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学风建设论文

学风建设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09 09:23:43

学风建设论文

学风建设论文第1篇

考试不及格,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学校每个学期都会处理一批考试作弊的学生。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学生对于自己考试不及格、考试作弊麻木不觉,没有羞耻之心,反映了这些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导致高校学风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这其中也有负面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对高校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其次,高校学风建设制度不完善,教师管理滞后。对学风建设重要性与紧迫性认识不够,没有付诸实践,教师管理中缺乏考核与监督,部分教师在学风建设中责任心不强,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第三,当前高校学生独立性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主动学习的精神。部分学生受“读书无用论”观点的影响,认为学习的知识将来用不上,不必要认真学。同时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有些学生自暴自弃,没有人生规划,虚度光阴,不求上进。

二、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

学风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高校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一个高校校风的重要窗口,也是高校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1.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要从新生抓起,做好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加强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帮助学生理解高等教育的目标和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学校及专业的任务、使命,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和角色适应,为树立良好的学风奠定基础。”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管理,规范课堂纪律。严禁无故迟到、早退、旷课,严禁在课堂上吃食物,玩手机等与上课无关的事情。要加强对学生的课余管理,从早操、晚自习考勤入手,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学生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加强宿舍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场所。要完善各种与学生有关的制度,出台与学风建设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根据新时期学生工作的新特点,突出学风建设和素质教育,激励与约束并重。

2.完善考试制度,严肃考风考纪考试工作能否实现科学管理,能否体现它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公正性,首先取决于是否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更取决于制度的严格贯彻执行。要继续坚持现有的有关考试管理规定,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要严肃处理考试违规违纪行为,发挥警示作用,确保考试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要加强监考队伍建设,增强监考人员责任心,完善对监考人员的监督检查与考核制度。

3.加强教风管理没有好的教风,就不会有好的学风。教师在学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要使学生学风有根本性好转,教师是关键。教师道德素质决定了其敬业精神和教学态度,教师自身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没有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是不可能教出好的学生的。所以,要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监督与管理,首要的是教师要负起责任,维护良好的课堂纪律,不能对学生违背课堂纪律的行为不管不问。其次要加强对教师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考核,完善相关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要办好学校各类教师教学比赛项目,树立教学名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教师教学交流,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4.营造良好氛围,培育优良学风充分挖掘高校现有的人文教育资源,通过大型学术活动和文体活动,营造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同时,要注重校容校貌美化,完善教室,图书馆等学习场所的软硬件设施,让学生有一个优良的读书学习的环境。

学风建设论文第2篇

学风建设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只有严肃学风,才能确保干部教育培训不跑调、不走样、不变味。加强学风建设是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原则的有力抓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加强学风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员干部的学风体现着党的作风。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加强学风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的应有之义。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同志强调:“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要从严治吏。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作风纪律建设。”领导干部的学风事关党的形象。形象资源是重要的政治资源,政党形象成为政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也成为党的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理论课题。网络媒介多次曝光党员领导干部参学参训期间行为不当、部分干部培训机构场馆奢华装修,导致了一种片面的社会认知将干部教育培训视同公费旅游休闲,将党校(学院)视同交友平台。这种现象极大地损害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所以,要通过肃清学习风气,重塑学员形象、党员形象。

(二)加强学风建设是梳正社会风气的应有之义

党风,即是“政党的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者,党的作风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促进社会风气进步,必须首先搞好党风,特别是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同志以身作则。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党风端正是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前提,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需要教化民风;欲化民风,须导社风;欲导社风,必肃政风;欲肃政风,先严党风。干部教育培训是正式的组织活动,学风直接体现党的组织纪律和执行能力,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组织行为和党的性质的认知,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社会主流意识的信任度和接受度。所以,严肃学风是端正社风、教化民风的应有之义。

(三)加强学风建设是干部自身成长的内在需求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强大的干部队伍是党的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人力资本。党员干部要成长为符合事业要求、满足组织期望的骨干力量,就要不断加强宗旨意识培养、理想信念教育、能力素质提升、作风纪律淬炼。对于学员而言,参学参训是成长进步的宝贵机会,是组织的关怀与信任,自当重视与珍惜。绝大部分学员在参学参训期间希望能够潜心学习,不为俗务所扰。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同等智力水平上,学习效果主要由学习态度、动机、毅力等主观因素决定。加强学风建设有利于打造纯净的学习环境,营造尚学尚教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员实现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学员的身份角色转变、从决策指挥到听教受训的工作性质转变、从分身乏术到心无旁骛的生活状态转变,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学习效果。

(四)加强学风建设是院校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

学员是党校(学院)的教育对象、管理对象,学员管理工作是党校(学院)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是评价各项管理工作得失的重要标准。党校(学院)是“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能力培训的重要阵地,要坚持从严治院、从严治教、从严治学,大力弘扬清正、务实、俭朴之风”。治院、治教、治学,涵盖了学院管理的各个方面,三位一体,密不可分。治院是治教、治学的保障,治教是治院的重点、治学的前提,治学是治院、治教的根本目的。加强学风建设,有利于教学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教育培训资源的高效利用,有利于学院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所以,治院、治教、治学必须从严从紧。

(五)加强学风建设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力抓手

“党内生活是锻炼党性、坚定信念、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严格的党内生活是思想和作风的“清洁器”。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道德品行教育不同于知识技能教育,没有“习得”节点,没有“达标”设定,是终生必修,靠细节淬炼。在认知教育过程中,某些教学活动的开展需以严肃氛围为前提(如缅怀先烈、祭奠英雄、宣誓等等),就必须营造庄重、肃穆的仪式感。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教学形式就是教学内容。通过庄重的、严肃的仪式,引发学员对自身的反省,唤醒学员心中的信仰,激发学员对工作的思考,就是教学的直接目的和效果。

二、加强学风建设面临的现实困难

(一)外部诱惑渗透干扰

在生活目标物质化、行为动机功利化的追逐中,人们逐渐疏于关照自己的精神世界,人心浮动,没有片刻安宁。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信仰被物化,被抛弃。各种道德失范现象在现代化浪潮中泛起。在这种精神失序的时代环境中,学员在培训期间很难独善其身。作为领导干部,学员在不同程度上拥有对某种社会资源的支配权,正是这种权力,吸引各类资源消费者纷至沓来,以拜望之名行请托之实。“不可否认的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原则必然会渗透到党内生活中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诱惑缠绕着党员、干部,‘温水煮青蛙’现象就会产生,一些人不知不觉就被人家请君入瓮了。”这种外部干扰使学员疲于应付,轻则影响学习,重则诱发犯罪。

