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水稻调查报告

水稻调查报告赏析八篇

时间:2022-09-03 09:26:09

水稻调查报告

水稻调查报告第1篇

(一)确认

当年发生程度为5级(大发生)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5%以上的病虫害和占生态面积5%鼠害;当年发生程度为4级(偏重发生)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15%病虫害和占生态面积10%鼠害应确认为重大病虫害。根据近5年的历史资料可以初步确定可能成为重大病虫害的种类有: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棉铃虫、红蜘蛛、柑桔黑刺粉虱、蔬菜菜青虫、小菜蛾、农田鼠害及其它突发性病虫害。

(二)灾情分为三级

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省级灾情:

①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棉铃虫、红蜘蛛、柑桔黑刺粉虱、蔬菜菜青虫、小菜蛾以及其它突发性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5级。

③特殊情况需要划为省级灾情的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市(州)级灾情:

①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棉铃虫、红蜘蛛、柑桔黑刺粉虱、蔬菜菜青虫、小菜蛾以及其它突发性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5级。

③特殊情况需要划为市(州)级灾情的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县(市)级灾情:

①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棉铃虫、红蜘蛛、柑桔黑刺粉虱、蔬菜菜青虫、小菜蛾以及其它突发性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5级。

②鼠密度超过10%百夹捕获率)发生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发生区域在1个县(市、区)内;

③特殊情况需要划为县(市)级灾情的

二、灾情的监测与报告

要及时报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同级政府和发生地的干部群众。一般性病虫鼠害7天报1次;病虫鼠害发生的主要季节每3天报告1次;重大病虫鼠害灾情1天报1次,各级植物保护部门负责按照国家、省级测报规范在辖区内开展农作物病虫鼠害的监测工作。监测出的结果。直至被完全控制。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农作物病虫鼠害暴发流行、发生面积大、危害损失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农业植物保护机构报告,接到报告后,植保部门要立即派人到现场核实,按核实的灾情级别逐级上报。省级灾情报省主管部门确认;市级灾情报市主管部门确认;县级灾情由县市、区)主管部门确认。

三、应急防治的启动、指挥和分工

(一)应急防治的启动

同时启动市级和县级预案。当出现省级灾情时应报省主管部门启动省级应急预案。

当出现市级灾情时启动市级预案和县级应急预案。

当出现县级灾情时启动县级应急预案。

(二)应急防治指挥系统

成员由农业、发改、财政、广电、公安、交通、科技、气象、工商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必要时,应急防治指挥部由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领导任总指挥。其它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同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日常工作。

(三)部门分工

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的应急防治工作由各级政府组织。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灾情的调查、监测和报告;制订灾情防治方案;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检查督促措施的落实。

发改、财政、科技、交通、广电、公安、气象、卫生、工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应急防治所需物资、交通、人工经费的落实及宣传、技术攻关、人员抢救和维护抗灾秩序等工作。

四、灾情控制

(一)划定灾情的发生区域

根据灾情的发生范围、程度和流行特点划出:

1重点防治区:就是灾情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区域、灾情的发源地和蔓延区。

2一般防治区:就是依引起灾情的重大病虫鼠害的发生特点及条件分析后。

3监控防治区:就是灾情已波及到但不很严重的区域和偶发区。

4非防治区:就是不会出现灾情的区域。

(二)灾情控制的目标和灾情控制原则

1灾情控制目标:最短时间内将灾情控制到允许水平并确保不再蔓延。

2灾情控制原则:

1灾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2按灾情发生区域划分。分类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控灾方案。

3灾情防控实行组织、指挥、技术、测报、行动、验收“六统一”

4具体防控措施要确保环境、人身和农产品安全。

确保措施落实。5加强督导检查。

(三)控灾情况的报告及灾后调查研究

灾情发生地政府和主管部门要每天向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1次防控行动情况和灾情的实际程度。防控灾工作完成后,灾情的防控过程中。各相关技术部门要组成专家组对灾情的发生原因、防控灾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和总结,为今后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五、应急防治保障措施

