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

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4 09:45:14

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

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第1篇

[关键词] 妇科;门诊手术;舒适护理;疗效

在妇科接受门诊手术的女性患者由于病情原因,容易产生焦躁抑郁等不良精神症状,对手术效果会造成不良影响[1,2]。因此重视对该部分人群的及时对症处理,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4]。舒适护理(comfort care,CC)措施为近年来新兴的护理措施之一,其用于妇科门诊手术的女性患者,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效果。我院妇科于2009.6-2012.6对34例患者采取CC措施,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68例在我院妇科接受门诊手术的女性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8-41岁。观察组:34例患者,进行CC措施;对照组:34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应用CC措施。于产妇入院后热情向其介绍医院环境及医护人员,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主动向产妇讲解相关妇科疾病的知识,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在沟通中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对其不良情绪给予疏导和安慰。在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协助患者取得舒适。手术后对患者饮食进行指导,并对患者随访1-6个月。

1.3观察指标:(1)统计两组不良情绪、满意度等临床指标。(2)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无:标准分标准分≥50分;中至重度:70分>标准分≥60分;极重度:标准分≥70分。(3)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表。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6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P

2 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抑郁情况比较

观察组34例患者中,无抑郁14例,轻微至轻度抑郁12例,中至重度抑郁6例,极重度抑郁2例;对照组34例患者中,无抑郁8例,轻微至轻度抑郁8例,中至重度抑郁7例,极重度抑郁11例;观察组患者抑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

2.2观察组和对照组焦虑情况比较

观察组34例患者中,无焦虑15例,轻微至轻度焦虑11例,中至重度焦虑5例,极重度焦虑3例;对照组34例患者中,无焦虑7例,轻微至轻度焦虑9例,中至重度焦虑6例,极重度焦虑12例;观察组患者焦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

2.3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医护工作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34例患者中,满意26例,基本满意5例,不满意3例,满意率为91.18%;对照组34例患者中,满意16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12例,满意率为64.71%;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

3讨论

在妇科接受门诊手术的女性由于病情及心理原因,容易产生不利于手术的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研究显示,在对于妇科接受门诊手术的女性患者进行处理时护理人员也起重要作用,对该部分患者辅以适当的护理措施,对减少患者的不良精神症状和情绪有着重要的意义[5-7]。而CC作为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主要通过对护理活动的舒适干预,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交往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患者抑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

本组资料也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对妇科门诊手术女性采取CC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和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杜建红.舒适护理及健康宣教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54-55.

[2]孙花,徐艳萍,赵菊芬等.舒适护理与访视制度模式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1):75.

[3]王佳.舒适护理在外阴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1):73.

[4]何小倩.舒适护理对腹腔镜下高龄妇科手术患者手术配合生活质量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8):1414-1415.

[5]谭晓艳,许超,刘晓虹等.个体化舒适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5):44-46.

[6]张桂芳.舒适护理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181-182.

[7]李传姣.舒适护理在妇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6):1807-1808.

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第2篇

关键词:产科病房;常规护理;SAS评分;生活水平;医患关系;

经过手术治疗的产妇,因长期卧床,心理情绪比较低落,需要得到心理上的辅导。为此,在临床护理上,对这些患者采取心理护理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对此,本文选取我院产科从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间接受的住院手术患者80例资料实施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产科从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间接受的住院手术患者80例,按照患者的意愿,将其均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这些妇女患者年龄大多集中处在20~36岁,平均年龄为(30.6±1.9)岁。这些患者均是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术。以上两组产妇在年龄、产程、孕周、身高、体重等资料比较上没有显著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B组)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如定期巡访,检测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项目。观察组(A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加施心理护理措施,在此之前,由产科的护士长针对妇女患者的情形及产科的护理资源,为其制定一套详细的心理护理方案,具体措施:(1)术前的心理辅导。术前,护士应当向产妇详细介绍剖宫产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同时耐心讲解术后的并发症,让产妇有心理准备。对于心理压力过大的产妇,护士应当积极为这些妇产做工作,给予心理上的辅导,缓解产妇的心理压力,让她们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2)术中的心理辅导。一方面护士应当紧密地配合医生的各种手术过程中的操作,及时为产妇进行麻醉、补血等措施。在术中产妇出现心理情绪上的波动,护士就应当仅仅握住这些产妇的手,让她们真正感到温暖放心。[1](3)术后的心理辅导。术后,护士一方面要加大巡房的力度,仔细地检测产妇术后的各项生命体征,如脉搏、体温、血压等,对出现的异常现象,应当立即上报于主治医生。其次,护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护理技巧,与产妇及家属建立信任关系,及时了解产妇在情绪上的波动,这样就可以按照她们的情绪变动的规律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以此帮助产妇摆脱心理上的阴影。[2]在护理过程中,具体观察患者的满意度,并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患者焦虑水平,其中>50为焦虑。

