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视觉概念设计

视觉概念设计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31 15:00:28

视觉概念设计

视觉概念设计第1篇

关键词:概念设计; 设计素材; 设计元素提炼; 概括和创新; 地域特点和时代感

Abstract:“Application of virtual topic”is a form of conceptual design, emphasis on concept and creativity, design method and design workflow. Virtual information, design element; encapsulate and extract the rational elements and symbol, capture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 and trend. The outstanding conceptual design should consist logical and rational explanation, detailed creation process and uniqueness.

Keywords:conceptual design; design element; design element extraction;encapsulation and creation; geographical feature and modern trend

人类的设计活动从远古到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创造了合理、符合人类生存和自身发展需求的空间与环境。特别是在现代生活中,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社会化的生产活动、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精神和物质财富的创造,离不开美的理想追求。一个家庭、学校、商业空间、公园乃至一座城市的环境,都需要设计师、工程师和科学家共同进行设计和创造。所以说:设计是一种开拓性、创造性的活动,而这种开拓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对一个未来从事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能进行实际课题设计任务的机会是受到一定条件限制的,往往采用较多的是模拟课题或虚拟课题的教学方式。而这种局限性又给我们带来另外一个新的领域和新的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虚题实做”的概念设计,更注重概念与创新、设计方法与设计过程。

我们所面对的设计,除了满足功能方面的需求外,很大一部分的设计则要求根据不同民族、地域、政治、文化、经济、宗教等差异,来满足人们精神、心理、视觉上的需求。从某个角度来说,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实际上是一种视觉设计,它的表现方式体现在视觉语言的表达上。所以我们可以从视觉语言入手,分成若干个视觉元素进行分析、研究,作为设计学科的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根据知觉心理学的特点,一个设计作品既可以使观者产生感性经验,同时也可以刺激出记忆中的经验为基础的联想和对眼前事物的解释。例如,通过线条、形状、色彩等形象的东西,可以刺激人们的视觉经验,从而把视觉形象直接呈现在人们眼前,以满足人们在功能、生理上的需求外,达到精神、心理、视觉上的愉悦和需求。一个好的设计师应当熟练地运用这种语言进行这种设计活动。

1设计元素的构成

视觉语言可分解为各种元素,体现在设计中便成为设计元素,主要有以下几类;

1.1概念元素:所谓概念元素是那些实际不存在的,不可见的,但为人们意念所能感觉到的东西,概念元素包括了点、线、面。

1.2视觉元素:我们如果不把视觉元素体现在实际的设计之中,不把它变成某种形象化的东西,那么它将是无意义的。视觉元素包括物象的大小、形状、色彩、质感等。

2空间形体的构成要素

空间形体是建筑的内、外部特征,是可见的。空间形体包括视觉元素的各个部分,如形状、大小、色彩等。所有概念元素如点、线、面,在见之于画面时,也都具有各自的形象,在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中对空间形体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构成空间形体设计的要素是点、线、面。这是存在于所有造型艺术要素之中的,是最基本的。研究这些基本的要素及构成原理是我们研究“虚题实做”概念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点、线、面虽然是一种概念元素,但运用在实际设计之中,它们则是以可视的,并具有各自特有的形象特征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2.1点—点在几何学上,只有位置,没有大小。点的连续会产生线的感觉,点的汇集会产生面的感觉,点的大小不同会产生深度感,几个点之间会有虚面的效果。

2.2线—点的移动产生了线,线在几何学上,没有粗细只有长度和方向,,但在构成空间形象时线在图面上是有宽窄粗细的。线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垂直线有庄重、上升之感;水平线有静止、安宁之感;斜线有运动、速度之感;而曲线又有自由流动、柔美之感。

2.3面—线的移动产生了面,面具有长度和宽度,是物体的表面,它受线的界定,具有一定的形状。面有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等。面又分实面、虚面。实面是指有明确形状的能实在看到的;虚面是指不真实存在但能被我们感觉到的,由点、线的组成或留白而形成。

我们可以在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中看到这种通过观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其建筑中所用的视觉语言是从大自然中获取了各种设计素材,然后再进行提炼、概括和创新的设计方法。苏州博物馆给人的感觉首先是具有地域、地方特点的建筑,同时,它还具有现代、时代的特征(图1)。设计师把苏州民居建筑中(图2)的青瓦、白墙提炼为黑、白、灰三种视觉元素(图3),并把墙脊、屋脊上的灰瓦、墙线、门窗等归纳为点、线、面等设计元素和设计符号,同时将中国园林的造园术(图4),把这些视觉元素和设计符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运用设计的辅助元素及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借景、水体、植物、假山石等造园手法,使“苏州博物馆”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在苏州博物馆整个建筑群里,运用了分解组合的构成方法,把一个完整的设计元素,分解为不同的造型要素、视觉元素和设计符号,然后根据建筑构图形式美的法则和规律重新进行组合和变化。这种构成方法有利于抓住事物的内部结构及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解剖事物,从而从一个具象的形态中提炼出抽象的成份,用这些抽象的成份再组成一个新的形态,产生新的美感。这个时候应注意,用分解组合的方法去表现一个建筑的室内、外空间时,应从多视角去分析它,抓住其具有代表性的本质特征,使之在组合成新的建筑空间时,仍然能让人感到原事物的特有面貌,以及产生新的建筑空间之美感。

视觉概念设计第2篇

论文摘要:文章在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探讨虚拟技术的在产品概念设计中的应用,这项技术的使用让设计思路和设计表达更上一个全新的台阶,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保证产品开发的一次性成功。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故事版情景预言法”的概念设计,就是将要开发的产品置于一定的人、时、地、事和物中进行观察、预测、想象和情景分析,其形式是以故事版的平面设计表达展示给人们。于是,产品在设计的开始便多了一份生命和灵气。然而,设计表达在信息时代已是多元化的展示形式,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设计思路和设计表达如虎添翼。让人多了一种直观的、亲切的及交互的感受,这样开发设计的产品与传统相比,大大减少了投放市场的风险性,也为 企业 决策人寻找商机、判断概念产品能否进一步开发生产,提供更好的依据。

一、虚拟现实与虚拟现实技术

(一)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及虚拟设计(virtual design,vd)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利用 计算 机省城一种模拟环境,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实现用户与该环境直接进 自然 交互的技术。这里所谓模拟环境就是计算机生成的具有色彩的立体图形,它可以是某特定现实世界的真实体现,也可以是纯粹构想的世界。传感设备包括立体头盔、数据手套、数据衣服等穿戴于用户身上的装置和设置现实环境中的传感装置。自然交互是指用日常使用的方式对环境内的武体进行操作并得到实时立体反馈。虚拟现实是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系统,它能对介入者产生各种感官刺激,如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人能以自然的方式与计算机生成的环境进行交互操作。

虚拟设计是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以机械产品为对象的设计手段”,借助这样的设计手段,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多种传感器与多维的信息环境进行自然地交互,实现从定性和定量综合集成环境得到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而帮助深化概念和萌发新意。

(二)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人的想象力和 电子 学等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项综合技术,它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仿真技术构成一种特殊环境,用户可以通过各种传感系统与这种环境进行自然的交互,从而体验比现实世界更加丰富的感受。

