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保险在风险管理中的意义

保险在风险管理中的意义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03 16:07:31

保险在风险管理中的意义

保险在风险管理中的意义第1篇

 

关键词: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制度

据瑞士Sigma统计,从1978—1994年16年间,世界上有 648家保险公司破产,尤其是1996—2001年,保险业高度发达的日本连续7家生命保险公司破产。在我国,标准普尔在《中国保险业信用前瞻2006—2007》中对我国保险业风险的评价是:无论寿险还是非寿险的行业风险依然较高。这给我国保险业敲响了警钟:保险公司在经营风险产品的同时,必须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美国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提出的全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对于我国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保险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保险公司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可以起到防范和化解风险、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经营活动合法合规和企业经营战略有效实施等重要作用,因此,是否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是衡量保险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一)保险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险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表现为客户保险需求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基于其全球经营业务在世界范围内安排其风险管理与保险计划;另一方面表现为保险人通过国际间的保险资本运作、对冲机制、战略联盟等多种形式,满足巨灾保险、金融风险管理等迅速增长的需求,在国际范围内寻求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真正意义下的自保公司,70年代由荷兰人首创并迅速风靡全球的银行保险,80年代人寿保险业出现的以万能寿险和变额寿险为代表的产品创新,90年代出现的保险风险证券化以及大量新型风险转移工具,特别是近年来,处于前锋地位的保险人、保险经纪人、政府保险机构及民间保险组织,如安联保险等,已经在综合风险管理(Integrate Risk Management)、非传统风险转移工具(Alternative Risk Transfers)等新型保险产品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保险保障的范围已经大大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可保风险范畴,从而预示着未来保险业的革命性变化。

(二)保险资金面临的投资风险越来越大

随着金融市场的创新与融合,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逐步拓宽,可投资品种逐步增加,从普通的债券投资发展到权益类投资、从国内市场拓展到境外市场,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业资金面对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复杂。例如,寿险保单存续期一般都长达20至30年,相应的在资金运用中要考虑20-30年存续期的投资与之相匹配。投资于固定收益资产的寿险资金,对利率的变动非常敏感,市场利率的微小波动会导致资产价值的较大变动。据统计,到2006年8月,债券已经成为保险资产配置的最主要工具,投资规模已经达到8777亿元,其中,持有国债和金融债余额分别达到3 674亿元和 2 416亿元,债券资产占保险资产运用的比重由2001年的 28.4%上升到2006年的55.2%,保险公司持有的企业债、银行次级债、国债和金融债的余额分别占总余额的69.6%、45.5%、12.1%和11.6%。在央行上调利率、国债等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保险公司投资风险显然还在加大。投资效益低下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据测算,1999年以前的保单会导致我国寿险业利差损每年增加约20亿元,到2004年底寿险业利差损总额超过 720亿元,占到行业总资产的9%左右,即便各寿险公司将全部业务盈余都用于弥补利差损,也需要10年的化解时间。而权益类投资,包括金融衍生物投资风险巨大,给许多公司带来几亿、以至几十亿金额的损失,如德国哥达保险公司、克罗尼亚保险公司、汉诺威再保险股份公司、伦敦巴林银行等。因此加强资金运用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对资金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三)全面风险管理成为现代保险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随着金融保险市场的日趋深化和扩大,各保险机构之间的竞争也从原来的规模扩张逐渐转变为内部管理、业务创新等方面的竞争,从而导致了保险企业的经营理念的深刻变化,使全面风险管理成为现代保险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核心。从世界范围来看,风险管理正在从传统的“点对点”式的管理走向全面的、一体化的管理。国际上比较有名的内控和风险管理模式有英国的Cadbury、美国的COSO和加拿大的 COCO,特别是美国的COSO模式从理论到操作方法上阐述了一整套完整的全面企业风险管理框架。William J.Mc·Donoush所称,“内部控制将对投资者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因为稳固的内部控制是抵御不当行为的头道防护线,是最为有效地威慑舞弊的防范措施”。2005年,保监会制定《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试行)》。2006年,国资委制定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这对于推动保险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我国保险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近几年来,国内保险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和加强公司内部风险管理方面有了一些进展,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全面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存在着严重的“竖井效应”。二是没有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框架。大多数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没有贯彻到公司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许多关键控制点形成所谓的控制盲点,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多维、多视角、跨时点的风险监控体系。三是风险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出现了许多违纪违法的现象。因此,只有从我国保险公司的实际出发,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上先进的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和风险管理技术,特别是应该使CO— SO框架成为保险公司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标准,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缩小我们在风险管理方面与国际上的差距,才能够增强保险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使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内涵

保险在风险管理中的意义第2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风险意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407.9 文献标识码:A

电力工程是事关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它保障了国民的生活用电及国家防护的电力提供。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力工程的风险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与此同时,我国电力行业的风险意识薄弱、风险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要想保障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风险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1加强风险管理对于电力工程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电力工程结构体系和比较完善的市场主体。随着市场经济规则的进一步成熟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对电力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电力工程项目具有施工技术复杂、工期长、涉及人员广等特殊性,这使得电力工程的风险管理建设变得困难重重。一旦在电力工程项目中发生风险,轻则造成质量欠佳、经济亏损等,重则造成工期延误、人员伤亡。因此,加强风险管理建设对于电力工程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是促进我国电力工程行业在新环境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也具有重大意义。

2当前我国电力行业中风险管理的不足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虽然这其中的风险管理一直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但是仍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就,与国外的先进风险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进一步完善,加强建设我国电力工程风险管理势在必行。目前,我国电力工程的风险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2.1管理者风险意识不强

在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情况下,在电力工程项目过程中,许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为风险管理无关紧要,甚至可能会延长工期、增加成本。由于以上原因,许多管理者不愿意投入少量资金以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这导致许多潜伏的风险随时可能发生。

