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人工智能医疗发展前景

人工智能医疗发展前景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5 15:19:37

人工智能医疗发展前景

人工智能医疗发展前景第1篇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价值

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研究成果频出,人工智能应用医疗领域已是大势所趋。各个科技巨头都相继布局人工智能医疗行业。对人工智能在医疗的应用主要基于多方面的客观现实:比如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成本高,医生培养周期长,误诊率高,疾病谱变化快,技术日新月异;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增长,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医疗服务需求也在持续增加。

人工智能结合医学应用有非常多的益处,可以让患者、医师和医疗体系均受益。比如对于患者来说,可以更快速地健康z查,获得更为精准的诊断结果和更好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建议;对于医师来讲,则可以消减诊断时间,降低误诊的概率并对可能的治疗方案的副作用提前知晓;对于医疗体系来说,人工智能则可以提高各种准确率,同时系统性降低医疗成本。

据悉,人工智能在智能诊疗、智能影像识别、智能药物研发和智能健康管理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比如在智能诊疗方面,就是让计算机“学习”专家医生的医疗知识,模拟医生的思维和诊断推理,从而给出可靠诊断和治疗方案。智能诊疗场景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最重要、也最核心的应用场景。谷歌宣布已尝试将其面向消费者的机器学习能力应用到医疗保健领域中。今年谷歌的人工智能算法在乳腺癌诊断上也表现出了很高准确度;苹果公司最近收购了Lattice,该公司在开发医疗诊断应用的算法方面具有很强能力。

在智能影像识别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图像识别,应用于感知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将影像进行分析,获取一些有意义的信息;二是深度学习,应用于学习和分析环节,通过大量的影像数据和诊断数据,不断对神经元网络进行深度学习训练,促使其掌握诊断能力。作为医生,从一个大的图像如CT、核磁共振图像判断一个非常小的阴影,是肿瘤是炎症还是其他原因,需要很多经验。如果通过大数据,通过智能医疗,就能够迅速得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在智能药物研发方面,则是将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药物研究,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快速、准确地挖掘和筛选出合适的化合物或生物,达到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新药研发成本、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的目的。人工智能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对药物活性、安全性和副作用进行预测。目前借助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已在心血管药、抗肿瘤药和常见传染病治疗药等多领域取得了新突破,在抗击埃博拉病毒中智能药物研发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智能健康管理方面,则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健康管理的很多场景中。目前主要集中在风险识别、虚拟护士、精神健康、在线问诊、健康干预以及基于精准医学的健康管理。比如通过获取信息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识别疾病发生的风险及提供降低风险的措施。计算机还能收集病人的饮食习惯、锻炼周期、服药习惯等个人生活习惯信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并评估病人整体状态,协助规划日常生活。在精神健康领域,计算机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从语言、表情、声音等数据进行情感识别。在健康干预层面,计算机则可以运用AI对用户体征数据进行分析,定制健康管理计划。

从IBM Watson的发展看医学人工智能的未来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高科技企业将认知计算和深度学习等先进AI技术用于医疗领域,并出现了很多产品,其中以IBM的“沃森医生”(IBM Watson)最有代表性。IBM Watson作为该领域中的翘楚,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在2016年开始放开手脚,以肿瘤诊断为重心,开始在慢病管理、精准医疗、体外检测等九大医疗领域中实现突破,逐步实现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型工具在医疗领域的独特价值。

沃森是2007年由IBM公司开发的,IBM Watson具备了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知识表示、自动推理、机器学习等能力,能够快速搜索分析非结构化的数据,获取想要的结果。2015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研究所最初的诊断结果,确诊一位60岁的日本女性患了急髓白血病,但在经历各种疗法后,效果都不明显。无奈之下,研究所只好求助IBM Watson,而IBM Watson则通过对比2000万份癌症研究论文,分析了数千个基因突变,最终确诊这位60岁的日本女性患有一种罕见的白血病,并提供了适当的治疗方案。整个过程IBM Watson只用了短短10分钟。

自2012年罗睿兰接手IBM开始,IBM公司发展方向与业务架构就一直在进行根本性调整。传统硬件与系统软件业务地位不断退后,而云计算、网络安全、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成为了公司现金流的核心投放领域。现在的IBM正在转型为一家认知计算和云平台的公司。其中在医学人工智能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IBM Watson首先进入的领域是复杂的癌症诊断和治疗领域,这也是目前全世界医学界聚焦的重点。Watson的第一步商业化运作就是通过和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合作,共同训练IBM Watson肿瘤解决方案(Watson for Oncology)。癌症专家在Watson上输入了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大量病历研究信息进行训练。在此期间,该系统的登入时间共计1.5万小时,一支由医生和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一起上传了数千份病人的病历,近500份医学期刊和教科书,1500万页的医学文献,把Watson训练成了一位杰出的“肿瘤医学专家”。随后该系统被Watson Health部署到了许多顶尖的医疗机构,如克利夫兰诊所和MD安德森癌症中心,提供基于证据的医疗决策系统。

相继攻克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后,2015年7月IBM Watson for Oncology成为IBM Watson health的首批商用项目之一,正式将上述四个癌种的肿瘤解决方案进入商用。2016年8月IBM宣布已经完成了对胃癌辅助治疗的训练,并正式推出使用。此外沃森还在2016年11月训练完上线了宫颈癌的服务。

目前IBM Watson肿瘤解决方案已经进入中国。2016年12月,浙江省中医院联合思创医惠、杭州认知三方共同宣布成立沃森联合会诊中心,三方将合作开展IBM Watson for Oncology服务内容的长期合作,这是自IBM Watson for Oncology引入中国以来,首家正式宣布对外提供服务的Watson联合会诊中心,意味着中国医疗行业将开启一个新型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时代。目前Watson可以为肺癌、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胃癌和宫颈癌6种癌症提供咨询服务,2017年将会扩展到8-12个癌种。在医生完成癌症类型、病人年龄、性别、体重、疾病特征和治疗情况等信息输入后,沃森能够在几秒钟内反馈多条治疗建议。

此外,IBM Watson还与辉瑞达成了一项新协议,会将前者的超级计算能力用于癌症药物研发。辉瑞将用上Watson for Drug Discovery的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及其它认知推理能力,用于免疫肿瘤学(Immuno-oncology)中的新药物识别,联合疗法和患者选择策略。由于免疫肿瘤学的未来在于针对独特肿瘤特征的组合,这会改变癌症治疗方式。而在药物研发中利用Watson的认知能力,可以更快地为患者带来可能的新免疫肿瘤治疗。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将会成为未来IBM的成长引擎。沃森目前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涉及糖尿病等慢病、大健康、医疗影像、体外检测、精准医疗、机器人、疾病研究治疗这几个领域,未来,沃森的触角还会伸到医疗的其他行业,为整个医疗行业服务。

中国版小小“沃森”不断面世

与IBM Watson十年的发展轨迹不同,中国在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属于追赶者。由于中国没有统一的医疗数据格式以及数据孤岛的隔离,中国在医学人工智能I域投放的资源相对要少很多。不过这并不妨碍国人对其发展的热情。在智能影像识别和诊断方面,中国已经出现了若干版本的小小“沃森”,他们的功能虽然没有IBM Watson那么强大,但也在各个领域显示出独特的应用价值。

