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30 16:06:42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第1篇

Abstract: Colleg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s one of important measures about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rve forces for national defense. This study mainly tells some problems about the course of colleg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nd it also puts forward constructive idea. It is used for reference by education workers.

关键词: 高校;国防教育

Key words: college;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199-01

0 引言

国防教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对全体公民进行的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普及性教育活动。它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为增进全民的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身体素质,并有利于形成和增强国防观念、国防能力的各类社会活动。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国家意识和国家利益意识。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以及进行新生军训,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每个公民的义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在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形势下,各种势力的斗争会越来越激烈,一些不安定因素仍然威胁着祖国统一大业。因此,加强对未来国家栋梁的大学生国防教育尤显重要。高校国防教育,既是国防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赋予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任务,更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措施。

1 国防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是以军事理论课为主体,同时辅以各种不同类型国防讲座和各种国防知识活动,及通过各种历史题材的宣传作品和革命圣地、英雄人物进行教育。针对高校国防教育现状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1.1 国防知识匮乏,国防意识淡薄 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都生于和平年代,成长在以发展经济为主的安定时期。由于从小生活环境优越,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这些对是非鉴别能力不高的大学生容易受一些不良思想影响。特别是一些学生国防意识淡薄,认为接受国防教育只是军人的义务,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国家的安定团结和稳定发展需要强大的国防作后盾,而国防并不仅仅是军队的事、军人的事,它需要全社会每一个公民的努力和奉献。当代大学生肩负振兴巾华、建设祖国的重任,也担负着保卫祖国、保卫现代化的义务。

1.2 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大学生日益增多,加之军事课教师又缺乏正常的培养和补充渠道,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严重缺编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缺乏专职的国防教育教师,军事理论课的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各种渠道抽调出来的兼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普遍采取大课堂教学,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目前各高校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仅能勉强维持基本教学需求,更无精力投入国防教育学术研究,缺乏创新与发展的动力,使军事理论课教学处于原地踏步状态。

1.3 国防教育课程教学不规范 规范的学科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前提。当前各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普遍存在教学不够规范,训练科目不全,缺乏统一的教材,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学生实训的时间和科目,普遍达不到大纲的要求。有些高校在新生进校时象征性的进行几天军训,其中一些环节也因为场地条件所限而走过场或干脆省略;有些高校对必要的国防教育理论课程也因师资缺乏而缩水;有些高校则根本未将国防教育理论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也就更谈不上进行国防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传授。

2 改善国防教育现状的建议

针对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2.1 加强学科建设,健全评估体系 首先要完善军事理论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培养和引进师资力量,健全军事教研机构,大力推进军事课程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专兼结合的军事教师队伍,是搞好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的重要保证。要开辟军事教师选拔、培养新途径,尽快解决高校军事教师不足,逐步建立一支高质量、多数量的军事教师队伍,以满足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需求。国防教育既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就应该建立相关的评估体系,并纳入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之中,确保高校国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2 健全机构,提高质量 高校国防教育是为国防建设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预备役的重要措施。校领导要提高思想认识,健全机构,明确学生军训的职责和任务,改进教学手段,抓好学生军训普及工作。军训场地设施是高校国防教育的物质基础。高等院校要加强学生军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强做好军训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军训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统筹安排、科学规划,确保军训场地的有效使用,完善军事训练与军事教学设施,提高军训质量。

2.3 灵活教育形式,提高学生兴趣 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开展的基础。我们应以重大节日、纪念日等为契机,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为载体,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欣赏创作各种历史题材的文学文艺作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接受崇高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的熏陶,同时也进行中国国情的教育,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我国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骤、目标和宏伟前景,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4 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军训工作 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军事部门要重视学生军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部队训练机构和民兵训练基地保障学生军事技能的训练。并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对现有的训练基地进行改建,完善配套设施,增大承训容量,提高保障能力,尽快建成一批设施配套、保障功能齐全的学生军训基地。不仅如此,在训练中,坚持贯彻从严、从难、从实战需要出发的训练原则,要求每个学生做到言行举止军人化,内务卫生标准化,操作训练规范化,教育秩序正常化,每日生活制度化。

3 结语

高校国防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国防动员的质量,同时也与学生工作有着密切关系。我们应大力促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保证高校局面的稳定,促进高校长足发展,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第2篇

首先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增强民族国防意识的需要。加强国防教育是増强公民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进入新世纪,我们党提出了和平发展的新思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从此世界真的就会进入天下无战事的时代。结合近年来我国周边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我们更是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存在着的危机与挑战。国无防则不稳,依然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的国防观念和意识。大学生是民族精英,即使是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仍然是民族、社会中的一个精英群体;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观念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民族的国防意识的状况与水平。然而,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我们看到,目前大学生国防意识和观念的具体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固有的一些素质特征,使得他们在形成必要的国防意识和观念方面具有一些先天的不足。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又正处于我国社会转型期,他们面临的生存环境压力较大,特别是在现阶段的大学生就业竞争不断激化的背景下,如何顺利地实现就业更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头等大事。显然,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形成。基于民族国防意识形成的客观需要,以及大学生自身主观条件的现状,在高等学校开展对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十分紧迫。

其次,开展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是高等学校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国防知识以及相应的意识和观念,是一个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而,帮助在校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国防知识,形成相应的意识和观念,也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另一方面,高等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人们在分析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缺失的状况时指出:生活在现代的大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往往只顾个人利益,贪图个人享受,没有居安思危意识,不知道国安才能民生、国富才能民强,没有国家的安全就不会有我们小家的安宁和幸福,缺乏在危机感基础上寄托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甚至每年都有一些'国防生’背信违约。因此,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淡漠不能不令人吃惊和担忧,而最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淡漠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111显然,表现在部分大学生身上的这些国防意识淡漠的状况,其实也从根本上反映了他们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和作为时代精英的青年大学生基本素质的缺失。正是从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国防教育,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另外,开展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也是激发大学生发奋学习、成长成才的强大动力。国防意识首先是一种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在高等学校开展的国防教育过程中,通过对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饱受外族侵略的屈辱历史的回顾,以及对当前我国国防事业面临的多重现实危机的认识,可以増强激发学生为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发奋学习的动力。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社会个体成员与国家、民众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对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富有实效的国防教育,以不断増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激发他们发奋学习、成长成才的热情和动力。同时,从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内涵来看,其中蕴含着许多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知识理论。因此,一种成功的国防教育,往往会为青年大学生打开一扇新的知识的窗口,激发起他们对相关的科学知识探寻的兴趣、欲望。对于一部分青年大学生来说,国防知识的教育很可能成为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一条路径。

