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独立思考的表现

独立思考的表现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8 15:54:49

独立思考的表现

独立思考的表现第1篇

[关键词]教学;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人与人的差异是会不会思考,而且是能不能独立思考, 就学习过程而言,独立思考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前提,培养学生的能力,独立思考是一个核心。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个非常自信的人,是个有突破创新的人,是个能适应各方面飞速发展的社会人。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呢结合本人数十年从事数学教育的经验,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一、认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

由于现行教育制度的缺陷,有的学生认为学习的过程中不需独立思考,只要死记硬背,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他们总认为独立思考,是科学家的事,我们哪有这个本事啊!的确,科学家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但作为求知中的我们,更应该有勤于独立思考的意识。其实,独立思考很简单,例如:对老师讲的有不同意见,经过思考向老师提出来就是一次独立思考的过程。还有,对书上的习题提出与教师不一样的解法,也是独立思考。所以,中学生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进行独立思考,主动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当然,对敢于独立自主、独立思考的学生,哪怕是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老师也要进行鼓励、表扬。至于出现的问题,要教给学生解决的办法。不要小看这独立思考的小火星,“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自古成功在尝试”,让学生认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勇于思考的环境

1、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其前提是要相信和尊重每个学生,看到他们都有在某一方面成材的潜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全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教学情景就使我们很受启发:“教学中,他不断地鼓励大家:'谁来说一说,说对了表扬,说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而对孩子的错误解释,也给予肯定的评价:'因为你的错误才使我们全班都能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而对孩子出色的回答,他更是毫不吝啬对学生给予夸奖和赞美:'真好,你有发现的眼睛。'当孩子不够自信而不敢举手时,他鼓励学生:'举起手来就是英雄,就是高手!'学生在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小手举了起来。”在课堂上学生是“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一种多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2、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思考的“激发点”,及时地给予点燃。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时,正是点燃他思考的大好时机,决不能轻易错过。一要鼓励学生答错背后反映出的独立思考和不人云亦云的勇气;二要肯定蕴含其中的正确因素;三要着力地把学生的错误开发成课程资源,与学生共同找出错误的原因;四要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找出正确答案。再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拿不准”时,这说明他的头脑正处于困惑状态,教师这时就要“拉他一把”,但决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抛砖引玉法。抛砖引玉法就是在课堂讲授时,教师讲关键点、要害,把线索思路抛出去,然后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在讲数列的简单应用时,用到了单利和复利,我没有告诉学生怎么做,只是解释了单利和复利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我是引导者,问题的讨论分析、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来完成,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交流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2、发散思维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往往表现在发散思维方面。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多方位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立性等特征。教学中,给学生充分提供思考问题的机会,创设一些能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多方向、多角度去认识事物,养成不局限于通过一个途径、运用一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具体做法上,可以利用开放性题型,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式来训练学生。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想,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独立的见解是智慧的花朵,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思维驰骋的天地。

参考文献:

独立思考的表现第2篇

关键词: 小学生 课堂教学 独立思考能力

课堂现象1:低年级课堂中,老师正在教学《月亮的心愿》,老师提问: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学生纷纷举手,教师让大家齐声回答。又问:“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大部分学生迅速举手,少数学生在看书,还未举手,教师指名最先举手的学生回答。继续发问:“月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少部分学生应声举手,多数学生看书并不作答。

课堂现象2:中年级课堂中,老师正在教学《渔夫与魔鬼的故事》,老师提问:你认为这篇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是什么描写?学生回答:对话描写。教师立即总结:对,这篇故事之所以如此吸引我们,就是因为作者注重了人物间的对话描写,通过对话刻画人物的特点,我们在习作中也可学习借鉴。

现象1中,教师提到的第一个问题,不用思考,学生只要明白自然段的概念,自然都会,因此大家纷纷举手;第二个问题,直接切入文章的主要内容,虽然答案在课文里,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一下子找出来,教师为什么不能多等一分钟,让学生有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第三个问题,则是思考性问题,只有少数学生举手,有表达的意愿,大部分学生并不作答,是在思考,还是在做其他事,不得而知。现象2中,教师提问仅仅停留在表面,至于“对话描写为何精彩,对你有何启发,你觉得对话描写最精彩,表现在哪里”这样的需要学生思考消化的问题完全由教师代为讲解,教师代替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角色,试问,这样的训练,目的何在?

