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力学分析的方法

力学分析的方法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07 16:26:28

力学分析的方法

力学分析的方法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教学;写作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一、小学生写作的现状分析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就是运用语言文字,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表达具体内容,进行思想交流。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小学生写作过程中,由于缺乏良好写作习惯,语言表达问题严重,常感觉无话可说,抄袭、堆砌形象严重,语言与童真年龄不符,毫无童心童趣,抒情单调化,内容不够丰富;

2.在教师指导过程中,命题与实践脱节,教师忽视了学生能力、情感和兴趣的培养,训练不足,讲评次数少且形式单一,讲评标准过高,缺乏示范教学;

3.应试教育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观念重理轻文的思想的制约,学生套改他人作文,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应付式的写作。

“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难,难作文”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顽症。

二、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创设情境。作文教学时创设情境是很有必要的。由老师根据生活经验设计情景,给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与实际生活结合的机会,使得学生对创作产生兴趣,而且,小学生作文多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咋教学过程成要有具体的情境描述才能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并通过联想,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和兴趣。

2.展开想象。在作文教学中,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是很重要。当然,创设情境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在具体实施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童话,可以一人单独写,也可以组成小组一起讨论故事的内容,允许学生表达各自的经历和想法。讨论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启发,互想补充,还可以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想象思维得到了引发和锻炼,写作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而经过想象思维的运用,学生的文章页就更充实生动。

3.多加鼓励。从小学生童真的心理来分析,他们在做任何事情上都渴望得到他人的任何和鼓励,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离不开对学生的鼓励,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良好心理。学生的作文是学生努力写的,作文中健康积极的观点、思想、行为、心理,教师应该要多予给鼓励和肯定,而对于一些写作较缺乏写作积极性的学生,也应该进行善意的引导,尽量给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逐渐转变这些学生的写作态度。

(二)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明确目的,教给学生有序的观察方法。作文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桌明明是小眼睛,大嘴巴,写作时却写:“长了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个樱桃般的小嘴。”问其原因却是因为“炯炯有神”这个词好。在进行人物肖像描写时,学生经常说:“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三角形的鼻子,一张樱桃小嘴。” 所有的人都成了同一个模样,写作不真实,因此,观察力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观察有序才能言之有序,因此,作文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进行观察。先近后远,先整体后局部,先从上再到下。让他们用眼去看、用手去摸、用心去感受。这样在作文中才能看到精彩的表达。在整个小学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和掌握各种观察顺序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观察的角度等,着力培养自己独立确定观察顺序的能力。

2.比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还需要学生观察过后学会概括,加深对事物的深刻认识。教师在学生全面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着重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会比较分析,概括出事物的特点。例如,观察小兔子,审引导学生与所喜爱的小猫、小狗进行比较,找出小兔子特有的地方。观察到事物的特点,就可以把写作写得具体生动,富有特色了。

(三)丰富学生文字底蕴

1.拓宽学生知识面。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上应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从各类书籍,不管是童话、寓言、故事还是诗歌、散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都可以。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文字底蕴,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视野,创作之源才能不断。书读得多了,背得熟了,写作时的语句自然而然的就会通顺,造句、用词自然就会文采,写作就不会再是难事了。

除了阅读更多的书籍,还可以让学生多收看一些有益的电视节目,多阅读适合小学生的报刊杂志;在课余时间收听一些广播节目,听报告讲座;教师们可以经常组织孩子们广泛开展辨析美丑善恶、吟咏唐诗宋词、背诵名篇佳作等活动。孩子们通过这样的多看、勤听、常说,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便可以做到“思如泉涌”,写出的作文不仅视野开阔了,也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2.日记或读书笔记。写日记就是让学生养成观察、思考、记忆的良好写作习惯,这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好方法,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学生在遣词造句以及篇幅布局等方面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引导学生进行现场作文,注重培养学生现场作文能力。

提高写作能力,除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之外,还可以用“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外时间里每天坚持读一定量文章,然后每天把读过的文章中自认为好的一些词句摘抄下来;也可以写读后感。这样做既能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又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开阔视野,提高写作能力。