二、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实施路径

首先入学教育期间的军训活动是对大学生集中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这一教育平台加强学生的国防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继续搞好军训工作并使之制度化。”在这里,“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是搞好军训工作的直接任务和目标。目前,在我国高校,大学新生入学后进行军训己成为一种制度、惯例;但是,一些学校在开展大学新生军训方面,却存在着指导思想不够明确,教育内容和方法也不够丰富、科学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大学新生军训,不应只是停留在列队、会操等一些简单、机械的动作训练层面上,也不应当只是从一般的教育意义上去理解军训的意义和价值;而应当按照上述要求,切实在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上下功夫。一方面,要改变长期以来军训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队列训练的做法,适当充实一些军事、国防方面的知识教育,另一方面,要注意突出对学生的国防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帮助学生形成对当前我国国防形势的正确认识,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加大投入,包括加大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投入,改善军训教官队伍结构,充实国防教育资源;要创新教育形式,利用多种教育媒体国防意识的教育。

其次,开设国防教育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渠道,要通过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目前,一些学校虽然也按照要求在大学生中开始国防教育课程,但课程教育教学工作及其实效都不太令人满意。大学生国防教育课程如何开设,这个问题是可以探索的。目前在高校课程设置方面,因为规定课程过多而导致的课时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但是,把对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和国防意识的教育纳入课堂教学的范畴,这一总体思路和原则是应当坚持的。在传统的“两课”开设的过程中,“两课”教学工作曾经经历过一个由不太正规逐步走向正轨教学的转变。今天的大学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工作,就像当年的“两课”建设一样依然处于初创阶段,师资队伍、课程体系评价考核机制等方面都面临着许多现实的矛盾与困境。我们应当像当初解决“两课”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一样,首先是思想要高度重视;其次是措施要得当,要落实。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第3篇

【关键词】陕西高校、大学生、安全风险教育

安全问题是目前发生在我国高校的常见重要问题,实施安全风险教育对于在校学生尤其重要。国内研究者对此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但是基本上都是从安全风险教育的定义、内容、国家政策、学校对策等宏观方面入手来研究,大部分也是分析已有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很少有研究者从高校学生实际掌握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教育途径和教育现状这些微观实际的层面进行研究。从安全风险教育的内容来说,李晓明“论高校学生的安全风险教育”的观点认为应该包括: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心理安全风险教育、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消防安全风险教育、交通安全风险教育、规章制度教育。杨绪霞,薛刚认为,高等安全风险教育包括国家安全风险教育、人身财产安全防范教育、网络安全风险教育、消防安全风险教育、交通安全风险教育和心理安全风险教育。二者都将安全风险教育的内容划分的更细更全面。本文认为这两种观点比较有代表性。总的说来,高校安全风险教育定义和内容的研究本质是一致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这些研究主要认为高校安全风险教育是针对在校大学生,为了确保在校大学生生活环境、心理环境等方面安全而运用一些教育方法和途径来实现的教育措施。建议主要针对安全风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提出。

研究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西安石油大学学生为主体,同时还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西安文理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美术学院五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

2.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和走访有关专家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认真设计调查问卷。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文献资料,在西安石油大学图书馆、资料室、阅读与本课题相关的书籍,通过计算机检索查阅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数据库相关的论文,并对所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参阅了国内外有关社区及社区体育的著作与论文,为全面、系统地研究陕西省高校开展安全风险教育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资料。

2.2问卷调查法

调查在西安石油大学内主要是采用宿舍为单位的整群抽样,在其他高校采取随机抽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150=200份,有效问卷190份,样本中男女比例相当,

2.3数理统计法。

运用计算机Excel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

结果分析

1.消防安全意识现状

45%的大学生在学生宿舍使用过大功率电器,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得出,主要集中在热水壶、电饭锅、吹风机三大常用电器;60%的大学生不会使用消防栓或灭火器等消防器材;32%的大学生很少或不留意公寓楼、教学楼的安全通道以及“安全出口”等安全标志;25%的学生不完全知道所在公寓楼、教学楼的安全通道,如表1-1所示。高校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大学生一般4~8个人一个宿舍,在这样使用大功率电器而又缺乏消防安全常识,不留意安全通道具置的情况下,万一发生火灾,会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

2.财产安全意识现状

25%的大学生离开寝室(如去其他宿舍)而寝室无人时,会有意识的锁上宿舍门;40%的学生发生过至少一次校园失窃事件;50%的大学生曾经在离开座位时把手机等贵重物品放在桌上,如表1-2所示。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是社会阅历浅,以及自身财产意识淡薄;以至于诈骗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实现单纯、富有同情心对其进行诈骗。还有个别学生被骗到非法传销组织,进而发生了学生骗学生、学生骗亲朋好友的连锁现象。说明大学生还需进一步了解安全常识,吸取教训、积累经验。

3.人身安全意识现状

30%的大学生不了解遇到自然灾害时的逃生方法;45%的大学生有可能会和陌生异性单独见面;60%的大学生表示在遇到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时肯定会选择报警;50%单独外出时,通常会告知家人或朋友您的行踪;60%的学生认为晚归宿舍会有危险,但是有人陪同的话,安全感会更多一些,如表1-3所示。说明大学生对自身安全不能采取完全可行的应急措施。

4 卫生安全意识现状

65%的同学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肯定会服从学校安排,说明学校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还需对学生进一步做说服教育工作;40%的同学在购买食品时肯定会注意生产日期;50%的同学基本上不关注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如表1-4所示。

通过指导学生社会调查环节进行实地调查时亦发现还有一部分学生反映学校食堂管理存在问题,部分人会随便吃路边摊,个体商贩有些饮食卫生难以达标,容易引起食物中毒,这都应当引起学校有关部门的重视。