(一)物资保障

储备相对充足的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库设立在交通便利,建立市、县级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制度。储运条件好、安全保险的区域。各级农业植物保护机构负责全市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应急防治物资储备管理工作,重点储备用于病虫鼠害应急防治所需农药、杀虫灯、大型喷雾设备、机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鼠夹、防护服和手套等农药和药械物资。

(二)资金保障

同时建设和完善应急防治和药械物资储备库。实施应急防治的地区,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应急防治所需物资、交通和人工的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各地要给予一定的补贴,强制防治的费用由地方政府解决,同时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

(三)技术保障

负责对农作物病虫鼠害检验检测、市级病虫鼠害预警、防治技术指导、调查数据汇总处理、防治预案制定、研究无害化防治技术方案和防治技术培训。各县(市、区)级植保站负责辖区内农作物病虫鼠害检验检测、灾情的监测和预警、制定防控方案和技术指导。市植保站在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

(四)人员保障

1设立市级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指导委员会。由农业行政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科研、教学等单位组成,委员会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名单的确定和灾情的认定,提出应急防治技术方案。

2各级政府要配备足够的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加强县建立完整的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与应急防治技术保障体系,

乡(镇)要确定专人负责。市、区)级植保(植检)站专业技术力量。

六、附则

水稻调查报告第2篇

为贯彻落实好国家水稻良种补贴政策,调动广大农民种植优质水稻的积极性,促进我县水稻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根据省农委、财政厅、统计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水稻良种补贴工作的通知》(*农农〔20*〕146号)精神,经县政府同意,现结合我县实际,就做好今年水稻良种补贴工作通知如下:

一、广泛开展政策宣传。为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中央进一步加大水稻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实施力度,对水稻良种补贴标准和补贴范围均做出相应调整。水稻良种补贴实行全国水稻生产地区全覆盖,并按实际种植面积补贴,早稻每亩补贴10元、中稻(一季稻)每亩补贴15元、晚稻每亩补贴15元。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认真领会水稻良种补贴新的政策精神,切实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致农民一封信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把水稻良种补贴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

二、认真核实水稻种植面积。做好水稻种植面积的核实工作是落实水稻良种补贴政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抓紧时间,坚持“农户据实申报、分组张榜公示、乡村初核汇总、县市复核申报”的操作程序,认真做好水稻种植面积的登记注册、张榜公布、调查核实和汇总上报工作。尤其要严格实行以自然村为单位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做到不虚报、不漏报,确保补贴面积真实可靠。县、乡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安排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良种补贴工作正常开展。县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认真进行复核,由县农委牵头,会同县财政、监察、统计、审计等部门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办法,直接抽查到户,避免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三、及时发放良种补贴资金。今年中央财政按水稻实际种植面积给予补贴,我县的补贴标准为一季稻每亩15元。县财政局要在全县核实水稻实际种植面积结束后,以乡镇为单位及时下拨补贴资金,并督促指导乡镇财政部门及时兑现到户。补贴资金以“一卡通”的方式统一发放,实名制管理,严禁截留挪用和代扣其他费用,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及时严肃处理,确保农民能直接领取补贴资金。

四、加强良种良法配套服务。实行水稻良种推广补贴的根本目的是调动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鼓励农民多种稻,种优质稻,努力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把推广良种良法作为做好水稻良种补贴工作的重要措施来抓,把落实水稻良种补贴政策与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良种良法配套,加快农机农艺结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各级农业部门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分片包干,加强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及时把高产优质技术落实到生产环节,不断提高水稻生产水平。着力搞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行统一高产优质品种、统一技术方案、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订单销售等“五统一”服务,提升示范水平,增强带动能力。协调和引导龙头企业、稻米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加快稻米产业化经营。

水稻调查报告第3篇

建立预警分析师队伍

在全省建立了60多个热点信息采集点,18个农资价格及供求信息采集点,21个水稻面积及产量调查点,籼稻收获时在22个粮食主产县开展籼稻农民出售价、市场价监测、成本收益状况调查工作。

