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水稻种植规划

水稻种植规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30 14:58:25

水稻种植规划

水稻种植规划第1篇

一、补贴范围和对象

在浦东新区行政区域规划农田范围内(不包括部队农场和市属农场的种植面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二、补贴标准和方式

(一)粮食生产补贴

1.水稻种植直接补贴。按水稻实际种植面积,每亩现金补贴230元(含水稻排灌用电费用50元、种粮农机耕作补贴100元);经区农委认定的各种类型家庭农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80亩以上的,每亩增加270元的现金考核奖励(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2.水稻、麦子良种补贴。对水稻、麦子的主推品种,按市农委规定的精量播种和实际种植面积,市、区两级以实物方式实施免费定量供种。若所需种子高于市农委规定播种量的,其超出部分由种植户承担。具体供种和区级物化补贴标准为:常规稻每亩供种4公斤、每亩补贴12元;杂交稻每亩供种2公斤、每亩补贴18元;大麦每亩供种15公斤、每亩补贴40元;小麦每亩供种12.5公斤,每亩补贴40元。

3.水稻药剂定额补贴。水稻病虫害防治期的各类药剂,每亩定额物化补贴60元。

(二)蔬菜生产补贴

1.绿叶菜抢种补贴。对市下达的“夏淡”期间种植绿叶菜任务的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每亩现金补贴80元。

2.蔬菜农资综合补贴。对常年蔬菜种植面积2亩以上的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每亩物化补贴50元。

(三)农业综合补贴

1.机械化作业补贴。按区农委下达的计划指标,水稻机(育)插秧每亩现金补贴50元、水稻机直播每亩现金补贴30元。

2.商品有机肥补贴。市计划指标内的,每吨现金补贴40元。区计划指标内的,每吨补贴240元。

3.农业保险补贴。按市规定的补贴险种和保险金额、费率,市、区保费补贴比例:①水稻、能繁母猪、生猪和奶牛保险保险费补贴比例为80%;②麦子、油菜、蔬菜种植、大棚设施、家禽、农机具综合、群众渔船综合保险保险费补贴比例为70%;③淡水养殖、水果、食用菌、羊、鲜食玉米、水稻制种保险费补贴比例为60%;④蔬菜制种、农产品安全责任保险保险费补贴比例为50%;⑤淡季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保险费补贴比例不高于90%;⑥对新区重点推进的农业项目,其中涉及农业保险事项的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三、补贴申请和操作程序

(一)申请

粮食和蔬菜种植户需填写水稻、蔬菜补贴申请表,交所在村的村委会,如实反映种植面积、种植品种、土地来源等基础信息。

(二)初审与公示

村委会应按种植户申报面积与“GIS农用地信息系统”进行核对,确保种植户申报的地块位置和面积与“GIS农用地信息系统”相一致,并将初审结果在村务公告栏上进行公示。公示的内容包括:补贴对象、政策依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举报电话等。公示无异议后,由村委会及时将本村汇总数据上报镇农业主管部门。

(三)汇总与申报

镇人民政府负责本镇粮食、蔬菜等种植面积,畜禽和水产养殖量的汇总(应与“GIS农用地信息系统”一致)、核实与申报工作。由镇人民政府统一汇总后向区农委申报本镇区域范围内享受农业生产政策性补贴的项目和数量(金额)。

(四)审核

1.市级财政补贴项目。由区农委和区财政局会审后,共同上报市农委、市财政局审核。区农委按市批复,向各镇下达具体实施计划和补贴标准。

2.区级财政补贴项目。由区农委审核后,报区财政局复核。

(五)网上公示

各类农业生产政策性补贴,由区农委在浦东新区农网、“农民一点通”上进行公示。公示的内容包括:补贴对象、政策依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举报电话等,公示时间不少于15天。公示结束后,对无异议的补贴进行发放。

(六)发放

1.现金发放项目。区财政局对区农委报送的补贴发放请款单复核后,将补贴资金拨付到相关镇,由镇人民政府统一通过银行“一卡通(一卡折)”直接发放到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2.物化补贴由区农委组织实施。

(七)监督与管理

1.凡发现虚报种植、耕作面积,骗取和套取财政补贴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经查实的,取消享受本年度农业生产补贴政策,追回已发放的市、区补贴资金和农资,并予通报和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如申请补贴的生产经营主体出现“三违”(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违规种养)、田间窝棚乱搭建和秸杆焚烧现象,经查实的,一律取消其当年区级农业生产补贴享受资格。