二、概念设计的定义及内涵

pahl和beitz在《engineering design》一书中提出“概念设计”这一名词以来,人们对概念设计进行了十几年的研究。他们将其定义为:在确定任务之后,通过抽象化,拟定功能结构,寻求适当的作用原理极其组合等,确定出基本求解途径,得到求解方案,这部分设计工作叫做概念设计。

国内的学者也对概念设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邓家褆在《产品概念设计》一书中将“产品概念设计”定义为“由分析用户需求到生成概念产品的一系列有序的,可组织的,有目标的设计活动,它表现为一个由粗到精、由模糊到清楚、由抽象到具体、不断进化的过程。”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人们对概念设计的研究日益增加、不断深入,使概念设计的内涵更加广泛和深刻。主要体现在: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要求进行市场需求分析、功能分析、功能的工作原理、动作行为的构思、行为载体的选择和方案的组成的等。可见,确定方案是概念设计的最终结果,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满足才是概念设计的关键。设计方法上更加全面融合各种方法,寻求综合最优方案,同时使设计更具创造性。

概念设计是对产品或部件的构思,目的是捕捉产品的基本形状。这个阶段,产品的形状和精确尺寸尚未确定,设计人员有一定变更自由,所以尽可能考察设计方案,以便选出生产成本最低、创意良好的方案。利用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往往多是二维交互工具,缺乏三维或者多维的功能,但是产品却是三维的部件,这样必然导致人机交互效率低。现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要求定义零件的尺寸,而在产品的概念设计阶段这样的尺寸可能无法精确得到或者根本没必要精确定义,这样必然影响设计效率和周期。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需要两类人员配合,即产品的设计人员和电脑绘图员,产品设计人员有关产品的概念信息通过草图或者口述的方法传达给电脑人员,这样导致信息的丢失或者绘图者的曲解,而如果设计者本人直接参与电脑辅助设计建模的话,由于现行的电脑辅助设计系统的操作复杂和交互能力若,大大分散了设计者的精力,限制了思路。为了克服这样的限制,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性,人们开始把虚拟现实技术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进行概念设计,将虚拟现实技术和概念设计有效结合,利用丰富直观的交互手段,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概念设计,从而节省产品精确描绘和尺寸定义的时间,这就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即虚拟概念设计。

三、虚拟概念设计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一)概念设计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  虚拟现实环境下的概念可视化。概念可视化是指设计师透过画面或者模型,将市场的需求转换成可视化的具体形态。概念设计是否能符合目标用户的要求,“眼见为实”的图面或者模型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2.  虚拟现实环境下的人机交互界面。想实现人机互动,必须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形成和谐的人机环境。虚拟现实就是一种基于可 计算 信息的沉浸式交互环境,具体地说,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 现代 高科技省城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 自然 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互相影响,从而产生“沉浸”于等同真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概念设计中的前景

在虚拟现实环境下,进行产品的概念设计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内容。在电脑虚拟现实提供的良好的可视化条件下,对电脑辅助设计建立的三维模型在几何、功能、加工与装配等方面进行交互性的修改,利用虚拟现实给用户提供诸如视听触觉等各种感知交互手段,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户的操作,从而减轻用户的负担、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相关人员可以对原型的各方面包括视觉效果、部件间比率进行评价。针对不同用户的爱好要求,在不同的虚拟环境中,亲自体验修改模型;选择产品的可选部件,观察设计和修改过程。

概念设计是设计过程的初步阶段,它的目的是获得做够多的有关产品式样和形状的信息,同时它又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因为产品成本的60%~70%是由这个阶段决定的。面对日益加剧的产品市场竞争的挑战,可以预见,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必有长足 发展 ,最终将与现有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实现无缝集成。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各国投入大量的资金对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 工业 设计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将研究的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这是产品迅速占领市场的关键。 

参考 文献

[1]周洪玉,王慧君,周岩.虚拟现实及应用的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5,(5).

[2]薄瑞峰,李戈.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中的应用[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4,(10).

视觉概念设计第3篇

一、概念创新设计

面向设计要求和分析设计条件,概念创新设计环节着重生成框架式的广泛意义上的解。设计师的知识背景、专业素质和高质量的设计方案密切相关。它需要工程科学、专业知识、产品加工方法和商业运作等围绕着产品一人一环境的复杂结构体系贯通相融,达到做出产品完整周期过程最为重要的决策。概念创新设计通过合理解决原理部件间的空间或结构上的关系问题,从而形成产品的方案。产品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概念创新设计,如果在概念创新设计环节发生错误或缺陷,详细设环节将很难甚至无法纠正。概念创新设计是一项进行知识处理与操作的创造,目标在于从定性到定量的寻求最优解。产品概念的生成是从用户的需求开始,以良好的用户体验为目标,对产品概念进行深入设计,生成最终的一个或几个设计概念。而概念创新设计环节对设计师的约束条件最少,从而具备较大的创意空间,最能体现与发挥设计人员的经验、智慧和创造力。概念创新设计阶段中,融入绿色设计因素,则能更好地提升产品质量,使产品更加绿色。

二、产品形态层次

产品形态是传递产品信息的第一要素,它能使产品内在的质、组织、结构、内涵等本质因素上升为外在表象因素,并通过视觉而使人产生一种生理和心理过程。产品形态由物质形态、文化形态和理念形态三个层面构成。物质形态层面是指功能性和技术性的因素,具体体现为产品的结构、材质、色彩、样式等;文化形态层面包含流行趋势、审美趋势等与社会文化相关的因素;理念形态层面指受民族与传统、宗教与历史的影响而产生的产品设计理念,包括对形态的观念、联系、想法、判断、偏好和理解等主观的认识。

三、概念创新设计中的绿色策略技术

绿色策略技术是建立在产品属性的层次理论之上的。概念创新的开发环境融合涉及产品开发各环节的设计知识流。而利用产品形态的层次方法,将设计知识流合理的引入,则可以从较高的层次来规划和发展绿色策略技术。针对产品形态的三个层次,构建四个阶梯的绿色策略技术。绿色策略技术包括产品物质属性宜人化策略、产品操作宜人化策略、产品文化属性宜人化策略和产品概念意识宜人化策略。

1.产品物质量属性宜人化策略

产品的质量属性体现在产品的材质、色彩、形态、技术等因素上。产品物质属性宜人化策略主要考虑物质属性的基本元素——物理组成。产品的物理组成包括产品材料、产品制造和产品形态等内容。产品材料指产品的各种材料组成部分;产品制造涉及产品的制造工艺和制造过程;产品形态指产品的大小和形状,以及造型风格。产品物质属性宜人化策略包含运用绿色材料、绿色结构、绿色形态设计、以及造型风格绿色化。绿色材料除具有优异的物化性能和使用性能,还更过考虑资源能源与环境因素。绿色结构是指产品结构设计环节中,更多地注重能够节约能源资源的结构,避免材料的浪费。绿色形态设计是指在工业设计的形态设计环节中,在产品造型美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合理规划产品形态,使之能够更好地与优化结构、节约材料相符合。造型风格上偏向于绿色,则能够在产品后期的市场竞争中提升产品市场营销能力。

