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贫血的护理诊断

贫血的护理诊断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19 16:17:01

贫血的护理诊断

贫血的护理诊断第1篇

钩虫病是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的寄生虫病之一,在我国南方的农村和山区多见,它是寄生于小肠的常见寄生虫,可破坏损伤胃肠黏膜并引起腹痛、出血、贫血表现。现报道我院血液科收治的3例钩虫病伴贫血的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

病例1: 女, 43 岁,因“反复上腹痛半年, 头晕、心悸、解黑便3天”入院。有田间务农史。曾在外院就诊, 查血常规:WBC 5.1×109/L , RBC 2. 54×109/L , Hb46g/L, 未行胃镜检查, 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慢性失血性贫血, 予抗酸、止血、保护胃黏膜治疗, 症状无明显好转。3天前开始出现头晕、心悸、乏力不适,解黑便1~2次/天,量中等,呕吐1次,呈咖啡样物,量约15ml,伴中上腹疼痛不适。遂收住入院。入院查体: 重度贫血貌, 心尖部闻及3/6 级吹风样杂音, 肺无异常, 腹软, 中上腹部轻压痛, 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实验室检查: 入院当日血常规示WBC 4.92×109/L,Hb78g/L,PLT 362×109/L,分类:嗜酸性粒细胞(EO)15.9%,中性粒细胞(NE)39.2%;粪便隐血(-),粪便集卵检查:未见寄生虫卵。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比例2.16:1,嗜酸性粒细胞占3.5%(以分叶核细胞为主)。红细胞系统,各个阶段细胞增生活跃,尤以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胞体较小,成熟红细胞大小不均,多数较小,中央淡染区明显扩大。淋巴细胞比例减低。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片中易见。经铁染色,细胞外铁(-)。骨髓提示为缺铁性贫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胃镜:1.十二指肠钩虫感染;2.浅表性胃炎伴痘疹形成;3.贫血性胃黏膜相。病理:降段:纤细虫体一条,长1.2cm;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为:1.钩虫病;2.缺铁性贫血;3.慢性胃炎。给予阿苯达唑200mg*3天驱虫治疗。同时给予补铁、抑酸、护胃治疗1周,病情好转,出院时血常规示Hb86g/L。

病例2: 女,64岁,以“头晕、乏力伴腹胀10余天”为主诉入院。患者缘于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伴上腹胀、纳差,无返酸、无腹痛、腹泻,无呕血、黑便,无昼夜规律,就诊外院,行上消化道钡剂造影示“1.考虑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可能;2.十二指肠降段憩室”,遂于4天前就诊我院,门诊查血常规示WBC7.6×109/L,Hb99g/L,MCV75fl,MCH22.7pg,MCHC307g/L,PLT452×109/L,EO%10.5%,予“奥美拉唑”制酸、“莫沙必利”促胃动力治疗后,腹胀、纳差症状缓解,但头晕、乏力症状同前,为进一步诊治就诊我院,门诊拟“贫血待查”收治血液科。查体:轻度贫血貌,心肺腹无异常。粪便隐血(-),粪便集卵检查:未见寄生虫卵。电子胃镜:食管炎;浅表性胃炎+灶性萎缩;十二指肠降段钩虫。胃窦活检病理:重度慢性浅表性活动性胃炎伴淋巴组织增生。给予驱虫、抑酸、护胃等治疗,出院时消化道症状缓解,血常规:WBC 5.87×109/L,Hb105g/L,PLT373×109/L,EO% 8.5%。

病例3: 女,45岁,外来务工人员。以“头晕、乏力2年,加重5天”为主诉入院。患者缘于2年前开始出现头晕、乏力伴上腹不适,无恶心、呕吐,无呕血、便血,无解酱油样尿等,未检查及治疗。5天前症状加重,我院门诊查血常规示:WBC6.54×109/L,Hb87g/L,MCV77.8fL,MCH21.8pg,PLT 333×109/L,EO%11.5%”,为进一步治疗,门诊拟“贫血待查”收住入院。查体: 营养中等,皮肤粘膜色泽稍苍白,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无明显异常。骨髓细胞学检查:1.缺铁性贫血;2.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胃镜:1.浅表性胃炎 2. 钩虫病。多次行粪常规检查发现钩虫虫卵。给予驱虫、补铁治疗,出院时Hb100g/L。

钩虫病的传播流行与自然环境、人群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居住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钩虫成虫和幼虫都可对人体造成损害。当钩虫幼虫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可引起出血和炎症细胞浸润引发呼吸道症状;成虫引起的病变主要是由钩虫吸血及其创伤所致的失血、炎症和溃疡等。钩虫病的诊断有赖于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粪便、血常规检查和胃镜检查。患者多有赤足下田劳作史,临床表现大多为消化道症状和贫血症状,血液学检查表现为血红蛋白下降,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是提示寄生虫感染的重要线索。胃镜下看到钩虫和粪便中查找到钩虫虫卵是确诊该病的重要手段。