形成信息监测和热点采集机制

每年2-5月开展农资价格及供求监测工作,充分掌握农资供应及农民种植进度;5-7月开展籼稻种植意向调查、长势情况、产量预测工作;8-12月开展早、中、晚籼稻收购价格、收购量情况监测、种植成本收益调查工作,充分掌握农民及各收购商意愿及种植收益情况。每年召开一次监测预警工作会,2-3次籼稻产业分析会商会。

建立信息宣传平台

今年以来,江西省在开展监测和分析会商基础上形成了《农民种植意向调查》、《春耕农资市场情况调查》等多篇调查报告,此外,每周编印一期《农业热点快报》,每周通过12316平台发送一条价格及供求短信至全省农业系统工作人员和全省近万名种植养殖大户,每月编印一期《农业统计信息》。在江西卫视、江西广播电台、农产品市场周刊、江西日报等媒体上信息。

制定考核制度

将监测预警工作纳入市县农业部门考核的重要指标,对省级《农业热点快报》采用的稿件奖励50元,对农业部采用的稿件奖励100元。每年年底对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对监测工作开展不积极的调查点予以调换,保持队伍的动态平衡。

保障经费投入

2011年下拨市县热点报送工作经费近50万元,会商会议支出5万元,客观地保证了监测预警工作的开展。

水稻调查报告第4篇

关键词:武汉市;农户;转基因水稻;认知程度;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P96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6.008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2009年的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1.25亿hm2,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达到25个。从地域分布来看,转基因作物主要分布在美国、阿根廷和巴西三个国家,欧洲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很少。ISAAA(2009)报告显示,2008年美国、阿根廷、巴西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6 250万,2 100万,1 580万hm2,分别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0%,16.8%,12.6%,合计起来3个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球的79. 4%。2008年,欧盟27国中有7个国家种植了很少量的转基因Bt玉米。从转基因作物品种来看,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主要转基因作物品种为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四种作物。2008年全球转基因大豆(HT 大豆)种植面积为6 580万hm2(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3%)、转基因玉米(Bt玉米、HT玉米、Bt/HT玉米)种植面积为3 730万hm2(占30%)、转基因棉花(Bt棉花、HT棉花、Bt/HT棉花)种植面积为1 550万hm2(占12%)、转基因油菜(HT油菜) 种植面积为590万hm2(占5%)[1]。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幅度地增加了对整个植物生物技术的投入,用于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投资按购买力评价计算,已经占全球农业生物技术政府投资的10%。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一支研究队伍和一套农业研究体系,行将成为继北美之后的第二大植物生物技术研究力量拥有者。中国科学家已经测定出了水稻基因组的序列,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国粮食自给能力,而且有助于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2]。

目前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理论研究,大量学者从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等不同角度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成果丰硕。黄季等[3]、胡浩等[4]、葛立群等[5];程培等[6] 学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消费意愿研究;曾杨清[7]、国华[8]、苏宁等[9]、孔明等[10]、陶克菲[11]等学者对转基因食品研究及其生物安全性问题;王玉清等[12]、徐丽丽等[13]、周未[14]、王瑞懂等[15]、齐振宏等[16]学者研究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但主要研究内容是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和购买意愿研究,主要观点认为,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进入了人类的食物链,但消费者对其的态度却不尽相同,明确了解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及购买意愿将有助于生产者及政府的决策。

从文献看,关于农户对转基因产品的认知研究较少。我国农户是水稻种植主体,新品种的推广首先要了解农户的认知程度,针对性地做好宣传和普及工作。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事实上存在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是消费市场的购买意愿,二是供给市场的生产意愿,我国农产品生产的主体是农户,农户对转基因水稻种植的意愿程度直接关系到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发展的进度,而农户对转基因水稻的认知程度直接关系到其种植意愿。因此,笔者通过研究农户对转基因水稻的认知程度,构建农户转基因水稻的认知程度与农户的个体、水稻生产行为特征的模型关系,得出影响农户转基因水稻认知程度的因素,为转基因水稻新品种的推广政策和宣传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1.1 文献调查法 通过调查对转基因水稻认知及农户认知影响因素相关的书籍、杂志、网络等方式,了解我国对转基因水稻的研究现状及农户对转基因水稻认知程度的研究重点,形成比较系统的认识,确定了研究的主要内容。

