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风险辨识流程

风险辨识流程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02 09:43:24

风险辨识流程

风险辨识流程第1篇

[关键词]危险源辨识 有效开展 员工安全保障

中图分类号:TD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364-02

1、员工日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工作是风险预控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

1.1、危险源、危险源辨识的概念

1.1.1、危险源的定义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1.1.2、危险源的理解

危险源通常理解为能量物质,或者能量物质的载体。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对于环境而言,危险源又常常被称作环境因素。通俗的讲就是危险危害因素是从哪里产生的,是什么东西,处于一种什么样子。

例如:洗煤厂洗煤用的水就是一种能量物质,它本身就是一种危险源,淋到电气设备上就会造成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风包是一种能量物质的载体,它本身也是一种危险源,超压就会爆炸;工作场所的煤尘也是一种危险源,得不到治理超标会使是人致病或发生爆炸。

1.2、风险评估的概念

风险评估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评估危险源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内容包括、风险、风险后果、风险类型,风险等级、事故类型、危险源与风险的关系,风险评估工作流程。

危险源风险评估内容

风险评估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要确定事故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可能性,即概率的大小;其次要估计一旦事故发生,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最后,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的严重程度估计总期望损失的大小,确定风险等级。

1.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重要意义

神东各选煤厂都是现代化程度较高,设备台数多,生产量大,各岗位员工劳动强度大,承包设备多的特点,在日常生产巡查、检修过程对于人员的安全防范是选煤厂安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员工能持续做好日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工作,是增强员工日常作业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风险预控能力,落实各岗位员工安全防护措施,保障员工安全作业的基础。

2、选煤厂员工日常工作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日常工作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神东公司提出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理念和方法,对神东各选煤厂安全生产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但部分员工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方法掌握不好,经常只停留在班前会上,辨识和评估不到位、不全面。在作业现场很少进行针对性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作业过程中常常把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忘在脑后。更没有在作业完毕后回头总结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是否到位,没有吸取经验教训,也没有对某项作业进行全员系统地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这样会导致作业现场人员和设备不安全因素的增加。

2. 2、选煤厂员工日常危险源辨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2.1、部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有嫌麻烦图省事的心理。这些员工也是不安全行为发生的重点人群。

2.2.2、部分岗位技能差、文化素养低员工,新员工、劳务工、驻厂服务队等不稳定人员。这些员工的自身问题,危险源辨识不熟悉。

2.2.3、对员工危险源、风险评估知识的培训不到位,厂部及车间管理人员没有作好对员工的危险辨识方法的引导,员工的危险源辨识会无头绪,没有让员工认真理解危险源风险评估的方法。员工无法与自己的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应用。

2.2.4、日常员工危险源辨识工作未建立有效的考核管理机制。这样缺少管理激励机制,上级部门及车间管理人员对员工危险源管控、现场落实情况监督、管理不到位。

3.如何开展好选煤厂员工日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工作,提高员工安全防范能力

针对员工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中的不足,安全管理人员及车间管理人员如何组织好、管理好车间、班组员工风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充分调动员工自主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如何能切合每个车间、班组、岗位实际工作,能够有针对性开展好风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进行如下分析、探讨。

3.1、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危险源辨识的内容主要是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分别考虑,这样既能够保证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全面性和合理性,且方便对危险源进行分类控制和管理。危险源辨识还需要考虑三种状态及时态。三种状态分别指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三种时态分别指过去、现在和将来。由于危险源具有潜在性,所以辨识危险源必须考虑各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同时还要考虑过去曾发生过什么事故或事故,从中吸取教训,找出事故的原因,考虑目前系统中存在或潜在什么不安全因素。

3.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常用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直接经验分析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常用的直接经验分析法主要包括:工作任务分析法;直接询问法;现场观察法;查阅记录法等。常用系统安全分析法主要包括: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分析等。

对于车间岗位来说,辨识危险源比较实用的方法是工作任务分析法。

3.3、针对各岗位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方法

岗位危险源一般指生产岗点和作业场所潜在的对作业人员有直接危害的人、机、环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

岗位危险源辨识与分析原则上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辨识时车间班组按工作场所进行。它可以针对所有的工作任务以及每项任务的具体工序,对照相关的规程、条例、标准,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每道工序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对辨识出的危险源按人、机、环、管进行分类。风险评估原则上采用风险矩阵评价法进行,评估结果应按照特大、重大、中等、一般、低五个级别进行分类。一般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一)工作任务梳理。从岗位入手,识别岗位的常规任务和非常规任务。

(二)工序梳理。将工作任务分解为具体工序步骤,一般从准备、执行和收尾3个阶段分解。

(三)识别每个步骤中的危害与风险。按照任务执行中所暴露的环境、设备和行为,确定潜在的危险。

(四)认定风险类型。按照危险源隶属的系统,分人、机、环、管四类。

(五)评估风险后果描述。判定辨识出的潜在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失的情况。

(六)确定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分为20类,即: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

13.放炮; 14.瓦斯爆炸; 15.火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七)评估风险等级。结合工作实际情况,确定危害的严重性,通过下述方法计算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可能性×严重性

风险矩阵法: 图略

员工风险评估举例:

更换重介浅槽刮板

1. 停电、验电、上锁、作业前工器具要准备到位,防止出现误起设备伤人。风险类型:人

2. 拆卸刮板:

2.1人员站立位置合适,以防在拆卸的过程当中摔倒受伤。风险类型:人

2.2拆卸刮板时作业人员相互要配合到位,防止在松动螺栓、防止刮板时造成人员伤害。

风险类型:人

2.3拆卸过程中严禁用大锤用力敲击刮板与链条连接处,以防损坏链条的相关部件。风险类型:机

2.4.现场照明不足,导致人员作业时由于光线暗造成人员意外伤害。

风险类型:环

3. 装配刮板

如拆卸刮板进行逐一辨识

4. 清理现场

4.1工器具或者其他物件清理不到位,导致刮板运行过程中出现卡阻等现象。风险类型:机

5. 送电试车

5.1试车时,人员没有全部撤出造成人员伤害。风险类型:人

5.2试车时安全链没有解开造成刮板链拉断或者电机过热动作等。

风险类型:机

风险等级:F1×H5=5一般(由于每个人作业的安全考虑程度不同,风险等级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八)确定风险管理对象。找出可能产生或存在风险的主体。根据危险源辨识划分的风险类型确定相应的管理对象。风险类型为“人”或“管”,管理对象为对应岗位人员;风险类型为“机”,管理对象为对应的设备、设施、工器具;风险类型为“环”,管理对象为对应的作业环境影响因素。