2.2风险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虽然我国一直在完善电力工程的建设,但是目前的市场主体还没有一个有效的风险保障机制。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一般的工程风险损失由财政拨款或者是追加工程投资的方法来补偿,使得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市场风险管理体制,加大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3没有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目前,在电力行业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而轻管理的思维管理。许多人没有意识到风险的重要性,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没有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又由于市场上的风险管理标准也没有完全成熟,这更导致了电力工程风险管理的无序和混乱状况。

3怎样改变电力工程风险管理的现状

3.1提高人们对电力工程风险的认识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风险管理现状,核心是要提升人们的风险管理意识。在承办工程之后,要对整个工程项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规划。从经销商、承包商等各方面入手,对施工要求、施工技术、工作环境等各细节进行分析,充分了解风险存在的可能之处。通过这种分析提高了风险意识,然后根据现状制定严格的工作程序,挖掘影响风险形成的因素,努力采取措施避免风险发生,尤其注意避免那些可能对工期、安全、质量等产生影响的风险。此外,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理解和认识,根据同地区以往的相同工程实施过程的经验和总结,推测自己的工程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前采取防护措施。

3.2加强风险防范措施

一方面,给将要施工的工程办保险,把潜在的风险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一部分转移给保险公司,而不是由承包商一方来负责。不仅要办基本的建筑工程保险与安装工程保险,还要加强对工程质量、工程咨询机构、工程监理等保险。办理电力工程项目的保险要与风险管理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最重要的是承包商及承包合同的保险,要确保保险条例覆盖整个电力工程项目。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施工技术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在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承包商、业主、经销商等各方面都应该选择管理能力强、技术强硬的对象,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技术优势有效避免风险发生。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相关的风险管理及技术使用规定,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实施相应的策略,加强对工程实施中各环节的控制,尽力避免施工过程风险发生。

总的来说,不管是通过加强技术手段降低风险,还是通过购买保险分散风险都不能取代主体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所发挥的作用,一旦发生风险,那么业主和承包商必定要承受损失。因此,业主与承包商要充分认识到电力工程风险的重要性,加强技术防范,制定管理条例,努力避免施工过程发生风险。

3.3在施工现场加强监督管理

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是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施工现状做细致的分析做出具体的风险评价,注意防止来自坍塌、坠物打击、操作故障等各类潜在风险,对不同的风险类型采取相应的防护机制,主要要做好以下内容:首先,施工之前检查设备,讲解规范的操作方法;其次,要督促全体员工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安全;再次,培养施工人员的技能,让他们持证明上岗;另外,还要安排人员对现场进行随时的监督,防止潜在的风险发生。

3.4以工程反索赔降低风险损失

索赔是指当事人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依据事实对不属于自身责任的损失提出由另一方赔偿的行为。索赔是一种对自身权利的维护,是一种正当要求,是维护合同公正的保障。而反索赔则是业主对承包商提出的赔偿行为,维护自身权利的行为。一方面,业主可以通过合同,对承包商违约行为提出反索赔要求,以获得费用赔偿;另一方面,业主可以对承包商提出的索赔要求进行分析和审核,发掘其合理性和不公平的一面,对其不合理的地方给予批驳,以减少全部或部分索赔金额,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和完善,电力工程行业也逐渐步入改革发展的行程,应加快电力工程风险管理的法律建设进程,努力提升企业、人员的风险防护意识,推动电力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苗萌.浅议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建设项目的投资风险[J].华章,2007,(11).

保险在风险管理中的意义第3篇

论文摘要:当前,作为具有相对独立主体地位的高等教育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高等教育质量也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即风险。而将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高校教育质量风险管理实践,分析识别高校教育质量风险及其形成因素,做到提高认识,充分重视,完善高校内部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有效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强化风险识别评估推行全面风险管理,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以应对质量风险的挑战,是对高校教学质量保证建设领域的有益尝试,在当前高等教育进行质量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张及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越来越多,这些风险在带来教育成本加倍投入的同时,却使得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成为随机变量。为降低越来越大的高等教育质量风险,我们可以尝试将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引入教育质量风险管理。高等教育质量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而我国对高等教育质量风险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基础,但引入风险管理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领域中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尝试。

一、高等教育质量风险管理的含义与应用

风险是复杂系统中的重要概念,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界定,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不确定性经济学认为,“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在金融领域,将风险定义为“个人、企业、金融公司以及政府参与金融活动过程中,因客观环境变化、决策失误或其他原因使其资产、信誉受损失的可能性”。在管理决策中,将风险定义为“某一种事业预期后果估计上的较为不利的一面,即风险是一个事件产生我们所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性。

高等教育风险在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ighereducationfundingcouncilforengland,简称hefce)在2003年1月的《学术风险的研究报告》中把高等教育质量风险定义为,预计在未来会危及院校学术规定的质量和标准的行动、事件或环境。此概念关注风险的来源,强调教育质量风险是由高等教育行为及相关因素产生的,包括以下5种类型:战略风险(strategicrisk)、财务风险(financialrisk)、操作风险(operationalrisk)、合规风险(complianceirsk)、名誉风险(reputationarisk)。我们认为高等教育质量风险管理是指高等学校通过对高等教育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降低不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减少破坏性事件的影响,以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管理过程。

高等教育质量风险管理的应用有利于高校应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各自的情况,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应对措施,准确地识别教育质量风险,恰当地预测和评估教育质量风险,果断地处理教育质量风险,有效地防范、控制、化解教育质量风险,使其降到最低限度。另外,高等教育质量风险管理提供了探索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新思路。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是一个涉及管理、教育、控制等多门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需要借鉴现代管理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深入分析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系统的特点和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质量风险管理体系。质量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识别、预测和控制这些对质量目标的威胁,引入风险管理对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存在的主要风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张及自身改革与发展的深入,高等教育质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与挑战,作为越来越独立的主体,也必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例如,在教学资金的使用、教职工的聘任和解聘、课程设置、学术项目规划、教学方法选择、招生自主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与责任。在这样一个动态的、不稳定的教育环境中,我们认为,教育质量风险主要有:

环境风险。指高等教育外部环境中存在的威胁或危险。这些风险主要表现为:高等院校面临非自由、一元化的市场环境;高等院校在国际、国内和地区市场对生源的竞争;高等院校为保持师资队伍稳定而承受的压力;国家高等教育政策和法规的变化;政府对高等院校的管理及对其资源配置的调整。

管理风险。指高等教育内部行为带来的风险。风险意识,一方面是高校内部环境存在着不确定性,如师生比例失调;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重科研、轻教学;生源质量不断下降、毕业生就业形势不乐观等各种状况。另一方面存在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备等问题。

行为风险。教育行为,指为增加或降低暴露于外部风险的程度,包括院校及其成员所采取的行动。这些风险行为有:设计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外部质量保证活动、开发组织质量管理文化及具有潜在的危险和负担的行为。

特性风险。指提供特殊教育服务的过程中,或是特殊教育部门自身内在的弱点或脆弱性。从特殊教育服务来看,这些内在风险存在于合作办学、远程和电子学习方式等形式中。从教育部门自身特性来看,这些内在风险表现为教育提供者缺乏教育经验,教师对课程的广度和深度的把握不够,学习资源的不足等。应用国际上流行的绩效指标法,可以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风险大致归纳为下表:

三、高等教育质量风险管理的若干思考

1.强化高等教育质量风险意识

众所周知,无论发生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安然、世通事件,还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风险丑闻,

都不是由于风险管理技术的错误造成的。这些公司都有堪称世界领先的管理信息系统和风险管理技术,之所以会发生如此重大的风险事件,主要还是缺乏一种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和企业自律机制,没有形成全员的风险管理意识。顾海良认为,构筑高校可持续发展机制,树立风险意识,规避办学和发展中可能出现的三大风险(办学风险、财务风险、校办产业风险),是高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内在要求。在高等教育领域强调教育质量风险,能帮助我们树立教育风险意识,以教育质量风险的确定为出发点,促使高校更加重视对教育效果和效率的研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更充分的社会效益。

高校要通过相关的目标、政策、制度使教职员工明确学校对教育质量风险管理的态度、目标及应对原则等等。校长等高级管理人员在决策时,要时刻考虑到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学校对风险的容忍度,并做出相应调整。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科研时也要有风险意识,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影响教育质量的风险,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方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保证教育质量,高校学生才能同样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抵御影响受教育质量的风险。

2.完善高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质量

高校内部治理机构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基础作用,至少应该确保有持续进行的活动来辨识、评估和处置学校所面临的风险,如建立日常质量监控系统,对高等教育质量实施监控并分析其原因以应对面临的质量风险。质量保证体系的工作职责是,奠定风险管理基调和营造风险管理文化,包括确定学校是勇于冒险还是回避风险,界定风险范围和责任,评估资源和明确绩效测量方法等;决定学校合适的风险容忍度和风险暴露度;积极参与财务投资、学校兼并、合作办学等影响学校风险形象和暴露度的重大决策;监控高风险管理,减少不利事件发生;拟定风险管理报告,包括风险管理活动和步骤的主要构成要素等。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高等教育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要保证。

3.建立有效的质量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风险管理的本质要求风险管理本身应有~套风险资讯管理系统。从风险理论看,几乎任何组织都有“风险厌恶”的倾向,管理层一般不愿意接受风险性方案,因为他们不希望决策出现失误,但事实证明许多决策失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作决策时有关资讯不足。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资讯系统正是用来确保风险管理决策有据可依的。高等教育质量风险信息系统首先应当全面收集教学、科研、管理、财务、后勤等学校方面和社会环境方面可能对教育质量产生影响的风险信息,并加以分析识别,确定有效信息,经过系统的处理后传达到相应部门,并对部门的执行信息加以反馈,形成完整的信息链,贯穿质量风险管理过程的始终,为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咨询。

4.强化风险识别评估,推行全面风险管理

保险在风险管理中的意义第4篇

关键词:中职体育;风险管理;中职教育

2008年11月15日,山西长治市沁源县第二中学组织全校初二、初三13个班的900名学生到汾屯公路上跑操。一辆东风货车撞上在公路上跑操的学生,造成20名学生和1名教师的死亡,18名学生受伤。这个案例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在整个案例中,学校内部体育场所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另外,学校在学生在外参加体育课程中没有健全的相应预案,在拯救受伤学生的过程中没有发挥其作用,从而使得惨剧发生了。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体育课堂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和活动中不断出现体育事故,发生多起运动性猝死事件,学生猝死的事件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痛心不已。这些事件的出现,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无疑都是一种痛心疾首的损失。因此,学校应该把安全工作视为教学工作特别是体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加强学校风险管理的力度。从学校体育教学场地和设备,教师责任素质等各方面去说明学校成立体育课堂风险管理部门的必要性以及风险管理部门的机构组成和机制。如何有效降低体育课堂的教学事故和教学意外的发生,以期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即使在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学校也要能尽可能将风险减到最低。

一、中职体育课题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中职体育课堂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就是指为了保障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在教学和实践中对体育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后,采用必要的风险控制的措施来使得风险的伤害降低到最低。从这个定义中就可以发现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教育部教体艺[2005]12号《关于加强学校体育活动安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都明确地指出了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和风险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中职体育课堂风险管理的迫切性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按照我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教育机构负有教育、监督、保护学生的特定义务。根据我国《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教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履行教育、管理、保护的义务,如果未尽到该法定义务,其行为具有违法性。教育机构对学生是否具有注意义务及具有何种注意义务。一方面,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不仅应具有一般意义上的保护义务,同时适用诚信善意人注意程度的考察标准要求其应尽到善良管理人的义务;另一方面,教育机构在校园伤害案件中作为特殊主体,法律法规对其应尽的义务应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可以采用列举加概括的方式就教育机构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之上所产生的特殊义务予以明确,如,我国《学生事故处理办法》第9、10、12、13和14条对于教育机构负有的安全注意义务、教育义务、保护义务、管理义务的列举性规定。

