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13 16:43:18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第1篇

关键词:企业设备管理 重要性 思考

1 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的生产活动离不开设备,设备是企业生产效力和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对设备管理进行加强,可以使企业维持有条不紊的生产秩序,使企业的生产效益得到提高,给企业带来活力,为企业提供一个良性循环的生产环境,促进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设备管理是其重点,企业生产设备是基础因素,它可以对生产力产生重大的影响。它使得企业进行各项生产活动并保证生产有序进行得以实现。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设备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管理好设备,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提高。

2 设备管理与设备运行的关系

设备管理的水平高低,对企业的技术和装备都将产生直接影响。只有进行科学化的管理,设备才会发挥出高效能。设备管理是否有效,决定着生产设备能否维持一个正常的工作状态,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

3 提高维修质量,设备管理必不可少

影响设备维修的时间和质量重要因素就是设备管理水平。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并在保证检查维修质量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缩短维修时间,如此,生产效率和设备的可开动的效率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企业使用的设备检修时间太长、生产效率低下,但是只要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并以保障质量为前提,检修周期的缩短并非遥不可及。

4 设备管理与经济效益

设备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依据。所以,应不断提高设备管理的水平,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以及装备水平,合理减少投入到设备检修中的流动资金,如此可以达到以最少的成本去进行设备维修;另外,设备管理人员和设备检修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也要不断地提高,这样,企业的生产目标才能实现。设备管理才可以获得效率和效益的双丰收。

5 基于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5.1 对设备档案进行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的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设备档案的管理和健全。它负责对生产技术资料的收集、记录、整理、统计等内容。设备档案可以切实反映设备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是具有保管价值的重要而且原始的记录。然而,在现实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设备档案的管理工作常常被忽略或只被进行了简单处理。设备档案管理的目标是科学化管理,而是否规范和按制度进行是检验科学化的两个重要内容。只有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合理高效地利用设备,才能保证设备档案的质量高并且利用价值也高,这样,才能达到设备管理的真正目的。

5.2 对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建立。要想对设备结构进行优化组合,就要高效率地使用设备和不断更新设备。首先,利用企业的内部网络对设备的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进行追踪管理,以保证设备能够被高效地使用。第二,通过联网对设备的有关信息进行了解,以达到合理利用设备的目的。也就是说,提高设备的技术水准、合理化设备结构,使它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从而促进生产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5.3 加强设备的管理。不断完善设备管理决策。设备维护保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就是对设备进行管理。对设备工作进行强化,可以使设备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降低零部件的磨损程度,减低设备发生事故的概率和给企业造成的直接损失,并使动力偏高的局面得到缓解,从而起到使设备的检修周期得以延长的目的。制定机械设备周期表,通过周期表对油的特点、具体种类、加油数量以及检修周期进行监测。与此同时,应让专业的职工来进行工作,记录用油的具体数值及情况,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相关方面的人员应从技术的角度对员工进行引导和抽查,以确保其完成本职工作,作为以后工作考核的依据。

5.4 启动预先检修的计划。每月的预先检修计划也是为了防止或者降低故障发生。第一,摸清工作人员使用设备的情况、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以及平时点检的结果制定出预先检修的周期,而后依据周期制定出预先检修的计划。在点检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设备也可一并纳入该计划,这样可以修理出现疲劳状态的设备,以达到节约检修费用的目的。企业的生产、技术改革、资金计划都可以以预先检修计划为根据。另外,企业各部门应紧密合作,对于技术部门来说,将生产技术、设备配件、企业职工做一个合理的安排,使准备工作尽可能做到万无一失,达到减少检修时间的目的。技术人员制定好预先检修计划之后,结合上个月的预先检修计划上报该设备修理部门,设备修理部门就能按照计划合理安排工作。尽可能地避免不在计划之内的停工时间增多,甚至造成故障,使公司的经济利益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第2篇

关键词:建筑经济管理;招投标;重要性

一、工程招投标管理中建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1.有效的投资成本控制,可以增强资金的利用效率

作为市场经济环境中重要的一种竞争方式,通常情况下,在工程投资公司中,其会通过公开投标的措施,选择最为合适的承包商,在招投标合同书中,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合同价款等进行确定,在招投标过程中,所包括的内容具体为工程质量、进度、投资金额等等。只有做好了招投标工作,才能够有效帮助整个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要想最大程度的发挥招投标工作的作用,就一定要高度重视招投标工作中的建筑经济管理,通过有效的建筑经济管理,来确保企业可以科学、合理的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分配,利用组织来对各种人才进行调动,并充分考虑到投资的投资环境,在确保工程质量满足实际要求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提升效益,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合理的招标文件。就我国来看,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当前工程预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模式,在应用该模式的情况下,许多施工企业都会钻空子,所以,在进行审核的过程中,相关招标人员必须要对不宜标价的工程量清单展开严格的审核。通过投标的方式,能够实现对建筑设备供应商及施工材料的充分管控,进而实现对投入成本的减少,为投资效益的最大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高招投标工作的技术性及规范性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影响下,各个行业的竞争都变得更加的激烈,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行业,建筑行业间的竞争往往更加激烈,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从根本上增强自身实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为此,企业必须要对管理能力及科技水平方面有高度的重视,并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相关招投标管理人员有更高的要求,确保所有招投标管理人员都能够有足够的决策能力,同时能够深入掌握工程投标活动的策划流程,以此来帮助企业选择更加合适的投标项目。此外,除了要有足够投标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还有具备专业的商务金融工作人员来进行协作,保证所编制的投标文件更加科学,更有依据,增强企业的中标率。