1.1.2 实地调查法 首先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设计调查问卷,抽取样本进行预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修改与完善,最终确定问卷。调查阶段,以入户式和田野观察为主要方式,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

1.1.3 定性与定量分析法 笔者一方面针对调查区域的实际情况,结合农户基本信息,对影响转基因水稻认知的因素进行定性的描述统计分析;另一方面利用数理统计方法Logistic法进行定量分析。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武汉市江夏区、新洲区的农户为调查对象,在每个区随机选取两个镇,即选取江夏区的乌龙泉镇和土地堂镇,新洲区的汪集街镇和徐古镇,并在每个镇随机选取5~6个行政村或自然村,然后在每个村随机选取8~10户农民,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入户调查,辅之以访谈的方法。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88份,有效率达94%。

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1)农户的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种稻面积和生产支出总额;(2)生产现状特征,包括虫害程度、水稻新品种关注程度、新水稻品种接受程度,新品种试种意愿。

水稻调查报告第5篇

【关键词】 拿敌稳 防治 稻瘟病 试验

稻瘟病是一种气流传播、反复侵染,与环境、水稻品种、栽培条件关系密切的病害,是柳河县水稻生产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柳河县属半山区,具有地势高、光照少、水温低、气流强、云雾多、结露时间长等条件,水稻生活力弱,发病重于平原稻区。近年,全县稻瘟病均属中等以上发生,发生面积3~8万亩,损失水稻500~1500t。由于目前生产上缺乏优良抗病品种,药剂防治显得至关重要。为观察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新研发的水稻专用杀菌剂拿敌稳在柳河县大田防效上的表现,本试验选择了2种拿敌稳施药浓度和生产上常用的富士一号等药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及试验设计

试验设四个处理:试验药剂75%拿敌稳WG(拜耳作物科学公司)12g/667m2(A);试验药剂75%拿敌稳WG(拜耳作物科学公司)15g/667m2(B);对照药剂40%富士一号EC(天津中农住商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100ml/667m2(C);清水空白对照(CK)。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67m2。

1.2 试验田情况

试验设在柳河县柳河镇柞木村农户的水稻田中,试验地地势较平,为冲积土,前作为水稻田,肥力较好,各小区正常管理,条件基本一致。水稻品种为超级稻吉粳803。

1.3 气象资料

第1次施药当天晴天,气温29℃,24h后下雨,但此后未出现连雨天气;第2次施药当天晴天,气温32℃,24h内未下雨。

1.4施药时间与方法

1.4.1第1次施药(防治水稻叶瘟) 2009年7月30日(剑叶至裂口期)施药,药液量45kg/667m2。

1.4.2第2次施药(防治水稻穗瘟) 8月14日左右(抽穗至齐穗期)施药,药液量同上。

1.5调查时间与方法

1.5.1防治水稻叶瘟 第1次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施药后14天(8月12日)调查1次病情发展情况,并计算病情指数和记录防治效果。

1.5.2防治水稻穗瘟 施药后14天(8月28日)空白对照穗瘟基本稳定时调查1次病情发展情况,计算病穗率和防治效果。

1.5.3调查方法 每个处理设置3点取样进行调查,叶瘟调查时,每点取1穴(30株),共90株,每株调查旗叶及旗叶以下2片叶,共180片叶;穗瘟调查时,每点30穗,共查90个穗。病情分级及药效计算方法等均按《农药试验技术与评价方法》进行。

1.6大田测产

每个处理各取5点测产(每点1m2)。

2.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水稻叶瘟

从表1可以看出,75%拿敌稳WG对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每亩地施药量15g时防治叶瘟效果最好(达85.18%),比当前常用药剂40%富士一号防治效果(达62.46%)明显要好。