(四)良好的评改方式

1.朗读修改法。出声的朗读,把无声的文字传递信息转变成有声的传递信息,调动口、耳、眼等多感觉器官,同时让大脑得到参与,进行思维活动。通过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的感悟和理解,还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及脑神经去审视作文的语感、情趣、意境以至语音、字句搭配诸方面的不顺畅处,进而有针对性的修改,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2.交换修改法。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往往很难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果给其他同学的修改,也就是交换修改法,那么这些问题也交容易发现了,而交换修改法也较适用于写作的评改,在互评过程中,互评双方皆可以借鉴他人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给出中肯的评语以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这种评改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结束语

小学作文是学生开始作文生涯的起点,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显得格外重要,然而由于思维的限制,小学生对直观的具体事物比较容易产生兴趣,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观察能力与文化底蕴,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激发学生兴趣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丰富,同时,还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提高写作能力的机会,比如学生的大声朗读,同学之间的相互评改等,都可以极大的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厚宝.对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29).

[2]郭淑清.教会小学生写作文的方法[J].青年文学家.2009,(13).

[3]吴滨.论我国基础教育写作教学的新趋势[J].大家.2009,10.

[4]任红晓.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7).

[5]李春燕.小学生作文教学探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0,(7).

力学分析的方法第2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思维能力是智慧的核心,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教学中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教育,而思维活动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体现,成为教学中教育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课程,在当前的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语文课程作为思维和语言结合的学科,寻找到合理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语文教学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缺陷

语文教学中强调的是基础知识传授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缺陷,这是由于在教学过程教师受到以往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自主创新上缺乏动力和意识。

1、“师教生学”的教学方式单一而僵硬

在语文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认为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范围和学习方向的严格控制,才能达到教师要求学生学习需要获得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处在被动接受教育的位置上,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种硬性灌输的情况下而下降。不再主动的去学习知识,分析研究所遇到的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了障碍。

2、标准化的考试方式压抑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大部分实行的是应试教育。语文教学的考试标准,从试题的命题到施教、试卷审阅等所有环节都要求避免或减少误差,以此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测定。

大部分教师似乎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语文和其他学科是不同的,语文课没有公式,没有定理,也没有那些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语文课的课程内容更多是融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思维以及心血的作品,对于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背景下,作者自身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学生们对于作品一样也应该可以有不同角度的理解。但正是这种标准化的考试方式,不符合现代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长此以往,使得学生对这样的应试教育产生了抵触心理,进而造成学生不再积极自主的进行学习。

3、教学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约束和限制太多

中国的传统教育中,规矩要求太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遵守老师或学校规定的各种纪律,限制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即使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存在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在没有获得老师的允许时不得自由阐述。在学生的想法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理解相悖时,学生的想法被要求服从于教师或课本上所谓的正确的理解。这样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因为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过多的约束和限制,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语文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学校和教师要正确认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使得两者之间在语文教学中得以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从而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1、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因为中国的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约束太多,无形中将教师置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学生处于被动的膜拜教师的地位,造成了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要改变一直以来严肃的教学态度,塑造和蔼可亲的形象,支持和鼓励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质疑,然后针对所提出的不同观点,师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做到求同存异,证明学生所提出观点所具有的价值。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思考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实行共通讨论和分组学习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集中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允许并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思维上的多样性和求异性。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以供学生们进行思考和讨论,在恰当时间和空间进行引导,令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这样使得学生不再是单纯的为了寻求固定的答案而进行单一的思考,而是要为了追寻真知和真理而发散思维。当对问题有了各角度不尽相同的思考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就自身的理解进行再创造,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分析和解决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加深对于有异议问题的认知[1]。

3、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勇于探索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需要学生从自己能想到的方向尽心思考。对于知识的理解,有时需要学生从异向思维出发,从已知的知识了解那些未知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2]。这样的思维能力培养方式,会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一种全新的境界。

4、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探索的积极性

改变传统的教师教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教师运用阅读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从而改变死记硬背的模式,学生通过依靠自身对文章的理解来吸收文章索要表达的思想,这个过程中不能缺少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学生的理解不是教学的重点,只是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文章的方法。

5、掌握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探索,掌握教学的重点内容,沉稳扎实的推进,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断能力[3]。在平时的语文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并注重分析其所讲解内容的逻辑关系,在不同的阶段给学生讲解其中包含的概念和思想,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对于事物的推断能力,对于故事的后学发展进行大胆的推测,在整个课程的结束后,指导学生进行扩展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推断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海霞.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3(9):46-47.