3.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监管体系

根据我国当前所出台的法律法规来看,在进行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时,对于招投标单位而言,其必须要在相关的招标文件中,严格明确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各项参数,此外,设计方案内,投标方应明确具体的施工工艺与工程参数。如果投标方要想中标,那么就要对资源进行优化的配置,但在此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拟建工程的招标单位的各种要求。而通过对建筑工程招投标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实现对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够深入反映出其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以此来使得企业监督体系及监督方法更加健全。在此过程中,应结合招标的实际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对相关的监管和合同进行不断的优化,从而实现对监管能力的增强,为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实施做出保障。此外,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成本问题。根据工程招投标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最大程度的发挥招投标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深入落实对企业日常建筑体系的建立、完善。必须要注意的是,针对其中的各种问题、缺陷,政府应结合相关部门来制定出科学的整改措施,以此来为各执法部门的合作、交流做出帮助。在招投标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要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来更加高效的对招投标中相关工作人员的审查,并进行严格的登记,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于施工现场中安装摄像头,来实现对招投标工作全过程的监督、记录。在进行施工时,为了防止出现转包工作而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招标企业必须要做出不转包的承诺,从而有效增强工程监督的经济管理。最后,在合同内,必须要明确的规定业主及承包方的权责,防止双方在之后产生纠纷。总之,通过合理的措施来促进招投标企业间的建筑管理效率,并使得监管体系更加的优化,对企业建筑经济管理的开展有很大帮助。

4.有利于建筑经营成本的减少和施工工艺质量的提升

就我国来看,在未深入落实招投标管理制度前,很多建筑工程的项目施工费用都很容易超出预算,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市场未能够对建筑施工单位提供公平、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条件,存在各种违法违规现象,例如权钱交易等。但在招投标管理制度落实之后,建筑企业能够在市场中选择更加安全、公平的竞争环境,从而极大的消除了其中的各种不公平竞争行为,实现了建筑成本的减少。同时,在公平公正的建筑竞标平台的作用下,许多中小企业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在建筑工程招标管理深入落实的今天,施工工艺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在近些年,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所涉及的内容、领域也变得更加丰富,在此背景下,对于招投标企业而言,要想实现中标并实现对自身有效的管理,就必须要不断创新工艺、技术,还要对市场进行详细的调查,从而研发出更有竞争力的技术方法。就建筑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通过有效的建筑经济管理,能够极大的降低其建筑经营成本并提升施工质量,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第3篇

一、创建特色学校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基础

高台县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通知》精神,围绕《高台县中小学特色学校评估标准》,以大课间活动、快乐星期三活动、阳光体育活动、体育中考为载体,以运动会、艺术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争先”实践活动为平台,严格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保证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时间,落实中小学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目标,全面提升“123工程”(即掌握一门才艺、两种健身方法、三项生活技能) 实施空间,培养学生的体育艺术特长,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扎实开展新课程实验,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特色的素质教育办学目标,以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特色学校”快乐校园创建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服务。

二、创建特色学校要以构建和谐教学秩序为前提

孕育创新情感,激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是建立和谐教学秩序的核心。教学活动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继承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另一方面则是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各种方法技能的训练,孕育学生的创新情感,激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要学习新理论,树立新观念,提高自身对教育教学新事物的认识研究能力,真诚勇敢地做新的课堂教学秩序建立与完善的理论与实践的支持者;同时要强化教学的民主意识,构建自主、开放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差异”与“全体”、“严肃”与“开放”的关系,既讲群体目标任务,又讲个性化分层落实,以取得实效,为学生尽量多地提供发表言论、展示才华的平台;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良好的言行习惯,引导学生敢于质疑,面对“登台”、“亮才”,既讲“当仁不让”又讲“君子风范”,既体现主体性又体现合作意识。