水稻种植规划第2篇

稻城•亚丁具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其中青杨树(Populuscathayana)生态防护林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生命的奇迹”。此次青杨林主题公园规划设计,正是依托600余hm2青杨树生态防护林为基础,将“生命的奇迹”规划设计成为集“游览、休憩、教育、实践等人文活动与生态系统保护”于一体的主题公园。景观面貌上采用保护性设计,即最大限度地参与自然,营造具有野趣的景观。这种景观空间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带来了生趣。当人的活动介入到公园中,就产生了情趣。当野趣、生趣,情趣可以和谐共存时,人和自然之间也就达成了某种默契,形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生生不息的生命圈。规划理念体现在对原有基地形态上的尊重,形成在原有肌理和脉络上进行新一轮的设计叠加。现有特征,作为历史记忆的片段,保留了人们对这块地的开发痕迹。新一轮的规划基本保留原有方格(林网,路网)网,改良形成新颖的游览车道、步道和广场,同时采用大胆的圆弧和斜线将原有肌理加以强化突出,形成现代感极强并个性鲜明的新规划骨架。新与旧景观元素的穿插叠加,形成传统与现代意识在同一场地中的有趣对话,从而实现以改造为主,推陈出新的造园理想。 1概况 稻城,古名“稻坝”(藏语音译),意为“山谷口开阔地”。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此试种稻谷,祝其成功,奏设“稻城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东侧,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稻城其北距州府康定432km,理塘147km,省会成都810km,南距云南中甸300多km(图1)。稻城县幅员总面积7323km2,县城海拔3745m。是一个典型的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县,工业的发展较为薄弱,经济发展的主体仍是传统的农业和较低层次的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境内三大主要河流为稻城河、赤土河和东义河,支流有巨龙河和俄初河均汇入木里县水洛河注入金沙江,属金沙江水系。稻城县地处亚热带气候带,由于青藏高原复杂地形的影响,使得全县呈现青藏高原型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特征,属大陆季风高原型气候类型。 2资源评价 规划区拥有受国家、以及国外林学界高度重视和普遍赞誉的“600余hm2青杨林”、红草地以及特色城镇———稻城及独特的民居建筑文化、江河径流、天然的茹布查卡温泉等自然景观资源、藏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建设青杨林主题公园的资源优势明显并富有特色。随着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等五大精品旅游区和西环线全面启动,三州通县油路工程基本竣工,康定机场、稻城机场和亚丁通往泸沽湖、香格里拉县(中甸)跨省公路建设在即,其交通环境将较大改善,可进入性大大提高。毗邻的云南香格里拉县、丽江已成为旅游热点,泸沽湖正在形成旅游热点,稻城旅游接待环境巳得到极大的改善,青杨林主题公园开发的外部条件也基本成熟。 3规划原则 3.1整体性原则 稻城青杨林主题公园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工程以及公园建设项目在满足对青杨林进行保护和其自身功能发挥的前提下,要充分与建设区其他功能组分形成有机的结合,满足系统整一性的要求。 3.2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异质性原则 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并实现物种多样性与景观多样化原则,以求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种类生态位,利用各种自然景观,创建稻城河、傍河两岸美丽的生态环境。 3.3生态、景观、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的原则 稻城青杨林主题公园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工程主要体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但也不能忽视经济效益,应合理、适当地兼顾经济性原则,从而实现生态、景观、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3.4景区景点绿化相结合原 则森林公园绿化要以景区绿化、景点绿化相结合为原则,各景点及景区绿化要力争有不同的植物景观特色,使森林植物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 4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 4.1总体布局 稻城青杨林森林主题公园北起桑堆南到查卡,东起省母乡西止色拉乡。主要由(桑堆乡—金珠镇—省母乡—色拉乡—傍河乡)等乡镇组合成主题公园,南北长约12km,东西长约9km,规划总面积2263.3hm2。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800.47hm2,景区规划面积745.13hm2。根据稻城县青杨林生态观光资源特色与空间分布特点,将主题公园归结为“113”型规划格局,即“一线、一中心、三景区”(图2)。一线:桑堆乡至色拉乡线:(本区主要景点有—红草地—白塔—青杨林)。一中心:核心景区:(以金珠镇杨树林为中心景区)。=三景区:城西(色拉)景区;城东(省母)景区;城北(白塔)景区。(以金珠镇为中心根据资源分部按东、西、北规划为三个景区)。 4.2功能分区 稻城青杨林主题森林公园景区,由核心景区和景区组合构成。核心景区:以金珠填青杨林城西(色拉)景区;城东(省母)景区;城北(白塔)景区规划区(图3)。景区:以色拉、傍河、省母的山水风光、红草地湿地水生植物和如布查卡温泉水体物质为基础,形成高质量的风景旅游资源。 4.2.1核心景区 本区位于城西(色拉)、城北(白塔)景区省道216线傍河北岸由稻城至寒桑村公路左边青杨林内的疏林地,规划占地面积5.4hm2。景点有:世外青杨林:本区位于稻城西郊,为稻城去郊外过渡区域,这里一大片茂密的青杨林,秋季树叶金黄一片,为游人提供青杨林景观观光、休憩等场所。主题森林公园主入口(主大门):公园主入口(大门)位于稻城迎宾大道右则,是青杨林森林公园的门面、对外形象窗口,在此处规划修建藏式主大门。公园次要出入口二门):次要出入口位于稻城216省道至寒桑村路口处,是金珠镇进入青杨林公园风景区的次要出入口。入口处设旅游服务站,以导游图、图片、实物等形式向游客介绍安排旅行活动服务等项目。湿地植物观赏景观区:位于公园主入口右侧,青杨林内与民族风情园彼临,规划面积约1.2hm2的湿地植物景观观赏园,在水域内栽植高原水生和耐水湿观赏植物,如:珠牙蓼、湿生扁蕾等,以丰富公园景点景色和植物品种资源。高原观赏(花卉)植物收集繁育区:位于县林业局龙古苗圃内。规划为。33hm2高原观赏(化卉)植物收集和繁育园,收集品种40个~50个观赏价值高且易于载植的品种进行推广栽植,以丰富公园景观和进行高原植物科普教育。民族风情园:位于公园主入口处右侧,规划面积8hm2。在园内散生青杨林中现有分布已建藏式民居,并初具规模;可开展藏式农家旅游接待(藏家乐)初步服务。主题公园管理区:公园管理区位于公园民族风情园区南面,现林业局驻地苗圃内,规划面积1.8hm2。青杨林纪念碑(小广场):纪念碑(广场)是森林公园标志性的景点,是纪念重大节日活动及重要领导同志、国内外友人视察等纪念性活动场所。游乐园:位于民族风情园广场东侧,规划占地面积为0.4hm2,园内设置一些小型健身器具及游乐设施,并对其健身特点和游乐规则作相应说明,以供游人健身和游乐。民俗商业街:商业街造型古典,运用现代的建筑手法表达了传统地域风格,满足了旅游商业及餐饮娱乐的多功能需求。基地由拓展训练营、体验农业园、汽车旅馆等组成,丰富旅游结构。野营区:野营活动是户外游憩的一种,是暂时性地离开都市人口密集的地方,利用帐篷、睡袋、小木屋在郊外过夜,享受大自然。#p#分页标题#e# 4.2.2景区 色拉风情摄影点:位于省道216线色拉乡,规划占地0.01hm2。规划在公路旁设置标示牌和风情摄影区平台,供游人拍摄色拉日出晨景及草地美丽的色彩(图4)。藏白马鸡驯养管理区(观光园):本区位于城东(省母)景区青杨林中部,规划占地10.67hm2。驯养场旨在研究白马鸡,开展人工饲养,保护国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傍河人工湖景观区:位于县城迎宾大道桥傍河的下游1000m段的区域,水面积15.93hm2。规划在大桥的下游河道1000m处修筑溢水大坝,将该段流域水面抬高2m,以增加水面面积和蓄积,形成傍河人工湖景观区。在该区域内增设水上游乐设施开展水上游乐项目。 5浏览线路规划 5.1公园景观车道游览线路规划 在公园城西(色拉)景区规划景观车道,其游览线路为:公园大门停车场———公园大门———民族风情园区———公园管理区———沿青杨林大道———滨河大道———野营景观区。 5.2公园景观步道游览线路规划 公园青杨林内供游人休闲、游憩的步道,该步道与各景点相连且相循环,游人可从各景点出入景观步道。 5.3公园景观马道游览线路规划 在公园城东(省母)景区、城北(白塔)景区规划景观马道,其游览线路为:多功能民俗活动景观区———沿傍河岸过稻坝拱桥———再沿傍河岸(青杨林对岸)至扎冲沿稻城河上游岸边———省道216县沿路———卡公口藏族文化特色景区停车场———青杨林及县城全景观景平台景区(图5)。 6结语 通过对稻城县城附近600余hm2郁闭成林的青杨树林的规划,一方面将青杨林主题公园打造成为稻城发展旅游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稻城森林城市建设以及开展青杨林森林旅游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为有效的保护好被誉为“生命的奇迹”的600余hm2青杨林,并更好的发挥其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使得对600余hm2青杨林进行保护性开发成为必要和必然。