力学分析的方法第3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解题方法;分析;研究

按照知识结构的角度来分,高中物理教材知识不仅包括热、电、光,还包括力、原,总共5大块经过教学实践和调查表明,高中物理5大块中,力学部分是学生普遍觉得最难学的知识体系,但每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力学的相关题目所占分值却往往比重很大高考理综命题组,一直对出力学综合题来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进行考察很热衷,力学综合题解题成为学生最头疼的部分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对此也感到很无奈,自己也讲解了很多力学综合题,但学生的分析能力却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其实不是教师没努力,也不是学生没努力,只是解题的方法没有找对而已理科类的东西,其实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找到了规律来进行解题,一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解题思路来解决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

一、审题要认真,题意要弄清

高中物理力学题,尤其是综合题,在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对题目仔细分析在对题目信息进行收集的过程中,通过审题,才能知道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才能弄清题目中的物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建立起一幅比较清晰的关于所求问题的物理图景,对解题思维框架进行初步的构成但在对力学综合题进行审题的过程中,必须对以下两点加以注意

首先,要对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进行挖掘在对物理力学综合题审题的过程中,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一定要用文字、符号或者图标、数据等简单的形式对其进行有序的记录,并对已经记录的信息做出一定的分析和推理,找出对题目有用的信息一般来说,在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中,题目中会有一些最直接和最明显的已知条件,但还会隐藏一些间接的条件,往往这些隐含的间接条件才是解题的最关键因素这些隐含的条件一般可以从关键的语句中去分析,也可以重点分析题目的相关附图以及所设的物理模型,题目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以及题目所求中往往也是最长隐含题目信息的地方所以,一定要对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以及题目的附图等提高重视度,对每一个细节之处也都要注意,对题目中的信息要进行多角度地分析,通过联想和理论分析,对隐含的条件进行转化其次,要注意对物理过程的分析物理现象或事实发生前因后果,以及中间状态等完整的经历,就是所谓的物理过程在对力学综合题进行审题的过程中,必须清楚题目中的物理过程,以及这种物理过程能够进行的条件,对运动的性质进行明确,对过程中的不变量和变量或者关联量中的一些等量关系进行把握只有明确和把握了这些,才能有更清晰的解题思路

二、对研究对象进行确定,正确运用解题途径与规律

在对力学综合题的研究对象进行选择时,需要对两个基本原则加以注意一是要选择涉及所求结果的已知量作为研究的对象,二是要对能够满足力学规律的物体或者物体系进行选择,作为研究对象但在某些力学综合题中如果直接把研究的物体当成研究对象来解题的话会有一些难度,这个时候,学生在解题中可以对研究目标进行转移,转移到与它具有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之后可以对相互作用的规律进行运用,回过头来再对题目中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解决在确定了研究对象以后,就需要对其受力与运动进行分析对受力进行分析时,可以按照场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对物体所受的全部外力进行依次分析在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时,也需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是要对运动的连续性进行分析,当物体从一种运动变成另一种运动时,要对两种运动的速度、位移、加速度的关系这些物理量进行确定其次,是要对运动的可能性加以注意,这是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运动却很有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在解题的过程中,对这些可能的运动情况都要作出全面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最准确的判断在对物体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对物体运动情况与受力情况进行明确之后,就要找出与之相关的物理规律,并结合题目中已经给出的一些等量关系,列出相对应的方程或者方程组对题目进行求解

力学分析的方法第4篇

关键词:音乐鉴赏能力;专业训练;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09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音乐类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人们对于音乐也有了新的认知与了解。无论是中老年人还是青春洋溢的大学生,都能随口唱几句歌词,但是平常我们所接触的音乐都是较为浅显的。流行音乐是一种潮流,对学生来说,他们的音乐基础相对薄弱,很容易跟随大众的价值观。如今,我国的高职院校也注重对学生在音乐鉴赏方面的引导,力求让所有学生领悟到音乐的内涵,从而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品味音乐细致与美妙。

一、我国高职学生的音乐“问题”