三、创建特色学校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是教育教学质量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中头等重要的任务。“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其本身的师德、敬业精神、工作责任感等会影响教育学生的一生,是隐性的素质教育。因此,要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整体素质,我们要求教师强化两种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树立三种意识——教改意识、求实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做到“四个一”——关心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上好每一节课、规范自己的每一个言行。要引导学生快乐发展,教师首先应该成为快乐发展的榜样,为了使“快乐学习,主动发展”的理念转化为学校全体成员共同的教育理想和自觉行为,要建立爱岗敬业、安于工作、乐于奉献的教师成长机制,提倡自主负责的主人翁精神,促使教师扎实完成本职工作;要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和优化评先、评优、评奖的各项指标体系和模式,逐步形成认真钻研业务、争先创优、努力进取的教学氛围;要建立尊师重教人文关怀的保障机制,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内在动力,优化教师个体和群体素质。

学校应通过各种方式为教师搭建发展创造的平台,激活教师的内在动力,强化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促使教师由传统的课程实施者、组织者向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研究者转变,在课改这个舞台上使教师真切感受到自己聪明才智得到发挥的快乐,由衷地感受到教书育人的幸福。 四、创建特色学校要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动力

构建和谐校园要以“建构有尊严的教育生活”理念引领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并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努力追求高品质、新视角、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尊严是人的第一需求,学校要精心呵护每一位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热情,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服务、搭建平台。要把人本观念体现在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考评、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和教师始终体验到尊严,体验到自己生存的价值,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充满热情。建构有尊严的教育生活,追求让每一位师生都享受和创造有尊严的教育生活,这不仅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和追求,也是对教育尊严、教师尊严、学生尊严缺失的积极回应。学校要从各个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让师生体验学校时光的快乐与幸福,为学生的自主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师生具有充盈的尊严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同时,要积极推进民主管理和管理机制创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办学思想、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全面融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为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五、创建特色学校要以现有资源为条件

特色学校建设,就是对自身优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任何一所学校无论其规模大小、历史长短、环境好坏、条件优劣,总有相对而言的优势资源,把自身的强项和优势资源充分挖掘出来,不断加以充实、完善、凝练、提升,就能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高台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建立了公用经费、场地器材保障机制,用学校公用经费的20%统筹配备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教学设施,按照《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要求,通过政府采购统一配备了保证学校体育课教学、业余训练所需要的各类器材,丰富了师生校园快乐学习资源,并充分发挥了它们的育人功能。同时,学校一方面绿化、美化、净化校园,让学生在优美洁净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努力创设浓郁的快乐的校园文化,营造出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耳濡目染,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学习效果。

六、创建特色学校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体现教育的普惠性,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所有学生均等地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营造适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生态和文化环境,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创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从学生成长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校园的主人,体验学校的人性和人本关怀,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教师要用真心、真情、真诚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进步,用爱心和责任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力,用智慧和才能点燃学生的心灵和希望,用心血和汗水赢得学生和家长的支持与信任,用人格魅力和学识水平来感染教育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服务。 因此,创建学校特色,不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七、结论与建议

1、加强对特色学校创建的领导,促进创建活动常态化。教育要在区域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凸现学校个性化发展,学校要为实现办学特色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要有个性化的校长、有特色的教师群体、有特色的办学机制、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有鲜明的特色成果。学校特色可通过办学思想、教育的特色、管理的特色等方面体现出来。教师发展学校,要不断加强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实践,培育教育风格,健全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凸显“健康第一”的办学理念,提升学校品质,形成学校特色。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第4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考试改革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是近年来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上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由于诸多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滞后已经成为了困扰教师、学生,并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瓶颈问题。科学而又符合教育规律的考试,不仅能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更有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树立现代创新教育价值观,通过改革考试机制,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成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体现创新教育要求,全面突破传统应试考试观念

1.创新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是引领社会进步、提高民族核心竞争力的直接因素。创新教育以追求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它不是教育者被动成型过程,而是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使教学过程成为教育者不断寻求理解、探索和完善的过程。高等学校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必须认识到以前那些传统应试教育的落后教育思想及观念的弊端,树立现代创新教育观和考试观,对传统的考试观念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教师讲授为主,通过灌输理论来进行,导致考试过于倚重对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基本结论的记忆,忽视了对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其结果是学生不仅没有通过考试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不会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和揭示现实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现象和热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应用的教学要求。

创新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实践性。转变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由偏重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向重视学生实践能力转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条件,把考试真正当作培养、提高和考核学生素质与能力,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的有效手段。

2.创新教育要求不断改革创新考试机制。在教育管理体制当中,考试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考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并有一个指导、激励和督促作用,不仅能促进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应全面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的日常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德品行。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方法受应试教育和传统考试观念的影响,在形式上以闭卷考试为主,在内容上以记忆性的知识点为主,拘泥于书本知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结论的标准化考试答案,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考核只是反映学生的记忆水平,习惯于标准答案的人必定思想封闭、缺乏创造性、不能容忍多样性。这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要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是完全相悖的。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型教育目标的要求,无法实现通过考试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停留在了“知”的层次上的考核容易导致“知行分离”的尴尬现象。

