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贸易公司融资

贸易公司融资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5 15:19:53

贸易公司融资

贸易公司融资第1篇

【关键词】大宗贸易 国内贸易 贸易融资 企业间融资

由于国内贸易市场中企业的规模参差不齐,有些大型企业具有完整的企业资质,雄厚的经济基础,完整的资金链条,而有些中小企业并不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因此,这些企业对大量稳定的资金保证是渴望的,致使市场有贸易融资业务的产生。国内贸易融资,是指金融机构对国内经济活动主体之间因进行货物、劳务交易等贸易行为,与物流流转相匹配,根据交易各方在交易的不同阶段产生的融资需求而提供的融资业务。近年来银行的融资信贷业务发展较快,在业务产品体系设置、具体产品设计、应用推广和业务风险控制方面,均处于一种较完整和规范的状态。银行贸易融资产品能够适用于贸易市场中企业资质完善,规模较大的企业,该类型企业可以通过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获得一部分资金支持供企业运转。由于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的准入门槛较高,其给国内贸易融资市场带来了问题:第一,大型企业在获得银行融资之后,需要更多资金支持的时候,他们已无法借助银行融资产品再次获得资金,那么是否还有其他办法或者渠道使得他们能够获得融资;第二,贸易市场中的中小企业由于种种原因被挡在了银行门口外,无法通过银行融资产品获得融资时,他们该如何解决融资问题。此时我们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根据上面的问题我们不难看出银行贸易融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贸易融资市场的所有需求,它只能解决贸易融资市场中的部分融资需求。因此,企业间以贸易为基础的融资方式旨在当银行融资产品不能满足贸易融资市场的融资需求时,分析提供另外一种贸易融资模式供企业应用,以此来解决贸易融资市场中的融资需求。随着国内贸易融资市场的发展,企业间以贸易为基础的融资方式在实际业务中应用而生,为贸易融资市场另辟蹊径,尤其是为贸易融资市场中的中小型企业打开了融资通道,使得他们通过该融资方式获得企业发展运营所需的资金,有助他们往更强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企业间贸易融资模式

企业间贸易融资是企业之间利用资源互换,形成以提供融资为实质,产品交易为背景的合作方式。该模式以银行融资规则和产品为参考依据,针对贸易和产品特点制定经营模式、风险控制办法、以及盈利模式。贸易链条中的购买方,即出资方,通过对贸易链条中的重要环节和节点进行风险分析,参考银行产品和规则设定反担保方式,以保证资本和利益按期回笼,同时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那么,产品贸易链条模式和风险分析是决定企业间融资能否建立和成功的基础。交易模式如图2-1企业间贸易融资模式图:

图2-1企业间贸易融资模式图

融资方上游采购环节的货物流转:签订大宗产品采购合同预订货物;按合同规定的交货时间验收货物;生产厂家开具采购货款的全额增值税发票。

融资方下游销售环节的货物流转:签订大宗产品销售合同预售货物;按合同规定的交货时间验收货物;收款前的货权控制;融资方开具销售货款的全额增值税发票。

融资方上游采购环节的资金流转:按生产厂家融资时间需求预

采购货款;收取生产厂家开具的收款收据。

融资方下游销售环节的资金流转:货权转移前预售货款。

(一)实例业务模式。

CM公司与GL公司签订《国内货物全年采购协议》,并与GL公司指定的下游客户DL公司签订《国内货物全年销售协议》,以规定双方在全年合作基本模式,规定产品的交货期为三个月,即全年中每三个月完成一组合同的交付结算工作,通过“季度买卖合同”以确定具体每季度购销货物的规格、价格、材质、交货期等细节。通过该模式CM公司按季度连续、均衡地自GL公司订购钢材,同时销售给DL公司。如图4-2业务模式流程图 所示:

图4-2 业务模式流程图

注:上游购销合同卖方GL公司;上游购销合同买方CM公司;下游购销合同卖方CM公司;下游购销合同买方DL公司。

(二)货权转移。

CM公司在上下游办理货权转移时,应尽量避免和减少持有货物的时间,尽可能将上下游办理货权转移地点和时间设计为统一时间,使得CM公司获得上游采购环节的货权时,同时转移给下游买方,以避免货物在转移过程中发生风险。

(三)CM公司风险控制办法。

CM公司在整个贸易链条中设置各种组合的有效担保方式作为出资的前提条件,以保证向GL公司提供的资金按时回笼,常用方式如下:在合同执行前,DL公司向CM公司支付季度采购款项10%,共计550万元预付款/履约保证金。由具备合同履约担保资质的优质担保公司作为第三方担保为GL公司提供预付资金5500万元的连带责任履约担保,一年期按批次循环担保。GL公司将账面净值2亿元的生产设备抵押给CM公司(第一债权人),并在注册所在地工商管理部门进行设备抵押工商登记手续。

二、企业间国内大宗贸易融资项目适用条件

(一)出资方对合作对象的审核。

融资企业需在银行开立基本结算账户;生产经营正常,购销渠道通畅,无不良财务记录,未发生重大贸易纠纷;在银行无不良贷款或欠息行为;以质押商品为主要原材料,主营货物或主要资产,对质押商品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在所处行业上下游订单执行能力强;所处行业内企业及经营者具有良好口碑;出资方根据以上条件衡量出资额度和合作模式。

(二)融资额度与担保方式的关系。

担保方式是出资方自我保护及风险转嫁的重要手段,担保方式的设计和有效落实至关重要,决定了出资方向融资方提供资金支持量,担保方式的有效执行应涵盖出资方提供的资金额度。

(三)生产厂家与下游买方的关系。

由企业间贸易融资模式图及分析看出,出资方的资金回笼即下游的销售货款是依靠下游购买方支付的货款实现的,因此,在融资期限到达时,即出资方回收融资款时,该贸易方式要求融资方将该笔融资款转给下游购买方,下游购买方以支付货款形式向出资方归还该笔融资款。这要求融资方与下游购买方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使得双方资金自由的安全的往来,以保证该贸易链条安全有效的进行。

(四)产品检验环节。

出资方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还应着重考量产品特性,整个贸易链条的设计应尽可能避免除资金往来之外的其他环境,尤其在产品检验环节,尽可能选择易于检验外形,产品特性稳定,运输方便快捷的货品进行交易。以避免在该贸易链条中发生其他风险。

(五)货权转移环节。

货权转移的时间节点应是融资方向出资方交货的时间节点,也应该是出资方向下游买家交货的时间节点,货权转移时出资方,融资方和下游买家应同时在场进行货物验收及交货,此环节的设置可以避免出资方产生不必要的成本及风险。

(六)融资方具备有效的担保物资。

担保物资应为大宗原材料、产成品和存货,或者为固定资产,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具有通用行,用途广泛,符合国家、行业标准,且不属于国家环保政策限制的物品;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易变质,便于长期保管,规格标准化,便于计量;市场流动性强,有活跃的销售渠道,易于变现;权属清晰,借款人以合法方式取得商品的所有权和处置权,未将商品转让给任何第三人。

(七)资金使用成本。

出资方核算贸易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成本,如库房租赁,第三方监管,第三方担保费用等,应将所有成本计入费用成本,以便核算融资金额与抵押物货值间的比例关系了,每个贸易融资模式都自由一套该比例的核算方法。

参考文献:

[1]蔡粤屏.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路径选择[J].企业经济,2007(8).