浙江德尚韵兴图像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浙江大学知名专家和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一家高科技公司。浙江德尚韵兴利用深度学习处理超声影像,同时加入旋转不变性等现代数学的概念,形成了“DE-超声机器人”。该机器人算法借助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对甲状腺B超快速扫描分析,圈出结节区域,并给出良性与恶性的判断,大大节省了医生的诊断时间。一般来说,人类医生的准确率为60%-70%,而当下算法的准确率已经达到85%。

据悉,人体甲状腺结节已成常见病,如果不加重视,甲状腺结节可能会发生恶变,进而发展成癌症,危及生命。但由于个体化差异,目前三甲医院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准确率平均也只有60%,如果不做活检,不同医生对同一张片子可能会做出不同判断。而超声机器人的出现,不仅能辅助医生做出精准判断,还能缩短病人就医时间,提升医疗效率。目前“DE-超声机器人”已经在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所职工医院和杭州下城区社区医院临床应用,一年病例达到8万多,准确率达86%以上。

2017年2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教授领衔中山大学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建立了“CC-Cruiser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智能平台”。该人工智能程序模拟人脑,对大量的先天性白内障图片进行分析和深度学习,不断反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将该程序嵌入云平台后,通过云平台上传图片,即可获得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断、风险评估和治疗方案。

据悉,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严重威胁儿童视力的疑难罕见病。中山眼科中心有全球最大的先天性白内障队列(队列人数近2000名),基于该队列开展了一系列严谨的研究,积累了大量高质量的先天性白内障临床数据。中山大学眼科中心于2017年4月设立“人工智能应用门诊”,由人工智能云平台辅助临床医师进行诊疗。在人工智能门诊就诊的患者,除接受常规诊疗外,其检查数据即时同步到CC-Cruiser云平台,同时享受由人工智能机器人提供的“专家级”诊疗。目前CC-Cruiser已在3家协作医院完成临床试点应用,并取得理想效果。此外,中山眼科中心已经连接了、新疆、云南、青海等边远省区上百家基层医院,每天有大量眼科检查数据上传云平台请求专家协助诊断。在医学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下,病例以及图像数据将首先通过人工智能程序进行初审,再由专家复核,效率将提升70%以上,极大提高了专家协诊效率。

2017年5月,丁香园、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大拿科技共同宣布就皮肤病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达成独家战略合作,并了国内首个“皮肤病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资料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风湿性疾病中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可引起全身多个脏器受累,包括皮肤、关节、肾脏、血液等。如何精准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一直是困扰各国科学家的世界医学难题。

目前三方合作研发出的是红斑狼疮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模型,该模型对红斑狼疮各种亚型及其鉴别诊断疾病能进行有效区分,识别准确率超过85%。据悉,该系统一方面是面向皮肤科医生,医生通过APP,把图像传到系统以后,系统提示最有可能的皮肤病类型,然后建立皮肤病电子百科全书,通过百科全书再去学习,辅助临床诊断;另一方面是面向患者,系统提供图片鉴别和导诊意见。据悉,该系统第一期主要实现以红斑狼疮为代表的皮肤病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下一步将“渗透”到其他医疗机构,并将开放患者端服务。

医学人工智能真正落地

需要全产业链配合

专家指出,要真正实现医疗产业的人工智能化,仅靠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实现,这需要依托全产业链包括医疗主管部门、医疗机构的参与和信息化服务商等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

比如像前文所述的甲状腺结节、红斑狼疮、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断,都要依靠形态学的图像数据,这些在皮肤病和病理科特别常见,所以人工智能的优势在此可以得到充分体现。训练一个好的皮肤科医生可能要十年,把人工智能引进后,可以大大缩短时间。但是医学人工智能研发成本高、数据获取难、尚未深入诊疗核心等成为阻碍其真正落地的因素。

人工智能技术形成产品,最重要是要有大量高质量的数据。深度学习靠的是“吃透”大量样本。但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并不愿公开数据。比如前文介绍的德尚韵兴,为了收集数据,尝试通过多个渠道,有社区检查,有付费志愿者,也有试点医院。最后该公司收集了两三万张超声图像,不嗟厥淙胂低持胁疟Vち苏锒献既仿试85%以上。该公司负责人也评价到,如果样本量能提高一倍,诊断准确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获取高质量的医疗数据方面,国内医院在过去信息化程度不高,数据虽然多,但相对杂乱,使用难度大。如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并快速获取数据会是一个很高的门槛。同时,医院信息孤岛现象长期存在,各个医疗机构的数据尚未实现互联互通。这一局面则逐步从政策层面迎来破冰。去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健康医疗大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需要规范和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融合共享、开放应用。但该政策的真正落地依然需要时间。

人工智能医疗发展前景第2篇

“智慧医疗”是最近兴起的专有医疗名词,它是从智能医疗出发,将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高科技医疗设备、云平台等优势资源整合,实现精准、高度、有效的医护服务和管理。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医疗领域的应用拓展必将会有广阔的空间。而“智慧医疗”正是顺应这一发展方向进行的有益尝试。就在前不久举行的“2015健康中国与中医药发展高峰论坛”上,“智慧医疗”模式被行业大鳄提及,专家们表示,在“互联网+”的实践中,有关“智慧医疗”模式的诸多尝试,是我国医药行业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它不仅改变了传统就医保健的方式,而且也节省了医疗资源,能有效解决国内医疗管理系统不完善、医疗成本高、覆盖面低等问题。

不过,尽管目前市面上各种“智慧医疗”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但实际的普及率依然很低,而且缺乏有效率的医学检测和问诊。如此看来,未来蕴藏着巨大发展空间的“智慧医疗”还需多方发力“迈大步”。

医疗器械智能化改变传统医疗

“你好,我叫大白,是你的私人健康助手,在你嗷地叫一声的时候,我会察觉出你需要医疗护理。”这是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里大白出现的场景。这个腿很短、软绵绵、喜欢抱抱的充气医护机器人,不仅憨态可掬,萌值爆表,更有不少酷炫技能,电影一上映就俘获了众多影迷的心。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好莱坞的票房黑马,而从另外的角度看,他们无疑切中了“互联网+”时代的两个热点:机器人和医疗健康领域。

其实,电影中大白的灵感就源自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医疗机器实验室。近日,该大学的公司Medrobotics Corp发表声明,称其公司生产的一款医疗机器人系统已经得到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放行,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这款机器人的内窥镜系统能够让外科医生看到并到达非常难到达的解剖区域,并且能使用微创手术疗法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未来的最终方向一定是智能化,而医疗机器人正是医疗器械智能化的最终目标。 医用机器人是专用于医院、诊所的医疗或辅助医疗的机器人,按其功能可分为诊断机器人、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医用教学机器人等类型。其发展不仅将改变传统医疗模式,而且也能够给医患带来诸多益处。它们比传统医疗更加精准、更稳定,在手术等治疗过程中导致患者感染的概率也较低。与此同时,它们也将极大地减轻医生的工作。

医疗器械智能化是集医学、信息学、机械学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交叉研究领域,它更离不开云计算、互联网、智能硬件、实时数据采集等技术的支撑。正因如此,医疗器械智能化无疑也是“智慧医疗”的重要代表,同时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也彰显出“智慧医疗”未来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不过,在享受医疗器械智能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存在的问题,比如智能化医疗器械价格昂贵、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等。