2.产品操作宜人化策略

概念创新设计中对产品体验进行深入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产品使用体验更多的决定着消费者眼中的产品好坏。产品体验具体涉及操作界面、时间、使用环境、日常维护保养等因素。在绝大部分产品体验中,视觉与触觉返回的信息最多。视觉信息的反馈决定了产品的第一印象。其总体印象的来源则取决于产品物质形态。触觉给用户带来对产品的印象和主观感受。触觉,直接带给消费者产品质感体验,却可以传递产品价值体验的信息。良好的触觉体验能让用户倍感关怀与舒适,以及后续用户的理性判断——感觉这个产品很棒。用户体验是一种用户与产品的深层次的交互行为,涉及生理、心理、思想、社会等方面。在用户使用产品时,产品的属性达到了用户的需求,具体表现为可用性、易用性、可依赖性等方面。概念创新设计中的操作宜人化是在通过设计师对于视觉、触觉和听觉等感觉方面做出深入设计,来提升产品和用户交互质量。在产品体验中用户有行为和情绪两种外在表现。通过对行为和情绪调查研究,设计师就能够把握住用户需求和产品属性之间的关系,设计出更好的用户体验。

3.产品文化属性宜人化策略

产品进入市场后,由于外部影响而具备了一些与产品本身密切联系的关联属性特征,诸如深蓝色于IBM。产品文化属性就是这样一种深层的关联属性。在概念创新设计中,运用文化属性宜人化策略,可以通过产品创意背景、产品地域文化、产品文化关联、产品品质文化等来实现。产品创意背景以中华文明优秀的文化传承为依托,在当代文化环境下,对当代产品创意背景进行深层的构思谋划。概念产品开发也应该与当前流行文化相关联,汲取当前流行文化的元素,实现产品文化关联。

4.产品概念意识宜人化策略

产品形态除了本身所固有的物理属性外,还包括形态的个性、象征、用户印象、联系、想法、判断、偏好等理念形态。工业设计在产品设计之初,对产品概念会形成一系列的产品方案。再由此方案中形成值得开发的方案做出宜人化的调整与筛选,则能大幅度的提升产品开发的成功概率。产品概念意识的宜人化,需要从高度的哲学角度对产品方案进行反思与判断。分析这种概念的功能是否真正有益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从源头上发展倡导绿色设计。

四、结语

视觉概念设计第4篇

关键词:图案设计;主题性;概念;情感设计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11-0140-03

The Patterns in Space: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Conceptual Pattern Design

LI Xiao-hui,ZANG Hui(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Fine Art,DaLian 116024, China)

Abstract :The course of pattern design is the first attempt after the adjustment of the training program. This article emphasizes the leading role of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derivation of the design process. To improve the cognitive level of the visual forms in patterns through the course, the students need to make the expression of personality with the thematic patterns and put them into the spaces,clarifying the roles and significance of patterns in space.

Key words :pattern design; thematic; concept; emotional design

Internet :.cn

一、 概念的内容与作用

“设计概念是设计者针对设计所产生的诸多感性思维进行归纳与精炼所产生的思维总结。”①概念是抽象且概括性的,一般情况下由设计师根据项目条件结合自身创造性思维的趋向在设计前期提出,以其为主线贯穿整个设计过程,完成从抽象思维至理性设计的推导。方案的前期需要设计师结合大量的调研,搜集与筛选的方式来记录与概念相关的一切信息,用手绘、拼贴等便捷直观的方式进行生动的呈现,是方案推进的重要环节。

二、 图案设计课程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重点:培养良好的设计思维与方法

传统的设计专业教学大多只注重最终效果图,课程评价体系也更多的关注结果,而方案的推进过程则乏人问津。学生将大部分精力都倾注在效果图的渲染上,对于方案前期的概念分析与推导毫无概念,逻辑关系更是无从谈起。学生在本阶段艺术修养和知识体量上仍存在较大不足,自身对于设计概念的挖掘在没有正确引导的情况下难以进行。综合以上原因,学生作品最终呈现的状态乏善可陈。归根结底是设计方法出现问题。因此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与方法,应用到其他课程设计中。

(二)教学难点:图案在概念空间中的应用

图案设计课程是本专业培养计划调整的首次尝试,如何将平面化课程与环境设计专业特点结合是此次教学的难点。如何理解图案是每位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

“图案在装饰和流行艺术中被视作肤浅的图像或文化趋势,在这些领域中,往往更倾向于唤起视觉方面的回应,且变化不定。对图案的抗拒通常与对肤浅和转瞬即逝的偏见相关。建筑(空间)以恒久而知名――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它太缓慢,太稳定,并且太重要,因此不能转瞬即逝――所以,如果图案不能具有功能性或长期的影响力,那么人们就会指责它们不成功。”②美国著名建筑评论家保罗・安德森在《图案之于建筑》一书中曾如此阐述有关图案的观点。究其核心,图案在空间中必须具备除去单纯视觉回应之外的作用,比如功能性或其他长久深远的影响力。因此在本次课程中笔者要求学生去研究图案在空间中的应用,而不是单纯聚焦在图案本身的视觉效果。学生长期以来对图案的理解尚且停留在相对肤浅的平面维度上,如何在设计概念的引导下代入空间是此次教学的难点。

三 、主题性图案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一)课程设计

此次图案设计课程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特点,将概念词汇转化为图形应用到空间中,使其突破单纯的视觉回应,具有一定的功能性或持久的影响力。传统教学中是以学生自主提出概念为主,本次课程由教师选定20个在感官上体会较为显著的形容词汇作为概念关键词,学生两人为一组进行随机抽取,鼓励学生结合情感化设计原理对既定概念进行分析与探索,将抽象概念词汇转化成具体的视觉图案,应用到数量不少于三个,单位空间为6×6×6(m)的大空间中。这样既限定了空间尺度,又可以锻炼学生组织空间的能力。方案完成后通过手工模型与过程草图绘本严格按照尺寸比例来表现。

(二)课程流程

1.“回忆”与“捕捉”

概念的转化是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调研与分析基础上的。学生首先需要对概念词汇进行直觉感知。在唐纳德・诺曼提出的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次中已经详细说明了第一层次(本能层次)的设计对于体验者的影响。本能层次的设计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设计作品展现的外部形态,包括:形状、大小、色彩、质感等。该层次注重设计在潜意识中带给人的第一感受。③本能层次是最简单且直接可以迎合人们,并且影响人们的初始阶段,是生物性的。学生需要尽可能详细地回忆生活中能够与概念关键词产生直接关联的场景和画面,捕捉产生这种体验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采用草图粘贴的形式进行大致的梳理与归纳。图1该组抽到的词是“奔放”,决定了空间的整体氛围在感官上一定要体现出奔放的特点。学生在第一时间联想到了黑人爵士乐、辛辣鲜香的调料味道、前卫画派不羁的笔触等等让他们感觉到奔放的场景片段,并且分析能使人们产生心理波动的要素,有条理的绘制在草图册上,留做下一步的思考。

2.“转化”

