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作物资源调查方法

农作物资源调查方法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7 15:35:10

农作物资源调查方法

农作物资源调查方法第1篇

一、总体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目标,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抓好源头防范,注重风险管控,全面排查调查,有序治理修复,加强跟踪评估,强化监管执法,严格考核问责,健全长效机制,推进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努力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年度工作目标

总体要求:全县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全县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取得明显成效,“政府主导、市场驱动、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全县土壤污染防治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

主要目标:到2020年底,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管控。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深入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1.积极配合省市做好全国人大《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准备。根据市上工作安排,做好执法检查相关工作准备。对照《土壤污染防治法》分解各条款部门职责,组织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情况自查,梳理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中的薄弱环节。(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和草原局等参与)

2.对标冲刺《土十条》各项目标任务。组织开展《土十条》和“十三五”终期考核自查评估,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全面梳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各项目标指标和工作任务,重点推进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等工作,全力冲刺“十三五”土壤污染防治重点目标任务完成。落实生态环境部《关于按季度调度<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环办土壤函〔2019〕751号)和市级安排,市生态环境局分局配合市上做好“土十条”实施进展季调度和报表报送工作。(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等参与)

(二)努力夯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础

3.继续做好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持续做好调查对象核实增补与基础信息调查质量提升工作,配合市上选取的代表性地块开展试点工作。2020年9月底前,配合市上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分析测试、数据上报、审核与入库。(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等参与,各乡镇、县西城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乡镇、县西城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落实,不再列出)

4.加强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结合市上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和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继续做好国控点位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完成省控点位布设工作,建立覆盖县域内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加强数据共享,发挥土壤环境大数据在污染防治、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参与)

(三)加快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

5.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贯彻落实《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实施方案》(甘农科发〔2019〕3号),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在前期试点工作基础上,全面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2020年底前将划定结果上报有关部门审定,数据上传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分类清单,绘制耕地土壤环境类别划分结果图件,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报告。(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参与)

6.积极推进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对安全利用类耕地,以农艺措施为主,重点推广“低积累品种+水肥科学管理+酸碱调节”、“低积累品种+原位钝化(固化)”、“秸秆离田+深耕深翻+土壤调理剂施用”、“超积累植物与低积累作物轮作(间作)”等安全利用模式;对严格管控类耕地,以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为主,重点采取调整种植结构、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划分、退耕还林还草、轮作休耕等风险管控措施。(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参与)

7.加强优先保护类耕地建设管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向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地区倾斜,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项目不得占用。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严格控制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铅蓄电池等行业企业,防止对耕地造成污染。(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参与)

8.加强林地草地园地土壤环境管理。按照《农药管理条例》要求,严格控制林地、草地、园地的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完善生物农药、引诱剂管理制度,加大生物防治比例,减少农药使用量。优先将污染牧草地集中区域纳入禁牧休牧实施范围。全面开展林地、园地产出食用农(林)产品质量检测,发现超标的,要采取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县林业和草原局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参与)

(四)严格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

9.加强未利用地环境监管。按照科学有序原则开发利用未利用地,防止造成土壤污染。拟开发为农用地的,县政府要组织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评估;不符合相应标准的,不得种植食用农产品。要加强纳入耕地后备资源的未利用地保护,定期开展巡查。依法严查向河道、山区等非法排污、倾倒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对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影响区域内未利用地的环境监管,发现土壤污染问题的,要及时督促有关企业采取防治措施。(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县公安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参与)

(五)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10.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推动实施《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继续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养殖生产清洁化和产业模式生态化,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提升农业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加快解决农业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

11.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制定《县2020年度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工作方案》,继续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继续实施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加大新肥料新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推进秸秆养分还田,减少化肥用量。开展新型农药引进、筛选、试验、示范、推广,推荐适宜高效低风险农药新品种及配套使用技术,优化农药品种结构,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风险。2020年,实现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利用率达到40%。(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林业和草原局参与)

12.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继续贯彻《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严格农膜市场准入,大力宣传落实国家地膜质量新标准(GB13735-2017),指导农业生产者合理使用农膜。加强农膜市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生产和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农膜的行为。创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积极开展废旧农膜捡拾回收机械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易回收地膜的示范推广,推进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2020年,全县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力争实现废旧农膜全面回收利用。(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管局等参与)

13.严控畜禽养殖污染。推动实施《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草畜资源条件、土地对畜禽粪便消纳能力等,优化调整畜牧业生产布局,协调畜禽规模养殖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促进科学使用。加强禁养区监督管理,禁止在禁养区内审批新建养殖场(小区)。新(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合作社)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2020年,力争全县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财政局等参与)

14.减少生活垃圾污染。坚持“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配套设施共享、城乡统筹治理”原则,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协调机制,通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试点,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继续推进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县住建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水务局等参与)

(六)切实加强源头预防和监管

15.做好重点行业企业环境管理。更新2020年度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名单,督促重点监管企业按照《土壤污染防治法》《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落实“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设施防渗漏管理、有毒有害物质地下储罐备案、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工矿企业自行监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控、企业退出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等8项制度。同时,将重点监管企业相关土壤污染防治义务在排污许可证中载明,建立在产企业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预防机制。(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工信局参与)

16.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治。推动落实《省涉重金属重点行业污染防控工作方案》,落实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措施。进一步规范涉重金属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完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控制制度。推进涉重行业企业隐患排查和污染治理,严厉打击涉重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执行涉重金属相关行业准入条件,推行涉重金属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技术,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生产技术和工艺,继续淘汰涉重金属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发改局参与)

17.做好涉镉污染源排查整治。按照“边查边治、以治为主”的原则,持续推进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污染源排查整治,努力切断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农产品的途径。(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粮食局参与)

18.规范工业废物处置过程。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引导有关企业采用先进适用加工工艺、集聚发展,集中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继续落实国家清废行动有关要求,结合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等指出问题整改,进一步摸排工业固废堆存场所存在的问题,消化问题存量场所,巩固整治成效,建立长效机制,2020年底前完成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工作总结。(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参与)

19.严格土壤环境监管执法。将土壤污染防治作为环境监管执法的重要内容,严厉打击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违法违规存放危险化学品、非法运输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及有毒有害物质、非法处置危险废物、不正常使用污染治理设施、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行为。(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工信局、县公安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参与)

20.加强灌溉水水质管理。灌溉用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加强农业灌溉用水水质监测,重点对黄灌区灌区水进行抽查监测。对农田、蔬菜基地、果园灌溉水水质超过《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的,增加监督监测。(县水务局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参与)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发挥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统筹推进落实省、市和我县土壤污染防治的决策部署,研究解决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重大事项。贯彻落实《省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办法》,完成2020年度实施情况自查评估。(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和草原局等参与)

(二)定期开展工作调度。各牵头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推进工作任务开展;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本计划,制订本年度工作计划,落实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节点,完善保障措施,并分别于6月25日、12月25日前将辖区内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及证明资料反馈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要抓好统筹协调,对资料汇总整理,将年度工作完成情况报县政府和市上有关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和草原局等参与)

(三)加大资金投入。各乡镇应按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土壤污染防治年度目标任务按期完成,支持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调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县财政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务局、县林业和草原局等参与)

(四)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积极推广土壤污染防治先进技术装备,对易推广、成本低、效果好的适用技术加大推广应用。(县科技局牵头,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农业农村局等参与)

农作物资源调查方法第2篇

关键词:水环境调查 污染溯源 污染源台账 水环境监测

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5(a)-0128-03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而水环境则是根本[1]。为深入实施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2017年实施方案》和《北京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配合《北京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7年重点任务分解》中关于水污染调查、溯源、建立台账等工作内容,此次通过现场调查、现场监测、实验室监测等多维度对北京某镇水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

1 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的目的如下:

(1)摸清当地水环境主要污染物来源、污染物种类,掌握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乡镇沿河排污口及乡镇内沟渠分布,绘制水环境污染地图及重点水环境风险点分布图,摸清“水污染家底”,建立污染源台账。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

(2)通过调查监测,计算出污染物贡献当量,进而核算出对河湖水系断面的影响。

(3)针对镇的生产、生活特点、污染源的类型,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采取污染源综合规划与综合整治措施建议。

(4)为采取水污染普查、抽查、第三方核查等方式进行监督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5)为强化属地管理,为各级“河长”落实“三查、三清、三治”提供支持与保障,做到有据可查,心中有数。

(6)通过水环境调查,初步形成“十图十六表一报告一台账”的成果体系,真正让主管部门做到“心中有图表、数据,手中有报告、台账。”

2 调查范围及方法

此次调查范围包括北京某镇生活污染源(以下称:“生活源”)、农业污染源(“农业源”)、工业污染源(“工业源”)。

生活源调查内容包括各村户籍人口数量、人均用水量和污水理设施等信息;农业源调查范围包括耕地面积、耕种作物、养殖业种类、清粪方式等;工业源调查内容包括排水量、生产材料、生产工艺、末端污水处理工艺等信息。

