况予以奖励和扣罚分值,年底汇总部门总分数得出部门绩效工资的又一系数(JR)。

一是全院每月开展工作创新优秀评比。由部门提出,院务会讨论确定,中层以上干部投票,对当月有创新、有影响、有效益的工作评出一、二、三等奖各一名,给予部门相应分值奖励。

二是制定中层干部和员工日常考核细则,平时加强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干部和员工对布置工作的完成情况、行为准则规范、安全环保工作等几十条细则,根据不同情况扣罚2~10分,不管谁违反,所扣分数均落实到其所在部门和部门负责人,即一个人扣分,全部门受影响。

第三,突出竞争机制,绩效工资与考评结果挂钩。该院注重在绩效考核中引入竞争机制,无论中层干部还是普通员工均有年度考核方案,考核结果与本人绩效工资密切挂钩。

中层干部考核:年终考核首先由本人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对年度工作进行述职,再由院领导、职工代表、群众进行评议,之后进行综合知识理论考试,对其全年工作和执行岗位责任制情况开展详细、客观、准确的考核。考核结果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分别与中层干部的任用、奖惩、绩效薪酬挂钩。其中绩效方面,优秀等次者其本人和部门员工绩效系数可上浮10%,排末位者本人绩效工资下浮一级,所在部门员工绩效系数下调一等,得出中层干部考核系数(JC)。这一考核方式对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和考评体系,健全干部任用、选拔制度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开拓创新和干事创业的热情。

中层干部考核结果=日常考核结果×40%+业务知识考试×10%+年终考核结果×50%。

年终考核中,各项评议所占比例为:群众评议占10%;职工代表测评占50%;院领导班子评议占40%(其中,院长10%,党委书记10%,领导班子其他人员各占5%,在此基础上分管领导另加5%)。

科研人员考核:依据本人当年所签科研课题合同,所承担课题完成情况,一是兑现奖罚金额;二是在专业技术人员中考评,决定位次,末位者专业技术等级下降一个等次,绩效工资相应下降。

一般员工考核:在本人工作总结基础上,由部门领导、其他工作相关部门员工、所在分会员工分别评分得出综合分值后决定本人绩效工资系数(JD)。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评和考核,分别得出系数相乘的结果即为部门中层干部和员工最终绩效工资的系数,即可计算出中层干部和员工的绩效工资:中层干部的绩效工资=W×JA×JR×JC;员工的绩效工资=W×JA×JB×JC×JD。

近几年,该院在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的同时,围绕管理提升,不断探索员工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完善修订《科技奖励办法》,设立了课题完成奖、专利申报奖、项目申报奖等项目,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其中,科研产业化项目除一次性奖励外,按其销售收入1%~3%提成奖励5年。实行学术带头人选拔制度,重大贡献科技人员享受终身津贴。二是中层干部参加年度考核评议,对优秀干部实行岗位工资上浮和免费就读更高学历的奖励,先后有4名干部免费就读在职研究生和本科,54人次获工资上浮奖励。同时实行末位淘汰制和降级戒勉制,先后有3名干部被淘汰,有2名干部被降级;三是从2006年开始坚持“三优员工”评选,奖励岗位工资上浮和外出旅游,共有78人次获得该项奖励;从2007年开始,对机关科研工作人员实行年度考核排名,对优秀人员实行岗位工资上浮和免费就读更高学历的奖励,先后有10名员工免费就读本科学历,25人次获工资上浮奖励。这些制度和办法的制定与绩效考核机制相辅相成,双向调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该院绩效考核体系已经建立,其科学、可行、符合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一石激起千层浪。绩效考核的创新使得员工利益、部门利益与企业利益更加同步,全体员工更加关注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加注重工作创新、更加关心集体荣誉,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在对制度体系高度认同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发挥,从而形成了企业强大的凝聚力、执行力和创新力,推进企业持续高速优质发展。

绩效考核的创新带来经济大发展。几年来,该院全体员工克服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院呈现出风清气正、奋发向上的良好风貌。每年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以10%以上速度有质量的持续增长,职工收入稳步提高。主导产品气象气球在国内市场上一枝独秀,占据80%的份额,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远销东欧、西亚、东南亚、北美、非洲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绩效考核优化研究第8篇

>>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普通本科高等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研究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分析 新升本科高等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构建分析 浅谈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绩效考核 论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的科学构建 基于KPI法的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研究 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优化探索 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创新研究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WBS在A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构建项目中的应用 胜任力模型在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管理 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基于目标管理的高职院校部门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 管制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辅导员差异化绩效考核问题初探 独立学院辅导员考核体系的构建 高校辅导员考核体系的构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 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鲍琳")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辅导员的工作考核是为了激励辅导员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检查和督促辅导员完成工作,同时也是为了促进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发展,为个人成长提供更大的空间。因此,只有加强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的保障措施和关注考核中的重点和难点,才能起到绩效考核的真正作用。 【关键词】绩效考核体系 实施 效果预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156-02

一 绩效考核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1.建立学校绩效管理组织机构

绩效考核涉及学校全局的工作,如果没有领导的支持,就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学校和系部应抽调精兵强将作为评价小组成员,确保绩效考核工作有效地开展。这样做有以下的原因:(1)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首先要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这也是做好相关考核工作的前提,高层的介入和推进可以排开一些阻碍力量,使绩效考核能够顺畅地进行。(2)绩效考核是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更需要领导的重视和相关管理机构的介入。(3)有了专门的管理部门和领导的督促,考核结果可以对辅导员起到激励作用,促进辅导员努力工作,并能感觉到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同时,各院系主管领导应成为管理组织机构成员,学工处人员作为专职人员,负责事务性工作,收集绩效考核所需资料和数据。主要任务有:与辅导员共同制订绩效考核计划;根据考核要求统计辅导员工作绩效和完成情况;组织考核人员参与培训,明确考核细节;组织力量集中对辅导员工作做出评价;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辅导员,分析原因和影响,帮助辅导员找到改善工作的方法等。

