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多目标优化概念

多目标优化概念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30 14:58:25

多目标优化概念

多目标优化概念第1篇

大学生刚刚步入社会,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极易尝试新生产品,这对商家而言,是一个巨大商机,如果商家在此时培养了大学生的品牌忠诚度,将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正面影响。

一、产品概念设计的内容及模型

产品概念包括两方面内涵:产品概念外在表现为一份新产品项目计划书或一个产品展示模型,内在体现企业与研究群体以及消费群体的互动关系。

产品概念对于产品的发展与今后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产品概念吸引力强的产品才能抢占市场,赢得市场占有率,最终成为商场中的胜者。

新的产品概念在应用前,需要进行消费者研究,要确定产品的优势与潜力,要尽可能的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要做好产品的广告,有创意的广告才能吸引消费者,在产品上市前,一定要做好市场预测,以防止风险减少损失的发生。

产品概念设计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考虑:性别要素、年龄要素、宗教与文化环境要素、特定要素、职业要素、地域要素。只有明确了影响目标消费群的消费因素,才能着手进行产品概念设计。

企业在市场经营中,应了解如何细分消费群体,如何制定吸引目标消费的产品概念设计,根据此实施恰当的营销策略,以引导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

二、针对大学生需求进行的主题咖啡馆的产品概念开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的飞速传播,当代大学生也越来越容易陷入浮躁的情绪中,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未来规划的想法也越来越少,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需要对自己,对社会进行思考,只有思考,才能发现本身的价值,不会思考的人没有未来。

本项产品概念的设计是针对于这一现象而产生的。该项产品的设计是建一个主题咖啡馆,主题就是寻找失落的沉默,在这个急速发展的社会,每个人都急于表达自己,表现自己,以至于模糊了自己最初的目的。沉默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这个主题咖啡馆的目的就是给诸多大学生提供一个在沉默中沉淀思想,平复情绪,找回自我的场所。

咖啡馆的装修应以温暖明亮的色调为主,采用隔间式布局,旨在为客人提供一个不被打扰的空间,同时切合主题“寻找失落的沉默”。咖啡馆提供饮品、甜品等大学生们喜爱的食物,并且,还会定期举办文化沙龙,请社会知名学者或文化名流进行讲座,由于以沉默与思考为主题,在咖啡店里提供精美的明信片和便签纸,供客人写一些随感与心事,旨在为顾客提供一个不以语言为交流媒介的方式。便签纸可以带走,也可以贴于咖啡店特意留出的一面墙上。明信片由咖啡店帮忙投递。咖啡店覆盖wifi无线网络,为顾客提供工作交流之便。咖啡店全程有乐队驻唱,驻唱乐队基本为大学生乐队,给大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发泄情绪与精力的场所,同时,也是作为吸引客源的特色而存在。同时,咖啡店提供24小时营业服务,以满足大学生考试前复习的需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安静温馨的学习环境。咖啡店同时还提供各种经典人文读物,让大学生在品尝美食享受安静时光的同时,也可以充实内心、增长知识、提升自我。

由于面对的消费群体是大学生,并不具有极高的价格承受能力。因此,咖啡馆应该尽量压缩成本降低价格,以满足顾客需求,尽可能地吸引客源。产品在进入市场前,一定要充分做好宣传,使消费群体充分认识到其优点,并产生消费动力。

三、该项产品概念设计的营销战略开发:

该概念产品为主题咖啡店,目标市场是大学生和刚步入社会的白领以及一些喜好安静气氛的人,产品定位为满足大学生寻求心理平静的需求,为顾客提供一个气氛良好的场所进行休闲娱乐。咖啡馆应位于城市大学城附近,以接近目标市场。销售额在开始的一年内应该达到一百万人民币左右,市场占有率应在大学生群体中达到百分之四十或五十左右。

因为产品面向的是大学生,因此,价位不应过高,防止把潜在消费人群数量减少,分销渠道采用企业对个人消费者消费渠道模式,企业通过加强对产品的宣传与广告,以吸引客源,然后通过顾客对本产品的满意度提高企业声誉,从而吸引更多客源。

长期销售量应该稳步攀升,最终达到年销售额五百万左右,应用E・Jerome・McCarthy的4PS理论分析:产品为主题咖啡店,旨在为大学生以及其他社会人士提供一个良好的静谧的休闲场所,以人文文化气息吸引客源。由于面向大学生,价格属于中低价位,基本人均消费在四十到五十左右。由于咖啡店的经营模式特点,不需要分销商进行产品的销售。但咖啡店应做好促销工作,如办会员卡给予客户优惠,举办文化沙龙,乐队演出等活动吸引顾客等。

现在市场上该类产品的竞争较多,如光合作用书房、雕刻时光咖啡店等,由于这两家店平均消费较高,且无乐队演出这项特色内容,所以该项产品的设计还是有一定竞争优势的。

运营咖啡店须找好咖啡与甜品的原材料供应商,同时,还应在适当的位置选取店铺位置,店铺位置对咖啡店所吸引的客流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要找到合适的企业经营者,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对于一个企业成亡存败至关重要,有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可以使企业的发展飞速向前。同时,因为该主题咖啡馆以承办文化沙龙、乐队演出为特色,所以,必须拥有具有良好外联能力的企业管理人员对外进行联络和沟通,已形成一条完好且可持续的产业链。

四、针对该项产品概念设计进行的企业环境分析与战略

当我们在进行一项产品概念开发时,我们应用SWOT分析法来对该项产品概念设计的优劣做出一个概括和分析,以确定该项产品在进入市场后,能否获得盈利,以下是对本项产品概念设计进行的SWOT分析:

S:(1)价格优势,由于目标消费群为大学生,故价格定价较低;(2)具有产品创新性与独特性,可以吸引顾客,并使之形成品牌忠诚度;(3)产品开发成本较低。

W:(1)由于该项产品进入市场前,存在类似产品,因此,会一定程度上处于竞争劣势;(2)刚进入市场可能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3)产品线短。

O:(1)目标消费者群明确,以大学生和刚踏入社会的白领为目标消费群;(2)市场增长的可能性较大;(3)产品可以开发互补产品,如以咖啡店命名的同名甜点、咖啡等产品。

T:(1)竞争压力较大;(2)产品有替代产品,如;雕刻时光咖啡店,光合作用书房。(3)可能有新的竞争者进入行业。

由SWOT分析表可得,企业拥有较多的内部优势和众多机会,因此企业可以采用发展性战略,增加企业投资,扩大企业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又因为该项产品概念设计还面临着较多竞争和威胁,所以,企业还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展开多种经营,通过分散风险,以达到降低或避免外部威胁打击的目的,是企业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企业在进行产品概念开发时,可以考虑采用成本领先战略,在进行产品概念开发时注重成本的控制,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广告时,尽量压缩成本,已达到成本领先的目的 ,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在同类商品中取得价格优势。

同时,企业还可以考虑采用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中战略,在进行产品概念设计时,着重突出产品的特色,使顾客对产品形成忠实度,同时也降低了顾客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采用目标集中战略确定目标市场有利于了解目标市场,以更好的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是企业具备防御替代品的威胁的能力。

五、针对该项产品概念设计优化的模型

产品概念设计需要进行优化,随着信息技术与产品制造能力的飞速发展,再加之各种企业对市场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市场的竞争即将趋于白热化,产品概念的开发也应不断改进,以实现产品概念设计的优化。

如图所示,为进行产品概念设计优化时的研发框架:

六、好的产品概念设计的要求

由于当代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技术与质量的差异越来越小,因此,商品的竞争越来越趋于品牌与设计的竞争,一个独到的产品概念设计将会给商家带来长远的收益,是一笔无形的资产。想要开发出一个好的产品概念,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明确目标消费群。

2.充分利用产品现有优势。

3.产品概念中融入品牌因素与时尚因素。

由于当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现代工业的迅速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产品本身的设计功能和创新,这两项内容,也成为了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只有一流的设计才能提高产品竞争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多目标优化概念第2篇

关键词:概念设计;桥梁方案;桥群

1概述

桥梁的概念设计是方案构思与选择的一个过程,着重解决桥梁功能、结构、施工、耐久、环保、经济与美观之间的矛盾,以达到满足设计原则的最优目标。桥梁概念设计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在项目方案的选择方向以及确定上是一个总体的思路和规划,决定了桥型选择的最终走向。概念设计蕴含了理念和创新,可以说,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离不开概念设计,一个创新的桥梁方案更离不开概念设计。

