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比例的概念

建筑比例的概念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09 08:55:03

建筑比例的概念

建筑比例的概念第1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人员;认知程度;济南市

收稿日期:20130531

作者简介:孔秋硕(1991—),男,山东济宁人,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大学生。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14804

1 引言

为了解掌握山东省济南市建筑设计从业人员绿色建筑理念的认知程度,最近,主要通过前期调查和后期统计分析两个阶段,采用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重点调查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样本采集方法,对该课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分析。首先走访调查了济南市发改委及包括科研、房地产开发、设计、施工和后期物业管理在内的建筑全寿命周期单位,具体为: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城建设计院、山东祥泰实业、济南二建集团公司。之后,深入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济南同圆设计集团(原济南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山东省城建设计院、山东省能源建筑设计院、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济南设计院、山东建筑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济南市区综合甲级设计院开展调查,发出调查问卷315份,回收310份,其中有效问卷286份,回收率98.41%,有效率92.25%。调查的建筑设计院覆盖面近70%,其承担的工业民用建筑设计业务量达85%。

2 调查分析

2.1 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济南市建筑设计从业人员对绿色建筑理念的认知程度,具体包括:对绿色建筑概念把握、不同层次有关绿色建筑文件的了解程度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认识程度,以及绿色建筑项目的设计实践经历及其影响,进而评估该地区建筑设计从业人员绿色建筑素养的基本情况。

2.2 调查样本

在确定重点调查单位后,为使所抽取的样本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总体按受教育程度、主要设计专业、从业时间及是否取得部级注册工程师资格等4个标志分别区分为不同层次,而后在各层次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得到各个子样本,由其组成总样本。调查样本总量为286人,4个子样本分别为如下所述。

(1)受教育程度分布。本科学历180人,占6293%;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学历103人,占3601%;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学历3人,占106%。

(2)主要设计专业分布。建筑设计师98人,占3427%;结构设计师61人,占2133%;电气设计师40人,占1399%;水暖设计师53人,占1853%;园林设计师13人,占455%;城市规划设计师21人,占734%。

(3)从业时间分布。从业时间0~5年109人,占3811%;6~10年94人,占3286%;11~15年56人,占1958%;16~20年15人,占524%;20年以上12人,占420%。

(4)是否取得部级注册工程师资格分布。已取得资格63人,占2203%;未取得资格223人,占7797%。

2.3 分析方法

采用Visual Basic语言自编统计程序,运用Spss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1 对绿色建筑理念的基本认知及自我评价

3.1.1 对绿色建筑概念的了解

在总体分析的基础上,按不同学历,不同从业时间,是否取得注册工程师资格3个标准分别分层分析。

(1)调查对象的总体分析。接受调查的286名设计师中,159名表示不了解绿色建筑的准确概念,127名表示了解其准确概念,分别占5559%、4441%。由此可推知,在调查覆盖区域的设计师队伍中,有半数左右甚至超过半数的人员对绿色建筑存在模糊认识,无法明确其准确概念或区别其与其他环境友好型建筑概念的不同。

(2)基于不同学历的分析。在学历为本科、硕士、博士的设计人员中,了解绿色建筑准确概念的人数及比例分别为77人,占本科学历人数的4278%;48人,占硕士学历人数的4660%;2人,占博士学历人数的6667%,由此可见,对绿色建筑概念的了解程度呈现随学历升高而加深的趋势,且在博士设计人员中超过了半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学习过程中的广泛涉猎以及参与相关学术活动的经历是造成这种内部差别的主要原因。

(3)基于不同从业时间的分析。在以上5个从业时间依次增加的分组中,了解绿色建筑准确概念的人数及比例分别为36人,占从业时间0~5年人数的3303%;41人、占从业时间6~10年人数的4362%;31人,占从业时间11~15年人数的5536%;9人,占从业时间16~20年人数的6000%;10人,占从业时间20年以上人数的8333%。同样呈现出明显的梯度上升趋势,可见,对绿色建筑的了解不仅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工作经历和项目设计阅历同样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途径。

(4)基于是否取得部级注册工程师资格的分析。取得部级注册工程师资格的设计人员了解绿色建筑准确概念的为40人,占本层次人数的6349%,未取得资格了解绿色建筑准确概念的为87人,占本层次人数的3901%,前者比例明显超过后者。取得部级注册资格的工程师是设计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无论是注册师资格考试的要求还是较广的设计阅历和较高的业务素养都为其绿色建筑素质奠定了基础。

3.1.2 对绿色建筑理念具备程度的自我评价

(1)调查对象的总体分析。调查显示,214人认为自己尚不具备绿色建筑理念,占7483%;65人认为自己具备绿色建筑理念,占2273%,而认为自己已充分具备此理念的仅7人,占244%。如此悬殊的比例表明,设计师队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薄弱。

(2)基于不同学历的分析。在不同学历维度上将充分具备与具备整合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学历为本科、硕士、博士的设计人员自我评价为充分具备或具备的人数与比例依次为44人,占本科学历人数的2444%;25人,占硕士学历人数的2427%;3人,占博士学历人数的10000%,可见在这一方面本科学历与硕士学历的设计人员并没有明显的区分度,而博士学历人员存在极大的比例跳跃,考虑到博士学历的设计人员样本较少且自我评价带有主观性,故暂忽略此分组,认为绿色建筑理念的具备程度在不同学历的维度上不存在明显的区分度。将此部分的结论与部分的结论对比可见,学历的提高增加了绿色建筑的有关知识,但在培养全面的绿色建筑素养方面并无显著推进作用。

(3)基于不同从业时间的分析。在从业时间以5年一个跨度递增的五个分组中,表示具备及充分具备的人数与比例依次为15人,占从业时间0~5年人数的1376%;15人,占从业时间6~10年人数的1596%;25人,占从业时间11~15年人数的4464%;9人,占从业时间16~20年人数的6000%;8人,占从业时间20年以上人数的6667%,呈现明显且平稳的上升趋势。由此推知,相比于学习经历,工作经验和阅历对设计人员具备绿色设计理念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4)基于不同设计专业的分析。调查了解到,现今济南区域实现较多的绿色建筑往往是低水平的绿色建筑,而且在不同设计专业上发展不均衡,较普遍的绿色节能设计主要集中于水暖、电气方面。接受调查的建筑、结构、电气、水暖、园林、城市规划设计师中自我评价具备或充分具备绿色建筑理念的比例分别为28%、28%、33%、19%、8%、19%,这样的比例分布与对比,与绿色建筑在各专业上的发展程度并不完全相符,但值得注意的是,回答充分具备的设计师在各组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2%、2%、5%、4%、0%、0%,其中电气和水暖设计专业的比例最高。

(5)基于是否取得部级注册工程师资格的分析。调查表明,取得部级注册资格的工程师中表示具备或充分具备绿色建筑理念的为28人,占本层次人数的4444%,非注册工程师中为44人、占本层次人数的1973%。说明注册工程师绿色建筑理念的具备程度远高于其他设计群体,但单就注册工程师看,不到半数的比例并不理想,在发挥领军作用方面尚有所欠缺。

3.1.3 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济南市建筑设计从业人员在绿色建筑基本概念了解程度和绿色建筑理念具备程度自我评价两方面的现状并不理想。现今该地区建筑设计队伍中,从业时间较短、学历为本科和硕士、未取得部级注册资格的设计师是其主要构成部分,但他们的回答往往是较消极的方面,只有从业时间长、学历为博士或取得部级注册资格的设计师所反映的情况较为乐观,但在单独分析下并未达到理想水平。

