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14 16:34:58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第1篇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Meng Na

(Excellence Property Group Limited Shanghai Branch,Shanghai 20024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ose parks need relevant principles and theories for guidanc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ummed up the features of such parks, and put forward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specific contents for the parks' planning and design.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s have a direct guidance on the long-term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ark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concept and features;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planning and design contents

近年?恚?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在全国各地已成方兴未艾之势,在此形势下,如何按照科学的理念进行规划设计,以促进农业生态园走上功能充分发挥的健康规范发展之路,是值得探求的一个重大问题[1]。

1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本内涵

1.1 基本概念

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以农业生产、技术示范及教育培训为产业,研发并推广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及新设施,从而形成农业高新技术的生产、开发、示范基地[2]。它是集农产品生产、农业高新技术的展示示范、农业技术示范与教育培训及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1.2 一般特征

依据有关学者的观点,如刘钻石[3]、苗志艳等对农业科技示范园特征的描述及分析,农业科技示范园园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特征:

1.2.1 高科技性。农业科技示范园注重农业高新科技的研发、引进及推广;积极运用信息化栽培、雨水收集、低碳能源技术等多样化新型农业高新技术,努力为园区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1.2.2 创新性。农业科技示范园响应国家创新的政策,注重研发并推广使用创新科学技术,吸收引进具有创新性的农业科学技术,增强企业创汇能力[4]。

1.2.3 多效益性。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与建设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并兼顾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等方面,进而使园区能够健康、长久、持续发展下去。

1.2.4 多功能性。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一种集多种功能与一体的新型农业园区,其基本功能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示范、技术研发推广、展示教育、休闲娱乐等方面。

2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

2.1 规划设计原则

2.1.1 科技先行。引进并推广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并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以科技为先导,建立和完善高效循环的园区产业链,促进园区主导产业的发展,促进示范项目的引进及开发,提高园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1.2 以人为本。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关注人的活动需求,从园区生产者的生产活动、工作者的日常活动到游客的观光休闲活动,在充分考虑这些活动能得以有序开展进行的基础之上,对园区的功能分区、景观节点及游览线路等内容进行合理地规划。

2.1.3 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即根据基地的详细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包括园区本身以及园区周边区域的资源条件等,如当地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农业信息、农业科技、农耕生态文化、农业设施等各个方面。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挖掘本土优势及特色资源,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促使园区达到与众不同。

2.1.4 统筹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进行可持续规划,兼顾近期与远期利益,综合发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尤其兼顾考虑园区发展的生态效益及文化效益,从而发挥园区的综合作用。

2.2 规划前期分析

2.2.1 背景条件。近些年,国家政府对农业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与发展也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和推动,国家农业部在“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因此,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深入分析园区所在政府相应的政策方针,对园区的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2.2 基地资源。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全方面收集园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农业资源,分析其优势资源及劣势资源,充分挖掘其特色资源,规避其劣势资源,可利用SWOT分析法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更好地对园区进行产业定位,进而形成与众不同的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园区。

2.2.3 基地现状。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地现状,指的是其农业及相关联的现状条件,包括:园区与城区的位置关系,原有用地状况,园区地块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方面的资料,园区所在地未来发展情况等方面,深入分析并进行合理规划改造,以期指导园区稳健持续发展下去。

2.3 规划设计具体内容

2.3.1 功能分区设计。根据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功能特征,可将园区分为农业生产区、科技示范区、娱乐休闲区及管理服务区,各区的规划内容各有相应的侧重,并始终以“科技示范性”为主题。

第一,农业生产区:该区域是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区域,一般选择地形、气候、土壤条件较好并方便排水及灌溉的区域,一般应远离园区的出入口、规划在园区的。与一般农业园相比,农业科技示范园更注重新型农业品种的研发、生产及推广,农业生产区主要包括农业种植区及农业养殖区。其中,农业种植区又可分为露地栽培区及设施栽培区。露地栽培区一般种植时令植物,注重作物间的轮作及间作种植,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园区的经济效益。设施栽培区常选用温室大棚进行规模化集中生产,并采用现代化、智能化温室设施管控措施。农业养殖区包括畜禽养殖区及水产养殖区,对园区有一定的污染,应规划在娱乐休闲区的边角地段和下风方向,并进行适当地隔离,远离游客的活动范围。

第二,科技示范区:该区域是新品种新技术生产示范、农业科普示范及农业科学研究的区域,一般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光照水分较为充裕的区域,可规划与农业生产区较近,可有效利用?r业生产区的农业设施资源等;该区域的示范性项目可考虑规划在游客的主要游览线路周边,便于吸引游客进行参观学习,并能体现园区的科技示范主题。科技示范区主要包括科技研发区、科技展示区和科普教育区。科技研发区是进行农业高新品种、农业技术研发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区域,为农业科技示范园必不可少的场所。科技展示区展示农业科技、科技示范农业品种及立体栽培、循环灌溉等先进农业技术。科普教育区常设有农业知识长廊、科普厅等,展示农业新品种及新技术,对游客进行科普教育。

第三,娱乐休闲区:该区域是开展观光休闲活动的区域,是作为景区或景点最为丰富、最具乐趣的区域,一般较能吸引较多游客,因此常规划在靠近园区出入口,选择地形多变、景观层次多样化的区域,需要规划足够的广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娱乐休闲区主要包括陆地活动区和水上活动区。陆地活动区,常建设小木屋、休闲竹楼等具有古朴农业风格的景观建筑,可充分利用农业新品种如葡萄等攀援植物,形成纳凉赏景的休闲空间。水上活动区围绕景观用水规划,可考虑开发水上垂钓、水上捕捞、水上划船等休闲项目。

第四,管理服务区:该区域是园区管理及提供服务的区域,并能为游客提供餐饮、购物、住宿等入园活动活动的区域,规划时应考虑该区域与园区主干道有方便的联系。管理服务区主要包括配套服务区及办公展销区。配套服务区为游客提供游览、餐饮及住宿等服务,可考虑建设服务站、餐厅、住宿点。办公展销区包括园区工作人员日常办公、园区农产品的展示与销售,一般规划在园区的主入口附近。

2.3.2 绿化设计。本文研究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绿化设计,指的是园区园林绿化植物规划,不包括园区农作物的规划。规划时在满足植物布局规划美观的基础上,应以不影响农业设施功能为前提。园区绿化设计应与各区的农业作物保持协调统一,不同的功能分区其绿化的布局与种类选择也不尽相同。

第一,农业生产区:农业作物生产区、温室大棚周边及生产道路两侧不宜种植高大乔木,以不影响农业作物的生长为前提,一般考虑选择种植小乔木和低矮耐成活花灌木,再合理搭配种植地被草花植物,以形成丰富的“上木-中木-下木”景观效果,在保证其绿化美观效果的基础之上,所选植物所需养分应不与农作物所需养分进行竞争。

第二,科技示范区:该区域的绿化树种选择相对于农业生产区应更加多样化,综合考虑色彩化、香味化和美观化,考虑与农作物及农业设施的搭配,烘托农业设施的科技先进性,共同展示其科技性、趣味性及观赏性以吸引游客,并兼顾对园区绿化季相变化的考虑。

第三。娱乐休闲区:该区域的绿化规划可根据园区的主题,打造出不同意境的绿化景观效果。在游人活动较多的区域,需规划一定的开敞空间以保证游客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可考虑规划开阔的草坪,周围种植高大乔木以形成林荫效果。另外,该区域可考虑营建不同造型的花、果、菜和大花篮景观,从而展示园区的景观丰富度。

第四,管理服务区:该区域绿化设计较为多样化,既可以种植高大乔木并结合花灌木地被植物形成层次丰富多样化的景观效果,也可考虑种植较为低矮的小乔木并搭配彩叶树种,以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绿化景观效果。对于后勤管理,其周围可种植高大乔木进行遮挡。

2.3.3 道路设计及水体设计。农业科技示范园的道路系统是连接园区各个功能分区的纽带,规划时应充分结合基地原有道路状况,有效与自然地形、地势高差相结合,以达到用地的合理规划布局。园区的道路系统不仅担负着景观序列的组织作用,还能突出园区的生态功能,如廊道效应。同时,还应考虑将园区的示范项目有效进行串联,便于游客的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水体设计可以分为生产用水体系设计及景观用水体系设计。生产用水,包括水渠、水沟,结合原有地形进行开挖和改造。景观用水,多为水池、河湖,周边可开发一定区域的垂钓区。农业生产区附近水系设计以满足农业生产主要功能,同时可兼顾水系的景观效果应兼顾生产及景观功能;娱乐休闲区可仅仅考虑规划景观用水。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整个水体规划设计需充分利用园区原有水体状况,并将园区的示范项目有效结合进行合理布局和改造。