类似这样的现象有很多,不由地引发笔者思考:作为教师,我们的课堂提问目的何在?我们通过提问要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人。”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培养者,就应该将怎样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作为重点研究项目。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习的思维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关键是教师应给学生留足的思考时间,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思考过程,而不是只将目光停留在少数反应快的学生身上,或是为了按时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代替学生角色,过早地终止学生的主动思维。

教师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应了解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这有利于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中,对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作了说明。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形式过渡;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已掌握一些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但他们尚不能自觉调节、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中高年级小学生,他们在教师指导下,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省和监控的能力有了提高,能说出自己解题时的想法,能弄清自己为何出错,这表明他们思维的自觉性有了发展,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属于初步逻辑思维,具备了逻辑思维的各种形式,并具有了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研究表明:小学儿童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小学一、二、三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期,四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转折期。这也正是学生进入四年级后出现成绩分化的原因。那些爱思考、爱发言的学生成绩普遍在前。

独立思考能力,是在不借助外界帮助的情况下,通过思考者本身的探索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独立思考主要表现为有主见,为了让学生的主见尽可能接近真实,我们要在实事求是上下工夫。在观察事物、讨论问题、分析案例或总结反省的过程中,分析真伪,判断正误,评论优劣,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其受益终身。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一是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独立思考,就要允许有不同见解,对学生的分析要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思考的态度,鼓励学生敢想敢说,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是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教学中可采用讨论法,采取个案教学,联系实际问题进行教学。老师要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提出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启发学生讨论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多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思考时间太短,多数学生还没有“想出来”甚至后进生还没有“想进去”,就让思维敏捷的同学发表意见,则势必会挫伤多数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为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进入思考之中,必须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经过几分钟的独立思考,许多学生会有所发现,神情兴奋,跃跃欲试,一定会产生“说想法”的要求。

三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使学生养成自觉思考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讲课不宜过细,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不要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形成一种处处遇问题,时时想问题,人人提问题的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局面。

总之,教师是启迪儿童心灵智慧的钥匙,应掌握好启迪的最佳时间,这个最佳时间应该是课堂。利用课堂教学,教学生会思考,就是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来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领悟。只有学生不断体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另外,学生的课堂发言,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的途径,而且是一种学习的资源,其作用在于引发更大范围的思考,给其他学生以启发。

独立思考的表现第3篇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历来强调学习者必须注意学与思的统一。如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宋代教育家程颐认为“为学之道,必本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则更加突出了思考在学习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些至理名言至今对后人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综观世界各国教学大纲也无不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我国《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除了对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及四大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外,明确提出“要重视培育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中学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说,“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人”(爱因斯坦语)。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前提。

2 对独立思考能力的认识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表明个体能面对不同的情景、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技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要培养这种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去,并尽可能提高其参与度,其次是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最后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决定了其独立思考的程度具有相对性。一般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其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也就不断增强。也就是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逐步培养、构建并发展起来。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与人合作和会话,必定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途径

3.1 分类指导,提出独立思考的要求;教育学生,强化独立思考的意识。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以及统计、分析和判断,我们发现,独立思考与学习效果具有正相关关系。一般地,越是优秀的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就越好,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又转化为一种能力,从而为独立思考活动提供支撑和保证。为了形成这种良性循环,教学中对各类学生只有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采用的方针是: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应采用“放”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中等生应采用“激”的方式,为他们提供要求适中的问题,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中差生应采用“诱”的方式,多给一些鼓励和启发,形成独立思考的自我意识。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专家、学者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学有成就的事例,从历史的角度说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如在“数列与极限”一章的教学中,穿插了“高斯的求和方法”、“芝诺的悖论及其破译”等小故事,让学生在趣味情境中懂得独立思考的科学价值;在“复数”一章的教学中,结合数学的发展史,如无理数被发现的坎坷历程,让学生感悟独立思考的人格魅力。班会课上,让不断取得进步及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校友,介绍自己学好数学的经验,并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具体做法作详细讲解。从学习的角度说明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2 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创设情境,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从学生学习的五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抓起,把独立思考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以预习为例要求学生改浏览型为思考型,使预习成为有意义学习。我们的做法是通过问题串的形式,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再在课上作相互交流和提炼总结。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地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与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是游离于获得和运用知识这个过程之外,而是贯穿、渗透在这个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只告诉学生结论,而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会正确地思考,逐步构建起思想方法的体系,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作准备。以“复数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为例,随着学生在课上的讨论不断深入,师生共同构建起复数概念的知识结构,并在此解决的过程中,提炼出一些思想方法。