3.2 对绿色建筑有关政策规范条文的了解程度

深化绿色建筑理念,提高绿色设计技能,了解当今不同层级的有关政策、法规以及设计规范是首要工作。我们在从济南市发改委得到的项目节能审批报告上摘取了不同层级的几个主要条文,以总体分析为主,对于一些重要的政策法规辅以是否取得注册工程师资格维度的分析,对于一些常用设计规范、设计标准辅以不同设计专业维度的分析。

3.2.1 对国家层面有关条文了解程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在接受调查的设计人员中,表示了解该法律内容的为36人、占1259%,表示不了解的为250人,占8741%。可见,该部宏观说明建筑绿色节能有关内容的法律并不为设计人员所熟知。因为在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中会涉及到有关专业法律,所以我们进行了下一部分的分析。调查显示,已取得和尚未取得部级注册资格的设计师,表示了解该部法律内容的分别为16人,占已取得资格人数的2540%和20人,占未取得资格人数的897%。虽然注册工程师与未注册的相比了解程度更深,但注册工程师中了解人数的比例偏低,远达不到绿色建筑时代对建筑设计主要力量提出的素质要求。

(2)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相比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这一文件与建筑业的联系更为紧密,对建筑绿色节能技术的说明更为具体,但在接受调查的设计人员中,仅有35人、占1224%表示了解其内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较薄弱的绿色建筑理念认知程度。那么,设计从业人员对于更为细致、与日常设计工作息息相关的绿色设计规范是否了解?我们选取《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进行了调查。

(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调查显示,表示对该《规范》了解的为110人,占3846%,说明此区域内的建筑设计从业人员对于细节性的绿色设计规范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但作为国家层级绿色建筑设计的指导性、强制性规范,这一未过半数的比例仍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准。不同设计专业的具体情况如何,我们进行了以下进一步统计分析。调查表明,反映了解此《规范》的分别为:建筑48人,占该设计专业人数的4898%;结构16人,占该设计专业人数的2623%;电气18人,占该设计专业人数的4500%;水暖24人,占该设计专业人数的4528%,园林0人,城市规划4人,占该设计专业人数的1905%,其中建筑、电气和水暖三个设计专业的比例已接近50%,这一比例符合绿色节能设计技术在不同设计专业上普及程度的差别,但园林和城市规划设计专业中较低比例与国家倡导大力推行更高水平的绿色建筑并不协调。

3.2.2 对山东省层面有关条文了解程度

(1)《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调查显示,44人表示了解该《条例》,占1538%。由此可见,此区域内建筑设计从业人员并没有表现出随地域细化而了解程度加深的趋势。为了反映在细节性的设计规范标准方面的情况,我们选择《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了以下调查分析。

(2)《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统计结果为,对该《标准》表示熟悉的为170人、占5944%。与上一部分国家层级的实物性文件《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相比,比例明显增加。但这一文件仅涉及居住建筑,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我们获知,济南市的绿色建筑推行主要集中于民用居住建筑方面,可以推知,表示了解的比例在其他类型建筑设计规范上将会降低。调查显示,在不同设计专业中熟悉该《标准》内容的依次为建筑69人,占该设计专业人数的7041%;结构29人,占该设计专业人数的4754%;电气23人,占该设计专业人数的5750%;水暖41人,占该设计专业人数的7736%;园林3人,占该设计专业人数的2308%;城市规划5人,占该设计专业人数的2381%,比例大小分布同于国家层面的《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但各项比例明显增大,若为其他类型建筑的设计规范,各比例将出现一定幅度减小。

3.2.3 小结

通过以上两个层面的独立及比照分析,济南市建筑设计从业人员对于国家及山东省关于绿色建筑的宏观法律法规、政策规范的了解程度处于较低水平,而对于有关实务性规范标准,了解的程度相对较高,对山东省有关条文的了解程度高于国家有关条文,建筑、水暖、电气3个设计专业的设计人员了解程度高于其他设计专业。由此反映出,济南市建筑设计从业人员对绿色建筑理念的认知程度并不高,只有特定专业对特定区域特定设计方向的条文的了解程度基本令人满意。

3.3 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了解程度

我们选择国家、山东省和国际3个层次的现行标准分别开展调查,并在总体、已取得部级注册资格工程师子样本两个维度上进行分析。

3.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该《标准》于2006年开始推行,是以国标形式出台的唯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调查显示,熟悉该《标准》的为134人、占46.85%,比例不足50%的现状成为进一步推进绿色建筑发展需要重视的问题。

(2)已取得部级注册资格工程师子样本的分析。仅有31名、占注册工程师人数49.21%的设计人员表示熟悉,这一比例基本和总体比例相同,没有体现出推行绿色建筑带头人应具备的素养。

3.3.2 《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调查对象的总体分析。调查显示,表示熟悉这一《标准》的为83人、占2902%,并未同22部分不同层次的条文一样表现出随地区细化而了解程度加深的现象,也反映出绿色建筑在该地区未能得到广泛推行的现状。

(2)已取得部级注册资格工程师子样本的分析。调查表明,熟悉该内容的为25人、占注册工程师人数的3968%,但仍小于该子样本对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表示熟悉的比例。

2013年7月 绿 色 科 技 第7期3.3.3 国际先进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调查对象的总体分析。在调查中,我们列出现今国际上使用较广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有美国LEED、英国BREEAM、加拿大GBTool和澳大利亚NABERS。结果显示,对LEED了解的为86人、占3007%,对BREEAM了解的为30人、占1049%,对GBTool了解的为18人、占629%,对NABERS了解的为13人、占455%,表明济南市建筑设计从业人员对国际先进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有一定程度认知。

3.3.4 小结

以上统计分析表明,济南市建筑设计从业人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了解程度较低,反映出对绿色建筑理念认识不足。但对国际先进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了解程度与对山东省相关标准的了解程度基本持平,反映出对绿色建筑理念的认识既有一定基础又需要继续加深。

3.4 绿色建筑设计实践

3.4.1 绿色建筑设计经历

(1)调查对象的总体分析。调查显示,参与过绿色建筑设计的为120人、占4196%,未参与过相关设计的为166人、占5804%。其中参与过有关设计的设计师中,参与过20项以上的为4人、占140%,16~20项的为4人、占140%,11~15项的为8人、占280%,6~10项的为18人、占629%,1~5项的为86人、占3007%。总体分析,济南市建筑设计从业人员的绿色建筑设计经历相对不足。

(2)基于不同设计专业的分析。在建筑、结构、电气、水暖、园林和城市规划等设计专业中,有过绿色建筑设计经历的依次为46人、占该设计专业人数的4694%,21人、占该设计专业人数的3443%,19人、占该设计专业人数的4750%,28人、占该设计专业人数的5283%,1人、占该设计专业人数的769%,5人、占该设计专业人数的2381%,显示绿色建筑设计经历较丰富的专业分别为水暖、电气和建筑,但其比例也仅为半数左右,以微小的比例超过总体水平。

(3)基于不同从业时间的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在从业时间5年一个跨度的分组中,参与过绿色建筑项目设计的设计师人数及比例依次为26人、占从业时间0~5年人数的2385%,45人、占从业时间6~10年人数的4787%,30人、占从业时间11~15年人数的5357%,11人、占从业时间16~20年人数的7333%,8人、占从业时间20年以上人数的6667%。以上数据表明,随着从业年限增加,参与过绿色建筑设计的比率总体上在增加。