2.3.4 景观游憩设计。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游憩规划设计主要包括游憩项目、游憩服务设施及游览线路的规划设计,与一般农业风景园的游憩规划设计比较相似,但各个项目更加突出于园区农业的“科技示范”主题。游憩项目的设置加重农业科普教育类项目的开发与利用,可以考虑规划建设农业科普展示长廊、农业技术培训教室等场所,开展农业科技的讲解与推广、传统农业文化的普及农事工具的识别,也可以考虑开发采摘、种植浇水、施肥等农业活动体验项目,从而实现游憩空间与科技示范有效组合与渗透。游憩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游览设施、餐饮设施、购物设施、住宿设施、管理设施及宣传设施,规划时其具体设施项目可参阅下表1所示。

农业科技示范园游览线路的规划,需围绕农业科技示范进行展开,将园区的科技示范项目有效合理规划在游览线路的周边,并形成主次合理、动静适宜的游览线路。在具体规划时,应结合园区基地原有现状条件,根据旅游项目在园区的布置,合理规划园区的游览线路,使得道路系统和水体系统有序结合,形成丰富并富有变化的游览线路,以增加游客的游览趣味性。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第2篇

根据国家旅游局2002年颁发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所谓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和生活场景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关农业政策的出台,农业生产也出现了新的特征,农业旅游的范畴和内涵亦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笔者认为,以农业的现代化生产和传统生产、新型社区与古村落为本底形成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人们进行农业景观观赏、农事活动体验、农业科普教育、生态休闲保健等活动的特殊旅游形式。

二、现代农业旅游现状

(一)经营和开发主体特征

1、个体经营

从最初的农家乐到现在的现代农业旅游,在自家的地块或承包邻居的土地所进行的个体经营始终占据着一定的地位。但是由于个体经营的主体直接由农民转变为农业旅游服务者,形成了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长期存在;又由于农民个体投资的资金限制,形成了短视和硬件设施高低不一的现象长期存在;再由于农民生活习惯与城市居民的差异客观存在,造成了饮食安全隐患现象长期存在。

2、涉农企业

由那些以种植、养殖、农业科技、农业服务等经营范围的涉农企业,借助生产设施、科技展示等开展农业旅游活动,以丰富企业经营门类、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塑造企业的新形象而开展的现代农业活动。企业具备一定的资金,依托农业大景观、农业科技开展的现代农业旅游活动体现出经营规模大、接待能力相对个体经营有显著提高;注重基础设施的投入与项目更新,满足人们对现代农业旅游的需要;经营管理企业化、标准化运作;近些年涉农企业开发的农业旅游景区发展势头迅猛。

3、非农企业

非农企业是指那些原本从事其他行业的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企业的转型,或作为企业科技与生产的转化基地;或为企业相对安全的食品和畜禽产品;或作为企业内部培训和接待的基地等。目前来看涉足的企业有,能源类企业、房地产企业、旅游企业、矿产行业等,这些企业的投资一般都比较大,注重现代农业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品味塑造。

(二)现状

1、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都市人群的工作压力持续增加、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引发了人们对于原生态农业环境的向往,促使人们将旅游目的地转向农村以实现与大自然良性生态的互动目标,同时伴随新型社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民生活方式、生活品味的提高也同样向往现代的农业旅游形式,实现在家门口即可旅游的模式,农业旅游的全面发展市场需求旺盛。

2、市场定位模糊

农业旅游由最初的农家乐、渔家乐在长三角地区出现,蜕变到融入现代农业科技、现代生态休闲、乡村文化景观等多元一体的旅游形式。由于发展历史的限制及原有发展经验的制约,农业旅游的定位还局限于都市区人群,未把农业旅游提升到区域旅游的发展潮流中,未能在区域旅游发展的潮流中获得明确的市场份额;加之投资主体的差异,形成了区域间相互模仿、恶性竞争的局面,缺乏明确的观光休娱乐型、科普教育型、休闲度假型等形式的农业旅游定位。

3、景观同质性严重

农业旅游的发展基础由原本的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大景观、乡村文化为基础,区域内的景观本底差异较小,不同经营主体在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景观的同质性,加之早期的农业旅游发展缺失统一系统的规划和规范,造成了区域景观的同质性严重。4、项目单一与文化深挖不够。现代农业旅游是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结合的时尚产物,其实质是具有农业生态休闲、传统与现代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科普旅游。应该展现乡村文化休闲的体验项目;开发符合现代人需求的娱乐项目;符合都市人群保健养生的生态项目;建设满足都市人群生活习惯的基础设施,从设施建设到项目设计上既体现农味又不失品味。

三、发展对策制约

现代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土地的权属问题、投资资金来源、从业人员的来源、专业的规划设计、相关政策的支撑等方面。

(一)引导个体经营为主的家庭特色农场建设

个体经营是农业旅游发展的最初形式,在现代农业旅游的发展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不少的弊端,比如,由于经营者的局限性,早期的农业旅游呈现出相互模仿,恶性竞争,开发档次不高、欺客宰客的现象严重。建立统一的监管体制,合理规划布局,引导个体经营者按照规范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通资金投入渠道,采取银行优惠贷款政策与民间合法融资渠道,丰富现代农业旅游的投资、融资模式,推动差异明显,精致化的家庭农场建设,推进现代农业旅游的发展。

(二)推进涉农企业农业生产与特色产业园建设

涉农企业是推进现代农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涉农企业有资金的积累,并在种植养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思路开阔,引入高科技进行农业生产的意愿强烈,并以独立法人的优势投入到现代农业旅游体现的建设中。通过建立农业机农业旅游的专项扶持资金及项目支持,引导涉农企业依托已有的生产规模和格局进行现代农业旅游项目的更新和升级,形成既实现高科技农业的生产效益,又能在现代农业旅游体系中得到进一步的效益扩大化,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产业园,拉长纯农业生产的经济链条。

(三)打造非农企业农业生态文化主题园建设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第3篇

1.1两国农业旅游内容对比

韩国游客在选择农业旅游景点时,对优美风景的青睐程度高于农村生活体验,设施较为完善的农业旅游景点更易受到游客的欢迎,因此韩国政府自2001年起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旅游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韩国农村实现了以旅游观光为重点的产业转型。韩国农业旅游形式主要包括体验型、逗留型以及复合型3种,2010年全国范围内民办庄园已经达到了18858个,观光庄园也达到458个。与韩国游客相比,中国游客较为注重农村生活体验,中国农业旅游形式主要包括农家乐观光、人造农村景观以及农业生产基地3种。现阶段韩国农业旅游产业在生活基础设施和休闲基础设施上较中国还存在一定差距。首先,韩国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形态过于单一,自然休养林区、青少年锻炼设施、渔村休养地等设施不齐全的现象较为严重。其次,在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方面,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丰富,而韩国国土面积狭小,农业旅游资源远远少于中国,且由于韩国农业旅游起步较早,目前待开发的农业资源已所剩无几。

1.2两国农业旅游政策对比

1990年韩国政府颁布《农渔村发展特别措施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将农业旅游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重点是农业景观开发和农村民俗体验,开发了以绿色农业体验村庄、传统主题村庄、信息化示范村、渔村体验为代表的农业旅游项目。韩国政府通过农村资源多样化来刺激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附加值,最终提高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国政府制定了以保护环境为发展核心的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政策。2002年中国重点推进以村庄为单位的农业体验旅游,打造“绿色农业体验村庄”产业;到2008年,全国绿色农业体验村庄已经达到了364个;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农家乐已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1.8万家。这些村庄的农业产业各具特点,农业体验旅游环境各不相同,这种发展模式与韩国相比更符合中国农村的特点,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国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2.3两国农业旅游市场对比韩国农业旅游产业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从观光农园、农舍村、度假园区起步,依靠农村自然景观和农村生活体验吸引游客。20世纪90年代中期,韩国农业旅游开始多元化发展,综合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地区节日作为农业旅游主题。2010年,韩国振兴厅对7个城市2000名18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了农业旅游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100个市民参加农业旅游的比率为14%。而2004年的比率只有7.7%,反映出韩国民众参与农业旅游的意愿在不断提高,韩国农业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农业旅游产业起步比韩国晚,1995年中国正式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民众拥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为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002年颁布了《国家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区评价标准》,选定203个示范点,中国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步入正轨。但目前中国农业旅游产业发展很不均衡,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展较为顺利,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发展比较缓慢。

2中韩农业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共同问题

2.1政策方面

中韩农业旅游政策都存在系统性不强、操作性差、执行力弱的问题。首先,农业旅游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缺乏科学、系统的农业旅游管理标准,各地都制定了本地区的农业旅游管理办法,导致各地农业旅游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其次,政府对农业旅游规划的干预较多,缺乏民间旅游协会及旅游专业人士的参与。最后,在农业旅游内容开发方面,现有开发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地区的资源和文化特点,过于看重快速获取产业利润,从而造成农业旅游景区重复建设,特色不突出。

2.2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韩国农村休闲娱乐设施匮乏,而且随着农村人口数量的持续减少,新增农业旅游景区较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断下降。而且没有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而是重点开发礼堂、练歌房、酒店和饭店等,农业旅游与农村自然生活的关联性较差,没有突出农业旅游的特点,导致缺乏市场竞争优势。以庆尚北道奉化郡为例,虽然当地的美食、清凉山登山以及沿江风光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光,但是景区经营者过于注重开发商业性项目,忽略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农事体验、钓鱼等特色项目发展落后。中国也存在农业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由于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属于长期投资,不确定因素较多,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较少,社会资金也极少介入,严重阻碍了农业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2.3管理方面