(一)基础薄弱

目前,高职学生在音乐鉴赏的基础上较为薄弱,很多学生都是通过网络、电视或广播进行音乐方面的学习。并没有坐到课堂上对音乐进行深入的剖析。虽说也可随口而唱,但是这种唱法只是一种外在表现,毫无技巧可言,并不曾对音乐有多少了解。

(二)缺乏音乐激情

高职很多学生对流行音乐很喜爱,但是更多的学生只是把音乐作为一种排压、消遣的方式。与投入足够的热情来学习相比较而言,大家更喜欢茶余饭后的音乐娱乐,这种“背景式”的音乐学习只能在一定程度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从而使他们无法深入地体会与品位音乐,长此以往,音乐鉴赏能力只是原地踏步。

(三)曲风单一

在我国,一些歌词简单,曲风单一的歌曲很受大家的欢迎,如短暂流行却难以长存的网络音乐,歌词单调枯燥,曲风低俗。这也是我国音乐文化中所存在的缺陷。有些学生喜欢听一些“口水歌”,无任何实质的意义,在这种歌曲的引导下,难以有较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互联网越来越多的走进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活,高职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听到各种各样的音乐,而社会上各种类型的音乐冲击着人们的听觉。网络歌曲尤为盛行,其中很多属于低级趣味的歌曲,由于学生对音乐的辨识能力相对较弱,在倾听与欣赏上缺乏正确的引导,同时又想讲时髦、跟潮流,受此影响,跟唱现象十分严重,拉低了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综上,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音乐鉴赏方面整体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从源头入手,才可以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二、提高高职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方法及分析

(一)因材施教,优化教学内容

在开展音乐鉴赏课程之前,高职院校可以就音乐鉴赏课的内容向学生征询意见或建议,方便在音乐鉴赏课程开展之后有针对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体系等方面的变化的信息的及时传递给学生。另外,还要在课程开展之后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后续的跟踪调查,便于老师能根据学习情况的不同而进行针对性地调整。

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兼顾艺术价值与学生的理解能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那些独具艺术内涵又能被学生所接受并理解的音乐鉴赏教材。由于基础较为薄弱,很多学生对音乐鉴赏较为陌生,因此教材必须要简单易懂。教材内容安排上要由浅入深、由简单理论到音乐鉴赏,如此,才能在教学中由感性的欣赏升级为理性的鉴赏。另外,通俗音乐是大多数学生所喜爱,老师不妨从这一方面入手,选择一些为学生所喜爱而又积极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歌曲进行音乐鉴赏教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将兴趣转化为动力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水平。

(二)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

音乐不仅具有旋律美、声音美与艺术美,同时还具有画面美,音乐常常是与细腻的文字和优美的画面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从而使音乐具备更加深远的意境。在进行音乐鉴赏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乐感与美感,才能真正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音乐鉴赏,才能让学生主动去感知音乐的旋律、力度、情感。通过动人的音乐,将学生引入到音乐所营造的场景中,使他们的脑海能够浮现出与之相呼应的景象,置身在音乐的海洋里,在潜移默化中将音乐鉴赏的知识传递给了学生,而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逐渐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

如在进行中国古典音乐教学赏析时,要使学生的注意力贯穿于音乐的开头、高潮、结尾各部分的音乐速度、力度、音域、情感中,从中感受各阶段音乐所展现出来的感染力。当欣赏完音乐之后,可“趁热打铁”,让学生表达各自对音乐的感受与看法,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在表达中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另外,还可以将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加直观的视听感受,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

(三)提高学生的乐理知识。

音乐是一种精神追求,要想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就必须要掌握鉴赏的方法。不仅要在听的方面有着先于别人的敏感度而且在写的方面也必须有着过人的功底,这就要求高职老师不但要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而且要深入钻研,并将之传授给学生,要让学生明白,音乐不是枯燥无味的文字与音符,它们一定会在音乐视觉、听觉还有灵感方面给予很大的帮助,美妙的音符会使学生有一种走进音乐仙境的自由感。在乐理知识方面,老师在平时的授课中将音乐理论具象化,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音乐的内涵。另外对于音乐的来源,以及它的背景故事老师也可在课堂上进行讲解,通过让学生明白音乐背后的故事,赋予他们塑造出更贴近生活的音乐想象力,深化他们对音乐的认知。