[2]巴曙松.金融创新: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J].金融博览,2009(7).

[3]刘嘉.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J].银行家,2008(1).

[4]陈雅玉.熟知银行产品[J].中国中小企业,2009(7).

[5]陈雅玉.熟知银行产品(续)[J].中国中小企业,2009(8).

[6]谷秀娟.金融风险管理-理论、技术与应用[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7]邹小燕,樊兵.结构贸易融资[M].中信出版社,1998.

[8]吕香茹.商业银行贸易融资[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9]交通银行信贷管理部.信贷业务手册[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10]吴征.中小企业有效融资方式选择-贸易融资[J].经济师,2009(12).

[11]蒋琳,戴鸿广.助力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破解存在问题及其瓶颈[J].今日海南,2009(5).

贸易公司融资第2篇

国际金融危机过去好几年,不论是世界还是中国,贸易对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近年来,全球贸易形势和格局正悄然发生改变:全球供应链取代简单贸易成为主流商业模式,贸易金融化趋势明显;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虚拟经济的快速膨胀。这一切都驱使企业适应新的环境,对公司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财务管理;贸易金融化;虚拟经济

一、公司财务概述

1、公司财务概念公司财务又称公司金融,公司财务活动也即公司金融活动,是指组织企业金融事务、处理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活动。任何企业只要生存,就要投资、筹资、生产、销售,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发生资金的收支活动,这些资金的收支往来构成了企业种类繁多的金融活动,以及在组织这些金融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公司金融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处理和协调好这些问题。

2、公司财务与会计的区别公司财务是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在我国,受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基本上没有一般意义上的投融资活动,公司金融等同于企业财务会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筹资、投资等金融活动愈发重要,财务与会计之间的区别就更明显。第一,侧重点不同。会计侧重计量、分析与报告,财务侧重决策和管理;第二,面向时间范围不同。会计面向过去,必须以过去的交易为依据,对过去交易进行确认和记录。财务注重未来,在对历史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侧重对未来的预测和决策,经营业务应不应该发生、发生多少,是财务需要考虑的问题;第三,依据不同。会计依据国家会计制度,而财务管理的依据是在国家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管理层的意图,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享有独立的决策权;第四,目标不一样。会计的目标是真实、准确、科学、系统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为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资料、信息和依据。财务管理的目标则是股东财富和利润最大化;第五,结论不同。会计核算受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限制,要有一本“真账”,相对来讲结论是“死的”。而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主要受企业投资报酬率、风险以及投资项目、资本结构和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其结论相对来讲是“活的”。明确财务与会计的区别有利于企业避免会计和财务不分,有利于企业构建架构体系,对企业内部运转进行分工。

3、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活动投资、融资和营运资金管理是公司主要的财务活动,主要包括长期筹资、投资决策及营运资金管理。此外,还包括财务计划和预算的编制、财务预测、财务控制及公司兼并、收购、重组决策等。公司金融决策的过程就是处理财务关系的过程。

二、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特征

1、贸易金融化趋势明显(1)贸易金融的内涵与功能。贸易金融是银行在贸易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基础上,为国内或跨国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提供的贯穿贸易活动整个价值链的全面金融服务。从功能上来说,贸易金融服务从贸易结算、贸易融资等基础服务拓展到信用担保、保值避险、财务管理等增值服务。具体来说:一是贸易结算是最基础的贸易金融业务,为企业提供国内和跨境的交易结算,促成企业交易,降低交易成本,仍是银行贸易金融服务的起点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二是贸易融资是贸易金融的核心,贸易融资总是与贸易相伴而行,为贸易活动中的各方提供资金支持。(2)贸易金融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发展到特定阶段对融资需求增加,不同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对融资的需求不同。有的企业到成熟期要扩大产能适应市场,需要增加融资。有的企业一开始运营就需要大量资金。以大宗商品为例,大宗商品产业链上的价值挖掘具有环节多、周期长、投入大的特点,企业依靠自有资金往往难以同时支持其在产业链各环节上的价值创造活动。因此,企业迫切希望通过银行融资,依靠资金的杠杆,实现价值最大化。二是传统的贸易难以为继,需要结合金融市场的衍生工具以获取利润来源。以大宗商品领域的有色金属铜为例,中国是铜的消费大国,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铜的交易市场透明度非常高,单靠传统的买卖价差已经不能维持企业的盈利。然而因为不同市场利差、汇差、商品价格等的不同,企业可以通过期现套利、跨期跨市套利、期权等工具实现收益。三是世界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但全球化进程使得金融资源能够重新分配,资源共享。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金融行业在国与国之间渗透力更加深入。一方面发达国家的金融行业在拓展市场过程中,给我国带来了新的模式,贸易金融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相当普遍,通过市场渗透给我国银行和企业带来了范本;另一方面,因为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均衡,企业有动力从资金成本低的区域设法获得资金,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2、虚拟经济规模日益膨胀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信息技术和金融创新的发展,世界各国金融市场的规模急剧扩张。2012年底,全球股票市值、债券余额及金融衍生产品的柜台交易余额合计约771.4万亿美元,约为世界各国GDP总和的10倍以上。全球外汇市场的日名义平均交易量高达4万亿美元以上,大约是世界日平均实际贸易额的50倍,就是说世界上每天流动的资金中只有2%左右真正用在国际贸易上。相较于虚拟经济的迅速扩张,实体经济占一国总产出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自1947年以来,美国实体经济这一比例从89.5%下降到2012年的79.8%,而中国从1980年的96.2%下降到2010年的89.2%。两个国家的数据说明实体经济对GDP的占比明显萎缩,贡献度有所降低,相应地虚拟经济的规模迅速膨胀,对GDP的贡献度逐年增大。

三、后危机时代经济新特征下公司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1、贸易金融使得公司金融活动更加多样化,财务管理的专业深度和广度都需要提升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内外部交易模式、财务活动更为复杂,财务活动已超越简单的结算和融资。为此,企业更需要嵌套到交易流程中的金融服务,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全球供应链的形成增加了公司流动资金的管理难度,公司越来越重视对日常业务运作中现金流量及余额状态实时、全面、精细化预测和充分利用。以大宗商品融资为例,相比于传统贸易,大宗商品融资更注重产品方案的个性化设计,从采购、运输、仓储到销售都需要配套不同的金融服务。除传统的信用证、备用信用证、贴现、押汇等常见金融产品外,还涉及期货保值、仓储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一系列金融活动。相应地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必须要提升到一个高度,不仅要熟悉金融活动本身,还要将金融活动贯穿到业务执行的各个环节,从而保证资金的融通以及风险的可控。