首先,中韩农业旅游经营者环保意识薄弱,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致使当地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其次,中韩农业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脱节,没有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就盲目地开发旅游产品,不仅缺少地方特色,同质化现象也很突出,还存在捆绑式销售、仿造其他景区纪念品等问题。以海南农业旅游为例,其旅游内容多为“垂钓、摘果菜、休闲、看生态”,形式较为单一,没有深度挖掘旅游产品内容,难以打造农业旅游品牌。

3中韩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3.1完善农业旅游政策制定及实施

中韩政府在制定农业旅游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各地经济水平差异和国民实际需求,以及地区资源和文化特点,在部分地区试行,积累经验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同时,建立科学、系统的农业旅游法律体系,对农业旅游的基础设施、人员、项目等方面做出统一规定,缩小各地农业旅游产业发展差距。

3.2有针对性地开发农业旅游项目

中韩农业旅游要摆脱与城市旅游景区同质化的问题,必须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加强与农村自然生活的关联性,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城市旅游景区的形式和内容。新建设施尽量与当地传统建筑融合,结合当地自然、历史、文化特点建设购物街、风味小吃街、夜间观光街等主题项目,并加大对农业旅游景区的宣传,吸引更多消费群体。以哈尔滨近郊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园为例,当地政府利用资源优势分别开发了绿色种植基地、农业高科技园区以及山区景观,同时还对现有的农田、果园、林地、牧场进行了改造和美化,融入当地民俗特色,建立起集观光、休闲、学习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农业旅游景区。位于韩国庆州郊外的良洞民俗村也是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朝鲜时代传统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建立了玉山书院和独乐堂,让游客充分体验传统文化,学习传统礼节。

3.3扩宽融资渠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旅游产业发展与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密不可分,中韩都存在农业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公路、停车场、水电、住宿等基本条件还有待提高,而资金投入力度对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政府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在银行贷款方面为农业旅游项目提供绿色通道;扩大招商引资规模,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吸引社会资本,采取分红形式提高其投资积极性。

3.4注重培养农业旅游专业人才

首先,政府和农业旅游景区经营者应当重视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因为农民是农业旅游开发的主体,针对其服务意识和经营管理经验的不足,应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培训。其次,公开招聘业务知识及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推广企业化、产业化管理模式。最后,与农业高等院校合作,开辟农业旅游专业,定向培养适应农业旅游产业化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3.5健全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及管理体系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第4篇

关键词:农业旅游;广州;对策

1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旅游业不但是一项经济事业,也是一项社会事业,利用农村资源发展旅游业,既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手段。为此,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乡村旅游年”,要求各地加强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农业旅游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旅游的快速、持续发展为各方人士所关注。而在我国,特大城市边缘地区的农业旅游最为发达。本文以华南大都市——广州为例,研究农业发展的特点、动力、原则和对策措施。

2.农业旅游的特点与发展动力

2.1农业旅游的特点

(1)休闲性:农业旅游景点以乡村风情为背景,集观赏、娱乐、科普教育、餐饮、住宿、参与性活动于一体,动静结合、老少皆宜,因而有着很强的休闲性。其消费群体也主要以本地市民为主,市场辐射范围不大,但总体市场规模却很大,非常适合市民的近程、短期出游。

(2)季节性: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因此,农业旅游也有较明显的季节性,淡季、旺季的区分较为显著。

(3)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农村民俗风情、地域文化常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农业旅游的吸引物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农业旅游产品类型也因此有着强烈的地域差异。

(4)依托性:农业旅游景点主要依托城市和旅游景区。农业旅游景点多分布在城市的近郊、远郊地区以及大型旅游景区附近。这是因为一方面本地城市市民是农业旅游景点的主要市场;另一方面因为在大型旅游景区附近发展农业旅游景点,可以充分利用前者所带来的“溢出”影响。

2.2农业旅游的动力

近年来农业旅游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其根本动力在于:一是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市场规模急剧扩大,急需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产品,而广大农村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农业旅游开发成本较低,“门槛”较低,回报率较高,从而促使农民、农业企业以及旅游投资商纷纷投资开发农业旅游。二是近年来农村环境正在迅速改善,交通日渐便利,从而为农业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农业旅游特色鲜明。在全球化冲击之下,城市的文化特色已经越来越淡,而相对来说,农村的文化特色保护得越好,农业旅游对城市人来说就越有吸引力。

3广州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3.1发展概况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市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投资规模的扩大,广州旅游业快速成长起来,旅游产品类型日益丰富多样。农业旅游是广州1990年中后期开始出现的一种旅游产品,但其时规模尚小,进入新世纪后,农业旅游景点数量迅速增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农业旅游已成为广州份量越来越重的一个旅游产品。最早的广州农业旅游景点可能是1990年中期兴起的化龙农业大观园。此后,番禺的横沥度假农庄、亲亲农庄等相继开业。2000年后,广州的农业旅游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水果世界、宝桑园、金颖园等集农业科研基地与旅游景点于一体的大型农业旅游景点也纷纷出现,一改前一阶段农业旅游小打小闹发展的局面。

3.2市场特点

广州农业旅游景点的市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中小学生春游、秋游、科普教育市场。广州是一个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中小学生数量上百万,一般来说,每到春、秋季节,各个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周边的乡村进行观光游览、学习农业知识,进行科学教育。因此,这一旅游市场规模巨大,且非常稳定,是农业旅游景点很重要的客源市场;二是节假日、周末的家庭出游。近年来广州市民热衷于在节假日、周末到城市周边的农业旅游景点游玩,既可以在清新的大自然中放松自我、品尝到新鲜的蔬果,还可以参与农作,体验农村生活,教育子女,联络家庭感情,而且花费不多,出行方便。

广州农业旅游市场存在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市场规模增长较快。近年来农业旅游市场以较快速度增长,市场规模日益扩大,而且潜力巨大;二是散客所占比例较大。团队客主要是中小学组织学生进行春、秋游,而由旅行社组织的其他团队客较少;三是农业旅游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广州农业旅游的旺季是每年的4~10月份。因为这一时间段是农作物长势最好的时期,新鲜蔬菜、瓜果较多;四是家庭游客较多。许多家庭到周边的农业旅游景点游览、玩乐时,一般都是全家出动;五是自驾车游客增长较快。近年来由于私人小汽车增多,农业旅游景点接待的自驾车游客越来越多,六是农业旅游景点的游客主要为广州本地市民,来自市外的游客所占比例不大。

33发展意义

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第一,满足了人们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需求。随着广州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和市民机动化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走出城市、走向农村,体验农村生活、学习农村知识,因此,农业旅游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需求。第二,促进了一些大型农业科研基地从单一的生产科研功能向生产科研与综合旅游服务等多功能的转型,使丰富的人力资源、产品资源得到了更为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了经济收益。第三,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第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许多农业旅游景点的生产服务人员主要是当地的农民,一些农业旅游景点的成功发展,还有着明显的“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如从化大丘农业庄园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兴起了多个以火龙果为主要水果种植品种的农业庄园。第五,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广州的旅游产品结构。目前,广州的旅游产品以商务、会议、展览、美食等城市旅游为主,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则明显处于相对弱势的状况,因此,农业旅游的迅速崛起,有助于丰富、完善广州的旅游产品结构,使得广州的旅游吸引物更为多样化。第六,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为农业旅游的发展,一是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以及社会对农业的关注和支持,达到繁荣农村、“旅游扶贫”的目的,二是有利于改善农村社区环境、道路设施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相对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三是保护农村中的古老文物、建筑、风俗、传统工艺文化等,并促进农村文化的提升和新农村文化的建立。

3.4问题与挑战

(1)农业旅游景点大多缺乏特色。广州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品牌形象的农业景点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农业旅游景点缺乏特色,多数景点是对农业资源的简单利用,如采摘、品尝、餐饮等,而缺乏对农业活动、农产品的深度开发,缺乏品牌塑造意识,缺乏较高的项目组织、设计、创新能力。这样就使得农业旅游景点的项目大同小异,缺乏特色,从而也就缺乏持续的吸引力。

(2)农业旅游景点的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广州农业旅游景点主要有三种:一是农民或农村集体自发开发的农庄、农业果园等旅游景点,如瀛洲生态公园;二是由科研基地、农业基地发展而来的旅游景点,如广州水果世界、金颖园、从玉菜业有限公司等;三是旅游投资商投资开发的农业旅游景点,如百万葵园、祈福农庄等。前

一、二类,旅游人才都很缺乏,即便是象金颖园这样的大型农业科研基地,虽然有着非常好的农业旅游资源,在农业生产、科研方面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但是旅游专业人才却十分缺乏,因而使得景点的项目设置、市场促销、景点管理都没有充分发掘潜力,旅游接待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不高,导游解说人员达不到专业要求。从而导致宝贵的旅游资源被浪费,旅游经济效益也不是很好。

