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音乐教学内容

高中音乐教学内容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04 16:26:18

高中音乐教学内容

高中音乐教学内容第1篇

论文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对高校学生的音乐教育步伐的快速推进,社会各界逐渐重视提高其人文素质。音乐教育和科学有着密切关联的观点也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音乐教育当中的教学内容,对于提高高校音乐赏析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缺乏系统性、规划性、创新性和制度性,应该重视对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研究,以有助于高校音乐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完善。

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审美观与情感层次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精神档次、综合素质以及人文素养。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思考,是以高校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构建探究作为切入点的,并且对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提出科学的设想,有助于进一步解放教师的教学思路,有助于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改革,有助于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音乐欣赏学习,有助于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是中西音乐欣赏内容的比重失衡。我国高校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从整体以及单门的欣赏课程看,欧洲音乐为基础的西方音乐占据了其中的较大比例。

二是缺乏课堂外的实践内容。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以课堂为媒介进行传递,倘若没有开展与音乐欣赏教学内

容相关联的实践活动,教学将呈直线形状的发展。可在实际上,音乐教学最佳模式并非为直线形状的过程,而是呈发散性的形状存在。课堂实践的补充学习将弥补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缺陷,使得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接触和理解音乐知识。

三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因教师而选定。高校教师多为专业音乐学院毕业,他们有的专注钢琴演奏、有的擅长于音乐历史知识、有的则偏好声乐的表演,等等。由于教师的自身特长,导致其在课堂的设置多是根据本身的情况而定。但是,音乐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最终目的应当是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发展,因师而定的音乐教材忽略了学生这个最主要的主体,无法起到促进教学质量发展的作用。

四是音乐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性。高校音乐欣赏教材内容已经有着三十多年的历史,可基本内容的框架一直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仍旧是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两部分,而且多为至今延续几千年、几百年的音乐知识。

二、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

1.注重中国文化,加强民族特色的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成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同时也是东方古老音乐的主要代表之一。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由于其文化、语言、历史以及风俗等不同,导致各个民族的音乐具有各自的异彩。目前,我国高校的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受到西方音乐教育的较大影响。因此,开辟有中国文化特征的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之路,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显得极其重要。

2.编写科学、合适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高校音乐欣赏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据,是学生获取理论知识和使用技能的途径。构建具有中国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就应当编写出一整套内容具有整体性、科学性与结构性等特点的高校音乐欣赏教材,它是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是发展和完善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基础。编写适用于高校具有中国文化、民族特色的音乐欣赏教材,应当具备以下几点特征:

(1)音乐欣赏内容具有时代性。我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辉煌、多样化的音乐戏剧文化与民间音乐文化,高校音乐教育应当对其进行珍惜并且善加利用。但是,对于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戏曲与乐器的介绍、赏析和传播时,应当更加注重音乐教学教材的时代性,注重融入当代的流行和时尚,更加密切结合现实的生活经历。高校音乐欣赏内容的选择与编写应当处理好传统和现代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弘扬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又必须渗透入现代流行、经典的音乐作品,从而开拓学生的眼界与思路;

(2)音乐欣赏内容具有开放性。高校音乐欣赏具有民族特色的内容,决定了编写应当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因为教材编写的时间因素,使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它只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加以延伸的课程资源,不应按部就班地利用教材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超越教材,依据实际情况的差异,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更改、添加,才能够收到卓越的教学效果。因此,应当根据各个地区情况与要求的不同,在教材编写过程当中保留一定的余地,允许、鼓励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研究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善;

(3)音乐欣赏内容的载体具有多样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材已经不再拘泥于单纯的纸张形式,教材应拥有更多的变现载体。高校编写具有中国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音乐教材时,也应当对现代化的载体进行充分的利用,发展多样化的教材变现形式。把文字教材(教科书、参考书、以及学生的指导书和补充书本等)、音像教材(幻灯片、录像磁带和音像光盘、电影片等)、视听教材(教材影片、投影片等)以及计算机信息教材(音乐图像资料以及电子书籍等)有机结合起来。

3.加强高校音乐欣赏教材当中的隐形内容传播

在构建具有中国文化、民族音乐特色的教学内容时,除了确立以民族音乐为核心之外,还应当加强音乐欣赏教材中的隐形内容传播。

(1)培养学生注重民族音乐的价值。我国民族音乐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更新、发展。逐渐在音乐创作、表演、体裁、形式以及理论知识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征,这些特征均是我国民族的心理素质审美观和文化传统的反映。高校音乐教学不但药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音乐知识,还应当成为音乐文化的传播渠道;

(2)纠正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错误思想。在长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由于多以西方音乐为主,导致在学生的认识往往以西方音乐为主流,从而忽略了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甚至有可能导致我国民族音乐的衰退、灭亡。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以传播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为己任,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以本土音乐为主体的意向。

三、总结

高校音乐欣赏教学是教育活动中的门类之一,也有自身的规律。本文对我国当前高校音乐教学内容中的缺陷进行了阐述与研究,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思考。从加强中国文化元素、民族音乐特色的教学内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音乐教学内容应当具备时代性、开放性和传播载体的多样性特征,以及注重音乐教学中的隐形传播等方面,进行内容的更新改进。使得我国的高校音乐教材内容更加合理、科学,使得学生学有所得,同时充实将继承、传播和发展我国优秀音乐融为一体的、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音乐教材内容。

参考文献:

[1]张礁.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11).