从社会舆论和道德的角度来看,学校是我国人才较为密集的地方,学校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会牵动社会各阶层和千家万户的心。中职学校教学安全特别是体育教学安全防范工作也是人们特别是在校学生家长普遍关心的一项学校的工作,也是家长们择校的重要衡量标准,因为这些工作和其孩子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不容有失。

二、中职体育课堂风险管理的体系与目标

风险管理要求将所要达到的目标和风险要求进行联系,这样才能很好地做到风险管理。由于学校体育课程风险的特殊性,我们一方面要将风险管理的总目标加以关注,又要和学校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总目标是指学校要达到的总体上的风险管理目标水平,即不仅要防范和规避风险,风险管理更要为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和保障教师高水平的教学任务的达成而服务;而具体目标是指在实际的操作中目标的细化,比如在实际中对事故的发生减少十个百分点,进行风险管理的教育等等具体的目标和活动。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的实施需要学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依靠全面、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部门就在其中担当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学校完成风险管理目标的一个具体实施部门,又是学校各项风险管理的指挥部门和总领部门。它不仅联系了风险管理的总目标也和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的实施有很大的联系。风险管理应该成为学校体育的一种管理体系,一是防范,二是干预。通过对体育活动中的各种风险因素来加以有效地防范和干预。

三、中职体育课题风险管理的建议

1.加强体育教师风险意识与责任心以及处理事故的应急能力,做好培训

美国哈佛大学在1881年就专门聘请了运动防护师来对运动伤害进行预防、保健、急救等工作进行专业化管理和工作。就目前来讲,我国的经济和各方面的条件还没有达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样的水平,所以我们要立足于当前的实际状况之上,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具备一定的处理运动伤害必备的医疗知识,加强教师的风险意识与责任心,可以在不同的事故发生时,做出最基本的合理措施来使得风险的伤害降低到最低。

2.培养学生体育活动中的风险意识,树立良好的安全观

中职学生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充满青春活力并且喜欢挑战极限,他们最容易冒着风险去做一些危险的事。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就会经常不遵循运动规则而出现危险。另外,他们很容易去做超过自己身体能力限度的活动,从而给体育运动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体育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去让学生知道风险隐患的危害和可能带来的结果,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安全观,通过学校风险管理的力度,及时地教育和提醒学生,这样才能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

3.对学校体育设施进行有效管理,防范风险的发生

首先,在学校的设施管理方面除了设施要符合安全使用以外,而且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实践安全和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设备。其次,学校风险管理部门要适时地对体育设备、器材进行检查、保养和维护,保证器材在教学中的安全使用。室内照明设施、体育馆支柱、观众席的安全距离、逃生通道的畅通及消防设施正常等都要时时进行安全检查。

4.建立良好的人身安全及医疗结构的体系,如保险公司,医保等

以较小的成本、较快的速度、较好的效果,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中职医疗体系安排。使之在体育事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要学生参加学校和教育部的基本医疗保险,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上外加商业保险,更加有效地保障学生的利益,把损失降到最小。

近年来,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和活动中不断出现体育事故,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无疑都是一种痛心的损失。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就是对体育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后,采用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来使得风险的伤害降低到最低的一种策略。在当前的体育教学和实践中,我们一定要对中职体育风险管理加以重视,在实践中加强体育风险管理的力度。

作者简介:

吴开锐(1985-),男,广东湛江人,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体育教育学士学位,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研组助理讲师,从事体育教学及学生管理行政工作。

参考文献:

[1]邱菀华.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保险在风险管理中的意义第5篇

关键词:社会平安建设保险公司风险管理需求分析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保险业发展的阐述,对我国保险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目前经济发展全球化、市场化的大趋势,用竞争促发展,用改革求生存,创造更大的生存与发展机遇,也使得社会的各方面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民众出于投资与增值的考虑,以及面临着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活的压力必将产生风险管理,获得一定的保险服务的需求,现对此课题进行探究。

二、 当前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现状及风险管理服务需求分析

在我国社会平安建设大背景的影响下,全国各地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地方社会平安建设,争创“两型社会”。民众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其自身的人生财产安全也有了新的需求。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现状进行介绍与分析:

1、从湖南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均可支配18844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567,增长16.8%;

第二,民生投入力度加大。全省为民办实事共投入各类资金543.18亿元。改造县乡公路3290公里。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185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70元,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标准达1556元;

第三,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1.6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农村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82.67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306.25万人,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的县市区达115个,统筹地区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73.2%。

2、从政府的管理与服务的角度进行分析

社会平安建设是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举措,政府加大补贴商业保险和强制商业保险,从重点工程、进出口贸易、工业、农业、服务业、巨灾到社会医疗养老、低保等,使社会受保的范围逐步拓宽,保险深度逐渐加大。良好的政策支持对于保险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推进了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务的完善与推进。

3、从保险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目前我省保险行业再次迎来新一轮扩容潮。作为现代金融的主要支柱、市场经济前提下风险治理的主要手段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保险在全球经济金融中阐扬的作用和意义不断凸起和强化。

近年来,湖南保险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们对保险功能与作用的认识,从初期注重经济补偿和保障“单一功能论”到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复合功能论”,有了较大的提升,也就是说风险管理服务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4、从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与社会平安建设关系角度分析

第一,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与湖南社会平安建设间的关系。当前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是伴随着民众对自身安全风险管理所产生的,目的在于保值与增值以及保障人生财产的安全,而这种需求正顺应了社会平安建设的大趋势。

第二,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与其自身发展间的关系。当前各大保险公司力求改革创新,实现风险管理服务的专业化与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与其本身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创新风险管理服务是在市场经济中取得突破性发展一个新方向。

第三,保险公司如何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参与湖南社会平安建设。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保险行业在实现自身经营发展的同时更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也体现了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社会效益,加强风险管理服务对社会平安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充分认识在湘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对社会平安建设重要作用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进一步大力发展保险业,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湘保险行业的壮大,来源于该行业的专业技术与服务水平的提高,更来源于民众的需求。