(九)制定风险管理标准。针对管理对象制定以消除或控制风险的准则,即要求做到什么程度。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要求。

(十)明确管理人员。含主要责任人(管理对象或对象管理者)和直接管理人(主要责任人的直接上级)

(十一)制定风险管理措施。使管理标准得以落实的手段。要符合相关制度的要求,且具体、简洁、可操作性强。

3.5、全方位、全过程开展好车间班组员工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工作。

车间、班组主要采用非正式风险评估方法(对于暂时不能消除风险的危险源要纳入正式风险评估成果表中),至少包括班前、作业前和作业中动态组织的风险评估;必要时要保留记录。评估方法、记录形式不做限制,一般按如下方式开展:

3.5.1、班前风险评估

班前风险评估是指召开班前会过程中或之前,根据现场反馈信息及当班任务进行的安全风险评估。实践中,要与班前会工作任务布置、规程措施贯彻相结合。每班班前会,带班车间主任及班组长要组织当班人员对本班工作任务进行认真分析和风险评估,对异常情况(发现新危险源或已辨识出的危险源管理标准与措施不能满足管控需要)必须明确现行的管控措施。班前会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如先让作业人员对自己工作任务危险源风险评估,其他人员及班组长车间管理人员强调补充,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评比活动等。

3.5.2作业前风险评估

作业前风险评估是指生产作作业前风险评估是指班前会后、上岗前及交接班过程中组织的安全风险评估。实践中要与现场交接班相结合;交接班除交待工作任务外,必须将存在的主要风险交待清楚。作业前,带班领导、车间主任及班组长要组织每个岗位人员对所在岗位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进行风险评估,并落实管控措施。

3.5.3、作业过程中风险评估。

作业过程中,根据现场人、机、环管状态实施对现场安全状态进行的评价。实践中要与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标准化作业流程的执行相结合,逐步培育员工“五思而行”的习惯。即:

1.本项工作有什么风险?不知道不去做;

2.是否具备做此项工作的技能?不具备不去做;

3.做本项工作环境是否安全?不安全不去做;

4.做本项工作是否有合适的工具?不合适的不去做;

风险辨识流程第2篇

关键词: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风险管控;煤炭企业

2017年1月4日,河南省登封市兴裕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导致12人死亡;2017年2月14日,湖南省涟源市斗笠山祖保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人死亡。2017年3月9日,龙煤集团双鸭山矿业公司东荣二矿副井发生电缆起火,罐笼坠落事故,造成17人死亡。这些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格外重视,同时也暴露出当前煤矿安全生产领域的问题突出。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及《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等出台的文件中[1],都不同程度地突出了风险分级管控的重要性。因为构建煤矿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就是针对煤矿安全生产中“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是“基于风险”过程安全管理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实现事故“纵深防御”和“关口前移”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主要安全生产职责要求之一。由此可见,作为高危行业,如何做好煤炭行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且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摸清企业安全风险底数,把握风险管控重点。全面普查企业各区域的风险,确定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并对企业的重大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真正做到安全风险“底数清”,解决“认不清”和“想不到”的问题。二是,有利于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责任体系。通过风险辨识与评估,落实企业在风险管控上的职责,划清界限,实现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的“责任明”。三是,有利于构建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从规划布局、应急管理等方面加强管控;从制度、技术、工程、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提出防范措施,构建完善的预防控制体系,做到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力”,解决“管不到”的问题。四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可视化等信息化手段绘制安全风险图,实现煤矿企业安全风险动态监管的长效机制。

1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内容及目标

1.1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工作内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要涵盖以下内容:①识别企业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源;②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③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2]。1.2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工作目标。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要实现以下工作目标:①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和数据库;②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③设置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④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⑤绘制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⑥绘制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3]。

2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不是“另起炉灶”,是基于风险,对企业现有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特别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完善与补充,是安全管理制度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的提升过程。所以,明晰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程序(图1)尤为关键,是逐步推进及深化煤矿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必要手段。2.1筹划准备阶段。煤矿企业应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分管安全负责人)为组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风险评估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图1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流程和任务分工,应在风险辨识及评估开展前搜集资料、实地调研和制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同时,对全体员工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方法、风险评估办法、防控措施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风险评估的相关知识,增强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做到全员参与。2.2风险辨识。企业应从地理区域、自然条件、作业环境、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作业任务等方面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分析“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可以依据生产经营单位职工伤亡事故风险的分类(参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参见《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企业要对整个生产系统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和作业活动方式划分辨识单元,单元划分应该分层次逐级进行,一般可以将整个生产系统依次划分成主单元、分单元、子单元、岗位(设备、作业)单元。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故障模型。煤矿事故类型具体分为8类,即:瓦斯事故、顶板事故、机电事故、放炮事故、水灾事故、火灾事故、运输事故及其他事故[4]。2.3风险评估。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依据统一标准对本企业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分级。为使企业风险分级工作相对统一,便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掌握辖区内重大风险分布,对存在重大风险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切实落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目标任务,按照重点关注事故后果的基本工作思路,推荐采用风险判定矩阵(表1)确定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4级。风险判定矩阵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两个维度,其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为5个等级(表2),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分为4个等级(表3)。需要指出的是,判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需要选择适用的定性或定量风险评估方法进行科学判定。如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采用事故统计分析方法、事件树分析方法等来判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可采用事故统计分析和事故后果定量模拟计算等方法来判定。鉴于企业类型千差万别,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各不相同,特别是对于一些风险较低的企业,虽然按照统一标准没有构成重大风险,但仍需要按照风险管理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影响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研究确定本企业可接受的风险程度。2.险管控。1)企业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之后,应建立风险清单。风险清单应至少包括风险名称、风险位置、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主体、管控措施等内容。2)企业应遵循“分类、分级、分层、分专业”的方法,按照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开展。要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原则和责任主体,分别落实领导层、管理层、员工层的风险管控职责和风险管控清单,分类别、分专业明确部门、车间、班组、岗位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3)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风险的公告,一般实行公司(厂)、车间(班组)、岗位三级公告,公告内容应及时更新和建档。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集中对重大以上风险实施公司(厂)级公示,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告内容包括危险有害因素、事故类型、后果、影响范围、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处理方式、措施落实责任人、有效期、报告电话等。2.5绘制安全风险图。企业在确定安全风险清单,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之后,应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至少绘制两张企业安全风险图。1)安全风险4色分布图。企业应使用红、橙、黄、蓝4种颜色,将生产设施、作业场所等区域存在的不同等级风险,标示在总平面布置图或地理坐标图中。2)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部分作业活动、生产工序、关键任务,例如井下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由于其风险等级难以在平面布置图、地理坐标图中标示,应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采取柱状图、曲线图或饼状图等,将不同作业的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示出来,实现对重点环节的重点管控[5]。2.6持续改进。企业应利用大数据、可视化等信息化技术,建立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电子化的安全风险图,真正实现煤矿企业安全风险的动态更新,对于一些危险源发生本质改变或发生事故要重新进行辨识与评估,形成煤矿企业安全风险动态化、可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3结语