高中音乐教学内容第2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020-01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紧,教学内容多且涉及面广,作品内涵深等问题,部分教师在未充分钻研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的情况下,随意否定教材的内容,否定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例如过分强调教学资源,过多补充其他内容,不顾教材内容;过于依赖学生和自己的喜好,随意取舍教材内容等现象。然而,我们应该看到:教材的编写是根据一定学科任务,由专家团队共同合作编选和组织,它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做为音乐教师,要有能力发现教材的优点,有效研读音乐鉴赏教材,提高音乐鉴赏课堂教学的质量,发挥教材应有的功能。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的有效研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把握教材基本结构

教材的基本结构,是学科概念、术语、观点的集合和分解,学科的逻辑框架,是展开教学内容、组织教材体系的基础。教师必须把握教材基本结构,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人音版的音乐鉴赏教材采用了主题单元的结构形式编写,根据这一特点,教材结构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分析标题。标题就是总结。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材的每一个单元(每一节)的标题都明确指出了本单元(本节)的主题内容。例如单元标题的分析:从单元标题上可以看出教材内容分为几大板块。第二单元至第四单元属于中国民间音乐板块,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属于亚非拉美欧民间音乐板块,第七单元至第十三单元属于西方专业创作音乐板块,第十四单元至第十八单元属于中国创作音乐板块。

(二)分析教材编排逻辑。教材编写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循序渐进性等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任何一本教材都脱离不了其编排依据。了解编排逻辑对于教师进一步掌握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人音版鉴赏教材编写的连续性为例:第七单元至第十三单元属于西方专业创作音乐板块,编者以西方音乐发展历史为主线,以同时期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的作品为主要内容,七个单元存在内在的连续性和循序渐进性,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随意调换教学内容或教学顺序,反之则可能导致学生西方音乐知识体系的不完整或错位。

(三)分析教材知识体系。高中音乐鉴赏课不同于初中和小学音乐课,它更倾向于专业音乐,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的提出了高要求,更是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高要求。对知识体系的把握是教师进行教材结构分析必不可少步骤。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材以音乐文化为主线,注重审美,以音乐要素为分析基点,结合文化,开拓学生视野。

二、确定教材重点内容

确定教材重点,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

音乐教材重点的选择要注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首先,确保学生在音乐知识方面“营养均衡”。所选重点内容必须涵盖教材的基本框架的内容,确保教学框架的整体性。第二,要注意作品是否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情”(包括认知基础、心理特点、学习习惯等)。第三,内容应具有代表性、时代性等特点。达到既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音乐能力的功能。

三、分析教材重点内容

教材重点内容的分析,须从理论上对作品的旋律特征、音的组织手段、和声、结构布局、织体、配器方法等挖掘作品内涵,从听觉上把握作品的音响、音效,掌握作品精髓,并能结合相关素材,丰富作品资源。

(一)合理利用教师用书,挖掘作品内涵。教材所配的教师用书从理论方面指导着教师,为教师提供专业知识的指导,教师应学会如何更好的利用教师用书。教师用书对每一个作品的背景、作品结构、音响、旋律、节奏、表现形式等等都一一阐述,这些讲解能帮助教师理解作品,理解教材,在解决作品内涵深的问题上给出了最直接的解决方式。

(二)合理结合听觉分析,掌握作品精髓。音乐是听觉艺术,注重听觉的感受,能获得音乐的完整印象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教师在了解作品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用心聆听作品,结合感性认知与自己教学经验,从听觉角度掌握作品。

(三)合理利用相关素材,丰富作品资源。素材的选择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且具有利用价值。教师必须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本地区的音乐文化特点,学生的生活经验,学校实际条件等情况,合理地进行补充或改变。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资助项目:高中音乐学科教育与音乐教科书使用研究。

参考文献:

高中音乐教学内容第3篇

近几年,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改革偏重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改革涉及较少;教学方法仍以教师讲授方式为主,专业课程的主体授课内容和方法与专业音乐院校仍然基本雷同,学生在学习中思考与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较低。更重要的是评价体系的着眼点仍以技能水平的高低为标准,而忽视了对作为师范生的师范性的“教”的技能的重视与培养,因此,作为衔接初、高中音乐教育和培养高中音乐师资的高师来说,如何紧密地结合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在自身改革发展中不断进行调整,是个绕不开的话题。笔者认为: 一、应扩充音乐教育课程体系 一直以来,高师音乐教育学课程主要针对小学和初中音乐课程进行教学,忽略了高中音乐教学部分,所以课程教学内容中:1.应适当加入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在必修课程—《音乐教育学》中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内容、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专题讲授;2.观看和分析高中音乐课程优质课,结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进行评价和讲解;3.在后期的课堂实践当中应包含高中音乐教材中的单元内容,要求学生进行备课、讲课及评课,使学生对高中音乐课程逐渐了解和熟悉。4.增加关于高中音乐课程的选修课内容,如开设《高中音乐教材分析与实践》,在课堂中就不同版本教材进行分析比较,并就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5.开设《〈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高中学生心理研究》等选修课程,丰富音乐教育课程体系。 二、改革音乐教育实习 音乐教育实习是准教师能够顺利走上教学岗位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一般高师实习基地大多分布在初中和小学,高中较少。目前大多数学校的集中实习方式虽然有利于学生在相对完整的一段时间听课、做课,在一线教师的指导下提高授课水平并积累经验;但弊端在于《音乐教育学》课程一般在教育实习之前完成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因缺乏直接的中小学音乐课堂听课储备,学生在进行课堂实践时对象感不强,所备课程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上都不适应授课对象。另一方面,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某方面知识的欠缺,在实习之后想要进一步完善时,会缺乏必要的指导和时间。所以,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时间应适当扩充,实习地点与方式应更为灵活与多样化。笔者建议,首先应增加更多高中作为高师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习时直接接触高中音乐课堂;其次,实习方式可从集中实习改为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将实习时间分散在各个学期,如从大一开始就要求每学期有两周左右时间进行基础音乐课堂观摩,或者挑选部分对高中音乐教育有特殊兴趣的学生提前安排校外指导教师,利用地方基础教育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并定期在学院进行做课和汇报,以对在校其他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三、改革教学方法 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模块为音乐鉴赏模块,它是高中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 《音乐鉴赏》教材中,涉及内容均为史学类和民族音乐学课程当中最基础和最为核心的知识点。以人音版《音乐鉴赏》为例,第一单元为学会聆听音乐与音乐基本要素介绍,第二到第六单元为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第七到第十三单元为经典西方音乐与流行音乐,第十四单元为中国古代及近现代音乐。可见它与高中其他音乐与艺术选修教材关联性很强,突出了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与趣味性,可使学生了解高师所学几门课程与基础音乐教育课程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授课既要抓住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对课程的核心内容了如指掌,还应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可带领学生进行地方采风;史学类课程可带学生到当地博物馆和展览馆进行参观与学习,将书面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并在课堂上开展专题性讨论等等,这些对今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在教学中补充校本教材会大有裨益。 四、实践类课程改革 实践类课程既包括器乐和声乐这样的专业课程,也包括舞蹈、表演等更具实践性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重视技巧的示范,更应重视教法的传授。而且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最大的变化是颠覆了过去以欣赏为主的单一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补充为鉴赏、创作、歌唱、演奏、戏剧表演、舞蹈等六大模块,要求高中音乐教师必须一专多能,在胜任音乐鉴赏教学的同时,还能够开设一到两个其他模块的教学。目前高师学生普遍较重视专业主科,对舞蹈或者戏曲等其他领域的兴趣和专注度不高,这种状况很难适应高中音乐教学选修模块开设的要求。所以应积极引导高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并深入学习其他模块的知识和能力,并应特别加强即兴创编能力的培养。 总之,随着高中音乐新课改的推行与发展,我国高中生的音乐素养必将会不断提升,而作为衔接初高中教育和培养高中音乐师资的高师,在改革中应始终遵从“师范性”和“针对性”,在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实践课程等多方面不断地做出调整,以适应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高中音乐教学内容第4篇

关 键 词:高师 电脑音乐 课程设置 方案

现代科技进步最大的受益者是音乐,科技的飞速发展已使电脑多媒体进入音乐教学成为现实。许多适合于音乐教学的软件不断被开发呈现,给音乐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改革方向,同时也给广大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师音乐教育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基地,为适应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高师音乐教育增设电脑音乐制作课程迫在眉睫。

一、高师设置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必要性

高师音乐教育作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基地,必须开设电脑音乐制作课程,这是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1.为适应新的音乐课程标准,高师音乐教育必须开设电脑音乐制作课程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

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首要任务就是让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学会利用多媒体上音乐课,这也正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重点。

2.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高师音乐教育必须开设电脑音乐制作课程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规定,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要实现这一目标,高师音乐专业大学生必须具备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尤其是要掌握现代化高科技技术,进而灵活运用到新的教学模式中去,为提高教学质量,尽可能地发挥作用。

3.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决定了高师音乐教育必须开设电脑音乐制作课程

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些教学内容体现了高度的知识综合性,要完成音乐课堂的教学任务必须把相关的知识加以整合。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依靠教师的讲述,这样就必然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音乐课堂原本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变得紧张,进而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信心,甚至开始厌烦上音乐课。如果利用PowerPoint整合课堂教学中各类知识点,把音乐课堂知识系统化、层次化、趣味化,这对课堂教学必将是一次极大的促进。

二、高师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内容

目前有很多高师院校的音乐专业开设了电脑音乐制作课程,还有一些高师院校也在积极准备开设该课程。电脑音乐制作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尚无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根据自己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和同行、同事、领导们的合作与交流,对高师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内容,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初步学习电脑音乐制作的相关硬件与软件知识

电脑音乐属于电脑技术和音乐理论相结合的交叉应用学科,电脑音乐制作不仅要精通电脑程序的应用和音序软件的熟练运用,还要有声学方面平衡和轻重缓急的声学理论知识与听辨能力。所以,对于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来说,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比较深入地学习是很难做到的。同时,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综合性极强,应用范围也广,它把学生所学的和声、配器、作曲等知识全部运用上了,“学以致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的开设,正好为上述课程提供了理论实践的机会,应抓住这机会巩固、提高相关知识。

2.深入学习PowerPoint课件制作软件

PowerPoint是Microsoft公司Office系列办公组件中的幻灯片制作软件,由于它和其他Office软件一样,容易使用,界面友好,因此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中,应用也最为广泛。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可以用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演示,非常适用于学术交流、演讲、工件汇报、辅助教学和产品展示等需要多媒体演示的场合。PowerPoint能很简便地将各种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素材插入到课件中,使课件具有强大的多媒体功能。PowerPoint的这些特点非常适合于中小学音乐教学,掌握这一软件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3.掌握五线谱与简谱制作软件