在线医疗APP优化医患沟通

“智慧医疗”能够更好地符合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和健康生活的理念,而在线医疗正是“智慧医疗”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广泛推行的在线医疗APP(移动应用程序)是借助手机、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工具为用户和医生搭建线上沟通桥梁,国内已有2000多款这类的APP,主要提供寻医问诊、预约挂号、购买医药产品以及查询专业信息等服务,比较热门的应用有:春雨医生、好大夫、丁香园、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等。

这些在线医疗APP的核心功能基本都是人工智能的问题查询和医生线上的健康咨询。尽管它们解决了问诊的地域限制、医生资源的不对称等问题,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事实上,几乎所有医生在解答之后,都会附加一句“建议到医院做详细检查”。因为线上咨询中对病情的描述仅限于语言,并没有给到医生准确数据做判断,仍需要病人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医生也要面对面才能进行诊断和开处方。

智能硬件实时采集健康数据

“智慧医疗”的另一类医疗产品代表属于智能硬件。得益于小体积和高性能的传感器、移动处理器逐渐普及,加上无线传输技术和手机APP交互界面,使得现有医疗检测设备的便携性和智能化成为可能,如智能血压计、智能血糖仪、智能手环等。以智能血压计为例,用户可通过臂式和腕式的袖带内压力感应检测到舒张压、收缩压后,生成历史血压值记录变化轨迹,有的可以通过蓝牙发送到手机端。

这类产品核心技术在于快速简洁地检测出血压数据,用户需要根据《成人血压指导标准》进行对照自行判断是否在正常值。表面上看来,智能硬件貌似解决了数据采集的问题,但由于方案不同测量的结果参差不齐(准确率最高不到90%),医生并不认可。另外,单一时间点或某一检测值(如血压)也很难诊断病情,无法给出健康隐患的指导。

打造“智慧医疗”平台仍需多方努力

人工智能医疗发展前景第3篇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工业产品设计;应用分析

1工业产品设计重要性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世界经济市场的大门向中国敞开的同时,中国的经济市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的许多设计优良的工业产品疯狂涌入我国,这些产品外形美观、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重要的是价位较低,国内的工业产品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从工业产品设计着手,加速企业转型为开发、设计型企业,以创新使产品更加优良,从而占领更广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做好工业产品设计不仅是提高企业生存空间的重要路径,而且是促进国力增强,充分发展国家经济的重要路径。

2智能化技术在工业产品领域中的应用

2.1医疗产品智能化及发展方向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与进步,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方面硕果累累,科研成果频出,始终处于世界的科学发展的前沿,这更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领域取得的成果虽然有目共睹,但是与一些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在一些领域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最突出的就是医疗卫生和国民教育领域。特别是医疗卫生领域,体系不健全,医疗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等,这些问题极容易成为行业发展的屏障。因此,针对我国的医疗行业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大大加快了该行业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利用通信、网络技术将信息实现医护人员、患者、医院三者之间的共享。利用智能化的医疗设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方位的监测,这样患者一旦出现问题,医护人员就能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救治,减少了对病人生命的威胁。个人电子病历的建立,使医生能轻松获取病人的病例信息,还能通过远程控制对其进行治疗工作。智能化的医疗设备,为患者的使用提供了便捷,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与初衷,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设备操作方面,在实现智能化的同时,更突出了操作起来简单特性,易学易操作,能够让不同年龄层的患者都能够轻松学会使用。智能化的医疗产品加深了患者、医护人员、医院三者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打破了传统医疗体系,对我国医疗行业发展的限制,使我国的整体医疗水平得到了提高。使我国的公共医疗保健体系,从传统的医疗模式中走了出来,并逐渐向更成熟、更先进、更现代、更高端、更人性化的医疗模式方向发展。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智能化医疗产品的发展方向,其需要更加凸显人机交互的关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制造原则,操作起来更安全、便捷。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更加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实现全方位为患者提供服务,更加注重服务的水平质量的提高。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不断完善构建体系结构,医疗资源以及患者信息实现随时随地的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医疗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钟爱。

2.2家居产品智能化及发展方向

智能化的家居产品,就是利用电子、通信、网络的先进技术,使传统的家居产品,实现自动控制的功能作用。其主要是使人们在现有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安全、惬意以及便捷,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使用过程中做到了人机交互,全方位满足用户、设备、环境三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传统制造技术生产的产品,不仅功能不齐全,样式也比较陈旧,生产过程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也比较多,生产成本投入较高,已经远远不能适用经济市场发展的需要,正在逐渐退出激烈的市场竞争。智能、便捷、高效的新型化智能家居产品,已经进入市场,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及方面。新型智能沙发的问世,使家里的语音电话、音箱、电视等设备,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就可以打开进行激活,更为先进的地方,就是连使用者都可以识别出来。关于智能化家居未来发展的方向来说,其在家居设计以及制造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与设计理念,通过智能化的技术,加强家居产品与用户之间沟通与互动,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使用户的生活品质得到提高。将家居产品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使家居产品的使用变得更加安全的同时,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通过无线互联,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多种需求,使用户的生活质量与品质得到很大的提升。

3智能化技术应用前景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与创新,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与发展,在工业产品的制造过程中,数字化网络技术已经普及,并逐步进入成熟阶段,其使用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材料、技术不断的发展与更新,越来越多的新型智能化产品不断被研发生产出来,占据着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正逐步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化、安全化、便捷化和高效化,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4结语

智能化技术在工业产品中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我国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提供了路径,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腾飞夯实了基础。相关人员还要对其予以深入研究,让工业产品融合更为先进的设计理念,让工业产品展现更具现代化的操控优势。

参考文献:

[1]张慧,秦志远,魏莉.数字媒体技术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山东工业技术,2015(24):125.

人工智能医疗发展前景第4篇

在分析智能手机在个人医疗健康管理服务领域应用优势基础上,总结智能手机在健康管理服务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为其在未来健康管理领域的全面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智能手机;个人医疗;健康管理;应用;现状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通讯、娱乐和社交方式,而且也形成了新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和个人就医行为,将智能手机推广于提供健康资讯、鼓励健康行为、实施远程医疗、提供健康评估和便捷预约挂号等多个医疗和健康管理领域成为目前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应用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地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一类手机的总称[1]。智能手机作为移动医疗的一种重要载体,在健康管理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现通过文献检索“智能手机”“健康管理”等关键词查阅有关智能手机实施健康管理的最新文献,综述智能手机在当今健康管理服务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1智能手机应用于个人健康管理服务的优势

1.1方便携带与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相比,智能手机小巧、轻便,方便携带,人们可随身携带、随时使用[2],使智能手机在改善人们生活方式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为人们利用智能手机有效进行健康管理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

1.2使用人群广泛国际电信联盟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球手机注册用户约为60亿部,占世界人口的86%[3]。而我国专家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用户使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的保有率将超过7亿部,成为中国人最主流的信息设备[4]。可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在广大人群中越来越普及,也因其融合了大量先进技术,具有功能强大、使用性能好等特点,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因此,通过智能手机实施个人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1.3随时搜索和获取信息飞速发展的信息化产品———智能手机具有强大的应用功能和通畅的网络特点,为实施个人医疗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智能手机已成为我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5]。根据美国Pew研究中心的互联网与生活计划的调查显示,预计在2020年全世界的手机用户都可以使用互联网。联合国的官员也指出,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手机移动技术实施卫生服务保健具有较强的可行性[6]。利用智能手机,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健康需求便捷地获取健康信息,随时记录自己的健康问题,为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实现有效的健康干预创造了可能[7]。