本文通过对煤矿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必要性、内容、目标、程序及方法的论述,阐明了煤矿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文件要求,也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必然途径和构建双预防机制的有效组成部分,更是煤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强化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形成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运行机制,确保风险可控、隐患可查,从源头上避免和消除事故隐患,切实落实治理主体和责任,防范重大事故的发生。

作者:张洋杰 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J].林业劳动安全,2016,29(4):23-26.

[2]钟岸.重大工业事故后果预测在安全规划与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科技大学,2015.

[3]本刊编辑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遏制重特大事故[J].劳动保护,2017(5):5.

风险辨识流程第3篇

关键词:安全风险管控 风险管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110-02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着力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安全生产总体平稳。但是,在安全稽查过程中发现的屡禁不止的违章行为表明,在“电网、作业、班组”三方面仍然存在较多安全风险隐患,安全生产管理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离标准化、精益化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安全发展的基础仍然不够扎实。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生产计划主要通过生产MIS进行管理,存在工作量大、临时变动大,未能与安全风险管控有效结合,计划的刚性管理欠缺。

(2)未建立统一的评估标准,评估人的主观影响较大,到岗到位计划,只能根据工作量的大小来判断,依据较单一,同时也不能进行全面统计分析。

(3)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作业现场点多面广,检修技改任务繁重。然而,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的人员不可能对全部现场进行督导和检查,作业现场的危险点预控措施落实情况不能很好的得到监控。

(4)班组安全生产的基础较薄弱,用工机制较多,人员安全意识、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作业违章难以根除。班组安全生产承载力的分析,仅停留于某个周期内是否存在违章、是否受到过处分和班组的安全活动开展情况上,不能充分发现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上虞市供电局建立了基于PMS的作业项目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系统,该系统建立了完善的风险评估库,评估人只要通过选择评估要素进行评估,评估分和风险等级由系统自动生成。系统在对风险评估过程进行规范的同时,还通过对班组的安全承载能力分析实现了检修计划的闭环管理,相关的风险管控措施被严格地规范在业务流程中,极大地提高了检修计划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以管理创新推动了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

1 系统功能

1.1 风险评估库

风险评估库包括电网风险评估库、变电检修风险评估库、线路检修风险评估库、操作风险评估库、班组风险评估库等。每个风险评估库包括评价因素、评估项目、评估要素三个层次,风险评估库的设置遵循最大风险法则。风险等级用星级表示,从一星到五星,以分值衡量,星级越高,风险越大。在系统中,可对各风险评估库的星级评定标准进行管理,同时也可设置各个星级的同进同出、到岗到位的管理要求,以便在生成风险评估报告时,根据评估的星级生成同进同出、到岗到位的要求。对评估项目,可设置相关信息供风险评估时参考,可显示的信息包括设备台帐信息、缺陷和隐患、检修相关信息等。对评估要素,可设置自动判断的条件,这些条件来源于设备台帐、缺陷、隐患和检修相关信息,在进行风险评估时,系统将对评估要素进行自动判断。电网风险评估库内容如(表1)所示。

1.2 作业项目风险评估

在进行作业项目风险评估之前,生产班组需要进行作业项目三维风险辨识。为提高生产班组作业风险辨识的针对性,系统在生产班组进行作业项目三维风险辨识前,提供以下辅助:(1)根据作业设备从设备环境风险库中搜索与该作业相关的风险事件。(2)根据作业班组从班组风险库中搜索相关班组及人员素质风险。(3)根据作业内容从风险辨识范本库中搜索相关的风险辨识范本。(4)班组可根据类别等关键字搜索风险事件、班组风险、风险辨识范本。

班组导出打印所有相关的作业风险,进行现场踏勘,对风险事件、班组风险、风险辨识范本中的内容进行确认并评估风险等级。对于风险事件,其风险等级直接来自作业安全库LEC评估的结果,对于班组及人员素质风险和根据风险辨识范本辨识的动态风险,生产班组需要进行PR评估。工区或班组基于作业项目风险评估标准进行评估,对每项评估项目进行打分或者选择评估选项,系统自动根据评分规则计算作业项目的评估分和风险等级。同时,系统为作业项目风险评估提供以下支持:(1)基于作业项目风险评估标准库中的评估判据,对评估项目的得分进行自动计算或自动选择评估选项,如自动查找与作业项目相关的风险事件并计算得分,并且在此基础上,评估人可对风险事件库进行搜索,选择相关的风险事件,系统根据计分规则计算得分。(2)显示关联信息供评估人参考,如设备台帐、检修计划、班组及人员等相关信息。(3)系统根据评估结果自动生成风险评估报告,生产控制措施卡,指导作业班组的现场作业,现场作业完成后必须将安全措施执行情况反馈到系统中,完成闭环。

风险评估界面如图1所示。

1.3 安全承载能力分析

系统基于作业班组及人员安全承载能力评估标准和评估流程,实现作业班组、班组人员安全承载能力评估的闭环管理,同时实现作业班组、人员安全承载能力可量化的指标,为作业项目风险评估、安全承载能力分析和生成控制措施卡提供辅助支持。

安全承载能力分析界面如图2所示:

1.4 查询统计

通过系统,各部门可方便地对风险事件、班组风险、风险评估标准、风险辨识范本、作业项目风险评估、风险预警进行查询。同时,系统基于多维在线分析技术,实现对风险事件、班组风险、作业项目风险的全面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以表格、图表等形式展现。