钩虫病引起消化道出血的机制【1】主要为钩虫叮咬胃肠黏膜绒毛上吸血, 并每日不断更换叮咬部位, 吸血时分泌抗凝血物质使破损的黏膜流血不止,造成广泛肠粘膜损伤。同时钩虫还引起胃、十二指肠黏膜下层慢性嗜酸细胞浸润, 导致小血管破损,肠道长期渗血。由于个别虫体损伤肠壁的较大血管, 致使肠道大出血。

本组3例患者均为农民及外来务工人员,均为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实验室检查主要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缺铁性贫血在临床较常见,报道【2,3】认为消化道疾病是非铁摄入不足的成人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因素, 其中消化道溃疡、恶性肿瘤、女性月经过多是成人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钩虫感染仍是贫血的少见原因,而且粪常规涂片找虫卵阳性率较低,因此难以及时确诊。我院3例患者均为胃镜下见活体钩虫才确诊。因此胃镜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方法,邱在平等【4】也认为胃镜检查可明确钩虫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利于肠道钩虫病的早期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若能根据病人贫血和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实验室检查,结合病人的病情,进行多次复查粪便,会显著提高虫卵检出率。本组一位患者行3次粪便集卵检查才得到阳性结果。 本病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容易漏诊和误诊, 因此对一些不明原因的贫血, 尤其对长期贫血的、有疫水接触史的人群,经常见贫血原因检查后未见异常者,多次复查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应考虑有无钩虫感染的可能。

钩虫病治疗主要为阿苯达唑等驱虫治疗,合并贫血时给予补铁治疗,多数患者在1~6个月病情好转或痊愈。同时加强对易感人群的宣传教育,在田间劳作或长时间活动时应加强防护是预防该病的关键。Brent Schneider等【5】报道目前钩虫病疫苗正在积极研制当中,有望阻止80%的与缺铁性贫血相关的钩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参考文献:

[1] Barakat M, Ibrahim N, Nasr A. In vivo endoscopic imaging of ancylostomiasis-induced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clinical and biological profiles. Am J Trop Med Hyg. 2012 Oct; 87(4):701-5.

[2] 陈淑霞,缺铁性贫血156例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医药论坛杂志 2010年9月第31卷第17期 85-86.

[3] 许慧,42例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月第11卷第4期 593-594.

[4] 邱在平,蔡美娟 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2年第19期第14卷第316期,236.

[5] Brent Schneider, Amar R. Jariwala, Maria Victoria Periago, Maria Flávia Gazzinelli, Swaroop N. Bose, Peter J. Hotez, David J. Diemert, Jeffrey M. Bethony. A history of hookworm vaccine development.Hum Vaccin. 2011 November 1; 7(11): 12341244.

贫血的护理诊断第2篇

【关键词】血液检验;贫血患者;外周血;血生化;诊断

78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20-01

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到正常范围以下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在临床中,珠蛋白生成障碍贫血(又叫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IDA)是比较常见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其血常规比较相似,难于区分。为了探讨血液检验对于诊断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性贫血患者的应用价值,笔者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行血液检验的104例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行血液检验的104例贫血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其中男57例,女47例,年龄15-66岁,平均32.5岁。缺铁性贫血组65例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16-66岁,平均33.5岁。地中海贫血组39例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15-65岁,平均31.5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和面色苍白、头疼、心慌、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合并口腔黏膜溃疡4例,四肢麻木5例,伴有神经精神症状7例,伴下肢浮肿9例,合并贫血性心脏病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血液检验104例患者均空腹进行真空采血2mL,放入一次性的血常规专用采血管中,采用迈瑞BC-538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检测。

1.3血常规标准以各指标的参考范围为标准,地中海贫血中RDW(%):10.5-14.5,MCV(fL):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检验,p

2结果

在MCV、MCHC和RDW三个指标中,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性贫血血液检验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贫血是复杂的综合病征,分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地中海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是一组遗传性小细胞性溶血性贫血,由于遗传的基因缺陷致使血红蛋白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珠蛋白链合成缺少或不足所导致的贫血或病理状态。由于基因缺陷存在复杂性与多样性,因此合成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链的类型和数量具有差异,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的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慢性进行性溶血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常见于生育期妇女和婴幼儿,由于叶酸、铁及珠蛋白减少,导致合成的铁减少,引起体内储存铁缺乏,最终影响细胞的血红素合成而发生小细胞性溶血性贫血。在人体生理过程中,铁是必须的微量元素,血红蛋白的合成、细胞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儿茶酚胺代谢及合成等都离不开铁。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靠主动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运转而吸收,或被动的弥散入肠黏膜,由转铁蛋白运送进行吸收。铁进入血浆后,Fe2+被铜蓝蛋白氧化成Fe3+,然后由转铁蛋白运送到人体各组织中进行利用。