经过第一阶段对于概念词汇的感知,学生需要根据梳理出的视觉要素进行图形上的转化,即生成图案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大量的案例调研与分析来支撑。图2、图3该组学生在进行最初的“回忆”与“捕捉”环节之后,开始有针对性的对能够表达出“奔放”之感的案例进行研究。他们从草间弥生标志性的波点元素中得到启发,认为通过大小、形状、颜色、肌理不同的圆形进行一定规律的组合与分布可以形成一种灵动奔放的视觉效果。与此同时,学生在非洲原始部落装饰纹样中提取了黑和黄两种颜色,认为可以把黄泥粗犷的质感应用在图案的肌理上。在思考图案形式的同时,学生们还进行了空间组织上的思考,认为可以分别设置几个连续的体验空间在五感上有针对性的对体验者进行干预。图4为另外一组作品的图案生成过程。该组抽到的概念关键词为“甜美”,学生经过第一阶段的分析将其展开为“节日”。在第二阶段将节日分类进行调研,把东西方重点节日用具体的标志性物品来代替,并将这些物品的某些特质提取出来转化成图形。学生认为棒棒糖在味觉上绝对是“甜美”最恰当的代言,并且形式可以精炼成具有运动感的圆弧形态。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并没有单纯局限于平面形态的转化,而是将其赋予一定的功能,并且严格遵循概念关键词使其变得充满童趣。这一阶段已经涉及到了情感设计原理的第二个层次――行为层次上的设计,即更多的注重功能性与体验感的理性阶段。

3.“应用”

这里提到的应用非常容易理解,即图案在空间中的应用,是否具有功能性?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是否只具备单纯的视觉回应?这一阶段可以理解为情感设计原理的第三个层次――反思层次设计,即注重的是一种持续性的影响,与物品本身的意义有关,同时受到环境、文化、身份认同等因素影响,相对复杂多变。图5中的作品概念关键词为“自然”,作者尝试用光线穿过界面形成的斑驳光影来形成图案,表达主题,营造一个具有宗教仪式感的冥想空间。风、雨、云等抽象形态经过作者的提炼,形成几何形体与不规则曲线的结合,实体的界面与虚无的光影交相呼应,空间与图案相互依存。事实上该作品并没有赋予图案实际的功能,但是光影效果是决定该空间氛围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图案的存在具有了持续的影响力。(图6)

在后期表达阶段,教师要求学生用手工模型作为表现媒介。制作模型的过程即深化设计的过程。首先,可以帮助该阶段的学生更加贴近实践过程,建立良好的尺度感和空间感,有助于今后的专业学习。其次,模型空间与电脑图所展示的空间相比,具有便于交流的直观性,且模型操作能反应更详尽的关于图案的要素信息,如材料属性、触感、光影、肌理等。较电脑图而言, 更具真实性和代入感。(图7、8)

四、总结与反思

本次课程历时五周,经过三个阶段的设计训练和集体评图,学生对于图案设计思维和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对设计过程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最终呈现的效果非常丰富。这不仅仅表现在模型制作的精致程度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上,更源于每组作品概念推导的严谨性与图案应用的灵活性。 同时对于唐纳德・诺曼的情感化设计原理也有了相对深刻的理解。事实上任何一门专业设计课程都应该在设计实践的同时遵循一套科学的理论构建,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起着积极作用。(图9-12)

当然,值得反思的地方不能忽视:比如该门课程的设置与流程相对于专业性很强的类型设计而言的确有些理想化,过滤掉了在实际方案中存在的诸多限制条件,使其变得更加具有艺术色彩,而非真正的在解决实际问题。毕竟概念设计在实际的生活生产当中未必会遵循设计者的初衷来实现,因而使之更适合作为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实验性基础课程。但是正因为这些“天马行空”的存在,才可以让属于艺术生的特质发挥到淋漓尽致。

注释:

① 孙世升,杨向南. 浅析设计概念与概念设计[J].东京文学,2011(8).

② [美]保罗.安德森,大卫.所罗门.图案之于建筑[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6.

③ [美]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

参考文献:

[1] 顾大庆,柏庭卫 .空间、建构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美]杰西・戴.线条・色彩・形式――艺术和设计的语言[M]. 孙彤彤 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

[3] 柳林,许志强.图形创意设计[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视觉概念设计第5篇

关键词:景观、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原则

景观是“景”与“观”的结合,包括了视觉、美学意义(与网景、景色同义);又有地理学意义(与地形、地物同义),用来描述地质、地理和地貌属性;还有生态意义(指其作为生态系统能源和物质循环的载体);此外还有文化意义,指其作为人类文化、精神的载体。现代景观设计学的设计对象既为景观,因此景观概念的发展对现代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景观的内涵

1.1 传统意义上的景观内涵

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的希伯来的《圣经》中,用来描绘具有所罗门王国教堂、城堡和宫殿的耶路撒冷城美丽的景色。15世纪中叶西欧艺术家们的风景画中,景观成为透视中所见地球表面景色的代称。16世纪末,“景观”主要被用作绘画艺术的一个专门术语,指陆地上的自然景色。17-18世纪,园林设计师们基于对美学艺术效果的追求,开始采用景观一词。至此为止,景观一词主要突出的是一种综合的和直观的视觉感受景观主要指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

景观一词在英语(Landscape)、德语(Landschaft)、俄语中拼写相似。在德语中,“景观”(Landschaft)一词本身的涵义是指一片或一块乡村土地,但通常被用来描述美丽的乡村自然景色。英语中的“景观”(Landscape)源于德语,也被理解为形象而又富于艺术性的风景概念。而景观作为风景的同意语也一直为文学艺术家们沿用至今。

1.2 不同学科对景观的解释

1.2.1 地理学中景观概念

19世纪初,近代地理学创始人洪堡(1769.1859)将景观概念首次引人地理学,并从此形成作为“自然地域综合体”代名词的景观概念。强调其地域整体性,更强调综合性,认为景观是由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以及文化要素组成的地理综合体。景观学派的创始人,德国近代地理学家施吕特尔(1872-1952年)把景观看成是一个区域结合的外貌单元,其中所有“可以感觉到的”具有地域意义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并特意把人作为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同学者对景观的概念有着笔筒的理解。综合各种关于景观概念的争论意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某一区域的综合特征。包括自然、经济、人文诸方面;②一般自然综合体。指地理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规律的结合而成的具有内部相对一致性的整体;③区域概念。‘是个体区域单位,相当于综合自然区划等级系统中最小一级的自然区,是发生上相对一致和形态结构同一的区域;④类型概念。用于任何区域分类单位,指相互隔离的地段按其外部的特征的相似性,归为同一类型单位,如草原景观、森林景观等。

1.2.2 生态学中景观概念

自20世纪30年代C.Troll提出景观生态一词以来,景观的概念被引人生态学并形成景观生态学。Troll不仅把景观看作是人类生活环境中视觉所触及的空间总体,更强调景观作为地域综合体的整体性,并将陆圈、生物圈和理性圈看作是这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著名景观生态学家肖笃宁对景观定义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生态学对景观的认识可以归纳为:①景观是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异质性镶嵌;②景观是地貌、植被、土地利用和人类居住格局的特殊结构;③景观是生态系统向上延伸的组织层次;④景观是综合人类活动与土地的区域整体系统;⑤景观是一种风景,其美学价值由文化所决定。