2 系统实现

2.1 系统架构

本系统基于J2EE技术架构,用户无需安装客户端即可使用系统的所有功能,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成本。

系统实现了组件化设计理念,采用浏览器+中间件+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多层结构,显示逻辑、业务处理逻辑和数据访问逻辑分开,拥有完备的安全控制结构和通用的数据访问结构,运行稳定,性能较高,易于维护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安全性。

2.2 流程引擎

为保证系统流程稳定、高效的流转,本系统实现了符合WFMC标准的通用工作流平台,实现所有业务流程的定义、驱动、监控的集中管理:(1)流程引擎支持图形化实现复杂业务逻辑,提供图形化流程组织结构,支持各种角色、关系、相对关系等功能,具有良好的易用性和扩展性;(2)系统管理器提供各种异常管理功能,比如重新激活停滞流程,重新指派,提供各种协同功能,支持流程动态功能,比如客户端支持指派、重新提交流程等:(3)工作流平台提供多层次的流程监控功能,流程参与人员、管理员可以图形化的形式直观地监控流程的状态和进度。(4)管理员可方便对地流程异常进行监控、干预。(5)高度可扩展及集成能力,支持图形化配置即可集成各种应用系统,支持包括客户端定制、表单定制、集成第三方系统等接口,流程规则、表单、步骤条件等均可调用XML、Web services等。

3 系统应用情况

经过1年的研究和开发,作业项目安全风险管控系统在2012年10月开始在上虞市供电局上线运行,同时根据用户的需求,系统功能不断得到改善和加强。通过本系统的实施和应用,上虞市供电局建立了完善的风险评估库和风险事件库,提高了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客观性;系统结合PMS生产计划,实现生产任务和班组人员安全承载能力的匹配和优化;构建了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实现与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相关制度的充分结合,充分发挥风险评估结果对安全生产管理和现场作业的指导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上虞市供电局作业项目安全风险管控系统是一个全面、综合的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信息化解决方案,不仅为电网风险评估、作业风险评估、班组安全承载能力分析提供全面的智能化、信息化支持,实现科学、实时、准确的安全风险评估,同时PMS生产计划与安全风险管控有效结合,不断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提升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真正实现了安全生产的可控、能控、在控。

参考文献

[1] 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 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风险辨识流程第4篇

中远期电子交易又称仓单撮合交易,是指按照交易双方的交易指令以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确定交易商的成交价格并生成电子交易合同即仓单,并按仓单指定的交收仓库进行实物交收的交易方式,一般应用于大宗商品交易中,据统计目前交易品种涵盖农副产品(白糖、玉米、蔬菜)、大宗工业原材料(钢材)以及石化产品(石油、塑料、液体化工产品)等,作为一种B2B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参与交易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2009年已超过300万家。

按照完善的现代化商品市场体系,应该是以传统的现货市场为根基,网上中远期电子交易市场为支撑和过渡,期货市场等衍生品市场为顶尖的一个金字塔体系。本文所研究的中远期电子交易市场作为整个金字塔体系的塔身部分,为链接期货与现货市场搭建了一座稳固而可靠的桥梁。

中远期电子交易市场在大大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无法避免的将虚拟经济中的一些风险引入进来。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交易双方对合同履约的相互猜疑、现货不对板、投机者频繁大量的倒买倒卖、第三方市场挪用客户资金、为图利违规降低保证金等风险事件频繁发生,使得中远期电子交易市场在中国的良性发展遇到瓶颈。

二、WBS-RBS风险辨识法在中远期电子交易中的应用

风险辨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目的在于全面理解分析风险的暴露状况,以利于确定下一步风险评估的重点,找出风险控制的关键之所在。

因中远期电子交易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系统性、全局性和分步性等方面的特征,与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有着十分相似之处,所以本文尝试用WBS-RBS方法对中远期电子交易进行风险辨识。WBS是指作业分解树,作业树中每一个独立的单位就是一个作业包;RBS是指风险分解树。把两者交叉构建WBS-RBS矩阵,按照矩阵元素逐一判断风险是否存在及其大小程度,这样就可以系统、全面地辨识风险。

(一)把中远期电子交易模式进行WBS分解

按照参与主体来分,中远期电子交易可分为第三方交易市场和交易者两部分,其中第三方交易市场为交易商开展网上仓单撮合交易提供了一个具备交易、结算等功能的互联网中介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体系下通过全国各主要集散地设置的指定交货仓库,为交易商提供便捷的仓储和物流的配送服务,它的两个核心部门是交易管理部和仓储管理部。从中远期交易的目的和结果来看,有三种交易行为,即单纯购销、套期保值和投机牟利,但不管是哪种交易行为,不管交易者是先买后卖还是先卖后买,都可归纳为买方和卖方两种角色。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中远期电子交易模式下没有经济公司和经纪人的概念,它只对独立的企业个体开放,这是与期货交易不同的一点。

(二)进行RBS分解

结合中远期电子交易模式的特点,通过对曾经发生过的风险管理案例进行整理,对有经验的市场管理人员和交易商开展访谈,最终确定以不可控风险和可控风险来进一步细分成主要的风险因素,包括宏观环境变化风险、政策风险、操作风险、存管风险、资金风险、货品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三)把两者交叉得到WBS-RBS矩阵

矩阵中每个元素代表中远期电子交易参与主体的一个具体风险,这样做既便于辨识风险,同时也能建立起风险与参与主体的映射关系。

(四)判断风险的存在性和风险转换的条件

按照风险辨识矩阵元素,逐一判断第i个作业包的第j种风险是否存在,存在则为1,如果不存在或者影响极小则为0,通过对矩阵中的风险进行整理即可明确地了解中远期电子交易实施过程中所需关注的主要风险因素。从中远期电子交易的WBS―RBS法风险辨识过程可以看出,WBS―RBS法不仅提供了有效的风险辨识方法和可借鉴的风险辨识框架,而且提供了工程风险计划实施和控制的依据。在风险管理实施与控制过程中,可以把数值为“1”的矩阵元素作为风险控制节点,风险管理者可以按照风险控制节点进行风险处置安排。