(二)网络媒介信息浸染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构建了一个信息爆炸的生活世界,信息网络正以某种“强迫性的方式”进入个人生活。舆论环境高度自由、开放而相对无序,层出不穷的负面信息,极易侵蚀人们的价值观念。学员的学习和生活也离不开信息网络,也可能受到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而各级党校(学院)应重视对信息媒介的管控,不但要克服技术困难,还要面对“侵犯个人隐私权”的伦理困难。

(三)培训考核奖惩乏力

加强学风建设的前提是对学员管理具有强制力量,即“考核有权威、评价有分量、奖惩有力度”。但实际上,学习培训考核评价机制尚不健全,学习表现评价权重不足,评价指标难以量化,学习汇报流于形式的情况普遍存在。另外,干部学习培训结果与其考核使用相脱节,对于违反学风建设相关规定的学员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情况处理不及时、不到位,缺乏震撼性和警示性,学员表现及学习效果与其“进退留转”不相关。这些现实问题削弱了学习培训本该具有积极促进和消极警示作用,导致“学与不学无差别,学好学坏无差别”的错误认识。

(四)学员自身认识不足

在《关于严格规范领导干部参加社会化培训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考核使用相脱节的直接结果是导致学员对学习产生认知偏差,部分学员将参学参训视同休假疗养,视同休闲旅游,视同交友联谊,视同“走秀”“镀金”。很多领导干部热衷于参加“天价培训”“奢侈培训”,为的是拓展人脉资源。这些错误认识使得学员在学习培训期间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而热衷交友。部分学员在主观上缺乏敬畏,过度放松,客观上无视学风,轻视教师,造成纪律没有约束力,党校(学院)管不住。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几条措施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制度保障、环境优化、形式创新、文化建设、队伍打造等诸多方面,需要统一认识,多方协同,才能取得成效。

(一)加强学风建设需要健全制度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治党,依法管党,一切管理行为都要于法有据,只有以“管理有据”为前提,“管理有力”才能落到实处。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学风建设也需要制度依据。各级党校(学院)的培训对象可谓级别高、权力大、自我意识强,从严管理这些高中级领导干部,必须有相关制度为依据,才能确保在操作中“不缺位、不越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章对干部培训作出专门规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2006年)《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2009年)则对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党的十后,党中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对干部队伍管理约束。中央组织部出台了《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通知》等。这些规定和要求,既是加强学风建设的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制度依据。纪律的生命在于遵守,制度的价值在于执行。在纪律面前,所有学员不管职务高低、权力大小,一律平等。

(二)加强学风建设需要优化环境

教学管理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网络环境,围绕加强学风建设这个目标,这两种环境都需要进行优化。有序的物理环境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基础。各级党校(学院)应高度重视教学物理环境建设,包括加强门岗安保力量,严格执行出入报告制度、访客登记制度,禁止外出聚餐,禁止学员家属及工作人员陪读,等等。纯净的网络环境是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环节。党校(学院)应重视学院信息网络净化工作,应对学员宿舍电脑浏览痕迹动态监控,对不良网站进行隔离屏蔽。另外,从思想宣传的角度上看,“网络作为重要的宣传思想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所以,还应重视开发利用新型社交媒体工具掌握学员的思想动态,如创建“班级微博”“班级微信”等。这些新型社交工具有利于突破传统管理方式上的时间制约和空间障碍,加强舆情监控和正向引导,以主动进攻的方式保护网络阵地。

(三)加强学风建设需要培育文化

文化的功能在于濡化,是对心灵的镌刻。文化的力量具有非强制性、易受性、长效性的优点。良好的文化环境如细雨随风,润物无声,清文敏识,懿德茂行。党校(学院)文化体系是永不下课的课堂,学员时刻熏陶其中。自我净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基因,党校(学院)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用文化因素激活学员的自我净化基因,在学习生活中营造庄严、自律氛围,使严肃的学风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要发挥文化的濡养功能,就要培育党校(学院)的核心价值观,并以之为统领抓好课堂文化和生活文化建设,尤其是要重视生活文化建设,因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把倡导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作为一个重要方面领导干部要时刻检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要以“庄严崇高的理想信念、尊师重道的学员意识、纯净高雅的生活情趣、崇学自律的学习风气”为主要内容,以“硬化思想基础、亮化精神风貌、净化生活风气、强化学员自律”为主要目标,建设充满活力的党校(学院)文化体系。

(四)加强学风建设需要创新形式

当前,学员群体逐渐呈现出“学历高、经历多、思想独立、思维成熟”的特征,对于这样的群体进行管理,不能简单地依靠言语说教灌输,不仅要不卑不亢地“敢管”,还要善于创新地“会管”,才能“管得住”“管得好”。如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在学员管理中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流程管理”“预案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收到很好的效果。其中,以“准军事管理”贯穿始终、全面覆盖。作息上,早晨起床响军号,晚间出入有门禁;就餐时,分区就餐,禁止饮酒;现场教学中规范标识、队列整齐,专题教学时关闭手机,缺席必究。当然,“从严管理”并不是简单粗暴地对学员行为进行“堵、阻、捂”,而是因势利导、转化补偿。党校(学院)要注重对学员的课余时间进行规划,可以通过专门电视频道播放主题教育片,根据学员年龄、健康状况开展适当的文体活动等。此外,党校(学院)还应积极开发信息管理工具,如创建“班级交流平台”,开通“网络课堂”“掌上党校(学院)”等,通过网络或手机推送教学注意事项等。这些管理形式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学习生活,增进同学友谊;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管理上“时间不断档,空间无死角”,使学员的课余生活始终在“红线”以内。

(五)加强学风建设需要打造队伍

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师的道德个性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人格是全部教育的基础”。党校(学院)的带班组织员(联络员)是学员管理的实施者,是学员的第一教师,是班级学风建设的责任人,是学员了解学院的窗口,是行为教育的榜样。组织员(联络员)的能力素质折射出学院的办学能力,塑造着学院形象。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组织员(联络员)队伍,对于加强学风建设工作至关重要。打造高素质的组织员(联络员)队伍,要加强培训。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对组织员(联络员)开展业务培训:一方面,应邀请管理学专家传授管理知识、管理技巧和管理艺术;邀请心理学家、医疗专家等专业技术人员讲授心理学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急救知识,以应对教学中的突发状况;邀请学员代表回访,交流“被管理者”的体会。另一方面,抽调组织员(联络员)赴国内外一流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培训,学习经验;选派组织员(联络员)挂职锻炼或参加社会实践,走进学员的工作实地,了解学员期望;鼓励支持组织员(联络员)脱产进修,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打造高素质的组织员(联络员)队伍,要加强监督。党校(学院)应成立“学风督查小组”,对各班次学风建设情况进行督查,督查要从严从细从深并覆盖全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形成预案。督查结果应计入组织员(联络员)工作绩效考核,并制定奖惩措施。打造高素质的组织员(联络员)队伍,要强化师德。组织员(联络员)要在教学过程中作表率,期望学员信仰的,自己必须坚定信仰;要求学员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以高尚师德和严肃教风引领端正学风。组织员(联络员)要不断强化大局观念、淡化个人得失,树立为学员服务的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