水稻种植规划第3篇

一、主要工作措施和步骤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为了保证示范基地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首先成立了两套班子。一是领导班子。由区分管农业的副区长任组长、开发办、农业局、财政局、办事处以及公司和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宣传发动、组织领导、协调关系;二是技术指导班子。由技术依托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会同有关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主要负责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落实、试验示范工作的具体操作及田间调查、数据整理等工作。为示范基地的实施和下一步带动大面积优质水稻的生产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2、搞好宣传发动,取得农民支持。由于示范项目区的土地都是农民一家一户种植,想集中连片搞示范基地,必须把土地从农民受中流转出来,由公司实行统一管理,以确保有机稻米的质量、产量和效益。为此,我们会同办事处党委和村党总支先后两次召开党员会和全体村民会,聘请有关专家和领导现场为广大党员和村民讲解党的政策、农村发展方向、有机农产品的市场以及发展有机产业给村民带来的效益和好处等。彻底解决了农民的思想顾虑,得到了全体村民的一致拥护。从丈量土地,到土地流转给村,再由村与我们公司签约合同,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仅十天时间就把所有手续办理完毕。

3、合理规划,有序实施。合同签约后,我公司根据示范基地的实际情况,会同有关专家,立即编制了项目建设计划和详细的实施方案,搞好了项目建设资金的筹集。建立了项目管理档案和技术档案,做好了项目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做到了四统一,即:一是统一品种,全部推广种植米质好、产量高、抗病虫害、抗倒伏等特点的优良品种;二是统一生产质量标准,对稻米、鸭的生产质量,根据市场进行调控,积极推广了有机肥、生物肥、生物农药,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产品品质;三是统一技术规程,推广了标准化生产技术,实现了产量与质量的最佳结合;四是统一实施管理,将各项操作指标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确保了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到位。

4、抓好了有机稻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积极推广了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徐稻4号和临稻11号、圣稻13号等良种,发挥了良种的增产作用;推广了施用腐熟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技术,培肥了地力,改良了土壤;在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同时,推广施用生物菌肥、腐熟饼肥,拒绝施用化肥及有害农药技术;采用了水稻软盘育秧、机械插秧及旱育稀植技术;推广了非化学手段除草和生物治虫先进技术,示范应用了稻田养鸭、吃草控虫、供肥松土的稻鸭共育技术和采用频振杀虫灯、性诱剂诱蛾杀虫,利用生物农药、有益生物和微生物等措施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技术。

5、开展了技术培训,加快了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为确保项目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农民群众科学种田水平,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技术培训。邀请省、市科研、教学及推广单位的水稻专家对农技人员、干部群众进行了技术培训。共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人员526人次。举办技术讲座2期,开现场会2次。同时,还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印发技术资料及田间现场指导等形式,广泛宣传发展有机水稻生产的目的和技术要领,提高项目实施的整体水平,带动了周边地区及全市有机农业的发展,加快了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为全市水稻生产树立了样板。

6、加工、包装上档次。水稻收割后我们按要求存入专用仓库。加工时,经过16道工艺,不添加任何辅料,不接触任何化学合成品。产品包装全部采用环保材料,包装袋和包装箱均通过了有机认证,生产和包装工人上岗时全着隔离衣,戴手套、口罩和卫生帽,严格产品检验制度,对不合格产品严禁出厂。

二、取得的成果和效益

去年10月4日我们会同有关专家对示范基地进行了测产验收,平均每亩产有机水稻428.5公斤,折合大米278.5公斤。按每公斤大米10元,亩产值达2785元;对照常规水稻亩产589公斤,每公斤大米3元,亩产值1237元。有机水稻比常规水稻每亩增加产值1528元,完成了稻田养鸭2万只,产值18万元,扣除成本获利10多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另外通过有机水稻示范基地的建设,我们在以下几方面有创新。一是有机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方面我们提出了适宜鲁南稻区的有机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在优良品种选用、稻鸭共育、病虫草害的非化学防治方面创造了新经验;二是研究创立了“农场+加工厂+认证+品牌”的有机水稻产业化发展模式(公司建立自有农场,专用加工厂,并对农场和加工厂实行有机认证,在营销上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名牌产品)和“1331”的有机水稻产业化运行机制(围绕有机水稻安全优质创名牌这一目标,以品种、肥料、农药三个关键控制点为标准化生产重点,以有机认证、质量追溯体系、品牌营销三项措施为保证,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经营方式,实现有机水稻优质高效),该模式及机制对确保有机大米质量和开拓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三是有机水稻的生产认证填补了省的空白,有机水稻和大米加工厂于去年10月获得了有机认证,是我省第一个获得有机认证的水稻产品。同时承担的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有机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经省市有关专家评审论证,研究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我们的“沂蒙丽珠”牌有机大米先后被评为沂蒙特产“十佳品牌”和“放心品牌”,去年11月18日在第六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上被评为“优质产品奖”;同时我们建设的有机水稻示范基地被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我们公司也被市政府命名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三、几点体会