三、风险辨识结果分析

不可控风险是指不受监管者控制的风险,这类风险对于中远期电子交易来讲是不可抗拒的,主要包括宏观环境变化风险和政策风险。宏观环境的变化包括自然的、政治的、社会的、经济上的变化,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商品供求的变化,使中远期电子交易市场产生剧烈震动,带来很大风险;政策风险是指国家政策变动造成的价格变动风险,中远期电子交易市场的良好发展对政策、体制因素的依赖性很高,只有在一个稳定的、科学的政策制度环境下才能维护市场价格的连续性和公平性。因此无论是第三方交易市场还是交易者,都要承受中远期电子交易的不可控风险。

可控风险中的内控风险是针对第三方交易市场提出的,它是由于交易市场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而造成的一种管理风险。如交易管理部门在入市审查客户资格时放松要求,结算部门不能及时有效的贯彻风控措施,仓储管理部门在实物交割环节表现薄弱等。由于第三方交易市场自身是通过交易手续费获利,容易促使市场举办方放松对交易者的管理,鼓励投机,让市场呈现高成交量、低实际交收量的局面。在缺乏必要的法规约束和监管下,某些投机者乃至市场主办方很有可能在利益驱动下,进行大规模的投机交易、内幕交易,给中远期电子交易带来极大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这是针对交易者提出的,如买方资金不足不能如期付款;卖方生产不足不能保证供应;市场价格趋涨,卖方不愿按原定价格交货,市场价格趋跌,买方不愿按原定价格付款等。这种信用违约通常通过两种途径表现出来:一是对冲不掉在手合约,保证金追加不上,发生“爆仓”,称为保证金违约;二是不能按合约的要求进行实物交割,成为交割违约。

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缺乏交易对手而无法变现或平仓的风险。这项风险对于第三方交易市场和交易者都存在,市场流动性差必然导致第三方交易市场的经营惨淡,盈利困难,仓单价格严重偏离真实价格,交易者更是无法进行实际购销和套期保值的操作,直接导致中远期电子交易市场的功能丧失。

风险辨识流程第5篇

当前,“距离”的概念正在慢慢变弱,地球村正在逐步形成,所以交通系统的建设就成为重中之重。铁路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桥梁、隧道、路基、复线、电气化、房建等工程项目,其特点是产品固定、生产流动、产品规模大、生产周期长。由于铁路工程施工具有以上的特点,铁路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跟一般的工人相比,他们的工作地点一般在野外,条件相对比较艰苦,工作环境一般涉及到高空和地下作业,作业环境相对比较危险。若遇到高空坠落、坍塌和自然灾害等事故,其人身安全很难得到保障,这就决定了铁路工程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高。因此需要加强铁路工程施工人员的危险源辨识培训工作,使其在工作过程中意识到有哪些危险源存在,从而规避危险。同时项目相关主管人员也要对风险控制理论加强研究,根据此理论对风险进行预见性控制,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项目的效益。

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相关理论

2.1危险源的概念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可以分为物理性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心理、生理性危险源,人为性危险源和其它危险源。

2.2铁路工程施工中的危险源辨识在铁路工程施工中,对于危险源辨识工作往往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第一,从施工过程的工序进行分析。项目施工管理人员以施工进行的先后顺序为标准对施工过程进行工序的划分,确定施工过程需要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做好相关的计划并灵活掌控。第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规范标准逆推危险源,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之为经验法。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故,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出现就是尽量避免危险的发生,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可以结合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再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危险源辨识工作。第三,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来辨识危险源,一件事情的发生有其偶然性的同时也有其必然性,相应的一件事故的发生肯定有其相关的原因。那么这件事故会不会发生连锁反应,来导致另一个危险的继续发生,两个危险之间有没有相关联系。这就要求我们项目管理人员举一反三,从相关事故中要进行总结反思,对以往事故、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对反馈意见进行评价,这也是提高危险源辨识能力的有效手段。

2.3风险控制的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风险控制的含义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过程。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风险的概念。不同的领域对风险的理解不一样,在经济的领域,风险意味着金钱的损失;在投资领域,风险则意味着投资的失败;而在本文所涉及到的铁路工程施工项目中,风险则意味着在铁路工程施工项目中可能包含设计不合理、发生安全事故和资金无法回收等多个影响因子。总之,风险就是某一事件发生给项目目标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而项目风险控制则是为了最好地达到项目的目的,识别项目潜在的风险,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及时预见并应对铁路工程项目运营周期内的风险。

2.险控制方法在风险控制领域,最常见和最有效的风险控制的方法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范和风险监控四个步骤。

(1)风险识别,即是把风险识别出来,只有保质保量完成这一环节的工作,才能为以后风险控制工作打下基础。在铁路工程施工项目中,风险识别就是对项目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风险,对风险进行归类。其中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包括风险清单法、情景分析法、流程图法、指标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等。

(2)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定量的、充分的估计和衡量。风险评估包括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两个部分,风险评估不是简单的估计,它是有方法的估计策略,这一环节在风险控制中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3)风险防范,是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风险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在铁路工程施工项目中主要涉及到以下三方面的风险:工程实施风险、商业风险和环境风险。针对工程实施风险而言,铁路工程施工项目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在危险环境下作业的工作人员加以重点培训;针对经济风险工程而言,项目在建设前就要请相关经济学家对项目的建设进行评估,在施工过程中也要注意材料支出、员工工资和设备损耗等因素,在项目运营时应采取合适策略来保证项目的盈利;针对环境风险而言,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到环境的影响,铁路工程施工对环境应该具有比较大的破坏性,所以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应力争使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做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工程。

(4)风险监控,即在进行风险控制过程中,对可能发生危险的环节进行监控,以确保风险能及时得到控制。此环节作为风险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对前三个环节的实施效果做出评价,针对监控状态下出现的问题,及时调节并改进前三个环节中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和方法。

3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对策

在进行铁路工程施工的阶段,必须注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相关工作。本文通过对以上理论的研究,结合铁路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从体系建设、管理模式、全员参与和预见性四个角度提出了进行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的四个对策,以期帮助铁路工程施工人员更好地辨识危险源,保证其生命财产安全;帮助铁路工程施工企业更好地进行风险控制,使项目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1铁路工程施工企业为员工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该体系在公司原有的管理基础上建立并对其进行完善,主要是针对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的管理。一旦职工的健康安全出现问题,可以马上向体系内有关部门进行反映并维权,这套管理体系的建立更加有利于从制度上对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加以保障。

3.2实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工作的两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就是分工明确,管理更有针对性,真正实现术业有专攻。双重管理也意味着双重保障,也体现了两种管理思路的相互影响与促进,辨识危险源工作的完成质量将直接影响风险控制工作。

3.3动员全员参与到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的工作中,因为项目风险管理涉及到的影响因子比较多,所以需要全员参与来进行项目风险的管理。铁路工程施工项目风险控制的过程是一个在可能的条件下追求项目工期最短、造价最低、质量最优的多目标决策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全体员工的工作情况,此外还要注意全体员工的全员性总结。

3.4在项目实施前要做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在项目实施前,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项目的风险进行预判,明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尽量在实际阶段就规避风险。

4结论

风险辨识流程第6篇

Abstract: The equipment in natural gas production program are high-tension apparatus. The medium is combustible and explosive gas and flammable light hydrocarbon, so there are high risk in the producing program. FMEA is applied to natural gas production enterprises, to identify the sources of risk in apparatus, and find out the weakness of safety management, work out the more comprehensive hidden danger identification lists, and create the comprehensive and pointing educating-courses and testing-questions.