生态学通过两种途径使用景观这个概念。一种是直觉地将景观看作基于人类范畴基础之上的特定区域.另一种是将景观看作代表任一尺度空间异质性的抽象概念。

1.2.3 景观设计学中的景观概念.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我国现称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景观设计学对景观的理解以北大俞孔坚教授的《景观的含义》一文为代表,文章从景观的视觉美、栖居地、系统、符号四个方面对景观的含义进行阐释。将其概括如下:

(1)景观的视觉美含义。指土地的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使其能够知觉服务于具体的生产实践活动和生活需要。

(2)景观的栖居地含义。是指景观作为人在其中生活的地方。把具体的人与具体的场所联系在一起。

(3)景观的作为系统的含义。景观作为系统有着五个层次的生态关系,分别为: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即水平生态过程;景观元素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存在于生命与环境之间,包括植物与植物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的竞争。共生关系;存在于人类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营养及能量的关系。

(4)景观作为符号的含义。景观是文化符号,是人类理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综合反映。

2、景观设计的内容

景观设计是对土地进行分析、规划、改造、管理、保护及恢复的科学和艺术,是对土地的全面设计,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是人如何利用土地的问题。

在西方,景观设计学科包含区域性景观设计、城市设计、社区规划设计、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及自然和历史文化保护地的设计,此外还有综合开发设计、土地综合利用设计、传统领域的公园和花园规划设计等。

我国著名学者刘滨谊在《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一文中提出、阐述和论证了景观设计的三元论。文章指出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大方面:①景观环境形象;②环境生态绿化;③大众行为心理。称之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或三元素)。”这就要求在景观设计时要达到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和大众行为心理三方面的综合与协调。

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创作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现代景观设计的内容包容了视觉景观(创造符合审美要求的环境形象)、环境生态(创造符合生态原则的环境空间)、人文景象(营造特定的精神环境)三大方面内容。

3、景观设计的原则

景观的发展对景观设计有着促进和指导作用。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这就要求在景观设计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结合景观内涵从景观设计的艺术性、科学性和社会性三个方面阐述现代景观设计中应具备的原则。

3.1 景观设计的艺术性――视觉美原则

景观一词最初的含义主要关注景观的视觉特性。景观是视觉美,

景观即风景,是画家描写大地上景物,是在画框里的艺术品,这是景观最早的含义。这就要求在景观设计中要遵循视觉美原则。这也是景观设计最基本的原则。一件好的景观设计作品,应该在满足生态和使用功能的同时,也是一件美的艺术作品。

景观设计的美感通过景观形式表现。景观形式的构成的基本要素具备一定的形状、空间、大小、色彩、质感。景观设计中,景观的形式往往不是以单一形式出现,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一系列组合规律,如多样统一、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协调、抽象与具体、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在景观设计中合理而又创新的运用这些规律,不仅能表现景观建筑的视觉效果,也能协调景观建筑与周围环境。

以徐州淮海战役纪念塔为例。淮海战役纪念塔对比的手法,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与周围建筑在高度上产生强烈的对比,给人视觉上的冲击,从而突出了纪念碑的雄伟与庄重。同时采用了对称的布局手法,这也是多数纪念性设施普遍采用的设计方法,来表现出环境与氛围的肃穆。合理利用比例与尺度的效果,布置低矮的灌木来突出纪念碑的高大。

3.2 景观设计的生态性――生态原则

在生态学中景观则作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的载体,它与社会物质文化系统紧密相关。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景观的形象。景观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对场地生态发展过程的尊重、对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对场地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处理技术的倡导,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而景观的生态设计也有其设计原理。概括如下:

(1)尊重自然原理。地理学中主要关注景观的要素(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特征和景观形成过程,它与自然联系密切。

(2)整体设计原理。景观生态设计是对整体人类生态系统进行全面设计,而不是孤立的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是一种多目标设计;为人类需要,也为动植物需要而设计,为高产值而设计,也为美而设计。设计的目的是整体优化。

(3)4R原理。主要目的为保护和节约资源。具体内容为Reduce(减量)、Reuse(再用)、Recycle(再生)和Renewable(更新)。

(4)设计适应性原理。自然景观有起自身和谐、稳定的结构和功能,人为的设计必须适应自然景观的原有“设计”,使人为引入的景观元素所带来的负作用最小,以保证整体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3.3 景观设计的社会性

3.3.1 文化原则――尊重文化

景观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以及人们所受的教育、价值观、审美观的不同都对景观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些标志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景观形象在景观设计中起主导作用,在景观创作中,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想象来确定其风格。而一定要先对所服务地区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传统风格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使作品得到当地大众的认可,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以徐州户部山地区为例。在做商业景观设计时,首先要了解户部山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在做好古名居保护的同时,尊重当地的文化与开发现状,建设周围的商业景观。如商业建筑要仿古名居的建筑风格;路灯、休息坐椅等景观小品要与当地古朴的文化氛围融合;在设计选材时,着重石材和木材或涂木漆,使商业建筑在外观上有古典韵味。当然在建筑内部的布局与处理上也要与当地文化相映成趣.杜绝“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3.3.2 以人为本原则

“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首先确定的是用途或体验,其次才是随形式和质量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场所、空间或物体都根据最终目的来设计,以最好的服务来表达功能,最好的产生所欲规划的体验。”这里所说的人们,是指景观设计的主体服务对象。规划的是他们在景观中所欲得到的体验,如旅游者、设计师和开发商的体验。景观设计的服务对象是人,人在景观中的体验就是主要的考虑因素。不同的景观会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的服务对象也会有不同的景观体验要求。因此,在设计前就需首先确定所服务的对象所欲在景观中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只有理解人类自身、理解特定景观服务对象的多重需求和体验要求,才能设计出真正成功的作品。

视觉概念设计第6篇

中国的水墨元素与中华传统武术、视觉设计的有机融合

视觉传达设计在真正意义上发展于19世纪,这一时期的机械化发展促进了现代印刷技术发展的同时,也使得视觉传达设计逐步形成。新的印刷技术为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新的视觉语言提供了条件,而专业的视觉传达设计师也在这一时期出现。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至今,其影响领域极为广泛,因此对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个性特征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概念

“视觉传达设计”也意为“平面设计”或“图形设计”。作为一门学科,视觉传达设计指通过图形和文字来传达信息,其内容主要包括广告招贴设计、字体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标志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等。在信息时代,视觉传达设计还包括网页设计和多媒体设计的部分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全球的国际交流频繁,在这种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的价值也被新技术进一步扩大,其设计的领域和工作形式与其它领域相交叉,从而形成了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Visual Communication”的概念开始被提出,指关于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的设计。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视觉传达设计概念内容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得视觉传达设计概念变得更为复杂,与其它领域的交叉性也越来越强。