此次调查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以下简称“排污手册”)和《河流生态调查技术方法》设计调查表及方案,采用抽样调查与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和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

3 核算方法

3.2 农业源

3.2.1 种植业

种植业污染源核算需要施肥量、农药量、降雨量及降雨次数等信息,调查期间未降雨,不符合核算条件,因此此次暂未对种植业污染源进行核算。

3.2.2 畜禽养殖业

首先,需要确定畜禽的饲养方式(规模化养殖、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户);然后,确定需要查找的区域,在相应区域内查到相应畜种(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在相应畜种下再查到相对应的饲养阶段;最后,根据粪便收集处理利用方式,并仔细阅读相应注意事项,确定排污系数。

3.2.3 水产养殖业

根据水产养殖业负责人提供的养殖增产量信息进行污染物核算。

3.3 工业源

此次调查的北京某镇工业源仅做原材料加工,不排放生产废水,仅排放生活污水,因此此次工业源污染物排放量按照生活源(第三方产业)污染物排放核算。

4 监测方法

水文情况调查及历史数据分析等都只是提出了污染原因可能的猜想,而最终确定污染原因还是需要开展现状的加密监测证实污染原因、再现污染过程[2]。

4.1 布点和采样

监测布点和采样依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和现场情况进行布点监测。

4.2 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

4.2.1 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pH值、悬浮物、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总磷、总氮及流量[3]。

4.2.2 监测频率和周期

监测频率及周期:每6 h1次,连续监测1 d,每个点位每日监测4次。其中污水处理站水量现场不具备监测条件,当日水量数据由处理设施运行单位工作人员提供。

5 水环境调查监测方案

工作流程如下。

第一阶段:收集资料。通过相关部门配合,收集相关资料,资料包含镇行政区划基本资料、水文资料和已知的各类污染源台账等。

第二阶段:制定调查监测方案。根据收集的已有资料,制定调查表和调查方案。调查对象包括排放污染物的生活污染源(以下简称“生活源”)、工业污染源(以下简称“工业源”)、农业污染源(以下简称“农业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第三阶段:开展监测工作,根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和现场情况进行布点监测。

第四阶段:调查监测结果汇总。核算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编制水环境调查监测报告;建立污染源台账;绘制排水沟渠分布图及污染源风险点分布。

6 调查结果

(1)基本信息。

北京某镇是一个平原区典型村镇,行政总面积33万公顷,行政管辖18个行政村等。

(2)污染源调查。

此次已调查18个行政村,调查对象共142个,涵盖生活源、农业源、工业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3)流域调查及黑臭水体溯源。

根据排水沟流经范围分为5个流域并确定了污水来源,同时,对镇内的黑臭水体进行了溯源。

7 核算结果

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结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生活源。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统计室的《生活源产排污系数》(修订版)对生活源污染物进行核算。对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及动植物油进行了污染贡献比例计算。

(2)农业源。

结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统计室的《生活源产排污系数》(修订版)和《农业技术经济手册》对农业源中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进行核算。种植业污染物排放发生在施肥期降雨后,水产养殖业污染物排放发生在换水期间,此次主要核算农业源中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

(3)潜在风险污染源。

①种植业。

现有耕地经施肥后,通过大雨冲刷耕地,产生面源污染,污染物径流进入村内排水沟,最终汇入洳河。

②水产养殖业。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投放的饲料残余和鱼类排泄物形成的污染物对水体、池塘底泥等也造成了污染,使得养殖水体日趋富营养化,换水期对周边排水沟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危害。同时也核算了各流域年污染物核算排放量及贡献比例以及不同污染源污染物排放贡献比例。

③无人机航拍。

无人机用于环境监测主要是以遥感(UAVRS)技术作为航空遥感手段,具有续航时间长、影像实时传输、高危地区探测、成本低、高分辨率、机动灵活等优点,是卫星遥感与有人机航空遥感的有力补充,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其利用高分辨CCD相机系统获取遥感影像,利用空中和地面控制系统实现影像的自动拍摄和获取,同时实现航迹的规划和监控、信息数据的压缩和自动传输、影像预处理等功能,可为环境监测部门及环境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并可满足环境应急响应的需求。在此次水环境调查中使用了无人机航拍洳河流域周村段的排污口状况以及周村内的排水沟渠分布,图像和视频清晰,定位准确,大大提高了效率,对不具备现场调查、监测条件的地域做了有力的补充。

8 成果提交

此次水环境调查分析结束后提交的成果包括以下几方面:(1)行政区划图;(2)污染源调查表;(3)污染源分析统计图;(4)污染源台账;(5)污染物排放系数汇总表;(6)污染源核算结果与贡献比例表;(7)集中污水治理设施基本信息表;(8)集中污水治理设施、排水沟渠、监测点位分布图;(9)水质、水量监测数据表;(10)黑臭水体溯源调查报告。

9 评价建议

(1)生活源污染物排放管理。

“十三五”期g,北京将适时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探索完善低值可回收物补助政策;并逐渐提升垃圾处理能力。生活源为重要污染源之一,建议有关部门将居民生活和第三产业产生的生产垃圾、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等进行分类回收、收集、运输及处理。

(2)畜禽养殖业规范化管理。

①推进各流域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建议镇内农业部门加快推进各流域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2010年农业部颁发的《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指出: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有利于增强畜禽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禽产品供给安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从源头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控制,提升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有效提升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疫病风险,确保人畜安全;有利于加快牧区生产方式转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有利于畜禽粪污的集中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禽养殖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②合理布局,源头控制。

建议优化畜禽养殖户布局,加快散养户向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模式转移,实现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治理。定期开展畜禽粪便综合养分管理培训,对提高畜牧养殖业与种植业科学合理发展水平,指导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③农牧结合,循环利用。

建议从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农牧结合制度创新入手,落实畜禽养殖生态消纳地,鼓励引导企业发展有机肥、沼气等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加快推进区内畜牧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步伐。

④明确职责,强化监管。

建议采取水污染普查、抽查、第三方核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形成水务、环保、农业等部分的联动联合执法。环保部门作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责任部门,要严格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要求,进一步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加大检查、处罚力度,确保养殖废弃物得到有效治理,规定养殖场污水要达标排放,取缔超标排放污水的养殖场。

(3)与“河长制”的紧密结合。

多年的河湖环境治理的经验是:水环境污染表象在河道,根源在岸上。如果污染源不得到有效治理,水务部门即使再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水环境质量也很难有质的飞跃。“源头治理”是实现水环境质量大幅提高的唯一途径。水务部门能管河里,管不了岸上,改革创新现有管理体制,才能真正实现源头治理。依据2016年6月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实施河湖生态环境管理“河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河长制”破除了原有水环境管理条块分割的局面,建立起了水环境属地化管理制度,实现了河道里和河岸上责任统一,最终达到“源头治理”的目的。

①落实“三查”责任:一是严查污水直排;二是严查垃圾乱堆乱倒,责任到人;三是严查违法建设,建立工作台账,制定整治方案,逐步予以拆除。

②落实“三清”责任:一是清河岸。加强河岸湖岸用途管控,全面清理河湖管理保护范围以内的低端业态,有序退出农业种植、养殖;二是清河面;三是清河底。做好河湖水质水量监测工作。

③落实“三治”责任:一是治理黑臭水体;二是治理河湖面源污染;三是治理河岸湖岸生态环境。

此次通过调查、监测和系统分析等手段,摸清家底,识别北京某镇主要的水环境问题,提供检测、分析和建议,实现水环境的数据化、精细化管理,对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规划,有效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环境监管和执法水平等均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呼小洲.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调查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6(1):20-22.

农作物资源调查方法第3篇

关键词:秸秆焚烧;大气污染;秸秆利用

Abstract:Open burning of straw caused serious pollution of air. And people's normal life and normal production are affected by this kind of air pollution. Open burning of straw becomes a difficult social problem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s carri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 the northeast region of Anhui province for surveying rural open burning straw in July 2015. We found the mainly types of open burning straw are wheat straw and rice straw; the main reason of open burning straws is that villagers can get benefit maximization; the only solution of open burning straws is finding new profitable way in straw utilization.