(六)加强学风建设需要激发自觉

纪律要通过自觉起作用,“党的纪律是带着强制的,但同时,它又必须是建立在党员与干部的自觉性上面,绝不是片面的命令主义。”在学员管理工作中,一切管理措施,都要落实到学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上来。心理学研究表明,群体领导对于群体成员的行为起到主导性、权威性、示范性影响。所以,加强学风建设要注重班委(学员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学员内部管理、班委示范的作用。班委(学员支部)是学员的临时基层组织,是从严自我管理的榜样。打造坚强的班委(学员支部)集体,要明确“严肃学风、促进学习”的目标,细化班级(支部)委员工作标准,明确责任,以自觉强化自律,以自律促进自学。

四、总结

学风建设论文第3篇

反面典型,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由于管理模式的变化,很多学生不能适应大学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的欠缺,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多门课程不及格,重修科目多,甚至导致试读、降级等现象,情况严重的甚至被劝退。在对这类现象的管理教育过程中,也会出现典型案例,对于这些典型个案,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在学风建设中,尤其是在新生教育中展开宣传,引起学生警觉,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而且,对此类典型学生的教育管理也可以总结经验,整理管理方法,提出应对措施。辅助正面典型示范教育两面典型教育相辅相成。因此,在高校学风建设中正确地选取、运用典型,比较正面典型与反面典型,恰当地运用正面典型与反面典型对于学风建设有着显著地实际效果。

1.反面典型的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因材施教”

在以往的高校学风建设中往往容易把学业问题学生当成犯错误、叛逆、不服从管理的典型来批评、甚至处罚,将学校的校规校纪当作管理此类学生的利器,往往适得其反,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结果。这种做法本质上否定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只是片面强调对学生的硬性要求、刻板的按照标准要求甚至命令学生,最终结果是培养了商品化的没有个性和创造力的产品学生,最终与自主、自由、独立、理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因此,面对学习不适应引起的学业问题学生,应该本着“人本主义”的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风建设的目标。人本主义的理念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要承认学生存在差异,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发挥特长,挖掘潜能,即承认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教育者的工作就是激发学生成才动机,使其能够自主发展。第二,注重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需求和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典型示范,选取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又有可实践性的典型开展宣传教育。第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受教育的学生本身自己想要改变,想要学习典型成为典型,才能改变认知,从根本上做到改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把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学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启发、开发学生的潜能。

2.在教育方式上由“灌输式”向“疏导式”“、共情式”转变

在以往的学风建设中,教育工作者往往把有关的学业管理的政策或文件规定等外在因素作为教育管理后进学生的标准和手段,并且以此为准绳来检验和衡量学校学风建设的成效。教育方式也多是按照优秀学生的标准来对学业问题学生提出要求,以刻板的态度和流水线式的教育模式向学生灌输关于“应该、必须、不许”的命令或规定。在这种机械化、模板化的教育形式下,学生几乎没有个性发展的选择,只有被决定、被动接受的任务和被认可的目标,任何一个不符合标准的学生都会被贴上“不合格”的标签,甚至被当成一个消极防范的对象。教育工作者往往容易把“禁止、防范”作为立足点,通过教条的纪律、严密的管理、量化的评价手段和毫无情面的惩戒措施,严格地控制学业问题学生的行为,甚至存在只要顺利毕业便万事大吉的心态。这种命令或者刻板的使用条条框框约束学生的教育模式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因此,反面典型无法起到预警和再教育的功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个体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观察和模仿中习得的,尤其是引起观察者共鸣或认可的行为更易被观察学习和模仿。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们自身也会着急,自然渴望得到被关怀体贴与热情帮助,如果把这种关怀和帮助转变为为其提供可供学习和向往的榜样、典型,在情感上给予鼓励、支持和认可、信任。让学生得到自信后,对于自身的问题能够客观的认识并找到原因和应对措施,并且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并且能够像身边的典型一样出色。

3.高校学风建设注重实效转化,融入人文关怀,反对形式主义

首先,高校学风建设的终极目的是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激发学生潜能使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不是使学生都成为符合各种标准的统一规格的“才”。这就要求高校的学风建设不搞流水线式的教育模式,不搞形式主义,认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认知和评价,激发学生成材动机,变要我能为我要能,从根本上转变学业问题学生的困难。其次,要突出人性化管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彰显人性关怀。在典型教育过程中能够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能够自主分析自我,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转变思想,自愿、主动地选择学习的榜样,而不是被强制去做或不做什么。对于反面典型的运用是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而不是把学生当作消极的防范对象。让学生在转变的过程中能够感到自由选择与成功的喜悦,从内心深处决定改变不良习惯,从而充分体现与展示教育的人文关怀。

二、反面典型的正确运用凸显警示教育的成效

反面典型应用得当,能够从反面促使学生防微杜渐,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见贤思齐的学风氛围,收到正面典型宣传收不到的教育效果。反面典型的运用不是批判、惩罚,它不仅仅是警告,更重要的是宣传问题学生在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重新认识自己,改变不良习惯的过程。以具体翔实的典型事实、个体案例,有针对性地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通过反面典型个案的对照,使学生明白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改变不良的习惯、防止类似的典型事件重复发生,从而改善学风。反面典型的选取、归返教育以及宣传教育要注意以下原则:首先,要注意不要伤害被选取为反面典型学生的自尊心。其次,反面典型的选取、应用要遵循客观原则、实事求是,无论是对反面典型的个案分析,还是对反面典型的批评教育,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尤其不能上纲上线,一味地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处理学生,推卸责任而不进行思想教育。第三,在反面典型运用过程中,要做到有批判、有教育、更有帮助,分析其原因,从根源找办法,真正使受教育者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帮助其树立信心,从过去的不良习惯中觉悟,最终从认识到实际行动上实现全面改善,如果这些学生能够取得进步甚至成绩,将会成为更加有说服力的典型人物。下图是典型示范在学风建设过程中的效果流程图。总之,运用反面典型在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前提下,要注意运用反面典型的目的是说明正确的道理、引导学生预防类似事情的发生。同时,典型示范还要掌握科学的原则,注重正面的梳理和引导,才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是学生消除侥幸思想,达到教书育人,建设良好学风的目的。