1.3 统计学处理

本文采用的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来详细分析统计的,同时为加强可信度,本文的计量的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文中的实验中数据均为使用的平均值。[3]P

2.结果

经过我院护士的精心护理,这些患者均取得不错的护理成效。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A组)为100%,对照组(B组)为8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些年来,我国的剖宫产术的人数呈现上升的趋势,由于该手术的创伤、物的刺激等因素,造成产妇的心理情绪不稳,对此,在加大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应当采取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这样才能够帮助产妇摆脱产后忧郁症。

本文结果显示,在对产妇开展心理护理之后,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由80%提高到100%,这说明心理护理已经受到产妇的一直信赖。在SAS评分比较上,观察组下降幅度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产科病房中应用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升护理满意度,缓解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值得各医院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芳兰;妇产科子宫切除患者的心理护理[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13(05):203--204

[2] 岳改仙.;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A]. 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 2009:213--214

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第3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自我保护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医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场所,出入大量各种病毒携带患者,对长期在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构成极大威胁,再加上护理人员工作环境中潜在的化学性、物理性等因素也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妇产科护理人员因工作原因常会接触到患者的分泌物、羊水、血液及尖锐器具等,再加上妇产科工作任务繁重,形成严重的职业危害。然而许多护理人员对上述职业危害认识不足,自我保护意识淡薄[1]。因此,护理人员应提高警惕,加强对职业危害的认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从而在尽职尽责工作的同时保证身体的健康。下面笔者阐述了妇产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自我保护措施。

1妇产科护理人员工作环境中所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

1.1物理性因素①噪声污染。噪声来源主要为产妇在分娩时的大叫声及实施人工流产术、上取环术时妇发的声。人若长期处于高分贝噪声中可使人体体力下降、疲劳、头痛等。②臭氧及紫外线。皮肤长时间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引起红斑,严重时可造成皮肤脱皮,甚至引发癌变;臭氧对人体呼吸道具有较大刺激,可引发哮喘和咳嗽[2]。③机械性伤害。主要包括针刺伤、玻璃刺伤、刀片划伤等。工作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若让使用过的针头刺伤后,很容易引发血源性病毒感染,可通过针刺伤传播的病原体高达20多种。④手术烟雾。在实施高频电波环切术时,可产生含有害物质(如甲醛、氢化物等)的烟雾,可刺激医护人员上呼吸道,并产生恶心、头痛等症。

1.2化学因素直接接触含氯及戊二醛的消毒液后可引起头痛和头晕、灼伤皮肤、引发皮肤过敏等。甲醛具有很大的毒性,长时间接触后可引起持续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也具有很大危害,长时间直接接触后可造成免疫力下降、白细胞减少、胎儿畸形、流产,甚至引起致癌、基因突变[3]。

1.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病原微生物等,其中以病毒为主,人体体液中病毒浓度含量从高至低依次为:血液、血液成份、伤口分泌物、、阴道分泌物、羊水。据统计,近些年感染性病、梅毒、丙肝及艾滋病的女性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

1.4社会性因素妇产科护理行业具有低收入、高风险、低社会地位等特点,使得妇产科护理队伍的整体稳定性较低,妇产科护士严重缺乏,导致妇产科护理人员工作任务量大,劳动强度高,长处于任务繁重紧张的工作状态下,进而放松了警惕。

2妇产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易被感染的环节

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主要包括助产、人工流产和引产等主要工作程序。同时还包括术前准备工作,例如:留置尿管、后穹隆穿刺、阴道灌洗、妇科双合诊、对手术用物的准备、备皮、将污染的医疗器械清洗去污、清洗负压吸引器吸管以及被污染的已用物品等。除此之外,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人员还有做好术后清理工作,例如:对手术患者的会阴伤口进行认真的护理,给刚刚出生的婴儿清洗沐浴等[4]。

3妇产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保护措施

3.1安排紫外线消毒应在下班前,尽量避免进入室内,若必须进入时,应先关闭紫外线,紫外线消毒完毕后,应打开窗户通风,以快速排除臭氧。

3.2在含酶清洗剂及含氯消毒剂的使用过程中,应穿好隔离衣,戴好护目镜、帽子、口罩;含氯制剂应采用温度大于30℃的热水进行配置,并置于阴凉环境存放,使用时若不小心溅到皮肤上或眼睛里,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情节严重的可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环氧乙烷消毒柜的安装位置应设于供应室内远离门、过道及火源的地方,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设置专用物品储藏室及废物排放设施,在操作时应尽量减少接触时间,同时避免操作失误造成污染。