(3)农业旅游景点的空间布局不是很合理。主要是农业旅游景点的分布较为零散,既不方便旅行社组织旅游线路,也不方便游客出游,还不利于形成集聚效益。而在我国农业旅游最发达的成都市,最为知名的几个农业旅游景点都具有较大规模,如“郫县友爱乡农科村”。

(4)对农业旅游管理较为滞后。农业旅游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存在着点多、规模小、经营不稳定等情况,而相关的管理没有跟上。但是,农业旅游的管理却不容再忽视下去。因为,它一方面关系到农业旅游产品的长远发展,只有形成规范的管理,这一行业才能够真正吸引有资金、技术、市场实力的商家进入其中,也才能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促进优胜劣汰,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广大游客的身心安全。农业旅游涉及到品尝、采摘、耕作、住宿、娱乐等活动,都有可能影响游客的身心安全。在过去,由于农业旅游接待的游客规模不大,这些问题尚不突出,现在随着农业旅游接待的规模日渐扩大,一些游客与农业旅游企业、从业者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就会应用而生,一些安全事故也会出现,而用一般的法规政策无法对它们进行规范,因此,急需要有关管理部门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也急需要有关部门承担起管理职责。

4广州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则

4.1原则

(1)特色原则。农业旅游的发展应注意突出特色,特色即吸引力,特色即竞争力。因此,农业旅游的发展一定要注意充分利用特色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项目,打造特色旅游企业。依靠当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发展不同特色的农业旅游景点,是发展农业旅游的关键。而名胜古迹和名优特产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无形资产,与之结合,可提高农业旅游的吸引力和社会知名度。

(2)文化原则。旅游与文化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具有较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才会有持续吸引力。农业旅游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才有丰富的内涵,这样才能提升知名度,而且做到经久不衰。农村地区是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地区。因此,应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民俗艺术,如风俗传统、手工艺品、地方舞蹈、戏剧、音乐和古迹史话、传说,提升农业旅游的品位。

(3)环境原则。发展农业旅游一定要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农业旅游,顾名思义离不开农业。但仅有农业而无美好的自然环境和景观也就无法成为农业旅游。因此环境是首要的条件。在发展农业旅游时,应以不得妨碍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为前提;同时,旅游景点的项目设计、解说服务、配套设施等都应体现出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使游客在休闲旅游的同时,还获得环境保护的教育。

(4)市场原则。农业旅游的发展应该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一方面,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应满足市场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另一方面,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应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例如,可以借重要的旅游景点,统一品牌,促进农产品外销。各个农业景点还应注意瞄准特定的细分市场,确定好自己的发展定位,做好产品设计,形成竞争优势。

(5)乡村性原则。农业旅游是一种乡村旅游活动,乡村旅游活动,就要明显区别于城市旅游活动,因此,发展农业旅游一定要注意突出乡村的特点,也就是自然、生态、农业活动应是项目设计的主题,要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保持乡村的特色,在建筑的体量、用材、造型、采用的服务设施、绿化、道路等等方面都应有乡村风格。

(6)体验性、参与性原则。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一定要注意突出游玩过程中的体验性、参与性。现代人的消费,特别人是旅游,有着强烈的体验意识、参与意识。人们不再愿意被动地接受企业提供的旅游服务,而是更期望自己能自始至终参与其中。农业旅游企业在设计旅游产品时就可以创造条件让游客得到各种体验,得到稳定的、明确的、独特的并有价值的体验。而景点的吸引力、品牌形象在游客独特的体验过程中,将深刻地印在消费者的脑海里。农业旅游景点有着很好的条件为游客提供体验服务,如菜场让游客自己采摘蔬菜,在果园可以让游客自己采摘水果,在茶园可以让游客摘茶叶、做茶叶、学习茶艺,在奶牛场可以让游客挤牛奶,等等。农业旅游景点让游客参与到农事活动当中,不但可以提高游客的吸引力,而且还可以创造出更佳的经济效益。

4.2对策措施

(1)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对农业旅游景点的管理,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我国台湾地区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制定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发展观光农业规划书”等政策规章规范,促进农业旅游的发展,四川省成都市也曾制定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等地方标准,效果都非常不错。广州也应该制定农业旅游管理办法,对农业旅游景点提供旅游服务,提出强制性要求和指引性方向。强制性要求,是指景点在某一方面,如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一定要达到的标准;指引性方向,是建议农业旅游景点发展的方向。强制性要求和指引性方向的重点是建筑、道路、绿化、餐饮设施、娱乐设施、住宿设施、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安全保险、争议投诉处理等方面。其次是可以建立起“示范性农业旅游景点”制度。先期确定几个“示范性农业旅游景点”,对它们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促销扶持,以它们的良好发展、示范影响,带动其它农业旅游景点的规范化和快速发展,也促进农业旅游景点社会知名度的提高和市场吸引力的增强。再次是探索建立起农业旅游协会、农业旅游基金会等民间社团组织,促进农业旅游景点的互利合作。

(2)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完善旅游项目结构

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精心设计各种旅游项目,不断注重项目的创新,注重项目的特色和品味,例如可以请旅游专家、农业专家策划设计一些特色项目;二是充分发掘地方文化,将地方民俗、戏曲等作为农业旅游景点的吸引物融入到景区发展当中;三是注意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适量开发一些游乐项目,但不能喧宾夺主;四是项目的发展要注意细节、要有一定的深度;五是重点发展一些体验性、参与性强的项目。

(3)优化农业旅游景点的空间布局

一方面,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布局于城市边缘交通便利的地方。另一方面,引导农业旅游景点集中分布,或者依托重要的旅游景点分布,形成几个农业旅游景点较多、占地规模较大的农业旅游片区。如促进白云山、帽峰山地区的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这两个大型景区之间相隔不远,周边地区主要是农田、果园、菜园等,目前,这一地区已有不少的农业旅游景点。近期,广州应进一步推动这一地区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在这一地区的适度集中。

(4)搞好农业旅游节庆活动,开展农业旅游市场促销

农业旅游景点大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有限,因而,自身开展较大规模的农业旅游市场促销较为困难,在市场促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关部门可以通过采取举办农业旅游景点展销会,在有关媒体上农业旅游景点信息等方法促销广州的农业旅游景点、补贴企业或无偿帮助企业在道路上设立旅游景点标志牌等。还可通过电视、电台、报刊、互联网加强对城市农业旅游景区景点的介绍,在广州旅游网上设立农业旅游专题,介绍全市各农业旅游景点的详细情况,并注意及时更新资料、增添新的农业旅游景点资料,以反映农业旅游景点发展变化的最新动态、以及各农业旅游景点的联系方式、交通方式等;精心组织制作编写、绘制广州农业旅游指南、导游词、农业旅游景点分布及交通图等书籍、地图,并在市内各酒店、旅行社、旅游咨询问讯中心和有关的旅游展销会等场所免费向游客和旅游从业者发放。此外,还要进一步促进农业旅游景点与旅行社合作。旅行社在收客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各农业旅游景点应利用好这一渠道,通过双方收益的合理分成,提高旅行社开发农业线路、开拓农业旅游市场的积极性。

(5)鼓励乡(镇)村积极开发农业旅游

农业旅游不是一个高利润的产业,因此,很难吸引到大规模的社会资本,很少有大型工商企业会投资开发农业旅游。因此,农业旅游景点的规模一般较小、实力较弱。农业旅游的发展主要还是需要依靠农业企业的投入和农民的投入。而农业企业和农民的组织、协调能力、影响力、可利用的资源都是很有限的。因此,这就需要乡(镇)村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组织农业企业、农民开发农业旅游。可以在五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引导、帮助农业企业、农民树立起旅游发展意识、积极开发旅游项目;二是配合有关方面,加强本地区的旅游官传促销:三县编制建设发展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改善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四是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形成旅游景点或旅游项目的较大规模的集聚,如“荔枝村”、“杨梅村”、“香蕉村”等,使之对游客有较大的吸引力;五是通过村规民约规范农业旅游市场,促进有序竞争。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第5篇

[关键词] 农业科技示范园;概念特征;规划设计原则;规划设计内容

[中图分类号] TU98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4-59-3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Meng Na

(Excellence Property Group Limited Shanghai Branch,Shanghai 20024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ose parks need relevant principles and theories for guidanc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ummed up the features of such parks, and put forward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specific contents for the parks' planning and design.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s have a direct guidance on the long-term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ark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concept and features;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planning and design contents

近年恚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在全国各地已成方兴未艾之势,在此形势下,如何按照科学的理念进行规划设计,以促进农业生态园走上功能充分发挥的健康规范发展之路,是值得探求的一个重大问题[1]。

1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本内涵

1.1 基本概念

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以农业生产、技术示范及教育培训为产业,研发并推广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及新设施,从而形成农业高新技术的生产、开发、示范基地[2]。它是集农产品生产、农业高新技术的展示示范、农业技术示范与教育培训及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1.2 一般特征