2、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公司财务管理有更广泛的视角和对市场敏锐的判断力如今的跨境金融活动是在相同的“游戏规则”下,采用相同的金融工具,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投资者和融资者的过程。资本不但能在某一类市场上实现跨境流动,而且能在不同类型市场之间迅速转移。这就使得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之间、国际金融与国内金融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由于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风险的传递速度也迅速提升。面对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公司财务管理更需要具有敏锐的视角和判断力。

四、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1、公司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1)公司组织架构不科学,企业高层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公司缺乏严密的财务控制制度。有些公司组织架构不合理,尤其在民营企业里,产权单一、集中、封闭。企业中高层人员不能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在核算事务中出现重核算轻管理,重视资金运作和会计结构,轻视会计资料的加工处理和经济活动分析。反映到治理层面多会产生如下问题: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三者合一,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合一。这严重阻碍高层管理向职业经理人转移的过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导致决策的经验性、专断性、随意性和非理性。企业的决策通常都是企业主自己说了算,企业主的经营理念、作风、文化水平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运营:缺乏有效的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有些企业即使建立了一套相应的激励机制,由于这种单一产权的封闭性,使之无法从根本上形成有效的制度体系,从而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力资本。(2)企业面临投融资瓶颈,资本运营存在盲目性。企业融资难,加之融到资金后投向使用又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使得资金运营无效。一是融资期限和投资期限不能良好匹配,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使得全盘投资受影响。二是即使资金能基本匹配,但因投资后管理、运营、测算缺乏合理的财务核算监控机制,造成实际投入成本远大于预期。三是缺乏严密的财务控制制度,高层决策失误导致资本运营过分追求规模扩大,不能从战略的高度考虑财务管理,重销售、轻财务,缺乏资金成本、时间价值和机会成本观念。

2、财务管理的改进建议(1)构建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企业要在多变的竞争环境中可持续成长,就应实施规范管理,在其治理结构上尝试创新以促进企业的发展。比如,进行企业产权的多元化改革,真正形成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机构,形成有效的委托机制;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形成有效的委托一关系,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治理结构。(2)科学进行投资决策,完善投资活动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争取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避财务风险:一是进行财务预测;二是进行收益质量的分析和管理;三是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四是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3)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贸易和金融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财务学科,还需要在金融、经济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展,在企业发展中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参考文献

[1]李心愉:公司金融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王纪平:论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J].现代商业,2010(24).

[3]陈四清:贸易金融[M].中信出版社,2014.

[4]成思危:人民币国际化之路[M].中信出版社,2014.

[5]倪国爱、张敏:徽商文化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代化建设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2).

[6]李亚:民营企业公司治理[M].北京:方正出版社,2003.

贸易公司融资第3篇

在国内贸易中,如何解决信用风险保障和银行融资成为内贸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近年来,保险公司通过与银行合作推出国内贸易信用险,为内贸企业铺就了一条融资新路。

何为内贸信用保险?据平安产险苏州分公司信用险产品部产品经理胡蔷薇介绍,信用保险是指权利人(被保险人,即卖家)向保险人投保债务人(买家)的信用风险的一种产品,其主要功能是保险公司对买家信用进行审核承保,保障客户企业(卖家)应收账款的安全。

凡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公司均可投保国内贸易信用险,但需符合以下条件要求:投保的年赊销总额原则要求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低于3000万元但高于1000万元的可逐单上报;应收账款账期在4个月以内;投保的买家数量不得低于3个;投保企业要求持续经营3年以上;客户投保赊销营业额超过总赊销营业额的60%或按客户条件投保,如客户大小、生产条线、地域划分等类型;房地产、光伏、钢贸行业禁止承保。

据了解,通常银行作为赔偿受益人,保险公司负责业务处理中的大部分事项,双方共同开拓市场,向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服务,实现双赢。一旦出险,保险公司负责赔偿买家未付款造成的损失(含长期拖欠及丧失清偿能力)。

国内贸易信用险有两大功能:一方面,为企业特别是缺乏融资途径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投保信用险后,融资企业可借买家的信用额度为己所用,额度大小根据销售额大小和买家信用而定,以弥补企业自身条件不足,增强融资能力,同时给予买家更优惠的销售条件,巩固与买家的长期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可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管控,将拖欠的货款变为到账的现金,规避坏账风险,加速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比如,目前平安产险与多家银行签订专门针对信用险的银保合作协议,购买平安贸易信用险的企业在银行做保理融资业务时,银行会放宽对企业买家信用评级的要求,因为买方应收账款的拖欠风险已由平安保险“托底”,从而使很多买家资信级别不够的企业也能在银行获得保理融资。截至去年12月,平安已帮助中小企业通过国内贸易信用保险获得约75亿元的人民币融资。

有人认为,信用险和担保的功用大体相同,都是为企业进行信用增级,帮助企业得到银行的融资。不过,信用险还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首先,信用险一般依托保险公司的信誉和强大的偿付能力,这是担保公司不可比拟的。在赔偿损失后,保险公司不再向企业追偿,而是向出险的买方追偿,且保险公司自付追偿成本。其次,一些保险公司在合作银行内部有商业授信,投保企业融资占用保险公司在银行的额度,这就节约了银行本身的融资额度。此外,商务部和财政部出台了相关政策,对购买贸易信用险的中小商贸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这又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贸易公司融资第4篇

目前。众多企业难以借到贷款,你也许会注意到这个事实:即使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公司,也难逃资金干涸的命运。

3月3日,日本政府罕有地拨出外汇储备救助企业。导致这一举措的原因是众多银行严控曾经非常容易获得的贷款,过去,正是在银行充裕贷款的助力下,日本经济才能在全球贸易中创造繁荣。

随着世界各大经济体的发展,日本银行136亿美元贷款中的90%流向商品贸易。然而,在信贷危机的,中击下,银行紧缩贷款,这使得日本政府扶持另一向进出口商宽延贷款的重要机构。过去,日本政府已经向众多金融机构提供数万亿美元资金。

虽然众多日本企业现金充裕,但是在3月3日,日本政府称会将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借给丰田汽车公司、索尼公司和其他陷入困境的出口商,这个信号表明:不断深入的信贷危机已经开始侵袭最大型企业。

日本政府会向一家政府支持的银行提供大约50亿美元的日本外汇储备资金,这家银行将负责发放以美元结算的贷款。丰田汽车公司说,旗下丰田金融服务公司正申请一笔资金,以帮助丰田汽车公司向美国消费者发放更多的贷款。

日本财务大臣与谢野馨说:“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入,我们认为日本的公司融资难题很快就会像国外那样达到顶峰。

与谢野磬还谈到,日本同样会将紧急贷款数额从1万亿日元放宽至1.5万亿日元(154亿美元),这笔紧急贷款的对象为陷入困境的国内企业。

情况的转变

在世界其他地区,众多企业也在抱怨类似的问题。韩国的一家小贸易公司职员边亨俊说:“我们拿不到美国银行的贷款。”他所服务的企业向美国的服装公司拿订单,然后将这些订单安排到越南和企业亚洲国家制作。