1、各级领导重视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是搞好示范基地建设的重要保证。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市政府刘彦祥副市长非常重视和关心有机水稻的生产,多次调度和了解有机水稻的生产情况,并在有关会议上提出了要求,“要大力发展有机水稻生产,提高全市水稻生产整体水平”。市开发办、农业局、科技局等部门领导也都非常重视示范基地的建设,多次派人到基地进行检查指导,督促搞好示范基地的建设。技术依托单位市农机站认真负责,全力以赴搞好技术方面的制定和技术宣传、培训、指导,保证了技术的到位率。区的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也对项目的实施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有力的支持帮助。实践证明各级领导重视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是搞好有机大米示范项目建设的重要保证。

2、抓好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的落实是搞好示范基地建设的关键。由于有机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时间短,特别是水稻旱育稀植、软盘育秧、机械插秧及稻鸭共育、非化学手段除草、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性强,操作要求严密,必须根据有机水稻生产的要求,严格操作,认真实施,这是搞好示范基地建设的关键。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实施联片开发

区街道办事处是塘贡米基地,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在有一定的知名度,自古以来,因“塘崖贡米”而远近闻名,于1985年被农业部授予“优质大米”称号,整个街道水稻种植面积2万余亩,按有机水稻标准化种植搞联片开发是发展趋势。计划今年再发展2000亩,使基地面积扩展到4000亩。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合同种植等形式与项目区农民建立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有机水稻种植基地,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开发模式运作,本着互惠、互利、引导、自愿的原则,与农户建立紧密结合的利益联合机制。

2、基地管理模式

(1)土地流转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把土地从农户中租过来,由自己组织生产经营,这种方式利于管理,农残好控制,原材料质量有保证,基地农民一方面可以收取土地租赁费(目前每亩850元),同时还可到基地打工,每年收入5000-6000元。这种形式公司投入大管理成本高,面积不宜过大,只能搞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区,起示范带动作用。面积计划600亩。

(2)实行股份合作制

依法注册了“区大源有机塘贡米产销专业合作社”,动员基地中的农户用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使合作社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机械作业,利益分红。合作社给农户两个保障一是最低收入保障,每亩地保证最低收入;二是最低保护价收购,确保农民的利益。面积计划2000亩。

水稻种植规划第4篇

**市**城区现有耕地面积116.9万亩,其中水田101.2万亩、旱地15.7万亩,总人口82.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9.39万人,农村劳动力37.9万人,农户19.77万户,是一个以水稻生产为主的粮食生产大县(区),20xx年、20xx年和20xx年,先后3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称号。20xx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181.8万亩,比上年增加8.3万亩,增4.8%;稻谷总产73.7万吨,比上年增加5.8万吨,增8.5%;平均亩产405.2公斤,比上年增加13.9公斤/亩,增3.6%,获湖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483.51元。但是,我区粮食生产仍然存在种植规模偏小、分散经营、农业环境和基础设施退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削弱、农业灾害频发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区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壮大。

20xx年,**城区计划水稻种植面积180.5万亩,比上年增加7.2万亩(减去白鹤山乡),计划总产稻谷76万吨,比上年增加5.8万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进一步壮大**城的粮食产业,必须针对**城粮食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稳定和完善国家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一是继续稳定国家现行的各项惠农政策,打消群众担心政策变化的疑虑,让广大粮农吃下“定心丸”,放心投入,发展粮食生产。二是对现行的有关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如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要真正补贴到种田人,真正发挥惠农政策对促进粮食生产的积极作用。三是加大对农业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认真规划和建设机耕道,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强农田排灌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病险水库、山塘、机埠维修,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粮食增产增收。四是全面推行水稻生产种植保险,减轻稻农的灾害损失。

2. 健全农技推广网络,切实发挥农技推广体系的职能作用。一是要配齐配足基层农技推广力量,建议乡镇按8000~10000亩耕地设立1个农技推广岗位,配备一名农技人员,由财政全额供养,享受乡镇其他财政供养人员的同等待遇。二是要强化农技推广职能,把农技人员从目前的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站,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使其更好地发挥农技推广作用。三是进一步延伸农技推广网络,每个村配备一名农技推广助理,协助乡镇站搞好本村的农技推广,财政给予一定补助,使农技推广工作更好地落到实处。

3.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优质稻米协会、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协会和稻米加工龙头企业,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粮食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一是在全区现有的优质稻协会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发展更多的优质稻协会,把更多的稻农吸收到协会,增强全区粮食生产的整体竞争力和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扩大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范围,通过宣传发动,使更多的农户自觉参与,更好地促进粮食增产和节本增效,20xx年全区计划开展病虫专业化防治面积31万亩,每亩节本增效70元以上。三是发挥稻米加工龙头企业的作用,扩大优质稻订单生产、加工规模,打造**城优质稻米品牌,20xx年全区优质稻种植面积计划115万亩以上,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的64%左右。

4.正确引导耕地流转力度,积极扶持种粮大户。要搞好耕地流转的引导、组织、协调工作,动员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的农户,把耕地流转给科技示范户、种田能手、设备和资金大户,通过规模经营,提高种植效益。合理有序地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大户规模不断壮大。从政策和资金上扶持种粮大户。政策要适当向种粮大户倾斜,一是银信部门要对种粮大户逐步建立信用等级机制,对诚信的种粮大户要积极贷款,低息贷款,解决种粮大户资金不足、贷款利息高等问题;二是乡村两级要帮助种粮大户适度调整租赁田块,使其租赁田块趋于连片,以利排灌和机械作业;三是帮助解决大户晒谷难的矛盾,把稻谷烘干机纳入农机购置补贴,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水稻种植规划第5篇