3.3妇产科护士要完全掌握预防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严格履行有关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防护规范,认真学习常用的妇产科护理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理论技术水平,工作时做到有条不紊、遇事不慌。

3.4妇产科护士在对医疗器具的清洗过程中,所用水流要适中,若水流过大则可能冲下含有病菌的污渍并飞溅进入眼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避免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如穿戴口罩、手套、眼罩、鞋套及隔离服;工作结束后应及时脱去保护用品,不能戴着受到污染的手套去拿日常用品。

3.5妇科检查台及产床使用过后应及时擦拭消毒,产房内只能供孕妇分娩用,不能用于其他非接生活动,严禁放置医护人员的个人用品。一次性医疗物品应及时放入废弃物收集带内并集中妥善处理。

3.6妇产科护士应严格遵循六步洗手法。上厕所前后、接触患者伤口前后、对特殊的易感患者护理前后、护理已感染或携带病原体患者后必须认真洗手。洗手所用的水龙头应采用红外感应开关,以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开关造成交叉污染,应选用对皮肤刺激小的优质量的肥皂,并保持肥皂干燥。手直接接触到污染物后,应行用清水冲洗后再进行消毒处理,应选用对皮肤刺激小、不易引起皮肤过敏的消毒剂。

3.7一旦发生针刺伤、尖锐物切割伤、划伤等意外时,要及时将伤口处血液挤出,并用流动清水及肥皂冲洗伤口,然后根据相关患者的病情诊断情况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小结

妇产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因其特殊的工作内容及性质,其周围环境中存在各种大量危险因素对护理人员时刻构成严重威胁,使妇产科护理人员成为易感人群。因此妇产科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明确自身所处环境中所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工作过程中的易感环节,严格履行有关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防护规范,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于避免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袁芳.浅谈妇产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7):213-214.

[2]李雪芬.妇产科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调查与分析[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6(04):315-316.

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第4篇

【关键词】 妇科急腹症; 护理干预

妇科急腹症是常见的妇科急症,由于起病急、病程复杂、变化快,患者痛苦程度重,加上症状不典型、病史不清,临床诊治存在困难,若处理不及时极有可能导致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1]。笔者采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处理妇科急腹症,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2月收治的10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年龄18~40岁,平均(28.5±3.5)岁;已婚69例、未婚31例;发病后1~6 h均入院,发病时长(2.28±1.78)h;经入院诊断,其中异位妊娠53例(53.0%)、宫外孕20例(20.0%)、卵巢囊肿蒂扭转12例(12.0%)、急性盆腔炎9例(9.0%)、卵巢肿瘤破裂6例(6.0%)。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66),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血常规检查正常,无血液系统疾病。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检查体征,并针对性采用辅助检查、妇科检查以助确诊,然后根据诊断结果选择处理方式[2]。本组100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开腹和腹腔镜。入院后护理人员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并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治疗。

1.3 护理干预方法

1.3.1 常规护理措施 两组患者就诊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护理人员积极配合抢救工作,例如保持患者的平卧位护理、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配血、止血、输血、术前准备及留置导尿管等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呼吸面色、意识变化、腹痛情况。休克者应注意保暖。

1.3.2 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 院前急救可以为患者争取急救时机,急救车作为流动的抢救室,应准备好各种急救药、急救物品、仪器和设备、人员,随时处于应急状态[3]。入院后迅速判断患者急性腹痛的性质、体征变化,根据腹痛的性质、体征选择半卧位或者侧卧位以缓解疼痛,未确诊前禁止使用止痛剂,避免掩盖病情、贻误诊治时机。由于急腹症手术难度大、粘连严重、手术创伤大,因此应估计术中出血量,提供依据并决定输血时机,当患者失血量达到800 ml或血红蛋白<10 g/L时常需要输血急救[4]。由于急腹症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痛苦,妇科急腹症患者通常表现出严重的焦虑、忧郁、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需要行急诊手术的患者还可能存在着对手术的疑问,因此,心理护理干预是临床护理干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系统培训的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心理干预能力,能够以亲切的态度接近患者,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并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患者树立积极的信心战胜疾病,配合临床治疗。

1.4 观测项目 入院记录患者的主观疼痛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记录手术治疗成功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后3 d再次评估患者的主观疼痛、SAS评分。疼痛评估分为4个级别:手术治疗后完全无痛为完全缓解;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睡眠不受干扰为部分缓解;治疗后疼痛缓解、用少量镇痛剂、睡眠轻度受干扰为稍微缓解;治疗后疼痛无减轻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2.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和t检验,以P