他补充道,这样做的部分原因在于借款困难。“像我们这样的出口商已经减少了70%的输美货运。”

在通常情况下,贸易融资被认为是零风险的。用于担保的就是货物本身,货物会偶尔在海运过程中丢失或损坏,但是它不会像房产价值或股价那样凭空消失。

伦敦汇丰银行全球贸易融资主管吉恩・弗兰西斯・兰伯特说:“贸易融资是最安全贷款方式之一,同时它很简单。”

美国密苏里州麦安迪公司是专业印刷设备制造商,该公司贸易融资经理杰夫・奥顿说,随着全球经济萎缩,贸易融资的情况已经改变。去年12月,奥顿接到了一名巴西经销商的电话,首先听到了这个消息。

“嘿,我们在这里找到了一名采购商。”奥顿回忆起那名经销商说的话,同时,奥顿也听到不好的消息,那就是至少有总值1百万美元的三宗交易岌岌可危,因为“当地银行对这些不合适的交易进行了估价。”

为了挽回这些交易,奥顿仔细研究了客户的财政状况,并设法说服具有政府背景的美国进出口银行,向巴西买家提供一笔私人贷款的信用担保。

“特别是对那些与你相关的客户,你可以对其置之不理,你也可以帮助他们。”奥顿说,“但是,他们的境况不妙,所以你必须付出很多的努力。”

奥顿称现在出口大气候是他所见过最恶劣的,他还说自己非常幸运做成了巴西的交易。他认为,在不能够获得当地贷款的情况下,许多海外的潜在客户能做的就是简单地放弃交易。

贸易融资交易成本的变化突显了问题。举个例子,面向印度的出口融资贷款利率比伦敦银行间拆借利率还高5.5个百分点。

因此,印度的一个潜在客户与美国麦安迪公司商谈到一笔75万美元订单,但是该客户却不能够得到融资贷款。

奥顿说:“相比起之前我们没有能力获得第一名的位置,这些交易并不能算是失败的。”

政府的举措

国际贸易需求驱动性衰退的程度不断加深:例如,出口长期强劲的日本到今年一月为止,已经连续第四个月出现贸易逆差,自从1970年油价搅乱了它的贸易平衡之后,日本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长的贸易逆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期,2009年的全球贸易总量会收缩2.8个百分点,这是自1982年以来的首次紧缩。

近期,日本在一系列由各国和国际机构发起的计划中,积极复苏本国的私募市场。

日本最近得到了世界银行1亿美元的贸易融资担保,这笔资金将用于与世界银行有合作关系的新兴市场,对区域性保险业体系的贸易融资业务进行担保。在欧训,法国政府最近成立一个新的机构,对空中巴士公司制造的飞机进行65亿美元的出口融资,空中巴上是欧洲商业喷气客机制造商。而德国政府则通过一家私营保险公司,向出口俄罗斯的业务提供更多的资源。

世界出口信用机构,如进出口银行同样找到了出口融资的新方法。现在情况有了新的变化,这家机构过去只对一些私营银行的贷款进行担保,如今也直接向购买美国产品的非美国采购商发放贷款。去年,巴西的直升机采购商获得了该机构约1200万美元的贷款,同时,向美国购买农村电力设备的加纳采购商也得到了3.44亿美元的贷款。今年1月,它分别向迪拜和摩洛哥购买波音客机的采购商发放了一笔贷款,美国进出口银行贸易融资和保险公司的副总裁杰弗里 阿布拉姆森说,进出口银行是进行这些业务的首选。

他说:“政府授权给我们,不是让我们与私募市场进行竞争,我们的任务是让人们继续看好和从事贸易融资。”

链接

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名官员8月18日表示,受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贸易融资形势继续恶化,目前的贸易融资缺口已扩大至1000亿美元。

与四个月前相比,目前全球贸易融资短缺额增加了三倍。在去年11月份世贸组织举行的评估会上,专家们认为贸易融资缺口仅为250亿美元。

贸易公司融资第5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 风险管理 温州 商业银行

银行对进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融资或信用便利是为国际贸易融资。国际贸易融资具有风险性小、收益性高、流动性强,能为买卖双方承担转移或化解风险、提供融资和金融服务等优点,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近些年,温州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得到快速发展。

温州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温州国际结算业务量呈现增长态势,贸易融资年度余额也呈倍数增长态势。2009年的12月份贸易融资余额更比2005年增长了618%。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2009年,贸易融资余额达到创记录的10.26亿美元,仅占当年银行本外币贷款余额的 1.34%,占当年进出口总额的7.7%。从国际银行业看,贸易融资一般占银行信贷的20%以上,发展中市场的贸易融资约占进出口总额的1/6。这说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温州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同高速增长的进出口贸易相比仍相对滞后。这也说明了温州贸易融资业务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贸易融资业务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

温州开展国际结算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商业银行主要以中资大型商业银行为主(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辅以中资中型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中资小银行如浙商银行、温州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展极少量国际贸易融资业务。

温州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现状

近些年,温州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不良率维持较低水平,远低于一般贷款不良率。温州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不良率较之全国来说是偏低的,这与温州相对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也有关系。但是随着国际贸易融资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融资风险还是不容忽视。并且较之发达国家银行,温州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还是存在不足之处。

(一)温州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模式有待完善

在银行实务中,不同的银行对于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模式不同,同一银行在不同时期采取的风险控制手段也不同。风险控制模式的选择和设置主要应看该模式是否灵活,在能够适应市场的竞争的同时,是否有效地增强控制风险的能力。

1.部门管理模式。温州大部分商业银行(包含贸易融资业务量最大的中资大型商业银行)都是采用以下管理模式,即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管理由信贷管理、授信审批、公司业务、国际业务部门等多个部门分工协作完成。此种分部门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加强了银行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风险监控,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即这种模式对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要求较高,业务衔接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容易影响整体竞争力的发挥。同时,大部分银行由风险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而风险管理部门人员对国际贸易融资专业知识了解不够深入从而造成风险管理有时候有失偏颇。

2.授信管理模式。温州大部分商业银行主要采用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纳入统一授信管理模式。目前,银行对客户授信额度的审批更多注重财务报表的资产负债、抵押担保等,而对贸易现金流等体现贸易型企业的数据资料,关注产品的市场状况、销售的分布等具体因素关注不够,也就是贸易融资授信的实效性和灵活性还不够。

(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有待完善

事前控制主要包括贸易背景真实性、客户资信状况的调查、审查、审批等控制措施。很多银行常常比较重视对国内客户的资信调查,但对国外贸易商、国外银行的资信缺乏风险控制手段。很多银行贷前授信更关注的是企业的财务报表、抵押物,没有对企业的贸易背景和上下游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目前,温州部分企业利用假贸易融资来套取资金进入楼市、股市,给银行带来很大的金融风险。同时,近几年温州转口贸易发展迅速,而转口贸易下贸易真实性很难监管。同时,近些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频繁,银行相关人员需要对融资企业的产品紧紧盯住,否则容易造成风险。但是在真正实施中,紧紧“盯”住有难度。

