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学风建设的思考

学风建设的思考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4 09:45:13

学风建设的思考

学风建设的思考第1篇

Abstract: The exam disciplines and style of study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not optimistic,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tries to think about the source of its existence,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of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xam disciplines and style of study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关键词: 民办高校;考风;学风;建设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xam disciplines;style of study;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193-011考风与学风现状

高校中普遍存在考风不正学风下滑的问题,民办高校更是如此。每逢临近期末考试,各个年级总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问大家对本学业期所学课程还有什么问题?回答是没有问题,只求老师划出重点,越精确越好;考试结束后,召开经验交流会谈时,问同学们担心学校的考试吗?回答不担心,只要考前把老师划出的重点认真看看应该没大的问题,学校考试就那么回事;即便老师考前已勾划出考试范围与重点,但在考场上违纪、作弊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在为数不少的一、二、三年级课程课堂上,尽管想了很多办法让学生坐在教室里,仍然有不少学生课堂行为离规范要求很远,例如有些学生经常不到课,有些好不容易到了课却不做笔记、不练习、不看书。

这些事情让任课老师比较头疼,也让教学管理人员伤脑筋。它们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了,会直接影响到良好学风考风的养成和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而会损害学校的社会声誉。为了学校的长远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重视这些问题,积极面对,想办法缓解或予以解决。

2对其根源的思考

这三个现象其实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即学风考风问题。从考试来看,在划定考试范围及范围很有限的课程重点的指导下,学校考试的甄别检测激励作用又有多大呢?学生的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究竟能提高多少呢?考风会制约学风的形成,不当考风与不良学风是相互作用同方向变动的。从路径依赖的角度来看,一旦考生认识到了这种课程重点和通过考试的重要关系,就会形成一种强化的行为习惯,助长学生平时不用心学习、考前投机的行为习惯。学生会更加不把学校的考试放在心上,以至于凡事都会想到能否投机取巧,不利于吃苦耐劳、勤奋踏实的良好学风的养成。可以想象在对待学校的规章制度上,在这样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容易想到对制度的变通,漠视学校管理的规范,从而会加大教学管理的难度甚至是学校运营的成本。

由上可知,产生上述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和课程重点有关。而课程重点范围的宽广程度和针对性又是一个相对难以量化的事物。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重点划到何种程度是难以监控的,个人掌握的尺度差异是非常巨大的,以至于有些重点就是考题,也难怪学生对课程重点极其重视了。

那么实际操作中的划重点这个怪胎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可以说这是对真实教学困难的一种投机性的解决方式。民办高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高考分数比较低的学生,其学习能力本身就不强,良好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而在学校管理人员以及任课老师的潜意识中认定考试挂科学生不能过多,因此考试前划出课程重点这种手段就应运而生,甚至不断地推陈出现,极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学生在这种预期下更加加强了考前对于课程重点的渴求。

3考风与学风建设对策

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的重心所在,是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生在的生命线,同时也是考试的前提和基础。教学与考试相辅相成并统一于教育的过程中。考试不仅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查,也是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检查,反映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所以,做为民办高校要在社会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考风与学风建设。德国学者施莱尔马赫认为,培养学生“喜见事物本质的认识能力、科学精神”是“大学的使命”;易经中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所能够长期发展的大学一定要有种精神追求,要把真正提高学生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基于此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3.1 应加强学生学习意义、学习目的方面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考试观,为树立良好学风、端正考风打下基础。刚从高中进入大学,部分学生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无法尽快实现角色转变,无法适应高校的教育模式,而大学阶段是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及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有些同学感到困惑茫然。

3.2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切实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改善教工的工作条件。以此来吸引留住有能力有责任心的教工,避免教工行为的短期化趋势。为学校的长远发展进行必要的规划,避免人才当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现象出现,即有能力的教工留不住,留下的是走不了的或者可走可不走的教工。目前某些院中男教工比例在下降,而女教工比例在上升,这种现象应该引起重视。

3.3 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与执行,避免划课程重点等行为对学风考风的腐蚀。规定划课程重点以及考前复习资料的相关原则方法,对于外聘教师和专任教师在考题方面的知晓程度做出明确规定。

学风建设的思考第2篇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学风;建设;思考

在新时代的今天,教育体制在不断深化改革,学校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理念。虽然大学校园的氛围是轻松自在的,但是不能够放松对于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学风的建设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养成、精神培养、行为模式以及价值取向都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学风的建设应该得到重视。学校要思考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

一、目前大学生的学风状况

大学跟其他学习阶段不一样,相对来说学习压力不大,而且整个生活跟学习的环境会比较轻松。很多大学生认为只要拿到毕业证就是完成了学业,这导致了他们对学习不认真,以致逃课、缺课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以及个人行为素质的培养也有不良的影响。

二、导致不良学风形成的原因

1.思想观念上的偏差

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都觉得学习没有了以前的压力,很多大学的科目对于自己没有实际上的意义,只要考试及格就能够顺利地毕业,对于某一些科目,去不去上课就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对于大学学习,大学生存在思想观念上的偏差,这种思想观念不利于学风的建设。

2.对于科目的选择性学习

大学阶段的科目,有主修专业的,有公共选修的。很多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自己的主修专业就应该学好一点,所以就会比较认真地学习,也会按时完成作业,因为他们担心不交作业会影响自己的学分。而对于其他的一些公共科目或者选修课,则不会给予太多的重视。这样的选择性学习对于学风的建设也有着不良的影响。

3.考试不复习,出现作弊现象

很多大学生对于大学的课堂不重视,上课不认真,对于考试前教师所说的重点知识也不会认真复习。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却对作弊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这样的学习心理跟考试心理不利于大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他们人格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学校学风的建设。

三、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

1.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

在大学阶段,学习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大学生更要学习如何成长,如何发展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素质。所以,学校应该有一个正面的教育环境,这才能够对大学生形成一定的教育作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加强学风建设上,教师要利用班会、座谈会或者是校报宣传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让他们知道即使在大学阶段,也要重视学习,明白学习对于自己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性。