乐谱制作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是经常用到的,比方说学校的艺术活动、自身的艺术创作、课堂上的理论教学等方面,都需要打印工整的乐谱。有关这方面的软件比较多,如Finale、Sibelius、Encore、overture、Quick Make等国外软件,雅乐简谱、天才音乐家、TT作曲家、作曲大师等国产软件。在诸多软件中,教学上笔者选择了Encore和作曲大师。原因有两点:第一是两者都是免费软件,第二是两者不仅界面简单易上手,同时又能满足日常使用的需要。

当然,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但对于高师学生来说毕竟不是主修专业。之所以要开设这门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为满足不断发展的中小学多媒体音乐教学的需要,同时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高师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教学方案

从培养目标及实用的角度出发,笔者对高师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教学方案设想如下:

1.教学对象。开设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学生必须首先掌握一定的电脑、和声学、作曲以及配器等方面的知识。一般这些课程都在大学二年级之后才能完成,所以应该是在大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这门课程。高师音乐学专业培养的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所以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应当设置为必修科目,即所有高师音乐学专业学生在大学三年级都是教学对象。

2.教学教材。目前,针对高师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通用教材暂时还没有出现,而且课程的内容多且杂,无法做到统一教材。建议教师根据本系统的特色,自行安排教学教材或教师自己编写教材,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教学目的,准确地设置教学内容。

3.教学课时。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因其教学内容复杂,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课程建议开设一个学年。每周6—8课时,分三次完成:第一次课为专业知识讲解和课堂作业;第二次课为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第三次课为作业评讲。

4.教学器材。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必须具备一间完整的多媒体教室和MIDI制作设备,包括投影仪、调音台、监听音箱、专业音频卡、MIDI键盘以及录音话筒等;同时,教室内必须具备供学生学习与练习用的电脑设备。一般来说要做到每人一机,学生电脑的配置也应配备音频卡、监听耳机、MIDI键盘等。

5.教学方法。电脑音乐制作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课程,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示范教学与个别辅导、因材施教相结合。

高等教育的各项改革在不断地发展与进行中,而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才起步,各项工作都还不够完善。作为高师音乐教师,应该加强学术交流和研究,为促进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未来的音乐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高中音乐教学内容第5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 欣赏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273-01

前言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初中音乐教学面临着许多新要求,教育部门对初中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加强了教学思想的更新力度。音乐学习内容具有欣赏性,如何在初中阶段做好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是每一位初中音乐教师应当思想的问题。目前,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质量令人担忧,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做好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改革,是推动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现状

1.教师忽视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

大多数初中音乐教师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关注度不足,没有根据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更多的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教学内容设计,这样的教学很难达到音乐欣赏的目标。在分析音乐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时,教师也应当从初中学生本身的音乐学习能力出发,考虑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与音乐欣赏能力。但是,很少有教师去考试这些学生方面的主观因素,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2.教师对自己定位不科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课堂角色进行转变,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探究学科知识。但是,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课堂内容的呈现者,是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命令中。教师习惯于用命令的口吻与学生对话,让学生在自己的命令下完成一步又一步的学习实践,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也没有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认为自己是课堂中的权威,无视自己的不足,使得教学行为不能得到及时调整,影响了初中音乐教学效率。

3.教学内容与理念传统

在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新课程标准对当代音乐教学内容与音乐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改革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学内容有了明显的改变,风格各异,体裁多样,学生可以接触到多种音乐作品。但是,这些更新后的内容也没有引起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不足,让欣赏教学意义不大。脱离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的音乐教学内容,让音乐欣赏教学没有内容基础。

4.传统教育体制限制

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限制,音乐,一直被当成可有可无的副科看待。在学校中,音乐不受教师欢迎,在家庭中也得不到家长的重视。教育相关人员都将文化课作为教学的重点,在许多初中学校,音乐课程的设置存在虚假性,学生很少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音乐学习。特别是在考试之前,音乐课会被其它文化课占用,学生不能接触音乐,更别提欣赏了。

二、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对策

加强初中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欣赏教学,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手段。只有教师大胆创新,才能让学生成为音乐作品欣赏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1.激发学生音乐欣赏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内在动力。要让音乐教学的欣赏作用发挥出来,教师需要利用正确的方法对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调动。音乐欣赏课,是增加学生音乐知识,开阔学生音乐学习视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净化初中生的心灵,在欣赏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感悟音乐作品的内容,有利于其音乐欣赏学习兴趣的激发。

比如在学习《祝福祖国》的时候,教师先不要对音乐作品进行介绍,话不多说,直接让学生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音乐作品的内容,去感受音乐作品的主旋律与节奏感。在聆听过后,教师就音乐作品的风格以及其中的情感内涵进行提问,并针对音乐作品使用的主奏乐器进行提问,让初中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音乐进行辨别,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深度,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

2.加强音乐欣赏课堂设计

课堂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前,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多利用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在课堂中一次又一次地欣赏,会让学生产生音乐欣赏的厌烦感,使学生产生负面学习情绪。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音乐聆听、表演欣赏与讨论分析活动进行有效穿插,对学生的各个感官加以调动,鼓励学生成为音乐欣赏活动的主体,让音乐欣赏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课堂活动丰富起来,学生也不会再觉得课堂无聊。