依据有关学者的观点,如刘钻石[3]、苗志艳等对农业科技示范园特征的描述及分析,农业科技示范园园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特征:

1.2.1 高科技性。农业科技示范园注重农业高新科技的研发、引进及推广;积极运用信息化栽培、雨水收集、低碳能源技术等多样化新型农业高新技术,努力为园区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1.2.2 创新性。农业科技示范园响应国家创新的政策,注重研发并推广使用创新科学技术,吸收引进具有创新性的农业科学技术,增强企业创汇能力[4]。

1.2.3 多效益性。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与建设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并兼顾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等方面,进而使园区能够健康、长久、持续发展下去。

1.2.4 多功能性。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一种集多种功能与一体的新型农业园区,其基本功能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示范、技术研发推广、展示教育、休闲娱乐等方面。

2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

2.1 规划设计原则

2.1.1 科技先行。引进并推广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并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以科技为先导,建立和完善高效循环的园区产业链,促进园区主导产业的发展,促进示范项目的引进及开发,提高园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1.2 以人为本。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关注人的活动需求,从园区生产者的生产活动、工作者的日常活动到游客的观光休闲活动,在充分考虑这些活动能得以有序开展进行的基础之上,对园区的功能分区、景观节点及游览线路等内容进行合理地规划。

2.1.3 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即根据基地的详细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包括园区本身以及园区周边区域的资源条件等,如当地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农业信息、农业科技、农耕生态文化、农业设施等各个方面。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挖掘本土优势及特色资源,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促使园区达到与众不同。

2.1.4 统筹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进行可持续规划,兼顾近期与远期利益,综合发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尤其兼顾考虑园区发展的生态效益及文化效益,从而发挥园区的综合作用。

2.2 规划前期分析

2.2.1 背景条件。近些年,国家政府对农业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与发展也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和推动,国家农业部在“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因此,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深入分析园区所在政府相应的政策方针,对园区的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2.2 基地资源。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全方面收集园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农业资源,分析其优势资源及劣势资源,充分挖掘其特色资源,规避其劣势资源,可利用SWOT分析法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更好地对园区进行产业定位,进而形成与众不同的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园区。

2.2.3 基地现状。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地现状,指的是其农业及相关联的现状条件,包括:园区与城区的位置关系,原有用地状况,园区地块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方面的资料,园区所在地未来发展情况等方面,深入分析并进行合理规划改造,以期指导园区稳健持续发展下去。

2.3 规划设计具体内容

2.3.1 功能分区设计。根据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功能特征,可将园区分为农业生产区、科技示范区、娱乐休闲区及管理服务区,各区的规划内容各有相应的侧重,并始终以“科技示范性”为主题。

第一,农业生产区:该区域是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区域,一般选择地形、气候、土壤条件较好并方便排水及灌溉的区域,一般应远离园区的出入口、规划在园区的。与一般农业园相比,农业科技示范园更注重新型农业品种的研发、生产及推广,农业生产区主要包括农业种植区及农业养殖区。其中,农业种植区又可分为露地栽培区及设施栽培区。露地栽培区一般种植时令植物,注重作物间的轮作及间作种植,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园区的经济效益。设施栽培区常选用温室大棚进行规模化集中生产,并采用现代化、智能化温室设施管控措施。农业养殖区包括畜禽养殖区及水产养殖区,对园区有一定的污染,应规划在娱乐休闲区的边角地段和下风方向,并进行适当地隔离,远离游客的活动范围。

第二,科技示范区:该区域是新品种新技术生产示范、农业科普示范及农业科学研究的区域,一般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光照水分较为充裕的区域,可规划与农业生产区较近,可有效利用r业生产区的农业设施资源等;该区域的示范性项目可考虑规划在游客的主要游览线路周边,便于吸引游客进行参观学习,并能体现园区的科技示范主题。科技示范区主要包括科技研发区、科技展示区和科普教育区。科技研发区是进行农业高新品种、农业技术研发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区域,为农业科技示范园必不可少的场所。科技展示区展示农业科技、科技示范农业品种及立体栽培、循环灌溉等先进农业技术。科普教育区常设有农业知识长廊、科普厅等,展示农业新品种及新技术,对游客进行科普教育。

第三,娱乐休闲区:该区域是开展观光休闲活动的区域,是作为景区或景点最为丰富、最具乐趣的区域,一般较能吸引较多游客,因此常规划在靠近园区出入口,选择地形多变、景观层次多样化的区域,需要规划足够的广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娱乐休闲区主要包括陆地活动区和水上活动区。陆地活动区,常建设小木屋、休闲竹楼等具有古朴农业风格的景观建筑,可充分利用农业新品种如葡萄等攀援植物,形成纳凉赏景的休闲空间。水上活动区围绕景观用水规划,可考虑开发水上垂钓、水上捕捞、水上划船等休闲项目。

第四,管理服务区:该区域是园区管理及提供服务的区域,并能为游客提供餐饮、购物、住宿等入园活动活动的区域,规划时应考虑该区域与园区主干道有方便的联系。管理服务区主要包括配套服务区及办公展销区。配套服务区为游客提供游览、餐饮及住宿等服务,可考虑建设服务站、餐厅、住宿点。办公展销区包括园区工作人员日常办公、园区农产品的展示与销售,一般规划在园区的主入口附近。

2.3.2 绿化设计。本文研究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绿化设计,指的是园区园林绿化植物规划,不包括园区农作物的规划。规划时在满足植物布局规划美观的基础上,应以不影响农业设施功能为前提。园区绿化设计应与各区的农业作物保持协调统一,不同的功能分区其绿化的布局与种类选择也不尽相同。

第一,农业生产区:农业作物生产区、温室大棚周边及生产道路两侧不宜种植高大乔木,以不影响农业作物的生长为前提,一般考虑选择种植小乔木和低矮耐成活花灌木,再合理搭配种植地被草花植物,以形成丰富的“上木-中木-下木”景观效果,在保证其绿化美观效果的基础之上,所选植物所需养分应不与农作物所需养分进行竞争。

第二,科技示范区:该区域的绿化树种选择相对于农业生产区应更加多样化,综合考虑色彩化、香味化和美观化,考虑与农作物及农业设施的搭配,烘托农业设施的科技先进性,共同展示其科技性、趣味性及观赏性以吸引游客,并兼顾对园区绿化季相变化的考虑。

第三。娱乐休闲区:该区域的绿化规划可根据园区的主题,打造出不同意境的绿化景观效果。在游人活动较多的区域,需规划一定的开敞空间以保证游客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可考虑规划开阔的草坪,周围种植高大乔木以形成林荫效果。另外,该区域可考虑营建不同造型的花、果、菜和大花篮景观,从而展示园区的景观丰富度。

第四,管理服务区:该区域绿化设计较为多样化,既可以种植高大乔木并结合花灌木地被植物形成层次丰富多样化的景观效果,也可考虑种植较为低矮的小乔木并搭配彩叶树种,以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绿化景观效果。对于后勤管理,其周围可种植高大乔木进行遮挡。

2.3.3 道路设计及水体设计。农业科技示范园的道路系统是连接园区各个功能分区的纽带,规划时应充分结合基地原有道路状况,有效与自然地形、地势高差相结合,以达到用地的合理规划布局。园区的道路系统不仅担负着景观序列的组织作用,还能突出园区的生态功能,如廊道效应。同时,还应考虑将园区的示范项目有效进行串联,便于游客的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水体设计可以分为生产用水体系设计及景观用水体系设计。生产用水,包括水渠、水沟,结合原有地形进行开挖和改造。景观用水,多为水池、河湖,周边可开发一定区域的垂钓区。农业生产区附近水系设计以满足农业生产主要功能,同时可兼顾水系的景观效果应兼顾生产及景观功能;娱乐休闲区可仅仅考虑规划景观用水。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整个水体规划设计需充分利用园区原有水体状况,并将园区的示范项目有效结合进行合理布局和改造。

2.3.4 景观游憩设计。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游憩规划设计主要包括游憩项目、游憩服务设施及游览线路的规划设计,与一般农业风景园的游憩规划设计比较相似,但各个项目更加突出于园区农业的“科技示范”主题。游憩项目的设置加重农业科普教育类项目的开发与利用,可以考虑规划建设农业科普展示长廊、农业技术培训教室等场所,开展农业科技的讲解与推广、传统农业文化的普及农事工具的识别,也可以考虑开发采摘、种植浇水、施肥等农业活动体验项目,从而实现游憩空间与科技示范有效组合与渗透。游憩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游览设施、餐饮设施、购物设施、住宿设施、管理设施及宣传设施,规划时其具体设施项目可参阅下表1所示。

农业科技示范园游览线路的规划,需围绕农业科技示范进行展开,将园区的科技示范项目有效合理规划在游览线路的周边,并形成主次合理、动静适宜的游览线路。在具体规划时,应结合园区基地原有现状条件,根据旅游项目在园区的布置,合理规划园区的游览线路,使得道路系统和水体系统有序结合,形成丰富并富有变化的游览线路,以增加游客的游览趣味性。