2 结果

2.1 疼痛评估与焦虑评估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 手术情况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8.3±32.9) min、(7.5±1.2) d,观察组分别为(67.9±31.9) min、(7.2±1.0) 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妇科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的常见急性妇科疾病,大多数腹痛发生于脐部以下盆腔的位置[5]。救治妇科急腹症的首要任务是判断急性腹痛的性质、观察病情并采取正确处理措施,有停经史的患者若表现为单侧下腹部持续性撕裂样疼痛、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不规则阴道出血、腹部叩诊移动性浊音、腹部软性包块,提示可能为异位妊娠内出血;持续性全下腹疼痛,若同时有膀胱刺激、腹部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提示多为急性盆腔炎、脓肿;单侧突发持续性绞痛,疼痛向腹股沟、股内侧放射,腹部可触及肿块、积液征,则考虑为卵巢囊肿及其并发症[6]。

成功救治妇科急腹症患者的关键在于系统化的护理工作,规范的院前急救措施、术中护理、心理护理能够急救成功。妇科急腹症起病急、发展快,因此规范的院前急救可以为患者争取诊治时机,在仔细评估病情并做好手术准备后,能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对于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焦虑情绪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李彩芹,王卉芳,杨爱君.妇科急腹症298例临床分析.现代妇产科进展,2002,11(5):383-384.

[2] 汤素艳.临床妇科急腹症手术治疗42例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09,7(8):57.

[3] 马珍娟. 急危重症孕产妇的院前急救及护理. 广西医学,2008,30(7):1109-1110.

[4] 李向荣,彭顺秀,覃丽华.手术患者快速输血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23.

[5] 张崇淑.妇科急腹症的诊断要点与难点.中国临床医生,2004,32(3):425.

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第5篇

作者单位:526040肇庆市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

欧少玲:女,大专,主管护师,护士长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满意度。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计划性剖宫产产妇1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的入院顺序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状况、相关知识掌握状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满意度。

关键词 剖宫产;临床护理路径;效果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25

随着剖宫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意识的转变,剖宫产临床应用越来越广,而产妇与家属对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不再仅仅针对疾病,而是兼顾身心。由于患者对突如其来的疾病和手术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消极心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效果[1]。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整体的标准化诊疗护理模式,通过制定合理有序的护理措施,增强护理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提高护理服务的效率,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2]。目前,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已经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护理服务中,效果颇佳。为进一步提高我院产科的护理质量,我科近年来在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计划性剖宫产的初产妇182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1~36岁,平均(28.53±4.12)岁。孕周38~42周,平均(39.28±1.19)周。根据产妇的入院顺序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1例。所有产妇均排除围产期并发症及其他系统严重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和文化水平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措施,按常规医嘱进行护理,采用随机教育的方法。观察组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措施,由责任护士按照护理路径的实施步骤进行干预。临床护理路径措施:(1)入院当天。护理人员向产妇进行相关健康宣教,向患者介绍临床护理路径的程序和内容,主要包括剖宫产手术的相关知识、麻醉方法、术前术后的主要操作以及患者需要的配合。同时对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进行监测,并告知其术前要保持充足睡眠。(2)手术当天。术后指导产妇采取正确体位以及如何翻身,并且告知其早接触、早吸吮的意义,指导其缓解术后疼痛的方法。(3)术后第2天。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宜进食高蛋白质、高热量、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此外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及时更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定时进行会阴冲洗,视患者状况拔除尿管[3]。(4)术后第3~4天。指导产妇正确的挤奶方法及乳房保健措施,并尽早进行适当活动,术后第3天开始指导其做产后保健操。(5)术后第5天。教会产妇及其家属如何给新生儿沐浴、抚触及喂养知识。(6)术后第6天。告知患者出院后如何进行切口护理和饮食护理。特别要告知妇婴复诊时间和新生儿预防接种时间。

1.3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状况、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及满意度。其中住院状况包括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相关知识掌握度和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相关知识掌握度分为优、良、一般和差4个等级,患者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个等级。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c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住院状况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表2)

2.3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表3)

3讨论

近年来,剖宫产率明显上升,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医疗费用,延长了住院时间和产后康复时间。因此,如何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同时,降低住院费用就显得格外重要。而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新模式,综合应用循证医学与质量控制的经验和措施,旨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住院时间,节约治疗费用。通过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对特定疾病给予标准化的治疗护理措施,使护理人员能够有预见性地开展护理活动,降低护理工作的盲目性,从而有效缩短检查、治疗的时间,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4]。特别是对于手术方法相对简单明确的疾病尤为适用,非常适合在计划性剖宫产中应用。