2桥梁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

桥梁概念设计仍然属于桥梁设计的一部分,和桥梁设计的原则一样,国外强调3E原则,即功效(Effi-ciency)、经济(Economy)和优美(Elegance)三要素,国内现代桥梁概念设计原则应当以创新为主线,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耐久、环保”六要素原则。其次,概念设计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资金和人力,更不需要过于详细的计算,其核心的思想是创新或创意必须贯彻在整个概念设计的过程之中,着重于思考和比较,着重于设计者的构思和个性风格,出现不同于传统、常规和已有设计的亮点。

3桥梁概念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桥梁的概念设计体现了设计者对于总体目标的洞察力,对整个项目的理解力,以及基于已有技术创新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的综合判断能力。基本方法包括以下主要几个进程:(1)方案构思:基于对项目建设条件、功能需求的细致认知后,把设计所依据的各种资料完全消化和记在心中,勾画出第一张草图,这是对方案的构思、想象、孕育的一个过程,也是概念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步。(2)继续考虑可能的更多可做比较的其他方案。(3)可将草图与同事共享,共同探讨合适的改进措施。也可请建筑师介入其中,提出美学上的建议等。(4)构造初拟:对构思或者手绘的基本方案拟定基本构造,可初步建模或者进行整体计算。(5)请施工方提出施工方面的相关建议。(6)工程估算:对各方案的工程数量根据经验或指标进行估算并提出造价。(7)方案比较:对所有可能的备选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筛选出少数几个优秀的方案;然后对这几个优秀的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和详细的比较,以便确定一个最佳的概念设计方案。(8)对最佳的概念设计方案进行细节上的改进,如结构体系、构造以及对传统技术上有意义的改进,使得本方案更加丰富和有说服力。(9)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三维技术重现概念设计的方案,建立桥梁结构模型以及所在区域环境模型,观察其适应性,同时可以更为直观的修改优化。(10)可采用更深层次的VR虚拟现实技术,它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可以重现方案的视觉动态效果,获得更加有意义的实际视觉效果。

4桥梁概念设计与创新

在介绍桥梁的概念设计的应用之前,需要着重强调一下概念设计与创新的关系。因为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邓文中先生说过:“一位桥梁工程师如果不试图在每项设计中尽可能的进行改进,那么他就没有尽到工程师应尽的义务”。创新源于改进,通过发现过去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发展,这是创新动力的源泉。创新、稳妥、加上艺术化是其主要设计理念。他说“工程师应该为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丽而感到骄傲”。桥梁工程师的确要有美学思想,“稍微多花一些心思就可以把桥做的很漂亮”。概念设计与创新理念是不可分割的,通过概念设计使得每座桥梁在安全适用的同时更加经济、美观,这是创新的基石。

5桥梁概念设计应用经典案例

本文结合环巢湖旅游大道桥梁工程介绍一下概念设计在项目全过程中的应用。环巢湖旅游大道桥梁是环巢湖旅游大道的控制性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合肥市巢湖地区的标志性景观工程,是提升合肥市城市形象的名片,桥梁的高景观性需求是明确提出的建设目标。

5.1概念设计构思

4座桥最初的构思是从整个环巢湖的形状开始的,与爱心及其相似。巢湖行政区划融入合肥后,大合肥的包容之心将带来巢湖新的机遇与发展。围绕爱心这个主线,发散开来,展开无限的联想和想象。这是整个概念设计中尤为重要的部分。同时根据项目的实际建设条件,桥型方案主要集中拱桥、斜拉桥、自锚悬索桥上。对于斜拉桥和悬索桥由于主跨较小,为提高主塔高度,增加气势上的效果,采用独塔不等跨布置等更为适宜。图1合肥市环巢湖旅游大道桥梁方案构思

5.2概念设计工作过程

(1)项目前期概念设计过程中,临时成立了设计联合组集中设计,有力的保障了概念设计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设计方案提出之前务必对桥梁所在区域的各种建设条件了解细致,对周边既有桥梁的结构形式及布置充分调研。(3)采用在全公司范围内征集桥梁方案的新形式,集思广益,共收集到竞赛方案46个。这一步为概念设计中对优秀方案的甄选工作提供了前提。(4)对设计方案进行初步评估和比较,对每座桥梁给出了12个较为优秀的方案作为备选。最终给出了4个推荐的方案(其中南淝河大桥已建成)。(5)概念设计中“桥群”理念的运用。考虑到环巢湖上需建设多座桥梁,当桥梁建设进入群体化发展阶段,必须考虑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桥梁群体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必须把城市内的所有桥梁作为综合整体来考虑,结合城市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建筑等方面发掘具有不同特性且形态丰富的城市桥梁,不仅满足现代城市的交通需求,又能展现良好的城市空间秩序与品质。桥梁群落形态规划与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提炼城市文化,创造符合城市生活方式的桥梁群体,从而提高城市生活的品质。因此务必将“桥群”理念贯彻到本项目的概念设计中来。

5.3概念设计的主要成果

5座桥梁以“美德之心—诚信、仁爱、忠勇、孝悌、和谐”为设计理念,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特点,各取一字。(1)南淝河大桥-“诚”:传承诚与信,鸣奏淝水情。(2)派河大桥-“仁”:仁者乐湖山,飞鸿送佳音。(3)白石天河大桥-“孝”:感恩传天下,孝悌立根基。(4)杭埠河大桥-“勇”:喜迎八方客,勇者天下行。(5)兆河大桥-“和”:和谐促发展,竖琴奏乐章通过环巢湖桥梁群落的概念设计,使得桥梁造型及方案选择更加适应所在区域的实际需求,通过赋予其一定的寓意内涵更加丰富了桥梁造型带来的美学意义,满足了现代桥梁更高的追求和享受。一个个地标性的建筑变成了大合肥的一张张名片,环巢湖摄影展上桥梁的图片让人获得了美的享受,而这正是桥梁工程师追求和骄傲所在。

6其他概念设计实例

6.1马鞍山大桥塔顶横梁造型概念设计

悬索桥桥塔主要以门式塔为主,结合徽派建筑特色,桥塔整体采用了比较古朴素雅的古典造型,门式主塔继承中国传统建筑精粹,在横梁的设计中,由于采用了灯笼、挑檐等徽派建筑中的多个元素,使桥梁方案更具地域文化特征,增强了标志性建筑的符号特征。

6.2合肥动物园观景桥总体概念设计

构思的原意:以诺亚方舟的传说为主题,结合索、膜结构特征采用帆船及飞鸟造型突出主题并贴近自然,表现出人类对自然的关爱,也体现了野生动物园的建园宗旨,为园区塑造了一处创意独特、优美流畅的标志景观。诺亚方舟的概念设计非常好的契合了猛兽散放区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6.3环巢湖白石天河桥主塔造型概念设计

以两只相互依偎的白鹭造型为基础,将巢湖的水域文化结合到桥梁的设计之中。从桥梁整体造型上看,桥塔形似两只情侣般依偎在一起的两只白鹭,含情脉脉,相对而视。如图9所示。桥塔顶部如同白鹭的头部,昂首向天,引吭欲歌;丝丝拉索形同白鹭的翅膀,振翅欲飞。主塔下部采用心形镂空,与所表达的爱情主题交相辉映。

7结语

桥梁概念设计是设计之魂,是一种原始的技术创新和构思。随着各种投标工程、桥梁方案竞赛项目的开展,概念设计将在这些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桥梁设计工程师,应该首先理解和接受这种设计理念,抱着疑问的精神对设计的产品提出不断改进,完成破旧、立新和形成合理稳妥的新技术。其次,需要熟悉和掌握各种桥型方案的适应范围和条件,了解主要施工方法及流程,对桥梁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有广泛的认知,因为这是概念设计的前提。再次,就是要学会概念设计的基本工作流程和内容,使其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的桥梁方案选择中。“只要你想把它变得更美好,它就会让你变得更骄傲”———希望本文通过一些概念性内容以及相关实例的介绍,能够给桥梁设计师带来关于设计上更深层次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项海帆,等.桥梁概念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胡学民.桥梁概念设计理论与研究方法探讨.山西建筑,2011.

[3]李跃飞,等.关于桥梁概念设计的表现手法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4]杨鸿波.E-D桥梁结构概念设计.同济大学,2005.