5 交通安全意识现状

65%的大学生经常搭乘摩托车或“黑”出租等无经营执照车辆,尤其是西安石油大学的学生们,由于要往返两个校区,要经常使用各种交通工具,在享受交通便利的时候,应该时时小心,保护自己。40%的大学生认为交通安全主要依靠行人的自觉性,30%大学生看见别人闯红灯,也就“随大流”了,如表1-5所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这样的侥幸思想:法不治众。希望大学生们进一步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减少城市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6.高校开展安全防卫课程现状分析

开设安全风险教育方面课程的学校50%;开设了自卫防身课程的学校50%;发生过歹徒抢劫等暴力事件的学校占50%,参加过类似安全防卫演练的学校占83%;被调研的所有高校对开设自卫防身课程必要性的认识都比较明确,达到100%,如表1-6所示。这说明了陕西高校对安全风险教育的认识是有的,但行动是相当的薄弱,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结论与对策

陕西高校大学生的总体安全风险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在对安全意识的调查中,当代大学生除了日常生活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较强之外,在消防安全治安安全及交通安全方面的意识都较薄弱知识方面的欠缺是导致安全意识薄弱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存在的侥幸心理是降低安全意识的另一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安全风险教育和自卫防身课程在陕西省高校还属于起步阶段。安全风险教育在大学生课堂上并没有得到重视。以往只是由家长或学校老师在口头上嘱咐式的安全提醒,或认为真正遭遇灾难或天灾的机遇很少。因此,导致安全风险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显得比较薄弱。所以近几年陕西高校的安全问题频频发生,有些直接影响高校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陕西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教育作为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前,还是有必要为大学生补上这重要一课。

对策和建议:

1.普及知识,分析案例,增强安全意识

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必须首先普及安全知识。以各高校应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与法律为依据,以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步入社会面临的安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涉及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安全防范知识方面的教育。[9]同时应注重安全风险教育的形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案例短片,贯穿到教学中,使安全知识在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教学氛围展开,这样会吸引学生兴趣,达到良好的安全风险教育效果。

2.参与教学实践,提高防范技能

如果将安全风险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将安全逃生课作为必修课纳入学分制,安全逃生课以防灾预警和人身防卫为主要内容,采用案例教学与实践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并把在突发事件中如何自救作为该课程学习的重点,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这种引导学生安全需求,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3.形成安全风险教育训练体系

安全风险教育训练体系应该是以自卫防身理论与实践为基础,以防范对象为前提,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和大胆创新的精神,集水上、火灾、野外、中毒、酗酒等的遇险求生急救,事先犯罪预防,临场脱身,解脱、摔法、擒拿、跆拳道、空手道、合气道、散打、拳击等格斗技术为一体,融入特有的自卫防身思想和学术体系,使其成为既适合遇险救生、日常自卫,事先犯罪预防等,又适合于休生养性、强身健体的多元化体系。

4.在高校广泛开展安全风险教育课程

安全风险教育与自卫防身将时刻提醒学生对生命的护卫。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如何防范暴力犯罪及对付犯罪,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应用他们所学的技能于他们一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以保证他们生命、财产及家庭的安全。实践证明,安全风险教育、自卫防身课程紧跟了科技高速发展的快节奏时代,紧跟当前加强安全风险教育、打造平安校园的形势,迎合了大学生身心需求。[7]凭着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理念,在高校开展安全风险教育、自卫防身课程教学改革是有效的、可行的,并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雷福民,权德庆.体育统计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2010,02

[2]张锐.安全风险教育与自卫防身[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03:27-38

[3]郭凤安.大学生安全风险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10,06:15-17

[4]罗进强,朱建国,理阳阳.大学生安全风险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05:12-15

[5]王东敏,张锐.大学体育教育基础之上的安全风险教育实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第30卷,第2期,2013,3:249~251

[6]杨得志.高校安全风险教育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8,07:05-06

[7]周水平,万江文,郭安平等.大学生安全风险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第9卷,第4期,2010,12:148-149

[8]王能武.高校安全风险教育研究[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77-79

[9]宋江浩.当前高校学生安全风险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南华工商学院考试周刊,2007,34:76-77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第4篇

关键词:国家安全战略;高等院校;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033-0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国防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也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高校独立学院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成员,在国防教育方面承担着非常繁重的任务,对全面提升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

一、当前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现状

我国自1985年在部分高校开展军训试点、2001年颁发《国防教育法》以来,高校国防教育工作逐步得到重视。经过军训和军事理论教学实践,高校学生的国家意识、国防观念有所增强,但在国家长期和平环境的影响和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的双重作用下,特别是随着近些年独立学院数量规模增长较快,各项建设逐步探索、尚趋正轨,导致国防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效果堪忧,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单位正视解决。

1.国防教育摆位不高。受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影响,有的高校对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错误认为国防教育是部队或军事院校的事,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教育会给学生加重学业负担、耗费过多精力,“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思想占有很大市场。

2.师资队伍力量较弱。目前各级各类高校专职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凤毛麟角,绝大部分是由学校保卫、学生部门以及辅导员兼职,“半路出家”、“拉郎配”的多,普遍缺少军事教学必备的军事素养,尤其在军事学术思想、理性思维方式、国防知识深度和广度等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2]。

3.内容形式安排单一。各所高校在学生入学之初均组织军训,但基本都把军训当成国防教育的全部内容,且军训课目简单,与中学生军训内容相差无异,有的又把国防教育课等同于普通文化课、历史课,未能紧跟军事发展潮流,学生受教无兴趣,教师授教没劲头。

4.经费物资投入偏低。高校国防教育设施普遍不够完善,严重影响和制约国防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开展,随着在校学生数量规模逐年增长,而国防教育经费投入和教学设施建设速度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同时高校军事理论课教材缺乏标准、良莠不齐,有的甚至没有军事理论教材,国防教育空洞无物,硬件不硬、软件偏软的问题比较普遍。

5.学生认知存有盲区。当前大学生都出生、成长于和平年代,对民族危机无切身体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国事、军事、天下事,关我啥事”等消极保守思想在学生中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接受经常性的国防教育很少,缺乏起码的国家安全常识,献身国防意识不强,自觉参军入伍的积极性不高[3]。