一、乐居乡农业发展概况

二、乐居乡农业种植发展具体规划及扶持资金概算

〈一〉苹果生产

乐居乡现有苹果面积8000亩,通过近二十余年的发展,果农管理水平和果园收入都得到了较快提高,但由于大部分果农的科技意识低,管理水平落后,低产果园面积较大,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致使亩产量不高,果品档次低,亩收入低或增产不增收。因此,要提高苹果单产,提高果品质量,增加果农收入,必须加大对4000亩低产果园的改造力度,改于以下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加强技术培训;加强冬季整形修剪;加强灌水;(4)进行人工或壁蜂授粉;(5)加大疏花疏果力度;(6)普及果实套袋;(7)加强夏季修剪;(8)进行配方施肥;(9)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10)进行果园种草;(11)铺设反光膜等。主要技术实施扶持资金概算为:

2、壁蜂授粉:计划推广壁蜂授粉技术500亩,每亩补助果农40元(实际成本70元),需金费2万元。

3、果实套袋:计划4000亩果实套袋2千万个,每个补助果农0.03元,需金费60万元。

4、配方施肥:计划4000亩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增施钾肥项目,每亩补助果农20元,需金费8万元。

5、推广银色反光膜:计划示范1000亩反光膜,每亩成本费350元,每亩补助果农100元,需金费10万元。

以上项目共需扶持资金85万元。

(二)水稻生产

乐居乡现有水稻种植面积7700亩,制约水稻增产的因素主要是施用钾肥及微肥不足,水稻稻瘟病及8月低温,因此,排除自然因素不可抗拒外,必须进行配方施肥增施钾肥项目和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全年计划实施增施钾肥项目2000亩,每亩补助农户20元,需金费4万元。技术培训费1万元,合计5万元。

(三)玉米生产

乐居乡常年种植玉米8000亩,主要以玉米套马铃薯2:2种植,制约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常规点种,叶向杂乱,光合作用差。因此,全年计划推广玉米单株定向种植2000亩,实行每亩补助农户20元种子费,需金费4万元,技术培训费1万元,合计5万元。

水稻种植规划第6篇

关键词:稻米产业;发展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2.003

稻米产业是通化市重要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通化市立足稻米产业的发展实际,广泛吸纳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发展现代农业,通过有效流转,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大品牌的培育和整合力度,积极创造营销平台,不断推动网络物联,使该市的稻米产业走上了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继续深入挖掘水稻产业经济,积极推动水稻产业化经营,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摆在农业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稻米产业发展现状

1.1生产现状

2016年,全市种植面积138万亩,产量70万吨,其中稻米商品量为55万吨。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水稻生产面积90万亩,产量50万吨,其中,有机水稻面积6万亩,产量3万吨;绿色认证面积82万亩,产量45万吨;无公害面积2万亩,产量1万吨;普通水稻52万亩,产量26万吨。全市早熟品种种植面积8万亩,占水稻面积的6%;中熟品种102万亩,占水稻面积的76%;晚熟品种24万亩,占水稻面积的18%。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基本保持稳定,为该市稻米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2机械化作业程度

2016年,全市机械插秧面积达68万亩,约占种植面积的50%,比2010年增加9万亩,增加35%;2016年,水稻机收面积达到68万亩,约占种植面积的51%,比2010年增加20万亩,增加100%,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机械化程度快速提升,提高了水稻生产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益。

1.3加工能力

全市精制米、免淘米和普通米加工等企业153户。其中,个体私营150户,国企3户,省级龙头企业9户,市级龙头企业22户,规模以上企业24户。企业设计加工能力140万吨,实际加工量67.5万吨,约占全市水稻产量的90%。年设计加工能力2万吨以上企业27户,1万吨以上企业8户,5000吨以上企业6户。有近20家企业的生产加工设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1.4流通及品牌

随着“通化大米”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的提高,带动了全市水稻生产向规模化、品牌化、纵深化发展,全面打造通化大米地方品牌新形象。全市已有辉南大米、姜家店大米、大米姐富硒大米、火山岩大米、西江贡米、新开河贡米等几个知名水稻品牌,产品销往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等各大中城市的大米市场。品牌效应明显,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年销售收入实现20亿元以上。

1.5特色稻米

全市特色稻米生产区域初具规模,例如柳河县以火山岩、富硒为代表的稻米产业区;辉南以龙湾矿泉、火山岩为代表的稻米产业区;通化县、集安市以贡米冠名为代表的稻米产业区。

2制约稻米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稻米产业作为该市特色产业中的朝阳产业,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资源的经济转化,但也存在制约发展的客观因素。

2.1水田耕地少,水稻种植品种多、乱、杂,制约了优质水稻产量

全市138万亩的水田耕地,优质稻作区仅120万亩。近年来,通过加大优质品种推广力度,扩大了优质稻米的种植面积,并结合国家强农惠农补贴政策的贯彻落实,将全市按山区、半山区和平原区三个积温带推广了水稻优良品种栽培,并且建议每个积温带种植区域推广的水稻优质品种不能超过3个以上,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调查发现,主推的秋田小町、通科17、通科833、吉粳83、吉粳88、稻花香等优质品种,种植面积仅占全市水稻面积的65%左右,在品种高度整合上还有一定难度。

2.2稻米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制约了通化大米的核心竞争力

全市共有稻米加工企业153家,加工量超万吨的企业13户,实际加工量仅为加工能力140万吨的一半,普遍存在着“大马拉小车”的问题;稻米加工企业呈现出小规模、大群体态势,具体表现在企业实力不强、辐射带动能力弱,企业各自经营,出现一等稻谷,二等加工,三等产品和价格的恶性循环。部分企业缺乏创新发展理念,造成该市优质水稻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通化水稻优势资源的经济转化。