1、风险管理服务具有经济补偿能力

保险业的发展可以增强社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大大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社会运行效率。

第一,当前,湖南社会保险公司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使得整个保险行业的实力得到了壮大,同时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是比较激烈的;

第二,民众选择的范围广了,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增强了。如果我们充分的运用保险这种市场化的风险损失财务转移机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助于预防大量事故的产生,减少灾害事故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生产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这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需要。

2、风险管理服务承担部分社会管理功能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缓解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在湘保险公司开创了促进平安建设的新思想,加大了社会服务功能发挥的力度。其中商业保险联手社区医院,参与新农合、城镇基本医疗和健康险。根据发展农业强省、保障服务民生促进社会平安建设的需要,加大农业保险的参与范围,做好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扶持。

3、风险管理服务在 “三农”问题中大有作为

保险业风险管理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湖南是农业大省,也是较容易受自然灾害袭击的地区,为帮助广大农民化解自然灾害风险、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商业保险公司介入农业保险业务,对于改变湖南省救灾模式、放大救灾资金、加强风险管理,有着积极意义。

4、商业保险是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社会保障体系所包含的范围、广度和深度是比较广阔和深入的,但这更需要商业保险公司的介入,需要风险管理服务的推广,同时,商业保险就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撑。保险业风险管理服务承担着社会“稳定器”的职责,有利于稳定民众对不确定的未来预期,减轻精神焦虑,增加即期消费,把潜在的消费需求变成实际支出,推动整个经济的长期发展。

5、风险管理服务的发展有利于完善现代金融体系

社会平安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社会公共环境的安全;第二,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保险业风险管理服务可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金融行业的均衡协调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此外,这主要体现在金融安全,规避金融次贷风险,就国外之前所面临的金融问题所引起的一系列次贷危机,我们不能忽视金融风险的危害,只有良好的风险管理作为保障,才能更好地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 新时期,湖南社会平安建设对风险管理服务的需求

社会平安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是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为人民所期盼的民心工程。社会平安建设对风险管理服务到底有着怎样的需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风险管理服务在现代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社会的和谐、平安对风险管理服务工作有大量的、迫切的需求。生产中的安全事故居高不下、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及自然灾害的频繁,这些对我省的社会平安与和谐构成了致命的威胁,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依据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幅度这一衡量标准,造成了企业及个体经营者认为“GDP的增长能以牺牲人命为代价”的错误思想;

第二,相对于其他社会管理功能(如社会信用管理)而言,风险管理服务短期内取得较好成效的条件更为成熟。社会信用管理主要产品是:风险报告、普通企业资信报告、消费者风险评级、工业规范、国家风险分析报告等,其功能远远没有保险行业风险管理服务全面、专业,民众购买偏好必将朝向风险管理服务;

第三,风险管理服务既能有效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又能对改变保险公司的外部形象产生深远影响。整个社会以及在湘民众对风险管理服务需求及偏好在于保险公司自身风险管理服务的实力及专业化水平,以及其公司品牌形象的塑造,一方面保险公司通过做大做强风险管理服务,另一方面也将感染民众对其的偏好,最终推动公司的发展,以致实现整个社会平安建设。

2、加强风险管理服务是当前保险公司必然的战略选择

第一,风险管理服务工作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保监会2011年9月正式《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国保险保费收入争取达到3万亿元,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2100元/人,保险业总资产争取达到10万亿元。保险公司发展前途光明,仍将得到民众在风险管理服务方面的亲睐,同时整个社会的平安建设也将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第二,创新改革,发挥风险管理服务的特性成为趋势。当前,我省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需求。做大保险业,必须在做大规模、拓展覆盖面、提高服务程度、强化功能和作用,增强全社会保险意识五大环节。而创新点就在于风险服务管理服务,社会平安建设的需求也在此处。就我省而言伴随着私家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建筑施工的面积逐步扩大,交通安全、建筑施工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社会平安面临着挑战。

3、加大风险管理服务的宣传,满足民众趋利避害的需求

第一,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的范围、重点取决于我省的社会需求,就目前而言主要存在交通(公交、地铁建设等),但总体上应是帮助民众分析风险、对付风险及处理与风险相关事宜,其中,风险不能局限于纯粹风险,服务对象也不必局限于保户;

第二,“现代保险的功能”理论落实。中国原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一再提起“现代保险功能”的讨论,其中“现代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是讨论的重中之重。而在国际上,随着风险管理研究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有关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的理论与实务也发展迅猛,如,日本富士火灾海上保险公司在此方面就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国外先进的经验值得学习,也有待中国化,对中资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务水平的跨越式提升与中国社会的平安、和谐意义重大。

4、社会平安建设对风险管理服务的需求有着理论和实践基础

“实践出真知”,根据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社会平安建设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需求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第一,规范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务有利于丰富平安、和谐社会建设,又能发展和深化现代保险功能,特别是现代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还能为保险竞争中的差异化经营理论添砖加瓦。

第二,在实践上,风险管理服务既能为湖南社会的平安建设、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出谋划策,又能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提供指导,还有助于改善保险公司当前的经营业绩及长远的经营环境。

5、在湘保险公司应自觉投入湖南平安建设

在湘保险公司需要积极工作,大胆开拓创新,应用创新发展观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狠抓风险管理工作,提高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湖南平安建设,达到双赢的目的。首先,规范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范围,重点取决于湖南省的社会需求,真正为促进社会平安建设提高良好的风险管理服务。其次,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需要必要的组织保证,但其形式可以多样化,也可以专业化经营。专业化的服务才能获得民众的长期需求与购买欲望。

五、 结束语

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发展既有机遇,也将面临挑战,如何加强社会平安建设,推动“两型社会”建设与发展实为重要。在湘保险公司只有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参与湖南社会平安建设,才能实现发展自己和构建平安、和谐湖南这一双赢目标。新时期,我省保险公司仍将面临新的挑战还需要保监会、保险行业专家学者给与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周延礼.维护保险产业促进经济金融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0,(02)

[2]刘春燕.增强保险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3]王柯敬,尹婵娟.关于我国保险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几点认识[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10).