3 结语

本文在总结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特征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该类园区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以科技先行、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统筹发展为规划设计原则,深入分析园区建设的背景条件、基地资源及基地现状,并提出了该类园区的功能分区设计、绿化设计、道路水系设计及景观游憩设计的主要内容,从而对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保证该类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雪慧,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应用理论分析[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人学,2009.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第6篇

一、当前迭部县旅游产业

发展现状和融资模式分析迭部县旅游资源可分为3个游览区、7个景、35处景点,其中腊子口战役遗址被列为30条全国旅游精品线和10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为部级森林公园,也是甘肃省重点推介的20个新景区、甘南州的十大王牌景点之一。扎尕那山更是被评为“全国十大非著名山峰”,还有诸多风光旖旎、璀璨神奇的原生态景点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有待开发。

(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迭部县有4家成规模的旅游开发企业,35家小型旅游点和农家乐。据统计,2014年迭部县旅游度假接待人数达37.7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9%,其中扎尕那旅游人数达25万人次,同比增长33%,旅游业综合收入达166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占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7.92%。随着旅游宣传力度的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迭部县旅游产业链得到了快速发展,收入逐渐增加。从图1可以看出,2005-2006年迭部县旅游综合收入呈上升趋势,2007-2008年出现回落期。从2009年开始旅游综合收入逐渐恢复正常,呈上升趋势发展。近年来,迭部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作为强县富县的支撑产业,2009年组织召开“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2013年拍摄红《迭部恋歌》,2014年拍摄微电影《迭部•卓玛的轮回》,使“迭部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加大,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有效拉动了迭部县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旅游景区、农家乐、文化娱乐、住宿餐饮业、商贸业、运输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1.旅游景区收入情况。以前,迭部县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天然的林木,但长期砍伐树木给迭部县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了遏制生态环境的破坏,从1997年开始实施“天保”工程,以此来减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天保”工程的实施,带来了迭部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迭部县利用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两次途径迭部,留下腊子口、俄界、茨日那、翠谷仓等一串串厚重的红色印记和伟大的长征精神,以“红”带“绿”发展旅游业。随着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旅游景区收入快速增长。2014年全县旅游景区收入312万元,比上年增长25.62%。

2.农家乐收入情况。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以景区为依托的农家乐、藏家乐、林家乐旅游项目快速发展,丰富了休闲旅游服务项目。农家乐是一种新的服务方式,主要是融合“吃、观、玩”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场所。从图2可以看出,农家乐是仅次于住宿餐饮业、商贸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截至2014年,旅游部门审定的农家乐、藏家乐、林家乐等休闲旅游点达到35个,直接从业人员500多人,农家乐、藏家乐、林家乐等收入达到2986万元,比上年增长48.32%。

3.住宿餐饮业收入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住宿餐饮业是旅游业带动发展最快的行业,游客除了观看当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对品尝当地的美食同样感兴趣。迭部县是藏民族聚居区,全县的建筑主要以藏式风格为主,酥油茶、蕨麻猪、青稞酒是迭部县最具特色的食品,全县餐饮、住宿业随着游客的逐年的增加得到了快速发展。2008年受物价上涨、自然灾害等的影响,出现回落期,但2009年开始逐渐恢复正常,餐饮、住宿收入从2005年的282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3584万元,实现了快速发展。

4.文化娱乐业收入情况。为进一步提升旅游品质,迭部县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相结合的文化资源。近年来,具有民族特色的休闲娱乐场所逐渐较具规模,2014年全县特色KTV、茶馆等休闲娱乐场所达25家,文化休闲娱乐业收入达1890万元,比上年增长35.12%。

5.商贸业收入情况。迭部县境内林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药材、山珍野菜等植物资源,盛产山珍、野菜,其中尤以“羊肚菌”为首的真菌类共40余种为珍贵,对蕨麻猪、山野菜、野珍菌等的深加工及土蜂蜜、青稞酒、藏族特色饰品丰富了旅游商品的种类,加之人们对养生的关注和重视,使其山野珍品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带动商贸业快速发展。2014年全县旅游商贸收入达3253万元,比上年增长32.15%。

6.运输业收入情况。交通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迭部县交通事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公路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但交通不畅仍然是制约迭部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瓶颈问题。根据《甘肃省迭部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筑巢引凤,跨二进三”发展战略,2010年迭部县对穿越白龙江大峡谷的省道313线进行了三级铺洁改造,穿越天险腊子口的岷代公路、江迭公路已经通车,宕迭公路工程项目基本竣工。交通的逐渐完善也是迭部县旅游综合收入自2010年以来逐渐升温的重要原因。加之迭部县旅游景点比较分散,旅游市场的活跃拉动了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出租、旅游专线大巴日益增多,2014年全县交通运输业收入达108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56%。

7.景区周边农牧民收入情况。迭部县的诸多景点位于乡间,部分农牧民自发参与旅游服务,为之服务的农村劳动力达到3000人以上,同时带动了土特产、高山蔬菜、酥油、蕨麻猪肉等销售,增加了农牧民收入,也为返乡民工拓展了创业空间。2014年全县农牧民接待游客达6.53万人次,收入达2214万元,比上年增长18.42%。

(二)融资模式分析

1.依托财政资金投入发展模式。腊子口是迭部县政府最早开发的旅游景点,是全额财政投资兴建完成的。自投资建设以来,国家财政共拨付资金9000多万元修建腊子口纪念碑广场、腊子口木屋、腊子口战役纪念馆、腊子口宾馆、腊子口风景管理局办公楼、腊子口景区朱立沟综合服务区排水工程、腊子口旅游接待中心等旅游项目。财政投资发展模式是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时旅游业的主要发展模式,但受经济增长放缓、物价上涨、景点建设规模投资不断扩大、县财政财力有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依托财政资金投入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融资需求,且已不适于迭部县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2.招商引资融资发展模式。目前迭部县主推扎尕那旅游景区建设,打造生态休闲旅游文化大县,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计划与省内外客商共同打造扎尕那景区。项目概算总投资人民币10亿元,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游客客服中心、景区大门、生态停车场、藏寨文化主题酒店、跑马场、登山游步道、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等,建设期限为5年,要求2-3年内完成总投资60%,远期4-5年内完成总投资40%。其中,2015年扎尕那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建设项目包括景区大门、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游步道、观景台、旅游厕所等内容。招商引资融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迭部县旅游业发展融资不足的困境,但扎尕那旅游景区建设工程浩大,投资金额巨大,加之景区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缓慢等不利因素,外界的投资方对此项目的投资兴建积极性不高,一味依靠外界投资不是迭部县旅游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3.银行贷款融资发展模式。迭部县信用联社累计发放贷款860万元支持公司发展。银行贷款是目前迭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依靠,但是多数旅游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达不到银行贷款的要求,有效信贷供给不足依然是旅游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为支持县域旅游产业链发展,人行迭部县支行联合县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迭部县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指导意见》,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县域旅游产业发展,全县金融机构从基础设施建设、网点布局、特色农家乐、旅游纪念品生产、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服务,促进了县域旅游产业的快速升级发展。截至2014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共向旅游企业、个体户发放贷款11763万元,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放贷款28665万元。

(一)发放旅游开发项目贷款支持景区建设

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服务,发放旅游项目开发贷款4290万元,支持旅游景区建设,加快了景区开发建设步伐。

(二)发放“农家乐”建设贷款,支持农牧民创业增收

全县农行、农村信用社针对迭部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向农牧民大力发放“农家乐”建设贷款,支持农牧民创业增收,截至2014年末,共发放“农家乐”建设贷款4293万元。

(三)支持旅游纪念品生产、民族特产加工企业,带动手工业、特色种养殖业发展

全县金融机构大力支持旅游相关产品生产企业扩大生产,促进民族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先后支持了腊子口旅游纪念品公司、迭部县天然食品公司等企业,发放贷款达3180万元。

(四)支持旅游产业基础项目建设,推进旅游大发展

全县金融机构重点支持当地旅游产业链基础项目建设,尤其是支持宾馆、酒店等旅游接待服务项目建设,以旅游业接待服务项目的建设带动配套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了县城中心广场开发建设项目、鑫洋大酒店建设项目、苯日钦牡宾馆建设项目、金龙商贸综合开发项目、腊子口游客服务中心项目等,先后发放贷款28665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旅游项目开发资金需求量大,贷款抵押担保落实难

目前,迭部县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主要以抵押担保为主,旅游项目开发以及相关产业开发所需要投入的资金总量大,建设、回收周期长,旅游项目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缺乏有效抵押物,加之迭部县融资担保机构规模小,各金融机构对此类贷款都实行了严格的贷款准入门槛,为了减少信贷风险,不愿将过多的资金投入到旅游项目建设中。

(二)金融服务方式单一,市场培育力度不够

一是旅游业信贷品种单一,目前辖内银行业无一家创新和开发直接以旅游业为主的信贷新产品;二是银行业对旅游企业市场培育力度不够,加之旅游企业自身经营不完善,缺少适合自身业务经营发展、适合金融机构支持、资金供需双方互利互惠的开发设计规划,旅游企业急需资金却没有充足的自我推荐条件,导致与银行难以建立有效的供需关系,金融机构逐渐对旅游企业缺少主动关注和培育。