Keywords:open burning straws;atmospheric pollution;straw utilization

1. 引言

秸秆是指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农作物成熟脱粒后剩余的茎叶部分[1],其中水稻的秸秆常被称为稻草、稻藁,小麦的秸秆则称为麦秆。秸秆曾经是重要的资源,通过调查了解,农民曾经对秸秆进行过充分的利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2]:① 烧柴。在煤、电、天然气没有普及之前,秸秆是农民生活的必需品,这也是秸秆以前消耗最重要的途径。虽然也是焚烧,但长期小剂量的燃烧并没有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② 动物饲料,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消耗途径;③ 制作生活用品,例如编织坐垫、床垫、扫帚等家用品,甚至用于制作简易房屋的屋顶等。

中国近二十年来由于煤、电、天然气的普及,以及人民对生活卫生条件要求的提高,秸秆不再被作为燃料。同时,由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务工人员进城,农村劳动力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秸秆回收利用从经济上变得不划算。为了及时播种和避免秸秆影响种子发芽率,多地农民直接在田地里燃烧秸秆,引发了一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持久战,成为中国近年来最受关注,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3]。近些年来,在秸秆集中焚烧的6月和10月经常安徽省全省大范围的出现雾霾天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4],对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从原来简单的环境问题变成了复杂的社会问题。为了了解安徽省这些秸秆焚烧的现状,作者团队秸秆集中焚烧后的七月对安徽省东部主要的农产区进行了走访调查。提供客观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与村民的访谈了解其真实情况,为进一步研究秸秆焚烧后残留物与地表水相互作用对土壤的影响以及预防空气污染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2.1 调查区选择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土地面积超过400万公顷,实际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600万公顷以上(两季作物),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其中,玉米、小麦和水稻这些产生秸秆的作物种植面积大约总面积的90%[1]。安徽北部地区是小麦、玉米和水稻的重要产区,也是秸秆焚烧情况比较严重的地区。本次调查全面覆盖了安徽东部的地级市(如图1所示),所调查的地区较广,调查结果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安徽省东部地区秸秆焚烧现状和焚烧的原因。

2.2 问卷设计及内容

2.2.1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以安徽省东部地区为调查目标而进行的,调查问卷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受访农户的基本信息,农户焚烧秸秆的现状,及农户对秸秆焚烧问题的认识、感受和解决办法。问卷针对这三个方面,共设计了20个问题,其中第一部分共4个问题,是农户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第2部分为11道选择题,主要是调查农户焚烧秸秆的种类,焚烧带来的影响及对政策法规的了解;第3部分由5道问答题组成,主要针对农户秸秆焚烧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2.2.2 调查结果整理

本次调查随机走访了110户农民,少部分人中途因各种原因中断,其中有101户协助完成了调查,并且这些问卷全部可辨,问卷回收率和可辨率达到92%,能够有效反应所调查问题的真实性。然后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在统计和分析时,仅统计回收的问卷,未完成的问卷数据作废。

3. 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受访农户中男女比例为53∶47,年龄分布区间为25岁~60岁。受访者90%为农民,8%为个体,2%为其他职业。受访者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75%),另外有11%是小学文化,7%以上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其余是文盲。所调查的农户情况基本上可以代表安徽东北部地区农户的整体情况。

3.2 调查结果的情况与分析

调查表明,101户农户的问答情况如下,11个选择题的统计结果见表1。5个问答题总结如下:

(1)为什么非要焚烧秸秆,焚烧秸秆给您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几乎所有的问卷给出的答案都是方便,残留的秸秆对下一季庄稼的种植有较大影响,机械粉碎的秸秆影响发芽率,焚烧可以彻底的消除秸秆的影响,同时操作又极其简单,省时省力。同时,有32份问卷讲到焚烧秸秆可以增加土壤肥力(31.6%)。

(2)给多少钱,你愿意将秸秆收集起来出售?现在的售价是多少?

给出的价格区间在50~200之间,也有少部分人表示给钱就卖(7份,6.9%)。现在一亩地的秸秆售价在100元左右,然而多数情况下是有价无市,即没有人愿意收购秸秆。

(3)秸秆焚烧是一直都有的吗?在此之前秸秆被做什么用。

秸秆焚烧是近些年才有的,调查问卷给出的年代区间为1998~2007。焚烧之前,总体上是进行利用。多数用作烧柴,少部分当作饲料等进行利用。

(4)现在的种植面积同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除了种植秸秆植物(小麦、水稻和玉米),其他还种植什么?

89%(90份)的被调查者表示种植面积没有变化,另外的11%(11份)认为种植面积有减少。除了种植小麦、水稻和玉米以为,还种植油菜、大豆、芝麻等。

(5)有没有想过种植其他作物?

有33份(32.6%)问卷的结果显示有想种植其他作物,作物种类包括草药,青菜,果树,烟草等。

4. 讨论

4.1 探讨秸秆焚烧的原因

通过调查了解,焚烧秸秆的种类主要为小麦和水稻,如图2所示,这两种秸秆占焚烧秸秆的88%,原因是这两种秸秆难于利用,玉米等作物的秸秆相对来说比较好利用,一般可以利用。对于焚烧秸秆的态度,有半数以上的人觉得不是好办法(如图3所示),并且有82%以上的人认为秸秆有一定的价值(表1)。然而,仍然有11%的人认为焚烧秸秆是好办法,有66%的人烧过或者曾经烧过秸秆(表1),并且多数人(77%)都认为焚烧秸秆对自己的生活有不利影响(表1,图3)。同时,国家的大力宣传[3]也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三分之二的调查者表示知道禁止焚烧,同时对我国的相关法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图3),因此法律意识淡薄不能完全解释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事实。

然而为什么,秸秆焚烧屡禁不绝,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秸秆在漫长的利用过程中被作为燃料也是被焚烧,也就是说焚烧本身并不是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产生问题的原因是集中焚烧。为什么会集中焚烧,有些人认为秸秆之所以被焚烧有以下几个原因[1,2,5~7]:① 机械收割导致留茬较高,不得不焚烧;② 劳动力不足,由于大量人员进城务工,导致的劳动力流失;③ 缺乏合理的利用技术;④ 缺乏宣传和正确引导等等。我们研究小组通过调查研究,认为这主要是个经济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秸秆低廉的价格(有些地方甚至有价无市)和高昂的人力成本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在经济上高效的利用秸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4.2 秸秆焚烧问题解决方法的探讨

在进行调查之前,我们查阅了相关文献[1,2,5~9],并且总结了国外常用的办法。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将这些办法同农民进行交流,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

(1)秸秆还田,做生物肥。秸秆还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打碎还田,另一种是发酵后还田。第一种方法经济方便,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大块秸秆影响下一茬作物的种子的萌发;第二种方法是秸秆利用的好方法,但是费时费力,成效不明显。日本的先进做法是直接将植物秸秆粉碎深埋,这种方法可以作为参考和借鉴。

(2)作为能源,燃烧利用。利用植物秸秆发电或者利用作物秸秆生产乙醇作为汽车动力,这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实现生物再生能源的再利用,既能解决秸秆难处理问题,也有利于生态平衡发展。然而现阶段能源利用在经济上还不可行,特别是煤炭价格持续低迷,如果实现秸秆的生物能利用,需要政府进行高额补贴。

(3)作为饲料,发展养殖业。植物秸秆直接作为饲料难以消化,特别是小麦和水稻的秸秆,做饲料效果很差。现在一直流行的方法是青储,但是作为青储将影响粮食产量,虽然是优良的饲料,但是代价也很高(粮食收成减产甚至没有收成),很难推广。同时,利用植物秸秆培养食用菌是一个研究方向,然而这个方向不可能完全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培植食用菌需求的秸秆量与秸秆的产出量相差太多。

现有的问题是秸秆这种可利用的资源如何再利用的问题。找到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可行的办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高压禁烧的办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秸秆得不到合理的利用,最终只能是浪费,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会有人抱着侥幸的心理焚烧。科技创新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找到合理的途径,让农民得到实惠,让生态更加文明。

5. 主要结论

(1)秸秆焚烧的种类主要是小麦和水稻,原因是这两种秸秆难于利用。

(2)秸秆焚烧最主要的动力是经济原因,并不是法律意识淡薄。

(3)秸秆焚烧最终的解决办法是科技的进步或者政府提高补贴。

参考文献:

[1] 王晓斌.安徽省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及农业利用方式的调查[D].2013,安徽农业大学.

[2] 徐秀娟,吴.安徽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综合利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1(02):39-43.

[3] 徐尚勇,张鹏,朱玉宽.秸秆禁烧困局[N].绿色视野,2012,08:6-17

[4] 王书肖,张楚莹.中国秸秆露天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时空分布[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8,3(5):329-333.

[5] 王亚静,毕于运,高春雨.中国秸秆资源可收集利用量及其适宜性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9):1852-1859.

[6] 刘丽香,吴承祯,洪伟,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进展[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6,2(1):75-80.

[7] 李正东,李懋潘,根兴,等.作物秸秆还田的新问题――对河南商丘地区农民的问卷调查[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2):204-208.

[8] 陈新锋,对我国农村焚烧秸秆污染及其治理的经济学分析――兼论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生产要素的工业替代[J].中国农村经济,2001,(02):47-52.