三、学风建设中正面典型与反面典型的有机结合

学风建设论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学风;人才培养

“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即是“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这一解释很好地概括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应有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一个班级的学风会对每一个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优良的班级和学风更将感染、带动班级成员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这些正面影响不仅反映在大学阶段,更将对大学生毕业后的个人发展产生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曾在1985年全国科学工作会议上提出,“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而高校班级学风建设正好为培养“四有”新人打下了基础。本文从学生角度,以自身所在的班级为例,对学风建设进行分析。

一、班级学风建设的主要问题

动科1301班同学于2013年入学,现已是大三学生,然而依旧有一部分学生对专业不了解,对学习不上心。课堂上,很多同学或埋头于手机或伏趴于桌上,与老师互动极少;课后,热衷于打游戏、看小说、谈恋爱。很多人抱着到了大学就该好好享受的心态,将学生的本职工作———学习抛之脑后,一下子混到了大三。目前为止,班级CET-4通过率为86.95%、CET-6通过率为36.96%;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仅有2人通过。学风建设的不到位,导致班级总体成绩不理想。种种学风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对所学专业不了解,缺少职业生涯规划。一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觉得动科是农科,将来没前途,这山望着那山高,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在专业课学习中,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不感兴趣的就不听,甚至出现逃课、厌学现象。这种心理直接导致他们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更加没办法对自己的未来做出科学的规划。

2.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大部分同学在高中阶段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想考什么样的大学,想报什么样的专业等,清晰的目标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而当他们考上大学,便立即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进入大学后的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未来要从事什么职业,怎样过完自己的一生才算有意义等问题。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采取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只想混张文凭,放任自己沉溺于游戏、小说,毫无学习的动力。

3.学习态度不端正,价值取向错误。这里有两个极端现象,一个是有些同学只关心成绩,认为成绩好就能找到好工作,在课程的选择上存在急功近利和短视的情况;另一个是有些同学只注重社团社会活动,忙于各种比赛、家教、做生意等,觉得可以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完全忽视理论课和专业课学习。这两种态度都带着极强的功利色彩,这样的同学也往往在道德品质、个人修养方面有所欠缺,如集体观念、劳动观念淡薄,仪表、举止、语言缺乏文明,生活懒散,不讲究个人与公共卫生等。

4.学习方法不正确,无法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大学的学习氛围相对于高中来说较为轻松、自由,强调的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提升,但部分学生无法迅速适应这一转变,在学习上如无头苍蝇一般。加上缺乏父母和老师的监督,面对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人不会合理利用。平时既不跑图书馆,也不泡实验室,更不与导师交流,不善于利用手头现有的学习资源,极大地限制了自身的发展。珍贵的时间被浪费在打游戏、看小说等无意义的事上,学习目标被淡化,同学无法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最后逐渐形成了浮躁、沉闷的学习风气。

二、班级学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手机上网流量决定上课质量”、“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等校园流行语所揭示的各大高校学生上课的情况,在该班也有所体现。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了班级学风建设的脚步?对此,根据班级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点分析。

1.部分同学缺乏追求,没有树立人生理想。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一个中学生要养成每天看报的习惯,这样才能开阔眼界,一个有文化的人不知道国家和世界发生了些什么事情,这是可悲的!”开阔的眼界和对世界的充分认知才会让一个人产生改变世界的想法,进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成为一个有追求的人。有些同学在高中时处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到了大学,这种状态也没有改变,或是有些改变,但目光是聚焦在娱乐八卦等毫无“营养”的事情上,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更不用说了解国际经济、政治形势。这些同学对社会现实了解缺乏,也就导致自己对投身社会以后的路怎么走没有构思和设计,缺乏人生追求。

2.部分同学谈恋爱,疏于学习。恋爱作为大学生情感发展历程的重要体验,会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同时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甚至有些谈恋爱的学生完全无心学习。就班中谈恋爱的同学来说,许多同学无法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感情,有着错误的恋爱观,如过快的在一段感情中确定关系,过分地看重对方的物质基础,恋爱至上甚至失去理智,对待爱情的态度不认真等,这种恋爱关系很容易破裂,对双方的学习生活造成消极的影响,甚至酿成悲剧。

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身为“90后”,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极为发达的时代,网络媒体使得我们足不出户便能了解世界,然而,这也使我们更加容易接触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并受其影响。例如“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泣,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这样的社会言论通过媒体的传播,很容易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致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校园中滋生。在我班就有这样的现象,大家办活动之前首先考虑的是金钱,而不是办怎样的活动才能提高班级凝聚力;同学们参加活动之前考虑的是奖品、奖状,而不是参加活动这件事对自己能力的锻炼。利己主义也存在于一些同学思想中。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居多,不会替他人考虑,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在学校里人际关系糟糕。如在宿舍中,有些同学在室友休息时,依旧吵吵闹闹、旁若无人,而室友可能是大学四年中与我们关系最亲密的人,如果没有和谐的宿舍环境,势必会影响我们的学习。

三、建设优良班级学风的途径和方法

中国之所以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站稳脚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的结果,而之所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是因为它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之路。对于班级学风建设,同样也需要有针对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下面,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一些做法,希望能对班级学风建设有所帮助。

1.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同学学习兴趣。同学的专业思想是否牢固,直接影响到对专业的兴趣。事实上,很多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因选择了服从调剂,才成为动科1301班的一份子,所以很多人对于自己的专业不了解,更谈不上热爱它。如何让这一部分同学对专业产生兴趣并树立学习目标,成为学风建设的首要任务。①开设专题讲座、交流会。讲座、交流会的目的在于消除同学对动科专业的偏见,了解本专业对人才的培养方案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强对本专业的信心。具体实施时,可邀请相关学科的研究生、老师,进行专题演讲或者面对面交流会,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邀请杰出校友谈谈成功的经历,传授经验,激发同学学习的动力。②引导同学进行职业规划,树立学习目标。歌德说过:“一个人追求得越高,他的才智也发挥得越充分。”所以,清晰的职业规划有助于大家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了解专业,进而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质。作为大学生,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确定个性发展目标,增强自我培养和锻炼的自主意识,已成为发展趋势。从大二起,学院就要求大家参加锦程网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网络课程,正好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做出科学的职业规划。