二、提升国防教育质量层次的对策建议

高校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对全民国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必须长期坚持、赓续发展。

1.强化国防教育主体地位。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摆上重要位置,以强有力的举措筹划、安排、落实好。强化国防教育工作组织领导,高校专门设立国防教育领导机构,明确具体组成人员,划拨专项教育经费,切实把国防教育贯穿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设立高校军事教研室,专门承担学校国防教育教学和科研任务,确保高校军事课教学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大国防教育投入,将国防教育各项经费纳入学校财政“总盘子”,统一预算、统一保障,为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2.配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持续发展,需要有一支政治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深厚、业务技能过硬、执教作风严谨的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师资力量,走专职与兼职、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路子,将热爱国防教育事业、具有基本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的教师遴选到国防教育工作岗位上,聘请相对固定的专家学者、军校教员、转业军官等进行专题讲座、科研指导。强化交流培训,与部队、军事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培养机制,有计划地派遣部分有发展潜力的非军事专业教师到部队体验生活,提高军事素养。依据军事课程发展需要,建立完善军事学科技术职务评聘体系,激发军事教学工作者从事军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3.优化国防教育内容设置。破解高校国防教育难题,必须立足现有条件,充实教育内容,坚持多措并举,确保教育实效。突出教育主题,认真研究高校国防教育特点规律,深刻把握新时期的学生性格兴趣,找准国防教育的着力点,强化军事高科技、信息化战争、世界军事等内容教学,激发学生关注国防、献身国防热情。拓展教学范畴,在普及国防知识、加强基本军事技能训练基础上,紧跟世界军事变革潮流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进程,抓好维护国家、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教育,着力增强学生国家和国防安全意识。完善教材体系,着眼增强国防教育教材的时代性和新颖性,紧贴高校学生知识渴求、学历结构等编写教材,切实反映军事科学的最新发展现状,构建符合我国国防军事理论课程特点的军事理论教材。

4.改进国防教育方式方法。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高校先进教育理念,结合高校实际创新方法手段,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提高国防教育质量。坚持同实践结合,针对高校学生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多采取军事体育竞技、军旅歌曲演唱、国防知识竞赛、国防教育征文演讲、体验军营等实践性活动,在具体操作、亲身参与中体验感悟、强化意识。注重靠融合推进,把集中军事理论突击性教学分散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与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社团活动等结合起来,深度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使高校国防教育不再枯燥无味、单一刻板。充分发挥校园网络“课外辅导员”作用,丰富完善国防教育专栏和网页,建立诸如“军事发烧友”、“强军论坛”等栏目,用好动漫、DV、网上国防教育展览等形式,营造多领域、全方位、高效益的国防教育宣传环境。

5.健全国防教育评价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完善的高校国防教育制度机制,确保国防教育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健全管理机制,坚持党委统揽、院系负责、武装部主管、辅导员落实,统筹安排国防教育的组织协调、课程设计、师资培养、力量调配、检查验收等工作,保证国防教育工作有序、高效的运行。健全考核机制,制定实行国防教育学分制,规范学生国防教育课时,严密组织国防教育课程考核,将成绩纳入学生毕业综合评估体系,切实改变国防教育有教学无考核的状况。健全激励机制,把国防教育开展状况作为高校领导班子和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授课评估,规范课堂教学,对组织有力、质量较高的给予必要奖励,对教育不力、效果不佳的予以警告提醒,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勇胜,周永卫.高校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初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252-253.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第5篇

关键词:高校;消防;现状;措施;政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184-02

高校是国家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随着高校规模化发展,高校已成为重要的人群聚集场所,高校的安全稳定成为社会重要的环节。近年来,高校火灾事故频发,给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财产以及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威胁。高校消防安全成为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关系和谐校园构建、关系美丽祖国建设的重要工作,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因此,对高校消防现状进行分析,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消防隐患的消除,确保校园消防安全,是构建和谐校园、有力保障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

一、消防工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新时期下的高校消防工作。经过近20年的发展,高校学生人数呈倍数增长。为了满足规模办学的需求,高校修建了大量的教学大楼、学生宿舍、实验室、图书馆以及体育馆等人群聚集场所。这些场所中,通常安装了大量的教学设备、实验设备以及常用的电器设备等,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这些设备处于长期的使用状态。这些新建的设施,配备了较为先进的消防设施,需要学校安排相应人员进行消防监管工作。同时,在人员聚集的场所中往往存在消防预防的死角。部分师生为了个人的方便,存在违章用电、用火的思想和行为。另外,在学校原有陈旧的校舍中的消防设施往往被忽略维护与维修,这也给高校的消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2.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纵观高校发生火灾事故,究其发生的原因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许多共性因素,大致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消防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消防知识和技能。许多调查资料显示,校园火灾往往是由学生在校舍别是在学生公寓中违章用电与用火造成的。一部分学生缺乏消防意识,认为火灾不会在自己身上发生,为了自己的方便,在校舍违章使用电器。同时调查也发现,发生火灾的时候,许多学生缺乏基本的消防知识与技能,不清楚就近的消防设施,有的就是知道消防设施,也不知道如何使用,让本可挽救的火灾事故酿成现实,造成血的教训。②故意违反消防安全规章制度现象突出。目前,高校处于成熟发展阶段,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各个高校都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求,建立了完善的消防规章制度。学校在各种会议中反复强调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学院有关领导、班主任也在不同的场合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了消防知识宣传教育。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学生仍不顾消防规定,故意违章使用电器、违章用火。据统计[1],违章用电引起的火灾在高校火灾中达40%以上,室内违章用火引起的火灾达到了高校宿舍火灾的50%。③人员密度过大,消防通道不足。高校在进行建设规划时,往往按功能区集中建设,如集中建设教学楼、实验大楼、学生公寓等。集中的建筑物造成了师生人群密度过大。目前,在上下课、上下晚自习以及就餐时间,高校经常出现人员拥挤、交通阻塞,如果发生消防事故,高度集中的人员根本无法及时疏散。同时,为了便于管理,高校对学生住宿采取集中管理。学生公寓每幢建筑在3000m2以上,居住人数一般都超过1500人;学生宿舍往往只有一个进出大门,消防安全通道则常年处于关闭状态。在大多数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办公楼等高层建筑,为了方便管理和防止盗窃,很多疏散和消防门却上了结实的铁链锁。如果突发火灾,被困人员很难迅速逃离火场,造成悲剧发生。