(4)基于是否取得部级注册工程师资格的分析。调查显示,部级注册与非注册工程师拥有绿色建筑设计经历的人数及比例分别为34人、占注册工程师人数的5397%,86人、占未注册工程师人数的3857%,表明注册工程师的此类经历更为丰富。可以推知,该地区近半数的注册工程师未参与过绿色建筑的设计工作。

3.4.2 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济南市建筑设计从业人员缺乏参与绿色建筑设计工作的经历,注册工程师中尚有半数未曾参与绿色建筑项目的设计,相关设计经历在不同设计专业及不同从业年限的子样本中分布不均,主要的设计经历拥有者存在于建筑、水暖、电气三个设计专业和从业时间在10年以上的分组中。

3.5 分析总结

综合分析全部调查结果可看到,目前济南市建筑设计从业人员对绿色建筑理念的认知和实践程度处于较低水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没有准确把握绿色建筑的概念等有关基本问题;对国家、山东省有关绿色建筑的文件不熟悉;对国家、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认识不足;总体欠缺绿色建筑项目的设计实践经历。同时,这种情况在该地区建筑设计队伍内部存在一定的区分度,学历为本科和硕士、从业时间较短、未取得注册资格的设计人员低于总体平均水平;学历为博士、从业时间在10年以上、已取得注册资格的从业人员则高于平均水平。应注意的是,前者是构成济南市建筑设计从业人员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后者绿色建筑理念认知程度并未达到理想水平,这使得其在推进绿色建筑建设中无法发挥有力的引领指导作用。但是,该地区建筑设计人员对于此方面的自我认识较为客观,拥有一定的提升基础和发展空间。这些现状反映出,加深济南市建筑设计从业人员绿色建筑理念认知程度已成为今后的紧迫任务。

4 建议与对策

(1)大学和科研院所应重视绿色建筑理论知识的普及工作。在建筑相关专业本科、硕士和博士各个学历教育层次上普及绿色建筑相关知识,开展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绿色建筑理论和实践教学。

(2)大力推进大学本科绿色建筑教育进程。将有关教学工作融入建筑相关专业教育之中,一方面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绿色建筑素养,使得绿色建筑知识在与教学人员所教授课程的融汇中走入课堂;另一方面,适当缩短教学计划调整的时间跨度,紧跟建筑业的发展步伐,主动将先进的建筑理念和建筑技术引入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同时,利用多种方式宣传绿色建筑理念,开办有关公共选修课等,积极营造良好的绿色建筑学习氛围。

(3)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绿色建筑短期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体系和落实措施,并努力推进和监督其落实工作。做好绿色建筑有关项目的节能审批工作,积极引导基本具备条件的在建或拟建项目申报绿色建筑评价评级,为地区绿色建筑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切实加强绿色建筑的宣传工作,及时普及和解读各级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设计标准规范,为设计人员提供诸如报刊杂志、网络、观摩交流等学习平台。

(4)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计单位与大学、科研院所应紧密配合,开展建筑设计从业人员绿色建筑有关培训工作。

(5)建筑设计从业人员应加强在岗学习和绿色建筑设计实践。主动了解绿色建筑文件规定和国际国内先进建筑设计理念及技术,积极参加绿色建筑培训,并努力做到学用结合,多参于绿色建筑项目设计工作,在允许范围内主动发挥绿色设计理念,通过实践逐步提升绿色建筑素养。

参考文献:

[1] 佚 名.中国建筑师对绿色建筑评价的理解及选择——对一级注册建筑师的问卷调查[J].记录与思索,2005(6).

建筑比例的概念第2篇

关键词:概念设计;建筑结构;建筑设计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规模以及结构复杂性也得到了提高,对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到筑工程的施工效果跟施工效益,甚至导致一系列安全事故。因此,相关建筑设计人员还需要加强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的应用力度,促进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提高,为建筑工程的后续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1概念设计内涵概述

概念设计主要指在结合用户具体标准需求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概念性产品的设计工作,借此实现模糊抽象以及形象具体的直观转变,保障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概念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设计理念,其需要将设计理念融入建筑结构设计的全过程,促进整体设计结果得以提高。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工作中,概念设计主要处于结构设计的初期阶段,实现设计理念和经验的充分融合,随后通过科学结构布局方式,做好抗震设计等结构设计工作。此外,在概念设计工作中,还能够对建筑物的内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但我国建筑领域中应用概念设计的时间比较晚,相关设计人员因为认知等方面限制,导致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难以进行概念设计的有效融合,直接影响概念设计的应用效果。

2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

2.1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方案

通过概念设计的应用,能够借助架构和对比方式,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优化与完善。因此设计人员在概念设计应用中,需要就建筑物的总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进行设计整体框架的把握,缓解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工作压力,起到良好的设计成本节约效果。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通过概念设计的应用,能够促进结构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一步提高,为后续建筑项目施工建设奠定良好的设计基础。

2.2创新建筑结构设计模式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结合以往大量的实践经验开展设计工作。概念设计是在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科学与完整的思路方案,能够有效规避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各种问题,促进建筑结构设计效率以及设计质量进一步提高。在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多是由设计人员结合设计规范进行作业,过于依赖计算机等信息软件以及设计结果,无法合理判断合理性等缺陷。通过概念设计的应用,要求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理念的互相交流与沟通,对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新性的提升也具有积极意义。

2.3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水平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通过概念设计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在概念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还能够及时发现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设计,通过对前期数据进行处理的方式,实现设计方案的优化与完善。

3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在施工场地规划中的应用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首先需要就项目的施工场地进行合理规划,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施工奠定良好基础。施工场地的规划效果直接影响建筑后期的建设效果,通过概念设计的应用,能够对以往场地规划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及时解决。概念设计的全局性特征,能够帮助设计人员对地形、地质以及建筑物结构等进行综合分析与协调,基于多种方案的评估进行最适合施工要求场地的选择,减少地形地质条件要素对建筑结构设计效果所造成的影响。例如在进行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过程中,通过概念设计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设计人员就建筑物的地方光照、楼层高度、人口密度以及停车位布局等参数进行综合考虑,实现建筑设计和施工用地两者之间的协调性,促进施工场地规划的合理性进一步提高。

3.2在基础设计中的应用

基础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做好建筑工程的基础设计工作,保障基础结构作用的充分发挥,为后续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进行地基结构设计过程中,通过概念设计的应用,可以促进设计质量进一步提高。例如概念设计在应用于高层建筑地基筏型基础时,可以分为梁板式以及平板式两种类型,能够帮助设计人员就施工区域的地形特点、楼层的实际承压要求以及对施工材料的性能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借此保障地基结构的设计合理性,为建筑工程的后续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通过概念设计的应用,不需要设计人员将过多的精力消耗在数据信息上,但需要对混凝土特性有全面系统的认知,保障基础施工强度能够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需求。