[4]李玉英,陶四海,赵力.风险管理下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3)

[5]胡永正.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安全文化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08,(05)

保险在风险管理中的意义第6篇

中图分类号:69 文献标识码:A

由于工程建设的质量不确定还有施工的进程也不确定,使其具有经营的风险。所以我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提高对水利工程的风险的管理能力。

1 在工程建设合同中的水利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工作

对水利工程的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水利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的管理一般在合同中有两个表现,分别为一是由合同的相对人造成的风险管理。合同的相对人就是工程项目施工的承担人,在工程中他要承担由于人为的因素导致的工程的质量存在的问题的风险和因为自身原因导致的工程延误的风险问题。二是由于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会对工程的建设造成一定的迫害,且不能避免。对这种方式造成的风险进行管理。

一般由合同相对人造成的风险都是由于人为的工作的失误造成的,比如说由于生产不当导致的工程的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资金不足导致的工程建设受到损害或者是由于延误工期造成的损失等等。这些问题可以及时的避免。工程的发包人可以在选择施工单位的时候,对施工单位的资质和经营状况做一定的考察,另外还要对企业的信誉、资金的实力进行调查。这样才能真正选出好的施工队伍,才能使这样的风险降低。以免选择了那些资质不好的施工队伍,会增加风险。

水利工程不仅会受到人为的因素,还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会造成很大的破坏。这些因素造成的影响还是不可以避免的,都是突如其来的,而且不能被人提前预知。所以,这些自然灾害会对开发的合同的双方都造成巨大的损害。所以在合同中我们还有对这些因素造成的问题进行标注,以先问题出现以后发生不必要的纠纷,是工程的建设进程受到影响。

此外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法人的风险的防范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一般这些法人对合同中会出现的一些潜在的风险都不很在意,所以在制定合同的过程中并没有明确的标注,一旦风险出现了,就要有法人来承担损失,这会造成经济上的严重损失,也会造成声誉上的损害。所以,必须要加强对潜在风险的重视,通过详细的研究,再制定合同。另外要对和合同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风险都要进行投保,这样可以减少损失。还可以运用避免、自留等手段避免风险的承担。而且在合同中还要注明一点,对风险的投保人要有谁来承担。在对工程进行投保时,要通过协商来确定是由工程的法人投保还是由施工承包商来投保。一般由项目的法人来进行投保的好处很多,他可以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工作,使其更加统一。但是如果是由承包商进行投保的话,就可能导致对风险管理不够全面,而且投保也不能包含所有的风险。而且承包商负责的工作项目存在差异,就会对一些风险的投保工作有遗漏。还有一些为了降低成本,就直接不对一些工程项目投保。一旦发生风险,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害,也会延误工程的建设工作,所以一般比较建议由工程建设的法人来对工程进行投保工作,这样才能对风险实施有效地管理,才能更好的解决风险带来的问题。

2 对保险经纪人进入工程建设的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

近几年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保险经纪人也应运而生,他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保险经纪人和以前的人有很大的区别。它主要服务与投保人,但是其薪酬由保险公司支付。当投保人要投保时,经纪人要在工作中协助建设单位,要对风险进行考察、识别工作和评估。而且要根据考察结果来确定实际的保险范围等问题,为投保人提供专业的意见。此外,他还帮助投保人建立合理的保险管理的方案。在投保人遇到问题时要积极地解答,提供咨询服务。当风险发生需要索赔时,还要提出相关的处理方式,与投保人一起制作索赔的相关文件。还要帮助投保人向保险公司询问赔偿的进度,和保险公司协商赔付的款项。

一般那些通用的保险条款都是有利于保险公司的,但是那些有经纪人提出的附加条款,一般都是对投保人有利的。所以,花费相同的资金却可以得到最大的保障。这使投保人的利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使风险得到了更周全的保护。

3 在水利工程保险中洪水的定义

因为我国是季风气候,所以洪水灾害在我国时常发生。但是在水利行业和我们定义的洪水是不同的他是按照发生的频率来确定的,而且在不同的时期对洪水的解决方式是不同的,建设时期和使用使其存在很大的差别。再保险的保单中,对洪水的定义是“由于河水或潮水泛滥、或是来自于任何水源的非正常且快速的地表径流的积聚,而造成通常是干燥的地面的大面积临时性的部分或全部被淹没。”所以,在水利工程中和保险保单中对于洪水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签订保险合同时,一定要对洪水的定义做出明确的解析,双方要达成一致,这样在洪水发生以后,才能确定责任。在施工期,不同的季节会采取不同的防洪措施,所以,在施工期要签定合同的话要根据不同的季节。

4 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风险管理的成本

一般水利工程项目的投资量都是很大的,而且都是不求回报,所以一般这些工程都是由国家来出钱建设。这些项目的风险当然也要由国家来承担。由于是由国家承担这些风险,就会造成风险管理工作的不到及时地解决。而且管理工作做得极不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的单位由于不用自己承担责任,所以的风险没有进行有效地管理。而且风险管理的意识很差。

但是现在进行的工程建设在预算中已经将对工程的投保支出进行计算,另外还要加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风险管理的意识,和对风险的投保的意识,这样使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风险可以进行投保。但是这种工作还存在很大的限制,一般投保可以涉及的范围不广,对潜在的风险不能进行全面的保险。另外,投保经费也存在缺陷,这一因素会制约这投保工作的进行。

对风险进行管理只需要投入极少的资金成本,就可以减少很大的损失。但是我国的水利工程一般都有国家建设,具有公益性,所以对其的投资预算会进行严格的控制,资金很少,而且我国不允许风险管理所引起的支出由国家承担。那么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实现风险的管理,就必须要国家尽快颁布相应的政策。这样才能真正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使国家的利益得到真正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蔡青.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风险管理问题[J].东北水利水电,2007,(04).

