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德育学堂

高中德育学堂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02 09:43:39

高中德育学堂

高中德育学堂第1篇

一、教师自身素养是英语课堂教学中顺利实施德育的关键

“教书”和“育人”是学校教育的天职,而“育人”是教育最崇高的使命,要“育人”必先育德。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翁,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教学态度,无不对学生的思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所以,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时刻以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规范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高中生正处于长身体和增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非常复杂,他们的德育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的可塑性、模仿性强。在这一重要时期,教师的形象就像一面镜子,时刻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其学习的楷模,道德的标杆,人生的导师。英语教师是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课堂教学是学生了解西方语言、文化、民族习惯、风土人情的窗口。教师要用自己火热的政治情感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感染学生;用自己渊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艺去感化学生;用自身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施加明确而又适度的心理期望,有效地启迪学生的内在动力。

二、立足教材内容是顺利进行德育渗透的根本保证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英语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文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并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德育教育,使德育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从教材内容中去挖掘德育素材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 教材是德育渗透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学科育德的前提。《牛津英语》教学内容中有很多的德育素材,其内容涵盖了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能源与交通、人际关系、行为规范、妇女权利、音乐体育等诸多方面,这些内容都渗透了丰富的德育内容,且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讲述、介绍、问答、对话和讨论等方法,要求同学们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模块5中Unit1讲的是朋友和友谊,可让学生就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发表自己的见解;Unit2讲的是环境保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Unit3的主题是科学与自然问题,要引导学生懂得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一些基本的道理,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二)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必要的发散与深化

尽管英语教材中蕴涵了大量德育素料,但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能直接用来进行德育教育。因此,教师要围绕教育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开拓和挖掘,寻求教材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适时对学生进行渗透性教育。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德育渗透的有效性

教学方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所运用的各种手段,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效果达到最好。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与道德品行

通常情况下,学校往往缺乏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因而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要比学习汉语大得多,因此,学生必须具有踏实、勤奋、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学到知识,不断进步。教育实践表明,学习的进步与良好的学风、品德的养成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学风的培养,诸如单词的拼写、使用,标点符号的使用等,都需要有细心的品格,否则是无法学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善于钻研、勇于实践,永不自满等多种优良品质。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教学如果一味地采用教师单调的讲解和空洞的说教,学生会感到乏味,更谈不上德育渗透。而使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这样能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三)结合生活实际话题,通过师生互动,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沟通,进行思想碰撞的过程。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明辨是非,明白事理,促进课堂德育教学。

(四)利用英语课堂活动的延伸,进行德育渗透

高中德育学堂第2篇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道德教育要求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中,要做学生知识的传播者,做学生思想的引导者。作为一名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高中政治课堂能够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育人”要先育“三德”,即做人之德,做事之德,立身之德。做人之德,就是以诚实守信为核心,以“五爱”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规范作准则立身做事;做事之德,当以事业心和责任心为核心,这是至关重要的;立身之德,就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追求发展追求自我完善。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应承担起这“三德”教育的责任,做好对学生“三观”教育的正确引导,要引导我们的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立身,让学生能够辨证地分析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而不是随波逐流,让学生在以后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道德教育方法