3.3 留有余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推迟判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否则,看似讲透,实则难以内化为学生的观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无法形成。因此,教学过程中,对于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以利于知识迁移;而对于一些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对比以及区别和联系,对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等,可以给学生留出余地,激发学生自己去钻研思考。以“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举例”的教学为例,我们的侧重点放在了问题结论的探求上,而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数学归纳法应用功能的理解。推迟判断是奥斯本智力激励法的一个原则,该原则的要点是限制在畅想和讨论问题阶段,不宜过早地作出判断和批评,要营造宽松的氛围,使讨论者在心理上具有安全感和自由感,不断诱发创造设想,最终使思维走向灵活、深刻和全面。

独立思考的表现第4篇

中学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和发展中学生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因此,如何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摆在中学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当前我国中学语文教学别是在班级授课制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一定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求异存同”的这种中学语文教学设想,并阐述这种设想在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目前我国中学生普遍存在缺乏独立思考的现象

所谓独立思考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自主运用自己的头脑进行能动思维的过程亦即在坚持观察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体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独立地能动地思维、认识的过程。当前我们的许多中学生却普遍存在着不愿思考、不爱思考、不主动思考等的不良习惯。常见表现有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考试作弊、缺乏减信等现象。

第一,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佳不只在中学生在大学生中都是普遍存在的。改革丌放以来在大学的中文以外系科都开设《大学语文》,以提高大学生的语文能力便是鲜明的事例。而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理想只有溯源到中小学。

第二,考试作弊现象近年来屡屡发生,这一问题困扰着不少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以反作弊为主题的研究也逐步地引向深入。许多研究者对学生作弊的形式、心态、作弊行为产生的思想根源及社会根源作了多方面的探究,并且提出了多种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教育和控制。但是,究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第三,诚信,简单地说就是诚实守信。千百年来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里的优良传统,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涤荡,人们发现,诚实在消退,拜金在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也不时侵蚀着校园,对学生的成长及教育带来了不利影响,诚信已经称为广大学生急需学习的课程。

当代中学生身系国家的未来,肩负历史使命。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考试作弊、诚信问题等这些现象与学生缺乏思维独立性有直接的联系。思维的独立性表现为独立进行思考、不盲从、不轻易受别人的暗示和影响,凡事自己动脑,认真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必须要建立一个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体制,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大力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求同存异的语文教学设想的提出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是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他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对学生基本方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是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这种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其实也正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要求。但这种要求恰恰又是班级授课制的一个缺点。那么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和班级授课制是不是就是鱼和熊掌的关系二者不可兼得呢?本文并不这么认为。首先,班级授课制有其它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班级授课制最早萌芽于16世纪的欧洲,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大教学论》。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尊定了理论基础。到了19世纪中叶,班级授课制已成为西方学校的主要组织形式。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请政府于1862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也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形式,它对大面积的普及义务教育、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产生巨大的功能和作用是其它教育组织形式不可替代的。所以班级授课制这种教育模式将长期发展下去。第二、班级授课制和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并不是对立的矛盾关系。前者是属于形式上的;后者更多指主观上的。他们不属于同一范畴,而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两个方面的对立和统一。再说班级授课制不排斥学生独立性的发展,它存在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的缺点,但可通过调整完善,使学生的个性可以完全的在班级授课制中得到发展和培养。我们中学语文教学要怎样调整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呢?本文提出了求异存同的中学语文教学设想。

求异存同这个词在汉语里是不存在的,本文是根据求同存异一词改变过来的。求同存异是当今人们常用的一个词,但查一查权威的《辞源》和《辞海》,里面没有收集这个词,可见它是后来产生的新词。最通俗常用的

三、求异存同设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在当前的班级授课制中做到对学生基本方面有统一要求,在发展方面给每个学生求异存同的要求的教学设想,如何在这种“求异”中做到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本文尝试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来阐述这种设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统一的基础要求和多样的发展要求