事中控制主要包括对担保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对申请材料和合同的真实性和完备性,对贷款金额、利率、期限的合规性等方面的审查、审批等控制制度和措施。温州有些进出口企业融资担保合法性、有效性不足。信用证项下银行对信用证收汇期限监管不到位造成表外信用证变为表内信用证,从而使银行遭受风险。

事后控制主要包括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交易进展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建立对物流、单据流和资金流的跟踪监控制。贷后管理中,多数银行主要是通过资金流、单据流实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监控,但对物流的监控手段较少。特别是温州近些年转口贸易发展迅速,此种方式下物流监控难度更大。

促进温州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的内控机制

银行需要系统地梳理商业银行业务和管理流程,对流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系统排查,有必要针对不可接受风险制定控制措施。在系统防范操作风险的基础上,实现对信用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全面控制;从零散的、静态的、被动的风险防范措施向建立系统的、动态的、主动的风险管理体系转变,向监管部门、社会、市场提供一套透明的、规范的、可验证的控制体系。

(二)打造风险文化

努力营造“诚实守信、审慎科学”的风险文化,认真做好每一笔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银行要引导员工树立对风险管理的认同感。倡导用理念统一人,用制度约束人,用文化培养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银行要强化制度执行力,严格防范道德风险隐患,使风险意识真正融入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的行为规范中。

(三)建立风险监控和评价机制

1.改革授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额度的审批不能仅仅注重财务报表的资产负债、抵押担保等,应更关注贸易现金流等体现贸易型企业的数据资料,关注产品的市场状况、销售的分布等具体因素。同时,需要加强贸易融资授信的时效性和灵活性,快捷的审批流程是市场竞争的关键。对于单笔金额较大的贸易融资业务,可以通过参与企业的贸易流程来确定临时授信额度。根据业务类型不同,风险度不同,可以调节风险系数,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摒弃“重贷前、轻贷后”的惯性思维,通过实施授信的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率评价,加强对贷后管理的监控。

2.加强事前、事中、事后贷款控制。在事前贷款控制中,银行需要对市场风险、国家风险有更严格的评估制度。加强对市场的监控,对大宗商品价格、行业景气度等保持时时跟踪。同时增强对国外贸易商、国外银行的资信调查,提高事前控制力度。这类资信资料可通过专门的咨询公司进行,以及通过行调查国外客户资信情况。要建立产品评价系统。对每一业务种类的融资业务,研究其各自系统内的风险因素,尽量使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做到既科学又灵活。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比较频繁,有时波幅比较大。银行一定要密切关注商品价格,不仅要关注当前的价位,还要进行历史数据比较,并且对未来的走势做出判断。

办理融资后,应当联合会计部门共同把关,监督其资金的使用方向,防止企业将资金挪作他用,要紧盯风险敞口。同时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帮助企业组织好生产、发运、资金运用等环节。跟踪监督基本客户的进出口授信额度,实行分级管理权限、完善业务操作规程。在事后控制上要增加对资金流、物流的管理。事后控制可以着手增强对物流的监控,建立对物流、单据流和资金流的跟踪监控制。对物流的监控,可通过现场检查客户备货、生产过程、跟踪了解货物出运、到港及提货情况进行物流监管。必要时可以引入第三方监管方式,如与船代公司、港口或者仓储公司、物流公司合作,代替银行进行质押物的监管和处理,以降低银行成本和市场风险。同时,银行要加强对授信使用的评价。

3.建立科学、客观的评级标准。现金流量是国际贸易融资还款的第一来源,对客户进行评级时可多参考其结算量大小,并考察其业务往来中的客户业务能力、交易对手资源及客户履约的信用记录等,因地制宜地建立科学、客观的评级标准。

4.建立专业评审机构。鉴于国际贸易融资有别于一般贷款的特殊性和专业性,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应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实施专业评审,打造贸易融资评审委员会,提升提高评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进而逐步形成“专家型”评审。

(四)改善风险监测与控制的技术手段

银行需要改善风险监测与控制的技术手段,加强各业务决策层次的合作,实时监控,及时预警,化解风险。可以引进成熟安全的信息技术,全面构造商业银行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风险控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此系统可以覆盖银行各项业务前、中、后台全过程操作,以及业务调查、执行和资金划拨的权限控制,将风险控制从事后监测转为实时监控,能及时预警。通过银行决策系统和支持系统能提高业务部门综合分析国家经济、产业和金融政策的能力,加强对客户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预测;通过建立信息化的风险控制系统可以使得银行内部人员的违规行为在计算机技术限制下无法操作,加强风险控制。

(五)和信保公司加强合作并转嫁风险

联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通过同出口企业的协商与参保将有关保险赔款权益转让至银行,确保银行贸易融资的安全。针对温州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中小企业又存在自身信用不足的问题,与保险公司加强互动,将银行融资与保险公司的信用保险紧密结合。银行凭借交易单据、保单以及赔款转让协议等文件,在保险公司承保范围内,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利用保险公司承担风险能力较强的优势,转移风险,提升银行风险承担能力,扩大中小企业融资的能力。

(六)对贸易融资风险管理必须延伸到对结算业务的风险管理

由于国际贸易融资与进出口贸易紧密联系,因此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与贸易纠纷紧密联系,在化解贸易融资风险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贸易以及国际法规方面的知识。由于所涉及关系的复杂性,使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的内容比一般贷款业务复杂,因此,对贸易融资的风险管理必须延伸到对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管理。

(七)提高商业银行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是项重要的工作。银行须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外汇政策和外汇业务管理的培训,以提高业务经办人员和管理层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和政策水平,减少操作失误和违规行为。

参考文献:

1.胡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自议.中国农村金融,2010(5)

2.章虹芳.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的思考.财贸研究,2008(8)

3.汪超,丁建棕,桂芬,孟明莲.浅谈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中的风险防范.改革与开放,2009(1)

贸易公司融资第6篇

起源:商人银行

现资银行的前身是商人银行,商人银行的前身就是贸易商人。早期跨国贸易中,信息和信用的极度缺乏,给那些率先进行跨国贸易的商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机会,利用自己的信息和信用赢利。领先和大型的跨国贸易商人,利用其分布在各地的分支和机构,在直接从商品贸易中赚钱的同时,也从为其他贸易商人提供金融服务而赚钱,这种金融服务的主要内容是汇票承兑和信用担保,因此称之为商人银行,顾名思义是为商人提供银行服务,可以说是很恰当的。