首先,教师要在思想上要重视道德教育。“正人先正己”,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自己要独善其身,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崇高的人生理想和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要做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做一名传授知识,传播思想的教育家,做学生精神世界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德育目标作为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注重对人生信念的理解。笔者在进行高二《哲学与生活》模块的实际教学实践中,把知识点分成块,每一块知识设计一个主题,进行主题化教学,如,理想信念篇——认识的过程,爱国主义精神篇——实践与认识,生命的意义篇——实现人生价值,人与自然篇——世界的本原及社会发展规律,学业与事业篇——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等。把每一块知识所选用的教学资料都形成一个教育主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其次,教师要了解高中学生的成长特点。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三德”教育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三观”教育,因此高中阶段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形成健全的人格。“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信念才是高中生学习进步的不竭动力。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才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在他的读书时代曾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信念,激励自己不懈的努力。因此,教师要教育当代高中生有一定的时代使命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而不应该只追求物质的东西而功利地学习。面对中国当代社会道德滑坡的现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更加注重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渗透到我们政治学科的课堂,发挥政治课堂的德育功能。最后,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道德教育渗透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做到以点到线,使德育目标成为教学设计的主线。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也要抓住学科基础知识这条线,落实基础知识,两条线平行进行,既互不干扰,又相互照应,相得益彰,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笔者在讲《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这一课时,选用的了当前大家最关注的热点话题——中日事件作为教学材料,日本将国有化引起国人强烈愤慨……,首先给学生们观看了一段相关视频,然后层层递进地提出几个问题,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设定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渗透了德育目标,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最后我发起倡议:当代的高中生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读书”,坚定了学生的学习信念。整节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学生们的情绪也先是由于观看日本对中国人的残害视频带来的低沉到最后激发爱国热情的高涨,这节教学效果非常好,原本一堂枯燥的哲学课不再枯燥,不仅仅是哲学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可以很好地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每个学科的任课教师的职责。当然,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人生信念,还可以在教学中引用一些经典名人传记等教学素材,丰富的教学素材发挥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找到心灵的鸡汤,明白人生的意义,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作者:胡金星单位: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中学

高中德育学堂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教育;榜样的力量;社会实践

在倡导素养教育、“人”的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今天,学习语文是为了生活中经常要用文字与别人交流,为了学习、工作的需要,为了精神需要,为了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都是学习语文的出发点。特别是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语文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上的教育必不可少,在校园生活中学习知识的基础是学会做人,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穿插对学生的德育教学。知识重要,德育教育更是必不可少,而在学校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主要就是语文老师。学生从小学入学开始接触语文知识的学习,一年级语文课程的学习只是学生系统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其实我们从出生就已经开始接触语文的学习,当我们还不会说话的时候爸爸妈妈教我们如何开口说话,并教我们认识各种物品,虽然我们无法用文字书写,但渐渐的我们学会了交流,这也是我们对语文的初步认识。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将贯穿于我们所有的教育阶段,从幼儿园到高中、高中甚至大学都一直在学习语文,这期间透过语文知识的学习,老师对我们德育方面的教育将对我们一生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需要我们去传承,文字的发明让中华文化的传承有了载体,我们更应该肩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而“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是我们从小学就受到老师的教育,但由于小学时期的学生人格、心智等发展不够完善,无法深入理解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高中是形成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高中语文教师在教给学生基本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遵纪守法教育、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教育这一概念是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旨在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根本任务是通过学校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课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而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课堂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培养其爱国精神,教导学生遵纪守法,加强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荣誉感自豪感,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德育教育

众所周知,高中阶段的学习不再像小学时期的简单学习那么好应付,进入高中后学习科目增加,学习难度系数加大,增加了像地理、生物这种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学科,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那么高中语文教师该如何在学生如此繁忙的学习中还能不断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以下是根据本人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出来的。

(一)发挥榜样的力量

德育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是教育的根本点,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与智育、体育、美育密切相关。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在科技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随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加强,社会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古往今来,无论社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始终都有一个无形的东西制约着我们的一言一行,那么这个无形的东西是什么呢?没错,它就是“道德”,无形的约束我们行为的东西就是道德的力量。

还有更大的一种力量是榜样的力量。相信学生对榜样一词都不陌生,并且心里都有一个崇拜的榜样,学生以榜样为目标,规范自己的言行,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做到和榜样一样好。榜样的力量就像黑暗里的灯塔,在大雾弥漫中不断为我们指引正确的航行方向,引导学生走向成功,到达成功的彼岸。例如雷锋是大家都熟知的榜样,乐于助人,为了救人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成为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榜样,还有孔繁森、焦裕禄等都是大家赞扬的名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想激励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思想道德水平,高中语文教师只要在课堂完成教学目标之余,抽出几分钟的时间多给同学们讲述英雄榜样的感人事迹,用一个个鲜活的感人事迹震撼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由衷的为英雄榜样鼓掌,并鼓励他们要像榜样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早日成才为祖国作贡献。

(二)让德育走进生活

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与技能的重要环节,教师单纯的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不够的,学生只是一味的崇拜英雄并没有机会去实践,那么学生并不能够走进生活去展现他们的德育教育学习成果,因此还需要提供给学生实战演练的机会。