由于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性贫血的血常规比较类似,不容易区分,因此在贫血的诊断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①病史:医护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现病史和既往史、家族史和饮食情况,是否充分摄入营养物质,是否偏食、嗜酒,如果是婴儿则应询问是否及时添加辅食,如果是妇女应询问其妊娠情况;是否有胃肠道慢性疾病及手术史;是否有肝病史等。②临床表现: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患者是否有肝脾肿大进行性加重、黄疸、营养不良等症状。③实验室检查: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外周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大小不一,中央浅染区变大,中、晚幼红细胞增生活跃,红细胞的外周发生类似变化,渗透脆性明显减低。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和地中海贫血一样扩大,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网织红细胞可轻度增高。中幼红细胞增生比较活跃,幼红细胞比较偏小,粒系及巨核细胞系各方面正常。

目前临床上贫血的病因诊断还未引起高度重视,而且缺乏系统的贫血类型诊断标准,导致一些病例结果为“贫血待查”。临床医生应重视贫血患者的病因诊断,发挥贫血的性质对疾病治疗的重要作用。本研究表明,在贫血诊断中,应对患者进行多方面的血液检查,将各项检验参数与患者临床症状结合起来分析,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异明,周玉球,肖奇志,等.255例小细胞低色素症小儿病因与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09,28(l5):1-2.

贫血的护理诊断第3篇

【关键词】 肾性贫血;临床路径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06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55-02

肾性贫血是肾内科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增加慢性肾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为了确保慢性肾性贫血患者的生存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我科人员对患者提供规范化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8月――2013年9月我科收治的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病人62人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2006年美国K/DOQI工作组制定的关于慢性肾脏病肾性诊断标准[1],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19-72岁,平均56.2±23.1岁。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疾病严重程度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肾脏病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肾性贫血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治疗和护理。成立临床路径小组,对肾性贫血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 患者入院第1天,首先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设施和病房制度;收集患者数据,录入电子病历;介绍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生命体征、神志、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状况,做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是否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根据医嘱安排患者做各项检查,包括三大常规(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告知标本留取的方法。抽血查血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指导记录出入量、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建立护理记录单。同时给予患者低盐、低蛋白、低嘌呤、低磷饮食。了解病情,做好健康教育。

1.2.2 入院第2天,及时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各项检查结果和化验指标,向患者和家属交代引起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和初步治疗方法。根据医嘱给予口服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铁制剂、叶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B12,向患者讲解每种药物的作用、用药剂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指导患者科学合理、科学用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腹膜透析及非血液透析患者首先给予口服铁剂或者静脉使用铁剂,对于血液透析者则应优先选择静脉输液方式。皮下注射红细胞生成素,每周2-3次。首次铁剂静脉注射要询问患者过敏史,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1.2.3 住院后7-10d,评估患者贫血状况的改善情况,复查入院时指标异常的项目,评估患者贫血改善情况,有护士长和管床医生检查诊疗计划和护理计划落实情况,仔细填写临床路径表单。制定随访制度,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宣讲,让患者理解门诊随访的必要性。

1.2.4 出院当天,给患者和家属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评分。核实住院费用,整理病历资料,协助办理出院手续,嘱咐患者出院带药,并交代用药时间、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送患者出院,床单元终末处理。

1.3 评价标准 满意度调查问卷统一采用我院制定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理技术水平、交流沟通情况、心理疏导、服务态度、健康指导落实情况。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表为自制答题问卷,满分100分,包括肾性贫血相关知识、患者的饮食、按时用药、活动、功能训练等内容。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 果

2.1 护理前后各项疗效指标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期Hb、Hct、SF、TSAT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p

2.2 后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评分以及患者满意率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其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评分以及患者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 论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肾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尿毒症血浆中部分毒素可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水平降低等均可导致肾性贫血的产生。慢性肾病患者并发肾性贫血后,常可表现为面色萎黄、纳差、乏力、记忆力减退、唇甲苍白无光。有些患者则无明显自觉症状,因此治疗护理及用药依从性不高,对疾病认识欠缺。本研究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是患者了解贫血程度不同,个体差异较大,临床表现也存在差异,对于纠正贫血的治疗需要长期维持治疗。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可使患者更好的明白诊疗计划,对疾病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了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因此临床护理路径逐步在临床工作中开展应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临床路径发展小组统一进行管理,查阅大量病历资料和参考文献,结合临床、护理、心理、药剂、检验、营养、康复等综合医学知识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并及时修订和改良临床路径,针对某一疾病的治疗、护理等所制定的一个科学、完整、高效的护理计划。是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医疗工具。其在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可以明显降低医疗费用和减少住院时间。