多目标优化概念第3篇

一、对情境概念的阐释

对于情境这个概念,董杰在《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概念界定与内涵分析》一文中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情境内涵的阐释后指出:“‘情境’一词的含义基于不同学科视角,在理解上存在着差异甚至是相互矛盾冲突,但就其本质内涵来说,也存在着某些共性,即‘情境’是环境中的一部分,尤其是进入了个体意识范围内可感知的具体而微观的环境;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对受教育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具有激发、优化、调控与促进功能。”[1]这一结论揭示了情境与社会环境、情境与认知或行为的客体、情境与行为主体的关系,揭示了情境对受教育者的作用。

其实,沙莲香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早就对社会环境、客体、情境三个概念的关系进行了清晰的辨析,阐明了情境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沙莲香指出:“社会环境、客体和情境是三者互有联系的概念……社会环境作为最广义的概念,表示它的客观存在,它同社会生活主体的关系是广义的社会关系;客体是同社会行为相联系的概念,表示行为者的行为目标和活动对象,它同社会主体的关系是行为关系;情境是与认知这个重要的心理活动相联系的概念,表示心理主体的认知特点、知识结构特点和它们的作用,它同社会主体的关系是心理关系。”[2](P5O)作为与社会生活主体具有心理关系的情境,具有怎样的内涵呢?沙莲香认为:“情境是从认知的角度说明行为者与环境、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行为者在行动和活动之前对于环境(客体的总和)的知觉和认知,不是纯客观的,而是多少加进了主观成分,从主观上给予规定和把握。这种从主体上予以规定和把握的环境,叫情境。……把环境作为情境加以把握,叫情境规定。”“在相同或相似的社会环境里,由于人们的情境规定不同,对于环境的态度、工作表现也就不同。”[2](P49-50)可见,社会环境只有在变为社会生活主体的情境规定时,才能够同主体接近和联系起来,产生某种关系并影响生活主体的心理与行为。因此,相同的社会环境对于不同的生活主体来说,他们是否把该环境纳入到了自己的心理过程中予以注意、感知、体验和把握,就决定了该环境是否能够成为生活主体的情境。而同一生活环境相对于具有不同认知特点或情感特征的社会生活主体,具有不同的情境意义,因此,社会环境是情境和情境规定的基础,但不能等同于情境,情境是进入了社会生活主体意识范围内可感知的那部分环境;一旦人们对环境予以了情境规定,并把它当做了行为的目标,这部分环境就同时成为了社会生活主体认知或实践的客体;情境中不仅渗透着社会生活主体的主观认知与把握,反过来它又会影响到生活主体的心理与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多数学者往往论及的是情境的积极促进作用,但情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并不仅仅是,也不可能仅仅是“对受教育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具有激发、优化、调控与促进功能”,它还具有弱化、干扰作用的一面。

从与社会主体的心理关系上对情境概念予以界定,显然要比仅仅从某种客观的具体的环境或心理、精神氛围上界定情境的内涵,更具概括性、合理性和完善性。只有从与社会主体的心理关系上来理解情境概念,才能从较深的层面厘清各个相关概念间的关系,揭示情境对社会生活主体的作用与价值。因为不论教育者费了多少心思来选择具体的环境,营造心理氛围,但如果这些要素融入不到受教育者的心理过程中去,不能被受教育者从主观上有所规定和把握,它就永远不能影响受教育者的心理与行为,它就永远是“外在的客观环境”,情境与环境、客体间的逻辑关系就很难廓清。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不同理解

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内涵是怎样规定的呢?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这一概念的阐述,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情境即情景、境地,是具体场合的情形。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指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而创设的具体情景。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系统之外的影响因素存在的。而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则不同,它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而创设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生作用的精神氛围与物质条件的统一体。”[3](P106)

第二种观点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理解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予以规定和把握的环境。教育者可以利用情境把教育内容有效地传递给受教育者;在情境中,受教育者之间互相影响可以共同内化教育内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一种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内在的、主体的体验、气氛和人际互动。”[4](P248-249)

第三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指教育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为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教育效果而有意创设或引入的某种特定的情感氛围环境。”[5]

第四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可以把握的且能够优化双方心理精神氛围而有利于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内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主客体有机统一的特定而微观的自觉环境。”[1]

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从“情境即情景、境地,是具体场合的情形”这一理念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界定为创设而成的“精神氛围与物质条件的统一体”。这里似乎忽略了或者说没有体现出这种“统一体”与受教育者的心理关系。虽然该“统一体”与创设者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心理关系,是创设者的情境,但它并不见得就是受教育者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而言,它可能依旧只是外在于自身的客观环境而已。若进一步分析,与受教育者没有心理关系的教育环境,也难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要素。

第二种观点是从沙莲香界定的情境概念出发来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之涵义的。它明确地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教育主体即教育者可以规定和把握的环境,突出了环境是情境的基础,情境是与主体发生了心理联系的那部分环境。但与第一种观点一样,该观点也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即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不是单一的教育者所能把握和规定的情境,受教育者必须也可以把握,得到受教育者的积极认可、参与,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把握的统一体。只有这样,该情境才能对受教育者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

第三种观点把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归为“某种特定的情感氛围环境”。虽然其突出了“情”是情境的中心,强调了情感教育在情境影响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但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仅仅局限于“某种特定的情感氛围环境”,把情境教育仅仅归为情感教育,则不仅在内涵上忽略了情境与受教育者的心理关系,更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外延和作用窄化。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情感感化,也体现于理性的引导与规范。

第四种观点比较好地克服了以上三种观点的缺陷。作者(董杰,下文同)在文中不仅阐明了情 境与环境的关系,还揭示了情境与行为主体,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正是基于这种关系使得情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其它各个要素有了密切的联系,从而使之能够成为该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要素。但是在这种观点中,特别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作用是“能够优化”双方心理精神氛围而有利于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微观的自觉的环境。“能够优化”是以肯定的方式表达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之积极作用的必然。在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能不能够起到优化的作用,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此界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概念也存在一定的不严密性。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内涵的界定

上述第四种观点的不严密性主要根源于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和“情境创设”这三个概念的区分和认知。因此有必要从对这三个概念的辨析入手,进一步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内涵。

当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生作用的精神氛围与物质条件的统一体”这一命题时,作者指出:“‘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生作用’的‘作用’所指什么,或促进或阻碍?这里应将三个概念即‘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加以正确区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应是一种适应于特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优化情境,如果不确定此点,那么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将又有何本质的区分?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则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相对于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言,可能是有效的情境也可能是无效的情境,只有满足于特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情境。同样,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也存在有效或无效,即可能存在或优化或阻碍的情形”。[1]笔者认为,这里对三个概念的区分与表述存在着一定的逻辑问题。区分概念应该是在同一层面的问题上,从其内涵上界定它们分别是什么,说明概念间的关系则还需要从外延上加以分析。但是上面的表述并没有从这个基本的逻辑方法入手,而是将不同层面的问题混杂在一起论述。

首先,作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应是一种适应于特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优化情境,如果不确定此点,那么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将又有何本质的区分?”这里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表述与另外两个概念没有什么联系,我们看到和理解到的,是作者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即使是区分这两个概念,其本质区别也应该是它们内涵上的不同,即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不同性质的关系,而不应该着眼于其是否是“适应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优化情境”上。另外,思想政治教育情境都是围绕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精心设置的,但是,该精心设置的情境是否就是“优化”的情境,还要经实践来检验。“精心”不同于“优化”,未达到“优化”水平的情境难道就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而应该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其次,在谈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时,作者也没有揭示它的内涵,以便与“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区分开来,而是转换了思维逻辑,从有效性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区分为有效的情境和无效的情境。这种区分确实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的外延的一种划分,但相对于其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之区别,则显得模糊不清。也许我们可以追问:那些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是否就是作者意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无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就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如此,则出现了逻辑思维与现实实践的矛盾。假如,为了加强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精心设计了一场演讲比赛,如果有的学生受到了深刻教育,有的却产生了反感,那么,这场演讲比赛到底是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

事实上,上述种种矛盾的出现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源于作者认定只有“能够”起优化作用的情境才是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这一命题。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内涵与外延规定都出现了不严密、并与现实实践相矛盾的情形。二是把“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有效性”这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混杂在了一起思考问题,这一逻辑思维不仅有碍于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科学内涵、外延的规定和把握,也不符合实践中的实际情况,还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二者就是同一个概念,它们之间没有像“思想”与“的思想”那样在内涵上有本质之区别。