教师要摒弃一本书、一个教案、一只粉笔、一张嘴的重复和呆板的教学方式。从目前教材编制多样化的趋势和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来看,这种设想是可行的。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教材多样化的推行,全国共用一套统编教材的局面已被打破。目前,全国有超过70家出版社参与了教材编写出版工作,有超过180套各学科的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在全国发行使用。

学生接受知识、智力的开发、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开发者和研究者,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足以说明单纯知识传递的教育已不能再适应现行的中学教学,(上接第280页)

教材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对教师的这种要求已是势在必行。

(二)把演讲和辩论引入课堂

我们知道独立思考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自主运用自己的头脑进行能动思维的过程,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一种潜在的易老化的资源,思维能力并非生来就有,而是需要经过训练才能逐渐成熟、运用自如的。人的思维基础是社会实践,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主观世界,发展了思维。思维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同时,社会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正确与否的标准。演讲和辩论的过程正是四维的物化和外露的过程,它们为思维提了广阔的实践天地。演讲和辩论不仅能体现思维的实践性,而且能丰富思维的实践性,所以演讲和辩论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思维能力,开拓智力。\[3\]同时我国传统教材的表达——交流系统多以语文知识引领,听说和写作部分的编排大多重视有关知识的传授,而缺少表达交流情景的设计,以及方法策略的切实指导,也是多陈述性知识而少程序性知识。这也误导了我们部分教师和学生忽略语文教学中对语言表达的训练,把演讲和辩论引入语文课堂,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创设交际情景,重视表达交流实践活动的指导,针对学生表达交流的重要环节,进行有效的点拨。

四、结语

总之,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既是学生长期发展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判断,注意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提供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思维空间,学生就会乐于参与,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就会取得满意的效果。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叶上雄.中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山版社,2002,(24).

[4]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科学文献出皈社,2001.

[5]长厚粲.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6]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李小融.教育心理学新编\[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独立思考的表现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会独立

爱默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靠承袭别人的思想而活在世上,或墨守自己的主张而遗世独立,这都不是什么难事;然而,那种鹤立鸡群而独保自主之芬芳者,才是了不起的。”我们不能保证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佼佼者,但是希望教师在工作中学会独立,创新语文教学,教出专属自己的语文教学。下面笔者将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阐述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的独立教学。

1 学会独立教学

的确,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集思广益能让更多更优秀的教学经验和语文教师聚集在一起,且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教学信息,能够见识到更优秀的教学方法,能够接触到更为创新的教学方式。但是,为语文教师所忽略的是,这种方式方法是适合每一个集体的吗?是适合自己教学性格和学生性格的吗?这些经验和创新是其他教师根据他们的实际教学情况所得到的。他们经历了,实践了,改变了,总结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创新的、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但是这并不代表这种教学方式是通用的,也并不代表这种教学方式是万能的。因而,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学会独立教学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实际的。学会独立教学,我们才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做出对策。在面对语文教学时,每一位教师面对的情况都是有所差异。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性格、不同的学校风格,这些因素都是处于不断变动之中的。学会独立教学,教师才会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考虑到这些情况,才不会一味地套用其他教师的教学手法,才不会在教学中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学会独立教学,当遇到教学问题时,教师更多的时候会选择独当一面,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才会醒悟,才会发现一些新的教学信息。这就是教学中的创新,而就是凭借这样的创新,教师才有所成长,才更强大。当然,笔者并不反对教师的经验交流,关键是要学会将这种经验交流独立化,从中悟出一种专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东西。这才是达到经验交流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当然教师独立的性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让他们也学会独立,慢慢地脱离依赖。这也将是教师学会独立教学的一大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就是如此的广泛,教学知识,教育情感,影响性格,影响人生,这就是语文教师的魅力。

2指导独立学习

高中生经历了小学、初中的学习教育,他们开始渐渐地成长,也开始逐渐地成熟。在高中语文的教学阶段,教师不能再局限于教学学生语文的基础知识,我们还应当传递一些更重要的东西,一些能够让学生受益一生、学习一生的东西。这种宝贵的财富需要学生在独立学习中去体会,去领悟。因而,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下面笔者将从两个方面阐述关于指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的问题。