2.2 防治水稻穗瘟

从表2可以看出,75%拿敌稳WG对水稻穗瘟防治效果更佳,每亩地施药量15g时防效达88.42%,而40%富士一号防效为61.24%。表明,75%拿敌稳WG保穗作用明显。

2.3 促进增产效果

从表3 可以看出75%拿敌稳WG的施用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增产达7.99%,与对照药剂相比,表现较突出。

水稻调查报告第6篇

关键词:漏水田;保水剂;试验;效果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1-0032-1

柳河县是吉林省产粮大县之一,全县水田面积32万亩,部分水稻田土壤严重漏水、有的水稻田需要井水灌溉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水稻田为了防渗节水,提高稻田水分利用率,减少水分流失,节约能源,从而减少灌溉次数,实现节水效果。我们采用了吉林省新世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水田土壤防渗保水剂施用于漏水(或井水灌溉)的稻作区,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药剂为水田土壤防渗保水剂(吉林省新世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水稻品种为当地主推品种通丰13,试验地点在柳河镇采胜村李长江家的水田地,土壤类型是严重漏水的稻田地,试验地势较平,肥力均匀,条件基本一致,试验小区面积为333.74。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2个处理,即防渗保水剂处理和不施保水剂处理(对照CK),处理和对照均按水田需水状况正常灌溉,每个小区实行单排单灌,防渗剂20kg/亩。

1.3 试验方法

在耙地前,将防渗保水剂按1:6对水充分稀释搅拌均匀后洒于田面,然后即可耙地不能漏耙。5月30日耙地整地,结合耙地整地施水稻专用肥做底肥60斤/亩(水稻专用肥有机质≥20%、腐殖酸≥10%N:25P:8K:12)。6月4日插秧,此时多数秧苗都在4叶一心时,秧苗素质比往年略差些。插秧密度株行距9×6寸、每穴4株。水稻插秧后,每天调查一次水层高度,对处理田与对照田进行定点定时调查5点,记录水层高度, 直到对照田无水再进行第二次灌溉,灌溉前记录处理田与对照田的水层高度。灌溉后记录各处理水层高度,依次类推,对照田无水时,处理与对照同时灌溉,这样调查一个月记录调查数据,详见表1。表1记录从6月5日- 28日的调查结果,为了文本结构只显示一部分数据。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保水情况

水田施用保水剂后,处理田与对照田的保水情况见表1(每个处理调查5点取平均值),从表1可以看出水层高度与气温、风力都有关系,温度越高,水分蒸发的越快,需灌水时间间隔越短;风力越大,水分蒸发得越快,需要灌水的时间就越短。处理田施用防渗保水剂后与对照田比有一定的节水效果,对处理田与对照田调查一个月,结果显示处理田比对照田节水58.4m³,即每公顷节水1750.7m³。

2.2 生育期调查

施用防渗保水剂后处理田与对照田水稻主要生育进程调查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处理田与对照田生育期及生物学性状均未发生改变。

2.3 产量性状调查

9月26日取样,每个处理取3点,每点数10穴,计算平均有效穗数,每个处理按平均有效穗数取3穴进行室内考种,9月27日将小区对角线取3全部割回,实打实测,按标准水(15%)计算实际产量。各处理田与对照田产量性状见表三,从产量调查看,处理施用防渗保水剂的亩产量是343.62kg,对照的亩产量是327.26kg,处理比对照增产16.36kg,增幅为4.99%。水稻按1.45元/斤计算,增收了47.4元/亩,节水58.4m3/亩,计29元/亩,防渗剂成本20元/亩,纯增收56.4元/亩。

水稻调查报告第7篇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病害流行 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051-01

水稻为主要农作物之一,水稻白叶枯病是其主要病害之一,在一些区域呈现发生面积扩大和病情指数上升的趋势,对水稻质量、产量影响较大,减产可达20%-30%,重的可达50%-60%,造成水稻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1 病症状