本研究通过对肾性贫血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将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一方面可以促进医患沟通,改善医护关系,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医护人员更好的了解患者病情,及时的解决患者出现的身体以及心理上的各种问题,避免了以往护理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可准确、高效、及时的完成护理工作。同时也为护理管理者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提供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观察组各项疗效指标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针对特定疾病群体所制定的一种针对性、科学性、完整性的综合治疗护理模式,使护理人员根据路径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护理工作,从而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护理成本、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服务质量。有效的推动了科室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付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肾性贫血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20):90-91.

[2] 春玲,张瑞敏,主编.临床护理路径[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5.

[3] 彭银燕,邝沛玲,黄红友等.肾性贫血病人维持性血透中静脉补铁的治疗及相关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5):435-436.

贫血的护理诊断第4篇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肛周脓肿;护理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1岁,因诊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4w,发热1d,于6月16日入院,诊断符合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1],神志清楚,精神差,贫血貌,血常规示:WBC0.9×109/L.Hb59g/L,PLT2×109/L,入院前反复高热,高达39.3℃,入院后予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止血,输注红细胞悬液纠正贫血,血小板对症,同时还有其他如偏正光照射Bid,全脑征观察Q8h,卧床休息,6月21日最高体温39℃,6月23日行血常规示:WBC0.6×109/L,Hb62g/L,PLT7×109/L.6月24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加伏立康唑抗感染,体温较前好转(37℃),6月28再次发热,最高体温39.3℃,诉肛周疼痛,考虑肛周脓肿(6月29日确诊肛周脓肿),给予消炎止痛膏外敷,强力碘兑水清洁肛周,经过治疗和护理,现7月2日体温下降正常,肛周疼痛好转,肛周脓肿处破皮,引流通畅、周围皮肤未见发红。

2 护理

2.1疼痛的护理 患者在肛周脓肿[2]初期,随着感染的加重,越来越厉害,往往坐立不安,不能平卧,护士协助采取合适的,以俯卧,侧卧为主,床头抬高15~30°以减轻腹压,减轻疼痛。

2.2肛周的护理 每日检查肛周皮肤黏膜变化,保持肛周清洁干燥,选用0.2%强力碘兑水以1:20的比例清洁肛周,坐浴时须有人陪伴,防跌倒[3],加用消炎止痛膏局部外敷止痛,月经期加强护理,勤换内裤,勤清洗会阴,避免会感染。注意肛周患处引流通畅,加强观察,及时处理。

2.3发热的护理 患者体温高达39.3°,反复发热,抽血培养,根据培养结果积极对症治疗抗感染,给予温水擦浴,冰袋物理降温,嘱多饮水,密切监测体温变化,病室开窗通风,嘱保持衣物清洁干燥,每天用84消毒液消毒液擦试床旁桌,床旁椅,及床栏,减少人员的探视,医务人员戴口罩帽子,为病员操作前消毒液泡手。

2.4预防出血的护理 保持床单元平整,定期洗澡,擦洗时要用刺激性小的肥皂,轻擦不可用力,勤剪指甲,尽量避免人为创伤,减少穿刺次数,满足条件时,使用PICC置管,为患者减轻穿刺的痛苦,由于本病的原因严防颅内出血,严格观察全脑征,因为SAA主要死亡原因是颅内出血和感染,观察病员主诉有无头痛,呕吐,精神不齐等症状;保持室内湿度50%~60%,防止鼻黏膜干燥而增加出血的机会,观察粘膜有无出血点及出血的症状,面色,睑结膜,甲床颜色;休息PLT小于50×109/L减少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大便的通畅,不可过于用力。

2.5饮食的护理 饮食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的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多食润肠食物如蜂蜜、香、蕉梨等保持大便通畅,患者由于自身疾病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瘦肉,蛋类,乳类,排骨汤,生血止血的有大枣银耳汤,桂圆,核桃等。

2.6口腔的护理 重型再障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口腔自洁作用减弱,口腔寄生的正常菌群大量繁殖,中性粒细胞减少,因此,减少口腔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尤为重要,专业的护士为其每天用益口进行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溃疡,嘱用软毛牙刷刷牙,刷牙动作要轻,血小板低避免出血。