与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临床路径措施具有以下优点:(1)护理人员按照制定的护理路径实施护理,能够有效规范护理行为,减少护理措施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护理措施的有序性和计划性。(2)临床护理路径通过实施标准化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流程,控制和规范了各种治疗费用和检测费用,降低了住院费用和医疗成本,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3)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人员按照制定的临床路径实施护理,能够促进医师、护士和产妇之间的交流,通过向产妇及家属解释临床路径的流程,能够使他们对手术及护理过程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消除其顾虑,增强配合度[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关知识掌握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之,将临床路径应用于计划性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中,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提高产妇对相关知识的知晓度和配合度,最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植彩群.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67-68.

[2]王若乔,叶志霞.临床路径研究现况与展望[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2):125-126.

[3]虞森森,武晓泓,陈旗,等.临床路径在计划性剖宫产中的应用分析[J].南京医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474-476.

[4]田丽.临床路径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4B):734-735.

[5]刘亚琴,罗小兰.临床路径在择期剖宫产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4):25-27.

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第6篇

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辽宁丹东 118002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开展妇科盆腔手术的156例患者,依据数字随机法将病患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病例仅开展传统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病理则在常规基础上联合开展预防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样本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并给予护理满意度调查,依据统计学处理结果判断预防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2.6%,临床调查中治疗效果满意度为93.6%,护理态度满意率为92.3%,并发症预防满意度为96.2%,整体预后效果满意度为9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开展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提高病患认可程度,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下肢深静脉血栓;妇科;盆腔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c)-0096-03

在妇科盆腔手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较为多见的并发症之一[1],相关研究报道表示其临床发生几率约为10%左右[2]。并发症出现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中便会发生明显的血液凝结与堵塞情况,引发血运循环障碍,抑制正常回流情况[3]。由于盆腔手术在妇科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其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已成为当前妇科医师面临的首要难题。存在并发症表现病患不但会影响到正常的下肢功能,也会伴随血运循环障碍程度的加深引发其他器官严重病变[4]。该研究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针对78例手术患者开展了该项干预措施,旨在证实该种护理模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为日后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性建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124例盆腔手术病例均为该院所收治,依据数字随机法将病患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78例患者年龄26~63岁,平均(47.1±5.2)岁,单纯子宫手术者45例,单纯卵巢手术者21例,子宫合卵巢手术者12例,同期伴随生殖器官恶性病变者2例,高血压者5例,高血脂者7例。对照组78例患者年龄27~62岁,平均(46.8±5.4)岁,单纯子宫手术者43例,单纯卵巢手术者22例,子宫合卵巢手术者13例,同期伴随生殖器官恶性病变者1例,高血压者6例,高血脂者7例。

1.2 方法

对照组病例仅给予手术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疾病与手术知识宣教、心理抚慰、手术期间护理配合、术后常规观察与处理等内容。干预组病例的基础护理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开展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2.1 术前护理①术前评估:开展手术前首先针对全部病例开展风险评估措施,依据评估情况来合理制定开展方法。分别记录患者以往疾病史,针对存在多发症与危险因素的患者着重加强干预技巧,在普通病例的基础上深入护理方法。②术前宣教:详细整理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知识,包括引发诱因、临床表现以及自我预防等,叮嘱病患与家属术后一旦存在不良表现需及时上报院内医护人员,确保及时纠正。③术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以及下肢运动等内容,确保术后病患能够正确开展各项身体运动,抑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④术前用药:针对风险较高患者可酌情给予复方丹参液、右旋糖酐等药物。

1.2.2 术中护理①术中基础干预:手术过程中各种协助操作措施需要保证轻柔、缓慢,避免由于按压患者身体引发不良反应情况。②针对性干预:多项临床研究均证实盆腔手术时间长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由于其手术自身要求较高的精细程度,大多患者的手术时间均在120 min以上。针对手术时间超过120 min者,护理人员需有效降低病患的头部平面,尽量保证低于手术平台15°左右,在下肢部位加用垫高用具,约高于手术平台5 cm左右,全面保证手术期间的良好静脉回流状态。同时,针对手术时间略长病患选用低分子葡萄糖酐500 mL给予静脉滴注。