学校要把教学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中,定期让高中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到烈士陵园扫墓、祭奠革命先烈等,真真切切感受英雄的力量,净化心灵。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做公益,“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点一定要在学生身上有所体现,让学生亲身去实践这些道德目标,逐步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完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并不断去实践。

高中德育学堂第4篇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德育功能 对策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如何在实际教学中使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跟上改革的步伐,深入贯彻素质教育,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这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在课题中采取的是“授―学”的教育模式,教师对学生“授之以鱼”,素质教育则要求“授之以渔”,即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掌握学习方法。

一、强化德育功能

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目的要求,应强化以下几方面的德育功能。

1 重视思想品德课的导向性。初中思想品德课,首要任务应在于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观念,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思想政治课应该发挥的最为基本、最为首要的功能。

2 强调学生道德品质的可塑性。提高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初中阶段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开始具有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同时必须看到,中学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既有逐渐成熟的条件,又有着的可塑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初中时期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要帮助学生逐步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逐步养成正确的,高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3 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性。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发挥导向功能,塑造功能, 重视学生的实际行为表现,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高效课堂构建方法

1 注重情感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尊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必须以情感作为促进学生个人行为的内驱力,将情感教育贯穿教 学之中。

1)以境启情

情感具有情境性。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我们常说“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就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施教内容的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2)表演激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是具有感染性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感情可以相互影响。教师的情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这种真挚的“情”传递给学生,进而诱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目光要含情,目光分配要合理,让目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都在教育着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教是无声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思想工作,它不带有任何强制性,完全是用示范作用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2 理论与实际结合

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一定程度上,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而新课标实施后,对其实际应用价值要求更高。因此,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上要注意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活动结合起来,即既不脱离理论,也更重视实际教学。这也意味着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并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发表自己的见解,逐渐培养创新性思维。如教师在讲解鲁人版七年级“人的独特性”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说明人与动物,植物等相比有什么特点,或者组织一些分组活动,让每个小组自由发言他们对人与其他物种相比具有哪些独特之处,在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构建高效课堂对老师的要求

1)教师要应以积极的情绪来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

高效课堂是实现学生快乐情绪的体检,老师积极的情绪会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比如,老师愉快的心情及灿烂的笑容,还有老师在积极情绪下,进行绘声绘色的讲课,像这些情绪都会使学生产生快乐和激情。当老师心情很好时,他会看到学生们轻松愉快的笑脸,他也会不知不觉地沉浸在学生的欢快中,同时,学生的思维会和老师配合很融洽,使得整节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也让学生们在这样的课堂上更多的知识。

2)老师在上课前,要充分备课

只有老师备好课了,才能在高效课堂上给学生讲解知识,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老师在上课前要充分研究和预测,相关知识要准备充足。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在于老师的备课的好坏。

3)老师要有广博的知识

在这个信息比较发达的社会,老师要不断地学习来充实自己,在学习中要严格要求自己,这样做不仅提高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效率,也是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老师不但要有专业的知识,还要有专业周围的广博的知识。老师在掌握知识后,要注重对学生自我能力的锻炼,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在高效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知识运用自如,老师才能顺利抵完成教学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老师具备的知识。老师要不断地掌握或汲取新的知识,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认真研究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重视和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一定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谢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高效课堂的建构[J].教书育人,2011(07)

高中德育学堂第5篇

关键词:道德;德育教育;高中英语;道德教育情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学校……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道德教育不是学校某一门课程的专有职能,也不是只在某一特定时候才开展的工作。“只有将道德教育与知识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学校开设的各种课程进行道德教育,才能为人的精神丰富与道德成长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英语语言所蕴含的德育功能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萨丕尔就指出,语言是描述人类经验与对世界认识的方式,同一语言社区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系统的信仰和理念,他们决定了社区的结构,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语言与文化不是互不相干的孤立的现象,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代语言观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习得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而离开了文化,也不可能正确的习得与学习语言。何谓文化?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指出,文化是指社会成员习得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与习俗的综合体。b.tomolin等人则进一步将文化分成三大块:思想、产物、与行为,而其中思想起着决定性作用。wWw.lw881.com3由此可见。英语语言本身就承载着思想道德的内容。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从另一个角度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