商业汇票产生于十三世纪的意大利,实际就是货物买方向货物卖方签发的一张具有法律效力、约定好还款日期的欠条。在卖方眼里信誉好的人才可以打欠条,信誉不那么好的人要打欠条,就得找个信誉好的人做个担保。大型商行通过分支和机构,可以掌握异地买方的资信情况,又有被本地卖方所认可的信誉,他们可以通过为这种汇票提供担保而获得收益。并且,由于他们担保所提供的信誉保障,使汇票可以流通——就是货物卖方可以在到期日之前用这种汇票去购买他所需要的货品,或者直接将其折价转卖出去。资金富裕并对这种汇票签发人信誉有把握的商人可以通过折价收购(所谓贴现)这种汇票而盈利。以汇票担保人进入贸易金融领域里的商人,逐渐发展为商人银行。

英国最早也最著名的商人银行之一巴林(Baring)兄弟公司,成立于1763年,是个经营多种产品的进出口企业,后来逐渐发展起来了汇票承兑和信用证业务。长期主导国际金融活动的大名鼎鼎的罗斯柴尔德公司,从最初主营亚麻纺织品的商贸企业拓展了金融业务,并于1818年开始进入投资银行业务领域。

技术进步:商人银行从商人向银行转变

直到十九世纪初,发达的大西洋两岸之间的棉纺织品贸易都是主要依靠大西洋贸易商——商人银行为中介进行的。就英格兰北部的一个普通纺织工厂要从美国南部的一个普通农场主那进口棉花这项交易来说,前者要检查后者产品的质量,后者要调查前者的资信情况,可以说都是几乎不可能或者至少是十分困难的。大西洋贸易商——商人银行正好凭借其自身的分支和体系优势为他们提供了中间人服务。在这里,他们承担了四项职能:调查买方的资信情况,并为一些交易提供债务担保;调查卖方出口产品的质量,并在提供质量证明时押上自己的声誉;他们了解并直接参与市场,自身保有很大的产品库存量,匹配买卖双方;他们还提供运输服务,并为运输中的货物提供保险(《投资银行:制度、政治与法律》第155页)。

可是,随着跨大西洋通信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大西洋海底电报线的铺设,买卖双方可以更快、更方便地交流信息了,上述职能中的第二、三项,中间人在检查产品质量及库存调节市场中重要性大大下降了。再随着海洋运输技术的进步(汽轮的使用),上述第四项职能的利润率也大为下降。但是,上述职能中的第一项,评估资信情况,却并非是仅仅有方便的通信条件就能完成的,这需要对相关企业的业务和财务情况非常了解,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可以信任的关系网络。这些技术的进步,迫使将贸易和金融服务综合在一起的传统商人银行进行职能和业务上的分拆,逐渐放弃商人业务,专注于金融业务,成为承兑公司和投资银行。

公司自治:投资银行成型的制度环境

作为一种企业,投资银行要到很晚的二十世纪中期以后才开始采用公司这种组织形式,但是现代公司制企业出现却是投资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制度环境和环节。

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在现代公司和现代公司法律诞生之前,公司的成立和营业执照获取是通过政府特许的,公司的权力来自“政府无穷的权力库”中的一个授权,或者说公司的权力是政府给的,企业所拥有的任何自由都来自政府的宽容,与当前中国的状况颇有几分相似。

一直到1856年,公司必须在其被政府批准的营业执照中划定的范围之内从事业务,超出这一范围的业务行为属于越权,是不合法的。这一旧有观念是逐渐被突破的。较早的一个重要进步是美国最早的公司之一达特茅斯学院于1819年所提起的一项诉讼,该案中达特茅斯学院所提出“政府不能任意地控制公司的行为”的主张获得了法院的支持。不过,当时美国最高法院对这一裁定的支持是基于一种合同法上的理由,而不是对公司权力来自政府这一传统观念的否定。最高法院认为,公司营业执照代表着政府和企业所签定的一份合约,法院的裁定根据是宪法禁止政府对合约的损害。美国商业的快速发展,和美国各州之间商业和公司立法竞争,最终促使各个州实施了普通公司法。组建公司和公司融资,成为了一种权利而不再是一种特权,使现资银行业务的出现成为可能,投资银行由此完成了从贸易商人到商人银行,再到现资银行和到证券公司的转变。

从政府债券、铁路融资到工业公司股票

贸易公司融资第7篇

温州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温州国际结算业务量呈现增长态势,贸易融资年度余额也呈倍数增长态势。2009年的12月份贸易融资余额更比2005年增长了618%。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2009年,贸易融资余额达到创记录的10.26亿美元,仅占当年银行本外币贷款余额的1.34%,占当年进出口总额的7.7%。从国际银行业看,贸易融资一般占银行信贷的20%以上,发展中市场的贸易融资约占进出口总额的1/6。这说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温州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同高速增长的进出口贸易相比仍相对滞后。这也说明了温州贸易融资业务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贸易融资业务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

温州开展国际结算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商业银行主要以中资大型商业银行为主(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辅以中资中型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中资小银行如浙商银行、温州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展极少量国际贸易融资业务。

温州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现状

近些年,温州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不良率维持较低水平,远低于一般贷款不良率。温州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不良率较之全国来说是偏低的,这与温州相对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也有关系。但是随着国际贸易融资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融资风险还是不容忽视。并且较之发达国家银行,温州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还是存在不足之处。

(一)温州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模式有待完善

在银行实务中,不同的银行对于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模式不同,同一银行在不同时期采取的风险控制手段也不同。风险控制模式的选择和设置主要应看该模式是否灵活,在能够适应市场的竞争的同时,是否有效地增强控制风险的能力。

1.部门管理模式。温州大部分

商业银行(包含贸易融资业务量最大的中资大型商业银行)都是采用以下管理模式,即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管理由信贷管理、授信审批、公司业务、国际业务部门等多个部门分工协作完成。此种分部门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加强了银行部门之间、位之间的风险监控,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即这种模式对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要求较高,业务衔接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容易影响整体竞争力的发挥。同时,大部分银行由风险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而风险管理部门人员对国际贸易融资专业知识了解不够深入从而造成风险管理有时候有失偏颇。

2.授信管理模式。温州大部分商业银行主要采用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纳入统一授信管理模式。目前,银行对客户授信额度的审批更多注重财务报表的资产负债、抵押担保等,而对贸易现金流等体现贸易型企业的数据资料,关注产品的市场状况、销售的分布等具体因素关注不够,也就是贸易融资授信的实效性和灵活性还不够。

(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有待完善

事前控制主要包括贸易背景真实性、客户资信状况的调查、审查、审批等控制措施。很多银行常常比较重视对国内客户的资信调查,但对国外贸易商、国外银行的资信缺乏风险控制手段。很多银行贷前授信更关注的是企业的财务报表、抵押物,没有对企业的贸易背景和上下游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目前,温州部分企业利用假贸易融资来套取资金进入楼市、股市,给银行带来很大的金融风险。同时,近几年温州转口贸易发展迅速,而转口贸易下贸易真实性很难监管。同时,近些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频繁,银行相关人员需要对融资企业的产品紧紧盯住,否则容易造成风险。但是在真正实施中,紧紧“盯”住有难度。