关键词: FMEA;安全管理;设备划分;风险分析;天然气

Key words: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safety management;equipment division;safety analysis;natural gas

中图分类号:X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014-03

0 引言

安全管理是在良好生产的情况下,避免发生人身伤害和设备事故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T天然气生产企业将原放空的天然气进行回收利用,除去天然气中多余的水分和轻烃,生产出适合于外运和管输的合格的天然气。由于天然气为易燃易爆气体,危险性很大,所以做好安全管理非常重要。T企业为新企业,安全管理在初步阶段,要有效的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必须进行系统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利用FMEA分析方法对生产设备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安全风险信息数据库,并运用安全风险信息数据库开发出相应的管控工具。

1 理论依据

安全管理实质上是风险管理[1-2],做好风险管理必须做好安全风险辨识工作。

常见的系统安全风险辨识方法[3]有:工作危害分析(JHA),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事件树分析(ET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等。

FMEA[4-5]是将整个系统划分为功能系统,子系统,功能部件等,分析功能部件可能出现的故障,各故障可能导致的对整个系统的风险,进而找出导致故障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完成分析对象的安全风险分析工作。根据辨识结果预先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这种分析方法不仅依赖于与设备设施相关的标准,更与现场员工的工作经验密切相关。可以说员工的经验决定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FMEA实施流程

2.1 成立分析小组

分析小组成员包括设备管理的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操作人员,安全专家,FMEA分析技术人员等。一线员工和安全专家的经验决定了辨识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FMEA技术人员负责向小组成员介绍FMEA流程和方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工作,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整理。

收集基础资料:设备设施说明书,相关设备设施标准,企业及行业事故案例,安全评价报告,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

2.2 确定分析对象

现场一线员工带领FMEA技术人员现场查看分析对象,选择合适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并共同确定分析对象。

2.3 划分设备单元

将整个生产设备按功能部分、子功能部分、功能部件逐级划分,这样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4 识别设备部件

通过设备说明书及现场人员简单介绍,对设备部件的功能做初步了解。

2.5 安全风险分析

分析出设备部件出现故障后可能导致的风险,以及导致设备故障的原因因素,然后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由相关专家及有经验的人员对辨识结果进行评价,最后由FMEA分析人员对辨识结果进行整理。导致设备出现故障的直接因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企业的管理因素是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间接原因[6]。

3 T天然气生产企业FMEA分析

3.1 T天然气生产企业简介

T天然气生产企业注册资本4000万元,成立于2013年4月9日。其目标是将井流中的天然气和原油分离,并脱出天然气中的水分使其达到外运和管输的指标,同时回收天然气中凝析出的轻烃。

3.2 分析前准备

①成立分析小组。分析小组由固定人员和非固定人员两部份组成,固定人员包括:FMEA分析技术人员,天然气安全生产专家,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等;非固定人员包括:集团技术人员,设备技术管理人员,设备维修技术人员,场站站长、班长、富有工作经验的一线员工,外包公司技术人员。

②确定分析对象。富有经验的员工现场介绍天然气生产企业设备设施,介绍内容包括:设备设施种类及其功能,生产介质的性质及其存在形式,生产工艺流程。通过了解初步确定分析对象,同时可以现场拍摄照片,用于之后培训课程的开发。

③收集基础资料。基础资料的收集:场站的建设资料,场站竣工验收报告,设备设施的说明书,生产工艺流程图,生产介质(天然气)性质说明、存在的风险、应急措施、及采取的控制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事故案例报告,应急救援演练,安全评价报告,相关的作业票,特种设备检查记录等。

④小组培训。由FMEA分析人员对小组成员进行FMEA分析方法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FMEA分析原理、流程、应用实例介绍,并明确组内各成员的职责。

3.3 T天然气生产企业设备设施划分

根据现场设备设施的查看以及相关资料查阅,经小组内部讨论,将T天然气生产企业设备设施按功能划分为采油树模块、61方罐模块、注醇撬模块、加热节流模块、高压分子筛脱水模块、低温分离及混烃回收模块、混烃储罐模块、外冷系统模块、往复压缩机模块、辅助生产设备模块、公用设备模块共11个模块,对各模块继续按分子功能部分划分为部件,现在以高压分子筛脱水模块为例,见表1。

3.4 T天然气生产企业FMEA分析

设备设施划分完成后按照小组成员分工对各设备部件进行分析。以高压分子筛脱水模块为例,通过与天然气生产专家,企业设备技术人员,企业设备管理人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企业场站站长、班长、及经验丰富的操作工人的交流讨论,最终确定高压分子筛脱水模块进站分离器罐体的主要故障是开裂,见表2。

从FMEA分析结果来看,高压分子筛脱水模块的进站分离器罐体的主要故障为开裂,安全风险为天然气泄漏导致火灾爆炸、设备损坏,污水泄漏导致环境污染是罐体面临,引起设备出现故障的危险因素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①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安装时有吊装作业,作业过程中可能因为指挥不当导致车辆碰撞罐体。因此可以制定出相对应的安全操作规程,解决这一问题。②物的不安全状态。选择的罐体不满足工艺要求,未根据压力、密度、来液量、介质组分选择合适承压、容积、耐腐蚀的罐体,导致罐体开裂现象。可以制作出相对应的隐患排查单,解决这一问题。③管理因素。投用前未进行法定检查,投用后未进行定期法定年检,使用过程中未进行定期检查。可以制定出相对应的安全管理制度,解决这一问题。