2.切实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

现在很多大学的制度都是学分制度,另外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上都能看到不可以迟到早退、考试不可以作弊等的规定。但是在学风建设上,很多规定都如同虚设。所以要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就要切实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师允许学生犯错,但是不能够纵容学生继续犯错。要让学生明白任何事情都是有底线的,触犯了底线,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务必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同时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良行为对于身边的同学跟学校的学风建设有不良的影响,让学校的规章制度真正起到约束的作用,对学风的建设起到加强的作用。

3.组织学风建设活动,树立良好典范

大学生活较为突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活动比赛很多,教师能够借助比赛活动的开展帮助学风的建设,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鼓励。如针对学风建设进行辩论赛,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游园活动、演讲比赛、写作大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参加的学生赠送小礼品和不同的奖励。学校要让良好的学风建设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让大学生能够在比赛的过程中感受快乐的同时,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提高自己良好的修养。

因为大学环境的特别,很多大学生难免会出现学习懈怠的情绪。在这个特殊的阶段,教师应该注意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其中学风建设对于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和素质修养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就要从正面、积极的方向不断努力,让大学生成为学风建设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刘晓敏.浅谈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风建设的创新[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3).

[2]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时期的高校学风建设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

[3]殷世茂.浅谈如何提高高校学风建设[J].内江科技,2010(3).

学风建设的思考第3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现状;建议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普通高校的办学资源与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由于独立学院的生源是本科。第三批次学生,高考录取成绩比一本二本批次的学生低很多,因而如何在现有生源质量的基础上,培养出合格的本科人才,是独立学院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扩招的背景下,独立学院所培养的学生的素质和质量,直接影响学院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已经成为学院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 而决定学生。素质与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学风问题。鉴于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独立学院的学风状况不容乐观。 因此,如何针对学生特点,探索学风建设新思路,对于独立学院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院自身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来自本省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条件较富裕的家庭,且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就有一种 “优越感”。 这些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多有文体特长,整体素质较高,但相对于母体高校的其他学生,由于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畏难情绪大,积极性不强,主动性不够。相当多的学生是被动学习,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 。

二、学习习惯不够理想,学习纪律不够严明。一些学生在突然失去了中学时期的压力和约束后,表现出对大学相对宽松的教学管理模式的不适应,不能够很好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甚至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玩电游,逛大街,玩,谈情说爱;有的学生上课睡大觉,或左耳进右耳出,或看小说杂志,或发短信听音乐等。

三、学习自信心不强。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高考成绩差,挫伤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因为是低分来到独立学院,因而自我评价较低,对自己毕业文凭的含金量、毕业就业时的待遇等问题产生疑虑,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感到迷茫和失落,表现出一定的自卑感,缺乏求知欲和上进心 。

四、学习方法不当。独立学院学生的智商应该说不是学习的障碍,主要是由于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学习自觉性不强、 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不愿记课堂笔记,课堂纪律不好,据任课教师反映,学生在基础理论课上的学习能力明显滞后,普遍缺乏质疑能力,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较为单一,缺乏有新意的发言和作业 。

五、考试作弊现象时常发生。考风是学风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有少部分学生由于平时学习不认真,到考试时就想方设法作弊。尽管学校制订了严格的考试纪律,新生入学教育时都要安排专门的时间来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每次期末考试来临前,辅导员都要召开考风考纪教育的主题班会。但每次考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生不遵守考试纪律的作弊现象。

搞好独立学院学风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以到课率为抓手,逐步构建学生出勤情况监控和保障体系,保证学生的出勤率。如果学生连课堂都不去,学风建设就无从谈起,应从学校、院系、班级三个层面着手,狠抓学生到课率。学校层面:严格执行。任课教师考勤制度,建立督导员听课和反馈机制、领导抽查到课率制度;院系层面:组织辅导员开展互查、建立学生干部检查制度;班级层面:建立辅导员听课及联系任课老师制度、班级设立工作台帐、建立学生考勤日报告制度等。各个层面相互制约、相互印证,确保考勤结果的真实性,切实保障学生第一课堂。

二、加强领导,完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许多高校把招生和就业工作列为头等工程,忽略了学风的建设。然而在现有的工作体制下,应加强领导和协调,教务、学工、团委等职能部门和院系齐抓共管。切实解决好教学工作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两方面的问题。建立“辅导员管到课,任课老师管课堂”的负责制,建立良好的教风,任课老师应作为学生第一课堂的第一责任人,老师应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班级学风应作为教师教风的一部分进行考核、评估。

三、扬弃管理之道吸纳传统教育精髓。现代的学生在大学以前都是被“管”大的,进入大学后突然有许多东西要靠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有许多学生就会自我放纵,逐渐堕落。所以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坚持激励和处罚并重的机制还是很必要的。学校在制定如《辅导员工作细则》、《辅导员考核办法》、《学生课堂考勤制度》、《宿舍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时,都应把学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学校要坚持依法治学,要严格要求,规范管理,发挥规章制度的育人功效。加重违纪处罚力度,完善奖惩制度。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开展优秀学生事迹宣传 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 优秀学生表彰大会等激励学生。同时也要发挥反面案例的警示作用,让学生防微杜渐,引以为戒。

四、以诚信教育为切入点,加强考风考纪教育,以考风促学风。通过组织学生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向学生印发作弊学生警示录和考试作弊相关处理规定,做到“众人皆知,个个都晓”。设立考风考纪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提高学生诚信文明素养,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到表里如一。让学生意识到,作弊是不必要的付出,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五、建立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桥梁。通过建立家长联系卡、给家长的一封信、电话联系制度等及时将学生在校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及时告知学生家长,增进家长对学生、学校的了解,寻求家长的支持,达到家长与学校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六、建立健全学风状况预警机制。辅导员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分类指导的方式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群体档案。对于贫困生群体、恋爱群体、厌学群体、有心理问题倾向的群体等各类群体,分别由辅导员与之结对,给予一对一的指导与帮助,使他们及早走出困境,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特别是对于出现较多科目不及格的学生,应及时向学生送达学业预警通知,加强过程管理,及时规戒,以免退学。