二、高校消防重点与难点

消防工作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人员的聚集特点给高校的消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针对人员聚集的场所进行重点消防防控显得非常必要。

高校教学楼是学生进行课堂集中学习的重要场所。消防工作的重点在于教学大楼的用电安全,灭火器、消火栓以及自动消防报警器要经常进行检查,保持正常的消防服役工作状态。实验大楼是学生集中进行试验学习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属于人员高度集中的场所。试验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实验室设备,涉及用电、用火操作。因此,实验室除了保持消防通道常开的状态外,涉及用电与用火的消防设施也要定期检查,消防工作需要保持高度警惕的状态。学生宿舍是重要的消防工作重点,也是消防工作的难点。特别是晚上,学生宿舍用电处于满负荷状态,严禁学生违章使用电熨斗、电热毯、电吹风、电炉、“热得快”等。图书馆也是学生聚集的重点场所,加强学生违章用火、用电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可见,根据人员聚集场所的功能不同,消防工作有所侧重显得非常必要。

三、高校消防措施与对策

1.加强领导,实行消防责任制管理。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消防工作,在学校层面设计消防工作领导责任制管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机制,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员。加强责任制落实,坚持学校、学院消防责任制度定期检查,建立重点部位和场所的消防档案,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消防工作顺利开展。加强消防投入,加强重点消防部位的监控、完善消防设施,及时更新和替换不达标的消防设施,确保消防设施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2.加强消防宣传与教育。全校师生员工要积极学习消防知识与技能。消防宣传与教育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进行消防知识与消防法规的学习与教育,一个是消防技能的培训。宣传与教育工作要及时有效,对学生的消防宣传和消防知识教育要贯穿整个学习阶段,加强学习的效果检验,不定期举办消防知识普讲座,尤其是邀请消防武警进行案例教学,定期举办消防知识与竞赛;着力提升师生的消防技能,条件好的学校要定期举办全校性的消防演练、消防运动会。

3.制定消防应急处置机制。依托校园“110”报警制度[2],实行“有警必接,有险必救,有难必帮,有求必应”的24小时值班服务。事实证明,校园“110”的建立,在学校消防应急处置机制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力地保障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与此同时,学校要加强与地方消防武警联系,邀请消防武警指导学校的消防工作,努力将学校消防工作走向专业化,确保学校教育事业工作顺利开展。

4.建立完善的消防工作队伍。消防工作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进行大量的消防基础工作,如消防档案的建立,消防设施的管理,消防应急处理等,这些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员来担任。这些人员要对接相应的二级单位,指导二级单位的消防工作。同时,需要专业人员对广大师生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努力营造全校全员消防意识。可见,构建一支专业化的消防队伍,对于保障学校消防工作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第6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消防安全; 宣传教育

【中国分类法】:D631.6

一、高等院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是培育高等专业人才的场所,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学校就能稳定一方。消防工作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既是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需要,也是确保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高校也是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具有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对其未来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将带来积极影响。然而,近年来,我国高校火灾事故持续频发。据公安消防部门不完全统计,2000~2009年,我国高校火灾事故共发生3700 余起,共造成111人死亡,23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4230余万元。如2008年上海商学院火灾,被困4名女生缺乏火灾自救知识仓促选择跳楼全部身亡、2010年南京海宁宾馆火灾,被困两名女大学生在发现火情后没有及时逃离火场,忙于收拾个人物品以致延误逃生时间最终丧生⋯⋯风华正茂的生命就这样被大火吞噬,每场火灾都是那么触目惊心,一次次敲响大学校园消防安全教育的警钟。鉴于校园火灾危害的事实,国家教育部等相关安全监管部门先后出台了系列消防安全教育规定,消防安全俨然成为了当前高等院校安全工作的重点。然而,目前高校的消防安全教育状况参差不齐、不容乐观,因此,如何促进学校进一步提高对消防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是我们无法回避,必须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高等院校消防安全教育现状及问题

2009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要求高等院校要根据消防安全教育的需要,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和培训内容;对每届新生进行不低于4学时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但由于我国将消防安全教育正式纳入大中小学教育体系的时间较短,各高校的教育领导者自身的消防安全责任意识不强、思想重视不够和消防安全的社会传统与氛围淡漠等种种原因使得高校消防安全教育严重缺失,问题重重。

(一)重硬件,轻教育。

国家现行的校园建筑消防安全设计规范、消防安全行政部门对校园消防硬件设施的验收考核标准,以及违规带来的经济惩罚均使得高校不得不重视校园消防硬件工作,校园消防安全设施器材齐备。与此同时,对高校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硬性考核标准的缺乏导致了众多高校在重视消防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为数众多的高校对学生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严重缺失。

(二)重形式,轻效果。

思想上的轻视,教育目的定位的偏失直接导致高校把对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重点放在了形式和表面上。没有考虑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和实际效果,更多的高校采用在诸如春秋火灾高发季节,通过拉横幅,摆放展板,开设一两次讲座等简单形式来教育学生提高消防安全知识。殊不知此类形式的教育虽在一定程度或一定时期内引起少部分学生对消防安全知识的了解和重视,但无法让全体学生根本上提高消防安全知识,无法让全体学生对消防安全时刻警醒。

(三)教育不规范,专业教育人员缺乏。

据不完全统计,只有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能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一章总则中第六条“教育、劳动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培训内容”的相关规定,将消防安全教育课纳入正常教学计划。绝大多数的高校在消防安全教育方面仍属空白,没有将消防安全教育课列入正常的教学计划,高校一般虽设有专门的校园消防教育管理部门,但与庞大的学生群体相比,专业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者严重不足,这也导致了无法对全体学生开展专业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滞后,直接导致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四)大学生消防意识淡薄