2.3产品品牌多、知名品牌少,制约了通化大米的市场占有率

全市共有153家稻米加工企业注册200个商标,年加工量近70万吨,除国信大米、姜家店大米、龙湾大米、东北江达、西江贡米等几个品牌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外,其他小品牌均为初级产品,产品档次低,多以普通米(袋米)为主,加工量占全市水稻总量的60%以上。产品附加值低,销售价格不高,企业总体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弱,远没有形成通化几大优质大米品牌的市场占有份额。

2.4生产基地建设与稻米加工企业发展不同步,制约了稻米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全市稻米加工企业年加工量近70万吨,而通过自建、订单等形式建立的标准化、规模化的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基地90万亩,年可提供优质水稻约50万吨,仅占企业加工量的64%。同时,对生产基地投入不够的问题突出。特别是几大流域优质水稻和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生产基地投入乏力,导致优质稻源生产基地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直接影响了通化优质水稻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机械化作业和水稻集约化生产经营的发展。

2.5产业链条短,制约了稻米副产品的经济转化

全市水稻加工产品总体以大米为主,而以大米为原料和以稻糠、稻壳、稻草等副产品为原料的深加工企业非常少。全市仅有梅河口市的海山的纸业与辉南县的鸿丰纸业是以稻草为原料加工黄纸板和瓦楞纸的企业,而且科技含量不高。辉南县的长红酒业是以米糠为部分原料生产白酒企业,但产量很低。总体看来,全市的稻糠、稻壳、稻草等副产品除少部分加工外,大部分销售到外地或是废弃,稻米加工的副产品还有较大的开发利用空间。

2.6大米行业监管和市场监管乏力,制约了品牌企业的经济利益

跨区域收购水稻加工后冒充当地品牌的情况屡见不鲜,部分稻米加工企业调入,外地水稻,加工包装成本地大米品牌,流入市场打压价格。严重影响了通化优质大米的形象和品牌效应。

3未来稻米产业发展道路

3.1加大对水稻生产基地建设的投入

要以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增加农业、水利、土地等方面的支农项目资金,集中财力、物力,有规划、有计划地建设优质、高产、稳产水稻种植区。紧紧围绕绿色、有机、无公害水稻生产为重点,加快基地建设步伐。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控制农残技术等,全面提高优质水稻单产质量。

3.2加大对稻米加工企业的扶持

控制整体数量,整合稻米资源和品牌,做大做强通化水稻产业经济。从长远角度看,该市的稻米加工应立足于高科技、高起点和高附加值,把稻米加工经营和新产品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各个阶层和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通过扶持,加速规模以上大米加工企业的升级改造,淘汰一批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把产能控制在合理的规模范围内,推动全市大米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纵深化发展,加强各科研院之间的联系,引进包括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在内的相关技术应用,延长稻米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把方便、特色、营养的生态大米食品开发、生产作为重点,积极开发副产品,如稻壳、稻草的综合利用、米康油开发、碎米制酒、稻米抛光粉制化妆品等。通过参股、控股、合作等多种形式引进资金,帮扶企业做优、做大、做强。

3.3加大新型营销市场建设

鉴于目前网络技术高度发达和人们的现代购物理念,应加大新型营销市场建设投入力度,在吉林省的层面上建立稻米营销电子商务平台和“私人订制”全程监控及认养订单,通过网络扩大通化优质大米的辐射面。

3.4加大行业监管和市场监管

稻米加工企业必须把自己的品牌作为第一生命线加以保护,严把产品的质量关,实行企业自律;做好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套牌产品流入市场,切实维护通化优质大米的声誉和品牌效应,确保稻米加工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进而加快推动稻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5加大稻米的宣传

做好媒体宣传是实现双赢的必要手段,因此要在多层面上做好稻米的总体宣传。可通过传统电视媒体,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手机微信等APP平台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宣传,以此提升稻米品牌的知名度。

4稻米产业发展规划

通化市是吉林省水稻的主产区,也是吉林省水稻栽培技术顶尖区,要继续依靠科技、加大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强生产能力建设,优化品种结构,加快技术集成与推广,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发展绿色优质大米产业,率先实现稻米产业现代化。

4.1建设高标准农田

整合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幅改造中低产田。制定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集中投入、分步实施,提高建设效率。扶持适度规模经营基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完善现代化防洪抗旱减灾管理系统,积极推进新型大中型灌区建设,加快现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更新改造老化机电设备,完善灌排体系,建立起高效利用的蓄、引、提、调相结合的供水系统和洪、涝、碱、淤兼治的排水系统。

4.2推进作业全程机械化

提升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巩固提高深松整地、精量播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机收等环节机械化作业,解决高效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薄弱环节的机械应用难题。大力推进绿色环保、保护耕地、抗旱节水、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耕作模式,建设不同类型的农机化示范区,抓好水稻机械化示范项目,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提高农业抗御灾害的能力。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100万亩;推广以秸秆覆盖、免(少)耕播种、化学除草、机械深松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保护性耕作面积30万亩。加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以及航空植保无人机等新型先进植保机械推广和应用,加快植保机械 “人背机器”到“机器载人”的转变(航化作业);加快推进农机生产管理信息化,加强农机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及标准体系建设,探索支持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全市农机化行业的示范应用。

4.3提高科技新应用水平

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体系,提升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完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农业科研资源整合,建立水稻科技创新团队,开展良种良法、农机农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绿色增产等技术集成创新。

4.4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的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快培育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4.5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构建以经营性为主体,公益性为支撑的农业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对经营性社会化服务主体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公益性社会化服务和供销社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激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在活力。以物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水稻等产业的生产、加工、管理及产品质量追溯等方面得到初步应用,农村信息服务站实现全覆盖,进一步扩大12316农业信息服务覆盖面。

4.6优化种植业结构

以全省调减籽粒玉米种植结构调整项目(5年)为契机,推广抗旱节水农业,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灌区改造提升,旱田低洼地块和水源充足区域积极引导农民实行旱改水,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旱改水面积12万亩,实现全市水田150万亩。