七、加强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队伍建设。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是建立良好学风的骨干力量,因此要切实加强教育管理、培养和使用。对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要更加严格要求,发挥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

八、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要按照贴近实际、贴紧学生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搭建有效的平台,大力开展以理想、成才、勤奋学习、自立自强等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举办学术报告、科技创新等活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激发广大同学强烈的求知欲望;大力扶持学生社团开展社团活动,强化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通过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巡礼等大力开展各类科技、技能、才艺、文体、创业等竞赛和实践活动,丰富与活跃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总之,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而对独立学院来说,学风建设更是任重道远,学风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它是 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上下多部门齐心协力才能做好。良好的学习风气的形成并得到巩固,需经长期努力,并通过学校有系统的教育培养和教职工的榜样示范,以及新老学生的相互积极影响,才能得以继承和发扬。我们既要认识到学风建设的艰巨性,又要看到诸多有利因素,常抓不懈,方可大显成效。

学风建设的思考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学风

良好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必须始终贯穿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之中。高校学风包括教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大学生学风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知识的求知欲望、对学习方法的掌控能力和对学习效果的运用水平等多方面行为趋向的总和,包括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成绩和学习方法等几个方面。在高校实际教学活动中,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对于高校的学风应该更关注于大学生的学习风气,所以抓好大学生的学风建设,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是抓好高校学风的重要环节。

1 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抓好大学生学风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抓好大学生学风建设,培养大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成绩,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智育保障,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二)抓好大学生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进步的需要。校风、学风是高校发展进步的源泉,是决定大学发展方向的根基。大学生学风是高校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大学生学风必将促进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带动高校的发展进步。

(三)抓好大学生学风是人才培养的需要。良好的学风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的必备素质和条件。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必须重视大学生学风建设,抓好大学生学风,不仅能保证大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提高智育水平,而且从中可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2 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人才培养观念急于求成、不重根基。人才培养评价观念是决定人才培养方向的,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评价观念能确保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按照正常轨道有序进行。但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却往往仅重视了智育水平的提高,忽略的德育根基的树立,其结果往往是德育不合格,智育水平也上不去。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上课流于形式、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以及不能适应形势进行教学调整等问题,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大学生的学习状态经常停留在单一的、相似的和相对单调的学习中。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化,信息涌入校园的机会增加,学习的内容更加宽泛,大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间整体减少,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变差,学习目标变得更加不明确。

(二)学风建设管理制度效果乏力,缺少有效机制。一方面,学风建设应该是学校各部门、各单位都要高度重视、齐抓共管的一项工作,应该是纳入学校工作的整体部署,在学风育人中,不仅应该发挥教师的作用,也要发挥教务部门、学工部门、人事部门、后勤服务部门等各单位的作用,实现整个学校的全员育人。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各单位、各部门、各人员之间缺少协作的现象,在育人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空白”,这些“空白”的存在,影响了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另一方面,高校要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学生评价与激励机制和教务运行机制等形成良好的校园学风氛围,但在当前的大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却存在着教师评价机制与教学工作脱钩、学生评价机制与学习成绩脱钩、教务运行机制与学生需求脱钩等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风建设。

(三)课程体系的设置与人才培养实际脱钩。大学生的个人成长目标与高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整体上应该是一致,都是要让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要做到尊重大学生个体的需求,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结合大学生的成长目标进行调整。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体系却往往没有针对性,与大学生的成长目标脱节,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很多课程体系不能与时俱进,部分课程更新不及时,造成了大学生学习内容与人才培养实际脱节,影响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给大学生的学风带来问题。

3 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几点对策

(一)加强思想道德引领,强化学风理念。高校应该首先加强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并通过开展师风演讲、师德展示和评优评先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以良好教风促进学风建设,带动大学生学风取得良好效果。更为重要的是,高校要在大学生中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成长成才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等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对于学风建设的认识,引导大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业中,养成良好的学习责任意识,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提高。

(二)加强学风机制建设,营造良好学风氛围。首先要强化全员育人理念,教务部门要督促教师加强教风建设,学工部门要大力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并以此强化大学生在课堂、宿舍以及其他大学生活动场所的学风氛围营造和学风督导,人事组织部门要将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更多地引导到教学工作上,后勤服务部门要为大学生学风建设做好师生的服务工作……同时,在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学风建设要将招生、培养、就业和人才跟踪等环节通盘考虑,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要将大学生培养的各环节以学风建设为中心融成一个整体,相互之间做好协调配合。其次,高校要完善教师教学的管理评价制度,对于教师的评价考核晋级要考虑到教师的教学工作,并适当增加教学工作的参考比重,要有切实可行评价激励标准,增强教师在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再次,对大学生来说,高校要建立学风建设的管理、评价、激励和监督制度,大学生的日常学风管理要放在大学生日常管理的突出位置,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个性化、人性化富有效果的管理制度。[1]

(三)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强化教学效果。一方面,高校要根据大学生成长的实际和需求进行教学内容调整,大学生的课程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要关注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削减部分重复的、过时的理论课时,增加实用性、技术性和研究性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要求,要注意与科技发展相结合,使教学内容始终充满新意,反映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能够比较有效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引入探究式、启发式教育方法改革,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引入问题、创造条件、设置场景、开放课堂激发大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潜能,启发大学生探究真理的热情,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优势,培养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

参考文献

[1]李宇飞. 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再思考[J]. 江苏高教,2005(1):120.

[2]郭奕晶. 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新问题及对策[J]. 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51.