(三)发展资金严重短缺,金融支持积极性不高

资金问题依然是迭部县旅游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旅游部门与金融部门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没有搭建起合作发展平台,金融机构对旅游项目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致使银行信贷总体投入不足。加之旅游产业所固有的特点及后续发展的不确定性,投资项目的抵押担保难以确切评价,地方融资担保机制涉入少,可操作经验欠缺,风险评估无可参照,使得金融机构对旅游产业的支持积极性不高。

四、金融支持迭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妥善处理旅游企业及项目

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积极探索发展旅游业保险市场进一步加大中征应收账款融资平台推广力度,盘活应收账款,有效缓解融资难问题,加快筹建县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的步伐,及早搭建新的信贷中介平台,对符合旅游市场准入条件和信贷原则的旅游企业及旅游项目,加大多种形式的融资授信支持力度,研究探索适合旅游企业融资、项目融资授信形式,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推行门票收入抵押贷款、在建工程抵押贷款、股权质押及股东担保贷款等多种担保方式,为旅游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金融通道。同时探索适合旅游企业特点和需要的新型险种和各种保险业务加快培育和完善旅游产业保险市场,积极开发适合旅游企业需要的保险产品,并按照收益覆盖风险的原则合理确定保险费率。

(二)创新贷款方式,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

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大旅游产业信贷业务创新力度,同时旅游景区及相关部门要加强与金融机构间的沟通协调,满足迭部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信贷需求,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一是各金融机构应根据旅游产业的市场特征和资金需求特点,立足旅游优势,突出支持重点。加大对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在贷款计划安排时适当增加对旅游企业的信贷权限和额度,在审批贷款对象时优先考虑旅游企业的融资需求。加强信贷政策与旅游产业的衔接和协调,在规避信贷风险的同时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点。二是建立适合旅游企业的审贷机制,允许有信用、有市场、有效益的旅游企业用其经营权或未来收益作为贷款的抵押物。进一步改革农村小额贷款制度,如放宽门槛、增加额度等,积极鼓励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发放利率低、周期长的小额贷款;将支持“三农”与支持旅游发展相结合,涉农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村旅游业的信贷投入,同时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户充分利用双联惠农贷款等发展旅游景区附近的农家乐、藏家乐的建设与改造,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针对旅游景区景点投资规模大、资金需求大的特点,尝试推行银团贷款模式,增强银行贷款的抗风险性。

(三)鼓励开发针对旅游产业的金融产品,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休闲旅游的信贷支持

结合迭部县当前旅游业发展实况,引导辖内金融机构认真研究旅游产业的行业特点、发展规律、运作模式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鼓励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旅游企业或旅游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要求的灵活差别化定价机制。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小微型旅游企业实行差异化的信贷管理和考核办法,细化市场,积极开发旅游产业信贷市场,努力满足迭部县旅游业的信贷需求,对一些特色旅游项目和企业要积极给予支持,促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四)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大力改善旅游投资环境

一是以县级财政资金为引导,募集社会资金,重点支持大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允许旅游开发公司以景区门票、土地质押贷款进行融资开发。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广泛吸引社会资本,通过合作、租赁、入股、承包等方式参与景区开发。同时要及时跟进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尤其注重在旅游整体发展规划、旅游行业经营管理和人才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优惠政策利用、财政税收政策调整以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的配套,确保旅游业投入的高效益。

参考文献:

[1]潘启雯.“新常态”考验底线思维和认知差[J].中国企业家,2015(1).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第7篇

虞城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前言 

为积极响应商丘市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积极融入商丘“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提升发展工程,切实推进刘集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使“乡村旅游”成为我乡新的经济增长点,我社经考察研究论证,决定依托我乡北部的明清黄河故道开发建设“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项目,打造“菜花小镇”。该项目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村民参与的方式,旨在打造一座风光秀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集“电商网店、亲子体验、养老养生、自助采摘、自助烧烤、休闲垂钓、林下养殖、花卉园林、农耕文化、孝善文化、乡村特色购物、农家风味小吃”于一体的现代化绿色休闲旅游农场。

二、项目概况

“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项目,地处豫东平原,位于河南省虞城县刘集乡北部,北隔黄河故道与山东省单县相望,东与苹果之乡乔集乡毗邻,西和“千年古城”利民镇、国家优质梨生产基地田庙乡接壤,虞(城)张(集)公路横穿境。该项目地气候适宜,四季分明,自然风光优美,周边常住人口达14.6万余人,具备良好的旅游开发条件。该项目占地面积约2200亩,分三期建设开发,总投资1.2亿元。   

刘集乡具有独特的农耕文化背景,本地区有长期种植油菜的习惯,盛产花生、西瓜、油桃等小杂果,农家柴火鸡、农家黑猪肉、甄寨的小龙虾、怪味黄瓜条等菜品极具地方特色,同时,古黄河治水英雄喝挡(赫党)二将军和苏楼村王刘氏剜肉奉母被称“孝思格天”等美丽传说,长期向刘集人民弘扬着忠诚孝道思想。“菜花小镇--刘集”是体验农家生活、享受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三、项目的必要性

1、随着我国即将步入全面小康社会,人们更加追求健康绿色,更加追求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高品质生活。当前,放飞心情感受,赏农村风景,过农村土生活,摘农田鲜果蔬,吃农家野饭菜,体验农村淳朴的农家生活的自然、健康休闲,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发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项目,既可充分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又可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助力当地农村经济转型发展。

2、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项目的开发建设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需要。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受到当地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整合开发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拉动当地的消费水平,同时解决了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群众收入,也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一举三得的项目。

四、项目的可行性

1、适应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推进了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而且把旅游、农业、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了结构调整,提升和丰富了旅游的内涵。

2、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国旅游行业迎来井喷式发展,而花海旅游更是热潮。春季旅游,3-4月份旅游是赏花品种缺失的季节,唯油菜花观赏担当大任。如何围绕油菜花打造特色景观,一直是各级政府、各个景区倾心关注的议题。目前刘集乡政府已经与澧县鑫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积极推广彩色油菜技术,通过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等方式,使油菜花的花色种类不断更新,专家经过40余年的研究,截止2017年已研制红色、紫色、粉红色、粉白色、桃红色等花色愈20种。彩色油菜花主要适用于各大景区及特色种植基地造景。因花种新奇、花色鲜艳、花瓣大,集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于一体,最大限度的挖掘产品的价值,极具特色且前途光明。

3、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旅游业具有极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开发农业旅游,向二、三产业交叉渗透,对第三产业带动作用强,同时充分开发利用了农村丰裕的空间资源和众多的家事活动、传统文化、风俗等无形资产,所需资金少,不但可缓解农村非农化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矛盾,而且可增强农民的决品意识,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动性加快,农产品变现速度加快。

4、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脱贫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开发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富裕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旅游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来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而且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业多项、多次增值,为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完美结合找出新路子、找到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城乡差距缩小。

5、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交流,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与品位。项目开发不但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提升农村生活质量,而且增强城乡交流,加快观念更新、提升品位,推动进步。

6、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发乡村旅游的生产素材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环境,因此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农地保护、规范开发、资源永续利用力度大,有利于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7、可以缓解假日高峰旅游压力,促进城乡消费。不但可以有效地对部分旅游者进行分流,就近带动消费者,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丰富城乡人民的消费及文化生活。

8、刘集乡地处黄河文明腹地,农耕文化底蕴深厚,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产业积极性很高。本地区有长期种植油菜的习惯,盛产花生、西瓜、油桃等小杂果,农家柴火鸡、农家黑猪肉、甄寨的小龙虾、怪味黄瓜条等菜品极具地方特色。绵延4.8公里的黄河故道大堤全部为新庄、朱集、甄寨三个村集体经济用地,没有当作承包地分给当地农民,项目建设用地不存在任何障碍。特别是作为项目景点精品聚焦的新庄村,村容村貌整洁,居民思维意识普遍较高,具备整村开发旅游产业的条件。

五、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一)项目设施

1、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道路设施  包括景区主辅道路、景观道路、林荫步道等;

二是供水工程  景区采用喷灌节水措施,安全绿色无污染。

三是排水及垃圾处理工程

四是鱼塘开挖

五是通讯、供电等设施建设

2、农户旅游接待改造

对原有的自然户进行统一规划,利用长期在外地务工农民闲置的房屋、院落低价租赁过来,统一标准改造成农家乐、民宿、客栈等,完善景区的小设施,包括填整草皮、绿化环境等。

3、各功能区的规划与建设

①种植园区建设。新庄村区域内黄河故道大堤堤面和堤脚共560亩,春季种植彩色油菜,夏秋季与进口红地肤进行轮作,朱集、石庄、甄寨500亩故道大堤栽植普通油菜,堤脚80亩栽植冰岛虞美人,古堤南北两岸120亩栽植多彩蔷薇,打造四季花海,供游人观赏;新庄村吴堤口村以东建设50亩以杂豆、洋芋、红芋、荞麦、山药等为主的小杂粮种植区,种植采取小畦种植、标准化作业,尽力体现田园风光;建设50亩食用药材种植园;建设50亩拱棚瓜菜种植园;懂菜基地南侧建设60亩有机蔬菜采摘园;园区北侧建设30亩奇异鲜果采摘园。合理搭配,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季生产、四季销售,既体现观赏性,又体现食用性。