2.1独立完成作业

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起码的要求,但是确实也是实际教学工作中最为频繁的问题。高中语文的教学其实并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在他们看来,不管学习语文是否认真,好像语文知识水平并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确实,语文是学生从小就接触到的学科,从牙牙学语开始到现如今的语文系统学习。语文无处不在,语文穿梭在生活与课本中。学生认为就自己对语文的理解,足以应对作业、考试。因而,在处理语文教师布置的作业时,他们往往以一种不认真的态度对待。语文不同于其他的学科,例如数学作业中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但是语文的解答确是自由的、广泛的。很多的学生在面对语文作业时,他们觉得都差不多就这样,而且好像自己都会做。也因此,在完成作业时他们总是不愿意自己动脑筋,而是模仿其他同学的答案,然后交上去给教师评阅。面对这样的答卷,教师当然明了于心。其实往往这样的学生,他们在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上却存在问题。因为习惯模仿别人的东西,他们会忘乎了自己的思考方式。因此,在处理这样的学生问题时,教师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独自发挥。比如在学习诗歌鉴赏的时候,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就作者的思想情感提问,让学生口头阐述答案。这是一种及时的、独立的思考,不需要停留太多的时间给学生,给他们产生一种思想上的紧迫感。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又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关键是教师要借这样的机会让学生明白: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才能够在考试中独当一面。作业、学习并不像学生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只有设身处地地去学习、去做,才能明白其过程的演变,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东西。独立完成作业,并不是独立完成一份任务,而是独立完成了一份担当。

2.2独立完成思想

独立思考的表现第6篇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以及思政课的现状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的思政课同公办高等学校一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主渠道。独立学院除了具有其他院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外,还有许多特殊性,特殊性就在于与其他院校学生的差异上,这种差异性表现在:第一,在思想特征上表现为自我中心意识强,个性张扬,思维活跃。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强。第二,在行为习惯上表现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独立生活能力不强。社会上对学生的能力的认同还需要一个过程,由此产生对前途的迷茫感。第三,在追求目标和发展定位上,独立学院的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相对较低,学习习惯不佳,认识水平偏低,由此产生出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在未来的目标追求和发展定位上,没有更高的要求。

由于这些特殊性,独立学院的思政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给思政课提出了不同于一般院校的特殊的要求。独立学院相对于一本、二本院校,学生基础较薄弱,而且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高,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思政课也不例外。因此,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出发,探索出符合独立学院学生成长的教学新方法,以适应学生主体的需要,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但学生对思政课普遍重视不够。

1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存在逆反心理

每学期的最初几节课,思政课老师都是在和学生“拔河”,将那些持观望态度的,甚至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拉过来”。这样的“拔河”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有些学生开始两次课还充满热情,可几堂课的学习下来,就感觉到枯燥、乏味,于是开始逃课,甚至对思政课产生了排斥情绪。在他们看来,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其就业、立世的根本,思政课只不过是灌输一些空洞的不切实际的大道理,没有具体的应用价值。就业压力的增大更强化了学生的这种认识。学生对思政课采取“可有可无”、“无所谓”的态度,经常利用思政课的时间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2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目前,独立学院的思政课教师普遍年轻,素质参差不齐,尤其缺乏优秀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多数独立学院思政课大班上课,或周末上课,学生参与度不高,师生之间基本上没有互动,有的也是简单的提问与回答。这对于本来好动性很强的独立学院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另外,一部分高校在积极地摆脱母体束缚,尤其独立学院近几年招生规模的扩大,因此开始大量引进师资,部分教师刚从大专院校毕业后直接站上讲台,缺乏教学经验,教师继续进修、培训的机会很少。对于本来就比较单调的思政课来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也是被动地听、消极地看,效果如何,可想而知。这些都给独立学院的思政课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思政课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关系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大计。

二思政课改革应坚持的原则

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我们要坚持如下原则:首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这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要求。二是坚持“三贴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这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完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内容,创新方法手段,这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强大动力。四是加强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师队伍建设,既出成果又出人才,这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环节。五是加强宏观指导,建立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推进工作的合力,这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坚强保障。