再次,作者在论及“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与其它两个概念的不同时,还是没有从概念的本质规定方面加以区别,依旧是把逻辑思维指向了创设效果的区分上,依旧是把有效与无效、优化与阻碍当作了区分概念的标准。那么,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什么关系?无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又是什么关系?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有效性相关,但与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涵义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而是另外的一个论题。

多目标优化概念第4篇

关键词:防空导弹;快速概念设计;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TJ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3-0054-02

典型的防空导弹设计过程按照系统工程的观点,通常分为三个阶段:概念设计、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根据波音公司统计,概念设计所花费的费用只占整个系统全寿命费用的约1%,但它却决定了整个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的70%。正是基于概念设计阶段在全寿命周期费用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必须采用各种优化技术和手段,大力提高概念设计阶段的质量。

一、防空导弹快速概念设计的内涵

在防空导弹概念设计阶段,主要进行防空导弹方案论证及发展战略制定,确定防空导弹的外形、载荷、尺寸、质量及总体性能等。

防空导弹概念设计涉及气动、弹道、动力、总体布局、结构及控制等多学科专业,而且各学科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耦合。因而,导弹快速概念设计是要充分利用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耦合可能产生的协同效应,以获得最优的导弹总体方案。导弹快速概念设计是典型的多学科问题,在新型导弹中表现更为突出。由于新型导弹的基本特性和学科相互影响关系复杂,较难形成闭合的、高质量的总体方案。为了解决此问题,总体人员必须要深入了解导弹各学科的特征和相互影响关系,并从顶层建立新型的一体化设计流程,即建立防空导弹快速概念设计平台。通过各学科的模块化并行设计来缩短设计周期,通过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耦合来挖掘设计潜力,通过系统的综合分析来进行方案的选择和评估,通过系统的高度集成来实现导弹的自动化设计,通过各学科的综合考虑来提高可靠性,通过门类齐全的多学科综合设计来降低研制

费用。

二、目标和内容

防空导弹概念设计应处于防空导弹研制的最早阶段,是在战术技术任务提出后,其开展目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根据总体指标要求,确定防空导弹的主要特征,以满足质量、尺寸、精度以及毁伤效果的设计

要求。

2.确定防空导弹设计可能达到的总体指标要求,作为研制考核依据。

3.形成各分系统指标,为其开展详细的设计和研制工作提供依据。

其中,第1项工作是核心,第2项是通过反复调整第1项的输入实现;第3项是第1项任务的结果。

根据防空导弹的组成特点,这些特征包括:外形、部位安排、弹道设计、弹体结构、动力装置、制导控制系统、引战系统、电气系统。其中,按照防空导弹组成特征和使用原理特征,可将其分解为图1所示的各种设计工作:

图1 防空导弹设计内容

其中,发动机、导引系统、控制器件、舵系统、引信、战斗部、能源等弹上设备在概念设计阶段不进行详细设计,仅考虑影响全弹质量、尺寸、精度、毁伤效果的特征设计。

(二)快速概念设计的必要性

防空导弹概念设计的困难性表现在:

1.在各种设计活动中涉及到大量计算过程,即使是这些设计活动完整执行一轮,其计算工作量也非常可观。因此,难以开展大规模设计选型工作,限制了防空导弹的设计自由度。

2.涉及到多个专业学科,大规模的子设计活动,而这些设计活动之间的输入输出又是相互关联的,如何使设计活动的输入输出达到最佳的、匹配的状态需要开展大量的指标协调工作,具有很大的

难度。

3.指标协调过程中面临设计活动输入条件的不断改变,而这些设计活动需要反复进行。因此,进一步加剧了设计工作的负担。

我国现有的防空导弹设计大都是在已有防空导弹型号上进行小规模的调整,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缺少快速设计手段,尽可能避免设计工作的反复性,但这种思路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防空导弹的发展跨度。为此,我们必须寻求更为快捷的防空导弹概念设计方法。

(三)快速概念设计手段

根据以上概念设计的困难性,提高其快速性的手段包括:

1.提炼形成流程化、程序化的概念设计过程,并开发支持流程快速构造和数据自动交互的软件工具,提高设计工作衔接快速性。

2.发展快速的专业计算模型(包括设计和分析),缩减整体计算规模。

3.融入多学科耦合设计思想,减少概念设计整体迭代次数。

4.在确定设计特征过程中,充分应用自动数值优化和敏感性分析手段,支持参数的快速确定。

(四)概念设计的过程

概念设计涉及到多个专业内容,包括串联、并联、迭代的混合过程,主要涵盖总体、气动、动力、弹道、结构、控制、引战等专业。导弹总体根据战术技术指标提出多种方案设想,并进行战术技术指标协调分配,初步预估导弹的发射质量、外形尺寸、发动机总冲等技术指标;气动、动力专业根据总体分配的战术技术指标进行分系统方案优化设计;弹道专业根据气动参数、发动机内弹道数据、导弹的质量质心和转动惯量数据,进行导引规律设计和弹道计算。弹道计算的结果作为结构载荷计算和控制专业控制弹道仿真的依据;结构进行结构设计、模态计算及热防护设计,将模态计算结果输出给控制专业;控制专业根据气动数据、弹体模型及动力系数等参数,进行控制规律设计并进行协同仿真。导弹总体根据分系统初步设计结果并综合考虑各学科相互作用的协同效应,经过层次化、系统级的综合优化,最终形成最佳的导弹总体方案。

三、概念设计涉及专业

概念设计过程涉及的专业包括:

1.总体专业:负责总体方案构思、导弹总体技术途径选择、总体布局、部位安排、质量质心及转动惯量计算等。

2.气动专业:负责外形设计、气动计算、气动弹性分析。

3.发动机专业:负责发动机方案设计、内弹道计算。

4.弹道专业:负责导引规律设计、理论弹道计算、动力系数计算。

5.结构专业:负责载荷设计、模态计算、强度校核、热防护设计。

6.制导控制专业:负责制导系统初步设计、控制回路设计、控制器件初步设计及控制弹道仿真。

7.引战专业:负责引信、战斗部、引战配合设计。

参考文献

[1] AIAA.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 Technical Committee.Current State of the Art on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MDO)[M]. An AIAA White Paper.ISBN 1-56347-021-7,September,1991.

[2] 王振国,陈小前,罗文彩,张为华.飞行器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与应用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3] 于本水.防空导弹总体设计[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5.

多目标优化概念第5篇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的思想基础。

当前我市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尤其要突出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和优质高效的教学效能观。我市化学教学目前还比较普遍存在着—些弊端,集中表现在:教师只重视研究教的内容的组织,而忽视从学的角度去思考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尤其忽视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训练。例如用朗读、背诵条文代替对概念内涵的理解;用简单的齐答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课堂提问只求数量,欠缺思考性,以为多提问就是启发式;为实验而实验,“照方抓药”,机械地记忆现象,重操作,轻分析;化学计算只重视步骤和规范,忽视对概念、原理以及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分析;练习只单纯核对答案,而未通过讲评作思路的分析和归纳,更未通过讲评开拓思维;教师包办课堂,一讲到底,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课堂气氛沉闷;不顾实际赶进度,挤出时间下“题海”等等。这些都要通过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提高认识,更新教学观念,逐步加以解决。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增大课堂中学生各种学习活动(例如思考、讨论、练习、实验等)的活动量,通过教学过程的优化,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增大学生活动量不能只图形式,重要的是要激活全体学生的思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要讲效率。补课、加课时和下“题海”不应成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手段。要通过优化教学目标,发挥目标导向作用;优化教学内容的选取,突出学科主体知识,构建知识结构;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优化媒体(板书、实验、挂图、模型、幻灯、计算机等)和媒体的组合,增大信息传递速度,增强教学的形象和直观化,提高教学效率;要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放在化学课堂上。

二、化学课堂教学优化的主要原则化学是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任务。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不仅要遵循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所倡导的课堂教学的一般原则,如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实效性原则,还应根据化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学科发展方向,特别强调以下三项原则作为课堂教学优化的标志。