3.3在剖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结构的剖面设计过程中,概念设计的目的主要在于对建筑物的竖向结构以及传力性能进行明确。(1)严格控制锚杆深度。在对建筑项目进行剖面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在结合相关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将锚固深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降低建筑结构的中心点,促进建筑物自身的稳定性得以提升。(2)保障建筑高度比的合理性。建筑高度比的设计效果会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施工造价,因此在概念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将建筑结构的高度比控制在合理的范畴内,认真、仔细地进行核算工作,获得良好的高度比控制效果。(3)实现建筑结构的缓慢过渡。建筑工程自身的竖向结构以及传力性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剖面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概念设计实现基础层朝顶层竖向传力的缓慢过渡,避免建筑工程施工和后期使用中竖向结构刚度变化幅度过大等问题发生,对于建筑结构自身水平荷载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3.4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高层建筑数量也得到了大幅度增加,导致建筑结构所受的风荷载以及水平荷载进一步增加,如果没有做好平面设计工作,容易导致建筑物出现侧移问题,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性能跟安全性。通过概念设计进行建筑结构的平面设计工作,需要对建筑物的侧移问题进行认真考虑,在进行方案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降低建筑物承受的风荷载。进行概念设计时,需要就建筑物周围物体受到的风荷载影响进行认真观察,借此保障建筑物能够具备良好的风荷载抵抗效果。此外,在概念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在平面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物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综合考虑。在刚度选择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能够通过详细计算进行刚度的确定,避免刚度不足对建筑结构稳定性所产生的影响。应用概念设计进行建筑结构的平面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抗侧力结构进行完善,最大限度地保障建筑结构自身的抗倾覆能力。通过概念设计能够促进建筑结构的平面设计效果进一步提高,将建筑结构的风荷载能力、水平荷载抵抗力以及抗侧力结构控制在合理范畴内,对建筑结构自身稳定性以及后期使用安全性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3.5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要求设计人员做好建筑场地的分析工作,明确建筑施工中所应用到混凝土强度等级、初始尺寸等参数信息。在结合建筑结构刚度的基础上,进行地震力大小参数的合理计算,借此明确后续建筑施工中所需的配筋数量。结构刚度、地震力以及配筋数量三者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在进行抗震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三种结构参数的合理设计,促进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一步提高。通过概念设计的应用,能够帮助建筑结构设计师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获得设计灵感,有效规避传统设计理念对建筑设计人员所造成的限制。例如在隔震消能设计过程中,可以在建筑物主体与基础结构之间进行隔震层的合理设计,或在建筑物顶端位置进行反摆的设计等,最大限度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借此获得良好的抗震设计效果。

3.6在协同工作中的应用

协同工作是结构设计的重要概念,要求在一个建筑结构内部,其能够承载极限状态下的合力受力,且不会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因此在建筑结构的协同工作中,设计人员需要通过概念设计的方式,强化构件之间的配合力度,促进建筑物中构件的作用都能够得以充分发挥。此外,协同工作还体现在各个结构构件在受力中具备分工均匀的特性。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需要在结合建筑项目整体需求的基础上,加大对建筑结构刚度等参数的重视力度,在保障建筑结构承载力能够满足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面积的占有率以及平面利用率,有效减少建筑项目在后续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建材损耗,对建筑工程项目整体施工效益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4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要求建筑设计人员能够积极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到概念设计,在结合现代化建筑管理信息服务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概念设计的应用效果,促进建筑结构的设计合理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提升,从后续的建筑项目施工建设提供良好的设计方案。本文主要就概念设计的内涵以及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重要性进行了阐述,随后深入探究了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途径。

参考文献

[1]农宇春.评价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21,11(1):96-97.

[2]张锋.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1,17(3):108-109.

建筑比例的概念第3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意象分析;概念表达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概念”作为设计的主要的诠释方式,起到了明确方向的作用。明确的设计方向减少了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变数。在概念的提出过程中,设计师进行大量的研究和讨论。反复回顾原初的概念和设计可能的结果,调整精炼。最后用去繁就简、清晰明了的图表、图形、文字或影像等方式表达概念,建筑分析图即为概念表达的主要方式。

形式、基地和材料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设计的品质,设计之初的建筑分析图如何体现概念?建筑设计中的空间构成和组织关系、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数理秩序的融合表达内容等如何在一个二维的平面中体现三维的空间涵义?这些问题都有待建筑分析图予以阐明。

根据建筑分析图表达出的不同的设计认识与设计构想,大体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由内而外式:这种方式主要体现为对场地的隐含信息、建筑的内部原理等不易直接发现的信息的挖掘,也可以称为“内源式图解”。如对场地中自然、文化等信息的分析提炼;建筑自身的功能、空间的组织关系的内涵;甲方的特殊要求等等。在这种分析图的表达中,多采用以下几种描述工具:a 控制线与轴线(红线、邻接物、高度、路网、水文等);b 坐标格网与区域划分表示(建筑空间示意图、功能使用泡泡图、建筑内部流线图、结构分析图等);c 建筑元素的单独表达(采光、通风、色彩、材料分析等)。

由外而内式:这种分析图主要分析和阐述建筑形成过程中的含义,也可以称为“外源式图解”。例如彼得・埃森曼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就开始尝试一系列这样的图解方式――不同时代格栅、莫比乌斯环、核普酸链、液晶分子图等。这种图解的可以涵盖过个方面的内容,因这种分析主要建立在大脑联想与设定的基础上,所以它呈现出非一次构架,而是多次构架的结果。用UN Studio本・凡・伯克尔的话来说,即这种图解是一种“为人熟知和理解的用于信息浓缩的视觉化工具。”有的此类分析图如孩童涂鸦般,具有艺术的特质和本意;有的随机、主观,不局限于线性的逻辑。

值得一提的是类型学(Typologie)对这种分析结果的作用。类型学作为获取形式的可行做法,依赖设计者以往的经验,在一定基地环境的条件下,如果以往的某些形式能带来良好的效果,设计者便会因为一定的依赖心理而再一次使用。这要求设计者大脑里储存大量的“图元(origin)”信息,包括建筑形式、住宅形式、门窗样式等等。

3、内外兼容式:之所以称为“内外兼容”,是为了强调这种分析图所体现的整体性。因设计面对的是多重信息、多种印象内容的叠加,怎样同时表达出设计的主体信息和附加信息,是这种分析图主要表达的内容。图表类的分析图就是这种信息表达的方式。它舍弃对建筑外观的影射,直观的表达和建筑相关各信息的联系程度。

……

由内而外也好,由外而内也罢,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的设计分析图越来越多的体现建筑概念整合的思路。1862年,理论家詹姆斯・弗格森针对建筑提出烹调的概念。他意将一间庇护偶像的小屋精致装饰成一座神庙的方法,比拟成烹调。因为这两件事都是将大量一般的事物整合、共同作用,进而变得“美味”。

纵观建筑发展的概念表达工具,从古典时期的网格系统(grid)、轴线控制(axis)、和谐比例(proportion);文艺复兴时期正确的尺度、高低的等级、数理的配置;到巴洛克时期“形体转变”的概念;现代建筑初期的解放空间、舍弃直角及概念清晰(clarity)、张力(tension)、动能(dynamic)的设计平衡点,建筑设计中的概念和表达设计的工具随时间逐渐改变。

到我们现在的时代,设计工具变得越来越复杂。概念失去明确的方向,越来越模糊不定。面对现在设计环境的多样性、多变性、多义性,速度、空间、图像交织纠缠,设计者如何在此环境下用概念和分析带动设计的前行?