三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学的措施

1独立学院思政课建设的基础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之关键。独立学院在起步之初的一段时间,没能形成自己的师资队伍,是以外聘教师为主、专职教师为辅的教师队伍模式。这样的师资队伍的构成一方面不利于教学管理,另一方面教师队伍不稳定,保证不了教学质量。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独立学院要通过多种途径,以高标准严要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首先,采取专家推荐、自主招聘等手段,逐渐形成一支年龄、职称、学历、专业结构都相对合理的自有思政课教师队伍。二是从母体院校聘请高学历、高职称、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承担思政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并指导独立学院的青年教师。三是提高教师待遇,这是保证思政课教师队伍稳定的关键。

在这支教师队伍形成过程中,独立学院要下大力气加强教师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建设。首先,思政部教师要政治素质高。其次,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都要主讲两门以上课程,这两门课程学科关系并不大,这就极大地分散了教师的精力,制约了业务上的提高。有些院校在教学课程上进行了改革,改变了以往一个教师同时主讲两门课程的做法,根据每个教师的专业出身,明确了各自的专业方向,根据专业方向重新确定担任的课程,并鼓励教师沿着自己的学科和专业方向发展。通过这些手段,能激发教师的钻研精神,带动业务素质的提升。

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公立院校相比较,教学投入、敬业精神、奉献意识等都很好,学历也不低,教学水平甚至高于其他很多课程的任课教师,但最大的差距就是学识水平上。不仅表现在科研能力上,还表现在学术意识、学术态度上。学识魅力、人格魅力都好的教师通常教学效果是好的。教师魅力在思想政治课中具有感染和影响学生的重要作用。

2独立学院思政课建设的途径是把课程建设和日常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把课程建设融入到日常教学实践中,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等教学环节入手。就教学内容来说,虽说思政课不能编写适合独立学院的教材,但这不等于教学死板,照着国家教材照本宣科。独立学院有着自身的特点,学生思想活跃,基础知识相对较弱,这就要求独立学院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用人格的力量感染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用生动的形式吸引人”是思政课教师更是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温暖学生心的成熟教学形式的具体运用。就教学方法来说,独立学院思政课相对于其他公立院校更应强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媒体教学是改变思政课授课现状的需要,可以改变内容形式单一、偏离教学目标、师生不互动、学生不思考等状况。现代教育手段运用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要能运用具有独立学院特点的“案例分析法”、“演讲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等。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加鲜活,深得学生的欢迎。各类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当然,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应贴近时代、贴近国情和社情、贴近学生。因此,教师应将现实生活中非常有影响的、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鲜活事例引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独立学院思政课建设的保证是规范考评体系、创建评估机制

高校思政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而且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和思维方法,去认识社会,指导实践。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精神,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在成绩结构上,为了提高学生对平时学习的重视,部分独立学院已经把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由3:7改为4: 6。近几年独立学院的学生考研的热情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对思政各门课程的考试也要进行较大改革。首先,在考试题型上,要改变以往的模式,参考考研试题的类型出题。加强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在试题的内容上,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特点,强调运用基础知识,避免一些深奥的大道理。领导多次强调用鲜活的语言来宣讲科学的道理,就是要用“大白话”讲“大道理”。学生对“大道理”反感,并不是由于对道理不接受,而是对这套话语系统反感,这种语言的表达强调无论何时何地的绝对准确和全面,其结果就必然是生硬呆板。当然,鲜活的语言仍然是形式上的东西,重要的是把道理讲清,而讲清道理的最好办法是抓住本质。课堂之外,邮箱、博客、工作室都应该成为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们互动的平台,教师要成为学生们的引路人和知心人,这会改变学生们对思政课教师的既有印象。

参考文献

[1]李延生,刘婕.新时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和有效性的思考[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14-15.

[2]李素丽.新形势下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1).

[3]罗二平,孙玮.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36):107.

独立思考的表现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独立思考; 养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被日益暴露。其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采用灌输式数学教学模式的现象尤为突出。更为可怕的是,有些一线教师对此现象的危害认识模糊,甚至产生偏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呢?又将通过何种途径来进行养成呢?以下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简略的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养成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独立思考能力,就是在不借助外界帮助的情况下,通过思考者本身的探索和思考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不仅仅是孩子必须的能力,也是一种需要在教学中培养的习惯,尤其是要学好数学的孩子,这种习惯必须从小学数学教学就开始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让他们独立思考,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这种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是我国教学目标的重要要求。根据国家教委的相关规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包括三方面内容。其一,全面培养在校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增进学生智力水平;其二,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与独立思考能力;其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将独立思考提升为自觉学习行为等。由此可见,独立思考能力是我国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其次,培养小学生独立的数学思考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从育人的角度来看,小学数学教学不单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基础是要有良好的独立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根据课堂的实际状况,培养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现象分析