二、新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新的方法,推动了平面图形设计逐渐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进程,二维图形逐渐向三维或者四维转化。作为一种观念艺术,新媒体艺术给视觉传达设计添加了新的理念和新的灵魂,让其更加具有创新的活力。在新媒体艺术的巨大作用之下,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商业外衣,而是体现出更多的创新意识的主体,从而让视觉传达设计更加个性化和艺术化,更好的实现信息传达,让视觉传达设计成为创意产业的中坚力量。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艺术的进步,新媒体艺术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在新媒体艺术的作用之下,视觉传达设计拥有了更多的自由的空间,其也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现代人对新事物渴求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也成为了时代的要求。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发展并不仅仅指的是无序的任意发展,而是指的创意的个性化和种类的多元化,其更多的是创造性的体现,代表着对接受人群越来越丰富的实际需求的充分尊重和以更好的方式来实现,对于不同需求的人群能够带来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更多的表现方式,为信息的有效传达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条件。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特性

1.流行性

视觉传达设计具有流行性的特征。由于视觉传达设计强调的是个性和独特性,所以在视觉设计中最抢眼的就是其所蕴涵的时尚元素,这也是其成为一部分年轻人所追捧的重要原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师可以融合很多的时尚元素,包括电影、服装、艺术风格等等。因此,视觉传达设计往往与时尚和潮流相联系,这也正决定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流行性特征,而良好的视觉设计往往能够得到年轻人的喜爱也正与其流行性相关。

2.交叉性

在当代,视觉传达设计还具有交叉性的特征。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与进步,视觉传达设计在各个基础领域有着很大的发展,主要包括插图设计、字体设计等基础性设计的发展;书籍设计、企业机构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应用性设计的发展;摄影技术、印刷技术、数码处理等设计技术要素的发展;动漫、网络以及各种与设计的相关文化与市场要素的发展。这些都是不同的专业领域,却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视觉设计来得到提升,因此这必然造成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交叉性特征,很多视觉知识在其它学科都能得到相应的交叉应用。

四、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

1.商业化发展

视觉设计公司越来越专业化,专业广告公司现在已经成为行业的主要经营模式。在这种设计模式中,设计成员包括了客户沟通、广告文案、市场营销、设计创意和媒体制作等各个环节的专业人员,设计成为一个包含市场调研、概念定位、设计制作等为一体的团体性的工作,再也不是原来以艺术设计家个人单打独斗的工作模式。

而且,视觉传达设计在商业设计领域中的分工越来越细且比较专业。比如,插图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设计领域,很多的插图师在网络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用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通过网络找到新的客户,而视觉设计师也可以在网上找到合适的插图师为自己工作。因此,整个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已经逐渐向商业化分工、发展。

2.传统文化的融合

现今,在设计潮流之下,如何保存本国的民族设计文化特色成为了视觉传达设计中比较重要的研究点。

文化可以借助设计师的智慧,借助现代艺术将传统文化进一步开发和美化,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我们要找到复兴中华文化并使其重返生活舞台的切入点,以此让断裂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相连接。视觉传达设计是我们与国外进行设计交流的一种良好媒介,其中如果能够很好的融入传统文化元素,那么我们便可探寻一种新的传承和展示中华文化的方式,并通过大量的视觉传达设计形成中华文化品牌效应,既能提升设计的价值,又能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和传承。

3.电脑技术的融合

随着电脑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今的社会已经进入到读图的新时代,图形正成为人类视觉设计表达与传播的语言,而如何研究图形的意义、结构、形式也成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前沿课题。

CG,是英语“电脑图形设计”的简称,它也有也有数码插图、数码绘画等其它说法,是当今社会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平面视觉艺术表现形式。CG电脑图形设计运用各种电脑技术或者软件,将国画、油画、动画、摄影、版画等不同的视觉艺术形式综合于一体,从而形成全新的艺术形式,具有极强的视觉艺术表现力。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设计角度上看,电脑图形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基础(或基本语汇),将CG设计方法融入视觉传达设计,可以使得设计更具艺术感染力,并充溢着鲜活的想象,可展示出设计师对传统视觉文化的解构和当代多元化视觉表达形式的探索,不仅具有原创性,更具设计内涵。

视觉概念设计第7篇

1.1符合读者多元化的审美需求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及审美观念趋向多元化,读者在阅读载体和阅读方式上比以往有了更多的选择,阅读习惯呈现互动性、娱乐性的特征。书籍设计必须挖掘新的设计语言,寻求设计形态的可变空间,来满足读者对书籍设计审美多样化的需求。如日本设计师川村真司的《RAINBOWINYOURHAND》一书,见图1。创作于2007年,外观看上去是一本传统的颜色样本书,设计师将同样大小的七色四方形,印刷在36张漆黑的纸上。当读者连续翻动书页时,“掌心中的彩虹”立刻呈现,创造出了比动画更加立体的3D效果。富有创意的设计让读者从书籍中获得更多的感官体验,是一种视觉形式的愉悦,更是把玩、游戏或收藏。多元化的书籍设计,使得阅读的过程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概念书籍设计不仅要重视形态的创新,又要体现书籍的内涵。书籍设计可以是二维的、静态的形式,也可以是立体的、动态的表现。设计师要始终把握书籍功能与美学的关系,重视概念书的阅读性与感官享受的协调统一,才能体现出概念书籍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1.2创造书籍与读者之间互动的阅读方式

信息时代背景下,读者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产品推荐,更加希望主动参与设计过程。他们从各自的需求出发,阅读的行为是积极的、主动的,在阅读过程中更关注参与性、主体性。所以,概念书籍设计应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书籍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联系,满足读者的个性追求。成功的概念书籍设计能够营造一个匠心独具的阅读氛围,甚至可以把书籍变成“游戏”,让读者参与其中,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同时又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如荣获2007年度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不裁》,见图2。设计师朱赢椿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参与因素,书芯由3种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纸张混合装订而成,但书的内页是连在一起的。另外,设计师又设计了一把纸质裁刀,需要读者边看边裁,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游戏与娱乐的阅读空间。让阅读有延迟、有期待、有节奏、有小憩,最后得到一本古朴而雅致的毛边书。这种新颖的设计,和读者情景交融,让书籍有了生命,也让书籍成为一件具有收藏、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设计观念,探索和发掘新的阅读方式,创造“以人为本”的阅读氛围,使书籍更加富于趣味性、独创性,为读者创造情感上的愉悦和思想上的共鸣!

2信息时代背景下概念书籍的设计方法

2.1概念书籍的外部形态表现

对书籍形态进行设计是概念书籍艺术表现的方法之一。书籍“形态”是指书籍的外在结构、形体以及内在“神态”,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结合。书籍形态设计是通过不同的外部形态,恰当传达出书籍的内容信息,准确表达书籍的风格,从而赋予书籍第一印象的鲜活生命,在视觉上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内容决定形式,概念书籍的形态设计应该从书籍的内容出发,加以提炼和概括,做到从内容到形式的和谐统一。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使得书籍形态多样性成为可能。概念书籍设计打破了常态书籍的六面体,呈现出圆的、多边的、异形的、仿生的等多种形式。丰富的书籍形态不仅在视觉上带来新鲜的趣味,同时对反映书籍内在精神上还有着非物质的外化作用,是对书籍内容信息传达的形象化补充。概念书籍在形态上寻求变化,一方面可以通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探索书籍形态的多种表现形式,设计出独具个性的翻阅型书籍;另一方面,也可以完全打破传统书籍的外部形态,探索未来书籍阅读方式的各种可能性。例如,较为成功的书籍作品《眼观六路》。设计师利用魔方的外观,把书籍的形态做成和魔方一样的正六面体。这种书籍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翻阅型书籍,而是结合魔方特殊的结构原理,随着魔方的旋转,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给读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鲜体验,在心理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2概念书籍的内部形态表现