1.促进科学素质育成的目标导向原则我市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要进一步提高,必须很好地研究目标和内容。素质教育最核心的目标是要让学生主动地、有序地、全面地发展,它的本质是发展教育。课堂教学目标要完整,要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重视认知目标,而忽视情意目标,我们必须通过每一节化学课,不断渗透对学生进行志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教育。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主要是促进学生的科学素质的育成。科学素质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科学素质它要包括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的思维和方法、科学的情感和态度等三大要素。在化学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具有基础性和时代性这两个鲜明的特性。化学教学中的“双基”主要是基础性的内容,扎扎实实地打好“双基”,对学生的后继学习以至终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面向2l世纪的化学教学内容应具有时代性,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而更新。科学技术发展越快,“基础知识”的更新周期就越短。因此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潜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课堂教学目标要恰当适度,既要符合大纲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绝对不能盲目和随意。要围绕目标去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并进行有效的组合。要通过内容呈现程序的设计,揭示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当前,特别要运用目标导向的原则,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双基”要求要扎实,能力要求应适度。在学科能力要求上要注意学生认知基础、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所学学科内容的心理认同程度。学科能力不是要求越高越好。要克服在教学内容上的三个倾向,一是不顾实际,“一步到位”,将高考题层层下放,教学目标被盲目拔高;二是教学随意性大,容量偏少,揭示不深刻;三是平均用力,重点不突出。各种层次的学校都存在着不同学习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要加强目标内容的研究,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控制和减少分化。当前,尤其要解决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过渡。课堂教学目标还要有发展性和整体性,既要有不同学段延续发展的整体考虑,又要有不同学科渗透发展的整体考虑。一项认知目标的实现往往是有阶段性的,而情意发展目标又必须是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我们要从化学学科课程的整体来认识和理解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从初三到高二,乃至高三,要逐步深入和扩大对学科课程整体的理解。整体考虑,还应包括化学学科与数学、物理、生物、地理、政治、语文、历史、英语等学科教学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从而促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综合能力。中学化学教师要从整体上了解中学各学科教学的基本内容,要主动地与其它学科教师进行教学交流,争取各学科教学的支持,丰富和发展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促进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优化。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是科学素质育成的核心要素。教学大纲中强调的能力培养,核心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例如分析与综合、比较与联系、归纳与演绎等),更要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联系等观点去看待事物的辩证思维能力。要通过引导,使学生可以从具体的化学知识的学习中体会到科学认识的一般过程:问题假说实验结论应用。科学的情感和态度,是科学素质育成中的人格要素。化学课堂要使学生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培育创新意识,以及对自然、对环境、对社会和对生活中出现的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主动关注。

2.强调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强调实验,一切从实验所提供的化学事实和数据出发,教学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化学学科教学的最大特点。无论是化学概念、化学理论的学习,还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都需要通过化学实验创设各种情境。教学大纲中所强调的教学目标:“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等,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离开了化学实验,不可能得以贯彻和实现。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功能,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与技能,促进化学思维,培育科学态度,促进能力发展,培育创新意识,发展创新精神。

3.面向社会的实践性原则化学是一门以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为对象的自然科学,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是提高人们生活(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质量的最有成效的科学,它与社会、环境、生活息息相关。当前,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人生,注意化学知识联系实际,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是各国化学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面向社会,联系实际,要求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能关心环境保护、能源、海洋、新材料、卫生保健、食物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联系的重点在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启迪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学习潜能和创造能力。当前,广东省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实行“3+X”,为中学化学教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机,化学教学只有与社会广泛联系,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情感,是我们化学教师的责任。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力戒形式化、表面化、教条化,务求在教学中较好地落实课程目标。

三、学习、掌握化学课型特征,积极开展教学模式研究

常规化学课有各种课型,例如新授课(包括元素化合物课,概念理论课,化学计算课等)、实验课、练习(包括讲评)课和复习课。各类课型的教学都必须突出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化学思维方法。现对其中主要课型的特征及课堂教学优化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分述如下。

1.元素化合物课元素化合物课包括无机元素化合物课和有机化合物课。元素化合物课要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实验和设计实验来感受、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发现和发展的过程,初步学会化学思维方法。要精心改进课本上的一些已明显不适应当前教学改革要求的演示实验,适当减少一些验证性实验,设计一些探索性强的新实验。实验的设计与组合要有利于掌握化学事实,揭示反应规律。通过实验设置情景,必须使实验内容具有足够的思考性和趣味性,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动他们的思维欲望。这样的实验无须复杂,但要现象明显,一定要设计与实验同步的问题组,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有效地训练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元素化合物课要充分利用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揭示知识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使学生明确“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的化学学习规律。元素化合物课要面向社会,紧密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环境保护。联系实际就是要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化学的视角发现、解释和解决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要开发更多的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点,用联系实际的素材,在课堂上创设化学问题情境,有助于启迪思维和培育品德。

2.概念(理论)课概念(理论)课要重视概念的建立过程,要让学生感受、理解概念和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概念(理论)课要提供尽可能充足的实验事实或数据,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概念(理论)课要注意运用准确、简明和逻辑性强的语言,通过归纳的方法,抽象化学事实和化学现象的本质特征,或通过演绎的方法,分析新概念与原有概念的异同,给概念下定义。概念(理论)课要在初步建立概念后,通过正、反例分析以及范围、条件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理论)的内涵。概念(理论)课要在初步建立概念的基础上,及时通过概念的运用,巩固概念,并在后续学习中发展概念。

3.化学计算(技能)课化学计算(技能)课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合理组织例题。化学计算(技能)课例题的剖析要紧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要有思路分析和方法归纳,要突出学科思想(如质量守恒)的指导作用。化学计算(技能)课要讲练结合,要有充分的学生活动量,训练内容的组织要有内在联系和针对性,提倡通过题组设计发挥训练的整体功能。化学计算(技能)课要注意与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的结合和应用。从教学特征看,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以及有机物命名等一些基本技能训练内容为主的课也属这一课型。

4.学生实验课学生实验课在实验前要通过检查预习等方法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要安排合理的时间进行实验前指导。学生实验中要切实做好组织管理,实验过程中要有巡视辅导,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尤其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正常或异常实验现象进行认真分析。学生实验后,要通过小结加强化学实验中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态度的培养。要指导学生设计一些实验方案,解决一些化学实验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心理素质。

5.复习课复习课要对复习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通过知识的整理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复习课要有鲜明的针对性,要根据目标突出主线和重点。复习课要有必要的例题(或讲评)和训练;课堂结构上,讲、练、评三者要有合理的比例。复习课要在重点内容上设置情境,调动兴趣,发展能力。

6.讲评课讲评包括总复习中测试后的讲评课,也包括平常作业练习的讲评。讲评要有针对性,要在内容和学生系统分析后选择重点讲评。讲评要分析思路和归纳方法(分析正确和错误的原因,分析怎样组织正确的思路,总结同类题解题方法),讲评要在重点内容上延伸和拓展(其他解法、题目归类、联系和变型等)。讲评在必要时要有强化训练。积极开展教学模式的学习和研究,借鉴国内外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和实践,选用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化学教学新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要充分体现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有多种教学模式所组成的教学模式群以供教师为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而选用。

四、开展教学技能训练,提高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多目标优化概念第6篇

关键词: 性别差异 概率认知 心理分析

1.引言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使得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各学校相继加强数学教育,以便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概率与统计在数学知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培养学生随机性数学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达到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的一般性的认识的思维过程[1]。用概率与统计的知识预测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界中甚至在科技领域中都有着广泛应用,它也是我们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必不可少的知识。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我们处在一个大数据时代,所以概率与统计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概率与统计的知识,无论是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还是今后继续深造都是十分必要的。

概率认知在概率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认知障碍是高中生概率学习的障碍之一。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认识概率、认知概率的情况,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开展概率教学。学生只有真正了解自己学习概率统计的认知障碍才能更好地学习概率统计。所以本文通过对高中生在概率学习中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探讨性别差异在高中生概率学习认知过程中主要有哪些差异。本研究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测试对象

参加调查的被试学生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方式产生,是从南宁市一所示范性高中和一所普通高中随机抽取四个班级的学生,其中高一高三均两个班,被试学生共有262名,其中男生132人,女生130人。对被试学生实施测试,回收问卷和测试卷后逐份检查,凡有漏选题项及所选题项答案为同一性者一律视为无效剔除,其中测试卷有效问卷256份,问卷有效率97.7%,调查问卷有效问卷247份,问卷有效率94.2%。