2.加强思想建设,端正同学学习态度。思想建设在学风建设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教育应该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和信念教育、诚信教育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等。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活动。班团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时举办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的班团活动。如定期去敬老院、聋哑学校当志愿者等。这样的公益活动能够让同学们更好地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感受社会,塑造美好的心灵,摆脱“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举办班级马拉松、登山等竞技活动,带领同学们远离喧嚣,亲近自然,净化身心,同时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带到学习中去,永不畏难、不后退。②举办“老一辈的爱情”等主题演讲。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老一辈们的爱情更加单纯、浓厚,基本都是不断磨合,最后相扶到老。而现在的大学校园里,谈恋爱是家常便饭,恋爱双方没有责任感,对对方更不会表现出适当的宽容、忍耐,这些都是不成熟的表现。同学们可以通过采访自己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了解老一辈的爱情,从而对爱情有更正确、深刻的了解,往后也能更理智、成熟地对待爱情。最重要的是,学会不让爱情影响自己的学习,认识到自己的首要任务还是学习。

3.加强班风建设,以班风促学风。没有良好的班风就没有良好的学风,要抓学风,必先抓好班风。一个好的班风能促使全班同学身心健康发展,更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班级学风建设。①促进宿舍文化精神建设,着重对宿舍长的培养。宿舍是大学生的“家”,是大学生的“情感小屋”,温馨的宿舍氛围、和谐的宿舍关系有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2013届的学生宿舍是混合宿舍,舍友非同班同学,而本班同学全部担任各个宿舍宿舍长,所以,促进宿舍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加强对宿舍长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学会有效的管理,善于调节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提高宿舍凝聚力。例如宿舍长可以通过带领宿舍成员参加院、校的活动,进行宿舍“卧谈会”等方式来加强宿舍成员们的“家人”意识。②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以班委会和团支部为基本支点。班干部是老师与学生联系的一座桥梁,校、院的许多意图都通过班干部去组织完成,班干部也最了解班里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所以,提高班干部的素质水平是班风建设的关键。除了提高对他们的素质培养,更要求同学们在一开始的班委选拔时,就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仔细筛选候选人。在班级工作中,两委会的团结合作很重要。理论上,班委会和团支部分管班级不同的事务,但实际处理事务的过程中,并没有明显的界线,班委会应该积极响应团支部举办的团日活动,同时团支部也有责任承担班级管理中的日常事务。只有双方充分的协作,才能达到建设良好班风的目的。③优化班级制度建设,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发展环境。有学者指出,“强制在自由主义的胜利中以保护平等自由的缘由存在。”这句话是对班级制度得以存在的最好的理解与阐释。每个班级都是由不同数量的同学组成的一个群体,各个同学的性格、认识、倾向、兴趣、情感及行为方式等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同,大家一起生活、学习,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而班级制度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存在,能和谐班级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并对某些同学的一些不当行为进行约束。作者认为,好的班级制度要以同学发展为重点,同学能在这样的制度管理下拓展他们的个性、解放他们的思想、发掘自身潜能并凸显自己的人生价值。好的班级制度还要摆脱“控制”与“制裁”,不让学生感到压抑,能够让他们张扬自己的个人价值,达到自我的丰富和完善。

4.改进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未来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一提学习,很多同学就觉得枯燥、无聊、浪费时间,甚至感到恐惧。“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苦读”等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太深。但其实,学习本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就可以做学习的主人。①合理安排时间,主动学习。比起高中,大学的时间更宽松,管理更自由,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才能不浪费一分一秒。要转变高中单向接收式的学习模式,进而主动学习,才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对于自觉性较差的同学,可以在每学期初制定详细的学习工作时间表。最后,还要学会利用课间等琐碎的时间来学习英语,以猎取国际前沿知识。②利用网络、图书馆资源。信息时代,意味着我们可以请到世界上最好的教师,集中最优秀的专家到自己面前,不论时间,不论地点,只要有一台电脑。经调查,同学们人人都有笔记本电脑,所以要鼓励大家利用好网络资源,主动探求知识。同时,也要多跑图书馆,图书馆安静的氛围有助于我们学习。③建立互助学习小组。每个班同学的成绩都是参差不齐的,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学习方面肯定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且对于学习更加自觉,成立学习互助小组,既有助于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提升成绩,又有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我们班外省的同学英语能力普遍较差,这也导致国家英语四级通过率不高,所以成立互助小组很有必要。④结合课本,走进实验室、牧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农科的学生,想要学好这一专业,关键是进实验室做实验,进牧场实习,最终能够将课本上的知识熟练地运用于实践生产。同时,在实践的基础上,也要求我们要有所创新。“导弹之父”钱学森说过,所谓优秀学生,就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所以,要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学生,需要创新。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也不是一件难事。对于学习,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即使“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作者:戈冰洁 杨海明 单位: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谢龙华.关于高校班级学风建设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24):159-161.

[2]王正昱,杨光,周亚楠.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0,(S1):105-108.

[3]汪翠琴,寇国栋.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8):77-78.

[4]宋东亮.宿舍文化的功能及其构建[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1):144-145.