3.5 建议控制措施

通过对天然气生产企业11个模块的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①现有隐患排查制度对设备设施检查不全面,企业员工进行隐患排查时大都依赖个人经验,因此制订了更加完善的隐患排查标准及清单,见表3。

②导致进站分离器罐体开裂的主要因素是安装时进行吊装作业对罐体的损坏,及安装前、投用后未进行定期法定检查,使用中未进行定期检查,因此应制定完善的吊装作业制度和定期检查制度。

③现场人员安全知识与安全意识差,而且该企业培训内容浅显并且没有针对性,因此开发出适合本企业,更具针对性的安全风险培训课程,见图2。

4 结论

①做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是全面系统的进行危险源辨识,FMEA是对设备设施安全风险分析的合适的分析方法。FMEA分析方法将设备设施划分为各功能部件,分析出各部件可能出现的故障,及这些故障导致的风险,分析出可能导致故障的因素,制定出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完善安全风险信息数据库。②根据安全风险信息数据库制作的隐患排查单有很好的全面性和实用性。③通过培训让企业各岗位员工掌握其工作中所要掌握的安全风险管控知识,是企业安全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目前我国企业安全培训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安全培训内容空洞、缺少针对性;不能通过安全培训使企业员工意识到其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和不能掌握如何管控安全风险。依据危险源辨识结果做出培训课程,然后与员工沟通,确定岗位类别,制作出相对应的岗位培训需求矩阵,根据岗位培训需求矩阵分配培训课程,解决了安全培训内容的不全面性和无针对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杜虹.浅谈FMEA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会议,2014.

[2]隋鹏程,陈宝智.安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0-45.

[3]高进东,冯长根,吴宗之.危险辨识方法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11(4):57-60.

[4]黄子涵,陈全.模糊理论FMEA在煤矿胶带输送机风险控制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4,45(2):240-244.

风险辨识流程第7篇

关键词:化工危害因素;方法;应用

一、依据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化工企业产生危害影响的各个工序、岗位、人员、车间、设施等。

三、危害因素类别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共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上述因素和“人、机、料、法、环”的分类基本是一致的。巡检人员的日常作业(见表1)。

四、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一)专家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

(二)智暴法。集思广义是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意译,可以在一个小组内进行,也可以由各个单位人完成,然后将他们的意见汇集起来。工作人员的会议讨论在辨识工作中是必须的,此环节在本方案中执行小组的工作中必不可少,辨识的结果也必须在最终的讨论后定稿,交予审核小组进行修正,而最终的修订稿也同样需要经过专家小组的开会来最终定稿。

(三)德尔菲(Delphi)方法。德尔菲方法表示集中众人智慧预测的意思,是专家估计法之―,可用于很难用数学模型描述的某些风险的辨识中。在使用德尔菲方法时,有时还要考虑专家意见的相对重要性,对于参加预测的各个专家,由于知识结构不同,各自意见的重要性也就不同,这可通过加权系数来解决。

(四)预先危险性分析。目前用于初始危险分析格式有列表格式和叙述性两种,分析人员可根据需要选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格式的组合。表2为预先危险性分析表格式:

由上所述,预先危险分析应该是在方案开发初期阶段或设计阶段之初完成的,主要是对设计施工阶段应当落实的防护措施和设备设施提供依据,能够从项目的源头落实安全环保“三同时”方针,此类资料对接下来的工作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五)危害分析记录表法。危害分析记录表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发现系统以及设备、机器装置和操作管理、工艺、组织措施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列成表格进行分析,实际上就是危害因素辨识及其防治的项目明细表。根据危害因素辨识的记录表就可以确定出安全检查表的内容。

(六)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是采用系统分割的方法,是一种归纳分析法,主要是在设计阶段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FMEA也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如果对某些可能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故障类型单独拿出来分析,称为致命度分析(CA)。FMEA与CA合称为FMECA。分析表如表3所示。

按故障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序,可采用如下定性等级:1、安全的(一级),不需要采取措施;2、临界是(二级),有可能造成较轻的伤害和损坏,应采取措施;3、危险的(三级),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破坏,要立即采取措施;4、破坏性的(四级),会造成灾难性事故,必须立即排除。

五、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运用

划分辨识单元的原则依照“从工艺流程节点的角度,以车间的建立和划分原则为依据,并结合车间“动作”的数量和作业性质进行划分。”

1、危害因素辨识内容及范围。现就辨识工作的内容和涉及的范围按照辨识工作的生产顺序和逻辑顺序进行分析;2、常规或非常规活动: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以及七个方面,即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C工程因素;3、进入作业现场所有人员的活动;4、作业场所内设备活动。

六、辨识结果的危险性评价

通过各类可能事件的产生原因,分析各种因素的可能性大小,通过D=L・E・C・A来对某事件的危险性大小进行定量分析。

七、危害因素辨识工作流程

(一)辨识单元的划分和编号。按照辨识方法中的原则完成以下内容(见表4):

(二)辨识培训。对参加辨识的工作人员讲解整个辨识方案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三)工作开展。每月第一周和第三周的三个工作日。1、通知提前一周进行,协调好单元辨识工作人员时间来确定时间;2、准备工艺设计资料、技术资料、设备资料及各类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3、现场拍照摄像从而便于分析问题;

(四)现场辨识流程。1、组长组织辨识会议流程;2、可能发生动作为:巡检、维修、特种作业、温度压力流量调节、加料、危险品运输;3、危害因素分析表(见表5、表6)。此表一式两份,由HSE部和分厂安全管理部门入档保管

(五)审核分析流程。1、审核小组人员对生成的所有信息进行审核;2、审核小组对危害因素辨识信息进行汇总;3、做好整改和回复表。

八、辨识结果的应用

1、人员培训;2、日常防护;3、应急处理。

九、附则

1、本方案由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工作小组负责解释;2、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本方案中的任何缺陷或错误,请及时与HSE部陈延军联系,联系电话:18709791875;3、本辨识方案的编制人员缺乏此类工作的经验,而危害因素辨识的顺利进行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有一定要求,此为本辨识方案最大不足,也是今后辨识工作的一大潜在隐患。特此说明。

十、工程量和工程款

考虑到现阶段公司组织机构和职责,危害因素辨识工作并非其他部门的业务内职责,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为了促进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应当引入工程量的概念