农作物资源调查方法第4篇

一、普查意义和工作目标

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市情调查,是了解污染源数据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等一系列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搞好污染源普查,准确了解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有利于正确判断环境形势,科学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有利于有效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提高环境监管和执法水平,保障国家环境安全;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本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目标为:

(一)全面掌握全市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费用等情况,为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二)建立全市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促进污染源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础。

(三)提高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能力,健全各级环境统计、监测、监督和执法体系。

(四)通过普查工作的宣传与实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污染源普查,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年12月31日;

时期资料:*年度。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

污染源普查对象为我市范围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1.工业源

主要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为提高普查效率,节约成本,本次普查充分利用现行环境统计基础,将工业源普查对象划分为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两部分,分别进行详细调查和简要调查。

重点污染源的范围是:(1)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2)11个重污染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3)16个重点行业中规模以上企业。(11个重污染行业及16个重点行业名单详见附件)

一般污染源是指工业源中除重点污染源以外的工业企业。这类企业数量多,且大部分规模小、污染物排放总量少、企业填报能力差。对这类污染源进行简要调查。

2.农业源

普查对象包括第一产业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

农业污染源普查主要针对粮食作物(包括谷物、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包括水果、花卉、油料、茶、棉、烟草、中药材等)和蔬菜作物(包括叶菜类、瓜果类、茄果类、根菜类、豆类、花菜类)等主要产业,开展施用肥料、农药和农膜的污染调查。

畜牧业污染源普查以舍饲、半舍饲规模养殖为调查对象,针对猪、奶牛、肉牛、蛋鸡和肉鸡等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和污水展开调查。

渔业污染源普查以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围栏养殖、滩涂养殖、工厂化(场)养殖中的鱼、虾、珍珠、蟹、鳖等主要产业为调查对象,开展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调查。

3.生活源

主要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状况。

第三产业普查范围: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和其它服务业(包括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摩托车维修与保养业);医院、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机动车、民用核技术利用单位和大型电磁辐射设施使用单位。

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城市市区、县城、建制镇为单位(不包括村庄和集镇)进行生活用水量、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调查。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式工业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和危险废物处置厂等。

(三)普查内容

1.工业源

(1)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他相关情况,包括企业排污口情况、排水去向等;

(2)原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电、气等)结构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消耗量等;

(3)生产产品情况,包括企业主要产品的种类、产量等;

(4)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包括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锅炉、窑炉等设施,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的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规模;

(5)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综合利用情况,各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及投入情况等;

(6)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包括监测点位、时间、频次、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浓度、排放量等。

2.农业源

(1)样本的基本情况,包括经济规模及用水排水情况等;

(2)产、排污情况,包括肥料、农药施用,农膜使用和秸秆处理,饲料饵料投放,畜禽养殖粪便及其他主要污染物产生、残留和排放情况等;

(3)养殖业污染治理情况,各种污染治理设施的治理效率、污染物去除以及设施投入和运行情况等。

3.生活源

(1)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第三产业单位注册的基本登记信息,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和治理情况等;

(2)以城市(地区)为单位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等;

(3)城市(镇)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单位基本情况,污染治理设施和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处置量,渗滤液、污泥、焚烧残渣的产生、处置及利用情况等。

(四)普查污染物种类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

1.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六价铬、氰化物;造纸、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废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城镇污水处理厂增加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废气: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电解铝、水泥、陶瓷、磨砂玻璃行业废气中增加氟化物;机动车尾气中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3.工业固体废弃物:包括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渣等类别。

4.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危险废物焚烧的残渣。

5.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和民用核技术利用企业(含使用放射源的医疗机构)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6.农业源中还包括总磷、总氮、总铜、总锌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难降解的农药和鱼药。

三、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

(一)普查技术路线

按照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上级指导、地方调查与企业自报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普查的技术路线。

1.对工业源中占辖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65%的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同时采用现场监测和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等方法,并按规定程序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对其他工业源,采用分类抽样监测的方式,核对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对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简单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数法直接计算污染物排放量。

2.对农业源,采取面上调查和分类抽样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全市农业普查结果和有关农业统计资料,测算全市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

3.对生活源中的第三产业调查单位采取面上基本情况调查,并结合分类抽样监测与排污系数测算等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居民生活污染调查根据统计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通过排污系数测算污染物排放量。

(二)普查步骤

1.准备阶段(*年7月?*年12月):

(1)建立机构。市政府成立第一次全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县(市、区)、*经济开发区、袍江工业区、镜湖新区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制定普查方案和各类技术规范。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普查中,可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居民委员会、有关教育单位临时聘用部分普查员。

(2)宣传动员。深入开展污染源普查宣传工作,为污染源普查顺利实施创造良好氛围。利用媒体和会议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污染源普查工作。

(3)普查培训。按上级统一部署,做到参加上级培训和自行组织培训相结合。培训对象为普查办全体工作人员和各级调查人员。重点是对普查对象的清查摸底、普查表各项指标的解释及填报方法、入户登记技巧、快速汇总、人工数据审核方法等各项环节进行培训,目的是使普查员能够准确、高效、及时地完成普查任务。同时根据普查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及时开展专题培训。

(4)单位清查。查清普查对象的名称、地址、联系人、所属行业。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结果的单位名录库为基础,与环保、统计、工商、农业等机构提供的单位资料以及实地调查情况进行核对和调整,在此基础上,按普查小区逐一核实清楚,形成污染源普查单位名录。

2.全面普查阶段(2008年1月?2008年6月):

(1)入户调查登记(2008年1月?2月),按照普查小区的单位名录分类发放普查表,进行各项具体的登记工作。

(2)复查及审核(2008年3月?4月),普查登记工作完成后,各级普查办要集中精力按照普查实施细则和质量检查要求,对普查登记的数据进行复查和人工审核,对发现的填报差错做好记录,将普查登记数据控制在质量要求范围内。

(3)组织验收和上报(2008年5月?6月)

使用全国污染源普查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完成审核录入工作,建立污染源档案;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办公室组织对各县(市、区)普查工作进行审核验收等。各县(市、区)污染源普查数据在2008年5月底前上报市普查办。

2008年6月底前,市普查办负责将全市的污染源普查数据汇总,报浙江省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3.总结阶段(2008年7月?2009年6月):建立全市污染源数据库,开发利用普查成果,总结验收普查工作。

四、普查组织及实施

(一)基本原则

全市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县(市、区)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

(二)部门分工

普查工作在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分工协作。

市环保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负责拟订全市污染源普查方案和不同阶段的工作方案,制定有关技术规范,组织普查工作试点和培训,负责工业源、生活源和危险废物处置厂的普查,对普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结果,组织普查工作的验收。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参与编制和审议污染源普查方案及各阶段工作方案,按照各自部门职责分工,负责指导和督促检查县(市、区)污染源普查工作,推动本系统参与污染源普查工作,协调落实相关事项;

宣传部门负责组织污染源普查的新闻报道和宣传工作,应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新闻网站等媒体,进行污染源普查的社会宣传和动员;

统计部门参与全市污染源普查总体方案及有关具体政策的制定,做好普查所需资料的提供和有关资料的衔接工作,参与普查相关数据的核定和普查结果的分析、资料开发工作;

发展改革部门和经贸部门配合做好工业源的普查及污染源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

公安部门负责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普查,并配合做好相关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

财政部门负责指导、审核普查经费预算,筹措普查资金,做好专项资金的拨付,并监督经费使用情况;

国土部门负责提供放射性伴生矿基本信息,配合环保部门做好全市放射性污染普查工作;

建设部门参与生活源普查,会同环保部门负责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式工业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和危险废物处置厂的普查;

农业部门负责牵头农业污染源的普查;

卫生部门配合做好医疗卫生系统污染源的普查;

工商部门负责提供普查所需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基本登记信息;

军区后勤部门按总后勤部的统一部署,负责牵头组织驻绍部队、武警部队所属单位污染源和环保设施的普查;

电力部门负责配合环保部门做好热电、火电行业的污染源普查。

(三)质量保证

1.根据省污染源普查办制定的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规定,确定普查工作评价标准,开展全市普查质量控制工作。

2.各级污染源普查机构应当根据国家和省的统一规定,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岗位,并对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

3.各级普查机构可聘请相关行业或领域的专家参与普查全过程,依托专家对污染源普查方案和重要技术规定进行评审和论证,确保污染源普查各项技术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市污染源普查办统一组织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质量核查工作,在各主要环节,按一定比例抽样,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各县(市、区)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的依据。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必须重新调查。

5.设立工作简报制度,用于加强普查经验的交流,及时掌握各地普查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等。

(四)宣传动员

各级普查领导小组要按照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做好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宣传工作的通知》(浙环发〔*〕54号)的要求,深入开展污染源普查的宣传工作,为污染源普查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根据普查不同阶段宣传的重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策划,落实经费,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确保宣传效果;要突出主流新闻媒体的作用,组织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把宣传动员工作贯彻到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终。

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建立一支由社会各方面组成的普查员队伍。重点产业单位应当设立污染源普查机构,负责本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工作。其他各类法人单位应当指定相关人员负责本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工作。各有关单位应当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普查员。

五、普查经费

全市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由各级政府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

六、普查资料的填报和管理

全市所有污染源普查对象都必须按时、如实填报普查数据,确保基础数据真实可靠。凡虚报、瞒报、拒报、迟报或伪造、篡改普查资料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农作物资源调查方法第5篇