1.2.3 术后护理①日常干预:患者术后主要采用半流食,临床护士需着重要求病患增加饮水量,促进静脉血液稀释。同时,要求病患尽量避免便秘与咳嗽情况,通过自身调节来减轻下肢静脉压力。②体位干预:卧床休息阶段临床护士保证有效的定期体位调整措施,严格避免应用枕垫,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正常状态。③运动干预:手术结束后继行康复锻炼措施,临床护士正确指导病患进行足踝翻转与屈膝运动,单次锻炼时间保证在30 min以内,每日锻炼3~4次。床下活动时要求病患穿着弹力袜,保证正常静脉回流。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髂股静脉血栓、股静脉血栓、小腿静脉血栓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出院前针对两组病例与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方式,主要包括治疗效果、护理态度、并发症预防效果以及整体预后效果4方面。综合各项指标完成比较分析。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计数数据用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病例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3.1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分析

临床手术后患者经常会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状况,其主要诱因为术中静脉穿刺等措施损伤了血管内膜,血管内膜上逐渐出现血小板附着与凝聚情况,进而引发了血栓形成[5]。而针对妇科盆腔手术病例该种并发症发生情况更为严重。除静脉血管内膜损伤原因外,局部特征、长期卧床、血液年度升高等情况也是引发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6]。盆腔内部还具有大量的静脉分布,并且均具有管壁薄的特征,手术实施后病患盆腔容易发生淤血情况,使得血运状态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7]。术前的麻醉措施要求病患术后接受6 h以上的卧床休息,由于床上休息时间较长,病患的腰椎与下肢均会受到压迫,也会影响到下肢血运情况[8]。同时,围术期禁食要求与术中出血状况均会导致机体液体大量流失,致使血液粘度不断提升,进一步增加并发症的危险几率。

3.2 预防护理干预可行性分析

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改善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该次研究中针对78例样本开展了并发症预防干预内容,为体现该种护理方法的实际效果与同期常规护理病例进行了临床比较。研究过程中依次在术前、术中与术后分别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护理结束后本组病例仅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6%,而对照组病患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0%,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证明预防干预可明显改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叶为群等[9]的研究中针对80例盆腔手术患者开展围术期并发症预防干预措施,通过与未接受干预病例进行比较可见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显著降低,与该次研究结果一致。同时,该研究针对两组病例均开展了临床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病患对治疗效果满意度为93.6%,护理态度满意率为92.3%,并发症预防满意度为96.2%,整体预后效果满意度为94.9%,均明显高于对照患者。赵涤[10]的相关研究中也证实通过预防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病患的满意程度,提示通过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病患与家属对临床护理人员的认可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进而保障了护患关系的稳定程度。

综上所述,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开展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提高病患认可程度,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王霞.低分子肝素与间歇充气加压在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3,27(6):440-442.

[2]伍香姑.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1):118-119.

[3]于玲玲.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06-207.

[4]王继红.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1):113-114.

[5]康晓丽,周鲜艳.妇科盆腔手术后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08,2(4):227-228.

[6]王小平.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1):77.

[7]李构莲.妇科盆腔手术患者行预防性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4):37-38.

[8]刘延宏,李诗光.妇科盆腔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31):29-30.

[9]叶为群,凌琳,李学华,等.围手术期干预对高危人群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7):76-79.

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第7篇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3-0085-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思想也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在医院产妇科室中,选择剖宫产分娩的产妇越来越多,但在剖宫产分娩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比较多,手术风险也比较大[1]。因此,在产妇剖宫产手术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产妇的临床治疗和护理,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从根本上消除手术相关风险,促进产妇术后身体快速康复,从根本上保证母婴健康安全,最终从根本上降低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在实际的剖宫产手术治疗过程中,产妇往往会产生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分娩手术成功率,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护理措施,从根本上消除患者这些负面情绪[3]。大量临床实践结果表明,针对剖宫产分娩产妇来说,仅仅加强常规临床护理是不够的,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全方位心理护理及系统化的健康知识教育,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保证分娩手术成功实施[4]。为了研究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研究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产妇50例,年龄21~33岁,平均(27.0±1.0)岁,孕周36.5~41.7周,平均(38.90±1.71)周;对照组产妇50例,年龄22~34岁,平均(27.2±1.2)岁,孕周36.7~41.8周,平均(39.10±1.72)周。两组产妇都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剖宫产分娩手术,且两组都为足月妊娠产妇,两组产妇骨盆外测量数值都达标,排除存在心肾等相关器官疾病及精神异常的患者。两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主要加强常规手术护理,护理人员要做好一系列术前准备工作,加强对产妇的术前麻醉护理,还要加大对产妇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的监测力度,在产妇手术过程中加强术中护理,在产妇手术结束后,加强对产妇的术后疼痛护理,还要在结合产妇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日常饮食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和系统化的健康知识教育。系统化健康知识教育就是在产妇分娩之前,护理人员要采取系统化的健康知识宣教措施,为产妇开展专题讲座,还要为产妇发放知识宣传手册,采取视频播放等方式,拓展产妇的知识面,使得产妇掌握剖宫产手术相关知识,改善护患关系,增强产妇自信心,改善患者不安、焦虑等一系列不良情绪。在产妇手术结束之后,护理人员要通过问题提问等方式,掌握产妇实际恢复情况,给予产妇后期健康知识教育,从根本上提升产妇临床配合度和依从性,且从根本上减少产妇术后并发症状发生。在产妇系统化的心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产妇的术前心理护理,要全面掌握产妇术前心理状态,在结合产妇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案,引导产妇提出问题并耐心解答,降低产妇术前恐惧感。在剖宫产手术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在严密观察产妇症状和体征的基础上,加强对产妇的术中心理护理,给予产妇内心支持和鼓励,消除产妇不良情绪。在剖宫产手术结束之后,护理人员要告知产妇一切正常,从根本上缓解产妇紧张情绪。