事中控制主要包括对担保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对申请材料和合同的真实性和完备性,对贷款金额、利率、期限的合规性等方面的审查、审批等控制制度和措施。温州有些进出口企业融资担保合法性、有效性不足。信用证项下银行对信用证收汇期限监管不到位造成表外信用证变为表内信用证,从而使银行遭受风险。

事后控制主要包括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交易进展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建立对物流、单据流和资金流的跟踪监控制。贷后管理中,多数银行主要是通过资金流、单据流实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监控,但对物流的监控手段较少。特别是温州近些年转口贸易发展迅速,此种方式下物流监控难度更大。

促进温州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的内控机制

银行需要系统地梳理商业银行业务和管理流程,对流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系统排查,有必要针对不可接受风险制定控制措施。在系统防范操作风险的基础上,实现对信用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全面控制;从零散的、静态的、被动的风险防范措施向建立系统的、动态的、主动的风险管理体系转变,向监管部门、社会、市场提供一套透明的、规范的、可验证的控制体系。

(二)打造风险文化

努力营造“诚实守信、审慎科学”的风险文化,认真做好每一笔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银行要引导员工树立对风险管理的认同感。倡导用理念统一人,用制度约束人,用文化培养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银行要强化制度执行力,严格防范道德风险隐患,使风险意识真正融入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的行为规范中。

(三)建立风险监控和评价机制

1.改革授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额度的审批不能仅仅注重财务报表的资产负债、抵押担保等,应更关注贸易现金流等体现贸易型企业的数据资料,关注产品的市场状况、销售的分布等具体因素。同时,需要加强贸易融资授信的时效性和灵活性,快捷的审批流程是市场竞争的关键。对于单笔金额较大的贸易融资业务,可以通过参与企业的贸易流程来确定临时授信额度。根据业务类型不同,风险度不同,可以调节风险系数,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摒弃“重贷前、轻贷后”的惯性思维,通过实施授信的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率评价,加强对贷后管理的监控。

2.加强事前、事中、事后贷款控制。在事前贷款控制中,银行需要对市场风险、国家风险有更严格的评估制度。加强对市场的监控,对大宗商品价格、行业景气度等保持时时跟踪。同时增强对国外贸易商、国外银行的资信调查,提高事前控制力度。这类资信资料可通过专门的咨询公司进行,以及通过行调查国外客户资信情况。要建立产品评价系统。对每一业务种类的融资业务,研究其各自系统内的风险因素,尽量使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做到既科学又灵活。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比较频繁,有时波幅比较大。银行一定要密切关注商品价格,不仅要关注当前的价位,还要进行历史数据比较,并且对未来的走势做出判断。

办理融资后,应当联合会计部门共同把关,监督其资金的使用方向,防止企业将资金挪作他用,要紧盯风险敞口。同时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帮助企业组织好生产、发运、资金运用等环节。跟踪监督基本客户的进出口授信额度,实行分级管理权限、完善业务操作规程。在事后控制上要增加对资金流、物流的管理。事后控制可以着手增强对物流的监控,建立对物流、单据流和资金流的跟踪监控制。对物流的监控,可通过现场检查客户备货、生产过程、跟踪了解货物出运、到港及提货情况进行物流监管。必要时可以引入第三方监管方式,如与船代公司、港口或者仓储公司、物流公司合作,代替银行进行质押物的监管和处理,以降低银行成本和市场风险。同时,银行要加强对授信使用的评价。

3.建立科学、客观的评级标准。现金流量是国际贸易融资还款的第一来源,对客户进行评级时可多参考其结算量大小,并考察其业务往来中的客户业务能力、交易对手资源及客户履约的信用记录等,因地制宜地建立科学、客观的评级标准。

4.建立专业评审机构。鉴于国际贸易融资有别于一般贷款的特殊性和专业性,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应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实施专业评审,打造贸易融资评审委员会,提升提高评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进而逐步形成“专家型”评审。

(四)改善风险监测与控制的技术手段

银行需要改善风险监测与控制的技术手段,加强各业务决策层次的合作,实时监控,及时预警,化解风险。可以引进成熟安全的信息技术,全面构造商业银行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风险控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此系统可以覆盖银行各项业务前、中、后台全过程操作,以及业务调查、执行和资金划拨的权限控制,将风险控制从事后监测转为实时监控,能及时预警。通过银行决策系统和支持系统能提高业务部门综合分析国家经济、产业和金融政策的能力,加强对客户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预测;通过建立信息化的风险控制系统可以使得银行内部人员的违规行为在计算机技术限制下无法操作,加强风险控制。

(五)和信保公司加强合作并转嫁风险

联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通过同出口企业的协商与参保将有关保险赔款权益转让至银行,确保银行贸易融资的安全。针对温州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中小企业又存在自身信用不足的问题,与保险公司加强互动,将银行融资与保险公司的信用保险紧密结合。银行凭借交易单据、保单以及赔款转让协议等文件,在保险公司承保范围内,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利用保险公司承担风险能力较强的优势,转移风险,提升银行风险承担能力,扩大中小企业融资的能力。

(六)对贸易融资风险管理必须延伸到对结算业务的风险管理

由于国际贸易融资与进出口贸易紧密联系,因此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与贸易纠纷紧密联系,在化解贸易融资风险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贸易以及国际法规方面的知识。由于所涉及关系的复杂性,使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的内容比一般贷款业务复杂,因此,对贸易融资的风险管理必须延伸到对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管理。

贸易公司融资第8篇

一、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与我国国际收支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是指一家跨论文联盟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之间以及国外子公司之间在产品、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的交易活动,交易行动主体归根到底是同一所有者,不同国家两个经济实体的交易结果会影响两国的国际收支,但内部贸易交易价格是公司内部自定的,交易方式和动机服从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于跨国公司自身而言,有着独特的利益优势,如利用转移定价可获取高额利润,通过母子公司间技术内部贸易,增强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中的技术垄断地位与竞争优势,通过内部贸易可以调拨资金,有效保证特定产品的生产与原材料、产成品的供销优势。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也给我国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过转移定价形式的内部贸易侵吞了我国的经济利益;垄断先进技术使我国招商引资的初衷难以达到预期目的;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跨国公司内部贸易降低了其与我国上游企业、下游企业的关联效应。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收支的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resident)与非居民(non-resident)之间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特别强调了居民与非居民,目的是全面反映构成国际收支的内容,也包括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国际收支反映了一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对外贸易状况、对外开放程度,也反映了其在一定时期内部发展情况及其趋势,现在国际收支往往是一国制定经济政策尤其是贸易政策的依据。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收支的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国际收支地位不断提高,国际收支构成变化显著,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追求的战略目标不仅是某一年度的短期平衡,而重要的是中长期(如2-3年,3-5年)内保持的国际收支动态平衡。然而,结合近几年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可以看出,我国表现为长期国际收支顺差失衡,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当前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式失衡问题依然突出。