力学分析的方法第5篇

【摘要】授人以鱼,一日享用;授人以渔,终身受用。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过程。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应该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把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模式。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为我们的社会培育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掌握英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大部分教师也意识到了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受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和束缚,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对学生英语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育部颁布实施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强调: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中进行简单的口头活动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由此可见,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本文旨在结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一、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高职高专学生在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成绩都属于中下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必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丧失对英语的兴趣。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人类对某一语言的习得受到一个重要因素的影响,那就是语言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使用英语的次数越多,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就越多,希望听懂英语和运用英语的热情也就越高,这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学生还会模仿教师的发音方法以及对英语语言的组织形式,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使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时形成一种合乎英语逻辑的思维方式,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也大有益处。2.采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例如,在课文讲解之前,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些学生比较熟悉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开放式问题,让学生自由展开讨论,之后就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辩论,这样既调动学生参加了课堂活动,又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另外,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使教学形象化、生动化的多媒体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配合课堂教学开展课外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收听英文歌曲,观看经典英文电影,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感触英语文化的气息;组织英语口语角,创办演讲俱乐部,给学生提供更多相互交流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举办英语演讲比赛、写作比赛,把各种英语活动纳入教学内容当中,使英语课程更加具体化、多样化、趣味化。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掌握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语言的实际应用却不能仅仅依靠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还要依靠学生平时的自我学习和点滴积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了很强的依赖心理,如果教师不布置学习任务,学生便不会在课外主动学习英语,这与高职高专教学为祖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帮助他们明确教学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控制力,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接触英语、感受英语,而不是被动地被灌输。对于学生自学的成果,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及时积极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三、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应用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语法和句法分析,轻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重视对文章内容的讲解,轻视学生的实践。长此以往,势必会使学生逐渐丧失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想改变当前的这种状况,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不仅要传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可采取以下方式:1.加强听力训练。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材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条件的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培养学生根据听力内容提取重要信息、掌握中心思想的技能。在听力训练中,教师还应让学生了解听力材料的性质、长度、表达方式以及相关的知识背景,这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在遇到相似的情况时,可以主动地作出反应,提高听力理解的准确性。此外,在英语学习中,听和说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所以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听力材料掌握发音技巧,从而使其口语能力也得到提升。2.加大阅读训练,教授学生掌握阅读技巧。高职高专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速度普遍较慢,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单词量不足,缺乏对文章相应的理解,久而久之,低效率的阅读便会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所以,教师要加大阅读训练,只有多读、多练,才能让学生接触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文章,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量。同时,要逐步提高学生的单词量,单词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记忆一些常见的关键词汇。此外,教师还要教授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如何时使用略读、跳读,并且要鼓励学生运用猜测、联想、推理等技巧猜出文章的大意,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3.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英语应用文写作是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表现,也是许多高职高专学生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教师应通过范文讲解应用文文体的基本格式和文体特征,教授学生写作技巧,之后让学生根据范文进行模拟写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就能熟能生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创设情景教学,加强语言的实用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堂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情景设置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教材所呈现的内容,以一种更加真实和自然的方式将书本上所学到的内容为己所用。情景的设置有多种方式,比较常见的是Role-Play(角色扮演)。教师按照所设定的情景,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进行角色对话练习。例如,进行“在饭店用餐”这一话题练习时,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三种情况:1.Youwanttobookatableinarestaurantbytelephone.(你想通过打电话在餐馆预定一个餐位)。2.Yourfriendsandyouwanttotakeorderinarestaurant.(你和你的朋友想在餐馆点餐)3.Youwanttopaythebillinarestaurant.(你想在用餐后结账)这些都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情景,因而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也非常地投入。在学生将这些情景练习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地总结并给予指导,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地改进。

参考文献

[1]胡舟涛.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J].教育与职业,2007,(5).