科学、恰当的考试机制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高校必须站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上认识改革创新考试机制的重要意义。考核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记忆为主的机械考核向深刻理解理论意义的考核转变,以培养创新情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为宗旨。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意识要融入考试改革的全过程,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重点研究考试内容、形式、评价方式等环节如何改革创新,从而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和提高,体现新课程体系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机制与创新教育不协调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改革重点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考试改革注重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和统一化,没有提高到创新教育的高度去界定它改革的标准,考试的作用和功能难以充分发挥,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1.考试内容的教材化、陈旧化。长期以来,高校的考试方式只从书本、课程内容出发,局限于指定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几年投有变化,试题更新慢。部分教师根据课堂讲授的知识点进行出题,往往强调考书中哪部分重点内容或者笔记中的重要知识点,缺乏对教学大纲的深入研究,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经掌握的中学政治理论课内容重复,各门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交叉和重叠部分不做取舍,原理相对滞后现实生活,远离学生的个人实际和他们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由于大部分教师会在考前划范围、定重点,平时不努力学习的学生靠临考前强化记忆、复习教师指定的范围,通过投机取巧考试及格就算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没有完全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不能通过考试与教学形成良性互动,缺少了生动活泼的改革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学生对于“假、大、空”的教学及考核越来越反感。另一方面,这种考核方法无法考核出学生的真才实学,会对学生平时的学习产生严重的误导,脱离生活气息的理论考核会严重挫伤认真学习的学生的积极性,无助于创新能力的养成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偏重基本理论知识的记忆程度的考核,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惰性,使更多的学生靠考试临时抱佛脚蒙混过关。

2.考试形式的单一、刻板化。目前,高校考试考核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有两大类。一是采取的是一卷式闭卷终结性,考试题型主要是固定不变的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和简答题等常规类型。这种形式造成学生定式思维的惯性,只重视期末考试,考前突击,死记硬背,不重视平时的学习积累。这既不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也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影响灵活、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二是不少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开始采用“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进行,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传统。平时的出勤、作业、课堂表现、道德纪律表现在考试总成绩中各占一定比例。但由于期末考试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一般在70%左右,考记忆性的东西的题型较多,而综合性思考题、材料分析、原理应用题、辨析题等需要思考的题型很少,基本上与前一类无太大改变。一些学生平时不听课、不看书,考试时则拼命背复习题,结果也能过关,“平时松、考前紧,考后忘”的形象无太大改观。

考试形式的单一、刻板化严重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受传统考试观念的影响,闭卷考核居多,开卷考核少;笔试为主,面试、答辩的形式少。受考试方式的影响,教师的讲课方式和讲课内容尽量做到与考试的方式和内容挂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围绕考试的标准化、精练化的条条框框进行,留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机会少,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也很难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3.成绩评价方式的封闭、精确化。大部分高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一考定乾坤”,重视考核书本基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没有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和综合能力的考核。教师在评卷时采取封闭式考评,事先做好标准答案和采分点,不同题型组成的试卷都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因师生比例的失衡,为减少评卷工作压力,很多题型采用计算机评分。评分过于注重划一、记分方式容易,学生的个性化观点、分析资料和论证观点的能力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考查,也无法考查学生对问题的全面思考、深入分析和评判、发表有创意的个人见解的能力。这样扼杀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扼杀了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无形中误导学生重记忆轻能力。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教学效果的检验也不同于专业课,大多采用百分制的记分方式过于追求精确化,过分依赖于考试的总结。忽略了思想政治课学习效果对个人影响的“隐性”意义和其考试的诊断性、导向。这样容易把教学引入歧途,走入片面追求分数的误区,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

三、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改革创新思想政治课考试机制

在新形势下,面对当代青年大学生需求多元化的趋势,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牢固树立起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意识,站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充分认识改革创新考试机制的重要性。从改革传统考试方式入手,引导学生全程参与课程为主要思路,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发挥改革创新的能动性、积极性,摸索出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特点和教学目的的考试机制。

1.由传统的“单一阶段”转换为全程考核。考试作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环节。改革创新思想政治课考试机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更好地发挥德育课程的育人功能,所以考试改革必须本着服务于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来进行。以考促学,以考促教,通过考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提高道德教育的整体效果,促进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去思考和分析具体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必须由传统的“单一阶段”转换成全程多元化考核。就是除了传统的期末考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不仅仅表现在由期末的好成绩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程度,更体现在要将这些理论逐渐内化成为自身的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不仅体现了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政治立场以及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而且体现了大学生对社会基本道德准则、法律规则的遵守以及对崇高道德境界的追求。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鉴于这一特殊性,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全程的考核显得非常重要。一方面,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对学生的思想品质、知识构建和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的切合实际的考察与检验,通过一次次考核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最终使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在全程考核中促进教与学的统一和互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了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强化了教师和学生对于深层次问题的深度探讨。另一方面,在全程考核中注重了学生的平时出勤、课堂表现、日常行为表现等在总成绩评定中的比重,引导学生全程参与教学互动。不仅消除学生从内心对于考试的恐惧,还有利于改变过去临考磨枪的学生模式,带动全体学生参与和体验。