2智能手机在个人健康管理服务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2.1智能手机的应用现状

2.1.1通过信息传输功能进行健康指导和反馈通过短信、微信或QQ等传输平台,健康信息和健康提醒可以定时、按需地发送到健康管理对象的手机上,使其对自己的健康问题引起更多的关注,同时服务对象可通过回复信息得到相应的反馈,获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从而对其健康问题进行有效干预[8]。Haug等[9]在戒烟研究中发现通过定期的短信发送来对吸烟者构建持续的健康支持和健康提醒,有利于提高戒烟效果。Mao等[10]开发了“手机移动药物服务系统”,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用药指导,包括定时发送服药提醒、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相关信息,明显提高了病人的服药依从性。

2.1.2通过PDA功能实现个人健康管理PDA功能包括个人信息管理、日程记录、多媒体应用等,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和商业公司研制了各种健康管理的应用软件,例如健康日志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记录人们的饮食、运动、血压、血糖及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日常活动[11];多媒体的应用可提供相关健康指导的视频,搜狐、新浪网站均开设了健康频道,目的在于开展健康资讯服务,实现健康管理者和病人的深层次互动。这一形象而直观的健康教育方式更能引起大众的重视和关注,也更能被大众所接受。Kwon等[12]开发了智能手机流水声应用程序来改善中老年男性排尿困难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应用程序的使用有助于增强中老年男性的排尿功能。另外,还有一些游戏应用的开发,旨在让人们在游戏中掌握一些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和保健方法,从而促进健康。

2.1.3通过数据(音频、视频、图像)采集功能实现健康信息的交流随着智能手机像素的提高,它能够充当相机的功能,方便、有效地收集日常生活中与健康相关的一些数据和影像资料,例如收集糖尿病病人饮食的种类和数量[13],记录病人发病时的一些局部表现,或者采集病人的检查结果,方便远程医疗等,特别是对于一些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的偏远地区,如果使用智能手机来实现医学诊断和远程医疗,可大大节省医疗成本,提高病人就医的效率。等[14]通过手机摄像头记录放松状态下左手食指指尖的视频,通过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提取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信息。等[15]研制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使病人通过远程医疗与医疗服务专家实时互动,有针对性地对糖尿病病人注射的胰岛素剂量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和控制,改善了病人血糖的管理水平。

2.1.4通过自动感应功能实现健康指标的收集通过能够感应周围的蓝牙设备技术,将智能手机连接到动态血糖检测仪、心电图仪、计步器和一些健身器材等,从而记录和整理相关的健康数据[16]。例如,利用植入加速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及角度传感器的智能手机开展运动功能障碍的检测,并通过助力器械辅助肢体残疾人的生活与康复[17]。一些多功能传感器(如温度、湿度、压力等传感器)被附加到智能手机上,做成手机温度器、手机湿度器、手机听诊器等,以便获取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多项临床参考指标[14]。另外,三星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Shealth的健康软件,配合专业的医疗设备可对人体的血压、血糖进行监测[18]。

2.1.5通过互联网功能实现就医流程的简化应用互联网是智能手机最重要且目前正在广泛试用的功能,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取任何想要了解的就医信息,同时简化了病人预约挂号和就诊的流程,缓解了挂号难、看病难问题,且有利于维持医院的诊疗环境和秩序。具体应用如下:

①门诊病人网上预约挂号成功后,会以短信和邮件的形式告知病人就诊日期、时间、地点、坐诊专家、排队时间和等待人数等,既节省病人的时间,又提高医生坐诊的效率;

②病人检查结束后,可不必等书面检查报告出来,数字医疗设备可直接将病人化验、B超、放射等检查结果直接发送到病人手机上,让病人体会到移动医疗的便捷性;

③病人住院后,每天可以及时从手机上收到诊疗结果、费用清单、账户余额等,真正实现就医的透明化[19]。

2.2智能手机的发展前景

2.2.1智能手机应用于个人健康评估、疾病监控的前景个人健康监控、跟踪、提醒是个性化健康管理的基础,也是预防慢性疾病及实现健康普及的重要方法。通过智能手机实现健康评估和监控是一种新型的健康服务模式,健康监督提醒软件的设计是通过录入健康基础信息,在智能手机上获得个人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体重指数、健康隐患、饮食处方、运动建议等信息,同时将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专家的健康建议实时更新到使用者手机上,通过将手机提醒和专业化的健康管理系统相结合,形成专家适时对使用者进行数据分析、健康处方、健康监督,为使用者的健康状况提供实时评估、健康建议、健康处方和健康提醒服务。张新明等[20]提出了一款基于平台的运动管理软件,该软件集运动检测、运动提示、运动分析、健康知识宣教等功能为一体,通过智能手机上的加速传感器来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实时准确地监测使用者的运动能量消耗并以直观的运动过程曲线进行展示,通过有效的运动监测与督导帮助使用者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达到有效改善健康状况的目标。等[21]报道的手机应用程序,通过对糖尿病病人每日血糖数值进行监测和记录,汇成图表,从而指导病人更好地管理血糖。

2.2.2智能手机应用于慢性病管理的前景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时间跨度大、涉及领域广,传统医疗模式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为慢性病病人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而随着移动医疗的发展,应用智能手机来优化慢性病的管理已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利用智能手机对慢性病病人进行长期健康干预的研究倍受关注。

①加强慢性疾病特征性指标的管理:法国赛诺菲推出了一款辅助测量糖尿病的血糖测量仪,它是第一个能直接接入智能手机的血糖测量仪,能够随时随地将测试结果发送到移动设备,即便是远程也能得到医疗人员的专业指导,省去了病人频繁就诊的麻烦。虽然没进入中国市场,但在欧美市场已经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22]。

②提高慢性病病人治疗的依从性:等[23]对96例超重病人应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进行干预的随机对照实验结果显示:干预组体重下降更多,病人依从性明显提高。

③加强慢性病病人的健康知识管理:等[24]研制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可以帮助癌症病人随时随地获得健康相关知识,使病人在有健康知识需求时,能够便捷、及时地获取健康知识,在随访时有针对性地与临床医生进行交流。

2.2.3智能手机应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和护理的前景随着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开发,应用程序可以将医学信息和健康促进策略远程接入服务对象,使用者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在医院外环境下随时随地监测生理状况、进行远程医疗咨询,通过病人和卫生保健人员的共同参与,有效地进行自我健康管理,从而促进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25]。开发了命名为“病人保管系统”的病人服务器,医生通过智能手机可以储存病人的诊断报告、查找病人的症状/体征资料,并通过服务器发送信息给病人。等[27]利用智能手机的决策应用程序对卫生保健人员的产前护理水平进行干预,提升了保健人员的专业素养,改善了其护理服务质量。

3思考与展望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有意无意中忽略了自己的健康问题,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健康管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微博、微信、QQ等的应用,3G、4G网络的开发,使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健康管理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而智能手机使得个人医疗健康管理更加便携化,实现了健康管理的“随手可得”。虽然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健康管理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医疗和保健事关人的健康和生命,容不得半点疏忽,目前医疗APP应用软件庞杂,医疗APP市场相对无序、缺乏监管,没有统一的标准,存在误诊的风险,所以,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作为一项新的移动医疗工具,需要专业把关,其应用的安全性是决定其能否大力推广的核心要素,该应用程序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管,才能安全地服务于公众。随着移动医疗在世界范围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移动医疗的研究也逐渐深入,目前,国内有关智能手机实施健康管理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特别是有关利用智能手机技术增加服务对象自我效能、提升服务对象自我管理水平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延伸。结合国内外智能手机实施健康管理的现状和前景,为开发智能手机在医疗领域的深层次应用提供参考价值,相信智能手机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还会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它的便利性和快捷性将会给医疗市场带来新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孟濬,朱天宇.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新移动医疗系统模式[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7:2055-2060.