②栽植园区建设。围绕现果园,进行改造,提升和扩建,增加新特优时令水果种植面积和小杂果的栽植面积,建设50亩大棚果园,尽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

③养殖园区建设。实施舍饲和围栏养殖,把肉食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建设千只围栏养鸡区、500只兔养殖区、500只鸭子养殖区,并积极引进新特奇品种,养殖孔雀、鸽子、彩色山鸡等;甄寨村建设650亩小龙虾养殖区。并建鱼塘两座,投放鱼、鸭、鹅等。

④休闲设施配套。围绕现有村落,把民族性与现代性、观赏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新建3个农家乐、2个土特产批零门店;建标志性景区大门2个,建停车场3个;改造提升民宿品位,建乡村宾馆10个;建设1处农耕文化博物馆、2个演艺广场;建设孝善文化产业园1个;建造5个邮票式点缀小型花园,20个休闲生态茶座,10个休息亭台、1座移动式游泳池、11座水冲式卫生公厕。

旨在把刘集乡建设成为虞城县居民的后花园、后菜园、后果园、后游园,建成乡村旅游示范地、农耕文化展示地、黄河文化的宣传中心、农特产品的集散地、风光展示的写作摄影基地。

(二)旅游项目内容

1、观光旅游项目:赏花、摘菜、林荫小道。 

2、农家乐项目:农家一日游、农事体验、豫东婚嫁体验(24拜)、 特色民俗演出、学做独有风味的农家饭、农家自酿葡萄美酒等。 

3、水上乐园项目:垂钓、游泳、水上游乐、湖中抓鱼、摸泥鳅等。

4、其它娱乐项目:篝火晚会、自助烧烤、下棋、打牌、品茶、K歌等。

六、市场预测与分析

1、游客旅游心态分析 

中青年市场:旅游者热衷于娱乐性、刺激性同时又具有放松心情,追求回归返璞自然的生活。

中老年市场:旅游者热衷于观光、文化、品尝、健身、购物、休闲等内容。

专业市场:旅游者热衷于观光、科研、文化、采风、购物等。

外来旅游者市场:热衷于民俗、民情、品尝、购物等。

2、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游客结构主要以商丘市虞城县游客为主。旅游方式主要以散客与团队并重,逗留天数为1-2天。游客动机以休闲、健身、度假、娱乐、购物为主,市域区内短途游客将成为景区客源的主要来源。据了解周边的田庙乡万亩梨园、利民古城、山东浮岗镇浮龙湖等旅游景点旅游形势日渐火爆,尤其前往山东浮岗镇浮龙湖的各方游客越来越多,由此预计每年将会有3万人以上的客源。

七、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共分三期完成:第一期工程到2019年12月完成投资8000万元;第二期工程从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完成投资2000万元;第三期工程从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完成投资2000万元。

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本项目具有较强的旅游优势,从该项目建成第一年开始回收,预计年均游客量可达3万人以上,经济效益可观。

(二)社会效益

本项目建成后,有利于解决当地部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家庭成员的转移就业问题,可安排1000余人就业,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有利于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同时还将带动辐射周边乡村经济、交通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二)生态效益

本项目在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生态文明建设、地方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更为利于取得竞争优势、赢得游客和占领先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进一步得到优化。

九、环保措施

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不会产生破坏,反而进一步加强了绿化保护;在营业过程中,对外不会排放废气、废渣、废水等“三废”有毒物质,对周边的环境也不会产生影响,是一个典型的环保型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观光项目。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第8篇

关键词:生态旅游农业 开发模式 可持续发展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并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对外开放,面对国际农业政策环境和国际农业市场的挑战,我国必须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走市场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与国际农业市场接轨。国内外的实践表明,生态旅游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可缓解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收入,同时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使其纳入良性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资源,有助于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旅游农业产生的动因与背景。

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其前身为珠海县(后改市)农科所,成立于1963年,最初主要从事以水稻为主的农作物良种繁育,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建特区以后因城市发展需要,原在市区的1千多亩试验田被无偿征用,市府只在城乡结合部梅溪村划出247.9亩荒坡地,补偿10万元。珠海农科人发挥特区首创精神,积极发展以无土栽培、组织培养、转基因等生物工程为重要手段的高科技生态农业,主要从事蔬菜、禽畜、瓜果和花卉等科研、生产,开始了第二次艰苦创业。

经过数年的艰苦奋斗,基地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土栽培的“神话”,北瓜(新疆哈密瓜等)南移的奇迹,使珠海农科中心成为农业线的一面旗帜,对外开放的窗口。外国贵宾的参观访问,中央领导的亲临视察,兄弟省市的组团考察……成为我们搞旅游的外在诱因;而珠海被评为“旅游城”后,市旅游局亦在寻找新的旅游项目开发,特别是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他们亦把目光瞄准了梅溪科研基地。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珠海市无土栽培旅游基地—“农科奇观”即告诞生。我们认识到农科单位如果不进一步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等、靠、要”的束缚,就没有发展前途。必须面向市场,走科研为主,多业并举,综合发展的道路。而农业高科技资源不但是生产资源,其形成的奇特的生态景观和本身具有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观赏性、可参与性,实际上也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几年来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亦证明了这一点。

二、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及特点

1、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开发田园旅游资源为重点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它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是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高效农业,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农事活动融为一体,由一产向三产延伸渗透、农游两业交叉融合的新兴产业,并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活于一体,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和新的亮点。它既具有生态性、生产性、商品性、观赏娱乐性、参与性和教育性等多种功能,又有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2、生态旅游农业的特点

①以生态农业生产为基础,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达到农业可待续发展与缓解旅游业压力,为人们提供新的、使人身心愉悦的休闲娱乐场所,必须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整治,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②以旅游经营为重点,重视有效开发旅游资源,按照旅游业发展要求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规划,切实保证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和体验品尝等服务;③具有高效益、低风险特点,经营生态旅游农业可获得农业和旅游业两种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当由于气候条件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条件的不稳定性造成农业生产减产时,常可通过旅游提高农业附加值而相对减小农业风险,而旅游淡季时农业生产又可弥补旅游收入的下降;④具有娱乐性和参与性。生态旅游农业活动包括农业观光、乡村度假、民俗乡情体验、水果美食品尝、农事劳作、文化娱乐、农业技艺学习、乡土文化欣赏、购物等娱乐性和参与性都很强的活动,让游客通过参与多功能复合型旅游活动,获得丰富的旅游体验和精神享受;⑤地域限制小,形式多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传统的旅游业发展受优美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或园林建筑等旅游资源分布的限制,而农业旅游资源广泛分布在城市郊区、周边农村等地,只要稍加开发就能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同时农业可为游客提供参观、品尝农产品和体验农事等各种形式的旅游服务。

三、我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现状

1、重复建设严重且开发深度不够。近几年来生态旅游农业景区(点)的数量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1996~1997年已动工和计划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观光农业项目在7个以上。很多景点的投资者就是当地的居民,他们缺乏市场观念和科学的开发理念,按照自己的理解或模仿他人的经营开发模式仓促上马、开山修道,为了降低成本,都会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审查评估,没有深入的市场调研、科学的规划和市场定位,造成后期经营、管理以及资金方面的困难。这样就导致高质量的项目相对较少,不少生态旅游农业区功能设计简单、重复,层次较低,缺乏特色和新意,市场竞争力不强;另外是旅游商品不但品种单调、花样少、更新慢,而且多为未经加工或简单加工的初级农产品,缺乏地方特色和生态农业特色。

2、开发时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严重。目前一些景区的经营人员以及游客生态保护意识淡薄,不少景区也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物质设施和技术装备。随着游客的纷至沓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游客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饭店、“农家乐”等服务系统产生的污物没有得以妥善处置,废物到处堆放,污水随地排流,不但影响了景观,而且污染了环境;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娱乐设施产生的噪声等使景区形成多重污染,降低了旅游地的质量;物种的不合理配置,严重影响了旅游区物种的生长发育和更新,打破了生态平衡。

3、基础与配套设施落后。在目前的生态旅游农业景点中,仅有少数景区公共汽车可以抵达其附近的城镇、景区或景区内部,多数景区离公共汽车站较远,也没有旅游专车,游客到达景区极不方便。此外,景区内部交通条件通常较差,路面过窄或路况不好,旅游旺季拥挤堵塞,雨天泥泞不堪。这些都成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此外,景点内邮电通讯配套设施落后,还缺少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机构。景点缺乏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开发资金不足,融资问题严重;二是许多景点才刚刚起步,规模较小,游客接待能力有限,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得较少。此外,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宣传力度不够以及淡薄的市场意识,都严重制约了生态旅游农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