二、高中英语课程中的德育功能

要开发和实现高中英语课程中的德育功能,首先要澄清德育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道德是一个人对人、事、物及其关系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及行为表现。4在人与人(他人与群体)之间,主体我(i)与客体我(me)之间,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工作、人与神之间都存在道德关系。5从1997年3月正式开始实施的“全球生活价值教育项目”(living values educa-tional project)所提出的核心德目对我们的德育教育应该具有启示和指导作用,它们是:合作、自由、幸福、诚实、谦卑、爱心、和平、尊重、责任、朴素、容忍、团结。

教育部干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试验)》对英语的课程性质作了如下规定:“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拓展事业、丰富生活经历,开发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这其中显然包含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相应的,《课程标准》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等作为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

我们现行高中英语教材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媒介物,是经过筛选的学习资料,这些材料本身就蕴含有丰富的德育功能。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英语第二册(上)为例:该书包括10个主题单元的内容,这10个主题分别涉及到了辩学、自然、文学、艺术、文化、生活、环保等领域,为学生提供了相关方面的一些知识,同时也为他们深入思考人类与这些事物之间的道德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比如第一单元的阅读文章no:boundaries给学生简要介绍了stephen hawking,学生可以在学习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hawking顽强的奋斗史,从而去追问顽强、信念、意志、责任之于生命的意义,去探求自由、幸福的哲学意义。

三、英语教学与道德教育情境的创设

如前所述,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其本身即承载和蕴含有丰富的德育功能。但这些德育动能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情景是道德教育中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情景不同,所产生的学习方式不同,其学习结果和效果也不同。

(一)课堂教学与虚拟道德情景

课堂教学就可以提供一种道德教育情境。以扎实高效的认知法(the cognitive approach)为例,其步骤一般是这样的:1、复习导入。讲解新词;2,讲解语法;3、语法练习;4、讲授新课,并展小组活动。逐句讨论课文内容与意义。教师总结;5、回到课文,听录音,学生就课文内容提问。如此,尤其是在开展第4和第5步骤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在阅读材料和课堂所提供的虚拟情境中,即可获得一定的道德认知。但认知并非道德教育的全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动亦是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毕竟,“人是做成的而并非生就的”。对于虚拟情境中的个体来讲,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他的一种意象,并不能保证其在真实情最能够达到道德知、情、意、行的统一。

(二)课堂教学与真实道德情景

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情境最主要的是课堂人际交往中发生的各种场景,包括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等。这种情境因为过去一直没有受到教师教育意识的足够关注,教师和学生往往会在这种情境中展示出自己最自然本真的一面,因而它所体现的道德更多的是直觉性和习惯化的行为,因此也就更加利于师生之间进行更加有效的道德观察、道德评价和道德教育。当然,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采用一些鼓励课堂人际交往的教学方法,如交际法,提示法、社区式语言学习法、整体教学法,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合作型学习等,并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关注自己和学生在课堂交往时的道德行为和表现,及时给予评价或鼓励。

高中德育学堂第6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德育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学生应通过高中历史课的学习,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学会尊重他人,并且要具有一定的高尚品德和情感。由此可见,历史课堂教学中蕴含着德育的功能。在具体的高中历史教学操作中,我们知道历史课是以发现历史美、欣赏历史美和创造未来美为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来说,也就必须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一、结合历史资源优势,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塑造和完善人格。新课程充分发掘了历史上那些有助于完善学生人格的名人言行,彰显历史教育的人文教化功能。

1.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的教育。历史名人事迹,比如: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在司马迁狱中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继续编写《史记》。有志者应该敢于面对千难万险,坚忍不拔,奋发向上,才能成就大业。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入时代的血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过硬的心理素质,促进人的发展。

2.文明礼貌的教育。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文明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在学习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通过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和高尚情操。同样勤学好问、开拓进取等都能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学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因而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之,信手拈来的历史典故成为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