比如在学习《万马奔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聆听一次音乐作品,再鼓励全体学生起立,随着旋律进行律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动起来,促进音乐欣赏教学形式的创新,有利于学生欣赏兴趣的提高与欣赏能力的形成。

3.加强学生音乐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独特的声音艺术,音乐作品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与极为丰富的内容。音乐作品,是作者情感的载体。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作品去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学生所表达的情感。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在欣赏的同时,准确地了解词曲作者传递的情感。从情感感悟上来讲,音乐是一门较为高深的艺术,只有切实走进音乐世界,才能让欣赏过程更有效率。

比如在讲解《秦王破阵乐》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几张与音乐作品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深入到当时的情境中,感受音乐作品中的内容与情感。

结语

综上所述,要构建高效的初中音乐课堂,需要关注音乐教学的有效性。音乐欣赏活动的开展,是顺应音乐教学改革的实践,也是满足初中学生个人成长需求的举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正处于探究与实践的初级阶段。要促进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加大教学方法的研究力度,让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一点一点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巫丽萍. 有效的欣赏――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初探[J]. 上海教育科研,2013,12:70-71.

[2]陈建丽. 初探初中音乐欣赏教学[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01:127.

高中音乐教学内容第6篇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与审美能力

高中学生在音乐经验的获得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各类音乐知识的需要和注重学生审美心理特征,让音乐课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音乐老师可以依据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音乐作品要在教材的基础上贴近生活,在教学内容中,增添流行音乐、传统音乐,帮助学生了解音乐时事新闻,解决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审美。如在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我给学生讲述中国的三位曾经演奏此曲的首席小提琴演奏家:俞丽娜、盛中国、吕思清和他们已取得的成绩和现在的状况,他们为国家的荣誉和我国的音乐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等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进入主题音乐的背景,到音乐旋律。随着音乐的变化,节奏节拍的强弱,音乐的情绪感染学生,让学生理解并领会情感表现,教室里鸦雀无声,他们真正融入到音乐悲喜交加的场景之中……

二、注意教学内容的学科综合

我们不是要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对音乐先天敏感能力帮助学生学习有用技能。如:音乐与各科教学的紧密联系,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了解每个历史时期的特点,理解每个国家的不同文化等等。在讲授音程、五线谱知识中,通过音乐可以了解数学知识,同时促进音乐知识的学习;在歌曲内容学习中,教唱歌曲《保卫黄河》时,学生通过了解歌曲所处的历史时期的特点、文化,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唱得更好,“以情感人”。如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欣赏贝多芬、莫扎特、肖邦、柴可夫斯基等名家音乐作品时,介绍他们的生平、作品背景、写作风格,结合语文的修辞手法,使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让学生乐于接受。贝多芬――“通过斗争,获得胜利”;莫扎特――“火山上的葡萄园,里面炽热,外面一片清新、宁静”;肖邦――“藏在花丛中的大炮”等等。

三、注重学科扩展的教学内容

在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中有两方面的扩展,一是音乐向舞蹈、创作、戏剧表演、演奏、歌唱、欣赏等方面扩展;另一个是向艺术性以外的其他学科扩展。如:运用音像资料自学歌曲、乐曲;电脑创作乐曲;利用网络了解各类音乐文化或相关艺术学科内容的学习,教室播放有助于技能联系和状态调节的音乐学习,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调节功能。因为,人们在进行实际操作时,播放音乐往往能够激活大脑和身体,使之兴奋,富有节奏,提高效率。如,打字、抄写、运动、制作等活动时,因此,当学科教学时,涉及技能的联系,播放合适的音乐,特别是有节奏感的音乐,意义很大。还有,学生在学习之前、之中、之后,都需要调节身体和大脑的工作状态,这时,音乐有着独特的作用。大量成功的例子已证明,音乐使人头脑清醒、身体放松、反应迅速,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坎贝尔在《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中推荐了若干音乐,用于放松的有:威尔第的《四季》、斯蒂文・哈尔本的《光谱组曲》、韩德尔的《水上音乐组曲》、德彪西的《牧神的午后》、莱・伦齐的《深沉的早餐》;旺恩・威廉姆斯的《绿叶幻想曲》。用于集中注意力的音乐有:韩德尔的《亚历山大之宴》、巴赫的《好性情的键盘手》、莫扎特的《戏游曲》。

只要是学生喜欢的音乐知识,这些音乐知识又符合音乐教材的基本要求,学生都可以学习。并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这样就会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使教学内容得到更多的扩展,收获更多的音乐知识。

四、提供适宜的课程和学习环境

高中学生的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感到好奇。尤其是在流行音乐强劲的节奏和日新月异的变化的今天,学生的好奇心越强,兴趣就越高,因为高中学生非常喜爱流行音乐,在教学内容中,教师要讲清楚流行音乐的产生与发展,点明精华与糟粕,进行积极有效的正确引导。如音乐课中抽出10分钟播放学生自备的流行音乐,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观点,教师点评;教师从中选取一首教唱,我曾经添加韩红的歌曲“家乡”作为教学内容,课堂气氛活跃有序,下课铃声响起也不愿离去;教师运用对比的方法,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感受不同音乐对心灵的震荡,学生是很喜欢上音乐课的。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重视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提供音乐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发挥其最大潜能而获得成功体验。在一次文娱活动课的检查中,我惊喜地发现张旭同学在班级开了一次个人演唱会,深受同学欢迎,同时也启发我要尝试举办学生个人的演奏会、演唱会等形式,让高中学生以音乐为媒介,让音乐在高中和大学之间得以衔接,搭起一座音乐之桥。在学生感受音乐的同时,发展个人空间,更有效地开发音乐智能,为高中学生的终身学习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注重学生音乐理解力的获得