(2)研究方法

为了确保选取的试题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在深入研究高中数学概率统计内容[2]的基础上,采用测试题和调查问卷。所选的题目类型涉及频率的定义、古典概型、互斥事件、对立事件、中位数、平均数、频率、数学期望、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共10道题。

(3)测试过程

测试时间为40分钟,学生统一匿名答卷。在施测过程中有任课老师的积极配合与帮助。

3.问卷结果及其分析

为了了解性别差异在高中生概率认知中的影响情况,从南宁一所示范性高中所有平行班中随机选取的两个班级学生和一所普通高中所有平行班中随机选取两个班级的学生共计四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测试。发放测试卷262份,全部收回,其中有效试卷256份,包括男生128人,女生128人,问卷有效率97.7%。

在测试卷中,其中第1、2、6、7、8、9题是考查概念与公式的辨析与转换障碍、概率模型构建或转化障碍的测试,第3、5题是概率模型构建或转化障碍的测试,第4题是关于言语信息中对关键词、概念表征障碍和概率事件的描述或表示障碍的检验,第9题、第10题是思维的批判性与片面[3]。

第1-8题调查结果如下:

题1是一道关于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题目。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关于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这方面的知识,高中生大都掌握得比较牢固,大多能准确地区分出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并且进行计算。从表一出还可以看出,关于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男生的整体掌握情况略好于女生。

题2是一道关于互斥对立事件的概率表征障碍的题目。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关于这部分的知识高中生整体掌握情况较差,大多不能不能正确区分出对立与互斥的联系。其中男生整体掌握水平略差于女生。

题3是一道关于概率模型构建或转化障碍的测试。从表一中可以看出高中生关于概率模型建构的整体掌握情况较差,他们大多不能正确建构概率模型。从表中可以看出其中男生掌握的整体水平略高于女生。高中女生解题时,由于自身思维特征,不善于概括题目中的关键点和以往的学习经验,考虑问题不全面,只会生硬地套用公式、定理[4],因此更容易先入为主。

题4是一道关于考查概率统计中概念辨析的题目。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关于概率统计基础概念意义,高中生大多掌握得比较牢固,他们大多能准确地掌握到基础概念的意义。其中在基础概念意义的辨析方面女生要略好于男生。

题5是一道关于概率统计的图表题目。考查学生对概率统计的概念的理解掌握并能准确的在图形中识别出来。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关于概率统计基础概念意义并识图高中生大多掌握得比较牢固,他们大多能准确掌握概念的意义并在图中识别。其中女生掌握的整体水平略高于男生。

题6是一道关于求样本容量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基础概率统计概念公式的辨析。从表一中可以看出高中生在对基础概率统计概念公式的辨析方面掌握得比较好,其中男生掌握的情况略好于女生。

题7、题8是关于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的题目,考查学生是否能准确区分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等概念的辨析。从表一中我们可以看出,高中生大多能准确算出分层抽样的题目,掌握情况比较好,其中女生掌握情况略好于男生。但是关于题8的系统抽样的题目,高中生的普遍掌握情况比较差,其中男生的掌握情况要略好于女生。通过翻阅大量试卷的分析,笔者发现是因为题8系统抽样的题目最后的答案计算完成之后不是整数,而正确答案是需要取整数,所以大多数学生不会取关于系统抽样的最终结果的整数,这反映出一部分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

题9是一道关于中位数与平均数的题目,调查结果如表二。在第一问中,求给出的16个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从表二中可以发现高中生整体掌握水平较一般,其中女生掌握的整体情况普遍比男生好。经过对比试卷发现,这些学生大多给出了正确的公式步骤,但是最后的结果往往算错。笔者认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因为计算能力不扎实而导致算错,或者是粗心等原因,而女生比男生细心,所以会呈现女生整体水平高于男生的结果。在第二问中,问这两种数字特征哪一种描述这个数据更合适并给出理由,从表二中可以发现,选择平均数的学生较中位数更多,其中选择中位数的学生大多给出的原因是每个数字相差太大,平均数不能正确地表达这组数据。而选择平均数的同学认为只有平均是比较公平,才能准确地表达这组数据。从表二中可以看出,男生与女生在选择哪种数字特征中没有差异,都是63.28%。

题10是一道关于求给出4组数据求概率与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的应用题类型的题目,调查结果如表三。从表三中可以看出,高中生在关于应用题目的概率统计的题目掌握得比较差,通常他们不会解答。大部分学生不明白数学期望的意义,教师在授课应该让学生清楚数学期望,方差等都是数。它们没有随机性(分布也是如此)。它们是用来刻画随机现象的。这和样本的数字特征、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等完全不同,样本数字特征是随机的,它们是用来估计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的[5]。从表三中还可以发现男生关于应用题中的概率统计的题目的解答情况比女生好。

4.案例结果的进一步讨论

为了进一步了解性别差异在高中生概率统计认识的影响,对262名学生分发了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262份,全部收回,调查问卷有效问卷247,包括男生130人,女生117人,问卷有效率94.2%。调查结果如下:

在被调查的262名高中生中,有14.17%的学生表示对概率统计非常感兴趣,其中男生有8.09%,女生有6.07%,可以看出男生对概率统计感兴趣的人数稍多于女生。有50.20%的学生表示他们能够完全理解概率统计中的一些关键名词,其中男生有51.53%,女生有48.71%,可以看出男生对概率统计名词的理解稍强于女生。有10.93%的学生表示他们完全可以灵活掌握应用概率统计中的相关公式和概念,其中男生有12.30%,女生有9.40%。有6.47%的学生表示知道概率统计的相关题目所包含的数学思想,其中男生有10.00%,女生有2.56%。

5.结论与讨论

经过上述的调查分析,不难发现高中生受性别差异影响,对概率学习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只是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而且男女生各有优劣。可以发现高中生受性别差异影响,对概率学习的认知存在以下差异:

(1)男生掌握的相关公式概念优于女生,而女生的公式辨析能力优于男生。

(2)男生对概率统计题目中包含的数学思想的掌握情况优于女生。

(3)在概率统计相关的计算能力方面,女生优于男生。

(4)在概率模型的转换能力方面,女生优于男生。

概率统计现在已经成为高中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特别在新课标中又有加强,首先加强了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其次是增加了一些教学案例[6]。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1)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要用现代的教育观念树立与新课程标准相符合的教育观念教育学生。因为概率统计中包含了大量的生活实践内容,所以教师需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参与者、引导者与合作者。(2)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接受概率统计中的思想。教师可以挖掘数学史,渗透数学文化,还可以应用数学软件促进课程实施。(3)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讲清概念,使学生能够把握概念的本质,懂得相近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在讲授概率公式及其应用时,力求讲清每个公式成立的前提条件,以便使学生能准确无误而又合理地使用这些公式进行各种运算。(4)针对一些概率图表题目,教师可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采用多媒体进行讲解。(5)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的能力。思考每一道题目中所包含的思想,动手练习每一道计算题目,做到速度与准确率都达标。对男生来讲,要多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努力做到速度与准确率都达标,还要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名词、基本公式的辨析;对于女生来讲,要注重课本知识牢记公式概念,并且要多关注实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后男生与女生都要养成课后总结反思的习惯,多对学习过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逐渐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学习概率统计。

参考文献

[1]张德然,茹诗松.高中概率统计教学中关于随机性数学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3,9;39-42.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3(必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王连国.高中生概率学习认知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4-10.

[4]何小亚.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M].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04-207.

[5]张怡慈.新课标理念下高中概率和统计内容的定位和教学[J].数学通报,2005,44;1-6.