力学分析的方法第6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16-01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人物,需要不断完善教学理念,对每一个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实际,恰到好处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这门课程,要学好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做到主动去探索和发现新知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并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互动过程中。当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会从原来的被迫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自觉地挖掘知识。因此,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

1.初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长期以来都对应试教育持有更强的关注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来制定教学目标的。并且大多数中学教师完全依照考试大纲中确定的教学目标来备课和授课。而数学这门课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思考,做到主动去探索和发现新知识,如果只是简单的掌握知识,为了达到好的考试成绩,而没有培养学生的兴趣的创新能力,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只会造成学生被迫接受知识,会泯灭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另一个方面,教师在课堂上缺乏能够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思考的理解性提问。

1.2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互动环节参与度不高。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课堂上易出现听不懂的情况,长期如此,会大大降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并产生抵触情绪。更不要说能够自主能动的学习数学。

2.针对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的相关措施

2.1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

数学这门课程,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课本知识。因此,教师应该摒弃以往完全照搬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核心理念的指导下,改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这门课程的特点,制定出适合自已与学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在落实好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2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深层次思考的理解性提问。

环境对人的影响十分大。教师应该秉承新课程核心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强烈渴望。引导学生主动并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的互动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接受和消化知识的能力,恰当的提出能够激起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探究的理解性问题。当然,课堂的导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2.3课堂上给于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师不能把一节课的时间都用来讲授课本知识,而是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给予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创新性的解决问题。在数学课堂上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时间,让他们针对某一数学问题自行讨论,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和思想表达的能力。如: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等边三角形,点G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AG=2,BG=,CG=1,求∠BGC的度数。该图有几种解答方案,老师先不演示如何解答,而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这道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长期如此,则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即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结合的过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秉承新课程核心理念,引导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逐渐转为主动地发现学习,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环节,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创新性的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杰.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我见[J].校园英语(下旬),2014,27(4):105-105.

力学分析的方法第7篇

【关键词】小学生 自主管理 能力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3-0160-02

小学生的自主管理,顾名思义其实就是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通过集体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与组织活动的锻炼。通过自主管理使学生可以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形成自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律性、管理协调性与大局观念。在当下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存在一些误区,他们认为只要学生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的能力与技能都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思维导致了教育的畸形,正如我们所熟知的木桶原理,只有一个方面突出对于成长来说是没有太大帮助的。一些所谓的优秀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体制下难以做到全面成长,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具备。正如我们经常听说的一些好学生,只要学习好,家里对其提出的要求基本全都答应,反而使自己除了学习什么也不会干。在学校不会削铅笔,住宿的时候不会洗衣服、不会叠被子,更有甚者还要家长一起陪读。很难想象这样的学生在今后走向社会之后如何面对挑战与困境。因此,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教育,是对学生未来的负责与铺垫,这不仅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做人的重要内容。

一 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的意义

所谓小学生自主管理,其中主要的核心就是通过学生的自律来达到对自己思维、心理以及行为的约束。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既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进行自我管理的执行者。通过这种对自身的管理,学生可以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不足与优点,熟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西方发达社会中,学校的教学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列为教学的核心,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就会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也正是因为发达国家的教育很注重对孩子自身能力的培养,所以这些孩子都具有创造性,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为他们的国家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自主管理不仅仅是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而是将学生团结起来,在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与交流,并以此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同时这样的模式也非常适合提升集体协作的意识。通过不断地实践与互动,学生才能有思考与判断,积累经验并最终达到自我成长、主动发展的目的。

二 让小学生参与班规的制订和健全管理机制

学生的自主管理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大的意义,一般小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活跃,班级的纪律管理就成了一个让教师头痛的问题。让小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与教育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的隐患与根源。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管理本身,管理是辅助教学的存在,将管理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订,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这样的活动引导全班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发扬主人翁精神。每个人都可以为班级的管理出力,班级才能成为更健康、更具有活力的集体。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用的人才,而合格的人才离不开个性与思想的独立。独立不仅是不依靠父母,而且是具有较强的生活自理与为人处世的能力。传统的思维已经不再适用于这种模式的教育,利用班级的自主管理,可以开创学生对自我能力培养的路径。

三 鼓励小学生相互竞争和明确个人目标

自主管理的精髓与动力源自于小学生对自我服务与约束的需要,在班级中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以个人荣誉作为竞争的回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正确的方向。这种竞争体制应该是多元化的,尽可能地让学生活跃在班级的各个方面,通过良性机制的建设使学生可以更为积极健康地进行竞争。不断涌现的机遇与挑战,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彻底激发起来,引导他们积极进取和充满活力。