2.7预防压疮的护理 根据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病员身体虚弱,进食少,每2h翻身,使用泡沫敷料减压,操作时避免脱,拉,拽患者,讲解压疮发生的危害及预防压疮的健康知识,预防压疮的发生,为病员减少经济负担和减轻身体的痛苦。

2.8心理护理 重型再障合并肛周脓肿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悲观,恐惧等负性情绪,由于患者抵抗力下降,精神负担重,护士应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并予有效的心理疏导,认真坦诚的回答患者询问并介绍治疗成功的病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治疗和操作时,保护患者的隐私,予以遮蔽,拉好床帘或使用屏风。争取家人,亲友跟社会的支持帮助,减少孤独感,增强康复的信心。

3 结论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肛周脓肿患者抵抗力低,而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感染和出血为主要的死亡原因,而肛周脓肿是脓肿最常见的原因是肛瘘。肛瘘是肛管皮肤外口与齿线附近或直肠壁内口相通的瘘性管道,形成肛瘘前都有肿痛病史。肛瘘流脓呈间歇性发作,流脓前肿痛,流脓后肿痛缓解。肛周脓肿的症状是先感到周围出现了一个小硬块或肿块,继而疼痛加剧、红肿发热、坠胀不适、坐卧不宁、夜不能眠、大便秘结、排尿不畅成里急后重等直肠刺激症状。并随之出现全身不适、精神疲惫乏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我们给予强力碘与温水以1:20的比例教患者坐浴,给予消炎止痛膏外敷,患者目前的状况,肛周疼痛好转,肛周脓肿处破皮,引流通畅、周围皮肤未见发红。病员精神状况良好,我们得到病员及家属的信任,患者依然是抗感染,这个病例告诉我们护理的重要性,所以做好每个环节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沈悌.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3-36.

贫血的护理诊断第5篇

[关键词] 妊娠;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R556.5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1(2009)02(b)-167-02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造血功能障碍、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少见,发病率为0.5%[1]。随着再障治疗的进展,患者病情可获长期缓解,再障合并妊娠在临床上逐渐增加,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对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治水平,我们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2例妊娠合并再障病例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妊娠后诊断再障患者,年龄24~42岁,平均29.5岁;8例为第1胎,4例为第2胎;病程最短3年,最长15年。10例为孕前已患再障,妊娠后诊断再障2例,其中,1例为妊娠40余天查体时发现、确诊,1例为妊娠4个月时发病到妊娠晚期确诊。

1.2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孕期病情稳定(指无异常临床表现)者2例,孕期有症状者8例,妊娠后诊断再障2例均有临床症状。临床表现:牙龈出血3例、鼻衄5例、全身皮肤出血点2例;心悸、头昏、乏力10例。实验室检查:12例病例骨髓穿刺检查示,增生低下或增生不良;血液检查,HB 35~70 g/L,最低为3 g/L,WBC<5.0×109/L,PLT<20×109/L。

1.3 孕期治疗

孕期给予多次少量输血或输血小板治疗,并适当给予叶酸、维生素B12及中药治疗,行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临产前血红蛋白达80 g/L,使血小板至少达到50×109/L。12例患者中孕期、产前、产时、产后输红细胞悬液或血小板者14例,输血量200~3 200 ml。

2 结果

足月产共9例,其中,阴道分娩5例(2例为胎吸助产),剖宫产4例;早产2例,死胎1例。9例孕足月分娩者均为活婴,新生儿体重1 900~3 630 g,平均2 550 g,宫内发育迟缓3例;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7例;合并低蛋白血症8例,贫血性心脏病1例。产后并发5例产褥感染,1例颅内出血死亡。

3 讨论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少见,随着再障治疗的进展,患者病情可获长期缓解,再障合并妊娠在临床上逐渐增加,再障合并妊娠对母婴均有一定危险[2]。妊娠使再障加重,会加重母体贫血、出血和感染,分娩后胎盘剥离面巨大创面是造成出血和感染的主要诱因,所以再障的危险性比非孕期大得多[2],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且发病早,病情重,易发生流产、早产、胎死宫内、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妊娠期再障的早期临床症状大多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头昏等,这些症状易与早孕反应混淆而被忽略或误诊为缺铁性贫血,所以其诊断有一定困难,应详细询问病史。精细的辅助检查及骨髓穿刺检查。