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我国国际收支产生影响的原因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表现为不同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属于国际收支计入范畴,对我国国际收支产生影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我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与引资的"双增长"促进了贸易的飞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蔓延,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急剧加大,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都有很大突破,跨国公司交易中涉及中国的交易比重年年攀升。在2008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下降13.5%的背景下,中国的对外投资增长了111%,达到559亿美元,对外投资与吸收外资的比例已升为 1:2,实现了"双增长"。

(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占跨国公司贸易总额比重持续走高。2003年全球最大的财务咨询公司之一安永对 22个国家的641家母公司和200家子公司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以转让定价为代表的内部贸易占跨国公司的贸易比重升高至73%,内部贸易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乃至全部经济贸易中的主要贸易种类。

(三)内部贸易中多样化贸易形式深入国际收支的构成内容中。内部贸易涵盖商品、劳务、技术、专利

转贴于论文联盟

等多样化的有形无形贸易形式,而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也包括货物、服务,收益,经常转移项目等,资本金融项目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等,可见内部贸易中的各种交易形式均在国际收支中充分体现,这种影响深入而广泛。

(四)我国的出口加工制造地位决定论文联盟了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成为跨国公司在华贸易潜在主要形式,其变化与国际收支状况休息相关。为获取和利用廉价的生产要素,跨国公司大多将子公司设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子公司相当于公司全球一体化生产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而中国正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加工、初级制造基地,跨国公司纷纷选择中国为其投资对象,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内部贸易量无论从数量、规模、空间上看都极其巨大,这与国际收支状况有密切的联系。

三、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我国国际收支产生的具体影响

(一)有利于进出口贸易量增加,但实际贸易增加额远小于理论增加额

虽然大部分跨国公司出于避税的原因不愿把内部贸易数据公布于众,官方从海关或其他进出口贸易管理单位得到的统计结果也无法分辨出哪些属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相关机构预估其比重占70%-80%,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以转移价格为代表的内部贸易从发生次数、贸易额、贸易量等每年都在急速上升,这无疑有利于我国进出口贸易量的增加和贸易额的增长,反映出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转移定价出于跨国公司内部考虑,往往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加之中国是加工贸易基地、初级产品制造大国,生产利益往往流入发达国家,因此实际增加的贸易额比正常价格交易增加的贸易额小得多。

(二)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的突出贡献不仅在于它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规模,而且改变了国际贸易的结构,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1.内部贸易促进了资本的国际流动

从资本输出的角度看,假如中国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则母公司在中国,子公司在国外,母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不仅使外流资本的收益增加(否则这些资本不会投到国外去),也使留在国内的资本变得相对稀缺,平均收益上升。对于中国劳动者而言,本国资本外流会减少他们的工作机会,使本国劳动力平均工资下降,资本输出会使中国劳动力利益受损。但是,从整体上看,资本的收益会大于劳动力的损失,整个社会从资本流动中获得净收益。从资本输入国的角度看,假设我国为外商投资对象,子公司设在我国,则得益的主要是我国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的流入使就业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者收益增加。另一方面,外来资本流入会使国内原有资本收益率下降,假设不考虑资本流入的外部效应(如引进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使本国为开发资源或闲置劳动力充分利用),引进外资给本国劳动力带来的收益也会超过本国资本的损失。因此,资本的国际流动使资本输入国也获得净收益。

2.内部贸易促进了技术的国际转移

跨国公司往往在生产、获得、掌握和组织技术性资源方面有突出优势,内部贸易带来的技术的直接转移对我国技术创新发展、生产水平提高有显著贡献,同时带来技术外溢效果,其形式主要有示范和模仿效应,联系效应,人力资本流动效应。

(三)对国际收支平衡表各项目的影响

1.对经常项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货物""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投资收益"这三个账户的影响上。从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货物贸易顺差的猛增,中国经常项目顺差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大。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了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主导力量。

表1(资料来源:据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0-2009年整理)

从直接的数据来看,跨国公司对中国国际收支的效应在2004年以前都表现为负,但这仅仅是显性效应,实际上,跨国公司的进入,还通过进口替代、提升中国出口的结构、促进国内相关联企业的竞争能力等方面给中国带来了不少有利于中国国际收支的隐形效应。这些隐形效应虽然不能通过数据直观地为我们所看到,但却对中国的国际收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应该在有利的显性效应、隐形效应下,因势利导,促进我国国际收支良性发展。

转贴于论文联盟

2.对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直接投资项目上,贷方表示每年新增的直接投资,借方表示跨国公司每年从中国的撤资额。由表论文联盟2中的数据可知,中国fdi基本逐年递增,到2008年中国fdi差额达到了1448亿美元。相对于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对外投资额相对较小,这导致了中国"直接投资账户"的长期顺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也使得中国资本和金融项目在2004年达到1106.60亿美元顺差的顶峰后开始迅速减少,并在2009年再创新高,预计未来的发展会更有利。

从表2中我们还观察到,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差额占资本和金融项目总差额的比重都超过了100%,在2006年甚至超过了1000%。这表明外商直接投资账户不仅完全抵消了其他账户产生的逆差,而且还令整个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大额顺差。可以说,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是中国近些年来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可见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国际收支影响之大。

(四)对国际收支呈现的变化的影响

原本国际收支反映出来的变化因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而仅成为国际收支表象反映,要探究国际收支内在真实的资本流动或贸易交易需要把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与跨国公司内部交易结合起来衡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1.一国的国际收支的顺差还是逆差已不能反映该国在贸易中是否"绝对获利"或"绝对失利"。近年来,不少发达国家紧紧抓住中国贸易长期顺差的现象,不断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使我国贸易频频受挫,部分行业的贸易状况在迅增与疲软间徘徊,不利于中国产业发展。但究竟中国一方在贸易中是否真的"顺差"并获取利益,中国是否在频发的贸易争端中早已失去贸易优势,如何真正全面科学的衡量一国国际收支真实状况等问题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值得深思。

2.由于内部贸易是跨国公司内部行为,因此外界无法准确得到内部贸易的具体统计结果与实现效果,但其存在与作用不可估量,因此国家外汇管理局、税务总局、商务部等职能部门可以加强对跨国公司的监管与年终审核,将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大致情况或趋势考虑以适当的方式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或附表、附注中,以澄清国际收支过大的顺差或逆差原因,防止国际社会无端揣测或担忧。

3.内部贸易的转移价格往往为标准成本,低于正常市场价格,因此内部贸易的大规模存在会造成出口创汇率、出口盈亏率、出口换汇成本、贸易依存度等贸易指标结果出现偏差,不利于战略决策或贸易促进改善,因此应尽量剔除内部贸易造成的非系统误差,新的贸易评价指标体系亟待形成完善。

四、中国面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对策与思路

(一)加强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监管。树立利用外资的标准是引进外资的质量、效益而非外资数量的观念,通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协定,加强税收征管,建立监督征管体系,健全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或制度规范来限制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行为及内部贸易、转移定价避税等,维护我国经济利益。

(二)鼓励本土企业加大技术研发与创新,利用国内竞争机制迫使跨国公司转移技术和技术合作,"技术本土化""管理本土化"趋势可降低内部贸易发生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