4.7加快建设现代种业

培育辉粳种业(辉南)、北研种业(柳河)、壮大吉洋种业(梅河口)等良种培育企业。同时加强种子市场管理,发展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建立引进高档优质品种高效机制,对于引进的优质稻种,在省内试种成功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品种区试审定,加快应用步伐。全市近五年,实现新建水稻良种繁育基地5万亩,审定优良新品种水稻品种10个。

水稻种植规划第7篇

>> 超级稻“冠军”之争 中国尝试“绿色超级稻”计划 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稻为什么这么牛 不同栽培密度对超级稻 超级稻—马铃薯轮作新模式 超级稻“3414”肥效试验 超级稻的新内涵 超级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谈超级稻育种概况及超级稻新稻18号产业化开发 超级稻“3414”肥效试验初报 如何掌握超级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超级稻的水分管理技术 超级稻不同推广方式的推广效果初探 超级稻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存隐忧 宁波版超级稻诞生记 早稻超级稻品种对比试验 山区甜玉米―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 袁隆平超级稻亩产910公斤 超级稻垄栽稀植密度试验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经济法律 > “超级稻”说法会被废止吗 “超级稻”说法会被废止吗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曹昌 李永华")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9 月15 日,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邓启云在创造1000 公斤亩产纪录的第四期超级稻品种“Y 两优900”种植基地。

“万亩绝收”风波后 超级稻遭遇新挑战

“超级稻品种”万亩绝收、盲目追求超高产目标,高水高肥不环保、增量不增产、米质口感差……自1996年农业部立项“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以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稻一路高歌猛进,连续刷新水稻超高产世界纪录。为何却在20年后突然“收获”如此之多的质疑?

“我呼吁,一定要坚持超高产育种方向不动摇。”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邓启云表示。而这曾经是不容置疑的“公理”。

造成万亩绝收的“两优0293”被停产

“‘两优0293’的绝收事件是外界对超级稻的严重误读,‘两优0293’不代表超级稻。”9月15日,在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的学术科普沙龙上,该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邓启云、湖南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张玉烛等专家全面回应外界对超级稻的质疑。

2014年10月,隆平高科(000998.SZ)冠以“超级稻”名义的“两优0293”品种在安徽蚌埠地区万亩减产绝收,引发舆论的持续关注。此后,隆平高科一再公告并通过媒体发声予以解释,袁隆平院士公开表示不能因为一个事件而否定整个超级稻计划,农业部也表态称减产事件不会影响后续对超级稻的研究。

今年9月2日,农业部公告,要求包括“两优0293”在内的41个农作物品种即日停产,并在一年后停止推广。也许是为了对冲这一消息,隆平高科公告称,其两个杂交水稻新品种于同一天通过国家审定。

然而,对超级稻的质疑并未停止,包括超级稻高产低质、高肥高水不绿色等问题。可究竟什么是“超级稻”,不管是行业专家还是普通民众,都不是太能说清楚。

1996年,农业部立项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在该计划中,超级稻是杂交稻的“专利”。农业部2008年颁布实施的《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并未限定其品种是否为杂交,亦未明确标示亩产超过多少公斤即为超级稻品种。

截至2015年4月,全国累计通过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共118个品种,其中既有“武运粳27号”这样的常规稻品种,也包括“Y两优2号”为代表的籼型两系杂交稻品种,而并非不少公开资料所称的超级稻均为杂交稻。“相对产量高就可能被评为超级稻,与品种没有关系,这个应该以农业部的说法为准。”张玉烛认为。

在安徽万亩减产绝收事件发生后,农业部明确指出,始终以超级稻名义销售的“两优0293”并非超级稻品种。在种子市场,如“两优0293”鱼目混珠者并不少见。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佟屏亚研究员提出,应禁止“超级稻”的说法,废止超级稻审定制度。

试验产量与平均产量为何差距悬殊

1996年,农业部实施“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第一目标即增产。2000年,“两优培九”品种实现超级稻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此后连破亩产800公斤、900公斤大关;2014年,超级稻新组合“Y两优900”平均亩产达1026.7公斤,再创世界纪录。

屡破纪录之时,外界则指出试验产量与平均产量差距悬殊。如曾于2012年实现试验产量平均亩产963.65公斤的超级稻品种“甬优12”,江苏省两年平均亩产为565.4公斤。

对此,张玉烛坦言,超级稻平均产量近年来并未超过600公斤/亩,但比之前的产量有大幅提高。据农业部公布的数字,2013年,101个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平均亩产达578.9公斤,亩增产63.1公斤。

邓启云解释,“科研产量是为了探索品种的潜力、实现突破,但不能夸大化解读科研数据” 。

张玉烛指出,在一般生态条件下,从第一期超级稻代表组合“两优培九”到第四期超级稻代表组合“Y两优900 ”,相对于各自高产攻关的产量潜力其折扣率虽然不断减少,但说明超级稻组合有更大的增产潜力,还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其丰产高效生产技术。

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历经16年,中央财政投入超级稻研究与推广经费已达3.4亿元。从2010年至2014年,我国超级稻种植面积从1.01亿亩增加至1.36亿亩,扩大3500万亩,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30%左右。

尽管如此,邓启云仍强调,在科研产量突破亩产1000公斤后,更重要的是做好超级稻的推广,进一步提高全国水稻产量,“政府在超级稻推广上的支持力度还要加大。”

张玉烛认为,超级稻增产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改变栽培方式,推广适合超级稻的新技术。“我国大部分农民的栽培水平还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其实,只要采取更好的栽培技术,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要做到亩产700公斤以上也很容易。”张玉烛举例说,比如追加穗肥,就能大幅增产,而传统方式很少施加穗肥。

超级稻面积扩大对全国水稻产量增长的作用有多大?“十一五”期间全国超级稻累计推广面积64384万亩,占同期水稻种植面积的21%,累计增产稻谷415亿公斤。自2010年开始,农业部连续5年实施《全国超级稻“双增一百”工作方案》,要求推广超级稻1亿亩以上,努力实现每亩增产100斤、节本增效100元的目标。2014年10月,农业部称,“双增一百”实现目标。