结语:从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的拉维拉特公园的分析图,我们能稍受启发:面对公园所处的地块,多义且混杂。屈米运用系统层叠的方法来应对地块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大型开放空间用了“表层”(surface)的结构系统、路网通道用了“线条”(line)的线性构件、园区内的电话亭、咨询中心等功能建筑则被“装饰性建筑物”(folie)的点景系统容纳。多层系统的概念来自于西方历史积累的多层系统的资源,也来自于设计师对概念分析的头脑中的表达。

参考文献:

1 [荷]卢本 设计与分析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

2 [美]彼得・埃森曼 图解日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建筑比例的概念第4篇

关键词:建筑;概念设计;结构设计

前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时代不断进步,,国内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建筑结构方面的设计也在改革发展。在国外先进设计理念的影响下,我国结构工程师也在总结自身的设计经验,利用概念设计的新理念来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概念设计是指在没有经过计算的前提下,特别是在没有条件进行精确的力学分析,或者在设计规范中没有定义的情况下,从整体的角度来进行结构设计。通常包括整体的设计布置,以及抗震方面的细节设计。通过整体来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宏观调控。

一、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工程师依据以前的设计施工经验,经过不断的总结和追求完善,设计经验与理念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进步和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不断丰富,设计理念不断完善,设计的作品逐渐成熟。但是,由于很多工程在创新方面的努力不够,习惯于依据规范和设计手册等传统书籍,只是借鉴以前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手法。不仅对于国外、国内的先进技术和理念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设计中进行改进和运用,也过分依赖设计程序,忠于传统设计,因为害怕创新和手工的设计作品不符合设计的要求造成不的后果。还有的工程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因为依赖设计程序的运用,对于程序给出的运算数据不质疑,大胆用,没有足够的认真和质疑的精神来对待设计结果,造成没有发现程序设计中的错误。而且,结构设计需要运用的知识涵盖建筑学的很多方面,很多知识是在工作经验中总结的,或者是自己的想法和领悟,并不是在学校学习的系统知识,相对的分散,不容易记忆,因此在设计中也不容易进行运用。概念设计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概念设计在传统设计理念的优点结合,并在传统设计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将计算理论的漏洞从整体的角度来进行解决。例如,混凝土的结构设计。虽然内力计算的理论支持是弹性理论,但实际上,界面设计的计算支持却是塑性理论。这个不同就会造成计算得到的结论与实际的情况相距甚远。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进行良好的概念设计的把握。计算机的特点在于计算精度高,计算速度快。

但工程师又会因此对结构性能产生不明白的地方。因此,工程师有良好的概念设计技能,才能正确的理解结构工作性能。设计的初期,所有的准备工作是计算机不能胜任的,需要手工进行。概念设计在这个阶段就显得非常重要。结构工程是良好地运用概念设计在结构设计中,能够让设计的方案更加的合理,性价比低,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因此,工程师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概念,尽自己的能力去了解结构设计内容和理念,争取良好地进行运用。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我国在概念设计方面还不十分完善,在整体设计的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就是说,在我国传统的结构设计中,在设计内容上很多都进行了假设和简化。这就让工程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进行自主的选择和判断,照搬设计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而是应该将规范当作一种工具,为自己的设计提供思路。所以,工程师应该将概念设计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区,将自身对结构设计的理解和创新将结构设计进行得更加完美。

概念设计在整体结构体系方面的理念的运用相较于传统设计更加深入。分体系力学方面也是。尤其是在结构破坏机理的理解和运用方面有很强的宏观性。在规范不能规定以及不能精确分析的情况中,概念设计可以从整体的视角来处理问题。运用类似估算的方式,将设计方案进行改革。使其能够在结构体系方面的设计更加直白,方便理解和计算。这种设计通常在概念方面的定性准确,没有歧义。在设计的时候能够避免某些不必要的计算,安全可靠性高。同时,也是能够对计算机得出的数据结论进行判断。例如,在底层框架的计算中,传统的结构设计途径很多。可以通过多、高层结构三维空间分析程序来进行。某些工程师习惯设置抗震强。这样不仅在底层框架的承受能力上没有得到真实反映。在刚度比上也不能满足。这个情况的症结在于结构概念设计没有在不同的结构体系的不同之处着想。而且,对计算机的过度依赖也会造成一定的后果。如果没有能及时地发现计算机结论的错误,那么还不如不用计算机程序来进行设计。否则,发生事故是迟早的问题。结构设计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例如在传统结构设计中,对结构抗力的关注度很高。要对其进行提高,就需要相应地提高混凝土等级、配筋量。这就造成工程的成本提高。工程师在这方面的注意力只在于不超过最大配筋率。往往就造成肥梁、深基础。与我们要的良好的经济性、适用性结果不符。概念设计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概念设计的优点不仅在于提供设计的新思路,也能够一定程度地避免旧的设计理念的干扰。

三、概念设计的问题

虽然概念设计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一设计理念也在工程师的设计之间经常见到。但是,在我国的高校相关专业科目的教学中,在力学概念的教授方面还比较片面。大多数比较重视单独构件和孤立分体系的学习。特别是在高校的专业课中,教师的讲课内容多是围绕单项计算进行。在综合练习的方面比较不足,这对于学生在整体上对设计进行把握不利。而且,教师的这种教学理念通过考试等方式的结合,深深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让其对这样的思维方式进行强化。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得只会在解题的时候将公式带入进行计算,而不知道为什么。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毕业设计也过于依赖计算机。计算机对设计思路的屏蔽,让学生在手算方面显得更加不足。这样的教学就会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下降,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不足。这些将会成为工程师的学生的设计思路会因此受到影响。

四、建议和意见

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设计也要进行创新。建筑架构设计应该建立在计算机的良好运用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概念设计,将结构设计进行优化。环保、优质建材的使用,只是建筑结构设计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对概念设计的理解。通过对结构设计的创新,才能够将建筑设计的创新和发展进行得更加顺利。所以,可以说,推广概念设计,将其深刻的进行理解,是工程师的首要任务。结合教育机构对于教材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将概念设计在学生时代就进行培养,对于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进步非常重要。

建筑比例的概念第5篇

建筑工程经济课程的专业跨度较大,与中职学校建筑施工专业的其它专业课程联系较弱,课程理论性较强,需要讲解的概念较多,教师往往辅以大量的练习和计算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这些基本概念,如资金时间价值、净现值、净现值率、盈亏平衡分析等概念的含义、经济意义和计算方法等。但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经济和财会知识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这些概念不容易理解,造成学生学习只能靠死记硬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建筑工程经济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学过的这些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大程度上还是偏重于工程经济基本理论、概念和知识点的讲解,再经过大量例题和练习题来加深理解和记忆。如果学生工作以后,只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而不会灵活运用这些经济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那么很显然是没有达到设置这门课程的初衷。所以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更应该偏重于那些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的运用,例如在实际工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对问题进行分析,应采取何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具体如何实施等。因此,建筑工程经济课程需对以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变革,使之更能适应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2教学改革思路及实施途径

2.1合理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

现在的教材可谓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教材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如果选取的教材质量不高,概念描述不准确,内容编排杂乱,错漏较多,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理解。因此对教材的选择,应放在首要位置,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有一定知名度的出版社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作者出版的教材。一般的建筑工程经济教材多偏重于经济学基本理论的讲解,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方法讲解比较透彻和深刻,但对这些方法的实际运用涉及不多。书中也有部分例题,但这些例题题干都很抽象或与建筑行业相关性不强,只是帮助学生理解例题前文中的某个公式或方法。考虑到加强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在选择一本建筑工程经济教材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本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所用的工程经济教材。这样做的好处是: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中有非常多的实际案例,而且都是与建筑行业密切相关的案例,更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但建筑师教材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很少或很简单,需要再配备一本专业教材来讲解基础知识;建造师教材的内容都是与时俱进的,反映的是现在工程实际的最新情况,避免了知识的滞后。由于有两本教材,内容难免庞杂,因此需要任课老师对实际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取和安排,灵活调整。当教学内容和方法成熟并积累了一定经验后,也可以结合老师和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编写校本教材更好的满足自身的需要。