学风建设论文第5篇

新时期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将加强党的学风建设置于首要地位,这是因为学风问题关系到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思想素质和执政水平的提升。党的优良学风潜移默化地植根在广大党员和党的干部的工作实践和思维模式之中,能够使他们养成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分析总结、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增强他们的工作技能,提升他们的工作水平,从而达到不断提升全党在新时期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目的。新时期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之所以要在全党树立优良的学风,还因为优良的学风不仅是保证党组织和党员的学习效果、提升全党学习能力的首要条件,也是规范党员学习行为和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保证。党员只有树立了优良的学风,才能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掌握、运用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党性修养。由此可见,加强党的学风建设是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当前一些党组织在学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应当看到,在当前现实生活中,一些党组织开展的学习活动尽管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进行创新,但在学风方面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一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学习的目的性不强;三是学习方法过于简单;四是学习不能做到有始有终;五是学习的针对性不强;六是学而不思;七是不善于总结、提炼、升华学习的收获等。学风上的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一些党组织和党员没有从思想上提高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在学习问题上具有被动性。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在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学习,往往认为党组织开展的学习活动是根据上级的部署而进行的;党员参加党组织开展的学习活动没有那种本能的、内在的积极性,参加学习是靠“党性”、靠组织纪律性去“完成任务”。党组织和党员在学习的问题上都缺乏主动性,以至于出现对学习“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众所周知,如今,我们正处在全球化和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处在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为了实现“中国梦”,有很多问题需要中国共产党研究和学习,在此形势下,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如果不从思想认识上重视学习,就会在实践中处于被动局面。为此,全党上下必须树立良好的学风,重视学习能力的提高,并着力纠正以下两种错误观念:一是认为经验比理论重要。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经验固然重要,但实践经验若不上升为科学理论,就将永远停留在操作层面上,因此,只有将实践经验升华为科学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具体工作。而将实践经验升华为科学理论就必须重视理论学习,以此提高思维的层次,开阔眼界和思路。二是认为工作比学习重要。这种观念是错误地把工作与学习对立起来,认为干工作就没有时间学习。实践证明,不认真学习,工作就不能科学、高效!由此可见,只有从思想上纠正上述错误观念,才能在思想上重视学习,也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其二,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学习活动的形式过于程式化、学习方法过于简单、学习内容比较单调。长期以来,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学习活动的形式呆板生硬,气氛沉闷压抑,常常是由一人例行公事照本宣科读文件,大家旁听;或前半段自学,后半段讨论;或限定主题,轮流发言;或集体学习,分散答题等。这些形式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长期沿用的结果,必然使学习者产生“学习疲劳”综合症,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即使是鲜活的学习内容也得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此外,学习的内容也往往仅限于上级文件、领导讲话、时事政策等。毋庸置疑,这些内容确实是应当认真学习的。但是,除此之外,在新的形势下,还应当积极地去学习、研究新的理论知识,增加新的学习内容,这不仅是与时俱进的需要,也有利于调动广大党员的学习积极性,使之能够有兴趣、主动地去学习。

三、“四步螺旋学习法”的内涵与特征

(一)“四步螺旋学习法”的内涵

笔者按照认识论的相关理论,遵循学习活动的客观规律,提出了“四步螺旋学习法”。所谓“四步螺旋学习法”,是指在学习中采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它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按照选题定向、深思凝思、检验交流、总结升华四个步骤进行学习。这一学习方法能够有效改变传统学习活动的被动性、程式化和低效性。四个学习步骤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步,选题定向。选题定向就是在学习活动起始时,学习者必须选定学习的内容、明确学习的目标指向。因为在当今世界上,知识浩如烟海,如果在学习起始阶段学习者不能选定学习的内容、确定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指向与学习的方式方法、安排好学习的进度和时间等,就必然使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选定内容是学习的前奏,也是学习开始的序幕,前奏和序幕能否引人入胜,将决定着演出(学习)的成效。第二步,深思凝思。深思凝思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在学习中,学习者对于要学习思考的问题,不能仅仅满足于对问题表面现象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搞清楚问题的本质和细微之处。自古以来,人类对“思”的呼唤一直没有停息过,从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韩愈的“行成于思毁于随”,到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等,人们对“思”投入了极大的兴趣,寄予了莫大的希望,也产生了无数的、令人振奋的思维成果。深思凝思要深入、要专注,即对学习的内容、对接触到的实践,不仅要了解其表象,还要把握其本质,达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境地。第三步,检验交流。每个学习活动经过选定内容、深入思考阶段后,都必然会有一定的收获,为了检验个人的收获成果,就需要进入第三个学习步骤———检验交流。检验交流是学习者之间通过思想交流,深化学习收获的阶段。由于个人的阅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识水平不同,因而,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实践,各自学习收获的成果可能也不同,这是正常的,甚至是必然的,这也就是交流的必要性之所在。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者之间互相启发、思想互相碰撞,实际上是使每个学习者获得了一个重新学习的机会,给每个学习者提供了一个重新选择、提高的机会。交流是学习者对学习成果欠缺方面的有益补充。第四步,总结升华。总结升华就是总结、提炼学习成果。学习者经过选定内容、深思凝思、检验交流阶段后,就需要总结、提炼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得到新的成果。学习过程中的总结升华阶段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经历了学习者的选定内容、深思凝思、检验交流阶段后,萃取了集体的智慧、集结了众人的学习成果的精华而得以实现的。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一旦被个人或组织升华,就既能提高学习者的理论和认识水平,又可以惠及他人。

(二)“四步螺旋学习法”的特征

“四步螺旋学习法”具有循序渐进性、周而复始性、学以致用性的特征,充分体现了科学、高效的学习活动的规律。

1.循序渐进性

“四步螺旋学习法”的每一个步骤都是不可逾越、不可取代的,学习必须按顺序进行。它的不可逾越性表现为四个学习步骤的逻辑关系:整个学习过程必须依次通过选题定向、深思凝思、检验交流、总结升华环节。四个学习步骤的不可取代性表现为四个步骤的学习内容不可取代、方法不可取代和过程不可取代。即使人为地将其中某一过程合并,而事实上它还是隐含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性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学习是一个点点入心、润物无声的过程。

2.周而复始性

“四步螺旋学习法”使学习成为一个螺旋上升的周而复始的过程。一次学习过程的结束预示着另一个学习过程的开始。这种周而复始性有两种涵义:一是对于选定的目标未能得到满意的升华时,可以在下一个学习过程中重复进行,直到满意为止;二是一个选定目标完成后,再选定新的学习目标重复进行新的学习过程。这种多次选定、多次重复、多次升华的过程是永无休止的。因此,一个循环之后,既是一个学习过程的终点,也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的起点。这种循环不是简单地自我重复和机械地轮转,而是呈螺旋式上升态势。每一个学习的新起点都是在以往学习成果的基础上的再提高、再升华。

3.学以致用性

“四步螺旋学习法”特别强调学习要学以致用。该方法从第一个步骤开始就立足于学以致用,强调要选题定向、要明确学习目标,从而规避了空学空转的问题,使学习的目的和效果有机地统一起来。四、“四步螺旋学习法”在新时期党的学风建设中的实施新时期加强党的学风建设需要全党在学习中采用科学的方法,“四步螺旋学习法”是一个遵循认识的客观规律、顺应人们心理倾向的学习方法,为此,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学风建设中,笔者认为采用这一方法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在全党形成优良的学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学习中可采用“四步螺旋学习法”,按照该方法的步骤依次开展学习活动。

(一)党组织和党员在开展学习活动时,必须首先选定学习内容,确定学习应达到的目标

针对当前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性不强等问题,党组织和党员在学习活动伊始,就应首先选定学习内容,明确要达到的目标。新时期必须选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事政策,以及有关人生教育、道德教育、思维教育、知识教育、技能教育等的学习内容,并明确每次学习的目的指向。从宏观上讲,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学习时事政策就是洞察时局、把握形势,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学习科学知识就是要不断丰富知识的增量,把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囊括于胸,用于提高工作质量;学习思维就是使思想方法科学;学习技能就是提高履职的效率和水平等。此外,还应根据各单位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定学习内容,并确定学习的目标指向。如此,才能有效地改变以往党组织和党员在学习问题上的盲目性、被动性,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党组织和党员在学习中必须勤于思考、深入思考