水稻白叶枯病又称白叶瘟、茅草瘟、地火烧,是细菌引起的系统性病害,病害主要危害水稻叶片,也可侵染叶鞘,一般在水稻拔节期开始发病,水稻孕期至抽穗灌浆期病害加重,主要由种子带菌,风、雨水传播,一旦侵染危害、发生流行,则很难防控。该病与温度关系最为密切,氮肥施用过量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成株期症状可分为5种类型:

1.1 叶缘型:又称叶枯型,是最常见的典型病斑。主要为害叶片。由于病菌多从水孔侵入,因此病斑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最初形成暗绿色短线状斑,随即扩展为短条状,后沿叶缘两侧或中脉向上或向下延伸,形成长条斑状,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后变黄,最后转为黄褐色或灰白色,且病健组织交界处有明显的不规则波纹状,与健部界限分明;籼稻病斑多呈黄褐色或橙黄色,病健界限没有粳稻那么清楚。

1.2 急性型:多发生在多肥、深灌、高温闷热、连阴雨多和易感病的品种上。病叶青灰色或暗绿色,并迅速失水,向内卷曲,呈青枯状。一般仅限于上部叶片,不蔓延全株,凡有此种症状的出现,表示病害区在急剧发展。

1.3 凋萎型:一般在秧田后期和大田分蘖返青期发病,最明显的症状是病株心叶或心叶以下1-2片叶尖失水,以主脉为中心,从叶缘向内卷紧不能展开,由于失水而下垂呈凋萎状。其他叶片仍保持青绿,很像螟虫为害造成的枯心苗,区别在于茎部无虫伤孔。剥开青卷的枯心叶,常发现叶面,特别是叶缘的水孔有密黄色球状菌脓,如将外叶鞘剥去,可见到枯心叶鞘下部的白色部分有水渍状条斑,其中多充满菌脓而呈黄色,折断病株茎基部,用手挤压,可见到黄色菌脓溢出。

1.4 中脉型: 在水稻分蘖或孕穗期,叶片中脉起初呈现淡黄条斑状,逐渐沿中脉扩展成上至叶尖下至叶鞘、枯黄色长条斑,并向全株扩展成为中心病株,这种病株常常没有出穗就死去。

1.5 黄化型:是不常见的一种症状,发病初期心叶并不枯死,仅可见不规则褪绿斑,进而扩展为大块枯黄的病斑。病~基部有时出现暗绿色小条斑。

2 流行原因分析(单年流行病害)

2.1 品种抗性减弱

品种的抗性是相对的,目前尚未发现完全抗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在麻栗坡县主要是以种植杂交稻为主,近年在一些区域,单一品种的杂交稻的连年种植,白叶枯病病原物与杂交稻品种逐步适应,对杂交稻表现出很强的致病力,品种抗性逐年减弱,导致近年白叶枯病大面积发生。

2.2 栽培技术的影响

杂交稻的杂种较强,特别是在分蘖和植株长势方面。7月份是雨季比较集中的月份,在麻栗坡县调查水稻发病过程中发现,主要在肥水条件较好、低洼积水田块发病较重,当前正是水稻分蘖期至拔节抽穗阶段,是水稻细菌性病害(白叶枯病)发生的危险生育时期。杂交稻种植密度大,田间湿度高,株行间的通风透气性差,加之肥料的多施,加速了白叶枯病的扩展、流行。

2.3 气候条件的影响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一般气温在25-30℃相对湿度在85%以上,多雨、日照少,风速大,病害则易暴发流行。麻栗坡县水稻白叶枯病近几年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2015年铁厂乡、杨万乡病害发生严重,其中一些村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的72.03%。在铁厂乡,2015年7-8月,出现暴雨的天气与往年相比,次数比较频繁。