二、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操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历史书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民族未来的命运”。因而可以说,历史学科在普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同时,还担负着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价值观养成的重要责任。在所有的品德培养之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最为重要和必先考虑的部分。对于历史学科任课教师来讲,首先应当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如,在近现代史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从古代史中所提到的我国古代重大发明创造成果为出发点,向学生讲解中国历史上的辉煌,引导学生的思路,在温习古代史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然后转入《鸦片战争》的课程教学中,使学生的思路从对于古代强盛的崇敬突然转向对于近代被侵略的耻辱与困惑,进而使学生愿意并强烈要求了解近现代史上中国遭受和瓜分的过程以及原因。在进入20世纪之后的历史课程内容讲习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根据时代背景,从中华民族所面临的种种危难入手,对各个政治派别所做出的努力进行了解、甄别和分析,认识到共产主义者对中国解放和民族振兴的巨大贡献,从而对当前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一个初步的认同。

三、利用丰富的教学活动进行道德教育教学内容的渗透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对于高中历史道德教育教学内容的渗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以使学生建立起更加健全的个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涉及到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历史事件的总结,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比如在学习秦始皇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意识到秦始皇改革工作中的积极意义,及其为人们带来的灾难。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实施某些行为的时候,多多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总之,德育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思想道德素质是主要的素质,历史是当代人的财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贯彻道德教育,既符合历史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同时也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要善于将历史榜样的行为规范和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机地联系起来,指导他们在处理好个人与国家、集体、父母、同学、亲友的关系,以及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处事做人。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教育学生以史为鉴,明辨是非,习善成性,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朱道权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发挥德育功能[J].中学课程辅导,2011,(08)。

高中德育学堂第7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道德素质;品性;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344-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不断转变,高中体育课不仅要通过锻炼来培养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要通过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使学生的意志品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毕竟体育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殊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良好的思想品质是通过学习教育和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的熏陶,经过个人自觉锻炼与修养逐渐形成的。结合体育课有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应有效地进行具体形象化的引导教育。在进行各项体育项目教学时,讲解各项目的发展史和近期我国在奥运、亚运会上取得的辉煌战果以及我国运动健将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一些伟人、科学家等注重体育锻炼的典型事例,如主席畅游长江等,让学生明白:实现理想,体质是成功的支柱,否则,建设祖国、振兴中华就无从谈起。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在队列队形练习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念、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在体操项目跳箱、跳马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在进行田径中长跑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各种比赛中,无论胜负,都要注重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另外,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在运动状态中,学生思想品质中的各种弱点会在身体练习和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如练习单双杠、跳箱时表现出来的恐惧心理,在球类比赛中表现出来的个人英雄主义苗头等,教育者应抓住这些不正常心理,及时有针对性地加以诱导、教育。

2.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管理,是培养意志品质的基础

社会的发展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如果忽视了这一点,会对我们的民族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加强体育教学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严格的制定体育课常规,是对开展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活动的保障,学生在课堂上明确了活动安排以及各个要求,在锻炼时能够知道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这本身就是一种意志品质训练。同时,在制定体育教学计划与实施中,要建立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应选用生动有趣,符合高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教材,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美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磨练自己性格。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性格类别组合学习小组。学生的性格类型同样影响教学效果。属于外向型性格的学生,活泼开朗,反应较快,身体素质往往较好,运动能力较强;而属于内向型学生性格孤僻,反应较慢,一般体育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也较弱。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种个性差异的存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安排不合理,结果前者感到"吃不饱",后者则"吃不消",这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此,教师可按内、外向型两种性格,结合其运动技能而分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样,教师较易控制课的密度和运动量,避免伤害事故发生,让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身心,都能得以充分培养和发展。