未妊娠的再障患者,有适合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骨髓供体的前提下,异基因骨髓移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大约75%的患者可获长期生存。同时应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性药物,但骨髓移植对于妊娠妇女来讲是绝对禁忌,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性药物对胎儿生长不利;再障孕妇的治疗,主要是支持治疗,根据孕妇血细胞降低的程度,采取输红细胞悬液或血小板。采用少量多次输红细胞悬液,使患者的血红蛋白>60 g/L,使临产前血红蛋白达80 g/L,增加对产后出血的耐受力。血小板<20×109/L,应在临产前或术前输单采血小板,使血小板至少达到50×109/L,以防止产时及产后出血。感染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同时,可输入粒细胞成分血增加抗感染能力[3]。虽然再障不是妊娠的禁忌证,但重度及急性再障患者不宜妊娠,应采取避孕措施。妊娠早期发现者最好劝其人工流产,如为慢性再障患者且发现时已为中晚期妊娠,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均能顺利分娩,可根据病情酌情考虑继续妊娠。

根据病情轻重、胎儿大小、宫颈成熟条件决定分娩方式,若病情轻、无严重并发症、胎儿大小适中、宫颈成熟者,争取阴道分娩。临产后密切观察宫缩及产程进展情况,加强母儿监护,为防止产妇因过度屏气引起颅内出血及心衰,适当缩短第二产程,严格无菌操作,尽量避免软产道损伤,一旦胎儿娩出立即给予宫缩剂治疗。重症患者或其他有产科指征者可行剖宫产[4,5]。剖宫产则可以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第二产程因血小板减少而出现的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治疗措施的完善和妊娠及围生期监护措施的进步,再生障碍性贫血不再是妊娠的禁忌证,严密的妊娠期治疗方法,密切产程的观察和处理,防止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的发生,可以使大部分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吴静,杨伟文.妊娠与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6,2(12):98-99.

[2]沈晔.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10):619-620.

[3]陈菊芳.妊娠与再生障碍性贫血[J].实用妇产科杂志,1987,6(3):346-348.

[4]汪希鹏.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3):133-135.

贫血的护理诊断第6篇

【关键词】 米福(米非司酮胶囊Ⅱ);围绝经期功血

围绝经期功血是绝经过渡期妇女的无排卵性子宫出血。在绝经过渡期, 卵巢功能不断衰退, 卵巢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低下, 卵泡发育受阻而不能排卵, 导致子宫内膜受单一雌激素刺激而无孕酮对抗, 引起的雌激素突破性出血或撤退性出血[1]。围绝经期功血的治疗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原则。临床上常采用药物治疗, 尤以性激素为主。由于药物疗效不佳和副作用的因素, 常有患者病情反复发作, 引起严重的失血性贫血而行子宫切除术。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经诊断性刮宫、病理确诊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 给予米福(米非司酮胶囊Ⅱ)治疗,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0月本院妇科门诊经过无痛诊断性刮宫、病理学确诊的76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 年龄41~57岁, 平均(48.23±2.36)岁, 病程3个月~2年。临床多表现不规则阴道出血, 月经期延长, 经量大, 伴不同程度的失血性贫血。彩超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增厚, 所有患者均行诊断性刮宫, 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

1. 2 治疗方法 将7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38例, 诊断性刮宫术后给予米福(米非司酮胶囊Ⅱ)5 mg, 每晚口服, 连续服用3个月。对照组患者诊断性刮宫术后不用任何药物。

1. 3 疗效观察 治疗前后每月彩超检查患者子宫内膜厚度, 血常规检查了解血色素, 查肝肾功能, 观察患者月经量及阴道出血情况。停药后随访3~6月。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 P

2 结果

观察组38例患者服药期间全部闭经, 停药后13例绝经, 16例月经稀发, 7例恢复正常月经, 2例复发, 1例行子宫切除手术。33例患者贫血得到纠正, 3例贫血有明显改善, 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值较治疗前有明显变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围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后, 无周期性孕激素的分泌, 子宫内膜不受孕激素的保护, 只受单一的雌激素持续作用, 而出现子宫内膜不同程度的增生改变, 而单纯性增生是最常见的子宫内膜增生类型。久而久之, 子宫内膜从单纯性增生, 会发展成复杂性增生, 甚至不典型增生或癌变。临床上常表现不规则阴道出血, 月经期延长, 经量过多, 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失血性贫血, B超检查常见子宫内膜增厚。对于围绝经功血的诊疗, 以诊刮为首选, 止血, 纠正贫血, 防止子宫内膜癌变为主旨。目前诱导绝经已成为治疗方法的新突破。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拮抗剂, 直接对抗孕酮活性, 拮抗孕酮使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DNA合成减少, 间接抑制内膜芳香化酶活性, 降低子宫内膜局部合成雌激素水平, 降低孕酮对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延缓发育及孕酮诱导的分泌活性, 而干扰内膜的生长发育[2]。文献报道米非司酮有降低体内孕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 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的作用, 抑制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诱发闭经[3]。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功血, 可促进绝经, 纠正贫血, 改善体质。也有作者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 取得一定疗效。目前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报道很多, 但尚没有统一标准。各家使用剂量(6.25~25 mg)不同、疗程不一, 疗效和副作用也不一, 停药后绝经和复发率差异很大, 这种差异是否与用药的剂量和疗程有关, 尚需要临床进一步观察。作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 使用低剂量的米非司酮胶囊(5 mg)同样取得了较好疗效, 用药期间患者均出现闭经, 贫血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平均HGB和子宫内膜厚度有显著差异(P

参考文献

[1]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 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44.