[3]郑洁. 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我国高校教学方法创新探讨[J]. 经济师,2014(2):236.

作者简介

学风建设的思考第5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学风建设;治学导向;教学管理;学习风气

作为教育领域一个永恒的主题,提及学风,人们首先往往简单理解为学生的学习风气,也就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及学习成绩等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基于这种片面和不科学的认识,以往说到抓学风,就习惯性地认为是学生工作人员应该做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实上,经过多年来我国教育界的探讨,近些年对学风的认识已渐趋全面和深刻,越来越多的各界人士开始从广义上来阐释学风的内涵,提出学风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风气和风尚,与物质形态相对应,属意识形态范畴。学风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线索,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人文环境,是校园先进文化的突出表现。

目前来看,学风概念基本上分为广义和狭义和两类:广义的学风,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实践和积累过程中升华出来的优良传统,凝聚着学校全体教职工和广大学生的学术思想、办学理念和思想方法,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它主要由校园学术氛围、教师教学风范和学生学习风气三个部分组成;第二种狭义的理解是,学风是指一个学校学生学习的风气,具体指学生在受教育过程和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和,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纪律的一种外在表现。

概括而言,广义的学风内涵包括学校的学术风气、教师治学态度和学生的学习风气等,说到底是指学校的办学之风;狭义的学风内涵,就是学生的学习风貌。学风外在表现为高校的办学观念、教师教学之风、学生的学习之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等诸方面,因此,教师和学生是加强学风建设的主体。本文中学风建设正是基于以上两种理解而阐述的,所提倡的学风和追求的办学理念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知识层次的提高、治学态度的塑造,更着眼于对其学术道德的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锤炼。可以说,构成学风内涵的三个部分是互为条件、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相互制约、密不可分。学生既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而良好学风的形成又取决于教师的优良教风,通过教风学风互相促进,才能共同塑造高校良好的学术氛围,真正形成积极向上又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

一、校风是导向――学校应致力于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必须正确的认识到学风建设不仅是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各级领导必须高度关注的重 要工作;学风建设不仅是以学生为对象的工作,也应该是和教风、机关作风、乃至校风建设整合在一起的工作;学风建设不仅要抓考风、抓学习纪律这样一些环节,还关系到教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更加广泛的内容。只有全校齐抓共管、一以贯之、标本兼治,才能真正取得学风建设的实效。

1.加强校园环境的治理整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风必须要良好的学习氛围来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必须要有良好的校园环境作保障。当前校园时常受社会大环境的冲击, 校园周边环境质量也呈下降趋势。当务之急,要重塑校园学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浓厚的学术空气,使大学生在这种环境里,不知不觉地受这种学习氛围的感染,自然而然能形成一种催人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同时还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这方面学校要不断加大投入和管理。建设安静、 整洁、美丽、和谐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促进学习思维的运动,而且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此外,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图书储备,宽敞的学习场所,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极大的便利,也必将有利于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只要校园内的吸引力大于校外的吸引力,再加上对学生的正确导向,学风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将不再是我国高校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学风奖惩机制

学风和教风的好坏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和措施的设计是否合理,使之能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的教风导致好的学风,好的教学制度措施导致好的教风与学风,从而导致好的教学质量。

制度建设和严格管理是学风建设的侧重点。为实现严格管理,一是要不断的制定、修改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重点抓好淘汰制度、考勤制度、奖惩制度及综合评分等等, 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二是对于那些违反校规的同学,在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要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分,做到违纪必究;三是严格执行学习纪律, 注意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好习惯,树立好风尚,是建设良好学风,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四是严格考试制度,狠抓考风考纪,坚决实行教考分离,杜绝任课老师讲课、出题、改卷一包到底。发现考试作弊的学生及教师按有关规定坚决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五是严格淘汰制度,中国高校的宽进严出使学生之间缺乏竞争,这是影响学风建设的根本原因之一,所以高等教育应打破这种陈旧的教育体制,打破学生进入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的优越感,对于成绩好的学生除享受奖学金外允许跳级(包括专升本),可提前毕业,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严格补考乃至于开除学籍,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形成一定的压力,解决学生学习精力投入不足的问题,把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向学习。

3.深化教学改革,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深化教育改革,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学习能力、自学习惯。在教学改革上,要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机制,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途径,使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改变过去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分制,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给学生更大的对专业、课程、教师、学习时间的选择权;在课程设置上通过大量开设选修课程、开放实验室,加强以文学、艺术和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能动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风是关键――教师应注重树立良好的师德和师风

端正教风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广大教师要以德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学校要大力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结合起来。

1.掌握先进教育理念, 增强教师自身使命感

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好的学风的形成,首先必须注重教师的思想认识,调动他们全部的心思和知识无私奉献给学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次教师要注重为人师表,努力做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榜样、人生道路的楷模;同时教师要积极配合学校探索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扩大专业口径,实行主辅修和学分制,扩大学生选修课程的自,搞好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改善专业课程结构,以增加其覆盖面和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适应性。

2.提高综合素质,引导教师做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索者

以培训进修末位淘汰等机制提升教师授课水平,以生动的授课方式吸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增强教师的责任心,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学校必须针对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改善教风:一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二要注重师德建设;三要严格管理,实施质量监控和考核制度;四要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以此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别是优良师德、师风的形成。

3.规范课堂教学管理,增强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

对教师而言,如何将教书与育人结合是一门学问和艺术,教师在教书方面应该规范课堂管理,严抓以下方面不放松:学生上课出勤率,这是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最直接的反应;学生晚自修率,这是反映学生学习作业量和学习自觉性的重要依据;学生作业上交率,这是了解教师是否布置作业、 学生是否独立完成作业以及学生完成学习进度情况的重要环节;考试不及格率,这是反映学习失败学生所占比例的最重要指标,常常和学风问题密切关联;考试不及格、留级与退学人数,这常常是学风较差的群体;作业抄袭人数和考试作弊人数,这是检验学生学习动机、学术品格乃至道德水平的重要指标;学习成绩明显好转或成绩明显下降人数,无论从群体还是从个体来说,都是观察学习风气转化的信号;主动向教师质疑的人数,这是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以及思维被激活程度的反映。在育人方面需要做到最基本的就是爱学生,对学生负责。但如何将严格管理与爱和责任结合起来,使爱和责任达到应有的效果却是不容易做好的。