[4]罗川.智能手机改变中国[J].中国传媒科技,2013,17(5):14.

[5]罗春燕,封彬贤.因势利导:基于智能手机媒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5,7(3):50-51.

[17]刘琳,刘静.手机助老助残技术的研究和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17(1):6-15.

[18]张兰英.移动医疗,蓄势待发[J].新财经,2012,13(9):82-83.

[19]郭莉.2015年移动医疗行业新趋势[J].中国科技投资,2015,3:28-32.

[20]张新明,张伟,王焕民.基于Android平台的健康管理软件的设计和实现[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3,21(4):103-109.

人工智能医疗发展前景第5篇

智能手环、智能腕表、智能耳套、智能虹膜、智能腰带、智能鞋……各种具备检测体征、睡眠、坐姿、脑电波等功能的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在市场上掀起热潮。在媒体热捧和强大的营销攻势下,很多乐于“尝鲜”的消费者趋之若鹜;享受着可穿戴设备带来的美妙体验与保健功能。然而,也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与行业专家发现,可穿戴医疗设备的产业链尚未完善,产品的功能仍然存在不少局限。而对于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而言,可穿戴医疗的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三大潜力和投资新宠

可穿戴电子设备是当下前沿科技的热点,医疗产业则是近年中国改革的核心。当可穿戴设备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势必引发各方的高度关注。可穿戴医疗设备是将可穿戴技术应用于体征检测、运动数据统计及健康状况改善的设备统称,具备监测生理指标、记录数据、动态观察等三大作用。

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报告显示,未来5年内,可穿戴设备的整体市值将超过80亿美元(约合480亿人民币),主要受益于医疗保健类产品的推动。而根据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对移动医疗行业的测算标准,预计到2017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市场销售规模将接近50亿元人民币。可穿戴医疗设备为何会引爆中国市场?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可穿戴医疗在中国发展的三大潜力:

第一,数字医疗势不可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比重稳步上升,这与中国当前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较低和供给不足形成矛盾。在中国,医疗服务的规模大约是2~3万亿人民币,占GDP的5%~6%;而在美国,这一数值是2~3万亿美元,占到GDP的17%左右。医疗服务的数字化可以缓解我国医疗供给不足,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

数字医疗结合了大数据、可穿戴科技、移动终端应用、社交网络、认知计算、3D打印等前沿科技。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健康管理,维护健康的同时,节省了普通医疗检测的支出。目前,可穿戴设备已经被应用到慢性病管理、疾病预防、健康保健、居家养老等方面,如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可穿戴产品,就是美国可穿戴技术及音频设备开发商Jawbone公司推出的UP智能手环,它能监测并管理日常活动、睡眠情况和饮食习惯等数据。

第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特殊医疗服务需求。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多数家庭的结构呈现4-2-1的倒金字塔形态,即一对年轻夫妇同时要赡养四位老人,并抚育一个孩子,其中任何一个人的健康出现问题都将可能带来难以承受的金钱、时间及精力方面的压力。因此,与健康管理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正越来越受到重视。类别繁多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应运而生,方便、舒适,可实时监控老人和孩子的体征,为繁忙的上班族提供了关怀家人的更好途径。

第三,可穿戴设备综合硬件和软件的优势。一方面,硬件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终端的外形越来越小巧,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到可随身佩戴的小物件;另一方面,无线网络、云计算和社交媒体等能为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形成丰富多元的商业生态系统。

在这些客观因素的驱动下,百度、三星、谷歌、盛大、九安医疗等IT硬件、软件、服务提供商和医疗器械公司纷纷加入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竞争中。如九安医疗与苹果公司合作,设计生产可便携式医疗设备、手环等,检测血压、血氧、体重等基本体征,并通过APP应用进行数据记录、分析和慢性病跟踪、管理。2013年创业板“九安医疗”的股价尚在10元左右徘徊,而2014年2月一举上涨到25元以上,反映了投资者对可穿戴医疗产业前景的乐观态度。

五大瓶颈需要突破

当智能眼镜、头罩、手表、手环、脚环、睡衣、鞋子、袜子渐渐“攻占”人体的各个部分,形成人体信号的体域网(Body Area Network),人们是否会质疑可穿戴设备果真如此神奇、潜力无限?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面临哪些市场挑战?

首先,可穿戴设备应回归用户需求和价值定位。大数据、粉丝经济等新概念层出不穷。可穿戴设备外观炫酷,的确能够在短时间吸引一部分消费者购买。但是冲动引导的购买行为,无法产生持续的购买力;已经购买的用户,也不会持续、长期地佩戴。并且,可穿戴设备背后的社交媒体、大数据和云计算,由于缺乏足够的用户群和数据积累,无法体现进一步的价值。

当下,不少智能硬件为了智能而智能、为了联网而联网、为了开发应用而开发应用,未能真正抓住用户“痛点”,迷失商业模式本质的三大要素——客户价值的独特性、关键资源的不可模仿性和盈利途径可持续性。比如,基于百度云开发的可穿戴设备“咕咚手环”,主打“运动状况提醒”、“睡眠监测”、“智能无声唤醒”三大功能。但手环其实只能起到提示的作用,无法纠正用户的不良生活习惯。如何鼓励用户长期佩戴,培养用户黏性,为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值得深思。

其次,可穿戴设备须摆脱“智能手机附属品”的窘境。目前,可穿戴设备大多非必需品,比起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并不具有颠覆性。众多智能手环可以记录睡眠时间和行走路径,而智能手机很容易就能实现这些功能。如盛大旗下果壳电子的一款智能便携设备GEAK Watch,可引入WiFi模块、搭配蓝牙4.0技术连接智能手机,接收信息提示、查看邮件标题等,但它仅仅还是智能手机的一种附属品。目前少量可独立使用的可穿戴产品已经问世,值得进一步探究。

第三,需要击破硬件开发的技术壁垒。可穿戴设备是人与世界沟通的新工具,开启了物联网2.0时代的大门;但与软件相比,在硬件方面,可穿戴设备面临更大的技术壁垒。如MEMS(微机电系统)承担了可穿戴设备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重任,但中国MEMS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初创企业聚集于长三角,其技术远落后于国际巨头。此外,可穿戴设备还存在电磁辐射、电池续航能力差、依赖智能手机、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有待改善等问题。