多目标优化概念第7篇

目前,自然语言检索系统采用的是模式匹配技术。所谓模式指的是关键词或索引词汇。模式匹配技术处理速度快,简单易行,但也有缺点。自然语言检索系统对同义词、近义词、多义词和其他一些与其相关的词语没有进行规范和统一,词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当用户提问的检索概念具有多种表达形式时,采用单一的关键词或自然语言索引词匹配方式势必会影响检全率。自然语言检索系统的选词没有严格限制,词量过多过杂,这样会影响检准率,并且会过多地占用磁盘的存储空间,影响查询匹配的速度。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自然语言查询做进一步的处理,也就是进行概念控制。

1概念控制及其实现基础

1.1概念控制的目的

概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概念总是与其他概念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如上下位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等。关键词也会出现一词多义、一义多词以及同一事物多种表述的情形。根据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词的概念含义层次上建立联系,为检索用户提供相关的结果分析是概念控制的一个应用前景。例如,“体育”这一概念根据上下立类的关系可以细分为足球、排球、奥运会、亚运会等,单纯的字面匹配会漏检甚至误检很多与之相关的信息。通过概念控制就可以将一个上位类的概念扩展为多个子概念。体育新闻的检索就可以扩展为:体育新闻、球类(足球、篮球、排球)、田径运动、体育赛事(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等概念,同时对那些具有下位概念的词汇可以再次扩展,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检索效果。“计算机”和“电脑”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机械匹配的话就只能检索到有关“计算机”或“电脑”的信息,采用概念控制的相关方法可以将这些相同概念的词汇统一到检索匹配中,这样就扩大了检索面,提高了检全率。在自然语言检索系统中进行慨念控制,就是把信息检索从目前的基于关键词层面提高到基于知识(概念)层面,能够从概念意义层次上来认识和处理检索用户的请求,从而提高检全率和检准率。

1.2概念控制的主要方法

目前虽然没有一个检索系统可以完全实现理想状态下的高层次的语义检索,但有些自然语言检索系统已经采用概念控制查询。主要的方法是利用知识体系建立概念间的关系进行查询扩展,深度匹配,优化检索效果。

概念控制的内容包括:提问句概念语义块的抽取,从提问句中切分出概念词或词组等语义单位;基于知识体系对抽取出的语义单元进行概念扩展;概念的组配,将选择出的各检索单位基于知识体系的组织信息转换成体现概念关系的逻辑表达式。

概念抽取不等同于分词处理,其中包括普通概念的识别和人名、地名、事件名等专有名词的识别,并进行概念提取。对于普通的概念字串采用逆向最长匹配算法(或正向最长匹配算法),并综合切割标记等分词手段切分就可以进行概念抽取。对于词典中未收录的概念词,可以采取基于句模、句子结构分析、词和词组构成规则、句内结构性标志字、标点符号等来进行切分。除切割标志外,已知的词也可作切割标记使用。

自然语言检索系统的本质是查询满足特定主题概念的文本,因此被检索的内容不是和提问句的字面匹配。对提问进行分析后抽取出的主要是概念或概念的组合,需要进行概念匹配,这就需要对检索句中的词进行概念扩展,即考虑提问句中词的同近义词、上下位词和关联词。可以通过知识体系保存同近义关系、上下位关系和其他关联关系,当处理用户检索需求时,通过查询知识体系可对提问句中的词按概念进行扩展。如“我国今天的体育新闻”,可以通过知识体系对“体育”进行扩展,查询包括“篮球”、“赛车”、“奥运会”、“世界杯”等方面的内容,“今天”一词指检索者进行检索时的日期,因此需通过规则将“今天”映射为检索时的时间,将“我国”扩展为“我国”V“中国”V“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体系中可能只存在“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同义关系,没有“我国”这一词条)。

概念组配,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可分为限定组配和相交组配。限定组配将一个概念的内涵增加到另一个概念的内涵中,从而加深概念的内涵,缩小或限定了概念的外延。相交组配将具有共同的属概念、概念之间具有相交关系、外延部分重合的概念组合成一个新概念。在构成查询表达式时,基于知识体系的扩展词和原词间为“逻辑加”的关系。如“美丽”扩展为“美丽”V“漂亮”V……V“标志”。提问句中语义块间的关系通常为逻辑乘的关系。语义块间的概念组配通常存在如下逻辑关系:(1)主谓结构,描述的是一种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2)偏正结构,描述的是一种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3)动宾结构,描述的是一种作用和被作用的关系。(4)并列结构,描述的是一种成分间的并列关系[1]。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和动宾结构间为“逻辑乘”关系,并列结构为“逻辑加”关系。但通过对检索提问句进行分析后发现,部分并列结构在用户的检索概念中为“逻辑乘”关系,于是采用通过句模分析和指示标志来确定语义块间的“逻辑乘”或“逻辑加”关系。提问句语义块之间的“逻辑加”关系通常存在显式指示标志,如“或”等。分析传统的主、谓、宾、定、状、补六大成分与句型的关系,可以辅助获取语义块的逻辑关系。检索提问句的语义概念和提问句的结构紧密相关。需要分析谓语的性质、句子的结构,如“把”字、“被”字句等。

概念控制的3项关键技术中,概念扩展和概念组配都离不开知识体系的支持,知识体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检索效果的优劣。

1.3概念控制系统

国内外已有一些检索系统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概念控制,代表系统有首信搜索引擎、孙悟空、UMLS等。下面以UMLS为例进行介绍。

UMLS(UnifiedMedicalLanguageSystem,美国统一医学语言系统),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于1986年开始研制的一项长期开发研究计划,旨在克服计算机生物医学信息检索中的两个显著障碍(相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用的信息分散在不同的数据库系统中),使用户很容易地跨越了在病案系统、文献摘要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专家系统之间的屏障。UMILS包括4个部分:专家词典、超级叙词表、语义网络、情报源图谱。专家词典是一个包含众多生物医学词汇的英语词典,可以确定英语词汇的范围以及识别生物医学术语和文本词的词形变异,也为超级叙词表提供了确定范围的医学术语和词汇。超级叙词表是生物医学概念、术语、词汇及其涵义等级范畴的广泛集成。语义网络是为建立概念、术语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没计的,它为超级叙词表中所有慨念提供了语义类型、语义关系和语义结构。情报源图谱是一个关于生物医学机读情报资源的数据库,其目的是利用超级叙词表和语义网络实现以下功能:确定情报源与特定提问的相关性,以便选取最合适的情报源;为用户提供特定情报源的范围、功能和检索条件等人工可读的信息;自动链接相关情报源;在一个或多个情报源中自动检索并自动组织检索的结果。2支持概念控制的知识体系

实现概念控制离不开知识系统的支持,没有合理的知识系统,就无法实现概念扩展和概念组配,也就无法达到概念控制的目的。进行概念控制的核心是构建合适的知识体系。

2.1知识体系及其形式

目前,有关知识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Ontology的探讨中。国内关于Ontology的中文译法也不统一,有“知识体系”、“本体”、“概念集”、“概念体系”、“本体论”等多种提法。Ontology是一个源于哲学的概念[2],原意指关于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学说,后来被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引入,特指对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规范说明。Ontology能够将词汇有关概念关系显式地表示出来,从而将术语的语义和概念关系显式化表示出来,因而在语义查询、概念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Ontology中的概念表示一般采用框架结构,使用槽来表示概念的属性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3]。借助概念之间的关系,Ontology在整体上形成了一个语义网。概念之间有4种基本关系:part-of表达概念部分与整体的关系;kind-of表达概念间的继承关系,类似面向对象中的父类和子类之间的关系;instance-of表达概念间实例和概念之间的关系,类似面向对象中的对象和类之间的关系;attribute-of表达某个概念是另一个概念的属性,例如概念“价格”可以作为概念“桌子”的一个属性。在实际应用中,概念之间的关系将不会局限于上述4种关系,可以根据特定领域的具体情况定义相应的关系。

2.2语义网络

概念与概念之间有着横向或纵向的联系,形成了语义网。语义网络(SemanticNetwork)是美国语言学家奎廉(R.Quilian)于1968年提出的。1972年美国人工智能专家西蒙斯(R.F.Simmons)和斯乐康(J.Slocum)将语义网络用于自然语言理解系统中。语义网络是当今网络的扩展,这可扩展的网络给出了信息明确的定义,同时优化了人与汁算机的合作[4]。

如何构建语义网络更好地将信息定义明确化目前仍没有统一的准则,这涉及到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方面的知识。但是构建语义网络的统一原则都是将概念之间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显式化,组织成一个有机的结构形式。

Wordnet是由普林斯顿大学认知科学实验室开发的在线词汇参照系统。它将所有英语词汇分成5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功能词。名词按照3种关系被加以组织:部分关系、上下位关系以及物质与材料。同时有反义的名词被标注了反义关系,这样形成了一个互相高度连通的名词网络。动词的多义性比名词更高,在Wordnet中动词被组织成各种推演(蕴涵)关系,而组织动词的不同关系可以被总结成一个覆盖它们的基础词汇的推演,包括四种[5]。