一、主要工作

1.农村能源建设,进展顺利

2.完成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沼气建设项目

根据中央要求,农村户用沼气、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农村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项目及大中型沼气工程属于国家拉动内需新增的国家重点项目,2008年新增投资在今年4月底前全部完工。2009年新增投资要求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时间紧、任务重,我局在省农业厅召开项目启动会后,已要求项目县全力投入到项目建设中,经过九个县区的奋力拼搏,我市共完成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967口,其余的正抓紧时间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有3家已完工,有4家正在建设中。

3.完成了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培训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农办科〔2009〕7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通知》(云政办发〔2009〕82号)要求及省农业厅的安排,为了更好地开展我市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确保我市技术人员能够正确掌握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邀请了省农业厅有关领导和老师为我市业务技术人员分别对秸秆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方案、调查与评价方法、入户调查技巧、调查数据统计、数据处理及审核上报等工作作了认真、细致的讲解。

4.完成《滇池“十一五”防治规划》中农田径流控制项目方案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第153期会议纪要,明确我局负责滇池流域范围内农业污染防治工作及农田径流方面的污染防治工作。分工明确后,根据会议纪要的要求,我局已完成了《滇池流域农田径流污染控制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已上报省农业厅和市政府办公厅六处。

5.起草《**市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为加强我市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确保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市大中型沼气工程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6.起草《**市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实施意见》(讨论稿)

随着农村能源户用沼气池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巩固农村沼气建设成果,加强项目建后管理,确保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市农村沼气管理办法(试行)》起草了《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实施意见》(讨论稿)。

7.建立**市农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

为进一步做好2008年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现场评价考核,认真对照2008年目标责任书的任务分解,准备相关材料,迎接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的考核。

根据《**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市2009年节能目标任务的通知》(昆节减办发〔2009〕5号)精神,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将2009年市农业局节能目标任务进行分解。

8.编制《**市农业节能减排规划》

**是**的省会城市,也是**唯一的特大型中心城市,为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对现代农业的带动作用,**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打造成带动全省、辐射西南、沟通全国,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农产品信息流通中心、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农业博览会展中心和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中心。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把农业农村节能减排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工程。目前**的农业发展正处于现代农业的初级阶段,充分认识到农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将目前单纯追求高产的农业增长模式逐步转变为农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增长模式,最终实现发展生态农业的目标,就是要在农业农村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农业节能减排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是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滇池水污染治理的需要。

9.编制完成《“十二五”**市农村能源规划》

10.村容村貌整治工程

2009年,省级下达我市村容村貌项目村建议数50个,控制数60个。我市组织县区申报省级村容村貌项目57个,项目正在申报中。

11.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

按照**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省农业组和**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市农业组已按照全国污染源普查办公室的有关要求完成了工作,数据上报及普查档案整理工作已通过省级质量验收,目前,现正在进行普查数据开发及撰写普查技术报告工作。

普查结果显示:

③滇池流域总氮的污染以工业及城镇生活为主,占总量的80%,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占20%;总磷的污染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占60%,工业和城镇生活占40%;化学需氧量(cod)由于城市污水去除率较高,农村污水几乎没有处理,农村生活比重占40%,农业生产占22%,工业和城镇生活占38%。农村生活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农业厅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上半年农村能源建设及农业环保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农民家庭经济收入与发达地区比差距较大,县区与县区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农民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增长不平衡,自筹能力低;二是国家投入不足,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影响沼气池的推广;三是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缺少发展后劲。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九届五次(扩大)会议提出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三化”化“三农”、“三化”带“三农”、“三化”服务“三农”的思路,“拼搏2009”,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下半年我处工作提出以下工作重点。

农作物资源调查方法第6篇

一、今年以来各项物价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认真落实价格调控措施,保持了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价格调控措施,努力提高市场监管调控能力,市场物价保持了基本稳定。一是认真落实监测报告制度,开展了对农副产品、化肥、成品油、汽车、房地产等38类600多种商品服务价格的常规监测,配合国家出台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及时组织了对成品油、电力等市场供求情况、价格执行情况的重点监测,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要节日期间加强了对粮油、肉禽蛋等农副产品和旅游市场价格的监测分析,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为上级部门经济和价格决策提供了参考。二是加大价格调节基金征收力度,完成了政府下达的调节基金征收任务。三是发挥价格政策和信息的引导作用,利用多种渠道和媒介,大力宣传国家价格调控政策,及时重要商品的市场供求、价格变动信息,合理地引导了市场供求和社会心理预期。

(二)积极应对资源性价格改革的影响,适时疏导价格矛盾

一是快速反应,多措并举,积极应对油价上涨对公共交通和出租车行业带来的影响。为了缓解3月份国家上调成品油价格的影响,我们及时向市政府提出了减免涉及公用客运收费的建议,并按照市政府的要求,积极协调地税、交通、质监、财政、公安等部门,于4月底取消和减免了部分面向公交和出租行业的收费。5月24日国家再次上调燃油价格后,我们在依法召开听证会的基础上,建立了出租车运油价格联动机制,并适当调整了出租车租价,出租车每车每月可弥补油价支出460多元,有效缓解了油价上涨给出租车行业带来的运营压力,对出租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按照国家、省的要求,对电价作了政策性调整,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同价后,除居民生活用电价格外,全市农村其他各类到户电价大幅度降低,平均降价幅度为22.9%,每年减轻农村用电负担约8600万元。三是根据经济发展要求,依照法定程序对土地、供水、天然气、医疗服务、教育、房管、交通、有线电视等领域的部分价费矛盾作了合理疏导,制定或调整了市区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源水环节和制水环节的结算价格、车用天然气销售价格、培训班收费、房屋档案服务费等,理顺了相关领域的价格关系。

(三)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降低社会不合理负担

一是在《XX年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目录》基础上,继续对市管收费项目进行了清理,同时对上级制定的涉及4个部门的4项收费提出了清理意见和建议。二是完善工作程序,创新工作思路,加大了年审工作力度。在狠抓了各项基础性工作的同时,结合我市收费单位“三年一换证”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抓重点、带一般”的工作思路,以全市三分之一的收费单位作为重点审验单位,对其他单位则作为一般单位,实现三年一轮回的审验办法,重点审验了幼儿园、培训班、涉农收费等100多家单位的收费情况。目前,年审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之中。三是继续加强价格和收费公示工作。为便于监督检查和公示内容的及时更新,对部门收费公示小样进行了分类整理,建立了包括37个系统和行业在内的部门收费公示档案,进一步完善了公示制度,规范了对收费单位的管理。

(四)解决价格热点难点问题,着力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一是严格落实国家药品降价政策,对集中招标中标药品中涉及的调价品种进行整理,共调整181个规格品种的中标药品临时零售价格,一年可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8370多万元。二是认真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收费政策,对今年涉及5个部门12项收费项目的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收费政策进行了整理、汇总,并编印了《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收费政策表》,免费向社会发放。三是调整规范了物业服务收费的监管方式,由核定物业服务收费标准转为帮助、指导、协调物业企业与业主双方协商物业服务收费标准,促进了物业服务市场的良性竞争,减少了物业服务收费纠纷。四是配合我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程,开展了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制定的前期准备工作,设计了格式化的价格审批文书,制定了严格的定价工作程序和价格确定工作实施方案。

(五)扎实开展价格监督检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一是按照国家、省的部署,开展了农资、成品油、电信、邮政价格和涉农收费、公安收费等专项检查,并会同公安部门开展了停车场收费专项治理活动,规范了相关领域的收费秩序。同时认真做好去年教育收费检查、交叉检查和医疗检查的收尾工作。二是市场监管工作取得新突破,在通信和商业领域开展了反欺诈专项治理活动,对**人民商场、嘉华购物广场有限公司和**家乐福超市等知名商业企业依法实施了行政处罚,在对放开的价格实施有效价格监管方面积累了经验;创新了监管思路,与省物价局联合,先后召开了价格欺诈和教育收费政策提醒会,把价格监督检查关口前移,形成了由事后检查为主向事先监督与事后检查并重的市场监管新模式。三是继续推进明码实价工作。分步骤、分行业稳步推进明码实价,重点抓了在济全国连锁商场的明码实价工作;同时,采取邀请新闻媒体制专题报道、召开明码实价现场交流动员会、评比明码实价示范店等方式,扩大了明码实价的社会认知度。目前,三色标价签的市场使用率达到60%。

(六)严格规范价格行政行为,推进价格依法行政工作

4月初,组织召开了全市价格依法行政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的依法行政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按照会议的部署和要求,一是及时整理、汇编了《“两个清理”参考目录》和《行政诉讼典型案例评析》,以“两个清理”为重点,即清理规范性文件、清理行政行为,指导全市物价系统检查、整改、规范自身的行政行为。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二是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对《价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内部行政