总之,只有在领导的重视和推动下组织成立绩效管理机构,辅导员绩效考核才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修订和完善。

2.明确辅导员绩效考核的主体、内容和时间

第一,考核主体。参与绩效考核的主体必须多元化,其中院系领导、学生代表、同事的评价和辅导员的自我评价都可以成为考核主体的组成部分,院系领导和同事可以分别从正面和侧面来评价辅导员的绩效,而自我评价是一次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机会。另外,学生是辅导员工作的对象,对辅导员的工作有直观的感受,特别是学生干部,他们的意见在考核中占的比例应该加重。

第二,考核内容。根据关键指标法确定影响辅导员工作的关键绩效,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学生学习状况、学生日常管理、辅导员综合素质、学生日常表现和其他工作这六项作为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应权重。

第三,考核时间。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应贯穿辅导员工作的始终,坚持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同时也明确每学期期末是一定时间段的绩效考核信息采集和归纳分析总结阶段,在此阶段各级考核人员务必认真负责地将考核工作落到实处。

3.绩效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

辅导员绩效考核的结果必须具体运用到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绩效考核的实施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绩效考核结果在管理中的运用。只有使辅导员看到绩效考核结果对他们的实际工作生活产生具体而又实在的影响,才能使考核产生激励和鞭策效果。绩效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用于辅导员的职位晋升和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于特定的职业而言,也是如此。有无发展的空间,发展的前景如何,这是职业吸引力的重要表征。应该使辅导员认识到职业发展可以从辅导员岗位获得起点和基础,优秀而能力出众的辅导员可以选择向两个方面发展――教师岗位和行政领导岗位,可以看到未来职业发展的路径和方向,避免对前途产生悲观的心理,从而努力获得基层岗位的实际工作经验,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挖掘自身潜力,修正自己的不当行为,使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

同理,对那些绩效不佳的辅导员给予警告,将态度不端正、行为有背职业道德的辅导员坚决清理出辅导员队伍,也就是要实行“岗位退出机制”,将其解聘调离辅导员队伍。对那些确有原因而使绩效下降的辅导员,要从工作学习上给予关注,并提供帮助,改善辅导员的工作环境。

第二,为薪资调整和奖金分配提供依据。薪资调整和奖金分配对于辅导员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对绩效优异的辅导员进行丰厚的物质奖励会显著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并在辅导员队伍中形成积极向上和努力拼搏的竞争氛围。

第三,为培训和再教育提供决策参照。通过有效的职业培训,可以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未来更好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而把培训机会作为福利奖励给绩效优异的辅导员,会起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4.建立有效的绩效沟通机制

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成绩效管理系统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所以必须认识到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是绩效评价的延伸,对绩效评价的成效具有重要影响,有助于辅导员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成效,传达出考核者对辅导员的期望,引导辅导员的工作与考核目标形成一致。绩效沟通反馈机制应该包括:确定合适的面谈者和分析者,该面谈者应熟悉被面谈辅导员的工作;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地点,尽量选择辅导员空闲的时间和轻松的环境,营造和谐的氛围;把握好谈话原则,掌握恰当的方法,尽量对事不对人,集中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根源。

5.建立绩效考核的申诉制度

从整个绩效管理的角度来看,有效的申诉机制是绩效考核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大大减少内部矛盾和冲突,促进绩效考核健康推进。辅导员在获知考核结果后,如果认为考核结果不客观,考核结果和过程掺杂了主观因素,操作流程不规范,甚至存在营私舞弊,从而导致考核结果不公正、不客观、有失公允,辅导员有权向院系一级主管机构和主管领导申诉,提交申诉书。此时,应由外部专家和非参加考评人员组成联合调查小组重新审核考核流程和结果,对违纪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确保考核的公正与公平。

二 绩效考核体系实施的难点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高度综合化,客观地考核评价辅导员的工作状况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绩效考核的关键就是绩效评价。而绩效评价的目的是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出辅导员的真实业绩水平,并且区分不同之处进行比较。所以考核工作存在以下难点: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对辅导员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虽然在辅导员的绩效考核方案设计中,充分听取了辅导员的意见,但是在落实过程中难免会缺失人文关怀,没有从多层面、多视角来考核评价辅导员的工作。因此,要多关注辅导员的发展性需求,将结果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一种以维护辅导员自尊自强、自由和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绩效考核模式,真正实现辅导员发展的最大化和组织绩效考核的最优化。

2.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的结合

当前,在辅导员业绩考核中,存在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更多地注重结果性评价,特别是量化的结果性评价。殊不知,辅导员的一部分工作可以量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不能被量化的。要克服这种业绩考评上的缺陷,就要积极实行发展性评价。而且辅导员一些定量的工作也会因为所带年级、班级人数的不同以及学生素质而存在差异,因此如何做到用一个指标去衡量,也是较为困难的。

3.处理好考核显性工作与隐性工作的关系

众所周知,辅导员做的是育人工作,有很大一部分是看得见的成果,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工作是隐性的,成果也需要时间来体现。

三 绩效考核实施的效果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