当前高校大部分学生消防意识淡薄。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宿舍内使用大功率用电器,如热得快、电饭锅等;二是手机、电脑的充电器长时间充电、私拉乱接电线等违章用电严重;三是部分学生有卧床抽烟等不良习惯。四是宿舍或楼道内杂乱堆放。尽管学校保卫处、宿舍管理科等部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了详细安全管理规章。但每次突击性安全检查,总是收缴各类禁用的大功率用电器成百上千。这种规章完善与不安全行为“并行”的现象,在全国高校普遍存在。从安全原理角度分析,是因为没有对受教对象完善安全教育。

对高校火灾案例进行总结,发现火灾情况下学生的应急处置技能严重缺乏,如不懂如何报警、不会使用手持式灭火器、不了解逃生基本技能等。因此,加强消防安全知识教育与培训,提高消防意识,强化消防应急技能尤其是逃生技能培训,对“平安校园”建设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三、高等院校构建消防安全教育模式的路径和措施

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才会对火灾有高度警惕性,才能时刻把消防安全放在首位,从而自觉约束自身行为。正确意识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它必须通过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也不是单靠教育管理部门的督促检查,更需要的是学校和师生共同参与。

(一)转变消防安全教育管理模式。

造成安全监管力度穿透性不强、安全管理效果甚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安全管理职能不够渗透,学生群体没有共同参与,停留在被动安全监管状态。因此,要贯彻消防安全监管,就必须在管理体制上层层落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1、淡化宿舍区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监管关系,营造安全宿舍区的文化氛围。

将消防安全文化列入公共课或第二课堂的必修课,包括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贯穿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保持平安教育的持续性,成为求学和今后工作中的“必修课”。在实践环节上,需要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将所学知识“生活化”。以宿舍区为主,囊括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学生定期开展消防安全隐患识别、排查,并按专业、片区等分组评比等活动,公布考核结果,实施奖惩策略,促进和巩固效果。

2、让安全管理渗透到学生群体,提高安全监管绩效。

由学校组织有关安全专家实地调查,制定学生宿舍区安全检查表。每个宿舍中选拔一到二名宿舍消防安全负责人 每天与宿舍楼管理人员共同实施安全监督管理,依据消防安全检查表,将消防安全工作予以记录存档,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和处置。

(二)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营造消防安全气氛,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高校要明确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各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灵活多样地的采用各种教育方式。可以通过定期开设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消防安全知识及灭火逃生技能培训、举办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消防趣味运动会、组织学生排查消防安全隐患等教育形式,让更多的学生自身参与,在参与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能力。努力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结合,突出实践教育。提高受教育学生的灭火及逃生自救能力。

要营造浓厚的校园消防安全氛围,传播消防知识。充分利用高校先进的教育条件,如校报、校园广播、闭路电视、校园网络等媒介和传播手段,开设相对固定的消防宣传栏目,组织宣传火灾事故教训,曝光火灾隐患,提高防火安全意识,让学生时时提高警惕,思想上绷紧消防安全这根弦,防止火灾悲剧在学校发生。

(三)制定和完善消防安全教育制度。

高校要制定和不断完善现有的消防安全教育制度,将其列入学校教育大纲中,并对学生受教育情况适度考核。从课堂和社区实践两个层面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以学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相关消防安全知识,具体实施按大学四年完成(对于三年制专业,可以调整内容和实施),如表1所示。

同时,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专业教育人员匮乏的现状,高校可以通过对学生辅导员等教育管理人员先行进行专业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聘请公安消防人员兼职学校消防教育辅导员,以此扩大专业教育队伍。

(四)与消防部队加强合作,探索建立校外消防教育基地。

学校可以通过与地方消防部队合作建立消防教育基地。将消防安全教育延伸到校外,定期组织学生到消防官兵所在营地体验观摩,增加受教育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总之,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不断变化的过程,要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经常性宣传教育与规范化制度管理相结合”,努力推动高等院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消防安全素质,从而保障校园的和谐与安全。

参考文献:

[1]姜海珍.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08,(6).

[2]黄如兰.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实践和思索[J].企业家天地,2010,(5).

[3]韦庆夫.浅议学校消防安全教育[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9).

[4]王萍.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探索[J].科技信息,2008,(31).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第7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 灾难教育 创新

[作者简介]柳敏(1982- ),女,山东济宁人,防灾科技学院防灾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罗马史;毕丽娜(1980- ),女,山东威海人,防灾科技学院防灾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裴孝金(1987- ),男,山东威海人,防灾科技学院防灾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三河 0652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防灾科技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大学生灾难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以防灾科技学院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Y2012021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185-02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给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损失,中国的学者们开始了深刻反思,高校灾难教育的缺失引起人们的重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提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①提升我国整体灾难教育水平,可以说任重而道远。大学生肩负着伟大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对高校大学生的灾难教育是我国灾难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灾难教育现状

关于灾难教育的内涵,国内有许多学者给予不同的解释,笔者认为齐秀强的解释更加准确、综合、全面,即“灾难教育是为了预防、应对灾难和减少灾难损失,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和途径而开展的旨在树立正确的灾难观、提高灾难应对意识和能力,进而达到珍爱生命、关爱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展现人生价值的目标的教育”。②

关于高校灾难教育现状的研究,有学者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部分高校、部分地区进行统计分析。谌丽以北京5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减灾态度积极,但是“灾害基础知识了解不足,减灾行为有待提高,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我国高校灾害教育薄弱”。③张健、齐秀强对华北和西南地区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访谈,访谈结果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灾难教育现状。“他们内心深处渴望接受灾难教育;他们敢于承担责任,履行义务。但学校缺乏相关的系统化、规范化教育,课外教育的诸多内容亟待改进。”④从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中不难看出,高校灾难教育现状堪忧。

面对高校灾难教育不容乐观的现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案。有学者提出,在学校课程设置上,可以设置灾害教育相关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以最传统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灾难教育知识和技能传授;有学者提出,高校要重视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将灾难教育融入其中,以生物、历史、地理、体育等学科为基础,重视灾难教育的渗透;有学者从校园环境的角度,提出以灾难相关专题讲座、展览与参观等方式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也有学者提出要注重灾害技能的训练,重视大型应急演练、拓展训练等手段,使灾害教育变得更加生动可行;更有学者提出要加强对教师的灾难教育培训,以便提升教师整体的灾难教育水平。