管理工作目标考核实施方案》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并对区、县的价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价格监督检查的各项工作,不仅提高了各级检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而且促进了价格监督检查宣传和理论研讨工作的开展。三是全面梳理价格执法依据,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七)扎实做好基础工作,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成本调查和监审职能。开展了多项农产品专题调查任务,其中有6篇专题分析报告被市委、市政府信息部门采用,为党委、政府制定农业政策和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依据;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开展了对水泥、化肥等部分重要工业品的成本调查工作。同时,不断完善成本监审制度和工作流程,努力提高成本监审质量,完成了涉及教育、供水、天然气、公园、客运出租等行业的10项成本监审任务。二是扎实做好价格鉴证工作。同时,积极与市工商部门协调,开展了价格评估机构及人员资质认定工作。三是价格调研和宣传工作取得新成果。围绕公用事业价格监管、加强价格调控、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推进价费管理体制等开展了专题调研,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做好‘十一五’开局之年的物价工作”为主题组织了征文活动,形成了40项(篇)专题调研报告和理论研究成果,分别在《中国经济导报》和《山东物价》上作了专刊宣传;并开展了明码标价宣传月、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会、反价格欺诈提醒会等大型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物价部门的社会认知度,为价格管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价格协会、价格事务、价格审批大厅窗口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在充分肯定今年以来价格工作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和物价运行中一些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粮食价格下行压力较大,农资价格居高不下,生产资源价格上涨较大,稳定市场物价的难度增加;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公用事业改革的双重影响下,对公用事业价格的走势以及价格主管部门如何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等问题研究不够,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如何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结构调整、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探讨;物价机构和干部队伍的建设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价费管理工作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大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年后几个月物价工作的初步打算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8月份相继召开的全国、全省物价局长座谈会精神,并结合我市物价工作实际,今年后几个月价格工作总的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价格工作全局,紧紧围绕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结构调整,切实加强价格监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价格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重点有以下工作:

(一)继续加强监管调控工作,努力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当前经济快速增长的态势,将对今后几个月的价格总水平形成一定的潜在上升压力。同时,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全面稳步推进也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综合分析,预计后几个月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将出现小幅攀升。因此,要高度重视影响价格变动的相关因素,继续加强各项价格监管调控工作,努力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一是扎实做好对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常规监测和对资源性产品价格及节日市场价格的重点监测,着力提高分析预测质量和分析预警水平,密切关注价格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一步提高价格异常波动的市场应对能力。二是严格执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切实把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努力保持粮食、农资、化肥价格的基本稳定。三是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调控手段,增强政府对市场物价的调控能力。

(二)积极应对资源价格改革,稳妥疏导价格矛盾

“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为促进节约能源、加强环境保护,解决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根据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国家、省资源价格改革政策。在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过程中,对由于资源性产品价格的调整而带来的各种价费矛盾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措施,积极稳妥地疏导好成品油、天然气、供水、供热等领域的价格矛盾。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开展对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以及由此带来的公用事业价格矛盾的专题调查,根据不同公用行业的特点和情况,制定好专项工作预案。初步考虑有以下几点:①供水价格。一是,村村通自来水价格的管理办法及定价工作;二是,配合供水体制改革各环节水价的合理调整;三是,实行阶梯式水价的方案调研及制定;四是,东联供水工程水价的制定。②天然气价格。根据国家和省对门站结算价格调整的情况,适时调整我市天然气价格。③供热价格。根据燃煤价格和企业成本情况,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

2、强化成本监审,畅通信息渠道,变被动提价为主动调控疏导。

3、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及时疏导价格矛盾,逐步建立并完善上游价格与下游价格的联动机制,以体现政府定价中的市场导向、以人为本、协调平衡等基本原则。

4、建立完善财政补贴救助机制,适时救助困难群众,确保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不因改革而降低。

(三)加强涉农价格监管,促进新农村建设

认真贯彻实施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充分发挥物价部门的职能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跟踪粮食价格走势,配合研究建立以目标价格为核心的粮食价格综合补贴制度,努力使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上。逐步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化肥价格监管政策,合理确定我市化肥出厂和销售价格,努力保持化肥价格稳定。配合研究建立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的制度。完善农业水费计收办法,逐步推行面向农民的终端计量水价制度,杜绝按人头、亩数收费甚至不用水也缴费的做法。配合我市开展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制定农村自来水价格管理办法,加强自来水到户水价管理。全面清

理整顿涉农外出或外来务工人员各项收费,取消不合法收费,降低过高的收费标准,鼓励农民进城务工。加大对农民建房、婚姻登记、计划生育等领域的收费管理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和改进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工作,完善县、乡、村三级价格监督网络建设,建立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加大价费监管力度,着力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价费热点难点问题

1、按照“五个促进”,即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资源节约、促进环境保护、促进结构调整、促进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制定出台相关的价费政策,做好有关价格的调整。①认真贯彻国家资源价格改革的各项政策,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做好油、电、气等重要价格的调整。②根据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需要,制定并调整垃圾收费标准。③积极参与并推进污水处理费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

2、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医药、医疗、教育、物业等领域的价格热点难点问题。①做好药品生产成本调查,为省局核定、梳理药价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严格落实国家、省各项医药、医疗降价政策,缓解部分群众“看病贵”问题。②继续抓好收费清理工作,严格落实高中招生“三限”政策、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费制”政策和教材降价政策,整顿规范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行为,完善收费公示制度,缓解部分学生“上学难”问题。③在居民住宅小区、写字楼全面推行物业服务收费公示的基础上,改进物业服务收费管理方式,进一步规范物业服务收费行为。

3、加强涉企收费监管,继续开展清费治乱,抓好价格收费公示制度的落实,解决好优化发展环境的问题。

(五)加强价格监督检查,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抓住关系国计民生和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价格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市场价格秩序进一步好转。一是加强对资源性产品价格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要配合成品油价格改革,检查各炼油企业、批发企业和社会零售企业执行成品油价格政策情况。要严肃查处在落实差别电价政策中不执行淘汰类、限制类企业用电加价行为,严肃查处违反规定擅自给予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的行为。二是加强对环境保护价格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严肃查处发电企业享受国家脱硫加价政策但不按要求脱硫的行为,严肃查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不按标准处理但领取政府补贴的行为,严肃查处行政机关截留、挪用污水处理费收入或垃圾处理费收入导致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的行为。三是加强对涉及出租车收费的检查。进一步清理涉及出租车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坚决纠正和查处违反规定乱收费的行为。四是加强对住房价格的检查。严肃查处不执行经济适用房价格、价格欺诈、哄抬房价以及价外加价乱收费的行为。此外,还要进一步创新市场价格监管工作,利用政策提醒会、新闻会等多种形式,强化价格法规政策宣传,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继续做好价格举报工作,推进价格诚信建设,积极推行明码实价,培育“价格诚信单位”,营造诚信兴业的市场环境。

要进一步加大对价格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对价格违法行为只有真查、真管,才能扩大物价部门的影响,树立物价部门的权威。要创新查处方式,提高价格行政执法效能,解决好查处结果分析研究不够的问题。要加大处罚力度,在依法实施经济处罚的同时,对问题比较严重的,该曝光的要公开曝光,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建议,震慑违法者,强化价格行政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地位。

(六)推进“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完善社会监督服务网络

“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是价格主管部门加强和改善价格服务工作、创新监管方式的新尝试,也是服务企业和群众、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新举措。按照国家、省的部署与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这项活动。计划在年内开展“进社区”、“进校园”和“进景区”三个专题试点活动。在巩固完善明码标价制度和价费公示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在社区、学校、景区设立价格服务监督点,为社区群众、学生家长和消费者提供及时、全面的价格政策服务,及时受理消费者咨询和投诉,帮助经营者完善价格管理,把价格监督、服务范围延伸到价格公示、法规宣传、政策咨询、投诉受理、负担调查、信息服务和社情民意等多个方面,形成覆盖相关领域的社会监督服务网络,把知情权、参与权和投诉权交给广大人民群众,规范经营者的价格行为,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七)进一步加强价格基础性工作,提高价格工作水平

一是继续推进价格依法行政工作。按照全市价格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二三四”工作方案,要在上半年开展“两个清理”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整顿规范,巩固扩大清理成果,将依法行政贯穿于价格工作始终。二是继续加强农产品供求、成本调查分析,推广农产品价格信息下乡到村经验;根据价格成本监审目录和价格成本监审实施细则的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成本监审工作制度,抓紧制定分行业成本监审办法,推动成本监审工作健康开展。三是继续加强价格鉴证、价格认证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涉案物品价格鉴证业务,开展好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认定和价格评估机构资质认定工作,确保“双认定”工作的顺利实施,大力开展对社会的价格认证工作,做大价格认证工作事业。四是进一步加强价格宣传和工作交流,围绕不同时期价格工作的重点和形势需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泉城价格》以及政务信息等渠道,广泛宣传价格政策和重要价格工作,科学把握价格宣传的方向和力度,发挥好价格宣传的舆论引导作用。

农作物资源调查方法第7篇

关键词:低碳农业;发展;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0-2448-05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Low-carb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CHEN Sheng-tao1,ZHANG Kai-hua2

(1.City College,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83,China;

2.The School of Business and Administration of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430073,China)