音乐应该是成为学生学习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教室里放一些宁静、舒缓的音乐有利于帮助学生放松心境,集中注意力。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应该是把音乐引入教室,让学生分享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聆听音乐到主动地、有系统地欣赏音乐,要组织学生讨论音乐作品,提高对音乐的鉴赏水平。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利用一定的教材内容及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陶冶情操,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态度、崇高的审美理想和鉴赏能力。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以音乐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占有重要地位。

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欣赏价值和喜爱的音乐,学生往往比教师知道得更多。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此外,在欣赏过程中,教室里应该有一种和谐的氛围,教师要引发与学生的体验和交流,把音乐的欣赏和对内容的理解结合起来,而不应该分割开来,应该紧密联结。

六、结语

高中音乐教学内容第7篇

音乐审美音乐理论课审美意识在当前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审美教学已经成为其中主要的内容之一,它主要是通过美妙、高雅的音乐来感染人们的心灵,从而对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行培养。这样不仅能善化人们的道德情操,还能提高人们对音乐作品的认知能力。

一、传统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的缺陷

目前,我们在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了乐理、音乐作品的创作、练耳、音乐欣,赏等。其中,大部分的内容都和理论知识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在对学生音乐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主要是包括了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当前,教师在音乐理论课程中,都是采用罐输式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不过,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人们也逐渐发现了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对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掌握。为此,我们还要在日常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进一步的加强人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使得学生有着更多的实践来对音乐进行艺术美感进行感受。

在长期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只是一味地追求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音乐的艺术本质,这不仅对学生的艺术素质水平有着一定的影响,还制约了音乐的发展。因此,我们当前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将音乐审美意识的培养放在音乐教学的第一位,从而通过不断的艺术分析考核,来加强学生艺术素质水平的培养,使得音乐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让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得到明显的增强,进而使其教师在音乐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体现出音乐教育的艺术性。

二、培养音乐审美意识的重要性

在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虽然音乐理论课程具有理论知识课程教学的特点,但是它确实一门艺术性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对学生的音乐美感进行培养,并且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艺术特色、背景和审美价值等多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分析,从而使得音乐课程教学的意义得以充分的体现。为此,我们在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将音乐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意识融入到其中,让学生在日常音乐学生的过程中,可以对音乐的艺术美感进行理解,致使学生的音乐素质水平得以增强。可见,在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音乐审美意识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音乐的发展历史方面来进行分析,音乐历史主要包括了音乐作品的历史及其审美体验历史这两个方面。其中,在不同的音乐作品历史当中,其自身的审美体验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因此,我们在对学生音乐审美意识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既要对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理解,使得学生在日常音乐学习当中,对自身的音乐艺术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由此可见,在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音乐审美意识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将音乐教学的知识性和技能性内容的有机结合,还实现了现代化音乐教学的创新性,使得现代化音乐艺术的特点可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来,使得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由此可见,在音乐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音乐审美意识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还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的音乐艺术素质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不过,从我国当前音乐课程教学模式来看,其教学方法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这就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当前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要采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处理,进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音乐理论教学的课程改革。

三、改革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由于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繁多,因此导致人们在对其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时,其内容十分的复杂。于是,为了让人们对音乐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有着比较直观的了解我们就以和声课为例,来对其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

在和声作业方面,可以把键盘和声的练习放在更重要的地位上,要求所有的书面和声作业都能以钢琴弹奏的方式体现出来,并注重专门在键盘上进行的和声连接训练,使学生更多地从听觉的角度鉴别、记忆和选择各种和声效果,积累自己对和声美感的体验,而后掌握相应的和声基础理论与应用原则。相对于过去死记和声规则、强调书面习题完成质量的教学方式,重视和声音响的鉴别能力和听觉审美意识,将能切实提高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和声效果进行合理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也更接近音乐学习的本质。而且,就音教专业的学生而言,写出高质量的和声书面作业不是其学习的重点,具有正确鉴别和声效果及欣赏音乐美感的能力才是关键,因为他们以后的主要任务是在基础教育中以音乐去完成美育工作,而不是去讲授和声课或者专职于音乐创作活动。

与此类似,乐理、视唱练耳、歌曲创作、曲式音乐史、音乐欣赏等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目的,也是为了使学生具有更好的基础教育能力,能够更充分地完成音乐美育的工作,因此,都需要在课程中充分体现出音乐的艺术性本质,重视对音乐审美意识的培养。比如,乐理课的教学改革,应当像和声课一样,把书本上的谱例转变成实际音响,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各种常用符号和术语的音乐效果。此外,还可以选用学生熟悉的音乐名作片段作为辅助例证,使学生在审美的状态下深入理解作品中的音乐符号、表情术语、记谱法知识等内容的音乐表现意义,从而更准确、更牢固地掌握乐理知识。这样,通过把广泛的音乐文化知识和音响的感染力紧密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和爱乐之心,调动他们参与对音乐艺术、音乐历史进行讨论、分析的积极性,从而在充分的音乐熏陶中,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艺术理解和良好的艺术素质。