班级的日常事务较琐碎,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管理才能与调度能力,可以将班级的日常运行管理得井井有条。这不仅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平台,同时还是学生产生民主意识与竞选概念的启蒙方法。比如每周在举行班会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主持,对班级的日常与不足进行总结,提出需要改正的地方。而班级中的班干部也要实行轮换制,定期进行选举,根据每一批班干部在任期间的表现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嘉奖与表扬。这样就会为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而优秀的班干部则会成为学生学习的目标,从而将班级的运行与管理带上一个正确的轨道。

四 营造良好的管理气氛和尊重小学生的意见

班级环境也是一个微型的社会,教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应该具有一定的领导意识,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的精神与习惯,使班级的管理过程成为学生自主管理与自主精神培养的主要途径。同时,教师作为课堂的领导者应当努力建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可以快乐地进行教学活动与班级管理。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并且都团结在教师的周围,使班级的管理变得更为容易。而民主的氛围,也使学生感受到了充分的尊重,从而感到了参与班级管理的乐趣而积极参与管理成为班级的主人。在管理的过程中,无论男生女生学习成绩优秀与否,教师都应该给予大量的关注。平时多谈心、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维与想法,才能扮演好教师的角色。而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与建议,教师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从而让学生产生凝聚力。

五 平等认真地对待小学生和精心培养班级骨干

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师生双方在经验与知识的量级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这并不能代表学生就要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一切安排。而且一些优等生或者是班干部与学习差的学生存在着知识上的差异,但也不代表在其他方面也优秀。因此,在班级的管理中无论学生的身份贵贱、成绩好坏,教师都应该平等地对待,面对成绩差的学生能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优等生犯了错误该批评还是要批评。民主的管理模式应当体现并落实在每一位学生的身上,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班干部,而不是让那些优等生长期担任。定期的更换与改变有助于提高班干部的办事能力,危机意识下的竞争更能激起他们对自我管理的热情。教师在交流的时候,应当无条件地接纳学生、理解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去接受教师。通过对骨干班干部的培养,教师可以让班级中具有管理能力的学生组成班干部体系,定期的轮值充分锻炼了学生在每个岗位上的能力,同时还为班级创造了榜样。而这个榜样也成了班级中每个学生都竞相模仿的人,从而形成了班级内的良好竞争与成长氛围。

六 鼓励小学生体验成功和培养自信心

当今很多学生在学校期间总是会出现自信心不足的情况,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学习成绩不好、长相丑陋等。这些问题都让他们不敢面对其他人,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卑的心理,但是在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也是因为这些问题而造成了困扰。出现这些问题的大多数是后进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不接受建议与批评,因此教师在面对这些学生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尽可能地让他们多交流、克服困难,并且在管理的过程中体会到自主、自立的精神。多经历几次成功后学生就会产生自信心,从而可以正常地进行生活与学习。

七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教育模式中,其核心主旨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在自主行动与思考的前提下进行管理。让他们实现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转变,将被动的学习与纪律遵守变成主动地进行管理与纪律维护。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各个方面都积极进取,抛弃自卑,实现自主与自强,感受快乐与成功。

参考文献

[1]孙文磊.低年级小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培养探究[J].才智,2014(27):140

[2]许巍巍.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几点尝试[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6):116~117、120

力学分析的方法第8篇

涂丽霞:女,本科,副教授

涂丽霞 庄梅宝

摘要目的:对高职护生在校内接受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与核心胜任力提高的关系进行调查。方法:抽取本院2010级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300名为研究对象,了解我院高职护生基于核心胜任力现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结果:高职护生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与护生核心胜任力之间的联系有一定认识。结论:基于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要从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多样化着手,使护生得到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 高职护生;核心胜任力;调查分析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64