多数书籍需要通过二维空间的基本元素来表达,在平面上进行文字、图形的编排,运用色彩和版式的不同风格来进行书籍的视觉表现。概念书籍中的文字、图形、色彩、线条既有语言信息载体的功能,又是具有视觉识别特征的符号系统。作为造型元素,各自的多少、大小、形状、方向、主次、疏密等都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表现出不同的信息传达效果。概念书籍设计在满足实用性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突破传统的编排方式。准确把握文字、语言信息,发挥文字的内在潜力,注意色彩的情感与表达内容的一致性,充分发挥色彩在书籍设计中的视觉效应,对书籍内部形态的诸要素有机地、富有节奏地编排,达到外表与内在,造型与神态的协调统一[10]。也可以大胆地运用空白,为读者营造想象空间。比如在莱比锡图书博览会上荣获“世界最美的书”《蚁呓》的设计,就是打破传统书籍满版的布局。设计师根据图书主题,配以新颖别致的插画,简约到极致的文字,大片的页面,留给了空白。这些空白正是持互动、实验心态的设计者对读者的鼓励,它只是一个引子,每一页都值得伫足凝想,更多的空间需要读者自己来填写。概念书籍的内部形态是由书籍本身来决定的,可以是二维的形式,也可以借助开本大小、装订方式、色彩、材料、特殊工艺等来制造立体的欣赏空间。不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设计者都要根据书籍的性质和特点,强调贯穿书籍的视觉符号的准确性,把握书籍的整体风格。

2.3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

书籍材料的发展是与时代进步紧密联系的,新材料不断涌现,为书籍艺术拥有多种物质形态提供了可行性。不同的材料可以赋予书籍不同的气质。书籍的主题内容也可以借助材料来引申发挥,从而将更深层的含义表达出来,这就是概念书籍采用不同材料的意义所在。设计师根据书籍的内容定位进行材料的选择,以此表达书籍的情感与观念,提升设计品位。材料的运用成为书籍设计不可或缺和不容忽视的重要元素。在书籍设计中,纸张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一直以来处于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先进的科技不断应用到纸张制造业中,出现了许多色彩和质感都非常有特点的纸材。如水纹纸、皮纹纸、金银卡纸、手揉纸、彩岩等。这些色彩丰富、质感迥异的特种纸张,存在着明显的触摸质感差异,极大的丰富了设计者的创作灵感和艺术表现力。书籍设计语言是多元的,可以利用纸材的平面元素,通过对纸张的折叠、切割、组合等处理手法,来达到平面之中有变化,呈现出丰富、多维的立体效果。所以,有效的利用纸张能完美地诠释书籍的“气质”和“内涵”。概念书的材料并不局限于纸材,不同的阅读方式可以考虑使用不同的材料。设计中可用的材质可以是自然界的原始形态,如石头、木材、泥土等;也可以是经过加工后的现成品,如金属、塑料、皮革、玻璃、织物等。材料本身就可以构成书籍的形态。同时,材料还以其特殊的触觉语言与读者交流,达成与读者之间思维和情感上的共鸣。在进行概念书籍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材料的不同特性、质感、触感、肌理等,并将其转换成视觉语言,表达书籍的情感与意图。借用材料的特性创造出具备艺术特征的书籍形式,通过功能与形式上的结合,实现书籍外在形态的多元化。如公司为Levis牛仔裤所作的宣传册。设计师采用简单易找、具有怀旧感的牛仔布,再使用较硬的板纸把它们牢固的粘合在一起。用一些零碎的布头来做活页封套,版面设计与此呼应,给人一种“在路上”的感觉。这种小册子还可以作为一本随身携带的旅行日记,整个设计巧妙独特。仔细分析,材质的选择在设计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设计师选择材料首先基于作品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只有当选择的材料与书籍的内容相匹配、相吻合时,才能让设计作品呈现出精彩的效果。所以,“物尽其用”是实现审美性和经济性相统一的设计原则。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诸如计算机网络、数字化普及甚至各种相关技术也开始涉足书籍设计领域,如金属工艺、塑胶工艺、布艺等。这些新技术的运用,使材料语言的价值和内涵凸显,不仅提高了出版效率,而且使很多新的设计理念能够从设想变成现实。对新技术的尝试和应用,客观上实现了书籍的个性化,增加了书籍设计的艺术表现力。

3结语

视觉概念设计第8篇

图形创意是招贴设计中的一种主要的视觉运用,不仅能将招贴设计理念直接传达出来,还能让观赏者有美的视觉享受。图形创意的利用是现代的发展的趋势,好的图形创意在招贴设计中起着主导作用,勾起消费者购买欲望,增加产品推广容易度。本文从招贴设计中图形创意的表现方法、图形创意在招贴设计中应该注意事项、广告设计中图形创意的作用。这三个方面来谈,着重于事物的设计环节,对事物的表现呈现出立体的感。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关键词:

图形创意;招贴设计;运用

前言:

现代化的设计理念突破了传统的保守设计,现代的设计不仅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还要设计理念的新颖,这就要求现代化元素的运用,图形创意能够符合招贴广告设计中要求创意、独特的图形符号表达招贴设计理念,服务宣传主题。

一、招贴设计中图形创意的表现方法

招贴设计是近代设计领域从新推出的设计表现手法,能够带动相关产品的设计理念的表现的透明化,成为了现代的设计领域里面最大的设计的原则。招贴设计中运用图形创意要求设计出来的表现形式要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快速准确的传递有效信息,符合现代高快节奏化的生活,且能够利于产品的推广,引起人们的注意。图形创意的基础是设计师对图形的了解,综合的利用图形展现的瞬间,抓住大众眼球,这点便是创意。招贴设计理念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设计师对生活中,大众品味的了解。打造出突破常规的创意图形,图形创意的设计主要可以从以下的几种方法入手:

1、图形同构手法

图形创意中利用图形同构的手法是最常见,这个是基础的创意手段,但是对于招贴设计来说又是一个重要的挑战,普通的运用更能体现招贴设计师的设计水平。所谓同构,简单来说就是指一个形象系统的结构用另外一种结构表现出来。这个要求的是物象的设计要求的相互联系,相互概念的贯通,巧妙的将视觉元素和产品理念结合在一起的表现手法。图形同构手法的运用需要的设计师的观察能力,开放式思维活跃,考验的是招贴设计师是否能够找到图形的共同点,找到设计原则的制衡点,使得不同形象与它们的表现形式的共同点在设计中呈现出来,使其展现出同构关系。同构图形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法是在于它的“形”,考验设计师能否将设计产品的理念展现出来,呈现设计理念的多样性。招贴设计中的图形创意考验的是设计师的联想能力,把握住不同性质的物体间的形态的联系,将其有的物质表现手法运用在一起,能够实现招贴设计的独特性,吸引大众目光。