音乐的艺术内涵体现在对音乐美的创造、表现以及相应的感知、认识之上,音乐教育因此也就成为必须贯穿着审美意识的艺术教育形式。高师音乐教育院系的音乐理论课,属于音乐艺术类课程的重要一环。无疑,音乐审美意识也是这一类课程的核心成分,是这些音乐课程的艺术属性得以体现的基本前提。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音乐审美意识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学生音乐艺术素质水平的提高,还对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改革,从而推动我国音乐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音乐教学内容第8篇

就像一定的食物结构之于生命存在或身体健康所产生的效果一样,一定的教学内容也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产生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和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条件或教学方法相比,一定的教学内容,可能会更直接地影响人才培养的结果。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决定与设计,尤其是对既有教学内容进行改进、改革或更新,就不仅需要积极进取的态度,而更需要科学、慎重和负责的精神。因为教学内容自身所要求的“积淀性”、“成熟性”和“稳定性”,以及具体专业学科或课程科目的自身规律与学术传统等,都不允许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设计过程中做“突变式的改换”与“割裂式的修正”;由于培养目标、教学观念、学术观点等方面的不完全相同,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课程或不同个人,也不可能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持完全相同的看法和做法(当然也不可能硬性规定一律相同)。为此,我仅谈谈武汉音乐学院在倡导教学内容改革和更新方面的某些趋向性思考。

第一,专业音乐教育内容的改革与更新要有国际化的视野

20世纪百年中的音乐革命与发展,为我们的教学内容更新开辟了宽阔的视野,提供了大量可资选择的对象;21世纪高度发达的交通和通讯,使我们可以不再像上世纪80年代以前那样,只能处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被动设计(或接受)我们的专业教学内容;新世纪和新发展所导致的信息增长、交流增多、观念更新和思想解放,也使我们不甘于仅就自己的有限所知,去教育未来无限的下一代。进步而负责任的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人的生命是宝贵而有限的,教育的周期也是既定而有限的,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将去而不还。因此,为受教育者选择教学内容,就不仅应当学以致用,还当力求能使受教育者“终身受用”且“终身热爱”――其中的后者,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受教育者的主观价值标准,而前者,却在很高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为他们提供的科学选择。所以,我们绝不能满足于那种运行多年、已成惯性了的经验模式和内容体系,更不能无视于这种模式或体系所导致的明显狭隘性。而要以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在选择尽可能大些的范围中,结合上述的教育理念、时代变化和人才培养标准,科学合理地挑选专业教学内容,稳步有效地改进和更新现行教学内容体系,使我们的学生能够获得在国际通行标准下实行艺术交流的最低话语权。这就为音乐院校及其领导者和教育者的主动性、适应性、责任心、知识结构以及创新能力等,提出了及时而高标准的要求。它要求我们要想方设法地跟进国际音乐发展的主流,要千方百计地贴近世界音乐发展的前沿,要开放视野、开放心胸、不满现状、不断进取,要时刻以教育家的眼光,关注和择取那些可供转化为教学内容的有用信息,而不仅仅囿限于自身所晓或既往所知。

第二,专业音乐教育内容的改革与更新要有时代化的延伸

这主要是对20世纪以来的世界新音乐而言的。实事求是地说,那种带有强烈革命性质的新音乐虽然显得“离经叛道”,但不论是其语言技法、音响风格,还是其思想观念、形式类型,却都成为当代音乐生活中的一个独特品种。新音乐的出现并不仅仅限于西方,在历经了四分之一世纪改革开放的新中国,也出现了与之同步的新音乐实践。不少的新音乐作品(包括中国或华人作曲家创作的新音乐作品),已迅速成为人类音乐文献宝库中的重要积淀。中国音乐界对新音乐的认识和评价,也已完成了从排斥到接受、从不适应到逐步适应的必由过程。结合专业音乐院校的具体情况看,作曲和音乐学两大类专业在教学内容上切入新音乐较早且多,大致上可以跟进世界新音乐发展的主流步伐;它们以新音乐为对象开出的新兴课程,也基本上可以和之前的教学内容衔接配套(譬如与传统《和声学》对应的《非调性音高结构》,在传统《曲式学》基础上独立出来的《音乐分析学》以及与传统《作曲法》相区别的《十二音作曲法》等)。相比之下,音乐表演类专业的情况则相对滞后:不同院校是否为音乐表演专业开设与新音乐有关课程的情况参差不齐;在是否认为“有必要”或是否有条件开设这类课程方面,不同院校之间的区分度也较大;音乐表演专业的主科教学内容就更少涉及新音乐作品,偶有涉及时,表演专业学生对新音乐作品的音响适应、技巧驾驭、风格把握和内容表现方面,也常显得力不从心(教师亦然)。这不仅直接影响了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方面的完备性程度,影响了他们在毕业后的工作适应能力,也间接制约了音乐院校乃至中国音乐创作的自如发展,不利于在国际化视野前提下的教学内容更新和专业学术交流。从某种意义(甚至是决定性意义)上讲,音乐表演的水平高低、效果好坏以及适应性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音乐创作的成败,影响音乐生活的质量。因此,就音乐专业教学内容的时代化更新来说,音乐表演专业所面临的情况紧迫性更强、困难度更大。这尤其需要转变观念,扩大视野,更新标准(音乐表演专业的主科教师尤需如此),为“需要”而做,从“可能”做起,按部就班,持之以恒,假以时日,才会逐步地有所收效,逐步地跟进时代。