2.由“一卷式”转换为复合型多元化考核。标准化的 “一卷式”闭卷考试模式侧重于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记忆,这对于强化学生的理论素养是非常必要的,但很难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进头脑”的教育目标。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为了自身内在素质的提高、形成高尚的道德行为而学习。必须从考试的每个环节上入手,尝试建立复合型多元化考核机制,使改革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考核内容上,要根据各门课程具体的教学目的,以能力考核为主,把死记硬背型基本知识试题压缩到合适的比重,重点考核强行记忆必须掌握的重点理论知识,内容不能太多。将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学习过程纳入考核体系,科学制定包括考勤记录、课堂提问成绩、课堂纪律等恰当的成绩比例,从而督促学生重视参与式的互动教学过程。同时,可以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单一能力与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等多种形式。

在方式与手段上,设置多项考核模块,以学分制形式将成绩评定多元化。可以采取闭卷与开卷相结合,闭卷侧重考核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围绕着传统试题类型如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等进行。开卷侧重考核学生能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采用材料题、案例分析、问题综合探讨、课程论文等题型展开。同时,可大胆在平时和期末尝试面试,着眼于考核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和个人综合能力。面试要根据课程内容和社会热点问题,采取课堂提问、讨论、演讲、指定命题等方式进行,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3.由注重知识转向强化实践能力的考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实践性的增强决定了在考试中要体现理论结合实际的内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利用假期、周末和课余安排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国情的了解,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并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为了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使学生能更好地主动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要把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形式作为考试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把实践教学制度化,通过调研报告、小论文、热点专题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孙银莲.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2).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第5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理性思维

一、初中生物教学对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优势

理性思维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生物课程中最重要、终身受益的学习成果。初中生需要在生物的学习过程中着重锻炼理性思维的培养,拥有高效理性思维的能力。下面是初中生物教学对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具体优势。

(一)提高学习严谨性

生物的背诵和理解过程中需要有高度的严谨性,缺一个字、少一个字都会使得自己描述的内容完全违背课本教材上的内容,而且一步错步步错,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学生在生物课堂上,为了避免更多错误的出现,都会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保证所学知识的严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严谨的思维,就不会通过自己的情感思想来进行判断。因此,生物学习越严谨,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就越容易,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会更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老师重复讲述内容的繁琐,方便老师的教学。

(二)增强思考准确性

生物学习中有很多需要思考的东西,而且学而不思则惘,学习和思考是相关联的,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不断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同时思考也需要一定的准确性,学生在思考中要保证思考的方向、内容有根据,有自己的想法。因此,在这种思考的现象下,学生也通过增强思考的准确性培养了理性思维。学生要理性地思考问题,将问题理性的分析和探究,这样才能提高生物学习的效率。

(三)促进实验有序性

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的实验探究,学生在操作实验的时候需要知道实验的操作步骤,不能颠倒顺序,增加或者缩减操作的步骤,不然重复实验很多次都可能不会得到准确有效的数据。要保证实验的有序性,学生同样也需要有耐心,理性思考进行每一个实验步骤,探究实验过程中每个实验步骤的要求和目的,从而在得到更准确合理数据的过程中锻炼理性思维,高效培养理性思维[1]。

二、初中生物教学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培养理性思维的关键是将生物学提问、探究和思考等各个方面和理性思维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从而促进理性思维的激发和活跃。下面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理性思维的具体策略。

(一)提问引导理性思维

初中生物需要背诵记忆的知识很多,学生总是背了又忘,忘了又背,思维没有连贯性和顺序性。因此,生物老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通过提问学生讲述过的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维的构建。例如,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材“激素调节”这一节的学习,里面讲述了人体主要的各种内分泌腺,还有内分泌腺分泌激素来促进人生命活动的调节。激素和腺体的背诵容易记混,而且内分泌腺没有导管这个做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会解释和记住的。此时,老师就可以进行课堂提问,像“为什么内分泌腺没有导管?”“甲状腺功能是什么?”等等。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来让学生进行理性思维的创建,引导学生运用理性思维来背诵理解所学内容,通过理性思维更好地解释老师提问的问题。

(二)探究活跃理性思维

生物中有很多的实验探究问题。实验探究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严谨理性的思维,其能保证实验准确有效地进行。同时,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深刻地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结果,验证结果,在这一步一步的操作下,可以活跃学生的理性思维,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例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实验探究过程中,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两种细胞的结构是不同的,观察的洋葱鳞片叶细胞是有细胞壁的,动物细胞是没有的。而且植物细胞标本在制作过程中为什么要用内表皮,为什么放在载玻片上的时候需要在上面滴一滴水等等。这些实验探究过程中会有很多的不明白和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实验中,学生通过探究可以活跃理性思维,更好地增强理性思维的培养。