针对当前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存在的学习方法简单、学而不思等问题,学习型党组织和党员在开展学习活动时,应在选定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对所选定的内容勤于思考、深入思考,使学习活动进入深思凝思阶段。学习是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思考是学习的深化,也是认知的必然,要对所选定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用先进的理念去审视这些内容,才能萃取精华,萌生新的创意和设想,从而达到学有所得的目的。尤其是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攻坚克难阶段后,党和国家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全党更要在学习活动中对这些新问题和新矛盾勤于思考、深入思考,努力找寻这些问题和矛盾的规律性,认识它们的本质,由此才能科学认知、处理这些问题和矛盾,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对改变一些党组织开展学习活动时学习形式程式化、学习方法简单化、学习者怠于思考等问题具有较好的效果。

(三)党组织和党员要重视学习中的检验交流环节,并尽力提升检验交流的质量

“四步螺旋学习法”的检验交流环节是学习者之间互相交流、深化学习收获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检验交流对解决一些党组织在学风方面存在的学习方法简单、学习气氛沉闷压抑、学习效率低等问题效果明显。党组织和党员的学习活动经过选题定向、深思凝思阶段后,为了检验学习效果,学习者必须在学习中进入检验交流阶段。检验交流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学习的理论收获需要用社会现实进行检验(联系),以验证学习的理论正确与否;二是学习者之间需要交流,以补充、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党员应增强积极检验交流的意识,主动进行理论联系实际。在交流中,除利用传统的组织学习的形式(党小组会、支部会等)外,还可利用新的媒介搞好交流,如网络就为党员之间、党员和党组织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党的组织和党员应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经常、及时地促进新的知识和成果在党员之间、党员和党组织之间的传播和交流,达到党组织内部资源共享、相互学习借鉴、相互提高的目的。

(四)党组织和党员要积极总结升华、推广学习成果

学风建设论文第6篇

当前,大学生主流是好的,但部分大学生在学风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混日子,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玩手机或趴着睡觉;二是逃课现象严重,上课时间去网吧或逛街,甚至沉湎于谈情说爱、跳舞打牌、通宵玩电子游戏中,更谈不上课余时间自学;三是应付考试,对所学内容不求甚解,疑难问题浅尝辄止,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找任课教师套题、押题,更为甚者还给老师送礼;四是考风不正,考试不及格不以为然,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五是动手能力差,重书本轻实践,到实训中心或现场实习就像蜻蜓点水走过场,不能踏踏实实进行实验或实践锻炼;六是不注重知识积累,创新意识不高,等等。

二、大学生学风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学风所存主要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教师、学校和社会的问题。在大学生自身方面,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是考大学,但进入大学后,有很多学生在思想上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就学习没有压力、缺乏内动力;二是对大学环境不适应,中学与大学的教学与教育管理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别,中学基本上是老师“抱着走”,而大学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靠自我约束,部分学生一时适应不了大学环境,导致纪律松懈、学习松弛;三是认识错误“混文凭”,错误地认为只要有个好爸爸、好关系,学好学坏都一样找个好工作,没必要下力气做学问、搞创新;四是对所学专业兴趣不高,自己考入大学所学专业并非自己选择,缺乏专业兴趣,对未来发展信心不足,丧失了学习劲头;五是与就业期望值落差大,部分学生认为上了大学就是“人才”,将来一定能找份“体面”的工作,但当看到其学哥学姐主要是在厂矿一线或比较艰苦的地方就业,有的甚至还不能马上找到工作,便产生了学好学坏都差不多的思想,甚至失去了努力学习的动力源。

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发挥教师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纪念活动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高校教师要“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要加强师德建设,在教师引进、教师培养、教师管理与考核等方面把师德放在首位,师德不合格的“一票否决”,使教师能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二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积极开展公开示范教学课、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教学研讨会等教学活动为教师搭建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学水平的平台,通过建立教学团队、青年教师导航计划、教学督导制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制度等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制度体系和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三要注重人才引进,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改善学缘结构,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四要构建教师培养机制,通过攻读学位、国内外高校进修或做访问学者等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五要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教师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与育人能力,努力做到爱国守法、敬业爱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

(二)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教书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远大理想。教师在教书过程中,既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今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大学生进入高校后,教师就要根据培养计划,并结合学生实际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专业学习计划、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远大理想,注重帮助学生近景目标及远景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对专业思想严重、就业压力大的同学突出解决专业思想和就业压力问题;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要勤奋学习,学会做人做事,将来无论是就业、创业,还是考研深造、学术研究,对国家对社会都会有所作为的,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内动力,形成良好的学风。我校采取教授联系学生班级或实行学生班级导师制的做法,对营造良好的学风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2.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的知识面、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到学风,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组织课堂教学。首先要认真备课,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式方法等都要精心准备,在知识面与信息量上解决好“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问题,做到教学内容丰富、娴熟。其次要认真组织教学,讲述内容要充实,能联系生产或生活实际,能反映当前学科发展或科研的动态与成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述的问题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前后照应,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讲课有热情、有感染力,用启发式、提问式等教学方法与学生互动,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或悬念疑云顿起,或情景理念交融,或妙语意趣横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用科学的态度讲述原理或结论得出的方式方法,给予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有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展示或演示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自由探索的能力。大学教师在业务上承担着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开展学术研究的氛围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学风。因此,作为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潜心学术研究,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的情况下,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时,教师的学术风气要端正,学术成果不造假、论文著作不剽窃,教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励着学生勤奋学习,探求事物规律,必能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我校部分高年级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并获得多项地区、省级以上奖励,既增强了他们的学术研究意识又提高了科研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学风建设。

4.认真抓好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实习及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最重要的实践环节,任课教师必须抓好这一环节,认真组织各类实验、实习及课程设计,切实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训练的成效。我校教师认真对待实践教学环节,到实验室认真指导学生的实验及课程设计,跟班到生产厂矿指导学生生产实习,而学生还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到开放实验室做实验或进行科学研究,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手能力,进一步促进了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论文第7篇