综上所述,高校灾难教育研究成果虽然较多,但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度,对灾难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的研究较少。笔者拟以主题班会制度为载体,探讨提高灾难教育水平的新模式。

二、主题班会制度

(一)主题班会制度的内容、形式和特点

主题班会制度,是当前高校中普遍受到辅导员认可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题班会不同于例行班会、日常班会,“它是指具有鲜明主题的、以班集体为单位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它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形式,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的有效手段,是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学生施展才华的重要舞台。”⑤学者张锐归纳了“主题班会的十二种形式:模拟扮演式、咨询答疑式、专题报告式、节日纪念式、现场体验式、经验交流式、成果汇报式、才能展示式、专题辩论式、实话实说式、娱乐表演式、总结归纳式”。⑥高校的主题班会通常会至少一个月举行一次,一个学期至少会有四次,这四次主题班会的主题和形式不尽相同。是采用辩论式、讨论式(自由交流),还是团体活动式,抑或是最传统、最常见的讲座式,这都是要深思熟虑的。辅导员的指导是保证,主题的选定、班会的设计需要辅导员的指导,当班会主题出现偏离时也需要辅导员的及时纠正,班会最后更需要辅导员的即时总结。最后,大学生的广泛参与是关键。一场成功的主题班会必然是一场能够引起大学生深刻共鸣的班会,因为只有大学生真正参与了、体会了、思考了,主题班会的育人目的才能真正实现。

(二)以主题班会制度为载体,实施高校灾难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有利于改进灾难教育的方式,使之更加常态化。我国高校灾难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灾难教育的方式为应急式。由于灾难本身具有的突发性、短暂性,从而使人们常常会好了伤疤忘了疼,当灾难发生时提高我国国民灾难教育水平的呼声甚高,而灾难过后对灾难教育的关注度则逐渐降低,因此高校的灾难教育很难保持常态化和持久性。而主题班会制度,由于其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使其在大学生涯的每个学期都占据着重要角色,将灾难教育融入主题班会中,可以使高校灾难教育保持常态化,避免了应急式教育带来的弊端。

第二,有利于丰富灾难教育的内容,使之更加全面。目前高校灾难教育的内容较为凌乱,专业课程的讲授大多侧重于某一领域,如灾难常识的普及、灾难技能的传授,但对于灾难教育的其他内容,如灾难救助措施、灾难心理教育等却很难同时兼顾。高校主题班会制度,可以灾难教育的某一领域为主题,以每学期召开一次的频率,兼顾到灾难教育的方方面面,使之达到系统化、全面化的目的。

第三,有利于促进灾难教育的效果,使之更加生动持久。主题班会因其特定的主题、丰富的形式,而广受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们的偏爱,正是在此基础上,以灾难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才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对大学生教育的目的。同时也正是因为它的广泛被认可,才能引起大学生们的情感共鸣,使灾难教育的效果更加持久。

因此,以主题班会制度为载体,提升高校灾难教育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上,依据学者齐秀强对灾难教育内容的概括,即“灾难教育的内容分为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理论层面包括灾难知识教育,灾难意识教育,灾难心理教育和防灾行为教育,实践层面则包括生存教育、死亡教育、挫折教育和自我教育”,⑦笔者结合当代大学生在大学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年级特征,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灾难教育主题班会方案。

三、灾难教育主题班会方案

(一)时间、主题和形式(如表所示)

(二)内容设计

第一学年,大一学生刚刚面临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转变,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较多。例如要克服以前对父母的依赖逐步走向独立,要适应大学生活,适应新环境,更要调整高中时期的学习方式,接受大学的新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不适合给面临角色转换的大一新生增加更多的任务。因此,这时的灾害教育主题班会,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灾难知识为目标。第一学期以灾难知识竞赛的方式实现灾难知识教育,模仿《开心辞典》的节目形式,以地震、海啸、火灾、水灾等基本的灾难常识作为竞赛内容,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更为丰富的灾害知识。第二学期以主题实践活动的形式,实现灾难行为教育。例如以消防灭火演习、地震灾害中的逃生方式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达到对大学生实行灾难行为教育的目的。或者利用城市的防灾演练基地、防灾体验馆以及唐山大地震遗址公园等场所,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体验,这种主题实践活动的形式更加灵活,效果也更加显著。

第二学年,大学生的角色转换顺利完成,他们已经适应了自己作为大学生的新角色,能够顺利地进行生活和学习,并能在各种活动中提升自己,锻炼自己。此时的灾难教育主题班会,以灾难意识教育和防灾行为教育为目标。具体来说,灾难意识教育,就是使他们认识到,在我国乃至整个世界,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灾难离我们其实没有那么遥远,有的灾难一旦发生,后果将是毁灭性的。只有具有这种强烈的灾难意识,大学生才会从心理上重视灾害教育,并认真学习与灾难相关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具体到主题班会的形式,可以近期我国或者是世界上发生的灾害为主题,请同学自己搜集相关的灾害相关资料信息,进行汇总和归纳,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自由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而灾难心理教育,则通过邀请全国著名的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学者,以讲座或报告的方式给大学生做一次全面的心理疏导,使学生在面临突发灾难时,能够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整体提高灾难心理认知水平。

第三学年,大学生的学业稳定,生活阅历逐渐丰富,此时可以召开以生存教育和死亡教育为主题的班会。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以某次大灾难中的典型事例为蓝本,以话剧等舞台剧的形式进行表演,通过生动逼真的情景再现,引起学生对生存和死亡话题的深入思考。主题班会的最后及时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以客观从容的态度面对灾难,甚至是灾难必然带来的死亡。

第四学年,大学生面临就业和考研的双重压力,以挫折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题的班会不仅属于灾难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同时更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挫折教育以专题辩论的形式,讨论如何面对自然灾难带给人类的危害,进而扩展到如何面对社会发展带给大学生的压力和挑战,使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可能出现的各种挫折,并从容应对。而自我教育,则是以团体活动的形式,在教育者的启发和引导下,受教育者自觉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适和自我改正,以提高其思想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方法。挫折教育和自我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整体灾难教育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

综上所述,高校灾难教育主题班会制度,主题鲜明,形式灵活多样,既能激发学生广泛参与,又能做到适时引导,既有利于提升灾难教育水平,又是对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创新,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四、小结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青年人尤其是高校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提高大学生灾难教育水平,对于提高我国全体国民的防灾减灾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以灾难教育主题班会为载体将灾难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对提升灾难教育整体水平和长效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章友德.城市灾害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304.