Abstract: The necessity, the function and challenges of low-carbon agriculture was surveyed. Accoring to the comparative data analysis,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agriculture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lavent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low-carbon agriculture;development;survey;countermeasures

随着对农业环境问题的重视,低碳农业的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降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碳的排放,实现农业生态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农业的良性发展,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农业人口多,农业的任何一项改革都会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对低碳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1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与意义

为了了解和分析低碳农业在我国开展的情况,笔者在2012年5~8月对武汉和上海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问卷从低碳农业发展的必要性、作用、存在的发展障碍以及支持机制方面,对中国低碳农业的发展进行了调查分析。总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

低碳农业目前还处于开发初期,对其支持机制的研究多处于理论探讨阶段,因此,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中,学历高的人数较多。按学历划分,大学以上123人,初、高中51人,初中以下26人;按性别划分,男性148人,女性52人。

1.1低碳农业发展的必要性调查

对表1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学历越高,对农业环境污染和农产品的化学物质残留关注度越高。同时,对低碳农业了解程度方面,随着学历的增加,了解程度增加。大学以上学历对低碳农业“了解”和“了解一些”的比例达86%,初、高中学历的为76%,初中以下的为62%。对于发展低碳农业必要性调查中,大学以上学历认为“有必要”的为70%,初、高中及以下学历的认为“没有必要”或“不清楚”的明显增多。对于低碳农业是否是农业发展的趋势调查结果与发展低碳农业必要性调查的结论基本一致,高学历的调查对象认同率达到80%,低学历的调查对象则更多倾向于否认和不清楚。

1.2低碳农业发展的意义调查

对表2分析可知,在低碳农业的扶贫作用选项调查中,对增加农民收入项的调查,认为低碳农业生产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和市场价格的调查对象占85.0%,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占66.0%,而对增加碳汇收入不了解的占44.0%;在低碳农业为农村注入资金的选项中,82.0%相信财政补贴,60.0%相信民间组织和碳基金,而碳交易活动为55.0%。这反映出我国低碳农业发展中,碳汇交易和碳基金的参与作用需要加强。

在低碳农业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选项调查中,对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的认同度较高,三个子项认同度都超过60.0%,其中牲畜粪便无害化处理达到85.0%,说明了我国农村希望对牲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潜在要求。在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选项中,减少农村土壤、耕地污染和减少农村水体污染的认同度都超过80.0%。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选项中,发展休闲农业为90.0%,保护农业系统内生物多样性和提高林木覆盖率超过80.0%,这反映出我国农村对这几项的关注度,希望通过发展低碳农业对这些项目进行更大的改善。

在低碳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选项调查中,对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中节地、节肥、节能作用的认同度各占50.0%左右。保护生物多样性选项中,降低化肥和农药对其他物种的危害和增加植被,认同度将近90.0%。在新技术和新观念选项中,对于低碳农业生产创新技术的认同度较高,达80.0%,而对观念改变和国内外经验交流的认同度相对较低。

2低碳农业发展存在的困难

2.1低碳农业发展的主体调查

在发展低碳农业的主体的选项上(图1),有129名调查对象选择“政府”,占总人数的64.5%;有45名调查对象选择“民间组织”,占总人数的22.5%;有26名选择“农民”,占总人数的13.0%。可见,在对发展低碳农业的主体的意见上,人们更倾向于政府推动,这是由我国政府部门所具有的较强的支配力决定的。选择民间组织的没能超过半数,说明我国民间组织能力的不成熟,农民的推动力占比最低,说明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处于被动地位,无力进行主动的碳减排活动。

2.2低碳农业发展存在的困难

在发展低碳农业存在的困难选项上(图2),有45.0%的被调查者选择“政府扶持力度不够”,20.5%的调查对象选择“缺乏资金”,10.0%的认为“低碳农业技术不成熟”,15.5%的调查对象选择“农民没有主动性”,9.0%的调查对象选择“低碳农产品价格较贵,市场需求不足”。选择政府扶持不够和缺乏资金的占比相对较高,这说明低碳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外部推动力量不够。

2.3低碳农业推广存在的困难

在推广低碳农业存在困难的选项中(图3),有35.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相关政策、法规尚未健全”,25.0%选择了“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技术、模式”,选择“个体农户难以组织管理”的占21.5%,18.5%选择了“没有明确的经济效益”。这说明缺乏政府支持与应用技术是低碳农业推广的最大困难。

2.4低碳农业发展的外部条件

发展低碳农业主要缺少支持的选项上(图4),“缺少政策”选项占调查对象的40.5%,“缺乏资金”占30.5%,“缺少技术”占20.5%,“缺少市场”占8.5%。这说明调查对象认为低碳农业发展的市场前景非常好,缺少的只是外部的资金、技术和政策。

3低碳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主要从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3个方面对低碳农业发展中的一些重要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如表3所示。对上述调查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政策支持选项的调查中,对“制定优惠扶持政策”的赞同率为81.0%,“对从事低碳农业生产的农户提供补贴”的赞同率为82.5%;认为有必要“建立低碳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的比例达70.5%;认为“政府有责任引导农民参加低碳农业技术培训”的赞同率为90.0%。上述4项反映了政府在支持低碳农业发展中应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中国低碳农业目前处于发展初期,政府对低碳农业发展的支持方式还不太明确,没能制定出相应的配套发展政策。因此,如何创新农业发展思路,实现农业的低碳化,还需要政府积极思考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进行引导和支持。

2)在技术支持选项的调查中,减少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方式以“推广农村新能源”最为受关注,赞同率为70.0%;而低碳农业技术应用存在的困难方面,认为“农民文化程度低,技术难学”的占88.5%,“已经习惯传统农业技术,不愿改变”的占85.0%,“土地面积小,无法运用技术”的占70.5%。从这个调查可以看出,低碳农业技术的使用与推广,阻力主要来自于农民主观认识的不足。因此,低碳农业发展需要尽量减少对土地的耕作,实行间作可提升土地的固氮能力;施用粪肥和秸秆等有机肥料有利于低碳农业发展,但会增加农民的劳动力投入,许多农民对此有抵触。另一方面,间作套种可以利用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使用带来的碳排放,但这种做法无法与机械化耕种的效率相比,农民同样需要加大劳动力的投入。现今,劳动力不再廉价,大部分农民通过外出从事非农业生产也可以获取不低于农业生产的收益。因此,对大部分农民来说,发展低碳农业实现了整体社会效益,却没能带来经济效益,难以获得农民的普遍认同。

3)在资金支持选项的调查中,人们对政府补贴寄予了厚望,赞同率达到95.0%,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占比为80.0%,政府农业基金占比为60.0%,个人自筹则没有赞同票,这说明农村自发组织低碳活动的意识十分薄弱。对于减少低碳农业生产面临的风险,希望提供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占比为75.0%。综合分析,低碳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低碳农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外部性,社会效益显著,发展过程中需要来自外部资金的支持。现阶段,中国不论是农业政策性银行还是商业性银行都没有对低碳农业的开发建立有效的信贷支持机制,保险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以及相应的中介机构也没有发展起来。

4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建议

低碳农业是一个新生事物,许多要求与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不一致,低碳农业发展需要更多支持。

4.1培养低碳农业观念是根本

要想支持低碳农业的发展,观念转变是根本。没有农业生产主体的积极配合与自觉行动,发展低碳农业会变成一句空话。要帮助农民不断学习低碳农业知识,推动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向低碳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1]。具体方式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建立低碳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农村生活低碳展示村等,推动低碳农业发展。

4.2政府的政策引导是方向

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本地的农业资源,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农业发展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2]。通过设立低碳农业科研专项基金的方式,依据本地实际,开展低碳农业的企业和个人制订补贴政策,划拨专门资金对低碳农业示范区以及低碳农业基础科研单位提供专项资金扶持[3]。建立低碳农业知识和经验共享中心,探索建立低碳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设立低碳农业科技指导人员,对农村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4.3金融支持是关键

低碳农业发展,需要加强低碳农业金融支持机制研究,特别是开展农业碳汇开发与交易的机制建设。低碳农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低碳农业发展的资金需要建立多元融资方式。这个融资体系要由政府与农业企业、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共同组成,可以由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商业性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贴息,担保公司设立担保基金,为低碳农产品生产、加工与流通环节提供资金支持[4]。除此之外,建立农村民间借贷与低碳农业企业的项目合作也是解决融资的可行办法。

4.4技术创新是条件

发展低碳农业离不开低碳农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专用设备,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农业废弃物最大化的再利用,减少废弃物的碳排放,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低碳排放[5]。

4.5宣传推广是平台

发展低碳农业,建立农业新科技和新产品集聚、展示和交易的平台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建立平台可以吸引和展示低碳农业高新科技成果,促进低碳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普及和传播农业低碳科技知识,促进低碳农业的推广和发展[6]。同时,不同地域可以依据地方的技术和农业基础,建立低碳农业展示与应用中心,整合农业技术,加强宣传推广力度,推动农业产、供、销和农村居住的低碳化。要充分发挥农业技术和人才的优势,建立低碳农业知识培训中心,对农民、农业管理者进行培训,并进行推广,促进低碳农业在农村的普及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马晓旭.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困境及出路选择[J].经济体制改革,2011(5):72-73.