三、学风是突破口――对学生的教育应该侧重学习目的和责任感

本节所强调的学风应该是前言中所理解的侠义的学风,即“学风是指一个学校学生学习的风气,具体指学生在受教育过程和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和,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纪律的一种外在表现。” 就此而言,笔者认为学生在学风方面的种种令人担忧的表现,都与他们的责任感、危机感淡漠有关,这个结论来自于笔者关于学风状况的调查(见《理工科高校学风状况调查报告》)。通过笔者所做的调查,得出如下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取样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当代大学生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是学风问题,但更是他们的精神自立和精神断乳问题,这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风问题。他们这一代人,无疑是独立性很强的,但这种独立性更多地源自于自我随意性的满足,而非理智的、坚定的精神追求使然。从随意道坚定是当代大学生的成熟过程,也是学风建设的真正成就。据上,理工科大学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应该更多地关注和掌握人文知识,注意引导他们提高人文素质,注意营造学术氛围;应该更多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特别是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的畏难心理和厌学心理;应该进行有效的考试改革,调动他们平时学习的主动性,逐渐改变一考定胜负的考试方法,等等。”

所以,对学生的危机感责任感的教育比单纯的就学习论学习有更重大导向意义。

1.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学校学风状况,是在校学生内在思想的外在表现,学习态度、学习风气归根到底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因此,要解决学风不良的问题, 最根本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解决好为何而学和为谁而学的问题。目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应抓好两个方面的教育活动。一是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教育学生真正树立起为祖国为社会主义献身的精神,有了坚定的信念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才能调动、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积极性,学风才能真正的好转;二是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帮助学生自觉地抵制拜金主义的侵蚀,使学生懂得上学是为了担负起党和人民交赋的重担,从而启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

2.通过课外实践学习,增强学生责任感

课外的学习在大学里面应该要占到所学知识的60%,这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院长曾经说过的。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的学习主要还在于课外的积累。对一个始终有着追求目标的人,其学习的动力、精力的投入是有保证的;相反,一个胸无大志、无所追求的人,让他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教育、理想教育和就业教育,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只有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被调动起来了,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平时的学习中来。而能够支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就是责任意识

人作为一个社会人生活于这个世界中,就必须肩负起做人的责任。既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负责。这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人生活于这个社会中才能感受到做人的意义和价值。一个不负责任的社会是一个价值颠倒的社会,社会能在人的心中立住脚的地方正在于它的责任,责任是社会的核心。空洞的说教和形式主义的宣传无法成立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从教育的角度考虑,责任意识需要在认知、情感、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建立目标体系:

(1)认知领域。在这一领域,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为了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责任意识,我们必须首先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并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

了解世界:包括一个人口越来越多的世界,人类活动范围的世界化走向;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全球既相互依赖又矛盾重重的现实;人类与环境等等。

了解自己:包括面对历史,自己做了些什么;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自己能够做些什么;面对无边无际的未知领域,自己知道些什么;面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本质,自己实现了些什么。

了解他人:包括懂得人类生存的多样性,尊重他人的文化和习俗,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学会宽容,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明确对自己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大自然的责任。责任意识的确立和责任能力的培养将成为我们这一认知领域的核心主题。

(2)情感领域。对于“责任意识”这一主题来讲,由于认知的对象更多地体现在人、自然与社会方面,因此情感也更多地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在这一方面,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实实在在的,而非戏说的情感体验,建立起现实责任与人类理想和谐统一基础之上的共同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在真正自由选择的过程中予以认同,形成一种负责任的健康发展之路。

(3)行为方式领域。责任意识的教育目标重点通过其行为方式进行评价。认知的实质内容和情感的自我反应均提出了一些行为方式的具体规范,行为构成其人生价值的落脚,其目标的落实可遵循他律模仿、自律成熟、自觉泛化、从心所欲等四个层次。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既包括认知和组织自己的价值观念,也包括如何参与公共生活。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在谈到公民教育与公民实践时指出:“在学生成为公民时,教育将是指导他在一条艰难的道路行走的永久性指南:在这条道路上,他应把行使以公共自由为基础的个人同履行对他人及所属社区的义务和责任协调起来。”这需要教育大力促进“从人的童年起,在其一生中培养一种有助于自由思考和自主行动的判断能力。”责任意识的培养正是提高这中判断能力的教育主题,因为不懂得责任就不懂得判断。

3. 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极的学习心理

心理障碍已成为严重制约学生学习的因素,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在克服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针对大一和大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虽然大学生都已经成年了,大学生的教育要求也是以自学为主,但是以目前中国的教育现状来看,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不会学习,从高中三年那种紧张的气息中进入大学的新生,如果不加以引导,不少学生就会放松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要求,上课不认真,学习没动力。因此必须加强对一、二年级学生的约束,让他们在大一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在大一增设晚自习,大一、大二加强课堂管理来逐渐培养学生由灌输式学习进入到自我学习为主。

四、结语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学风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但它又不是自发的产物,而是需要自觉的加以培养、提倡和进行教育的。优良的学风可以长期延续和发展下去,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合格人才。加强学风建设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学风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学风与教风的关系;学风与教学改革和建设的关系;学风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要敢于严格管理,从严治校,教育与管理并重。总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学、管理各环节和各职能部门协作配合,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进行全面改革。

参考文献:

[1]傅进军.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5,(1).

[2]孙传刚.关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9).

[3]杨学锋.高校学分制条件下的学风建设[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

[4]王宪平.高校学风建设的反思与对策[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N].2005-03-29.