具体方法:以总时间÷操作量×将要辨识类似单元的操作量=将要辨识类似单元的辨识总时间,依据计算结果来预测需要的总天数从而制定长期的工作计划。

风险辨识流程第8篇

1.1清洗作业风险分析

清洗作业主要包括平台罐体人工清洗作业、平台生产流程循环清洗作业、海管清洗及置换作业,为后续进一步拆除施工提供安全保障[11]。清洗作业过程中的主要风险有:火灾、爆炸;有毒气体、窒息;灼烫;电气伤害;机械伤害;油气泄漏;限制空间风险;高压风险等。

1.2海管海缆弃置作业风险分析

海管海缆弃置主要工作有:膨胀弯拆除回收、海缆弃置以及海管弃置[12]。海管海缆弃置过程中主要风险有:潜水作业、吊装作业、水下切割作业、人员触电、机械伤害、人员操作失误、交叉作业、船舶靠泊、环境影响等。

1.3上部组块拆除作业风险分析

上部组块拆除的主要工作包括:陆地准备、上部组块无损检测、海上施工条件确认、船舶设备及人员动员、施工船舶抛锚就位、各层甲板设备的临时固定补强加固、火炬臂拆除、组块与导管架连接解除、组块索具栓接、组块起吊、装船固定、运输至码头、卸船等。上部组块拆除过程中主要风险有:坠落物、潜水作业、切割作业、吊装作业、火灾爆炸、焊接失效、人员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人员操作失误、装船固定、拖航作业等。

1.4导管架拆除作业风险分析

导管架拆除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陆地准备、钢桩内排泥、钢桩内切割、索具拴挂、导管架起吊、装船固定、运输至码头、卸船、陆地拆解并运输至业主指定的库房等。在导管架拆除、拖航、拖拉上岸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有:切割作业、潜水作业、吊装作业、结构失效、火灾爆炸、人员触电、机械伤害、高处作业、人员操作失误等。

1.5陆地拆解作业风险分析

上部组块陆地拆解的流程是:驳船将上部组块运输到码头,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滚装上岸方法卸船,组块牵引到场地后,使用350t履带吊辅助进行拆解。导管架陆地拆解的流程是:驳船将导管架运输到码头,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滚装上岸方法卸船,导管架放置到场地后,使用350t履带吊对导管架进行拆解。在陆地拆解作业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有:切割作业、吊装作业、结构失效、人员触电、机械伤害、高处作业、人员操作失误等。

1.6平台拆除环境影响分析

平台拆除工程主要在海上进行作业,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如恶劣天气、气候条件、海况等不可抗力的影响。在海上结构物拆除过程中,各作业船只及设备的排放物,结构物本身及平台各个系统的残留物也可能排入海洋,若对这些废弃物和残渣不加控制,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了防止海洋环境遭受污染损害,保护生态平衡,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对拆刘怀增,等:海洋石油平台拆除作业风险评估分析研究·301·除工程必须加以控制。海上平台拆除工程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能量释放;大气排放物;向海里和陆地上排污;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噪音、气味、视觉影响;废物、垃圾等。

1.7安全管理风险分析

海上拆除工程涉及到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人员的协同作业,而且作业环境比较恶劣,因此安全管理对于项目的顺利安全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安全管理包括HSE组织机构及职责、HSE管理要求(包括项目培训管理、安全会议、监督检查、过程文件控制、承包商管理、事故管理、应急管理、风险管理等)、现场HSE管理方面的内容。

2渤海某平台拆除作业风险分析

在渤海某平台的拆除作业风险分析中,清洗作业共辨识出危险因素46项,其中Ⅰ级风险21个,Ⅱ级风险16个,Ⅲ级风险9个,见图1;海管海缆弃置作业共辨识出危险因素73项,其中Ⅰ级风险21个,Ⅱ级风险23个,Ⅲ级风险29个,见图2;上部组块拆除作业共辨识出危险因素107项,其中Ⅰ级风险35个,Ⅱ级风险57个,Ⅲ级风险15项,见图3;导管架拆除作业共辨识出危险因素144项,其中Ⅰ级风险43个,Ⅱ级风险89个,Ⅲ级风险12个,见图4;陆地拆解作业共辨识出危险因素15项,其中Ⅰ级风险8个,Ⅱ级风险6个,Ⅲ级风险1个。

3对策措施

针对平台拆除作业过程中辨识出的主要风险,提出如下建议:(1)在平台拆除作业过程中,应对作业人员的资质、相关设备、劳动防护用品及作业程序等进行严格检查,要求重点岗位人员应具有相关作业经验。交叉作业时明确各单位的工作界面及相应的职责,制定详细安全作业方案,经批准后方可执行。(2)清洗作业期间,应严格执行清洗作业程序,如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程序、进罐作业程序、作业许可证程序等;作业前检查确认清洗设备设施的状态,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作业人员佩戴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品,做好应急防护措施。(3)在上部组块和导管架拆除过程中,作业前应将气瓶放置在安全区域,防止落物对焊接气瓶造成伤害,导致可燃气体泄漏,严格执行动火程序。作业前进行作业安全分析,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执行,检查设备设施是否完好,加强设备维护保养,进行现场警示隔离并派专人看护。(4)拖航前应对上部组块、导管架的重量和重心进行核准检查,并对拖轮和驳船进行检查确保运行状态良好;拖航过程中定期检查驳船上各物件的固定情况,严格执行预先制定的拖航程序文件,选择好的天气进行拖航作业,确保航道水深便于拖航,控制海上航行最佳速度。(5)陆地拆解前对上部组块工艺系统进行检测,确认满足施工要求,并严格执行拆解方案,作业前进行风险辨识,防止拆解过程中因残留油气而导致火灾爆炸、人员伤害等。(6)各项作业过程中,搭设脚手架及工作甲板时应严格执行高空作业许可制度,施工前检查紧固情况,施工过程使用隔离带,并有专人现场值班。在作业施工期间应加强对气象的监测,密切监视海流、波浪等天气变化,选择适宜的气候窗进行作业,并在作业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协调沟通,突遇恶劣海况及时中止作业。(7)作业前对施工的环保资源配置(船舶、人员、设备等)进行确认,确保其满足环保条件要求;作业期间,生活污水、固体垃圾等废弃物应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加强对船舶及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防止燃料溢出、油气泄漏;严格按要求对海管海缆封堵,防止封堵不严发生泄漏;气体的排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尽量避免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影响海生物活动。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