2.2采用案例教学法

为了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案例教学法。现在的执业资格考试大都采取案例的方式来考察考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可见案例是与实际非常接近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案例教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先设置一定的情景,将案例再现,把里面的具体的任务分配下去,可以采取课堂讨论、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或个人独立思考或小组分工合作,逐步帮助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并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摆脱枯燥的理论学习,增加学生的代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教学由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案例呈现的也是以后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通过案例教学解决了实际问题,将大大增强学生应对具体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结合建造师考证

中职学校建筑施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方向是施工单位一线施工技术人员,其理想的职业发展目标就是担任项目经理。为了让学生的发展有可持续性,并更容易达到目标,在学习的学习当中就应该有针对性。注册建造师的考试中也有工程经济课程,因此在学校的教学中就及时引入建造师考试的内容作为课堂内容,执业资格考试用书作为教材,让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同时执业资格考试的教材经常更新,能够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动态。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同时中职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不可能将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都涉及到,因此需将课堂讲授内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和安排。

2.4丰富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指师生教学时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或媒介。由于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内容较多,在教学上也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是“一本书、一块板、一支笔、一张嘴”。教师讲,学生被动听,遇到学生难理解的概念或事物,任凭教师如何极尽所能的描述,学生可能还是不理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是采用电化的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如图片、声音、动画等手段,将一些事物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

3结论

建筑比例的概念第6篇

关键词:概念设计 结构体系 判断力安全合理 经济 基础选型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four aspects to simply introduced the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concept and theory, combined with examples of engineering analysis, briefly explain the concept design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 and emphasizes the structure engineers should each and every one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explore, comparison, looking for relatively "optimal structure model", and is not only satisfy the standard provisions which, through computer software of the "standard model".

Keywords: concept design structure system safe and reasonable judgment economic base selection

中图分类号: TU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在计算机设计程序全面应用的今天,许多的结构设计工程师,特别是部分毕业时间不长,工程经验不是很丰富的结构设计工程师产生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结构设计就是“规范+计算”。只要计算机算出来的结果能满足规范限值的要求,就算设计成功,因而错误的以为结构设计并不难,只要会使用设计软件就行,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

其实不然,好的结构工程师应具有不懈的追求和尽善尽美的设计思想,同时也要求具备丰富踏实的整体结构概念和基本体系相对比较的概念,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以正确的判断力来把握设计,而不是盲目照搬规范和依赖计算机程序做设计,通过概念性近似计算进行探索、优化,乃至最后确定体系及其构件基本尺寸,并确定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协调建筑空间形式和结构功能及其受力特征的一致性。

本文结合实例工程,重点介绍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念和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简介概念设计在具体工程中的应用。

帮助建筑师开拓空间型式与功能

一个结构工程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在每一项工程设计的开始,即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就能凭借自身拥有的结构体系功能及其受力变形特性的整体概念及判断力,用概念设计去帮助建筑师开拓或实现该建筑物业主所想要的,或已初步构思的空间型式及其使用、构造与形象功能。

实践证明,世界上著名的工程实例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都是有结构工程师凭借自身拥有的结构设计概念、悟性、判断力和创造力去参与构思。如只凭建筑师的结构设计思想是无法充分实现业主的理想的。例如:美国的芝加哥第一国家银行大楼,高244m,底部5110m2,顶层2694m2,共60层,业主一直追求和向往能在银行底部有一个4~5层楼高无柱大空间,充分满足银行业务使用功能和形象功能上的需求,在方案设计过程中,结构师与建筑师合作,开拓了一种新的结构型式,将电梯井筒与设备井筒分别设置在建筑物的纵向两侧,作为巨型柱,在第六层和和第六层以上每隔18层设置一层设备层,作为承载力和刚度都很大的巨型水平桁架构件,与周边的巨型柱刚性连接在一起,构成一种巨型框架体系的结构,不但能有效地抵抗竖向和水平荷载,还满足了业主的理想要求,整个大楼底部5110m2没有一根柱子。

所以一个结构工程师只有和建筑师在整个工程设计阶段充分合作,从方案设计开始就利用自身拥有的结构体系功能,及其受力变形特性的整体概念及判断力,帮助建筑师找到一个既安全、合理、经济,又能最大限度满足业主需求,取得最大综合经济效益的方案。

2初步确定结构体系的承载力、刚度与延性

在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用概念性的近似计算和判断,能有效、迅速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和选择。这种概念性的判断往往定性准确、简单快捷,能很快地比较出相对最佳的结构方案,为计算机的分析提供较确切的结构体系和所需要输入的原始数据,同时也是施工图设计阶段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

在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对建筑物的效应不是线性的,而是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递增的,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侧向位移与振动就会越来越变成主要的设计控制条件,因此,必须以承载力、刚度和延性为统一主导目标来进行高层建筑的结构概念设计。

房屋在稳定风压的作用下,房屋会有一定的侧移,其大小取决于风荷载大小房屋高度及其整体刚度。在阵风的作用下,房屋还会左右摇摆,给居住者带来不安全感和不舒适感,所以要求高层建筑应有一定的刚度,在风荷载作用下摇摆不太明显,使居住者没有明显感觉。

而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会在任意方向变形,而且有时位移特别大,所以关键是要避免引起倒塌的过大变形,所以高层建筑考虑抗风要求和抗震要求的出发点往往是不同的,刚度大的结构对抗风有利,而较柔的结构抗震性能好。

因此,作为一个结构工程师,对建筑物总体系的构思,应有一个刚柔结合,具有多道防线的理想刚度目标,即应具有一定大的刚度和承载力来抵御风荷载和设防烈度地震,保证结构处于完全弹性状态,在罕遇大地震作用下,结构变柔同时仍具有足够的弹塑性变形能力,避免建筑物倒塌,所以一味地追求加大结构整体刚度是不行的,不但造成浪费,而且在大震时会给结构带来很大的危害。

对结构构件的设计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实际的建筑物都是一种三维结构,所有的构件都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在共同协调作用,并非是脱离总结构体系的独立构件,而我们的设计规范和电算结果是建立在众多的假设的基础上的一种理论结果,只能作为一种指导、依据,而不能当作圣旨一样盲目照搬,如果缺少结构工程师自己的分析、判断,有时设计会过于保守,而给业主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有时则不够安全,特别是设计一些比较特殊的建筑物,特殊构件时,规范条文或整体电算结果并不能保证设计的准确性,而需要结构工程师对结构的总体系,分体系与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透彻,对局部的特殊构件进行单独的分析判断,补充计算,才能设计出一个既安全,又经济,适合于现代建筑各种功能要求的结构。

例如:某20层商住楼,框支剪力墙结构,二层设转换层,其中一转换结梁构件,跨度8.0m,建筑师要求梁高不能超1400mm,用SATWE软件整体计算,梁支座处内力和配筋如图示意。

框支梁截面600x1400,梁最左端A点处,支座弯矩为-4956KN.m,剪力为4148KN,在剪力墙边缘B点处,弯矩为-637KN.m,剪力为1532KN,SATWE采用A点处内力进行截面设计,梁支座负筋面积120cm2,而抗剪已明显不能满足《高层建筑混泥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10.2.8条的要求,需加大梁截面,而由于建筑层高限制,已不能增加梁高。经结构师认真地分析、判断,发现在A点到B点区段内,框支梁上剪力墙应与框支梁一起协调变形,一起共同抗剪和抗弯,SATWE在整体计算时虽然部分考虑了梁上剪力墙的刚度,但在内力配筋时没有考虑梁上剪力墙的协调变形,明显过于保守,结构设计师取出单榀框支梁体系做平面有限元应力分析,梁截面不变,梁抗弯、抗剪均能计算通过,梁配筋基本接近SATWE计算时的B点处配筋,框支梁内部出现轴向拉力,说明考虑剪力墙协同变形后,梁中和轴上移,整个框支梁都处于受拉区域。