[2] 罗吉文.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探析[J].生态经济,2010(12):143.

[3] 孙蕾.政策性金融如何支持低碳农业发展[J].现代金融,2010(8):26.

[4] 高歌,田彬.实施蓝海战略助推低碳农业发展[J].现代金融,2010(11):22.

农作物资源调查方法第8篇

根据调研安排,我就有关工作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2017年有关工作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7年,全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8%,增速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1亿元,比上年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74.74亿元,比上年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40.55亿元,比上年增长5.2%。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10:58:32。全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1.1亿元,同比增长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7亿元,同比增长7.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81元,名义增长8.2%,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929元,名义增长8.5%,总量、增幅均位居全旗第一。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01亿元,同口径增长4.7%。

(二)统计工作完成情况

常规统计工作稳步实施。按照联网直报要求,强化数据协调,严格审核把关,高质量完成了工业、能源、投资、劳资、科技、服务业、农牧、电子商务、基本单位名录库等各专业2016年报和2017年定期报表任务。完成规模以下工业、限额以下商业、服务业、畜禽监测抽样调查和个体经营户跟踪调查、劳动力抽样调查等多项调查任务以及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样本轮换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统计支持。

圆满完成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任务。坚持谋定而动,按照“一本书、一张图、一定深入到农户”工作思路和要求,深入1.5万农牧户和250多家农牧业经营单位进行普查,全面完成我旗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任务。盯紧业务保障、技术保障、样本核查、质量控制等重点环节工作,完成了2017年度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摸底和PDA数据录入上报工作。

统计保障能力不断强化。一是夯实基础建设。充分借鉴基层统计基础建设经验,精心打造各镇统计站,配齐配全软硬件设施,4个镇统计站全部达标。从制度、人员等方面入手强化数据档案管理工作,推进统计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二是加强统计业务培训。扩大培训范围,按照“凡涉及必培训”原则,通过继续教育、专题培训、年报培训等方式,提升统计队伍整体素质。全年共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10余期,培训近千余人次。三是通过在线监测、实地查核、分类培训等方式,扎实做好“企业一套表”工作,切实提高联网直报报送效率及准确率。四是狠抓名录库建设,坚持精准动态管理,夯实“应统尽统”基础。2017年,全旗新“入库”企业330家,新增限上企业13家(其中,批发零售业3家,住宿和餐饮业1家,服务业1家,工业及其他8家),限上转限下企业15家。

注重数据分析,打造统计服务新功能。按照推进统计由“数库”向“智库”转变的思路,着力补齐服务的短板。一是撰写经济运行分析报告,通过横向、纵向的系统对比,提出问题和建议,切实发挥党委政府参谋助手作用。全年编发《统计信息》6期。二是开通“鄂前旗统计微讯”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更新统计动态、统计分析和法律法规,为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掌握全旗经济形势、了解统计法律法规知识提供重要渠道。三是编印《鄂托克前旗统计季报》手册,分送旗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切实搞好统计服务。

(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从2015年7月起,我旗先后作为全区、全市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试点,探索开展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建立了首套旗县级自然资源资产账户及台账。坚持实物与价值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存量与流量并重,先实物后价值、先分类后综合、先存量后流量的原则,建立了旗、镇、嘎查村和户“四级”自然资源资产账户及台账,确保实时监测自然资源资产数量与质量变动情况,准确掌握自然资源资产现状。二是建立了首家旗县级自然资源管理数据平台。在完成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表和流向表填制工作基础上,依据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体系,建立了自然资源资产数据管理平台,完成了指标数据采集、价值核算、统计分析、指标分类、系统管理等五大功能搭建,极大方便了各领域数据的动态管理,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三是初步构建了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体系。根据我旗自然资源资产的特征,选用符合地区实际的自然资源资产定价规范与标准,采用不同的价值计量方法,建立统一规范的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体系,科学合理的体现了自然资源资产数量、质量与价值的对应关系。

2017年,围绕经济运行和统计工作,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2017年,我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报能耗29.9万吨(实际能耗34.8万吨),预计单位GDP能耗为0.4482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3.2%。预计十三五期间,我旗新增煤碳、煤电、煤化工、天然气等工业投产项目19个,预计就增能耗达到2876万吨标准煤,能源消耗总量增幅远远大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的目标难以实现。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为下一步建立精准的管理台账奠定了基础,但因跨行业、跨部门协调难度大,认定标准不统一,差异化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恳请市统计局帮助解决。

二、2018年有关工作情况

(一)产业发展及经济预期目标。2018年,预期经济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方面,重点抓好三个层面的工作。

一是提高新型工业发展层次。围绕煤炭清洁利用,煤电一体化、煤化工产业延伸化发展,全力推动4个2×100万千瓦电厂开工建设,抓实华星煤制气和煤制烯烃项目审批建设,以提高就地转化促进煤炭绿色开发,建设部级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统筹抓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加大油气资源开发力度,扶持壮大LNG产业发展,年内实现天然气产量45亿立方米以上,LNG总规模达到150万吨。抢抓电力外送捆绑新能源的重大机遇,提早谋划落地一批风能、太阳能项目,构筑起以煤为基础,电力为支撑,煤化工为主导,清洁能源为补充的现代工业体系。

二是提高现代农牧业发展质量。深化拓展“品质三农”创建培育,推动基础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积极发展观光农牧业、体验农牧业、创意农牧业,深化农牧业与旅游业、电子商务业的深度融合,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设田园综合体,促进农牧业全产业链条升级。积极鼓励扶持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深化农企利益联结,发展精深加工,培育品牌,提升品质,着力构建以“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品牌化、市场化、标准化”为特色的现代农牧业“鄂前旗模式”。

三是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突出抓好全域旅游,主动融入银川旅游大市场,以“1+6”红色培训教育基地为载体,深度谋划周末游、自驾游精品线路,拓展丰富红色游内涵和形式,带动观光游、体验游、田园风情游等业态快速发展,构建全域体验、全域感悟、全域观光的大旅游格局,打造国家西部红色旅游示范区。统筹抓好电子商务、商贸物流、健康养生产业发展,抓好水洞沟景区、敖镇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以需求定服务、以需求拓市场,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构建多点迸发、多极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二)统计重点工作。根据新时代、新形势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和全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2018年我们重点围绕四方面做好统计工作。

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一是发挥好统计职能作用。对统计工作实行清单式管理,强化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把更多的功夫下在揭示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趋势性、倾向性问题上,为旗委、政府靶向施策提供依据。在制定政策、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作出重大部署时,认真听取统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统计在政府决策中的参谋作用。二是强化组织保障。切实把统计工作抓在手上,经常听取统计部门的工作汇报,帮助统计部门解决工作中的经费、设备、人员等问题,为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良好条件,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推动统计体制改革。一是抓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按季度进行GDP核算,加强与各行业的协调对接,确保我旗核算数据与全市数据相协调、相匹配;固定资产投资、科技统计方面,要深入企业加强协调对接,加快适应统计新方法;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方面,做好六大领域53项指标的协调调度与核算工作。二是抓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按照全市统一要求,继续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平台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变动表编报工作,整合和比对全旗土地、林业、草业、水、矿产等主要自然资源自然基础数据,进行差异化分析,通过部门联动,消除差异,构建“一张图”数据库。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统。加强统计法治宣传培训,抓好统计执法队伍建设,加大统计违纪违法查处力度,营造不敢、不能、不想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社会氛围。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一是按照覆盖全面、更新及时、准确完整的要求加强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动态、精准掌握企业运行情况,确保企业第一时间入库。二是加强数据质量控制。进一步完善数据质量工作办法与管理责任制,加大“一套表”数据的层层核实检查力度,把好统计数据质量关,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及时性,实事求是地反映我旗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三是强化对企业数据质量的动态监控,及时掌握数据异常波动情况及原因,杜绝缺漏项、异常数据、严重逻辑性错误等问题。

做好各项普查调查任务。一是全力以赴做好四经普前期组织筹备工作。按照上级统计部门要求,抓紧各级普查机构和经费的落实,及时组建精干高效的普查队伍;做好单位清查摸底工作,摸清我旗境内从事经济社会活动的各类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以及个体经营户的数量、基本情况和分布状况,确定普查单位不重不漏;抓好普查宣传的组织与策划,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努力为经济普查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普查环境。二是实现“三农”普成果最大化。及时向社会普查成果,提供详实“三农”基础信息;认真组织好普查资料的开发,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和政策分析。同时,组织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和夏季农牧业普查等其他常规性普查、调查任务。三是拓宽社情民意调查范围。围绕大美丽鄂前旗建设探索开展自主调查。统筹做好深化改革、放心消费城市建设等专项委托调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