2.4 近年麻栗坡县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情况

2014年3月轻发生,局部地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2万亩,主要分布在麻栗镇、天保镇、猛洞乡、董干镇,2014年7月局部地区中等发生,发生1.3万亩;2015年3月轻发生,发生面积0.8万亩,主要分布在麻栗镇、天保镇、猛洞乡、董干镇,2015年7月15-20日麻栗坡县铁厂乡、杨万乡、麻栗镇三个乡镇的水稻白叶枯病发生较为严重,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共有1668亩。其中:铁厂乡水稻种植面积3050亩,发生1030亩,分布在关告、铁厂、普槌3个村委会,关告坝子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十分严峻,整个坝子种植水稻1180亩,发生850亩;杨万乡发生510亩,分布在龙林村360亩、犀牛堡、董定150亩;麻栗镇发生面积128亩,分布在茅草坪、盘龙、冲头、豆鼓店4个村委会7个村小组210户。7月16日对关告坝子部分稻田的抽样调查,水稻白叶枯病平均叶病率达33.4%,最高达90.6%;平均病情指数15.77,最高达49.3。截止2015年7月29日,全县共发生1852亩,科技人员到铁厂乡关告村委会进行水稻白叶枯病效防治试验,该试验共设7个处理3个重复21个小区。2016年3月中偏轻发生,发生面积0.6万亩,主要分布在麻栗镇、天保镇、猛洞乡、铁厂乡,2016年7月水稻白叶枯病发生0.028万亩,平均病叶率10.2%,最高达26%,平均病情指数2.6,最高12.7。

3 防治措施

3.1 推广抗病品种

抗病品种是控制白叶枯病最有效的措施。一般而言,糯稻抗性最强,粳稻次之,粕稻最弱。在白叶枯病老病区和沿江沿溪等易发病区,要推广对白叶枯病抗性良好、丰产优质的水稻品种。同时要加强品种轮换,避免单一品种的长期种植,以防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品种抗性的退化和丧失。

3.2 加强稻种检疫,进行种子消毒处理

不从病区引种,必须引种时,一定要进行种子消毒处理。用1%石灰水或80%402抗菌剂2000倍液浸种2天或50倍液福尔马林浸种3小时闷种12小时,洗净后再催芽。或用10%叶枯净200倍液,50%代森铵500倍液,3%中生菌素600倍液,任选一种浸24~48h,催芽播种。也可选用浸种灵乳油2mL兑水10~12L,充分搅匀后浸种6~8kg,36小时后催芽播种。

3.3 合理的水肥管理

清除田间病株残留,不用有病稻草催芽、育苗、扎秧把、堵水口等。加强肥水管理,秧田不施未腐熟的厩肥,大田要施足基肥,及早追肥,巧施穗肥,不偏施氮肥,氮、磷、钾及微肥平衡施用,一旦田间发现病株,不可再施氮肥,否则会使稻株贪青徒长,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恶化,引起湿度增加,造成发病的田间小气候,而且还会使稻株体内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致使抗病力减弱。在白叶枯病老病区、重病区,施肥要多施农家有机肥和钾肥,少施尿素类等氮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水的管理,尽量做到浅灌、湿灌,不漫灌,更不能串灌,田间出现发病中心,要放出积水保持湿润状态,防止病菌随水扩散。

3.4 化学药剂防治

发现中心病株后,首先要控制发病中心,以免向外扩展,发病初期,叶面喷施20%氟硅唑咪鲜胺800~1000倍液,或20%的龙克菌10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倍液,或20%~枯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敌枯霜1500~2500倍液,注意观察变化视病情可隔5-7天施一次。发病中期,叶面喷施20%氟硅唑咪鲜胺1000倍液+2%氨基寡糖素1200倍液,或25%噻枯唑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1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5%菌毒清500倍液,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同时混入硫酸链霉素或农用链霉素4000 倍液,防效明显提高。也可在5也期和水稻移栽前5天,各喷中生菌素500倍液1次或用50%氯溴异氰酸水溶性粉剂兑水喷雾。