本工程中结构工程师利用自己的工程经验、理论知识对结构构件进行很好的分析判断,补充计算,最后不仅满足了建筑师的要求,而且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高层建筑基础的合理选型

高层建筑基础的合理选型与设计是整体结构中极其重要和非常关键的部分,它不但涉及整幢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与安全可靠,还直接关系到投资额度,施工进度和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基础的经济技术指标对高层建筑物造价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在地基条件复杂的情况下。结构工程师应对上部结构体系,使用功能,所属地理环境,施工条件及周围建筑物分布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多种方案的分析和比较,不断优化才能选择出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

例如:某商住楼建筑19层,首层、二层为裙楼商业部分,上部17层为住宅,剪力墙结构,该地块属河流周边冲积平原带,素填土下有较厚的砾砂层,较密实,可作为建筑物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k=200KPa,局部为粉质粘土层,较松软,不宜做为建筑物持力层,附近有成功建筑物经验采用“地基注浆加固+板式筏基”方案,对砾砂层采用高压注浆法加固,以提高其承载力。结构工程师在与业主沟通时,业主有强烈意愿,希望基础造价能比附近建筑物更省一些,结构工程师经初步估算,发现只要业主将原先确定的上部砌体材料考虑灰砂砖改为加气混泥土砌块,则不需要“地基注浆”加固,仅用砾砂层做为持力层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局部“粉质粘土层”采用“换填垫层法”局部地基处理,可为业主节省50万左右费用。

总之,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潜力较大,而现阶段的设计计算依据和计算理论还不够完善,结构工程师必须凭借自身拥有的概念和正确的判断力进行把握,不能一味盲目保守,造成很大的浪费和极其不良的综合经济效益。

5结束语

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安全控制时,必须遵循以规范为指导,以电算结果为依据的原则,但结果师必须具备自己的理论知识、经验和判断力,创造性的使用规范中的数据,分析电算结果,最后做出既安全又经济,又能满足各方需求的完美设计。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 国计划出版社作者:高立人方鄂华钱稼茹

2《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徐培福 主编

建筑比例的概念第7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低碳概念;应对策略;环保

1前言

低碳建筑设计具有降低建筑资源和能源消耗低碳建筑设计具有降低建筑资源和能源消耗,很好地控制废弃物的排放量以及排放条件制废弃物的排放量以及排放条件,最终达到控制CO2等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出现的目的有害的气体出现的目的,保证我国生活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改变[[1]。。除此之外,建筑设计中应用多种高新的技术与方法法,充分合理的利用绿色材料进行建设,让城市居民拥有一个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低碳生活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与趋势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与趋势,所以良好的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建筑设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理念

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应该适应低碳概念的潮流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应该适应低碳概念的潮流,只有通过多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保证建筑的低碳环保多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保证建筑的低碳环保,才能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的快速发展。在进行节能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其关键内容就是要对能源的优化使用以及资源的整合利用等相关内容进行控制与管理进行控制与管理。我国地域辽阔,在践行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不同的地区内进行建筑设计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地域的特点有针对的开展资源的利用与选择有针对的开展资源的利用与选择,合理的应用节能系统。例如如,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相对较为寒冷,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过程中,要提高对采暖的重视,合理使用煤炭资源,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要不断探究各种新型环保的能源。由于南方的气温特点与北方有很大差异于南方的气温特点与北方有很大差异,因而在南方城市的建筑设计过程中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电能的耗费量进行考量,尽可能的选取耗电量较低的设备耗电量较低的设备,并且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有所选择的使用节能系统用节能系统,最高程度增加资源的实用效率。

3我国低碳建筑的现状

现如今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且较稳定的发展,人们总体的生活质量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体的生活质量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此外外,人们的知识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普及,所以对于环境的保护意护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表现出对出行交通工具以及建筑的低碳要求更是越来越高筑的低碳要求更是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物的设计时的设计时,要融入低碳概念,并且要不断坚持持续发展的理念念,注重材料和能源的使用。但是,在我国的建筑设计中,设计师比较注重建筑的外表和功能计师比较注重建筑的外表和功能,通常会忽视建筑物的节能功能功能。设计师觉得如果使用低碳技术,会耗费比较高的成本本,会影响后期的经济效益,另外,还怕会影响到房价的稳定性[[2]。。但是在近几年中,我国的一些低碳建筑物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非常好的效益,因此,建筑设计师也发现了低碳建筑的发展趋势势,从而积极进行低碳建筑的设计。

4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4.1仔细分析建筑环境

在对一个建筑实施设计工作之前在对一个建筑实施设计工作之前,设计师应该对建筑所处的环境具有充分的了解处的环境具有充分的了解,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及建筑要求进行详细的调查求进行详细的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做出分析,再在设计时充分考虑这部分数据的参考价值分考虑这部分数据的参考价值,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建筑设计的绿化区域也要有较好的安排设计的绿化区域也要有较好的安排,以便种植绿化植物,增加整个建筑设计的低碳效应整个建筑设计的低碳效应。在建筑设计的整体布局上,参照前期规划以及后期的观察前期规划以及后期的观察,保证整个建筑物的具有合理的布局特点局特点,降低建筑物出现杂乱分布的情况,使低碳概念在整个建筑布局与规划中得到很好的提升[[3]。

4.2选择绿色的建筑材料

在现代的建筑中在现代的建筑中,低碳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低碳材料的研发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的研发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此在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低碳材料的应用价值需要充分考虑低碳材料的应用价值,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效率率。在我国的传统建筑物中,使用了大量对身体有害的建筑材料材料,例如含有苯元素的材料以及甲醛类材料,这些材料严重影响了居住空间内的空气质量影响了居住空间内的空气质量,人们通过呼吸这些受到污染的空气而影响到身体健康的空气而影响到身体健康。此外,部分材料所含有的有毒物质具有很高的隐蔽性质具有很高的隐蔽性,人们难以通过视觉或嗅觉直接感受到这些有毒物质的存在这些有毒物质的存在,而长时间的接触这些有毒物质,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影响到人们的身体。所以在建筑材料的选取上,需要充分考虑到绿色材料的使用价值虑到绿色材料的使用价值,增加绿色材料的使用量与使用效率率。此外,在选用绿色材料进行建筑过程中,也要做到节能环保的良性循环保的良性循环。

4.3利用建筑空间实现低碳概念设计

保证建筑空间的使用率最大化保证建筑空间的使用率最大化,且有效控制建筑物总面积的需求量积的需求量。具体的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建筑面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尽可能多的减少建筑在实际建设环节所需消耗的资源[[4]。。例如:在日本的住宅设计中,对空间的规划就十分完善就十分完善,从空间利用的最大化角度出发,保证了低碳概念在建筑空间上的应用在建筑空间上的应用。此外,在建筑空间的设计环节,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应加以充分考虑源的利用率应加以充分考虑,从而最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空间的利用效率的利用效率。例如,居住户型大小和规格的设计应结合建筑空间自身的可变性和灵活程度进行考虑空间自身的可变性和灵活程度进行考虑,并且要顾及到建筑的使用功能的使用功能,尽可能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同时对建筑施工垃圾的处理要得当垃圾的处理要得当。

5结束语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我国人民的环保意识在逐渐加强,并且对环保概念的理解也逐渐深入并且对环保概念的理解也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环境保护的队伍中保护的队伍中。而建筑设计中的低碳理念的运用还不够成熟熟,导致低碳概念的应用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还需要技术研究人员与实际施工人员的不断努力究人员与实际施工人员的不断努力,来提高低碳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设计中的应用,以适应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积极探讨建筑中的绿色材料的运用以及绿色的建筑环境等讨建筑中的绿色材料的运用以及绿色的建筑环境等,均对低碳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良好发展具有帮助碳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良好发展具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王.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解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52015(28):39.