贫血的护理诊断第7篇

关键词:晕厥;诊断;意识丧失;心电图晕厥是由于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短暂的、自限性的意识丧失状态,约占急诊患者的3%[1]。该症状可以因多种疾病引起,所以治疗原则千差万别,关键是如何迅速而正确地做出诊断。有关这方面的文献较多,较权威的是欧洲心脏病学会晕厥工作组提出的《晕厥诊治指南》。该指南可作为临床医师接诊晕厥患者的一般性指导原则,但由于人种、地域、经济文化的差异,各地医师所报道的晕厥分类比例不尽相同。这必然要求医师还需结合当地流行病学情况作为具体分析,以期快速做出正确诊断及采取正确护理措施。

1对于晕厥的初步诊断

1.1病史及症状恐惧、剧烈疼痛、情绪刺激、站立过久等引起的晕厥诊断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特殊情况下如咳嗽、喷嚏、胃肠刺激、排尿及过度运动等情况下出现的晕厥考虑为情景性晕厥;发作前有晕厥和心悸症状者高度怀疑心源性晕厥;代谢性疾病患者可能存在代谢性的晕厥,既往已明确诊断者[1]。

1.2体征晕厥伴有性低血压者,可明确诊断为性晕厥,可能的原因有失血、低血容量、腹泻、addiso病;晕厥伴有神经系统体征者考虑为脑血管性晕厥。

1.3实验室检查存在严重贫血患者考虑是否存在失血引起晕厥,生化检查提示低血糖者可考虑低血糖引起的晕厥。

1.4心电图晕厥伴有急性心肌缺血证据,即使无心肌梗死也诊断为心肌缺血性晕厥,如果存在心悸以及心电图检查提示下列情况时,应诊断为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①窦性心动过缓,3s的窦性停搏;②Ⅱ度2型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③交替性的左束支和右束支传导阻滞;④快速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⑤起搏器功能障碍伴有心脏停搏。

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结果能明确诊断者,给予相应的治疗或收住入院。而根据上述诊断过程或者部分诊断线索者,进一步给予相关的检查明确诊断。如果经各种特异性检查仍未明确诊断,应考虑为原因不明的晕厥。

1.5原因不明晕厥的诊断对原因不明的晕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查:①心血管器质性疾病:行心脏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stess test)、动态心电图以及电生理检查;②神经反射性晕厥:心电图正常,无器质心脏病变的晕厥,尤其是复发或晕厥发作严重的患者,应首先考虑存在神经反射性晕厥的可能。可给予倾斜试验或颈动脉按摩试验;③反复发生的晕厥,而且伴有紧张、焦虑等多种精神症状的患者,应进行精神方面的评价。

2急诊晕厥的特殊处理及注意事项

是否属晕厥造成的意识丧失鉴别真正晕厥与伴意识丧失或类意识丧失的非晕厥,是晕厥诊断过程中及其重要的一步,判断结果直接影响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方案制定。引起类似晕厥的疾病有2类:①代谢性疾病造成的意识障碍、癫痫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跌倒发作、猝倒等类似意识丧失。癫痫发作是患者阵发性意识丧失最常见的原因。当医师看到患者阵挛性发作后极易作出诊断,仔细询问病史和发作。一般情况下,意识丧失但无抽搐着,癫痫的可能性小。典型的癫痫抽搐发生在跌倒前,抽搐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达数分钟,常伴舌咬伤。患者的肌肉疼痛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但尿失禁无助于两者的鉴别,脑电图(EEG)检查能发现异常的癫痫波。在某些情况下,有必要采用重复检查或长程脑电图监测等方法。但到目前为止,常规EEG仍是确诊癫痫的重要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否会引起真正的意识丧失和眩晕为主。如不存在这些体征。则七其诊断难以成立。目前尚缺乏资料证明,颈部多普勒超声有助于晕厥患者的诊断[2]。

哪些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晕厥患者的危险性分层根据病理、生理不同。晕厥分为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直立性晕厥、心律失常晕厥、器质性心肺疾患导致的晕厥及脑血管性晕厥。其中最常见的是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而预后最差的是心律失常和器质性心肺疾病导致的晕厥。

3结论

根据不同原因的晕厥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性晕厥、情景性晕厥、心源性晕厥、代谢性晕厥、不明原因晕厥等一般均平卧,尽量减少搬动,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辅助检查及治疗措施,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低血糖引起晕厥 立即给予补充高糖,静推,改善症状。进一步调整血糖治疗,贫血、失血低血容量性晕厥者,立即补液扩容,进一步对症治疗,寻找失血原因,输血等后续治疗。总之晕厥原因复杂繁多,问你根据病情观察及病情诊断对患者积极进行抢救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及诊断正确率.