3.5 加强预测预报

对白叶枯病的防治,关键在预防。在预测预报时,要明了属区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等级,特别是那些低抗、不抗品种的种植面积、所在区域,做到心中有数。密切与气象部门的联系,了解水稻各生育期的气象因素变化情况,在水稻关键生育期遇不利气象条件时,提早发报,告知属区农户做好预防工作。加强田间调查,重点调查低抗和不抗病品种,一旦发现病情,及时通知农户做好防治工作。乡(镇)、村农技人员,要多加留意观察,一旦发现病情或不确定的病情,立即上报,以便尽快确诊,及时防治。同时农户应多加留意观察,发现水稻生病又不知是什么病害时,要及时向植保技术专业人员反映,以便及时作出诊断,做好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水稻调查报告第8篇

水稻稻纵卷叶螟是宁化县水稻上主要害虫之一,属迁飞性,在我县发生面积广、为害重、为探索12%多杀霉素・甲氧虫酰肼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更好防控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的危害,特引进并进行了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选择在宁化县中沙乡半溪村烟后稻田,水稻品种谷优2736,6月3日p种,7月5日移载、水秧,施药时水稻处于分蘖期,稻苗生长良好,土质为深底灰泥田,肥力中等,PH值5.6,排灌方便,海拨388米。

1.2 供试药剂:

12%多杀霉素・甲氧虫酰肼悬浮剂(江苏省太仓市长江化工厂)。

12%多杀霉素悬浮剂 (对照药剂,已登记厂家,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PD20131153)

240克/升甲氧虫酰肼悬浮剂(对照药剂,已登记厂家,美国陶氏益农公司PD20050197)

1.3 试验设计

12%多杀霉素・甲氧虫酰肼悬浮剂30g/ 667m2、 40g/ 667m2、50g/667m2; 12%多杀霉素悬浮剂30 ml/667m2,240 g/l甲氧虫酰肼悬浮剂28 ml/667m2,C K(空白对照) 喷等量清水。

共设6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30 m2,小区间筑小田埂隔离,防止串灌。

1.4 施药方法

8月15日下午按设计剂量于稻纵卷叶螟2-3龄幼虫高峰期施药,水稻处于分蘖中期,用利农HD-400型喷雾器均匀喷施一次,667m2用水量50kg,施药时田间保持5cm左右的水层,药后保水5d,试验前14d至试验结束未施其他任何农药。

2 结果调查

2.1 调查时间、方法与计算公式

于空白对照区受害状明显时或当代卷叶螟螟害稳定时8月29日(药后14d)进行调查,调查时采用五点取样法,每小区取5点,每点查5丛,即每小区共查25丛,调查卷叶数和卷叶内的有虫数,计算卷叶率、有虫率和防效。

卷叶率(%)=调查卷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有虫率(%)=活虫数(卷叶内)/ 调查卷叶数×100%

虫口防效(%)=(CK区有虫率―处理区有虫率)/ CK区有虫率×100%

防效(%)=(CK区卷叶率―处理区卷叶率)/ CK区卷叶率×100%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见表1。

从调查情况和结果来看,试验药剂12%多杀霉素・甲氧虫酰肼悬浮剂30g/ 667m2、 40g/ 667m2、50g/667m2药后14天,卷叶防效57.78-66.05%,其中50g/667m2(为66.05%)略低于对照药12%多杀霉素悬浮剂30 ml/667m2分(低1.99个百分点),比对照药240 g/l甲氧虫酰肼悬浮剂28 ml/667m2(防效为61.34%)高4.71个百分点。

杀虫防效30g/ 667m2、 40g/ 667m2分别为38.69%、51.32%、比对照药剂12%多杀霉素悬浮剂30 ml/667m2,分别低13.29、0.57个百分点,50g/667m2防效为52.45%高0.56个百分点;试验药与另一对照药240 g/l甲氧虫酰肼悬浮剂28 ml/667m2(防效为44.92%)相比,30g/ 667m2杀虫防效低6.32个百分点,40g/ 667m2和50g/667m2则分别高6.4和7.53个百分点,具体详见表1。

3 结论

3.1 试验期间,日平均温度25.35℃,最高气温34.0℃,最低气温18.5℃,雨量70.9mm,施药后无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