[2]张学伟.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方法论述[J].江西建材,20162016(21):66+68.

[3]陈嘉轩.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172017(3):53.

建筑比例的概念第8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结构措施;作用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building structure form shows diverse, complex characteristics. The structure designers speaking, can't be completed as original design task can, but to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norms in, on the basis of building structure system have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and concept design and structural measures used in building design work. Therefore, the author concep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easures for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Keywords: building structure;conceptual design; Structural measures; rol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概念设计的定义及其在建筑结构中的作用

(一) 概念设计的定义

概念,即能够反映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认识,将实践作为基础,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后,便形成了概念。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师要将结构当做构件,将构件当做结构。例如某栋大厦的结构为一根悬臂梁,一座大铁桥的结构为一根连续梁等。将单独的构件当做结构,由于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不可能对空间作用、材料性质等各个因素进行充分、完全的考虑,导致结构的计算准确性相对较低。因此,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不能依赖计算设计进行,而是要强调概念设计。概念设计,即不经过数值的计算,而是依据整体体系和各个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来得到的一种设计原则和思想,通过将之与建筑功能要求相结合,能够从整体的高度上,初步确定下建筑结构的布置和定型设计。

结构设计则是概念设计的逆向过程,按照概念设计的相关要求、规范以及计算理论等,在对结构进行模型假设和受力状态假定的基础之上,对建筑结构进行内力的计算和分析,再利用计算结果辅助结构设计。

(二) 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中的作用

目前,概念设计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概念设计也是能够展示出先进设计理念和思想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常来讲,一个结构工程师如果概念设计做的很好,那么随着实践经验的累积,结构概念也会越来越丰富,设计出来的成果也会更加完美,更具创新,但是随着我们生存的社会环境分工逐渐变细,大多数的结构工程师依然停留在依赖设计手册、规范、软件等进行设计的传统设计阶段中,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具备创新意识,甚至有些设计师并不接纳新的技术和新的工艺。随着计算机一体化结构程序设计的广泛应用,这样的情况已经逐渐无法满足设计工作的要求。

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因为现行的计算理论与结构设计理论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缺陷,例如内力计算,只能够在弹性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截面的设计,只能够在塑性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等,这些缺陷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那么为了能够弥补计算的缺陷,实现对一些无法计算结果的结构进行计算,必须要采用先进的、优良的概念设计和结构措施,这样才能够逐步满足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和目标。工程师通过加强自身结构概念的培养,能够让自身真实的、客观的、科学的理解建筑结构的工作性能,

2.由于在建筑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初步设计的过程无法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实现,因此结构工程师必须要将自身掌握的结构概念进行综合运用,并从中选择经济性和合理性较高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概念设计并不仅仅是用在大结构中,而是在所有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都能够使用到。

二、 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之间的关系

概念设计和结构措施之间的关系为协同关系,二者之间的协同能够广泛的应用在工业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对于工业产品来讲,满足设计寿命是较难的问题,往往会在不足设计寿命时,便会出现一些零部件的破坏,从而影响产品的设计寿命实现。对于建筑结构来讲,通过概念设计和结构措施的协同,能够让建筑结构内部的各个构件之间实现相互配合,实现共同价值。也就是说,通过概念设计和结构措施,不仅仅能够让结构构件共同受力,协同工作,并且还能够具备相同的耐久使用寿命。另外,如果想要概念设计和结构措施之间的协同关系得以实现,必须要将基础和建筑上部结构视为有机整体,而不能将二者分开处理,例如砖混结构,一定要依靠圈梁、构造柱来实现基础和上部结构的连接,并不能够单单依靠基础结构自身的刚度来抵抗各类影响因素,如不均匀沉降等,因此建筑中的所有圈梁及构造柱都在围绕这样的原则和中心来进行设置。

如今一些在建的建筑项目,多会在四角部位中设置巨型钢管柱,这样能够增强角柱的刚性,提高角柱的刚度,增强抵抗变形的能力。一直以来,在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柱轴压比限制的问题困扰着诸多结构工程师,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结构下部柱截面也随之扩大,但是柱的纵向钢筋却是构造配筋,就算利用高强度的混凝土,柱截面也不会出现明显的降低。柱的轴压比值能够直接反映出塑性变形能力,而变形能力能够直接对结构延性产生影响。在混凝土基本理论中提到:“混凝土构件的曲率延性,主要取决于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以及边缘混凝土最大变形能力。”也就是说,配筋、轴压比以及箍筋的约束程度等能够直接决定相对受压区的高度,因此可以说混凝土的极限变形能力依据箍筋约束程度而定。那么为了能够增强变形能力,必须要对柱的轴压比和配箍进行控制和改善,通过采用密排螺旋箍筋柱或者是钢管混凝土的方式,都能够有效的提高轴压比限值。

三、 协同工作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协同工作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不仅仅能够发挥出上述作用,更主要的是能够提升建筑材料的使用率,这也是协同工作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作用。如果材料使用率能够提高,那么也就意味着协同工作的程度较高。我们可以通过对梁类构件的演变进行分析,来说明这个问题。例如矩形截面梁,作为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受弯构件,材料的利用率较低,究其原因,主要因为靠近中和轴部位的材料应力水平较低以及梁的弯矩沿梁长的变化性。对于等截面梁来讲,多数区段的应力水平都较低,因此对于这样的受力情况,我们可以利用结构概念对其进行分析,即因为梁截面中存在着应变梯度,因此只有当构件轴心部位受力时,才能够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于是平面桁架便出现了,平面桁架能够将梁中的多余材料进行去除,不仅能够节约经济,同时也能够减轻自身重量。因此,桁架的上弦能够和梁的受压边相对应,桁架的下弦能够和受拉钢筋相对应,规则桁架中的腹杆受力方向能够和梁中的压应力与主拉力方向保持一致。

如果仅仅是增大截面的话,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尤其对于上弦杆来讲,我们应当要努力对平面外部的刚度进行增强,为平面提供约外束力。试想一下,如果将这些平面外部的支撑再重新连接成为桁架,那么必然会令平面桁架变成交叉桁架,也有可能会发展成为空间网架。空间网架的应力水平和材料利用率都较高,因此才能够在大跨度的结构中得到十分广泛使用,但是在网架结构中,还是存在压杆应力水平以及高强材料的应用问题,因此应当要使用悬索结构,利用悬索结构中的“杆件”作为拉杆,提高悬索结构中的应力水平,提高材料利用率。

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将概念设计和结构措施之间的关系发挥到极致,能够大大提高材料使用率。随着概念设计地位的不断提升,结构工程师不仅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更要不断借鉴、吸取他人的设计理念和思想,不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样才能够保证每一项设计的精益求精。

参考文献:

[1] 徐正加.浅析概念设计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意义及应用[J].大众商务,2010,08

[2] 黄双喜.浅析结构概念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0

[3] 刘慧芳.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技术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