2.3概念词表

知识体系中除了概念间相互关系形成语义网络,对于每个单独的概念还必须有概念词表。没有概念词表的语义网络只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关系网而不是与词汇相结合的知识体系。Hownet中的词表就是一个概念词表。Hownet是一个以汉语和英语的词语所代表的概念为描述对象,知网是一个利用一种知识词典描述语言来描述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概念的属性与属性之间的关系的知识系统[6]。Hownet包括词表和义原体系表。词表中记录了每一个词语的概念及其描述,每一个概念用一个记录来表示,如下所示:

其中NO.为概念编号,W_C,G_C,E_C分别是汉语的词语、词性和例子,W_E,G_E,E_E分别是英语的词语、词性和例子,DEF是知网对于该概念的定义,是知网的核心。每个DEF被称为一个语义表达式,采用知识描述语言,将与词汇有关概念关系采用显示的表示出来。如从概念编号为017144的DEF可知“打”的概念之一是“锻炼”,属于体育范畴。

2.4构建知识体系的问题

构建一个适用合理的知识体系对于改善检索效果至关重要。但目前已成形的知识体系都存在一些不足。

构建一个知识体系最重要的是词的构造性信息,不完善的知识体系中被遗漏的信息大部分是关于词的构造性信息而非事实性信息。传统词典的定义尽力涵盖了有关每个词义的所有事实性信

息,但却忽略了词汇概念之间内在的各种关系[7]。

如何选择知识体系的用词目前都在探讨和实验中,世界知识体系(Ontology)给出了一些选词的规定[8]:语义网络的非叶子节点不可以是多个类的词,如“蔬菜和水果”;也不可以是没有下位类的选词,如“职业者”。要避免使用混合类的词,不要将叙述属性和抽象概念的词进行搭配作为语义网络的非叶子节点,如“空杯子”、“破车”,要避免选词时加入个人的判断因素,将一些主观的属性值与类名组合成非叶子节点,如“热咖啡”、“明亮的车”。但是要使知识体系能理想地添加新的类、新的属性和关系,仅有这些规定是远远不够的。

是将概念领域化还是通用化各有优劣,目前都没有定论。通用的知识体系有Wordnet、Hownet等,专门领域的知识体系有UMLS和首信等。

构建语义网络结构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用有限的结点和弧不可能代表万事万物及其相互之间的所有联系,语义网络对知识的表达有一定的局限性。单纯增加概念和联系会大大增加网络的复杂度。语义网络结构本身没有语义上的约定,不具备逻辑系统那样的有效性。单层的语义网络结构容易产生语义解释循环或语义悖论。

国外语义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并不完全通用。汉语是语义型语言,具有语义先决性、句法强制性和语用选定性等特点。汉语语义结构上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以及词与词之间无自然界限、无词尾形式标志、无形态变化的“三无”现象的存在,给语义分析带来了困难。

知识的获取与表示,其中较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复杂多样的专业知识系统化。如果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一个多学科综合的检索系统中,如何辨别某个多义词当前的具体含义,如何辨析用户特定的需求,这些都有待于继续研究。

要想使计算机准确地分析、表达和传输知识,必须使它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的能力。目前对自然语言的处理,虽然已从语法阶段上升到语义阶段,但对自然语言的理解能力还限制在一些规范的语句和语法范围内,这就决定了智能信息检索系统所能具有的智能化表达程度。

多目标优化概念第8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一体化双师型”教师 队伍建设

20世纪90年代初,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现天津工程师范大学)首次提出了“一体化”师资培养的概念。1995年,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中首次明确采用了“双师型”教师的表述。此后,我国职业教育推行“一体化”或“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迄今为止,已经持续了20余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国内技工院校师资队伍逐步改变了过去师资能力结构单一、学历达标率低、业务能力普遍不高的状况,教师综合素质也逐步提高。但是,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单一的 “一体化”或“双师型”教师的表述已不能全面概括技工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和方向,整合二者概念形成的“一体化双师型”教师更符合当前技工院校师资建设的形势要求。

一、 “一体化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一体化”和“双师型”两种提法由来已久。劳动系统下发的文件经常使用“一体化”教师的概念。“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则常常出现在教育系统下发的文件中。两种概念最初的划分和界定不尽相同。2002年,人社部在《关于加强职业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生产实习的‘一体化’教师”的解读,界定了“一体化”教师的范围。“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表述则早在1999年国务院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解读为“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这是早期业界普遍认可的概念界定。发展至今,“一体化”和“双师型”概念均无明确统一的定义。目前,主流观点认为“一体化”教师的主要特点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的进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业内学者认为“一体化”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本质是一致的,其内涵和形式不应独立存在、非此即彼,而应进一步整合统一,改称为“一体化双师型” 教师。所谓“一体化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教师系列职称,又具有在相关专业、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背景、经验及表征其水平的专业技术职务,集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于一体的专业课教师。在21世纪科教发展网络化的今天,“一体化双师型”概念的提出,符合新形势下技工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技工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是顺应时展的产物。

二、制约“一体化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因素

1.“一体化双师型”认识的误区

“双师型”概念最初是教育部针对职业教育师资建设提出的。尽管技工院校也在中等职业教育范畴,但从当时的实际和后来的发展情况来看,其要求的重点明显倾向于教育部所属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这是由于长期以来隶属于劳动行政部门的技工院校本身就已存在一支完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技工院校教师历来就有“文化理论”和“实习指导”教师之分。二者的属性、能力结构和职责有明显区别,并在教师培养方面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模式。针对这种现象,劳动行政部门要求建立的“一体化”教师队伍,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技工院校这支成熟的“双师型”队伍之上,进一步培养一批兼具“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的“一体化双师型”教师队伍。

但是,这并不是笼统地将理论和实践合二为一。现今很多研究论文、报道忽略了技工院校的实际,盲目整合教师队伍,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将“文化理论”和“实习指导”教师纳入“一体化”管理,甚至将职业院校的“双师型”理论直接照搬到技工院校中,不仅颠覆了技工院校原有的优势,还造成了原有教师体系的混乱。

2.教师自身发展的局限性

教师个人发展除了受个体态度、兴趣、动力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本身所具备的能力素质限制。在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文化理论”和“实习指导”教师都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体化双师型”教师。这些教师能力结构并不均衡,有的偏重于理论型,有的偏重于实践型。理论型教师的发展需要挖掘其专业技能,实践型教师的发展则寻求于培养其理论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后天培养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发展成为“一体化双师型”教师。

3.缺乏相关标准和评价体系

目前,学术界对“一体化双师型”教师的定义和标准的认识并没有达成一致。劳动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亦没有相关表述的规范文件。这使不同的区域和省份,甚至不同的学校,对于“一体化双师型”教师的表述和理解各不相同,师资建设理念也各有区别。在技工教育研究越来越深入的今天,认证标准的缺失,评价体系的缺乏,进一步制约了“一体化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三、 新形势下“一体化双师型”队伍的培养方向

1.发挥优势,有机整合教师队伍

技工院校本身业已存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其相较于职业教育师资的最大优势。当前形势下,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在现有的教师分工基础之上,挖掘教师的潜力,整合师资队伍,优先发展一批具有教师系列职称,同时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俱全的教师队伍。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利用技工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普遍较强的特点,优先建设一批综合素质强的实践型“一体化双师型”师资队伍。

2.结合实际,重质而非量

“一体化双师型”教师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职业专业性和实践性比普通教师更高、更繁琐。因此,技工院校建设“一体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应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应着眼于部分教师而不是所有教师。“一体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过程,发展教师队伍不仅要结合个人意愿和特点,还要有一定的选择性。此外,专业领域的不同造成不同偏重型的教师对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不尽相同。不同专业方向的理论型教师和实践型教师应结合自身特点,优化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的配比,建立不同的培养体系。

3.明确教师队伍结构,建立评价标准

近年来,随着“一体化双师型”教师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认同,与之密切相关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也逐步开始探索建立。何应林等认为,技工教育“一体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应自成系统,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每个级别都要求具备相应的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技术应用实践、教师系列职称和专业技术职称五个方面的技能水平。级别越高,标准越高。教师可针对自身特点,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目前,该标准已经在国内职业教育中得到了部分认同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何应林,卢双盈.技工教育“一体化双师型”教师资格标准初探[C].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

优秀范文