(三)思考结合理性思维

生物的学习除了背诵还需要思考,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见感性地来判断生物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思考的时候,学生需要理性、有依据地进行思考总结,提高认知的准确性。例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一课,食物中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和微生物等六类营养物质,但是各种物质的功能和含量是不同的,糖为人类活动提供能量,脂肪保暖等等。很多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的时候会有很多思考,平常自己在吃食物的时候应该多吃什么?想补充蛋白质应该多吃什么?这时候,学生的思考就应该结合理性思维,理性思考自己应该多吃什么,不应该大量的吃什么,更好地提高身体健康,在生物学习中增强理性思维的思考[2]。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第6篇

关键词 善抓本质; 逆向思维; 善于变通; 快速准确;标新立异

高考化学要考查的能力主要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所有能力必须通过思维能力才得以实现,所以思维能力是核心。而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强弱的标志,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的突破点,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笔者仅就高考化学试题谈谈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1 善抓本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善于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问题本质的思维品质。它是一 切思维品质的基矗它集中表现在具体进行思维活动时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其本质和规律,从而园满地解决问题。化学是一门具有严谨科学性的学科,学生具备思维深刻性是学好这一学科及正确答好高考化学试题的必备素质。1995年的高考化学试题突出体现了对学生思维深刻性的考查。可见,要简明扼要地解决问题,最主要的应分析问题的实质,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既要抓住题目“题眼”作为思维突破点,又要选点准确,使思路畅通,问题解决显得“敏捷而迅速”。

如何在高考复习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可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去设计多层次练习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以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思维深刻性的另一方面,也可在多项选择题的解答中体现出来,高考第二大题单项与多项选择混和,其目的是增加试题难度,降低随机猜测得分率。而中学生受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和学习态度等因素影响,往往对概念理解不透,记忆不深或仅凭印象进行机械推理,造成知识的负迁移,在思考问题时常常不细致,不深入,或产生思维定势,从而导致少选,漏眩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经常有意识地漏选选项,有利于帮助学生分析复杂的比较隐蔽的或带假象的选项时,能去伪存真,正确选择,以达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深刻性之目的。

2 运用逆向思维,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条理清楚,推理准确,有因有果,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逻辑思维性强的考生答题时分析论证问题层次分明,推理严谨,令人无懈可击。解题时,运用逆向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学化学教材中许多内容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好教材,只要教师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逆向思维,持之以恒就会收到奇妙效果。

3 善于变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思路,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遇到难题时,能多角度思考,善于发散思维,又善于集中思维,一旦发现按某一常规思路不能快速达到目的时,就要立即调整思维角度,以期加快思维过程。高考试题大多是灵活性很强的题目,只有善于应变,触类旁通,方能越关夺隘,攻克难题。所谓难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迁移试题,另一类是计算题。它们主要侧重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 快速准确,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思维的其它品质高度发展的结果,它表现在能迅速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思维的速度和效率上不循序渐进,而是保持较大的思维跨度,以最诀的速度攻克未知。高考化学试题不仅要求考生全面扎实地掌握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提取头脑中贮存的有关知识,并加以综合运用,不少考生答题时感到时间紧,不能答完卷,乃因解题速度慢之故。

思维的敏捷性还表现在善于抓住时机,加快对信息的吸收、筛选和运用。例如,高考题第27题,内容繁杂,解题时应首先理顺各物质间的数量关系,每一步推理均要紧紧抓住反应过程中消耗和剩余的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则产生现象的原因不点自明,反应的方程式也能轻而易举地写出。巧用守恒(如质量守恒、体积守恒、浓度守恒、电荷守恒等)出奇制胜,是提高解题速度的重要捷径。

为了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日常教学中必须定时定量训练,并鼓励学生解题时敢于打破常规,锐意创新,使学生在多变、多解、多思中把握问题的本质,对思路闭塞的学生积极引导,帮助其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以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5 标新立异,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为思路开阔,灵活新奇,独特,有丰富的想象,善于联想,长于类比;在心理上还表现为有强烈的创造愿望。知识的发展有待于创造,只有创造才能在竞争中生存,思维的创造性品质是当今时代最为重要、最可贵的一种品质。1995年高考化学试题充分注意了这一点。

近几年高考化学信息迁移题的命题可以看出,试题涉及的化学理论知识,由原来的高中基础知识略加延伸,到现在的大量取材于高等化学、社会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新科研成果,就能力测试而言,由着重考查学生从现有知识、原理出发,分析、判断、推理解决“老”问题的能力,向考查考生自学新材料、新理论,运用新观点、新方法创造性解决“新”问题能力方向发展,有利于培养并选拔创造型人才。诚然、信息迁移题难度系数比较大、但它不“超纲”,重点考查学生的“现场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在复习教学中,不能丢开书本,花大精力,耗费时间去补充“超纲内容”,既浪费了精力,又增加了学生负担。重在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现场自学”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创造想象能力。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第7篇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课 考评体系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1-0015-02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规模发展,现在正由注重规模扩大向强化内涵发展、提高质量转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特别是其考评体系必须适应这种发展与转变。传统的高职思想政治课考评体系强调学科性,具有片面性、单一性,已不适应现代高职发展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技能型人格的内在需要,也不能满足新时期高职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本质功能,因此,必须构建新的高职思想政治课考评体系。