2、置换手法

置换手法运用于图形创意之中,能够迎合大众的审美观念,置换是移花接木,是创造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新形象,从而制造新的有趣的视觉联想效果,传递新的信息和思想。置换手法指物体的基本结构特征不变,将结构的某一局部视觉元素更换而构成新的象征意义的手法,常常因其反常规的视觉效果而意外地受人注目。

3、联想图形

联想图形是利用事物或图形的关联性和相似性,通过图形的视觉刺激,使人联想到其他的人、事物或概念的图形。充分的考虑到大众的审美观念的转变,能够迎合大众的视觉习惯,能够利用图形让人联想到其他的物和事,是联想图形的侧重点。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品味。联想图形脑洞较大的空间,需要设计师在招贴设计的时候注意表现与被表现物之间的差异性区别开来,且要求表现的概念和意义具有叠合处,将无联系的物象巧妙的联系起来。

4、异变图形

人类的发展史本来就是一个异变史,时代在逐渐的推动发展的步伐,异变对于现代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挑战,招贴设计中创意图形的运用异变图形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人们通过将图形的结合,使之呈现出来的物象具有生动性,生活物质性,能够被大众所接受。例如用两个物象来表达现代存在的物质现象实在性,想要表达的联系物象通过两个物象的呈现,能够被大众缩了解。

5、异影图形

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对于现实普遍存在的物质现象出现审美疲劳的视觉理念。图形创意中运用异影图形是最常见的设计模式。例如表现吸烟有害的公益广告中,将两支交叉摆放的香烟的影子变成骷髅头的两根骨头,不仅形象生动,简洁明了,还能使公众对广告的印象更深刻,时刻提醒公众吸烟有害健康,起到公益广告的效果,充分利用图形所蕴含的寓意。综上所述,都是图形创意的时候应该注重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招贴设计中融入图形创意知识冰山一角,综合的考虑到以上的因素,更加利于设计,推出概念型产品。

二、图形创意在招贴设计中应该注意事项

广告设计中应用元素各异,不同的元素传达着不同的语意和内容,而图形这种元素在广告设计中有它的特殊性,它是一种更为直观,传达语意更明确,但是现在运用这些元素应该注意,避免出现适得其反的作用。招贴设计师在利用图形创意的时候要始终注意一下的几个原则:

1、图形创意为招贴设计服务原则

时代的进步推动了设计理念的转变,图形创意是招贴设计中运用的趋势。在不同的时期,图形创意的利用和表现的形式都不相同。图形设计要参考时代性,不同的时代的侧重点都是不一样,原始社会图形设计注重实用性和装饰性,但是放在现在讲究实用性,装饰性和审美性共存,立体的展现人的品味原则。社会的图形设计要讲究实用性,简单来说就是为招贴设计服务,利于传递设计理念。反映时代的特性,追求合理利用的同时引领时尚。

2、图形创意应该注重审美观念

图形是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它不仅不传递视觉感的符号,还带有个人情感基调。图形创意应该抓住这一特性,对事物的环境设计呈现美感的触及,将具体事物与抽象事物想联系,展现出设计美感来,好的招贴设计,不仅能够传递产品信息,还能联系美学理念,展现事物美的意识,让人觉得印象深刻。图形在招贴设计中,既要满足人对造型、色彩、肌理等共同喜好,还要树立整体的美学概念,提高审美品位。的形式美设计打动大众的同时,内含的设计概念,能让人回味。

3、图形创意应增加招贴设计的趣味性

招贴设计部能离开趣味性,趣味性对于产品的推广来说尤为重要。趣味性能够让整个设计理念吸引大众的眼光。很多的现代的招贴设计运用幽默、或者是夸张得手段,让产品的作品展现出趣味性,让人感觉到乐趣性,有购买欲望。招贴设计的初衷便是让人理解相关的设计的理念的产生环节,能够实现产品理念得到众人的接受。图形创新对于加强趣味性尤为重要,运用这一手段,能够增加商品的美好的环境的设计初衷,展开对整个立体的形象的理解。

4、图形创意应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

招贴的设计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以服务产品的推广和销售,独立于受众的产品永远都是失败的产品。现在社会上的消费产品的广告推广度以及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其中包括声音、造型、整体的经营理念等,拿农夫山泉的包装来看,采用的是中国传统元素相结合的图形设计,这种第一能够被大众所接受,第二就是将产品区别于其他同一种类的饮用水。招贴设计的最终服务的对象是大众,图形的创意要参考人文因素,对现有的概念进行相关的了解,对此发展相关的文化环节的扩展。满足人们对产品包装的需要,对此能够带动相关的文化产品的了解产生不一样的文化概念。

三、广告设计中图形创意的作用

1、准确传达招贴设计理念

图形作为招贴设计中最常见的存在,以其简洁性、直观性、广泛性、通俗性,受到设计师的推崇,相比较于文字的繁琐,图形能够直接的传达产品信息,且信息准确,能够被不同国家的民族所接受,对于产品的设计理念的传达和重要,能够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图形创意,简单来说便是图形设计上的创新,比普通的图形运用更能将物质化产品理念表达出来,形成视觉冲击,得到大众认可,且能够将设计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2、创意图形吸引大众注意力

创意图形需要设计师的综合性思维加系统性分析,结合适当的开放性思维和创造力设计出来。创意图形能够将现实中的物象联想起来,不仅考验设计师的思维活动能力,还要求设计师掌握扎实的设计知识,招贴设计中图形创意作为一种不能忽略的存在,能够将设计理念视觉化、形象化。文字广告知识理念的传达媒介,招贴设计中图形创意却能够展现语言魅力和视觉冲击,无声胜有声,加大的产品的推广。大众都是视觉观念强的消费主体,尤其是现在的市场竞争力强大,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快,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对于产品的推出来说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够帮助产品迅速的占领市场,还能树立企业形象,传达品牌概念。

3、顺从大众消费心理,引起购买欲望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大众的消费,购买能力增加,图形创意以其新颖的消费概念,能够迎合大众的消费心理,得到大众认可,从而增加产品的销售量。招贴设计中利用图形创意元素,加大产品的推广度。

四、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开始只是注重物质的消费,现在更加注重是精神方面的消费。厂家在推出产品的时候,不再只是注重商品的实际运用性,还要注重美感。招贴设计中利用图形创意成为现代产品设计的一个趋势。不同的时代设计理念不同,但是唯一遵行的原则就是大众的需求。图形创意以其个性独特、传达理念透明、吸引大众等特点,在招贴设计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图形创意是一个利用的趋势在招贴设计之中。

作者:张乐晨 单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吕超.论图形创意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核心价值及其实现[D].山东大学,2009.

[2]周芬芬.论图形创意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世界,2014(3):86-87.

[3]李永辉.图形创意在招贴设计中的作用[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62-67.

[4]张道一.设计观念——设计艺术思考之十八[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1983,(04).

[5]闫晓晨.浅谈图形创意在招贴设计中的作用[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8):80-80.

[6]史琦.浅谈图形创意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4(11):289-289.

[7]王贇,刘星.招贴设计中图形创意的思维与表达[J].现代装饰:理论,2011(9).

[8]陈露.图形创意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9]邢真真.浅谈图形创意在招贴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作家,2012(14):251-252.

[10]李昕雨.浅谈图形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1(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