第四,需要提升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在美国,可穿戴设备上市必须经过FDA认证,而中国尚未出台相关的监管法律或法规。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检测结果能否被医院认可,对可能发生的医疗事故如何处理,尚无定论。另外,即使可穿戴医疗设备准确捕捉了使用者的各种体征,它是否能妥善分析这些医疗“大数据”,得出靠谱的结果,来指导人们的睡眠、饮食、工作、运动,仍然需要临床测试来进行验证和比对。

人工智能医疗发展前景第6篇

 

2013年4月,德国政府在汉诺威工业技术博览会上正式推出 “工业4.0”高科技战略计划。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将机械制造设备定义为工业1.0,电气化定义为工业2.0,生产工艺自动化定义为工业3.0,将物联网和制造业服务化带来的智能制造定义为工业4.0。

 

德国“工业4.0”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信息物理系统(CPS)相结合的手段,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建立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工业4.0”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务联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使需求方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二、工业4.0在医疗行业智能化中推演

 

医疗行业正在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设备、互联网技术等相结合的手段,向信息化迈进。对照“工业4.0”,推演医疗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与创新,可以设计出两大医疗智能化主题,分别为:“智能医院”和“智能医疗”。

 

2.1 智能医院

 

智能医院是在数字化医院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和设备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通过大数据与分析平台,将云计算中由大型医疗设备产生的数据转化为实时信息,并加上绿色智能的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构建一个高效安全、环境舒适的人性化医院。其基本特征主要包含有医疗设备使用过程管控可视化、系统监管全方位两个层面。

 

医疗设备使用过程管控可视化是指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上,包括医用耗材管控及流程,均可直接实时展示于控制者眼前,此外,医疗设备的现况亦可实时掌握,减少因系统故障造成医疗偏差。医疗设备工作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均可保留在数据库中,让管理者得以有完整信息进行后续规划,也可以依医疗设备的现况规划机器的维护;可根据信息的整合建立医疗设备的智能组合。

 

系统监管全方位是指通过物联网以传感器做连接,使医疗设备具有感知能力,系统可进行识别、分析、推理、决策、以及控制功能;这类医疗装备,可以说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深度结合,主要是透过系统平台累积知识的能力,来建立设备信息及反馈的数据库。

 

2.2 智能医疗

 

主要涉及整个医疗过程的物流管理、人机互动、3D打印等技术在医疗过程中的应用。

 

智能医疗是指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医疗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医疗过程中的脑力劳动。与传统的医疗相比,智能医疗具有学习能力和自维护能力、人机一体化、虚拟实现等特征。

 

近年来,由人工智能、医用机器人和数字化辅助医疗技术等相结合的智能医疗技术,正引领新一轮的医疗变革。智能医疗技术开始贯穿于检验、手术、护理和康复等医疗的各个环节。当今世界医疗行业智能化发展呈现两大趋势。

 

一是以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在医疗行业率先应用。尤其是康复医学领域个性定制化需求显着,而个性化、小批量和高精度恰是3D打印技术的优势所在。目前,3D打印在医疗生物行业的应用主要包括1、体外医疗器械如假肢、助听器、齿科手术模板,医疗模型等;2、永久植入物,如骨骼。对人体身体部位的复制是高度定制化的产品,通过3D打印,这些部件可以与身体完全契合,与身体融为一体。3、细胞3D打印,这是一种基于微滴沉积的技术。

 

能够为再生医学、组织工程、干细胞和癌症等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研究领域提供新的研究工具;为构建和修复组织器官提供新的临床医学技术,推动外科修复整形、再生医学和移植医学的发展;应用于药物筛选技术和药物控释技术,在药物开发领域具有广泛前景。

 

二是智能医疗技术创新及应用贯穿医疗行业全过程,使得医疗行业的诊断、治疗、管理、服务各个环节日趋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建模与仿真:如用于跨部门复杂医疗流程诊断,医院医疗应急响应系统,生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等,可以极大的提升医疗诊断的准确率。

 

(2)以医疗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医疗装备:如医疗机器人已经在脑神经外科、心脏修复、胆囊摘除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整形外科、泌尿科手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机器人在手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精准性上远远超过了外科医生。

 

(3)基于无线、嵌入式技术的智能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可整合医院资产信息,全面了解设备资产的成本消耗及使用情况,实现设备维护管理标准化和电子信息化升级,提供资产投资和使用分析的依据,帮助医院制定成本控管、设备采购计划,优化医院运营和资产管理。

 

(4)智能医疗服务业急速发展:通过各种可佩戴装置、嵌入式软件,互联网连接和在线服务的启用整合成新的“智能”医疗服务业模式,院内院外制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融合越来越深入。

 

三、改进之路

 

工业4.0在医疗领域的发展之路将会是一段革命性的进展。现有的医疗科技和经验必将进行改变和革新,而且对于医疗新领域和新市场的创新解决方案将层出不穷。为此,医疗行业需要在标准化与架构、复杂系统管理、医疗宽带设施、安全和安保、工作的组织和设计、培训和职业发展、监管框架和资源效率等方面进行持续和适应性改进。

 

四、价值

 

通过智能医院和智能医疗的建设。可以推动医疗行业设备及服务升级,帮助医院提高生产率和运营力,提升医师软实力。可提高医生工作效率、疾病检出率,扩大医疗可及性。帮助医院实现智能化临床管理、预算及资产优化、智能化运营和决策支持,从而提升生产率和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分析预测特定高发疾病的病因、防治路径以及成本进行科研研究,为进一步降低发病率、降低医药成本、提升诊断率提供科学的依据。

人工智能医疗发展前景第7篇

关键词:智慧医疗;居民需求;满意度;需求度

中图分类号:D66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3-0078-03

引言

智慧医疗简称WIT120,是指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1]。智慧医疗缘起于IBM在2009年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高级表现形态,脱离不了“物联网”[2]。IBM倡导的智慧医疗是面向医疗、护理、康复、养老等多个方面的大健康体系,由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三部分组成,具有互联、协作、预防、普及、创新、可靠的优点[3]。

自IBM提出智慧医疗理念后,美国、韩国、日本、英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相关规划,中国智慧医疗的发展也紧跟时代潮流,快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基本功能规范(试行版)》、《医院信息系统功能规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以及“中国智慧医疗发展应用论坛”与“全国500家县级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进大会”的召开,为中国智慧医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宏观引导与推动作用。

截至2012年,全国已有193个城市启动智慧城市建设[4]。青岛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近期在智慧医疗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2年青岛联通“3G与定制式服务推进青岛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项目建成;2013年崂山区提出重点建设智慧医疗;2014年崂山区建成区域PACS影像远程会诊平台;2015年5月平度引进智慧医疗设备,刷卡即可体检;2015年6月百洋健康网推出智慧医疗移动终端“易复诊”系统;2015年7月市妇儿医院上线“区域诊疗一卡通”;同年10月,市立医院与青岛银行签约合作,打造该院的“一卡通”平台。为进一步指导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2016年1月8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了《青岛市“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计划(2016―2020年)》。此后,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更加紧锣密鼓。截至2016年4月,山东省青岛胶州市胶北街道已建成20多个“健康小屋”;中国联通已在医疗行业通过“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带动全市15家三甲医院、区市重点医院的1.6万名职工使用青岛联通4G业务。