参考文献:

贫血的护理诊断第8篇

绝经过渡期是以闭经3~12个月或频繁出现不规则月经为起点,多发生在39~51岁,持续时间平均约4年。绝经过渡期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绝经过渡期功血)是在绝经过渡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所致,是有排卵向无排卵过渡阶段出现的异常子宫出血。在绝经过渡期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以改善绝经过渡期女性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资料完整的绝经过渡期功血156例,年龄38~55岁,病程3个月~8年。

1.2 方法 156例患者入院后经询问病史,妇科检查、盆腔超声、血液常规检验,必要时查性激素测定,116例患者行诊断性刮宫,32例疑诊子宫内膜癌或息肉等器质性疾病者,行宫腔镜直视下组织活检,148例患者均行子宫内膜的病理学检查。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156例患者中,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132例,经期持续时间过长124例,月经量增多148例,伴贫血132例(84.6%),血红蛋白(Hb)最低达30 g/L,伴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其中重度贫血43例(27.6%),中度贫血75例(48.1%),轻度贫血23例(14.7%)。共81例(51.9%)患者接受输血治疗,输血量200~1 400 ml。

2.2 诊刮病理 156例患者中,148例行诊刮或宫腔镜下活检,子宫内膜病理检查以增生为主,其中单纯型增生129例(87.2%),复杂型增生11例(7.4%),不典型增生8例(5.4%)。

2.3 治疗及预后 156例患者入院后,积极纠正贫血,8例患者给予内分泌药物止血。148例患者给予全面彻底的诊刮,对子宫内膜进行病理学检查。对除外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定期补充孕激素,保护子宫内膜。129例单纯型增生,恶变率低(1%),给予月经后半周期口服醋酸甲羟孕酮10 mg,每日1次,每周期连服14天,连服3~6个周期。11例复杂型增生,恶变率(3%),采用孕激素全周期治疗,每月口服醋酸甲羟孕酮22天,每日20~40 mg,连服3~6个周期,停药后再次诊刮如内膜正常,建议定期随访,如反复治疗,仍为复杂型增生,建议患者行子宫切除术。7例不典型增生患者,约1/3恶变率,均建议手术治疗,门诊随诊,大多数患者获得近期治愈。

3 讨论

3.1 止血方法 对于绝经过渡期功血,如既往史,妇科检查,盆腔超声均没有提供任何器质性疾病的证据者,先用内分泌药物止血。如正确的内分泌物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止血,考虑行诊刮术。如需除外妊娠相关疾病,除外子宫良、恶性器质性疾病者,需实施诊刮术送病理。

3.2 超声检查 宫腔镜检查和诊断性刮宫在功血中的联合应用。诊刮是一种非直视下,创伤性操作。诊刮组织学准确率为76.2%~92.0%[1]。联合超声、宫腔镜等辅助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诊刮术前超声检查可了解子宫内膜的厚度,同时排除子宫肿瘤,尤其黏膜下肌瘤,诊刮敏感性及特异性达94%~96%[2]。诊刮前超声检查可指导术后用药,对于绝经过渡期功血诊刮前子宫内膜≥15 mm,诊刮后7天内需加孕激素治疗,如诊刮前子宫内膜<15 mm,诊刮后第12~14天开始补充孕激素。宫腔镜检查被认为是目前诊断子宫内膜病变阳性率最高的手段之一。可直视下观察宫腔内情况,可发现诊刮所遗漏的微小病灶,如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小肌瘤及小的癌灶。宫腔镜直视下组织活检诊断灵敏度达98%[2]。

3.3 止血后治疗 功血患者止血后需制度合理的调经方案,调整周期,减少出血。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愿望,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周期性孕激素撤退,口服避孕药(有避孕要求)。无排卵型功血是孕激素缺乏的疾病,只缺孕激素,不缺雌激素,所以绝经期功血不一定用人工周期(雌孕激素周期序贯)。

3.4 坚持治疗随诊 功血是功能性疾病,但长期功能性失调可能会转化为器质性疾病。内膜从增殖演变为增生,意味着功能性问题向器质性转化,到了不典型增生,虽然已不属于功血范畴。绝经期功血内膜组织活检很必要,需坚持治疗和随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