[6]吕秋芳.大学学风建设的内涵、本质及误区[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4):52-56.

[7]曹宜婷.发挥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和促进作用[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08,(12):165.

[8]张振平.浅论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5,(07).

[9]郑廷友、 陈静、 冯亮波.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3).

[10]吴余渝、肖国健.新时期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J],今日科苑,2007(4).

学风建设的思考第6篇

关键词: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52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112-02

一、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认为自身具备优越的家庭条件,找个工作及工作后的发展不成问题,读大学或为“捞张文凭”,处于“无目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学生学习纪律松懈,上课经常迟到和旷课,上课时不认真听讲,作业、实验报告、毕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

2、部分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时用尽各种手段作弊,直接导致学院考风不正及部分学生多门课程需要补考或重修。

3、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信心。或认为在校期间学不到新知识;或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对将来的工作没什么用”,因而厌学逃学。

4、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低,自我意识较强,自我评价较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能正确地处理学习与交友、学习与娱乐、学习与休息的关系,甚至有些学生把美好时光消磨在吃喝玩乐、谈情说爱和玩电脑游戏上。

5、个别寝室“脏、乱、差”现象严重。学生在寝室酗酒、砸酒瓶、违规进入异性寝室、非周未时间打牌等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6、极个别学生沉迷于网络,或整天逃课在寝室里玩电脑,或在校外网吧通宵不归,个别甚至以网络为伴,几乎“与外界隔绝”。

7、部分学生文明礼貌缺乏,着装不得体、不干净,言语粗鄙,随地吐痰,公民基本素养缺乏。

为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使学风建设真正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及时有效地开展学风建设迫在眉睫。

二、学风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社会上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渗透到校园当中,使得一部分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取向受到冲击,直接影响校园学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极大地推地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经济对广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有促进的一面,对于当代大学生培养自立、自强精神,强化竞争拼搏意识,树立求真务实精神,以及敢于维护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毋庸讳言的是,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也具有负面的消极影响,部分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一部分来源于普高的学生,一部分是职业高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教与学之间矛盾比较突出,就目前的教学资源来说,还无法分小班上课,照顾不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出现“有的吃不饱,有的消化不了”的现象。一部分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综合素质良好,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较强,学习有自觉性,不会就问老师,但为数不多;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常怀自卑心理,自觉处处不如人,从而对前途和命运感到茫然,破罐子破摔,,纪律观念淡薄,生活散漫,学习无动力。

学生对就业和将来的持续发展认识不足。在这个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很多学生都感到了就业的压力,都想早一点踏入社会,早一点了解社会,减轻对就业的压力。但因对社会缺乏深刻的认识,以及自己知识技能的有限,片面地认为高职培养的是适应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比如技术人员、服务员、推销员等,文化素质要求不高。部分学生不能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中看到知识、技术、技能更新速度回忆,要适应岗位变化和职业转变的要求,认为通过各门课考核,拿到毕业证,能找到工作就行,缺少为长远和持续发展打基础的考虑。所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几点建议

学风建设涉及面广,从社会来说,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创造良好的学习风气,优化学校育人环境,这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学校本身来说,培养优良的学风也要教学、管理各单位各部门通力合作,学风建设的各项措施在各环节、各层机贯彻执行到位。本文仅从几个方面谈谈抓好学风建设的粗浅看法:

层层落实学风建设责任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学风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制度建设和严格管理是学风建设的侧重点。学校要针对目前一些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能力弱的情况,从新生入学教育着手,加强下面教育和引导,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当然,学风建设不只是教务处和学生处的事情,需要教学、管理各环节和各职能部门协作配合。全院各系、各部处室都应把学风建设当作自己责任的一部分,层层落实学风建设责任制,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自觉对大学生进行学风教育与管理。尤其是教务处处长、学生处处长和各系主管教学副主任、学生工作书记、专职辅导员、教研室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把学风建设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来,做到上课有点名、自习有人抓、早读有规章、晚修有监督、违纪及时管、学业严要求、宿舍经常去、领导亲自查。

认真抓好以学生班级为单位的班级班风建设。学生班级是学生工作基本单位,优良的班风是学风、校风建设基础,只有抓好一个个基本单位的建设,才能推动学校整体工作。因此,要通过认真组织开展一年一度先进班集体评选活动,完善先进班集体的评选办法,加大奖励力度,树立先进典型,注意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从而推动学生班级的建设。

把学风建设情况列入对辅导员和班主任考核的重要内容,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不断建立和完善辅导员、班主任选拔、配备办法,严格辅导员、班主任管理考核,切实发挥好班主任、辅导员在推动学风建设中和积极作用。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带头作用。要注重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加强班委会建设,对学生干部要有学风方面的具体要求和考核条件,积极鼓励和倡导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觉性,突出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加大宣传力度,把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来。各部门、各系要充分利用班会,广播、橱窗、报纸等形式,开展学风建设专题讨论,大力宣传学风建设中的先进个人和突出事迹。各班级要通过组织开展以“创建良好学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努力营造“人人讲学习,班班创优良学风”的良好氛围,推动学风建设的深入开展。

作者单位: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学风建设的思考第7篇

【关键词】 学风建设;现状;措施;医科院校

Thinking About Style Of Study Build For Medical College GE Li,CHEN Mei Juan.Luzhou Medical college 64600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 the actuality of build style of Study for medical college, it introduces some useful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uch as make a point of teaching、studying and administering,so as to strengthen culture build for student community.