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作为学风建设的一个载体,承载学风建设的内容,传导学风建设因子。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在自身意愿、性格、能力及价值观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的经济环境、行业环境等外部因素,确定个人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路线,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来完成规划,达到目标。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是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学风建设应分阶段进行,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相呼应。大一大二的时候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应该在于认识大学,加强和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充分认识自身的优缺点,较快的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找到大学生活的目标。而大三大四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侧重点在于打好专业学习的基础上,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拓展相应技能,能够学以致用,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不断地对行业的变化和就业的情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帮助同学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重新调整就业目标。“一个人的职业偏好是其先前各种学习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后,学风建设就会不断地充实和提高,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专业能力,形成自身特有的职业偏好,为毕业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应逐渐渗透专业教育,使学生在规划的同时也对专业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地把专业学习作为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点,积极引导学生探索专业技能,改变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形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减低对学习的倦怠感和厌恶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丰富学风建设的内涵

“大学生活动对于夯实大学专业教育基础,促进大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风建设以学生活动为依托,通过大量的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文体活动

大学生很喜欢文体活动,但是文体活动过多的话也会使学生厌倦,因此文体活动一般在低年级的时候举办,高年级的同学可以自由选择参加与否,对于学生来说文体活动过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文体活动应该结合时代主题,如晚会、唱歌、跳舞、篮球、足球等小活动,让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有所发挥,娱乐学生,让他们放松身心。

2、技能比赛

大学生技能的培养按照内容可以分为研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五个方面。因此校园的技能比赛除了专业技能的竞赛还需要一些通用的技巧技能的竞赛。如中英文演讲、辩论、主持人大赛等;科研创新的能力的比赛,让学生拟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研究论文,并在学校内部进行评选表彰。活动组织能力的比赛可以命题让学生进行活动策划的比赛等等;人际交往能力的比赛包括“一分钟介绍自己”、面试大赛等等;社会实践能力的比赛,由学校牵头与上些商家或单位进行共建合作,提高对专业的信心和兴趣。同时在校园建设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适当给予他们创业的基金和机会,让他们一展所长。

3、考研考证

“三考”的趋势愈演愈烈,考研可以让学生自身的学术能力得到提高,同时研究生毕业后可以面临更高的工作起点,也有的学生借考研来调整自己的专业方向。从大学生进入校园到毕业为止,都有很多同学在为各种各样的资格证而努力。因此,学校要加大措施为考研考证的同学搭建平台,从校内外邀请专业老师开展相应的讲座,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会,自主交流学习心得,或者通过各种学术论坛,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信息,以便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

4、科研创新

首先,普通高等院校专业老师在科研创新中应当发挥中坚的作用,而辅导员应该在日常思想教育的过程中灌输科研创新的思性。当前学校科研创新的项目中有些是省市的科研项目,但是这样的科研项目比较少,而且只能引起小部分同学的兴趣。为了扩大科研创新的成果,科研创新的工作应该扎实在日常的学生活动中,让同学们了解什么是科研立项,如何科研立项,立项后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其次,应该结合专业老师,对他们的科研给予指导,尽量扩大大学生科研立项的项目,并且要求学生定期汇报科研的进度,指导和督促学生完成立项的课题。

5、学科竞赛

学校比较常见的学科竞赛包括数学建模、大学生英语竞赛还有一些网络电子方面的比赛等等。学科竞赛要出彩,指导老师的作用很重要。因此学校应当在学科竞赛方面找寻相应的资深老师,并且让这些老师在相应的院系或者全校开展一些论坛或者讲座,专门讲解这些比赛竞赛的规则,要求的能力,如何准备,让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跨系跨专业组合团队,更好地利用自身的优势,提高竞争力,从而丰富学科竞赛的成果。

三、结语

学风建设论文第8篇

当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免不了有客观性质的缘由,但更多的还是主观程度上导致的结果,尤其是相关决策者对于学生教育与认知水平重视不足引起的。具体的原因可划分为:教育人员的责任心不足,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部门领导对于学生管理问题认知程度不够,具有获取潜在利益的自私目的;学生对于个人学习不重视,对文凭与能力的认识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制度敷衍不落实的普遍现状。

二、改进学生教育管理与学风建设的建议

为了能尽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相应的改进效果,必须从学生管理的实际工作出发,通过切实可行的政策举动来彻底改善当下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具体建议措施如下:

1、适当进行家庭跟踪式管理

目前的院校学生免不了依旧存在一些低年龄阶段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群体的教育就必须要有针对性,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质量就可以采取家庭跟踪式管理,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下不断提升学员学习的动力与效率。

2、提倡个性化管理的方针

学生这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存在着心理或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实现个性化管理可能会对这些学员产生更好的促进作用。结合管理方式的个性化,让学员真正认识到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有利于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根本上调动学员在学校学习的动力。

3、细化管理措施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首先要在制度上下功夫,细化各项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切实管理,学生一旦跨入学校大门,相关负责人包括班主任和教务部就要对学生做一个全面的背景了解,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制度培训,促使学生规范行为,养成良好的学校习惯,尊重敬畏学校树立的各项规章制度,用赏罚分明的制度标准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举止。

4、加强班级领导层建设

配备专门的班级主任,为学生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创造有利的管理条件。逐渐培养班级管理特色,形成良好的班级班风,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待人处事,自我管理,最大化的发挥班主任在学生群体中所起的带头作用,加强自身修养与奉献意识,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达到双赢的目标。

5、普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无论是平常琐事,还是决策大事,决策层都要树立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处处为学生的将来着想,杜绝自私的地下利益链现象,增强学生不断向前学习的主动性才是王道,在班级凝聚力的推动下促进学校校风的形成。

三、新形势下学生教育管理与学风建设的探索

在工作人员多年的辛勤探索下,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通过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的不断改进,逐渐改善了学校面貌,使得学校管理工作效益达到更大化,具体可总结为如下探索启示:

1、管理与教育二者相辅相成

当下学校学生的需求已经不同于往日,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如果管理者采用自身专业知识与管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取得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学校决策者切实从学生实际利益出发,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着想,管理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可迅速提升高校的学习氛围和管理水平。

2、家庭跟踪式教育管理方式的形成

部分学生思想正处于浮动状态,会出现缺课现象,由于个体化特征明显,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工作难度。家庭跟踪式管理模式的形成,得到了学生监护人和学校老师的大力认同,通过对学生学校内外成长情况的细致了解,有力于学生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力于学校管理教育工作的正常展开。

3、管理工作者自身内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既然选择或被选择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就应当肩负一种岗位的责任使命。通过自己内在的感情素养,逐渐感化或扭转个体学生的错误个性特征,这是学校正确从事管理工作的根本,教育工作者在自身成长期所获得的修养和知识,直接影响着院校的学风建设与管理质量。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