智慧医疗意味着将给居民带来更便捷、更便宜、更全面的医疗服务[5],其最终的服务对象就是病患以及有健康需求的居民,因此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6]。左秀然等人就武汉市中心医院智慧医疗创新应用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医疗应用模式[7]。调查青岛市居民智慧医疗服务需求,并以此为中心开展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的思路是正确。

一、数据获取

为解决当前最急迫的医疗问题,准确引领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前进方向、详细了解市民最切实的医疗需求并解决这些问题,是智慧医疗发展的正途。

(一)问卷设计

本文以青岛市居民为研究对象设计的青岛市居民智慧医疗服务需求问卷由三部分组成:市民的基本信息、对当前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智慧医疗背景下的新医疗需求。

市民基本信息主要包含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收入、是否参加医疗保险以及对智慧医疗的了解度。对当前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主要针对就医便捷性、安全性、有效性、廉价性、规范性的考察,涉及挂号、就医、取药等环节的等待时间、医患关系、服务态度、诊治质量、医院卫生条件、药物安全性、医疗报销等。智慧医疗下的新需求,主要测评人们对当前就医环境下还未大面积实施或者还未出现的医疗资源的需求度,从保健与治疗两个方面展开,包括佩戴电子设备管理自身健康、自助体检、定制饮食方案、保健视频、自动求救、在线研讨救治、规范网上售药渠道、统一调度资源应对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其他需求等9个题项。

(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2016年7月5日―7月16日对青岛市居民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随机调查方法,在社区、医院、购物广场等公共场所发放问卷400份,实际收回问卷392份,有效问卷362份。调查对象来源广泛,男女比例较为均衡,男性约占55%,女性约占45%,涉及到了各行各业、各年龄段、各文化程度、各收入层的人群,样本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见图1―4。

二、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收回的362份有效问卷中,90.61%的样本数据显示已参加各类型的医疗保险,近10%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虽低于我国公布的医保覆盖率的95%,但也已经达到了全民医保的标准。调查数据所反映青岛市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并不高,这可能与样本容量较小有关,也可能青岛市居民医保覆盖率确实不足95%。总之,问卷调查所得的样本数据虽然不能够完全反映真实的青岛市居民医保覆盖率,但与之相差不大。

谈及对“智慧医疗”的了解,仅有10%的居民表示知晓、了解;约20%的居民表示听说过智慧医疗,但并不清楚其内涵;另外还有70%的居民表示不清楚什么是智慧医疗,其中有30%的居民表示完全不知道“智慧医疗”。这表明,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虽然已经开展并取得一定成绩,但民众对此并不知晓,这一方面与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政策不足、宣传不充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内容相关。智慧医疗建设要落到实处,必须从解决居民最需要解决的医疗问题开始。

(一)居民对当前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分析

居民对当前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调查,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形式,让被调查者对各项指标从1―5进行打分,分值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1代表完全不满意,5表示非常满意。

统计收回的362份问卷,结果如表1所示,发现居民对当前的医疗费用最为不满,近40%的居民直接表示医疗费用高;其次是医药报销的流程问题,约32%的受访者表示医药报销流程复杂、烦琐,涉及到的部门多,其中14%的受访者对该现状表示完全不满意;医药报销比例问题,是居民直接表示不满的第三大问题,约29%的居民表示医药报销比例需进一步扩大;另外,挂号、就诊等待时间这两项指标,居民的不满度也较高,均超过25%。

总之,就本次总体调查结果来看,青岛市居民对于目前的医疗服务在许多方面存在诸多不满,主要是:医疗费用、医药报销比例、医疗保险费用、就诊等待时间、医药报销流程、挂号等待时间、就医环节简洁性、取药等待时间、药物有效性等这些方面亟须大幅改进与提升;医患关系、疾病误诊率、医院服务态度、诊治质量这四个方面的满意度过半,但仍需提高服务质量;医疗器械消毒、公共区域卫生条件、用药安全性这三项指标是目前居民满意度最高的,满意度在60%―70%之间,可见仍有提升空间。

(二)智慧医疗环境下居民新医疗需求分析

居民对智慧医疗环境下居民新医疗需求调查,形式与居民对当前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调查相同,也是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形式,让被调查者对各项指标从1―5进行打分,分值越高代表需求度越高,1代表完全不需要,5表示非常需要。

通过表2居民对新医疗服务的需求度汇总表可以看出,对智慧医疗背景下所产生的新型医疗服务,青岛市居民都有较高的需求度。特别是统一调度资源应对卫生事件、规范网上售药渠道这两项,直接表示需要的居民比例超过了63%,是青岛市居民最希望、最需要实现的服务。量身定制饮食方案、远程医疗、手机定位自动求救这三项服务的需求度也较高,需求比例均超过50%,也是居民十分需要的服务。其他的,借助电子设备自助体检、有效的保健运动视频、佩戴电子设备管理自身健康等,居民直接表示需要的比例稍低,在40%左右,但依旧在市民需求之列。

图5 表明的是新医疗服务的总体需求度均值,可见青岛市居民对本文所给出的八项新型医疗服务虽需求程度不一,但总体看来均有需求。统一调度资源应对卫生事件、规范网上售药渠道是需求度最大的两项服务,均值超过3.80;借助电子设备自助体检、有效的保健运动视频、佩戴电子设备管理自身健康是需求度最低的三项服务,但需求度均值都大于3,表明市民对这些服务也是有一定需求的。

三、结论

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在方便居民就医、助力居民保健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果,居民对当下的医疗服务总体满意度相对较高;但医疗费用高、医药报销流程复杂、医药报销比例小、挂号难等问题依旧是青岛市居民的心头大患,市民渴望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智慧医疗背景下,市民对的新医疗服务的需求度总体较高,各项服务都需要长足发展。统一调度资源应对紧急卫生事件、规范网上售药渠道作为当下青岛市居民最希望、最需要实现的两项医疗服务,需要格外注重,侧重资源优先发展。

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科技的智慧医疗,不仅能够帮助解决当前的就医难题,而且还能为居民带来更便捷、更便宜、更全面的医疗服务,是医疗改革发展的正途。但智慧医疗建设的成果如何,还要看其建设过程中能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是否不断察知居民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 本期专论导读[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6):1.

[2] 曹剑峰,范启勇.漫谈“智慧医疗”[J].上海信息化,2011,(3):26-28.

[3] 本期专论导读[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12):1.

[4] 李萍,严魁.从智慧医疗和智慧教育实践看智慧城市建设[J].移动通信,2014,(9):48-51.

[5] 方媛,林德南.智慧医疗研究综述[J].新经济,2014,(19):70-72.

人工智能医疗发展前景第8篇

关键词:IP智能监控系统、NVR、模拟监控系统、数字监控系统、IPSAN直写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0-4823-02

On IP Video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Pharmacy in a Hospital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JIN Long 1, ZHAN Jing-hu 2, LI Min 3, SHEN Ai-zong 4

(1.Anhui Provincial Hospital in Southern Anhui Information Center, Hefei 230001,China; 2 Information Center of Anhui Provincial Hospital, Hefei 230001, ,China; 3.Pharmacy Department of Anhui Provincial Hospital, Hefei 230001,China; 4.Anhui Provincial Hospital Hefei Logistics Center, Hefei 2230001,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most of our hospitals are different degrees of comple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ospit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core of HIS system for medical services in and around the HIS system PACS, LIS, EMR and other medical aid system. However, hospital informationization is seldom mentioned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hospital network infrastructure, network video surveillance has become the main means of video monit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exible, open and extensible IP monitor, is suitable for the hospital network video monitoring. IP monitoring can not only meet the hospital security requirements, can also provide operation teaching, remote access, remote medical consultation and application for the hospital, so a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hospital service and management ability. Coincides with the hospital pharmacy deployed a certain brand of a new generation of NVR (Net Video Recorder) IP video monitoring system, this paper realizes the application of IP video monitoring system for the hospital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IP video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in the medical industry.