1.3 观察指标

(1)产妇剖宫产手术相关指标;(2)产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3)产妇不良情绪改善情况;(4)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产妇手术护理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相关研究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剖宫产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0.673,P

2.3 两组产妇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情绪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9.178,P

2.5 两组产妇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22.320,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医院对临床护理的标准化要求也更加严格,尤其是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当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操作,加强对产妇的临床手术护理[5]。

医院妇产科护理工作比较特殊,工作难度也比较大,要想从根本上优化产妇临床护理有效情况和满意情况,必须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从根本上消除产妇手术相关风险。

如今,选择剖宫产手术进行分娩的产妇越来越多,相对于正常分娩来说,剖宫产分娩手术难度是比较大的,存在的风险也比较大,产妇会产生比较明显的生理不良反应和心理不良反应[6]。因此针对产科护理人员来说,必须把消除产妇不良反应和情绪当作核心护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剖宫产手术成功实施[7]。

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第8篇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手术;风险管理;应用

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妇科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诊断方面,已经成了当前妇科疾病手术治疗中的关键手段。因为具有康复快、患者创伤较小、疗效确切等有点,所以在当前妇科良性疾病手术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盆底障碍性疾病以及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效果和经阴道手术以及经腹手术的效果相当,并且优于这些传统的手术方法。为了持续提升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预防水平,并且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必须加强对腹腔镜手术中风险因素的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140例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42例,年龄在25~74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0.5岁。手术类型包括:15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15例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13例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10例腹腔镜下卵巢根治术,17例腹腔镜下胆囊取石。观察组:女性25例,男性45例,年龄在24~69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1.3岁。手术类型包括:腹腔镜下14例全子宫切除术,16例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12例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9例腹腔镜下卵巢癌根治术,18例腹腔镜下胆囊取石手术。两组患者的手术类型、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手术意外伤害的干预措施

在实施腹腔镜手术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烫伤、灼伤、压疮等伤害。①压疮的风险管理措施。患者皮肤潮湿、术中低血氧、使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低血压时间较长等是出现压疮的主要原因。风险管理措施如下:在进行手术前,需要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且检查患者卧位是不是有局部压迫,是否出现了液体渗漏,如果发现需要及时擦干。②对于烫伤的风险管理措施。在腹腔镜手术中,医护人员需要使用高温灭菌水来浸泡镜头,这样可以为手术提供良好的视野,但是如果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就容易把高温的灭菌水溅出,导致严重的烫伤事件。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及时情况腹腔镜镜头,并且放置在保温杯盘上,如果不使用,则需要盖好杯盖,避免在进行手术时因为失误操作用高温水烫伤患者。③对于灼伤的风险管理措施。在实际的腹腔镜手术中,必须使用高频电刀,所以有可能出现灼伤事件,必须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在使用电凝器过程中,不能错误地放置到患者身上,在实际手术中避免错误地开启开关。在电凝刀的清洗过程中,需要使用化学消毒剂,并且有效情况消毒器械,这样可以避免引发化学性的损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管理好高频电刀,如果暂时不使用电凝器,则需要及时放到电刀保护盒中,需要在手术操作者的脚下防止电刀的脚踏开关,方置因为配合失误导致的灼伤事件。