护理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其目的是为护理和护理劳动力市场培养不同层次的护理人才[1],2003年教育部办公厅和卫生部办公厅联合颁布的关于《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国护士的核心能力(核心胜任力)的概念。护理核心胜任力是一种入门胜任力,具有普遍性、可迁移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是新入职者能够成为一名优秀护士并具有发展潜能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是帮助人们进行学习、发展和有效工作的基础[2-4];是完成护理任务必须的、最重要的保证;是护理教育应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能力。为了能达到这一目标,为临床输送优秀的护理人才,从而提高护理教育质量,本研究组对我院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采取分层便利抽样原则抽取2010级护理专业三年制的护生300名,均为女性,年龄19~24岁,平均(20.93±1.03)岁。所有护生均为参加2010年全国高考统招入学,2012年正常下点实习。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形成初步问卷,然后充分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通过反复修改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1)课程设置意见,包括各课程、课时等的分配意见。(2)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的情况,如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最喜欢的教学方法、帮助最大的教学资源和方法。

1.2.2调查方法问卷采用统一的指导用语。问卷在2012年5月由课题组成员召集研究对象到教室统一进行无记名评价和填写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有效率为92.00%。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

2.1护生对课程设置的调查情况80%以上的护生选择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时为1∶2∶7,选择必修课、选修课课时为8∶2,选择实践、理论课时为8∶2;70%以上护生认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就业与创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应改为选修课,《语文》可以不必开设,《护理人文修养》《护理职业防护》《护理科研与管理》《论文设计与写作》《康复护理》应改为必修课。

2.2护生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的评价护生对教学资源的评价中认为“必不可少”“帮助显著”两者均≥30%的见表1;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中认为“喜欢及较喜欢”“自身提高显著”两者均≥30%的见表2。

3讨论

3.1课程设置结构体系基本符合高职护生的要求课程设置应注意学科之间的综合分化,强调专业特色和教育层次,既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性、综合性,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结构性。本研究中50%以上的护生认为本学院的课程设置基本合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时,必修课,选修课课时、实践,理论课时的比例与本院课程设置区别不大,只是在实践课的课时上要求有所提高。另外,护生在选修课、必修课的课程选择上与本院实际安排上有一点区别。70%以上护生提议《护理人文修养》《护理职业防护》《护理科研与管理》《论文设计与写作》《康复护理》应改为必修课。

3.2教学资源的多元化是护生的需求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2003年教育部办公厅和卫生部办公厅联合颁布的关于《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明确提出护士应具备的能力,护生要在学校受教育的过程中尽量地完善护士核心胜任力,必需尽可能多的接触各方面知识,获取更多的信息。从本研究的调查中也可以看到,学习知识仅仅局限在教材是远远达不到社会需求的,表1显示,网络、课外参考书、各种课件等虽然比不上各种教材,但在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30%以上的护生认为是必不可少的),对护生帮助显著的调查中也占有较高比例(网上动态资源和CAI课件比参考资料的帮助更显著)。

3.3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适应社会的需要众所周知,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充分体现护生的主体作用,调动护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护生内心蕴藏的自主求知的巨大潜能,促使护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护生通过不断的主动学习,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获取学习乐趣的同时,也减少了对老师的依赖性和盲从性[5]。根据这一原则,各课程老师在教学中根据本课程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效果。在调查中发现,每种教学方法都有护生喜欢并对护生的核心胜任力有所提高。表2显示,在通常运用的十几种教学方法中有7种教学方法是30%以上的护生喜欢或较喜欢,而这7种教学方法有30%以上的护生认为对自身提高显著。因此,要得到全面提高护生的核心胜任力就不能局限在某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上,应多方面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才能使得护生的核心胜任力得到全面提高,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

4小结

护士核心胜任力是护理工作的基础,而高职护生是临床一线的主要后备力量,如何使高职护生在毕业时具备最高的护理核心胜任力而胜任临床护理,如何使护生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更大发展空间,这是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需要广大的护理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和积极探索,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前祝,周月琴,贾化侠,等.培养护理本科生核心胜任力的临床带教实践[J].全科护理,2011,9(4B):1026-1027.

[2]赵戎蓉,吴瑛,金宁宁,等.护士核心胜任力界定工具的编制和评价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485-489.

[3]Calhoun JG,Ramiah K,Weist EM,et al.Development of a core competency model for the master of public health degree[J].Am J Public Health,2008,98(9):1598-1607.

[4]Forrest CB,Martin DP,Holve E,et a1.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doctoral core competencies[J].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2009,25(9):107.

[5]勾忠杰,李金林,韩爱华,等.两种教学方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7):1548-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