②⑦齐秀强.我国大学生灾难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京津冀大学生为例[D/OL].http:///Kns55/brief/result.aspx?dbPrefix=CMFD,2011-02-

25.

③谌丽,陈思,冯科.大学生灾害感知水平调查与减灾教育建议[J].中国地质教育,2007(2):106.

④张健,齐秀强.大学生灾难教育现状访谈实录――对华北和西南地区部分高校大学生的调查[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171.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第8篇

摘 要: 通过对陕西省部分高等院校的老建筑物耐火等级低、校园消防系统不完善或实施配备不足、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差、学生宿舍火灾隐患多等消防安全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加强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应对措施。

关健词: 高校消防; 现状分析; 消防安全; 防火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6-0024-01

我国的消防建设从建国到现在已经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但是,笔者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火灾的统计和分析以及火灾扑救情况分析,看到我国的消防不足之处依然存在着。全民消防观念淡薄、消防教育待发展;消防机构监管不力消防设备落后缺乏;消防管理体系不健全、消防法规不完善、监督不力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我国消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是我国消防从深层次程度看到的诟病。这种现状对于我国高校更加突出,我们应当学习国外对于消防的重视和先进体制的建设,结合我国火灾发生的特点对我国高校消防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应对措施。

1高校消防安全的现状

1.1部分高校旧建筑物耐火等级低,先天性火灾隐患多。学校早期修建的建筑物,由于当时建筑防火规范标准低,不完备,再加上法制还不是很健全。这样导致建筑耐火等级偏低,建筑布置不合理,防火通风设计不完善,甚至无消防系统等先天性火灾隐患。

1.2消防经费投入不足,消防系统不完善或设施配备不足,系统部分不能正常运行

(1)消防系统不完善。很多高校,尤其是靠自身发展的普通高校,在建设校园的过程中存在着资金严重不足的突出问题,所以在建设主体建筑时,都会忽略配套系统的建设。例如,没有独立的消防室外管网系统,单体建筑的消防管道直接与直来水连接;同时由于经费紧张,对消防报警系统不进行完善,消防报警形同虚设。

(2)消防安全设施损坏现象突出。灭火器材数量不足或过期或压力不足等均不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消火栓箱内消火栓报警按钮、消防水带、消防水枪被破坏或部分已丢失,部分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损坏,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灯不能正常使用。

(3)改变疏散通道作用,关闭部分安全出口。有的学校对所有教学楼和公寓楼进行强化管理,违规关闭安全出口,一栋楼只留一个出口,这样做是为了达到所谓的既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又增强了防盗水平的双赢目的。有的学校消防意识淡薄,对部分建筑的安全疏散通道进行改造,改变原有的功能,另作它用。此类现象会造成失火后人员不能及时逃离,后果将不堪设想。

1.3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差。从近几年的高等院校火灾来看,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大部分是由于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火场逃生知识和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造成的。一些院校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致使学生宿舍内私拉乱接电线,使用小电器的现象严重,更有甚者在宿舍内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和质量低劣的电器产品,这些都是引发火灾的因素;还有一些学生为复习功课,晚上熄灯后点蜡夜读,忘记熄灭蜡烛引发火灾;男同学在宿舍躺在床上吸烟,乱弹烟灰、乱仍烟头的情况到处可见,提高了发生火灾的几率;同时,夏季一些蚊虫较多的地方,点蚊香也是引发火灾的重要因素。

1.4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责任落实不到位。高校领导对消防安全工作意识淡薄,不重视,导致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得不到完善,形不成一种科学、规范的体系,使消防管理工作不能有效进行。部分高校的消防管理工作没有明确、确定的管理部门,消防安全工作有几个部门分担,从而形成相互推脱工作、推卸责任,消防安全工作不能落到实处。

2加强高校消防工作的应对措施

2.1加大消防投资,彻底解决先天性火灾隐患。高校要加大对消防工作的资金投入,从根本上解决先天遗留的火灾隐患,对一些陈旧老化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翻建、改造,按照要求敷设电气线路,提高其耐火等级,同时调整布局,完善防排烟设施和室内消防系统,使其符合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

2.2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改善消防设施。高校的消防管理部门,要及时对消防投入和整改资金进行核算,并针对隐患列出整改计划,将购置消防设施、器材经费列入学校经费开支的总预算中,不断改进、完善消防装备,有计划地消除火灾隐患;其次要广泛宣传和动员全体师生,爱护消防设施。要加强对消防设施、器材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建立专人专门保管制度,定期进行可靠性检查,使消防设施、器材始终处于良好待用状态。

2.3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及自防自救能力。高校应将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纳入教学之中,在大学校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消防安全教育活动。学校通过展开消防知识竞赛、辩论赛,联欢晚会等参与性强的活动吸引学生,增加学生的消防基本常识和消防法律法规;与当地消防部门联合组织学生参观消防站、观看火灾纪实,参加消防演习等,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及防火和灭火的能力。

2.4建立健全校园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规定,各类学校应将消防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人教育工作中。学校管理层,从上到下应充分认识到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并可签订有关消防安全责任书,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真正做到安全教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学校应定期对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图书馆、实验室等人员相对集中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进行认真检查,掌握消防安全现状,若有隐患,立即整改、完善。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和摇篮,也是人才的储备库,其消防安全也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在教育管理部门和消防部门的支持下,消防工作稳步前进,学校加大消防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治火防火的意识,增强其消防安全责任感,使师生员工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群防群治,有效地开展防火工作,杜绝和减少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高校消防安全工作必将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吴义新,任海生.高等院校消防现状及防火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8):94-96.

[2] 张昌义.高校消防安全现状及预防预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6):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