3.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关键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不可忽视,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增强竞争和合作的意识,在具体体育教学中,我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引导学生敢于面对竞争。在当今社会中,竞争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高中学生即将面临升入大学还是走向社会的选择。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参与竞争的意识。例如鼓励学生通过参与球类比赛和其它一些体育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运动会,班级间的单项比赛,课内单元小结中简化规则的教学比赛,小竞赛等。使他们在竞争中发现和完善自我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满足他们正常的表现欲。课堂中应尽力创设好的情绪、情感环境。在巩固和提高排球垫建球技术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竞赛"按垫球技术优劣搭配男女生混合编成八组,各组围成园圈按定额垫球。规则是个人不得重垫两次,球落地则算垫球次数终止。完成定额的组表扬,完不成定额者,男生差一次做一个俯卧撑补足来"惩罚",女生则做立卧撑"惩罚"。结果课上得生动、活跃。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体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教师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乃至教师的着装,无一不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要精神饱满地对待每一节体育课,要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课的关心和对学生的爱心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炽热的情感和无私的奉献。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架起情感的桥梁。有威信的老师是通过长期的表率作用而形成的。

参考文献:

高中德育学堂第8篇

关键词 高中 课堂 德育教育 主渠道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加快了我国的改革开放里程,也让更多的思想观点涌入我国。西方的道德文化观点,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但也冲击了我国传统的文化观念。这就使得一部分抵制力不强的高中学生没有坚定的信念,价值观逐渐模糊。这些学生的法制意识不足,甚至有些学生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新的社会与教育发展形势下,做好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十分重要。

1高中学校课堂教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不仅需要思想品德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其它学科教师的配合。但德育教育在高中学校的落实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具体如下:

1.1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虽然教学改革已经在我国实施了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创新教学思想与方法被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但是,在大多数高中校园中,传统的教育模式仍然占有主体地位,主宰着许多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让学校之间的生源竞争更加激烈。学校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会不择手段地提高升学率。学校管理者用学生的成绩去衡量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用学生的成绩给家长交待。在这样的氛围下,课堂教学就完全是知识的传递场所,德育教育内容没有融入到课堂中的机会。因此,传统教育模式的持续盛行,影响了高中德育教育质量的提高。

1.2高中教师的德育教育意识不足

教师的个人德育教育意识,对于德育教学活动在高中教育中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大部分教师没有将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结合在一起的意识。这些教师往往认为学科教学才是自己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了解课本上的知识,多做一些练习,提高学科技能才是自己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没有将素质教育与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德育教育成为不关已的一种教育。高中教师对德育教育的不认可,让学生丧失了许多了解正确价值观的机会。

2高中学校课堂教学德育教育的方法分析

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是促进德育教育效果优化的重要手段。将高中学校的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具体方法如下:

2.1重视第一课堂,发挥主渠道作用

所谓第一课堂,就是德育课堂。德育课堂是传递德育教育内容的第一课堂,是让学生了解无产阶段政治观点以及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渠道。德育教育课堂是育人的课堂,是树人的场所。高中教育工作者要对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习内容的难度、数量进行调整。在考核学生的时候,摆脱单一的考试形式,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提问与互动行为,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多考量学生的思想。重视学生的思想,才能让德育课堂的德育教育水平有所提高。教师要大胆创新,结合社会实际给学生融入一些新的教育内容。比如,在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今天,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识与能力。利用社会热点话题与学生讨论,在了解学生的同时,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观点,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2.2重视第二课堂,发挥主渠道作用

在优化第一课堂的同时,高中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德育教育第二课堂的开发。在德育课堂或者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向学生系统性地传授德育知识,在其它课堂中,教师也要加强德育教育的自然实施。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课堂中,学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教师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传递德育内容,有利于学生接受,也可以给学生更直接的例证。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能一下子提高,只有充分开发第二课堂,才能给学生更多接受德育的机会。

比如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讲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就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变通的重要性。通过数学题目以及生活现象的结合,让学生意识到变通可以避免许多矛盾,减少不必要的困难。第二课堂的开发,会让高中学校的德育教育更加高效。

2.3营造课堂氛围,发挥主渠道作用

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重要的是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感受德育的力量。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学校的文化以及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尊重与平等,自然会认可尊重与平等,学会尊重他人,平待待人。高中学生的心智不尽成熟,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很有可能成为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认可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在课堂这一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上,将学生视为最重要的主体。鼓励学生与自己交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困惑,组织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的德育主渠道作用发挥出来。

3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是高中学校育人的主要场地,也是促进学生个人成长的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利用课堂这一育人阵地给学生呈现正确的观点。让学生在德育学习中感受正确的观点,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