一季稻扩张双季稻减少,实际总产量会下降

然而“双增一百”背后,似乎还有另一个常被忽视的事实――超级稻的扩张意味着双季稻面积的减少。“超级稻都是一季稻。”邓启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2012年,一季稻产量占全国稻谷产量的65.4%。

国家统计局2012年数据,全国早晚稻合计平均产量为777公斤/亩,一季稻平均产量为494公斤/亩,仅为双季稻合计产量的63.58%。若全国8700万亩双季稻种植区全改成一季稻且采用超级稻品种,以2012年两者平均产量(超级稻当年亩产578.9公斤)计算,产量约减少1700万吨。

然而,双季稻面积仍处于持续下降中。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14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5795千公顷,比2013年减少9.4千公顷,下降0.2%。

耕地面积难以大幅增加,为保证粮食产量,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湖南已连续10多年推进“压单扩双”政策,即压缩一季稻面积,扩大双季稻种植。据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湖南早稻产量增加,总产量为171.8亿斤,比上年增加0.8亿斤,增长0.5%;平均单产396.3公斤/亩。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黄加才曾评价,近几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一直稳定在5800千公顷(8700万亩)左右,湖北、湖南两省通过政策推动,“压单扩双”使早稻播种面积增加较多,基本抵消了其他早稻产区播种面积下降的影响,使全国早稻面积保持基本稳定。

湖南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张玉烛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称,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来看,“压单扩双”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政策,但是,从农民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一季稻更符合农民的需求。据其研究,从1998年至2013年,双季稻的经济产量(指最佳投入产出比的产量)只提升了5%,一季稻却提升了20%,“这也就是农民不愿意种双季稻的根本原因。”

绿色超级稻发起“挑战”

尽管常规稻品种同样不断实现产量上的突破,也被农业部纳入超级稻序列,争议的焦点却在超级杂交水稻,其原因或在于市场的力量。

因常规稻可以农民自行留种,而杂交稻必须年年换种,各大企业销售力推的超级稻品种几乎全是杂交稻品种,常规稻种子难以盈利是行业共识。

被称为“江苏袁隆平”的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钮中一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因其研发的“武”字头水稻品种农民可以自己留种,研究所不卖种子赚不了钱,他本人年收入仅七八万元。

中国种业50强企业之一的湖南奥普隆种业董事长张振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种子企业绝大多数是销售杂交水稻种子为主,常规稻种子的销售比例很小。与此同时,张振华也指出,“常规稻种子一般两三年也需要提纯,否则性状也会下降。”

连年高企的杂交水稻种子库存也让企业无意推广常规稻。据统计,2014年杂交水稻种子库存依然达到1.25亿公斤,超过总需求量的50%。尽管如此,相较于超级杂交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黎志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常规稻的优势是不需要制种,品质更好,本身产量也高。另外,杂交稻的种子太贵。”

力量对比在悄然改变。如,常规晚籼稻“黄华占”在2009年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5.3公斤,与对照的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平产,且米质达到国家一等优质米标准,2013年推广面积达1337.76万亩。

邓启云坦言,常规稻在选育高档优质品种上有优势,但也强调:“第一期和第二期超级稻的口感确实糙,第四期超级稻的口感已经很好了,优质和高产并不冲突。”

张玉烛指出,常规稻与杂交稻是螺旋式上升,“常规稻促进杂交稻的发展,常规稻每次进步,随后都能通过杂交获得更大的优势。”张振华亦认为,总体而言,杂交稻的抗性、产量等水平还是要高于常规稻。

在这场杂交稻与常规稻的竞赛中,中国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均在提升。“我国的育种水平领先全世界。”黎志康说。

水稻种植规划第8篇

2013年我县计划全年水稻种植面积25.6万亩,其中早稻7.6万亩,中稻6.5万亩,晚稻11.50万亩。今年我县早稻集中在3月23-28日播种,4月20-30日移(抛)栽(早稻面积正在进一步核实中)。

我县的万亩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在丰山乡组织实施,规划面积1.03万亩,核心示范区建在丰山乡福村村,面积为100亩。于3月24日播种,4月16日抛栽。4月25-26日追分蘖肥(因连续多日暴雨),目前我县的早稻长势较旺。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1.1成立机构。成立“县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2013年县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2013年县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点技术实施方案》。

1.2落实责任。一是成立了“县水稻高产创建活动技术指导小组”,由局分管领导赖由运同志任组长,局种植业线的技术骨干温祖明、温昌意、赖水长、陈建新、黄建平、丰山乡农业服务中心相关人员为成员,负责制定技术实施方案,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督查和技术总结等整个项目的实施工作。二是建立专家督导制度。由县乡两级具有农艺师以上职称的农技人员组成专家组。对生产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指导小组在专家组的督导下开展工作。

2、整合相关项目,做好高产创建工作

2.1结合早稻集中育秧工作,同步推进。在高产创建示范区内,统一规划集中育秧点10个,育秧面积60亩,以点带面,及时做好示范区的育秧工作。在早稻集中育秧点上,实行了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播种,统一秧田管理,集中移栽的“四统一,一集中”。提高了秧苗素质,做到了示范区与核心区的相对统一。

2.2结合体系改革与能力提升项目,做好创建工作。把示范区与核心区建成基层农技人员的科技示范基地,建成技术与成果展示基地,把福村村建成农技人员的联系农户(科技示范户)的核心村。

3、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在核心区,我们免费向农民提供了种子、农膜、抛秧盘、竹拱架,免费帮农民统一租好秧田、整好地,施好基肥,集中统一管理。免费提供大田的追肥。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发放各种育秧物质及大田追肥折合人民币5万元。

4、加大了培训力度。在示范区上,已举办了水稻浸种催芽技术、水稻秧田管理技术、水稻抛秧技术及追肥技术等4期培训班,培训达200人次。

三、存在问题

1、水稻的相对效益偏低,农民种植早稻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我县白莲、烟草两大产业的亩经济效益都在3000-5000元,并且都能种二晚,农民种植早稻的效益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