【Key words】 Build Style of study;Actuality;Measures;Medical college

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学风建设的核心是道德建设,时值本院正在开展教学评估之机把学风建设作为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方面来进行考察,加强学风建设既是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状况的现实要求,也是新形势下确保高校人才质量、参与国际国内办学竞争的需要。

1 学风建设的现状分析

1.1 教师方面 学风浮躁:工作积极性不高,不钻研业务,不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观念落后,知识陈旧,教法单调;科研工作缺乏执著探求精神,往往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只重科研成果数量不重质量;对教师的激励和监督制度不完善:工作努力、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教师选择闲暇以代替劳动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课外兼职以增加自身的福利;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存在缺陷: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主要是对科研成果数量方面的要求,对质量方面的要求较少且难以具体操作。

1.2 学生方面 在学习目的、态度、纪律、创新意识等方面均存在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表现:缺乏学习动力、厌学、为考试而学;受外界引诱、迷恋上网游戏;学习纪律意识不强,迟到、旷课现象普遍存在;学习中创新性不够轻实践能力;抄作业、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缺乏团队精神,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学习、学术争鸣气氛;日常学习松松垮垮,考前突击;满于现状,进取心不强。市场经济的影响“经商”热,学生道德观下降的现状,不尊重教师。

2 对策与建议

2.1 教师方面 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学术惩戒机制、加强大学出版物管理、加强对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的领导、实施高校教师任职资格的竞争性考核认证制度、实施专业教师同行评议制度、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于教师业务能力有非正式的口碑和正式的评价机制等。

2.2 学生方面 激发专业兴趣,鼓起学习劲头、积极引导,制定内容具体、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抓好过程管理、强化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社区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

3 具体措施

3.1 健全学风建设要教、学、管三管齐下 端正教风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学风建设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师如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去,这就是“教”的问题。①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加大对一线教师的业务培训力度,加强开展教师的教学研讨工作。②逐步形成针对教师教学的考核审评制度,对教师的责任心、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等进行评价。学生每个学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开展评价,对于连续两次被学生评价为不合格者,学院将暂停其教学活动。③切实解决教师在职称、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以此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推动学风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

抓学风,第二个因素是“学”的问题,也就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为帮助新生尽早适应大学生活,热爱所学专业, 制定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分为“认识大学、热爱专业、端正态度”、“认识自我、关爱自我、明确目标”、“我看大学的方方面面”三个阶段开展。教育内容包括“专业动态、前景”、“人格倾向和心理调试”、“职业生涯规划”、“人与社群”等等。在奖励机制上,主要抓住奖学金评定和优良学风班建设两项工作,努力在全院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这对于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风竞赛大有好处。而对于优良学风班的建设,被评为院级优良学风班的班级可以一次性得到奖金,而在学校奖励之外,二级学院也可奖励。此举将大大增加了优良学风班的建设效果。

在“管”的方面,建立以党总支、分团委、年级办公室、学生会、班主任、学生助管、学生党员为主的一支抽查队伍,定期不定期抽查课堂和宿舍,以抽查宿舍为主,将抽查情况认真详实记录并直接与班级和个人的奖惩挂钩。

3.2 加强学生社区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改进学生宿舍管理,突出管理上的人性化色彩,建立“人文化”社区。强化对宿舍文化建设意义的灌输,争取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六进三室”。“六进”即:辅导员进社区、党团组织进社区、学生社团进社区、校园文化进社区、网络教育进社区、学生自我管理进社区。“三室”即:在学生社区设辅导员工作室、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办公室、社团活动室。通过“六进三室”措施的落实,加强学生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加强宿舍环境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坚持“三自”作用,就是坚持 “来自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原则,使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性作用,直接参与到学生社区的建设当中。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自主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从心理上理解并接受社区管理制度,有利于社区管理的顺利开展。其中,要特别注重发挥大学生骨干的带头作用。

优化宿舍文化活动,举办“树优良学风、创成才之路”学习经验交流会,请优秀学生标兵向同学们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通过优秀学生的切身体会,帮助同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举办“学术月”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努力践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举办学术报告、就业指导、英语角、演讲、辩论、学习经验交流等特色活动,鼓励学生献身科学事业,树立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利用学院实验室等资源,建立科技创新基地,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特色专业竞赛,激发学生加强专业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性。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成立大学生科研小组,并由系或教研室指派教师担任学生科研顾问,对学生科研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制定科研计划,确定科研课题并开展科研活动。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学风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但它又不是自发的产物,而是需要自觉的加以培养、提倡和进行教育的。加强学风建设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学风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学风与教风的关系;学风与教学改革和建设的关系;学风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要敢于严格管理,从严治校,教育与管理并重。制定严格管理机制并加强学风建设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再好的制度,如果不执行,也只能是一纸空文,毫无意义。总之,高校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学风建设的思考第8篇

[关键词]学风 高素质 高技能 对策 措施

一、“学风”的涵义

从字面上理解,“学风”就是学习的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泛指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狭义上讲,“学风”即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学生群体在学习中营造出来的学习氛围。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狭义的“学风”。

二、新形势下高职校学风建设的意义

“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意指“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可见,新形势下,时代赋予了大学生学风新的内涵,也对大学生学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学风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内在精神动力,它是不同学校表现出来的独有特色和丰富内涵。在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价评估指标体系中,学风作为重要的一级评价指标,用于衡量和评价学校的办学思想、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可见,学风影响并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发展之根。

在经历了规模扩张和示范建设后,高职教育步入了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的内涵建设时期。创建优良的学风,是高职院校走“内涵式――质量型”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是高职院校“求生存、谋发展、创品牌”的基石。

2.学风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按照纲要要求,高职院校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质量观,按市场规律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培养出满足经济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学风不仅涉及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还涉及学生思想品格和综合素养;学风对于培养学生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成长,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高职校培育学生优良学风,一方面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和积累更丰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情操,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学校的内涵建设夯实基本功,增强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三、高职院校学风现状及成因分析

新时期高职校的学风随着时代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了大量的有关高职院校学风方面的论文,并采取抽样问卷、召开学生座谈会及个别访谈等方式,对本校及周边的几所高职校的学风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汇总分析查阅及摸底的结果,对高职校学风现状及成因分析如下:

(一)学风现状

1.学习态度

近年来,高职校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总体上表现出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具体反映在以下两方面:

(1)在大学一年级时,绝大多数同学,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基本上能够把学习摆到重要的位置;除了规定的文化课外,还能够积极主动参加有关社团活动;而到了大学二、三年级后,整体上学习劲头呈下降趋势,这种现象在男生中的表现尤为严重。

(2)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现出重专业轻基础、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考查的学习倾向。

2.学习行为

(1)主动性欠缺。调查显示,高职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主动性和积极性均不高,这种现象在近年来高职校单招学生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2)付诸的时间和精力不足。这种现象在部分学生干部身上及在一些就业形势看好或就业形势不乐观的个别专业学生中表现比较严重。

3.遵章守纪

上课迟到、早退、睡觉、聊天、玩手机,旷晚自习、旷早操等现象比比皆是;在寝室里吸烟、打游戏、上网聊天、睡懒觉;个别学生到网吧包宿夜不归寝;课上不认真听课,得过且过,课下抄袭作业,弄虚作假;考前打小抄,把公式、名词、单词等写到桌子上、墙壁上;考场上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还有的同学干脆弃考。

(二)原因剖析

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很多同学上大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奋斗目标,学习动力不足,三年下来只要能混一张文凭就心满意足了;还有部分学生由于高考失利而失去了自信,有的个别同学甚至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了解、不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盲目地跟风随大流、应付差事;还有部分学生对就业市场和为了的岗位能力需求不了解,没有合理的自我学业规划,单凭兴趣和爱好去学习;也有部分学生功利心极强,只关注对自己有用的、影响切身利益的内容,忽略了素质和能力的综合提升。

2.学习纪律松懈,自制能力差

源于部分学生在中学时期就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不感兴趣,文化课成绩低基础差,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主动性欠缺;部分学生思想涣散,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无视组织纪律,得过且过;也有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自理和自立能力都较低,上大学后各种不适应严重影响学习。

3.专业思想不稳定,存在厌学情绪

许多同学在进入专业课学习后,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害怕吃苦受累,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心浮气躁;还有的同学因为专业就业前景不很乐观、就业压力较大而产生学不学都一样的厌学心理。

4.由于就业的优势而产生优越感

个别专业的学生因为行业的就业形势较好而失去了压力和危机感,随之产生优越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积极性明显不高。

5.认识上出现偏差

部分学生忽视文化知识的学习,片面地认为当学生干部,参加社团活动,或者到校外打工实习、做家教等是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人生价值的更好体现和证明。到头来偏废了学业,有的甚至酿成降级或退学的后果。

以上是主观上来自学生自身原因导致的学风不良,其实在客观上也存在影响学风的多种因素,一是近年来的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带来的高职生源质量下降,学生普遍存在文化课成绩低,学习能力差的特点;二是多年来的高职院校示范建设工作,使很多学校的主要办学精力用于办学设施等硬件建设中,弱化了学风建设等“软”件建设工作;三是有的教师对自身的要求不严格,治学不严谨,教学中对学生的管理不严,要求的标准不高,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风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学风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进行学风建设,关键是在学校营造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育人氛围,采取“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榜样学生的带头作用、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手段和措施,确保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1.教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

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教师良好的教风对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既是人类文化和知识的继承和传播者,又是学生精神灵魂的启迪者和塑造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做人品格和治学风格,熏陶并感染学生的学风,良好的教风和师德会使学生受用终生。教师要树立“以德育人”意识,本着“厚德、笃学”的原则,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以高尚的师德和严谨务实的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远大的奋斗目标,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对社会负责的人而不懈努力。

(2)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学情,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出生在20世纪末成长在21世纪初的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实践技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到“教、学、做”合一,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上,为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加强两支队伍建设

(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形成良好的“班风”

辅导员通常是学生大学生活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学生在校期间,直接陪伴在学生身边、对学生影响最深、影响时间最长的老师。辅导员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治学风格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学生工作部门要加强辅导员的思想建设,使他们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从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入手,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诚信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营造和谐的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此外,辅导员教师自身应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了解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和就业前景,为积极有效的学生思想工作和引导进行学生合理的学业规划提供保障。

(2)加强学生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形成良好的“室风”

调查中发现,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积极带头作用,对一个寝室的学习风气和生活习惯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决定一个寝室的“室风”,寝室室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反映一个班级的班风。

学生管理中,可以尝试学生党员、班干部挂牌值班工作制度,实行学习上结对子“帮扶”工作,通过他们的工作,强化同学的团队意识和进取意识,从而打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3.把好入学教育关

入学教育是学生开启大学生活的第一课,自然是关键的一课。通过教育,不但要让新生同学了解校纪校规,了解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还应该提前做好学业规划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通过邀请专业优秀毕业生回校做讲座,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介绍行业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等,使学生及早明确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4.完善制度建设、加大管理力度

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的理念。学校要针对目前一些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能力弱的情况,建立和完善考风考纪、奖学金评定和学籍管理等项规章制度,用制度去约束、规范、监督和管理学生的所作所为。

5.加强基础学科的课程改革

调查发现,很多成绩不合格或降级的学生,源于外语、高数、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成绩不合格。除了因为这些课程本身比较抽象难学外,还因为学生的基本功太差。因此,教师要根据专业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确保“完成必须”,“满足够用”。

6.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拓宽第二课堂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技能竞赛、研讨辩论赛、科技创新比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总之,要建立良好的学风,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风建设指导思想和建设理念,做到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各职能部门协同工作,共同践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积极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学风氛围,引导学生树立“乐学、博学、实践、进取”的奋斗目标,真正成为有技能、有素质、有责任、有担当、善于合作、积极进取、道德高尚的职业人、社会人。

[参考文献]

[1]张志华.高职院校学风现状探析.职业技术,2010年12期.

[2]龚龙.对当代大学生学风状况的调查分析.教育探索,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