一 构建适应现代高职发展、满足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本质功能的考评体系势在必行

1.高职工学结合模式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评体系的影响

由注重规模扩大向强化内涵发展、注重质量转变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阶段性任务。为适应这种转变,高职教育创新培养模式,树立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这种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彻底改革了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突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高职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根本任务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课教学考评就是为实现这个教学目标而服务的,考评是手段,但不是目的。通过考评,可以不断改进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和途径,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2.现行的思想政治课考评体系存在的弊病

高校思想政治课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上都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在考评方式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如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实行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等的多种形式。课程成绩实行百分制,采用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改革的尝试是有益的探索,但与高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针对性、灵活性、开放性特点及高职培养高技能全面发展的技术型人才要求还不相适应,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考试内容教材化,重知识、轻能力,没能实现知识评价与价值评价的统一。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重知识、轻理解与运用,答案多可在教材里找到,学生不能进行理解与发挥,导致不少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只等期末考试划重点、圈范围。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第二,考评方式片面化,重结果、轻过程。与其他学科一样用抽象性的考分来评价学生,对平时的品行表现、学习态度、学习的过程的评价不够重视,学生只关注考试卷面分数的高低、书面作业是否完成,这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与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考试方式上较单一、陈旧,无论是采用传统的卷面(开卷或闭卷)的考核方式,或改为无纸化(机考)的形式,都没改变从课本到课本,从卷面到卷面的模式,由于考试试卷题目统一,参考答案统一,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一些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到临考时突击几天也可取得好成绩,这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教师片面追求学科性、理论的完整性、知识点的面面俱到,束缚了师生的创造性发展。

第三,考评主体单一化,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学生学业评价的主体,但不是唯一的主体,而现行考评体系往往排斥了学生作为考评的主体,学生课程评定成绩几乎是老师说了算,学生成了被动的评价对象,不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考评更能引导大学生自省,发现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体、主体性。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考评方式已明显不能满足新时期高职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本质功能,也无法适应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内在要求,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高职思想政治课考评体系,以适应现代高职发展、满足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本质功能。

二 构建科学的高职思想政治课考评体系的目标与原则

1.高职思想政治课考评体系的目标

“05方案”是将“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作为“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的一个分项目提出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考试改革带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促进教学和学习,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与针对性,着眼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科学的考评体系对师生双方的“教”与“学”都具有诊断反馈功能、激励发展功能、导向功能。通过测评教师可以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方法,改进教学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科学的考评使学生可以自省,发现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人生规划科学发展,同时强化自我参与意识,激发主体创造力、辨别能力、判断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2.高职思想政治课考评体系的原则

第一,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原则。思想政治课其根本任务就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评就是为实现这个教学目标而服务的。通过考评能“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根本上实现老师的“教”服务于学生“学”的目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把思想政治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第二,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出发,通过考评发挥考评的发展、激励功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做到知行合一。考评体系的设计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选择性和多样性,注重鼓励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努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和自主创新。

第三,坚持内化与外化评价的统一原则。思想政治课考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促使大学生把知识内化为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同时还必须要对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道德意识和行为动机外化为行为习惯进行评价。

三 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课考评体系的方法

1.考评内容综合化

思想政治课考评的内容涉及很多,包括大学生的知识、思想、情感、理想、信念、品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所以要统筹安排知识、能力和素质考核比例,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测评。在考试中减少以再现书本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适当拓展内容,要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状况、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探索、整合考试内容。除考核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的情况外,还要考核学生动用理论来分析、观察社会热难点问题的能力,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能力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作为重点考核内容。重视对学生职业操守、素质养成方面的综合考查,重点对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等与职业态度相关方面的考评,总之,考评内容综合化,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内化与外化的统一。

2.考评过程全程化

实行综合全程考评模式,即把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改变以往一套试题、一次考试定成绩的做法,将学习过程纳入课程考核的范围,成绩评定涵盖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包括到课情况、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小组研讨、社会调查、校园文化活动及其他实践教学活动表现及成果、作业完成、期末考试等环节,实现教学评价全程化,体现知行统一。评价由学习的过程、结果、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估等构成。学习过程评价方式包括考勤、态度、学习效果、诚信学分银行等;学生自我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问卷、学习档案等;教师评价方式包括作业、论文、评语、鉴定意见等。