Key words: IP intelligent monitoring system, NVR, simulation control system, digital monitoring system, IPSAN direct writing

1 主要功能传统医院监控系统的缺陷

1.1 应用狭窄

目前大部分医院都部署有监控系统,但是应用范围比较狭窄,基本只是基于安防的目的,忽略了监控技术的更为广泛的应用,如远程管理、远程医疗等。医院往往为了实现远程医疗等业务专门部署一套系统,浪费人力物力。

1.2 技术落后

目前国内医院安装的视频监控系统大多为传统的楼宇监控系统,是基于模拟监控或数字监控技术,只能满足回放调阅的功能,但是对于医院这个具有复杂业务的机构,传统的楼宇视频监控技术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管理分散难于互联,各楼宇各成一套不易互联;规模较小使用不便,传统的监控一般只限于几百路摄像头左右,不能大规模展开,传统监控系统的文件存储模式使得监控回放地点固定,查阅不便。

简单的升级或扩容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

2 方法与技术――ip智能监控系统

IP智能监控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可以弥补上述传统监控技术的缺陷:

1) 设备部署灵活、施工周期短:由于医保异地实施结算、区域医疗、医疗数据实时上报等业务的要求,目前我国各等级医院已不同程度实现了医院的信息化,故此大部分医院的基础网络建设已相当完善。IP智能监控技术不同于模拟监控系统,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点对点的布线施工,完全可以利用当前医院现成的网络布线系统,可以承载在以太网、EPON光网等不同的网络中,短时间内完成部署。IP智能监控技术前端接入灵活,支持提供丰富的线路和接口,为接入到不同场景提供了便利。

2) 使用方便灵活:不同于模拟监控系统需要专门的电视墙或监视器来调阅图像,IP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在任何网络可达的电脑或智能手机上显示监控视频。

3) 分级分域管理:系统内的摄像头可以灵活调用,分级分域的管理机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的多媒体应用平台,用户的权限可以按不同要求定制划分。

4) IPSAN直写精细化回放:IP智能监控系统采用IPSAN直写的的读写方式,所有多媒体流均为ISCSI数据流,直接写入IPSAN存储系统,相比较传统的文件存储、分散存储,可以精细化到秒级视频回放,节省时间。

5) 接口对外开放兼容性强:通过IP网络技术的标准化,IP监控技术可以和不同厂商的各种软件及监控部件进行兼容。易于用户引入不同的功能强大的视频分析软件扩展医院业务充分发掘多媒体视频资源。

3 某三甲医院药房IP监控系统的实现

3.1 系统实现

该院药房部署了一套某品牌自主研发的新一代NVR(Net Video Recorder)DS-8616N-ST,它融合了视音频编解码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等。既可作为NVR进行本地独立工作,也可联网组成一个强大的多媒体应用平台。目前本案例的NVR为本地独立工作,系统由网络硬盘刻录机、网络交换机、若干网络摄像机、客户端及系统应用软件组成 。

3.2 系统优点

相比较该院目前拥有的楼宇监控系统,该系统体现了IP智能监控系统的部署简单、实用便捷、拓展灵活、应用丰富等优点。目前在该院药房试行的该套小型的IP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现药房管理部门对各个工作岗位灵活多变的监控指挥。对于毒麻药品的工作岗位可以重点监控,发药窗口可以实时播放,也可以对任意岗位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宣布通知实时远程指挥。可以在办公室、家里、出差途中通过任意可达的网络设备查看实时视频资料,方便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规范员工服务标准、杜绝安全隐患、减少医患矛盾。

4 应用前景

目前该三甲医院只在药房一个场所小范围部署了这套IP监控系统,然而智能IP监控技术在医院的应用远不止如此,下面将对智能IP监控技术在该医院的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1) 多媒体控制中心:可以在全院各个部门部署IP智能监控系统的前提下,建立多媒体控制中心,负责对全院所有多媒体资源、服务器、存储设备、相关网络进行管理维护和监控,可以在多媒体控制中心对所有的用户划分不同的权限,分配相应的多媒体资源,通过控制中心的多种监视器采用多种画面组合轮切的方式,对全院所有安装有前端设备的区域的监控画面进行集中操作。

2) 安防部门:作为视频监控系统最原始的功能,IP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对全院重点安防部位进行针对性的不同级别的监控,如各个楼宇出入口、停车场入口、电梯入口、收费处、药房发药窗口、病区护士站等区域设置重点监视。对信息中心机房、配电房、手术室设备机房等安全级别较高的位置,通过门禁、入侵检测、视频分析等系统进行联动报警,确保医院重点业务的安全。

3) 业务部门:各业务部门领导可以分配给其自身所负责区域的视频监控权限,各科室领导可以通过网络任意可达的电脑桌面、智能手机或手持PDA对自己科室,通过IE浏览器访问相应的视频资源,以实现实时异地地了解自己科室的诊疗情况或者通过双向对讲功能对下级医生下达诊疗方案,对危重病人实时监视,如遇意外情况,可第一时间处理,充分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4) 手术示教:目前该院部署过一套手术示教系统,模式为从手术室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直接拉了一段光纤到手术室外的示教电脑上。该模式技术落后,只能作为应急之用且图像不清晰,地点固定。而将IP视频监控技术应用于手术示教只需要利用现有的局域网,在前端手术室配置高清网络摄像头即可实现在任意网络可达的桌面上观看手术视频。

5) 远程会诊:目前多家医院合作医疗及区域医疗的概念已经提上日程。本案例中的医院为省级三甲医院,卫生厅安排有协助下层医院的远程医疗任务。IP视频监控技术能很好解决远程会诊的问题。

6) 重症探视:对于医院中的有些无菌层流的科室,如重症监护室(ICU)、传染科,不允许病人家属进入,但是家属又有探视病人的迫切需求,医院往往采取定点定时的探视时间,并要求探视人员穿医用防护服。这样的探视给正常的医护工作带来不便,影响病房的环境,容易引起交叉感染。IP监控技术可以建立重症探视系统,让病人在病房外甚至在医院外了解自己的亲人的状况,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探视效率,减少医护人员额外的工作量,更加可以减少交叉感染引起的医患纠纷。

5 总结

随着我国医疗信息化进程的逐步发展,传统的模拟监控和数字监控技术已经满足不了医院丰富多变的多媒体应用。IP智能监控系统正逐步成为医院多媒体应用的首选方案。视频监控技术的多方面新型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宝贵的信息化资源,而医院对这种信息化资源的应用也正在不断地深入和扩展。

参考文献:

[1] 孟祥鸽. IP 领航,安徽中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0.

[2] 苗润生.3G移动视频监控业务的应用与发展[D].北京邮电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