保险在风险管理中的意义第7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 协同效应

随着现代企业规范程度的提高和各个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强,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等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国资委有《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许多行业都先后了行业风险管理指引,可见监管部门对此的重视。而就世界范围而言,美国《萨班斯――奥克利斯法案》颁布、COSO框架体系建立,也都是对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加强。那么,什么是内部审计,什么是风险管理,两者的关系如何, 两者结合的意义有哪些,本文将就这些方面作进一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企业如何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

■一、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要理顺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首先要清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概念。所谓内部审计,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采用系统化、现代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和改善,从而帮助组织实现目标。而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员工共同参与,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和部门,用于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并根据风险偏好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它参与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之中,是一个过程,是实现结果的一种方式。与传统的项目风险管理相比,企业风险管理强调战略导向,覆盖了组织所有的管理层次和管理领域,方法也更为结构化和规范化。

内部审计、外部审计、董事会以及高层管理人员被称为有效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内部审计师的作用是检查、评估和分析组织的风险,审查公司对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促进公司在风险管理、治理结构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提高,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高层管理人员负责提供保证――风险已被分散、公司治理是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健全的。内部审计以企业内部信息使用者为中心,聚焦于控制、风险管理等关键问题,通过帮助组织管理风险和提高管理效率,来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公司的经营。因此,内部审计承担了监督、分析、评价、检察、报告和改进等任务,是企业风险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世界范围看,风险管理已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IIA早就把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作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其1999年制定的内部审计定义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并列作为内部审计的工作对象,2001年修改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明确要求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过程。

■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结合的意义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多年来一直积极倡导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它认为内部审计为组织提供价值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是对风险管理的充分性和对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框架的有效性提供保证服务。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相结合是将风险作为内部审计的对象,打破了原来的内部审计只关心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局面,在评价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内部审计更加注重企业的未来,从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出发,就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关键的控制点是否有效控制薄弱的环节以及改进措施是否有效提出认定,来评价风险管理与控制对组织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以风险为对象的审计在风险管理基础上又进了一步。风险审计就是在风险管理基础上审计主体通过对组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等工作的审计,侧重对风险管理进行鉴证。

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不仅为内部审计自身提供了发展契机,而且作为企业内的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必要和有价值的组成部分,能够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风险管理都能从双方的整合中提高效率,创造价值。

■三、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和地位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2004年发表的《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角色》意见书中指出:内部审计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角色是就组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向董事会提供客观保证,以帮助确信关键企业风险被正确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有效运行。因此,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架中首要角色是监督者,包括对风险管理流程的评估和保证服务,对风险评估准确性的保证服务,对关键风险报告的评估和对关键风险管理的评估。

按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标准,内部审计的服务种类可以分为保证服务和咨询服务,前者是一种独立评价的活动,后者是提供建议及咨询的活动。内部审计为整个组织成员以及组织以外的所有利益相关主体服务,其信息服务对象的需求依其所处的位置、环境及掌握信息的不同而不同。总体来讲,处于信息劣势的服务对象希望内部审计为其提供保证服务,处于信息优势的服务对象则更希望内部审计为其提供咨询服务。其中,保证服务是指为了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或公司的治理过程提供一个独立的评价而对证物进行的客观的检验;咨询服务是咨询性的以及与委托人服务相关的活动,其性质和范围是与委托人达成一致意见,目的是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的本质特征并不发生改变,因而它可以担任的角色也是基于这两种服务衍生的。除了作为监督者所提供的保证服务之外,内部审计还提供咨询服务,包括促进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指导和协调风险管理活动,加强对风险的报告、保持和发展风险管理框架、支持建立风险管理、参与制定风险管理战略等。与此相适应,内部审计承担了咨询者、协调者、建议者角色。

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逐步变化和延续发展过程。在组织缺乏风险管理程序的情况下,内部审计可以向管理层提出建立企业风险管理的建议;在组织实施风险管理的初期,内部审计能够发挥更大的协调作用,甚至直接担任项目经理;而当企业风险管理逐步成熟,运作稳定以后,内部审计就从建议者、协调者转化为监督者和咨询者。内部审计的报告关系也会影响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角色,报告关系层次越高,独立性越强,内部审计就越能够从全局和战略角度参与企业风险管理;反之,则从局部和流程角度参与企业风险管理。

■四、企业如何发挥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协同效应

按照审计署颁发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的有关规定以及法人治理的有关要求,内部审计要相对独立。因此,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公司经营管理层,在业务上直接向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汇报,但这并不等于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的风险管理相脱节,事实上,如果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利用风险管理的相关信息,最大限度发挥与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协同效用,无论是审计计划的制定还是审计范围的确定都将更具有针对性,审计的效果也会更好。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协同效应呢?

1、以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为基础,进行风险分类,合理分配审计资源

企业在不同时期,其战略目标是不同的,风险分布、风险偏好以及风险应对策略都相应有所差异,保险企业亦如此。作为内审部门参与风险管理,应以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为基础,分析公司当前的风险分布,了解公司当前的风险应对策略和风险承受能力,并对这些风险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制定审计计划,分配审计资源。同时,作为一个全国性的保险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参与风险管理的时候,要清楚不同层级机构风险分布是不同的,在总公司层面,主要是决策风险,在分公司层面,主要是控制风险,在中心支公司及以下机构,主要是经营风险。

2、充分获取风险管理部门的意见,按风险管理的要求开展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部门是风险管理的专业部门,其对于公司风险分布的了解最全面、最准确,内审部门应主动与风险管理部门沟通,了解目前公司风险管理的基本情况,以及其对于目前公司风险的看法和意见,并要求其对待定的审计项目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由于目前大部分公司风险管理都还比较薄弱,无论是人员配备、人员的专业能力,还是公司的重视程度都还不够,风险管理部门也要依赖内审部门通过现场审计来验证、评价其风险评估、风险分析的合理性、有效性。因此,对于风险管理部门提出的审计要求,内审部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及时予以合理安排。