3.考核方式、考评主体多样化

考核方式多样化。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实行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实践活动与论文写作相结合,项目成果汇报、情境表演、能力测试等多种考核方式形式,实行考核方式多样化、灵活化,克服传统的考核方式片面化、单一化的弊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并加强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考评主体多元化。考评主体除教师外,还应纳入其他主体,包括班主任、辅导员的评价,学生个人自评,学习小组互评,实践教学带队指导教师评价意见,实习企业人员评价意见,学生在实验、实训、设计、顶岗实习等方面的实践教学表现由带队老师和企业人员给出恰当的评价。考评主体多元化也体现了考评过程全程化,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对最终学业成绩的关注转向到对学习全过程、环节的关注,将结果与过程统一起来。

总之,构建适应高职工学结合模式、尊重大学生主体性和实现高职思想政治课本质功能的考评体系,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统一起来,实现考评内容综合化、考评过程全程化、考核方式、考评主体多样化,实现知行统一,形成既重视全面考核又重视过程考核的综合考评新模式,将克服传统考评模式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病,有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第8篇

【关键词】特色;亮点;启示;数学文化

2013年高考数学新课标全国卷是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试卷的结构保持了新课程高考数学试卷的一贯风格,试题设计体现了“大稳定、小创新”的稳健、成熟设计理念.今年试卷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在坚持对五个能力、两个意识考查的同时,注重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考查,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工具性的学科特色.以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为考点来挑选合理背景,善于应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融合构建试卷的主体结构,在新课程新增内容和传统内容的结合处寻找创新点,考查更加科学.试卷从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地考查数学思维品质,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从考试性质上审视这份试卷,它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和课程改革,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新生,是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灵活度的可圈可点的试卷. 从采分“点”、主干“线”、覆盖“面”、运算与思维的“量”、创新与探究的“度”等方面,全面引领素质教育继续深入扎实推进,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一、特色解读

1.考查全面

命题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达到85%以上.对重点知识点(如函数、数列、不等式、三角、概率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既考查全面,又有一定深度.

2.难度合理

全卷设计入口容易,在难度顺序上科学合理,比例恰当,布点有序,符合考生的思维方式.试题层次分明,区分度好,不偏不怪.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基础题,只要考生能够认真学习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就能得到基本分;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中档试题,保证中等水平的考生能够考出正常成绩,产生一定的区分度;有近三分之一的能力题,使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一定的空间,尤其是难题的难度适中,克服了以往有时“难题成废题”的不科学现象.

3.注重思想,揭露本质

试题充分体现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本质.既对传统数学思想方法作重点考查,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化思想等,又对新课程中的思想方法作适度考查,如必然与或然思想、离散与连续思想、统计与分析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类比与归纳思想等.对前者的考查要求高,难度大,考查灵活,对后者的考查难度适中,既体现了个性,也体现了共性、试卷特点评析.如全国课标卷(Ⅰ)理科第19题突出考查对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等概念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概念的引入应当注重进行探究,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应当加强学生的合作讨论达到正确认识概念的本质,在概念的巩固阶段应当在实际环境中运用概念体现学以致用.

二、特点分析

1. 注重基础考查,试题区分度明显

纵观全卷,选择题简洁平稳,填空题难度适中,解答题层次分明.选择、填空题考查知识点单一,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及高中数学主干知识的考查,有利于稳定考生情绪,也有助于考生发挥出自己理想的水平.而在解答题中,每道题均以多问形式出现,其中第一问相对容易,大多数考生能顺利完成;而第二问难度逐渐加大,灵活性渐强,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给个性品质优秀、数学成绩良好的考生留有较大的展示空间.

2.淡化技巧重视通法,能力立意强化思维

试题淡化特殊技巧,注重通性通法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如全国课标卷(Ⅰ)理科:第(11)、(16)、(20)题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如第(9)、(12)、(15)题涉及函数与方程思想,如第(20)、(21)题涉及分类讨论思想等. 试卷突出对五个能力和两个意识的考查.如全国课标卷(Ⅰ)理科:第(11)、(16)、(17)、(20)题重点考查数学思维能力,第(8) 、(18)题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第 (12)、(19)、(20)题综合考查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等.

3.诠释考试说明内涵,运算能力决定成败

试题以高中内容为主,但高层次包括低层次的内容,例如在立体几何中考查平面几何的性质和数值的运算,在解三角形和解析几何中包含着方程思想,试题表述比较常规,运算能力与运算手段决定了考试的成败.

4. 渗透数学文化,凸显数学美学功能

克莱因指出:“数学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也是这种文化极其重要的因素.”如全国课标卷(Ⅰ)理科:第(4)、(5)、(13)、(18)题渗透勾股定理;第(12)题以数列为背景,渗透三角形周长为定值,研究面积的变化规律;第(13)题是填空题第一题,以向量中三点共线的结论为背景,考查数量积基本计算.全国课标卷(Ⅱ)理科第21题涉及泰勒公式.

5.通性通法,灵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