1.2.2伤的干预措施

腹腔镜手术的类型比较多,各种手术的的区别也比较大。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患者需要应用15~30°的头高脚低位进行手术。在阑尾切除手术中,患者可能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如果再受到人工气腹二氧化碳的影响,就会减慢相应的血流速度,这样导致患者出现伤。在相应的风险管理中,需要尽量减少手术的时间,让患者始终保持正确的。比如,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患者的上半身需要提升30°,并且使用左侧低右侧高的,床面需要和双下肢平衡,并且在患者的左侧放一个小方袋或者软枕,这样可以避免患者因为改变而出现轻度下滑的问题。

1.2.3皮下气肿的干预措施

患者出现皮下气肿的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在建立人工气腹时,需要多次反复地进行穿刺,在手术过程中若没有良好地固定相应的穿刺针,容易导致CO2溢出。相关研究表明,在腹腔镜手术中,出现皮下气肿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重复穿刺、手术时间、压力、气腹流量、手术方式等等。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培训护理人员的穿刺能力水平,并且确保一次穿刺成功,提升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并且在结束穿刺后良好地固定穿刺针,避免CO2经过腹膜孔溢出,指导护理人员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并且尽量减少手术的时间。

1.2.4气腹压过高或者不足的干预措施

在腹腔镜手术中,通过建立人工气腹,可以构建良好的手术环境并且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理论上讲,患者的腹腔中注入越多的气体,相应的手术视野就越好。如果腹内压太高,就会阻碍患者的静脉回流,可能引发患者的肺功能和心功能障碍,如果腹内压不充足,就会难以分离腹后壁和腹前壁,相应的手术视野和操作范围就会过于狭窄,难以成功进行手术。一般来说,气腹压需要保持在12~14mmHg之间。如果没有正确开关进气阀、气腹针弹簧失灵、气腹管扭曲或者凝血块阻塞穿刺针,就可能导致气腹压力不充足。还有其他的原因可能导致这种问题,比如患者腹内压提升、患者麻醉过浅腹肌较为紧张、渗漏CO2等[1]。在风险管理中,需要首先了解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并且注入适量的CO2气体,气体量需要确保腹腔镜操作空间充分、医生视野清晰而且患者能够耐受压力,在建立人工气腹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出现打折、扭曲气腹管,阻塞碎石,阻塞凝血块的问题[2]。

1.2.5对感染的预防措施

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可能导致腹腔镜手术感染:多次反复使用手术器械,手术过程中脐部备皮不充分、没有全面彻底地消毒手术器械等。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积极防止感染问题的出现,并且在使用各种设备前全面检查消毒灭菌的情况,如果没有全面消毒手术器械,坚决不能进行手术。同时,手术需要使用的腹腔镜器械在完成消毒之后,需要使用灭菌水进行必要的清洗。

1.3统计方法

该研究相关数据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出现体外伤、电灼伤、气压不足以及气肿情况的总例数为20例,观察组为3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79,P<0.05),见表1。两组术后感染相比,对照组7例,观察组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P<0.05);两组出血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271,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8,P<0.05),见表2。

3讨论

所谓护理风险,指的是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间接或者直接导致患者伤残、损害或者死亡的和护理相关的医疗事件。这里所说的护理风险一共包括3个特征:后果严重性、预防困难性以及预测困难性[3]。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指的是在医治病人的过程中,分析可能出现的相关影响因素,并且找出可能引发差错的因素,同时需要做好针对性的综合预防措施,把护理缺陷、护理差错以及护理意外的几率降低到最小[4]。在该研究中,分析了可能遇到的气压不足、皮下气肿、伤以及感染、腹腔镜意外伤的原因[5]。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情况,表明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显著避免护理意外情况的发生,并且有效地提升手术治疗的实际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医院相应的护理水平也显著提升。通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消除了腹腔镜手术中的隐患,并且提升了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对于医务人员来说,责任心是他们的基本工作操守,对于基层医院也是如此[6]。患者数量比较大,相应的临床床护比很低,所以护理人员常常需要处理种类繁多的任务,一些护理人员可能出现麻痹大意的情况,但是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总结和归纳可能出现的相关护理风险问题,并且提升护理人员的能力,让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配合手术,提升腹腔镜手术的成功率。在实施腹腔镜手术中,需要全面地总结和归纳出现的并发症种类和情况。护理人员则需要保持头脑清晰,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7]。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比较普遍,所以需要切实加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并且持续总结相应的经验,归纳可能出现护理风险的工作内容,切实提升护理水平,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张碧容 单位:湖北省天门市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石妍妍.手术室护理路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89):78-79.

[2]梁秀.三H+双C联合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2016(36):43-44.

[3]郑俊艳.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55):89-90.

[4]黄锦有.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5):91-92.

[5]周秀芳,陈红.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12(7):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