3、与风险管理部门进行信息共享

毫无疑问,内部审计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是掌握公司风险信息最全面、最准确的两个部门,但掌握的情况却又有所区别。风险管理部门是在既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应对策略的基础上,注重对风险整体情况的识别、评价和分析,并对出现的重大风险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因此,无论是其风险评级报告还是其风险分析报告,着眼点都是一个组织单位(全系统、分公司、甚至中心支公司)整体风险是否在合理、可控的范围内。而内审部门是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有针对性的审计方法对公司经营过程的记录、结果等进行验证、核对、测试,以了解其合规性、合理性和发现其是否存在风险,因此,内审部门对于风险的了解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因此,如果内审部门能与风险管理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实现整体与具体的结合,则对于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和风险信息的有效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4、利用自身优势,实现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有机整合

保险在风险管理中的意义第8篇

一、操作风险的定义

根据新巴塞尔协议,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的不力或过失,人员或系统问题和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这一定义将法律风险包含在内,但排除了策略风险和信誉风险。这个定义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关注内部操作,内部操作常常就是银行及其员工的作为或不作为,银行能够也应该对其施加影响;②重视概念中的过程导向;③人员和人员失误起着决定性作用,但人员失误不包括由于个人利益和知识不足的失误;④外部事件是指自然、政治或军事事件,技术设施的缺陷,以及法律、税收和监管方面的变化;⑤内部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2005年三月二十八日,我国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答记者问中,也给出了操作风险的解释:操作风险在于银行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这种失效状态可能因为失误、欺诈,未能及时做出反应而导致银行财务损失,或使银行的利益在其他方面受到损失,如银行交易员、信贷员、其他工作人员越权或从事职业道德不允许的或风险过高的业务。操作风险的其他方面还包括信息技术系统的重大失效或诸如火灾和其他灾难等事件。可以看出银监会就操作风险的定义和巴塞尔委员会中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本质上是一致的,都着重说明了造成操作风险的原因,即:内部程序问题,人员系统问题和外部事件。

二、操作风险的分类及特点

根据巴塞尔协议,操作风险分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七种事件类型:①内部欺诈:故意欺骗,盗用财产或违反规则法律公司政策的行为;②外部欺诈:第三方故意欺骗,盗用财产或违反法律的行为;③雇员活动和工作场所安全:由个人伤害赔偿金支付或差别及歧视事件引起的违反雇员健康或安全相关法律和协议的行为;④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无意或由于疏忽没能履行对特定客户的专业职责,或者由于产品的性质或设计产生类似结果;⑤实物资产的损坏:自然灾害或其他事件造成的实物资产损失或损坏;⑥业务中断和系统错误:业务的意外中断或系统出现错误;⑦行政,交付和过程管理:由于与交易方的关系而产生的交易过程错误或过程管理不善。

三、操作风险的管理框架

根据新巴塞尔协议,操作风险的管理框架如下:

1、建立操作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为了确保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管理层应该设定一个组织结构,明确工作人员在操作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责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创造一种具有风险意识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是必要的。

2、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就操作风险管理战略而言,为了使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有效运行,企业或银行需要识别相关利益人,了解他们的权利和义务。这有助于在决定操作风险管理战略时识别关键业务的驱动者和相关目标。就操作风险管理政策而言,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是为所有关键业务及其支持过程制定操作风险管理标准和目标的,操作风险管理的方法内含于这些政策中。

3、操作风险管理过程。操作风险管理的实施应该围绕以下几个关键过程。(1)风险识别。操作风险的识别过程应该以当前和未来潜在的操作风险两方面为重点。这个过程应该考虑到以下六方面的因素:潜在操作风险的整体情况;银行运行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银行的战略目标;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银行的独特环境因素;内外部的变化及变化速度。识别操作风险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风险的所有潜在原因,包括交易过程,销售活动,管理过失,人力资源,卖方,技术,外部环境,灾害,越权和非法行为等等。(2)风险评估和量化。操作风险被识别出来以后,就应该加以评估,决定那些风险具有不可接受的性质。风险评估和量化的作用在于,它使管理层能够将操作风险与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进行比较,识别银行不能接受或超出机构风险偏好的那些风险暴露,选择合适的缓解机制并对需要缓释的风险进行优先排序。(3)风险管理的缓释工具。银行应该设计并实施具有成本效益的风险缓释工具,使操作风险降低到能够接受的水平。在风险管理缓释的步骤中,重要的一点是要将实施措施的责任明确的分配下去,并确保责任人有实施措施的动力。(4)风险监控。高级管理层要建立一套操作风险监控程序,以确保对操作风险识别,评估量化和缓释的监控,并使重大事件的信息能够在梯级管理结构中运行顺畅。(5)风险报告。风险报告过程要涵盖诸如银行面临的关键操作风险或潜在操作风险,风险事件以及有意识的补救措施,已实施措施的有效性,管理风险暴露的详细计划,操作风险即将明确发生的领域,为管理操作风险而采取步骤等方面的信息。

操作风险管理流程框架如下图所示:

四、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国际银行界一般认为,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根据重要程度排序依此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当然,由于银行的业务结构不同,风险的重要性程度排序也会有所不同,这种不同是指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重要性程度排序。巴塞尔委员会的一项统计表明,发达国家银行操作风险资本需求平均水平为资本需求的10%左右,可见操作风险在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并不处于显著地位。

和发达国家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更加复杂的经营环境,产权结构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尚未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法律体系的缺陷(如假破产逃废银行债务,银行难、判决难、执行难,个人住房抵押品的处置问题),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转型经济对道德、文化的冲击,这些极易引发操作风险。而且,我国银行基础管理薄弱,内部控制不健全,如一级法人体制下的多种管理模式造成政策、管理程序、管理标准难以统一;管理制度的重复与缺失并存;监督制约独立性差,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将操作风险管理作为重点,必须通过加强基础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来防范操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