目前,在我国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欠缺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其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主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现象分析。多年来,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偏重于接受式学习。教师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标,学生则以应付考试为目的。这样一来,在课上,教师控制着课堂,掌握着标准答案,成为整个教学的权威;在课下,课本和参考书充斥在整个自习环节,成为盲目抄写和记诵的标准。学生只能依赖于教师,服从于教师;只能依赖于课本,服从于课本。长此以往,学生们就只能主动放弃独立思考,成为一名甘愿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好学生”。

(2)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现象分析。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人们往往只是片面地追求分数和升学率,不断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经了解,目前小学生每天要学习 3 到 5科课程,用时高达十来个小时。一天下来,超负荷的课业负担使他们疲惫不堪,根本没有时间去独立思考。这就在客观上产生了一种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的现象。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途径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条件越来越高。是否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更是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体现。那么,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1)创设以学生为主角的民主式数学教学氛围。通过上文分析可知,灌输式、接受式等小学数学教学形式严重阻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和发展。之所以如此,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小学数学教学形式的教学氛围呆板、不活泼,全部是以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让小学生在数学教学领域中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就必须要创设以学生为主角、民主、活泼的数学教学氛围。

(2)选取新颖有趣、结合实际的数学教学内容。经调查,84% 的小学生认为目前的数学学习内容枯燥无味,不能很好地提起学习兴趣来。然而,数学却是来源于生活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挖掘出新颖有趣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比如,在教授 10 以内加减法时,可以根据每个数字的特殊性,充分利用学生身体中的数字(如手指等);在教授100以内加减法时,就可以利用算盘、火柴或自制小模型等一些道具,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营造活跃的校园课下数学文化探讨模式。校园课下数学文化探讨模式应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增强智力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实际数学知识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探讨模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课下数学活动小组。在每个小组中,设一到两名联络人,负责组织小组活动。小组所探讨的数学内容应由小组的成员集体挖掘。教师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小组活动情况进行启发、指导和检验。

数学课“应多给学生一点儿思考的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环境,让学生的思维默默地在数学课中得到发展。这样学生经过自己成熟的考虑,发言才会有质量,才会真正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独立思考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关键,也是数学教学的传统。独立的见解是智慧的花朵,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思维驰骋的天地,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增添一种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独立思考的表现第8篇

一、“主宰者”与引导者的关系

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唯一的主宰者,而更多是在扮演组织引导者、共同学习者的角色。但是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理解存在着偏差,他们简单地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必须从原来保姆式的角色转变到现在放牧式的角色,表现为教师在学生遇到困惑甚至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时,该出手时不敢出手。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时,出示了100个和尚吃100个馒头,大和尚一人吃3个,小和尚3人吃一个,求大、小和尚各多少人?教师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主动探究,快下课了,学生才理出这道题的思路,然后草草收场。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与学生引导和点拨,把握好时机,什么时候“主宰”,什么时候引导,在课堂中可以放手,但不能放任。

二、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要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与学最大程度的“双赢”。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两者不可偏废,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各有其功能,切勿提倡一种而去否定另一种,只有这样才能构造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能给予学生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团结合作、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表达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看法,了解和借鉴他人的想法,使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在争论中启发,不仅能充分表现自我,而且还能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彼此兼容互补,相得益彰,最终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的目的。知识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要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积极操作、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才可能有效。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合作学习已经变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效率不高。合作学习还停留在那种华而不实的热闹场面,只能听见轰鸣声,很难找到倾听者。在最后代表小组陈述意见时,也只是简单的问答式陈述。

2.形式单一。合作学习还停留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几种形式上。

3.忽视数学思考。有些课从一开始就合作学习,一直到下课还是合作学习,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是少之又少,人为地导致了一部分学生跟风。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丰富合作学习的形式。除了采取同桌合作、小组合作之外,还可采取学生与教师合作、学生与电脑合作等形式。只要双方能有效互动,就是成功的合作。

2.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学习的基本手段,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课堂上,学生通过倾听可以从教师的言语中和同伴的言语中获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