第三,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要有本土化的充实

虽然我们的教学内容择定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和时代化的延伸,但就我们所培养学生来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仍将在中国本土服务于社会或代表中国参与世界音乐文化交流。因此,我们在提倡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改进、改革或更新的同时,仍需强调对本土化内容的充实。简单些说,音乐教学内容的“本土化”,就是音乐教学内容的“母语化”。一个没有良好母语基础或缺少自觉母语意识者,是很难真正自立、也很难真正达到所谓国际化程度的。客观来说,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执行并不存在分歧,在各个院校的专业分支和课程体系中,也不乏相应的内容。这里所要强调的,是要在教学及其内容更新的过程中,对音乐母语或本土化意识的自觉性和根源性作更进一步的加强。在西洋管弦乐器演奏、键盘乐器演奏和美声唱法等专业方向的主科教学内容中,对本土化的音乐作品要有必要的保障和增多;对于中国民族乐器演奏和民族唱法专业方向的主科教学内容来说,则更要对中国传统(文人)音乐和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品种加以重视、而不是仅限于20世纪中期以来的内容。

第四,专业音乐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要有市场化的适应

长期以来,中国专业音乐院校的教育教学及其标准,总是习惯把自己置放在一种“强调区分的”或“强调差异”的“专业状态”中,即:总是较多甚至是较过分地强调音乐院校教育教学的专业性,而不太注重迅速发展和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总是较多甚至是较过分地强调专业音乐教育的纯粹性,而不太注意这种纯粹性和社会需要之间日渐增大的距离;总是较多甚至较过分地强调专业建设的纵向发展和深度开发,而不太顾及这种纵深发展与横向拓展之间的协调。这就使得音乐院校中理论类的专业教学特点愈来愈带有研究院所的性质,而实践类的专业教学效果又总是难以满足更多方面的需要。音乐教育要发展,音乐院校要生存,音乐人才必须要为社会需要服务、为时展做贡献。为此,我们的专业音乐教育在保持其应有的学术传统和专业化属性的同时,必须在教学内容上向着“实际、实在、实用”方面做必要的倾斜或有限的转型,以保证或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性。

第五,专业音乐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要有对不变量的认定

前面已经说过,教学内容的改进、改革或更新,并不是要简单地全盘否定或彻底改换已有的一切,因为我们的教育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毕竟曾有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检验,必定会有其成熟有效的合理成分。因此,教学内容的改进、改革或更新,首先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慎重审视已有的内容,看看其中哪些部分最能支撑一种课程体系的结构基础,哪些部分最能体现一门课程内容的核心价值,哪些部分最能体现一种教学内容的学科属性、独特之点或育人功效,进而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一种课程体系或一门课程内容中的基本“不变量”,继而再以国际化、时代化、本土化和市场化的标准,在“不变量”之外的“可变量”方面进行调整充实、改进

改革或延展更新。

第六,专业音乐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要有层次化的调配

被改进、改革或更新之后的教学内容有可能引发知识总量的增加、难度的提升或范围的拓展。而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及其课程体系又有如下一些显见的外在特点:第一,大部分音乐学院都有从“附小―附中―大学―研究生”这种“一条龙”式的教育层次设置;第二,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不同教育层次的课时总量又都有上限式的规定;第三,在大学及其以上的教育层次也都实行了选修课制度。这就势必要求我们用系统化的眼光或标准,顺应上述的外在特点或教育教学规律,对改进、改革或更新之后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而层次化的衔接、调配或区分。举例来说,被更新拓展之后的音乐表演专业各方向教学内容,一定会涉及既往教学内容系统中不曾有过的新曲目。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根据不同教育层次的培养目标、毗邻教育层次的衔接关系、不同曲目的难易程度等,进行“大纲式”的内容分配,从而避免由于教学曲目数量不足或分配不科学,导致同一曲目在不同教育层次反复出现的非科学状况(特别是时有出现的研究生层次还不如附中层次的“倒置”状况)。此外,在改进、改革或更新条件下的音乐表演专业“主科”,其教学内容也一定“不只是”(更“不能是”)单纯的独唱、独奏,与之匹配的重唱、重奏与合唱、合奏也是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在课时总量被限定的情况下,就必须对被核定的“主科教学内容”在时间上进行比例化的再分配,使“独、重、合”等不同音乐表演形式涵盖均衡且主次分明,进而形成能区别于“单一主科内容”的“专业课程群”。再举例说:《音乐分析学》是新近进入专业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科目。然而,由于这门课程的内涵深邃而外延宽广,一般修习者都很难通过某一个教育层次的学习而窥其全豹,因此在现行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音乐分析学》已经分别出现在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之中。这又涉及到对同一门课程在不同教育层次中的内容区别、重点分配与相互衔接等问题。简单来说,可以考虑在大学阶段着重使之“学音乐分析”,其中主要只涉及该学科的基本观念与方法;硕士研究生阶段则可上升到“音乐分析学”,它将比本科阶段更为体系化地涉及其中内容;更高一级的博士研究生阶段,便可进行更高层面、更高要求且更加理论化的“音乐学分析”了。

第七,专业音乐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要有同步性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